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

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范文1

小学《劳动与技术》的教材中,教学内容主要有个人劳动、生产劳动和公益劳动三大类。其中生产劳动主要是手工劳动,包括纸工、泥工、木工、金工、刺绣等。新课改背景下,儿童泥工教学进入小学劳技课堂。苏教版四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材中的,如何让学生轻松掌握用泥来制作生活中熟悉的实物?又如何在传统的泥工课程中注人新的生命体,既有泥的特性,又能添加新的艺术元素呢?笔者在教学中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摸索和实践。

一、爱上泥巴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应设法让学生爱上泥巴,喜欢上把玩泥巴,创作出有形的艺术品。

在触摸中选择合适的材料

纵观劳技课,其中涉及很多结构性材料,有各种纸(很容易获得)、木头(加工麻烦,具有一定危险性)、铁丝(操作时存在危险)……而泥巴,对于孩子来说是比较安全且操作简便的材料。

然而,对于生活在满是钢筋混凝土世界里的孩子来说,玩泥巴已退出了现在孩子的游戏天地。怎样的材料适合学生泥工制作,需要学生自己去选择。课前自制泥团(泥土中加适量水,揉捏成形),或断裂了或表面出现裂缝。其过程让孩子们体会到泥土的味道和手感。接着孩子们再分别揉搓橡皮泥、紫砂泥、超轻黏粘土这三种材料。经过一节课的小组分工实践,孩子们对不同原材料的特性进行了如下总结:

橡皮泥优点:颜色丰富,缺点:没有黏粘性,作品不能长期保存;紫砂泥优点:较柔软,对皮肤没有伤害,自然风干后不会变形,还可以上色;超轻黏粘土优点:可拉长、,更细腻,黏粘性比较大,可塑性好,缺点:易沾灰,黏到一起后难以分离。

其实,这是一次初探,孩子们经过猜想、制作、讨论、总结,感觉到泥土材料的柔韧性、可塑性及其利与弊。最终,孩子们一致通过用紫砂泥作为我们泥工课的首选先材料。

二、制作泥巴

课标提出,在劳技课的实践活动中,需要孩子合作学习、,自主创新、,个性发展。泥工制作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制作泥塑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实现教学中的三维目标呢?

以《我喜爱的蔬果》一课为例:

(一)、初步体验与感悟

我国台湾学者徐德成将儿童泥工活动划分为三个阶段:探索时期、直觉式的创作时期、情感与理性的交融时期。对于10岁的儿童来说,他们现已处于直觉式的创作时期。他们拿着泥块,伴随着轻柔的音乐,切、搓、捏、挖,一个苹果完成了。这是基于学生在幼儿时期就接触过橡皮泥,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制作方法。虽然制作材料不同,但其本能的实践技能在他们早期的探索时期已熟练掌握。

在体验过后,组织学生交流,谈谈操作感悟,可以是自己最拿手的,比如把两只手弯曲成球形搓出来的泥团会很圆;也可以是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难点,如怎么才能做出苹果上面大下面小的形状。

(二)、教师指导与引领

劳技课堂虽然注重的是学生的动手实践,但是教师也需要在其间穿插一定的讲解,这是传统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惯用方式,教者利用实物投影演示讲解制作要点,规范、简练的术语和语言让学生看得的很清楚,很快掌握制作方法。视频演示完操作方法后,学生对有些动作要领掌握不好,还需教师个别指导、点拨。在教师的统一指导下,让学生把整个过程练习一遍。这一过程中就突出一个“领和扶”。

这样的示范方式是一种最直接的方法,却又不是最好的方法。

三、创新泥巴

泥工的教学,不能局限于某种技艺的学习,在教学中将方法引导与学生的自主审美需求相结合,使是技法的指导、思维的拓展成为学生自主创新的“钥匙”,塑造出造型各异的作品。,这就需要延伸生泥工渐进的创新修饰成果。

(一)、创作主题作品

劳技教材中制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是孩子们熟悉的蔬果。仅限于单个蔬果的制作,不能满足孩子创新的乐趣。

学生基本上掌握了一种类型(圆形)蔬果制作的方法,又尝试做出其他形状的蔬果,如柱状的香蕉、辣椒等。有的小组准备了一次性纸盘。更有孩子灵机一动,做了一个造型别致的果篮。每个小组最后展示出了形态各异的主题作品。

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创新,做出更实用、更新颖的作品,使其放开走。这一过程要着重一个“放”字,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还能有不一样的收获。

(二)、借助色彩涂抹

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范文2

一、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

1.思想观念陈旧

思想观念问题是影响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通过走访发现,无论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领导还是学校领导,或者是教师和学生对于信息技术教育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偏见。部分领导、教师(甚至有的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生对信息技术不了解、不重视,观念陈旧、认识落伍,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跟其他任何事物一样,领导者的观念会直接影响其发展。如果领导者重视,那这个地区或者这个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就开展得比较好;如果领导者不重视,那么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教师,特别是信息技术教师,如果不能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价值,那么这个学校的其他教师对于信息技术教育的态度也不会很认真。由于经济条件、地理位置等的限制,大部分农村中小学学校领导甚至是教育局领导对于信息技术教育是不太重视的,他们大部分都关注升学率,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投入不重视,也不重视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对于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由于学校领导对信心技术教育不重视,信息技术教师在工作中的职业认同感就低,特别是很多信息技术教师还兼职打印、复印、排版,维护学校的网站,有时还得帮助其他教师制作课件,等等,信息技术教师任务重,做的都是一些杂活,课时经常被占用。其他教师认为信息技术教师就是一个杂工,对信息技术教师不尊重。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也不同:有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虽重要,应该认真学习;也有学生认为信息技术很重要,但和升学比起来,信息技术可以以后再学;还有的学生认为信息技术根本就没用,上课就是玩,浪费时间。

2.资金不足

对于农村教育,经费问题一直是很大的难题,尤其是在经济不发达的西部农村中小学。加之信息技术教育不是传统的一本教科书加一块黑板再加一支粉笔就可以进行的,它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并且这个投入不是一次性就可以解决,它还需要后续源源不断的投入才可以有效进行教学。因为,信息技术教育在前期需要买设备,中后期需要进行设备维护,软硬件的升级,软件的开发,等等,这些都需要不少资金,因此,可以说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高消费的课程。有的中小学还没有开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每学期只是将课本发给学生;有的学校甚至连信息技术课都没有排,课本发给学生自己看;有的学校排课,但是无上机安排,仅仅是照本宣科。有一部分学校没有专门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室,供大家使用。走访发现,大部分学校计算机数量少并且性能低,兼容性差,根本无法开展正常的信息技术教育。硬件设施如此差,软件资源就更不用说了。由于硬件设施不到位,因此,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学校有的是用光盘、幻灯片和磁带等形式进行,有的学校就只能“照本宣科”,有少部分学校不开展,让学生自学。可以看出,农村教育的经费问题是很大的一个问题。

3.师资短缺问题严重

农村师资短缺问题一直是影响农村基础教育的最大因素之一,也是在短期内难以有效解决的难题之一。贵州地处我国西南经济不发达地区,由于经济不发达,地理条件限制,教师待遇等因素,农村中小学招聘教师一直很难。城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方面有专门师资,且在城郊、条件较好的乡镇中学也可能会有专门负责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师,但是在农村中小学就很少有专门的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教师。农村教师招聘难,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师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真正学教育技术专业或者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人很少。因此,存在很多教师即担任语文或者其它科目的教学,又担任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他们只是凭借自学或者是在职培训时所学到的一点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就开始给学生传授知识,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知识、设备维护、教学资源的开发技能,等等,都比较的缺乏。农村中小学教师招聘难,以至于数量少,师资短缺。年轻教师,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不愿意到农村发展,造成年龄大的教师多,年轻教师少,缺乏新鲜血液,创新也就少。信息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空前的快,农村中小学教师仍然凭借以前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教育的需求,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兼职教师。因此,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迫在眉睫。

4.教学资源匮乏

我国农村很多基础设施都落后于城市,这是经济落后所造成的,也不能期望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教育的现代化建设跟不上城市的脚步,基础设施薄弱,信息技术的软件资源也自然落后,有限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就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硬件设施跟不上时代、兼容性差,教师基本上不是教育技术专业出身,甚至连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师也很少。甚至有的学校没有计算机,或者有少数计算机却没有联网。在这种条件下,由于没有专业理论的支撑,教师购买现成软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而要求教师自行开发教育资源又是强人所难。贵州很多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网络建设也刚刚开始,因此,造成外面的优质的教育信息资源无法通过网络等信息化基础设施送到偏远的农村地区,教育资源无法共享。

5.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如教材的零起点,使得教师忽视了一些已经学过相关知识的学生。现在农村有的家庭已经安装了计算机,这些家庭的孩子还没上学就开始操作计算机,而大部分的农村家庭的孩子没有机会接触计算机;有的条件好一点的乡镇小学就开始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大部分村里的小学没有开设,也就是说有的孩子小学就开始学习信息技术,而有的到初中才开始,甚至有的到高中了才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我国信息技术教材绝大部分都是采取零起点 设置,这使得很多孩子认为学习信息技术没意思,那些课程都学过,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更是如此,从而产生上课等于玩游戏的想法。

信息技术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操作和使用,教学模式单一,很少做到教学目标所规定的三维目标同时发展。很多教师把信息技术仅作为一种工具,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操作和使用,比如:动画制作,让学生跟着一步步做,对于为什么要这样做,却闭口不谈。其实不是不谈,是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教师理论知识匮乏,使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由于缺乏理论知识,对计算机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知之甚少,导致所教的学生也是依葫芦画瓢,机械学习,很难培养学生自主的获取、加工信息能力,无法利用信息技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讲授型为主,忽视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性、操作性强等特点,影响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改变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的对策

1.改变思想观念

转变领导者、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观念,谋划适合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道路。对于领导者和教师,我们应组织培训,提升他们的思想观念,让他们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另外,还可以组织他们到信息技术开展得好的学校参观和学习,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信息技术也是一种能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适应信息化社会的根本需要,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价值。改变他们唯分数就是一切的观念,当今知识量剧增,一个人知识的拥有量不再是唯一判断是否是人才的标准。信息社会应该让学生学会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对于学生,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应该传授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他们的观念。

2.加大资金的投入

农村信息技术教育要有效地开展起来,必须解决资金问题。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是普及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前提,贵州由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仅仅靠政府拨款是不能快速有效解决资金问题的,必须由政府、教育部门、社会等多方面力量筹集资金,使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设施能尽早建设好,让信息技术教育尽早开展。经费不足造成农村学校在购买设备、教师培训等方面远远不及城市,使农村信息技术教育迟迟得不到有效的开展。政府对于农村偏远贫困地区的学校尤其应该加大投入,尽量缩减信息鸿沟。农村学校也不能坐等政府的拨款,应多渠道筹集资金,应想办法在现有的基础上更加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并尽可能地筹集资金,将筹集到的资金用于常规设备的配置、设备的更新、软件的配备、设备维修等,将有限的资金用于刀刃上。

3.加强师资培训工作

由于教师这个职业的专业性,教师不仅自身需要生存和发展,同时还肩负着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责任,所以,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只有教师具备了较高的信息素养和技能,才能提高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水平,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进行学习,所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迫在眉睫。加强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当前农村信息技术教育急需建设一支数量多、素质较高,愿意在农村发展的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在引进时就必须招聘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招聘适合信息技术教育的人才。对于在职教师,应该积极组织培训,且培训的内容应该根据参加培训教师的实际情况而定。在培训前调查教师希望提升哪些方面,从而制定有效的培训计划,并根据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改进培训计划,培训过后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为以后培训健康发展开辟道路。

4.教育资源库的建设

教育资源旨在开发教育对象的创造潜质、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物力和人力的优化组合,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包含非生命的各类实物,还包括具有能动性的有生命的人力资源。?眼2?演教师应该是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建设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研究者,且教师在进行教育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应注重本地区特有的课程资源、学习资源的利用。为了避免教师劳动的重复性,教师应该多沟通,分工合作,共同开发。由于农村经济条件和地理因素的限制,可以以地区为单位,一个地区的教师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对于开发出来的劳动成果,应放在网络上的教育资源库中,这样,这个地区甚至是所有人员都可以享用,又可以有效地避免重复劳动。或者也可以几个或者几十个学校共同开发一个教育资源库,它通过软件和网络把这几个或几十个学校的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供这些学校共享。毕竟让农村每个学校做一个教育资源库是不现实的,这样以地区或者以学校联合而共同开发的教育资源库,可以包含各种教学和学习资源。当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借鉴这些优秀的资源,使教学效果更好;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在课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继续学习。

5.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使教学达到最优化的状态

农村中小学因为经济因素和地理条件的限制,使得信息技术教育没有得到有效开展,因此,如果已经开展了信息技术教育,就应该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使教学达到最优化的状态。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有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信息技术课程,但是有的学生没有学习过,因此,零起点的教材编写是很好的,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到这一点,怎么教学才能照顾到所有的学生。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单一地采取讲授型的模式,应该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授课方式。虽然,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但并不等于信息技术课程就只是操作练习,从而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

农村由于经济条件、地理位置等各种因素,在农村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教育会存在很多的困难和问题,阻碍了信息教育的发展和普及。但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对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意义和作用,积极解决信息技术教育在开展中所遇到的问题,促进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尽早实现农村地区教育信息化的目标。

?眼参考文献?演

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范文3

2.古代技术观与古代技术教育唐小俊,TangXiaojun

3.普通高中学生的通用技术前概念及特征研究唐燕,TangYan

4.关于技术的性质和本土技术文化的初步探析桑亚·万德勒,迈克尔·斯卡夫,冉磊

5.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师队伍建设调查报告阴祥,YinXiang

6.把握通用技术课程技术实践特色房善峰,FangShanfeng

7.在通用技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初步探索赵哲仁,ZhaoZheren

8.通用技术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孟强,MengQiang

9.在劳动与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思考与实践谢静,XieJing

10.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四个方向——浅谈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韩敬文,HanJingwen

11.通用技术项目设计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林长春

12."任务驱动法"在通用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林菁华

13.通用技术学业评价的几点思考冯跃春

14."双轨式不倒翁"制作与原理探讨陆健

15.如何进行通用技术教学反思冯霞,FengXia

16."动"起来——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特征研究张秀敏

17.英国信息与通信技术课程设置与实施赵强,ZhaoQiang

18.突破高中课改瓶颈创新两类课程建设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19.通用技术教学重在引导转变学习方式孙玉慧

20.结合学校模型特色实施通用技术教育陈先德

21.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开好通用技术课程徐金林

22.怎样上好通用技术课高昕

1.技术课程教师的专业发展与专业知识拓展段青,DuanQing

2.试论素养取向的技术教育范式穆静,MuJing

3.技术素养的组成结构与教学思考孙众,SunZhong

4.技术教育——普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哈顿赛弗·尤里·列昂契耶维奇,董秀敏

5.新课程实验省份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政策分析报告张大伟,ZhangDawei

6.谈小组合作学习在通用技术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张莉,ZhangLi

7.让学生技术实践活动课焕发新的生命力杨官银,YangGuanyin

8.信息技术课中基于学生游戏心瘾的教学开发陈钟钱,ChenZhongqian

9.新课程背景下"简易机器人制作"教学的实践与探索高旭,GaoXu

10.这样的技术课堂教学有效吗?谢乐冬

11.浅谈如何提高中学生对"技术设计"的认识马玉涛

12.三节内容相同课堂效果不同的技术课引起的反思祝红玲

13.浅谈通用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应用卢念国

14.自制教具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郑敏祥

15.新课程下高中通用技术课三维目标的落实初探高红薇

16.通用技术有效课堂教学互动的实践探索谭淑敏

17.倾情、倾心、倾力打造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王巧云,WangQiaoyun

18.瑞典中小学技术教育概况及其启示袁丽娟,YuanLijuan

19.法国中小学技术课程新进展张芬,ZhangFen

20.开好劳动课程培养学生综合素养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立新实验小学

21.通用技术教学中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贾晓冬

22.老师,您是一个合格的"推销员"——谈如何上好通用技术第一次课郎建华

1.既要积极宣传,又要脚踏实地——读一则假新闻有感鲍珑,BaoLong

2.2008年技术教育的发展与改革的回顾与展望于慧颖,YuHuiying

3.国际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比较及其启示研究李媛,LiYuan

4.信息动态

5.2008年度我国中小学技术教育课题研究综述高长江,GaoChangjiang

6.技术实践教学的特征初探管光海,GuanGuanghai

7.关于专题性设计实践教学的思考姜腾,JiangTeng

8.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考韩帅龙,HanShuailong

9.解决通用技术课程评价双轨制问题的思考与方案设计龙其汉,LongQihan

10.浅谈通用技术课中的概念教学冯跃春,盛锡铭

11.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推进通用技术课程实施邹良,ZouLiang

12.巧用"模具"为"设计图样的绘制"的教与学搭台张兰

13.初探通用技术试验课的设计与实施陈思群

14.浅谈在通用技术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卫金菊

15.以案例为线索的通用技术教学策略研究任海

16.浅议通用技术案例教学的有效性应良志,王鑫

17.通用技术教学效果提高策略王芳

18.尽职更要尽心王开凤,WangKaifeng

19.波兰5-9岁儿童技术教育概况及其启示肖晗予,XiaoHanyu

20.南非中小学技术课程现状及其特点概述赵强,ZhaoQiang

21.开好技术课程,提高初中生技术素养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七十中学

22.浅谈如何搞好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张丽美

23.注重学生体验内化技术素养孟志远

24.通用技术教学——三步走王芹英

25.挖掘教材内涵,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张旭东

1.陶行知的"新教育"思想与技术教育陈向阳,ChenXiangyang

2.试论技术教育的人文价值丁浩,DingHao

3.信息动态

4.中小学技术教育中的技术试验及其功能分析赵利华,ZhaoLihua

5.初探卢梭的技术及技术教育思想张瑞梅,ZhangRuimei

6.男孩和女孩对技术的思考的比较研究J.A.T梭罗,R.J莫侬伯,M.W卢曼笛,王慧,J.A.T.Tholo,R.J.Monobe,M.W.Lumadi,WangHui

7.电子技术课程"玩与学"教学在中国与新加坡的比较个案顾建军,丘志明,GuJianjun,YauCheMing

8.绝知此事要躬行——由调查引起对通用技术实践教学的思考林宏华,LinHonghua

9.实践教学:不要热了课堂,冷了思维卫金菊,WeiJinju

10.立足多种技术实践模式构建理想通用技术课堂章青道,ZhangQingdao

11."携手农村",共建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新景象——2009年浙江省小学信息技术"携手农村"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侧记魏雄鹰,孟旭东,WeiXiongying,MengXudong

12.浅谈通用技术操作课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张华

13.通用技术教学中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策略的应用朱宏

14.通用技术课中"工艺"教学的策略研究任海

15.在"认识流程"教学中几种教学资源应用的反思马磊

16.通用技术教学中案例使用初探李顺利

17."结构与稳定性"课堂教学设计刘海林

18.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对策周松星

19.运用"实践,反思,激励"策略,促进高中通用技术教师专业发展庞淑芳

20.新西兰中小学技术课程新发展及其启示胡彩霞,HuCaixia

21.澳大利亚中小学技术教育概况张大伟

22.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积极推进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王秀玲,WangXiulin

23.把握课程基本理念践行通用技术课程——安徽省芜湖市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实践与反思李文波,LiWenbo

24.在通用技术课的课外实践活动中努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濮建伟

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范文4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育 师资培养 信息素养

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面对信息化浪潮带来的人才竞争,世界各国都特别重视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在此背景下,2000年10月25日,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提出了“面对世界教育信息化发展提出的挑战,我们要增强紧迫性,在中小学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教育”。会议印发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三个重要文件。此次会议宣告我国的基础教育信息化朝着跨越式发展方向前进。

目前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已经日趋普及,但信息技术教育与当前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及经济建设的需要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远不能适应对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教师紧缺,而师范信息技术教育专业的开展目前还带有一定的自发性、盲目性,没有完善的培养体系,缺乏统一的课程标准,这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非常不利。如何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符合小学实际教学需要的信息技术教育师资值得我们每一个师范学校教师思考。本文试就此发表一些个人见解。

一、强化专业课程,专业性与师范性并重

“学者未必为良师,良师必为学者”,1998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的“面向21世纪师范教育国际研讨会”明确“当前师范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教师专业化问题”。培养具有专业化水准的教师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目标,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师范是教师培养的摇篮,未来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取决于师范类学校专业课程设置。因此强化信息技术专业课程是提高未来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保证之一。

信息技术的发展是由计算机应用技术带动起来的,其核心内容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很快,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也很快,因此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应该注意紧跟时展,教师也要在日常教学中适当补充新知识,推广新技术。同时也不能忽略信息技术的基础,对于一些基础性的内容也应该重视,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让我们不可能把每一种新的技术都带入课堂,或者说通过五年的学习就让学生具备了今后在小学教学中所需的一切知识。在21世纪,终身学习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作为教师,更需要有终身学习能力,而这一能力对信息技术教师的要求更高。培养受教育者具有适应新时代的学习与创造能力,不仅成为衡量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标志,而且将成为个体乃至整个民族跨入新世纪的“通行证”。所以,我们要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而已,更多的应该是学习能力,以适应他们终身学习的需要。也正因为如此,在专业课程开设方面要做到基础课程与新兴课程的结合,既注重基础,也要让学生能够适时地了解社会发展趋势。另外,作为初中起点的五年制师范专业,我们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对于一些过于高深的专业基础课程(如《微机原理》)应该降低要求。

二、注重信息素养的培养,授之以“渔”

在信息时代,信息本身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获取信息,如何处理信息,这更是必须不断学习才能获得的本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指出“中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而提高学生信息能力和素养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的信息能力和素养。因此,培养师范信息技术专业学生的信息能力和素养就显得尤其重要。师范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学生信息素养是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培养小学生信息能力和素养的基础和源泉。

三、建立科学的技能训练体系,培养合格师资

我国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在教育实际应用上,尤其是在基础教育这一领域,其应用的深度和广度都还远没有满足时代的需求。中等师范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将会成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这一性质决定了他们的学习体系。同时,由于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尤其是在小学阶段,主要是用信息技术,而不是学信息技术,是以信息技术为工具,与其它学科或活动整合在一起,其综合性非常强。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项基础文化教育和人才素质教育的综合体,也是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我们的学生进入小学后,要能够独当一面,这就要求我们的培养体系能够给学生更多的、将来能够独当一面的知识和技能。所以,我们既要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学生在学科理论知识上的教学的基础,又要极大地重视学生的各项信息技术技能的实践、训练与指导。要改变以掌握知识运用方法为目标的单一模式,形成设备操作、教材设计与制作、教学技能训练的多方位技能训练体系,改变与小学教育脱节的现象。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就要建立一套适合这一教学过程特点的科学的教学计划和严格的教学要求。建立科学的技能训练、考核体系,就是该学科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具体体现,是完成其教学任务的一种有效手段。它的确立不仅是对教学效果的检验与评定,而且是对学科教学及其训练方法和训练指标的肯定,是培养未来教师实现小学教育现代化的保证。

总之,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型课程,是从技术到智慧的转化过程,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一门好课程。信息技术教育专业更是一个新兴的专业,进一步搞好师范学校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探索和提高。如何使信息技术教育在当前各科教学和教改中发挥更好的作用,是我们继续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我们学习与探索的永恒主题。

参考文献:

[1]颜世刚,张婷姝.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电化教育,2001,(9).

[2]黄旭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法[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范文5

关键字:信息技术 农村中小学 教育教学 建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迎接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下,信息化成了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提升人的信息素养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共识,信息技术课程成为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研究的热点课题。针对这种情况,我国政府也作出了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快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的决定。近几年国家教育部通过在全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已使得城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任存在着许多问题。下面我就以自己所在地的信息技术教育调查情况做以总结。

一、农村的一些老师和家长对信息技术教育认识上出现偏差。

在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思维和能力的创造性工具,而能力的培养起始于教育,面对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国的信息技术教育被提上了日程。起步于80年代的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至今,虽然有长足的发展,但信息技术教育主要集中在城市和比较发达的地区,离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和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任还有一段距离。特别是在农村学校教育这一块,信息技术教育起步晚、发展缓慢。据调查,我国城市和发达地区信息化指数与农村相差5倍多。而面对如此大的差距,我们农村的老师和家长不但没有紧迫感,反而对信息技术课有抵制现象,他们普遍认为信息技术课让学生学会了玩游戏、上网,严重影响了学生其它学科的学习,所以,孩子的信息技术课上不上根本无所谓,甚至学的越差反而对其它学科的学业成绩的提高越有利。

二、信息技术教育缺乏资金投入。

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它需要一定的硬件设施,而这些硬件设施的配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从办单位角度来看,纵使办学单位已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但也做拿不出钱来投资,有些学校为了响应信息教育的号召而象征性的购置设施,但也是一些低档计算机;也有些学校的计算机主要来源于城市学校淘汰的计算机;再者,对于软件不重视,至于说花几百甚至几千元卖一张光盘,就更不合算了,不少学校大量使用盗版软件,严重影响了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再者,许多学校上课的时候,几个学生共用一台电脑,这样,信息技术教育就缺乏它必备的物质载体,实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由于生活条件的限制,学生自已拥有计算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而计算机又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最基本的设施。没有足够的计算机,开展和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就只能是一句空话。由此可见,资金的短缺,是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最大制约因素。

但也有一些学校的领导者崇尚搞形象工程,为了“积极”响应上级号召,使学校在综合实力排名中占据优势,即使在财力相当紧张的条件下,仍盲目购置大量设备,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的电教设备无论是规模还是档次还都十分先进,但目的并不是为了把这些设备真正用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也不是把它们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实现教与学的优化。而只是作为应付上级检查和参观的展品。有的学校领导甚至认为机器使用的次数越多就坏得越快,故将计算机“供”起来,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除了每周少有的一两次上机时间对学生开放之外,其余时间宁愿机器闲置都不允许学生使用,设备的使用率极低。

三、缺乏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信息技术教师是指在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及应用的专业教师,他们是教师队伍中的IT人才,他们的素质水平不仅决定着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学教育的信息化进程。但是就目前的现状来看,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在中学的受重视程度和其它科目相比差异显著。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所提出的一些改进教学方法或教学设备条件的要求往往不被学校领导所关注,使得这部分教师对于全心投入做好本职工作缺乏应有的热情和动力。他们甚至常被视为非教学人员,不被重视。从而使信息技术课教师往往难以获得成就感和归属感,由此导致这支队伍极不稳定,许多教师纷纷通过考研深造、改行等途径谋求新的发展,于是,信息技术教师只能从其他专业或学校管理人员队伍中转调,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和技能培训,而主要靠教师自学或短期的、临时的专门培训。因此相比语数外等课程,信息技术课程教师整体的业务素质低。

四、课程设置不合理。

受条件的限制,即使有的农村学校能开设信息技术课,也是作为一种选修课被排入课程表。从学校方面来看,虽然现在实施的是素质教育,但是,在对一学校的办学进行评价时,主观上看的还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样,信息技术课就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经常被其它科目挤占,成了其它科目补课、备课的备用课,信息技术名存实亡。从学生方面来看,即使想学,也会因担心影响必修课程的成绩,而不得不放弃。凡此种种,给开展和普及信息技术带来了相当的困难。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解决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提高信息技术课的地位。

电子计算机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和龙头,它的出现和发展,把社会生产力的水平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开创了一个技术革命的新时代。计算机把人从重复性的或有固定程式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使人类智能获得空前发展。科学家们曾预言:计算机科学将是继自然语言、数学后的第三位的,对人的一生都是大有用途的"通用智力工具"。正因为如此,计算机与基础教育相结合已成为当今世界大趋势。在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是提高人才科学素养的需要。过去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恐怕不行了。社会向前发展了,跨世纪人才的科学素质应有五大支柱: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国家教委提出了在中小学开设计信息技术课的规划,强调了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十分重要和正确的。因此,我们信息技术发展相对迟绶的农村更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教育方针,提高信息技术课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

二、农村地区本来的底子就决定了它的发展现状。但是,为了提高将要进入社会并成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的劳力素质,在资金的投入方面,国家应对这部份地区加大专项经济支持和政策倾斜力度,以便这些地方具备基本的教育设施。另外,本地区的办学部门也应抓住机遇,利用学校有限的资金,因地制宜,寻求有效的方法来发展信息技术教育。但是巨额投资光靠学校是不行的,还应做好宣传鼓动工作,向社会各界筹集资金,争取社会各界助一点;还可以发动学生、家长捐一点,把信息技术设施搞上去。

三、针对信息技术教师被视为非教学人员,不被重视这一现状,首先,信息技术教师本身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不能因为他人的偏见从而失去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热情;其次,要认识到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知道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计算机教学,我们肩负着"科教兴国"的历史重任;再次,努力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狠抓信息技术教学效果,干出成绩,让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看得见"有投入必有收成";最后,学校也要从大局出发,保护和调动信息技术课程教师的积极性,在考核、晋升、进修等方面与其他学科等同对待,甚至优先考虑。

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范文6

关键词: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中小学图书馆;资源共享中图

中小学良好的办学水平决定于是否拥有宽敞的校舍、优秀的师资和丰富的教育资源。图书馆的建设是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有其特殊性,必须符合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实际情况。我国中小学文献资源建设和提供利用的现状是:中小学图书馆之间“各自为政”,馆藏结构大同小异,缺乏统一的分工协调和有组织的整体化建设,使文献资源分散,重点缺漏,重复建设现象严重,造成巨大的浪费,总体保障能力下降。长期以来,这种“一校一馆,自我保障”的建设模式,在科技飞速发展,文献信息量迅猛增长的今天,弊端日渐突出。因此,在知识经济的大环境下构建中小学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是时代的需要,更是教育改革顺利进行的需要,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1建设中小学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内部原因

1.1中小学教育对信息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中小学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使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信息资源则在整个改革过程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它是教育决策的高级参谋、教学改革的参照物、教学研究的工具书、学习的知识仓库。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小学教育对信息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强,具体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1)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全面应用,必将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并最终导致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的理论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促成教育决策成功的因素很多,其中全面而及时掌握教育信息是决定教育决策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闭门造车,就会重复劳动,步人后尘,浪费了时间和精力。为了保障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改变传统学校封闭式办学的模式,教育管理者首先要打破传统的校园“围墙”的束缚,及时、全面掌握有关教育动态和理论发展,吸收国内外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因此大量丰富、翔实的教育信息是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2)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处于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则处于这一过程中的被动地位。网络时代的教育模式学生变成了主体,教师处于导向性的客体地位,要求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组织教学,主张学习过程的个性化。这种新的教育模式既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要体现教师作为教学资源的规划者和提供者等角色的主导作用。因此,作为主导作用的教师要掌握大量的信息资源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探索;学生基于资源的学习则要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前提。(3)我们过去的教育评价主要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数量来衡量,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考试结果,而网络时代学生学习的方式是基于资源的学习,其评价方法更关注学生对于信息的获取、处理等能力,主要在于评价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知识创新能力。因此,学生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大大增加,完备的信息资源对保障基础教育的质量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4)目前,随着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的与实施,一些中小学校为了适应教育观念和教育形式的发展、促进教育改革顺利进行,提出了以科研为先导、以科研促发展的思路。中小学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是传递、交流和提供知识信息服务的系统,信息服务直接参与科学研究过程,为科研提供全程的信息保障,提供最新科研信息,是科研立项的前提。在课题准备与立项阶段、课题研究推进阶段和课题总结评价阶段,信息资源保障服务都是必不可少的。

1.2信息资源不足与用户需求增加的矛盾日益加剧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文献信息总量快速递增,各种类型出版物的增长速度是前所未有的。同时书刊等各种文献资料价格飞速上涨。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书刊价格平均每年以近40%~50%的速度上涨,1995—2005年书刊价格上涨了近500%。虽然部分中小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图书经费的投入,但是面对大量增长的文献信息,也只是杯水车薪,任何一所学校图书馆既无能也无力把所需求的各科文献信息收集齐全,从而造成新书入藏量下降,书刊品种大大减少,导致图书馆藏书内容老化,收藏结构呈现日益严重的低度化现象。在笔者工作的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师生的总数由1995年的2000人增加到现在的3000多人,但每年用于购买图书的经费6万元并没有随着图书的价格上涨而增加,报刊的品种也始终停留在200多种,相应的学术期刊数据库没有购置,用户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得不到保障。在一所省重点中学况且如此,普通中小学的情况则可想而知。文献保障率的大大降低,既无法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和知识更新,又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工作,阻碍了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

2加强中小学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外部动力

2.1信息资源增长迅速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人类近30年来所积累的科学知识占有史以来积累的科学知识总量的90%,而在此之前的几千年中所积累的科学知识只占10%。信息资源无论从其内容、数量,还是从其存储、传递和提取信息的方式在近年来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学习资源的可获得性和交互性的急速增长更形成了对现行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的影响,改变着师生原有的生活空间。对于读者而言,要掌握最有效的方法去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加工信息,以便及时、全面地利用这些信息,促进工作和学习。对于图书馆而言,由于信息资源增长迅速,任何一所中小学校图书馆也不可能收集齐全所有信息资源,也就无法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因此,如何建立横向的合作与共享,提供信息资源保障,是当前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2.2网络基础设施加强和信息技术教育普及随着“普九”教育这项伟大工程目标的基本实现,国家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起用5~10年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使我国基础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当前,大多数中小学校已有自己的校园网,面对完善的校园网,必须要具备有效的信息资源,否则就会形成有路无车,有车无货的局面,校园网也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和效益,从而造成校园网设备的闲置和浪费。日本学者增田米二说:“教育要迎接信息化社会的挑战,努力实施信息化的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我国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已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同时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也作为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为提高师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技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3知识经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知识经济的崛起,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得科技和教育成为今后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因特网在全球的迅猛扩展,使信息成为社会发展所依靠的重要资源,成为促使社会经济、科技和教育发生变革的主导要素,成为各项事业成败的关键。“图书馆贮存有重要的信息资源,它在知识经济时代将发挥出前所未有的中心作用,因为及时、有用的信息是竞争取胜的关键因素。”中小学图书馆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日益受到重视。中小学图书馆要抓住机遇,迎头赶上,为学校营造一个同国际接轨的信息环境,取长补短,为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优秀的教育管理理念以及教育改革模式。因此,有关方面应该立足于知识经济的背景,真正重视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尽快实现中小学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3建设区域性中小学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意义(1)扩大每个成员馆的藏书容量,加强联合采购,形成多体系、多学科的藏书结构。通过馆际间的协作,完善各学科文献的收藏,变一馆所藏为网络共有,改变了“大而全、小而全”的局面,增强单个图书馆的实力。(2)合理地进行资源布局,节约资金,避免重复浪费,实行联合采购、联合编目、合理分工、联合建库、资源共享。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形成多种各具特色的文献资源数据库,避免文献资源重复收藏和资金浪费,确保资源布局的平衡发展。(3)合理组织文献的流向,扩大文献的流通渠道。中小学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建立,打破了封闭的格局,使图书馆变为开放式的图书馆,扩大了图书的流通渠道,促进了中小学图书馆之间的合作与交流。(4)易于经验交流和学习培训。可以通过网络对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探讨,先进经验及时进行交流,疑难问题及时得到解决,并加强对在岗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达到图书馆管理水平的共同提高,推动各中小学图书馆事业的同步发展。基础教育是国家的人才工程,更需要知识资源的支持。教育部在印发《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要加强数字图书馆和图书资源中心的建设。对建有或在建局域网或城域网的地区,要以某个中心学校或教育部门网络中心为依托,建设图书中心,辐射周边学校,做到资源共享。”21世纪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面临着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挑战,同时还要不断适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因此,中小学图书馆必须迎头赶上,加快教育信息化和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促进我国中小学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