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字传播方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字传播方式范文1
1.1“拟态环境”的概念
学者李普曼曾在《舆论》中提出了“身外世界与脑海图景”的概念,所阐述的意思是:身外世界广阔而纷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身外世界是“不可思议”的,因此,脑海图景并不是真实的外部世界的图像,而是人们通过具象化的方式在头脑中形成的画面,与真正的身外的现实世界存在着差异。在李普曼看来,现代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大众传播途径的影响产生“拟态环境”。在数字电视兴起以前,这种“拟态环境”与客观存在的世界存在巨大的差异;而在数字电视发展起来以后,这种“拟态环境”是否得以改善呢?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数字电视能够为观众提供各位个性化的,更为自主化的观看体验,而所呈现的电视节目(内容)在选材和呈现上也更趋于现实,因此这种所谓的“拟态环境”与客观世界的差距在数字电视发展过程中将逐渐被拉近。
1.2数字电视下的娱乐功能
电视为观众所带来的视听体验主要目的在于娱乐,娱乐也随之成为电视节目是否受欢迎的主要依据。可以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在提高的同时,相应的生活压力也接踵而至,心理负荷也越来越大。因此,娱乐成为传媒的主要目的心照不宣。但是不得不提的是,一味的“娱乐”,也会产生相反的作用,会麻醉观众的精神,会让观众逐步成为社会的消极旁观者,等等。因此数字电视在电视节目(内容)的选择上需要有相应部门进行监管和控制。而在监管和控制的同时如何选择更受受众欢迎的内容呢?网络传播的特点及作用可以为这个问题提供一些解决方法。
2网络新媒体的传播
2.1网络传播的定义
网络传播,是指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对人类信息进行传播,受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终端设备进行阅读,从而实现社会文化的传播目的。
2.2网络传播的特点
网络传播是一种随着科技发展和进步而产生的新型的信息传播媒介。相比其他如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的传播媒介而言,网络传播具有时效性强、信息量大、成本低廉等一系列特点。此外,网络传播同时具有传播环境和传播内容个性化的特点。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及关注内容选择接受传播的信息。
2.3网络传播的分析
网络传播不仅能够将信息及时、全面、有针对性地提供给受众人群,同时网络传播的后台功能强大,相关技术人员能够通过数据分析,准确地将受众对网络传播内容的喜好,倾向等呈现出来。这也是大数据时代的独一无二的优势所在。
3利用网络传播影响数字电视引进方向
网络与数字电视都象是“双刃剑”一样,既方便、丰富着人们的生活,开阔着人们的视野,但如若利用不当,也会在一定范围内产生消极的传播影响。因此,结合网络传播的特点有意识地引导数字电视的引进方向,可以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传播正能量,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3.1国内版权行业的现状
3.1.1新媒体版权垄断现象频现以2013年为例。2013年是视频行业的分水岭,经过大幅度的并购重组,优酷土豆合并,百度收购PPS并与爱奇艺整合等向业竞争整合的事件推进,相互间的资本实力明显缩小,市场正面临新一次的洗牌。爱奇艺、优土、迅雷、乐视、腾讯、搜狐纷纷宣布采购独家版权,节目流开始出现不顺畅局面。
3.1.2版权价格逐年上升2013年,国内影视剧新媒体版权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全年版权交易额突破30亿。
3.1.3国外剧引进更加规范以《继承者们》、《来自星星的你》、《匹诺曹》为代表的韩剧再次在国内引发韩流热潮。而广电总局出台新的境外剧管理政策,对视频网站引进境外剧实行更严格的限制。引进剧必须整季内容先审再播,而韩剧又是边拍边播的模式,所以未来不管是多热的剧,这种情况都不可能再出现,目前多部韩剧同步韩国播出的情况也将不复存在。而美剧更是面临内容删减甚至直接不能过审的可能性。从《CSI》到《犯罪心理》再到《疑犯追踪》,中间少不了凶杀、暴力、、心理变态等各种内容,按照我国对于涉案剧的管理政策,基本审查完也就不剩下什么了。
3.2利用网络引导数字电视引进方向
数字传播方式范文2
[关键词] 数字电视;广告传播;广告效果;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 F713.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12-0076-03
[作者简介] 张品良,江西财经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传播学。(江西 南昌 330013)
广告效果是广告传播对消费者所产生的影响,即广告所达到的既定传播与促销目标的程度。增强广告传播效果,避免无效和低效的广告,这是广告主、广告公司和广告媒体共同的追求,也是广告传播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近年来,中国电视领域发生着迅速变化,数字电视进程日益加快,并正在走进我们的生活。传统模拟电视广告传播,我们有一系列措施与经验,但是,数字电视之后广告传播将是机遇还是挑战?广告将如何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与经济效益,这是值得我们探寻的新课题。
一、数字电视及其特殊的传播功能
数字电视(Digital TV,DTV),是利用数字化的传播手段提供卫星电视传播与数字电视节目服务,用数字压缩来取代传统的信号模拟方式,从而为用户带来集高品质图像质量、特色化服务内容于一身的数字电视频道服务,具有高速、高质、超量、超文本、超时空、可检索、自由转换等传统电视所不具备的功能与特点,即是电视节目信号的拍摄、处理、编播、输出、接收、显现均采用数字技术的信息系统,存在于电视制作、传播、收看的全过程,它刷新了传统电视的传播方式,提供了一种新的沟通平台,具有多媒体、即时性和交互式传播的特点,它是未来世界电视传播发展的主流趋势。概而述之,数字电视主要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电视台前端的数字化,实现电台、电视台内部栏目、节目、频道之间的互联互通各信息共享。二是在此基础上,在一定区域内整个电视信号传输、接收系统实施整体转换,逐步关闭模拟电视,实现前端到终端整个系统由模拟向数字的转换。
数字电视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一是多样性的服务功能。数字化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开放、兼容与共享,它整合了其他媒体和电信运行的所有功能。如互联网浏览、即时视频点播、电视购物、资讯平台、远程教育、市政公报、互动游戏、分类广告、电子商务等,实现了电视机、收音机、计算机功能“三机合一”,使广播电视网、电信网、计算机信息网“三网合一”,在它们之间实现了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使电视成为类似电脑信息终端的显示器,数字电视成为“复合性多媒体”。二是互动功能。数字电视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向着受众选择和控制的方向转化,实现了电视传者与受众之间真正意义上的双向交流和即时反馈,技术实现了逐行显示的标准VGA图像,电视机成为一台多媒体信息终端显示器。三是实现了电视的多视窗如画中画、画外画、视窗放大、静止画面等功能。可根据用户的需要自由地选择频道、选择画面,并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口味与需求随时更换节目。四是电视频道明显增加。数字电视使电视节目传输资源得到极大膨胀,卫星通过数字压缩技术可以传输上百套高质量的电视节目,有线电视网通过采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也可以提供数百套左右的节目。因此,现在使用的电视模拟网只能传输40多个频道,使用数字电视网后,则可以传输500多个频道,而每一个频道又可以播放多套节目。数字电视普及后,受众观看电视时,节目选择更宽,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由此观之,数字电视与传统模拟电视传播比较,其传播优势明显体现在:电视传播播的质量高、选择的范围与传播的地域广泛、媒体与受众的互动性增强。其未来的发展空间将会越来越广阔,必将受到受众的普遍欢迎。
二、数字电视给广告带来全新的传播方式
1.从单向硬性传播向双向互动传播转变。数字电视的功能与特性决定了它与传统电视媒体截然不同。传统电视的传播模式是受控的,信息是单向流动的,受众处于一种你播什么我看什么的状态,受众反馈的方式不外乎写信、打电话。而数字电视则由过去受众被动接受信息转为“互动式”(传者与受者表现为实时交互操作),即人机交互,受众可以主动地接受需要的电视信息。数字电视传播形式由过去的“一对多传播”变成了除“一对面”外的“点对点”传播。即数字电视使受众在观看电视的同时,能上传有关信息,选择与节目相关的内容和服务,如我国数字电视杭州模式就实现了VOD视频点播。数字电视后画面还有多种“链接”形式,可以进入另一个数据流程。如果传统模拟电视广告传播给人的感觉主要是向消费者“推”、“输”广告信息,乃至施加“皮下注射”进行广告信息灌输的话,那么,数字电视广告的、传播,改变为受众可以与电视中任何自己需要的广告“信息源”联系,把需要的广告信息“拉”出来,主动进行观看、浏览甚至下载,这样,传统模拟电视那种“地毯式轰炸”的广告传播方式正在失去效果,数字电视的出现大大地减少了广告传播的负面影响。
2.由强制性接收向选择的自由性收看转变。传统模拟电视是受控的、单向的,即传输接受,受众只是单纯被动地接收电视信息。而数字电视传播下的受众可以在自己许可的时空中自由选择电视观看,接受与消化电视信息;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在电视中查找不同形式的信息,甚至可自由观看、查询、浏览、下载需要的广告信息资料,从而避免消费者因注意力不集中产生的广告传播的无效性和被动性。数字电视广告的出现,甚至可能使传统购物方式发生转变,广告主开始向直销广告主转变(如中国数字电视的青岛模式),消费者不必一家家商场跑来跑去比较商品的质量、价格,更不必面对售货员的“热情推销”,一切只需操作遥控器或红外遥控键盘,边观看数字电视中的广告,边详看企业、产品的介绍,边互动选货、订货、购物。在数字电视环境下,受众成了主动广告信息的寻求者,开始真正能够控制自己的收视时间和收视内容,完全消除了电视广告在接收时间上的强制性与被动性。
3.由电视表现手段的单一性向电视表现的多样性转变。数字电视把影像、声音、文字、图表等信息传播形式集于一体,变成一种可以包容一切信息传递方式、类似于计算机“多媒体”全方位信息传播的媒介载体。也就是说,数字电视整合了一切媒体的优势,具有了多媒体的功能,它能最大限度地运用各种技术与艺术手段,利用现代高科技声、光、电技术制作出生动活泼、形式多样、赏心悦目、可视性强的电视信息(广告信息)。数字电视有电视画中画、画外画、视窗放大、静止画面等展现传播方式,给受众以全方位、多维度的广告信息传播,传达多感官的广告信息,甚至还可以实现电视广告信息的录像、复制、定格或回放等功效,给受众带来全面的视听觉震撼。因此,数字电视传播广泛、力度大、交互性强,数字电视广告传播就可充分利用其技术优势,推播全屏广告、画中画广告、声音广告、游动广告、互动广告、全流量广告等综合多种传媒技术的广告传播形式,以取得最佳传播效果。
4.由电视信息投放的模糊性向准确性转变。与传统模拟电视广告传播比较,数字电视广告投放的精准性明显增强。数字电视可依据有共同兴趣、爱好、利益的分众群体(消费者),依据要确定的广告信息的内容和形式传播,即特定的电视广告针对特定的电视受众,使得数字电视广告传播的目标受众十分清楚。如某固定的电视节目专栏,不同产品的广告就可投放在这类传播平台上。这样广告播放的信息投放在有着共同需求的分众(消费者)中,其广告传播的目标市场十分清晰,从而真正做到广告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广告主在数字电视中传播广告的信息的准确度就会大大提高,就能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广告主可以利用数字电视传播技术及时监测广告观看者、访问者类型、访问的时间、访问的地区,并进行归类统计,从而准确地了解到电视广告传播的效果。这样,广告投放、传播广告的目标市场就会越来越准确。
5.由传统固定的电视传播向移动的数字电视传播转变。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移动电视正在出现,它是无线传输的数字化电视,其特点是移动接收、携带方便、清晰度高且音响效果好,能够随时随地收看,对受众的影响非常大。当前,流媒体如车内移动电视、手机移动电视、计算机电视收视等早已出现,这为电视广告传播带来了新的传播途径。目前上海、长沙的车载移动电视,以收视优势拉动了广告信息的传输,取得了良好的效益。2004年以来,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都相继推出了手机电视传播业务,其用户数量逐年增长。移动数字电视的传播效率和接受功能优势是传统模拟电视媒体所无法相比的。这种移动的广告信息播放,能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获得更高的广告到达率。
三、数字电视广告实现有效传播的途径
1.采用“点对点”的方式传播广告信息。数字电视改变了传统电视广告那种“全民式”的传播模式(数字电视频道的增多实际上就是对传统模拟电视单一强势传播的削弱),使“点对点”的定向定面电视广告传播成为可能。数字电视媒体可以针对不同的受众播放相应的广告信息,传播模式表现出新的“点对点”的映射关系,它能使电视广告在最合适的时间、以最合适的方式传播给最需要广告信息的受众(消费者)。数字电视传播的出现,开始使自己小众化,传播的针对目标越来越细,这样就能有效增加数字电视广告的针对性、及时性与沟通效果,大大提高广告传播的效益,同时,由于“点对点”的传播方式,在个性化内容的数字电视频道中,受众注意力集中,需求的目标明确,并自主自愿地接受电视广告信息,电视广告传播的效果自然会更好。
2.建立电视资讯平台传播广告信息。在数字电视中建立“资讯平台”,就可以为广告传播建立信息资源库或称其为“服务仓库”,供受众(消费者)随时随地查找需要的广告服务,用户通过所设的解码器或操作键盘可随意检索数字电视广告信息,这样一来,电视广告就成为可供查询、可供检索的信息资料。电视资讯平台栏目上的受众,往往具有共同爱好和兴趣,这样也就能更好地使广告主与媒体接近目标分众(消费者),了解他们的购买行为和购买的习惯与差异,从而开办“资讯平台广告”――直接针对新产品的目标受众设计资讯平台,把广告的内容完全融到所资讯的形式与内容中去,把电视机变成进入千家万户的多媒体广告信息终端。数字电视可以满足不同目标受众的需求与愿望,通过数字电视频道提供分类广告,为广告客户提供足够广阔的选择空间。目标市场明确了,电视广告资源就能得到合理开发。
3.采取电视与网络互动传播广告信息。对于广告而言,与受众进行有效沟通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数字电视技术第二代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电视与互联网联通,真正实现跨媒体的信息共享,交互式应用越来越广泛,这样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两种传播媒介的各自特征与优势来进行广告信息的传播。受众在收看数字电视后,可以通过遥控、点击广告链接到企业或新产品频页,或上网查询更详尽的产品广告信息,甚至把需求信息再反馈到电视台或商家。同时,也可将数字电视广告转化为网络视频播放,可利用数字电视来吸引受众(消费者)收看简短广告片,最后用字幕打出受众需要了解的信息,告知到网络中去查找更详细、更需要全面了解的广告信息,使受众对广告信息的阅读层次化,并进行互动双向交流。这种把电视媒体广告和网络广告结合为一体的广告传播方式,在美国、日本已经出现了,并日益受到受众的欢迎,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互动电视广告”最重要的价值就在于帮助商家与电视受众(消费者)进行更深层次的沟通,通过广告信息库的建立,真正实现“一对一”的营销。
4.办好电视节目吸引受众来传播广告信息。数字电视后,节目制作的质量成为收视的关键,电视节目抓住了受众的眼球,才会产生传播效益。因为数字电视后每个安装了有线电视或卫星电视系统的用户将能收到500多个频道,这种传播局面必然使电视受众不断地更换、选择电视节目来满足自己的收视要求。这样,传统模拟电视单一频道强势传播的局面开始削弱,那种全方位、大面积影响受众的广告,在数字电视面前变得只是少部分地影响受众了。数字电视广告传播必须在电视频道相对稳定、节目品牌影响力大这种收看状态中去争取受众。因此,数字电视时代要想使商家的广告传播影响受众,就必须发挥数字传输的技术优势,办出有吸引力的电视节目,给受众带来乐趣,使数字电视节目显现出互动性、娱乐性、新颖性、知识性和趣味性。要利用好的电视节目搭建广告传播的平台,想方设法吸引受众视觉、听觉,让受众在享受好的节目的过程中自愿接受有关广告信息,甚至引发受众自发关注和参与,吸引他们去主动寻找广告信息,这样才能使电视输出的广告信息吸引眼球、传有效果。
5.实行电视分群投放来传播广告信息。传统模拟电视传播的对象往往是“全民性”的,广告传播也是大面积“广而告之”的“印象轰炸”,电视广告传播往往不顾各个年龄层次、各个地区、各种收入阶层、各种文化水准、各个生活层面的受众,盲目传播广告信息,所以这种电视广告传播关注力低。随着数字电视的发展,受众开始分群,有着共同兴趣爱好、购买行为与购买习惯的受众,观看与浏览的是共同关注的电视信息、电视广告,受众导向时代真正来临。这时电视广告传播只有按分群的目标受众“投其所好”地把广告信息传输给受众,投放的广告才会取得成效。在数字电视传播时代,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广告主的需求,锁定广告目标用户群,为他们“量身定制”广告,做到精确定向的广告传播。如果电视广告传播的分众(目标消费群)与专业电视频道的目标受众趋于一致,电视广告传播就会取得巨大效果。
不可否认,数字电视在中国还只是初现端倪,怎样构建数字电视广告传播,还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与开发,但我们深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的电视媒体仍然是广告传播最为重要的媒介,其广告传播效果也最为明显,崭新的以“受众本位”数字电视的广告传播时代的春天即将到来。
参考文献:
[1]雷蔚真.电视数字化:起步很快,寻求突破[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2).
数字传播方式范文3
数字电视(DigitalTV,DTV),是利用数字化的传播手段提供卫星电视传播与数字电视节目服务,用数字压缩来取代传统的信号模拟方式,从而为用户带来集高品质图像质量、特色化服务内容于一身的数字电视频道服务,具有高速、高质、超量、超文本、超时空、可检索、自由转换等传统电视所不具备的功能与特点,即是电视节目信号的拍摄、处理、编播、输出、接收、显现均采用数字技术的信息系统,存在于电视制作、传播、收看的全过程,它刷新了传统电视的传播方式,提供了一种新的沟通平台,具有多媒体、即时性和交互式传播的特点,它是未来世界电视传播发展的主流趋势。概而述之,数字电视主要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电视台前端的数字化,实现电台、电视台内部栏目、节目、频道之间的互联互通各信息共享。二是在此基础上,在一定区域内整个电视信号传输、接收系统实施整体转换,逐步关闭模拟电视,实现前端到终端整个系统由模拟向数字的转换。
数字电视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一是多样性的服务功能。数字化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开放、兼容与共享,它整合了其他媒体和电信运行的所有功能。如互联网浏览、即时视频点播、电视购物、资讯平台、远程教育、市政公报、互动游戏、分类广告、电子商务等,实现了电视机、收音机、计算机功能“三机合一”,使广播电视网、电信网、计算机信息网“三网合一”,在它们之间实现了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使电视成为类似电脑信息终端的显示器,数字电视成为“复合性多媒体”。二是互动功能。数字电视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向着受众选择和控制的方向转化,实现了电视传者与受众之间真正意义上的双向交流和即时反馈,技术实现了逐行显示的标准VGA图像,电视机成为一台多媒体信息终端显示器。三是实现了电视的多视窗如画中画、画外画、视窗放大、静止画面等功能。可根据用户的需要自由地选择频道、选择画面,并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口味与需求随时更换节目。四是电视频道明显增加。数字电视使电视节目传输资源得到极大膨胀,卫星通过数字压缩技术可以传输上百套高质量的电视节目,有线电视网通过采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也可以提供数百套左右的节目。因此,现在使用的电视模拟网只能传输40多个频道,使用数字电视网后,则可以传输500多个频道,而每一个频道又可以播放多套节目。数字电视普及后,受众观看电视时,节目选择更宽,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由此观之,数字电视与传统模拟电视传播比较,其传播优势明显体现在:电视传播播的质量高、选择的范围与传播的地域广泛、媒体与受众的互动性增强。其未来的发展空间将会越来越广阔,必将受到受众的普遍欢迎。
二、数字电视给广告带来全新的传播方式
1.从单向硬性传播向双向互动传播转变。数字电视的功能与特性决定了它与传统电视媒体截然不同。传统电视的传播模式是受控的,信息是单向流动的,受众处于一种你播什么我看什么的状态,受众反馈的方式不外乎写信、打电话。而数字电视则由过去受众被动接受信息转为“互动式”(传者与受者表现为实时交互操作),即人机交互,受众可以主动地接受需要的电视信息。数字电视传播形式由过去的“一对多传播”变成了除“一对面”外的“点对点”传播。即数字电视使受众在观看电视的同时,能上传有关信息,选择与节目相关的内容和服务,如我国数字电视杭州模式就实现了VOD视频点播。数字电视后画面还有多种“链接”形式,可以进入另一个数据流程。如果传统模拟电视广告传播给人的感觉主要是向消费者“推”、“输”广告信息,乃至施加“皮下注射”进行广告信息灌输的话,那么,数字电视广告的、传播,改变为受众可以与电视中任何自己需要的广告“信息源”联系,把需要的广告信息“拉”出来,主动进行观看、浏览甚至下载,这样,传统模拟电视那种“地毯式轰炸”的广告传播方式正在失去效果,数字电视的出现大大地减少了广告传播的负面影响。
2.由强制性接收向选择的自由性收看转变。传统模拟电视是受控的、单向的,即传输接受,受众只是单纯被动地接收电视信息。而数字电视传播下的受众可以在自己许可的时空中自由选择电视观看,接受与消化电视信息;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在电视中查找不同形式的信息,甚至可自由观看、查询、浏览、下载需要的广告信息资料,从而避免消费者因注意力不集中产生的广告传播的无效性和被动性。数字电视广告的出现,甚至可能使传统购物方式发生转变,广告主开始向直销广告主转变(如中国数字电视的青岛模式),消费者不必一家家商场跑来跑去比较商品的质量、价格,更不必面对售货员的“热情推销”,一切只需操作遥控器或红外遥控键盘,边观看数字电视中的广告,边详看企业、产品的介绍,边互动选货、订货、购物。在数字电视环境下,受众成了主动广告信息的寻求者,开始真正能够控制自己的收视时间和收视内容,完全消除了电视广告在接收时间上的强制性与被动性。
3.由电视表现手段的单一性向电视表现的多样性转变。数字电视把影像、声音、文字、图表等信息传播形式集于一体,变成一种可以包容一切信息传递方式、类似于计算机“多媒体”全方位信息传播的媒介载体。也就是说,数字电视整合了一切媒体的优势,具有了多媒体的功能,它能最大限度地运用各种技术与艺术手段,利用现代高科技声、光、电技术制作出生动活泼、形式多样、赏心悦目、可视性强的电视信息(广告信息)。数字电视有电视画中画、画外画、视窗放大、静止画面等展现传播方式,给受众以全方位、多维度的广告信息传播,传达多感官的广告信息,甚至还可以实现电视广告信息的录像、复制、定格或回放等功效,给受众带来全面的视听觉震撼。因此,数字电视传播广泛、力度大、交互性强,数字电视广告传播就可充分利用其技术优势,推播全屏广告、画中画广告、声音广告、游动广告、互动广告、全流量广告等综合多种传媒技术的广告传播形式,以取得最佳传播效果。
4.由电视信息投放的模糊性向准确性转变。与传统模拟电视广告传播比较,数字电视广告投放的精准性明显增强。数字电视可依据有共同兴趣、爱好、利益的分众群体(消费者),依据要确定的广告信息的内容和形式传播,即特定的电视广告针对特定的电视受众,使得数字电视广告传播的目标受众十分清楚。如某固定的电视节目专栏,不同产品的广告就可投放在这类传播平台上。这样广告播放的信息投放在有着共同需求的分众(消费者)中,其广告传播的目标市场十分清晰,从而真正做到广告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广告主在数字电视中传播广告的信息的准确度就会大大提高,就能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广告主可以利用数字电视传播技术及时监测广告观看者、访问者类型、访问的时间、访问的地区,并进行归类统计,从而准确地了解到电视广告传播的效果。这样,广告投放、传播广告的目标市场就会越来越准确。
5.由传统固定的电视传播向移动的数字电视传播转变。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移动电视正在出现,它是无线传输的数字化电视,其特点是移动接收、携带方便、清晰度高且音响效果好,能够随时随地收看,对受众的影响非常大。当前,流媒体如车内移动电视、手机移动电视、计算机电视收视等早已出现,这为电视广告传播带来了新的传播途径。目前上海、长沙的车载移动电视,以收视优势拉动了广告信息的传输,取得了良好的效益。2004年以来,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都相继推出了手机电视传播业务,其用户数量逐年增长。移动数字电视的传播效率和接受功能优势是传统模拟电视媒体所无法相比的。这种移动的广告信息播放,能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获得更高的广告到达率。
三、数字电视广告实现有效传播的途径
1.采用“点对点”的方式传播广告信息。数字电视改变了传统电视广告那种“全民式”的传播模式(数字电视频道的增多实际上就是对传统模拟电视单一强势传播的削弱),使“点对点”的定向定面电视广告传播成为可能。数字电视媒体可以针对不同的受众播放相应的广告信息,传播模式表现出新的“点对点”的映射关系,它能使电视广告在最合适的时间、以最合适的方式传播给最需要广告信息的受众(消费者)。数字电视传播的出现,开始使自己小众化,传播的针对目标越来越细,这样就能有效增加数字电视广告的针对性、及时性与沟通效果,大大提高广告传播的效益,同时,由于“点对点”的传播方式,在个性化内容的数字电视频道中,受众注意力集中,需求的目标明确,并自主自愿地接受电视广告信息,电视广告传播的效果自然会更好。
2.建立电视资讯平台传播广告信息。在数字电视中建立“资讯平台”,就可以为广告传播建立信息资源库或称其为“服务仓库”,供受众(消费者)随时随地查找需要的广告服务,用户通过所设的解码器或操作键盘可随意检索数字电视广告信息,这样一来,电视广告就成为可供查询、可供检索的信息资料。电视资讯平台栏目上的受众,往往具有共同爱好和兴趣,这样也就能更好地使广告主与媒体接近目标分众(消费者),了解他们的购买行为和购买的习惯与差异,从而开办“资讯平台广告”——直接针对新产品的目标受众设计资讯平台,把广告的内容完全融到所资讯的形式与内容中去,把电视机变成进入千家万户的多媒体广告信息终端。数字电视可以满足不同目标受众的需求与愿望,通过数字电视频道提供分类广告,为广告客户提供足够广阔的选择空间。目标市场明确了,电视广告资源就能得到合理开发。
3.采取电视与网络互动传播广告信息。对于广告而言,与受众进行有效沟通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数字电视技术第二代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电视与互联网联通,真正实现跨媒体的信息共享,交互式应用越来越广泛,这样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两种传播媒介的各自特征与优势来进行广告信息的传播。受众在收看数字电视后,可以通过遥控、点击广告链接到企业或新产品频页,或上网查询更详尽的产品广告信息,甚至把需求信息再反馈到电视台或商家。同时,也可将数字电视广告转化为网络视频播放,可利用数字电视来吸引受众(消费者)收看简短广告片,最后用字幕打出受众需要了解的信息,告知到网络中去查找更详细、更需要全面了解的广告信息,使受众对广告信息的阅读层次化,并进行互动双向交流。这种把电视媒体广告和网络广告结合为一体的广告传播方式,在美国、日本已经出现了,并日益受到受众的欢迎,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互动电视广告”最重要的价值就在于帮助商家与电视受众(消费者)进行更深层次的沟通,通过广告信息库的建立,真正实现“一对一”的营销。
4.办好电视节目吸引受众来传播广告信息。数字电视后,节目制作的质量成为收视的关键,电视节目抓住了受众的眼球,才会产生传播效益。因为数字电视后每个安装了有线电视或卫星电视系统的用户将能收到500多个频道,这种传播局面必然使电视受众不断地更换、选择电视节目来满足自己的收视要求。这样,传统模拟电视单一频道强势传播的局面开始削弱,那种全方位、大面积影响受众的广告,在数字电视面前变得只是少部分地影响受众了。数字电视广告传播必须在电视频道相对稳定、节目品牌影响力大这种收看状态中去争取受众。因此,数字电视时代要想使商家的广告传播影响受众,就必须发挥数字传输的技术优势,办出有吸引力的电视节目,给受众带来乐趣,使数字电视节目显现出互动性、娱乐性、新颖性、知识性和趣味性。要利用好的电视节目搭建广告传播的平台,想方设法吸引受众视觉、听觉,让受众在享受好的节目的过程中自愿接受有关广告信息,甚至引发受众自发关注和参与,吸引他们去主动寻找广告信息,这样才能使电视输出的广告信息吸引眼球、传有效果。
5.实行电视分群投放来传播广告信息。传统模拟电视传播的对象往往是“全民性”的,广告传播也是大面积“广而告之”的“印象轰炸”,电视广告传播往往不顾各个年龄层次、各个地区、各种收入阶层、各种文化水准、各个生活层面的受众,盲目传播广告信息,所以这种电视广告传播关注力低。随着数字电视的发展,受众开始分群,有着共同兴趣爱好、购买行为与购买习惯的受众,观看与浏览的是共同关注的电视信息、电视广告,受众导向时代真正来临。这时电视广告传播只有按分群的目标受众“投其所好”地把广告信息传输给受众,投放的广告才会取得成效。在数字电视传播时代,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广告主的需求,锁定广告目标用户群,为他们“量身定制”广告,做到精确定向的广告传播。如果电视广告传播的分众(目标消费群)与专业电视频道的目标受众趋于一致,电视广告传播就会取得巨大效果。
不可否认,数字电视在中国还只是初现端倪,怎样构建数字电视广告传播,还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与开发,但我们深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的电视媒体仍然是广告传播最为重要的媒介,其广告传播效果也最为明显,崭新的以“受众本位”数字电视的广告传播时代的春天即将到来。
参考文献:
数字传播方式范文4
关键词:新媒体 少数民族文化传播 有力保障 必经之路
当代传播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真正对旧有传播形式形成了巨大挑战的是新兴数字媒体。借助新媒体,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传播走向了数字化。
(一)新媒体的概念和特性
1.新媒体的界定
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通常是指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在今天网络基础上又有延伸,无线移动的问题,还有出现其他新的媒体形态,跟计算机相关的。这都可以说是新媒体”。
本文所指的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新媒体,它们依托数字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等新技术向广大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目前备受关注的新媒体主要包括门户网站、虚拟社区、网上即时通讯群组、博客、手机电视、数字电视、移动电视、IPTV、楼宇视屏等。
2.新媒体的传播特性
新媒体的“新”,其实就是它与传统媒体的区别。这些区别,除了采用新技术所带来的“海量性”、“时效性”、“多媒体”、“超文本”、“全球化”、“移动性”等显而易见的特征外,还有新媒体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内容和形式多样化、传播行为的主动性、交互性、异步性以及新媒体新的传播效力等传播学意义上的特性。
(二)少数民族文化传播
1.少数民族文化及其特征
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俗人情、生活方式、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出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具有分布立体性、环境适应性、形态多样性、传承神秘性、认同全族性等特征。
2.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
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有:古代的国家使节互访、互市贸易、战争掠夺;近现代主要以印刷、电子媒介作为中介传播,同时各民族的节会活动也是传播的一个重要介质。少数民族文化具有政府宣传性、民族性和多样性、地域性和群众性等传播特性。
(三)新媒体与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内在联系
1.新媒体是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有力保障。
民族文化传承是一种纵向传播,因此其传承需要媒介。新媒体一出世就拥有许多传播上的优势。媒介技术的进步势必标志着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进步。“采用数字采集、数字存储、数字处理、数字展示、数字传播等数字化技术,将文化遗产转换、再现、复原成可共享、可再生的数字形态,并以新的视角加以解读、保存和传播”,即是“文化遗产数字化”。
现有文物保护手段大多采用传统方式,征集、整理、收藏、研究、出版或演出。由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加工、处理、存储、提炼、展示和传播的能力严重不足,少数民族文化文物往往局限于少数专家学者,造成了保护与利用的脱节。这远远不能适应文物大规模保护与利用工作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少数民族文化数字化保护方式可以使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得到更有效的保护,同时也为该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提供无限潜能。
采用数字化抢救、保存少数民族文化有大量优点。一是“原汁原味”。图、文、声音、动作并茂,真实记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其效果是传统记录方式不可比拟的。二是可以迅速复制、实现资源共享。三是成本低廉,易于保存。
2.新媒体是传播和发展民族文化的必经之路
新胜旧是事物发展客观规律,同样是文化发展之道。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和发展之道在于数字化,这是由少数民族文化属性和新媒体传播特性所决定的。
(1) 新媒体实现了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高时效性
传统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方式或多或少会受到时间和空间限制,而基于数字技术的新媒体传播在极大地压缩了文化传播的物理时空后,凭借互联网几乎可以瞬间将数字化后的少数民族文化信息传达到各用户,实现文化传播的零距离。借助新媒体,世人不用亲探少数民族聚居地也能随时随地感受其文化的独特魅力。
(2)新媒体实现着少数民族文化全国性甚至全球性的迁移。
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具有强烈民族性和地域性,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少数民族文化大范围传递和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小众的少数民族文化借助新媒体实现了向全国甚至全球的迁移,它把自己的风采展现在世人面前并影响着世人,相应地,新媒体也将其它文化的精彩带入少数民族地区,将当地人从过去封闭的文化观念带入一个开放性的文化视野中。
(3)新媒体实现着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向个人性和多元性的转变。
新媒体时代,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特点出现了新变化。各民族除了政府主导的官方宣传外,还出现了民间人士自发利用网络进行的本民族文化宣传。他们主要以旅游网站和网络社区为平台,有的人还开设了自己的民族网站,他们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中不可忽视的民间力量。“云南出现了以专门传播当地少数民族为己任的职业传播人”,他们自己出资开设网站,义务传播本民族或民族地区的文化。
新媒体时代,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方式变得多元化。即时通讯、网络社区、博客、播客、数字电视、数字音乐、数字游戏等新兴事物接二连三地出现在大众面前,它们把大量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联系到了一起。通过新媒体这个平台,少数民族文化能即时地以图文并茂、声像合一、寓传于乐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示、传播和交流,同时得到发展。
3.新媒体传播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播面临的困境
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是相互的,外来强势文化传入给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带来了不小压力。与传统媒体相比,借助新媒体的文化传播活动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冲击更为明显,少数民族语言艺术、礼仪习俗、价值观念等都在逐渐弱化甚至消失,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及其歌谣舞蹈等逐渐衰落。少数民族旅游区中,虽然随处可见展现本民族文化的建筑、用具、服饰和风俗活动等,但这些东西大多已不是民族文化的自然呈现,而是基于商业利益的刻意夸示甚至扭曲,内在的民族本色已经所剩无几。这些现象表明,少数民族共同心理认同正在消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正在消失且呈加速度态势。如果任其自由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就有消亡的危险。只有积极回应,借助新媒体的优势积极进行传承和传播,少数民族文化才能继续存在和发展。
如今,新兴数字媒体成了时代的弄潮儿。而文化的表达、传播必须有工具和载体,因此文化的进步也就通过表达、传播其的工具和载体的进步而表现出来。新媒体技术具有强大的社会扩张力和推动力,这为传承与传播少数民族文化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既不能忽视在新媒体传播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所面临的困境,也不能否认新媒体在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播中所起的重大作用。新媒体不仅是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有力保障,还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和发展的必经之路。(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 石磊.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2.
数字传播方式范文5
关键词:数字时代;新闻理论;数字新闻学;创新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闻理论研究领域出现了数字新闻学这一新的理论研究概念。在数字技术的冲击下,随着新时期新闻生产理念和实践模式的不断变化,新闻理论体系原有概念框架逐渐呈现无法适应技术发展和环境变化的趋势,新闻学概念也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和用户的质疑。与此同时,依托数字化背景而产生的各种自媒体、新媒体形式进一步加剧了传统媒体的衰落,也造成新闻学在学科研究中的边缘化趋势。因此,基于数字时展进行新闻理论创新研究已刻不容缓。
一、数字新闻和数字新闻学
数字新闻主要指的是在数字时代,依托信息化渠道,以数字或图表作为呈现方式且具备一定新闻价值的新闻体裁。与传统新闻报道形式相比,数字新闻是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随着数字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作为数字技术和新闻行业结合的典型,数字新闻丰富了传统新闻传播的途径和形式,同时也给新闻理论研究领域带来了许多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一般来说,数字新闻具备几个特点:第一,产生于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环境;第二,内容经过更加精确的量化计算;第三,呈现方式多为数字和图表;第四,具备一定的新闻价值;第五,必须真实客观地反映社会现实;第六,一般具有简洁性和通俗性的特点[1]。数字新闻学是新闻学研究基于当前数字时展环境进行的范式创新。由于各种数字化传播途径的融入,数字新闻学的生态维度变得更加扁平和立体,同时打破了传统新闻学研究中的认知框架和认知纬度。数字新闻学是一个具有整体性特征的理论知识体系,研究人员积极融入了数字媒介的生态理念,对新闻学原有认识论和方法论进行了全新的理解和阐述,最终形成了一整套具有规范性、描述性、批判性等多种特点的新闻学语言体系。数字新闻学理论研究有助于新时期的新闻工作者以及研究人员积极把握数字时代的新闻生态发展趋势,进一步考察当前世界范围内的各种政治、文化、经济发展关系,同时也为其他新闻研究工作提供新的研究工具和研究环境[2]。
二、数字时代新闻行业运作模式的变化
(一)新闻的内容编辑和生产
新闻生产工具的迭展是增强整个新闻产业生产力的重要保证,在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期,许多具备现代科技元素的新闻生产工具不断涌现,推动着新闻传媒产业飞速发展。数字技术在新闻采编领域的广泛应用,使新闻生产的整体效率和新闻产品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未来新闻产业的竞争越来越取决于新闻机构数字技术及生产力的高低。以新闻的编辑过程为例,许多传统的新闻编写方式正被数字化、信息化的软件编辑工具取代,这一变化同时也要求新闻编辑人员具备更高层次的数字化应用能力,具备更多软硬件的使用方法,以便为数字时代的产业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3]。
(二)新闻产品传播的变化
数字技术的应用对当前新闻传播的介质和新闻内容的呈现产生了重要影响,许多新闻产品由以往单一化的呈现方式转变为当前多元化、数字化的呈现方式。这一变化一方面要求相关从业人员对新闻产品生产的环节和流程进行重新规划,不断融入新的运作模式和新闻编辑理念;另一方面,学术研究人员也要从全局出发,对数字时代新闻传播特点、发展方向及所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进行补充和阐释。在数字化背景下,新闻产品的生产、传播与接收不再受到传统新闻环境中时空的限制。这要求新闻编辑充分考虑到受众的新闻偏好和兴趣发展,选择能够最大限度发挥新闻传播效益的时间和新闻传播介质,从而取得更有效的新闻传播效果[4]。
(三)新闻媒介组织单元的变化
在数字化传播环境下,新闻产品更加依赖新闻介质的转换,尤其在多元的信息化环境下,新闻产品的有效传播往往需要借助许多不同新闻传播介质进行转载,因此涉及的传播主体和传播环节也更加丰富。数字时代,新闻传播的形式和内容往往由广大受众决定,并且由于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受众的喜好和品位转变的速度越来越快,导致新闻热点和新闻产品的发展趋势也不断发生变化,这要求研究人员及时把握时展方向,理清新闻产业发展的潮流,优化不同新闻介质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融合与转换,从而更好地处理新闻理论体系创新和数字化变革的关系[5]。
三、数字时代新闻理论创新的主要内容
(一)数字新闻的生态性理论
新时期,许多新闻从业人员认为数字技术对新闻产业发展的影响并不是工具性的,而是生态性、全面性的,如许多信息化技术在新闻理论体系的创新发展中扮演了生态性的角色,这意味着数字技术不仅为新闻学的研究带来了外部形态上的改变,而且对其内在逻辑和机理也造成了深刻的影响。一些曾经在传统新闻学理论体系中毫无争议的命题内容,在数字新闻学理论中却失去了应有的合理性。以新闻产品的真实性为例,传统的新闻工作者和研究学者普遍认为新闻的真实性属于其本质性特点之一,但在数字时代,新闻的真实性有时成为一种可操作的特性,这一定程度上与追求数据科学性、客观性的传统新闻理念是相悖的。针对这一转变,新时期的新闻从业者应正确认识数字技术对传统新闻产业的冲击和改造,尽可能摆脱固有的身份认同和认知惯性[6]。
(二)数字时代的新闻道义理论
道义理论最初用于讨论人类在社会交际互动行为中应该承担的道德义务和责任,在数字时代的新闻理论中,道义理论也应该成为新闻理论创新的重要内容。这主要是因为在传统媒体时代,传统新闻理论体系将社会责任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但随着数字化新媒体形式的不断涌现,许多新闻从业者提出了与之不同的观念,如一些人认为数字技术有助于新闻业继承并发扬传统新闻行业的社会责任,认为信息化、智能化的算法有助于受众更好地认识社会现象的本质,引导不同受众群体形成对社会发展思想的理性认识;但也有少数人对新闻业的社会责任持否定态度。因此,在新时期新闻理论创新研究中,相关从业人员要对新时期的新闻道义理论进行反思和探讨,以便更好地发挥新闻业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7]。
(三)数字新闻行业的技工性理论
从数字时代新闻研究的理论发展现状来看,许多新闻从业者对自我身份的人文性认知普遍下降,对专业性、科学性的认知明显提升。许多学者在新闻学研究过程中也曾提出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化和去职业化概念,他们从不同维度对数字化新闻媒介的发展以及新闻从业者的职业化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从数字时代新闻从业者的转型发展来看,电台广播新闻从业者比电视新闻从业者的数字化转型显得更加顺利,这是因为不同新闻领域从业人员对自我身份认同的结构认知存在差别。广播新闻从业者对“广播”这一媒介属性的认知高于“新闻”本身的认知,而电视新闻从业者对“电视”这一强势媒体的认知则高于对新闻行业本身的认知。同理,数字时代新闻从业者对职业化的认同也逐渐呈现强化数字媒介的科学属性,弱化新闻内容的人文属性的新趋势,呈现某种“技工性”的发展趋势[8]。
四、基于数字时代的新闻理论创新策略
(一)进一步丰富新闻理论创新研究的学术资源
对于数字时代新闻理论传播的理论研究,研究人员要充分结合当前教育领域的理论研究思想,以不断突破原有认识。因此,研究人员首先要对传统新闻传播理论和当前新闻传播研究相关文献、创新性研究成果等资源进行全方位的收集和整理,以便辅助数字新闻理论研究人员明确创新研究的动因和现阶段的研究目标,明确数字新闻实践探究的重点问题。构建数字新闻理论体系创新的科学方法。与此同时,研究人员还应该综合国内外同行学者的数字新闻实践,积极将国际研究领域最先进的数字新闻理论和研究成果与我国当前新闻发展环境结合,不断丰富国内数字新闻理论研究体系,为未来新闻产业的进一步提升奠定理论基础[9]。
(二)创新数字新闻理论探究的方式与手段
新媒体时代,数字新闻的理论创新与发展研究要综合多种研究方式和手段,其中既包括从不同研究角度考察涉及数字新闻创新发展的各种问题,还包括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对相关问题进行检测和实践探究。例如,在研究数字时代不同算法对新闻推送的影响时,要充分考虑到算法对受众定向推送所造成的偏狭性认识和极端化观念等。研究人员要综合采用多种学术资源和各领域研究方法,以形成科学化的理论探究方案。例如,在实证探究和量化研究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内容分析、网络数据收集与整理、问卷调查等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为之后数字新闻理论的进一步创新提供丰富的实证依据和数据支持。其中的量化研究主要是对数字新闻理论的相关概念进行的检测,其次从实用性、创新性、科学性等多种维度对数字新闻的理论概念进行综合性评估[10]。
(三)不断丰富数字新闻理论创新的各种途径
创新途径一般指的是在理论体系研究过程中应利用哪些具体途径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是一种主动探究方式,有助于对传统新闻传播理论研究成果进行有效补充。我国进行新闻传播理论的研究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并且已初步构建了覆盖多种学科领域的综合性研究体系。但由于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许多新闻传播原有理论已无法解释数字新闻发展过程中的实践性问题,因此要求相关研究人员充分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研究途径,如综合运用政治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的理论研究方式,解决数字新闻传播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由此可以看出,跨学科研究途径是当前数字时代新闻理论创新探究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明确数字新闻理论发展与创新的目标
数字时代的新闻理论体系创新探究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需要相关研究人员不断从实践探索中发现问题,并结合自身专业研究的理论知识,探索新的研究方式。因此,在进行系统性的理论研究之前,必须进一步明确数字新闻理论发展的最终目标,以及明确目前新闻传播领域最为迫切的发展问题,进而确定新时期数字新闻理论的相关内涵,在原有数字新闻实践探索经验的基础上找出研究的重点问题,进而构建数字新闻传播理论的体系内容。要通过一系列的研究项目,对理论创新的过程和结论进行测试和验证,最终在经过大量实践检测文献积累的基础上,构建数字新闻理论体系。这不仅能为之后我国数字新闻理论研究提供更丰富的学术资源,而且可以为未来数字新闻实践探索提供理论支持,同时也可以为世界其他国家或领域的数字新闻理论探索提供创新性理念,为专业领域研究作出更有价值的学术贡献[11]。
五、结语
数字时代,进行新闻理论创新和发展研究是我国新闻从业者和专业研究学者在未来较长时间内都应该坚持的一项系统性研究任务。针对数字技术对新闻发展产生的影响,专业研究领域的学者要积极进行理论创新和探索,有效指导数字新闻传播的各项实践活动,同时要充分发挥自身理论研究的优势,促进数字新闻研究的高质量、深入性发展。我国几十年来所进行的数字化研究实践为理论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数据和资料,社会科学研究人员要在此基础上对实践中的各种新型数字新闻现象以及不同事物之间的发展关系进行广泛性考察和深入性探究,总结出数字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相信在新闻传播界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为我国数字新闻的理论创新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梁军.数字化变革与新闻编辑理论创新问题研究[J].中国传媒科技,2014(12):93.
[2]张秀杰.数字化变革与新闻编辑理论创新问题研究[J].科技传播,2013(21):32.
[3]常江,田浩.论数字时代新闻学体系的“三大转向”[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4(4):44-50.
[4]白红义.数字时代的新闻理论创新[J].新闻记者,2021(10):13-18.
[5]黄雅兰,罗雅琴.可供性与认识论:数字新闻学的研究路径创新[J].新闻界,2021(10):13-20.
[6]常江,田浩.生态革命:可供性与“数字新闻”的再定义[J].南京社会科学,2021(5):109-117.
[7]白红义,张恬,李拓.中国数字新闻研究的议题、理论与方法[J].新闻与写作,2021(1):46-53.
[8]马特·卡尔森,李思雪.数字新闻流通与数字新闻认识论[J].新闻界,2021(10):4-12.
[9]王衢.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理论的创新分析[J].传媒论坛,2019(11):4.
[10]吴飞,杨龙梦珏.重访人文:数字时代新闻学与新闻认识论的反思[J].中国编辑,2021(10):4-9.
数字传播方式范文6
关键词 传媒;数字化;媒介融合;全媒体传播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7-0007-02
自20世纪末以来,我们已经进入信息时代,有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在我们身边,而技术的发展和改革改变了传统媒体的运作方式。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数字传播的方式为媒体提供了不同的发展方式,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也呈现出取代传统媒体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媒介融合和全媒体传播必然会在世界范围内发生。
1 髅绞字化与媒介融合
1.1 传媒数字化变革的影响
数字信息处理技术在人类交流中的根本性变革。除了传统通信的数字重建外,近年来数字通信对互联网的发展产生影响。具体而言,中国互联网使用用户的增加,利用互联网的时间平均为每周19.8小时,根据网民深度的增加,对网络用户的粘度增加,则体现了现代人生活对信息的刚性需求,同时也加剧了网络媒体以及报纸杂志的迅猛发展。
1.2 传媒数字与媒介整合
媒介的不断整合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新要求。通过媒体的整合,新媒体可以有多种功能。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媒体传播可以包括文字、图片、声音、视频。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多样化,而不仅仅是声音或文字的获得,比如人们不再满足于只使用手机进行通信。媒体的融合增加了信息形式的多样性,更符合人们对信息的高要求。
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获得更大的市场利益,互联网行业、传媒行业、通信行业也在不断的交流,甚至不同企业并购不断,不断完善行业提供相关服务,通过使用技术,推进多元化、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的多元化,这也促进了媒介融合。此外,高效的信息处理技术也保证了在较短时间内各设备的信息处理能力,可以处理大量的短时间内的数据为例,新型纤维材料的传播,保证数量和速度,信息传递过程的手机、iPad和其他电子产品也让单一的媒体有不同的功能,确保媒介融合的技术基础。
2 传媒数字化背景下全媒体传播分析
2.1 全媒体传播的含义
在新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变化,对于媒体传播的信息有着不同的要求。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对声音、图像、文本和视频的综合处理成为可能。一方面,媒体是一个所有媒体的整体意义,包括现有的所有媒体;另一方面,媒体不仅是指综合媒体的概念,它包括媒体技术、形式和内容,比如,传统电视广播与新兴互联网融合,实现全方位的信息传递。
2.2 全媒体的传播的发展方向
在20世纪末,西方国家在技术和人的发展需求的双重作用下,数字媒体开始实施,以确保其在市场中的地位,同时通过跨国界、跨媒体,实现媒体的多样化,传统行业的电视广播和新兴的互联网行业相互连接。提出了“跨媒体”的概念,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信息需求。随着中国的互联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中国的传媒业也在不断探索和研究全媒体。现代技术促进中国广播电视从传统的通信方式向数字化方向发展的产业转型,不再坚持过去的传播形式,也是推动中国电视剧产业的转型,将互联网、电视、手机和其他电子设备,以确保在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全方位。观看电影和电视很容易,让人们随时随地享受数字生活。CNNIC的统计数据显示,在2011年6月时,中国的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77亿户,手机用户在手机用户和网民整体比例方面进一步提升。2010上半年,手机网民的增长速度高于传统网民已成为主要驱动力,移动互联网已经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消费数码产品激增。现在,多数的数字产品更注重更新的功能的体验来满足绝大多数的爱好者的需求,例如,盛行的苹果公司的iPad,亚马逊的电子书等独特的视觉体验及便民的贴心服务。充分体现出了数字市场的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发展途径。在传统电子媒体中增添数字电视的功能,带动数字电视的发展,这个功能可以使用户欣赏更加高清的视觉盛宴及清晰的电子广播,提高了新媒体数字信息传输的质量和效率、甚至通讯方式,使所有的传统媒体面临挑战,但新媒体不是消除以前的媒体,而是将以前的媒体结合现状发展的新媒体,来实现用户更高的使用需求体现更加现代化的特征,那么,新媒体就是为了更好地分化,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极大地丰富人们的选择。
2.3 全媒体传播的产业实践
对所有的媒体来说,都是一种全新的操作理念,即多媒体传播的方法和策略,即利用各种工具和材料构建通信系统的平台。将各种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新的媒体模式。对于媒介组织而言,整个媒介传播意味着流程再造与媒介整合的实现。全媒体传播的探索与实践已成为应对数字媒体变革的重要举措。在以前独立运营的广播、电视和网站整合的新闻采编业务中,试图开展360度的媒体采编工作。虽然国外媒体的“跨媒体行业(媒体)”的概念尚未提出相应的媒体,有许多形式,但外国媒体跨媒体经营,多媒体新闻信息传输通过先进的多终端阅读,多销售内容,获得增值的机会,中国媒体产品尽可能多的内容实际上是今天所有媒体新闻生产理念的体现。
3 结论
数字媒体的媒介融合是国内外传媒业必须面对的主要趋势。这一“全媒体”的概念是基于“跨媒体”的创新发展的趋势,给中国的传媒产业带来了新的挑战,我国的传媒业,在当前和未来如何构建和实施媒体运营战略,是摆在媒体产业面前需要探讨的战略问题。
参考文献
[1]汪曙华.传媒数字化背景下的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J].东南传播,2011(4):73-75.
[2]徐强.传媒数字化背景下的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J].新闻传播,2016(21):115,117.
[3]郭海英.传媒行业政府规制体制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