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常见的营销理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常见的营销理论范文1
[论文摘要]对现代市场环境下集团公司营销管理体制的基本模式进行探讨;分析集权和分权的管理模式的利弊与应用;企业营销体制设计的基本原则。对营销体制中沟通的创新提出设想,以期帮助企业实施营销体制变革,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加入wTO以后,中国更加全面地融入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潮流之中,更加直接面对全球跨国公司的挑战,企业集团已经发展成为许多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纵观近年来成功或失败的企业集团,不论其市场、产品是什么,也不论其规模大小,其营销体制的好坏对企业的成败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集权与分权,营销体制的设计变量
企业集团其下属公司营销能力的简单相加并不等于整个集团强大的营销竞争力,它们必须通过企业营销体制熔铸,并以此为载体去实现竞争。一般来说,狭义的企业营销体制主要解决销售与行政、生产、运输、财务等的关系,以及资源平衡和运作机制等问题;而广义的企业营销体制是指营销组织模式组织机构及主要功能设置问题,以及作为营销体制延伸的销售网点布局、区域协调、控制与功能等问题。在营销管理体制的设计变量中,最为重要的是两个方面:一是集权,二是分权。
所谓集权的营销管理体制,主要是指企业集团在营销决策权的分配上主要集中于集团总部。典型的集权体制就是集团公司设立专门的营销部门,将下属公司的经营权,包括市场细分、价格制定、渠道选择等,都集中在集团公司的总部,各子公司可以说不是真正独立运作的公司。分权的营销管理体制则由集团总部对下属公司下达指导性意见,各子公司独立拟定营销策略,利用自身资源开展营销活动。
一般而言,集权的管理体制会采用行为控制为主的管理模式。所谓行为控制就是集团公司对下属子公司的行为与决策直接参与和评价。集团公司需要了解下属公司的各项工作,通过对各子公司是否做了应该做的工作来评价、考核和奖励。反之,分权的管理体制则往往采用结果控制,也就是通过考核各种指标和制定有关的奖惩措施来影响子公司的行为,这也是目前相当多的企业所采取的管理模式。集权的营销管理体制扁平化程度较高,对人员要求素质高,对销售终端的控制能力较强,政策执行力强,可以有效配置使用公司的资源,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协作能力;可以帮助公司建立有效的竞争战略,防范不必要的内部竞争。存在的问题是灵活性不够,决策的准确性低,反应速度和行动的速度慢,和影响成本高,同时会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而导致非正常关系,比如拉帮结派,不合理授权等。分权的营销管理体制可以克服集权管理的种种不利之处,但是可能会牺牲集团内部的规模和范围经济效益,提高交易成本,降低集团对子公司的控制,甚至可能会产生子公司之间的竞争,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对于业务范围相对集中,所涉及行业相关性较强的企业集团,一般采用职能集中的管理模式,以求获得显著的管理经营协同效应。考虑到这种企业集团对自己所在的行业有很高的了解程度,应该采用“以集权为主、分权为辅,行为控制为主、结果控制为辅”的管理机制,可以由集团总部设立专门的营销部门,统一相关产品的销售工作,以降低交易成本。如果企业规模较大,下属子公司分布较为分散,还应设立相应的地区营销组织,在总部的统一管理下开展工作,并强化其区域服务性。
对于规模大,跨行业、跨地区,行业关联度不大的企业集团,因为所涉及产品或行业的差别较大,不适合采用高度集权的管理方式,否则会降低效率,适得其反。所以这种企业集团一般应该采用“分权为主、集权为辅,结果控制为主、行为控制为辅”的管理机制。总部承担导向性的营销战略制定和监控,子公司自主决定如何开展营销活动。总部要加强控制职能,防止分权带来的管理失控和沟通不畅。
现实当中,企业集团营销模式的选择更多的情况应采用“辩证”的方法,即某一些职能活动方面采用集权,而另一些职能活动采用分权。最终应以集团公司的整体战略为基础,结合自身的经营特点,加上一整套的相关机制进行协调配合,才能达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母子公司资源共享等优势和协同效应的目的,保证共同利益的最大化以及各自利益的平衡。
2销售到营销,营销体制设计的原则
就我国的大型企业集团而言,它们有着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特点:一是通过资产重组,将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企业联结起来,经济成分复杂;二是集团成员企业很多是独立法人,其经济利益更具有独立性;三是集团成员之间的资源流动依靠等价交换,集团内部资源配置方式更加市场化。因此,我国企业集团的营销体制设计必须充分考虑集团的现状以及集团的战略目标,把握以下原则:
2.1面向顾客原则
在现代市场竞争环境中,顾客越来越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在机制上必须体现顾客导向,要考虑顾客的需求量、需求品种结构、地域分布、行业分布、采购与库存策略、发展等因素,建立与顾客需求相适应的营销体制,满足并引导用户需要,挖掘和发展潜在需求。
从顾客地域分布看,体制具有区域性。用户的需求决定了产品的流向,也确定了用户的地域布局。因此,营销体制的确定必须满足市场区域分布的要求,否则将陷入主次不分而失去市场的困境。从顾客行业分布看,体制应具有行业性。企业产品结构决定了企业产品服务对象,也确定了顾客的行业,由于顾客的不同行业又确定了顾客对企业产品的需求类别特征。从顾客行业发展趋势看,下游企业构建大集团大公司,提高产业集中度,可能改变其采购模式和库存策略,将对企业营销体制提出新的需求。
2.2面向市场原则
市场特性、市场结构和态势的不断演变需要不同的体制、功能与之相适应,即营销体制必须与市场相匹配。
从市场对体制的要求看,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供给、需求、价格信息变化迅速,市场要求企业必须具有良好的反应能力和强大的信息收集、传递、处理、应用的渠道和功能,否财,市场竞争将受制于体制的灵敏度。
从市场态势看,供过于求竞争加剧,营销体制必须有强大的竞争能力,具有竞争性。一方面与行业对手竞争,争夺市场和用户,其依靠力量是体制特色和产品综合竞争能力。市场态势的另一面需要合作,营销体制必须有较强的合作能力,与竞争对手合作谋求市场价格与份额的稳定;与代销联营部门合作,开拓、稳定市场。
2.3面向产品原则
产品品种和结构不同、产品所服务行业各异时,不可能构建相同的营销体制和组织机构。因此,确定营销体制必须与产品相适应。从产品行业流向、区域分布看,与顾客原则所要求的一样,营销体制要具有行业特性和区域性,同时,营销体制还必须与产品品种的生命周期相匹配。
2.4适应组织结构原则
由于各个企业内部管理思想与体制、权力分配模式和组织结构不同,必须配置不同的营销体制。从权力模式看,对产品种类较少生产型的集权管理公司,则营销权力主要集中于管理部门,而营销部门权力较小。对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企业,则营销职能有两级,公司级重在指导,子公司重在实际操作。对多元经营和分权管理的企业,公司基本不设营销职能,子公司构建强大的营销功能。从内部协调看,企业产品品种、质量、价格、信誉竞争能力在市场上的对抗,必须以体制为载体,营销是企业直面市场的第一线。由此,确定了营销在企业中的主导性,但仅有营销部门是无法完成市场竞争的,又确定了营销体制的系统性,即必须与技术开发、产品生产、运输等部门协调配合。
3沟通创新,营销体制发挥作用的保障
任何一个企业集团,无论其营销体制是怎样的模式,建立信息沟通的有效渠道,实施营销沟通创新,将是协调整个企业集团营销活动的关键所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企业的营销沟通创新。
3.1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
部门联席会议是营销部门和其它部门一起探讨实现企业最佳利益的方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和理论研讨,使其它部门意识到在市场经济中各部门均树立营销观念对于共同实现企业目标的重要性,使其了解每个部门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决策都可影响顾客需要的满足,因此,所有部门都要为顾客着想,共同为满足顾客需要和期望而工作。如英特尔公司定期召开“GYAT”(getyouracttogether)会议,参加者包括营销、研究开发、采购、制造与财务部门,分别报告各自的进度、现状以及部门之间配合的事项。
英特尔公司把部门联席会议分为“任务型”和“程序型”两大类。前者主要是集思广益,借脑力激荡产生产品创新以及解决管理难题,后者主要是信息的横向传递,相互交换看法,了解对方的观点,加强对彼此的目标、工作作风和问题的理解与尊重。营销部门可利用部门联席会议消除由认识分歧导致的营销不协调。
3.2建立营销部门和其它部门问的联合机构
通过营销——研究开发联合机构,在产品实际开发之前,共同确定开发重点、目标和进度,在产品开发过程的各阶段互相配合,合作一直延续到产品商品化后期评估效益及进一步改善新产品之时。这样,可有效避免研究开发部门过于侧重对产品的技术性能的研究而忽视开发产品的销售特色;可通过生产与营销联合机构,共同研究不同营销策略下的生产策略,改变生产部门因过于重视成本、质量而不愿增添有助于推销却难于制造的产品特色的行为,使生产更好地为营销服务。若能借助柔性制造系统,生产与营销联合机构还可以有效开展大批量定制营销,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要。
常见的营销理论范文2
市场营销理论市场营销专业建设
随着科技日益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社会在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导致数量、质量方面都无法满足相关要求。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必须以社会市场为导向,全面、客观分析市场营销专业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通过不同途径采取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灵活应用市场营销理论,更好地建设市场营销专业,使其符合素质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培养该专业学生多方面技能,成为新时期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有效填补社会市场空缺,更好地展现自身价值。
一、市场营销专业发展趋势
1、市场营销专业教育更加规范化
当下,我国高等教育在“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发展道路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自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市场全方位开放,市场营销人才也被提出新的要求。同时,在生存发展道路上,高等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面对竞争日渐激烈的社会市场环境。随之,在市场营销专业建设过程中,高校必须以社会市场为导向,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优化利用各方面资源,培养大批复合型高素质营销人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校纷纷开设市场营销专业,为了进一步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在发展初期,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市场营销专业各项工作都处于不断探索中,不具有其规范性。随着时代不断演变,市场营销专业教育发生了质的变化,逐渐走上“规范化”道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日渐完善,有利于构建全新的人才衡量标准。
2、校企合作进一步强化,开放式市场营销专业教育出现。
为了有效填补社会市场空缺,必须培养大批高素质专业的市场营销人才,促使理论与社会实践有机融合,以社会市场为导向,为市场营销教育教学指明方向。在此过程中,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日渐增多,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新时期企业相关岗位具体要求,做好职业规划。此外,在校企合作背景下,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具有鲜明的“开放性”特点,更加注重社会实践,注重案例实训等,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市场营销理论应用于市场营销专业建设
1、准确把握消费者客观需求,实现校企双赢
从某种角度来说,消费者的客观需求始终处于核心位置,想要营销成功,必须准确认识、把握社会市场发展规律。由于学生扮演着双重身份,即是产品、客户,在培养市场营销人才的过程中,要全方位分析社会市场的客观需求,满足社会市场在人才方面提出的要求。市场营销活动有着丰富的内涵,各项活动处于不同层面中,需要培养不同层次的营销专业人才。具体来说,在培养市场营销专业人才过程中,要客观分析不同层次需求,结合学生已有的水平,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将所学的市场理论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中,明确社会市场各方面动态变化,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在此基础上,要意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加强和不同行业、领域企业间的合作,优化利用相关的市场化运行模式,遵循社会市场已有的客观规律,这样在合作中才能减少自身运营成本,同时获取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学校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多方面技能,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实现企业、学校双赢。
2、优化利用高校资源
市场营销专业具有其优势,高校市场、学生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源,有利于刺激商家眼球,吸引大批商家。加上市场营销专业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实践性”特点,可以让学生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更好地成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开展对应的实践活动,比如,销售饮料。在此过程中,需要涉及到多个环节,比如,选择产品、联系供应商、开展多样化的促销活动,这就需要学生综合利用各方面的知识,比如,广告学、消费心理学、市场营销学、商务谈判,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特别是实践能力,还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
拥有更多优秀的品质,比如,团队合作精神。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利用高校已有的各方面资源。
3、构建多功能专业实验室
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多功能的专业实验室特别重要,使其成为实体店、营销公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增加师生、生生互动,增加彼此间的交流、沟通。借助相关操作平台,学生可以深入学习市场营销学、广告学、价格学等理论知识,准确理解市场营销理论,完善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将其灵活应用到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此过程中,学校要定期根据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已有水平,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比如,产品推销大赛、创业设计大赛、模拟商务谈判,促使学生灵活应用市场营销理论,培养他们的创新素养、实践能力,使其毕业后更好地走向工作岗位,更好地展现自身多样化价值。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市场营销专业建设过程中,优化利用市场营销理论特别重要,需要优化创新市场营销方法,比如,借助品牌理论打造该专业特色,灵活应用各方面理论原理,比如,市场营销学、管理学,优化整合各方面资源,遵循社会市场运行规律,改变课堂教学形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市场营销专业的持续发展,提高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整体质量。参考文献:
[1]余悦.中国市场营销与市场营销课程的发展现状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03):238.
[2]卢毅,翟静.市场营销理论用于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189-191.
常见的营销理论范文3
妇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伟大的力量,尤其是知识更新迅捷,经济发展从主要依靠物质资源逐渐转向依靠知识科技的今天,女性与男性相比生理上固有的弱势逐渐被淡化,而女性的心思细致缜密、考虑问题周到全面等特点,在专业化和分工细化的信息社会都将成为比较优势,更大有可为。
实际上,女性在职业上的优势已经有所体现,我们也早开始留意这样一些比较适合女性从事的职业:营销、公关、企划、人力资源管理……为了更好地发挥女性在市场营销中的作用,本文从女性特点的角度出发,进行剖析,希望能给有志于从事营销工作的女性朋友一点启示,从而不断增加能力建设,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远航。
尽管没有确切的统计数字,但是有一个现象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营销业中,女性从业人数的比例是相当高的,那么——为什么女性适合做营销?
1、她们有着强烈的责任心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与男性相比,女性更认真、更细腻、更踏实、更执着,并且更有进取心,更能集中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精力去争取成功和胜利。女性有比男性更坚韧的力量来面对艰难困苦,有比男性更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2、她们有着扎实的工作作风和周到的服务意识。
营销工作千头万绪,客户联系、公关接待、信息管理、内外协调都十分琐碎复杂,而女性营销人员作风扎实细致,能从大处着眼,善从小处着手,观察问题细致,预想方案周严,这些优良作风对于开展营销工作都极为有益。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也能贯穿于营销的全过程,主动上门服务、有求必应,细致解答各种疑难问题等等,有助于在客户中树立健康良好的公司形象。
3、她们有着合适的性格特征和营销理念。
女性一般富有同情心,善于换位思考,温和亲切,她们从事营销工作容易产生一种被外界接受的亲和力,能以柔克刚。智力化、人性化、柔性化的现代营销模式为善解人意、善于沟通协调的女性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和发展空间。
4、她们有着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做营销工作需要不断地与公众交往,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营销工作也兼具公关的特点。比如与各式各样的客户交往,组织座谈会、写宣传稿件、业务演示会,以及组织内部的沟通,都需要有较强的表达能力。而女性和男性相比,表达能力比较强,这是一个女性适合做营销的原因。另外女性的社会活动能力一旦释放出来,在与新闻媒体、政府、行业内部等方方面面的交往上,有比男性更多的优势,成功把握也更大。
那么,女性从事营销又存在哪些弱势呢?
1、缺乏自信,相对容易产生的自卑感及胆怯心理。
女性从事营销工作之前,内心常常有种恐惧,开始自我否定,怀疑自身才华及技术,甚至质疑自己理念及行动价值。因为在传统社会中女性一直被塑造成“弱者”的形象,受传统思想影响,女性就会缺乏自信,患得患失,裹足不前。而在营销过程中碰到挫折,又会加重自卑感及胆怯心理。
2、视野欠广,相对缺少长远的规划打算。
大局意识、全局意识较为淡薄,许多工作着眼于眼前或局部,就事论事。工作上思考问题相互之间联系较少,经常把问题割裂开来,缺少系统的观念。存在着比较容易安于现状、保守的思想,满足于小有成就。
3、交往不广,相对较为封闭的社交环境。
受“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束缚,女性的活动空间较为狭小,基本上局限于单位、家庭,社交活动少,特别是承担家庭的日常生活担子压力比男性大许多,使得工作时间相对减少。由此造成较为封闭的人际交往环境。
为发挥女性从事营销的优势,我认为一名优秀的女性营销人才一定要扬长避短,敢于争先,培养并具备下面五种能力。
1、不断培养自信心的能力。
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更是营销的必备素质。有了它才能发挥潜能,大胆思考,勇于创新,才能从容面对每一个客户。而女性自信心的培养,首先需要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的素质有个合理的评价,过高或过低地估计自己,都不利于自信心的培养。其次要勇于突破“女性”性别限制,前惠普公司执行长菲奥莉纳表示“如果有人认为性别、种族与成长背景是一种限制,将使他们的发展受限”,不要考虑“女人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要对自己说“我行,我可以”。第三要善于激励自己。要运用自己做过的较成功的案例不断激发自己的自信心,树立一种昂扬向上的奋发精神。
2、不断培养细致入微的洞察能力。
多元化的市场蕴藏着无数的商机,善于发现、善于捕捉潜藏着的商机。一个好的营销员能够从近似不可能中创造奇迹,从而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中国电信的小灵通在上马之初饱受非议,谁也没有看好它。但中国电信却发现了商机并敏锐地抓住了它。到今天小灵通已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星星燎原”之势,占据了移动通信市场的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同时要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倾听客户的声音,正确对待客户的投诉,甚至无理要求,从客户的“不满”中寻找商机。轰动一时的“能洗地瓜”的海尔洗衣机,正是从客户的投诉中找到灵感,从而一举打开西北市场,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3、不断培养协调整合的公关能力。
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靠他的专业知识,而85%要靠他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处世能力。”在这个重视团队合作精神的时代里,不断培养协调关系整合全局的公关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女性营销人员更应以亲和力,良好
的沟通能力来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女性营销人员主要应协调好二方面关系:一方面是内部关系。若想取得好的营销业绩,除本身努力外,还需得到公司内部如财务、技术、人事、供应等各个部门环节的支持。任何一个部门配合不畅,都会给营销带来困难。同时,内部可能存在营销人员相互之间的竞争,因此通过沟通协调,增强内部凝聚力,创造一个较为宽松和谐的内部环境十分重要。另一方面是外部关系。营销人员对外代表着公司,因此要有意识地开展各类公关活动,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从而既提高自己的营销业绩,又扩大公司产品在市场的占有率。4、不断培养开拓进取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最具价值的推动力,也是营销永恒的主旋律。营销创新包括营销观念创新、营销手段创新、营销服务创新、客户关系创新等。著名的“和尚买木梳”故事就是营销创新的最好例证。女性营销人员必须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不断根据市场、产品、顾客层次等变化,及时调整营销策略,区分城市与农村、新产品与老产品、不同年龄段客户的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营销方案,如此必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5、不断培养善于汲取的学习能力。
常见的营销理论范文4
Abstract:This article based on IC benefit community theory, in extracurricular really teaches the base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to the current quality market marketing special spare-time school business cooperation in the foundation, take “benefit sharing” the idea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searches analyzes the school business cooperation extracurricular really to teach the base construction existence the subject matter, and unifies the market marketing specialized characteristic, proposed that the construction “the benefit community” under the school business cooperation extracurricular really teaches the base related strategy.
关键词:IC理论 市场营销 校企合作 校外实训基地
key word:The IC theory the market marketing the school business cooperation extracurricular really teaches base
基金项目:本论文得到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以校外实训基地为依托培养营销类技能型人才的研究”(2009R30010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查伟华,女,汉族,77年10月出生,湖北黄冈人,硕士研究生学历,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流通经济
引言
当前,校企合作已成为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途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更是校企合作的直接表现。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依托校企合作模式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水平和规模普遍得到提升,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素养,实现学生就业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对接、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效能方面仍显不足。根据对近百所校外基地进行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80%的校外实训基地处于“休眠”或“半休眠”状态,还有许多的校外实训基地处在不规范运行状态,企业对学生放羊或雇佣苛责,学生中途离职、频繁转岗等现象屡见不鲜。究其原因,在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过程中,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利益诉求未达成共识,合作制度刚性制约不强,导致三方合作愿景不明朗,合作链脆弱,相比较工科专业而言,经管类市场营销专业校外实训基地问题更为突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迫切要求校企合作站在新的制高点,以利益共识为准则,找准切入点,探究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有效运作的长效机制。
一、IC理论
IC理论(Interested Community利益共同体理论)认为,一个组织获得长期生存和繁荣的最好途径是:考虑其所有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并满足他们的需求,因为利益相关者对组织的发展有着十分强大的影响力。因此,要构建利益共同体,以一方作为合作联的核心,寻求利益共同体的制度和目标。良好的利益机制是推进校企合作深度发展的动力和维系校企合作良性运转的纽带。高职院校作为企业和学生之间的关键环节,在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关注学校自身的发展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还要关注学校自身发展和其他利益主体和谐共存的问题,关注在与利益相关者合作过程中如何趋利避害,要充分考虑相关合作主体的利益诉求,努力实现双赢或多赢的目标。因此,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可持续发展的的校外实训基地,无论对社会、政府、学校、企业还是学生来说,都是一项有必要全面推进的工作。校企利益共同体,主要指学校或学校的一个强势专业或专业群选择区域内相关行业领域内产业链长、成长性好的企业集团或多家企业共同成立一个人才培养的实体,开展丰富的多元合作。
二、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现状
(一)脆弱型: “协作式”校外市场营销实训基地
当前,大多院校与企业建立了“协作式”校外市场营销实训基地。由于市场营销专业知识本身就相对抽象,相关课程理论性相较强,为了适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往往通过专业教师与企业联系,建立“协作式”校外实训基地。如果在长期的合作中双方产生了信任,有意进一步加强协作,学校或院系就可以以组织的名义与企业进行沟通与协商,并以此为基础拟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协议书”。最后通过一定的形式挂牌后,校外实训基地正式成立。
(二)加强型: “合作制”校外实训基地
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建立了若干“合作制”校外实训基地。为了提高毕业实习的实际效果,学校必须建立一定数量的生产(毕业)实习型及产学型实训基地。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建立这类实训基地的最常用方式是,通过校企之间的长期合作来构建“合作制”的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制”模式的合作范围较广泛,不仅包括实训安排、技术转化和职工培训等方面的内容,而且还包括专业设置的调整、专业教学计划的安排等内容。
三、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存在问题
企业的最终目的是为盈利,因此,如何站在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的角度,构建基于利益共同体的校企合作运作模式,使这类企业成为高职院校的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并促使有远见的企业家注意到操作型人才对企业的重要意义,注意培养既熟悉本企业的组织文化、又愿意长期为企业效力的管理类实际操作人才,并能够以合作办学的方式参与学校事务,以“量体裁衣”的方式大量获得所需人才,最终实现“学校”“学生”“企业”长期互惠互利,三方共赢,从而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成效,是所有开设该专业的学校非常关心却又乏力解决的问题。当前市场营销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协作型校外实训基地:利益诉求不一,校企合作脆弱
“协作型”实训基地目前最为常见,构建成本相对较低,但其稳定性也最差。这种基地的构建,一方面需要专业教师长期不懈地与企业保持联系;另一方面也需要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如果没有与企业共同的利益驱动,企业与学校最终的合作往往比较脆弱,最终流于形式。
一是学校角度:利益难以兼顾。站在学校的角度,考虑有限的实训经费和实训管理人员,难以兼顾企业实际,导致与企业的日常沟通联络不够,故而将大部分实训管理工作交付企业,故而使许多企业与学校只愿做“一次交易”。二是企业角度:利益难以保障。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企业的商业秘密日益增多,大多企业不让学生接触其核心部门和有关的营销管理事务,怕泄露商业秘密,直接影响利益。结果到实训岗位去接触不到本岗位的实质内容,更无从谈及学生对企业的贡献了,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利益短期难以实现,导致多数校外实训基地名存实亡。三是学生角度:利益难以实现。有些学校只是将学生交给企业,至于企业如何培训学生,则不管不问。外部也没有对企业培训学生的评估、监督机制,致使有的企业将实习学生当做劳动力来使用,学生实训最终得益甚微,培训效果堪忧。
(二)合作型校外实训基地:管理环节薄弱,深度合作欠缺
合作性校外实训基地比协作性更为牢固,但是这类企业一般名气较大,往往会同时与几家院校都有合作关系,因此,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在所去的合作型企事业中,单位的需求量相对小,而学生比较多,学校往往变集中型实训为小规模分散型实训,以保证有足够的岗位供学生能顶岗工作。但是采取分散型实训的方式,给学校管理、教师指导、考核带来困难。学校对每个学生提出一定的教学要求,教师给予笼统的、针对性不强的指导,主要靠企业管理和指导,学校做必要的检查、指导。对于那些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处理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说,实训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给学校和企业的管理带来难度。学生实训效果不佳,企业用人不满,学生顶岗无实际收获,致使合作双方预期目标也就达不到,为学校与企业进一步的深度合作制造了无形障碍。
四、基于IC理论的市场营销校外实训基地构建路径研究
从我国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和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对比国外发达国家已取得的实践经验,从中不难发现我们在合作教育上的差距。从合作机制上看,目前我国尚无保校企合作的完善的运行机制和刚性的法律保障体系。因此在现有条件下,本着校企双方互惠互利,有利于校企双方共同发展为原则,找准共同利益切入点,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建立IC(利益共同体)理念下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动力机制,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一)引企入校,确保企业受惠
将企业引入校园,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办。其实质与校外实训基地有着异曲同工之效,只不过地点不同。为了办好实训基地,可以考虑在校内为合作企业建立厂房、学生实习场地和培训设施,并以低廉的价格出租给企业,使企业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企业在生产自己的产品的同时承担起学生的实习任务,这种校企合作教育方式的最大优点,首先是充分保障了企业的利益,其次,学校可对培训的全过程进行实时质量监控,与企业的沟通也变得迅速而有效,培训质量可得到充分的保证。企业利益得到保障的同时,学校也省去了高昂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费用。这种利益共同体的合作方式十分有利于实训基地的建设。
(二)优化机制,扩大利益辐射
当前,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大多是靠私人关系、或学校的名人效应建立起来的。靠“关系”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效果十分明显,但是这种合作关系并不长久。一般在第一年企业碍于情面,会十分重视校企合作。但由于校企双方无互惠的利益机制,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合作模式逐步进入“休眠”期。“关系”是暂时的,而利益是永恒的,解决实训基地建设的问题,其实质就是解决校企双方利益机制问题,在我们进行调研时发现,依靠“关系”建立进来的实训基地,大多数可善始确不能善终,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学校仅考虑了自身的利益,而忽视了企业的利益。这种合作方式不能持久是必然的,学校应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局面。实训基地一旦建立起来,学校应该立即追求校企之间更深层次的合作,扩大与企业利益共享面,增强利益辐射,确保实训基地的健康发展。
(三)优势互补,实现互惠互利
对于高校来说,人才、智力的优势是明显的,而这恰恰又是企业碰到的难题。高职营销专业,可以利用专业灵活、服务范围广的特点,帮助企业在人才培养、经营管理方面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具体来讲,企业和学校签订协议,学校利用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企业派遣员工指导学生,保证学生进行正常的必要实训,学校则免费提供培训场地及为企业进行员工培训,帮助企业进行企业推介活动,对企业在合适的范围内进行免费宣传,优先提供企业所需的毕业生等。同时我院校利用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安排适当的岗位,企业指派员工指导学生,保证学生在实训阶段完成促销、客户管理等营销实训项目,达到实训目标。通过优势互补,实现学校企业互惠互利,最终实现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谢希钢.物业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探析.教育与职业2009,(5)
[2]易森清.对高职营销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Ⅱ],温州职技术学院学报.2008,(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高等教育产学研教育分会.必由之路-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结合操作指南[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常见的营销理论范文5
论文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可提炼为:知识观、学习观、师生观和学习环境观。基于此可得出该理论对高校市场营销学教学的重要启示,即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研究性学习,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知识观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认为:书本知识只是一种某些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或科学技术与生产:技术上的一些规律,这些科学规律只是一种比较可靠的解释、假设或假说。同时,知识不可能脱离认识主体而单独地存在于客观世界,它必须依赖于认识主体,并与认识主体相互作用。建构主义还认为知识不能硬灌给学生.只能由他们自己去发现,去理解。由于科学知识(书本、教师传授的知识)的不确定性和发展性,教师也就不是绝对权威.允许学生对书本知识,对老师讲授的内容可以怀疑,甚至提问。老师也只能用事实来说服学生,要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究,鼓励学生在学习上创新。
(二)学习观
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主要观点有:第一,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及新意义的过程。学习者以长时记忆的内容和信息加丁策略为依据,与当前接受到的新信息相互作用,积极地选择、注意、知觉、组织、储存和激活信息,并主动建构起新的意义。第二,学习者心理表征的建构是双向的。一是对新信息的学习和理解过程巾的建构,二是已有知识经验从记忆系统中被提取出来时的重新建构。第三,学习既是学习者个人的建构活动,更是学习共同体的合作建构过程。个体的建构活动要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进行,而且必须与学习共同体的建构相结合,否则很难达到对事物的合理解释。因此,科学的学习必须通过对话、沟通的方式,提不同看法以刺激个体反省思考,在交互质疑辩证的过程中,以各种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澄清所在的疑虑,逐渐完成知识的建构。
(三)师生观
建构主义认为,一方面,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和已有技能,一味的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要将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巾“生长”新的知识经验;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作为知识源、知识传递者的角色在很大程度上被各种教学媒介所取代,逐渐从知识权威的圣坛上走下来。另一方面,教师不应该也不能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和指导学生在特定情境中构建自己的经验,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的支配者,而是多重角色的扮演者。其角色包括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学习的组织者和策划者、课程的开发者、意义建构的合作者和促进者、学习的顾问。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权威的盲目信奉者,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者、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自我发展的主体。
(四)学习环境观
“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观的四大要素。“情境”是指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意义建构的学习环境,建构主义认为在学习环境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十分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为学生学习创设真实、具体、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协作”与“会话”是学习过程中人际和人机之间的交流、讨论和合作。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不管是现在的在校学习以及将来的终身学习,协作交流始终是获取知识的一种主要方式。“意义建构”则是指对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它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与掌握,并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学生的知识意义建构,既是他们学习的出发点,也是他们学习的归宿点。
二、对市场营销学教学的几点启示
(一)以“学生”为中心
传统的市场营销学课堂采用填鸭式方法居多,建构主义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人。在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出现,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各种资料、媒体去获得更丰富的知识,通过协作学习的方式增加学生的知识来源。市场营销课堂教学的设计,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媒体的选用等都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使学生从“静听”转变为探究与合作,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对教师而言,则意味着角色的转变,从“灌输性的权威”转变为“合作者、指一导者、促进者”。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上建构作用,教师在课前必须做好对教材的分析,明确教学日标;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弄清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确保自己了解学生先前的想法并给学生提供指导;在教学中,灵活、综合运用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并努力创设构成“情景”的平台。这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开展研究性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一定情景中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通过主体性的探究,研究求得问题解决,从而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索过程,养成自主探索、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形成和提高创造能力,增长知识,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的活动过程研究性学习重视学生的主体性研究活动,重视问题的解决过程,强调学生学习体验的重要地位,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具体情况,按照学生的特长、兴趣、学习实际选择适宜的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所学市场营销学知识,还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市场营销学研究性学习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从专业中选题。这种选题可由教师提供,也可以由学生自己确定。由教师确定的,教师可根据自身所讲内容及进度,有意识地留出一些子课题。一般子课题不要太大,能说明一个问题即可。时间安排上,大致本次课上布置,下次上课就可以出结果。这主要是让学生平时课后有具体事可做,课堂上能够参与进来,有话可说。同时,在做课题的过程中,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更主要是让学生从中获得做学问的情感体验。二是从生活中选题这种选题很开放,没有专业的限制、学科的约束二这种课题一般一个学期做一个即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选题来找指导教师,教师也应以指导学生为己任,乐于接受。此外,市场营销学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集体讨论相结合。
(三)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他们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一种主要方式,不管是现在的在校学习以及将来的终身学习,协作交流始终是获取知识的一种主要方式,强调“个体必须和群体进行交互,来充实自己的知识,修正自己的观点,完成意义建构”。因此,市场营销教学是一个学生和教师积极投人的互动过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这才是市场营销学教学的本质。协作交流有多种形式.最主要的是个别交互(师生、生生)、小组讨沦、小组间竞赛、辩论、角色扮演、小组或个人与班级集体交流、学习成果(为电脑小报、电子演示文稿)展示交流与评价、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除了口头外,还可通过计算机,用Email或BBS(聊天室,留言板)等多种形式进行在线交流、相互修改完善文章等等要让 “师”与“生”、“生”与“生”真正互动起来,教师必须具备极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这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更高要求。第一,教学内容要新颖、实用。以往市场营销学课堂气氛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其重要原因就是教学内容的滞后性和一与现实的脱节。第二,用作技巧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任课教师应从教学大纲的要求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的素材与特点就互动教学手段、方法在本门课中的具体运用,进行系统、科学的规划与部署。此外,现场管理还要注意“煽情”与“造势”—适时、恰当地运用各种手段与方法来鼓动学生的学习激情。
常见的营销理论范文6
关键词:社交媒体;营销特点;营销理论;传播策略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7-0-01
引言
社交媒体的普及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逐渐成为人们分享、交流、沟通的主要工具。在这种情况下,社交媒体营销成为了企业营销的一个重要内容。社交媒体营销本身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目前我国企业在社交媒体营销方面还处于一个探索起步的阶段,在做好这一工作方面存在能力、经验不足的问题,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社交媒体营销效果。因此有必要加强社交媒体营销的研究,了解做好这一工作的要点及方法,从而推动企业营销水平的整体提升。
一、社交媒体营销概述
社交媒体以及社交媒体营销都是营销领域的新概念,因此有必要对于这两个概念的界定以及特点进行深入了解。
1.社交媒体营销概念与特点
社交媒体是指基于互联网形成的让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平台。社交媒体类型很多,常见的包括微博、微信、论坛等等。当前社交媒体以其具有的天然优势已经成为了人们交流沟通的主要工具,社交媒体在一个个的热门话题制造、传播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交媒体的主要特点在于信息传播点对点层面,每一个人都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时也是信息的传播者,网民更多的主动权使得社交媒体活力四射[1]。
社交媒体营销简单来说就是以社交媒体为平台和工具进行产品的宣传推广,从而顺利实现提升产品知名度、美誉度,开发更多消费者的过程。社交媒体营销本质上是企业营销的一种模式,利用的是社交媒体受众广泛、传播效果好的优势。社交媒体营销本身具有可计量、速度快、成本低、交互性强等特点,可计量是指借助于网络信息技术,可以精准地查看有多少人看了企业的营销广告;速度快是指社交媒体营销传播的实时性,每个网民都可以及时获取社交媒体上的营销内容;成本低则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单人广告成本较低;交互性强是指社交媒体上的各个网民都可以进行互动沟通,从而带来营销互动性的强化。
2.社交媒体营销理论
社交媒体营销方面的理论很多,对于这些营销理论进行深入探讨,可以根据这些理论的指导来制定科学的社交媒体营销策略,本文这里将典型的社交媒体营销理论探讨如下:首先是六度空间理论。所谓的六度空间理论是指任何两个陌生人之间间隔都不超过6个人,在营销工作开展中,借助于六度空间理论就可以找到目标客户,这一理论在口碑营销中的作用比较明显[2]。其次是长尾理论。长尾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只要销售渠道够宽广且流通阻碍小,即使是传统营销中的小市场也能够与大市场在规模层面相匹敌,这一理论是对于二八理论的有益补充,借助于社交媒体就可以将小市场串联起来,形成大市场。最后就是4R营销理论,这一理论的内容包括了关联、反应、关系、报酬等四个方面的内容,根据这一理论,企业在营销工作开展中,注重对于客户诉求的反应,要与顾客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从而通过营销获得经济利益。
二、社交媒体营销传播策略
社交媒体营销工作开展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要做好这一工作难度很大,对于企业各方面营销能力要求很高。本文结合社交媒体以及社交媒体营销的基本特点,认为要做好这一工作,关键是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注重情感文化传播
一流的企业卖文化,二流的企业卖产品。在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以及产品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营销重心放在情感文化层面,对于营销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因此社交媒体营销中一定要注重目标受众的情感分析把握,在营销内容层面照顾到受众的情感,力争引起情感共鸣,从而实现营销效果的持续提升。
2.利用好热点事件
企业社交媒体营销工作开展要善于利用好一些热点事件、话题,懂得借势,这对于社交媒体营销效果提升来说可以做到事半功倍。毕竟在目前信息广告严重过剩的情况下,对于社交媒体用户来说,很多企业的营销广告都很难引起关注,这自然会影响到营销效果。而通过借助公众关注度比较高的热点事件,巧妙借助于热点事件进行营销方案设计,可以很好地吸引公众关注,从而提升营销效果[3]。当然社交媒体营销中借势热点事件,一定要住注意度的把握,注意内容层面要较好地结合热点事件,不要生硬地与热点事件挂钩,否则会导致受众的反感,这样的营销在效果层面反而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情况。
3.开展互动性强的沟通活动
社交媒体营销方面一定要充分发挥好社交媒体本身的互动性,避免营销方面的单项推送,良好的互动有助于更好地解决企业与受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赢得受众更多的信任。因此在基于社交媒体平台进行营销工作开展中,一定要增强营销方案的参与性,具体来说可以开通抽奖、评论、分享心得等功能,对于受众各方面的咨询及时进行反馈,让受众感受到来自于企业的尊重,同时引导客户发表产品使用体验,形成良好的口碑,提升企业产品的美誉度。
4.增强营销方案趣味性
社交媒w营销方案设计一定要充分考虑趣味性,僵化古板的营销方案与灵动有趣的营销方案在营销效果层面是截然不同的。社交媒体在营销方案的设计方面有着更多的选择,因此需要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的优点,进行营销方案的设计,举例而言,在故事讲述、图片搭配、视频内容设计等方面进行巧妙构思,从而使得营销方案有趣有味,引起良好的反响。
5.进行必要的付费推广
必要的付费推广是社交媒体营销必然之举,通过与网站合作设置广告弹窗、购买关键词搜索等手段,可以实现广告到达率的提升,让更多的潜在客户了解企业的产品、服务等。在付费推广工作方面,要强调精确性,提升商品购买转化率,不断进行付费推广的优化。
参考文献:
[1]李怡芳,曹睿.中国社交媒体营销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