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学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教学设计

现代教学设计范文1

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设计

1前言

远程教育起初在函授教育中得到了普遍的运用,其主要教学媒介是网络邮件,这些邮件往往是阅读性质的,随着广播和电视媒体技术的发展,远程教育开始转向视频录制和直播的方式进行电视广播教学,以至发展到现在,互联网环境下的远程教育开始自由化,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远程教育的普及范围无限扩大。

2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和发展趋势分析

相较于传统的面授式教育,远程教育的优势非常明显。首先是互联网的素材较为丰富,远程教育在互联网环境下,能够随时随地通过链接来展示教学素材,丰富多彩的视听资料会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并且这些素材可以通过云网络实时共享。其次,现代远程教育分为在线教育和离线教育两种,在时间和空间上,学生具有自主选择性,尤其适合在校学生课后补习和上班族空闲时间进行“充电”,同时,远程教育是所有教学模式中成本最低的,不需要非常严格的教学场地和教学设施,而又不妨碍学生及时提问,即使存在一定的设备维护和损失费用,但长远下去,无疑是非常划算的。最后,远程教育存在广域的竞争性,因为不同的老师花费不同的心血,而选择权却在学生手里,所以远程教育机构要想争得客户群体,必然会认真研究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方法,来面对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这对于学生而言是有利的,相比于局限在某所学校里,远程教育的师资水平往往是久经考验的。随着我国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社会各行各业都存在激烈的知识竞争,终身学习和全民学习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对于已经脱离学校或终究要脱离学校的全体大众来说,远程教育是扩充自身知识储备,提高实践技能的有效途径,目前各大门户网站的教育栏目也流量巨大,充分说明了现代远程教育具有长远的发展潜力,未来的远程教学课程也将在教学设计上精益求精,以吸引长期稳定的互联网客户。

3远程教育模式中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方法探讨

课程开发是远程教育教学设计的第一步,从目前我国的远程教育现状来看,较多地集中在应试教育和通识教育两个方面,应试教育主要表现在一些中小学网校,教师通过在线辅导,达到远程教育的目的;通识教育主要表现在一些演讲口才教学、职业素养培训和文化艺术交流等方面的公开课,这两种远程教育方向都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从创新的角度来看,新课程开发是目前远程教育中极具发展潜力的,各行各业的知识和信息都是海量的,互联网环境下,远程课程教学必须严禁“雷同”,才能达到吸引学生,开展系列课程的目的,如果教师对某一行业具备教学水平和教学资格,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上,应该分为三部分,即宏观、中观和微观,具备在教学设计上侧重哪一部分,要根据实际教学群体和教学目的而定,宏观教学主要是解决一些整体的框架理论结构和概念,所以在教学设计上,应该广征博引,体现各知识模块的联系和区别,中观教学主要需要通过大致的案例来初步探讨某知识点的原理和运用方法,而微观教学则偏向于专业人士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往往伴随着具备的计算和理论证明,并附有权威详细的数据支撑。对于已开发的远程教育课程,在教学设计上,需要循序渐进地推动课程的深入安排,并且能够得到相对稳定的群体关注,所以动态性、稳定性、可操作性和系统性是教学设计的主要思考方向。动态性表示教学设计要做到逐步深入,比如文科历史类远程教学,可以根据历史进程为主线,进行动态教学,让每一节课都有新知识和新想法,而稳定性则要求在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都能保证稳定的兴趣点和课堂氛围,也就是说不能把所有趣味素材都集中在某一节课上,或者在某一节课上花大量精力,而其余课程则敷衍了事。可操作性表示课程教学中,对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有整理的把握,比如这一节课有知识点没有讲完或者时间不够,下节课能够通过加快进度予以弥补,从而保证课堂时间的一致性,不然提前结束教学或者拖堂都会引起学生的厌倦,最后的系统性表示一系列课程下来,能够让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有明显的整体把握,最好是教师在系列课程结束阶段对整个系列的内容专门花一节课进行总结和回顾,来达到统筹兼顾的目的。

4现阶段远程教育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对策研究

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但要想得到长久的发展,及时总结当前阶段的问题很有必要。目前的远程教育课程在互动上有明显的不足,一方面有在线人数过多的原因,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一对一解答,另一方面,也是部分教师职业责任感的缺失,笔者认为设置互动专线能够有效解决这类问题,互动专线分为在线互动和电话咨询两种方式,在线互动是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增加一定单位时间进行在线答疑,电话咨询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电话进行沟通,另外,可采用安排适量教师旁听,课上课后协助互动来解决一对一的时间不足问题。另外,有很多学生反映,远程教育为了迎合大众文化水平,往往存在课堂内容较泛的现象,这类反馈笔者认为值得深究。远程教育要想达到传统教育的水平,课堂内容上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性,至于部分学生因为文化水平有限而不能高效掌握,可通过分难度级别教学来解决,尽管过程有些繁琐,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忽视。

5结语

总结来看,远程教育在具备诸多优势的同时,对教学设计的深入研究是不容忽视的,否则这些优势将显得华而不实,反而降低了在线学习者对远程教育的信心和兴趣。总而言之,教学设计是一门艺术,需要广大一线远程教学工作者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责任心去精心雕琢。

作者:罗十维 单位:长江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蒋媛.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设计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5):59~60,69.

现代教学设计范文2

关键词: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法

一、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的特点

课堂教学设计是按照教学规律和教学对象的特点,设计教学目标,规划课堂教学全过程诸因素的相互联系和合理组合,确定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步骤,为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是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统筹安排。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有其鲜明的特点。

首先,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的目的与普通教育有很大的不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目的不仅有知识性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操作技能的掌握,而近年来更强调的是学生相关能力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其次,随着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学校与企业的结合,职业教育课堂教学内容更贴近企业实践,往往是企业实际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内容。然后,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过程有其鲜明的特点,即其实践性。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如果脱离了实践训练将一无是处,它的整个过程只有通过教师教学过程、学生的反复练习,满足一定量的积累,才能熟中生巧,达到教学目的。另外,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选用因其实践性的特点而独具特色。 针对职业教育课堂教学实践性的特点,需要针对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学内容灵活采用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最后,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的教学评价有其专用的方式和标准,已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重复记忆、动作的模仿,更深入于方法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同时,评价的主体已不单纯是教师评价,而是教师、学生及二者的结合。

二、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大量职业院校由于沿袭传统高校的教学模式:教学以学科为导向、以知识为目标、以教师为主体、以应试为基础、以逻辑为载体,理论与实践分离。教师总希望在学校把尽可能完整的知识系统的灌输给学生,在课程教学中重视知识的传授、积累,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训练。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教学设计往往以讲授为主,由抽象的概念引入,层层推理,没有学生能力训练。在实践训练环节,又往往是简单的模仿某项技能,缺乏理论知识的支撑和实际工作的联系。而从学生方面,职业院校学生尚不具备普通大学学生的计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结果往往造成学生觉得老师讲的无趣、无用而消极应付,老师感觉学生素质低、质量差,自己的辛苦工作没有得到认可与尊重,形成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恶性互动。

传统教育太强调教的过程,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主要是围绕教师为主体而设计的。因此,在学校经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老师的课讲得很精彩,教材的准备、教案、课件、板书等无懈可击,只有学生不买账,昏昏欲睡,学生往往抱怨没学到东西。有的学校管理严格,学生死记硬背,苦练技能,但工作后发现学无所用,不适应工作岗位,缺乏自我学习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等。因此,好的课堂设计,是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有效手段。

三、教学设计的步骤与应用分析

在进行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设计时应遵循以下步骤:

1.分析分解学生的能力知识目标。

首先是“分析”过程。分析企业工作岗位涉及本课程对学生的能力要求、知识目标,学生所处的学习阶段、学生本身的素质水平、已学习掌握的理论和技能等等。然后是“分解”的过程。学生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养成,是在平时的学习中训练养成的,不同的阶段对学生有不同的能力要求。例如,新入学的学生,注重培养学生使用工具的能力、设备的操纵能力、维护保养能力、拆装能力;而高年级学生,则注重于学生分析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表达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因此,所谓分解,就是瞻前顾后,从整个课程系统规划中分解出本次课程学生应重点掌握的知识、技能,应提升的能力,根据这些目标设计本课程的训练项目或工作任务。

和能力目标的分析分解过程类似,同样要分析分解学生的知识目标,但和传统教育所不同的是,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目标应紧扣能力目标来选择,并围绕所选择载体而展开,其所涉及的知识可能并非源于一门课程,选择上宜“少而精”,以够用为度,并同时兼顾知识的系统性。

2.载体的选择

教学载体的选择以承载教学内容、实现能力目标为宗旨,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以包容、递进式的载体设计使知识量、技能技术难度由少到多、由单一到综合,有机的将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能力素质融为一体。对于工科学生来说,载体的选择非常灵活,它可以是一种故障现象,可以是一个典型操作项目,也可以是一种零件的加工等,对于操作项目和故障现象的载体来说,载体的选择在于项目于故障的提炼,它即来源于工作实践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又具有作为载体的丰富的承载能力,还要易于应用典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因此,载体的选择往往是整个教学设计的关键。

3.教学法的选择

教学法分宏观教学法与微观教学法。宏观教学法的选择实际上是对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或者说选用哪种模式进行教学。教学法的选择主要根据学生特点与教学内容。如针对教学内容是知识型的单纯的教师讲与学生认识的两步法,针对技能型的教师讲解操作要领,演示动作与操作方法,学生模仿练习,教师辅导评价的四步法。针对能力训练的以问题载入,由学生收集材料、计划、决策、实施、评价的六步法等,特别是后一种方法,从直观实例开始,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能力。打破过去“先学后做”的习惯,采取高效的“边做边学”或“先做后学”的方式,不是让学生起立答题,而是给学生真正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锻炼能力、探索知识、总结和形成经验。

微观教学法即教学各个环节上具体实施应用的教学方法,种类繁多,应用灵活。如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问题讨论法等,不同的教学法对学生能力锻炼培养侧重不同,因此,也需根据学生能力目标与教学内容灵活选用。

4.进行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 、分析和评定。它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进行课程评价。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是相对教学目标而言的。过程考核、综合评价是教学评价的总要求。课程评价要突出能力目标,不是仅用概念问题考核,而主要用“任务”对学生进行考核,教师观察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评价每个过程学生的表现,是否达到学习目的的要求。同时,教学评价也不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可适时灵活的采用学生的自评和学生、小组之间的互评,使其通过评价过程,进一步锻炼学生,提高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设计能够有效的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和教学效果的提高,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而传统的职业教学单纯的知识+技能的模式在提升学生能力等方面都存缺陷,同时,通过教学设计,能够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本文通过对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设计过程各环节的分析,对课堂设计步骤与方法的应用提出自己的看法,以交流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秉德、李定仁主编:《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

现代教学设计范文3

针对现实情况,我们的观点是,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一定要对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进行全新的设计。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如何进行设计?我们的研究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数学教学内容设计要科学化

我们认为,要使教学内容设计得科学,除了数学教学内容本身无科学性错误之外,在对教学内容设计如何教的过程时,还要做到使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为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本身就是科学的总结。

案例:为了让学生理解大数1000的概念,我们再也不会象有的老师设计成让学生花半节课的时间走1000米,我们而是设计成让学生到网上查一些与1000有关的数据,或者是教师用实物投影或录像展示1000克重的物体、1000米长的路线、1000分钟的时长可以完成的工作及其相关的过程等。

在这里的设计,我们特别注意到了将教学内容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在本研究的两实验学校(青岛市南希望小学与平度市旧店镇大田小学),我们都进行了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实验。

案例:青岛市南希望小学史老师所上的六年级的《统计》这一课,我们设计了多个让学生直接到网上自主搜索学生自己喜欢的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大田小学的老师上的五年级的《统计》这一课,则设计了让学生利用EXCEL电子表格对所搜索的环保方面的、平度市招商引资方面的等相关数据,进行多种统计表与统计图的制作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学生对这些看似数学又看似电脑的数学课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

二、数学教学形式设计趣味化

我们现在一些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缺少生气和活力,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缺少对教学形式的设计。因而在本研究中,我们特别强调了形式设计的趣味化。

这些基本的形式有:游戏式、故事式、(体育)运动式、(自主)活动式、(网上)冲浪式。对所有这些用来装载小学数学内容的趣味教学形式,在设计与实施时,我们都充分考虑到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电脑技术的巧妙结合。

案例:大田小学设计的一堂小学数学的活动课,内容是“玩一个数学游戏并进行活动探究”。总体的设计方案是游戏式。第一步,让学生在网上搜索抢“30”游戏,看能否搜索到相关的资料。第二步,分二人小组合作玩这个游戏。第三步,引导学生找出取胜的秘诀,并分析与思考其中的道理。第四步,都知道取胜的秘诀怎么办,再引导学生改编这个游戏,仍然组成二人小组互玩改编后的游戏。第五步,要求学生课后分成若干组,用电脑工具,比如Word、PowerPoint、或者是FrontPage等,合作来制作他们的文档、或电子幻灯片、或简易网站,来汇报他们的学习成果。第六步,再进行课外拓展,请学生自己在网上冲浪,搜索到一些更好玩的游戏,并适当时候在班上举行“谁发现的游戏更好玩”的主题活动。这个教学设计,作者将其与英特尔未来教育巧妙结合,在平度市旧店镇未来教育研修班上,得到领导和老师们一直认可和表扬。

现代教学设计范文4

[论文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 教育技术能力

[论文摘要]文章根据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的教学要求和框架结构设计了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验课设计方案。具体包括明确教学目标,设定总任务,分析教学内容及学习者,设定并实施分任务以及具体任务;最后,从教学实践论的角度,结合具体案例论证了任务驱动法在实验课中的运用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成功运用使得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  

 

一 引言 

 

2004年12月25我国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该标准从4个大的方面,14个小的方面对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当今社会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新的时代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加强中小学教师后备力量(高校师范生后文简称高师生)的教育技术能力教育正是适应这一时代要求的有效途径。目前,几乎所有师范高校都将《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设为师范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旨在提高他们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是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中非常重要的一块,实验课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师范生掌握教育技术基本技能的程度。然而,在实验课的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实验教学的质量。诸如硬件设施不够完善;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学内容繁杂,教学重点不突出;实验课时少。而教学内容多;教师队伍素质不高;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模式单一(“以教为主”)等问题。那么,如何在改善了硬件环境,改革了课程设置,提炼了教学内容的条件下进一步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这值得我们思考。本文就是针对该问题,以华中师范大学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为例,对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验课教学设计进行了研究。并对教学实践中的案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证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对进一步提高高师生的现代教育技术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的教学要求及任务驱动法的涵义 

 

1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 

华中师范大学将这门课的具体实施落实到信息技术系,信息技术系具备开设这门课的软硬条件,既有优良师资(大部分都是从事教育技术研究和教学的专家或教师),又配有多媒体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学平台实验室、远程教育卫星地面接收系统实验室、电子白板实验室(微格教学实验室)、数码图像采集及视频采集实验室。为了克服全校人数多而师资和实验室有限,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时少(理论+实验共36个课时,另有6个机动课时可供理论课老师补充理论教师使用)等条件的限制,我校做了如下安排,如表1所示: 

第一,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网站供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及拓展学习用。第二,为了筹备虚拟实验室的建设,每个阶段会开设一个网络班,以探寻实施网上教学的更好途径。经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从以上安排可以看出,我校具备了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要求的硬件环境,课程设置也较合理,教学内容由现代教育技术资深专家编排,重点突出,师资总体素质较高。那么,如何在现有良好条件下进一步提高高师生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这成为我们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经过长期的研究,教学方法的变革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为此,我们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很好地在实验性、操作性强的实验课中应用。 

2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涵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能够很好应用于以实验性、实践性与操作性较强的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以富有趣味性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好奇心的情景为基础,以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任务为载体,使学习者在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以完成大、小任务为明线,以学生通过教学后应达到的教学目标为暗线,是一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主教学方法。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以解决问题为核心及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这正是任务驱动法所要达到的目标。使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有趣任务完成的同时,达到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从现代教育技术各个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等都可以看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实验性和实践性,非常适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实际的教学实践证明了,通过将该方法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高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都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收到了与“传统的教师操作,学生跟着做的”的机械式教学方法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 

 

三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中的教学设计研究 

 

1 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的框架 

我校根据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的教学目标要配合理论课专题的要求,开设了如上9个实验。以上框架图的特色之处是——通过完成这9个实验,能达到全方位的培养高师生现代教育基本技能的目的。实验一、二、三能培养高师生运用信息化学习环境教学的能力;实验五、六、七、八能全方位的培养高师生采集和制作教学中所需要的图像和视音频资源的能力:实验八能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搜集、筛选、管理、评价和创造性的运用各种网络资源的目的;实验九能培养高师生教学设计及创造性的运用通过各种方式收集到的教学资源的能力;通过实践的教学实践证明,采用我们这中框架进行实际的教学,高师生最终达到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技能方面的要求。 

另外,根据实验项目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我校专家教师对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的探索和改进,最终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并对往届毕业现在正在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校友进行网上问卷调查和交流,证实了这种方法确实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顺利完成课程教学目标的目的。 

2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中的实施流程 

(1)明确实验课总目标,设定总任务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的总目标旨在培养高师生在信息化环境下,创造性地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能力。即培养高师生的现代教育技术素质,增强其职业技能,为培养和造就大批合格的能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奠定良好的职业基础。 

为完成此目标,我们设定了一个总任务——实验课结束后,每个小组能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专业不同的,要达到统一意见)合作完成一份亲自制作的合理整合各种多媒体资源的信息化教案,并在最后一次理论课上以说课的形式汇报各小组的成果。 

(2)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的分析 

实验课的教学内容是配合着理论课进行的,我校将理论课的内容分成十一个专题并配有相应的实验内容,分别为专题一: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简介;专题二:现代教育技术概述;专题三: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专题四: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专题五:信息化学习环境;专题六:信息化学习资源的搜集与应用;专题七:信息化学习资源设计与开发;专题八:信息化教学设计;专题九:教学设计案例研讨;专题十:未来学习体验与展望;专题十一:学习成果交流。其中专题五、六、七、八、九都有相应的实验。我们从总的实验任务出发,将实验任务分成两大类即信息化学习环境和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由图1知,我们再将这两类任务进行了具体的划分。可见,我们整个实验课程的任务设计相互之间层层相扣环环相依,实验四、五、六、七和实验八是实验九的基础,反过来实验九又是实验四、五、六、七、八的目的。而实验一、二、三则是高师生运用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前提,反过来能够在以后的教学中熟练地运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则是我们开设实验一、二、三的目的。 

实验课的教学对象是全校师范生,其中绝大多数是大三学生,只有少数大四的学生。我们的教学对象绝大多数都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清楚的认识和定位, 

对将来从事的职业也有了相对清楚的定位,在这样的前提下,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这门课,目的性更强,学生的学习的动力更大。 

(3)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设定分任务 

在明确了实验课总的教学目标和学生需完成的总的任务以及分析了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征后,便要根据需要掌握的分知识点和技能及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的明确分知识点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导和评价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标准和依据,因此,对于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而言,阐明各个具体实验的教学目标,对保证整个实验课的良好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单个实验的教学目标明确后,需在此基础上设定各个分任务。具体应该给设定什么类型(封闭性、半封闭性、开放性)的任务要依据具体的实验目标而定。如实验五——数码图像的处理实验的其中一个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认识photoshop软件的界面,能够灵活调整软件工作面板和操作常用工具;根据这个教学目标,我们给学生设定了封闭性小任务——在教师操作和演示后,学生要使用录屏软件自己动手录制下photoshop工具箱中的常用工具和常用面板的功能介绍(32具箱中的选区工具、移动工具、套索工具、魔术棒工具、裁切工具、图章工具、橡皮擦工具、油漆桶工具、文字工具及导航器面板、历史记录面板、图层面板)的使用方法的视频: 

(4)具体任务的实施 

各个实验的具体任务明确后,便进入了任务的具体实施阶段。教学前需将学生分组(3-5人为宜),并选出组长。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保证教学的高质量完整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图2的虚线框中我们可以看到任务实施的具体流程,我们将以《实验五数码图像的处理》在任务实施的案例分析中进行详细介绍。 

(5)任务的评价 

任务的评价是任务驱动教学法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明确自身的不足和同伴的优点以及自我反思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验的过程及实验完成后,教师要对学生给予适时的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但教师需注意,应以鼓励性言语为主。 

我们在任务的评价这一环节,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从图2中可以看出,对于实验课的总任务,我们给予的是总结性评价。对于分任务,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共同点是,两者采用多元化评价的方式,即“实验考试+电子作品+平时表现+其他”的方式。我们将教师、同伴、自身的评价结合起来,并同时使用定性(三方给出评价的言语)和定量(评价量规表由三方给出具体的分数)评价两评价方式,最终对小组及个人的学习给予相对科学的评价。 

四 教学实践的案例分析 

 

下面以《实验五数码图像的处理》为例,谈一下具体任务实施的流程,本实验为4个课时,是在《实验四数码图形的采集》基础上进行的,授课环境是多媒体网络教学实验室。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第一步,教师利用极域电子教室对学生机进行广播教学,随后展示实验完成后的作品,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二步,教师告知本次任务与总任务的关系及其在整个实验课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次任务是总任务的基础,完成本次任务后,学生可以利用phocoshop工具制作个性化课件的背景和教学中急需的图片。第三步,教师向同学们明确本次实验的目的,让学生明确通过本次实验后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以便学生进行自我检验和反思。 

2 教师进行必要的演示,并布置不同层次的任务 

本实验有三个教学目标,我们根据这三个教学目标向学生布置了三个不同层次的任务,供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具体安排如下表2所示: 

3 学生明确具体的任务,小组协作或单独完成任务 

教师布置完任务后,各小组商讨各任务具体如何解决,如何分工协作等事项。对于任务一。教师给各小组限制了具体应该完成的任务。任务二,为了让学生们重点掌握图层这一知识点,教师给学生布置了半开放性的任务,鼓励学生使用多种方法去完成任务。而任务三教师则给学生留有充分发挥的空间,这一任务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双主”教学方法,除了以学生为中心外,教师要担当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引导学生在问题中主动思考和探索,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4 小组或个人提交电子作品 

在实验课开始之初,我们已让每个学生建立了“学号+名字”命名的文件夹,以记录学生整个学习的过程——即使用“电子学档”的信息化评价工具。当各个小组完成任务后,将作品放到他们的文件夹中。若是要求单独完成的任务,就单独放到他们自己的文件夹中即可,若是小组集体成果,则小组成员每个人分别将集体成果放一份到自己的文件夹中,最终,学生使用极域电子教室提交给实验教师,下课前教师会将他们的作品分享给所有的小组。 

5 任务的评价 

对于具体任务的评价,我们一般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教师在本实验结束前要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评价的具体方法是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在教师分享了各小组作品后,再分发给每个学生一份评价量表,上半部分是定量评价量规(包含评分的几个维度和相应的分数),下半部分的定性评价(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我这样评价自己、同伴眼里的我和老师的话”)。每小组总的评价成绩会计入学生的实验课的最终成绩。具体见表3: 

本案例的特色之处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第一,遵循了任务设计的原则。设计的任务暗含了学生要掌握的技能,并具有趣味性、可操作性、便于教师检查和考核等特点。第二,设计的任务具有层次性,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又有利于学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第三,采用“电子学当”的信息化评价工其记录学生的在整个学习过程的作品,有利于学生自我评价,有利于教学对学生学习情况更清晰更全面的掌握,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第四,采用“3*2模式”评价法。其中的3是种方式——“教师、学生自我、学生间”,2是两种评价方法——“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既有可以学生的作品做出较科学的评价,又有利于学生认清自我的不足,学习他人的长处。 

 

五 小结 

 

教学实践的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任务驱动法的实验课教学设计,结构合理、操作灵活、实施流程简单,设计的任务也都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反馈的信息也表明通过教育技术实验课的学习他们既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技能,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本研究一方面旨在提高本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也对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的广大师范院校提供了一种实验教学的很好借鉴。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j],电化教育研究,2005,(4):37-40, 

[2][3]郭绍青,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06,(7)57-59 

[4]吴尚智,任小康,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实践[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5):30-32 

[5]杨九民现代教育技术(第2版)[m],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吴雅琴,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以医学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7,(1):30-32 

[7]何克抗,林君芬,张文兰,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杨九民,范官军,教学系统设计原理[m],湖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现代教学设计范文5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学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课程是云南高职高专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①教学设计能力是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职业素养中的核心能力,其实施效果直接影响到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学生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

1云南高职高专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教学系统设计”课程实施现状分析

通过随机访谈、观察、调查云南高职高专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结果显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尤其是对理论讲授课不感兴趣,自学能力低。此外,高职高专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岗位群面向的是小学教师和教学系统设计师,课程教学的地点为网络机房,学时为72个学时,教材选用的是高教出版社出版、何可抗主编的《教学系统设计》。

2云南高职高专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教学系统设计”课程定位

“教学系统设计”是针对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在教育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在教育技术专业的能力结构体系中,教学设计的能力因素是其重要部分,其他的能力因素都是围绕它而展开的。本课程的本质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实践,适应了信息时代的小学教师岗位的基本素质的要求。其课程目标为:掌握各种教学资源与教学过程的设计、应用、评价的基本方法,并能借助各种设计模式和操作表格,联系实际,参加实践,初步具有教学设计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以及进行课件设计的能力、软件制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意识。其中,最核心的目标为学生能够具有教学设计理念,学会在设计教学时能够灵活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原理对学习者和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进而撰写教学目标、教学媒体和方法达到优化学习环境,提高学习者学习效率的这种方法,形成有意在我国教育和教学领域中去实践和创新的情感,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要,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服务。

3教学设计与实施

“教学系统设计”是教育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是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②主要是通过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所做的系统安排,着重创设学与教的系统,以达到优化教学、促进学习者的学习。③本课程内容包括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理论,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模式与策略的选择与设计、学习环境设计、教学系统设计结果的评价以及教学系统设计应用案例分析共7个章节的内容。④章节内容可以划分为前段分析、设计、评价三大部分,这三个部分为线性的逻辑关系,其中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征分析为前端分析,这些分析的结果影响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以及学习环境设计即设计阶段。其中重点内容为教学系统设计应用案例分析,难点内容为教学系统设计结果评价和学习环境设计。最核心内容为学生大脑内隐教学设计的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特点,将教学内容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的系统化为依据进行整合,设计出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按照不同的学习项目分成不同的学习工作任务。引导学生从接受任务到任务完成都必定会遵循“创设问题环境——小组分工合作——成果展示与交流—评价反思”基本的工作流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老师的循循善诱指导下通过项目进行的过程训练。具体如表1所示:从表1中可以看出,每一个章节对应一个任务活动,实施了“学做合一”,极大的促进了学生的实践性和学习兴趣,提升了学习能力。

4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学生学会在上课之前如何备好课,如何对课堂进行设计,因而采用过程考核和期末考试这两种方式相结合,各教学环节占总分的比例:平时成绩50%,期末考试5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小组成果展示得分、个人模拟课堂讲课方面的考核,期末考核的内容偏重于案例分析和设计内容。

5小结

现代教学设计范文6

关键词:数据结构;MCAI;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10-0070-03

1引言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讨论抽象数据关系和算法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及实现。其研究思想和研究方法在计算机科学中许多有深度的研究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为学生今后从事理论研究、应用开发、技术管理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该课程具有相当的抽象性和动态性,容易造成教学低效和学时膨胀。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最常用的数据结构,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程序设计能力以适应学科迅速发展和知识更新的需要,是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和宗旨。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多媒体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和特点,它是现代教学改革和未来教学手段发展的方向,利用网络MCAI(Multimedia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课程教学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网络MCAI不仅具有普通MCAI的特点,如交互性、个别性以及形式和内容多样化等,还具有一些特有的优越性:操作方便、交互能力强、远程教学、共享程度高、影响面大、内容更新方便及时等等。目前,很多高等院校都积极采用CAI教学系统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但往往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如何将网络教学系统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以便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减少教学时数、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2教学原则

首先必须树立现代化的教育观。把“以教师为主体”、“课程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观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育观。从“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发现创新知识的能力为主,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的地位。利用指导法教学、“启发”式教学来体现“以教为主导,以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习的组织和引导者。在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上采用与传统教学截然不同的现代教学模式,将多种现代教学模式应用于课堂和网络教学中。

3现代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教学基础理论的具体化,也是教学具体经验的概括化。目前,国内外有影响的现代教学模式主要有:

(1) 掌握学习模式。强调个别化教学,利用及时反馈和强化作为控制教学的有效手段,而编写得当的习题是获得反馈的重要途径。

(2) 发现学习模式。首先提出问题,带着问题意识观察具体事实,然后再上升到一般的概念。

(3) 范例教学模式。教师用特例具体直观地阐明“个体”的具体特征;根据范例“个体”的知识推论特点,分析掌握整个“类别”事物的特征,使对“个体”的认识上升为对“类别”的认识,从而掌握其规律和范畴。

(4) 最优化教学模式。一个好的最优化教学方案的形成的基本过程是:① 分析教学目的与教学任务;② 分析学生学习情况与教师自我分析;③ 学时分析;④ 选择已知条件下最佳教学任务的综合性手段与方案;⑤ 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制约了以上教学模式的推广应用。CAI,尤其是网络MCAI系统的建立和以可视化为特征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利于综合这些模式的长处,创建各种现代教学模式。

4教学设计

4.1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最优化教学模式,设计一个好的最优化教学方案,首先要对教学对象的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计算机的使用能力等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网络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的设计和使用过程中要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否则讲课时只是一味灌输教材内容,不管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多少。即使教师讲得头头是道,网络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做得再好,也不会获得理想的效果。由于“数据结构”所涉及的算法大多采用数组和指针来描述,而后者对学生来说则相对较难,需要对C语言中指针的概念补充讲解。在对学生的课堂与网络教学上应该有所侧重;在实验教学上,必须清楚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直观想象能力和对数据结构的相关基础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等来组织教学,充分应用掌握学习模式,达到“个别化”教学的目的。

4.2课堂教学方案设计

4.2.1讲授内容安排

根据“数据结构”教学大纲及指定教材的要求,对教学内容去粗取精,提炼出该课程、每章、每节的框架体系,从数据结构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和数据的运算三个方面去组织教学内容。要重点突出、简洁明了,而不求面面俱到。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预见学生会对哪些内容感到困惑,在学习中会出现什么问题,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4.2.2教学策略应用

1) 个别化教学。在课堂讲授中教师起到的是提纲携领、组织和引导的作用。明确每次课的目的、解决什么问题、通过什么途径达到这个目的。对易懂的内容可以点到为止,重点难点精讲细讲,细节内容可由教材和配套的多媒体软件体现。所谓重点是指数据结构中的重要概念、重要算法思想等。对这部分内容,一定要结合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去讲深讲透,引导学生理解概念的含义,掌握算法的实质,并在此基础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所谓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和容易出错的地方。在难点确定之后,要分析究竟难在何处。是因为概念抽象不易掌握,还是因为算法思想复杂不易理解,或是容易混淆不易区别?然后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抽象的东西应该形象化、直观化地进行讲解,对于复杂的内容应注意其条理性,对于易于混淆的内容宜尽量采用对比法加于区别,做到化难为易。

2) 问题驱动。问题驱动是指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应用已有知识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高度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在讲课时要体现教学思想,引入What+How+Why的教学理念,采用发现学习模式,应用启发式教学。What是让学生明确学些什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通过经常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以跟上教师的思路,活跃课堂气氛,创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情境,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的问题要自然、尖锐、具有逻辑性。How就是如何做的意思。对问题的分析要简明、透彻,防止烦琐杂乱;解决问题要切实准确;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考虑:讲解一个问题时,怎样引导学生动脑筋,可以先不给出结论,让学生自己考虑问题。Why是让学生能够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注意教给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达到学生自行探究问题的目的。

3) 范例教学。课堂讲授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感性到理性,从理性到实践,从直观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实践。范例教学在数据结构的算法思想讲解中能发挥其无可比拟的优势,对数据结构中的主要算法和一些抽象的概念,可以尽量先从直观意义或具体实例解释着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宜多画图、多举例、多解释。这种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适用于数据结构中的很多内容。例如:讲解队列的概念时,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购物排队的过程来反映队列中插入、删除的原则,再结合计算机中的操作队列、打印队列的应用来说明。对二叉树的遍历的算法过程可通过一个特定的二叉树的例子说明其遍历思想,再推广到一般的二叉树等等。

4.3网络MCAI方案设计

网络MCAI是以Web页形式组织素材,以Web页开发方法建立课件体系结构。它是综合利用网页制作工具、多媒体创作软件和网络数据库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媒体综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创造性地进行学习,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立体化的方式把知识形象生动地呈现给学生,知识密度大、表现力强,能很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4.3.1教学内容的组织

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根据教材,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理论为基础,结合教师多年教学经验分析本课程的特性,从数据结构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和数据的运算三个方面去组织线性表、栈、队列、串、数组、广义表、树、图和文件等常用的数据结构,对教学内容进行精排和优化,运用多种教学艺术展现学习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合理的学习策略,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习题是获得反馈的重要途径,如何选择深度和广度适当的练习题和自测题,以便学生及时、有效地调整学习策略,是实现个别化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习题的选择必须广度和难度兼顾,要覆盖所学的内容,对课本上的习题选其精华,尽量选有启发色彩的习题。对练习中暴露出来的普遍问题,进行网上辅导或进行课堂集中讲评,帮助学生澄清模糊和错误的认识。

4.3.2教学内容的展现形式

由于数据结构涉及从简单的线性表到复杂的树、图等多种数据结构,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给该课程的学习带来了许多困难。对算法思想的理解成为这门课程的一个重点,所以如何将抽象的算法执行过程以浅显易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是决定这门课MCAI辅助教学成败的一个关键。

通常,网络MCAI主要包括课程内容、算法演示、在线测试、在线讨论以及资源中心5部分功能。课程内容提供了包括章节内容、章节习题、补充练习和实验指导,这是学习的重要内容和课程基础,用于配合课堂教学,起到相辅相承的作用;算法演示提供了数据结构课程中重要算法的动态交互演示,便于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和掌握,符合联想性思维特点,动画的直观、生动、形象等特点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相应的算法,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建构性知识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线测试提供了试题的在线考试,试题类型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和问答题,通过学生自由选择题型和测试内容来自动组卷,完成自我测试。学生在学完相应章节后,可自行选择测试内容和题型进行在线测试,通过在线阅卷,学生可实时获得测试成绩,查看对错情况以及正确答案,有利于学生及时纠正错误认识,调整学习策略。所以构造合适的试题库,是教学质量评价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在线讨论进行网上答疑、辅导,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新的思想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资源中心提供了许多相应参考资料的下载,包括学习素材、历年考试试题和模拟试题、软件的下载,以及各种网络资源。

总之,网络MCAI可以提供交互式环境供学生学习,并自动根据操作过程进行实时评价,它可实现学生与机器、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项交流,让学生通过网络学习,自己掌握学习进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但在使用过程中不能过分强调MCAI的作用,而忽视了教师的讲授作用。如果我们的课堂变成纯粹的计算机媒体演示室,学生必定是走马观花,不知所云。所以必须把网络MCAI和教师课堂讲授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最佳教学任务的综合性手段与教学方案。

4.4实验教学设计

4.4.1实验目的

数据结构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教学的首要目的。数据结构理论知识的传授是为应用服务的,因此在授课的同时,如何引导学生利用上机实验来加强实践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根据最优化教学模式,首先数据结构实验教学的目的是:① 紧密配合理论教学,通过实验帮助和加深对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算法思想和具体实现等各个环节的整体理解;② 通过实验将各门课程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思考与发现利用数据结构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有效方法,从而使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③ 通过实验强化学生“结构一算法一编程”三者密切相关的意识。平时的练习较偏重于如何编写功能单一的“小”算法,而实验是软件设计的综合训练,包括问题分析、总体结构设计、用户界面设计、程序设计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多人合作,以致一整套软件工作规范的训练和科学作风的培养。围绕以上目标,数据结构的实验教学也应该遵循认知规律,逐步地从无到有,从观看演示到自己动手编程,从单一算法实现到综合设计分析,直到具体应用实例研究。

4.4.2实验选题

依据实验教学的目的和实验教学目标,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实验设置成不同的类型:① 必做和选做实验。这两类实验都是结合相关课程的教学需要由授课教师设计的,前者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实验研究方法,后者在于培养和鼓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以及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② 允许学生结合本人的兴趣,从实际应用中选择有具体应用背景的实验题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或由教师结合实际给学生布置一些较大的设计课题,使学生分组共同完成。当然,在难易程度方面要求做到量力而行,这样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自己动手能力,也加强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另一方面确实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4.3实验结果提交

实验开始之前,安排集中上课讲解,实验中安排教师现场辅导,实验课结束之后组织交流讨论。除了安排面对面的答疑以外,可结合网络在线讨论来有效地辅导学生做好实验。对基本实验要求学生单独完成,一些综合实验则分组完成。实验成果可通过服务器提交。

5结束语

网络MCAI是一种优秀的教学媒体,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推动教育改革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网络MCAI和教师课堂讲授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多种现代教学模式,使教师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辅相成,以最优的组合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既能学到新的知识又可掌握学习的技能,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吴伟民. 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可视化教学研究与实践[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1999,(3).

[2] 范惠林,赵思宏. 研究性教学模式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J]. 现代教育科学,2002,(11).

[3] 杨秀金. 数据结构―使用C++语言[M].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8).

收稿时间:2007-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