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污染防治发展趋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污染防治发展趋势范文1
关键词:城市 ; 水污染现状 ; 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E991.2]文献标识码:A
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根据联合国全球规划署的统计资料显示,到2025年,全球将会有三分之二的人口面临着中度或者是重度的用水紧张问题,尤其是作为水资源短缺的中国来讲,水污染日益严重,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对城市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一 水污染原因
随着经济和城市的不断发展,水污染现象日趋严重,人们改善生活环境的强烈愿望随之增长。从全国的情况来看,我国的水污染情况十分严重,水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造成我国水体环境严重污染且难以短期解决的原因主要集中这两个方面。
第一,城市大量工业废水未经处理便被外排,个别企业水污染治理的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管理体制不完善。一些农村的乡镇企业,关键技术与成套设备缺乏,设备产品制造水平偏低,对水污染控制与治理,以及工程项目实施和运行监管的技术支撑不足,都是造成工业污染的重要原因。
第二,农村污水是不同于城市及中小城镇的另一种类型,具有点多、面广、量小、分散等特点。所以,农村水环境质量状况更令人担忧,个别地方发生了一些水污染事件,农民用水灌溉,西瓜等经济作物遭到毁坏;有的鱼塘灌入了污水,成塘的鱼苗出现死亡;进而群众生活受到了较大影响。面对农村水污染日益严重的发展趋势,其根本原因在于,农村管理水平低、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的不完善,涉及资金投入不足。建站和运行资金短缺等实际问题,导致无法集中处理生活用水。目前,我国在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研究上进展缓慢,尚无适用的处理技术,更缺乏标准规范,成为我国水污染控制与治理的重大技术瓶颈。其次,农村地区居民的文化水平较低,环保意识淡薄,生活垃圾的随意处理。对环境危害的源头和危害程度往往认识不清,对潜在的环境危害往往忽略掉,最后导致对水资源的污染呈现上升趋势。
二 水污染现状
第一,以辽宁省为例,上世纪80年代,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辽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能源的过度消耗给环境带来严重破坏,辽河沿岸分布着许多大型或特大型工业城市,而工业废水的排放量难以得到控制,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内,使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加剧了城市水污染。近期刚刚曝光的辽宁阜新地下水被污染20多年变成了“绿茶”,水中六价铬最高超标30倍,可能致癌,对环境有持久危险性,给人们再度敲响警钟!这对企业排污标准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特别是我市的造纸、化工、医药、皮革等企业,正面临着达标即生存、超标就淘汰的艰难选择。地下水污染形势已日趋严重,这一点已经广为人知,但是每个地方的具体污染情况如何,却很难说清。目前我国国家级的地下水监测点不足2000个,其中很多监测点的监测设施由于多年失修遭到破坏,以致监测数据无法正常获取。而按照我国国土面积,至少应该保持2万至4万个。治污,先要摸清污染“家底”。“只有长期监测、跟踪地下水的动态变化过程,才可能对地下水污染的形成、演化、发展趋势作出较为全面、客观、准确的评判,从而‘对症下药’。”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副院长田延山一语中的。
第二,生活污水的排放,不容忽视!人类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是水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家庭、机关、商业和城市公用设施。其中主要是粪便和洗涤污水。城市每人每日排出的生活污水量为150―400L,其量与生活水平有密切关系,这就需要城市排水管网汇集并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相对而言,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普遍比较落后,大部分生活污水都直接进入河流、湖泊和水库中,对水体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据统计,目前有96%的村庄没有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生产、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农村污水除处理率低这一显著特点外,间歇排放,排量少且分散,是农村污水的又一典型特征。此外,农村污水氮磷浓度高且含有大量的营养盐、细菌、病毒等,严重影响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从而引起水环境的全面退化。
二 水污染防治措施
水污染防治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作,是解决水环境危机的关键环节,不能够一蹴而就,需要进行科学系统的规划设计,水污染的防治在防治的过程中需要广泛借助各方力量。具体说来,主要的防治措施有以下几点。
第一,要解决现有的水污染问题,需要服从国家层面的协调机构统一部署。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全国各省市都在严格执行。为确保法规和实际相结合,并且能够贯彻实施,各级政府应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依法稳步推进治理工作,并且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和综合治理的原则。建立起工业废水排量标准系统,将废水的排放量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对于违规排放的企业需要立即关停,通过这种手段促使企业改进生产技术,实施清洁生产,同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确保废水达标排放,决不允许企业将治理的成本转嫁给社会。除此之外,企业需要不断加大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基本建设投入,依靠科技的支撑,建立科学的工作平台,提升自身的能力,通过重大科技攻关与科技创新,攻克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合国内实际需求的关键技术和成套技术方案,做到城市水环境质量综合改善、饮用水安全保障、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污泥处理处置等多层次全方位的优化,确保良好的人居环境。
第二,针对城市生活污水的现状,首先需要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采用分流制下水道系统或者是合流制系统的措施,提升排水系统对于生活污水的处理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集中力度对居民小区和施工建设区域加强排水系统的建设,应用分流制排水系统的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生活污水处理的成本。其次,完善农村排水系统,提升生活污水的处理能力。在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实践中,最通用、节俭、能够体现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结合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式是厌氧沼气池。它将污水处理与其合理利用有机结合,实现了污水的资源化。同时,要提高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开展农村环保科普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向全社会广泛宣传水污染防治法,同时宣传水源保护、河流治理工作中取得的成就和存在问题,凝聚公众参与环保工作合力.
结束语:
水污染的预防与治理,是一项长久而又艰巨的任务,应激发公众参与水环境保护的热情。面对严峻的水污染问题,我们应积极行动起来,做到人人重视、参与,政府部门、企业和全社会共同参与,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郭杰 大气与水污染的防治 中国环境管理丛书[J] .2008年第03期
[2] 邱士军 吕振山 浅析城市水污染及防治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第30期
[3] 王啸宇 崔杨 陈玫君 中国水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J]. 甘肃科技,2013年第13期
水污染防治发展趋势范文2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 治理 防止水质污染
中图分类号:X5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地下水出现故障的原因
上层滞水是由于局部的隔水作用,使下渗的大气降水停留在浅层的岩石裂缝或沉积层中所形成的蓄水体。
自流水是埋藏较深的、流动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这种地下水往往具有较大的水压力,特别是当上下两个隔水层呈倾斜状时,隔层中的水体要承受更大的水压力。当井或钻孔穿过上层顶板时,强大的压力就会使水体喷涌而出,形成自流水。地下水位指的是指地下含水层中水面的高程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地下水资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是数量上的增加,对水质也有更高的要求。提高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态环境系统的基础资源,是全球人类的要求。为此,加强对水资源保护,防止环境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长期有效的利用水资源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地下水环境精心管理和保护,加强监控、科学预测其发展趋势和及时评价其质量,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重要管理内容,也是当前地下水管理的迫切任务。
二. 现阶段我国水质污染现象
新一轮地下水资源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地下水水质状况总体较好。按分布面积统计,63%可供直接饮用,17%经适当处理后可供饮用,12%不宜直接饮用但可供农业和部分工业部门利用,另有不足8%的地下水为矿化度大于5克/升的咸水盐水和少量遭受严重污染的地下水,不宜直接利用或需经深度处理后才有可能得以利用。
然而,城市与工业“三废”不合理或不达标排放量的迅速增加,农牧区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我国地下水污染日益严重,呈现由点到面、由浅到深、由城市到农村的扩展趋势。全国195个城市监测结果表明,97%的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40%的城市地下水污染趋势加重;北方17个省会城市中16个污染趋势加重,南方14个省会城市中3个污染趋势加重。
在一些地区,地下水污染已经造成了严重危害,危及到供水安全。例如,辽宁省海城市污水排放造成大面积地下水污染,附近一个村因长期饮用受污染的地下水,多数人患上当地未曾有过的特殊病症,160人因水而亡;淮河安徽段近5000平方公里范围内,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浅层地下水面积仅占11%;由于地下水的严重污染,淄博日供水量51万立方米的大型水源地面临报废,国家大型重点工程—齐鲁石化公司水源告急。即使首都北京,浅层地下水中也普遍检测出了具有巨大潜在危害的DDT、六六六等有机农药残留和尚没有列入我国饮用水标准的单环芳烃、多环芳烃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有机物。这些“三致”有机物在我国东部其他城市和地区,很可能同样存在。由于水土污染,导致一些优质农产品,如蔬菜、水果、茶叶等品质下降,出口受到严重影响。
三依法加强地下水管理
(1) 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很重要的一点是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水行政主管部门要能够有效地调配和管理地表水、地下水,流域上下游、左右岸以及社会各部门的用水。要建立以流域为单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系,确保流域内各行业的用水,合理配置水资源,同时促进各行业的节约用水和水环境保护,避免由于流域内各部门之间经济实力的差异,造成抢占水资源,滥采地下水,导致水多浪费多,水少发展受制约,生态环境被破坏。在促进水资源统一管理方面,要利用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体系,确保有限的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对已污染水源地的治理措施,应针对引起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污染途径和经济条件来制定,治理地下水污染应当切断污染源,防止污染物继续进入,切实可行的做到保护水源。
(2).提高对水质的认识
在现代,人类改造其环境的能力,如果明智的加以使用的话,就可以给各国人民带来开发的利益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机会。如果使用权使用不当或轻率的使用,就会给人类和人类环境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害。所谓污染地下水是指地下水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其溶解的或悬浮的有害成分的浓度超过了国家或国际规定的饮用水最大允许浓度。地下水从开始污染到污染严重,乃至达到不能饮用的地步,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特别是一旦发现地下水中某些元素超标,再进行治理就比较困难,所以,地下水的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使地下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发生改变,因而限制或妨碍它在各方面的正常应用。因此,对于水源地地下水的保护和监控应该有长期的扩展的认识,必须有与自然共存,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健全生活环境的愿望而思考,对人类文化和文明而建设。
(3).科学管理
科学管理有助于防止地下水水质恶化现象产生,包括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防止污染物渗入等。要加强科学管理必须做到:(1)对城市的发展和水源地的建设做出全面规划与合理的利用。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开发和利用地下水也显得更为紧迫,同时,人类活动导致地下水污染的可能性在不断增大,甚至某些局部的人为污染和水土的流失,都可能给地下含水层带来不可恢复的危害。所以,对于地下水环境的保护、污染的控制要依法加大力度来管理。地下水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地下水污染具有隐蔽性和难以逆转性,所以一经污染很难治理,最终会导致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为了我们要长期有效地利用地下水资源,就必须对地下水环境精心管理和保护,提高水环境的质量。(2)清除污染源,大力开展预防污染物的治理工程建设,合理开采地下水,制止水源地上游新开耕地,确保自然植被生长。(3)建设水源地各沟系统的管理工程,规划明确的保护界限,设立明显的宣传标志牌,建设修复沟系的保护管理工程。种植产氧的植被工程,增强地下水的自净能力。(4)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健全监控管理设施。实行有偿用水制度,以促进节约利用水自用。
三、依法防治地下水污染
1.依法规划水环境管理应坚持的原则
(1)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地下水水质的污染常具有缓慢、隐蔽、不易及时察觉、不易治理复原等特点,因此对地下水水质的治理,必须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使地下水环境质量不断向良性循环发展,不断提高水质的可用性。(2)贯彻“三同步,三同时”的原则,如果规划内新建项目不同时、不同步的考虑水环境保护,必将导致水环境的污染,给水污染防治带来许多障碍,因此,规划中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必须制订有效的措施,杜绝新增污染源,并纳入水污染防治规划的管理计划中。(3)贯彻“环境综合整治”以及“发展区域治理”的原则。环境是个整体概念,环境介质之间相互转化,相互影响,因此水环境规划中必须识别环境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共生关系,从原着手制订措施。(4)要正确处理好各水系同能量或资源利用程度的高低或难易关系,水环境容量的利用则必须从总量控制角度考虑,合理提高净化作用,在开发水源地时要求得到最佳组合。(5)要正确处理技术、法制、行政、经济手段之间的关系。这些手段必须综合运行,使之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依法管理是最根本的,一个大的规划没有法律上的保障是难以实现的。(6)正确处理需要和可能的关系。制订治理水源地目标时,除了从环境角度提出要求外,还必须考虑当前及今后的财力、人力和技术等条件,做到实事求是,不致因目标过高而使规划无法实现。
四. 地下水及土壤污染现场强化生物恢复技术
近年来,一种用于治理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现场生物恢复技术逐渐发展起来,并受到越来越 多的重视。现场生物恢复技术是利用处理场地中的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使其将有机污染物或其他复杂的合成物通过新陈代谢分解为CO2、CH4、H2O、无机盐及生物基质等,从而达到清除污染物的目的。
生物恢复技术分为自然生物恢复和强化生物恢复。自然生物恢复是处理场地的微生物利用周 围环境中的营养物质和电子受体对污染物降解的过程,其降解速度受到营养物质种类、数量 及电子受体接受电子能力大小和其他物理条件的限制。强化生物恢复技术是通过提供适宜的营养物质、电子受体及改善其他限制生物恢复速度的因素,达到提高生物恢复速度、加速污 染物降解的目的。用于治理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现场强化生物恢复技术主要有生物吹脱法、 土地处理法、空气鼓泡法和液体输送法等。
总结:
有了以上的问题探讨,我们更要加紧步伐,真正实心实意的为群众做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这项任务艰巨,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郑自宽,丁再盛. 甘肃省地表水功能区水质变化特征分析[J]. 人民黄河. 2012(10)
[2] 蔡慧慧,宋瑞鹏. 河南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状况评估[J]. 人民黄河. 2012(10)[3] 曹振东,危润初,段启杉,谭廷静. 犀牛洞地下河水-岩作用反向模拟[J]. 人民黄河. 2012(10)
水污染防治发展趋势范文3
关键词:治理途径;发展需求;工业废水污染;治理技术
现阶段,我国工业化进程持续推进,工业废水成为水污染治理工作开展的主要阻碍因素之一。以工业生产品种为依据进行废水类别划分,可囊括氮肥废水、冶金废水、造纸废水、农药废水、制革废水等。在工业废水污染治理过程中,尽管国家针对工业废水排放出台了相关政策,并强调企业大力引进新型环保工艺设备,但治理成效不尽人意,亟需依据废水特点进行治理途径模式的完善,并通过对治理技术的提升来优化废水处理效果。
1工业废水特点分析
工业废水与城市生活污水之间的差异天壤地别,依据对工业废水排放现状分析,其特点表现在以下方面。①成分复杂。工业废水因生产行业不同,其性质与成分有明显差异,或者行业相同,但不同企业排放的废水成分、性质等仍有一定差异。同时,企业在生产期间,采用的是不同的工艺技术、设备,最后生成的工业废水在成分方面也不同。②污染浓度大。不同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污染浓度普遍较大,部分领域所排放的工业废水甚至可以达到每升上万毫克。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废水浓度呈现出不断变化的态势,使工业废水治理工作的开展难度增大。③污染物种类多。现阶段工业企业针对废水处理的开展,通常会依据废水成分的分析,采用多工艺融合的处理方式。其原因主要在于工业废水中相关毒性物质不会单独存在。④多样化的处理目标。因废水性质、成分存在差异,所以不同的工业废水有多种排放或利用途径,例如部分污水处理后直接应用于厂内杂用、回用等,还有部分工业废水经处理后利用市政管网进行排放。对于不同的排放与利用途径,需要以不同的标准要求对其进行规范和管理。
2工业废水污染治理途径分析
工业废水治理工作的开展,为确保治理效果符合预期要求,需以工艺减排、废水处理及污染处理为基础路径。工艺减排主要依托相关技术工艺的应用,实现对生产阶段废水排放的有效控制。生产期间企业需加大对生产原、辅料质量、性能的控制力度,以期通过对材料的合理选择达到源头治理的目的。即做到生产过程中材料严控,以保证材料质量符合生产标准为前提,以处理效果强、环保性强的材料为主选。要做到对材料的严控,企业需将环保理念渗透到材料采购阶段,并强调在材料采购全过程中进行相关制度、程序的全面实施。在材料引进过程中,针对水溶性材料要立足于环保角度进行系统性评价,并通过大量的试验分析寻找可以替代难处理性材料的产品。或者结合企业生产需求的分析,对难处理、危害性等材料限制应用。针对废水处理,可以在完善企业废水处理系统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废水治理现状的分析,构建契合企业生产需求的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同时,在废水处理过程中挖掘以往集中处理、混合处理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前提进行分类收集、分别处理原则的落实,通过合理分类收集进一步提升工业废水的治理成效,为企业实现废水循环利用打下良好基础。对于废水处理系统的优化,除依据其性质类别进行单独收集、单独处理之外,企业还可结合自身条件分析构建废水再生处理系统,为废水的再次利用提供保障。
3工业废水污染治理技术发展需求
3.1现阶段工业废水技术应用
纵观我国工业废水的污染治理,超滤技术的应用较为常见。该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使污染物与水源有效分离,而要发挥出超滤技术的最大作用,需以良好的超滤膜材质为基础。当前常用的超滤膜材料特征包括:高透过性、成本低、长期稳定、化学选择灵活性等。以材料性质为依据进行类别划分,可分为有机超滤膜与无机超滤膜,其中有机膜在当前污染治理中的应用较常见,相较于无机膜的应用,具有处理便捷、制备简单等优势。超滤膜材料的组成包括二醋纤维酸、聚丙烯腈等。以结构为依据进行类别划分,可分为对称超滤膜与非对称超滤膜,其中非对称超滤膜的应用较为广泛,主要原因是非对称超滤膜的构成囊括多孔支撑层与皮层,支撑层的传质、分离作用相对较小,而皮层体现出的分离性质较明显。
3.2废水污染治理技术未来发展
虽然现阶段废水污染治理技术的应用取得一定成效,但立于能源资源的角度,大部分企业所设置的废水处理系统仍存在低效率、高投入等问题,甚至部分废水处理技术的应用仅起到“污染转嫁”的作用。在治理过程中依托相关药剂、催化剂等的应用,将废水污染物转化为二氧化碳等,实则增大了对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难度。因此,未来对于废水治理技术的研究,需要以“生产工艺”理念来取代现有的“处理工艺”理念。即在治理过程中将废水作为某种产品的生产原材料,结合对最小量资源能源的应用来实现对工艺产品的设计与生产。做到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加大对碳、氮等物质的转化力度,以此推动我国工业废水污染治理工作的创新性发展。
4结语
总之,得益于我国对水体污染治理的重视度不断提高,工业废水污染治理迎来发展契机。要在抓住发展契机的同时,实现对现阶段废水污染治理困境的有效突破。需依据实际治理需求的分析,加大对废水污染治理途径的完善力度,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对相关治理技术的深入研究,为我国工业领域的环保化、生态化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余.论城市水污染的防治技术及发展策略[J].科学技术创新,2018(4):47-48.
[2]王泳超.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8(27):165-167.
[3]刘庆武.国外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发展现状与对我国相关产业的启迪[J].北方环境,2019,31(5):88-89.
[4]汪涛,苏云燕.工业废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分析[J].神州印象,2018(6):323.
[5]徐青.环境工程工业污水治理中常见问题分析与措施[J].中国室内装饰装修天地,2019(6):140.
水污染防治发展趋势范文4
关键词:水环境;水污染;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0003702
1 引言
水Y源是城市发展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直接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起居,同时也关系到产业生产能否正常运行。现如今,由于管理方式、发展模式等原因,导致我国城市水体污染现象十分严重,对大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伤害,值得欣喜的是当前多数地方政府已经认识到管理水环境的重要性,实施各种措施以治理城市水环境,并取得好的反应,但从整体上看我国城市水环境状况仍然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
2 我国城市水环境管理现状
2.1 制定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制度,有助于水环境管理
1996年《“九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正式颁布,这是由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制定。作为我国第一个全国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对我国水环境管理有重要影响。2011年,为进一步提高管理成效,将节能减排纳入地方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根据国务院要求,为政府绩效和国有企业业绩管理增加了一项新内容,即将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作为领导干部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明确责任人,实行“一票否决”制度。若不能完成考核目标,该地区领导责任人将被追究相关责任,同时该地区的审批项目将受限,除了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节能减排、民生工程、生态环境保护等项目的审批不受限,其他影响项目的审批工作将中止。
2.2 我国城市的水环境实行多部门管理制度
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城市水循环过程不仅具有自然特性,同时具有显著的社会属性。从取水到用水,再到排水、回用,标志着水循环结束。水循环涉及多个过程,因此当前大部分城市在管理水环境时以此进行分工管理,将责任分配到不同部门。水利部门主要负责水资源管理和防洪,水务和城建部门则管理供水设施建设,城建部门对后期的排水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行处理,环保局主要对水体的污染进行防治管理工作。
2.3 我国城市水环境监管能力有所提升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提高环境监管能力,我国从制度上对此进行了严格规范,出台了相关管理标准和规范文件,如《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及补充标准,《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体系建设考核办法(修订)》《环保举报热线工作管理办法》《污染源监控中心建设规范》等。相关制度的颁布,显示我国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水环境监管能力得到提升。与此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实行公开化管理,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在环境保护部网站向大众公布重点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结果;设置环保举报热线,发动全民参与水环境监管等。
3 我国城市水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
与以往相比,我国在城市水环境管理方面有所进步,但随着高速化的城市化发展,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大大增加了城市水环境的压力,出现城市用水短缺、水生态系统调节能力弱化、水体污染越来越严重等现象。主要与我国在城市水环境管理中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统一规划、管理滞后等问题有关。
3.1 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最早在1984年颁布控制水污染的《水污染防治法》法规条例,在1996年颁布了修订版,在1988年后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于2002年做出修订完善。我国推行水污染管理相关法律制度的时间相对较短,水环境管理法规并不完善,因此要从根本上对我国城市水环境进行整治,仍有很长路要走。
3.2 总量减排制度有待完善
根据行政区划,实行四层分配机制,从中央到地方再到排污企业对污染物总量进行分配,并没有充分考虑水环境的承载力。城市降水初期雨水污染等全部污染源并没有纳入现行水污染物总量控制范围内。同时仅局限于化学需氧量和氨氮这2种污染物的管理,忽视水体自净功能和生态功能。
3.3 管理职能分散、不集中
由上文可知,当前我国多数城市在进行水污染防治和管理时,实行的是多个部门共同管理的制度,这种管理模式下各个机关部门的职能较为分散,部分职责有雷同,但是当前缺乏高效的信息交流平台,资源未实现科学共享,信息公布不及时、不全面,无论是对于管理城市水环境的领导者,还是对于普通公众而言,都不利于其第一时间掌握水资源实际情况,影响相关政府部门高效解决水资源问题。
3.4 水环境管理滞后,缺乏系统规划
进行城市建设和管理时,主要依据的是城市规划内容。因此,进行城市水环境管理时必须重视城市规划。据了解,大部分城市当前正在实行的城市规划中,极少涉及到城市发展对城市水环境影响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可见,多数城市并没有系统规划水环境管理,水环境管理和治理往往跟不上城市建设发展进程。
3.5 监管能力有限
资料显示,当前我国在水环境监管方面的能力正逐步提升,但执法力量有待加强,应进一步提升各方面的监管能力。受各方面因素影响,使得我国多数水环境监管部门难以科学监管城市地表水体水质监测项目和监测断面、排污口的排污水量水质状况,影响水环境管理。
4 我国城市水环境管理对策
城市水环境安全直接影响到我国水资源系统。我国相关部门应正确处理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科学规划水环境管理,全面改善我国城市水环境质量,在实现城市高速发展的同时促进水生态系统健康发展。
4.1 完善水环境相关法规条例
切实落实《环境保护法》相关条例,严格执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相关要求。与此同时,针对水污染的防治进一步加强修订进程,从环境管理、控制用水、保护水源、明确划分污染责任制等多方面出发,制定法律法规,为城市水环境的正常管理提供法律保障。为了提高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循环发展,应根据地表水等环境质量标准,制定城镇污水处理、污泥处理处置等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并做好修订工作。
4.2 系统规划城市水环境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要求,对城市水资源、水环境的承载力进行科学评估,实行分级分类的层次化管理,合理调配城市的水源、供水、用水、排水及回用等子系统以及各项要素,进一步系统规划城市水环境。系统规划水环境,实际上是从根源上防治城市水环境问题,避免传统管理方式产生的滞后影响,更高效地解决水环境问题,实现城市建设可持续健康发展。统筹规划有助于各部门各司其职,减少因职能划分不明确产生的矛盾,最大限度地发挥各部门职能。
4.3 科学用水,实现可持续发展
城市水系统不仅有其自然属性,同时带有明显的社会属性。由于传统的粗放式水资源利用方式,没有充分遵循水的自然循环规律,导致我国大部分城市出现用水过度,污水不经过加工处理直接排放等诸多问题, 严重破坏我国的水环境。为了充分利用水资源,必须合理管控水资源,首先对用水总量进行严格控制;其次是提高全民的节约用水意识,采取高效率的用水方式;再对水资源实行科学的循环利用,科学处理废水、污水,再用到工业等途径,有效集蓄并利用雨水等水源。培B公众保护水环境的意识,尊重水资源的自然属性,合理利用水资源,注重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环境高度重视,不以破坏水环境换取短暂的经济效益。
4.4 建立公开、公正的监管制度
严格执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依据制度进行考核,并及时向社会公布考核结果。应进一步完善城市水环境监管相关政策措施,严格落实各职能部门的责任,综合法律、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科学合理运用有限的水资源,改善水环境质量。不应忽视公众的力量,借助公众舆论力量,让大众监管水环境,全面参与到水环境的监管中。依据相关法律条例,各部门应及时向公众城市水环境状况等信息,让公众更清楚了解政府的进展,实现和谐的民政关系。
参考文献:
[1]
王秉杰. 流域管理的形成、特征及发展趋势[J]. 环境科学研究, 2013(4):452~456.
[2]顾 森,彭 斌. 广西重要水功能区水环境区域补偿机制探讨[J]. 中国水利, 2015(5):47~49.
[3]王 浩,贾仰文.海河流域二元水循环及其伴生过程综合模拟[J].科学通报,2013(12):1067~1077.
水污染防治发展趋势范文5
【关键词】 水 环境 生态安全保障
中图分类号:B8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能源之一。地球水资源储存丰富,但真正供人类发利用的很少。而且,全球淡水资源不仅短缺而且分布极不均匀,各区域水资源总量差异大。因为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面临危机。我国拥有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口,水资源总量却居世界第六位,水资源人均占有水量非常少。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我国水资源分布并不均匀,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水资源占有量占全国81%,而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其水资源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9%。长期的乱砍乱伐,造成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在长期的经济发展中,忽视了对水资源的保护,致使我国水污染严重。近年来各地报道的各种水污染时间,不免让人们更加重视水污染问题。而伴随着过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需求日益旺盛,这直接导致了水资源危机,解决水资源危机迫在眉睫。只有努力改善水环境,加强水生态安全保障,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才能从源头上解决这一危机。
二.目前我国水环境的现状
1. 水土流失严重、部分河流含沙量大。
由于人类的活动导致环境问题频频发生,我国大部分地区面临着严重的缺水问题。为了满足日益增加的生产生活用水量,人们不断开采水资源,从而破坏大量的植被,加剧了水土流失。由于不断砍伐森林,使得我国山区大量涵养水源的条件恶化,使众多长流水溪间断直至干涸,造成了水文下垫面因素的环境恶化,促使大江大河的丰、枯水量变化日渐悬殊。
2. 用水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用水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从而造成我国水资源严重缺乏。由于我国水资源地理位置、时间分布不均匀,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夏多冬少,因此,为了缓解北方缺水的事情,我国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解决了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农业、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也在不断增加。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城市供水严重不足,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需求;
3.水资源遭到严重污染,水质不断下降。
近几年来,水污染成为我国最严重的河流水环境问题,日渐严重的水污染,已经影响到东部大半个中国的80%以上的河流、河段,使得40多座大城市面临饮用水的污染问题和威胁。河流是具有流动性的,河流的流动性,使污染的影响范围不限于污染发生区,上游遭受污染会很快影响到下游,甚至一段河流的污染,可以波及整个河道的生态环境。河流的污染情势严峻,其发展局势也令人担忧。从全国情况看,污染正从支流向干流延伸,从城市向农村延伸,从地表向地下渗透,从区域向流域扩散。农业用药和工业生产而造成的水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从而造成水资源的相对浪费。
三.我国水环境研究的发展情况
1.环境污染的基础理论研究。
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在水环境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积累了大量科学资料。开展重点有机污染物和“三致”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机理的研究,开展区域环境质量变化规律及其变化趋势预测预报的研究开展环境监测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学的研究以及开展现代科学手段和高新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应用的研究。
2.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研究
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列入中国优先污染物黑名单中约余项有毒有机污染物的排放标准,标志着我国水环境监测工作即将由以无机污染物控制为主转向有机污染物的全面控制。针对我国环境管理要求,围绕污染物的产生、水体污染的过程及其相应的修复技术与方法,开展如下几方面研究:富营养化水体修复、重金属污染修复、地下水污染修复等。
3.水环境管理和规划的研究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对一些重点城市污染河段,开展以工业废水控制和治理为侧重点的水环境污染评价、控制和管理规划的研究。“九五”期间中国环境监测的发展趋势是国家将紧紧抓住了解和掌握全国环境质量这一核心任务,切实抓好各级监测网络,尤其是国控质量网络的建设以及数据自动传输系统的建设,开展污染源排放的动态监督性监测工作。
四.水生态安全保障管理的具体措施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逐渐意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和当今世界水资源十分紧缺的现状。水资源的缺乏和污染严重制约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也不利于维护社会安定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目前,我们面对的就是巨大的水危机,水不仅短缺还受到了非常严重的污染,因此,我们现在必须且不得不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我国的水环境。具体的解决对策主要有以下几点:
1.采用多种方式合理开发水资源,治理污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我们通过大力修建水库、大坝和大力推广调水工程,对污水进行及时处理和再利用等措施来不断优化水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从而一定程度上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减少污染物排放是改善水环境的根本措施,最有效的方法是根据流域水环境容量制定污染物允许排放量。
2.区域合作综合整治,以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
流域是河流的集中区域,是水流自上而下沿河网向出口汇集的系统单元,有极强的整体性。而且,我们知道河流是具有流动性的,因此,水环境保护不能允许流域内的各个行政单位各自为政,要相互合作,互利互赢,进行综合整治,才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途径。重点加强现场测试能力与快速反应能力,在有条件地区建设自动测报与预警系统。对跨界河流域与重大污染事故实施动态监测,定期向社会公布水环境信息。近期应加强省际边界水体的监测,积极开展跨省的污染联防。
3.依法治污,完善水环境治理的法规体系,宣传节约用水理念
应在《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的指导下,比照淮河流域的模式,健全流域治理领导机构,制定流域及区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及各种配套法规,使水环境工作法制化、制度化。用科学的方法治理水污染,使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政府可以采取一些必要的宏观调控手段来控制城市用水量,借助各种媒体宣传节约用水的必要性,
五.结束语
我国水资源现状不容乐观,不仅人均用水短缺,而且水资源污染也十分严重。因此,我们必须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树立良好的节约用水习惯,为自己建立一个良好的用水环境。而且我们要加强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防止水资源污染。加强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身体健康,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利于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生态安全保障管理,是一项长远举措,必将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
参考文献:[1]李万莲. 沿淮城市水环境演变与水生态安全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2]杨薇. 城市河流生态环境需水优化配置理论及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3]彭澄瑶. 城市水资源可持续规划与水生态环境修复[D].北京工业大学,2011.
[4]樊彦芳. 区域水生态与水环境安全机制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5.
[5]兰金启. 城市化进程中水生态保持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
水污染防治发展趋势范文6
关键词:水资源;水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X131.2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水,是注入万物生命的源泉,是万物生存的活力,是大自然赠予人类最宝贵的资源之一。水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有人把水“工业的血液、生命的乳浆”。没有足够的水,工农业生产无法进行;没有足够的清洁的淡水,人类社会将无法生存下去。随着赵县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活动规模的范围扩大,水资源短缺与需求量增加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无偿采用,用之弃之,即是一种落后的社会观念,也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过去人们认识很肤浅,导致人们对水只是片面的无情的索取,地下水开采过量,地面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2 、赵县水资源现状
随着人类的进步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而是人类社会正面临的紧缺资源。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和严重的水环境污染困扰着国计民生,而且也已成为制约赵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赵县是严重资源型缺水地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6263万立方米,全县人均水资源量为113立方米/年,低于全市标准229立方米/年,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2200立方米/年)的十九分之一,属严重缺水地区。赵县无地表水可用,用水全部靠开采地下水,多年平均地下水可开采量为1.25亿立方米,2012年地下水开采量为2.363亿立方米,自1980年地下水位13.97米到2012年的47.35米,年均下降1米多。形成了高邑-赵县一带农业开采型漏斗,且有日益下降趋势,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赵县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瓶颈。
3 水环境问题
随着人口的增长,赵县用水量大幅度增加,主要表现在:一、工业与城市用水量激增。由于人口激增和工业化的发展,用水量急剧增加。二、农业耗水量增加。同时,水污染又加剧了水资源紧缺的局面。据联合国第二次人类居住区大会称:水危机将成为“21世纪城市里最容易引起争端的问题。”
从目前赵县水环境存在的问题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河渠水污染问题。赵县有槐河、河两条主要河道,槐河常年无水,已干枯;河主要承担石家庄市防洪排水和污水宣泄,河水主要为沿途排放的废污水,污染严重,水质为劣V类,无纳污能力,已成为污水河。第二,河流的富营养化严重。由于赵县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农业的发展,特别是农用化肥及农药的大量使用,使排入河流的磷、氮、钾等营养物质增加。第三,地下水超量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形成了高邑-赵县农业漏斗区,以上种种构成了赵县严重的水环境问题。
4 水环境污染防治的意义
国家历来重视环保治理工作,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曾提出“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32字方针。赵县政府更是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并将环境保护做为赵县兴县、强县的一项重要举措,制定了一系列保护环境的制度。
建立城市污水处理体系对改善城市水环境,保障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普遍施行城市污水的集中处理、二级强化处理,以及一定程度的三级处理。近年来,赵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城市污水治理工作十分重视,将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基本建设保护领域中重点支持的产业之一,赵县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已投入运行,二期工程已临近投产运行,待一、二期工程全部投入运行后,将很大程度改善赵县水环境,以及利用处理后的中水,缓解赵县地下水超采问题。
5 解决缺水问题主要途径
人类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 ,人们逐渐认识到,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水资源紧缺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赵县是严重资源型缺水地区,全县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113立方米/ 年,为全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的十九分之一,属于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地区。
解决缺水问题的途径主要有:节约用水、加强水资源保护、防止污染、开辟新水源,其中废水资源化与回用是开辟新水源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是节约用水。水问题日益成为举世关注的焦点问题。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赵县水资源不足和水污染问题将面临更加繁重的任务。“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加强水资源的规划与管理,搞好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改革水的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水价机制,调动全县节水和防治污染的积极性,建立节水型社会。把节约用水纳入城市发展规划,纳入产品结构调整计划和科学技术及企业改造计划,使在城市和工业部门中逐步做到计划用水、合理用水和科学用水,把节约用水作为国家的基本国策之一。
二是废水资源化与回用有很多优点,能节约宝贵的新鲜水,缓和工业与农业及工业与城市的用水矛盾,实现“优质水优用,差质水差用”的原则,尽量利用外调水和中水,待南水北调通水后,及时改接引江水。因此,许多国家和地区把再生水列入了水资源的行列,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统一考虑。但赵县城市污水资源化工程不多,主要是由于再生水的成本与自来水的价格差别及人们的接受程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所造成的。
污水回用的途径主要包括城市生活用水和市政用水;工业和农业用水;地下水回灌;景观和娱乐用水等。在赵县目前应用最多的是浇洒绿地道路、洗车、冲厕所等杂用水和农田灌溉等,也有用作冷却水甚至锅炉补给水。
三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从水源取走所需的量,满足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需要后,数量有所消耗,质量有所变化,然后在另外地点回归水源;另一类是取用水的位能发电、发展水运、养殖水产和水上游乐,人类早期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是在农业、航运、水产和水能利用等方面。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增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更多地表现在城市生活、工业和第三产业的用水上。
水,是注入万物生命的源泉,是万物生存的活力,是大自然赠予人类最宝贵的资源之一,他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它只能从自然界中获取,因而人们在利用它的同时,必须珍惜它、爱惜它和保护它。保护水环境,治理水污染,是赵县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解决水的问题,首先要解决对水重要性的认识,要一如既往地推动节约用水。节约用水即是节省资源。
推动节约用水,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是推进工业科技 产业化的保证。节约用水是保证工业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随着赵县工业、农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用水量势必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如何减少和避免浪费,节约用水,开辟新水源,已成为实现赵县经济、社会发展宏伟蓝图至关重要的战略性问题。
加强水源保护,防止污染物排入水源水体成为改善城市自来水水质的根本途径。有必要在进一步加强水源保护法规、市政排污设施建设与水源保护区的环境综合治理等措施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工程治理措施。近些年,赵县水污染防治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全县水污染发展趋势,但面临的水污染形式仍是十分严峻的,因而,进一步推动水污染治理工作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