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营销传播概论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整合营销传播概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整合营销传播概论

整合营销传播概论范文1

[关键词] 中小企业 广告意识 广告宣传

一、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体系

托马斯•罗索和罗纳德•莱恩认为:整合营销传播是指将所有传达给消费者的信息,通过包括广告、销售促进、直接反映广告、事件营销、包装等有利于品牌塑造的形式呈现给消费者,对每一条信息都应使之整体化和相互呼应,以支持其他关于品牌的信息或印象。如果这一过程实施成功,它将通过向消费者传达同样的品牌信息而建立起品牌资产。

中小企业应当消除花大钱才能做广告的错误观念,多角度、多渠道、动员多方力量开展企业传播活动,多侧面、多层次地树立企业和品牌形象,把企业经营管理、企业文化、企业及品牌形象的树立,与整合营销传播结合起来。整合营销传播活动要坚持长期性和计划性,更要讲求实效性。整合营销传播要力求达到:一要明确传播的目的。传播什么,向谁传播,这是企业整合营销传播的首要问题。二要有利于树立产品、品牌和企业形象。三要能说服消费者,并让企业和品牌在其心中留有重要位置。在现代社会,消费者对商品的购买,不仅是对产品的功能和价格的选择,更是对企业精神、经营管理作风、企业服务水准的全面选择,而企业形象的优良与否,又是消费者选择的根据之一。四要有利于商品的识别,现在的产品品牌很多,各品牌之间的差异性越来越小,整合营销传播的重大任务就是突出企业产品和品牌的与众不同,使消费者认牌选购。五是整合营销传播的策划和有效实施。要促进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整合传播活动力求整合性、多样性、选择性、独特性。整合性指一切传播活动都要围绕企业和品牌形象的建立和传播;多样性指多渠道多侧面地传播企业信息;选择性指选择最适合企业特点的传播渠道和媒介。特别是公益活动、事件营销、赞助等;独特性指抓住企业最具特色的方面大力宣传,形成本企业的强势。

二、科学定位策略

广告定位是广告主与广告公司根据社会特定群体对某种产品属性的重视程度。把自己的广告产品确定于某一市场位置。使其在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对某一阶层的目标消费者出售。以利于与其他厂家产品开展竞争。它的目的就是要在广告宣传中。为企业和产品创造、培养一定的特色元素。树立独特的市场形象。

广告定位可分为实体定位和观念定位。中小企业除了重视实体定位中的产品定位之外。更应重视观念定位。

1.实体定位

中小企业的产品定位。应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定位决策:一是分析产品在众多竞争品牌中是如何被消费者分类和把握的。即消费者把广告的产品归到哪一类产品上。如透明皂被看作是洗衣服的,而不是浴用的。二是在这一特定的分类中。分析该产品以什么特点(显著特点)被消费者识别出来。如麦当劳是以干净卫生、服务态度好和速度快及其美国风味等特点而被消费者被认可。三是分析消费者所持有的品牌形象及其“理想点”。如麦当劳在美国是“廉价方便”的快餐,而在中国则是“有档次”的洋快餐――相对国内低档次的快餐而言, 同时它配送玩具,适合小孩子就餐,因此成为中国小孩就餐的有档次的洋快餐。

2.观念定位

观念定位是在广告中突出所宣传品牌产品的新意义和新价值取向。让消费者形成消费心理定势,培养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习惯,树立新的价值观念。同时,引导市场消费的变化或发展趋向。中小企业实力相对比较弱,因此在观念定位上应该以创造特色为目标,以另辟蹊径为手段。中小企业可以选择运用如下定位策略:一是改变消费观念定位。即分析与发现消费者的潜在需求,针对消费者的价值判断来进行的定位。二是反类别定位。其又称为“是非定位”,指当本产品在自己应属的某一类别中难以打开市场时。利用广告宣传使产品概念跳出这一类别。借以在竞争中占有新的位置。如针对可乐而创新的“非可乐”。三是逆向定位。即,利用有较高知名度的竞争对手的声誉来引起消费者对自己的关注、同情和支持。以达到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广告定位策略,如艾维斯轿车租赁公司的“我们第二。所以我们更努力”。四是对抗竞争定位。如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比拼,以此显示自己的实力和决心。并争取得到与强者一样的甚至超过强者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对抗竞争定位要充分评估自身的实力。不能轻举妄动,否则会弄巧反拙。陷入困境。此外。在企业实力相对弱的情况下。可运用借船出海的联盟式定位策略。通过强者的声誉来实现广告取胜的目的。

三、品牌个性化广告策略

1.优势分类策略

中小企业要善于正确评估自身的优势。或者是挖掘自己的特色。并把特色转化成优势。在此基础上,企业应根据对市场规模、竞争品牌的强弱及流通途径等问题进行分析之后,选定一个优势方面进行定位。

2.独特分类策略

优势和特色都不明显的企业,要注意研究市场需求和消费者消费心理,特别要研究品牌消费心理和潜在消费心理,在消费观念的引导上大做文章。如美国7UP汽水,无法与可口可乐相抗衡,于是将品牌定位为“非可乐”饮料,使得它成为“非可乐”这一类新产品的第一强势品牌。

3.关联分类策略

采取各种方法来表示该品牌与现有产品既关联又有区别。比如,中央暖气系统费用高昂又不适合小房间。中小企业可以通过细分市场,推出“中央暖气系统新发售――小房间专用” 兼有两类产品属性的定位策略,从而扩大市场。

4.使用分类策略

消费者在归类某些商品时,有时考虑的不是形态类别,而是生活中的特定需要。企业应以此为根据制定定位策略,即为使用分类策略。如健力宝曾经与运动联系起来。通过体育赞助、以著名体育运动员代言等方式树立了品牌,冲破了可口可乐的重重包围。

在产品差异性越来越小的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品牌的竞争和企业整体形象的竞争。在这种竞争中。起关键作用的因素已不单纯是企业的经济事例,还有企业先进的意识、理念和科学的决策。中小企业不能因为自身财力弱而放弃对品牌和企业形象的打造和宣传.而应该抓住当今企业竞争的本质特点。挖掘自身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强势品牌和良好的企业形象。

参考文献:

[1]黄合水:广告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整合营销传播概论范文2

【关键词】西安 文化产业 营销模式

本文为2013年度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西安文化产业营销模式研究”课题成果之一。

西安是世界性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史,是13个王朝的建都之地。西安有着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革命传统文化以及地域文化三大优势文化资源,而处在当代经济社会的古城西安,文化产业及其营销模式的发展与东南沿海相比却显滞后。鉴于此,研究西安文化产业营销模式的发展与转变就显得尤为重要。

西安文化产业营销模式的弊端

1.营销观念严重滞后

西安的文化产业营销正处于初步发展探索阶段,目前主要沿用传统常规的营销模式,但这种营销模式与文化产业自身的个性特点不相适应,影响到西安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产品与传统产品差异很大,目前就西安文化产业的发展来看,还有许多企业缺乏对文化产品及其营销核心精神的深刻把握,还没有意识到和重视文化产业自身所蕴含的增值性和衍生产品开发等特征,大多数企业将文化产品的营销简单地理解为产品促销。西安文化产业营销模式发展明显缺乏产业意识、资源意识、开发意识和产权保护意识。

2.营销手段落后

西安文化产业对外宣传不足,营销手段不灵活。文化产品要被人识别、被人认可,必须要走出去,这就要求运用多种营销手段,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通过各种交易会、展销会、推介会扩大产品知名度,实现互动发展。在宣传促销方式上,对主流媒体和网络平台的利用度不高;信息的网络化程度不高,网络建设不尽完善,与国内外各大网站的对接不够及时;品牌建设和形象包装不鲜明,一些独一无二的资源缺乏相应的营销创意。在营销策略的选择上,普遍偏重于价格策略和促销策略的开发应用,但是对产品策略和渠道策略的巨大作用却普遍缺乏认知。

3.营销技术程度含量偏低

现代文化产品开发与营销的核心就是要充分利用知识、人力、资金等现代信息化元素,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开发出内容丰富、独具特色、竞争力强的高端优质文化产品,进而获得可观的产业利润。文化传播在前媒介时代是一个发展非常缓慢与艰难的过程,个体的人是最主要甚至是当时唯一的传播媒体,在这种传播状态之下,严重缺少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交流,致使文化交流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西安目前的文化产业营销手段相对单一,科技含量低,系统性不强。

西安文化产业营销模式的转变与建构

1.营销观念从满足需求向引导需求转变

文化产品的营销不同于传统应用产品的营销,在进行文化产业营销时,商户一定要树立实现从传统的“寻找需求——满足需求”到向客户“创造需求——引导需求”的新型营销模式转变。当代西安文化产业应围绕如何满足市场精神消费来主动运作市场,积极开展市场调研,力争把握市场精神需求发展趋势,进而引导消费者的需求倾向,同时积极主动地为其提供更加优质的文化营销服务。

2.营销传播从整合营销向创意营销转变

整合营销是以企业由内向外的战略为基础,以整合企业内外部的资源为手段,以消费者为中心而进行重组的一种企业行为,它是一种适用于所有企业信息传播及内部沟通的管理体制。因此,整合营销是文化产业营销的最基本方式,但并无创意与特色。创意营销与其他营销模式的最大不同在于,它将创意理念贯穿于产品的研发、生产、推介和销售等各个环节,避免了传统模式中生产与营销脱节的弊病。其核心是通过对产品内容和形式的创意策划,提高产品对用户的吸引力,让用户感到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创意营销往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调研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充分整合自身优势资源,形成丰富、特色的核心内容,具有独创的创意元素和价值元素,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多层次需求。创意营销目的是占据市场,它通过对销售渠道、手段和销售策略的创新,最大限度地扩大产品的知名度、影响力,进而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3.营销产品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

传统营销形式指公司通过同一种产品或服务,向消费者传播同一种信息,以吸引目标消费者来购买,从而实现产品的规模市场价值。这种销售存在产品单一但同时风险极大的弊端。如从保健品开始形成一个新兴产业起,主流的保健品品牌采用的大都是此种营销模式。但在文化产业中,产品自身及其营销模式的个性化、特色化,就迫使西安文化产业的市场营销模式要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

4.营销利润从短时性向持续性转变

回顾普通商品品牌的培育,企业普遍采用了各种广告和强硬推广式的营销策略,这种营销方式可以在短期内迅速提高产品知名度,促进产品销售量的迅速提升,但从长远发展看,企业采取这种营销模式付出巨大销售成本的同时,往往摆脱不了销售量快速下降的趋势。因此,这种营销模式只能短期宣传,短期获利。而文化创意产业提供给消费者的物质消费不满足于一次性感官享受,更主要是消费后的情感体验等高层次的精神满足。因此在品牌营销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消费者追求高品质精神生活的心理特点,使得文化产品的营销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惠林.文化产业发展的中国道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蔡尚伟,温洪泉等.文化产业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3]周民良.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我国制造业竞争力[J].中国经贸导刊,2009,3.

作者单位:孙 静 西安文理学院 陕西西安

整合营销传播概论范文3

 

东北财经大学广告学专业2002年筹建,2005年首届招生。凭借着对广告产业人才需求结构审慎科学的分析把握,东北财经大学广告学专业逐渐明确了专业定位特色,即:突破国内各高校广告学高等教育现有结构和模式,走依托东北财经大学优势财经学科背景,建立以营销为导向,专注于广告客户部人才培养的精准特色广告学办学之路。

 

这一精准专业定位,得到了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陈培爰教授的高度认可。除了来自广告学学界的认可,东北财经大学广告学的精准定位还得到了广告业界的肯定,从广告班毕业生就业情况就可窥_斑。每年的7月,都使高校、社会所关注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焦点。当很多学生为“毕业即失业”烦恼时,东北财经大学广告学专业的同学却早已胜券在握,纷纷入职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回眸2009年7月,东北财经大学广告学专业首届毕业生在全球金融危机残酷考验下,除4人考上研究生或出国深造外,就业率高达100%,其中一线城市就业率74%!在全校名列前茅。

 

通过我们的教育创新实践,希望更多开办广告学专业的高校能够充分依托自身学校优势学科背景资源,在广告学专业定位上勇于创新,改变当前广告学教育中艺术与传播并举的单一局面,实现依托各自学校优势学科百花齐放的多种专业风格。

 

二、调整改革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

 

经过调研,在东北财经大学广告学专业特色定位及原有的课程设置体系基础之上,我们对广告学专业各方面的课程设置都做了相应的调整。

 

1.学科基础必修课

 

《中国文化概论》(3学分,54学时)、《中国古代文学(_)》(3学分,54学时)、《中国古代文学(二)》(3学分,54学时)、《现当代文学》(4学分,72学时)、《外国文学》(3学分,54学时)、《微观经济学》(4学分,72学时)、《宏观经济学》(3学分,54学时)、《市场营销学》(3学分,54学时)、《管理学》(3学分,54学时)、《消费者行为学》(3学分,54学时)、《传播学》(3学分,54学时)、《中外广告发展简史》(3学分,54学时)、《广告学概论》(3学分,54学时)、《广告心理学》(2学分,36学时)共计43学分。较之以前,增加了《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等文学方面的课程,注重打造学生深厚的文化底蕴。去掉了《广告摄影》、《平面广告设计》这两门更适宜作为广告专业选修课出现的课程,把《广告心理学》从学科基础选修课更改为学科基础必修课。

 

2.专业必修课

 

《广告学专业导论》(1学分,14学时)、《广告业务流程模拟》(2学分,36学时)、《广告创意学》(3学分,54学时)、《广告策划》(3学分,54学时)、《广告写作》(3学分,54学时)、《广告经营与管理》(3学分,54学时)、《广告媒介策略》(3学分,54学时)、《广告调查与效果评测》(2学分,36学时)、《广告美学》(2学分,36学时)共计22学分。较之以前,增加了课程《广告美学》,突出培养学生的广告美学、商品美学、实用美学的审美能力;增加了《广告经营与管理》的课时与学分(以前是2学分,36学时),充分依托学校的财经优势,突出培养学生的广告经营与管理能力。

 

3.学科基础选修课

 

《西方文化概论》(2学分,36学时)、《跨文化传播》(2学分,36学时)、《公共关系实务》(2学分,36学时)、《视觉设计基础》(3学分,54学时)、《品牌学》(2学分,36学时)、《整合营销传播》(2学分,36学时)、《企业文化》(2学分,36学时)、《视觉艺术作品赏析》(2学分,36学时)、《社会心理学》(2学分,36学时)、《广告法规与广告伦理》(2学分,36学时)、《市场调查与分析》(2学分,54学时)、《组织行为学》(2学分,36学时)、《民俗学》(2学分,36学时)、《企业经营决策沙盘模拟》(3学分,54学时)、《企业客户关系综合实验》(2学分,36学时)、《WTO经典案例分析》(2学分,36学时)、《维权与诉讼》(2学分,36学时)、《城市经济学》(2学分,36学时)、《物流与供应链管理》(2学分,36学时)。在这一部分课堂调整比较多:首先,删除了一些跟广告专业关系不大,学生反映不好的课程,包括:《欧洲文化》、《形式逻辑学》、《世界文明史》、《西方社会史》、《英语语音训练》。其次,增加了与东北财经大学广告学专业特色密切相关的财经类的课程,如《城市经济学》、《维权与诉讼》、《物流与供应链管理》、《WTO经典案例分析》。最后,对一部分课程的性质进行了调整,将原来作为学科基础必修课程的《公共关系学》改为《公共关系实务》作为学科基础选修课;将原来的属于学科基础选修课的《实用美学》更改为《广告审美》,放入广告专业必修课中;将《跨文化传播》由广告专业选修课,更改为学科基础选修课。

 

4.专业选修课

 

《创意思维》(2学分,36学时)、《口才与演说》(2学分,36学时)、《消费文化》(2学分,36学时)、《网络传播》(2学分,36学时)、《品牌与企业形象策划》(2学分,36学时)、《商务沟通与客户服务》(2学分,36学时)、《国际关系与国际广告》(2学分,36学时)、《广告专业英语》(2学分,36学时)、《影视广告制作》(2学分,36学时)、《广告摄影》(3学分,54学时)、《平面广告设计》(2学分,36学时)。在此部分,删除了《英文报刊选读》、《时事广播英语》、《视听语言学习与鉴赏》、《广告案例赏析》等课程;增加了《口才与演说》课程,注重提升学生的表达、传播、沟通能力;将原来处于学科基础选修课中的《广告专业英语》更改为专业选修课,通过双语教学,强化训练学生的广告英语能力;把原来处于学科基础必修课程中的《广告摄影》、《平面广告设计》移入这部分课程设置。

 

从整体来看,东北财经大学广告学专业的课程体系注重依托财经学院的优势学科资源,能够将经济学、统计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等学科引入到广告学专业的教育当中。例如,在广告学专业的教学中,融入了《微观经济学》(4学分,72学时)、《宏观经济学》(3学分,54学时)、《市场营销学》(3学分,54学时)、《管理学》(3学分,54学时)、《消费者行为学》(3学分,54学时)、《广告业务流程模拟》(2学分,36学时)、《广告经营与管理》(3学分,54学时)、《广告调查与效果评测》(2学分,36学时)、《整合营销传播》(2学分,36学时)、《企业文化》(2学分,36学时)、《市场调查与分析》(2学分,54学时)、《组织行为学》(2学分,36学时)、《企业经营决策沙盘模拟》(3学分,54学时)、《企业客户关系综合实验》(2学分,36学时)、《WTO经典案例分析》(2学分,36学时)、《维权与诉讼》(2学分,36学时)、《城市经济学》(2学分,36学时)、《物流与供应链管理》(2学分,36学时)等财经院校的优势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能力、客户服务沟通能力、消费者细分能力、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企业销售渠道控管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培养。

 

相对于大多数高校的广告学专业都在沿袭媒介传播与艺术审美传统路线来说,东北财经大学广告学专业的特色是非常突出的,这也帮助东北财经大学广告学专业的毕业生具有不同凡响的竞争力。

 

作为一个专业学科的教育,我们力求创新改革,但为了教学,我们又必修顾及专业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的相对稳定性,因此,我们做了上述改革调整,当然,随着实践的检验和广告学教育的发展,我们还会进一步深化,会一直致力于探求财经高校广告学的特色发展之路。

 

三、“OPEN”式教学法,彰显实践教学特色

 

在东北财经大学广告学专业教学中,专业教师们不断各抒己见。

 

探究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采用“OPEN”式教学法。O代表“OnebyOne”,表示_次又_次地面对真实项目和真实客户开展实训课程;P代表“Project”和“Presentation”,表示以真实项目为载体,由学生制作创意策划提案并面对真实客户演讲和比稿竞标;E代表“Electronic”,表示电子化多媒体的教、学、做,强调了策划创意和提案制作都必须是电子化文件,并运用网络资源使专业课程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N代表“necessarily”,强调必不可少的客户评价,以及学习过程中,老师必不可少的知识点导入和职业技能指导。这种富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以行动体系刺激学生求知和创新兴趣,培养了学生更强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各个环节中学会专业知识、学会业务技能、学会沟通合作、学会做人,切实将“教、学、用”融于一体。

 

例如,《广告策划实务》授课教师通过“公司搬进课堂、业务搬进课堂、竞争搬进课堂、客户搬进课堂”的方式,带领东北财经大学广告学专业多届学生,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大连视频英才网、大连鼎龙健身倶乐部、青岛福惠来公司大连分公司、大连华牧安格斯集团、上品书店、喜都西餐厅等十几家公司做了广告营销策划。

 

《业务流程模拟》授课教师与《广告创意思维》授课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建立几家“广告公司”,为不同的广告主制作提案。这种模拟真实公司的方式,不只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得以巩固,同时活跃了课堂氛围,使所有人都能够互动和参与进来。

 

为了让学生能够胜任国际广告公司的工作,《广告专业英语》授课教师设计了情境式教学法,通过角色扮演、英文模仿比赛、专业英语辩论赛等途径提高学生应用广告专业英语的能力。

 

除了上述课堂教学创新,广告学专业教师还积极把各种广告大赛引入教学,通过老师指导学生参加广告大赛,辅助带动学生学习。这一创新型教学方法,得到了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

 

在诸多的广告大赛中,全球华人时报金犊奖是全球华人地区规模最大的学生广告大赛,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生参与,参赛作品数量数万份,涉及参赛广告类别多样,包括平面类、电视类、网络类、广播类、技术类、行销企划类、动画广告类、插画类、装置艺术类等等,东北财经大学广告专业学生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积极参与,成绩喜人。

 

整合营销传播概论范文4

 

1985年,厦门大学新闻系在全国率先开设了广告学专业,1988年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亦开设了广告学专业,并在三年后组建了国内高校第一个广告学系。两所院校努力尝试将新闻传播与广告传播联系起来,探索一种跨学科的教学体系,以适应市场经济不断深化而使企业愈来愈重视广告传播迅速发展的趋势。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广告学是一门涉及传播学、社会学、文化学、经济学、消费者行为学、市场学、公共关系学、文学、美学、艺术等众多领域知识的学科,高校一般都将广告学专业设在商学院(系)或传播院(系)。在我国,广告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学科,发展至今也不过23个年头。但是,23年来,高校广告学专业的建设渐渐呈现出万紫千红飞速成长的可喜局面。应该说广告学专业自创办以来通过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绩。然而,20多年过去了,直到今天,人们一提到广告学就会马上联想到你是搞理论的或者你是搞艺术的。这固然是非专业人士对广告学专业的不了解所致,但也反映了广告学专业这些年来在培养方向以及教学体系上的一些弊端。

 

目前,国内高校广告学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方向至少可分为四类:

 

一类是以新闻传播院系为基本教育平台,倾向于培养学生的传播策划与管理能力,课程设置大量地借鉴、模仿新闻系的有关新闻、传播等理论色彩较浓厚的人文课程。这类广告专业的院校更重视于硕士生或博士生的培养,对广告传播的宏观理论予以更多的关注,这就使这类高校的专业教学很明显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即偏重于理论教学,对广告创意的视觉表现操作能力的培养似嫌不足。这种教学模式的后果自然使许多学生长于坐而论道,但要是具体地去运作一个品牌的市场操作或具体拿出一个广告创意的表现方案就十分为难。不过,这类广告学专业的院校多是国立大学,其毕业生本身就为数有限,并且大多数都要考研、出国,进入国内广告行业工作的微乎其微。而且,其中大部分毕业生更多的是选择在媒体单位工作,真正在广告公司工作的毕业生人数偏少,在广告行业内的影响力似乎有限。但是,由于这类高校在全国学术界的客观影响力和专家教授的主观努力,以其在广告学科方面的学术研究成果赢得了广告学界的尊重,并在全国的广告学界占据了主流的地位。

 

另一类是以中文系为基本班底经过一定程度的组合所开设的广告学专业。倾向于培养学生的广告创意和广告文案写作能力,课程设置偏重于语言文学方面的课程。从本质上说,这类广告学专业的教学模式与第一类的广告专业教学模式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前者偏重于新闻传播,后者偏重于汉语言文学。

 

第三类是以艺术院校为背景所开设的广告学专业,倾向于培养学生的广告创意表现的综合视觉传达能力。课程设置比较全面,偏重于实际的动手能力。由于归属于设计院系统一管理,在相对浓厚的艺术设计的氛围里耳濡目染,对广告作品的视觉表现与把握具有较敏锐的审美感觉。这类院校多为省属二本院校,其毕业生的考研比例相对较低,绝大多数学生在校期间即非常重视专业实践,毕业后基本上都是在广告公司工作,在广告业界的影响力较大。

 

第四类是以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为背景而增设的广告学专业,倾向于培养学生的市场策划能力。课程设置以工商管理或市场营销方面的课程为主。此两类广告学专业都比较倾向于广告学专业的市场应用性,只是前者更具有广告表现的师资资源优势,而后者则更具有营销策划的师资资源优势。

 

从总体上说,广告学专业由于其自身的学科性所凸显的边缘色彩极其浓厚,无论其脱胎换骨于新闻传播、中文抑或是艺术设计还是市场营销本无可厚非。广告行业已经迅速成为占全国GDP比重愈来愈大的一个行业,那么,其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就必然有其独特的专业性。高校必须在正确分析和把握广告行业自身的有别于其他行业的独特的专业性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制定出符合广告行业人才市场需求的广告学专业培养目标,并在培养目标的规范下,根据各高校自身资源的优势,确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体系。

 

广告行业的专业属性

 

现代广告业的诞生如果以1879年艾耶父子广告公司成立为标志,迄今已有129年的历史。其间,广告业从当初在商业领域里的微不足道,到今天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所扮演的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客户所提供的服务亦由最初的简单调查到现在的整合传播;所涉及的学科也由单一的推销,向心理学、市场学、传播学、行为学、社会学、文化学、艺术设计、符号学等相关学科渗透、延展、整合。也因此,今天的广告行业的专业色彩似乎也越来越模糊了,这种状况也导致了许多广告学者对广告行业的专业属性在认识上的莫衷一是。有的学者认为广告行业的专业属性是信息传播,有的广告学者则认为是视觉表现,还有的学者坚持认为是营销策划。

 

一个行业之所以能够在充满竞争的市场上得以生存和发展,就在于该行业能够为社会和市场提供其他行业所不能提供的商品或服务,而这个只有本行业才能够提供的商品或服务自然就构成了该行业的专业属性。对今天的广告行业而言,虽然可以为客户提供营销策划、市场调查、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和广告设计等诸多服务,但真正能够为客户提供其他行业(公司)所无法提供的服务只有广告创意及其视觉表现。因为营销策划和广告调查的服务项目已经有专业的咨询顾问公司和调查公司进入市场,它们完全可以向企业提供更专业的服务,而只有广告创意及其视觉表现是其他行业所不能提供的服务。所以,我们可以确定广告创意及其视觉表现是广告行业区别于其他行业的专业属性,其研究的领域主要为消费文化、消费行为、流行时尚、品牌形象设计、艺术表现等。

 

广告学专业的培养目标

 

任何一个学科都必须有其自身的发展方向和完备的学科体系才能与时倶进。广告学专业是一个运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新兴学科,高校开设广告学专业的主要目的当然是为广告行业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其次才是培养广告学科的理论研究型人才。但是,由于广告专业所涉及学科较多,任何一所高校都不太可能在短短的四年之内将学生培养成全能型的广告超级人才(营销策划、公关传媒、市场调研、创意设计、视觉表现等无所不能),从理论上说,高校广告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根据广告行业的专业属性,即广告创意及视觉表现予以确定。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高校都具备相应的教学资源,再加上不同的高校对广告行业的专业属性的认识不尽相同,就导致目前国内的许多高校在制定专业培养目标上具有较为明显的区别,这种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侧重于培养具有营销策划、公关、市场调查等专业能力的应用人才;第二,侧重培养具有整合营销传播、媒介策划、广告管理等专业能力的管理人才;第三,侧重培养具有营销传播概念,洞悉消费行为,擅长品牌塑造与视觉传达的创意型人才。

 

我国高校广告学专业特色及发展方向应该以上述第三种方向为自身的学科基本建设目标,原因如下:

 

1.广告行业的专业属性决定了高校广告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其发展方向。虽然广告学科本身是一门众多学科相互渗透的新型边缘学科,然而毕竟又不同于市场学、传播学和设计学以及人文学。从理论上说,市场学、传播学、设计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确实为广告学的理论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广告学科是以上述学科为框架进行整合,其研究的领域主要以消费行为、消费时尚、文化流行、品牌塑造、视觉表现及传播效果为主,更具有专业性。

 

2.从高校办学的角度而言,各个专业都必须有自己独特的有别于其他专业的研究领域,否则,专业的存在就缺乏理论的支撑,自然也就缺乏竞争力。因此,广告学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培养目标如果放弃了对广告行业和广告学科的本质核心的研究与教学,则只会使广告学专业逐渐失去自身存在的意义。

 

3.广告学是_门科学与艺术密切融合的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长期以来,在广告界一直有广告到底是科学还是艺术的争论。如以霍普金斯、大卫奥格威、罗瑟瑞夫斯为代表的广告科学派,也有以伯恩巴克、李奥贝纳、乔治路易斯为代表的广告艺术派。但在高校,普遍的观点都是倾向于将广告的科学和艺术相互融合,即所谓科学加艺术的广告理论。今后的广告传播活动将会愈来愈重视科学的市场调查,科学的策略规划,科学的媒介组合等各种先进的分析方法。这些科学的分析方法、计算模型在高校中的教学不算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倒是艺术的表现、创意的无规律性则是广告学专业教学上的难点,当然也就应该是高校广告学专业研究的重要内容。事实上,当大多数人都掌握了科学的方法之后,广告的个性与魅力则将又重新回到艺术的创意上来。

 

当然,由于各个高校的教学资源和院校的背景有所不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不可能一概而论,各个高校完全可以根据本校的学科背景优势和本院系的师资资源,确定有所侧重的广告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但其侧重点的前提应该是对广告学专业属性有着相当深入的学习和理解的基础上的侧重,而绝不应该是本末倒置。

 

广告学专业的教学指导思想

 

确定了专业的培养目标,接下来就应该是在培养目标的规范下制订具体的教学计划。在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常常会有一些不同的指导思想使许多高校产生困惑。比如,现在高校比较流行的教学指导思想就是所谓的“厚基础、宽口径”。这种观点无所谓对错,只要不被权力机构僵化就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但

 

是,我们国家有太多教条主义者,思维简单化、公式化,而这些人一旦拥有一定的权力之后则往往会好心办坏事,把在局部看来是真理的经验不分青红皂白地推而广之,其结果就是让真理瞬间就变成谬误。

 

“厚基础、宽口径”已不是新鲜的概念,但问题就在于国内各高校之间的差异之大、生源质量相距之远等诸多因素直接导致了有些高校的毕业生必然有90%考研,这就在无形中使其本科教育带有基础教育的色彩;而有些省属高校的毕业生90%则是要到市场谋一份职业,这就直接决定了高校在本科教学计划中必须突出专业性和实践性。两者的衡量标准不同:重点高校的价值取向是考研,一般高校的价值取向是就业,两者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应该有所不同。

 

就一般的省属高校而言,广告学专业的教学指导思想应该是“博学、专业、实践”。

 

所谓博学,是指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注重基础知识的教育和相关知识的积累。所谓专业,是指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在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强调广告专业领域的知识积累,使学生在毕业后真正成为广告领域里的通才和专门人才,从而能够胜任广告专业领域里的任何一项工作。

 

所谓实践,是指在对学生培养的过程中,要求侧重培养学生实际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创造能力,以便学生在毕业后尽可能地缩短将理论转化为执行操作能力的时间,从而增加其竞争上岗的筹码。

 

广告学专业的教学体系

 

长期以来,许多高校的广告学专业在教学体系上几乎都有意无意地忽略了素描、速写、三大构成等美术表现方面的课程。因为许多教师至今仍然认为广告学专业是理论性的专业,这种观点一方面说明其对广告理论和实践知识的认识极端肤浅;另一方面也说明其思维方式的简单化、公式化。确实,一个“学”字确实可以表明某专业的理论色彩较浓厚,从实际的操作上说,无论是广告的策划,还是广告的创意表现都绝对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实实在在地拿出能够帮助广告主达成其产品营销目的的具体方案。因此,如果广告学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只会夸夸其谈而无法实际动手表达其创作概念的话,那就不能在专业广告公司谋取一个职位,更谈不上在广告专业上有所发展,有所成就了。现在社会上已经有一种成见,认为广告学专业的学生只会写文案、搞策划,这种认识当然有失偏颇,但也足以说明过去某些高校广告学专业在教学体系上的不足。

 

笔者根据多年的实际办学体会,将广告学专业的教学内容分解成两大类别,即学(理论)和术(实践),其中在理论和实践教学又分别设立了四个板块,并在这两大类别之间通过工作室和业界专家系列讲座予以连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

 

理论教学由五个板块构成:

 

基本技能的教学由素描、速写、三大构成、摄影与摄像、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组成。

 

基础理论的教学由经济学、社会学、传播学、市场学、消费者行为学、公共关系学、美学、文化学、心理学、艺术概论、设计概论、统计学等课程组成。

 

相关理论的教学由符号学、语言学、消费文化、传媒文化、整合营销传播、物流学概论、促销策划、管理学、广告法规研究等课程组成。

 

专业理论的教学由广告调查、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广告文案写作、广告媒体研究、广告史、视觉表现、品牌管理研究、CIS、影视广告创作、广告公司的经营与管理等课程组成。

 

前沿理论的教学由创意产业研究、视觉文化研究、流行与时尚研究、艺术文化经济学等课程组成。

 

实践教学亦由五个板块构成:

 

专业实习可以安排在二年级的暑期进行,通过实习,使学生在进入专业学习阶段之前对广告行业的具体运作流程和职业特点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以利于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明确学习目标。

 

作业练了要求学生完成课堂布置的作业之外,院系还可以专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金犊奖、学院奖、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金铅笔大赛等项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创作能力。

 

专业考察可以安排在第七学期进行,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广告行业发达地区的参观考察,增加与业界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为学生在第八学期的毕业实习打下基础。

 

连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平台分别是工作室和业界专家的系列讲座。院系可以根据教师的研究方向(兴趣)设置若干个工作室,学生从三年级起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进入工作室,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具体项目的策划和实施。

 

广告活动是科学与艺术相互结合的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过程,这就必然要求广告专业的学生在知识面上的广博,而不是精深。同时,由于广告活动的生命在于策划,广告活动的灵魂又在于创意,这就要求学生既要培养自己在哲学、数学方面的逻辑思维能力,更需要提高自身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形象思维能力。唯其如此,广告学专业的学生才能避开学而不专的劣势(写作不如中文专业、表现不如设计专业、传播不如新闻专业、推销不如营销专业),充分发挥优势,并且凭借良好的文化功底和艺术修养、敏锐的感觉、理性的判断、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就一定能在今后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整合营销传播概论范文5

【关键词】网络;网络广告;定制剧

近年来,互联网及视频网站呈现出快速发展之势。据艾瑞网的《中国网络广告市场年度监测报告》显示,2016年度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达到了2902.7亿元,同比增长了32.9%。随着这股热潮,网络视频广告也得到了井喷式的发展,随之产生了以贴片广告、植入广告、广告定制剧等为主的网络视频广告。贴片广告、植入广告并不陌生,而广告定制剧则是在视频广告多元化发展下产生的新兴事物,从某种意义上说,广告定制剧与植入广告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它是植入广告的创新升级版,重要的是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植入广告由于生硬而造成受众产生的厌恶感。网络广告定制剧可以为品牌量身定制,能尽可能发挥品牌的主导作用,在媒介环境呈现出复杂化、营销方式多元化的今天,通过故事片、综艺节目等广告形式在网络上进行“病毒式”的传播。

一、网络广告定制剧类型

从目前网络广告定制剧的类型来看,主要有单集定制剧、定制连续剧、系列定制剧。

(一)单集定制剧

该类型的网络定制剧较多,比如说台湾统一旗下的茶里王2016年的《办公室异想》、德克士的《天生一对》等。这类广告定制剧多是以微电影广告的形式,也是当前受众比较喜欢的一种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是拍摄周期短、投资少、门槛低等。不过,这类网络广告定制剧大部分在剧情上容易落入俗套,会让受众很快遗忘,尤其是广告中的品牌,受众对它的记忆度不如其他类型。

(二)定制连续剧

戴尔2015年投放了四集网络广告定制剧《神机奇缘》。每一集13分钟左右。故事中,主人公不论在哪里,都会带上戴尔的XPS13,呈现出一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形象。然后在一机缘巧合下,经历了一次超越想象的神机奇缘,当然剧中也反映了父与子之间的矛盾与亲情。这类网络广告定制剧的主要特点是如电视连续剧一般,集与集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上一集内容为下一集内容起到铺垫作用,内容紧密相扣,并吸引受众看下去。

(三)系列定制剧

这种类型的网络广告定制剧类似于定制连续剧,围绕一个主题展开,但是集与集之间的关联并不大,可以单独成为一个故事。受众在观看的时候,既可以连续观看,也可以选择单独观看,不影响对内容的理解与品牌的传播。比如2016年淘宝的“淘宝汇吃”栏目推出的《一千零一夜》,讲述了十六个关于美食和情感的故事。第一集的《鲅鱼水饺》播出之后,其网络累计点击量超过30万。而且从销量上来看,也获得了不错的突破。其项目负责人表示,看过视频后下单的用户占总购买用户的一半,而且从节目播出后到第二天上午10点,鲅鱼水饺的销量就比平时翻了150倍。

二、网络广告定制剧传播机制

网络广告定制剧的传播优势主要体现为传播渠道的多元化以及传播的互动性。首先,多元化的传播渠道(如下图所示)。当一部网络广告定制剧制作完成,首先会选择各大视频网站,例如爱奇艺、优酷、土豆等,受众可以通过PC端、手机端及移动终端等观看影片,利用视频网站能在第一时间进行传播,并可能得到“病毒式”的传播。与此同时,为了最大限度提高定制剧的曝光度,还会积极开展公关、传统媒体报道,实现线上线下的结合并实现传播,也体现出了整合营销传播的思想。

其次,互动性极强。网络广告定制剧完成了社会化媒体和视频的结合,尤其是社会化媒体的快速发展,更是为网络广告定制剧的成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017年百事可乐拍摄的《最好的现在》,视频内容主要是捕捉那些曾出现在“你”的青春里的场景进行视频传播,除此之外,还联合QQ空间等社交媒体,发起“上QQ空间,开启你的青春百事”活动。网络传播平台改变了传统的单向传播机制,具有交互传播的特质,而且还实现了与受众的实时联系,及时接受反馈信息,实现信息的主动性传播。另外,有一些网络广告定制剧边播边拍,根据受众对剧情的反馈意见以及检测的传播效果进行剧情的设置,从而获得更大的关注度。网络广告定制剧实现了融媒跨界的新突破,也实现了当前品牌广告主向数字媒体的倾斜。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网络广告定制剧的传播特点:

第一,传播角色的转变

首先是传播者角色的变化。传统的广告更多的是单向传播,是一种一对多传播的既定模式。广告主将广告信息推销给受众,甚至有些不顾及他人感受的意思。而传播的接受者――受众,也是被动地接受广告内容,并根据自己的认知进行选择性注意。而互联网的出现,彻底打破了单向线性传播所带来的局限,网络广告定制剧实现了多信源和多受众之间的重新排列组合。在传播过程中,传播的主体可以是组织也可以是个人,受众的角色也可以转变为传播者(信源),实现了受众对传播内容的对抗式解码。比如说当广告内容传播后,受众出于自身感受对内容进行二次传播,完成角色的转变。在二次传播过程中,可以是对原来内容的传播,也可以是对原来内容进行编辑加工后再次进行传播。

第二,突破时空的限制

网络平台打破了地域之间的经济、文化、传播时效等方面的限制,让互联网平台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信息内容进行有效传播。不仅如此,还能突破空间的限制,受众可以通过网络的巨大存储功能对广告进行多次观看。而且随着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受众的观看更加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而且有效利用当前人们碎片化的时间。

第三,传播内容丰富多彩

传统的广告商业味浓,这可能也是受众厌恶广告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植入广告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剧情、产品在剧中以比较隐蔽的方式出现,也难逃受众挑剔的眼光。但是网络广告定制剧不同,它将整个品牌融入到了剧情中,受众在观看剧情的时候实际就是在接受广告信息,而且这种接受是潜移默化的。另外,受众还可以直接进入到剧情的创作、拍摄、播放过程等环节,参与度提高的同时也改变了传统受众的被动性。另外,集图像、视频、动画、文字、音频等于一体,也让网络广告定制剧在剧情上更加完整,表现形式多样,品牌的情感冲击力更强。

第四,传播价值实现共赢

网络广告定制剧具有可看性强、制作周期短、资金相对少等优势,所以也成为很多品牌的“宠儿”。品牌利用网络广告定制剧进行内容营销,有利于品牌形象的塑造以及传播品牌文化,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忠诚度。另一方面,视频网站作为网络广告定制剧的重要传播场所,其投放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为视频网站尤其是视频网站的初期提供资金和品牌效应,从而对视频网站的自制内容产业链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比如爱奇艺的“绿镜”,可以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掌握用户的喜好,综合分析用户的行为。并根据用户的行为等因素对视频内容、播放形式等进行及时更改和优化调整,这样的处理也为广告主提供了更为理想的广告投放环境与内容,也让视频网站拥有了更大的商业价值。

第五,受众行为具有可分析性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态统计报告》指出,截止2016年12月,我网民数量已经达到了7.31亿,互联网的普及率也从十年前的10.5%上升到了53.2%。面对庞大的网民,也给品牌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品牌纷纷将广告投放市场由传统媒体转移或者侧重到了网络广告上。但是,互联网中用户的行为各异,要想实现精准投放,就必须对用户进行有效分析。因此,对受众行为进行分析是品牌进行广告投放的前提条件和基础。网络平台让广告主可以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从而对受众的属性、习惯、特定行为等进行标签化处理,并且可以根据处理的结果进行针对性的广告投放。

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广告定制剧拥有独特的优势受到了品牌、受众等的偏爱,作为新旧媒体结合的产物,它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从当前网络广告定制剧的发展现状来看,该类广告传播内容同质化严重,甚至有些低俗化。主要是打“情”字牌,包括爱情、友情、亲情,其中也有故意迎合受众的成分,与品牌的契合度还有待提高,广告创意性不足;在传播效果的评定上缺乏统一的评估体系,网络广告定制剧多存在融媒跨界的传播方式,而新媒体一直以来就缺乏统一明确的评估标准;还存在着品牌价值实现有限、投放模式不完善等问题。所以,网络广告定制剧的发展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方迎丰,余思慧,简予繁.视频广告概论[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2]杨柳.网络自制剧植入式广告运作模式研究[J].传媒,2015(02).

[3]曾玉成.网络广告定制剧的发展局限与突破之道[J].传媒,2016(11).

[4]林津津.视频网站产业链延伸路径[J].青年记者,2015(03).

[5]蔡小华.网络自制剧热播的传播学解读[J].现代视听,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