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护士职业安全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士职业安全管理范文1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内承担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部门。工作性质决定供应室人员经常接触被不同种类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及使用各种方法进行清洗消毒灭菌,其中涉及的大多数因素对身体有害,而一些工作人员陈旧的观念,在工作中怕麻烦经常不使用防护用品,缺乏自我防护知识,易导致医护人员感染到各种疾病。
1 造成人员危害的不良因素
1.1工作人员自身因素 工作人员的自身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工作人员对操作常规、工作态度观念不强;根据自己的习惯随意改变工作程序;不能有效地利用防护用具来很好的保护自己;没有形成很好的防护意识与行为习惯,都有可能对自己造成伤害,特别是下送组,负责全院各科室使用并可回收的物品,工作量大,手套经常破损。夏季手套不透气,有的工作人员工作时图方便不愿戴,直接用手接触污物,这些物品上面带有许多病原微生物,每天接触这些物品,感染各种传染病的机会很大,从而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
1.2生物因素 供应室工作人员在回收、清点、去污、消毒、灭菌再返回临床使用的过程中,许多物品带有血液、体液和其他污物,使用单位往往未作预处理,有的还带一些针头、刀片等锐利器械,有刺伤的可能,有发生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危险。
1.3化学因素 近几年,环氧乙烷(EO)灭菌彻底、有效期长等优点,被临床广泛应用。但环氧乙烷气体可以刺激人的眼睛、呼吸道,引起头昏、头疼、恶心呕吐,皮肤接触可引起皮炎和水泡,还可能致癌。一般医院的EO灭菌器就安装在供应室内,虽然排气道安装在室外,但灭菌后卸载时灭菌器内残留的气体就排放在室内。大量的一次性物品也存放在供应室,它们都是EO消毒,如果空气中的EO含量超过标准,及消毒液的使用,将对供应室人员身体造成很大伤害。
1.4物理因素 用于灭菌的高压蒸汽消毒锅、烘干器等,最高温度达136℃,开启锅门时如操作不当极易烫伤,我科人员均有被烫伤史。供应室每日常规紫外线照射2h以上用以空气及物体表面消毒。虽然尽量安排在工作间隙,但因工作需要难免进出拿取物品,紫外线对皮肤、粘膜可造成炎性反应。紫外线消毒后供应室内高浓度臭氧,也可引起人体中毒反应。供应室存在多种噪声污染源,高压蒸汽灭菌锅、超声清洗机、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塑封机、洗衣机、打印机等,都发出不同的噪声,噪声长时间作用于人体,可造成听觉器官和全身各系统的损伤。
2 安全防护措施
2.1加强防护知识的学习 对回收污染物品一律以传染性物品对待,防患于未然。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加强自身防护,避免血液传播性疾病,给工作人员造成伤害,同时也避免了经工作人员造成院内感染。收集有关安全防护信息,每月组织供应室人员学习,并做安全总结,加强自我防护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2.3预防器械伤害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在回收及处理前要穿戴好防护用品,工作中要谨慎、小心,动作要轻、慢,坚持戴手套,克服怕麻烦和侥幸心理,手套破了及时更换。取锐利器械时用血管钳、镊子进行操作。如果在清洗、包装时被锐利器械刺伤时要马上进行伤口处理,轻轻挤出伤口血液,用流动水彻底冲洗,再用3%碘伏消毒,必要时接种免疫球蛋白。溅到脸上、眼睛时,用洗眼器冲洗10分钟。供应室全体人员都应接种乙肝疫苗,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2.4手工清洗时防护措施 正确戴帽子、口罩、面罩、护目镜、双层手套,穿防水衣、防水鞋。清洗时在水下操作,防止产生气溶胶。脱手套后正确洗手,坚持正确的洗手方法是预防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重要的措施,但也是平时最容易忽视的环节。
2.5化学因素的防护 超声清洗时随时盖上盖子。紫外线消毒必须是封闭空间,人不在的条件下进行,消毒后至少30分钟后才能进入,应尽量安排在中午或下班人少时。消毒过程中如必须进室取物,应关上紫外线灯。
护士职业安全管理范文2
2004年,我国再次启动的医院评审工作也提出了以质量安全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并将医疗安全管理为重点评审项目。护理工作是医院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它已成为衡量护理服务的重要指标。2005~2006年,我院在接受卫生局等多家医疗单位医院管理年的抽检活动中,以护理制度健全完善,护理质控科学合理,受到上级领导的认可。就我院护理部在护理安全管理方面的实践和体会报道如下。
1 完善人员管理
1.1 合理配备护理人员资源:合理而充足的护理人力配备,是保证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新的医院评审标准要求:护理人员配置应能满足临床的护理工作要求,护士的床位比应达到0.4∶1.0。我院护理人力配备虽然尚未达到此标准,但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科学合理的排班制度,来填补人员的不足。
1.2 严格人员准入,依法执业:新的医院评审标准或医院管理年活动中都将执业行为法制化,作为一条核心标准并明确要求;医院必须按照《护士管理法》规定,凡当年毕业,未参加注册考试的新护士一律不准独立值班;凡进修护理人员或实习学生不得独立从事治疗护理工作。
1.3 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因护理人员素质对临床护理安全尤其至关重要。护理管理者要提高人员素质,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如开展:(1)职业道德与法律意识教育。因我院护理服务对象特殊性,即要求护理人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一切工作行为都应体现“以人为本”,并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和依法护理的观念;(2)专业知识及技术培训。护士由于专业知识、技能缺乏,观察病情不到位,采取措施不得当,常常导致医疗差错,因此定期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是保证医疗安全的基础。为提高护理人员素质,近年来,我院护理部采取以下措施,效果显著:①严格新护士的岗前培训及准入管理。凡新毕业护士须完成护理部有关职业道德、法律知识的课程培训,并通过精神疾病的理论基础和精神科护理常规培训考核和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的培训后方可上岗;②强化在职护士的专业水平的训练,护理部每年对全院护士进行护理理论、护理技术操作竞赛活动,同时将考核的结果记录在案并作为科室和护士长护理管理的评价指标。
2 强化制度管理
完善规章制度是质量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在质量安全管理中,只有健全并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才能使医护人员在从事日常医疗护理活动中做到有章可循,才能使医疗质量安全得以保证,护理部根据医院管理年活动中的要求,在原有的护理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以质量、安全为核心,相继补充和修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护理常规,操作规范及考核标准,精神科护理查房制。
3 在安全管理上讲究科学性
3.1 树立系统安全管理意识:长期以来人们对医疗缺陷的固有认识是有差错一定是个人疏忽,但通过对医疗缺陷的分析得出,大多数医疗缺陷不是孤立的,是众多环节因素中的某一个或几个发生改变,即差错的发生是由于前者的缺陷造就了一个使人差错的环境。由此可见,预防和消除缺陷是有效的策略,不是对“某个犯错误的人”进行惩罚,而是应该对护理安全管理进行改进,根据这一管理理念,我院护理部于2006年由护理质控组组成的“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各类精神病人意外事件发生的原因和与之相对应的护理措施和操作流程,本着重原因、轻结果、重管理、轻个人的原则,找出事件发生的原因,并制定策略。目标是通过改善护理管理来减少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
护士职业安全管理范文3
【关键词】 护理;安全管理;对策与实践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过程中,对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护理行业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疾病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以及医学技术的局限性,使护理风险无时不有,对护理安全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护理安全管理涉及面广,如患者的日常护理、就医场所的环境、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对、危重患者的抢救护理、各种仪器的应用等,使护理安全管理无处不在,更体现其重要性。笔者结合实践,对医院护理安全管理中出现的事故进行分析,通过对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发生的65例护理护理安全事件进行综合分析,积极探索有效管理方法,实施防范措施,努力控制护理安全事件发生,为护理风险和患者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医院各科室上报至护理部的护理不良事件65例。
1.2 方法:通过对65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以探讨产生的原因,从而揭示护理安全管理中的相关因素和存在的可能隐患。
2 结果
2.1 不良事件的类型:给药错误35例,占53.84%,压疮12例,占18.46%,跌倒12例,占18.46%,意外事件11例,占16.92%,管路滑脱5例,占7.69%。
2.2 发生原因:与组织管理因素相关(如核心制度执行不力、责任心不强等)37例,占56.92%;与硬件设施配备因素相关的(如急救仪器配置相对不足等)10例,占15.38%;与护士业务素养相关的(如经验不足和预见性差)的12例,占18.46%;与患者自身存在直接关系的有6例,占9.23%。
2.3 不良事件发生时段:每日按时段分为上午、中午、下午、夜间4个时段,其中发生在上午时段35例,占53.84%,中午时段11例,占16.92%,下午时段8例,占12.31%,夜间时段11例,占16.92%。
2.4 责任人工作年限:主要责任人工作年限1~5年38例,占58.46%,5~10年22例,占33.85%,10年以上5例,占7.69%。
3 讨论
3.1 组织管理因素 从数据分析来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与组织管理因素相关的达到56.92%的比例,可见,组织管理因素是影响护理安全管理和产生隐患的首要因素。由于目前我国尚无行之有效的护理安全监管系统,护理安全工作多由护理部和各科护士长监督管理,缺乏专职机构。因此,护士自主参与安全管理的意识比较薄弱。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是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同时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得力、职业道德教育薄弱等影响护理安全。此外,最为突出的是护理人力配置不合理。医院考虑成本,对护理人力数量配置不足,而病员数量不断增加,工作量持续上升,提前上班,不能按时下班现象屡见不鲜。护理人力数量不足,导致护理人力结构配置不合理,一些工作年限少、经验缺乏的护士被迫推上需要高能力、多经验的的护理岗位,尤其中夜班的护理力量更为薄弱。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使护士常常感到过度疲劳或紧张,产生厌倦、失望等负性情绪,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责任意识下降,病情观察不仔细,三查七对不严格,甚至违反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体力上的长期透支,导致业务知识、护理专业知识未能及时更新补充。据统计,临床近70%的工作由护士完成,充足合理的护理人力配置是完成护理工作、确保护理安全最基本的条件。
3.2 硬件设施因素 从数据分析来看,与硬件设施配备因素相关的10例,占15.38%;说明硬件设施因素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占有重要位置。比如,其中的急救仪器配置相对不足。急救仪器通常集中在急诊室、重症监护病房,普通病区一般不予配置。但当普通病区内发生急救事件时,在患者不宜转移的情况下,急诊室、重症监护病房就成了被借用仪器的首选科室。但类似事件分配到每个普通病区又属于个别现象,以致于当班护士对仪器的使用不熟练,不能及时处理各种报警现象的情况普遍存在,而且医院内各种急救仪器的品牌杂、型号多,对护士熟练使用仪器造成影响,导致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3.3 与护士相关因素 数据分析显示,护理不良事件中与护士业务素养相关的达到18.46%的比例,接近20%。可见,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就目前而言,我国护士普遍存在执行技术性较强的操作多,重视技术操作和抢救工作,忽视基础护理工作的落实,忽视疾病的观察。
其次是法律和自我保护意识比较淡薄,缺乏法律证据的收集和管理经验。临床工作中只注重护理操作和护理措施的完成,忽略相关护理文书的要求,记录不实时、不客观,对病情主观判断,缺乏动态观察记录,或对病情描述过于简单,医学用语使用不当,补记或涂改现象较多,这些缺乏说服力的法律佐证材料成为当今医疗纠纷的焦点。
最后是,护士业务素养的欠缺,比如,护士不熟悉医疗设备的使用、保养、维修,对机器的性能了解不透彻,且有时不按程序操作,造成机器的停机和报警,排除故障的应急能力欠缺,导致抢救时机被延误。
3.4 与患者相关因素 不遵医行为发生的比例越高,对护理安全性构成的危害越大。意识不清、烦躁的患者出现自我伤害情况等。
4 防范措施
4.1 组织制度上的建设和完善 首先要更新管理方法,比如护理部严格依照规章制度管理,重新细化安全考核标准,注重流程中的督察力度,组织定期检查、随时检查、重点检查、滚动式检查、堵塞漏洞,防范缺陷。护士长管理从细节开始,构建严谨有序而又充满活力的护理单元,利用晨会、交班会、例会等评析护理工作中的得失,设想某种不周可能导致的后果。每位护士明确护士的法律责任,严格依法执业,持证上岗。熟悉病人享有的权利,明确护患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及护理带教中的法律责任问题。
第二是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的识别准确性。健全与完善各科室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在标本采集、给药、输液、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中、后,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完善关键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的制度。
最后,提高病人满意度加强护患沟通。沟通也是一种护理,是保证护理服务质量的关键措施。护士必须意识到护患沟通的重要性,根据病人性别、年龄、受教育的程度,采取恰当的方式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和健康宣教。提高病人及家属对护士的理解与信任,减少和避免纠纷发生。
4.2 提高护理风险识别能力 首先,建立科学的护理风险管理系统建立不良事件、压疮预报制度,不管是否受到伤害,都要鼓励护理人员及时上报安全隐患,以期在第一时间采取补救和整改措施,如隐瞒不报,则按相关规定实施惩罚。
其次,善于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在工作中强化对识别疾病、护理操作、用药、意外事件中的风险能力外,对有可能引起意外的任何设施、用具都具备戒心,如车辆的刹车、吊杆、氧气、门窗的安全、床栏功能完好等。
最后,发挥患者监督作用。护士可能由于工作繁忙忽视某些不利于护理安全的行为,或由于某些习惯而忽略其危害性,但患者能够发现护士发现不了的危险因素。因此,我们加强护患之间的交流和健康信息传播,提高病人的卫生信息拥有量,增强其发现问题、提出疑问的能力,为预防不良事件发生赢得机会和时间,提高管理效率。
2.6培养学习型护士,规范护理行为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护理专业水平,提高对高危病人观察能力。
5 小结
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工作的核心理念,护理安全和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只有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加强工作的责任心,转变护理观念,并围绕护理质量管理要求,不断改进各个环节中潜在的问题,才能从根本提高护理质量,消除护理隐患,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护士职业安全管理范文4
手术室容易发生差错事故的环节很多,一旦发生差错,无论轻重,对患者、患者家属及本人均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护理管理有多个环节,安全管理是举足轻重的重要一环。实施安全、可靠、稳妥的护理工作不仅有利于医疗工作的发展,而且可促进患者身心康复。做好护理安全管理,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安全,是需要我们加以重视的重要问题。
1 容易出现的差错
1.1 接错患者 接患者时,查对不仔细,患者术前紧张或使用镇静剂后不能准确回答问题,就会发生接错患者或将患者错放手术间等。
1.2 接送中患者的人身安全 在接送患者出入房门时未保护好患者头部及手足,或移动患者至平车或手术台时因固定不当、无人协助,或担架车、手术床未保持功能完好,而导致患者出现碰伤、摔伤、坠床等意外。
1.3 清点有误 术前、关闭体腔前后、器械、敷料、缝针等清点有误。操作不当导致缝针弹出,方向不明寻找困难。器械完好性被疏忽,器械轴节螺丝传递前忽略检查,导致心中没有准确数目。
1.4 术中仪器使用不当 准备时未试机,临时故障,电刀电极固定不妥,造成脱落或污染。患者皮肤与升降台金属直接接触造成电烧伤。
1.5 用药或输血差错 输血、输液查对有误,静脉和大输液标志不清,导致误用,执行口头医嘱有误。
2 预防
2.1认真执行规章制度抓好落实手术人员规则、洗手规则、清洁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手术室护士要认真对待每台手术,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不论接台手术多少,工作多忙,特别是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应始终把安全、清点核对放在首位,这是防止护理差错和护患纠纷的根本保证。
2.2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管理就是解决在护理过程中安全问题的工程技术。并且,手术室的工作又具有特殊性,因此,患者的安全管理措施要从多方面抓起。
2.3手术 患者进行手术时,为使手术部位暴露明显,需要将患者摆置于不同的手术,护理人员需做到固定要牢靠、胸腹部不可受压以免影响呼吸、身下中单要平整、骨突出无挤压垫以硅胶或海绵垫、四肢不可过度外展,以免造成副损伤、约束带不可过紧,以防神经麻痹、患者皮肤不可接触金属,以防烧伤。
2.4 护理人员的素质、技术、工作能力 护士素质包括医德素质、专业素质、技术素质等。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对患者的爱心、工作的责任心以及专业知识掌握和技术的熟练程度与事故的发生往往有着直接的关系,也是安全护理最重要的基础。工作能力与护士的经验有密切关系,护理技术经验与安全有其内在联系。只有从平时的护理工作中、操作中细心观察,总结经验,提高业务技术水平,才能降低事故的隐患,以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性。
2.5清点制度 术中3人核对制度,即洗手护士、巡回护士和手术医生在手术前后共同清点台上所有纱布、纱垫、缝针及手术器械等用物,并做好详细记录。
2.6加强业务学习 工作中护理差错及护患纠纷的发生往往与护士的素质和能力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职业道德规范,是安全护理最重要的基础。经常性地组织工作人员学习手术室护理常规和各种规章制度,加强三基训练,提高专业技能和应急能力,做到术中主动配合。
3体会
人们常说:“护士其实就是没有翅膀的天使,是真、善、美得化身”。由此可见护士在治疗过程中所做的内容是非常有意义的,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护理安全意识应无时无刻地渗透到日常的学习工作中,将慎独的内涵体现到最大。护理工作能为病人创造适合于治疗的环境和条件,认真做好各项护理工作,做至准确、及时、无误,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甚至是病人的生命安危。
参考文献
护士职业安全管理范文5
关键词: 护理安全管理 提高护理质量
1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质量安全的关键环节,只有健全并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才能使医护人员在从事日常护理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才能使医护质量与安全得以保障。
1.1严格交接班制度 既按治疗情况交接班,按抢救、仪器使用交接班。实行口头与床边交班相结合,要交病情、治疗、护理、各种管道及特殊治疗,做到床头看清,口头交情,书面写清。护士交班时要与每位患者有眼神的交流,对患者的陈述认真倾听,如护理方法不能解决的即时向医生汇报,对危重患者要详细交接,认真记录。
1.2 认真执行三查八对制度 (1)医嘱查对:服药、注射、输液、输血查对。(2)不要随意简化操作程序、忽视每次查对,三查八对要记清。不可凭主观经验估计行事,忽视操作中的病情变化。(3)不要放手对护生监督的独自操作。(4)严格执行护理查房制度,护理部每周参加科室大查房一次。严密观察病情了解患者的主诉、不适、苦恼和生活不便之处及社会问题。尽可能地为患者解决问题。消除患者的烦恼及后顾之优,保持稳定乐观的心情配合治疗护理。
1.3 严格消毒隔离制度 成立院内感染管理科,定人负责,定期消毒监测,监测不合格者,扣出当月绩效考核工资。
1.4 加强分级护理制度 根据护理级别加强基础护理,严格各项护理技术操作,定期进行考核,不定期进行基础护理大检查,力求基础护理工作落到实处。
2 完善人员管理
2.1 合理配备护理人力资源 合理而充足的护理人力配备是保证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合理排班,使各项工作紧密配合,有分工、有合作。
2.2 依法执业 杜绝无证上岗,保证行医安全,根据《护士管理办法》规定,执行护理人员执业资格的准入管理,未经护士执业注册者不得从事护理工作,我院规定(1)凡是当年毕业,未参加注册考试的新护士,一律不准独立值班。
(2)凡进修护理人员或实习学生不得独立从事护理操作。(3)凡二年内未通过执业考试的护士,一律不予聘用。(4)临床护理带教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确保无证护士及进修、实习人员工作安全,防止护理差错事故发生。
2.3 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素质,护理人员素质对临床护理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1)职业道德与法律意识教育。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尤其是注重培养良好的“慎独”精神,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开展法律知识规范化培训,引导护理人员学法懂法,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和依法施护的观念,每年进行护士条例、护理法律、法规考试二次,要求人人参与,个个良好。(2)专业知识及计能培训,定期的专业知识及技术培训是保障医疗安全的基础。成立护理理论与技能带教小组,由资深护士担任,每月进行护理知识讲座与护理技术操作技术规范指导,每年进行在岗护理人员基本知识与技能考试四次,考试成绩与年终考核挂钩。考试合格后才能独立上班。年终对各级护士、护士长进行考核,具体内容包括护士仪表、工作纪律、每月工作量、病人对护士的满意度、各项考核成绩、护理差错及缺陷的次数、发表文章等项目,进行考核,作为每位护士综合业务的客观依据。提高护士工作的主动性、责任心及护士对自身行为的约束力。使护士认识到,护士不仅是护理工作的执行者也是病房管理的实施者。
3 创建和谐病区、提供给病人一个安全的疗养环境
3.1创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努力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做到“六声”即: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见面有问候声、治疗有称呼声、操作失误有道谦声、住院期有关怀声。即对病人关心、做工作尽心、听意见虚心、宣教热心、解答耐心、护理精心、服务用心、做事用心、巡视留心和对病人充满爱心。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努力改进服务太度,提高护理技术水平,为病人提供细致入微、关怀备至的护理服务,使病人感受更多关心,用心守护健康。
3.2创建和谐的医护关系,医生和护士要加强沟通,互相理解、互相提醒、互相配合,医疗和护理是两个不同的学科,有着各自独立的体系,但在临床医疗过程中,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在治疗疾病整个过程中发挥着同等重要的作用,两者缺一不可。只有医生和护士协调统一,才能满足患者各方面的要求,才能保障医疗与护理的质量和安全
差错的发生不是偶然,它是由于(1)缺乏完善有效的管理措施(2)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粗疏,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或违反技术操作规程等原因造成。因此笔者认为,积极改进、预防和消除管理上的不足,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创建和谐安全环境是减少差错发生的有效策略。能更好地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参 考 文 献
[1]莫国华,马金秀.提高病房护理管理效率的策略.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
护士职业安全管理范文6
【关键词】护理安全 护理管理 安全文化
随着先进医疗技术迅猛发展,以及病人的法律意识不断强化,自我保护意识加强,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安全问题。
1提高认识,强化安全管理
在日常工作中,临床70%的治疗、护理、生活服务是通过护士来完成的,她们在医疗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因此,在实践工作中,护士更多地考虑如何尽快解决影响病人健康的根本问题,没有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法律问题,对一些可能引起的护理纠纷认识不足,证据意识不强。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社会医疗保险的改革,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使得护理人员在这方面的知识老化,理念更新缓慢,对职业安全知识不了解,对一些错误习以为常,为此,我院在提高护理人员认识、强化安全意识开展了以下活动:
1.1医院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学习护理安全知识、护士的法律知识、护理安全现状以及应对知识,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等,并定期考核,要求每一位护士认清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护理安全受到每位护理人员的重视。在工作中必须提高法律意识、风险意识、质量意识,同时护理部要求护士长在本科室进一步安排相关内容的学习。
1.2自查自纠: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认真分析讨论实际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的原因和有效的防范措施,定期进行差错事故讨论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强化护士的安全思维方式、安全行为准则等,使她们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的教育转变为自觉维护和遵守法律法规和各项安全防范措施。
1.3进行总结:确保护理安全,护士必须提高法律意识,用法律约束自己的言行,懂得自我保护,用制度规范自己的工作,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零缺陷”的专业服务,才能使病人安心、放心,减少医疗纠纷。
2健全和完善制度,保障护理安全
“三查七对”制度、交接班制度、重危病人抢救制度等都是保证病人护理安全行之有效的制度,也是护理工作者的心血结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应用于医嘱、病历的处理,都需要护理管理者在实践中不断的规范和完善各项工作程序和安全护理制度[1]。如查对医嘱制度,由原来手工医嘱到现在电脑医嘱,查对方法及内容就需要修订。为应对医疗卫生突发事件的发生,护理部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新建了十五项护理突发事件紧急风险预案和工作流程,以供护士在发生突发事件时有章可循,有条不紊的工作。建立护理工作缺陷登记本。对护理管理工作制度,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专科护理常规进行纠正和完善,从制度上保证安全管理的落实,把好环节质量关,确保护理安全。
3建立护理安全管理体系,层层把关
医院建立统一和完善护理安全质量管理,制定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规范护理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以护理部-护士长-科室护理人员为主体,人人参加护理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形成护理部监控、科室互控、科室自控的监控体系,层层把关,环环相扣,各司其职,确保护理安全,具体做法:①护理部及医院质控组每月不定期进行检查、抽查三查七对制度执行情况及药品、设备、抢救物品、病人安全等情况,并结合提高安全制度中应知应会内容,督查各病区的护理安全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分析原因,制度整改措施。②护士长组织科室每周自查并做好记录,每月护理部召开一次护士长例会,加强医患沟通,对存在的护理质量及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方案,每季度进行一次质量讲评分析会。③科室人员积极配合护士长负责检查,定人保管相应的药品、器械。定期组织公休人员座谈,坚持护士继续专业教育及培训,加强医疗废物及一次性医用品的管理。
4转变观念,努力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既往出现护理缺陷和不安全事件往往责任都落实到个人,从中找出根本原因较少,罚而不改,使当事人及当事科室采取消极态度应对,现在要求注重每件事件的原因分析、改进措施及其效果,对存在的质量问题、不安全隐患要注重分析原因,制订出整改措施,并在措施落实上下功夫。护士24小时连续在病人身边,工作重复性强而缺乏新意,但又要求有高度的责任心,使心理处于持续紧张状态,有时会导致工作中的失误,导致护理差错的发生。因此,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启动护士自我意识,感悟工作责任,调控负性情绪等营造人本安全氛围,不断提高护士业务素质,培养和影响护士对安全护理的信念和态度,促使安全思维方式和安全护理行为的养成,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
5思考
5.1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是质量的保证:护士缺编是目前医院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护理人员紧张,工作繁忙和超负荷,造成身心疲惫,难免忙中出错,服务不到位等护理安全隐患。因此,应重视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认真研究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做到科学配置护理人员,满足临床工作需要应需尽快解决的问题。
5.2营造安全的文化氛围可促使护理人员安全行为的形成,安全行为是受一个机构的社会信仰及对安全态度所影响的,营造安全文化氛围,使护士达到“我会安全”的理想境界。
5.3努力探讨护理安全质量评估体系是当务之急,目前滞后的医疗管理现状与高速发展的医学技术不相适应,潜在许多隐患和管理盲点。依法行护、依法治护、依法维护的护理安全管理新理念尚在萌芽阶段。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