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护士职业安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士职业安全范文1
Nurse occupational safety's diagnosis and protects the countermeasure
【Abstract】 Objective: Through occupational safety's hazard factor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to nurse, knew that nurse occupational safety importance, and takes the corresponding occupational safety protective measure. Methods: Carry on the investigation to this courtyard's 120 nurse's occupation expositions and the protection present situation, including contact blood, body fluid, secretion situation, sharp instrument wound reason and proportion. Finally: In the nursing work has the noticeable professional danger, nurse's occupation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is weak. Conclusion: Sets up all-around protection the management idea, before enhancement occupation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and the hillock, the occupational safety education, strengthens the safe operation skill training, the strict working instruction, the standard operation behavior and so on may reduce the occupation exposition the formation rate.
【Key words】Nurse; Occupational safety; Investigation;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R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160-01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地被感染性病原体携带者或病人的血液、体液等污染了皮肤、粘膜或者被含有感染性病原体的血液、体液等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如果护士技术不熟练,缺乏临床经验及相关专业知识,发生职业暴露的机会就更多。为了解护士职业暴露的发生现状与对策效果,现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的方法,对本院120名护士进行了职业暴露及防护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的120名护士,均为女性,年龄在30岁以下55人,30-40岁37人,40岁以上28人;其中初级职称75人,占62.5%,中级职称35人,占29.2%,高级职称10人,占8.3%;工作年限:<5年30人,占25.0%,5-10年55人,占45.8%,>10年35人,占29.2%;中专学历94人,占78.3%,大专学历26人,占21.7%。
1.2方法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本院不同职称,不同工作年限的120名护士进行调查,发放问卷120张,收回问卷120张,有效问卷100%。调查内容分4个部分:①一般性资料:年龄、学历、工作年限、职称;②接触体液、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的原因、人次日 、及比例;③锐器刺伤的次数、原因及比例;④护士进行各项操作时的自我防护措施。自我防护行为是指在护理病人及操作前后洗手、戴口罩、戴手套以及受伤后如何处理伤口。
2结果
2.1护士接触体液、血液、分泌物的原因、人次及所占百分比,(见表1)。
3讨论
3.1 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
3.1.1 物理性因素护士工作中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十分频繁,在使用注射器、输液器等锐利医疗器械时,如不注意自我防护,不慎被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就有感染血源性疾病的危险。由于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之一,目前有1.3亿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艾滋病的流行在我国已进入快速扩展期。HIV和HBV的致命性强,针刺伤发生时一般只需0.004ml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被携带HBV的针头刺伤而发生乙型肝炎的危险性为1/5[1]。因此,护士针刺伤存在着职业性感染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梅毒等血源性疾病的危险[2]。锐器割伤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防范意识薄弱,工作环境凌乱,不遵守操作规程,以及对危害认识不足。此外,医院管理部门对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防护也缺乏系统的教育、管理和监督[3]。目前教材内容滞后,国内医院中尚没有针刺伤防护措施,为保护士的健康,学校和医院有关领导应重视针刺伤的防护和血液学监测问题。
3.1.2 化学性因素随着抗癌药物的不断涌现,肿瘤化疗的广泛合理应用,使肿瘤化疗的疗效有了较大的改善。然而,多数抗癌药物在杀伤或抑制癌细胞的同时,正常组织细胞也受到损害[4]。当护士在配制化疗药物时,没有正确的防护措施,在操作中没有使用正确的防护用具,在配制过程中可出现肉眼看不见的逸出,形成含有毒性微粒气雾,通过皮肤或呼吸道进入人体[5].消毒灭菌剂如过氧乙酸次氯酸钠、戊二醛等,这些挥发性化学消毒剂对人体呼吸道、皮肤、眼睛、神经系统等都有不良影响[6]。高浓度的甲醛可刺激粘膜引起职业性哮喘,同时导致细胞突变、致癌、致畸,也是发生职业性皮炎最常见的原因[7]。
3.1.3生物性因素主要包括乙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结核杆菌、流感病毒等。据研究,含病毒深度高的血液和体液依次为血液、血液成分伤口分泌物、、阴道分泌物、羊水等。
3.2职业安全的防护对策:①树立全面防护的管理理念;②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③建立健全防护管理制度;④重视护士职业暴露后的心理干预:发生职业暴露后,当事人很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自我孤独感等心理问题,造成生理、工作和生活上的变化。尤其是暴露于HIV感染病人的血液,体液后,会产生重度悲观情绪,此时应进行心理干预。加强职业暴露后的支持系统,增加护理人员之间的相互支持以及护理管理者对受伤护理人员的支持,以减轻职业暴露后的不良情绪反应[8]。这在防护教育前及职业暴露事件发生后相当重要。
参考文献
[1] 冯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及预防.中国健康医学,2007,19(6):436-464
[2] 吴丽军,何仲.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风险与预防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86-388
[3] 李毓琴,李蓓敏,吴燕.780名临床护士针刺伤现状调查.当代护士, 2007,5(5):90-93
[4] 温善标,李斌和,王丽辉等,化疗诱发恶心呕吐的机制及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17(4):165-167
[5] 张惠兰,陈荣秀.肿瘤护理学[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1997:30-32
[6] 单礼合,赵泌.临床用药[M].北京:中国医学科技出版社,1990:533
[7]李映兰,罗贞.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67
护士职业安全范文2
关键词:安全防护;职业危害;预防措施
Abstract:Objective To strengthen the supply room nurses self-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master the corresponding safety protection measures, avoid harmful factors on their own damage, maintain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Methods Based on the supply room, analyzes common occupational hazard factors and take effective protective measures and occupational safety protection. Results Through effective protective measures to avoid supply room hazard factors produce damage to workers. Conclusion The supply room is focus on a large number of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 contamination of medical supplies department, many adverse factors will pose a threat to workers health and safety, the safety of the safe protection to the workers themselves effectively is crucial.
Key words:Safety protection; Occupational hazards; Preventive measures
供应室工作人员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充分认识到职业安全防护的重要性,避免自身遭受疾病进袭及预防交叉感染的发生。针对目前供应室的职业危险因素,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做好职业安全防护,现总结如下:
1供应室的常见职业危害因素
1.1粉尘,潮湿,化学性伤害的恶劣环境 长期工作在潮湿,寒冷的环境中,易关节疼痛,发类风湿关节炎。含氯消毒剂是挥发性的,对人体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皮肤均有损害。
1.2噪声 长期在噪声下工作,造成听力明显下降,头痛等。
1.3针刺伤 爱滋病,乙肝,丙肝是针刺伤传播最可怕的及最常见的。
1.4臭氧 臭氧可引起粘膜刺激,臭氧过多,可引起肺水肿 。
1.5心里压力和不良心境 消毒剂的刺激气味及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道及皮肤的损伤,过重的器械装在金属篮筐里的重体力危害,长时间弯腰等引起腰部疼痛。风湿致双手关节疼痛及变形。
1.6生物感染危害 病原体暴露是临床上最多见的职业暴露,具有传染性的血源性病原体已被证实多达50种,其中20种可通过锐器伤传播[1]。皮肤,眼,鼻,口腔,血液,体液,伤口分泌物,,阴道分泌物等暴露均易感染艾滋病,乙肝,丙肝及结核杆菌,流感病毒等。
2有效的防护措施并做好职业安全防护
2.1建立工作人员健康档案及建立长效机制[2]。每1年对全体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必要时进行计划免疫,提高机体免疫水平,建立意外伤害的报告制度,建立登记手册,及时分析伤害原因,以减少伤害的重复发生。并且医院管理人员应多渠道保护医务人员的健康,管理应该更人性化,配足人员制定可行的防护制度,实施医务人员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让医务人员感动被尊重,被保护,并使职业防护形成良性循环,切实保障医务人员职业安全。
2.2供应室的噪声来源于多种机器的使用因此应做到各种机器的保养与维修,保持其性能良好,各种推车的轴轮要经常添加油,实行工作人员定期换岗,严格按操作说明执行,用毕应先切断电源,地面保持干燥,防止漏电,定期检查与维护,确保机器性能良好。供应室要定时开窗通风。
2.3配制和使用化学消毒剂时,应戴口罩,乳胶手套,必要时戴防护镜,配置时要注意方法正确,配制时尽量开窗通风。
2.4应减少直接接触刺激性溶液及锐利器具的机会。绝对不要徒手处理破碎的玻璃,注意皮肤黏膜的保护,防止天然屏障的破坏,用肥皂水充分洗手,可以达到从手表面去除细菌的目的,研究表面通过肥皂流动水洗手,绿脓杆菌、金葡菌、大肠杆菌的对数减少值为2.2~2.5.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
2.5应尽量避免有危险的体力操作,如搬运物品过重、过高、体积较大,应采用升降机或推车,固定专人搬运并且多人合作搬运。
2.6预防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措施 对供应室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十分必要,供应室防护行为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安危,还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3]。包括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4]及岗前培训。岗前培训内容围绕卫生部颁布的关于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监测标准"三项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展开[5,6]。回收人员一定要严格要求,在回收及初步处理过程中,要穿好防护用品,清洗环节严防针刺,动作要轻、慢,戴上合适的手套操作,进行高压冲洗时要用钳子或手固定好接口处,水压不可过大,以免引起穿刺针飞溅而刺伤,所有用过的针、刀片等锐利器械应使用血管钳取下,须放在指定的防水耐刺加盖的硬质容器内,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理。另外,清理垃圾时不可用手挤压垃圾袋,万一被刺伤时,应立即离心方向挤出伤口血液,用碘酒,酒精严格消毒包扎伤口,同时进行血清学检查,必要时注射乙肝疫苗.同时报告院内感染管理科,并做相应感染的定期追踪观察[7-9]。
2.7供应室护士应处理好人际关系,善于从生活中寻找乐趣,注意饮食平衡,保持平和,乐观的心境。
参考文献:
[1]李妮,陈俊贤,林冠文,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分析与防护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5):1287.
[2]冯春燕.消毒供应室常见职业危害因素分析与防护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0):98-99.
[3]熊果平,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护策略[J].全科护理,2011,9(7):632-633
[4]赵玉娟,戴李中,郭永华.基层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人职业防护的调查及干预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2):510.
[5]杜艳.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防护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9):102-103.
[6]张丽,李丽,巴哈尔・不拉,等.护工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J].护理杂志,2012,29(6):66-67.
[7]吴玉容.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152.
护士职业安全范文3
【关键词】 手术室;安全护理措施;职业道德;以人为本
--------------------------------------------------------------------------------
作者单位:457000 河南省濮阳市人民医院手术室 在临床治疗工作中,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在实施手术的过程中每个环节均具有一定危险因素,由于各种危险因素所导致的后果有一些是能够得以救治,还有一些是无法逆转的,又由于手术室会对医生、护士以及患者这三方面的生活以及安全等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手术过程中护士不但要对手术的顺利完成予以配合,并且还要对手术过程中的护理安全问题予以高度重视,对危险因素的危害性进行充分认识,从而使手术患者的护理质量能够使得到保证。在本次研究中出于对手术室安全护理措施以及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探讨,以下内容为本次研究的结果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在2009年9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需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患者102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男29例,女22例,年龄21~67岁,平均为(49±1128)岁;观察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20~68岁,平均为(48±1175)岁。以上所统计的所有研究对象的年龄以及性别等一般资料之间存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患者对其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安全护理措施。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观察组指标包括有患者意外事故的发生次数、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
122 护理措施 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的安全护理措施为:① 对手术室患者的安全状况进行评估,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② 对患者展开必要的心理护理。③ 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手术安全护理措施,对患者给予术前心理辅导,术中关爱以及术后康复指导等。
13 数据处理 本次所有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数据软件处理,资料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发生意外事故5次,对照组患者意外次数12次,两组患者手术室意外事故发生情况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对于进行大手术的患者,如心脏、颅脑或者是癌瘤手术的患者, 会对手术治疗产生更大的心理要求。患者进手术室之前尽管事先对镇静剂予以了应用, 但还是会存在焦虑恐惧等现象, 所以患者心理会对护理人员更加依赖,使得护理人员自身的特点得以形成。手术室不同于其他病房,患者大都具有一定的高危性,手术操作具有高度的严格性并且对护理人员与医生的协作性提出要求。在手术室患者实施安全护理的过程中不仅对护士的业务水平提出较高的要求而且还对其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术室的护士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以及责任心,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要以患者为中心,做到以人为本,将高度负责的职业精神付诸于实践[1]。
在手术室实施手术治疗的过程中所要具备的职业道德精神包括有以下几点:① 在实施手术的过程中所有手术人员应该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不能存在任何的忽视。手术室的环境对无菌的要求会更高,因此,护士必须对无菌操作予以严格执行, 要拥有一定的“慎独”能力。在实施无菌技术的过程中无原则迁就就是对患者的一种高度的不负责任的表现, 就是对职业道德缺乏的表现。② 对工作责任心予以加强, 给予患者必要的关心体贴以及信心。医护人员要善于对患者的期望进行观察与理解,即便为非常小的细节, 也要予以关照。对于实施全麻失去知觉的患者, 也尽量不要让患者全身。对于意识相对清醒的患者特别是女性患者,更要对其予以注意, 不要让患者存在难堪以及尴尬的心理[2]。③ 对于在手术室工作的护理人员应具备十分严谨的工作态度, 当患者躺在手术台上时要使患者尽量保持平静。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 应用最轻的声音或者是尽量采用手语同手术者进行沟通配合。一些噪音,譬如车轮声以及开门声等,要予以及时的杜绝,对宁静的环境予以创造能够对医护人员专心手术产生很大的帮助, 避免差错的发生,对患者而言能够让其产生一定的安全感以及信任感[3]。
综上所述,对手术室患者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安全护理可以使意外危险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并且手术室安全护理措施的顺利实施与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存在一定的关系,值得临床对其予以注意。
参 考 文 献
[1] 韩忠福新形势下加强护理人中管理实效性的思考.中华护理杂志,2009,35(23):11421143.
护士职业安全范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手术室工作的临床护士56名。将所有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名。对照组:均为女性,年龄21~45岁,平均(33.37±11.27)岁;其中学历为中专的护士为11名,学历为大专的护士为9名,学历为本科的护士为8名;观察组:均为女性,年龄22~46岁,平均(32.68±11.28)岁,其中中专学历的护士12名,大专学历的护士9名,本科学历的护士7名。2组护士在年龄、学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28名护士均实施安全护理管理模式。对照组护士均实施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
安全护理管理措施主要包括:① 对夜班护士实施弹性的排班制度,合理的进行人力资源的配置,降低手术室夜间护士的工作强度,避免疲劳工作。② 对护士的饮食以及睡眠给予合理的安排,做到劳逸结合,缓解过度疲劳。③ 对护士定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以及业务水平培训,随着新技术、新业务以及新设备的大量应用,对手术室护士的业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对手术室护士加强继续教育,以提高护士的护理水平。④ 对护士实施心理护理进行指导,缓解护士的思想负担,以轻松好愉快的心情进行护理工作。⑤ 定期组织护士参加一些适当的娱乐活动,对疲劳状态进行缓解。
1.3 观察指标
在分组管理6个月后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护士的护理工作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数据资料用 t 检验, 组间对比用 χ2 检验, P [2]。在临床工作中夜间急症手术比较多,并且危重患者也相对较多,所以,需要夜班值班护士可以对予患者的病情以仔细地注意,并应具备相对较高的救急处理能力。护士通宵值班所需工作的时间相对较长并且强度也较大,同白天进行比较,需要对更大的护理风险予以承担的。所以,夜班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以及顽强的工作毅力,还有就是要具备过硬的业务水平[3]。
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护士实施了安全护理管理模式,使护士的业务水平以及工作状态均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从而使护理工作质量得以显著提高,护士在工作过程中发生失误以及出现差错的人数方面,观察组护士显著低于对照组( P
综上所述,手术室夜间护理工作会对患者的护理安全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对手术室护士实施有针对性的安全护理管理模式,能够使护士的护理工作质量得以显著提供,从而能够使患者的护理安全性也随之得到提高,这对患者的治疗安全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对其予以高度的注意。
参 考 文 献
[1] 韦金翠.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卫生职业教育,2008,12(13):153-154.
护士职业安全范文5
关键词:企业档案;知识产权;保护
在市场竞争力的不断加剧,企业之间竞争力也不断加强,侵权和盗取他人机密的事件在企业中也屡见不鲜,造成这些原因的首要因素就是企业档案监管不力,企业知识产权和专业技术保密性做的不够好,导致企业中的许多重要档案,散落在个别人手中,这些人员为了发表学术论文,参加学术汇报等没有注意保密,将重要的核心机密随意泄露。而且部分企业对科技档案和科研成果,管理力度不够,或者是没有管理到位,导致这些重要文件散落在外,造成企业机密大幅度的流失。所以,提高企业知识产权和重要档案的保护意识对企业发展很重要,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还能够让人们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地位。
一、知识产权保护与档案管理的关系
1.保护企业知识产权与加强档案管理互相促进
企业知识产权是企业依法享有的在科学技术上的专门权利。企业档案上记载的是企业进行的科学技术活动,不仅是智力劳动创造的成果,还是一种知识产权的具体表现,是构成知识产权的重要部分。在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法中,对企业的档案材料方面,有专门的保护规定。企业应该从两方面入手保护知识产权和加强档案管理。企业要想证明自己知识产权的专利性就必须要建立档案,因为企业的知识产权和档案密不可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档案在企业解决知识产权纠纷案中有重要作用,同时也保证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的凭证。因此,企业必然会加大对档案管理的重视力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力也越来越大,知识产权的纠纷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加强对档案的利用和管理是摆在企业面前的重要问题,如何做好档案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2.档案信息商品化促使企业知识产权入技术市场
档案和企业档案都不能作为商品来看待。但是档案信息却可以转化成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的商品,有利于企业的知识产权占据一定的市场技术份额,比如说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开发。企业在自身所拥有的档案基础上进一步开发技术,将档案里知识产权变成生产力,实现商品价值。例如,有一家企业利用自己的科技档案信息与乡镇企业合作,自己出技术,对方出人和物以及场地,两个方面共谋发展,实现双赢,这样一来,双方的资源都得到了有效开发,实现共同发展。第二,转让。技术转让是在不损害国家法律和保障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的前提下,进一步开发档案信息,对知识产权做出的进一步调整,技术转让的多少由企业自行决定。比如说,企业档案中的技术图纸,在有需要的时候,并且是在符合规定的条件下,可以复印使用,这就是技术转让的一种情况。第三,咨询。技术咨询是咨询档案资料和知识产权方面,在此过程中要严格遵守保密制度。在进行技术咨询的时候可以通过编印技术资料、摘取相关信息和制造小册子等方式进行,此外,还可以通过电话、传真、广播、电视、报刊等方式进行。第四,服务。技术服务的运行离不开档案信息,有时候受服务的乙方面可能在技术上遇到某些问题,可以向企业寻求帮助,企业可以委派专家进行技术上的指导。此外企业还可以在资源充足的情况下,主动委派相关技术人才进行技术服务,在这个过程中也要充分利用到企业的档案信息。综上所述,在技术市场中使用企业档案信息,代表了企业档案开发和利用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是知识产权商品化的典型代表,进一步推动了企业档案信息商品化的进程,有助于企业档案管理工作适应经济发展。
二、保护知识产权对企业档案的新要求
1.收集
档案的管理工作最基本的内容就是档案收集,同时也是知识产权得到保护的有力手段,要保证信息收集的整齐和完整性,这样企业的合法权益才能得到有力保障。在一些科研项目档案中,要注意必须将资料的归属登记清楚,也要特别注意不要漏掉和出现错误,比如说合作开发、委托开发及合营联营等方面的档案。这样才能避免出现侵权纠纷,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
2.整理
档案的整理工作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档案管理之间的各种关系。特别是所有权之间的关系,要时刻注意不能损害到发明人的署名权,根据《技术合同法》的内容,个人取得的技术成果,有权利标注清楚个人的所有权。在公务活动中,企业所创造的照片、录音、录像档案等也是职务作品的一部分,设置者有权利署自己的姓名。此外,档案馆在向社会征集商标的时候,也要注意商标属于专利档案,在征集过程中要注意完善和归纳体系,不能遗漏。3.利用知识产权档案的运用,必须要严格遵守保密制度和借阅制度的要求,对那些合作开发和委托开发的档案信息更是要严格把关,必须取得所有人或所有单位的同意后才能提供出去。其他的一些寄存档案,则必须是寄存着有权利支配,提供给他人的时候一定要经过寄存者的同意才行。
三、加强企业档案管理的对策
首先,要增强保护意识。企业的档案管理部门要在档案管理制度中加入保护知识产权的内容,增强档案管理人员在知识产权方面的重视度,同时还要加强他们的保护意识和责任心。其次,强化基础管理。在档案收集过程中要实时跟进企业的研究过程,及时将取得的成果归档保存,要保障质量,此外,还需要不断完善档案整理程序。然后,加强保密工作。建立一个完善的保密制度,并照此办理。档案管理人员面对档案时要严格遵守制度和程序的要求,严格禁止徇私枉法和看认清等行为的产生,做好知识产权的保障工作。最后,完善法律体系。尽快呼吁国家制定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好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尽快建立一个完善的保护制度和相关的措施,并严格照此执行。
四、结语
档案管理与知识产权保护在本质上具有深刻的联系,企业之侵权和盗取他人机密的事件在企业中也屡见不鲜,造成这些原因的首要因素就是企业档案监管不力,企业知识产权和专业技术保密性做的不够好。所以,提高企业知识产权和重要档案的保护意识对企业发展很重要,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还能够让人们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地位。随着我国对档案管理认识不断加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也将受到重视,档案管理好知识产权保护将得到完善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艳玲.企业知识产权档案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4.
[2]张梦婷.基于知识管理的数字档案信息服务研究[D].南昌大学,2013.
护士职业安全范文6
【关键词】手术室;职业危险; 防护
【中图分类号】R3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309-01
近年来,职业安全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手术室是医院对病人进行手术治疗和抢救的主要场所,也是各种病原体最集中的场所。为了更好的适应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和满足患者的需要,现代化的手术室引进了大量先进的医疗设备,手术室中常备的各种化学制剂、挥发性麻醉剂、锐利的手术器材等多种因素致使手术室医护人员成为了职业损害的高危人群。医务人员自身防护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由此可见,加强职业防护尤为重要。
1 危险因素
1.1 感染因素:
1.1.1 血液、体液的污染手术室医务人员经常与手术创口接触,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术中锐器伤、术中出血、骨科手术操作如敲打、器械的意外脱落都可能造成手术人员的眼睛、皮肤、黏膜的污染[1] 。而最具威胁的感染性疾病是乙肝、丙肝和艾滋病,它们通过血液的效率最高,一次即可感染。因此,医务人员感染一些血源性传染病的概率很高。
1.1.2 意外损伤 手术中的手术配合常使医护双方都容易受到意外针刺伤、刀割伤。
1.1.3 病人因素急诊手术中会经常遇到一些颅脑损伤的患者、酒醉的病人、精神病患者等,这类病人一般都存在神志不清、烦躁不安、不配合甚至反抗医护人员展开施治工作,由此造成潜在的危险因素[2]。
1.2 环境因素:
1.2.1噪音 电动吸引器、无影灯、麻醉机、电刀、空调、病人的、电锯等是手术室噪音的主要来源。国内手术室噪声往往可达到90dB。手术室医务人员长时间在紧张和高噪音的环境中,可影响内分泌、心血管和听力系统的生理变化,出现头痛、血压升高、头晕、失眠、烦躁、听力下降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手术室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
1.2.2 放射损伤为增加手术的准确率,骨科手术中C臂机的使用让手术室医务人员经常受到X线的照射。长期接触X线可以对人体造成很多损伤,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造血功能低下,机体抵抗力下降等。
1.2.3 化学消毒灭菌剂每台手术结束后,都要使用化学消毒灭菌剂喷洒、熏蒸、擦拭平面、清洗污染的器具、浸泡标本等,长时间吸入这些挥发性化学制剂可引起头痛、头晕、胸闷、气促、咽喉干痒、色素沉着等症状 。医院中戊二醛的使用是引起职业性哮喘的主要原因。
1.2.4 臭氧臭氧在还没有还原时,对眼、黏膜和肺组织都有刺激作用 ,能破坏肺表面活性物质,并能引起肺水肿和哮喘等疾病[3]。
1.2.5 各种废气的排放 高频电刀使用产生的烟雾、关节置换使用的骨水泥异味,碘仿纱条释放的气味等均可对人体产生不良刺激,而长时间吸入有毒的气体,可引起人注意力不集中,头痛等。
1.3 生理心理方面:
1.3.1 颈椎病长时间的固定姿势极易使肌肉、肌腱疲劳,受累的有斜方肌、颈颊肌、头半棘肌、颈半棘肌等,这些肌群由于长时间张弛失调,造成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形成组织水肿、渗出或增生,严重的可压迫椎动脉和脊神经根,导致颈椎病的发生。
1.3.2 胃、十二指肠溃疡长时间的饮食不规律可导致胃、十二指肠溃疡。
1.3.3 不良心理反应手术室工作的医务人员长期处于精神过度紧张,工作过于繁重、工作时间不定、休息饮食不规律等状态。因此工作人员普遍会产生精神紧张、焦虑烦躁等不良心理反应。
2 防护措施
2.1 手术患者术前生化检查项目,准确了解其HBV及HIV等病毒携带情况,做好围手术期的安全防护,对于急症等无生化检查一律按感染手术处理用物,术中严格规范操作,若意外损伤后立即挤出血,用强力碘消毒,更换手套,刺伤后应注射疫苗早期预防,作相关病毒检查,确实是否存在感染,并随访观察,手术室配备器械自动清洗机,防止污水溅入眼内及预防手洗器械过程中造成的损伤[4]。
2.2 严格控制参观人员,保护手术室的安静。要求工作人员做到四轻:即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电动吸引器、麻醉机、推车等定期维修,活动部件上剂。吸引器不用时及时关闭。
2.3 骨科手术中要行X线透视的,安排固定手术间,上台前必须穿好铅衣,并在安全的范围内设置铅屏风,妊娠期间避免接触。
2.4 科室安全管理小组定期维修电器。手术间安装空气净化装置,建立良好的排放系统,使用密闭性好的麻醉机,把泄漏量降为最低,术中用负压吸引随时抽废气。
2.5 合理安排手术人员的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保证工作人员有充足的休息时间。早餐应吃高热量、营养丰富的固体食物,延长胃排空时间,针对大手术,应人性化地安排人员吃饭,避免饥饿工作,不利身体健康。而工作人员自身应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适当增加户外活动。
2.6 预防接种手术室医务人员应预防接种,以防止感染传染性疾病。
3 结论
我们应该重视手术室医务人员在工作环境中和因特殊工作性质带来的伤害,因此,医院应加强职业危害的宣传,采取有效的职业防护措施,保障手术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5]。同时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习职业危害相关的防护知识,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防护措施。 既保证手术室工作高质量的完成,又确保手术室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杨小蓉,廖兰,张燕.手术室医务人员职业性损伤及防护研究进展,华西医药,2004,19(3):516
[2] 岳永波.浅谈手术室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黑龙江医药科学,2000,23(2):62
[3] 魏革,刘苏君.手术室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206
[4] 郭子君,勾健.手术室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原因调查分析与防护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9):2592-2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