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技术研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技术研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技术研发

企业技术研发范文1

摘要:随着通用电气、德国西门子等著名企业对于宽带薪酬体系的导入和应用,宽带薪酬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薪酬管理模式,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关注。根据宽带薪酬的基本理论知识,重点探讨如何将宽带薪酬应用与外贸企业的技术研发部门,并剖析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宽带薪酬;外贸企业技术研发部门;薪酬激励

一、 宽带薪酬理论概述

宽带薪酬或者薪酬宽带,仍属于薪酬结构的范畴,只不过它是对传统上那种带有大量等级层次的垂直型薪酬结构的一种改进和替代。根据美国全面报酬学会的定义,宽带薪酬结构就是对多个薪酬等级以及薪酬变动范围进行重新组合,使之变成只有相当少数的薪酬等级以及相应较宽的薪酬变动范围。总的来说,每个薪酬的等级的最低值与最高值之间的区间变动比率要达到或超过100%。一种典型的宽带薪酬结构可能只有不超过四个等级的薪酬级别,每个薪酬等级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的变动比率则可能达到200%~300%。而在传统的薪酬结构中,这种薪酬区间的变动比率通常只有40%~50%。[1]

宽带型薪酬结构作为一种与企业组织扁平化、流程再造、团队导向、能力导向等新的管理战略相配合的新型薪酬结构设计方式,其最大的特点是压缩级别,将原来十几甚至二十、三十个级别压缩成几个级别,并将每个级别对应的薪酬范围拉大,从而形成一个新的薪酬管理系统及操作流程,以便适应当时新的竞争环境和业务发展需要。

二、宽带薪酬的优势

宽带薪酬作为一种新型的先进的薪酬管理模式,与传统的薪酬管理模式相比具有突出的优势。

(一)薪酬等级少,幅度大

宽带薪酬实际上是压缩级别,将每个级别对应的薪酬范围拉大,从形成一个新的薪酬管理系统及操作流程。传统薪酬模式中的等级差距,不利于员工之间建立平等关系。而宽带薪酬级数少,有利于弱化等级差距,树立合作意识。[2]

(二)支持扁平型组织结构

打破了传统薪酬结构所维护和强化的等级观念,减少了工作之间的等级差别,有利于企业提高效率以及创造学习型的企业文化,同时有助于企业保持自身组织结构的灵活性和有效地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

(三)引导员工重视个人技能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

在宽带薪酬体系下,降低了职位晋升带来的压力,员工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企业发展所需技能的训练上,从而提高工作绩效,促进企业效益的提高。

(四)打破等级观念

在传统薪酬体系下,等级森严,薪酬水平与职位的高低正相关。在宽带薪酬体系中,薪酬水平是以市场薪酬调查的数据以及企业的薪酬定位为基准。它不同于传统薪酬体系单方面强调组织内部公平性,而是更注重员工个人发展以及自身在外部劳动力市场上的价值。

(五)有利于把员工放在合适的岗位上

在传统的薪酬体系中,职位晋升是对优秀员工的奖励方法。但是一个优秀的普通员工可能还不具备做一名好的领导者的某些特质,他的晋升可能造成组织少了一名优秀的员工,却多了一名平庸的领导者。在宽带薪酬体系中,优秀员工的职位没有得到提升,但是只要其积极工作、努力创新,在适合的岗位上凭借不俗的业绩就可使其薪酬水平得到满意的提升。

三、宽带薪酬在外贸企业技术研发部门中的应用

宽带薪酬所具有的优势、特点和适用条件都与外贸企业技术研发部门的特点相当吻合,因此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外贸企业技术研发部门也适合于实施宽带薪酬。宽带薪酬的实质是解决组织的激励体系问题,而对于外贸企业技术研发部门而言,人才是根本,宽带薪酬既可以通过广阔的发展空间吸引并留住人才,同时又能激发员工的创造才能。与传统的基于职位的薪酬体系以职定薪、强调职位相比,宽带薪酬体系更注重员工之间专业能力的差异,体现了企业对个人能力的尊重。[3]

(一)宽带薪酬的在外贸企业技术研发部门的适用条件

外贸企业技术研发部门的员工是掌握企业核心技术具备高知识水平的人才,传统意义上薪酬模式很难对他们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激励。宽带薪酬结构模式的应用,无疑有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

1.部门管理企业化、相对独立化

宽带薪酬的实施的必要条件是企业必须有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范灵活的管理体制以及与市场接轨的薪酬制度。这就需要做好部门管理企业化、相对独立化,用企业化的制度来管理部门工作,使企业中的每个部门能够像一个健全的小企业一样来运行。这一点,在技术型外贸企业的研发部门中会十分重要,而且也有实施的土壤,研发部门的企业化管理能够使得部门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建立起来,做好本职工作,并最终赢得组织的信任和肯定。

2.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形式

宽带薪酬不是解决所有薪酬问题的通用药,实践证明在新型无边界组织以及专业性强调不是很多、多职能工作、跨部门流程、技能工种的团队型组织中适用性较好。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是宽带型薪酬的重要的基础性条件,意味着组织层级的减少,而同一层级的职位数量增加。这样一来,对于直线职能的组织结构的企业或者是部门来说,可以进一步明确职责,有利于上下级关系的调整和治理。但是,如果对于同一层级的职员都采取一刀切的一视同仁的对待态度、不免会形成平均主义氛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会降低,薪酬激励意义就会大打折扣。宽带薪酬是依据员工的能力来对员工的成绩予以肯定,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能够很好地调动。同时,承认个体差别,对员工本身而言是一种激励,使其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业务知识,进而更好完成本职工作。

3.职位评价科学化

职位评价的科学化是实行宽带薪酬的前提条件,要实现职位评价的科学化需要比较企业内部的各个职位的工作要求以及职位要求的相对重要性,得出初步的职位等级序列。同时,建立一套统一的职位评价标准,对于每个职位进行评估。外贸企业技术研发部门的员工,作为知识型员工对于自身所获得的组织认同感十分重视,在技术型外贸企业的研发部门实施宽带薪酬,能够使得科学的职位评价发挥最大的效用。

4.宽带数量、薪酬档次合理

宽带薪酬的数量应该依据组织中不同员工的贡献来进行确定,各个宽带之间的级差标准应该体现不同层级的职位对于企业总体战略的贡献程度。薪酬档次的合理性要坚持与社会上同档次的企业的工资水平相通和考虑企业长远发展这两个基本原则。吸引优秀人才,壮大企业的人才队伍,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 技术型外贸企业的研发部门实施宽带薪酬能够激励员工不断提高自身人力资本存量,从而实现自身最大的投入产出比。

5.科学化、可操作的绩效考核机制

为了更好地实施宽带薪酬,需要一套合理、可操作的绩效考核机制。现在的企业大多都缺乏切实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难以准确合理的考量员工的贡献。绩效评价应该实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辅相成,360度考评,得出全面合理的评价。发挥宽带薪酬的激励性作用,多对员工予以肯定,使员工有归属感和认同感。技术型外贸企业的研发部门对于科学化、可操作的绩效考核机制的要求更高,同时这两者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可靠的绩效考核机制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好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而实现企业目标,成为最终的成功者。

(二)合理的外贸企业技术研发部门宽带薪酬体系的设计流程

薪酬体系的设计,是根据企业的类型、发展战略、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现有人才的类型等众多因素综合考虑的。对于外贸企业的技术研发部门来说,技术人员是属于知识型员工,具有自主性、创造性等特点,这类人员对于自身技能的提高非常重视,所以该类型的企业和部门的薪酬体系比较适合应用基于技能的宽带薪酬。但是,薪酬体系不能照抄照搬,要根据企业以及部门自身的特点来制定。下面简述一下薪酬设计的流程:

1.根据企业的战略,确定部门的薪酬战略

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薪酬战略,良好的薪酬战略能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能为企业带来长久利益。在制定薪酬战略时,应分析企业的核心能力,明晰企业的核心价值。外贸企业技术研发部门是企业的核心,是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保持独特竞争优势的重要保证。而技术研发部门的员工,多是知识型员工,具有等级观念弱,自主性强等特征。因此,技术研发部门的薪酬体系,不能与其他部门一概而论。

2.根据公平原则,调查企业内、外部薪酬水平

宽带薪酬的公平性可分为三个层次:外部公平、内部公平和个人公平。在实行宽带薪酬之前,重要的准备工作之一就是调查企业的内外部薪酬水平,确定基本的薪酬水平,同时制定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以吸引和保留核心的员工。技术研发部门的员工注重自身能力的体现,在调查薪酬水平时,要调查员工关心的薪酬要素,了解能对员工起到激励作用的薪酬要素。

3.确定宽带薪酬的宽带数量

根据员工的岗位分布确定薪酬带的数量,并根据员工的技能、能力确定薪酬的分界点。

4.设立宽带薪酬的宽带、浮动范围

在岗位分析和职位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外部市场薪酬调查来确定每个薪酬带的浮动范围以及极差。

5.对同一宽带内部定价

对于一个薪酬带中的每个岗位,在岗位分析和职位评价的基础上,确定不同等级与水平。

6.薪酬评级和职位评价,明确相应的认知资格体系

宽带薪酬的缺点之一就是不能明确每个职位带的具体任职资格,因此建立宽带薪酬管理模式部门必须建立相应的任职资格体系,明确工资评级标准及办法,营造一个以绩效和能力为导向的企业文化氛围。

7.薪酬方案的控制与调整,做好薪酬反馈

在实行宽带薪酬时,应随时询问员工的意见,不能照搬其他企业的宽带薪酬体系。每个企业、部门有不同的特点,应根据部门的自身特点设计薪酬。对于员工的反馈,及时分析,找出原因并在必要时做出相应调整。

虽然宽带薪酬的设计体系流程都大致相同,但是企业和部门之间存在差异,因此根据企业和部门自身的特点设计合适的、能起到激励作用的薪酬体系非常不易,需要不断调整、不断完善。

(三)宽带薪酬体系在外贸企业技术研发部门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宽带薪酬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薪酬管理模式,相对于传统薪酬模式有诸多的好处,但是,如果要在外贸企业技术研发部门中推行,有些问题需要加以关注。

1.薪酬体系的最终目标是推动人力资源管理,从而服务于企业战略目标。因此,要推行宽带薪酬,必须明确整个部门的人力资源战略。同时,系统的梳理部门的战略,分析部门的核心竞争能力,并将它们量化为指标,在此基础上建立人力资源战略。另外,还要进行有效的组织优化、岗位设计与职位分析。

2.应通过宽带薪酬的实施,引导员工重视个人技能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实现组织之间的横向交流与协作。部门要将员工技能进步的指标进行量化,这样就可以对其所掌握的技能有一个客观评价的标准,而员工也应该根据该指标,对未来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

3.要做好任职资格及工资评级工作。宽带薪酬的推出可能会使部门的人力成本在短期内大幅上升,这是宽带薪酬模式的缺点。所以,引入宽带薪酬时,要及时构建相应的任职资格体系,明确工资评级标准及办法。鼓励员工冒尖,通过拉大薪酬差距,限制平庸员工薪酬的上涨。同时,人力资源部门还应定期做好人才市场的薪酬调查,制定合适的工资帽,以防止某些职位工资过高而导致人力成本的非正常增加。

4.出台前要广泛征求意见,要设计试用期和过渡期。任何先进的薪酬体系都必须切合实际,必须融入部门才能发挥功效。薪酬体系设计过程中应广泛征求部门员工的意见,公开让员工参与薪酬体系的设计和评价。即使在广泛征求意见后,在推行时也应该设计试用期和过渡期,对试用中反映出的问题及时修正,使其日臻完善,得到部门员工的拥护,实现平稳过渡,确保在本部门顺利推行。

四、结论

宽带薪酬作为一种新的薪酬管理结构体系,颠覆了传统薪酬的设计思路,为组织摆脱旧有的多层级制度的弊端提供了一种正确的选择。对外贸企业技术研发部门而言,应当理论指导实践,部门的管理决策者应结合外部环境和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宽带薪酬和部门的最佳契合点,使其作为激励机制能在外贸企业技术研发部门中真正发挥作用。(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公共管理系)

指导教师:秦秋红(副教授)

参考文献:

[1]刘昕.薪酬管理[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12-213.

企业技术研发范文2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企业研发费用核算问题;研发费用核算策略

为了保持高新技术企业的良好竞争力,创造企业社会价值,并且推动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新技术企业除了要在市场经营方面作出努力,还要增强企业内部的可持续发展性。通过节约成本、新产品开发、降低企业税率等方式,提升企业经济效率。同时,通过改善企业研发费用中存在的不足,加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一、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有效的预算管理体系。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对研发预算的投入成本过高,在前期没有充分调研市场,缺乏有效的数据支撑,导致企业缺乏对预算的控制,使研发的投入资金远高于实际所需的资金,会使产品收益相对减少。因此,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人员要重视预算管理的工作,前期对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项目预算编制。在项目研发时,需要全程对预算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方便在项目研发过程中,灵活地调整工作。其次,在一些高新技术研发的过程中,企业会根据市场的反响,设计一些与产品相关的衍生品,衍生品设计和制作费用都会划拨为研发经费,实际上衍生品并不应用于高新技术产品,因此不能划入研发经费,可以将其划入公司产品的制作费用中。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核算主要包含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以及研发所使用材料的消耗费用。其中人工劳务费用的核算工作,可以通过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与之进行有效整合,研发使用的材料消耗费用需要通过费用核算制度进行控制,避免研发资金的浪费。

(二)没有明确研发费用核算内容。首先,高新技术企业研发项目的工作人员,在实际研发过程中没有对预算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整理,也没有对研发发费用的等级进行划分归类。其次,高新技术企业在进行高新技术项目的研发时,重大项目可以需要持续几年的时间,许多企业只将项目开发期间的支出作为项目研发预算,忽略了前期的开发研究成本,进而影响了整体核算内容,企业需要单独对这些研发项目的内容进行分离。最后,国家政策是支持并鼓励高新企业进行新技术的研发,但是有些高新企业没有将新的研发项目与其它已经稳定生产的项目进行财务上的分离,导致部分企业无法享受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

(三)研发项目缺乏客观决策。高新技术企业在进行产品技术研发时,对研发项目的决策缺乏客观判断,有些企业的项目负责人只根据工作经验通过主观判断来作出重大决策,或者有些项目负责人,只追求个人利益,不顾及企业的长久利益,不进行科学评价,使高新技术企业在研发过程中遭受重大损失。

二、高新技术企业在研发费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研发费用要与向政府部门进行申报的资料一致,并且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费用按照项目单独成立,建立起相应的研发费用核算制度。高新技术企业,需要在清缴费用时,向国家税务机关报送研发所涉及的费用明细。

(二)高新技术企业要按季度向相关园区管理部门,报送企业研发项目的数据,一定要与之前申报的项目保持一致。对于跨年度的研发项目,在进行研发费用核算时,要结合项目预算以及项目验收报告,平衡研发费用。

(三)高新技术企业中涉及知识产权的项目,是不能划分为项目研发经费的,属于无形资产。对于复杂的研发项目通过拆分,设置更加精细化的账目,但是需要列举合理的分摊依据。

(四)研发经费必须是用于项目开发所需的原材料等相关费用的支出、项目试验用品,以及无法列入固定资产标准的模具和设备的检修、维护费用也可以列入原材料相关费用的支出中,研发项目所用的建筑物则可以列入相关折旧费用。

(五)高新技术企业从事研发项目的相关工作人员全年的工资薪金、五险一金,要加入项目研发经费中,同时还要保证相关工作人员的在职天数要在183天以上。

(六)项目研发产生的设计费用包括对产品进行的创意设计;高新企业用于项目研发使用的软件、专利以及非专利技术等费用的支出,需要列入无形资产科目中作为分摊依据;研发项目中需要委托其他机构和个人进行的活动,费用实际发生额的百分之八十,需要计入委托方的委托境外研发费用,便于日后划分、统计。

三、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核算的解决策略

(一)高新技术企业内部加强部门沟通。高新技术企业关于研发费用的核算就是对企业在进行研发活动时产生的费用进行确认、计算、记录、报告。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产品研发的员工以及企业财务人员,在企业研发费用核算中,都有各自的分工财务部需要与进行项目研发的工作人员加强沟通,及时了解研发过程中预算的使用情况,并且要保障资金的及时支出,以防耽误研发进度,财务人员还要帮助科研人员判断费用的使用是否合理,同时研发人员可以协助财务部门进行财务核算,企业内部要互通有无,提高研发费用核算的准确性。

(二)加强研发费用核算的独立性、合理性。在对研发费用进行核算时,财务人员需要将研发支出划分为费用型和资本型。企业是否能获取研发项目的批文,是判断研发费用支出是否为资本型的标准之一。为了提升企业研发费用核算水平,企业应当根据各个环节进行独立核算,这样能保障成本核算的真实性以及准确性,还能够享受国家税务优惠活动,同时更好地对研发项目的管理,因此企业要重视各项目费用的单独核算。在进行财务核算时,成本类的科目可以设立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的核算,通过结转至资产的方式,对研发费用的核算进行分级设置,同时设立工作人员人工劳务费、材料使用费、折旧费与长期待摊费、设计费、无形资产摊销、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等费用设下级科目,便于之后的统计工作。财务人员要对每笔费用分项目核算,对于专属的研发费要单独进行核算,对于产生公共费用统计后再进行分摊,对于不同的费用科目需要提供不同的分摊依据。由于产品研发过程中有不同的阶段,相应的会计科目上会对应管理费、销售费、制造费,或者生产成本的费用,针对长期以来研发费用与生产经营费用常常混淆的情况,建议将上述费用产生的科目设置相应的费用明细,期末时,再将成本类下费用化支出的研发费用转入相应的科目,这样就能直观地反映出企业经营中各个阶段所产生给的研发费用,其中资本型的研发费用,在没有形成实际资产前都相当于在“建大楼”,需要进行投入。财务人员清晰地统计出研发项目具体的费用划分,可以满足不同科目统计的需求,从而实现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核算的精细度。

(三)优化核算分类项目管理。高新技术产业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建立信息化财务管理软件,并配备核算功能,通过精密的公式保证费用核算的准确性。另外设置核算项目要以研发为营的支出为重点,强化核查效果,保证资金使用的真实性,为项目管理人员掌握支出情况保留依据,让项目研发费用得到更优化的配置,推进项目的健康发展。同时,按照规定分项目核算,可以得出项目的具体支出情况,更好地进行研发费用的规划。

企业技术研发范文3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管理核算;风险防范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9 -0076-01

高新技术企业,是指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在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注册一年以上的居民企业。根据现行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高新技术企业可以享受企业所得税率为15%的优惠政策。但在近年来的执法部门的检查中,部分企业由于未能按照规定准确核算研发费用,导致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被取消或者重新认定未能通过,已减免的企业所得税税款被追缴,直接造成了企业的重大损失,甚至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经营。

一、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管理核算的相关现状

2008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的施行,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政策被广泛推行,但目前部分企业仍未能按照规定准确核算研发费用,相关现状不容乐观。

2012年5月23日,上市公司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贝因美(002570)披露公告显示,公司被认定前三年研发费用归集不合理、不具备高新技术企业资格,需在2012年5月30日前补缴税款2785万余元。而在去年9月底,贝因美就因为被监管部门查实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掺假”而被追缴2008年、2009 年税款共5892.7万元。国家审计署认定:贝因美在2008年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时,前三年实际投入的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0.65%;且申报的发明专利与其主要产品的核心技术不直接相关。受此消息拖累,贝因美股价连续两天下跌,5月24日收报21.04元,下跌4.36%。而且根据规定,贝因美五年内不能再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资格,企业所得税率恢复到25%,同时还会丧失在土地、政策扶持等方面的优惠,这将严重影响贝因美未来的经营业绩。

其实,并非贝因美一家上市公司因此被查处。此前,已有华映科技(000536)、精艺股份(002295)、奥康国际(603001)等多家上市公司由于研发费用管理核算的风险而被追缴税款或者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受到质疑。上市公司尚且如此,那些非上市公司的核算就更加混乱了。

二、存在的问题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管理核算,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研发活动组织不力,对研发投入不重视

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08]172号)规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时,企业为获得科学技术(不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服务)而持续进行了研究开发活动,且近三个会计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1)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6%;(2)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0,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3)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0,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其中,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

高新技术企业的资格申请,要求企业必须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由于研发活动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所以,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层对于研发活动积极性不高,对研发费用的占比没有足够重视,风险很大。

(二)研发活动管理不力,对研发过程记录不规范

由于企业的研发活动是由研发部门具体组织实施的,但是研发费用的核算是由财务部门进行的。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由于核算流程、管理制度和人员配合等方面存在问题,导致相关的研发活动资料与研发费用管理核算资料不匹配。企业不能提供相关的研发活动资料或者是提供不全,外部人员很难就研发活动的真实性进行验证。

(三)研发活动核算不力,未能达到“专账管理,准确核算”的要求

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08]172号)规定:高新技术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应做到“专账管理,准确核算”的要求。目前,企业在进行财务核算时,可以根据情况选择执行《行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而且,这些会计制度或会计准则对于研发费用的核算要求,是不一致的,这就导致部分企业在组织研发费用管理核算时,未能按税法规定准确设账核算。

企业应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设置“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资本化支出”和“管理费用――研究开发费”科目,根据需要设置明细科目,并按照研发项目设置项目认真核算:职工薪酬、材料费、燃料及动力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无形资产摊销、折旧费、长期待摊费用、设备调试费、租赁费、修理费、新产品设计费、新工艺规程制定费、试制费、检验费、技术使用费、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研发成果认证、评审、验收费、专利申请维护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及其他等明细科目。

三、如何预防或者减少研发费用管理核算的风险

(一)管理层重视,科学组织实施研发活动

管理层应重视研发费用管理核算,科学组织实施研发活动。高新技术企业应根据情况设立研发机构和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以便于对研发项目实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总之,企业要在项目的组织申报、立项审批、中期检查、经费管理、项目验收、知识产权等环节严格把关,实施有效的全过程管理,全面提高项目研究开发的管理水平。

(二)组织相关人员学习,认真实施研发费用管理核算规程

由于不同企业之间在生产经营管理、产品特性、组织情况和财务核算存在诸多差异,所以高新技术企业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学习,以达到研发费用“专账管理,准确核算”的要求。

(三)加强部门间协调,组织好研发部门的资料整理和归档工作

高新技术企业需要加强部门间协调。同时,应组织好研发资料整理和归档工作。这样,才能合理保证研发活动的真实性、可靠性。企业也通过相关资料,总结经验,转化成果,实现企业的研发活动目标。

综上所述,随着相关部门近年来加大了检查力度,高新技术企业在研发费用管理核算的风险在显著增加。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者应不仅要重视企业技术的研发结果,更应重视企业技术研发费用的管理,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研发风险。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2010

[2]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指引2008

[3]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2006

[4] 张宇璐.研究开发费用核算的国际化比较[D].西南财经大学.2008

企业技术研发范文4

(德信无线通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 201206)

摘 要:知识经济时代下,技术型研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完善与否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状况。文章将结合实务工作分析当下技术型研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面临的困境,并就如何完善其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提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 :技术型研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核算;信息化平台

中图分类号:F279.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7-0154-02

收稿日期:2015-02-12

作者简介:王璐璐(1972-),女,汉族,上海人,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与内部控制。

一、引言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技术创新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高新技术产业区经济迅速发展的事实向我们展示着技术型研发企业给整个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强大的助推力。知识经济时代下,技术型研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完善与否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状况。技术型研发企业的固定资产往往具有价值高、数量多、更新快等特点,其管理与核算的具体状况影响着企业的研发成果、行业声誉以及经营效果等。目前,技术型研发企业在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处置,固定资产的基础性核算以及信息化平台建设等方面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亟待我们思考与解决,以期为企业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二、技术型研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面临的困境

(一)固定资产管理精细化有待进一步提高

技术型研发企业的固定资产通常具有价值高、更新快的特点,需要企业形成精细化的管理模式,为企业研发、经营管理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一些技术型研发企业忽视了预算基础数据在固定资产预算编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购置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时对其数量以及种类没有进行科学的、全面的论证分析,导致固定资产重复采购、资金不足等现象。对于固定资产采购过程中涉及到的招投标工作、权限审批工作等缺乏规范化的操作流程,过于随意。在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中,欠缺管理上的规范性。比如,对于相关仪器设备的领用登记、归还入库登记等较为随意,存在着代签、代为归还等现象;不注意检验检测等仪器设备、办公场所、厂房等的日常维护等。在固定资产的处置方面,一些技术型研发企业缺乏创新性的处置方式,将一些日常办公用品直接丢弃或者将一些价格高昂的、过时的设备在缺乏可行性分析的情况下直接贱卖,严重损害了企业所拥有的财产。

(二)固定资产核算基础性工作有待进一步健全

随着技术研发产业的飞速发展,技术型研发企业所拥有的固定资产数量也在逐渐增多,给企业核算工作带来了一些挑战。在具体实务中,有关固定资产核算的基础性工作往往存在着很多细节性问题。比如,实物盘点工作没有按照规定的要点来操作导致账实不符;没有按照规定对设备、厂房或者办公楼计提折旧;对账面上的固定资产进行随意拆换;没有建立固定资产账卡导致漏登固定资产(如办公桌椅、电脑等);没有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核算岗位相分离等等。正是由于这些细节性问题的存在,技术型研发企业固定资产核算所提供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可靠性才受到管理层的质疑,影响着企业管理层对于企业研发、经营等方面的重大决策。

(三)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信息化平台有待进一步加强

正如上文所述,技术型研发企业固定资产数量较多,其精细化管理的实现以及核算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都需要有健全的信息化平台作为支撑。目前,很多技术型研发企业通过运用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开展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工作,但是在其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功能运用不全面的问题。比如,一些技术型研发企业并没有实现固定资产全过程动态跟踪管理,只是简单的运用系统对固定资产的入库、使用、处置、盘点等进行管理。此外,会计电算化的使用在给固定资产核算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其核算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由于企业财务岗位较多,相应的财务人员也较多,较为随意的部门内部系统权限设置直接影响到固定资产核算信息的安全性。

三、完善技术型研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

(一)规范固定资产各环节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精细化程度

固定资产采购的可行性分析要贯穿技术型研发企业的预算编制阶段以及整个采购阶段,否则将会给企业带来经济上的重大影响。以上海某研发企业为例,该企业在开展固定资产预算编制之前,由企业各个部门上报下一年度对相关仪器设备、办公用品等固定资产的需求,在对这些数据进行详细统计与多次反馈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式对这些固定资产采购的可行性(种类、数量、用途、预期带来的收益、对研发成果的影响等)进行分析,保证企业资金效用最大化。对于固定资产采购中的招投标问题、合同审查签订问题等细节性问题,企业也要结合采购习惯对其进行规范。比如,可以通过制作采购流程图的方式来规范各个流程的操作,对不同的固(下转165页)(上接154页)定资产采购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也要注意各项规范的灵活运用。在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中,要重点注意其维护保养工作。以某技术型研发企业为例,该企业借助条码打印机以及条码扫描建立了“固定资产数字条码”,在此基础上将固定资产的日常保养、检查与维护工作明确到员工个人,建立责任考核制。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延长相关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还可以为企业节约一定的资金。此外,在对固定资产进行处置时,技术型研发企业要发挥企业自身的优势,可以结合上下游客户的需求,将一些机器设备予以合理定价卖给需要的客户,而不是单纯的低价贱卖。

(二)加强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内部控制,健全固定资产核算基础性工作

固定资产核算基础性工作直接影响着固定资产会计信息的质量,技术型研发企业可以从内部控制制度着手,形成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内部监督,健全固定资产核算基础性工作。在内部控制环境上,主要是要提高固定资产核算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以及职业精神,尤其是细心、谨慎以及规范的工作态度,这是做好核算工作的基础。在内部控制活动方面,要严格执行“岗位不相容”“重大事项审批”等原则。为了形成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监督,一些技术型研发企业建立了轮岗制度,一方面调动核算人员提升业务能力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各项固定资产核算工作之间形成监督,在规范各项核算操作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尤其是各相关账簿的登记以及固定资产的盘点。在内部监督方面,不仅仅要注重事后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内部审计,还要注重事前与事中的内部审计,将固定资产核算中可能存在的会计失真现象遏制在事前、阻止在事中。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信息化平台建设

技术研发型企业应当借助企业自身优势,充分开发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功能,配合企业现有管理制度,实现对各项固定资产采购、领用、保养、处置的全程动态化跟踪管理。以上文提到的“固定资产数字条码”为例,企业可以借助该条码在管理系统中对固定资产建档,通过该条码以及管理系统的结合,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全程跟踪。同时,企业可以借助局域网、共享软件以及各种聊天工具建立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沟通平台,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时也能够为其他部门的工作奠定基础。对于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软件,除了要提高财务人员对操作程序运用的熟练程度外,还需要严格管理核算软件的权限。企业可以结合固定资产核算工作岗位的具体分配情况进行分板块权限设置,即仅相关人员可以对对应板块的核算信息进行记录、删除以及更改等操作。

四、结论

技术研发行业的发展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相辅相成,作为技术研发行业元素的技术型研发企业需要在构建完善的信息平台的基础上,不断规范固定资产各环节管理,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精细化,通过加强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内部控制来健全固定资产核算基础性工作,助推企业健康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邵琳琳.企业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研究[J].中外企业家,

2014(25).

[2]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

[3]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

企业技术研发范文5

关键词:高技术服务;航空企业;发展模式

一、引言

高技术服务业(High Technology Services,HTS)主要指包括高技术产业特征的服务业,是由高技术制造业的内涵延伸形成的新业态。主要包括高技术制造业后向延伸形成的通信服务业、软件与计算机及相关服务业,也包括高技术制造业前向延伸形成的自然科学领域的研发与实验室测试等,是为生产和市场的发展提供专业化增值服务的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国家统计局的《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中高技术产业涉及4个门类,61个小类。其中行业代码376号:“航空航天器制造”属于高技术产业。国家科技部高技术服务业分类中,M类即包含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统计目录中,G类含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M类含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L类包含知识产权服务等。

国内高技术服务研究目前集中在产业政策、特征与宏观趋势方面。王仰东、谢明林等从服务创新与高技术服务业的关系进行了阐述;曹勇等人从知识视角解读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辅军等人从信息服务业角度阐述了高技术服务的发展方向;胡松等人提出了高技术服务业创新的驱动力和模式;刘永华等对生产业发展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吕政、刘勇等基于产业互动的研究视角,研究了中国生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这些研究对航空高技术服务企业政策环境与发展模式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研究方法和成果起到了积极的借鉴价值。

伴随《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2011]58号)以及《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的通知》(国发[2013]4号)等政策的相继出台,航空高技术服务企业面临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与新形势,在此背景下研究航空高技术服务企业的政策环境与国外发展模式显得尤为迫切且具有现实意义。

以航空高技术服务企业为研究对象,从剖析国家宏观政策与企业外部环境入手,分析借鉴国外标杆企业的高技术服务的发展模式与经验,给出国内发展方向与模式的几点启示。

二、国家宏观政策趋势与环境评析

1.国家宏观政策与影响分析

(1)国家自主创新战略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党的“十”要求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路径,立足于“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到“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的高度。2013年国务院《“十二五”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国发[2013]4号),明确“创新基础条件建设布局更加合理,重点领域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创新主体示例明显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布局不断优化,创新环境更加完善”的“十二五”建设目标,在科学数据平台建设、标准和认证认可体系建设、检验检测平台建设、制造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耐久性评价与安全保障技术创新平台、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四化”发展、军民技术转移信息服务平台、联合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均提出了发展方向和重点。航空高技术服务企业在创新转型战略与国家战略导向相契合。

(2)国家发展高技术服务业市场契机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2011]58号)文件,明确到2015年,高技术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增长点,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高技术服务产业体系,成为服务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基本满足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重点推进研发设计服务、知识产权服务、检测检验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数字化内容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生物技术服务等领域。并在加大财税支持、拓展融资渠道、完善市场环境、培育市场需求、增强创新能力、加强人才培养、深化对外合作、引导集聚发展等八个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完善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环境。高技术服务业重点发展方向与航空高技术服务企业的专业布局和技术储备高度契合,为企业的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空间。

(3)人事制度深化改革影响企业战略布局

随着“十二五”期间航空工业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推进,“对于航空基础科研所和公共服务类研究所可能保留其事业单位,为航空行业(除了现有的中航工业、中国商飞还有其他从事航空制造业、航空服务业和航空运输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公共服务并由政府管理。”此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深化改革正在推进。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部署,事业单位面临用人制度调整和分类改革等任务,《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条例》等先后出台,对提高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固然有益,但也会明显增加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成本,政策趋势迫使航空高技术服务企业将采取更坚定的信心进行战略布局调整。

2.社会与技术环境趋势分析

(1)服务业逐渐成为社会支柱性产业

以服务业和服务贸易为主要内容的服务经济的迅速崛起,成为二十世纪中叶以后世界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现代服务业已成为促进其他产业增长,提高经济效率和产业竞争力的动力源。国家服务业规划中指出,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超过50%,基本实现经济结构向服务经济为主转变。“十二五”时期,为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我国不断提升对服务业价值的认知,走出一条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逐步使服务业发展成为我国“十二五”时期的主导产业。

(2)劳动力成本逐步抬升

近年来,我国正进入一个生产要素成本周期性上升的阶段,成本推动的压力趋于加大。劳动力价格除了由供求关系导致的低成本外,也存在着体制和政策上人为压低劳动力成本的因素,随着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逐步落实,调整或改革不可避免。我国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以后,多种生产要素价格走势都出现了拐点,随着物价水平上涨速度和幅度的增大,我国低价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格局也随之发生变化,从历史经验来看,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了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此外,随着全球初级产品价格的上升,国内初级产品价格也在逐步上升,从而推动企业成本包括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3)工业管理领域认证、培训、质量、管理等技术服务如火如荼

近年来,在航空工业及社会工业领域的认证、培训、咨询、信息编码、质量管理、技术成熟度、技术状态管理、WBS、风险管理等技术服务如火如荼。同时认证已经成为质量控制、市场竞争、产业提升和质量监督的重要渠道,新合格评定领域、新专业、新模式不断产生,合格评定类别、数量和需求不断攀升。信息编码是信息化集成及深入发展趋势下产生的新兴专业,针对航空工业企业代码不统一、代码异构现象,以及个别单位信息化建设水平滞后,信息编码标准严重,企业基础数据不准确、混乱等诸多问题,进行集中进行整体性提升优化的需求日趋旺盛。同时航空工业装备研制作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过程,其项目的组织、计划、控制、沟通、激励、决策,以及实现其流程、资源配置及内外部接口关系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法如项目策划、团队管理,技术状态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费用管理、风险管理,项目评估、决策管理、信息管理,采购与合同管理、产品保证管理、工程管理、试验管理、制造管理等需求旺盛。

三、国外高技术服务企业发展模式

1.德国弗朗霍夫协会非营利组织模式

弗朗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以下简称“弗朗霍夫协会”),是欧洲著名的应用科学研究机构,下设60个研究机构,拥有18000名工作人员,分布于德国的40个地区,年预算约16.6亿欧元(2010年),是当今德国典型的政府支持与高技术服务并重的三大科研机构之一。其组织模式呈现如下特点:

(1)独立社团法人模式。虽然该协会是在政府支持下建立的,但其并不隶属于政府的任何部门,在法律上是以协会身份注册的独立社团法人,通过与政府签订合约来确定双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协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主体平等的现代契约关系。其资金来源的主体部分仍然是公共部门的投入。当然,政府的责任不仅限定于“资金支持”,还积极介入科研机构的管理。通过对其运行的引导、控制和约束来确保“契约”中规定的公益目标能够实现。在弗朗霍夫协会的决策机构-理事会中,政府人士就占有相当高的比例;而由政府指定的一位专职常务理事,不仅参与了所有重大事项的决策,给协会的运行以经常性监督。此外,无论是对研究所的绩效评估还是对重大成果的综合评估均由政府部门参加,而评估的结果则是今后政府提供资源支持的基本依据。

(2)双向财务运转模式。弗朗霍夫协会的研究经费来源于多种渠道,通常分为“非竞争性资金”和“竞争性资金”两大类型。“非竞争性资金”主要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及欧盟投入的科技事业基金、联邦国防部等部门下拨的专项资助等;“竞争性资金”则指公共部门的招标课题、企业研发合同收入及政府对此类合同的补贴、民间基金会的资助等。年经费来源,2/3为“竞争性资金”,1/3为“非竞争性资金”。协会将“非竞争性资金”无条件分配给了各研究所,以保障前瞻性、战略性或非营利研究的需要。尽管这类研究在短时间内或许不会取得经济效益,但对于科研机构的生存和发展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科研院所的竞争实力,归根到底取决于自主创新的水平;而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与保持,往往需要一个长时间的研究积累过程和比较宽松的研究环境。

(3)高技术研发与服务模式。为实现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弗朗霍夫协会将其下属研究所设立于大学之中、直接参与大学的教学科研活动。弗朗霍夫协会设有若干所专门从事科技推广的机构,并在资源分配上给予优先支持,为社会提供高技术服务。并且建有数千种专利的技术转让平台,通过向企业转让专利使用权而获利。该协会已经从一个国家经营、官方资助的研究机构逐步变成了一个以企业和市场为导向的科研企业。

2.美国GE公司研发中心发展模式

GE公司所属研究发展中心的科研开发经费,由公司总部拨给1/4,用于公司中长期项目的研究开发;1/4经费来源于政府基金,用于支持关键技术研发;另有1/2经费来自企业内部合同,用以研制GE公司下属12个部门所需的新技术新产品提供研发服务。2005年研发预算总额35亿美元。GE研发中心并不是对所有前沿技术进行研发,而是根据业务部门需要和影响程度来确定研发方向,主旨是能创造价值。GE研发成为了公司增长一个发动引擎。GE公司所属研发中心在从事技术及产品研发的同时,为客户提品演示、技术咨询、员工培训、售后保障等贯穿产品全寿命过

程的技术服务。以研发工程塑料的GE塑料部为例,该部门虽然只生产销售塑料原料,但建有规模庞大的塑料成品加工厂。该厂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产品性能演示,帮助客户开发下游产品,从而迅速为新型塑料原料打开市场,实现成果转化。

四、航空高技术服务企业发展启示

通过分析国内高技术服务企业的政策、企业与技术环境,结合国外高技术服务的标杆企业发展模式,可借鉴的经验与启示如下:

(1)政府与企业集团的支持是高技术服务的必要条件。西方各国普遍重视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发挥的作用;科研机构不论隶属于政府或企业,其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政府和企业集团的共同支持。即使GE研发中心,依然有1/4经费来自政府支持。其中政府提供的支持形式可以多样化,其本质是为从事基础、通用性技术服务的企业打造核心科研能力与条件。

(2)高效适用的成果转化平台是航空高技术服务的前提。弗劳恩霍夫协会从行业自身特点出发,创建了德国科研专利中心,不但为协会内部,更为高校、其他科研机构、乃至自由发明人提供专利配套服务。通过这一机制,先进的科技成果迅速得到转化,协会与外部机构达成资源及信息共享,实现互利共赢,同时也获取了十分可观的中介盈利。专利服务已成为该协会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协会通过合同科研、专利使用许可、衍生公司、创新集群、与企业及高校开展战略合作等方式实现成果转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3)适宜的商业模式是高技术服务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无论是弗朗霍夫还是GE研发中心,他们都是以创造价值为出发点,一个面向社会服务,一个面向集团服务,都有一套适合机构发展的商业模式。

(4)独特的科研人才培养机制航空高技术服务企业科学发展的根本。在人才培养方面,西方科研机构普遍重视与高校的紧密合作,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实现互利共赢。同时在弗朗霍夫协会建立有一套“学术主导”的政策和机制。科学研究要取得预期成果,必须充分发挥科学家的主体作用,排除非学术因素对科研过程的干扰。

五、结论

本文分析的航空高技术服务企业政策环境、企业环境与技术环境及趋势,以及对国外航空高技术服务标杆企业的发展模式,为新形势下的航空高技术服务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研究成果已应用于某航空高技术服务企业战略研究与专业建设,也可推广应用于其他航空高技术服务企业。

参考文献:

[1]王仰东.服务创新与高技术服务业[M].科学出版社,2012.

[2]曹勇.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概念内涵与外延的中国视角研究[J].科学研究,2008.

[3]辅军等.中国信息服务业发展研究.上海信息服务平台网,2008.

[4]胡松,蔺蕾等.服务创新的驱动力和模式[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

[5]刘永华.中国促进生产业发展因素的实证研究[J].求索,2009.

企业技术研发范文6

关键词 陶瓷,技术中心,研发,节能,减排

1前 言

近20年来,我国的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发展迅速,特别是近几年,陶瓷技术装备和工艺已接近或者达到世界先进国家的水平。2006年我国日用瓷、建筑瓷和卫生瓷的产量均位居世界第一,其中日用瓷产量高达140亿件,约占世界总产量的65%;建筑瓷砖年产量约为35亿m2,约占世界总产量的55%。

随着陶瓷企业的做大做强,企业都加快了技术研发队伍的建设,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快更好地研发出具有高附加值、有竞争力的产品,是摆在技术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2陶瓷工业设备现状

现代化的工艺装备技术是实现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可持续发展和产业化的基础。根据工艺流程,从原料的加工到产品的成形到烧制再到产品加工和分级,基本上已实现了自动化;大吨位球磨机、大规格喷雾干燥塔、大吨位全自动压砖机、二次或多次布料机、胶辊印花机、宽断面隧道窑、抛光磨边系统、污水废气处理系统、快速干燥器、压力注浆成形装备等全套技术已实现国产化并成功应用于企业生产,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建筑卫生陶瓷工业的快速发展。

2.1大吨位球磨机

绝大部分生产厂家采用间歇式球磨机作细磨设备,生产能力从8t到16t再到40t,目前新建的生产线一般都采用40t球磨机。今后,陶瓷行业应大力推广使用连续式、大吨位球磨机,其球磨产量可提高10倍以上。

2.2大规格喷雾干燥塔

陶瓷行业大部分厂家采用4000型喷雾干燥塔,有些陶瓷厂采用5000型和6000型,最大的有SACMI研制的12000型,喷嘴达48个。型号越大生产能力越大,生产每吨粉能耗相对就少,厂家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型号选择。

2.3布料系统

布料设备对产品的花色和纹理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布料顺序、布料方式、布料速度等不同,其花色效果和纹理也就不一样。布料系统已从最初的简单布料,正打、反打,到多管道多次布料,再到垂直布料,设备从简单到复杂,陶瓷砖的表面纹理效果、质感和立体感等也得到了质的飞跃。

2.4大吨位全自动液压机

大吨位压砖机压力大、产量大,压制的砖坯质量好、合格率高、产品档次也高,投资和电耗可减少30%以下。国产吨位最大的压砖机是科达公司生产的YP7800型大吨位压砖机,目前陶瓷企业选用最多的还是YP7200型等自动压砖机。

2.5干燥窑和窑炉

干燥和烧成工序是耗能最大的环节之一,其发展趋势是窑体增长增宽。最近300m长的瓷质砖辊道窑已在广东三水试产成功,日产600mm×600mm瓷质砖14000m2;340m长的釉面砖辊道窑已在广东高要投产成功,日产釉面砖18000m2,窑炉综合耗能不断下降,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但在节能降耗和节能减排方面,还有待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虽然我国的陶瓷工业整体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产品性能和稳定性方面。因此必须拓展和优化产品性能,提高产品稳定性和节能降耗水平,提高新产品在企业的推广力度,使整体装备技术上一个新台阶。

3 工艺技术现状

我国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工艺技术发展迅速,整体水平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仿天然石材抛光砖纹理技术、微晶玻璃复合砖生产工艺技术、多孔陶瓷生产工艺技术、陶瓷表面纳米涂层自洁抗菌生产工艺技术等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随着企业技术中心的建立和高精度测试实验设备的完善,以及科研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传统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将在技术领域有很大的突破。在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建筑卫生陶瓷企业应注重向节约能源和资源、“三废”减排、产品设计等方面的发展。

3.1 节约能源和资源

建筑卫生陶瓷行业是油耗和电耗大户。目前,我国陶瓷工业的能源利用率为28~30%,与发达国家50~57%的能源利用率差距还比较大。虽然我国陶瓷产量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但总体上存在产品档次低、能耗高、资源消耗较大、综合利用率低、生产效率低等问题。因此必须对工艺技术装备进行重点攻关。本文主要从以下几点考虑:

3.1.1球磨机的改进

可从选用合适内衬、设定合理球磨转速、加入合理的介质球的大中小级配等方面考虑。陶瓷行业应该推广连续式、大吨位球磨机代替间隙式球磨机,这样可提高生产能力,降低能耗。

3.1.2窑炉的改进

在窑炉设备上,采用高效、轻质保温耐火材料及新型涂料。改善窑体结构,如增加窑长、窑宽,降低窑高。应使窑车窑具材料轻型化,窑车使用比热低、强度高、隔热性能好的材料来制备。加强窑体密封性、窑内压力制度以及窑体与窑车之间、窑车相互间的严密性,降低窑头负压,保证烧成带处于微正压,减少进入窑内的冷空气,从而减少排烟量,降低热耗。采用自控技术,使窑炉的调节控制更加精确,窑炉余热的利用更加充分等。

3.1.3喷雾干燥器节能

应从改善喷嘴结构来调节雾化效果,降低泥料水分等方面考虑。以上几方面是国内陶瓷工业节能研究课题的主要环节,国外已做得比较成熟。

3.1.4工艺配方改进

由于大量的优质原料日渐减少,因此在新产品的开发上,应使用最少的原料开发出高附加值的产品,如大规格超薄砖的成功开发,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又如新明珠公司正在研究的环保型低质原料基底复合材质陶瓷墙地砖,表面使用一层优质原料,基底是环保型低质原料,该项目得到了政府的资助。采用低温快烧技术,在配方中适当地加入少量的添加剂,选用适于快烧的原料(如硅灰石、透辉石),实现低温快烧是烧成节能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国不少陶瓷企业在釉面砖、玉石砖、水晶砖、渗花砖、大颗粒和微粉砖的陶瓷工艺和烧成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实现了一次烧成新工艺,烧成的综合能耗和电耗下降了30%以上,大大节约了厂房和设备投资,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的产量。

3.2 “三废”减排

“三废”指的是废气、废水和废物。“三废”的过量排放会严重污染空气、水资源并会占用空地。陶瓷行业是高污染、高能耗、运输量大的行业,在治理“三废”方面,应通过各种手段尽量减少三废的排放量。使用清洁燃油,减少窑炉废气的排放;喷雾干燥器废气、水煤浆发生器废气的排放量也要减少,控制压机粉尘,抛光污水回收利用等,特别是废气余热的利用要加强,以降低能耗;应用高科技装置降低粉尘,减少对环境有污染的废气(如SO2,NOx,CO,CO2及烟尘等)的排放,另外,陶瓷熟料的回收再利用等措施也将逐渐得到控制和改进。

3.3 个性化产品的设计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大自然原生态的追求和回归大自然的愿望日益强烈,设计出极具个性化的产品,必将引领市场潮流。装饰设计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产品的设计无疑是最重要的措施之一,企业家应该像当年重视工艺技术一样对待产品的设计,这将是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这个领域在中国陶瓷行业才刚刚起步。

4技术中心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原材料、燃料成本上涨的情况下,提高企业的技术力量和拥有产品的关键技术是企业做大做强的根本保证和基础。因此,许多企业纷纷申请成立了企业技术中心,新明珠、东鹏、欧神诺、鹰牌、博德精工等相继通过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技术中心是在企业集团决策层组建的,具有重大技术发展和产业发展投资决策咨询权的综合性机构,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技术中心应从战略的高度,健全企业创新机制和组织架构,营造有利于创新活动的环境氛围,加大资金和人才的投入力度,促进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和收益最大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4.1 开发具有明显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多功能陶瓷新产品

以节能降耗和节约资源为主线,以增加新产品功能为目标,以配合生产对现有设备和工艺技术进行改造为辅助,提高现有工艺的生产水平,同时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具体如下:

4.1.1 陶瓷砖向薄型化发展

优质的泥砂原料日渐匮乏,研究大规格超薄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该技术在国外已经有成功的案例。早在2002年华厦陶研所、科达机电等几家单位已经立项联合研制此项目,由于涉及到技术装备和工艺技术的较大改进,研发有相当大的难度,但前景美好,企业技术中心应承担此重担,集合各部门信息、资源和科技优势,使项目早日取得成功。

4.1.2替代优质原料

在现有陶瓷砖的基础上,用劣质原料替代优质原料的方法将是一个热点领域。优质原料越来越少,劣质原料不但多而且价格低,利用劣质原料的社会意义巨大。新明珠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的项目《低品质原料基底复合材质陶瓷墙地砖》、《基于节能高性能免烧陶瓷研发及产业化》的研发具有很大的社会意义。

4.1.3陶瓷废物的再利用

利用陶瓷工业的废弃物生产陶瓷砖,不但可降低生产成本,变废为宝,同时也解决了废物处理的问题,一举两得。利用现有的陶瓷熟料当骨料,加入部分添加剂,研制开发一种可迅速渗水的陶瓷砖,不但可以解决因下雨而产生的路面积水问题,天晴时,渗入砖底下或保留在砖里面的水会蒸发到大气中,可起到调节空气湿度、降低大气温度、消除“城市热岛”作用。

4.2设备和工艺技改

设备方面的技改,一要以节能为出发点,二要保持设备工作的稳定性,三要改善产品的某种功能。具体如下:

4.2.1布料设备的研制与改进

改进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布料效果,使其具有仿石纹理,立体感和质感达到天然石材的效果,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在设备的研制项目上,思路和方法很重要,必须考虑动作的稳定性、合理性、速度和产品的创新性,涉及的领域包括机械、电器和工艺等多方面,因此一个项目的投入周期较长,投资较大,但最能出新品。这也是能出新花色、新品种的关键工序,应重点对布料设备进行改进和研究。

4.2.2抛光线技改

抛光线的技改主要考虑怎样才能更节电节水。抛光工序的电耗和水耗相当大,在替代抛光磨头材料,减少磨头个数等方面有待改进。

4.2.3球磨机的技改

球磨机是耗电大户,球磨机内衬的选用、料球的配比、球磨介质的级配、利用变频球磨设置球磨转速等的研究,是节能和改善球磨效率方面值得研究和改进的环节,前景良好,国外在这一领域的节能措施和控制技术比较高,比国内提高近30%的节能水平。

4.2.4喷雾塔节能

改用水煤浆供热,降低泥浆的含水率等是节能的两个主要方向,目前,还可以在其它方面进行改进,如改进泥浆喷头,达到较高的雾化效果等。

4.3产学研合作项目

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体系。利用学校的科研优势、信息优势、科研队伍和企业的场地,这样人力和物力优势相结合,可加快技术的产业化,把先进的技术更快的应用于企业,同时,可以培养人才,承担社会责任。

5结语

目前陶瓷行业的形势是节能降耗、“废气”减排,全面推行清洁生产达到政府环保要求,加快速度开发具有新功能、新花色、新特色的建筑陶瓷产品。制定创新战略,完善企业技术中心的规范管理,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才能使建筑陶瓷技术含量更高,更能满足顾客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曾令可. 陶瓷工业的节能技术

Present of Building and Sanitary Ceramics in China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Corpo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Jian Runtong Wu Xigui

(Guangdong Newpearl Ceramics Co., Ltd.FoshanGuangdong 528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