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等数学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等数学教育范文1
关键词:初等数学 高等数学 教学脱节 知识衔接 学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a)-0118-01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数学教学过程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由各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子系统构成。各子系统之间必须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有机衔接,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初等数学教学是高等数学教学的基础,高等数学教学是初等数学教学的延续,那么怎样才能将二者有机的衔接起来呢?
1 找到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教学脱节的原因,以其对症下药
1.1 教学管理模式的脱节
众所周知,五年制高职的生源主要是通过中考升上来的初中生。在初中,学生是在父母和老师的看管下生活和学习的。学生都有较强的依赖心理。但升入高职院校后,需要住校,而老师也不是坐班制,离开了父母和老师的管教。自己支配自己的时间多了,除了上课以外,很少与任课老师见面,由于师生没有好的沟通,并且学生自制力也很差,导致他们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模式,所以从一开始就没养成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由于初等数学知识都没掌握好,也就动摇了学好高等数学的信心,所以对高等数学也产生了畏惧感,从而失去了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
1.2 教材的脱节
在一、二、三年级学生主要学习的是高中教材,并且除了必修1-5,只选学了选修1-1、1-2部分内容,而且研究的多是常量的定量计算,容易理解和接受。但高等数学的深度和广度有了较大的变化,难度也相应增大。研究的又是变量及变量之间的关系,要求有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与初等数学相比,在课时不变的情况下,课容量却明显加大了,并且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中数学符号意义的不同,知识内容的加深扩展,很多初等数学中没学过的知识在高等数学中的直接应用,都使得学生很难适应。如,有的学生不会利用数学符号代替语言的叙述,把高中课本中的集合间的关系、向量的合成和分解及高等数学中的求微分与积分都称为“运算”很不习惯;再如与初等数学相比,高等数学中函数概念的内涵更加丰富,实例的难度也大大加强;极限也不仅仅是如何求结果的代数运算,更重视用定义去探究函数的共性。种种的不适应,使学生对高等数学产生一种既熟悉又陌生,既想学好又无从下手的矛盾心理。
1.3 教与学方法的脱节
在学习高中教材时,老师也多属于“填鸭式”教学,把大量的时间用做讲解而不是引导,对理解、归纳和概括的能力要求较低,因此,学生在对概念理解似懂非懂的情况下,解决问题时也往往“照抄照搬”,不少学生没有养成对概念的深入学习和理解,而高等数学的教学更注重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抽象理论的论证。但是由于高等数学每课时的课容量的加大,老师讲的多,练得少,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逻辑归纳推理思维能力,但是由于他们并没有养成勤于思考、独立钻研、善于归纳的学习能力,造成学生前面知识没学好,后面知识衔接不上,形成恶性循环,自然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并且由于学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善于死记硬背,自学能力不强。但学习高等数学,学生必须课前做好预习,课上勤于思考,课后复结,但初学者对逻辑要求严谨的高等数学教材,往往读过后似懂非懂,甚至不知所云,仅靠在课堂上听一听,对知识的理解无法达到“通、透、化”的程度,势必造成学而不实,知识不通,无法使知识的认知达到抽象思维的更高层次。
2 对症下药,做好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教学的衔接
2.1 把握学生特点,扫除学生学习障碍
当学生入学始,作为数学教师就应尽量多接触他们,通过测试、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每位学生实际数学能力,从而在初等数学教学中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克服学生学习数学的畏难情绪,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高等数学的心理障碍。
2.2 做好教学归划,努力做好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知识的融会贯通
这就要求教师熟知高等数学教材与高中教材新增内容、重合内容、差异内容、待补内容都有哪些,以便在教学时作好知识的过度与衔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全面、准确、动态地把握学生对高中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才能对高中教材做到恰当的处理,教师在教授高等数学时才能做到联旧引新,运用类比,使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由浅人深,深入浅出”,循序渐进获得新知识。这样才能使学生较快进入高等数学的学习中,并产生浓厚的兴趣与求知欲望。
2.3 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使用数学语言,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在新生入学始,就应给学生指出初等数学学习需注意的问题,让学生了解数学课程特点并能尽快适应。同时掌握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课后复习、课时小结的重要性。养成独立思考、细心钻研、同学间互学互助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中结合实际问题, 通过教学指导,对于一些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如观察、比较、综合、分析、归纳、概括、抽象、分类、演绎、数形结合等,有计划、有目的地加以渗透和指点。
抽象的数学知识是用数学语言和抽象的符号来描述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及符号运用方面的训练。区分好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中数学符号的不同意义,使学生意识到数学语言的严谨精辟与和谐。让学生能把枯燥乏味数学语言变成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武器。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充分体现数学思维的过程。例如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教学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解题思路探索的过程; 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等。引导学生从中领悟丰富的数学思维方法。使学生通过自己掌握的数学能力解决其遇到的数学问题。使得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教学做到有效的衔接。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高等数学[M].辽海出版社,2003.
初等数学教育范文2
【关键词】数学史教育;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渗透分析
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得到了进步,这样关于数学史的研究也在逐渐增多.通过将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结合在一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会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从而可以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样也就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
一、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史的意义
对于数学教师来说,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先决条件就是要掌握好数学史,这主要是因为数学史已经成为了教学活动的发展基础,这样才能启发好学生,让学生从心里接受数学知识,从而参与到学习中去.
(一)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好数学概念
在一些数学学家的眼中认为,目前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所遇到的困难,在历史上许多数学学家也都遇见过,所以怎样才能帮助学生解决好问题就成为了目前首先要解决的内容.所以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好数学问题,并向学生讲述数学史,这样也就可以更好的启发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微积分属于最为基础的学习内容,而极限又是学生所接触到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概念,且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只是都与极限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对于极限理论知识来说,也是学生在学习上的难点之一,所以学生想要从极限的直观描述过渡到极限的“ε-N”、“ε-δ”语言等方面的认识时比较困难的.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则在于从初始阶段到高等数学上,可以充分展现出从有限量到认识无限量的过程,且在这一思想的变化上,就可以集中展现出极限理论.所以怎样帮助学生展现这一思想上的变化,就可以从数学史的发展上来进行阐述,这样也就可以给学生带来新奇的体验,并让学生从心理上重新认识数学.
(二)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常常会看到牛顿与柯西等人的名字,这主要是因为在高等数学教学中,主要是根据“公理-定义-定理-证明”这一严谨的逻辑系统来进行的,但是在实际中却并没有针对这些内容的发展背景以及变化过程中进行阐述,且对于任意一个数学符号等来说,背后都存在着故事,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可以向学生讲述这些内容,这样也就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完善知识层面,这样也就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好数学知识.如学生在学习微积分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微积分的创始人以及相关的故事,这样也就可以让学生对微积分知识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从而学习好这一内容.
二、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史知识的措施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史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同时还可以启发学生,完善知识网络.
(一)做好细节上的工作
就目前的高等数学教材来说,其中有关于数学史的知识还是相对较少的,所以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要适当引入数学史知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先与学生进行沟通,以此来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此基础上开展数学史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并为学习好数学知识奠定基础.此外在数学史中,常常存在着许多的数学知识,而这些知识又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结合外史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对于外史知识来说,主要是与数学发展较远的一些知识,其中就包括了生活中常见的数学以及文化社会的历史关系等方面.虽然这些知识看似与数学教学关系并不大,但是确实学生喜欢的内容.这主要是因为这些知识与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尤其是目前的学生,在这一阶段中对这些内容的兴趣也是相对较高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融合外史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
(三)开展数学史教学时要联系其学生的数学基础
作为数学中的一部分,数学史就是利用相同的概念在古代与现代中的对比,并以此来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对比数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让学生明确数学的发展历史,从而也就可以对数学产生出全新的认识,从而树立起有效的学习目标.
结语: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渗透好数学史知识,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帮助学生理解好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吴筱宁.黄建科.关于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20):115-116.
初等数学教育范文3
关键词:“减负提质”;课堂质量;学习兴趣
在当下这种教学模式下,如何正确处理“减负与提质”的关系,是对教师工作能力的一种考验。我作为一名担任八年级两个普通班的专任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灵活处理“减负与提质”的问题,并对此有了自己的看法。现在,我校普通班学生的各方面情况较为复杂,老师和学生的压力都很大。比如,学生成绩总体水平较差,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能在平时测验中保证及格的学生所占比例只有30%~40%左右,说明大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同时很多学生属于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的学生也较多,缺少家庭教育。所以,我认为要认真做好教学工作,需从好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
二十一世纪是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要想适应这个时代的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新形势下教育的需要。
在教学上,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知识的无穷魅力。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使学生每天都能完成教学任务。
二、从心理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课堂作业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手段,所以,它是初中生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布置课堂作业方面,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成两部分进行,一部分主要集中在课本上的一些基础练习,这是所有学生必须完成的作业。另一部分,布置少量的练习题,这部分题难度较大,主要针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这样处理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不用体罚和变相体罚的形式来强迫学生完成,而是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心理引导,从而使学生能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样才能真正地使学生从心理上正视自己的学习。
三、向课堂要质量
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精神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这就决定在课堂上只能是精讲、多练。要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我个人觉得要做到四条:(1)精心备课。在深钻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备课。(2)减少时间损耗。要求学生课前作好上课准备,合理提高课堂密度,增加教学信息量,浓缩教学语言,精简板书,提高教学效率。(3)改变课堂结构,达到讲、练结合,知识点落实,体现精讲精练。(4)对后进生实行及时的辅导。后进生普遍存在基础不扎实的情况,从简单的、他们有能力接受的方法入手,或者让他们求助成绩好的同学。
四、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减负与提质”中最重要的,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探究未知。可见,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只有教师的教学设计生动有趣,语言风趣幽默,从内心深处关心每一个学生,爱护每一个学生,学生才会就会慢慢地感兴趣,喜欢上我们的课。
总之,“减负”不仅仅是减一些作业,减一些教辅,重要的是我们要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落实“减负与提质”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实践,更需要社会、家长、学校、老师的努力。
参考文献:
陈厚德.有效教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初等数学教育范文4
一、挖掘教材中的隐性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
教材中的知识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表述相对明显,能被学生直接解读、理解的知识;另一类是没有直接表述出来的知识,需要经过教师的点拨、讲解才能彰显出来,才能被学生理解,即我们通称的隐性知识。在注重知识应用能力培养的今天,教师很有必要在教学实践中对教材中的隐性知识进行充分的挖掘。
《初等数论》的内容简明、语言精练,由此造成了不少的隐性知识。如在书本31页有这样一道习题:证明:二元一次不定方程ax+by=N,(a,b)=1,a>1,b>1,当N>ab-a-b时,有非负整数解。N=ab-a-b时则不然。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稍加引导,则不难得到如下两个结论:①不能表示成形如ax+by{(a,b)=1,a>1,b>1}的最大正整数为N=ab-a-b;②使ax+by=N无非负整数解的最大正整数N=ab-a-b。
教材中这样的隐性知识很多,教师如能充分挖掘,便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增加学生对初等数论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知识点间的联系,横向辐射
任何知识点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与周围其他知识点处于相互联系中。同时,构成某个知识点的各个要点也不是散乱的一团,而是相互依存、有机联系在一起的。老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到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点带动面,以面带动板块,以板块进行辐射,万不可把知识点进行人为的孤立,无论对于学生的思维连贯性与广度,都是非常不利的。
例如,《初等数论》第三章的第四节的后面部分介绍了一个既约分数{0<a<b,(a,b)=1}能够化为纯循环小数的充要条件以及化为混循环小数的充分条件。但是,书本告诉我们的知识远远不止这些。
对于循环小数,小学数学中就有介绍,站在初等数论中的理论高度来说,小学的内容是缺乏一定的严谨性的,当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谈到既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我们自然会思考下面的两个问题:任意给定一个分数,它可以化成怎样的小数?任意给定一个小数,它是否一定可以化成分数?第一个问题涉及到小数的分类,第二个问题涉及到能够表示成分数的小数的特征。不难回答,我们可以把小数分成有限小数与无限小数,无限小数又可以分为循环小数与无限不循环小数,而无限不循环小数是不能表示成分数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无理数。
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我们可以尝试补充一下内容,相信这样的教学会比之前更精彩,内容也更丰富,也更具吸引力。
三、把握知识的整体结构,纵向延伸
同一主题的知识点由于课程安排的需要,被放在不同的章节中。随着学习的深入,有关这一主题的内容不断出现,虽然内容有所不同,但其前后相继的联系非常密切。如果细心分析,就会发现它们是贯穿教材前后的一条线索。
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够把相关内容串联起来,给学生一个清晰的脉络,同时鼓励学生主动去寻找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那么这将有助于学生从更高层次上把握教材的体系,构建相应的知识网络,使各知识点系统化、专题化。
同余是数论中的重要概念,同余理论是研究整数问题的重要工作之一。同余式性质应用非常广泛,在处理某些整除性、进位制、对整数分类、解不定方程等方面的问题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与之密切相关的的数论定理有欧拉定理、费马定理和中国剩余定理。
例如,在第四章§1基本概念及一次同余式中,教材给我们介绍了求解一次同余式的一般方法:将求解ax=b(modm)转化为:求解二元一次不定方程ax-mt=b。在求解不定方程时,我们需要用到辗转相除法,但是在不定方程的测验中,发现学生用辗转相除法时很容易用过头:往往“不小心”计算到了余数为0的最后一个商,这样算出来的结果自然就不对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各知识点,积极寻找求解一次同余式更为简单、易于操作的方法。
四、联系生活,注重知识应用
数学是一种工具,是一种将自然、社会运动现象法则化、简约化的工具。数学学习的最重要成果就是学会建立数学模型,用以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教学的任务就是教人掌握这一工具并学会利用这一工具,对于初等数论教学当然也不例外。
通过了解初等数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运用,可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自然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将一根30米长的钢材,截割成规格分别为2米,3米和8米的较短的料,每种规格的料至少有1根,问怎样截才能使原来的钢材恰好用完?
解:设2米,3米,8米的料分别截x,y,z根,根据题意有:2x+3y+8z=30因为每种规格的料至少1根,所以应求方程的正整数解。
与解二元一次不定方程一样,求三元一次不定方程的正整数解,可以先求它的通解,通过解一个二元一次不等式组,得到通解中两个参数的取值范围,从而找出原不定方程相应的正整数解,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比较麻烦,这里运用逐次尝试法,先确定其中一个未知数的取值范围,然后对所取正整数值逐一试验求解。
初等数学教育范文5
关键词: 初等教育学院 美术教育 实践技能 策略
教育改革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国家教育水平及改革发展无疑与培养准教师的师范院校有着直接的关系。初等教育学院是国家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的新生事物,它的出现有历史原因和时代的需求。“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对教育需求不断增长的新形势,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了以培养大学本科学历小学教师为主要任务的初等教育学院(系)。大学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应运而生。该专业的设立是我国初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是提高我国小学教师素质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师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1]
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学科教育长期以来一直是中等师范学校的重要科目,这可以说是中等师范教育的一大特色――培养的学生除掌握扎实的文化知识外还能歌善舞、能书善画。所以相对于培养目标为中学教师的高等师范院校,升级转型后的初等教育学院对于学生的美术素养与知识技能的重视程度更甚。学生掌握相关的美术知识技能在辅助优化教学、美化校园环境、渲染活动气氛、宣传教育师生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比拟的重要作用。所以小学教育专业美术学科的教学目标一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造型能力,促进学生个人的全面完满发展,以艺术的思维认识世界,以艺术的方式愉悦生活;二方面则适应新时代小学教育教学的要求,培养学生与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相关的知识技能,不断提高完善职业技能,增强未来职业意识。
教师技能训练是世界教育师资建设的焦点,发达国家早已把教师技能培训作为教育教改的重心并形成一定体系。在倡导素质教育,推广综合教育、跨学科教学的新课程的今天,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不断推陈出新的当下,从中等师范走向初等教育学院的美术教育该如何应对、适应并推动时代的变革、教育的发展?对于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指导成为重。中之重。新课程要求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给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机会,给学生反思学习过程的机会,给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教师与学生一起探究知识,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己做,同时提倡创意教学,发挥教师的能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教师应当重建教材知识体系,在准教师的技能训练中体现时代性和实践性。新课程要求教师教学定位恰当,教学要适应学生。教师要实施实践教学的科学策划与准教师共同实践研究,于技能训练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作为初等教育学院的美术教师群体应该加快步伐,主动完善建构教学体系,讨论编写适应时代要求、学生需求的适应性强、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的教学大纲;应该研究分析新时期处于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倾听他们的需求和愿望;钻研新的大学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美术教材,立足教材结合校本课程,挖掘符合时代特征和学生个性特点、专业特点的课程内容,运用体现时代性的教学手段方法,使学生“勤于学,乐于学”,并且能够“学以致用”。
1.明确目标,内外结合强化实践训练
实践技能训练首先应有明确的目标,在加强“内功”――提高学生美术基本功的同时,对外增进联系交流,通过与社会及实习、见习学校广泛协同配合,通过对学生实践活动的观察、指导、监督、评估,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巩固与提高。
1.1提出明确的教学目标,突出强化训练重点。
在一年必修一年选修的课程中提取筛选出与当前小学教育教学最密切相关的内容,概括为“一字、一画、两报”,而其他的课程内容如图案设计绘制、色彩配置方法、造型构图常识等均为上述内容服务。确立“一字、一画、两报”的教学目标如下:
美术字方面提出的要求是理解美术字的含义、发展、分类及特点,基本掌握汉字美术字中黑体、宋体、变体的写法及外文美术字、数字美术字的常用写法;能够在海报、黑板报或宣传标语中灵活恰当地设计书写美术字。
简笔画部分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能熟记器物、植物、动物、景物五大类的常见造型,达到准确流畅熟练默写的程度;能够灵活恰当地将形象进行组合,在形象、数量、方向、特征等要素的综合合理组织中准确清晰地表达说明教学内容,起到图示概念、关系、结构等示意说明功能和描绘情节情境功能,使教学内容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呈现;能够主动灵活合理地运用简笔画技能设计制作教学挂图、识字卡片等教具。
对于海报、黑板报的学习要求是理解海报、黑板报的特点、用途及组成部分,体会认识两者在宣传教育、美化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掌握设计制作海报、黑板报的方法步骤,能够有创意地表现主题内容。
1.2与实践密切结合,在实践中提高运用能力。
学生对美术字、简笔画、海报、黑板报等实践技能综合运用能力较薄弱,在实际的工作生活中不能较好地灵活运用。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在加强基本功训练,使学生熟能生巧的基础上,加强了与学生工作生活联系紧密的作业设计,展开比赛评比。例如:以校园文化活动为主题设计制作黑板报、海报小样;以2008年奥运口号为内容进行美术字书写;为小学课本教学内容设计绘制简笔画教学挂图等。并引导鼓励学生在见习、实习中积极参与各项相关活动,要求学生短期见习期间至少“办一次黑板报,绘一张公益海报”;在一个月的较长实习期内,除了上述要求外,还要至少“做一套识字(单词)卡片,绘一张教学挂图,制一套橡皮图章(用可爱的简笔画形象代替分数表示表扬或批评)”,还可与现代教育技术学科联系起来,“做一张教学投影片,编写制作一个课件”。将上述要求与学生的见习、实习考评结合起来,从运用技能制作作品的数量、质量、呈现方式、效果等方面分项测评统计,得出学生的美术实践技能总分,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从而完善自己。
2.与时俱进,突出个性,诱发创造
艺术教育主要的功能之一就是创造素质特别是艺术创造素质的培养,包括创造动力和制作才能的培养。当今社会是创意生产财富、创造推动发展的时代,学生实践技能的综合运用离不开创造能力,而通过实践技能的训练又能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实践技能运用中所表现出的创造力,正是学生个人的生活感悟、情感体验、个性特征、个人风格的体现。在技能训练中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还能使学生更进一步认识审视自我,同时理解悦纳他人。
不少学生对美术的认识停留在摹写阶段,认为画得像、摹仿得像就是好的美术作品。笔者在教学中让学生理解懂得“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而创造可以表达情感、观念,交流对社会、生活、文化艺术的思想与感悟。笔者在创作练习中提出“半创作”的概念,半创作是独立创作的过渡,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为独立创作搭桥铺路。半创作是在他人的优秀作品、教材范例的基础上,从众多的色彩、线条、明暗、构图、肌理等要素中采用或选择其中一部分构成因素,加以发挥,通过添加、变化、打散、重组成为学生自己的作品。其中更多的是学生个人的审美素养、生活经验、造型手段的体现。
创作需要积累沉淀,从而提炼个性化的符号表达。学生的美术资料及信息来源相对较单一,于是笔者介绍相关杂志书籍引导他们学习阅读吸收,提高其鉴赏能力,引导他们用艺术的视角去品味分析美术的各个构成因素、细节及传达的情感观念。笔者通过学生互评作品促进师生与文本的对话,促进优秀创意的交流。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另一个同学的作品写下感受与评价。这样,一个学生的作品可能会被好几个同学选择,这种评价是独立的、开放的、多义的,对话在反对与赞同、碰撞与融合中展开。评价写好后,再将相对应的评价与作品放置于一处,供学生观看交流,作品被再次解读、阐释。文本与师生之间的对话使文本意义丰富化、不断超越文本自身意义,同时学生也完成了对自身的理解与反思、对意义追求与超越。
学生的造型手法还不够丰富熟练,教者边示范演示边将自己的创作思路、创作过程用语言加以说明,并将创作中的反复修改、自我否定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体会到创作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一个不断试错、自我否定、自我完善的过程。大多数教师习惯于直接展示作品或将课前深思熟虑、精心准备的创作形象演示出来,这意味着顺利平坦的创作道路和完美、无懈可击的创作成果。而真实的创作并非如此。创作要经历失败,并且要在创作中抓住转瞬即逝的灵感。正如《智慧之路――论迷宫》一书中所说:“学习需要经受考验,懂得迷路,随时准备冒险,猎获不期而遇之物,好奇地探究自己的错误。学习将首先是旅行。”[2]迷宫是曲线的、不透明的、复杂的、黑暗的、混乱的,代表着旋涡、复数、歧义、冗长。创作过程有如迷宫的旅程:以为接近目标时却发现距离目标最远,在螺旋状的迂回中摸索。在这样的创作之旅中需要一种智慧,沉着冷静,在体验失望的同时无视失望与消沉。“在黑暗中前行,但并不确定有所进展,内心的目光紧盯着一个看不见的目标,而怀揣的抱负则围绕着一个未来的明晰的精神形象”,“在艺术上,迷失是创作的条件”。[3]创作的知识实际上是一种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是指尚未被言语或其他形式表述的知识,譬如“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拥有的知识”。波兰尼指出,“隐性知识”本质上是一种理解力,是一种领会、把握经验,重组经验,以期达到对它的理智的控制的能力。[4]有关专家指出,这种隐性知识的学习有赖于一种“学徒式”的传授方式,往往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隐藏在动作、技法中的知识被学生感受捕捉到,从而内化为他们的知识。从这一角度来说,更需要教者将创作的试错过程展现出来,而不仅仅是一个创作的片段、一个完美的结果。
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欠缺,创意设计中体现出思维的定势,难以有新的突破,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创造能力的训练。教者在教学中通过创造技能的测试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创造力不足的方面,并通过创造力训练帮助学生开拓思维。教者准备了数张卡片,分别写有“蒙娜丽莎”、“电话”、“运动鞋”、“蛋炒饭”、“创可贴”、“痒痒挠”等词,让学生将“美术”一词与上述词语建立联系,解释说明“美术是……”的原因。不仅能从中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还能传达出学生对美术的功能、类型、特点的理解和认识,促进师生思想的交流、碰撞。教者还运用头脑风暴法训练学生,将生活的胶带、砖头等学生熟悉的物品列出,请学生讨论这些物品能做些什么。要求学生的思维打破常规、天马行空,但也需要对用途做一定的解释。学生的发言热烈有趣且新奇,教者肯定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并向他们介绍与上述物品有关的当代艺术品,如胶带艺术。这样的教学拓展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思维,也帮助学生认识到创作材料的多样性和无限的可塑性,材料不仅是造型的物质,而且可以是观念情感的载体,启发带动了学生对时展及当代艺术作品的关注。
加强学生的美术实践技能,使之更好地适应新时期、新课程对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是初等教育学院广大美术教师和学院领导长期关注重视和研究探索的课题。教育改革之路没有终点,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社会及教育界总是在寻找最佳的教育模式、方法策略。只要时代在发展,历史的车轮在不断地向前,教育的探索就永远不会停止。提炼历史经验,重视当下实践,才能展望未来。加强学生的美术实践技能就要立足于实践,通过实践中的研究、训练、评估,培养塑造21世纪的具有较强综合素质、大学本科毕业的合格小学教师。
参考文献:
[1]王其华主编.大学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教材大学美术[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初等数学教育范文6
【关键词】 职业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模式
随着职业院校的发展及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职业院校培养出的学生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然而目前职业院校虽然在专业技能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文化基础课程的培养却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高等数学.高等数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其学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学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到数学的重要性,并注重数学与专业的结合.
一、职业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现状
我国数学教学方式普遍存在死板性.从小学到大学,数学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大同小异,因此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根据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喜欢讨论教学及计算机教学,只有少部分喜欢传统的教学方式,而且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中,数学教师一般只进行公示和定理的讲解,课程内容较为枯燥,致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一般数学教师不会在数学教学中加入与专业相关的内容,即使渗透一些,也是比较浅层次,无法发挥数学的实用性.目前数学教学所采用的作业形式仍然是课后练习题,这样不能够促进高等数学与专业知识的结合.数学教师应该结合相关的专业知识,改进作业的内容或作业的方式.
(二)教学问题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的发展虽然非常明显,但其主要集中在专业课程上,对于公共基础课程,如数学教育反而不重视,从而导致职业院校的数学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联系不够紧密.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针对职业院校高等数学与专业课程结合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1.学生问题
职业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知识较差的情况,因此学生本身的学习兴趣就不高.职业院校的学生一般是由于成绩较差考不上本科院校,退而求其次才上的职业院校,因此学生心理本身就存在芥蒂,导致在上课学习期间缺乏相应的学习动力.另外,职业院校的教育模式是与高中“压迫性”的教育模式不同,其主要是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然而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普遍缺乏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由于目前职业院校数学与专业的关联并不大,数学知识不会影响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因此学生都存在“分不在高、及格就好”的思想,从而导致学生没有学习动力.一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关心对公式、概念的运用,而不注重公式、概念的意义,缺乏对数学知识思考的能力.
2.教师问题
在我国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中,一般教师只注重课本上的知识,要求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理解相关的知识,并会通过布置习题的方式训练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等.这种教学方法只能使学生在短期内提高分数,并不能帮助学生锻炼思维能力及学习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碍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促使学生失去学习积极性.另外,数学教师由于很少涉及专业知识,因此数学教师的工作环境和科研环境主要集中在数学领域,缺乏与相关专业的合作,从而导致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只注重数学领域的知识传递,而不具备与专业结合的能力.而且目前我国部分职业院校的数学教师还存在自身素养不高,教学能力差等情况,致使学生无法学好数学知识.
3.教材问题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在公共基础课程教材方面存在很严重的问题,主要是其不会根据自身专业的内容编写教材,而是直接将本科院校的教材进行压缩,从而致使教材内容与相关专业的联系性并不强.如今职业院校数学教材内容任务仍然以理论和解题为主,忽视了数学的实用性,如数学实验、数学建模等几乎都没有.而且由于教材内容是直接根据本科院校的教材内容进行改编,因此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其还存在偏难的问题,致使学生无法跟上学习进度,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4.教学方法问题
虽然我国教育观念在不断更新,但传统教育观念使教师难以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因此目前我国职业院校数学教学方法仍然是学生被动式学习.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枯燥、单一、呆板等问题,从而致使学生难以产生学习兴趣,不具备主动探索数学与专业关系的动力.而且教师在教学时,还是主要以课本和做题为主,很少运用现代教学设备及数学实际运用,从而致使职业院校的数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得不到提升.
二、改善职业院校高等数学与专业结合的措施
(一)高等数学教学内容体系的优化
首先职业院校要了解到高等数学教育的重要性,明确职业院校高等数学教育的定位,以学生为本进行研究,分析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能力,并要考虑不同专业与数学的结合方式和发展方向.职业院校应该清楚认识到职业院校教育的本质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基本,因此职业院校数学教育也要注重实用性,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都要根据专业实质内容出发,如工程专业注重几何、经济专业注重代数等.数学教学内容不再只注重数学领域的教学,还要结合其他学科,在教学时要根据专业案例和实际问题进行探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数学教学还要注重数学意识、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精神的教学.
(二)明确数学与专业结合的教学目标
职业院校传统教学认知中,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是各自独立的课程体系,因此没有注重结合.高等数学作为基础课程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并能够促进专业能力的提升.职业院校在进行高等数学改革时,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另外要注重对数学的实用价值,将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最后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意志力、道德修养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因此,职业院校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该以数学基础知识为基本,专业课程为教学方向,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就业中能够持续的发展.
(三)注重高等数学教学内容的改进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对部分专业课程进行改革,主要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很多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都涉及高等数学知识,因此各个专业教师及数学教师应该注重专业与数学的结合,保证数学内容的有效性.如可以在不影响数学课程内容连续性的情况下,将部分与专业无关的教学内容进行删减,从而构建出全面的数学教学框架.如职业院校经济类专业,主要注重数学的积分、概率学等,因此可以将空间向量相关的知识删减,删减后并不会影响经济类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结合.而空间向量则主要是土木类专业需要的知识,因此土木类专业需要加强对相关知识的描绘.管理类专业也与空间向量相关知识的联系不大,其主要注重单利、复利等相关知识.不同的专业对数学知识的要求都不一样,因此职业院校应该根据不同的专业特征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四)根据专业特点编写数学教材
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因此职业院校应该注重教材的编写.职业院校应该根据自身职业教育的特色,注重教材内容的实用性,将一些理论知识、逻辑论证等进行淡化.职业院校在编写数学教材时,要注重加大教材中的实际案例,案例内容要结合相关专业.如数学教材中介绍导数概念时,过去的教材中主要注重路程关于时间的变化率,而如果将导数概念与经管专业结合在一起,则可以注重产量总成本关于产量的变化率等.
(五)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关于课程教学的方法越来越多,而且目前很多教学方法都是以提高学生兴趣为基础.本文主要介绍了两种教学方法:①启发式教学方法,数学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态度,并结合专业特征,通过引导、启发的形式进行教学.②案例教学法,数学教师通过将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或实际生活进行练习,从而创设出生动的数学知识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进行极限概念教学时,可以通过“沥青铺路降温”案例进行教学.
(六)注重现代化教学设备运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学科越来越多.传统黑板教学方法虽然比较细腻,但进度较缓慢,而且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化教学设备可以利用文字、图片、图形、色彩等方式,灵活展现数学教学内容,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建筑专业的数学教学中,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展现建筑构图,从而有效将数学与建筑专业结合在一起,加深学生的印象.因此随着时代的进步,要注重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运用.
三、高等数学与专业课程结合实际案例分析
本文主要从职业院校财经类专业的银行贷款问题进行了分析.随着我国房价的不断增长,目前人们主要是通过向银行贷款的方式购买房子.其中还款方式主要有等额本金还款方式和等额本息还款方式.如甲购买一套房子,需要向银行贷款50万,年利率为4.9 % ,根据甲的经济情况,需要20年的还款时间.
(一)等额本息还款方式
等额本息还款方式是目前最常见的还款方式,其主要还款方式是让还款方每月的还款金额都相等.等额本息还款方式每月还款金额公式如公式(1).
根据甲的相关信息进行计算,每月固定还款金额=500000/240=2083.33元,第一个月支付利息为500000×(4.9 % /12)=2041.67元,第二个月支付利息为(500000-2083.33)×(4.9 % /12)=2033.20元,以此类推.还款总额=固定还款金额+支付利息,即第一个月还款总额为4125元,第二个月还款总额为4116.53.20年还款总利息为246020.83元,还款总额为746020.83元.
比较两种还款方式可以发现,等额本息还款总金额较高,但其还款压力较小.等额本金还款总金额较低,但其前期还款压力较大.因此甲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衡量两种还款方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校和教师没有考虑到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结合的作用,从而忽视了高等数学的教学.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高等数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职业院校应该注重将数学与专业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促进学生提高专业知识的学习,为以后在工作中的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博.高职高专《高等数学》课程与专业相结合教学模式初探[J] .价值工程,2011,34:245-246.
[2] 李永芳.高职建筑类专业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研究[D] .云南师范大学,2014.
[3] 赖展翅.基于专业服务的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