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学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德育教学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德育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范文1

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是指课堂上师生沟通顺畅,课堂气氛活跃,紧张适度,秩序井然。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陶冶情操,也有助于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好学、乐学的人格特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敢于标新立异,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具体到语文教学中,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可以有效缩短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人物形象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的思想更丰富、更活跃,继而产生美好的心理体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比如在阅读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在愉悦自信、宽松自如的课堂氛围中对文本作个性化的阅读,并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心得体会,教师则作针对性的点评。对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积极向上的阅读感受和心理体验,教师应当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那些消极、片面、错误甚至可笑的阅读感受和心理体验,教师不能视而不见,要热情地去引导和纠正,必要时还需提供适当的心理辅导。这样,学生的个性就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总之,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对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我们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心灵栖息的精神家园。

二、充分利用语文教材育人因素

培养良好品德选进语文教材的课文大多都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它们不仅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而且还蕴含着一定的教育意义,是不可多得的德育教育材料。除了要求学生多读以外,还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以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学习《送东阳马生序》,让学生谈如何学习?如何珍惜今天的学习条件?如何感谢家人和国家?学习《爱莲说?》,让学生谈如何做一个“洁身自好”之人?学习《我的叔叔于勒》,让学生谈如何处理和谐社会环境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树立良好的亲情观……另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文的主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可以结合李白《行路难》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对前途充满希望”的信念和《愚公移山》中“不畏困难、持之以恒、永不言败”的“愚公精神”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教学《鱼我所欲也》,可以在引导学生领悟孟子向我们阐明的“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的道理后,劝勉学生为人处世不能见利忘义;教学《岳阳楼记》,则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语句,进而体会范仲淹在抒发自己忧国忧民,关心国家大事情怀的同时,还希望以自己那“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影响世人的写作意图……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挖掘并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在学好语文基础知识,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同时,思想受到教育,品德得到培养。

三、发挥作文教学德育功能,提高思想认识

(一)命题诱情,练文又炼人

语文教师在命制作文题目时,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诱发学生的情感,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作为基本的出发点。只有精选学生既熟悉且又有意义的题材,并针对学生的思想情感考虑命题,才能诱发学生蓄积在心中的美好情感,从而在情感的审美体验中提高思想认识。例如,某学生患病在家休息,很多学生前去探望和帮助他,教师若以《他病了之后》为题让学生作文,就会诱使学生抒发对友爱互助精神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教育,达到“练文又炼人”之目的。此外,教师还应针对学生的消极思想设计命题,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二)精心选材,端正学生思想

围绕文章主题选择材料,是作文指导的一个重点,而选择什么材料,确立怎样的主题,都鲜明地表现着作者的思想倾向。青少年处在成长时期,教师要指导学生多写正面的、向上的文章,即便写批判不良现象的文章,也应该从积极的角度,站在正确的立场上来写。例如,有些学生抱怨我国落后,认为“外国的月亮更圆更亮”,不能辩证地看到我国的历史和现状。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和农村的巨大变化,命《市场见闻》《我家富了》之类的题目。学生的调查研究和作文过程,其实就是自我教育、端正思想的过程。通过这样的写作活动,学生就能很强烈地感受到我国正在飞速发展,“明天的中国并不比外国差”,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三)匡言纠行,改文又改人

学生年纪小,阅历浅,观察和认识事物的能力不强,难免会出现一些言行上的偏差与错误,并反映在作文中。因此,教师在作文的批改中,要做到“改文又改人”,改语言又改思想。例如,在一次以《记星期天的一件趣事》为题的作文中,有个学生写到:“街上车水马龙,络绎不绝,好不热闹。突然‘咣当’一声,两辆自行车撞在一起,人仰车翻,多么有趣啊!”诸如此类学生中流露出来的幸灾乐祸的思想,教师不能熟视无睹,而应在批改作文时予以指正。让学生懂得对于别人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或发生的意外,应采取什么态度,不应采取什么态度。这样,学生的错误言行,就会在作文训练中得到匡正,树立起健康的审美观。

(四)颂美扬善,陶冶学生情操

作文的讲评不仅是作文指导的继续,更是德育教育的继续。它在活跃学生思维思想、端正认识、培养良好文风、提高表达能力等方面具有深刻的教育指导作用。对学生在作文中表露出来的好思想、好行为,教师要适时并恰如其分地进行激励性讲评,使学生看到教师的赞许和期望。对文质兼美的作文,教师可让小作者自己朗读,全班同学品鉴,并让小作者讲述自己的写作经过和体会,还可在墙报上张贴或选编成册,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四、寓德育教育于语文实践活动中

德育教学论文范文2

面对当今的社会现状和家庭教育环境,学校为了更好地贯彻德育教学理念,首先应得到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只有让社会和家长高度认可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措施,才能更好地开展德育教学工作。现在的社会形势,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变成了弱势群体,个别的教育不良现象使得很多家长对学校不再信任。更有一些极端家长动不动就将学校或者教师投诉的主管部门,一些媒体也将类似事件大肆宣传和报道。一时间仿佛学校已经成了误人子弟、无良无德的机构。这些行为都不利于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更何谈德育教学。学校应成为教育教学的主战场。学校在充分获得家长的支持下更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教育学生守诚信的主题活动中,也应该下发告家长书,让学生成为家长的教育者,只有家长成了诚信的榜样,言传身教自己的孩子,孩子才能做到真正的诚信。社会的主流媒体更应该宣传、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格网络媒体的宣传报道,传递正能量。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的三重影响下,优化德育教育,才能使学生良好的形成道德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学校德育教育主义德育渗透,做到“润物细无声”。

1.课堂教学中发现教材中的德育思想。新课程中,有非常多的德育思想等待教师的挖掘。例如:语文学科中的名人事迹、中心思想、成长感悟等,语文教师要具备德育教学的思想,而不应该只看重知识的灌输。善于发现教材中的德育思想,给予学生思想上的熏陶和启迪。数学教师也可以做到德育教学。如祖冲之发现圆周定律、陈景润刻苦钻研等。可见,初中生的德育教学并非某些特定教师的专职工作,而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德育渗透。

2.班主任作为德育教学主要工作者,利用好每次事件,无时无地的德育渗透。

德育教育不是一劳永逸的工作。需要时刻教育。这项工作的教学,对于班主任而言尤其重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经常举办主题班会,但不能认为班会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德育教育要因时、因事、因地展开,只要能真正触动学生心灵就可以进行,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活中的偶然出现的事情,往往能起到重要的作用。例如,某个同学与另一个同学打架,而另一个同学上前劝架,作为班主任要及时地表扬劝架的同学,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

3.学校适时组织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形成良好的德育教学环境。

学校作为德育教学的主要阵地,在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应积极的组织各类活动进行德育渗透。学校德育教育的方式上,应该少些说教,重在实践。初中生已经开始有了独立的思考意识,一味地说教往往适得其反。学校更该“以人为本”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过程中独立体验,才能印象深刻,避免形式。学校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例如:学校常规的周一升国旗就是一项很好的活动,在利用升国旗的活动中融合了国旗下讲话,既做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又让学生们自己体会这个活动的精神要旨。此外,还可以利用学校的宣传栏、黑板报等宣扬感恩、诚信等方面的教育,形成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学生每天生活在这样的校风之中,耳濡目染,就会对最基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情感。

4.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是学生的德育导师。

德育教学论文范文3

(一)思想道德素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道德是立身之本,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人,更容易在工作中赢得他人充分的信任和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现代企业更注重员工的思想道德品质,为企业培养“准员工”的职业学校必须在德育教学中对中职生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的教育,这也是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为此,引导中职学生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形成优秀的品质。既要立足现实,又要胸怀远大的职业理想,形成正确的职业定位。

(二)职业道德意识职业道德体现

在每一个具体职业和岗位中,任何行业都有本行业的规范。各个行业的从业者必须对社会承担职责,遵守职业道德,敬业、勤业,热爱本职工作,恪尽职守,讲究职业信誉,刻苦钻研本职业务,对专业技术精益求精,不计较个人得失,全心谋求事业发展,勤奋开拓、求实创新,这是新时代对作为准“职业人”的中职生的职业道德要求。通过德育教学的引导使中职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规范,摈弃毕业后只顾眼前经济利益、盲目追求高薪岗位而频繁“跳槽”的浮躁短视行为,养成爱岗敬业、注重技术积淀和职业发展的从业观,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到,无论将来从事任何职业,只要通过自身不断地努力,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一份付出才有一份回报,由此才能成就事业,实现自我价值。

(三)团队合作精神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使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单靠个人力量无法独立完成某一项工作。只有依靠团队的通力合作、密切配合,才能最终完成复杂的任务。因此,集体观念和团队协作精神已成为现代劳动者融入社会的必备素养,也是众多企业选拔人才的重要条件。团结产生力量,团队合作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职业素养。通过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学生社团和兴趣小组活动、课程设计、社会实践活动、专业技能实训练习等集体活动中着力培养中职生的协同合作意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角色,引导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在共同完成工作学习目标的过程中增强合作的迫切感和团队的凝聚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二、中职德育教学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的意义

对于中职的德育教学,从日常学习生活中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点点滴滴做起,配合专业技能实践训练,渗透并逐步强化职业素养教育,具有如下意义:

(一)是实现中职教育目标的要求

中职教育的目标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应用型专门人才”。高素质不仅体现在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爱岗敬业、踏实肯干,愿意尽心为社会和企业承担责任的职业素养,只有全面提高中职生的职业素养,才能为学生参与社会竞争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从近年来对中职学生思想现状的调查发现,中职生中存在着集体主义思想淡薄,纪律松弛,责任心不强,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只图索取不愿付出等不良品质,这些不良习性势必对其就业和职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职业素养不高的中职生,必将被企业和社会所淘汰。实现德育课程与职业素养培养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学生明确责任和事业发展的方向,确立自己的成才奋斗目标,打好坚实的职业素质基础。

(二)是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的需要

开展中职学生德育课程和职业素养教育的主要途径是相关课程培训、感悟活动项目和实践训练平台等,在德育教学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让德育课程教师、学生辅导员能更深入地了解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让专业教师能理解和梳理出职业技能活动中职业素养与德育教学的内容和关联,充分利用相关教学设施条件有效地展开职业素养教育,从而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双向贯通,有利于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各种教学方式和教育资源的最大限度利用,使教育资源得到整合和优化。

(三)是加快专业人才培养

树立正确就业和创业理念的需要中职生在校期间,通过德育教学从日常生活中纠正不良习惯开始,潜移默化地实现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通过在与专业相关的实践训练活动中渗透德育教学培养其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在企业考察及校外实训基地的教育活动,使之能充分了解企业管理规范并强化职业道德教育等等,让德育教学和职业素养教育相互渗透,有利于帮助中职学生顺利实现由“职校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同时帮助学生在职业生涯发展的早期形成正确的职业定位,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创业理念,鼓励学生成为高素质的蓝领人才。

三、职业素养教育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实现形式

中职生职业素养教育配合德育教学渗透展开,是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同时拓展整合企业、家长等社会资源,以学生为本位,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的情况下,将其全面覆盖于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全过程。职业素养教育包括职业素质的教育和职业技能的训练两方面。职业技能训练主要通过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展开,其中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职业情感和职业信念素养等的培养应该是德育教学的内容,但两者是无法分割开来而应渗透配合进行的,而且它是以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为基础的。职业素养教育在中职德育教学中主要可通过如下形式来实现:

(一)以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为主的德育课程教学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哲学与人生》、《经济政治与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哲学人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由此理解并明确:道德素质的思想与行为要求是生活、学习和工作行为规范的根本,更是职业素养教育的基础。这是在中职学生入学后前几学期由德育课程教师为主导来实现的。

(二)专业实践课程中职业技能训练及其渗透的德育教育

在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中通过技能训练获取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以提升职业能力素质为主,同时对专业实训课中的动手实训行为按职业素养的要求进行规范,以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逐步培养热爱本质工作的职业情感。这是以专业课程教师为主导并需要德育教学教师共同参与来实现的。

(三)在校日常生活管理及群体活动中的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除了在课堂和实训场地进行渗透,最重要的还应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教育。主要包括:①班级管理中进行学生自我管理教育。如从班级日常管理(考勤、学习、卫生、仪容仪表、参加活动等)多方面进行的班级内部月评表彰活动。②学校定期开展的各种工作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如寝室文明评比活动,让学生在寝室这个小集体里学会沟通、合作以及处理人际关系;再如对学校的卫生分区包干及评比活动,交由学生自主完成检查、考评工作,既培养了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又锻炼了工作组织与协调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其积极面对人生的良好心态。③自主参与的各项活动中团队融入意识的教育。如社团活动、班组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感悟活动、学生干部培训等,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团队人员关系、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让学生意识到我们在任何时候都是团队的一员,做好自己的角色、承担好自己的责任,找准自己的定位,接纳自己,也学着接纳别人。

(四)基于职业素养教育平台的职业素养训练的培训教学

借助校外专业的职业素养培训机构,组织校内老师开发适合职校特点的职业素养课程。如针对一年级学生展开以适应新环境为主题的“行动”,培养其做人做事的基础职业行为能力;针对二年级学生展开以憧憬职场工作为主题的“思动”,用思考引领行动,培养他们贴近职场中的思维应用能力;针对三年级学生以面向职场为主题的“对接”,立足现在,着眼未来,培养其针对别人的需求调整自己行动策略的自我调适能力。

(五)校外企业实践教学活动中的职业素养

德育教学论文范文4

有针对性的区别设计班会是提高主题班会德育有效性的关键。主题班会是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教师为每个学生提供了锻炼自己的机会。班会要尊重学生的创新精神,保护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活动动力和求知的欲望,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比如素质高的同学可以让他们积极参与主题班会的策划,设计、以及运行的整个过程包括背景媒体的制作,可以让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都得到培养。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在主题班会节目排练的过程中加强口头表达能力。主题班会能够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学生在创新中能获得成功的喜悦。特别是学习上的后进生,由于其他能力突出,可以在班会活动中享受到成功的自豪感。班主任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班会活动,可以在提高班主任工作艺术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特长,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培养新一代朝气蓬勃,能经受风雨、遇到困难用于进取,面对挫折有信心的新型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奠定了基础。

首先主题班会题目的设计针对性要强,题目不宜过大,比如《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这样的题目过大,《弘扬五四精神,刻苦学习》,这样的题目就较小,更有针对性,是从某一个方面,某一个点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其次,组成主题班会的各个环节要清晰:导入、展开、拓展、小结,这四个环节每个环节的目的应更加明确。最后应通过情境,让学生自己感悟,教师要少些说教,尽量通过在班会课中的情景设计,让学生自己在情境中感悟,自己在情境中反思,自己在情境中受益。

总之,主题班会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有的放矢。德育教育工作不仅仅是学校的事,也是家庭需要重视起来的工作。学校也要特别关注下学生的家庭情况,给予学生必要的关怀,加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通过相互了解,引导家长提高对子女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的重视,加强双方对学生的教育。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加强对学生自身素质培养的引导,让学生真正认识自我,并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加强高中学校与学生家庭、个人的联系,加强三方的协调配合,把德育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德育教学论文范文5

一方面,中职德育课程的新教材为“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中职学校来说,德育课是德育工作的一大主渠道,也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强化中职德育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职学校的德育课程中设置了《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法律基础知识》、《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等多门课程,这些课程都十分适合应用“行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可以说它们为“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另一方面,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是改变中职学生德育学习现状的必由之路。众所周知,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普遍较差,很大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欠缺热情,他们很多都是家长逼迫或者没有办法才来到学校学习的。所以,相对来说,在德育课程的学习现状也并不理想,不少德育课堂上出现“特困生”,一上课就开始睡觉、开小差,这样的课堂教学无疑是失败的。鉴于此,笔者认为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能够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动手实践的平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他们的特长。因此,在中职德育教学中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具有必要性。

二“、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把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给学生自己去处理,包括对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以及最终的评价等一系列工作都交给学生自己去完成。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项目为主线、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并探索创新。而小组工作又是项目教学法的一种基本形式。在德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可以这样做:首先,可以把整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可分配4-6人,由各组成员为小组设定名字和口号,并设置组长、发言人、资料员、书记员等职务。然后结合德育教材的教学内容,拟订若干个项目任务分派给各个小组,让小组成员自行合作讨论完成,在此过程中可做适当的引导,比如从什么方向入手。最后在教师检查项目完成情况或者作出总结之前,由各项目小组上台展示。在这样的行为导向教学过程中,不仅激励了学生大胆探索与尝试,而且使得学生之间形成了默契,德育学习好的带动学习较差的,从而提高整体的学习效率。

(二)模拟教学法

模拟教学法又叫“仿真教学法”,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模拟扮演某一角色的背景中,把现实中的情境渗透到模拟课堂中,并运用专门的教学工具进行模拟讲课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比如,中职德育教师在讲解“双向选择与竞争就业”这个内容时,就可以在教室内组织一个模拟招聘会,把学生分配成面试官、应试者、现场工作人员等不同角色,然后让各位学生现场发挥,各自想象招聘会的情景自由进行模拟,最后让全体学生和老师共同点评。通过这个模拟活动,教师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学生的就业和择业心理,进而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念,还能够结合社会需求和学生的个人特长帮助学生设计职业规划。这种方法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德育的实用性,也能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三)案例教学法

当前,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应用较为普遍,这是因为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应用起来相对简单,学生更乐于接受。它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列举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和锻炼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比如,在讲解“法律基础知识”这一内容时,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遵守法律法规,可以列举著名的“马加爵案”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在教师阐明整个案件的来龙去脉后,可以组织学生对整个案例进行讨论,谈谈该案给自己带来的教训和启示。有的学生可能会对马加爵给予同情,也可能会对马加爵深恶痛绝,,但德育教师应当允许各抒已见,这样能够有效地强化学生对法律基础知识的掌握,形成正确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

三、结束语

德育教学论文范文6

计算机对于许多农村的中学生来说是十分新鲜的,他们往往比较好奇,因此在上机时就会抑制不住好奇心,查看电脑的文件等,有的学生甚至会删除或者是更改电脑中的重要文件,这些行为严重者会影响到电脑的运行。有些同学则是更改桌面背景,设置开机密码,拔插网线等等,这些学生在对电脑“动手脚”只是为了满足自身的好奇心或是对使用电脑的一种满足感,但是无论是任何一种修改、删除的行为都有可能影响正常上课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电脑的控制,这样会对教学工作产生影响。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一种不爱护公共财产的行为,削弱了学生的公民道德意识,长此以往对学生的长大可能会留下不良的影响。所以为了避免学生养成不良习惯,教师应当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注重对学生道德意识的塑造,教会他们规范自身的行为。

首先从最基本的爱护计算机设备做起,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让学生遵守计算机室的规定,不擅自修改、删除、更改电脑上的任何东西,除非当教师要求做实践。其次爱护计算机教室,教师应当强调计算机室属于公共场所,学生应当有责任爱护公共场所的卫生,不把自己带来的东西乱扔。教育学生爱护计算机教室卫生也就是教会他们以后出到社会中也要爱护其他的公共场所,做一名合格的公民。再者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事先和学生做出一定规定,表明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做了的后果是什么,这样对学生来说能有一定的约束性,大多学生都能够遵守规定。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就是榜样,因此教师应当在平时上课时以身作则,首先自己在做课堂示范和上机指导的过程中要有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并且时刻督促自己和学生在使用计算机的同时遵守相关规定,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教育。

例如,有一次在课堂上,发现有学生在偷偷的玩游戏,这时先不点名批评,而是利用电子教室教学软件对学生进行了提醒,希望学生能够停止游戏,但是该学生并未在意提醒继续玩游戏,这时对该学生进行屏蔽显示信号,并且进行了严肃的警告。该名学生觉得自己的违规行为被发现,但老师还没有在全班同学面前对他进行批评,给他留了面子,使他自己觉得有些惭愧,因此往后的课堂上该名学生都十分认真地听课,不再违反规定,并在计算机考试中获得优异的成绩。其实这样的现象在许多计算机课堂上都会出现,但是若教师对玩游戏的学生不管不理,学生便会更放肆,并且认为教师不会管自己。如此一来学生不但不规范自己的行为,还会带动周围的同学,分散他们的注意力,长此以往,计算机课堂就会变味变为游戏课。因此教师应当对不遵守规定的学生做一次不点名的警告,让他们能够及时改正不规范的行为。

二、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由于现在农村中学生留守儿童占很大的比率,这些留守儿童长年没有父母在身边,缺少父母的关爱,导致很多学生不懂得对父母、老师、社会的感恩,甚至有些学生道德严重缺失。利用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同的时间结合课程内容,在上课时结合一些德育内容题材,考虑到农村的初中生的接受程度以及全体学生情况,在教学上不需要教太复杂的内容,上些比较简单且实用的内容。例如在学习Word软件的时候,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学会插入图片、编排文字等。因此教师在进行示范之时可以尽可能的挑选一些具有德育教育意义的图片和文字,例如,一些关于爱国的、思念家乡的、互相帮助的内容都可以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来。比如在“母亲节”来临之际,让学生制作了一页配有图片的Word贺卡,作为“母亲节”的礼物,把想对自己母亲说的话如何更美布局,让学生尽情发挥想象力把Word做得更好看,内容更充实,这既学会知识,又增进了母子之情,既节约了学生的零用钱,也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

在“感恩节”来临之际,以“感恩”为主题,在上PowerPoint课前,播放一两个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的精彩课件,引导学生做一个ppt给自己想感恩的人,这既让学生学会了课程内容,又使学生学会思考和感恩。比如,世界无烟日、世界环境日、战争纪念日等等特殊的时间,在课堂结合教学内容,举一些正面的课例,即让学生掌握了技能知识,又给学生无形的上了德育课,这样的课堂不仅能够让学生都积极动手实践,更让他们体会到了许多积极向上的观念,激发他们的上进行与爱国、感恩、爱家等等的情感。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当然,要把德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做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可不是随便就能做到的,必须要教师在上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教师要在上课前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当前时间的一些特殊情况,做好有效的引导。一、在节日来临之前,象“母亲节”、“植树节”、“感恩节”等,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好教学引导;二、结合最近一段时间发生在我们身边众所周知的重要事件和重要的国家大事,例如,2012年,在讲海报制作时,利用2012年7月24日发生在我县造成14人死亡,8人受重伤的一个重大交通事故为例,引导学生制作有关交通安全的海报,这样既让每个学生有足够的兴趣完成作业,又能够让学生牢记交通安全。这样真正做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

三、强化游戏危害及网络道德教育

由于农村学生的见识面窄,许多农村学生往往对外界有着较大的渴望,因此要教会学生通过网络来对外界做了解。但是目前我国的网络文化管理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因此网络上的内容有些事负面的、虚假的、有害的,加之初中生判断能力较弱,往往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一些学生可能会认为网络上的某些行为十分“酷”,因此产生模仿念头,例如网恋。一些接触了网络游戏的学生更有可能沉迷在网络游戏之中。因此为了避免这样的现象,教师应当从源头上把关。例如教师在打开网页看到网页上的一些新闻的时候,可以以它们作为切入点,强化学生的道德观念以及是非判断能力,并且指出这么做的危害。再者,教师应当强调计算机的作用应当是为学生提供更好地学习环境以及用计算机让生活工作变得更便利,尽可能地让学生用计算机游戏,教师应当对正确使用计算机能够带来的好处以及不正当使用计算机带来的危害做对比,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利害。在课堂上,如果有少部分学生不满足与教学内容,想学习更多的内容,教师应当正确引导并且适当的开阔学生们的视野,帮助提升学生对计算机的认知,一旦学生接触到了更多更丰富更有用的知识,能够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生目标。

四、在竞赛活动中加强道德的教育

除了上信息课之外,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关信息课的竞赛活动,如,“中小学生网络安全知识竞赛”、现场制作贺卡比赛、宣传海报制作比赛等比赛,这些提高学生技能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各种安全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既让学生认识到各有所长,又认识到天外有天。当然在较大难度的比赛过程中可以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形式,学会合作交流,学会组织协调,学会沟通沟通讨论,使他们感受到团结的力量和集体的力量,培养团结合作精神,享受合作的快乐。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