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职业危害因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常见职业危害因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常见职业危害因素

常见职业危害因素范文1

Abstract: The hazard factors of workplace are threatening the health of employees. Therefore, the distribution and content of hazardous factors of the field were detected in the near future. So we can take effective control measures to prevent by detecting results from the roots. Our enterprise will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关键词: 危害因素;预防;健康发展

Key words: hazard factors;prevention;healthy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R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8-0030-02

0 引言

作业场所危害因素是导致职业病产生的根源或直接原因,因此研究危害因素存在的区域或状态,对预防职业病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本公司主要进行动车组高级检修、配件供应及延伸服务等工作。作业工序包括打磨、轴承压装、轮轴组装、探伤和部件清洗等工作。因此,根据作业内容,接害因素主要包括物理因素:噪声、工频电场;化学因素:苯系物及粉尘。过去对职业危害因素的研究仅是对危害因素进行相关的探讨或是停留在风险分析层面,并未对针对性的危害因素进行分析预防。本文通过对自身所处环境的危害因素存在区域、存在状态和结果检测的分析,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1 检测条件

1.1 检测时气象条件

检测气象条件如表1。

1.2 检测点布置

依据作业情况选择转向架车间、部件组装库、车体油漆库、调试车间的13个岗位进行现场检测及采样,测点布置如图1。

1.3 检测方法及检测仪器

根据现场作业情况和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检测项目为噪声、工频电场、其他粉尘、苯、甲苯、乙苯、二甲苯、二氯甲烷、甲醇。本次检测方法和检测仪器见表2。

2 危害因素分布图

根据《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47号文件)要求,公司每年均委托具有质的职业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作业场所危害因素检测。危害因素分布图如图1所示。

3 检测结果

3.1 危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及检测标准

根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及《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 部分:物理因素》(GBZ 2.2-2007),本次检测所涉及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限值见表3、表4、表5。

3.2 检测结果

通过对生产作业危害因素检测,粉尘最高为1.17mg/m3,小于8mg/m3;苯为0.79mg/m3,小于6mg/m3;甲苯

4 结果分析及预防措施

通过各岗位检测结果看出,其危害因素浓度远低于限值要求,即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虽如此,仍需做好如下相关安全防护措施:①监督职业防护专项措施执行情况,并持续落实好个人防护用品发放机制和职业卫生监管制度;②监督检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规范穿戴情况,杜绝作业期间劳保用品不带或不规范佩戴情况的发生;③打磨和部件清洗作业加强现场通风,更大限度降低危害因素浓度。同时,必须规范佩戴发放的个人劳保用品。④高压试验作业严格要求员工佩戴绝缘手套、绝缘靴和使用绝缘胶垫等防护用品,极大限度减少工频电场对人员的伤害;⑤在接害因素存在场所设置具体危害因素告知卡及相关警示标识,时刻提醒员工注意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⑥每年对作业场所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同时坚强日常的巡检,有效预防职业病危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韩吉平.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风险分析与控制[A].第十二界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常见职业危害因素范文2

【关键词】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681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130-02

众所周知,职业病即属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体劳动者就从事职业活动中,因接触到粉尘、放射性物质及其他有毒、有害成分而引起的危害性疾病。此类疾病给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及其家庭都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1]。

1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是通过分析、检测劳动者职业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职业场所和劳动者所造成危害程度的综合评价。其危害因素的检测及评价通常经国家管理部门授权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来实施[2]。通过对劳动者职业场合卫生情况的检测,判断是否符合职业卫生标准;由此控制和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职业场合及劳动者造成的危害。

2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评价的工作流程

2.1编制采样

2.1.1样品的采集内容包括接受的采集任务、受检单位的名称、地址、所属行业、检测合同、确认参加采样的人员,各项目逐一落实。

2.1.2采样前的准备如检查采样仪器是否正常、仪器辅助设备是否齐全、对现场检测原始记录表的准备情况,采样前还要对职业场所进行现场调查。

2.1.3样品保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160[3]为标准,除少许特殊样品可长期保存外,吸收液样品最长保存5天,其他样品需要当天或48小时内进行测定。

2.2现场检测现场检测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GBZT196-2007为标准[4],调查了解生产设备、工艺等情况,调查劳动者从事的职业及其职业所接触的职业危害种类、数量、方式等指标。调查若不够细致、准确,则采样的真实性会受到影响。对参与采样与检测的工作人员有一定的要求,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还要有一定的现场调查经验,了解和掌握《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2]。

2.3实验室分析将现场检测数据进行实验室分析。

2.4采集数据的处理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评价是是以现场卫生学调查为基础而建立的。在实际检测中,要严格按照现场采样、现场检测、实验室分析、采集数据的处理这几个环节进行实施,以保证数据检测的准确性。在全面现场卫生学调查中,初步检测分析是非常重要一部分,通过初步检测分析可以有效识别职业场所中职业病的危害因素,为选取适当的采样及检测方法提供可靠依据,这样就可以有效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中出现的错、漏、差、缺。

3影响采样及检测的因素

3.1现场调查现场调查中采样时段把握不好,会影响采样结果;调查者不了解企业生产状况及满负荷工作时段,也会影响采样的真实性,从而影响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3.2采样仪器及检测人员采样前要保证采样收集器清洁未被污染;采样仪器的使用应在有效期内,并处于正常使用状态;参与检测人员需要经过培训,具备相应的资格,并有一定的现场检测工作经验。

3.3样品保存由于一些检测项目的工作场所分布范围较广,还有些地理位置偏远,所以样品的保存情况对检测结果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3.4采样对象由于用人单位有些劳动者文化程度低,不了解职业危害的严重性及现场采样及检测的意义,工作时不能按工作要求配戴安全物品,从而影响采样的准确性;而有些文化程度较高的劳动者,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知晓一点,片面地以为检测时所得结果数值越高,自己就可以获得更多的经济赔偿,所以,当工作人员来现场检测时,在工作状态的劳动者没有采用企业本身具备的有些安全防护措施,从而影响到现场检测结果。

3.5用人单位被监督的用人单位,为使现场检测结果达到国家职业卫生部门的标准,在有些没有具体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不能如实反映实际工作状态、提供不完整资料,从而影响检测结果。

4讨论

职业病是职业环境中存在的有害因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的一种疾病,职业病发生率的高低直接反映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水平。目前,我国职业病的情况不容乐观,根据可靠研究统计结果显示,我国职业病主要有以下特点,分布较广,从传统工业到第三产业再到新兴产业,都存在一定数量的职业病人群,其死亡人数也居世界首位;我国职业病人群数量大,主要职业危害是以粉尘为主,占所有职业病人群的71%左右;因为职业病的隐匿性及迟发性,往往被忽视;职业病往往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影响深远;职业病对劳动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破坏,涉及到家庭、社会造成恶劣的影响[4]。

综上所述,基于影响采样及检测的一些因素,全面现场调查是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准确检测及评价的重要方法。我们应进一步已提高调查的准确性,为其检测及评价带来有利的依据及凭证。

参考文献

[1]陈璐,赵淑岚,冯利红.工作场所现场采样的内部质量控制要求[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20(3:661-662.

[2]卫生部卫生法制与监督司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5.

常见职业危害因素范文3

近年来随着人类疾病谱的改变,科技迅猛发展带来的各种新型高科技仪器设备的广泛使用等,使得临床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更加复杂多样,其中锐器刺伤最为常见也最为危险,而消毒剂的损害、药物的损害、放射性损害等也不容忽视,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职业防护。

1职业危害因素

1.1锐器刺伤:护士每天都要从事损伤性操作,被锐器刺伤是最常见的事情,在各种注射、采血等操作中,暴露的机会较多,若有不慎常可导致针头或刀片的刺伤。有研究表明,被调查的护士中有80.6%的发生过针头刺伤,其中74.5%是被污染针头所刺伤。而外科护士的危险性操作比内科护士更多,如术前备皮,剪刀的使用等都是直接的损伤因素。

1.2化学因素:医院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各种对人体有潜在危害的化学因素随处可见。主要包括各种消毒剂,各种药物,各种污染物等。

化学消毒剂是避免各种交叉感染的有效物质,护士又是各种消毒剂直接配制与使用者,护士频繁地接触各类消毒剂都可因其挥发性、腐蚀性、刺激性而通过呼吸道和皮肤对人体造成伤害,引起接触者的过敏、哮喘、接触性皮炎、癌变等。如甲醛在高达20 mg/m3时,接触者可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持续性头痛,心悸、失眠等。福尔马林等对人体的影响也已经被证实。目前临床护士工作量的66.4%为输液治疗,病人使用的各种药物部分有毒副作用,护士可因药物在空气中弥散和喷洒到台面的物品而接触,药物中危害最大的为抗肿瘤药物,这类药物对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都有杀伤,护士不但配置化疗药物,而且频繁接触化疗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等,防护不当均可对身体造成危害,最常见的表现为白细胞减少,流产率增高,其次为各种抗生素,护士大量长期接触后可使机体内耐药菌株大量增加,不良反应大量产生,可影响到护士的视力、胃肠、皮肤等系统,其长期性损害不可预测。

1.3物理因素:构成职业危害的物理因素主要包括:X射线、激光等放射性元素,这些放射性物质对人体能产生生物效应,对人体的正常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特别对神经、皮肤、造血等系统,导管室从事介入治疗和检查工作的护士因其长时间接触放射线,由此而导致近期及远期血液及肿痛等疾病已经被证实。

1.4心理因素:护士这一职业主要由女性承担,女性特殊的生理、心理状况以及家庭的重担、工作的压力、生活缺乏规律等,长期处于这种状况下工作的护士其慢性疲劳症的发病率高于其他人群,表现出睡眠障碍,情绪不稳定,工作效率低下,这种心理性的危害不能被人们重视;护士工作长时间面对病患和意外伤害及死亡,面对病人和家属忧伤情绪都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程度普遍下降,甚至出现抑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护士工作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加上恶性事件以及酗酒、吸毒等社会问题都会在临床护士的日常工作中有所体现,增加了护士工作的风险性以及紧张感,这种长期的压力可导致护士性格改变。

2职业防护

2.1加强职业防护教育,增强护士接受职业防护教育的意识:护士是医院中与病人接触最密切的人群,但是护士对职业危害因素了解不够全面,在面临危害时缺乏有效完善的应对措施,工作中确立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的意识,按要求着装。养成良好的卫生洗手习惯,洗手是提高自身防护的最重要措施之一。护士在护理及治疗中应自觉加强防护,使用保护屏障,充分认识职业危害因素,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2.2规范操作,防意外损伤:规范操作是降低职业暴露的重要环节,护士每天都要从事损伤性操作,工作中必须集中注意力,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操作行为,小心处理使用过的针头,严格按规定处理一次性用品,禁止用双手回套针帽。

2.3伤口处理与预防:工作人员局部伤口紧急处理是非常重要的,具体方法是对穿破皮肤的伤口用肥皂水冲洗,并挤压伤口使血液流出,在流水下冲洗5分钟,然后用碘伏消毒,其次合理预防性治疗也很重要,现在观点是越早越好,延迟预防治疗会增加暴露后感染的危险性。

2.4创造防护环境: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接触对人体有害药物时,强调必须做好防护。临床中使用各种消毒剂,都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要严格按使用规定,必要时应戴口罩、手套等。从事介入放射工作的,要加强放射防护意识,必须有合格的个人防护用品,按照操作规范实施,尽量减少放射线辐射暴露时间和机会。对医疗用物严格按要求分类,对所有的污物实行严格的封闭管理,减少直接接触,在处理污物时,必须强调对病人和护士的双重保护,防止交叉感染和职业危害。

2.5维护护士心理健康:重视自我护理意识,正确对待工作压力,掌握适合自己的放松技巧,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帮助护士建立工作的最佳心身状态。

3体会

常见职业危害因素范文4

【关键词】血透室护士;职业危害;防护

血透室护士是在一个相对密闭的环境中工作,其周围存在着大量危害健康的因素,影响她们的身心健康,如何做好血液透析护士的职业防护是十分重要和有益的工作。现将职业危害因素与预防对策报告如下。

1 血透室常见职业危害因素

1.1身心危害:1、血透室是一个相对密闭的工作环境,透析机多、床位安排比较拥挤,空气流通不畅,易造成胸闷、口干。2、血液透析是实施体外循环,为保证体外循环顺利进行,护士必须密切观察透析中异常情况的发生,如体外循环部分有无凝血、肿胀,针头有无脱落,是否发生肌肉抽搐,低血压、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护士都要立即处理,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同时由于血透室有许多急诊、重症患者,护士经常加班,体力透支,不能保证充足的休息。极易造成透析护士生理、心理疲劳,造成精神紧张,使其产生心身衰竭综合征。

1.2疾病感染的危害:血透室是患者实施血液体外循环的场所,由于这种特殊的工作环境,护士每天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受感染的机率高。引起透析室护士临床感染的病原体,最常见的是病毒感染。特别是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梅毒。

1.3意外损伤 这是最常见的职业暴露,护士是针刺伤的主要群体,在治疗过程中,频繁接触锐器,极易误伤自己或他人,导致通过血液传染的疾病传播。在可经针刺传播的20余种疾病中,最常见的也是最可怕是乙肝、丙肝和艾滋病和梅毒,它们通过血液传播的效率最高,一次即可感染。实验证明,HBsAg阳性的血浆稀释1 000万倍易感者注射后仍可引起HBV感染。

1.4 消毒液对人体的危害 :各种消毒液对人体都有一定的危害,过氧乙酸、次氯酸钠、冰醋酸、“84”消毒剂、甲醛等,长时间接触会有灼痛,有时过敏,挥发氯可引起结膜炎、眼胀痛、损伤呼吸道黏膜,引起呼吸道不适,还有的有致癌、致畸作用。

1.5 紫外线对身体的危害 :透析室紫外线灯管多,每日紫外线灯管消毒,对皮肤眼睛等易产生危害。紫外线灯发出的紫外线波长为180~290 nm,具有杀菌作用,而这种具有杀菌作用的紫外线的波长恰好与对人体有害的紫外线的波长相似,极易损害眼睛和皮肤,可引起电光性眼炎、皮肤红斑反应、光感性皮炎,甚至诱发癌变。

1.6 噪音的危害 :血透室用于治疗的机器多,空间相对较小,还拥有电视机、电冰箱、空调、水处理机等设备,噪音主要来源于这些设备。据测透析机报警噪音为35~73 dB,水处理机为65 dB,电冰箱为35~50 dB,我国对医院环境噪音标准值为35 dB,极限值为45 dB,长期处于超值噪音中,会使护理人员身心紧张、头痛、失眠、情绪烦躁、注意力不集中而出错。

2 血透室职业危害的防护

2.1 职业暴露的防护

2.1.1 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做好首次透析患者输血前五项、乙肝两对半、丙肝、艾滋病和梅毒等常规检查,建立患者病历管理,加强分区,准确了解其乙肝、丙肝、艾滋病病毒携带和梅毒等情况,重视并做好此类患者的安全防护。以后每6个月复查输血前五项等情况。操作者戴双层手套,穿隔离衣,安排在隔离区透析,用物处置按传染病隔离消毒处理。透析室内所有透析器材均一次性使用不得复用,每次透析后透析机必须清洁消毒后才能进行第二个患者的治疗。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血液或体液时必须戴手套、口罩,条件好戴好防护目镜或防护面具。一副手套只限用一位患者,操作者必须戴手套,操作不同患者均须更换手套,并且不可戴手套洗手后继续在不同患者间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2.1.2 知识宣教 采取分级培训学习的形式,建立由医院院感科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学习院内感染和防护知识,科内根据不同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对血透室护士进行有关院感知识的培训,使护士熟练掌握标准预防与普通预防,经血液传播的二、三级防护,职业暴露与安全注射的概念与操作规程,来指导行为规范。充分利用各种屏障,防护用具和设备减少各种危险行为,严格执行标准预防,遵循双向防护原则。

2.1.3 加强免疫防护措施 乙肝是我国常见的血源性传染源,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措施。对新调入人员及接受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乙肝、丙肝,HIV检查并建立档案,阴性应注射乙肝疫苗,以后每两年加强注射一次,透析室工作人员每年定期体查1次,化验乙肝两对半、丙肝、艾滋病、梅毒和肝功能等。

2.2 锐器伤的预防 锐器伤是导致职业感染的最主要途径,因此锐器伤的预防非常重要。护士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污染的锐器用后应立即放入特定的容器中,然后作进一步处理,手持锐器勿将锐利面朝向他人,以防刺伤他人,为不合作患者做治疗时应在他人的协助下进行,用过的注射器勿将针帽戴回,以防刺伤自己,严禁双手将针头回套,主张单手操作将针放入护套,严禁徒手处理破碎的污染物品。

2.3 身体疲劳及心理的防护 1、血透室应单独立区,布局合理,每天通风2~3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多饮水。2、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人员配备要充足、合理排班、灵活机动、新老搭配,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加班,保证护士有足够的休息和睡眠,减少和避免生理、心理性疲劳。根据透析室工作的特点,合理安排工作、学习,提高工作效率,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心理适应和心理承受能力。加强护士自身素质修养,用职业角色约束自己的情绪冲动,从而转移来自心理各方面不良风险因素,减少心理疲劳的发生。

2.4 消毒剂的防护 护理人员在配制化学消毒剂时应戴口罩、帽子、手套,条件好可穿防水围裙、护目镜,应低位操作,打开通风换气装置,仔细查对,避免加错项产生刺激性气体损伤呼吸道,配制时准确掌握配制浓度,取放物品后及时加盖,避免消毒液挥发对人体造成危害。

2.5 紫外线的防护 在消毒时避免直接紫外线照射,必要时戴防护眼镜。一些玻璃、透明塑料等也可以防护或衰减紫外线强度。

常见职业危害因素范文5

关键词护士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5.179

手术室常见的职业危害

锐器损伤:手术室护士在手术配合中频繁传递刀、剪、缝合针极易误伤自己和误伤他人,从而通过血液传染的疾病更容易引起传染,另外在清洗过程中,稍不注意就会损伤手指。

疾病感染的危害:手术室护士每天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切除组织,更容易感染血源性疾病,尤其是乙肝、丙肝、艾滋病的传染是感染手术室护士常见而又严重的血液传染性疾病。

心理因素的危害:手术室护土长时间超负荷的工作强度,超常的工作姿势,超长的站立时间和处理重物,往往会导致颈酸、眼累、头胀、双下肢酸胀、便秘等。手术室抢救重患者多,工作繁忙,节奏紧张,长时间不能按时进食,可导致低血糖、甚至虚脱、长期饮食不规律,可导致胃肠疾病的发生。

各种有害气体的危害:挥发性麻醉气体对手术间空气造成污染,对手术室工作人员可能造成不良生育结局,间接造成对人体的伤害。甲醛、戍二醛、过氧乙酸,挥发性化学消毒剂对人体呼吸道、皮肤、眼睛、咽喉有高度的刺激性和难闻的气味。手术中电刀切割、电凝肌肉、脂肪组织产生烟雾焦味,使人头痛、心烦。关节置换术中的骨水泥异味使人头痛,甚至发生过敏反应。X线线对人体的危害,随着骨科新手术的开展,手术中使用C臂机照片越来越多,X线线可导致癌、遗传病和血液病的发生。

防护措施

防止针刺伤和锐器损伤的发生:加强医护之间交流,正确使用和传递器械,防止皮肤破损,对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输血器、输液器及时毁形并将针头装入锐器盒。如果发生针刺或皮肤破损应立即轻挤污血,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破损部位,并擦消毒液。

防止疾病感染的危害:接触患者体液、血液或污物时,应戴手套进行操作,若手套破损及时更换,避免直接接触患者血液分沁物,对乙肝、丙肝、艾滋病患者要提前做好防护准备,医护人员穿好隔离衣,器械护士还须戴好防护眼罩,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减轻心理压力,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提取重物和搬运患者的技巧、正确的工作姿势,正确操作各种仪器设备,工作时,尽可能地保持身体直立设法改善站立和走动的强制性和姿势,器械护士双下肢交替着力可减轻双下肢的疲劳,工作之余加强肌肉锻炼,放松紧张的神经,休息时可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回流,防止下肢静脉曲张。养成良好的早餐习惯,保证充分睡眠时间。

手术室安装空气净化装置,降低手术间各种有害气体的危害:将麻醉废气管用管道接至门外,定时滥测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对刺激生强,易挥发的消毒液应密闭贮存,防止外泄,手术中使用电刀、电钻时,同时使用吸引器,把有害异味和烟雾吸走。以减少污染,降低手术人员的危害程度。使用骨水泥时用真空离心搅拌骨水泥可减少气体挥发对人体的损害。

常见职业危害因素范文6

在对防治职业病的对策进行深入探讨之前,我们首先先来对某一家具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一番监测,并对其监测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结果

对于这个问题,为了理解和阐述的方便,我们可以从监测方法和监测结果两个方面进行解释。

第一,监测方法。

首先,随机选取23家中等规模以上的家具企业作为监测的对象;其次,以国家先后出台的一系列相关的文件为标准,对家具企业中所含有的苯、甲苯等共8项物质进行监测;最后,对家具企业内部工作人员在短时间内接触危害因素的浓度进行判断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开始进行统计分析。

第二,监测结果。

具体的监测结果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即不同项目监测点的合格率、接触有机溶剂类不同岗位监测点的合格率。首先,不同项目监测点的合格率。取苯、甲苯、二甲苯、乙苯、环己酮、乙酸乙酯、丙酮等各135份样品,监测结果显示,其合格数分别为95、132、132、135、135、135、135,其合格率为70.4、97.8、97.8、100.0、100.0、100.0、100.0,由此可看,苯、甲苯、二甲苯、乙苯、环己酮、乙酸乙酯、丙酮在该家具企业内部是基本上达标的,不过对木粉尘的监测结果却不是那么明显,其达标率仅为2.4%;其次,接触有机溶剂类不同岗位监测点的合格率。取底漆喷漆、中度喷漆、面漆喷漆、冲边、格丽斯、粘花等共135个监测点,从总体来看,其合格数为96个,合格率为71.1%,如果分开来看,其监测点数分别为35、42、39、15、3、1,其合格率分别为62.9%、45.2%、92.3%、100.0%、100.0%、100.0%,底漆喷漆和中度喷漆岗位的合格率偏低。

综上所述,虽然木粉尘、苯等在家具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中的含量不多,合格率较高,但其它的因素,如底漆喷漆和中度喷漆等的合格率却很低,所以对于我国来说,至少是在家具企业中,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范围很广泛,其危害程度也比较广泛,应该采取一些措施,加强各领域对职业病的防治,切实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

二、职业病防治对策研究

加强对职业病的防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切实负起自己的责任,自觉履行自己的义务。总体来说,我们可以从国家、企业组织以及工作人员三个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

第一,国家。

对于国家来说,必须加强宣传和教育的力度,将职业病的防治这项工作提升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同时还必须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与完善,将职业病的防治纳入法律的轨道,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第二,企业组织。

这是在职业病的防治过程中比较基础和重要的一环。对于企业组织来说,必须对内部员工的工作条件和环境负责,必须对其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负责。具体来讲,企业组织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些有关职业病防护的管理规定,并在此管理规定的基础上,加以有效落实,同时还要对企业员工定期开展一些有关职业病的专门讲座和法律知识教育,以便于其维权。

第三,工作人员。

对于工作人员自身,则必须加强对职业病的学习与了解,提高预防职业病的能力,而如果一旦发现自己已经患上职业病之后,也能较为及时有目的性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也是在职业病的防治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环。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