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业精神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业精神范文1
好久没有静下心来认真读一本书了,有时候是因为工作忙,抽不出时间,有时候是因为自己懒,总给自己找借口。日前单位组织阅读《职业精神》这本书,可以说总算给自己找了一个可以说服自己认真读一本书的理由。
谈起职业精神,其实并不陌生,想当然的认为自己很明白,但是当深入去读这本书的时候,才发现其实自己对职业精神的理解还差得很多。书里写到的那些情况,剖析的那些心理,真的就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甚至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但是发生了就发生了,也没去考虑过前因后果,没有去追根就底。工作中也曾经遇到过困惑,也曾经有过牢骚和抱怨,甚至也曾有过“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想法。但是当我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明白了当初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想法,不是因为工作不好,也不是因为工作环境不好,更不是自己的运气、命不好,只是因为自己心态没有调整好。
一个人对于职业的态度决定了他工作时的心情,也决定了他工作的成绩,如果对于工作不是发自内心的喜爱,工作起来就难免出现懈怠,尤其是碰到困难或者自己觉得不公平的时候,更是能给自己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来搪塞。所以,要想把工作做好,关键的问题是自己发自内心的喜爱,并心甘情愿的付出。但是对于大多数来讲,工作似乎只是自己谋生的一种手段,缺少真正发自内心的热爱,所以工作中碰到一丁点的不顺心,就怨天尤人,牢骚满腹。殊不知造成这一切的正是自己的态度。
工作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其实不止是谋生的手段,更是我们获得尊重、促进人际交往、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载体,我们每天的工作不是为老板为企业在打工,而是在一步一步的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在工作中,我们不能满足于简单的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我们需要不断的思考,并勇于的去承担责任。
职业精神范文2
[关键词]医疗卫生行业;医患关系;医疗卫生职业精神
[DOI]10. 13939/j. cnki. zgsc. 2016. 06. 193
1 引 言
作为与广大劳动群众联系最紧密、服务窗口最直接的行业之一,医疗卫生行业被社会界与舆论界给予较高的行业标准,严格、严密的医疗卫生职业精神随之应运而生。弘扬医疗卫生职业精神不仅能够树立医疗卫生行业的高尚形象,而且对于树立医务人员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近期,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备受关注,不仅严重冲击医疗卫生服务市场,也逐渐成为社会中不和谐的音符。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因素很多,如社会因素、医学因素、媒体因素、患方因素、医方因素,但无可厚非,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树立对于缓解医患关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医疗卫生职业精神之中与缓解医患关系直接相互作用的因素是哪些?缓解医患关系应重点树立何种职业精神?以上是文章需要重点回答的三个问题。
2 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内涵
医疗界乃至社会舆论界对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内涵理解颇多,但是内涵的理解始终围绕两组词“职业”与“精神”。如:三好一满意――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五心――责任心、爱心、耐心、细心、上进心;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态度、奉献的精神等。综合学者的观点,加上本文的理解,将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内涵可以细化为以下几点:
第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是医疗卫生行业的服务对象,解决人民群众的疾苦是医疗卫生行业的工作重点,只有服务好人民群众,才能开展并顺利实施医疗卫生事业。更为重要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是党的宗旨,医疗卫生行业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全力以赴贯彻这个宗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第二,患者至上的核心理念。在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同时,医务人员需谨记患者至上的核心理念。无论何时,医疗卫生人员应将解决患者的疾苦作为首要任务,关注患者,爱护患者,向每一位患者传递良好的医德医风,弘扬关爱生命,善待患者的大爱精神,这也是医疗卫生行业最为基本的职业操守。
第三,不断拓取的职业精神。知识经济的到来,现代医学也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是,医疗领域的未知因素仍很多,加之新病毒出现,病类的增多,医疗行业积极探索的路仍旧很长远。这就需要医生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更为先进的医疗技术,为患者服务,为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服务。
第四,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备受关注的国际JCI认证组织(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在认证标准别推崇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强调倾听患者和家属的声音,尊重患者的权益,指出应将患者作为合作伙伴参与到医疗过程中来。此外,多年的医疗工作实践也表明,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在医疗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第五,和谐的医疗工作氛围。优良的医疗卫生行业氛围是医疗卫生行业职业精神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和谐的医疗工作氛围不仅可以促进医疗卫生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能够增强医生职业操守的自律与他律,强化医疗卫生行业的凝聚力,提升医生敢于奉献、敢于进取的积极性,提升职业道德。
3 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对于缓解医患关系的重要性
近年来,颇为紧张的医患关系在新闻、网站等媒体之中频频上演,而究其根源,不外乎医生与患者、社会、媒体等因素。但缓解医患关系,作为事件首发地的医疗卫生部门应当首先总结工作之中的不足,力求减少事件发生的可能,树立其在人民群众当中白衣天使的形象,营造和谐的氛围。缓解医患关系过程中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重要性也备受医疗管理部门关注。最近,全国多个省市积极开展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与宣传工作,以期能够缓解现阶段的医患矛盾,使之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群众。
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对于缓解医患关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这点在其内涵之中显露无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医患关系的缓解保驾护航;患者至上的核心理念,为医患关系的缓解提供良药;不断拓取的职业精神,为医患关系的缓解提供技术保障;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为医患关系的缓解提供有效手段;和谐的医疗卫生氛围,为医患关系的缓解培育良好的土壤。综上所述,弘扬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对于缓解医患关系至关重要,是现阶段医患关系缓解的主要方向、重要手段,也是其他行业疑难问题解决的标杆。
4 如何构建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缓解医患关系
通过以上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内涵的系统梳理,以及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对于缓解医患关系的重要性阐述,构建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具体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4. 1 加大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宣传力度
加大宣传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应着眼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患者至上两个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可重点加强对优秀案例学习、对优秀的医疗卫生人物的宣传,以期能够达到示范的作用,宣扬行业中标杆,以此为模范,重点培养,集中学习。对于医患关系处理过程中有卓越成绩的个人予以口头表扬或者奖励,提高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其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4. 2 努力提高医生行业的职业技能
缓解医患关系,应对医疗卫生行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行业标准有充分的认识,如此,才能在处理突发医患事件的过程中,及时掌握问题的核心所在,在最短的时间内,最有效的解决医患事件。而提高医生行业的职业技能,应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推崇医疗卫生职业技能的传递;其次,重视医疗卫生人员的继续教育与培养;最后,保持对医疗卫生行业前沿信息的敏感度,时刻走在科技发展的前列,知识经济的前沿。
4. 3 强化重视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良好的沟通能力,可以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个道理在医患沟通过程之中同样适用。医疗部门在培养医务人员职业技能的基础上,也应重点培养起沟通能力。沟通能力如何因人而异,在沟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沟通能力较强的医务人员,可组织人员对其进行现场学习,将优良的沟通能力传承下去;对于沟通能力欠缺的人员,对其进行授课培养之外,还可在工作之余,鼓励其参加研讨会,对于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高难度的案例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共同学习。
4. 4 积极构建和谐的医疗工作氛围
沟通积极和谐的医疗工作氛围,首先应力求使医疗卫生职业精神成为医疗卫生人员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道德精神;其次,弘扬爱岗敬业的工作理念,使之成为职业操守的主旋律,成为医疗卫生工作者安身立业的精神家园;最后,努力提高医疗卫生人员的团结合作能力,增强凝聚力,共同为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通过以上三个方面,构建和谐医疗卫生氛围,不仅稳定医疗卫生人员在应对医患关系时的情绪,增强其信心,同时,也能够稳定患者对医疗卫生部门的抵触情绪,使之能够客观处理突发事件。
参考文献:
[1]时玉红. 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医患纠纷成因分析及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S1):171-172.
职业精神范文3
职业道德是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并出现相对固定的职业团体时产生的,人们的职业生活时间是职业道德产生的基础。在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出现了农业、手工业、畜牧业等职业分工,职业道德开始萌芽。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又出现了商业、政治、军事、教育、医疗等职业。各种职业团体为了维护职业利益和信誉,适应社会的需要,从而在职业实践中根据一般社会道德的基本要求,逐渐形成了职业道德规范。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以来,人们最大化地追求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忽视了道德品质的培养,导致了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下降,而职业道德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应遵循的特定的职业思想和行为准则,是正确处理职业内部、职业之间、职业与社会之间、人与人之间关系应遵循的行为规范,是社会一般道德在职业中的具体体现。它不仅关系着个人的名誉和形象,而且还与公司、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声望和利益密切相关,良好的职业道德会给公司、企业带来额外的收益。使受教育者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是职业教育又一重要内容。
现在社会职业道德水平的下降,大家是深有体会的。有媒体报道:某地一小学,一名男教师在教室里当所有学生的面殴打一名女生,最后导致该女生死亡。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与医生一起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最高尚的职业。但就是这样一个受世人崇拜的角色竟然摧毁了一个年幼的生命,这不禁让我们深思:这个教师的职业道德何在?而在医院这样一个救死扶伤的场所,面对一些医生、护士冷若冰霜的面孔和话语,面对越来越多的医疗事故,我们不由得质问:这些医护者的职业道德何在?作为教育机构,我们所培养的学生踏出校门即走入社会的服务行业,与人打交道。如何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培养出社会满意的初级人才。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职业道德包括职业理想、职业信念、职业态度、职业品质、职业责任、职业良心等多方面。一个人职业道德的缺失体现在对本职工作的不热心、态度不端正、没有责任心等。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从学校角度看,因为目前人们对职业学校仍存在偏见,认为文化知识学不好才会进职业学校学技术,而中等职业学校更被人们认为是初中升高中落榜生的收容所,一般成绩中等以上的学生均进入普通高中就读,期望三年后能进人大学学习,因此中等职业学校从生源上来看与普通高中相比缺乏优势。另一方面,因为中等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等社会各行各业第一线初级人才,具有明显的专业技能性,学生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校培养目标的首位。与之相比,道德教育则目标模糊。在道德上要培养怎样的人,如何培养等存在的不确定的因素较多,没有一定的标准可以衡量,因此,学校往往忽视了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教育。从学生角度看,进人中专的学生,均是成绩不好、表现不好的,自卑心理很重,对学习、工作丧失热情,进入工作领域后,对工作不满意、缺乏职业道德也是自然之事。不过也存在另一种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后,认为以后的工作明确,只要学好技术就能高枕无忧,从而疏忽了自身职业道德水平和素养的提高。
职业道德与一般的社会道德或阶级道德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具有鲜明的专业性和多样性、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内容具体、相对稳定。职业道德的内容包括:职业认识的提高、职业情感的培养、职业意志的锻炼、职业理想的树立、良好的职业行为和习惯的养成五方面。对如何培养职业道德,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根据自己的工作经历,笔者试做以下建议:
一、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在各行各业的具体实践。
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要求是:1、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这是职业道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忠于职守,热爱本职工作,刻苦钻研职业技术与业务,在职业活动中发挥创造才能。3、遵纪守法,团结协作,诚实守信,以主人翁精神对待工作。4、努力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注意增产节约,爱护公共财物,廉洁奉公。由于各行业有自身的特点,所以职业道德规范也不一样,因此要根据本行业的性质、地位、作用和特点,按照职业活动的客观要求来制定职业道德规范。如与人打交道的行业,教师、医生、服务人员,要学会情绪的自我控制,不可将个人的主观情绪带入到工作中去,能迅速融入角色,同时还要做到举止文雅、说话和气。
二、职业道德教育要求职业教师有特殊的职业道德规范。
教师的行为对学生具有示范作用。教师职业行为的示范性和教育性决定了教师必须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热爱教育工作。在职业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对所学专业的刻苦钻研的精神,使学生认识到本职业的重要性、趣味性,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所做出的贡献,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主人翁精神,对本职工作负起道德责任和义务。让学生认识到职业道德水准提高,是职业岗位的本质属性和职业工作人员自身素质提高的内在要求,而不是拿出某种版本职业道德规范读本读一读、念一念来隔靴搔痒。
三、在职业教育过程中,既要强调其职业特性,也要强调培养学生对未来职业岗位变换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经济发展了,社会的分工也越来越细,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工种,跳槽行为越来越多,学校应该帮助学生对未来的岗位变换做好准备,使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或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并且岗位变换也可消除一个人长期从事某项工作的厌烦心理,重新调动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四、在实习活动中,要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的培养即道德教育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职业精神范文4
关键词:敬业精神 学校 学生 系统工程
近年来,随着中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中职毕业生就业所必须具备的敬业精神就被提到很高的位置上来看待。社会需要敬业精神,企业需要敬业精神,而作为培养人才的学校,在学生即将走上工作岗位,接受社会的挑选之前,除了教给他们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高的职业技能外,还须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一、敬业精神的内涵
敬业,就是尊敬、尊崇自己的职业。如果一个人以一种尊敬、虔诚的心灵对待职业,甚至对职业有一种敬畏的态度,就已经具有敬业精神了。从历史的角度看,一个人之所以被视为成功者,之所以流芳百世,绝大多数是其职业生涯方面的成功,为社会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遗产。一个有敬业精神的人,必定是一个有高度责任心的人,对自己负责,对工作负责。古今中外,敬业被多少有志之士视为人生的座右铭,敬业也成就了多少伟业和功名。“语不惊人死不休”体现的是一代诗圣杜甫对写作的敬业精神;做几千次试验,甚至拿自己的胡须做试验品,体现的是一明家爱迪生对发明事业的敬业精神;药王李时珍为铸成《本草纲目》亲口尝过成千上万种草药,而且多次中毒,体现的是一代药王对药理学的敬业精神。敬业精神是自尊自强的表现,日本企业员工的敬业精神是世人共知的,正是这种敬业精神造就了“丰田”、“松下”等一批优秀的民族品牌,并在“二战”后的废墟上重建日本企业的辉煌。同样,如果我们都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那我们的事业就会不断发展壮大。
二、学校要发挥敬业教育的主导作用
1、教师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热爱本职,给学生树立爱岗敬业的榜样。教育产业化的弊端在于缴费生与学校总会被当成市场的买卖双方,但学校除了是卖方,真实身份还是教育人的场所,由于时下中专招生困难,所以中专学校有时难免委曲求全,这在某种程度上使放纵学生成为一种可能,我们缺少一种有效的杠杆去平衡教学,在这种情形下正需要教师们用爱岗敬业的精神来影响学生、感化学生。
2、教师要爱护学生。热爱职业,就要热爱服务对象,特别是以人为直接服务对象的职业。医生要热爱病人,售货员要热爱顾客,政工干部要热爱人民群众,同样地,教师要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今后热爱本职工作和服务对象的道德情感,培养道德情感是职业道德教育中普遍要注意的问题。在目前我国各行各业中存在不少工作质量问题和服务问题的情况下,加强职业道德情感教育和培养尤为重要。不能抱着“儒子不可教”的心理,对学生失去信心。失去这个信心,我们的敬业精神谈不上了,也会迷失自己。
3、管理从严,从小事抓起。为使学生到用人单位能很快适应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自觉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笔者认为在中专学校里还得重拾《中专生守则》,老调重弹,重视《中专生守则》的遵守。现代社会看重游戏规则,要求个体必须具备规则意识,自觉遵守、执行规则。以课堂纪律为例,遵守课堂纪律作众多规则当中的一个规则,是每个学生最熟悉的规则,但由于太熟悉,往往会使人熟视无睹。我们培养的学生将会成为技术工人,遵守技术操作规程是每个合格的技术工人的第一要务,要让他们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个道理,我想在学校里让其遵守学校方方面面的纪律,就是对他们具备“规则意识”的最好锻炼,而课堂纪律首当其冲。连课堂纪律都可以不遵守,还有什么纪律不可以遵守呢?
4、加强就业指导,转变就业观念。学生就业观点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就业后的状况,也直接影响着企业和学校的发展。从社会调研来看,职校生到企业后存在好高骛远、期望值高、频繁跳槽等不良现象。针对这些现象,职业学校应加强学生的就业、创业教育,通过就业、创业教育,促进学生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一是开设职业道德、就业指导、创业指导等方面的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和创业意识;二是分析各类企业的就业特点,端正学生的择业观念。坚持“就业优先”原则,引导学生树立“学技能,谋生路,求发展”的企业实习宗旨,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三是请企业人事管理人员及优秀毕业生作专题报告,搞模拟职场招聘活动,增强学生就业应聘能力。
三、学生要提高敬业精神的认知水平
职校生如果想在将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要学好专业知识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加强基本功的训练,虽然职校生在学历上不占优势,但是他们有着大学生所不可企及的专业技能,从用人单位所反馈回的信息来看,他们之所以选择职校毕业生,看中的就是他们过硬的基本功。
1、作为未来的敬业者,“术业有专攻”,学生一定要痴沉迷于自己所学的专业。要认真卖力、充满虔诚地、全身心投入地干自己擅长干的事情。
2、作为未来的敬业者,学生一定要信念坚定,不随意摇摆,少为外界风浪所动,愿意为自己所钟情和信奉的事业献身。
3、作为未来的敬业者,学生一定要有自知之明,而不是自感无所不能,不是什么活都接,什么钱都挣。
4、作为未来的敬业者,学生对未来的的期望值不应过高。
5、“不以善小而不为”, 作为未来的敬业者,学生一定要学会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把自己认为简单的事情千百次地做好就是不简单,把自己认为容易的事情千百次地做好就是不容易。
职业精神范文5
关键词:学前教育;职业精神;职业技能;融合
幼儿教育应自小开始,为终身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肩负着幼儿教育的重任,当今社会幼儿教师需要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又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和良好职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融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软硬实力”,更好地满足企业及社会对高素质高职人才的需求。因此,研究并搞好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融合发展,对于提升中职教育质量,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全面提高我国学前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 学校开展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融合培养的现状
根据针对学校开展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融合在融合力度、实践活动是否丰富、效果考核评价重视程度、宣传是否到位、教育效果、和社会、企业、家庭对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的重视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二者融合培养多停留在制度、规定等应付层面上,而具体实施时措施落实不到位。在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培养融合的实际操作层面,约有 60% 的学生认为教师在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虽然涉及了职业精神教育,但融入的程度仅为一般。当前职业技能的考核要求、考核标准与规范较明确,而职业精神培养方面的考核并没有受到重视。少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职业精神非常熟悉,进一步访谈了解到,参加过企业顶岗实践的三年级学生对职业精神的认识相对较多,其余年级学生并未深入了解其内涵、意义和要求。教师对学生职业精神表现感到满意的仅占 23.18%, 87.05% 的学生都认为社会、企业、家庭对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的重视程度完全不同,它们都重视职业技能,而忽略职业精神的培养。
2. 对于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融合培养存在的误区
从调查和现实表现看,对于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融合培养,一视同仁,同步发展,在各个层面都存在误区,具体表现如下:
2..1 对职业人综合素质认识不够,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素质要求认识模糊
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同为职业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校是培养职业人的重要基地,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高度融合是顺利实现从准职业人到职业人角色转化的关键。所谓职业人就是参与社会分工,自身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等,并能够通过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获得其合理报酬,在满足自我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的这样一类群体。
随着幼儿教育的发展,社会和企业对幼儿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使得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仅要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熟练幼儿园的基本工作流程,掌握基本的学前教育知识,运用理论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尊重和爱护孩子,明确学前教育在孩子成长发展中的重要性,挖掘孩子的学习潜能,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并对幼儿教育工作能够进行深层次的理论研究。
然而现实中,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知识面太窄、专业技能不精,尤其在实习中实践能力不足,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心理,缺乏服务意识和吃苦精神。这充分显示出企业和社会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要求具体严格,但是对于职业精神的认识上模糊不清,要求上只停留在浅层次,具体操作更是无迹可寻。
2.2 学校教育存在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割裂分离现象
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培养都是是中职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绝大多数中职校的职业技能、职业精神培养相互割裂,二者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负责,它们不相隶属,各自为政。专业课程、技能课程是职业技能教育的主要载体,而职业精神、职业素养等则并没有专门的课程体系或教材内容,知识点较为零碎,很难为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培养提供支持。除此之外,虽然部分中职校的领导也多次强调职业精神教育,要求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但在实际工作中,学校领导与教师的工作重点仍然是职业技能的培训,职业精神教育处于次要地位,甚至被边缘化,中职校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培养难以有效结合,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2.3 社会、企业、家庭消极因素对学生专业精神良性发展的影响
(1)社会因素。近年来,经济高速发展,思想教育工作滞后,诚信危机、道德水平下滑,这些社会问题不可避免地给中职学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削弱了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因此在价值观上发生混乱、模糊、偏差甚至错误,从而追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重技能、轻精神”仍是社会评判人才的现实存在,干扰了学生良好职业精神的形成。
(2)企业因素。企业受利益驱使,为追求生产效益,技术理性主义和实用主义盛行,单纯追求人才技术,忽视学生职业精神,致使技术型人才的职业精神缺失,出现缺乏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能力差等问题。
(3)家庭因素。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孩子的启蒙教育,对孩子性格和行为习惯、综合素质的养成至关重要,它主要通过言传身教和家庭实践活动来完成,然而我国目前的家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存在中职生多数父辈文化程度不高,孩子所受的家庭教育层次低、不全面、甚至是错误的现象;存在过分溺爱,孩子缺少吃苦耐劳精神现象;存在高消费、自私自利现象,导致中职生职业精神方面严重缺失。
职业精神范文6
【关键词】 教师;职业精神 ;教师的职业精神
教师的职业精神是教师应该具有的一种职业意识,思想活动和心理状态,是对实现自我的自觉超越。具体地说,教师的职业精神是一种向理想的教师形象拼搏进取的精神,体现了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其价值取向是更加重视全体学生。教师的职业精神包括对教育事业的执著和对自己的激励,以及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对教改未来的坚信。
如何建立教师的职业精神?
1 使命与责任
人们常常把教师比喻为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教师早出晚归辅导学生的功课;教师挑灯夜战为学生批改作业,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大家所熟知的画面,它很感人,它体现出我们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奉献品格。我们的岗位是教师,我们不谈教师职业有多伟大,多崇高、多光荣,但我们得承认,教师是我们的职业,是我们生命的过程。人生在世,以德为本。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为人的行为的准则。只有具备良好师德的教师才能完成好教书育人的任务,才能在学生心中永驻其崇高的人师形象,才能做到尽职尽责。教师的使命和职责首先就是要树立敬业精神,它是教师爱业、勤业、乐业、精业、创业的基本品质。北京大学孟二冬教授是当代许许多多人民教师中的一员,他的事迹体现了一种平凡的精神,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在普通的教学和科研岗位上,为教书育人恪尽职守、呕心沥血、淡泊名利、执著追求的精神。然而,就是在这平凡中,孕育着传道、解惑、授业的人生真谛,孕育着中华民族传承已久的师道力量,孕育着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的精神血脉,这样的职业精神难道不是教师们学习的楷模?
教师是道德的引路人,是品行的示范者,其敬业精神和品质,包括强烈的敬业意识和忠诚自己本职工作的事业心,敬重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成就本职工作的使命感,追求言传身教、行为示范、铸造灵魂的崇高境界。教师敬业精神是一个教师必备的、最基本的心态。具有敬业精神的教师,无论何时何地、何种状态下都会主动、自主、自觉地意识到自己“职业”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都会凭借隐藏在内心的意识活动尽职尽责,一丝不苟地对待教育中的任何一件事。
2 专业精神、创新精神和人文精神
开拓创新是指教师善于吸取新的教育科研成果,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只有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才能使其教学工作成为具有丰富经验、能力的一种职业。正如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先生所言,“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培养人才是复杂的劳动,不仅需要教师专心致志、精益求精,更需要教师适应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态,更新教学观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乃至教学艺术,不满足于陈规俗套,不满足于现状,以创新的意识、创新的内容、创新的方法,从多维的角度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综合研究教师职业发展的历史,分析世界教师教育的发展潮流,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是中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方向。这是新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走向,也是教师职业精神建设的另一个方面。我国教师整体素质、专业化水平与先进国家相比仍然偏低,难以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形势的需要。我们现处在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知识陈旧率周期进一步缩短的年代,人类开始步入教育终生化、全民化、个性化的学习社会,需要教师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培养教师队伍职业精神。
要成为一名好教师,教师必须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表现为――对学生有爱心;对自己有信心;对业务有痴心;对生活有童心。教师的这些职业精神有助于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教师职业精神具体是如何最好的适应教育改革、教育新理念以及适应这种变化和环境。
3 要有职业幸福感
20世纪90年代末,英国著名教育学家艾弗・古德森又进一步提出教师的“有原则职业精神”这一概念,它强调教育首先是一种道德的和伦理的职业,而不只是把物质条件和单纯技能作为标准。
教师敬业精神的养成,还需要社会、学校的不懈努力,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提高教师的收入,加大工资改革力度,特别是要确保教师的合理收入,以及不要有延长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工作时间也是调节教师压力,支撑新环境教师职业精神的一个方面。把老师比作红烛,老师不仅仅是奉献,要担当起一个职业角色;教师也是在职场中收获人生、成长、快乐的职业。老师的人格是可以塑造的,只有快乐了、乐观了,才能感染学生。积极乐观和学生一起成长,这也是新时期教师精神的一个方面。
当教师的思想意识中存在着“教好教坏一个样”时,教育就成为一种可有可无的东西,这样的教育质量可想而知。所以,当中国的基础教育的教师走向职业化道路时,中国的基础教育就是真正的“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了。
综上所述,教师职业精神包括这样一些要素:每个教师都应是积极的改革推动者,能够对身边的社会和市场变化迅速且有效地作出反应;善于对自己的教育和教学方法进行解剖和反思;对学生积极关怀,能够在一种相互帮助和支持的合作氛围中与同事协作;要有自主的探索精神和持之以恒精神,学习那些与个人的专业技能和行为标准相关的知识;每个教师都是一位积极行动的终身学习者,有良好的读写计算能力、外语交际能力和动手操作、应用开发能力;和城市社区以及相关企业建立密切联系,有能力使用一切可资利用的教育资源。
教师的一生将是学习的一生、思考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奋斗的一生,同时也是有意义的一生、快乐的一生。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必然要热爱学生。我们为这一职业而奉献,体现了教师的博大精神,对事业的追求。
参考文献
[1] 黄川川,王文涛。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与职业精神培养《职业技术教育》20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