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学音乐教学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学音乐教学计划范文1
发声训练部分:
1、在气息控制下,力求做到声音位置的统一。
2、在扩展音域中,谨慎地扩展低声区音域。
3、在二声部合唱中,力求做到咬字、吐字的连贯、流畅,音色的丰满、圆润,声部的和谐、统一。
二、视唱、知识、练耳部分:
1、读谱知识:
认识升记号,降记号;认识波音记号、倚音、滑音记号,学习其唱(奏)法。
2、视唱部分:
复习所学过的音阶练习。独立或半独立视唱单声部歌曲。视唱二声部歌曲片段及有临
时变音记号的单声部歌曲。
3、练耳部分:
听记二拍子或三拍子的4~8小节单旋律。
听记2~4小节节奏;听记和声音程。
听辨和声音程在协和与不协和程度上的差异。
听辨歌(乐)曲的力度和速度并作标记。
三、欣赏部分:
要求学生对各种音乐表现手段(包括和声、调式、调性)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作用有进一步的体会或认识。能感觉和声、调式、调性在音乐中表现情绪、气氛和感情的效果。能对作品中的旋律、节奏等特点作简单的分析。
四、教学分析:
五年级的教材中已经有一些要求复习的内容了,但是这个阶段又要学习不少的内容,所以,学习任务是繁重的。要处理好新旧知识的学习、复习、掌握。本学期要学习的每首都有一定的意义。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另外,有的学生开始变声,要注意对嗓子的保护。
五、学生情况分析:
由于学生现在处于过渡期,年龄也大了,不再是小孩子,已经是大孩子。要尽量避免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的爱学愿学。对音乐知识的讲解尽量避免枯燥乏味,要用多种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六、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七、教学进度
第一周 聆听 〈〈晨景〉〉 、 〈〈渔舟唱晚〉〉
第二周 表演 〈〈清晨〉〉 、 〈〈晚风〉〉
第三周 聆听 〈〈丰收锣鼓〉〉 、 〈〈快乐的农夫〉〉
第四周 表演 〈〈 赶圩归来啊哩哩〉〉 、 〈〈苹果丰收〉〉
第五周 聆听 〈〈红梅赞〉〉 、 〈〈红星歌〉〉
第六周 表演 〈〈 雨花石〉〉 、 〈〈我怎样长大〉〉
第七周 聆听 〈〈天黑黑〉〉、 〈〈 可爱的家 〉〉
第八周 表演 〈〈外婆的澎湖湾〉〉 、 〈〈牧场上的家〉〉
第九周 聆听 〈〈思乡曲〉〉 、 〈〈乡间的小路〉〉
第十周 表演 〈〈故乡的小路〉〉 、 〈〈如今家乡山连山〉〉
第十一周 聆听 〈〈可喜的一天〉〉 、 〈〈罗马的松树〉〉
第十二周 表演 〈〈叮铃铃〉〉 、 〈〈雏鹰之歌〉〉
第十三周 聆听 〈〈雨滴〉〉、〈〈踩雨〉〉、〈〈暴风雨〉〉
第十四周 表演 〈〈踩雨〉〉、〈〈雨中〉〉
第十五周 聆听 〈〈乘雪撬〉〉
第十六周 聆听 〈〈踏雪寻梅〉〉
第十七周 聆听 〈〈打虎上山〉〉
中学音乐教学计划范文2
【关键词】音乐教学;优化;举措
初中音乐教学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教学重点,其作用在于陶冶学生的情操。近代思想家梁启超说:“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第一要件”。由此可见从小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对学生的德育具有重大意义。作为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受力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能更直接更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只有让学生经过高度的情感体验,才能真正发挥音乐教育的功能。
1 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学设计
提高初中音乐教学质量的关键不在于课本,而在于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否能够与时俱进,课堂教学中是否能够优化好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好教学步骤,实现师生共同探索、共同学习,将音乐课程变成生动活泼又具有创造力的课程,这样才会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与创造美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特别是对古典名曲进行赏析的时候,一定要讲求教学艺术,用富有创造性与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地发挥,鼓励学生去追求美与创造美,逐渐形成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进行教学,在授课的时候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专业手段和非专业手段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专业手段在于让学生学到知识,非专业手段则是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整个教学过程中要自始至终地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基点,以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为重点,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2 创造合作学习,培养审美情感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比较真实的情景显得尤为重要,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并且很快掌握知识,这样做,也给学生创造了合作学习的机会。
在教学音乐理论时,以往的教学方式是教师直接印发一些资料,让学生自己背,由于学生对作者不了解以及没有欣赏到他们的作品,因此在记的时候有很多困难。我先给学生讲讲有关作者及作品,然后让学生记忆就容易了。我还将学生分成小组,采用竞赛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有了竞争,学生不甘落后,都认真地记,最后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学习《长江之歌》时,我根据教学内容,将学生放入特定的环境中,动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配备真实的画面:在波涛汹涌的长江岸边,中华儿女们昂首眺望,营造出众志成城向着美好生活奋勇前进的强烈氛围感受,学生们如身临其境,很快进入了角色,不约而同地起立齐声跟唱,我用数码相机及时录下并在大屏幕播放,学生不仅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还得到了情感的体验。
3 营造音乐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著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孩子讲的学问,而在于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当兴趣已很浓的时候,再教他学习方法,这才符合优良教育的原则”。
通过观察,我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对音乐充满兴趣的,但是他们的兴趣方向主要集中在流行音乐方面,对于音乐课本中的一些古典名曲兴趣不大,如何让学生对课本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呢?在教学中,我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同化的方式:在学生欣赏古典名曲的时候,先用一些熟悉的音乐、画面、生活场景进行引导,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欣赏《梁祝》的时候,我给学生播放一段《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动画电影;在欣赏《春江花月夜》的时候,我给学生展示了唐代诗人白居易名作《琵琶行》。律动的方式:在教有关青少年积极向上的音乐时,我主要采用了这种方式。例如,在教学《军队检阅曲》时,我让学生用肢体语言参与表演,并且先给学生做示范,鼓励他们大胆参与,这样通过学生的律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极大兴趣,还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 拓宽音乐视野,增进音乐知识
适当地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增进学生的音乐知识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也显得很重要,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内心变化,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例如,在欣赏《我爱你中国》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特意挑选了“黑鸭子”的合唱版本,学生很快被优美的旋律所吸引,我趁着学生的兴趣正浓,又介绍了相关的音乐背景,学生被背景中的故事所感动,自觉地静静聆听,仿佛随着音乐进入了那个时代。又如理查德克雷德曼的多首《钢琴曲》,乐曲起伏较大,不仅包含着人生的起落悲喜,还和他本人的生活经历及情感息息相关,所以我给学生拓展了音乐背景资料――作品写作背景,理查德克雷德曼本人的经历,这样学生有所感悟,在聆听时进入音乐情境。
良好的音乐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是我们教学上巨大的推动力,以上是我在优化音乐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举措。教师应走进学生的音乐世界,在这个世界中耕耘、播种、培育、收获,让学生体验美感、丰富情感,促进想象力的发展,真正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热爱音乐!
参考文献:
[1] 焦淑娟. 浅谈素质教育背景下发展音乐教育的作用[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3)
中学音乐教学计划范文3
关键词:初中英语;会话;制约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5-0108-02
目前,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哑巴式”授课模式依然大量存在,这严重阻碍了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提高。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会话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日益广泛。然而,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会话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初中英语会话教学中的制约因素
1.教师方面的因素。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是初中英语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然而,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目前初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视读、写的答题能力,轻视听、说的会话能力的倾向。教师往往将英语当成固定的知识进行传授,忽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导致学生对英语的基础语言系统知识,如语音、词汇以及语法特征等掌握不足,对英语的基本技巧或英语的基本技能,如听、说等掌握不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价值观、习俗的了解不充分,从而使得学生难以恰当地运用英语进行自如的交流。部分初中英语教师片面追求短期教学效果,忽视了学生英语能力的长远发展要求,将书面测试成绩作为教学效果检验的黄金标准。然而,目前的大多数英语测试过于偏重笔试,而忽视了口语测试的重要性,笔试和口语测试的比例严重失调。这样的测试不利于学生口语会话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语言知识。此外,部分教师的英语会话教学水平有待提高。虽然一些教师逐渐认识到英语会话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口语水平的限制,难以较好地开展会话教学。部分英语教师听说能力有限,也制约着初中英语会话教学的有效实施。
2.学生方面的因素。学生是英语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障碍制约了英语会话教学的效果。首先,学生的语言知识障碍。英语语言知识是学生进行英语会话,运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的基础。英语基础知识掌握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会话交流的能力。通常,学生在学习英语基础知识时,会遇到两种障碍:词汇障碍和语音障碍。其次,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障碍。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一部分。如果不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和社会文化,就很难进行恰当的交际。部分学生由于缺乏英语国家文化知识,而在口语会话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例如,在谈论Easter Day,Thanksgiving等内容时,由于学生不了解西方国家的复活节、感恩节的相关文化知识,而感到茫然,无话可说。第三,母语的干扰。母语在学生的英语学习中,既能发挥促进作用,又能发挥阻碍作用。当母语产生负迁移时,学生的语言表达方式、文化规约、语法结构将受到母语的严重干扰,常常会将汉语和英语的语序、句子结构等弄混,从而阻碍了英语会话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改进初中英语会话教学的对策
1.提升英语教师的会话教学技能。英语教师的口语会话水平,直接影响着会话教学的效果。教师的口语水平不高,学生的口语水平也难以获得较大的提高。在初中阶段,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发音习惯主要受教师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当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口语水平。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运用英语进行授课,言传身教,积极养成开口说英语的习惯,进而引导学生随口说英语。教师的英语语言应是清晰的、简洁的,发音要饱满,应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在课余时间,英语教师也应当留心使用口语进行表达,这样不但能够提高自身运用口语的自然性,而且能够提供英语会话的生活场景。英语教师在不断提高英语口语水平的同时,还应当提高自身的中文表达能力,以确保在英语会话教学中能够准确地向学生讲授母语与英语的特点、区别。通过母语与英语的综合运用,有效解决学生在英语会话中遇到的困难。此外,英语教师还应当掌握一定的教育技术,在英语会话教学中合理地运用教育技术,营造口语会话氛围,引导学生掌握口语会话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2.加强教师教学的针对性。要提高初中英语会话教学的效率,就应当突出教学目标,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首先,教师应当明确会话教学的目标。实现有效的英语会话教学的基础,是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初中教师应遵循学生语言学习的规律,依据新课程标准,明确英语会话教学的总体目标,制定会话教学各个阶段的具体目标,并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适当地调整英语会话教学目标。其次,突出会话教学的针对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抱着一劳永逸的思想,将会话教学集中操练,高强度开展,而应当根据每节课的具体教学任务,将会话教学灵活地融入进去,巧妙地采用口头作文、短句表演、对话、造句等教学形式,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英语会话能力。第三,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英语会话教学设定目标的基础,是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能否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直接影响着英语会话教学的效果。如果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那么任何活动、合作、练习、讲解都将是教师的自我表演,难以将会话教学的目标落到实处。因此,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开展会话教学。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语言知识障碍、文化背景知识障碍以及母语干扰等,制约着英语会话教学的有效开展。为了提高英语会话教学的效果,不但要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而且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促使学生自觉地克服自身在英语会话学习中存在的各种障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教师的合理引导。因此,英语教师应当采用相应的策略,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多元化评价能够针对学生不同阶段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评价与反馈,是激发学生能动性的有效手段。在初中英语会话教学中,教师应当进行实时的评价、师生之间的评价、生生之间的评价,不能仅仅将评价与反馈停留在考试和测试上,应当将客观的评价与反馈融入到会话教学当中。通过客观的评价,引导学生针对自身存在的不足加以改进,自觉地提高英语基础知识水平,克服母语干扰,提高英语会话能力。
4.恰当运用情景化教学。建构理论认为,学习发生在一定的情景中,学习活动具有情境性,非情境化的学习是不存在的。为了提高英语会话教学效率,教师应当努力创设符合教学实际的情景,让会话教学发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在会话教学中创设情景,能够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能够改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师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运用语言,进行沟通交流。情境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会话情景能够激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初中英语会话教学的情境创设应当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生活和情感认知等因素,让学生能够在真实情景中进行会话。创设的会话情景可以包括:生活经验会话情景、真实事件会话情景等。此外,在初中会话情景教学中,教师应当严格把握情境化教学的目标,充分挖掘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实践活动、情感体验等会话因素,激发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会话的热情,改善课堂氛围,提高会话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英语会话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主体。要提高英语会话教学的效果,就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切实解决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参考文献:
[1]唐玉辉.论低年级口语交际习惯的培养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3,(9).
中学音乐教学计划范文4
一、 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活动。
二、有关学术委员会的专家申报编写“十一五”高师本科音乐课程教材。
三、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音乐教师培养国际比较研究”课题组继续进行收集资料工作,并于今年8月召开第三次核心组全体成员会议,届时每一组课题拿出一个内容体系相对完整,具有说服力和价值的研究成果,年底交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
四、2006年下半年同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联合举办“珠江杯手风琴比赛”。
五、拟正式开通“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网站”(简称“中国音教网”)。
六、各学术委员会工作:
1. 基础教育器乐学术委员会:2006年下半年举办全国中小学生竖笛邀请赛,包括系列八孔笛合奏、重奏和独奏;在此基础上,年底将举办全国中小学生竖笛冬令营,营期将进行颁奖和演奏交流;编辑出版中小学竖笛教材与重奏、合奏曲集,为全国比赛提供资料;编辑中小学器乐教学论文集。
2. 基础教育舞蹈学术委员会:2006年上半年举办“高中舞蹈教学研讨会”。会议内容为: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舞蹈选修模块和教材的介绍;舞蹈选修模块及教材中“跟我学”模块基本教学方法的培训;高中舞蹈模块教学示范课例展示观摩;高中舞蹈教学实践交流与研讨。
3. 基础教育童声合唱学术委员会:组织中小学以录像的形式进行合唱评选活动。
4. 中等师范教育中心:于2006年6月召开常务理事会,就如何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高职教育工作的精神,进一步做好职业音乐教育工作进行研究;中师声乐学术委员会和钢琴学术委员会将于2006年11月在山东省青岛市举办全国中师(含高职、小教、大专)40岁以下教师声乐钢琴即兴伴奏比赛;同时举办声乐、钢琴论文评选活动。
5. 高师钢琴学术委员会:组织以我国近年来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包括与钢琴教学相关的理论、观念、方法以及教材使用方面的经验体会等论文评选活动,并于2006年9月中旬召开钢琴学术委员会第二届年会,会议主要内容为钢琴教学改革学术研讨和获奖论文颁奖。
6. 高师合唱学术委员会:2006年5月在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召开第二次合唱学术委员会全体成员大会;组织编写合唱与指挥教材;继续编印《高师合唱通讯》。
7. 高师手风琴、电子琴学术委员会:2006年5月召开学术委员会会议,同时召开电子琴学术研讨会;继续做好高校手风琴系列教材的编写工作。
8. 高师理论作曲学术委员会:2006年10月在江西南昌召开学术委员会年会;组织主题为高师理论作曲专业教学改革方面的论文评选。
中学音乐教学计划范文5
关键词:群众声乐艺术;辅导教学;音乐文化;宣传普及
中图分类号:J6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2-0129-01
一、群众声乐艺术辅导教学的工作特点
在辅导教学中,正确的把握群众学员的声乐问题、促进群众对声乐艺术的学习热情、加强群众对于声乐的了解程度,不仅有利于音乐文化在民间的传播,而且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音乐文化素养,在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氛围和和谐的文化生活中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开展实际辅导教学的工作中,群众声乐教学因其自身的特点,更加需要声乐辅导员对此的准确而有力的把握。
(一)教学中的独特性
声乐艺术表演是中国古代歌唱家的一项重要的娱乐活动。检阅古代的文献资料,许多著名的歌唱家都参加过很多的表演活动,在活动中,这能直接反映出歌唱家们的演唱水平和艺术修为。每个歌唱家都有自己独有的特点,这需要表演者投入真正的感情,这样的表演才够完美。歌唱是语言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必须在美妙的同时做到传情达意,让听众获得精神上的艺术享受。因此,作为歌唱艺术,它类似于其他艺术类的规律,要求内容与形式上的融合和统一,也就是“声情并茂”。
(二)教学中的地域性
在群众声乐艺术辅导教学中,教学的地域性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它主要体现在独具特色的民族唱法和民间音乐上,比如:戏曲、民歌、民间曲艺等。在北方的民歌中,例如《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曲调形式采用对应的上下句体,歌词苍劲而有力,曲调连续,旋律跳进,并且充满了人民的真挚的朴实之情;而南方的民歌则曲风温婉别致,细腻且华丽、例如《无锡景》,结构采用渐层下移形成四句体,充满了典型的水乡小调色彩。
二、在辅导教学中群众声乐应注意的问题
在学习基础声乐理论的过程中,教学者应该是学员了解发声器官的发声原理,在演唱过程中学会自然科学、有条不紊的调节呼吸,保护声带,并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音色风格。
(一)注意呼吸
在演唱过程中,必须学会正确的呼吸方法。在学会科学基础的声乐理论之后,学员应该学会正确而自然流畅的呼吸方式。呼吸的主要运动器官一般集中在腰腹部周围的“丹田处”与横膈膜,通过深呼吸将气流送入丹田,再运用腰腹肌肉与横膈膜的力量将气流吞入吐出,不断的训练,来增加呼吸肌群的运动力度,为歌唱中的气息稳定做好物理准备。
(二)注意发声
在平时基础的发生训练中,学员要学会放松面部、下巴、颈部的肌肉,并将喉头保持在位置较低的地方,由轻声的发音练习开始,逐步体会“共鸣”与“假声”的发音感觉。
三、群众声乐艺术辅导教学的工作教学方法
(一)多种音乐风格与形式相融汇
学员们的要求不同,以至于辅助工作的复杂性。教学内容需要涉及多种音乐风格及音乐形式,而辅导人员也应该在课余时间多汲取新的音乐元素,并在课堂上将此融入进去,丰富学员对音乐的了解,开拓音乐视野。并且建议教学者选择一些学生较为熟悉的歌曲用来作为教学内容,这样学员在演唱过程中更容易给自己定位,从而更好的理解并表现出独特的音乐作品。
(二)借助乐器辅助教学
乐器可以提高声乐艺术的感知力,培养学员的节奏感知。教学人员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多引导学员接触并了解各种乐器,如钢琴、电子琴、二胡、吉他等,带领学员在演唱过程中更好地与乐器伴奏相配合。这不仅可以增加学员对教学课程的兴趣,还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学员的学习能力,使学习课程进度顺利的进行。
(三)与其他课程之间相互衔接
纵眼观察整个音乐课程体系,在少数民族地区,声乐课程与其他课程相连接是体现少数民族地区声乐体系的特色的主要途径。声乐教学是不能封闭的,更不能只重视自身的体系性,应该更加注重从别的课程中吸取营养,增加互动,让学员在了解别的课程中也能联系到音乐,就像创作的灵感无处不在。
四、群众声乐艺术辅导教学对音乐文化的宣传及普及作用
群众声乐艺术辅导教学对于音乐文化的宣传普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我国新时期净身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群众互动,走进群众,用优美得音乐为人们带来精神上的熏陶及享受,不但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还可以使人们在美的艺术层次上提高一个档次,让人们认识并了解音乐文化。
中学音乐教学计划范文6
关键词:湘西土家族;传统音乐文化;传承;困境;对策
教育是文化延续和传递不可或缺的手段,也是文化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从这个角度来说,教育是文化的一种生命机制。地方音乐新课程是现代中国音乐教育重要而特殊的组成部分。有效传承并合理开发利用民族音乐艺术资源,不仅能提高民族教育的总体质量,而且能促进民族地区音乐教育的全面发展。
一、土家族传统音乐文化在学校教育传承中面临的困境
(一)土家族文化课程开发不够
土家族地区基础教育的民族音乐文化课程开发目前还未深入。从走访的一些学校发现,土家族地区绝大多数学校课程主要采用适合汉族地区的“大一统”课程模式,适应民族特点、照顾不同文化背景的多元文化课程模式尚未形成,民族特色体现不够。
如今,在州政府提出“民歌民舞进课堂”这一思想指导下,也有少数学校在这方面有过尝试。有的学校每周增设一节民族音乐文化课,自编教材有计划地传承土家族传统音乐文化。虽然有了诸多尝试,这些探索也仅仅是学校或教师的一种自发行为,欠缺目的性和系统性,并常常受其它因素影响而不能正常实施。[1]
(二)地方特色课程资源开发程度较浅
湘西土家族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人力、自然环境资源。尽管湘西的特色课程资源丰富,可开发的价值高,但实际开况不理想。从调查中发现,教师教授的教材大部分是国家统编教材和省编教材,仅有少部分教师教授的是地方州县所编教材,除了《美丽的湘西我的家》乡土教材、“蒲公英行动”试点学校的部分从事音、体、美课程教学的一线教师自主编写了少量校本教材外,非试点学校的教师自主编写校本教材的几乎没有。
(三)土家族音乐教师力量薄弱
师资力量往往是衡量民族文化在学校教育中顺利进行的重要标志之一。懂土家文的音乐教师非常少。如今通过政府组织的统一考试,越来越多的接受正规主流教育的年轻教师走进中小学,但他们不懂得土家族民族语言,使得双语教育的师资面临更多更大的困难。
二、加强学校教育传承土家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对策
(一)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和灵魂,不仅是一定的文化精神的载体,也能对学生产生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校本课程的编写还需进一步利用好民族文化的教育资源。此外,在学校教育中的其它课程里,还要加入土家族的民歌、民族乐器和民族舞蹈等。
目前,土家族音乐文化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大量劳动力输出,使得土家族传统资源的传承产生了严重的危机。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不仅仅具有稳定性和低成本性特征,也能为中华民族传承土家族珍贵而稀有的音乐文化资源。土家族传统音乐资源对学生、教师和学校也是良好教育教学资源,有利于教师团结合作,增强科研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深层次发掘地方课程资源
湘西土家族地区有着灿烂的民族文化,优美而丰富的自然资源,宝贵的人力资源,而所有这些均有待于开发和利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不仅是记载和传播知识经验的重要工具,而且是传承本民族文化和思想的重要载体,也是民族心理的表征。因此,学习本民族的语言,有助于深刻认识和理解本民族文化。此外,民族地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反映了它们的价值体系、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等,这些都是可资利用的重要素材。[2]土家族能歌善舞,心灵手巧,创造了丰富的民间艺术,这些都是民族文化课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三)鼓励教师参与音乐课程设计
在教育体系中,教师不仅是课程改革的最终执行者,更是课程开发的研究者和参与者。从这个角度上说,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教师。为此,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同时发挥教师在音乐课程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并使教师在课程发展中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使他们能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经验、兴趣、学习风格和发展需要。
在教育发展中,我们鼓励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多种途径改善课程设计模式,例如让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融入与土家族文化有关的内容。教师甚至可以在教学中设计“土家族传统音乐文化”单元,将土家族的舞蹈、音乐、戏曲等融合起来,运用室内、室外相结合的方式设计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学习、了解土家族传统音乐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与尊重。
(四)重视双语双文教学
在课程教学中,让学生既能掌握汉语又不忘记本民族语,这是土家族个人生活和土家族地区发展的需要,也是繁荣土家族本民族文化、促进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需要。
实施土家、汉双语教学,在促进土家族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丰富土家族学生知识、促进土家族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双语双文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从而热爱本民族的文化,使其自觉接受、学习、掌握、传承和创新土家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另外,双语教学还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华主体民族文化的同时,可以提高土家族年青一代适应中华主流文化社会的能力,形成适应未来社会必要的多元文化视野。
参考文献:
[1]王以东.在传统课程中寻找特色与新意[J].中国音乐,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