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的特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环境的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环境的特征

城市环境的特征范文1

关键词:循环经济;产业成长;经济外部性

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1-0141-03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与环境资源之间矛盾的加剧,我国加快循环经济发展意义重大。目前,已有文献多从企业角度进行理论分析和研究,单纯从产业角度专门研究的资料非常罕见。笔者认为,推进循环经济模式的关键还在于对产业发展特征及机理的认识与把握,因而探寻其规律性,为制定相关产业发展对策提供可行性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规律重构经济系统,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以达到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循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循环经济遵循的原则是:减量化原则(Reduce),即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从而在经济活动的源头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再使用原则(Reuse),要求产品和包装容器能够以初始形式被多次使用,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再循环原则(Recycle),通过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末端处理负荷。

循环经济的产业体系由三个层次形成:一是企业内部微循环系统,即在企业内部实现物料循环;二是企业之间中循环系统,即企业之间进行循环,其典型模式是生态工业园,以消除单个企业内无法消解的一部分废料和副产品;三是社会静脉产业的大循环系统,在整个社会范围,建立旧物调剂和资源回收产业。

二、循环经济模式下的产业成长特征

产业成长是一个产业从萌芽、产生到衰退的整个过程,或者说一个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存在的延续过程。产业成长一般要经历萌芽期(形成期)、扩张期、成熟期及衰退期四个阶段。形成期是指某个产业产生以后的要素投入、产出规模和市场需求缓慢增长时期;成长期是指某个产业的要素投入、产出规模和市场需求迅速增长的时期;成熟期是指某个产业的市场饱和,要素投入、产出规模进入缓慢增长的时期;衰退期是指某个产业的要素开始趋于退出,产出规模和市场需求下降日益增强的时期。

产业成长具有如下重要特点:一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呈现出有规律的阶段性,然而任一产业都不能保持永久的昌盛繁荣。二是在产业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各个发展阶段具有紧密的关联性,前一阶段是下一阶段发展的基础,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必然延伸。然而具体产业的成长如同生命个体一样,在形成演变的过程中,会表现出阶段性的差异或生命周期的不规律性。因此,并不是每一个产业都必定经历形成、扩张、成熟和衰退四个阶段。三是在产业成长的不同阶段,要素投入、产出规模、市场需求、利润率会存在不同程度、不同水平的差异或变化。

产业成长表现出的周期性特征从外在表象形式看,呈现为倒U型或S型。产业在衰退期由于变革或新的技术转变也可能会重新开始“形成―扩张―成熟―衰退”的循环演变过程。产业发展从内在表现形式看,其成长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见图)。在某一产业的形成初期,由于企业内外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拓展市场成本的障碍等因素,产业发展的各项成本费用均较高,表现为产业内进入企业数量的不稳定性和产业成长的缓慢以及各种制度、约束的不健全;之后,随产业内企业数量的增加,产业内一些制度规则开始规范化,同一产业内的企业行为逐渐趋于合理;经过一二阶段的发展过程后,产业内行业规则、技术条件、专业人员等趋于成熟和稳定,产业从规模、市场、投入等方面进入持续平稳发展阶段;在下一个时期,产业内部会在竞争机制的诱导下,进一步调整内部结构,使之更加合理化,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进入扩张或成熟期。

1)形成阶段;2)内部合理化阶段;3)持续发展阶段;4)再合理化与扩张阶段

此外,与传统模式下的产业相比,循环经济模式下的产业成长还具有如下重要特征:

(一)经济行为主体的负外部性降低

经济学中的外部性(economic externality)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其他经济主体的福利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正面影响是指为另一方带来好处,负面影响是指为另一方带来坏处。循环经济模式的构建使企业对环境的负外部性尽可能地降到最低,在企业内部或产业链内部最大限度地消融废弃物,从而达到资源投入的有效利用,消除了传统生产模式造成的生产不经济和环境负外部性。

(二)纵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趋势加强

在循环经济模式下,单个企业难以消融自己产生的全部废弃物,因此,在具体规划中,更多的是依据生态学原理和循环经济理念,建立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的“企业共生网络”,以达到物质、能量的最大利用。这样一来,使原本可能不存在联系的企业与产业之间产生了密切相关的联系;一些企业或产业为了实现循环经济物质减量化的要求,甚至不断拓展、延伸产业链条,从而加深、加剧了一体化趋势。

(三)企业行为绩效增加

循环经济模式下的企业通过副产品的利用而在一定区域内聚集,通过生产上的合作和产业链的延伸,实现更大范围内的物料循环和再利用,从而提高了整体系统和范围内的资源使用效率,增加了企业收益。具体表现为:减少了企业用于污染治理的费用;由于废弃物的再度利用,降低了相关企业的生产要素投入支出;由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特定要求形成的产业集聚和企业集聚现象,导致外部规模经济,从而大大增强了企业效益。

(四)特定资产的专用性导致行业进入退出成本上升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通过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融为一体,因此,要求在公共设施、产业项目、企业生产中广泛应用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生态无害化技术、资源回收利用技术和设备等。由于循环经济模式中对特定资源回收利用的设施与技术设备的专用性较强,所以会给相应企业带来进入退出成本的障碍性。

(五)产业关联的内容、形式发生变化,产业关联度加强

产业关联方面表现的特征为:一是产业关联的内容发生变化。传统模式下产业之间的关联主要表现为企业之间的实物交易,在循环经济模式下,企业间实物关联的内容由原来的产品交易变为产品、废物废料的双重交易。形成循环经济链条的企业基于彼此间废物、废料多重利用建立起来的合作共生关系要求对内对外均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这种关系中,企业间原有的主要通过市场进行的产品交易被以废物、废料为主的交易所替代,单纯的产品交易在这类以循环经济为纽带联系起来的企业间变得次要。二是产业关联的形式发生变化。在循环经济模式下,产业的基本单元――企业之间的联系遵循生态学规律,按照“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原则,实现物质、能量的梯次循环和利用。企业间的关系由原来的主要竞争关系变为合作共生关系。企业间形成循环经济的主要形式是生态产业链。生态产业链以上一环节的二次能源成为下一环节的一次能源,并尽可能使所有的能量都得到循环往复利用为特征,从而实现物质利用最大化和废物排放最小化,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减轻环境负担。因此,依托生态产业链链接起来的企业之间不再是产品、技术、人才等要素的竞争关系,而是基于能量流动和物料循环利用建立起来的合作共生关系。三是产业间关联度加强。由于循环经济的发展,使原本不存在联系的产业之间建立起了联系,形成了彼此以废物利用为纽带的合作共生群落。如唐山市以钢铁项目为龙头,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建立了矿石―铁精矿―烧结矿―铁―钢―机械加工业产业链,矿石―铁精矿―烧结矿―铁渣―建筑材料产业链,煤炭―焦炭―煤气―电力产业链,从而将钢铁、煤炭、电力、建材等不同行业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合作共生的循环体系。

(六)存在业务联系的企业表现为地理位置上的集中

从产业布局看,从事循环经济生产的不同企业,如果彼此间存在业务上的联系,从空间布局方面将表现为地理位置上的接近与集聚。由于形成循环经济链条的企业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物料循环,这就决定了这些彼此在业务中存在着不同程度联系的企业之间在地理位置上的接近和集中。因为废气物的回收、运输、保存、管理等皆存在着比较高的费用,并且管理、回收利用不妥的话有可能造成新的污染,因而根据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追求资源投入的减量化,在废气物的管理、回收、利用方面也必须遵循这一原则,即追求投入支出的最小化。所以,在地理位置上必然表现为不同产业或企业的积聚与集中。

三、循环经济模式下产业特征形成的动力分析

循环经济模式下,产业特征的形成会受到企业利益、技术条件、资源要素、政治制度等条件的限制,而其中重要的核心因素是企业利益。企业利益对产业特征形成的影响可以从如下角度得到论证。

为了分析的深入,我们采用以下方法对循环经济模式下的企业行为进行研究。设:(1)在现实社会中存在n个企业N1,N2…Nn,每个企业只经营一种产品,企业Ni经营产品Ai。(2)每种产品的价格为Pi,均在销售市场上实现交易,且库存为空。(3)不同企业间的运输距离为Lij,运输费用为F(Q,L),其中Q为货物数量,L为运输距离。(4)单位税率为T,污染费率为K,经济激励为M,技术研发和设备投入为R,单位投入的自然资源要素价格为CRi,单位投入的废料价格为CDi。以V1(Ni)表示企业从事循环经济生产时获得的收益,V2(Ni)表示企业不从事循环经济生产时获得的收益,则存在:

V1(Ni)=(Pi-T)Qi+M-R-CDiQi……(1)

V2(Ni)=(Pi-T-K)Qi-CRiQi……(2)

当KQi+CRiQi

当企业从事循环经济生产时,如果已有设备和技术水平能够达到要求,企业会考虑内部循环模式;当自行购买设备或引进技术处理废弃物的支出大于企业转让废弃物和交纳污染惩罚的收益时,企业会选择利用下游企业消融废弃物的模式;当企业投入自然资源要素的成本过高,高于利用废弃物成本时,企业愿意做下游企业,与上游企业形成共生产业链关系。

下游企业在利用上游企业的废弃物时,在技术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首要考虑的关键因素是原料成本问题,主要为价格和运输费用。当Lij过大时,运输费用F(Q,L)较高,下游企业的投入成本将增加,如果增加的费用超过使用自然资源或其他中间产品的投入时,下游企业会选择放弃使用废料,此时,对上游企业不利。如果上游企业为了维持这种产业链的稳定性,在距离既定的情况下,只好降低废弃物的价格或对下游企业进行某种程度的补贴。这就意味着上游企业收益的降低。因此,无论上游还是下游企业,如果存在物料的循环利用,近距离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四、结论与启示

企业是否从事循环经济生产,与其获得的收益有关。循环经济模式下产业成长表现出的特征与循环经济的要求相适应,受企业追逐利益的影响,会形成不同模式的循环经济链条,表现出积聚、关联性加强、外部性降低等特征。

参考文献:

[1] 戴伯勋,沈宏达.现代产业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2] 芮明杰.产业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城市环境的特征范文2

一、对监管者缺乏监管的证券监管博弈分析

证券监管博弈模型的博弈双方是证券监管者和被监管者。从证券监管的实践来看,证券监管者是多元化的,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证券业协会或者证券交易商协会,还可以是证券交易所或者别的什么机构。不过几乎各国的证券监管都是由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证券交易所共同完成。我国采取的也是这种模式: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代表政府进行强制性监管,证券交易所和证券业协会等自律性组织进行自主监管。至于被监管者,笼统的说就是整个证券市场,即证券市场的参与者以及他们在证券市场上的活动和行为。不过绝大多数国家都把证券监管的直接对象定位于证券市场的参与者,具体包括发行各种证券的筹资者(政府、企业)、投资各种证券的投资者(政府、企业、个人)、为证券发行和证券投资提供各种服务的中介机构(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公司、证券托管公司、证券投资咨询公司、证券律师、会计师和评估师),以及为证券发行和证券投资提供各种融资、融券业务的机构和个人。

实施证券监管对于监管者是有成本的,即监管者的行政成本。为了实施监管,监管者需要设立监管部门来专门负责制定和实施有关条例和细则(如证券发行审核、证券稽查等),这一过程中自然需要耗费人力、物力以及监管人员进行知识更新所必需的时间和精力,并且监管越严格行政成本越高,为了分析方便,假设监管者只有两种纯策略选择,分别为低成本(low cost)的普通监管(监管成本为cl)和高成本(high cost)的严格监管(监管成本为ch.chcl) 。

实施证券监管对于被监管者也是有成本的,即被监管者的奉行成本。被监管者为了遵守或者符合有关监管规定不得不承担额外成本,如为按照规定保留记录而雇佣专人的费用、提供办公设施和材料的费用、聘请专门中介机构的费用等,只不过这种奉行成本以抵减收益的形式存在。在利益的驱使下,被监管者有可能为了增加收益(包括一非法收人)、降低成本(包括奉行成本)而进行违规操作。所以假设被监管者的纯策略选择是遵纪守法或违规操作。若遵纪守法则可稳定获得收益凡(已扣除了证券监管的奉行成本);若违规操作且未被查处,则可获得超额收益(违法所得或降低的奉行成本)r ( reward ),但若被查处则不但要没收非法所得,而且还会被处以罚款,此时的罚没总成本为p( punishment )。进一步假定,在被监管者出现违规行为的情况下,低成本的普通监管是查不出来的,而一旦监管部门采用高成本的严格监管,就一定能予以查处并处以罚款。

基于前述假设,考虑到证券市场上博弈双方得益信息的可获得性,建立证券市场上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并用矩阵形式示如表1。

利用划线法可以很容易地找出该博弈的纯策略纳什均衡:监管者实施普通监管,被监管者进行违规操作。最终结果是:监管者虽然付出了一定的监管成本却毫无作用;一部分被监管者违规操作获得了超额收益但却使其它的证券参与者遭受损失。显然,这是一个低效率的组合,只会加重证券市场的不规范性,违背了实施证券监管的初衷。

二、对监管者实施监管的证券监管博弈

若我们对证券监管部门实施监管,那又会是个什么样子呢?这里让我们进一步假设,如果监管者通过严格监管查处了被监管者的违规行为,就会得到一定的鼓励b(bonus),这种鼓励既可以表现为物质奖励(比如来自违规者的罚款,用以增加办公经费),也可以表现为社会公众对其褒扬带来的精神鼓励,或者兼而有之;但是如果监管者为了节省成本(或偷懒)只进行了普通监管而导致被监管者的违规操作得以成功,则要对其施以一定的惩罚f(fine),这种惩罚可以是行政上的、法律上的或是经济上的。如此一来,上述博弈模型就发生了较大变化,新的博弈模型的得益矩阵如表2。

仍然利用划线法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当对监管者的监管力度较大、使得对其的鼓励与惩罚的量化绝对值之和大于监管者实施普通监管和严格监管的成本差时(即f+b>c-c}),该博弈不存在纯策略纳什均衡,从而避免了(普通监管,违规操作)这种低效率策略组合的出现。这种情形下,博弈双方都将在博弈中采取混合策略,即监管者和被监管者各自以一定的概率随机选择严格监管或是违规操作。让我们定义:监管者进行严格监管的遨纤二几登三寻多笼罐熟:弓多雀诺态咬乏导铸泉录名室圣聆多石杀涟返络题透汉蛋定召砖罗亨恶璧三兮概率为r,进行普通监管的概率为(1-r);被监管者选择违规操作的概率为e,遵纪守法的概率为(1-e)。

给定e,监管者选择普通监管r=0和严格监管二1的期望收益分别为:

即,若被监管者违规的概率小于(c‑-c,)/(f+b),监管者会选择普通监管;若被监管者违规的概率大于(c‑-c洲(f+b),则监管者选择严格监管;若被监管者违规的概率等于(c‑-c,)/(f+b),监管者就随机地选择普通监管或者是严格监管。

给定r被监管者选择遵纪守法e=o和违规操作e=i的期望收益分别为:

即,若监管者进行严格监管的概率小于r/(r+p),被监管者的最优选择为违规;若监管者进行严格监管的概率大于r/(r+p),被监管者的最优选择为遵纪守法;若监管者进行严格监管的概率等于r/(r十p),被监管者则可能违规也可能遵纪守法。

因此,混合策略纳什均衡是:r=r/ (r+p).e=(c,}c,)/(f+b)即,监管者以r/(r+p)的概率进行严格监管,被监管者以(c‑c,)/(f+b)的概率选择违规也可以解释为,市场上大量的被监管者中(c,}-c}/(f十b)比例的被监管者选择违规,(f+b-c‑+c,)/(f+b)比例的被监管者选择遵纪守法;监管者随机地对r/(r+p)比例的被监管者进行高成本的严格监管,而对剩余的被监管者则仅采取普通监管。

三、结论

城市环境的特征范文3

关键词 DPSRC框架;城市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空间分异

中图分类号 X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08)05-0086-04

工业化与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的学科背景针对不同区域的环境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1~2],尽管大多数学者在环境健康与环境风险角度趋于共识,但其自身的定义和评价方法与评价模型在不同学者间存在差异[3~4]。

1 城市环境评价模型

1.1 当前城市环境评价模型

目前国内外环境评价的模型框架通常有经济合作发展组织提出来PSR模型、DSR模型以及欧洲环境署提出的DPSIR模型(Driving force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等模型[5~7]。这些模型都是以因果关系为基础的环境评价模型,如图1所示:

PSR、DSR、DPSIR这些模型都是来源于压力―响应(PressureResponse)模型,能够清晰的反应环境指标体系中指标间的因果关系。他们的共同点是:①环境影响力;②环境因子改变的结果;③环境改变的社会反应。PSR、DSR、DPSIR的区别在于他们在因果链上的分级程度不同。

1.2 DPSRC模型

DPSRC[8]模型(Driving forcePressureStateResponseControl,驱动力―压力―状态―响应―控制)是一种因果网络模型,DPSRC模型框架如图2所示:[HJ*4]图2 DPSRC框架

Fig.2 DPSRC framework

DPSRC模型中突出强调人在城市环境中的重要作用,较好地解决PSR、DSR、DPSIR模型中多重环境指标间的相互联系。一个简单的城市环境的因果关系网如图3所示:DPSRC模型能够处理现实生活中多重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因果关系网,表现城市环境多重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区域的环境空间分异。

2 大连城市环境空间特征分异

环境具有综合性、动态性、地域性、不可逆性、长期性以及战略性等特点,需要引入地理信息和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特征是具有空间建模、空间分析、数据处理、成果[HJ*4]图3 一个简单的城市环境因果网

Fig.3 A simplified causal network of urban environment

表达等方面的优势;遥感适合大范围动态监测。笔者以为,基于地理信息系统与DPSRC模型的大连城市环境评价流程可概括为五个阶段:一是地理信息基础地图的建立与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二是城市环境指标的量化处理和 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三是城市环境矢量网格数据库的建立和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四是城市环境综合指数的计算、城市环境空间特征分异与城市环境分区;五是城市环境空间决策与管理(见图4)。 杨?俊等:基于DPRSC模型的大连城市环境空间分异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年 第5期2.1 城市环境的指标体系

DPSRC模型框架为城市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城市环境状况是人文因子和自然因子共同影响的结果。根据系统性、指标选择的独立性、可比性、真实性和实用性,考虑到资料收集的可能性,在广泛研究国内外城市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案例基础上,根据2005年大连市野外调查和收集的最新资料,按照模糊层次分析法(AHP)的方法构建了基于DPSRC模型的大连城市环境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2.2 图形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基础图形数据为1998年大连市区地形图, 2003年更新大连市区1∶10000交通图,2005年更新大连市区行政区划图;2003年大连市区2.5 m加10 mSPOT5图像;基础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大连国土资源与房屋局和大连市交通局外业调查数据,以及大连市统计年鉴。

2.2.1 数据处理与分析

基础的图形数据矢量化处理,遥感图像正射处理处理,社会经济数据库建立,外业调查数据库的建立。城市环境指标按照相关的模型结合GIS技术实现环境指标的空间分析,其中的模型有:人口空间离散化模型、反距离权重模型、趋势扩展模型、引力模型、缓冲区模型等,在MapInfo、Vertical Mapper、ArcGIS等商业GIS软件包中含有这些分析模型。

2.2.2 数据指标标准化

用于测度环境状况的指标分为两种情况:越大越安全的指标(如绿化率)和越小越安全的指标(大气环境质量)。为了综合评价,在对不同量纲指标的初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时应把所有的指标数值转换成统一的含义,因此,参评因子的标准化量化公式为:

对于越大越安全的指标:Xj=(Xi-Xmin)/(Xmax-Xmin);

对于越小越安全的指标:Xj=(Xmax-Xi)/(Xmax-Xmin);

其中,Xi为实测值,Xj为标准化后的数值,Xmax和Xmin分别为最大值、最小值。标准化后的指标还需要依据相关科学研究成果对参评因子标准化值及其评判等级对量化数据做出相应的修正和调整。

2.3 城市环境网格数据建立

2.3.1 指标权重计算

环境评价涉及到多级赋权,因此采用模糊AHP(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法。这种方法是采用模糊数学来改善AHP法的判断矩阵尺度,可避免多个指标同时赋权的混乱,并能提高评价的准确性,更好地拟合实际环境问题。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将任一层次上的各因子两两比较,构造比较判断矩阵,通过专家权衡,两两比较判断各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然后用求和法计算权重,其比较结果用L.Saaty的1-9标度法[9]。

2.3.2 单元网格环境指数

3 大连城市环境分区

3.1 城市环境等级的判别确定

城市环境系统的结构、活力、组织能力、恢复力以及系统服务功能的机制极为复 杂,在实际研究工作中,通常在较大范围和较大程度上采用定性的、模糊的和模拟的表征方法。城市环境综合指数值需要采用极差标准化的方法,将城市环境综合指数值转换为等级值。根据大连城市环境数据库,利用通过GIS空间叠置分析等GIS空间分析功能,对各单元格不同分值进行分类,环境指数越大,环境程度就越高。依环境指数最小值与最大值就可确定环境等级的判别指标。大连城市环境按照DPSRC框架各因子综合指数分成5个类型区:当0≤S≤10,评价单元为环境不安全区;当10<S≤20,评价单元为环境较不安全区;当20<S≤30,评价单元为环境过渡区;当30<S≤40,评价单元为环境较安全区;当S>40,评价单元为环境安全区。[KG)]

3.2 大连城市环境空间差异与分析

在MapInfo下创建大连城市环境空间差异分布图,如图5所示。大连城市环境空间差异分析:环境安全区是沿大连市东部海岸,这里的自然植被保护较好,建筑物较少,交通和公共服务设施较完善;环境较安全区域是东部的商业发达区,交通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但人口较稠密以及自然环境较好,交通和公共服务设施较欠缺的西部生态区;环境过渡区是交通和公共服务设施较欠缺,人口较稠密,有些小的工厂;环境较不安全区主要是交通和公共服务设施较欠缺,人口较稠密,交通条件较差,工厂较多;环境不安全区主要是东北部大型的石化工厂以及垃圾处理场,人口较稠密,交通条件较差。

4 结 论

以PSR、DSR、DPSIR模型研究城市环境系统简单直接,可以为城市环境系统管理提供依据,它更强调线性关系,却忽视了在现实世界中实际存在的复杂性(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的关系)问题。文章用DPSRC模型较好的解决多重环境指标间的相互联系,突出人在城市环境系统中的核心调节作用,为城市决策者正确分析与决策城市环境化发展方向提供科学而直观的依据。

所建评价模型具有一般性,可用于不同区域环境因子的评价与比较,但是有些环节处理不太理想:一是城市环境评价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级别标准的科学判定,对于某些指标,可以依据相关科学研究成果确立其级别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但是还有大量的指标仍然需要多学科的深入研究;二是在城市环境的评价过程中,可以依据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遥感图像以空间的形式表达评价结果,并可对其影响因子进行动态监测和动态评价,进行环境的预测与预警分析,构建起城市环境评价、预测和预警的完整体系。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施晓清,赵景柱,欧阳志云.城市环境及其动态评价方法[J].生态学报, 2005,25(12):3237~3243.[Shi Xiaoqing, Zhao Jingzhu, Ouyang Zhiyun. Urban EcoSecurity and its Dynamic Assessment method[J]. Acta Ecologica Sinica,2005,25(12):3237~3243.]

[2]UM Mrtberg,BBalfors,WC Knol. Landscape Ecological Assessment: A tool for Integrating Biodiversity Issues in 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and Planning[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7, 82(4): 457~470.

[3]Xiao D N ,Cheng W B,Meng F L. On the Basic Concepts and Contents of Ecological Security[J].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2002,13(3):354~358.

[4]N Pirrone,G Trombino,S Cinnirella,et al. The Driver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 (DPSIR) Approach for Integrated CatchmentCoastal Zone Management: Preliminary Application to the Po CatchmentAdriatic Sea Coastal Zone System[J]. Regional Environmental Change,2005,5(2):111~137.

[5]A P Karageorgis, MS Skourtos,V Kapsimalis,et al.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Watershed Management Within the DPSIR Framework: Axios River Catchment and Thermaikos Gulf[J]. Regional Environmental Change, 2005, 5(2):138~160.

[6]刘耀彬,李仁东,宋学锋.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关系研究综述与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3):55~60.[Liu Yaobin,Li Rendong,Liu Xuefeng.Summarary and comment of the correlation study of urbanization and urban ecoenvironment[J].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5,15(3):55~60.]

[7]David Niemeijer,Rudolf S. de Groot. Framing Environmental Indicators: Moving From Causal Chains to Causal Networks[J].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2006.

[8]丁德文,徐惠民,杨俊.人海关系与海岸带系统科学[R].大连轻工业学院,2005.[Ding Dewen,Xu Huimin,Yang Jun. Relations between Human and Sea and System Science of Coastal Zone [R]. Dalian Institute of light Industry,2005.]

城市环境的特征范文4

【关键词】旅游城市;环境特色创新;艺术设计;吸引力;影响

我国拥有巨大的旅游资源,目前已有339座城市分九批通过了我国关于优秀旅游城市的验收,由此也带来了各个旅游城市之间的竞争。如何在日益同质化的城市旅游产业中脱颖而出,从千城一面的困境中形成自身的特点,以此吸引更多的游客资源,已成为目前众多旅游城市急需解决的问题。而进行合理的环境特色创新与艺术设计,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途径。

一、环境特色创新与艺术设计对城市旅游行来发展的重要意义

我国的旅游城市,大多数都拥有独特的风景环境或著名的历史文化建筑。这些明显的地域特征正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然而,随着我国城市的大规模建设,同质化的城市发展正在逐渐减弱甚至吞噬旅游城市自身的原有特征,这造成了不少旅游城市在与其他城市的竞争中丧失了核心竞争力,无法进一步开发旅游潜能的局面。只有加强地域化和差别化的城市环境特色创新与艺术设计,才能实现旅游城市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环境特色创新与艺术设计,必需结合当地的经济文化

每个城市的形成和发展,都有历史发展留下的独特特征,旅游城市在进行扩大建设时,需结合当地的经济与文化特点,将这些具备强大吸引力的独特特征进行保留和突出,强调城市自身深厚的文化背景和经济特色,以此实现在城市环境特色创新与艺术设计融入可持续发展理论,加强该城市的旅游吸引力。

(二)城市环境特色创新与艺术设计,必需结合城市地理因素

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很多城市得以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形成旅游城市的根本原因。如以喀斯特地貌闻名世界的广西桂林、以泰山风景旅游区带动城市发展的山东泰安、以黄土高坡风情著称的山西平遥,这些城市独一无二的自然景观是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宝藏,因此结合当地的地理因素,进行城市环境特色创新与艺术设计,必然能加强这些城市的旅游竞争力,进一步推动城市的发展。

(三)城市环境特色创新与艺术设计,必需结合城市规划设计

旅游城市在进行环境特色创新与艺术设计时,还需考虑到自身作为一个城市所需要具备的城市生活和发展相关的规划问题,应保证城市发展和旅游环境的特色创新与艺术设计的完美统一。在保留旅游城市的原有旅游资源的同时,加强对环境和建筑的保护、增加相关设施设备的建设、提升城市的对外形象,更有助于突出旅游城市的竞争优势,实现城市的旅游吸引力。

二、城市环境特色创新与艺术设计对增加游客吸引力的影响

(一)对旅游城市建设的影响

城市环境特色创新与艺术设计,包括了城市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和建筑环境多方面的内容,对旅游城市具有提升旅游景观辐射的作用。进行科学合理的环境特色创新与艺术设计,不仅能突显城市的旅游资源,还能从游客的生理和心理出发,加强对游客无微不至的关怀,使旅游城市更具辨识度,形成独树一帜的风格。

(二)对旅游城市特色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流逝,旅游城市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都是值得珍惜的宝贵财富,进行科学合理的环境特色创新与艺术设计,有利于对这些资源的保护和对当地特色文化的弘扬。在进行相关的环境创新与设计时,这些工作并不是脱离于城市建设单独存在的,需要相关设计人员在深入了解城市发展历程和文化背景以及经济情况的基础上,强化建立精品旅游城市的意识,对原有的旅游资源进行保护,并不断对城市建设进行优化和改进,从尊重历史、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向游客展示城市最真实、最有特点的风貌。

三、旅游城市的环境特色创新与艺术设计原则

(一)创新与设计的社会化原则

旅游城市的环境特色创新与艺术设计本身并不是在保护传统旅游资源的名义下孤立进行的,还需要考虑到城市的整体发展,使相关的创新和设计具备社会化特征。同时兼顾城市建设和旅游资源中自然环境与人文遗迹的协调。在以自然环境取胜的旅游城市,加强相关的度假、会议、商务等产业的规划和设计,在以人文遗迹为特征的旅游城市,在创新和设计时加强对相关历史文化的宣传,都是形成旅游城市强大竞争力的有效方法。

(二)创新与设计的人性化原则

想要实现加强旅游城市对游客的吸引力的目的,就必需在相关的创新与设计中突显出以人为中心的理念。中国传统思想非常强调人与环境的“天人合一”,这应该成为进行旅游城市环境特色创新与艺术设计的指导思想。将对城市的设计和创新与当地旅游资源相结合,关注人们精神需求,构建更为人性化的旅游空间,使游客对旅游城市产生亲切感,实现旅游景观与游客思想的深层次交流,提高游客的精神享受。

(三)创新与设计的艺术化原则

旅游城市的环境特色创新与艺术设计,必需保证旅游资源与城市建设的艺术性。不管是自然景观的空灵、秀丽,还是人文遗迹宏伟、神秘,皆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艺术财富,这也是其旅游城市价值的体现。因此在进行相关的创新与设计时,不仅要满足游客高品质的吃住行要求,更重要的是加强对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因地制宜的进行特色发掘,实现美化环境和强化艺术效果的目的。

(四)创新与设计的生态化原则

旅游城市应为游客提供身心放松的环境与服务,因此在进行环境特色创新与艺术设计时,必需遵循自然规律,注重对当地环境的保护性开发,避免城市建设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在对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遗迹的保护中,融入生态旅游的概念,加强城市卫生,减少大兴土木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

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旅游城市进行科学合理的环境特色创新与艺术设计,是增强城市旅游特色、提升对游客的吸引力、增加城市旅游收入、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陈靖.桂林城市旅游环境公共艺术设计的本土化探析[J].旅游论坛,2014,06:8488

城市环境的特征范文5

1城市环境地球化学调查的技术路线

1.1采样点布置方案

目前,国外的城市环境调查一般在两个区域进行,即郊区和城区。在郊区的调查一是为了确定城区的背景值,写作论文二是获得城-郊地理变化区域内元素分布的地球化学变化梯度。如Lind等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市调查土壤重金属的含量时,以城市最繁华地带为中心,分带布置样点,带距为0~3km,3~9km和>9km[5];Birke等在德国柏林市的调查中就包括大范围的郊区区域[3]。通过对比城-郊区的地球化学特征来揭示人类活动对城区地球化学环境状况的影响程度。

为了调查城市不同区域内的环境地球化学状况,研究不同的用地类型对元素分布的影响,分别在城市的不同功能区域分类取样,即:郊区土壤、工业区土壤、居民区土壤、商业区土壤和农业土壤[3-5]。主要采集表层土壤(0~5cm)。在不同类型区域内选择代表性点位取垂向土壤剖面样品。城区的土壤难以实现均匀的网格化取样,一般按公园和绿地的分布随机布置取样点。

1.2采样介质

环境地球化学的采样介质包括土壤、大气、水、水系沉积物、生物样等。但目前城市环境地球化学调查主要集中在土壤、大气颗粒物(或气溶胶)、大气降尘等三种。其中较常用的是采集和分析城市浅层土壤样和降尘样。

在街道两边或高层建筑物顶部收集降尘并结合地面土壤是城市环境地球化学调查的主要方法。如Rasmussen等在渥太华市内取居室内灰尘、附近的街道降尘和公园土壤进行比较来研究该市的环境质量[6]。降尘和土壤对比调查,即可查明元素在不同介质中的污染水平,还有助于分析污染物的来源。

城市环境的特征范文6

【关键词】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要素;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如何实现城市与环境的完美结合,一直是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家重点研究和讨论的课题。越来越多的生态绿色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被引入到城市环境艺术设计领域。

二、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要素

城市环境的艺术设计都会受到不同设计要素的影响,同时,每个城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类型呈现,因此,这就造就多样化的城市风貌,营造了多种韵味。要想充分表达城市空间的艺术,一般少不了一些必要的设计要素的加入。

1.建筑

建筑首先是身躯的蔽所,其次才是精神的蔽所。由于环境的复杂性,人类的建筑呈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物质作为城市环境构成的基础,而精神的存在性指导着环境空间的变换。真正意义上的建筑是既满足人类物质功能,又能满足精神需要。我们熟知的佛罗伦萨的比萨教堂是由三个不同的建筑组成一处优美的环境,在任何角度都给人们呈现出了一个美好的形象,同时绿茵的草地环境也让人时刻感受着自然环境的清新。这些都很好的体现了建筑环境给人们带来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

2.水体

水是所有城市环境设计元素中最具吸引力的一种,它极具可塑性,对周围景物具有很好的映射效果,在与周围的建筑物、雕塑、植物等进行组合时,可以创造出独特风格艺术作品。

3.道路

道路的畅流是一个城市有序发展的基础,它为城市的空间提供了一个更为丰富的城市意象。道路的连贯、有条理,有助于城市的意象组织,同时也赋予城市一种适宜的形态存在。城市脉络形成了独特的城市规划构造。不同的城市道路规划,体现着每个城市的特色和文化观念。

4.造型

造型是设计意图的具象化,具有造型形象的艺术品点示环境中的视觉中心,与建筑一起构筑了城市的形象,成为城市环境不可缺少的整体化要素,更好的表现了城市的特色、品质、性格。众多的城市雕塑都是在城市环境中展开的。如:位于广西南宁五象广场的“五象雕塑”和“五象喷泉”,以独特的方式诉说着南宁的历史文化渊源,展示着绿城的魅力。

5.绿化

绿化作为一种软质景观要素,在美化城市环境,保持城市生态平衡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绿化能有效的吸收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气体,同时能释放氧气,减低噪音,增加空气湿度许多功效。兼具生态功能和观赏价值,对城市景观色彩具有很好的调和作用,给我们在视觉上营造一份美好的感官享受。

城市中大片修剪整齐的草坪绿地,使人容易产生亲近自然、爱护自然的审美情趣,提高了都市的文化氛围和都市人的文化品味。在花园城市新加坡,新建的高层建筑只占地35%,其余土地用于绿化,在道路和建筑物之间的空地种树、栽花、种草,到处都是树木相间,缀满藤蔓,居民生活在舒适优美的环境中乃人生一大享受。

三、现代城市环境艺术设计手法的倾向

1.观赏性以及标志性倾向

从传统是城市环境设计理念这方面而言,城市空间的标志性和可识别性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特征,在很多城市多将具有标志性的景观小品作为城市的识别标志,成为城市的视觉焦点由于一些雕塑环境艺术设计小品居于很强的标志性和观赏性,因而大多数都放置在城市的重要位置,如城市出入口的地方,绿地的中心等而观赏性与标志性并重是现代城市环境艺术设计手法的两种基本倾向,而这种倾向也体现了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两大趋势。以独特的造型、醒目的色彩厚重的质感以及特殊的肌理等特征作为城市的背景屹立于城市的一角,例如,在纽约市哈德逊河滨水区有两座雕塑,这两座雕塑是著名雕塑家马丁.皮耶尔设计的,以不锈钢作为柱台,简洁大方而且有力,刚好与隔岸相望的自由女神遥相呼应,因而成为了哈德逊轮渡旅客的里程碑,这种雕塑的尺度塑造以人体相当,非常具有亲和力,小巧灵活地放置在道路位置,给人们的生活注入一些趣味和惊喜,也成为当地的标志物。

2.实用物装饰化以及艺术化倾向

从城市环境设计的角度来说,环境景观的实用是最基本的,也就是说,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仍旧以实用物本身作为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素材,例如,道路树木的设计树木底盘的色后记铺地绿化的设计以道路水筛的设计,这些实用物的设计细节更加突显了整休城市空间的风格,体现了城市环境的品味城市环境设计中的实用物也朝着装饰化和艺术化的倾向发展一方面,为了打破现代城市枯燥繁琐的生活状态,实用物越来越需要突出艺术感和装饰,为人民的生活注入一些新的活力与激情,调动人们的情绪。例如:布尔斯广场为了缓解城市中心交通的压力,改善拥挤的交通运输,对交通铺地的材料也进行了细致地考虑选用了6种规格不同、色彩不同、质地不同的饰面材料,铺地的中心是灰色的片麻岩,紧接着是花岗岩,然后边角则是扑上色彩鲜艳的粉红色花岗岩,色彩错落有致,变化也有规则,尤其是在雨季的时候,受到湿润环境的影响,休现出了石块图案和色彩纹理的变化,给人美好的视觉享受和精神享受。

3.复合功能化倾向

现代化城市的环境艺术设计中,标志化观赏化实用化艺术化和装饰化等倾向必然会导致环境艺术设计复合功能化的倾向环境设计中既要突出实用功能,也要满足人们的观赏功能、艺术审美功能、装饰功能,丰富城市的文化生活。由著名艺术设计师朱迪。麦基设计的经典雕塑“铜猫长凳”,其基本原型是座椅,突出了作为座椅的实用功能,同时又以猫作为装饰,突显了艺术性和装饰性,是现代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功能复合化倾向的优秀典范。

四、建立可持续发展为指导的生态城市环境艺术设计

在可持续发展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显得尤为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我们生存的环境,城市发展中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艺术正是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的这一基本理念。生态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为我们的城市环境营造了平衡、和谐,具有文化特色的环境享受。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觉环境艺术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内容:

1.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中,我们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从古起,祖先们就用和谐共存的理念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重视与自然环境息息相通、情景相融。

在我国现代的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也需很好的体现这一原则,对城市景观环境进行艺术设计时,在提供美好的环境艺术和娱乐休闲处所设计的同时,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最大限度的保留最原始的生态环境的自然美。

2.以可持续发展原则为指导

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人类的发展要“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为需求发展的能力”的条件下,充分的开展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达到人与周围的环境构成一个和谐完美的生态体系。贯彻这一思想,要本着以“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进一步的丰富环境艺术设计的思想内涵和品位,使环境艺术设计达到合乎整体、合乎生态、合乎美学、合乎时代、合乎本土、合乎大众的审美要求。

3.生态环境艺术设计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趋势

现代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趋势将朝着生态化、人性化的未来趋势发展。在设计中充分的表现出对自然的尊重。同时在设计中也要考虑上山水等自然环境要素与环境艺术的依托关系,无论是山地、平原,还是河滨、湖滨,建筑依山近水,相互陪衬,绿树葱郁,环境协调,构成宜人的内外环境。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它是人类生存方式的协调设计,也是社会和人类行为的设计,它引导着环境艺术设计与人的生活联系的紧密联系。因此,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观念必须建立在对现代人多方位分析的基础上,引导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方向。

五、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城市环境设计得到深入发展。现代化城市在满足人们居住的舒适、环保、健康要求的同时,开始注重利用环境艺术设计的手法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为人们的生活工作提供优越的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梁贤淑.浅谈城市环境艺术设计.2012年第9期.

[2]侯佳文.浅析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符号[J].中国轻工教育.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