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信息教学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信息教学论文范文1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状态。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都有不同的特点。小学生喜欢趣味性较强的甚至以游戏的形式呈现的学习资源,这样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唤起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会使他们在兴致勃勃的观察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过分抽象的问题,他们会感到乏味而百思不得其解。中学生正处于从形象直观思维进入到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过分追求趣味性,只在动画、音乐上做文章的资源起不到效果。我们应该着眼于知识的产生过程、逻辑关系,使其起到传统教具起不到的作用,这样才能使信息化学习资源的利用高度有效。针对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信息化学习资源,利用其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从具体事物到抽象理论,通过学生的直接感知去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要获取、制作容易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教学资源要符合教学内容,在确定利用某种信息资源之前,要考虑其获取和制作的可行性及难易程度,不能有了资源却无法使用或操作困难,最终费时费力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选择信息化学习资源时,若能直接采用现成的课件资源或能对其做少量修改就能利用得最好,这样必将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我们一般很少直接用现成的课件资源,因为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思路和教学风格,设计的教学流程也各不相同,融于课件中的思想,所运用的技巧也可能与自己的风格有所差别,同时教学对象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样一来,现成的课件往往就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宜。所以,现成的课件完全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那是最好,稍加修改就可以利用也很难得。反之,就需要我们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分析力与判断力,借助所掌握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来获取、处理、组织所需资源,最终将各种多媒体素材合成为一个完整的课件资源。当然,这种不得已的选择,也必须考虑其获取、制作的难易程度,尽可能用最近的资源、最拿手的方法来达到信息化资源的最有效利用。
三、要操作简单
信息化资源的有效利用,除了其针对教学目标、符合教学内容、适合教学对象、易于获取和修改外,还应包括其操作简单、容易控制。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因为课件资源的难以操作或操作不流畅,不但影响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思路,而且影响教学效果,那么,这类信息资源就不能是首选。为便于教学,学习资源的操作要尽量简便、灵活、可靠,便于教师和学生控制。比如,在音乐与视频资料的播放上,要用最常用的播放软件,防止出现无法打开、停止或卡壳现象。注意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课件流向能根据教学需要而随意调度,在其操作界面上设置寓意明确的菜单、按钮,最好支持鼠标,尽量避免复杂的键盘操作。尽量在各部分内容之间设置简单明了的交互式热键,这样就可以在文件前后、文件内外任意前进、后退、跳跃、重复演播了。
四、要有较强的适应性
信息教学论文范文2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支撑
随着经济、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日益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和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同时也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丰富的信息化资源。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支持。
一在课前:
(一)为教师的课前备课提供参考
备课是教师在上课前的教学准备。我们在备每一节课的教材时,必须确定教学目标,知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采用什么教学方法,这时我们就需要去广泛阅读有关的资料,包括教学参考书、报刊杂志、浏览网上信息。由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资源共享和信息搜集处理功能,使教师在备课时,除了借助教材和教参外,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撷取更多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开阔教师的眼界,拓展教师上课的思路,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自身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自己对信息的整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设计的质量和艺术。
(二)为学生准备学习素材提供途径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基础教育应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把学生培养成能充分适应二十一世纪的专门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扩展了信息传递的途径,丰富了信息资源的门类,提高了信息处理的手段,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同时增强了人们的信息意识,这使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而且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成为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工具。利用各个网站,可以获得网络环境下珍贵的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利用本地区和学校的教育资源库,学生可以从中查找所需的学习素材。
例如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我们安排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课上学生代表汇报。他们带来的材料:有的是某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大小,有的是今年中央电视台春季晚会的收视率……通过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学生不仅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二、在课中: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人曾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学生学习有了兴趣,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根据情境教育的原理,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氛围,可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相应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他们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的展示知识间的联系,引起兴趣,利于很好的理解知识。
例如:在教学《加法的意义》时,用动画的形式展示。原来有5只鸡,又来了9只鸡。学生在观察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表示的意义,引出“合并”。多媒体展示了知识的发生过程。而且形象生动,学生能很好的理解。
(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具有常规电教媒体的特有功能,并且能综合它们的优点。计算机辅助教学带来了教学手段的一次现代化的大变革。计算机能事先存储大量的信息,它操作方便快捷,可以避免教师在课堂上某些环节上时间的浪费,能为学生练习、思考赢得更多的时间,从而增加了教学容量,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带来了课堂效益的提高。
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的教学情境,编写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化学习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让学生轻松巩固已学知识,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教师及时提供学生评价和反馈信息的方法与途径。
如口算练习是绝大多数的数学课必备的组成部分,利用电脑中的随机函数编写算式,可以根据要求无限量地供应题目,并判断你输入答案的正误,还可以设定答题时间,超过答题时间,电脑自动告诉你答案,让学生与电脑比速度。如在形式上再略加修饰,不失为一种学生喜欢的数学电脑游戏。
(三)解决教学难点
多媒体技术,以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画面,灵活多变的动画及音乐效果来优化教学过程,是一种新型教学辅助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来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易如反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己很难示范清楚的教学环节,用课件中的动画或影像表现出来给学生看,这样就能帮助学生看清了每个细节,更快、更全的建立起表象,加深理解,对学生快速掌握学习内容,提高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在讲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时,用传统手段,包括直观操作、投影演示等都很难把要害讲清楚。而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方便地演示:将两个角平移重叠,将角的两边长短随意改变。学生通过观察动态的过程,很容易地归纳出“角的大小与两边长短无关,而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四)启发学生思维
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能够将教学内容一一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呈现思维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内容,极大地支持了学生对逻辑推理、问题解答和数学观念的寻求与研究。尤其是引导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动态演示,形象揭示知识的生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于观察和比较,启发思维,逐步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识的本质。
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点、线的闪烁,依次闪动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来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紧接着把长方体的实物模像去掉,抽象出平面图,完成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再通过面、棱的移动,拼合等一系列的演示,同时配有声音,利用色彩动态来比较,得出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相对棱的长度相等”这一结论,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这一知识。
(五)弥补教材不足
课本中有些要求实践的教学内容,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不可能让学生亲临其境,从而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进行整合教学,可以给学生呈现出一个真实的或虚拟现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其中体验,学会在信息学习环境中学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主动构筑自己的学习经验,以弥补教材的不足。
如"元、角、分的认识"和"千克、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教材中二年级学生比较难掌握的学习内容。在教学中,运用模拟教学课件,创设一个“虚拟现实”超市情境。“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分为学习用品区、生活用品区、儿童玩具区、食品区等。这些都让学生兴奋不已,极大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参与欲望,迫不急待地想在网络中做“顾客”。根据电脑显示,学生可以自己充当售货员,点击食品到秤上去称,然后根据单价算出金额。也可以是“顾客”,自由地去花钱购物,将手中的钱计划着去用,学习热情空前。其间,学生主动参与互动,得以充分展示,每个学生自然地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通过信息技术紧密地整合在一起,缩短了教材内容和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既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在课后
(一)利用信息技术可延伸课堂教学
目前我们学校的教学形式主要是班级授课制,即学生在校集中授课,受教学时间的统一限制。21世纪人类社会将进入全新的信息时代,信息化整合数学学科教学应该增加新的教学形式。基于这一思考,我们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如教学《十进制计数法》、《数的产生》时,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上课时,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
我们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电脑多媒体网络信息领域,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交互强等特性,促进教育制度的革新,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育质量。
(二)为学生继续学习数学提供渠道
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习不是老师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学习者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习者自己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每个学习者都是在其现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新信息主动进行选择和加工,从而建构起自己的理解。
在课后,我们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运用计算机和多媒体工具将学习内容以多媒体、超文本、动画等形式和友好互动的界面,以网络为载体,为学生提供数字化资源,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提供渠道。例如网络课堂就是学生继续学习数学的一个很好的渠道。
(三)可布置形式不同的作业
数学作业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传统的作业形式只注重于学生的写、算,比较单调、乏味,学生的兴趣不高,学生只忙于应付老师。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要在作业布置上下功夫,力避重复、单一的练习作业,精心设计与安排训练内容。作业形式不应拘泥于传统的书面形式,可以是口头的、操作性的,也可以是作品的展示。
如利用网络去查询一些数学小常识在课上汇报;学了几何形体后,布置学生利用计算机画一画有关的几何形体,加深认识;六年级学生学了统计图表后,可以布置学生利用Excel设计一个统计图表。教师还可以利用个人教学网站,给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布置网络作业。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广泛运用,是教育改革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就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发挥其最大功效,就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过重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实施,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符合现代化教育的需要。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的支撑还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探索。
参考文献:
1.章剑卫.基于课程整合的新型信息技术课程模式.浙江教学研究.2000
信息教学论文范文3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科学态度、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传统的实验教学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因此,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在实验教学中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参与实验操作,尽量发挥实验的探究本性,激励学生改进实验方案,参与设计。在实验活动中,围绕核心问题提出假设,找出证据后,通过实验活动或教师的引导解决问题。当问题、假设、证据之间的关系合理的时候,将得到合理的科学依据。通过自主实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过程、体验实验带来的乐趣,他们手脑并用、乐在其中,对其性质和探究方法的理解也非常深刻。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他们学会辩证地看问题,任何事情是多面的。让化学更贴近生活。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科学的学习态度,用事实去追寻真理。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在实验教学时,有些方面问题需要注意:实验前的问题引导,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开展实验探究;试验后的交流讨论,要从知识、方法等高度设置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深化认识。
二、联系社会实际,使化学教学贴近生活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我们的衣食住行都充满了化学知识。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化学知识的学习又为生活服务。物质世界充满了化学变化,人类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化学变化。例如,为什么有些地方的水不能直接饮用?“乐山大佛”为什么慢慢被侵蚀,又怎样保护?这些有趣的现实生活与化学问题的情况,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化学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选择一些贴近实际生活、学生非常熟悉的事例和日常现象,通过选取实际生活中的题材,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使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化学教学就能起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小实验就是加强化学教学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的一种手段。例如,采取何种方法可除去饮用水中的沉淀物;用食醋和纯碱稀溶液改变花的颜色;制作橘子电池;用熟苹果催熟青香蕉、绿橘子;用草酸洗墨渍;用小苏打或面碱清洗锅碗瓢盆上的污渍等等。教师还可以将生活中可供探究的知识点设计成探究性问题,通过实验进行教学,使实验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最终达到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的目的。
三、信息高速发展,实施信息化教学
现在是信息技术的时代,要想跟上时代的脚步,就需实施信息化教学。所谓信息化教学,是与传统教学相对而言的现代教学的一种表现形态,它以信息技术的支持为显著特征,在更深层面上,它还涉及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和现代教学方法的应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为学生学习搭建快捷、高效、大容量的信息高速公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要求传统的课程必须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求,增加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内容,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放大教学效果。信息化教学使课程资源不单单是教材和书本等印刷品,也包括了网络及音像制品等,扩大了课程资源的范围。信息化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变革作用。学生从传统的接受式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信息化学习也将成为学习者未来的发展方向。信息技术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使教育资源共享的原则得以贯彻,学习选择的自由度大大提高,因需学习、因材施教真正成为可能。化学信息化教学主要是以利用书籍、光碟软件、网上资料三大资源为基础,创设“引趣”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协作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教学论文范文4
通过销轴零件的编程加工,学习数控车削中的外圆粗车复合循环指令G71和精车复合循环指令G70的应用;其重点是外圆粗车复合循环G71和精车循环指令G70的指令格式和编程方法;难点正确选择切削用量参数,制订合理加工工艺,保证加工精度。
2.教学目标确定
按照教学大纲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知识目标为:1)掌握外圆粗车复合循环指令和精车循环指令G71、G70指令的格式、参数含义及应用;能力目标为:1)能用G71和G70指令正确编程;2)能正确输入程序、调试程序并进行仿真加工;情感目标为:1)分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2)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多种信息化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3.教学策略制订
依据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理念,制订的教法策略为:利用信息化手段,突出“做中学、学中做”,通过设置情境、直观教学,借助网络、多媒体、仿真软件、实物展示以及教学环境布置等,让学生通过感官,对知识产生感性认识;教学中注重启发引导,循序渐进,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同时以项目为载体,以问题为线索,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认真查阅资料、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动手实践来达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4.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资源,增强教学直观性,用到的主要教学资源有:上海宇龙数控加工仿真软件、计算机绘图软件、教学素材(任务书、图片、视频、评价表、数控加工工艺手册、数控车床操作说明书等)、多媒体PPT、网络信息、思维导图软件等。
5.教学环节设计
信息教学论文范文5
现代信息技术如此发达,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得知识。尤其信息技术这门课,有的学生在有些知识上,可能超过老师,也许会出现学生提问而教师无法解答的现象,这严重影响教师的权威性。所以,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就不能只是一桶水,必须是川流不息的河、容纳百川的海。有的老师会说:作为最基层的计算机教师,在学校不仅仅只有教学,还负责打字、学籍管理等其它杂七杂八的事儿,用于钻研教学的时间相对较少,没时间学习。我们应有危机意识,只有不断学习进取,才不会被社会淘汰。
二、要具备专业素养
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课一周只有两节,教师必须具有高水平的专业素养,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学习。
1.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例如在制作FrontPage动态网页时,首先展示静态网页,让学生回顾的同时,再展现动态网页,这种对比导入让学生眼球一亮,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可高效地完成动态网页制作。
2.课程整合。信息技术在各学科的学习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几乎所有教师都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所以课程整合是必须的,尤其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例如在Excel图表制作教学时,让学生明白图表的作用和制作方法后,拓展学生的思维:如何制作数学中经常用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图像?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不仅让学生解决了信息技术课程问题,更让学生明白信息技术在其它课程方面的作用。
3.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不仅是从书本获得理论,也要从生活中感悟知识。在介绍编程中涉及到变量的概念,尤其变量交换这种抽象问题时,我就准备了一杯橙汁,一杯可乐,让学生明白变量其实就是一种容器。并且让学生想办法自己动手,把橙汁和可乐交换。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动手实验,深刻明白变量的概念,而且顺利解决变量交换为什么要采用第三个变量作为跳板了。
4.任务驱动。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就是任务驱动。通过“任务驱动”教学,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能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的能力,因为完成同一种“任务”的操作过程中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并不一定完全要按照教师和教科书上讲的方法,可以在方法上进行各自创新,这就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5.小组合作。杨振宁博士指出,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都是不可能的。而信息技术课更有条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在上机课时,我采用兴趣分组,利用网络技术,更多地提供互相交流、共同协作的机会,让每位学生在各组之间合作、交流、评价,提高创新学习的能力,发挥个性,培养团队精神。
6.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适当的教学评价对学生作用尤为重要。信息技术课程可以尽量在每节课结束前留5分钟时间进行教学评价,通过让学生完成作业和实验操作后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关注他人、组内互评或小组间互评,并进行评比和总结,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以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巩固和完善,引导其逐步提高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
三、总结
信息教学论文范文6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课程任务重任课老师需讲授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技术,数据库技术,程序设计方法,数据整合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管理技术,辅助决策技术,面向对象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对象持久化技术,软件测试方法,系统运行与维护等内容(见图1)。因此,课程内容繁多,考虑课时所限,单独依靠传统的授课方式,学生很难熟悉、掌握课程的内容。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更新快1.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已逐渐从早期的主机集中式向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即C/S模式)再到如今广泛应用的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即B/S模式)的方向发展。B/S模式是从传统的C/S模式发展起来的计算模式。C/S是松耦合系统,是通过消息传递机制来进行对话的,由客户端发出请求给服务器,再由服务器进行相应的处理之后经传递机制送回到客户端来,而B/S模式是把C/S模式的服务器端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化,分解成多个数据库服务器和Web服务器,同时也简化了C/S模式的客户端,仅保留其表示功能,从而成为了一种典型的三级结构模式:表示层、处理层和数据层。2.程序设计的语言。已由最初面向过程的程序语言(如C语言)发展到如今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如VB、Java、.net);Java编程语言的风格十分接近C、C++语言。Java是一个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它继承了C++语言面向对象技术的核心,Java舍弃了C++语言中容易引起错误的指针(以引用取代)、运算符重载(operatoroverloading)、多重继承(以接口取代)等特性,增加了垃圾回收器功能用于回收不再被引用的对象所占据的内存空间,使得程序员不用再为内存管理而担忧。在JavaSE1.5版本中,Java又引入了泛型编程(GenericProgramming)、类型安全的枚举、不定长参数和自动装/拆箱等语言特性。3.数据的采集方式。由原来的人工录入发展到如今的条形码、RFID、GPS等物流网设备的采集。条形码识别技术最早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是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是由一组排列规则的、黑白相间的、粗细不同的条状符号组成,这些条状符号对应着不同的数字,能够很方便地译成二进制数和十进制数,并可以根据不同的组合方法表示不同的含义。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与其他自动识别系统一样,RFID系统也是由信息载体和信息获取装置组成的,主要由三部分构成:标签(Tag)、阅读器(Reader)、天线(Antenna)。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GPS)的简称。提供车辆定位、防盗、反劫、行驶路线监控及呼叫指挥等功能。要实现以上所有功能必须具备GPS终端、传输网络和监控平台三个要素。4.互联网核心技术。逐渐从Web1.0(以数据为核心)发展到Web2.0(以人为出发点)。Web1.0以门户网站等技术为代表,强调内容的组织与提供;而Web2.0技术以Wiki等自服务模式为主,强调自服务和内容由使用都自动生成。Web2.0,是相对Web1.0(2003年以前的互联网模式)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是一次从核心内容到外部应用的革命。由Web1.0单纯通过网络浏览器浏览html网页模式向内容更丰富、联系性更强、工具性更强的Web2.0互联网模式的发展已经成为互联网新的发展趋势。Web1.0到Web2.0的转变,具体的说,从模式上是单纯的“读”向“写”、“共同建设”发展;从基本构成单元上,是由“网页”向“发表/记录的信息”发展。5.系统整体观念。由原来的独立系统开发逐渐延展到现在集成系统的开发。随着全球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企事业单位对信息化建设越来越重视,并且正逐年加大投入力度。企业各部门根据其自身需求,有的自行开发了业务系统及数据库管理系统,有的购买了相应的软件系统,由于这些系统在建设时期、开发技术、使用设备等方面的差异性,导致了其相互之间很难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互。为了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满足各级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需要,系统集成为了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现金的开发多数针对信息系统集成的框架体系以及信息系统集成的相关技术两方面进行阐述,信息系统技术主要包括:数据仓库技术、中间件技术、SOA架构、决策技术、WSH架构、异构数据整合技术、WebService技术等。
(三)管理信息系统的教材多样各开设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高校几乎都出版了相关的教材,但是由于各高校的偏重点不相同,教材和授课内容上的差异也较大,所以管理信息系统的授课不能采用“拿来主义”,必须结合学校特色开展教学。
二、管理信息系统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注重理论教学,缺乏案例教学。部分老师在讲授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时,强调理论的介绍,忽略了案例的作用,不仅容易使课堂枯燥乏味,甚至可能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教学过程常常以教师为中心,围绕教材,向学生灌输课本知识,致使教学与生活脱离、理论与实际脱节,忽略了真理形成的过程,忽视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案例教学是加深学生理解、增强记忆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是目前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在教学案例的改革过程中,编制的许多管理信息系统案例仍然处于浅层次,低水平,况且是凌乱的几个点,不能贯穿成一条线,很难在管理信息系统案例教学中全面展开应用。期待从事管理信息系统教学的同仁和专家们,共同研究探索,资源共享,使得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2.过分强调案例教学,讲授知识少。一味地强调案例教学,案例充分,所讲内容学生容易掌握和理解,但是讲授的内容相应会有所限制,管理信息系统的知识点没有充足的时间去讲授。案例教学需要师生双边互动,一般耗时较多。如果授课内容较多而课时受限,就会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建议在讲授重点内容时,精选案例,精心策划组织实施案例法教学。如果不考虑学科的特点过分强调案例教学,就会流于形式,无异于一般举例,这既不现实也不科学。3.针对所有专业的学生,讲授相同的内容。由于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主干课程,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内容的学习重点也应该有所偏差,根据专业特色。案例是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来的,涉及生活和学生所学专业的各个方面,一个好的案例可以成为知识的载体,它将管理信息系统的思想和方法融入其中,能使管理信息系统的“有用性”更鲜明地体现出来。实践探索证明,案例教学的确是教学的一种好的方式,是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的一个发展趋势,其良好的教学效果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三、管理信息系统案例教学方法探讨
针对管理信息系统案例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难点,探讨多种方法。1.结合专业特色,制定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案例。针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等专业的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为其主干课程,授课时要从真实软件项目中总结、归纳软件开发全过程作为案例,包括:系统调查和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程序设计、软件测试、运行与维护等。针对如航运管理、交通运输等专业的学生,选定物流管理系统、水路运证系统等学生熟悉的领域中的开发过程作为案例,将会加快学生的理解和记忆。2.综合考虑课程约束,制定恰当案例辅助学生多视角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由于专业不同,所以管理信息系统的课时安排有时也存在差异,如课时为72学时、54学时和36学时。对72学时,可以选用一些涉及面广、业务逻辑复杂的信息系统;而对36学时,最好选用一些结构简单、功能少的小系统。3.问题驱动,引导学生对案例产生疑问,循序渐进掌握理论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的案例选定之后,每次课程结束时,提出下一节课将要讨论的主要内容,给学生留充足的课后时间来分析探讨、尝试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手能力。课堂上,直接针对问题,引导学生来尝试解决,除非难点问题,直接和学生共同来探讨决绝办法,并举一反三。
四、管理信息系统案例教学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