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研发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技术研发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技术研发培训

技术研发培训范文1

关键词:高科技企业;培训效果评估;四层次模型;多级模糊评价法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6-0078-03

知识经济给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带来了新的冲击和要求,人力资本已经取代物力资本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主导因素。人力资源已然超出物质资源之上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的开发已成为各国企业共同关注的战略问题。高新技术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关键,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训,提高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一、培训效果评估的研究综述

(一)培训效果评估的概念

R Buckley,J Caple(1990)将培训效果评估定义为:“评估是一个试图评价培训整体价值的过程,包括评价培训的成本利润和培训的成果,评价培训公司是否获利,接受培训的学员是否提高了成绩。”此定义强调了培训的成本和培训的效果两个方面,重点突出了培训项目的最终结果而非培训项目本身。

国内外对于培训效果评估的定义主要有三方面的侧重点,一是评估的时间,有些概念将其概括为培训前、培训中和培训后;二是评估的对象,包括主管、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和培训参与者;三是从成本和投资回报率等不同方向来进行的评估。基于本文的研究范围,将培训效果评估定义为:按照一定标准对培训结果好坏的测评,研究的对象专指被培训的学员,具体包括反应、学习、工作应用和个人、组织绩效。

(二)柯克帕特里克的四层次模型

现今,世界各国对于培训效果评估方法的选择,主要还是以西方国家的几个经典方法为主。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柯克帕特里克(Donald L .Kirkpatrick)的四层次模型,其他的模型还有斯塔弗尔比姆(Stufflebeam,D.L.)提出的CIPP评估模型、Hamblin模型、菲利普斯的五级投资回报率模型、考夫曼(Kaufman)的五级评估模型和CIRO评估模型。

柯克帕特里克(Kirkpatrick)的四层次模型是由唐·柯克帕特里克于1976年提出的评估模型,故称柯氏评估模型。目前,柯氏模型也是被应用最广泛的评估模型。柯克帕特里克将培训效果分为4个递进的层次: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效果层,并且提出在这四个层次上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如下页表1所示)。

Kirkpatrick提出的四个评估层次主要是以受训者作为评估效果的对象,其优点在于在层级划分上,依据行为学的研究结果,由表及里,由观念到行为直至结果的变化规律来划分层级。对培训效果评估进行了较为系统性、完整性的研究,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它的不足之处在于:(1)评估体系中考虑的因素不够全面,因素的确定带有一定的主 观性; (2)数据的取得是根据单个人的描述取得的,但是每个人的理解又有不同,容易造成混乱;(3)不能把各个层次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集团公司培训效果评估的指标体系构建

(一)指标体系构成及主要指标说明

如前文所述,高新技术企业培训效果评估是以接受培训的学员作为评估对象,根据评估对象的活动情况进行划分后,具体包括学员的反应、学习的情况、工作中的行为变化和导致工作后的结果。反应、学习、工作应用、个人和组织绩效作为一级评估指标,然后对所有的一级指标进行细分,建立二级和三级评估指标(如表2所示):

表中所建立的评估模型包括四个级别的评估,分别是反应、学习、工作应用、个人和组织绩效,这四个变量作为一级指标,展开后列出二级和三级指标。具体工作中,我们可以将三级指标设计成问卷,根据回收问卷所采集的数据进行相关计算,做具体的评估。

反应指受训者对特定培训方案的各构成要素的主观感受,它表明受训者对培训的接受程度和满意程度,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培训的质量,从而影响培训的实际效果。评估内容主要是学员的情感结果,可以把情感结果划分为对培训目标、对培训内容与课程设计、对培训管理、对培训形式、对培训组织以及对其他方面的情感满意度。学习指标反映受训者掌握培训内容(包括原理、知识、技术、能力和态度等)的水平。学习指标能表明培训本身的好坏,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培训的实际效果。一般来讲,纸笔测验用于知识性培训;绩效测验用于技术、技能和能力性培训。比如,管理人员参加管理技能培训后,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和技能实践等来评价管理技能掌握情况。工作应用指标反映受训者将培训所学转化为工作行为和在实际工作中的改进程度。工作应用指标的目的在于确定培训所学与工作岗位上的实际应用之间是否存在一种积极的转换关系。个人和组织绩效成果反映培训后员工工作业绩提高的程度和企业绩效的增进程度,具体可以通过单位产品产出率、单位投入降低率、人工成本降低率、产品质量提高率、准时交货率、出勤率与流失率、生产事故减少率、其他方面的改良率等指标来进行测定。该层次的评估需要采集大量的数据,对企业来讲有一定的难度。评价者得到的信息价值是递增的,但评价难度也是递增的。

(二)评价集合的建立和模型计算

企业培训效果的测评较难以找到明确的评价指标,评价的标准“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这几个概念也是不明确的,或者说具有模糊性。对于这种具模糊性、不确定现象和问题的讨论,特别是定量化的讨论,模糊集合论为基础的模糊数学理论和方法,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模糊综合评价法(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简称FCE)即是在选定评价指标,建立相关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专家打分的方法,在专家咨询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计算,最终确定隶属度的高低,得到被评价成果的综合评价结果。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层为四个变量,即评价指标(Evaluation index)的四个方面,可以用集合表示:

E={E1,E2,E3,E4}分别为:反应、学习、工作应用、个人和组织绩效。E1={E11,E12,E13,E14,E15}分别为:培训目标、培训内容与课程设计、培训管理、培训形式、总体评价。以此类推:

评价集合是用于评价(appraise)各个指标的模糊概念,一般情况下根据问卷的设计可表示为:A={A1,A2,A3,A4,A5}={A1(很好),A2(较好),A3(一般),A4(较差),A5(差)};权重(Weight)集合,一般的做法是邀请有经验的专家打分,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第一层权重集合为:W=(w1,w2,w3,w4)。wn(n=1,2,3,4)作为第一层次第n个因素wn的权重;以此类推,确定第二层和第三层的权重分布。

先对每个第二层的集合Eij(i=1,2,3,4;j=1,2…n)进行综合评价,其下层的数据可由问卷调查后统计得到,Eijk(k=1,2,3,…n),据其所属评语Am=(A1,A2,A3,A4,A5)中Am的程度,之后我们就可以得到模糊评价矩阵Rij。

技术研发培训范文2

(一)县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一是产业开发。马铃薯产业,县种植马铃薯52.6万亩,调运陇薯6号、3号、新大坪等品种697.4吨,发动群众串换优质种薯3万吨,良种面积达到25万亩;突出推广机耕机播技术,完成机播面积3万亩。草畜产业,新建10个种草养畜示范村,实施圈舍改建830户,发展规模养殖户320户;种植优质牧草16.6万亩。小杂粮产业,已种植小杂粮22.4万亩。中药材产业,种植中药材6.5万亩,建立gap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1万亩。

二是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把梯田建设作为改善农业基础条件的根本性措施,县共投入资金136万元,新修梯田3800亩,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16.8平方公里。认真实施农村沼气建设项目,建成沼气池759口,完成“一池三改”181户。加快林业生态建设步伐,建设沙棘产业基地1.47万亩,历年退耕补植9.5万亩,荒山补造1.2万亩,公益林补造1400亩,实施公路林带改造3条62公里;建立义务植树基地21个5240亩,县城四山补栽各类苗木85.7万株。

三是扶贫开发。年安排的10个整村推进项目完成投资1980.9万元,修建村社道路158公里,发展节灌面积4300亩,建成暖棚圈舍1415间,发展养牛户1425户;年内安排的12个项目村全面启动实施。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从种植业来讲,县绝大部分土地种植小麦等传统作物,甚至条件较好的水川区也大面积种植小麦。马铃薯种植总量相对很低,规模优势不明显,乡镇之间、区域之间极不平衡,目前只有几个重点乡镇在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其他一些有发展优势的乡镇,不注重产业布局调整,而使自然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从农业内部讲,养殖业这一块也是滞后的,所占的比重很低。

二是梯田建设任务艰巨。县实施了退耕还林、流域治理、梯田建设等工程,但生态局部好转、整体恶化的局面没有根本转变,水土流失相当严重,梯田建设任务十分艰巨。

三是科技推广水平很低。科技推广应用停留在低层次,渠道不畅,覆盖面不广,耕作和管理方式粗放;就马铃薯来讲,没有建立良种繁育体系,出现年年调种、年年缺良种的局面,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良种推广的问题。

四是农民增收难度大。市场体系不健全,营销网络呈“软、散、弱”的状态,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致使增收困难。

(三)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是从自然条件来看,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干旱区,土地面积广阔,土层疏松深厚,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特别是土壤富含钾素,保水保肥和透气性较好,降雨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正好与马铃薯生长期相吻合,是马铃薯生产的最佳地域。

二是从宏观政策来看,省上的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农业和农村发展环境越来越好。省上都加大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力度,增加农田水利、农业科技、扶贫开发和农业综合开发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这为我们加快发展创造了重要的战略机遇。

三是从我们自身的发展来看,县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走出了一条比较符合实际的路子,马铃薯、草畜等产业已初具规模,这为做好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怎样理思路、找优势,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问题

县18个乡镇332个村,各自有各自不同的实际,若用同一种模式指导工作,既不科学,也不现实。首先要把每个乡镇、每个村组的优势找准,按照不同类型、不同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进行分类指导,找准主导产业,力求实现产出效益最大化。

(一)坚持不懈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遵循“顺应天时、压夏扩秋;市场,压粮扩经;遵循自然规律,让农业增产;市场规律,让农民增收”的原则,按照“山区洋芋和草畜,城郊和川区果菜”的区域布局原则,重点压小麦增马铃薯、增草畜,发展马铃薯和草畜两大产业。

要把马铃薯产业作为主导业来抓,以块带经济为突破口,市场的有效运作下,所有适宜区域都要种植马铃薯,扩大规模,提升质量。一要着手研究明年的马铃薯种植。县上总的要求是,重点区域人均2.5亩以上,浅山区人均1.5亩以上,常河、李店2乡镇人均1亩以上。要广泛宣传,预留地块,把产业发展目标规划到地块,把发展计划落实到农户,为明年产业开发争得主动。市场,市场,扶持培育协会组织和营销队伍,保证今年马铃薯能卖个好价钱。三要下决心建立脱毒种薯扩繁基地,解决品种混杂,退化严重的问题。四要加快适用技术推广,特别是加大项目争取力度,下功夫推广适合于山区的小型深松、机播、机收等农机具,改变粗放作业模式,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增产增收。

草畜产业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一是坚持封山禁牧和发展舍饲养殖相结合,扩大规模和畜种改良相协调,引导千家万户种草养畜,走“小群体、大规模”的路子。二是结合退耕还林,大力扩大紫花苜蓿、红豆草等优质牧草种植,坚定不移地走好草畜一体化的发展路子。三是大力组织实施农作物秸杆青贮、氨化工程,促进秸杆资源的转化利用,实现草畜对接。退一步讲,如果不发展舍饲养殖,就是青贮后卖饲草,也能增加一笔不少的收入。

另外,我再讲一下川区结构调整的问题。县光、热、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等乡镇的个别村组,这些地方的关键是发展果菜产业。

(二)全力以赴抓好新农村建设。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坚持不懈地走好梯田建设、流域治理的路子不动摇,坚持不懈地走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路子不动摇,借助实施西部大开战略的机遇,县各方面的资源,高起点谋划,高水平运作,高标准建设。一要认真组织开展“三清五改一池一灶”工程,即清理村庄垃圾、渠道淤泥和道路障碍,改水、改圈、改路、改宅、改厕,推广沼气池和太阳灶。二要下决心抓好梯田建设、小流域治理。要把梯田建设作为改善农业基础条件的根本性措施来抓,坚持对象就是任务,按照“三高(高标准规划、高起点要求、高质量落实)二大(大手笔谋划、大规模实施)一强(强力度推进)”的要求,采用“人机结合、机修为主”办法,打破地界、组界、村界,整山整流域推进,确保完成5万亩建设任务。小流域治理要树立“水保经济”理念,按照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要求,以整村推进、沼气建设、坝系工程、退耕还林、安全饮水等项目为支撑,整合各行业、各部门的力量,集中资金,拼盘匹配,一次规划,分步实施。三要突出抓好沼气建设。要把沼气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来抓,广泛宣传,提高标准,大力普及。特别要加强“三改”配套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改善生产条件、改变生活方式。四要加强农村道路建设。要充分利用“一事一议”的办法,动员群众整修拓宽乡村道路、田间农路。

(三)千方百计发展劳务经济。把发展劳务经济当作增加农民收入的重中之重来抓,加强对农民群众和“两后生”的专业技能培训,实现劳务输出由苦力型向技能型的较大转变。按照“政府组织、能人带动、市场运作”的方式,加强宣传动员,组织好赴疆拾花工作。要大力宣传“一人赴疆拾花两个月,全家一年实现梯田化”的口号,把劳务输出和梯田建设结合起来,以梯田促劳务、以劳务带梯田,使这两项工作同步推进。

技术研发培训范文3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决策树ID3算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10-0098-02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引起了教育的深刻变革。为此,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已成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必由之路。高教司于2000年发出的《关于开展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通知》(高教司【2000】79号)[1]中指出,“教育技术培训”是“新世纪教改工程”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常熟理工学院自2001年6月开始,对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2003年1月起申报江苏省教育技术培训点,次年申报成功。2007年,学校正式下发的《常熟理工学院讲师等中级职称资格条件》(常理工[2007]73号)第二章第七条规定:教师申报教学系列、思政系列的中级职称应参加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近几年来,学校先后举办了十期教师教育技术中级培训班,共400多名中青年教师参加了培训,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多媒体教学水平,加快了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一、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存在的问题

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研究对象是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研究范畴包括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教学资源的开发、应用、管理与评价。目前,各高校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培训的实际效果来看,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培训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目前,教师教育培训基本采用集体面授的方式。由于参训教师自身所承担的教学工作和科研任务比较繁重,很难抽出一段相对集中的时间来参加教育技术培训。为解决上述矛盾,高校通常会选择利用寒暑假时间安排培训,这需要牺牲培训教师和参训教师的许多休息时间,容易引发不满情绪,严重影响了教师参训的积极性,极大地降低了培训效果。

2.培训内容安排不科学

由于培训内容是根据全校教师需求统一安排的,基本没有考虑到参训教师自身所具备的知识层次、学科背景、思想意识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很难体现学科差别。各学科教师混合在一起集中学习,导致理论知识讲解过多而与教学实际联系较少,参训教师难以从根本上真正掌握教育技术。

3.考核方式单一,培训评价体系不健全

目前,高校教师培训采取的考核方式往往比较单一,通常以参加理论考试或者提交相关论文、作业等作为培训的最终考核结果。此外,各级培训机构大多未能及时地对培训过程做出评价,同时缺少参训教师的自我评价环节,因而不利于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后续支持和进一步开展。如此看来,建立和完善培训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建立教师培训长效机制的关键所在。

二、分类技术与决策树ID3 算法的相关理论

针对参训教师在知识层次、学科背景、思想意识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笔者提出了“先分类后培训”的思路。在培训正式开始之前,可采用数据挖掘领域内的分类技术对参训教师进行分类,这样有利于激发参训教师的积极性,从而增强他们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1.分类

作为数据挖掘的重要任务之一,分类[4]就是要找出一个类别的概念描述或预测未来的数据趋势,它代表了这类数据的整体信息。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构造一个分类函数或分类模型(也称分类器),该模型能够把数据库中的数据项映射到给定的类别中。

2.相关概念及定义

根据信息论中的有关定义,熵一般用于测量一个非叶节点的信息量的大小。若存在n个相同概率的消息,则每个消息的概率p是1/n,此时一个消息传递的信息量应为-log2(p)=log2(n)。若给定的概率分布P=(p1, p2, … , pn),则由该分布传递的信息量称为P的熵I(P)。

若一个记录的集合T根据类别属性的值被分成相互独立的类C1,C2,…,Ck,则识别T的一个元素所属哪一类所需要的信息量是INFO(T)=I(P),其中P是(C1, C2, … , Ck)的概率分布。

若先根据非类别属性X的值将T分成集合T1,T2,…,Tn,则INFO(X, T)是在已得到X的值后确定T中一个元素的类别属性时所需要的信息量,可通过确定Ti的加权平均值来得到,增益Gain(X,T)=INFO(T)-INFO(X, T)。

因此,可利用Gain(X, T)将属性进行排列,并可构造一棵决策树,其中每一个节点在属性中都是具有最大增益的一个,从而不必考虑来自于根的路径。

3.决策树ID3算法

决策树ID3算法[4]是由Quinlan首先提出来的。该算法是以信息论为基础、以信息熵和信息增益度为衡量标准实现对数据的归纳分类的。给定一个非类别属性C1,C2,…,Cn的集合、类别属性C及记录的训练集T之后,可以用ID3算法构造一棵决策树,其中R是一个非类别属性集合,具体算法如下:

若T为空,返回一个值为无效的单个节点;

若T是由其他均为相同类别属性值的记录组成,返回一个带有该值的单个节点;

若R为空,则返回一个单节点,其值为在T的记录中找出的频率最高的类别属性值(这时将出错,即对记录进行了误分类),将R中属性之间具有最大Gain(D, T)值的属性赋给D;

技术研发培训范文4

公司在以专利信息服务促进技术研发的时候,将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建立什么样的制度?

早在2001年,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就设立专利部,2002年改为知识产权部,部门经理直接向公司副总裁负责并报告工作。

2004年,中星微开始创建专利管理平台。该平台的管理范围覆盖了专利技术的产生、申报、授权、应用的整个流程,可根据企业实际需要,通过增设各种管理字段,对每项专利的费用、时限、法律状态等项目进行实时监控。该平台能在需要时随时检索和统计分析专利管理平台中的各种数据,生成统计报表,提供给公司决策层作为决策参考。

加强双向培训

为了提高员工专利意识,中星微知识产权部在公司内部对IP概念通过各种宣传方式进行强化,从2003年起将公司的创始日作为公司的知识产权日,并在2004年起将9月作为公司的专利月,每两年一次进行专利强化宣传,在专利月里对发明人进行特殊奖励,以此加强员工知识产权意识,鼓励技术创新和专利申请。此外,公司还在内部网上建立了专利工作平台。通过专利平台,员工可以了解企业专利现状、与专利相关的各种制度,下载培训材料,进行相关检索等。

公司对员工实行多层次分等级的系统培训。首先,在每一名新员工入职和上岗前,都要进行知识产权基础知识的培训;其次,还针对各技术部门的骨干进行相关专利知识、专利文献检索技能以及专利文件撰写方面的培训,加强技术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对于各部门的专利联系人员和对专利感兴趣的员工,公司还专门开展长达数月的深度培训,以培养专利骨干,带动各部门的专利产出能力。

另外,在对技术人员进行专利培训的同时,公司还进行了双向培训、双向插队的尝试,即将知识产权部门的员工和工程部门的员工进行岗位互换,组织技术部门对知识产权部门进行技术培训,加深知识产权部门对企业专利知识的认知和了解程度,防止两个部门之间出现技术脱钩的现象,加强双方能力的提高和部门之间的融合力。

从公司在2006年底进行的专利产出量/发明人趋势统计来看,知识产权双向培训的效果非常明显,主要表现在:

(1)发明人普及率越来越高。每年所提交的专利申请所涉及的发明人数量越来越多,所占员工比例逐年增大。

(2)专利提案数/发明人增大。总体专利提案数与发明人的比值增大,即专利产出量增加。

(3)一线技术人员提交专利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说明专利与公司的技术切合度越来越大,专利质量日益提高。

建立检索与分析流程

借助于专利信息检索分析软件,中星微电子已经逐步建立了完整的专利信息利用和分析的流程。

公司在内部建立了检索、查新系统,以提高公司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水平。为了使公司在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方面具有竞争能力,在科研立项和申请专利之前,技术部门会和专利部门一起在相关技术领域内进行专利方面的检索,对国内外的发展动态有准确、深入的了解,确定本企业研究开发的主攻方向;利用其他企业的技术成果,提高研究开发起点,避免重复研究;研究分析相关文献,开阔思路,获得启发,找到本企业产品的突破口,提高研制效率;促进新发明的产生和新技术的应用,产生具有创造性的技术,同时避免侵犯他人的专利权。在产品研发和设计过程中,及时将研发成果进行专利申请,将知识成果权利化、法律化。在产品经营和销售的后期,利用自己掌握的专利权和专利申请权等相关知识产权对侵权行为和侵权产品进行打击,维护自己的权利,更好地开拓国内外市场。

在专利信息分析工具的配备上,公司先后购置了近40套专利下载软件,使得工程部门每个最基层的研发小组都可方便地进行专利采集。这些专利下载软件包括北京彼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专利搜索引擎》软件、河北保定市大为计算机软件开发有限公司提供的《大为PatGet专利下载快车》等。通过这些专利下载软件的普及和使用,基层的技术研发人员可以全面、准确地掌握国内外技术发展的动态,及时地调整自己的研发方向和研发手段,既灵活地利用了海量的专利信息,又可避免研发设计侵犯他人的专利权。

制定企业专利战略

专利情报分析对于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至关重要。公司进行了大量的相关工作,除了创建企业专利数据库,还针对竞争对手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专利调研、跟踪和预警,并对与公司业务相关的热点领域发生的专利纠纷/诉讼进行跟踪和模拟分析,开展实战前的演练,时刻准备应对专利纠纷。

公司的专利情报分析步骤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1)明确技术主题,搜集关键词。

在该步骤中,知识产权部将会同相关技术部门,确定技术主题,明晰技术架构,确定标引信息,并搜集和罗列所有可能的关键词。在需要时,还将确定出所有相关的IPC分类。

(2)编写检索表达式,建立数据库。

在该步骤中,知识产权部门根据关键词与IPC分类号,编写检索表达式。在与技术部门讨论获得确定的检索表达式后,采用确定的检索表达式在预定的检索范围(如欧、美、日、中等国家和地区)内进行专利检索以及专利文献的下载,建立专利数据库。

(3)进行专利分析。

在该步骤中,知识产权部将根据所确定的技术架构以及标引信息,通过多级分类、智能分类、智能标引等专利数据分析手段对专利数据库内的所有数据进行不同技术层面的分析和标引。

(4)专利战略制定。

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

①确定国内企业在该领域所处地位;

②针对该领域的不同技术层面进行专利分析;

③分析面临的专利壁垒和可开发的技术区域;

④进行专利可开拓空间的发现和研究;

⑤分析专利现状,进行相关领域技术标准制定的可行性研究;

⑥分析专利纠纷集中领域;

⑦制定专利战略;

⑧进行专利预警,进行专利实时监控预警。

结束语:实现超越

超越,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艺术。

在市场营销领域,不乏市场追随者通过学习、模仿市场领导者的做法,在经过创新之后超越市场领导者的案例。

在技术研发领域,道理同样如此。

技术研发实力是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是闷着头潜下心来自顾自地搞研发,还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已有技术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消化吸收再创新?

这是一个技术研发路线和方法论的问题。不同的方法论,就会有不同的成本和效益。

如何用最少的成本、最直接的方式来获取免费的公知公用专利技术?

专利信息服务首当其冲。

当越来越多的公司成立知识产权部门,并且知识产权部门与技术研发部门彼此协同的时候,信息技术应用于技术研发领域所产生的生产力就不容忽视。

技术研发培训范文5

技术型核心无形资产是指无形资产中的核心技术。核心技术是同行业同类产品中起最关键作用的一种或几种技术,它是产品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技术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节约社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治理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和增强产品核心竞争力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核心技术的研发是技术型核心无形资产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前提和基础。

一、技术型核心无形资产研发特点

(一)研发资金需求多

一定量的研发资金是从事核心技术开发的前提条件,研发资金是否充裕直接关系到研发项目的进度和研发成果是否成功。核心技术研发不同于一般技术的研发,它需要大量的研发资金作后盾,所需资金不是千元万元,而是数百万元、亿元,甚至更多。据中央电视台报道:国外研发一个新药品种需投资8亿美元左右,英特尔公司每年投入的研发资金达40多亿美元,其中大部分资金用于核心技术研发;我国奇瑞轿车发动机的研发费用也高达20亿元人民币。

(二)研发时间周期长

核心技术从立项到正式投产不是几天几个月就能完成的,有时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数十年时间才能成功,研发时间相当长。由中南工业大学校长黄伯云教授主持研究,获得我国200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的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设备技术科研项目,前后持续了20年的时间才得以顺利完成,同样,获得我国200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的陶瓷复合材料研发项目先后花费了十年的时间才研发成功。

(三)研发人才素质要求高

核心技术研发人员不仅要求思想政治素质好,而且要求业务素质高。它要求研发人员必须具有攀登科学险峰的决心、信心和坚韧不拔、锲而不舍追求科学的精神,同时还要具备扎实、渊博的专业知识。没有吃苦耐劳的创新精神,没有坚持不懈的顽强作风和良好的专业素质要完成核心技术的研发任务是绝对不可能的。上述两个获得200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的科研项目是众多基础理论知识渊博、业务技术精湛的科学家和科技人员集体智慧的结晶。

(四)研发项目风险大

核心技术研发是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参考。它是对科学技术的一种探索,能否成功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而研发的风险大。据统计:国外研发新药品种,其成功率仅占30%左右。核心技术的研发不仅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还可能献出自己的鲜血甚至生命,瑞典诺贝尔TNT的研发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二、技术型核心无形资产研发现状

(一)研发资金投入不够

研发资金是核心技术研发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研发项目所需的先进设备、优质材料、研究人员工资待遇等研发费用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没有一定数量的研发资金作保障,核心技术研发项目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赶不上发达国家,人均国民收入还相当低,因而在核心技术研发资金的投入上还存在不少问题。虽然我国研发资金逐年递增,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研发资金投入的比例仍然偏低。2005年我国投入的研发资金仅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3%,而世界平均水平是1.6%,比芬兰的3.51%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经济发达国家用在产品研发和促销上的费用较多,呈两头大中间小的纺锤型,而我国用在产品制造上的费用较多,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就企业核心技术研发资金的投入而言,我国企业与西方国家企业相比也存在明显的不足。美国微软公司正在开发的XBOX LIVE系统,投入的费用已超过2亿美元,据分析师推测,若加上营销费用,投资总额恐怕要突破10亿美元;我国企业由于经济实力相对薄弱,科研人员相对匮乏,决策者又担心产品研发的巨大风险,因而在研发资金的投入上总是谨小慎微,畏首畏尾,不是没有钱,无法投入,就是害怕研发失败,不敢投入,因而在核心技术研发的投资上,投资数亿美元的研发项目屈指可数,很多企业投资很少,有的企业甚至没有投入。总体而言,我国投入的研发资金总量不够,与经济发展速度存在不协调现象。

(二)研发人才总量不足

核心技术研发能否成功关键在于科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我国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培养了大批学有专长的科技人员,这些科技人员在各条战线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现阶段,我国科技人员的总量不够,科技人员在学科、地区、行业、年龄结构层次上分布不均匀,科技人员占人口总数的比例相当低,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缺少一批勇于创新,业务水平高的学术带头人和专家级的高端研究人才,中小企业由于科研条件、经济待遇的限制,更是缺少年富力强,身怀绝技的研发人员。总之,我国核心技术研发人才的增长与经济发展的速度不相适应,科研人员的数量和质量还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三)研发风险难以承受

核心技术研发是人类的一种探索活动,由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限制,研发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国外公司相比,我国企业经济实力较弱,抗风险能力较差,一旦发生研发风险,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未来发展必将受到严重影响。由于研发体制的不完善,我国企业研发的风险主要由企业自身承担,因而投资较大的科研项目一旦不能按时完成或者出现失败,企业的生产经营或多或少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的会失去生存的活力,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甚至从此一蹶不振。上世纪60年代日本索尼公司在研发单枪三束彩色显像管产品时,因研发过程中碰到了难题,历时7年研发所消耗的资源几乎导致公司破产,幸好柳暗花明,研发成功,索尼公司才逃过一劫。

(四)研发机制有待完善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在科研体制的改革和科研机制的完善上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激发了广大科技工作者从事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科研项目的开发和科研成果的利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科研机制还有待完善。与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的科技扶持政策,向科研单位、高科技企业倾斜的融资政策,鼓励科技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科技人员的培训、奖励制度和激励机制,企业内部科研机构的设置和科研环境的建设等都还有待于完善、落实和协调,核心技术的研发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三、技术型核心无形资产研发思考

(一)加大研发资金投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一定数量的科研经费作保证,科学巨匠也不可能完成核心技术的研发项目。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我们必须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首先,各级政府对事业性重点科研单位、重点大学研究机构、国有大中型企业、民营创新企业和高科技工业园区中小企业的核心研发项目要实行政策性重点扶持,充分发挥财政拨款和政策性银行贷款的功能;其次,商业性金融机构要全面贯彻国家的金融政策,对核心技术研发项目采取优先贷款、大额贷款的原则,积极支持企业创新;再次,企业必须认真贯彻国家科研政策,落实科研经费到位情况,充分利用多年的盈余积累,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为保证核心技术研发项目的正常进行,还可按销售收入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科研专项资金;此外,证券管理部门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融资经验,积极创造条件,设立像美国纳斯达克证券市场的创立板市场,为高科技企业风险融资提供咨询和服务。总之,各级政府、科研单位和企业要齐心协力,千方百计,为核心技术研发准备足够的资金并依靠科技进步,逐步改变我国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竞争力弱的不良现状,逐步实现我国由产品制造大国向技术出口大国的根本性转变。

(二)加速研发人才培养

科技人才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是核心技术研发最关键的因素,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采取全方位措施,利用多种形式,培养出了大量的合格技术人才和部分尖端科技人才,但是力度还不够。现在,我国科技人才尤其是尖端科技人才还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科技人才数量缺口还很大,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级政府必须坚持科教兴国的基本方针,制定切实可行的科技人才培养计划,积极借鉴经济发达国家科技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把科技人才的培养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为实现科技人才培养目标,各级政府必须加大高校教育经费的投入,以满足高校教育科研事业的需要;教育部门一定要逐步完善教育体制的改革,强化高校教育教学的管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大力培养创新型、技术型合格人才,尤其是要培养一批学术带头人和尖端科技人才;科研机构和企业应当联合教育部门加大对在职科技人员的岗位培训和学术交流力度,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莘莘学子则要肩负起历史的使命,勤奋学习,努力提高文化素质和科研水平,争取早日把自己培养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大批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并高薪聘请一批学有专长的国外专家参与企业的科研活动,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缓解我国经济建设科技人才匮乏的燃眉之急。

(三)加快研发机制建设

完善研发机制是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是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指导思想的重要举措。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充分发挥核心技术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我们要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积极探索核心技术研发机制的改革,切实做好核心技术研发机制的各项工作,为核心技术研发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形成一个讲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

技术研发培训范文6

1.1林业技术推广力度不够

林业技术推广力度不够严重阻碍了林业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林业技术推广工作者自身的能力不足,导致在林业技术传授的过程中存在传授不到位的现象,使得一线的林农无法有效地接受到先进的林业技术;林业技术推广的手段有限,仅仅通过林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口述并不能够真正使得林农掌握林业技术要点,影响林业技术的有效应用;林业技术推广的支持力度不够。政府对林业技术推广支持力度有限,导致林业技术推广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另外是林农对林业技术推广的认识程度不足,无法有效地配合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从而导致林业技术推广受阻,林业技术无法得到有效的应用。

1.2林业技术资金及科技投入不足林业技术的资金及科技投入不足是林业技术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林业技术资金投入不足,导致林业技术的研究工作无法得到资金支持而不能够深入,林业技术研究成果无法在资金的支持下得以有效地推广,从而影响林业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林业技术科技投入不足,导致林业技术没有先进科学技术的指导及具备科研水平的工作人员参与,林业技术中的难题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从而使的林业技术无法得到长足的发展。

1.3缺少林业技术专业人才林业技术人才缺乏是林业技术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林业技术研发工作需要的人才能力要求比较高,要具备病虫害防治、气象灾害防治、种苗培育、林业护管技术等各方面的知识储备,但是目前的林业技术研发人员,自身的科研水平及能力达不到相关的要求,而又没有足够的人才引进渠道及人力投入资金支持,导致林业技术发展受阻;对现有技术人员的培训及培养力度不够,不能够及时了解国外先进技术,阻碍了国内林业技术的发展。

2加强林业技术应用及发展的措施探讨

2.1转变林农对林业技术的传统认识转变林农对林业技术的传统认识是有效提高林业技术应用效率的保障。加强林业技术推广及宣传力度,使林农通过相关的宣传活动明白林业技术对林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及给自身带来的利益,积极投身于林业技术学习及应用的行列中;通过组织培训、提供专项技术指导等渠道,保障林农对林业技术的掌握程度,促进林业技术的有效应用。

2.2加大林业技术推广力度加大林业技术推广力度是保障林业技术应用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加大林业技术推广投入力度,使林业技术推广工作有人员、资金、设备等保障,促进林业技术推广的有效开展;促进林业技术推广工作与林农的林业技术应用相结合,更加有效地让林农接受先进的林业技术,真正能够在应用中加以落实;完善林业技术推广体制,转变原来林农被动接受的推广模式,使林农能够积极放映问题,林业技术推广人员用技术手段进行解决,并主动了解林农需求,悉心进行技术指导及服务,促进林业技术的有效应用。

2.3加大对林业技术科技及资金投入加大对林业技术的科技和资金投入,保障林业技术发展有坚实的后盾保护。加大林业技术的资金投入,保障林业技术研发、推广、应用等各个环节都能够有足够的资金支持,确保林业技术的发展;加大林业技术的科技投入,引进国外先进的林业科技知识及林业技术研发必要的设备,保障在林业技术研究的过程中有先进的设备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