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园信息技术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园信息技术教学范文1
信息技术介入幼儿园一日活动,使活动目标紧紧渗透其中,在循序渐进中解决教学重难点,并有效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活动氛围,力求促进孩子们成为活动的主人,让孩子体验到活动的乐趣、获得多种能力的发展。以多种媒介充分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并在提问、素材结合中注重方法的运用,引导幼儿积极思考,积极投入到活动中来,更好地理解活动内容、掌握操作方法。
关键词:
信息技术介入幼儿教学已成为21世纪的流行趋势,并将不断持续。她为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带来了十分巧妙的便捷作用。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可爱活泼的孩子,他们的年龄特点便呈现出了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易受外界事物影响的特点。因此,我们必须选取形象可爱、色彩鲜艳的媒介来抓住幼儿的兴趣及注意力,更有效、更好地在幼儿面前呈现出趣味性、综合性强的内容,并在循序渐进的方法中激发幼儿的探索欲,使得他们更为投入地参与活动中来,得到各方面能力的提高。而信息技术自身的图文结合、趣味音效都是幼儿关注的焦点,它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使静止的问题动态化,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1以多种媒介有效导趣,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件兼容性强,无论是静态的JPEG或是动态的GIF亦或是MP3、MP4,都能融入其中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
1.1经典的图片导入,直接映入眼帘:
如小班音乐活动《小鸡出壳》中,导入以神秘的语气进行提问:“今天我带来了一位蛋宝宝,请你们猜猜蛋宝宝里住着谁呢?”紧接着便点击画面出示正在破裂的鸡蛋,蛋壳里慢慢露出了圆圆脑袋尖嘴巴———“哟,是谁啊?”“小鸡小鸡!”于是教室里一下子沸腾了起来。一张可爱的小鸡出壳动图就成功激起了幼儿的兴趣,引出歌曲名称《小鸡出壳》。
1.2生动的音效导入,慢慢环绕耳畔:
为遵循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理论,做到解放孩子的眼睛、双耳,我们在组织中班音乐活动《雪花和雨滴》时以一段抒情的纯音乐营造舒适轻松的氛围,在吸引了幼儿的双耳后再播放歌曲《雪花和雨滴》,请幼儿倾听歌曲并交流歌曲内容,从而带着孩子们进入浪漫冬日的雪花、雨滴之约。
1.3立体的视频导入,直观视听享受:
以动画、音效于一体的Flash课件也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兴趣极为有效的媒介之一。如小班音乐活动《小茶壶》,导入“咕噜咕噜”打招呼的小茶壶主角出场,以其动感、可爱、拟人化的形象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孩子们看到有趣的小茶壶一下子就认出来了。幼儿的引趣也在观赏小茶壶自我介绍的动画中水到渠成。媒介虽多,却要合理运用。使各种图片、动图、音效、视频体现它们在活动中的价值及作用,从而真正地起到导趣功效,使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活动之中,营造了趣味宽松的活动氛围。
2以多样工具有机导思,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产生的积极辐射在于教学重难点的化解、活动目标的清晰达成以及幼儿思考想象的主体体现等等。如在中班音乐活动《小雨和花》中,引导幼儿在倾听的基础上欣赏小花动图,花儿随着小雨点慢慢摇曳的模样便立马凸显了灵动之感。完整欣赏乐曲对幼儿感受并掌握技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在动图导入后便结合音乐并配以教师示范律动,给予幼儿唯美的视听享受。活动A部分旨在引导幼儿掌握小雨点从高高的天空落下在小花的不同部位上轻轻敲打两下,于是活动中引导幼儿先用手指做小雨点在膝盖上轻轻敲打两下,并配以“滴答”的声音帮助幼儿掌握节奏,在此过程中利用白板软件的“隐藏”工具,当幼儿敲打后便出示相对应的节奏型。接着引导幼儿自由创编在不同部位上敲打并发出“滴答的声音”,当个别幼儿创编时教师便利用画笔画下幼儿所说的部位,有效形成图谱。在B部分师幼、幼幼互动环节中更是借助了精美明了的Flash来完整欣赏B段小雨和花的游戏,并提问:“小雨和花是怎么玩游戏的?”引导幼儿思考、快速回忆,在集体交流中逐步引导反馈。最后根据幼儿所收获到的信息后利用“照相机”截图拍下小雨和花的游戏形态,从而为幼儿的律动做好铺垫。
3以百变设计巧妙导法,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幼儿园信息技术教学范文2
(河南大学现代教育研究所,开封 475004)
[摘 要] 开展“幼儿园多媒体教学”是当前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领域应用的主要方式之一。从信息技术应用时长、信息技术覆盖率、媒体元素、信息技术应用策略等维度对《学前教育教师研修课程资源》中的“五大领域活动案例”进行视频分析,结果发现当前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还不是很完美。为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幼儿园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时应遵循简单、游戏化、适切的原则,熟练掌握设计和实施信息化教学活动的能力,同时幼儿园与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
关键词 ] 幼儿园教学活动;信息技术;教育媒介
一、问题提出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教育信息化已然成为教育现代化的抓手、国家信息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此发展背景下,学前教育信息化日渐兴起,受到了学前教育领域和教育技术领域学者们的共同关注。学前教育信息化亦吻合国际上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美国、英国、印度、新加坡等许多国家都开始了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研究与探索。教学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具有较强计划性、目的性的活动,也是短时间内教师对幼儿评价次数最多、最集中的活动。在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幼儿园多媒体教学”是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领域应用的主要方式之一。本研究拟对当前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应用的情况与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策略。
二、当前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应用现状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所分析的视频数据来自《学前教育教师研修课程资源》,这是由中央电教馆、陕西省教育厅联合编制,电子教育音像出版社于2012年正式出版发行的一套DVD资源,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依据,具有系统性、权威性、针对性、实践性、参与性等特点。整套资源包括“学前教育发展最新趋势(2碟)”“学前教育课程改革:回顾与展望(2碟)”“学前教育基础理论(2碟)”“解读学前儿童发展(2碟)”“学前儿童营养与健康(2碟)”“教育活动设计流程及教案编写(7碟)”“教育活动设计主要策略(8碟)”“教具、玩学具应用策略及案例示范(5碟)”“区角环境设置应用策略及案例示范(5碟)”“健康类活动案例示范与评析(10碟)”“语言类活动案例示范与评析(10碟)”“社会类活动案例示范与评析(10碟)”“科学类活动案例示范与评析(10碟)”“艺术类活动案例示范与评析(10碟)”“综合活动案例示范与评析(5碟)”“探究活动案例示范与评析(5碟)”。在整套研修资源中,最能直接反映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是与幼儿五大活动领域相对应的“健康类、语言类、社会类、科学类、艺术类活动案例示范与评析”(以下简称“五大领域活动案例”)。在这50张光碟中,每张光碟含有1个教学活动视频,每个教学视频20-45分钟不等。这些教学视频即是本研究分析的主要对象。
(二)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应用的整体情况
本研究从信息技术应用总时长、信息技术覆盖率、信息技术应用单次时长、媒体元素类别、信息技术应用策略、信息技术应用次数等维度,对上述“五大领域活动案例”中的教学活动开展视频分析,获得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应用的整体情况,如表1所示。
(三)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应用状况具体分析
1.信息技术使用率。
信息技术使用率指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活动数量占全部教学活动数量的比例,它能从整体上反映出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使用情况。由表2可知,在50个教学活动中,有56010的教学活动使用了信息技术,也有接近一半的教学活动没有使用信息技术。在五大领域中,不同领域使用信息技术的状况亦有所不同,其中语言类教学活动运用最多,比例达到90%,而健康类教学活动运用最低,仅为20%。
2.信息技术教学覆盖率。
信息技术教学覆盖率指在单位教学活动中,利用信息技术的时长占该教学活动总时长的比例,它可从时间维度上反映教学活动利用信息技术的程度。由表1可知,在本研究中,信息技术覆盖率最高的达83.53%,即整个教学活动时长的83.53%都在运用信息技术,最低的为1.33%,即仅在1.33%的教学活动时长里运用信息技术。对其做单样本T检验,Sig.值为0.000<0.05,可知不同教学活动之间的信息技术覆盖率差异明显,如表3所示。
3.信息技术使用频次。
信息技术使用频次指在单位教学活动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次数。而对于“信息技术使用次数”的核算,本研究将“无明显间断地使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视为1次”。如表4所示,在本研究中,有12个教学活动应用了1次,有10个教学活动用了2次,各有1个教学活动应用次数达到“5次”或“6次”。总的来说,使用1-2次的占78.57%,使用“3次以上”的占21.43%。结合表1中的“单次应用时长”,不难发现,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粗犷式”应用占主流,将教学内容拆开、揉碎后与信息技术深度整合的仅占极少数。
4.信息技术应用策略。
信息技术应用策略指为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方式、方法,它具有目标指向性、问题情境性、可操作性、灵活性等特点,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的整合方式与适切情况,亦可为其他教学活动提供借鉴和启示。在本研究中,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应用策略主要包括“创设情境策略”“直观演示策略”“自主探究策略”等三种,其中“创设情境策略”应用最多,比例达54.55%,“直观演示策略”也是主要策略,使用比例达43.64%,“自主探究策略”仅用1次,占1.81%。
5.媒体元素应用情况。
常见的媒体元素有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不同的媒体元素具有不同的信息传播特征。“媒体元素应用情况”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师的媒体使用偏好,亦可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媒体元素与教学活动的适切性。在本研究中,使用次数最多的是图形图像,达20次,占总使用次数的36.36%;视频媒体和声音媒体紧随其后,使用次数分别为18次、12次,所占比例分别为32.73%、21.82%;动画媒体应用次数不多,仅6次,占10.91%;文本使用次数为0。
三、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原则与条件
“五大领域活动案例”汇集了北京、陕西、杭州等地区省级示范幼儿园的一批优秀活动案例,凝聚了专家学者、一线教师的集体智慧,是学前教育优质资源的集体呈现。在这50个教学活动案例中,无论是教学素养、教学活动设计还是信息技术的应用,都有许多值得赞赏之处,不过从信息技术应用的视角来看,还非尽善尽美,一些教学活动在媒体选择、应用时长、应用策略等方面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须遵循简单、游戏化、适切的原则
1.简单原则。
所谓简单原则指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活动中,无论是媒体素材的选择、应用策略的设计还是信息技术使用的时间长度,均应以“简单”为基本准则。“五大领域活动案例”充分遵循了“简单原则”,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从信息技术使用时长来看,在本套活动案例中,很多教学活动的信息技术应用时间不长,使用次数不多,但课堂教学效果却非常好。如在“孤独的萤火虫”教学活动中,教师仅仅为学习者提供了2张萤火虫发光的照片,结合教师有节奏的提问和鼓掌,很快就把幼儿引入到教学活动中。单次使用时长如此,信息技术使用总时长亦能反映出同样的特征。由表1可知,在28个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使用时长小于10分钟”的就有20个,占71.43%,而“使用时长小于5分钟”的有14个,占50%。其次,从信息技术应用策略来看,虽然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活动的策略有十几种,但在本套活动案例中,运用最多的只有“创设情境策略”和“直观演示策略”,两者合计占总使用次数的98.19%。在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整合的策略体系中,“创设情境策略”和“直观演示策略”无疑是最为简单的,而对幼儿园教学活动来说,简单的策略却是相当凑效的。再次,从媒体元素的使用来看,纵观全部活动案例,只有1次同时用到了“声音、图片”,其余均为素材的单一运用。较之多数信息化教学存在的“媒体堆砌、媒体过剩”等现象,本研究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媒体应用可谓十分简单、纯粹。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之所以需要坚持“简单原则”,是与幼儿的思维认知发展水平直接相关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小班幼儿的思维直观性很强,对事物的理解和掌握仅仅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中班幼儿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较多地依靠直接的感知,并常常因停留于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特点”;“大班幼儿尽管抽象思维开始发展,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面对以直观思维为主的幼儿,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时,就应采取直观展示的策略,在时间上尽可能简短,媒体元素尽可能简洁,不能增加幼儿的认知负荷,更不能剥夺对幼儿感觉器官的综合训练。总之,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我们应尽可能让信息技术的应用简明、直观、高效。
2.游戏化原则。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鉴于此,在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学活动整合的过程中,亦须贯彻游戏化的原则,即应通过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让教学过程变得更加愉快、有趣、轻松,充满游戏色彩,进而调动幼儿的自愿心理,增加幼儿的自学性、主动性和投入感。在“五大领域活动案例”中,信息技术的游戏化运用随处可见。如在“小猪睡觉”教学活动中,老师边放音乐边带着学生进农场,而在进入农场后,又利用声音,引出一个一个小动物,并设计了和小动物做游戏的环节。整个教学过程中,声音、图片运用得恰到好处,让幼儿在充满童趣的游戏环境中发展了自己。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游戏化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可以扮演多种角色。其一,演示游戏过程。对于较复杂的游戏,可采用“多媒体演示十老师辅以说明”的方法,让游戏规则形象明了、浅显易懂,帮助幼儿理解游戏要求,促进游戏活动的顺利进行。其二,为游戏烘托气氛。在开展游戏活动时,可发挥声音、视频等媒体独特的传播优势,为游戏的开展烘托气氛、营造氛围,提升游戏活动的效果。其三,充当游戏载体。当前很多游戏是数字形态的,可以在计算机、手机上执行,经过教师的设计与选择,幼儿是可以基于此类游戏软件开展学习的。其四,充当评价共建。经过教师的设计,信息技术可以充当评价工具,为传统游戏做出适当的评价。这种评价可以是一句赞美的话、一首儿歌、一段音乐,也可以是一幅漫画、一个宠物、一串符号,还可以是一段动画、一节舞蹈、一簇礼花等。总之,教师要善于发挥信息技术的游戏化角色,让信息技术应用更遵循幼儿认知发展规律,更吻合幼儿园教学的特点。
3.适切性原则。
适切性原则指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要与幼儿的认知特点、教学内容适当、贴切。在上述大部分“五大领域活动案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都是比较适切的,但部分活动仍有改进的空间。如在“想吃苹果的鼠小弟”的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应用时长达23分25秒,信息技术课堂覆盖率高达83.53%,虽然其绝对时长尚未突破幼儿园一次教学活动不超过30分钟的基本要求,但长时间无间隔地应用信息技术,显然有悖于幼儿的认知特点,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幼儿的健康。又如,在“宝贝爱宝贝”这一教学活动中,播放了成龙关爱老虎的公益广告,由于该广告中有很多成人的语言——“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不要让2010年成为最后一个虎年”等,这对幼儿来说就是很难理解的“反话或暗示语”,也就说明该活动中媒体的选择不具备适切性。再如“我们的心脏”这一教学活动本可以借助视频、动画,让孩子更直观、形象地了解心脏的位置与作用,但是老师却未用任何信息技术,不能不算一种遗憾。而在“守规则真好”的教学活动中,其实完全可不用播放视频,只要设置几个实践活动,就能够让幼儿理解规则的意义,但该活动不但用了,而且还用了3次。这也就是说,幼儿“能够通过与环境直接互动的实践活动获得的知识经验就不要牵强使用信息技术。”同时,由于“计算机对早期儿童发展到底利弊如何,目前仍旧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争议仍在持续”,因此与其他阶段的教育教学相比,人们对幼儿园教学活动运用信息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是提醒成人应尽量规避信息技术可能给幼儿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教师应熟练掌握设计与实施信息化教学活动的能力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设计指由幼儿园依据幼儿教育目标,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各类教育教学活动所进行的预设和安排。呦儿信息化教学活动设计是指依据教学设计的原理,对信息化环境中的幼儿教学活动所进行的预设和安排,包括对幼儿认知特征和学习经验的分析、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对信息技术选择与应用策略的设计、评价设计等具体内容。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应用成功与否,与教师信息化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直接相关。“五大领域活动案例”中的教师都是省级示范园里的优秀教师,其教学基本素养都非常高,但教学效果却有差别,其中教学效果突出的往往信息技术利用合理,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结合贴切、巧妙,而教学效果差强人意的则往往信息技术应用不合理(该用不用、不该用的用了或者不合理的运用等)。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信息化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的提升需要行之有效的系统培训,然而目前多种培训中,信息化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后续的“国培计划”以及马上实施的“全国中小学教师(含幼儿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中,都应将“信息化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作为重要的培训内容。此外,还应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等相关课程的扎实推行,培养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在校学生的信息化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
幼儿园信息技术教学范文3
【关键词】信息技术 应用 闽南歌谣 兴趣 魅力
信息技术集声音、文字、图像于一体,具有新颖性、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性的特点,适合幼儿的心理认知规律。而闽南歌谣是发源于闽南地区的一种生动独特的艺术形式,是在闽南儿童中广为流行的闽南歌谣,其内容丰富多彩,真切而生动地反映了儿童的生活,充满了童趣,极具本土特色。同时,闽南歌谣所反映的内容大都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形象,简短易读、易唱易记。在探讨闽南歌谣教材教法中,我们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生动形象地将教学内容以图像、文字、声音等不同层次和角度呈现出来,使教学内容变得可视、可听、易感知、易理解,诱发幼儿的情感共鸣,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幼儿更好地理解与感受闽南歌谣作品,让闽南歌谣歌唱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达到良好教学的目的。
一、声像交融,渲染氛围,增强幼儿对闽南歌谣的学习兴趣
乌申斯基说:“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来感受周围的事物。”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大推进了多媒体信息技术课件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发展,给幼儿园教育活动带来了新的生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闽南歌谣学习活动中,欣赏优美的闽南歌谣、感受闽南文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通过对这些闽南歌谣的音乐、材料的理解、欣赏、演唱、表演,能培养幼儿对闽南童谣美的感悟和表达能力。由于传统的教学无法让幼儿完全体会出它的美,因此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声色并茂、视听结合、动作相宜、感染力强等特点,用声像再现或创设教学所需要的情境使幼儿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在闽南歌谣《惠安女》活动中,为了让幼儿更直观形象地认识惠安女,我从网上找来惠女和她们劳动的情景图片,配上优美的背景音乐,声形并茂地将惠女的服饰特点和生活习俗表现出来,伴着优美柔和的海浪声,一群身着露脐装、大阔裤,包着花头巾的惠安女款款而来,幼儿看着那一张张惠安女生活、劳动情景、服饰等照片,仿佛自己进入到画面当中。此外,我又按照闽南歌谣的内容用PPT做了另一个课件,以图谱的形式、生动的演示向幼儿展现了漂亮的惠女服饰,如:黄斗笠、银腰带、手镯、花饰等装饰物,提供给幼儿的教学资源不但更丰富,而且让幼儿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所以当老师与孩子讨论用闽南话怎么唱时,他们的学习情绪十分高涨。活动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宽松的环境中歌唱童谣,学习不是一种负担。由此可见,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幼儿能理解歌词所表达的意义,能结合画面进行想象,不但在演唱中感受歌词的韵律美和情感的流动,而且还领略了画面美。又如:欣赏《老鼠仔》时,首先出现一些具有动画效果的画面,一群可爱的小老鼠在那嬉戏玩耍,随后钻墙、想偷吃时的表情动作、音乐的结合使闽南歌谣内容更加鲜明地显现在孩子们的眼前,产生情感的互动和共鸣;又如闽南歌谣欣赏活动《天黑黑》,孩子们对录像中的老爷爷老奶奶争吵的画面很感兴趣,都争着想试着表演看看。相对传统教学方法,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声像交融,形象生动的画面不但吸引了幼儿注意力,而且直接作用于幼儿的感官,使幼儿更直观感受作品,增强幼儿对作品的记忆,理解作品中的形象,同时也唤起了幼儿进行创造活动的兴趣和愿望。幼儿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课件的观看理解,也融入了自己创编的一些动作和表情,让整个闽南歌谣学习活动更加的生动有趣。
二、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幼儿对闽南歌谣的理解和表现能力
欣赏了优美的画面,听了清晰的音响效果,孩子们的美好情感被激发了出来,他们对闽南歌谣的学习必然产生了兴趣。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灵活操作,利用课件把几种事物之间相互包容、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都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使幼儿对作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达到了理解和学习的目的。
在以往的音乐活动中,普通的灌输式、挂图式的教学模式难以被孩子理解和掌握,幼儿对知识的掌握处于被动的状态,运用信息技术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动静结合,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技术、特点、清晰标准的发音、与情节相关的音响效果呈现出来,能为幼儿提供形象化的音乐,帮助幼儿理解词义,提高识记的能力。动画中往往通过特定情境来表达词意,有利于幼儿对歌词的理解和记忆。如:在多媒体信息技术课件《天黑黑》中,阿婆阿公有趣的争抢动作、形象的声音都很逼真。画面给幼儿以美的享受,还能使他们产生共鸣,使他们仿佛进入作品中,幼儿都能很快地理解并记住。又如《闽南糕点宝》,在多媒体信息技术课件中,我用了生动的图片和文字,再加上让孩子品尝,帮助幼儿更直观地去记忆闽南歌谣中的重难点唱句。在多媒体信息技术课件中语、句可以反复出现,让幼儿在模仿练习中加深对语、句的理解和运用,印象也更深刻了。如在闽南歌谣表演《天黑黑》教学中,我们运用课件让幼儿在看、听相关的短片《天黑黑》和老爷爷老奶奶形象,让幼儿尽可能地获得音乐信息。接下来,我们专门组织幼儿进行表演游戏,从而使幼儿既巩固了闽南歌谣中的角色对话,拓展了幼儿的音乐经验又加深了对闽南歌谣的理解,使他们喜欢表演、乐于表演,提高了幼儿的音乐理解能力。
三、创设班级环境,进一步提升幼儿对闽南童谣的感受能力
幼儿园信息技术教学范文4
一、引发幼儿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学习的助推器。而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在语言活动中常常兴趣很浓但又很快失去。因此,维持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多媒体课件具备了色彩鲜艳、新颖多变、直观形象、动静结合的特点,教学中教师把教育内容绘制成色彩鲜艳的投影片,并录制成配乐录音,这种目有所见,耳有所闻的方法,能唤起幼儿高涨的学习兴趣。例如:儿歌《美丽的大海》,为了让幼儿领略“大海是一个奇妙的世间”,激发他们对大海的好奇、神往之情,也便于熟悉、记忆儿歌,一开始便向他们展示了美丽的大海。于是,那蓝蓝的海水,海鸥在飞,海浪在沙滩上“跑”,小飞鱼飞得高高的,鲸鱼在喷水,星星鱼在一闪一闪,海葵花正在开放……再加上好听的音乐,悦耳的朗诵,这一切俨然把孩子们带入了那美丽无比的大海之中,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多媒体技术呈现出色彩艳丽、形象生动的画面,富有情趣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等,这些都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进而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
二、突破活动重难点
3―6岁的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还不能理解许多复杂和抽象的概念。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幼儿突破难点,掌握重点。运用录像或FLASH可以很好地反映一些难以看到的或者是微观的现象,揭示事物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及本质属性,使许多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真正做到化难为易,形象生动,便于理解。如大班词汇学习“井井有条”,这个词语对孩子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井井有条的意思有两种含义:1、物品整齐而又有条有理。2、形容说话办事有条有理。可孩子们理解为就是“物品摆放的很整齐”,有的幼儿说:教室里的桌子排放的井井有条;有的说小朋友排队排的井井有条,幼儿只片面的了解了词汇的意思,教师怎么解释也不见效。问题出来哪呢?原来井井有条这个词汇表示的是一个动态的词汇,这些动态的词汇光靠教师讲、幼儿听的形式是不能使幼儿掌握的。大量的多媒体课件使得幼儿对词汇有了正确的理解。教师给幼儿放映幼儿有序洗手的录像,让幼儿知道。井井有条的洗手就是:先卷袖子---打开水龙头把手冲湿---打香皂---搓手---打开水龙头把香皂泡冲掉---关上水龙头---擦手。给幼儿放映排队的录像,让幼儿看到一个动态的过程;给幼儿看喝水的过程:先拿水杯---再打开水龙头---两只小手端水杯到指定位置喝水。每一个小朋友都按照这个顺序做事,安安静静,不打闹,专心的做事情,让别人一看觉得大二班小朋友喝水特别有秩序,这样就叫做井井有条。幼儿通过录像清楚的看到这一过程,从而轻松理解了词汇。多媒体以它特有的科学性和形象性,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从而促进了幼儿主动的学习。
三、激活幼儿创造性思维
儿童时期是创造性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其创造性思维较多地表现出情境性、兴趣性。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能创造出生动形象的动画画面,创设真实的情境,指导幼儿从各个角度去认识事物、描述事物,鼓励幼儿去构想不同的答案,使幼儿的思维活动呈现多向性、独特性、变通性,极大地激活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如大班进行诗歌《家》的教学中,幼儿的理解和仿编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打不开思路。这时,我们出示了利用多媒体制作的有关动物习性的动感课件,将诗歌中的小动物和家的情境再现,帮助幼儿理解小动物和家的情境再现,帮助幼儿理解小动物和家的紧密关系以及深厚感情,并提供一些幼儿熟悉的创编素材:小熊猫、小蜜蜂、小蚂蚁、小象等生活片段,以此来扩充教材内容,加大幼儿信息量的获取。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及时定格,设置疑问,如:月亮、太阳、星星的家在哪里?青蛙的家在哪里?小马的家在哪里?顿时,幼儿的创造欲望激发出来了,他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达力,创作仿编的诗歌非常丰富、有趣,如“金色的沙滩是贝壳的家,黑黑的泥土是蚯蚓的家,长长的火车是旅客的家,美丽的樟树是我们的家”等。
四、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信息技术教学范文5
一、阐述音乐教学活动的设计意图
在幼儿园音乐教学过程中,打击乐可以称得上幼儿园教学过程中的常规性音乐,能够有效地帮助幼儿掌握乐器演奏的一般性知识,并增强幼儿内在的节奏感,切实提高幼儿对音色、曲式结构的敏感度,促进音乐教学效率的提升。
在《神奇音乐谷》音乐活动中,教师应当对活动主体一音乐进行合理化选取,结合幼儿园实际发展特点以及幼儿的个性特征,选取《小松鼠进行曲》和《碰钟小小》为活动的主体音乐,以其轻快活泼的乐感和节奏来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为幼儿园音乐教学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
在本次《神奇音乐谷》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在活动正式开始之前对活动各环节进行预设,结合幼儿的个性特征来对音乐教学活动进行模拟,以促进音乐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进而促进幼儿园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就宏观层面来看,信息技术在幼儿园音乐教学过程中,能够为幼儿的探究和W习提供科学高效的服务,积极转变传统音乐教学活动中的教与学的方式,通过对现代化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促使抽象的音乐节奏和旋律更加形象化和生动化,使得音乐教学更具有立体性和灵活性的特点,真正实现听、练习与探究的有机融合,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幼儿学习音乐的途径,在充分调动幼儿学习音乐积极性的基础上,促进幼儿园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可见,信息技术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结合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活动目标
在幼儿园音乐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引领幼儿对音乐节奏和要素的认知,提升幼儿对音乐美感的深入体验。就宏观层面来看,音乐节奏是音乐的骨架和灵魂,因此在幼儿园音乐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加强节奏乐教学,切实促进幼儿对乐器演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全面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敏感和节奏感,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进而促进节奏乐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和能力水平,制定切实可行的音乐教学活动目标:一是增加幼儿与ipad里的虚拟鼓和现实生活中的实物鼓的接触,促使幼儿对鼓的外形、声音以及节奏等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把握,并对鼓的演奏方式进行初步的了解和把握;二是利用ipad里《碰钟小小》的课件来鼓励幼儿对演奏方式进行自主探索,并促使幼儿明确团队合作、协调配合的重要性;三是通过对ipad里的游戏课件“打地鼠”和“趣味合奏”等进行合理化应用,令幼儿充分感知到音乐演奏与合奏的乐趣。总之,要科学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幼儿园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对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过程进行分析
在幼儿园《神奇欢乐谷》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整体教学活动分为四个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内容和方式,推进音乐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此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分析。
(一)第一环节
对开火车情境进行模拟和演练,充分调动幼儿学习音乐的积极性。通过对音乐教学活动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尤其是多媒体课件中小熊与幼儿的对话,以及小火车不断前进,使音乐教学情境更具生动性和灵活性,令幼儿全身心地融入音乐教学活动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幼儿参与音乐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有效地推进了幼儿园音乐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第二环节
引导幼儿对马戏团乐器进行观察,并鼓励幼儿积极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再对音乐教学活动进行分析。音乐课件《马戏团》在幼儿园音乐教学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其能够集多元化的乐器于一体,有效地改善了传统教学模式下音乐教学的不足,促进了幼儿对乐器的认知,仅仅通过点击ipad,就能够对幼儿所想要听到的乐器声音进行展现,其实际教学方式更具灵活性和新颖性,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学习热情。
(三)第三环节
积极开展互动性游戏,鼓励幼儿认识乐器并体验乐器。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幼儿与鼓进行互动游戏,并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合理化应用,鼓励幼儿对乐器进行体验,促进音乐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应当借助于实物鼓、ipad里的虚拟鼓以及音乐教学课件,对鼓的外形进行细致的观察;另一方面,传统音乐教学活动由于受到乐器和设备的限制,一般以集体学习为主。
(四)第四环节
进行趣味性合奏,感受演奏乐趣。游戏是孩子最喜爱的活动方式,游戏情境下的教育活动能使游戏水平和学习效果向更高层次发展,更能增强教与学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性。我打破了传统音乐教学中,由教师或幼儿担任指挥进行演奏的模式,而是让孩子置身于多媒体游戏情境之中,在演奏与合奏中,愉悦心情,体味快乐。同时达到了解放教师,让教师有更多时间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给予他们引领和指导,有效提高幼儿学习效果的目的。
幼儿园信息技术教学范文6
--国培计划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个人培训总结
陇南市西和县城关九年制学校 王文战
国培计划(2015)—甘肃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从2015年12月24日开始以来,我就积极参与,认真配合,完全按照研修计划的时间规划,与2016年1月4日进行了学前测评,并将测评结果以截图的方式提交到研修平台;2016年1月8日开始,认真聆听了西北师范大学教授郭绍青讲解的《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教学变革》《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研制说明》等两门教师专业发展类课程的微课视频,也积极参与到各位同仁们的讨论之中,还能够认真完成作业;2016年1月15日开始,努力学习和认真聆听了西北师范大学教授赵健老师讲解的《多媒体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初级)》(必修)、《微课设计与制作》(选修)和吴文春教授讲解的《多媒体图像素材加工与处理》(选修)共计三门技术素养类课程的文献资料和微课视频,并且积极参与讨论,认真完成作业;2016年1月22日开始学习和聆听了《交互多媒体环境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为主的综合类课程的文献资料和微课视频,并根据课程要求积极参与讨论,认真完成每一环节的作业;2016年2月23日开始,学习和聆听了《技术支持的初中历史课堂导入》(必修)、《技术支持的初中历史课堂讲授》和《技术支持的初中历史课堂总结与复习》(选修)等三门专题类课程,积极参与课程的讨论和认真完成每一阶段的作业任务;2016年4月1日开始,根据每一阶段的学习和实践,再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撰写培训总结。在这半年多的学习培训中,我认真聆听了专家教授们的讲座,感受着他们的激情和幽默、亲历着他们的教育智慧和幸福,使我受益非浅。在我的十七年教育教学工作经历中,在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上虽然有了一套自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但是通过培训学习,还是使我领略到了教育教学艺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内涵与境界,也使我认识到在平时教育教学工作的粗糙与不足。我感觉到自己在教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增长了许多,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无论是专业理论知识还是教育教学工作经验,都在培训中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想想以前在工作中的一些做法,感到自己的肤浅和不足。
在将近半年的培训学习时间里,每天坚持进行理论学习,,晚上完成一些作业,还要努力配合助学老师的工作,积极为班上的同学服务,虽然有点累,但是觉得每一天过得很充实,也很幸福。本次培训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新颖的教育教学的培训知识、信息技术与技能,满足了我们对教育教学专业知识的渴望和对信息技术专业技能的需求。现将我半年以来的网络研修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
通过《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教学变革》的学习,是我认识到新时期的教师在对教育对象实施影响的同时,更要不断地学习教育教学的先进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将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新时代的教师要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转轨,既要有奉献精神,又要有科学的态度;既要有高超的专业技能,又要有高尚的师德,才能做一个既让学生幸福,又让自己幸福的教师。
二、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要讲究艺术和技巧。
通过《多媒体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初级)》(必修)、《微课设计与制作》(选修)和吴文春教授讲解的《多媒体图像素材加工与处理》(选修)的学习,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与学生交往,要讲究艺术和技巧。现在的教育提倡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多运用赏识教育,但并不是说不批评和惩罚,而是说要会批评和惩罚,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成长进步。。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要正确适度的进行表扬和批评,使表扬的含金量要高,避免表扬过度,滥用表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主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三、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欣赏,爱护学生,切实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
通过本次网络研修培训学习,让我明白,选择了教育,那就是选择了责任。作为教师,为了让我们的教育更有效果,我们就应该换位思考,善于从从学生的角度审视自己的管理,学会理解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关爱,尤其是学会关爱后进生和一些特殊生(单亲学生、自闭学生、留守儿童)。总之我们要学会善待他们的“缺点”,把每个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使学生从心底里体会到老师的所作都是为了学生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和幸福。还要学会及时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转化角色,做到与时俱进,做一个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师。
四、教师要重视班级学生的心理辅导,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