社区老年食堂建设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老年食堂建设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老年食堂建设方案

社区老年食堂建设方案范文1

1.积极推进医疗卫生改革。一是有序推进医疗卫生资源整合。3月份撤销城北卫生院、纱场卫生院、区博爱医院,三家医疗机构的人员编制、在职人员及退休人员整建制并入区第二人民医院。对兴仁、刘桥、五甲等卫生资源待整合的乡镇,进行了调研论证,制定了工作方案。二是组织实施中心医院改革。制定了全区股份制医院改革实施方案,并经区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7月份正式启动这项工作。5家股份制医院(中心医院),在自愿申请的基础上,通过资产审计,将全部职工股流转给政府,实现政府对医院的完全举办。三是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区第二人民医院、区中医院新门诊大楼正式启用,区人民医院病房大楼完成主体建设,区第六人民医院整体迁建工程有序推进。此外,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今年招聘人员74名,妥善安排2009级农村定向医学生19名。

2.基本药物制度稳步实施。一是扩大基本药物受益覆盖范围。在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区第二人民医院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提高了城区居民受益覆盖率。鼓励引导中心卫生院优先使用基本药物,不断提高基本药物在临床的使用比例,切实减轻群众用药负担。二是全面启用省新基本药物目录。按照省完善基本药物采购、配送和使用管理要求,组织基层医疗机构申报2012年度基本药物用药计划。各卫生院年初起全面配备使用省新一轮招标基药,统一省基药平台采购;村卫生室从5月中旬起统一使用新基药目录,并由所在地卫生院从省基药平台采购。三是完善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制度考核机制。修订了中心卫生院和镇卫生院基本药物制度绩效考核办法,使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更加科学合理。进一步完善了社区卫生服务站基药考核办法和标准,将规范管理纳入绩效考核范围。

二、强化基层基础建设普惠于民

1.农村卫生工作得到加强。一是巩固完善新农合制度。今年全区参合城乡居民967262人,参合率99.6%,筹资标准提高到320元。调整完善补偿方案,将镇卫生院300元以上可报住院费用的报销比例统一调整为80%,单病种结算基金支付比例调整为75%。完成了单病种付费软件的开发、政策配置和上线测试工作,从3月1日起,全面启动单病种付费支付方式改革。确定280家村卫生室为新农合村级门诊统筹定点单位,在区内定点医院和大多数村卫生室实行新农合门诊即时结报。积极实施重大疾病医疗保障。二是全面启动社区责任医生制度。制定了《区全面推进社区责任医生制度实施方案》,遴选各镇卫生院(含二至八院)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和公共卫生医生等各类卫技人员493人,组建社区责任医生团队124个,并以行政村为单位划定了团队服务区域,社区责任医生行政村覆盖率达100%。社区卫生服务站在岗乡村医生根据服务半径,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划片分区,合理确定了乡村医生责任区域范围。各服务团队按照职责,深入责任村参与居民健康体检,并为特别人群提供上门访视、家庭病床等服务。

2.卫生重点工作进展顺利。全面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和卫生应急示范区创建工作。严格落实门诊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血压,全区累计建立电子档案1044512人,纳入慢性病管理147730人。开展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共体检164896人,体检率71.97%。通过组织人员培训,加强物资储备,抓好应急演练,不断提高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在10月13日“全市公共卫生应急大比武活动”第一阶段比赛中,我区名列前茅。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项目列入全区为民办实事项目,今年在5个镇完成1.5万人的检查任务。切实做好全国中医先进单位复核评审工作,促进农村中医工作得到加强。提高乡镇卫生院基础建设水平,骑岸、东社两家医院创建成示范乡镇卫生院。

3.公共卫生服务成效明显。全面落实传染病防控工作。成功平稳处置省内首例霍乱疫情。扎实开展血地寄防工作。查螺总面积333.19万平方米,未发现活钉螺。疟原虫镜检1490人,其中流动人口170人。规范开展免疫规划工作。在全区范围内对2006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儿童集中开展了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活动。5周岁以下适龄儿童应补种人数7447人,实补种合格7265人,补种合格率97.56%。结核病防治、精神疾病管理项目服务能力有效提升,全区发现26例耐多药结核病人,纳入治疗与管理的有16例。配合残联对全区1051例贫困精神病人实施了免费发药。妇幼卫生水平不断提升。孕妇梅毒、艾滋病筛查列入农村基本公共卫生孕早期必查免费项目。全区孕产妇死亡率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67‰,婴儿死亡率3.7‰,新生儿死亡率1.74‰,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8.89%。

三、提升行政执法水平便民维权

1.卫生许可进一步得到规范。卫生行政许可全部进入省卫生监督综合管理系统运行,现场审核使用移动执法工具,实时上传,保证了卫生行政许可过程高效、依时、依法运作,提高了行政效能。不断优化审批程序,尽量减少工作环节。全年共受理许可申请220件,科室现场审核380余户次,核发餐饮服务许可证438份,核发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185份;换发(延续)餐饮服务许可证364份,换发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602份,核发健康证明10453份,按时办结率达100%。已规范建立卫生许可档案211件,建立预防性卫生监督档案4件。所有许可都在规定的程序和对外承诺的时间内完成,办结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2.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不断加大。组织开展了学校(含幼托机构)食堂、建筑工地食堂、蛋糕房、餐(饮)具消毒效果、餐饮业肉品卫生安全、“放心餐具工程”等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和整治活动,启动了金游城、建设南路餐饮服务示范街区创建工作,并组织开展了“学习双桂芳、诚信做食品”道德讲堂。重点加强了农村城乡结合部、社区小餐饮单位和农村中小学校食堂的量化分级管理,小餐饮单位、农村中小学校食堂量化分级率均达到100%。全区1421家餐饮服务单位(含食堂)经过量化评定达到A级的单位15家、B级451家、C级960家。全区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检查6125户次,合格5972户次,合格率97.5%,监督覆盖率100%。查处违法餐饮服务提供者127户次,有效地推动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整体水平的提高。

3.医疗服务市场监管成效显著。全面开展“医疗服务监管推进年”工作,建立完善了辖区内所有医疗机构卫生监督档案,继续推行医疗机构卫生监督量化分级暨依法诚信执业信誉度管理评定工作,完成477家医疗机构的评定工作,并制作了公示牌,对医疗机构卫生监督信息全面进行了公示。加强哨点建设,依托现有医疗机构网络建立了19家镇级一级哨点和312家村级二级哨点。加强对农村及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的监督检查,依法取缔黑诊所、游医,联合区公安局、川姜镇派出所、工商所、区电视台对非法行医的重点地区川姜镇开展了专项检查,共查处“黑诊所”4个,均依法予以了取缔;对辖区内21个非法行医者(含四个药店)予以了行政处罚,非法行医者的信息第一时间录入《省无证行医查询系统》,对符合移送条件的,及时按规定移送,始终保持“打非”高压态势,确保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就医安全。建立并实行了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约谈制”,共约谈管理相对人57家,通过宣传法律法规,提高了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加强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全年共立案查处各类医疗机构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开展诊疗活动2起,查处超范围开展诊疗活动3起,责令改正2家,立案查处2家。

四、强化作风效能建设提升形象

1.加强党风廉政教育。以学习中国好人王秀冲事迹为引领,在系统内掀起敬好人、学好人、做好人的良好风尚。韩振新、季新荣、钱雷云等3名同志荣获市医德诚信标兵称号,区第六人民医院荣获市医德医风先进集体称号。6月份,在行政中心多功能报告厅举办了“天使大爱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全区各地举办了5场先进事迹巡回演讲,树立了“白衣天使”的良好社会形象。认真贯彻市纪委召开的卫生系统专题警示教育会议精神,在全系统开展集中教育整顿活动。

2.推进政务院务公开。认真执行“三重一大”事项报告制度,主动向区纪委申报医疗机构人员招考、血务公开等区级监督项目,定期做好情况汇报。对基层单位上报的57项“三重一大”事项,已参与监督44项。规范固定资产投入管理,严格把好计划关、准入关、操作关、资金关和招标关。全年共参与监督基建工程招标10项,成交金额275万元,医疗器械招标34场次,成交金额2323余万元,累计节约资金超过300万元。此外,继续做好纪检监察预警工作,重新制作并在各单位醒目位置粘贴舆情信息公示牌57张。

3.严厉打击不正之风。开展“一单位一主题”活动,从小处着手,在每个单位重点解决一个行风问题或者打造一项行风工作亮点。共申报14个主题,涉及政务公开、行风评议、院务公开、治理商业贿赂、控制大处方、实施基药、无红包医院建设等内容。进一步开展无红包医院建设工作,重申红包惩处办法,组织医务人员开展医德诚信承诺,继续抓好监督检查以及出院病人函调和电话回访等日常管理制度。截至目前,全区医务人员退还、拒收红包211人次,上交红包122人次,上交红包金额4.16万元,组织暗访3轮,排查红包线索1条,走访患者30余人,电话回访、函2500余人次。

4.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印发《关于做好全区医疗单位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通知》,全力组织各医疗单位参与全国联评。各单位相继召开民主评议工作动员会、推进会、点评会、座谈会,系统内形成“人人都是评议对象,个个代表卫生形象”的浓厚氛围。8月下旬,在19个镇区组织医院政风行风建设座谈会,邀请党政机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风监督员等对象参加,真实地介绍卫生工作、真诚地与社会各界沟通,真心地听取意见建议。召开行风监督员座谈会4次,向各医疗卫生单位及社会各界发出行风调查表120余份,回收82份,接受意见建议5条。

五、推进卫生法治建设规范管理

1.法治医院创建深入开展。在总结近几年来“法治医院”创建工作经验和认真分析当前法治建设面临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的基础上,会同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了《2012年全区法治医院创建实施方案》,明确了“创建组织有力、医德医风高尚、医疗执业守法、院务公开透明、医疗服务优良、医疗质量安全、规范合理收费、医患关系和谐、社会形象良好”九项创建标准,制订了详细的考核评估细则,并将创建工作责任细化分解到各医疗卫生单位,明确职责分工和时序要求,精心组织实施。全区各地结合单位实际,研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并落实必要的工作经费,为创建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2.法制宣传教育扎实开展。一是坚持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带头学法。围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课题,认真制定了年度领导干部、党委中心理论组和公务员学法工作计划,明确了每月学法重点、学时安排,细化和具体了有关要求。二是抓好行政执法人员岗位练兵。采取集中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区卫生执法人员进行了全覆盖、分片分类培训,并组织了业务知识测试。三是强化医务工作者法制教育。举办了以提高医技科室服务能力为主的业务培训4次,对内科、外科、妇产科、放射科、检验和护理人员197人进行“三基”知识抽考,对23家医院医疗文书质量进行检查。

3.法治文化活动有声有色。6月11-20日,我局牵头举办了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6月11日在城区金游城广场举办隆重的启动仪式,食品监督单位代表、食品经营单位代表现场作诚信承诺签名,同时举办食品安全大型广场咨询服务。宣传周期间,我们还在全区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四进”、“你点我检”、媒体跟踪执法、知识竞赛、灯谜竟猜、有奖答题抽奖等活动。结合开展“法律六进”活动、“法治文化推进年”活动,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和印发宣传资料、开展咨询服务、制作板报专栏、举办知识竞赛和开展送医下乡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普及卫生法律法规。以廉政文化示范点、示范系统创建工作为抓手,重点推进乡镇卫生院廉政文化教育、阵地、载体建设,努力营造“健康、清廉、和谐、惠民”的良好氛围。

六、全力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稳定

1.全力化解和减少医患纠纷。一方面,切实加强了医患纠纷调处工作。全区各医疗单位加大经费投入,加快“医患沟通室”建设,落实工作场所、配置办公设施和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加强医务员工医患沟通技巧的培训,帮助他们掌握沟通的方法、技巧与主要内容,最大限度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另一方面,严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要求各单位切实加强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强化医务人员“三基”知识培训考核,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制度和操作规范,提升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严防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

2.认真组织开展“四项排查”工作。全区各医疗卫生单位按照《区卫生系统社会矛盾纠纷排查“零报告”和责任追究暂行办法》要求,突出抓好对重点人员、重点问题、重点时期的排查,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及时进行调解处理,全力防止矛盾纠纷的激化升级。全系统上下还健全完善了单位内部矛盾纠纷排查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对工作不到位或调解不力、不及时,导致严重后果的,逐级追究相应责任人的责任。

社区老年食堂建设方案范文2

【关键词】养老地产 全龄段养生养老亲情社区

一、国内养老地产的模式

养老地产项目开发因其地域、定位、目标客户群体等不同而呈现不同特点。养老地产在我国是新兴事物,虽然各方都已意识到养老地产的广阔前景,但毕竟我国养老地产目前仍处于快速发展的起步阶段,可供借鉴的成功项目不多,在具体操作层面也出现了诸多实际问题,如土地的获取方式、产品类型划分及建筑规范的适用性等。本文通过对养老地产的开发模式的研究与探索,阐述目前国内具有一定适应性的养老地产的开发模式,通过梳理归纳为8种模式形式。

1) 全龄化养老社区模式

其服务对象包括刚出生的婴儿到老年人的全方位社区。社区内居住类型主要包含养老住宅、养老设施、养老公寓等,同时也包括一定比例的普通住宅及公共建筑。公共建筑内各类配套设施齐全,如老年大学,图书馆、生态农庄、医院、学校、商业等多种功能业态,整个社区的规划强调功能混合的大社区概念。

2)大型社区开发时设置养老组团模式

在开发大型居住区楼盘时,考虑在专门的区域设置养老组团。这种开发模式有利于将新的客户群带给企业,采用产品差异化策略。同时减少有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养老设施与居住区设施共享,并且增加养老住区的开放性。

3)普通社区中配建各类养老产品模式

此养老产品主要有老少户组合住宅、老人专用住宅、养老公寓三种等。老少户型住宅往往设置同楼层中或者上下层的两房间以分别供老人、子女家庭居住。专门为老年人使用的住宅套型是指将一般楼栋中部分套型进行精细化与适老化设计。

4)成熟社区配建养老产品模式

因用地资源有限性,可在几个社区之间插建养老设施,便于传统观念陈旧的老年人与子女同住。此产品利用零散地块新建、或邻近地块拆迁建设、原有建筑改建等提供此类服务。

5)同医疗组织建立合作关系模式

设置养老设施或养老社区与医院相毗邻以共同建设。形成“医养结合”模式,引入优质医疗资源,形成项目的核心竞争力。并且医院可设置部分闲置床位,用于医院内部的养老院,一方面提升医疗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服务需特殊护理的重病老人,实现资源优质配置。

6)旅游风景区中开发养老住宅产品模式

此模式将养老地产与其他产业相结合,是较好拓展养老产业链的实践模式。目前市场上已经开始注重在进行旅游地产开发的同时,强调整合养老、养生、康复、护理等资源的理念。

7)与养老保险结合的新型养老院模式

此种模式往往与保险公司的养老保险产品结合,服务于中高端人群。在城市的郊区拿商业用地,建设各类养老公寓,服务于介护型、半介护型、健康型老人,同时配套设施齐全,环境优越,此种模式为升级版的养老院模式。

8)引入外资建设连锁设施政府模式

2013年9月份的政策表示进一步将举办养老机构的门槛降低,以鼓励养老服务业吸收境外资本。此模式既可以引进外资,提升就业,刺激消费,又可学习管理经验与先进的护理知识。

二、国内养老地产在新形势下所面临的问题

2.1国内养老地产项目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

目前,养老地产刚刚开始起步发展,在人口老龄化速度加速面前,大部分地方未做好充分认识及建设准备,需要加大养老设施的建设。在政策的顶层设计层面缺少养老地产的长远规划;在社会养老体系层面缺少明确的安排统筹;在规划设计方面缺乏相应的质量等级验证。

2.2国内养老地产项目建设投入不足

政府的养老资金主要用于基本养老保障和福利型养老机构建设。专门养老地产的配套和设施的精细化与适老化设计要求较高,成本较大。对于盈利方式是租赁制的养老地产具备投资回报期长的特点,缺乏相应的土地及税收等支持。

2.3国内养老地产项目产品体系不够完善

对老年群体的人群分类不够细化,开发类型较单一。尽管现有的标准对老年人建筑做了相应的规定,但各地的执行力度上相对较弱。例如在卫生间、厨房等室内设计及室外环境设计存在大量不符合老年人生理特点的设计;同时大量社区缺乏老年服务设施。此外医疗、护理、娱乐等老年人等软件服务方面不能很好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

2.4国内养老地产产业的深化拓展

具体到养老地产层面的建设上存在缺少金融工具支持,融资渠道狭小等问题。例如,银行不支持55岁以上的老人贷款。此外,我们配套的养老服务以及专业化服务队伍缺失;社会上养老服务机构的数量及质量都不高;养老服务体系不完善;老年人消费意识有待进一步转变。

2.5国内养老地产发展的资源整合

现阶段,相当数量的企业开始试水养老地产,但运营成功例子却极为鲜有。现阶段养老地产领域虽包含了地产商、保险公司及养老服务专业机构等。但是在养老地产的发展过程中没有具体的定位及合作分工体系,缺乏形成清晰定位、专业运营,缺乏养老产业上下游资源整合平台及养老地产产业化发展模式的建立,尤其是运营模式的建立。

三、分析平安桐乡全龄化养老社区模式

3.1以平安桐乡“合悦江南”--全龄化养老社区为例

1)项目总占地面积1852亩,总建筑面积135万平方米,是由全球500强企业――中国平安旗下公司,平安不动产开发的全龄段养生养老亲情社区。规划围绕“一轴、一环、两心”展开;一轴:香榭丽舍大道主轴,一环:中央水景环,两心:中心示范核心、高铁站前养生核心,规划处处考虑养老养生环境的营造,以打造最佳的居住养生体验。

2)其中项目一期共有三大组团,三个组团南临府前路;北临天然河道水系,景色宜人,为社区内最核心的景观轴;东面为农保地,以后将建成926亩的生态农庄;西面为项目后期开发用地,城市主干道世纪大道贯穿南北,未来将直抵桐乡市区、乌镇及桐乡高铁站。一、二组团以“类独栋、双拼别墅、联排别墅、电梯公寓”为主的养老住宅社区。三组团为社区的中央核心配套区。

桐乡合悦江南项目图

3.2桐乡合悦江南项目规划分析

1)大规划处处考虑养老所需环境的打造,交通便捷,宜人宜居。

2)规划内融入了诸如养老社区、养老医疗、养老文化、养老服务、休闲娱乐等养老产业,落实到各个组团,给老人提供全面的养老支持。

3)在社区内突出考虑了老年群体需求,同时也延生到了其他年龄群体的需求,以中央核心区为例,除了配置了老年大学、医院、养老公寓之外,也配置了餐饮店、超市、图书馆、学校、室内泳池等多种功能业态。以混合的功能布局来激发整个社区的活力。

3.3全方位服务方案

1)健康管理

引入国际先进的个人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可随时掌控业主最新身体状况,并依此为业主制定适合的营养膳食、运动休闲、养生SPA、康复理疗、用药计划等。

2)膳食管理

建立社区食堂,并有专业营养师、中医师,结合会员身体状况和个人口味,量身定制个性化食谱,并提供宴会定制服务、厨师上门服务等。

3)生活管家

社区24小时管家式服务,为业主提供日常的卫生清洁、宠物代管、日间托管、短期照顾、康复料理等一系列服务。同时提供短期托管护理、立体式出行协助、专业投资理财等增值服务。

4)养老服务

养老公寓的社区生活照护中心,根据会员需要,提供养老日托,上门看护、照看、心理慰藉、护理、助浴、修剪,家政清洁等服务。同时配备专业的老年大学、各式兴趣社团,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5)心灵成长

定期举办的各式心灵讲座、宗师课堂、禅修国学等,与社会各界精英一起分享人生。同时规划有社区互助积分服务,用服务赚取积分,花积分购买服务,体验互帮互助。

6)分时度假

社区老年食堂建设方案范文3

一、人口与计生工作

1.统计与法规工作。1—10月统计出生人口693人,政策外生育41人,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4.08%。今年,大面街道被四川省计生委确定为人口统计监测点和计生流动人口监测点,代表全市迎接省计生委检查,为确保各项指标的完成,组织村(社区)妇女主任参加了街道和区级的计生业务培训8次,并对近5年来辖区人口信息进行全面核对,对出生、死亡进行了现场全面清查,做到了报表、系统、实际 “三个一致”;1—10月共立案处理历年违法生育行为41例,并当日全额上缴区计生局。

2.加强计生流动人员管理。登记育龄流动人口1622人,并利用PIP系统进行信息录入,登记率达100%,综合服务率达93%。进一步打造了圣山制衣流动人口计生协会,得到了市、区领导的认可,

3.落实惠民政策工作。一是完成计划生育奖励扶助792人,特别扶助86人的核对录入,并组织奖扶、特扶对象878人进行了免费体检;二是完成7700户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花名的审核及微机录入工作。三是配合区国土局落实了洪河村、龙安村等新增的10户计生三结合户,蒲草村三结合帮扶基地1个,每户落实帮扶资金500元,基地帮扶资金1万元整。四是强化计生人口宣传,配合区计生局打造了新的生育文化大院(黄大师酒店),项目总投资120__元。

4.突出服务实效,落实好计生服务工作。一是对各村(社区)育龄妇女开展了4次“三查一治”,接受检查人员达15538余人次,查出患病人数390人,治疗80人;二是组织200多人参加了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为9人开展了病残儿鉴定初审和上报。办理了95例二孩审批。三是加强宣传对避孕药具知识,帮助药具使用人群选择适合自己的避孕方法,提高药具使用有效率,随访率达100%以上,发放率达100%以上。

二、残联工作

1. 为855残疾人提供了“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完成了入户调查、方案制定和落实及个性化服务的“两表、两册、一卡一证”等基础资料的建立工作。完成新增残疾人的网上录入工作,全街道全年网上录入残疾人数共计1924人。

2.组织了“全国助残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等残疾人节日的庆祝和宣传活动;开展了春节等节日“温暖万家行”慰问贫困残疾人活动。

3.进一步巩固和完善蒲草残疾人生态葡萄种植基地,共扶持49户残疾人在基地发展生产,扶持资金12万元。同时,完成蒲草村申报“成都市个性化服务工作示范村”的资料及硬件设施准备工作。

4.全年完成残疾人就业培训16人次,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83人次。推荐20名残疾人到企业就业,2 名残疾人社区就业,4名残疾人灵活就业,1名残疾人自主创业。

5.截止11月享受低保和特困残疾人家庭专项补助共57户残疾人;享受重度残疾人居家护理补贴共18名残疾人。五保供养残疾人共11人。

6.加强了对辖区内社区康复站的管理,使之规范运行。今年为84名白内障患者申请了免费白内障复明手术。帮助11名精神患者申请“阳光救助”接受免费住院治疗。为全部办证精神残疾人申请了免费服药或特殊门诊等门诊服药救助。帮助21名听力残疾人申请并接受了美国捐助的助听器项目。帮助50户残疾人家庭实施了居家无障碍改造,安装了淋浴凳、扶手、坐便椅等设施。

三、文体工作

1.文体设施设备管理工作。__年,共安装乒乓球桌116张、发放数码相机4台、安装健身路径9条。同时加强了各村、社区文体设施设备安全检查,每月一次,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2.网吧管理工作。配合区文化市场稽查队及相关部门对辖区内20余所网吧安全检查4次。

3.在街道文化中心、龙华社区、龙华二期代表区上迎接国家、省、市级文化方面检查、调研共8次。

4.特色文体活动:

(1)在文化中心展览厅举办了“画意迎双节·艺术庆和谐”国画、油画展;在文化中心图书馆举行“欢度中秋·喜迎国庆”读书活动;

(2)积极组织社区大型文艺活动。一是年初,在龙华二期举办了“春风催桃李·文化下乡来——中国书画名家牵手桃乡新市民”书画活动;二是组织开展了“迁新居、迎新春、促和谐”专场文艺汇演;三是在好日子社区进行了“丹桂飘香迎中秋·珠歌翠舞庆国庆”文艺联谊演出。

(3)积极组织文体队组参加区级各项活动。一是组织街道特色文艺队伍小提琴队、模特儿队参加第26届中国·成都国际桃花节开幕式;参加区“洛带‘博客小镇’文化展示活动”等参加区级及以上文艺演出共10次,小提琴队并接受了《晚霞报》记者的采访; 二是组织龙安村、好日子社区表演队、舞蹈队及大面特色文艺队伍小提琴队参加区第六届市民艺术节,分获广场舞比赛第一、第三及优秀组织奖。四是参加“第二届大型实景中国汽车象棋大赛”;

(4)国学经典开展情况。国学经典系列活动于2月25日启动;3月通过视频播放、文化长廊等途径展开宣传活动;4月,在大面综合文化中心、龙华社区、龙华二期及好日子社区组织了4场国学诵读讲座,反响强烈;5月,组织了“家庭经典时刻”家长娃娃共同读书活动;6月,即将举办“国学经典诵读”邀请赛大面选拔赛并于七月参加区邀请赛决赛。

(5)百姓故事会开展情况。百姓故事于3月16日启动,通过文化广场宣传栏、文化活动中心文化长廊、各村社区文化活动室等途径进行大力宣传;4月起正式展开活动,保证每个村、社区每月至少一场故事会;6月20日在大面举行“成都百姓故事会·车城故事”PK赛海选赛事;7、8月组队参加了区宣传部、区文联两次故事会培训;8月15日组织村社区故事骨干参加故事会培训;9月21日组织参加市“我是故事王”龙泉区海选赛。

8. 新闻出版方面:我街道积极配合上级部门,持续派发《出版物小知识宣传册》共500余本。

9. 非遗保护方面:由文化专干配合区文管所开展大面文物普查工作两次。

10. 旅游方面:认真做好辖区内旅游资源数据统计及报送工作,抓好大型节庆活动工作。

四、广电工作

一是在十期间,认真落实广播电视的安全播放工作,组织各村(社区)在洪柳社区开展了应急演练工作,进一步应对了发生突发事后件的处置方案,确保了十期间广播电视的安全播放。二是街道已放电影坝坝34场,按照区广电局安排,将从11月起至新年,在各社区(村)完成放映电影178场,确保保__年212场“坝坝电影”的目标任务;三是认真组织蒲草村和洪河村在11月30日前落实省市民生工程项目“地面数字电视”150户的安装任务。

五、教育工作

1.扎实开展社区(村)常态教育活动。街道社区学校及各社区(村)教育工作站积极组织开展“百姓故事会讲坛”系列活动、“法制成都惠民行”、“家庭消防安全知识”、“少儿家庭安全知识”、“家庭紧急救护”等常态社区教育活动10余次。

2. 认真开展特色科研项目活动。积极邀请专家、教育志愿者分别在龙华二期、龙华社区、洪柳社区、民乐社区、龙锦社区、好日子社区、大面文化活动中心等社区(村)开展了“汽车科普知识讲座”、“食品安全、环保知识巡讲”活动13次,即将迎接区社区教育学院的考核验收。

3.积极组织并参加“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10月19日,我街道社区学校在龙华二期举行了“__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启动仪式,是我区第一个举行此项活动的街道。

4.全面落实基础教育各项工作。按照相关文件规定,认真落实《进城务工劳动者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为390名进城务工劳动者办理了就近入学手续;认真落实国家各项“帮困助学”政策,使辖区每一位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已经初审、上报各类“帮困助学”手续660余份。

5. 进一步强化了学校安全管理。组织工商、公安、城管、卫生等执法部门开展8次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对19所民办幼儿园开展了4次安全检查,进一步强化了学校安全管理,有效维护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同时配合区教育局落实了龙华二期和东洪公立幼儿园选址等前期工作。

六、民政工作

1.基层民主建设。规范辖区内各村社区村务公开工作,及时更新村务公开栏和公开内容,保证村务公开率达100%。积极配合组织部门健全村级治理机制,确保村级治理机制规范运行。

2.社区建设。完善城市社区居民自治机制,妥善管理和使用专项资金。深入开展“三新”活动。深入开展廉政文化进社区、进农村工作,龙华社区重点做好了示范点创建工作。

3.救灾救济低保。辖区现有低保158户,分散五保25人,集中供养61人,城市三无人员12人,重点优抚对象222人。1-11月完成了新增低保19户,取消60户,新增五保1户。积极协助相关部门完成对医疗救助和廉住房的核对和资格审核工作。并按时1-11月低保金、分散五保、城市三无人员的 生活费,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及1-9月的价格补贴共计2532176元。

4.老龄事业。按时发放百岁老人生活补贴、敬老慰问金、《老年优待证》办理,加强老协建设,做好老年维权和涉老维稳工作。__共为1310位80岁以上老人发放敬老慰问金883500元。

5.完成了民政专项资金的清理工作,迎接了国家审计署的审计。

6.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大典》龙泉驿区分卷的编撰工作。

7. 安排落实了雨季对低保户等困难群体房屋危险情况的排查工作,确保辖区内无一起困难群体的房屋。

七、卫生工作

1.联合工商、卫生等部门分别于2月和5月开展了2次食品调味料和食品卫生专项检查,对辖区263家大型餐饮店、农家乐、25所学校食堂、6家建筑工地食堂等进行拉网式督查,查出无卫生许可证15户,发放整治告知书170份。同时协助区卫生执法大队及时妥处了分水十二组中铁五局民工关于工地食堂卫生条件差的件。

2.加强了对食品安全卫生、狂犬病、爱滋病等各类季节性等传染病的宣传与防治工作。在社区(村)卫生站开设健康教育专栏15个,开展了10次宣传活动,发放相关宣传资料30000余份。同时与各社区(村)签订了共公场所控烟、结核病防治和艾滋病防治责任书。积极做好灭“四害”工作,与区急控中心联系为辖区社区(村)、企业购买鼠药200公斤,及时分发到各社区(村)用于消灭鼠害。

3.做好了慢病工作示范区建设迎接国家检查验收工作。

4.做好了艾滋病示范区季度报表和季度小结,配合2个卫生院做好了全国基层卫生院中医示范单位创建工作,积极做好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复查资料准备工作。

八、红会工作

1.完成了初级卫生救护培训知识普及500人,急救员培训50人。

2.认真开展“红标成都”家庭救护项目工作,发放宣传资料15000份,每个村社区确立了2名救护志愿者。

3.认真开展了 “红标成都”爱心助学接力项目和 “为白血病患儿刘洁募捐”的宣传工作。

4.落实了缴纳红会会费工作。

总之,我办将继续紧密围绕__年大面街办的中心工作统筹协调各项任务,细化目标,落实责任,继续扎实推进落实各项工作,为出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服务街道全局工作,为“建设成都东部新城,争创天府第一街道”而不懈努力。

九、__年的主要工作思路

围绕省、市、区级目标及街道中心工作,全面完成以下目标:

1.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

以“计生统计监测点”工作为契机,继续加强培训计生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他们的处理业务的水平,全面完成区计生一级目标。以计生人口宣传为重点、以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为载体,打造(黄大师酒店)生育文化大院示范点和青台山规范化计生服务室。

2.关爱困难群体,共享发展成果。

一是深入开展低保户、残疾户、低保边缘户等困难群体走访和帮扶活动,低保做到应保尽保,及时足额兑现各项专项资金。二是认真开展好为残疾人提供“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工作;继续打造蒲草村残疾人生态葡萄种植帮扶基地。

3.加强基层自治组织建设,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做好社区(村)换届选举工作。

4.强化文化常态工作,打造特色亮点。

一是按区文体旅局要求认真开展文体旅常态工作的同时,认真准备、创造条件,迎接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督查;二是抓好街道特色文艺队伍:小提琴队、模特队排演工作,争上新台阶;三是打造社区(村)文体工作亮点,力争“一村一品”。

5. 做强社区教育,让辖区百姓“学有所得、动有所乐”。

一是继续深化汽车文化宣讲活动,助推“成都国际汽车城”建设;在新市民集中居住区开展以应急安全知识为主的新市民素质教育;二是结合街道文化工作打造村、社区特色文艺队伍,形成特色鲜明的社区文化亮点。

社区老年食堂建设方案范文4

关键字:老年建筑;规划;设计;思考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已经渐入老年化社会,所以对于老年人的建筑设计需要作出相应的改变,以此来实现老年人的舒适生活,但是面对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如何做到更好的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是一个亟待考究的问题,因此本文着重会对我国的老年建筑的设计现状进行分析,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来实现完成老年建筑的有效规划与设计,根据笔者所处的南京市中山门外紫金山麓的农业高新技术创新中心进行第二期方案的规划,需要按照需求打造符合其文化背景的南京市中山陵一体化工程,从而符合当前的时代与历史背景特色,以此建筑目的,创造性的设计和规划出老年建筑的设计方案,以此来实现老年建筑的有效设计。

一、我国老年建筑设计现状探究

由于老年社会的降临,需要我们为老年人的考虑则需要更多,不仅要从其心理与生理的特征着手考虑,而且还要满足其融入社会的思想,而最为基础的则属于房屋居住,因为房屋的居住作为人们的最基本的要求,同时也是一个要求高质量的项目,不仅要使得老人们居住方便,而且还要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乐趣,那么则只有在设计与规划下足功夫,满足其活动的空间,同时还能让他们更好的便捷出行,不能让老人们觉得住在城市的房屋则就想关监狱一样,这样就违背了保护老人,爱护老人的生活理念。十多年前,国家就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来引导老年建筑设计的方向,从法律的角度来给予老年人的社会权益进行保障,因此在《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之中的一些研究还属较少,导致了我国的老年建筑设计与规划的阻滞。所以老年人的居住建筑不仅是孤立的设置,而是要做到方便老年人之间的交流与照顾,这样才能使得老年人融入到社会,即使是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只要房屋设计规范合理,也能让老人舒心的生活,不至于那么孤单无人照顾,切实的为老年人建立起老年人的圈子做出贡献。

二、老年建筑相关概述

所谓的老年建筑从根本上来说是适合老年人居住的建筑,而对其分型需要按照其不同的性质来划分,从其老年建筑的实际操作中的应用来分为:养老院、老年住宅、公共场所等,但是在其公共场所上则也可以从其休闲的类型不同进行划分,例如是休闲型、学习型或者是健身型等,这些还可以从其消费的层次不同进行再次划分。所以老年建筑不论是那种的分型,都要满足其符合老年人要求的本质特征,所以对其设计与规划也要考虑到以老年人的生活为基本准则,老年人的建筑要突出老年人聚居、方便、医疗有保障、路线简单、生活安全、充满自然气息等,老年人在其中主要是能够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可以体会到人间的关爱,不论是老人与老人,还是老人与后辈子女等都要感觉到世间的爱。

三、老年建筑的设计与规划理念

(一)全寿命理念引导设计

由于老年人在社会上需要更多的人去关爱和照顾,而且其健康的行为特征也需要人们去关注,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逐渐下降,所以则会出现由于行动不便,长期滞留家中的问题,因此在建设老年建筑的时候需要考虑此点,即为老年人增添一些方便的措施,例如加上卫生间、走廊、电梯等位置进行无障碍设计,这样在公共场合老人也可以方便的运用到公共设施,不致于其由于各种的不方便,而在家中独居产生孤单,老年建筑设计之时考虑到全寿命理念,切实做到服务于老人的思想。

(二)强化物业管理职能

由于老年建筑的特性,使得人们需要从物业上多为老人考虑,因为老年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基本的生理功能都在逐渐减退,使得他们的记忆力、听力、视力等都在不断的消退,所以这就需要外在的人员更加的服务到位,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由于老年建筑的管理,需要更加完善的服务,同时还需要更多的耐心,那么建立起有效的配套服务功能则是非常重要,如洗衣房、医务间、食堂等。因此在建立老年建筑的物业管理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特点,还要规范物业人员的服务态度以及服务质量,确保老人在此之中生活得愉悦。

四、设计实例介绍

面对老年建筑的一些问题的分析,从其设计与规划的相关理念上进行研究,根据笔者设计的洪泽县老年活动中心为例,该工程与2011年建成,获“江苏省示范性老年干部活动中心”

(一)整体设计

本项目建筑面积13426㎡,笔者充分利用项目紧靠砚临河风光带的区位优势,把老年大学、老年公寓及附属用房由北往南沿着风光带展开,形成形态丰富的建筑群,巧妙地把活动场地结合进去,以园林建筑的手法,通过建筑的拆分整合,形成高低错落,形态丰富的建筑群,整个建筑群采用了中式园林建筑的坡屋顶形式,灰墙蓝顶,建筑层数从一层至四层,错综叠落,与景观融合一体,既是建筑也是

景观。相应如图1所示:

图 1 鸟瞰图

(二)设计优势

1、通风采光优势

建筑群的半围合状组合,面向东南侧砚临河打开,有利于导入夏季东南风,南低北高,前后建筑间距充分,日照充足。半开放的庭院及架空连廊可以形成风流畅通,对于整个楼层的采光以及环境的控制较为充分。

2、节能优势

在整个项目之中其主要是采用了较为节能的方式,体形系数小,坡屋面隔热效果显著,开窗大小适中,建筑群体间通风等这些设计均使建筑更满足当前的节能理念,同时还考虑了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内设备也选用环保材料,采用节能性卫生洁具,采用高效节能光源,这些设计均突显了低消耗的优势。

3、满足文化底蕴

笔者的设计老年活动中心,以改良的中式园林建筑为主要建筑语言。立足于体现中国的文化底蕴,立面材质主要以浅灰色涂料为主,竖向的朱红色百叶对应古典建筑的朱红立柱,体现“夕阳红”的主旨,既适合现代建筑使用功能,又有一种沉稳大气之风,因此其设计的理念依据了当地的景观文化的底蕴,实现了历史与现代的有机契合。

(三)社会效益

中心建成后成为苏北地区“夕阳红工程”的重点示范项目,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欢乐、情趣和活力,让老年人共享和谐社会建设的成果,使用两年来,已产生较为巨大的社会效益,全面提升“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社会诉求。

五、结束语

由于当前老年人的生活需要更多的关注,国家从法律的角度给予了当前的老年人的关怀,所以根据当前的国家对于老年人的重视程度,以此来研究在我国的建筑风格上的一些设计特点,从我国的基本国情来分析老年社区的建设理念,希望能够更加的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也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笔者根据自己的设计实例来体现其设计的优势,研究老年建筑的需求上做出了相应的努力,以此来实现更加方便老年人的生活。

参考文献:

[1]肖宁. 建筑规划设计中建筑节能的设计[J]. 科技致富向导,2013,06:342+349.

[2]高鹤翔. 试论在建筑规划设计中实现建筑节能[J]. 科技致富向导,2013,11:93.

[3]陶澈. 我国城市混合老年社区规划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4]何南茜. 老年社区规划设计研究[D].中南大学,2012.

社区老年食堂建设方案范文5

[关键词]虚拟养老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中图分类号]F0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2-736X(201 3)09-0114-05

虚拟养老院是指政府建立一个信息服务平台,当老年人有服务需要时,拨打信息服务平台电话,信息服务平台按照老年人的要求,派服务企业员工上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并对服务质量进行监督。虚拟养老院以政府为发起人,引导营利与非营利社会力量以加盟的方式参与到养老产业中来,通过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并以经过ISO9001等质量体系认证的服务实现具体操作的标准化,从而为广大老年人群体提供一个信息化管理的服务平台,以实现居家养老的产业化、专业化和标准化。

一、虚拟养老院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虚拟养老院建设的必要性

1.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按现行国际通行的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或7%,就可以认为这个国家或地区人口达到了老龄化。例如,按上述标准,宁波市早在1987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比全国要早12年。据宁波市老龄办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截至2010年底,宁波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首次突破100万,达到102.4万,占户籍总人口的17.83%;全市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5万,占老年总人口的14.6%。“十一五”时期宁波市户籍老年人口以年均不低于4%的速度递增。据专家预测,按照现行生育政策,宁波市老年人口规模在2029年将超过150万人,在2039年达到峰值196.6万人。其中,2010—2039年期间,老年人口年均增长率达到3.98%,几乎是总人口增长速度的10倍。

2.家庭养老功能明显弱化。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家庭小型化、核心化趋势已经出现,“4+2+1”结构的家庭增多。另外,空巢家庭、丁克家庭、单亲家庭大量出现。再加上代际居住方式发生变化,由共居型变成分居型,导致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

3.机构养老不能满足需求。由于我国养老产业扶持政策的缺失,民办养老机构发展滞缓。以宁波市为例,截至2011年底,宁波市各类养老机构共220家,其中,民营养老机构只有35家,且普遍经营困难。正是这种生存困难的境况,使许多看好养老市场的民间资本望而却步。220家养老机构的总床位为3.03万张,位居全省第二,每百名老人拥有养老院床位2.96张。而发达国家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床位一般占老年人总数的7%左右。即使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占到5%左右。宁波市的机构供养比例相距甚远。机构养老不仅增加政府负担,又因其所提供的服务缺乏个性化,大量人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对自己的老年生活并不满意,出现精神孤独、老年忧郁症,逐渐失去了适应社会、进行正常生活的能力等问题,导致大部老人不愿意入住养老机构。

4.现行的居家养老模式问题较多。近年来,我国各地积极开展了“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探索。然而,在推行的过程中出现了下列问题:(1)服务面窄,无法惠及所有老人;(2)服务信息不对称,难以提供高效服务;(3)服务内容单一,服务功能相对薄弱,不能很好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4)社会资源利用率不高;(5)人力资源供给相对不足,服务队伍的规模、素质有待提高;(6)资金不足,渠道单一。

(二)虚拟养老院建设的可行性

1.信息技术有了一定发展。当前,我国各地信息化水平都有很大提高,尤其是城镇居民密集区,信息传输已极为便捷,为建立虚拟养老院提供了条件。

2.社区服务业的发展。虚拟养老院的发展,需要更多优秀的社区服务商加盟。目前,我国各地,尤其是城镇居民密集区,社区服务组织发展得较好。以宁波市为例,至2011年底,全市共建有11个县(市)区级社区公共服务中心、152个街道(乡镇)级社区公共服务中心、483个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站和1677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社区商业服务网点进一步拓展,家政服务、食品配送、再生资源回收等便民服务项目以及超市、菜市场、早餐供应点等民生服务网点逐步深入社区,基本形成了梯次分明、辐射面广、便捷有效的城乡社区服务设施架构。宁波市已形成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社区服务品牌:81890社区服务网络、“社区四点钟学校”、“爱心编织站”、“阳光驿站”、“孝心车轮食堂”和“小墙热线”等。“社区文化节”、“社区教育节”、“社区邻里节”和“社区运动会”等系列社区文体活动蓬勃开展,影响广泛。

3.服务外包的兴起。虚拟养老院体现出与传统机构养老有别的两大特色:一是政府与实体脱钩;二是服务外包。服务外包的兴起,为虚拟养老院的建立在观念层面和操作层面提供了可行性。宁波市积极申报成为服务外包基地城市。

4。非政府组织有了较快的成长,成为推动城乡社区服务发展的主要力量。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底,宁波市经各级民政部门登记备案的非政府组织共1.0762万个,其中,登记的社会组织有4767个、民办非企业单位2827个、基层组织3193个、基金会25个。宁波市社区志愿服务队伍也在进一步壮大,全市建有社区社会组织8067个,社区志愿服务队伍5850支。社区注册志愿者24.06万名,志愿服务范围覆盖城乡社区服务各领域。

二、国外社区照顾居家养老模式及国内虚拟养老院建设实践模式分析

(一)英国社区照顾居家养老模式

社区照顾是指在社区中由社区各类人士合作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照顾,以求在社区环境中改善居民的生活素质。虽然,英国社区照顾的对象并非仅仅是老年人,但是,在养老问题上却最能体现其特色。社区照顾实际上包含社区内的照顾和由社区照顾两个方面,具体如图-1所示。

(二)江苏苏州沧浪区虚拟养老院运作模式

2007年12月,全国首个虚拟养老院——“邻里情”虚拟养老院,在江苏省苏州市沧浪区正式投入运营。“邻里情”虚拟养老院是以“居家乐221服务系统”为载体,由苏州鼎盛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作为主运营商,整合优秀的社区服务企业加盟,发挥24小时管理服务优势,为居家老人提供标准化、专业化、亲情化、全方位、全天候的养老服务模式。虚拟养老院不同于传统的养老院,这里没有住一个老人,仅是一个居家乐养老服务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虚拟养老院成立以来,主要开展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依托科技,优化流程,实现管理信息化。虚拟养老院的技术核心是“居家乐221养老服务系统”。该系统包括呼叫中心客户端、老人居家客户端、平台服务组件、通信及信息传输四部分,形成了工单生成、工单流转、监控考评、收费查询、统计分析、服务预测六大功能模块,通过语音程控交换系统、数字化信息传输系统和数据库终端处理系统对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实行会员制客户准入管理。系统通过对客户生活需求进行分析,自动生成客户所需服务项目,经客户确认后,养老服务中心指派服务商为客户提供上门服务。按照服务项目,系统每个月形成1份收费清单,养老服务中心按约定向客户收取服务费用。系统从客户确认服务开始便对服务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回访、咨询意见,并以客户满意度来考核服务质量。信息系统通过主动获取老年人需求,快速编制计划,及时组织服务,进行有效监控,实施规范管理。虚拟养老院社区服务平台运作机理和业务流程如图-2、图-3所示。

2.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实现运作市场化。在“邻里情”虚拟养老院创建过程中,政府始终起着主导、引领、扶持和管理监督作用。通过《沧浪区社会养老服务组织资金补贴实施办法》,将虚拟养老纳入养老服务组织,享受政府开办经费补贴和运营经费补贴。对符合政府援助的对象,按不同的标准为其购买服务。同时,选择优质民办非企业单位沧浪区“居家乐养老服务中心”作为运营主体,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3.分类服务,个性选择,实现服务标准化。“邻里情”虚拟养老院带给社区老人的服务内容涉及家政便民、医疗保健、物业维修、人文关怀、娱乐学习和应急救助6大类53项,几乎涵盖了日常生活照料的所有服务项目。在服务对象选择上,凡年满60周岁的社区老人都将纳入服务范围,并分A、B、C三个层面为老年人提供无偿、低偿、有偿服务。与此同时,“邻里情”虚拟养老院还引入ISO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对所有服务项目实施标准化管理,大大提高了养老服务专业化品质。

(三)甘肃兰州城关区虚拟养老院运作模式

2009年,兰州城关区党政考察团在学习借鉴苏州市沧浪区“邻里情”虚拟养老院的建设经验后,于2009年12月,在城关区于建成了甘肃省乃至我国西部第一家虚拟养老院。城关区在学习借鉴之余,结合当地的实际,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创新。

1.组织架构的不同。兰州城关区虚拟养老院不是由一家民办非企业单位作为主运营商整合社区服务企业加盟,而是由区民政局、老龄办具体组织实施,下设三大中心(接待中心、呼叫指挥中心和金色晚年服务中心),并将金色晚年服务中心注册为虚拟养老院下属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以该中心为主体,招募各类企业加盟,并对企业服务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其组织架构如图-4所示。

2.实施虚拟养老工程,全面满足老年人各类生活需求。城关区委、区政府在虚拟养老院8大类220余项居家养老服务的基础上,提出了“虚拟养老工程”。围绕此项工程,全区已建成虚拟养老餐厅46家、虚拟养老社区医疗站40家、虚拟养老艺术团6家、虚拟养老体育协会3家和虚拟养老学校7家,并和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结成教研合作关系,形成了广覆盖、低成本、可持续的“大养老”服务格局。

3.创新工作形式,为老年人开展爱心服务。在城关区民政局和兰州晚报社的共同发起下,成立了“城关区虚拟养老院义工联盟”。目前,联盟共注册义工5000余人,集合各阶层的力量为老人奉献爱心。

三、虚拟养老院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树立大养老观,建立普惠型的养老服务体系

各级政府应树立大养老观,将包含“三无”老人在内的所有60岁以上有服务需求的老年人都纳入社会养老福利体系的范围。在现实国情下,普惠型的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要以“政府主导、政策扶持、市场运作、企业服务”为理念,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普惠型的社会福利为目标,以有效整合社会资源、降低政府养老成本、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为出发点,为老年人提供新型居家养老服务,有效推动居家养老服务新体系的形成。虚拟养老院的服务特点与普惠型养老服务的目标相适应,应作为普惠型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

(二)成立虚拟养老院工作领导小组,对虚拟养老院的建设进行考察、论证和筹备

虚拟养老院建设作为惠及民生的大事,政府必须进行认真考察、科学论证和规划。由于虚拟养老院的建设与运行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多部门的配合,应成立虚拟养老院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协调沟通,理顺关系,形成合力,做好虚拟养老院的筹建和指导工作。虚拟养老院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后,在考察借鉴其他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之上,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虚拟养老院建设方案》。虚拟养老院的运营可以借鉴“邻里情”虚拟养老院的经验,向社会公开招聘有爱心、有实力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作为主运营商,吸引优秀的社区服务企业加盟,经济上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三)建立统一的为老服务评估机制

在救济型逐渐变成普惠型的养老服务的过程中,虚拟养老院领导工作小组必须研究制定统一的为老服务评估机制,对老人身体状况、自理能力、行为及认知能力、家庭状况等各方面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老人的护理需求,确保服务使用的有效性,避免滥用福利的现象。虚拟养老院实施“分类服务”方式,对入院的老人按照ABC三类给予不同的补贴。在实施政府购买服务的前提下,必须考虑什么样的老人应该优先得到何种服务,老年人照料需求评估工作必须提上日程。

(四)制定虚拟养老院长效发展政策,吸引更多的社区服务企业加盟

首先,建立养老资金投入长效机制。一方面,对试点单位提供开办经费和运营经费的补贴;另一方面,制定扶持优惠政策,根据虚拟养老院的服务频次和质量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在用地、用电、用水、贷款和税收等方面倾斜,提高政策吸引力,以调动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养老事业的积极性。另外,扩大政府团购服务的范围。地方财政根据养老服务评估的结果,每年设立“居家养老专项资金”项目,列于财政拨款之中。鼓励企业、社会团体以及个人以向虚拟养老院团购养老服务的方式进行捐赠。捐赠的金额分为几个档次,可以对应享受半年、一年甚至几年的虚拟养老院服务或养老服务分站的“冠名权”。还可以出台“以房养老”的政策,让老人以自有资产购买服务。形成“政府资金+社会资本+慈善捐助资金+个人养老资金”的养老金筹措机制。

其次,针对虚拟养老院人员流动性强、服务人员缺乏和专业化素质还有待提高的问题。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在当地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中开展老人护理、家政、社会工作等培训,培养专业化的为老服务人员;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一定的财政补贴,适度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待遇,改善工作环境,吸引和留住专业人员进人养老服务队伍。另外,借鉴国外的“义工”制度,虚拟养老院可以为中青年自愿者和学生活动提供平台。在这方面,政府要发挥倡导作用:鼓励成立“居家养老服务”大学生联合组织,并与虚拟养老服务平台对接,虚拟养老院为每个自愿者建立档案,根据他们服务的频次和质量,作为他们评定社会公益奖学金和优先进入社区就业岗位的重要依据,鼓励学校学生工作处、校团委为居家养老服务大学生提供一定的活动经费,并购买意外伤害保险,进一步调动志愿者参与居家养老志愿服务的积极性。还可以借鉴北京等地的“时间储蓄”做法:年龄较小、身体较好的老年人及老年人的子女为需要护理照料的老年人提供无偿服务,等自己年老时或他们的父母需要服务时再由别人来提供相应时间的免费服务。

(五)明确虚拟养老院的服务对象、内容和方式

年满60岁的老人都可以通过向户籍所在地或居住地的街道社区、虚拟养老院大厅申请或拨打服务热线加入虚拟养老院。申请加入的老人根据统一的评估系统进行评估,评估的结果分为A、B、C、D四个层面。A、B类老人由政府按照不同的标准向虚拟养老院购买服务;C类老人自费购买服务;D类老人为肢体、智力、视力、听力一级残疾的重度残疾人,服务人员每天提供上门服务,政府按照一定标准给予补贴。任何层面的老人向虚拟养老院自费购买服务,都享受低于市场价格20%的优惠。市场差价由政府对养老院进行补贴。

拟养老院服务中心以为老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服务为主,再就业服务为辅。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家政便民、医疗保健、物业维修、人文关怀、娱乐学习、应急求助和再就业服务等7大类60多项服务项目。

在服务方式方面,以“走进去”,提供上门服务为主,“请出来”,提供集中服务为辅;以提供一定时间的上门服务为主,提供全方位、全天候的照料服务为辅。

(六)加强虚拟养老院的宣传,鼓励老年人积极加入到虚拟养老院,形成规模效应

虚拟养老院是个新生事物,很多老人都不理解,需要加强宣传,鼓励更多老年人积极加入虚拟养老院,形成规模效应。首先,要通过电视台、广播、报纸等多种媒体进行宣传。其次,组织“虚拟养老院户外宣传”进社区活动进行宣传。再次,通过社区宣传栏张贴虚拟养老院的宣传彩页栏进行宣传。最后,政府可以有组织、有计划地分步对辖区内所有60岁的老人购买一次虚拟养老服务,让他们事先体验,形成依赖,主动加入。

(七)加强监管,提高服务质量

一方面,要加强虚拟养老院内部的监管,敦促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加强培训力度,全面提高话务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工作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做好加盟企业管理扶持工作,重点做好老年餐厅和老年医疗机构的加盟工作。要研究制定加盟企业的准入标准,完善加盟企业管理考核制度,并结合有效的奖惩办法,进一步调动加盟企业的工作积极性,使其提高服务人员业务水平,保证服务质量。

(八)处理好政府与养老中心的互动关系,实现社区服务产业化

在虚拟养老服务中,政府的主要角色可以用四个词概括:服务、规划、政策、监管。服务就是政府承担起养老市场的信息中介职能,出资建立虚拟养老院信息服务平台,为需求方和供应方提供信息服务。规划就是政府要考虑在什么地段建立虚拟养老院办公场地,吸引哪些类型的社区服务加盟,每年财政拨付多少资金购买和补贴虚拟养老服务等。政策就是对养老服务企业或加盟企业注册为民办非企业组织制定特别的扶持和优惠政策。监管就是对从业者的资格认证,强化价格监管和质量抽检制度,引导和监督民办非企业组织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要实现社区服务的产业化,首先,各级政府要发挥积极作用。对社区居民建立和发展社区服务的产业组织,政府要予以积极引导和支持,制定有关的政策、法规,为社区服务产业化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另外,对社区居民和所服务的老人进行宣传教育,改变旧观念,树立社区服务产业化的观念,为社区服务产业化树立一个良好的环境。其次,虚拟养老院应该加盟一些信誉比较高、规模比较大的社区服务业公司,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的服务。社区居民对信誉高的服务性企业有比较强的信任感,对实现社区服务的产业化有着推动作用。

社区老年食堂建设方案范文6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

(一)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努力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

签订了内容为“六个一”的双向转诊协议。尽管时间不长,活动双方均得到一定实惠,尤其是受援单位的综合服务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群众对此也深表赞同。

1、在全市率先开展公立医院支援社区活动。工作中,我区总结借鉴了省医院与辖区8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双向转诊的工作经验,全力促成了10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与17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对口支援关系,并签订了内容为“六个一”的双向转诊协议,即:帮助受援单位建立和完善一套规章制度;帮助受援单位相关科室每年开展一项适宜技术;帮助和指导受援单位建立一套家庭病床管理技术规范;每半年为受援单位免费培养一名技术人员;每半年至少到受援单位所在社区开展一次义诊活动;支援单位下派的医务人员在社区工作的时间不少于一周等,明确了双方的责任与任务。此项活动将大大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

2、进一步抓好示范点建设。安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首批五个省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示范点之一,在今年召开的全省社区工作会议上,被推荐为示范中心的典型,接待了各地的参观学习。年初,大胆探索平价药店进社区,与*医药集团合作,全市首家开展了药房托管试点工作,实现了医药分开管理和药品零差率销售。托管以来,药品由原来的70余种增加到160种,药品价格总体下浮40%,社区门诊量较去年同期增长20%,药品销售额由2000元/月增长到7000元/月,增长了250%。

3、创新开展牙防进社区工作。合区前,原香坊区和原动力区分别是全国牙病防治先进区。合区后,经过资源整合,牙防工作的基础更为雄厚。年初,我区制定了《香坊区牙病防治进社区活动方案》,在全市率先实施了牙防进社区工作。工作中,两个牙病防治所分工明确,互通有无,以全区4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阵地,以居民口腔健康教育与促进为内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的口腔健康教育。今年我区被评为唯一的省级牙防先进区,我区工作经验在全市牙防工作会上进行了大会交流并受到一致好评。

4、全面推行标准化建设。按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设置标准》,我区制定了《20*—2010年新建、改建、扩建及设备装备的整体规划》,并上报了20*年新建1个中心、2个站,扩建2个站,改建5个中心、7个站的相关材料,做到“地址、图纸、承办主体、资金、建设标准、项目启动时间、项目建议书与可行性报告”等“七落实”。

5、建立健全考评机制。我局组织基妇、计划免疫、健康教育、慢病、妇幼相关部门12名业务人员,按照《*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考核标准》和《*市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规定的十七项内容对17个中心22个站进行全面考核,并根据考核情况落实公共卫生服务经费。

(二)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努力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进一步完善新农合的管理体系。一是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参合氛围,20*年全区参合人数达到65,694人,参合率达92%以上,超出全市2个百分点。截止目前,农民住院人数2,299人,医药费补偿2,009,965.29元;门诊人数2,846人次,门诊报销104,522.10元;二是对参合农民实行“一站式”服务,采取设立咨询电话、公示报销程序、提供免费复印等措施,为参合农民提供了便利;三是完成了192名农村“五保户”、“重点优抚对象”的调查工作。

2、大力开展村卫生所的标准化建设。按照规划,2010年全省要实现一乡(镇)建一所标准化村卫生所的目标。为尽快转变农村卫生工作的落后局面,实现跨越式发展,我区将力争在2010年前实现全区52个行政村建设52所标准化卫生所的工作目标。目前,已经完成了40%的建设任务。同时,加快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上半年各乡镇卫生院自筹资金63万元用于硬件改造。

3、加强乡村医生的培训工作。一是分两期组织126名乡村医生参加市局举办的乡村医生合理用药培训班。二是市六院与乡村医生签订了短期进修协议,目前已有10名乡医完成了进修。

(三)建立健全体系建设,公共卫生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

1、加强疫情管理。上半年报告发病率150.91/十万,比上年同期下降0.57%;无二代病例发生。上半年在六顺、新城、铁东等办事处及成高子镇抽查200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出生的儿童120人,五苗覆盖率100%,超过95%全市标准4-5个百分点。

2、结防进社区成效显著。为从根本上扭转结防工作的落后局面,年初我区在全市率先制定并实施了《结防工作进社区实施方案》。按照方案,社区医生定期进行巡诊、转诊,督导辖区内结核病患者服药。上半年,我区超额完成了结核病防治工作指标,如:初治涂阳病人全年指标326例,现完成169例,完成率达52%;初治涂阴指标完成率66%;重症涂阴指标完成率76%。

3、抓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一步完善疾病防控联动机制,加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制定了《香坊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及4个配套预案,使卫生应急工作顺利开展,有效防范了麻疹、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侵袭。完成了食品生产场所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生活饮用水卫生、学校卫生、监测3244家次,发现异常单位(人)556例。

(四)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为群众提供安全的就医环境

1、严格医疗准入工作。完成了5家医疗机构的审批验收和36家医疗机构66人的首次变更注册工作,探索开展*纺织印染厂医院、电碳厂卫生所转型试点工作。

2、开展二级医院“医院管理年”专项督导检查。采取了上级医院指导下级医院的方式,抽调*省医院、*省森工总医院、*市五院共8位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家,对6家二级医院进行督导。通过检查,各单位均对去年存在的各项问题进行了有效整改。

3、开展了民营医疗机构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对辖区内的9家民营医院、1家医疗美容门诊部、98家个体诊所进行了监督检查,共评出A级医疗机构11家、B级67家、C级4家。

4、医疗广告的监督管理工作。我局高度重视医疗市场的跟踪问效和监督管理。一是加强了医疗广告日常监管,对刊登违规医疗广告的6家医院院长进行了告诫谈话。二是向街道办事处和乡镇公布了各级各类医疗名册,进一步完善了投诉举报的接报、登记、批办、交办、反馈等程序,设立了举报投诉电话,建立了完善的举报投诉制度,制定了《香坊区受理举报和投诉暂行办法》设专人接待举报、投诉工作,印制了群众上访登记表、受理投诉举报登记及处理表,20*年上半年共受理各类举报投诉6件,全部予以解决,完成率达100%。

5、高质量完成全国卫生服务调查工作。全国性卫生服务调查工作每隔5年开展一次,这次我区代表*市迎接了省卫生厅督查组的检查指导,省厅领导对我区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6、医疗纠纷的处理工作。上半年共接待纠纷12起,向市医学会移交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材料3份,省医学会1份。鉴定结论下达后按照条例要求认真审核、及时送达至鉴定双方。

7、医疗机构管理信息核对工作。按照省、市对医疗机构管理信息核对工作的要求,于年初进行了驻区134家医疗机构基本信息、人员、设备、资金等方面的整理核对,并报市卫生局进行审核,现已进入补报材料阶段。

(五)进一步提高卫生执法工作质量

上半年,我局加强了卫生监督执法的工作力度,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活动,检查各类企业65*家次,在全市爱卫会春季卫生评比检查中,我区公共场所卫生工作获得全市第一。同时,加大了对医疗市场的监管,1—5月份对198家医疗机构进行检查,立案查处93家,发出整改意见书20份。在各项执法检查中,警告并责令改正764家次,责令停业42家,取缔48家,立案439起,罚款217,180元。具体工作情况如下:

1、加强节假日食品卫生监督工作。针对节日期间家宴等大型集餐活动增多的特点,对有能力承办大型集餐的餐饮单位,采取事先登记与到场监督相结合的原则,监督餐饮单位196家次,检查节日订餐276桌,特别对餐饮单位的牛羊肉来源进行了监督检查,监督员到达现场指导餐饮单位的卫生达到要求。节假日期间对全区大型餐饮单位进行突击检查,发现问题,现场处理,保障了百姓的饮食卫生安全。

2、加大公共场所卫生安全的监督力度。对73家公共场所,46家游泳、洗浴场所,41家集中供水机构,149家二次供水机构,87家美容美法机构,24家医疗机构开展了卫生管理方面的专项监督检查。我局对存在问题的单位依法进行了行政处罚。在今年5月份全市爱卫会春季卫生评比检查工作中,我区取得了公共场所卫生组全市第一名的好成绩。

3、打击非法行医行动成绩斐然。我局一是对打击非法行医小分队成员进行了行政执法专项培训。二是建立了举报受理督办制度,将举报电话公布于众。三是继续进行“拉网式”清查和整顿,严格执法,绝不漏过一家“黑诊所”。五是落实责任制,实行责任追究,建立起长效机制。

4、预防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一是召开了香坊区防控食物中毒工作会议,特别邀请了市卫生监督所流通一科科长高铁夫到会讲课,辖区内餐饮单位、学校食堂、医院食堂的负责人共计206家餐饮业230人参加了会议,下发了300余张预防食物中毒宣传材料。二是继续开展小型餐饮业专项整治,率先制定台帐,强化食品卫生监督公示制度,强力推进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目前城区餐饮单位量化分级管理率己达100%,农村餐饮单位量化分级管理完成率己达76%。三是利用召开哈洽会的有利时机,我局与行政执法局采取联合行动,对赣水路附近非法卖盒饮的钉子户开展专项整治,严格执法,坚决取缔,对非法卖盒饭业户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进一步净化了我区的食品卫生市场。四是聘任了9名乡镇卫生监督员,充实了我区农村卫生监督力量,共出动了乡镇卫生监督员72人次,监督检查企业家数253家次,净化了农村食品卫生市场。经过努力,上半年我区未发生食物中毒。

(六)开展纠正医药购销不正之风工作

上半年,我区重新调整了香坊区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工作领导小组,主管区长亲自主持召开了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制定并下发了工作方案,进行了任务分解。具体工作有:一是加强宣传学习。二是以重点人群、重点科室为突破口,分别对各医院药局、药剂科、药品采购人员以及财务人员进行了自检自查,重点查四个方面:一查服务态度,二查工作效率,三查依法行政,四查组织纪律。三是走下去了解情况。我们印发200余张征求意见表,多次走访企业,广泛向企业征求意见。截止目前,先后出台优惠政策17条、服务措施23条,让利患者金额达5余万元,为企业和群众办好事办实事21次,接到企业和群众锦旗2面、表扬信3封。

(七)其它工作

1、成功建设了香坊区卫生系统网站“健康直通车”,网站设有通知公告、工作动态、卫生新闻、政务公开等18个文字栏目和1个图片栏目,在同级别的网站处于领先水平。实现了网上行政办公、健康咨询、求医问药、信息公示、法规宣传等,极大地提高了我区卫生工作效率和水平。

2、开展纪念“5.12”护士节系列活动。一是组织驻区一、二级医疗机构的200余名护士进行了知识竞赛。二是开展了以“练技能、强素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主题的系列纪念活动。三是评选了“十佳护理集体”、“十佳护士”,对工作业绩突出的十个护理集体及十名一线护士进行了表彰奖励。

3、“三、八”节期间,我局投入5万余元为全区工作在一线的573名女机关干部免费筛查了常见妇女病、多发乳腺疾病等,共检出患子宫肌瘤26人、宫颈炎138人、慢性阴道炎48人、乳腺小叶增生263人,采取了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切实保障了妇女权益。

4、红十字工作。在汶川发生地震后,我局迅速行动,一是号召全卫生系统的干部进行捐款捐物,募集资金42万余元、救灾物资折合人民币52万余元。二是立刻组织两支救援小分队,随时准备往灾区救援。

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政府投入严重不足。我区城区总人口为64.3万人,人口趋于老龄化,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增加,而政府对卫生投入相对滞后,卫生事业发展速度缓慢。此外,区级财政属吃饭财政,无法保证各项配套经费的投入。

二是医院补偿机制不健全,制约了卫生事业的发展。卫生服务收费标准几经调整,但大多数项目仍未能达到包含工资的成本收费。区级医院亏损经营,职工工资经常不能及时兑现,更无力发展事业。

三是药品集中采购招标价格应市场化。目前,我市药品集中采购价格偏高,使二级医院承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丧失价格竞争力。

四是卫生监督执法缺乏相关部门的配合,执法手段简单,执法难度大。建议全市形成一个至上而下的监督管理体制,使公安局、执法局、工商局等部门能够直接配合卫生执法。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社区工作

1、按照市编委有关文件要求,完成区社区卫生服务指导中心组建工作和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人员编制核定工作。

2、按照省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示范点的建设标准,完成进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新香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示范点的创建工作。同时,做好17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新、改、扩建工作。

3、实行动态俱乐部成员管理。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对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低保户、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实行动态俱乐部管理制,建立电子档案。目前,我区已建成了4个俱乐部,其中2个肾病俱乐部、2个糖尿病俱乐部。

4、大力开展“家庭医生”进社区巡诊工作,采取社区医生包片责任制,落实责任到人。

5、积极协调落实*年社区卫生服务配套经费。

(二)农村卫生工作

1、加大村卫生所(室)标准化建设工作力度,年底前完成70%的建设任务,力争2009年在全市率先实现全区52个行政村建设52所标准化卫生所的工作目标。

2、制定实施《香坊区农村卫生所(室)建设考核标准》,对村卫生所工作按基础设施、人员配备、业务工作三个方面进行细化考核,对不合格的村卫生所进行整顿。

(三)公共卫生工作

1、继续做好以防治手足口病为重点的传染病防控工作。

2、强化计划免疫工作:一是组织专家对1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进行验收。二是继续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新生入学查验接种证工作,下半年开展一次集中检查。

3、组织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综合演练。

4、我区食品卫生网络化管理工作处于筹备阶段,现正在采集业户的电子档案信息,网络化管理软件即将开发完毕。

(四)医疗管理工作

1、针对驻区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制定出台《香坊区综合医院管理评估标准》,建立医疗机构改进自律的权威标准。

2、举办一次由驻区一、二级医院的内、外、妇、儿四大专业住院医师参加的病历书写比赛,进一步提高病历书写质量。

(五)其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