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技术研发存在的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技术研发存在的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技术研发存在的问题

企业技术研发存在的问题范文1

关键词: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技术研发;平台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7)01-0028-02

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是高职院校应有的职能;校企合作开展技术服务的能力,是对高职院校教师的一种基本研究能力的要求。

一、研l平台建设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指出:“推动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建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实验实训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成为国家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的重要载体。”[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教职成[2015]9号)指出:“以市场为导向多方共建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

由此可见,传承技术技能是职业教育应肩负的重要职责,是职业院校应承担的时代使命。开展技术服务的关键是要提高专业教师的技术研发能力。高职院校教师技术服务能力的提升,离不开行业企业、离不开校企合作、离不开行业企业的技术项目。学校应与校企合作基础较好、关系密切的企业,合作共建技术研发平台,为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工作提供一种实现途径。教师通过参与或主持企业技术项目的研发实践,可使教师积累技术研发项目寻找以及技术研发工作的经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应用技术研究、新产品新工艺开发、技术改造与推广等技术服务能力。

二、平台功能分析

校企合作共建的技术研发平台,其主要功能可设定为:企业技术项目研发、教师技术研发实践和学生科技创新锻炼等三个方面[3]。

(一)企业技术项目研发

“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要密切产学研合作,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1]由此可以认为,学校和企业共建的技术研发平台,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应是技术研发平台的首要功能。企业技术研发项目应来自校企合作的行业企业,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应用技术研究,新产品、新工艺开发,技术改造与推广等。高职院校的教师,尤其是专业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应主动承担起为行业企业开展技术项目研发的重任,应主动深入到行业企业的一线,去寻找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也即深入到行业企业中去寻找技术研发的项目。并针对有关管理和技术问题,利用学校和企业共建的技术研发平台,和企业开展横向应用技术课题研究,帮助企业解决管理难题和技术难题;和企业联合攻克技术难关,推动企业的发展。

(二)教师技术研发实践

教师企业实践,不仅是高职院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也是调整高职院校教师科研思路的重要方法,对青年教师而言也是锻炼和培养创新精神和技术研发能力的重要途径。由此也可以认为,校企共建的技术研发平台,也应具有承担青年教师企业技术研发实践的功能。通过技术研发平台,使青年教师在技术研发实践锻炼中砥砺品质、锻炼作风、增长才干、提升素质。青年教师企业技术研发实践锻炼的主要任务,应是做好企业生产实践中科技需求调研工作,帮助企业收集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信息以及国内外市场动态,掌握相关技术领域的发展态势和资源布局,协助企业制定技术发展战略;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参与技术研发和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针对一些关键、核心技术问题,积极联系学校科技力量与企业开展联合攻关;开展科技、经营管理、投融资服务等方面知识培训,帮助企业提高技术研发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

(三)学生科技创新锻炼

科技创新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和深入学习的过程,青年思想活跃,富有创新精神,教师吸收学生参加技术研发工作,能使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进一步巩固,还能不断学到新知识,并能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潜力。由此还可以认为,学校不能忽视学生参与技术研发的因素,不能忽视学生在教师技术研发中的推动作用。校企共建的技术研发平台,还应具有承担学生科技创新锻炼的功能。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设计是专业教学的基本内容,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推进产教融合的有效手段,应鼓励指导教师和学生参与企业产品开发和技术攻关,将企业的真实项目作为毕业设计任务。由此可以通过技术研发平台,结合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设计环节的实施,教师应主动把学生吸引到自己的技术研发项目上来,把教师通过技术研发所形成的生产项目、设计项目、工程项目等,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项目、锻炼项目、创新项目,让学生在参与教师技术研发项目的实践中接受科技创新的锻炼和培养。

三、体制机制建设

(一)管理体制

按照“一系一所”的建设布局,原则上学校内的各个专业群(教学系)在校内通过校企合作,均应共建一个能够基本涵盖本专业群技术服务要求的应用技术研究所(即技术研发平台)。由于技术研发平台建在系级层面上,因此应实行“校、系两级管理,以系为主”的管理体制对平台进行管理。校级管理应主要侧重在技术研发项目的立项、结题以及管理制度建设等宏观层面上,系级管理应主要在技术研发工作的年度计划、项目申报、进度安排以及制定实施细则等指导操作层面上。

(二)运行机制

1.导向机制。建立具有导向作用的教师发展提升机制,学校应将教师技术研发的成效与评先评优、晋职晋级,以及评定“双师”素质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等教师个人的发展提升挂钩,促使教师深入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工作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2.激励机制。建立具有激励作用的教师技术研发工作奖励机制,教师除获得技术研发项目经费外,学校还应给予一定的经费配套和奖励,对取得突出成绩、重大成果的教师给予表彰奖励。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技术服务,提升学校的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3.联动机制。建立具有协调作用的教师技术服务校企联动机制,学校应与共建技术研发平台的企业,共同做好教师技术研发工作的实施计划、组织管理等工作,共同做好技术研发成果的结题验收、评审鉴定、成果评奖等推介工作,促使教师多出技术研发成果以及技术研发成果的用转化。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14]19号.

[2]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Z].教职成[2015]9号.

[3]张德新,等.高职院校教师“三个关键能力”提升培养模式探索[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

On Construction of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latform Based on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ZHANG Yang ZHENG Yan-yan LUO Feng

企业技术研发存在的问题范文2

【关键词】军工企业;科技管理;风险控制;技术创新

一、引言

军工企业是指承担国家下达的军事装备、产品预研、生产计划任务的企、事业单位。他们所掌握的技术通常是前沿的起着先导和带动作用的国防技术,紧系国家的安全,因此在科技管理中风险控制尤为重要,特别是具有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大型军工企业更应该关注风险控制这一环节。

那么,什么是风险控制呢?风险控制是指风险管理者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或者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

现在军工企业科技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风险是国防科技成果推广与转化技术创新风险;技术研发高成本投入风险;以科研项目为平台,成长起来的专业人才流失风险。

针对风险,我们应该控制,理论上有四种基本方法――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保留,但是在科技管理中,这四种方法应该是相辅相成的融入到管理机制中。

二、国防科技成果推广与转化技术创新风险

国防科技成果服务于国家安全利益,科研环节和科技成果的公开会严重危及国家安全利益,因而需要在高度保密的状态下进行,很难服务于社会,转用于民,只能把创新成果提供给部队使用,在实际使用中发现问题,针对性地改进和提高。一项新军用技术不可能在短时期就达到完善,只有不断试验、反复使用以加深对其性能的了解,才能使之日臻成熟。以美英为例,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大量试用了许多尖端武器,不仅根据结果及时改进,而且为研制下一代积累了资料。

因此国防科技成果的开发与利用存在着技术创新风险,风险评估与控制是国防科技成果推广与转化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技术创新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该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存在着技术发展及自身能力等因素的不确定性。

技术创新风险控制的重要策略就是加大信息量的搜集,定期组织行业专家进行可行性分析及论证,努力减少风险,以进行有效的决策,并定期进行评估,预测成果潜在的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益。最重要的是要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综合评价体系,对各单位国防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进行阶段和年度评价,把其评价结果纳入绩效考评体系中去,以保证国防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有效、深入开展。

三、技术研发时高成本投入风险控制

技术研发的风险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技术性风险,如技术开发本身的成熟度不够;二是市场风险,如竞争对手率先推出更具创造性的新产品,或是消费者观念和需求发生变化,或因开拓市场投入过高或产品成本过高造成盈利过低或根本无盈利可言;三是社会风险,如自然风险或政策性风险。为了规避这种风险一定要:

(一)健全技术研发组织机构

为加强技术研发工作的指导,明确科技发展工作目标,组建技术研发决策机构,即成立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工作委员会,其中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科技工作重大事项的决策,如推迟或否决技术研发的执行,对于一些风险特别高的项目,可以考虑暂缓转化,待时机成熟或者进行适当的研发等。技术工作委员会负责制定技术研发的发展规划,以及审定技术研发过程中其方向的正确性,并承担技术咨询工作事宜。

(二)做好技术研发的财务管理

技术研发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其综合性,即它包括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也还包括了近期效益与远期效益,同时还包括了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所以必须对项目寿命期内所取得的成果与投入进行比较、分析和考核。

财务管理不仅要利用立项时的可行性研究与项目前期评估,而且还结合项目跟踪评价、项目实施效果评价和项目影响评价等资料对财务预算进行必要的调整,从宏观经济角度分析项目对整个国防科技工业所产生的效益及其所吸收的全部成本,以评价科技成果转化以及再续开发、利用,在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用性,经济上的盈利性和合理性,宏观上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三)明确技术研发的主体方向

技术研发一定要立足于自主创新,针对用户需求,围绕本企业重点领域开展研究,防止产生某些关键环节的预先研究与工程应用脱节,研究成果发挥不了应有的效能。尤其要重视基础研究,提高成果的应用推广转化的幅度和科研效益,避免资源浪费,使有限的资源达到最有效的配置。

(四)完善科研项目管理机制

首先,根据中长期技术发展规划以及科研生产中的重大技术难题,制定并年度科研项目指南和技术攻关计划;

第二,通过立项评审的方式确定研制方案和项目负责人,实行项目负责制;

第三,以项目管理模式,定期检查研究工作的进展状况,如出现重大问题时,变更项目负责人或终止项目;

最后,项目完成时,严格验收评审标准,保证完成的研究项目在科研生产中发挥作用。如果科研项目完成后,科研成果只能无限期地束之高阁,无法进行转化,也不算项目成功。

四、人才流失风险控制

以科研项目为平台,成长起来的专业人才流失所带来的损失,已经远远不是更高的招聘和再培训成本那样简单,它甚至已经成为企业失败的原因之一,因为他们所带走的正是企业发展所急需的高科技。

为了挽留人才,首先就要提高他们的满意度。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企业吸引人才的主要方式,还是以传统的报酬方式为主,但是随着21世纪的到来,科技人员越来越多的关注非传统的福利,包括灵活的工作安排,职业发展、工作环境、认同及赏识等,因此,提高员工的满意度,需要设计一套完整的系统的薪酬和激励体系。

具体应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在关键岗位和重点工种中树立岗位技能带头人、首席技术工人或学科带头人,以点带面,让技能精湛、品德高尚、善于创新、乐于奉献的优秀人才带动其他职工共同参与技术创新活动,构筑群众性技术创新的“金字塔”模式,促进科研生产经营目标的全面实现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显著增长;

(2)进一步完善“长、家、匠”职业发展通道,统筹推进这三支人才队伍建设;

(3)根据企业科技项目实际需要,面向社会招聘高端人才、稀缺人才,解决技术瓶颈,同时采用新的用人模式,通过技术合作、转让等方式来获得外脑,培养一批技艺精湛的行业技能带头人,打造自己的专业技术带头人,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4)及时给予科技战线上的技术人员立功、评先进、干部选拔、树典型、晋升职称等精神和物质激励。

企业技术研发存在的问题范文3

一、SX重汽产业价值链各环节经营状况研究

SX重汽产业虽然有新能源汽车开发, 地理位置,售后服务等优势,但是在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其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根据台湾宏基集团的创办者施振荣先生提出的“微笑曲线”理论,一般而言,处在两头的产业利润率在 20%至 25%之间,而处在中间的加工生产企业的利润只有5%。技术密集度越高的产业,其微笑曲线弯曲度越大。重汽产业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其利润率高的链节理所当然的分布在两头,即设计研发环节,零部件供应环节,后市场服务环节等。本文重点对这些环节进行分析。

1。重卡产品技术研发环节。SX轻量化重卡的诞生,是符合“高效、节能、环保、安全”的需求的,但是从核心技术层面看,欧洲BEST技术在整车设计和材料选用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在单层梁设计方面引用的是德国的MAN技术,这些关键技术并不是SX重汽研发中心的原创,而是通过合资合作或者购买的方式引进的。因此,SX重汽在核心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并没有掌握话语权和主动权。

2。关键零部件供应环节。在产业价值链零部件加工这个环节分布有多家零部件供应商,但通过对这些零部件加工厂家进行调研和搜集资料,可以发现共同存在的一些问题,其规模都不大,杂乱无章,各零部件供应商自成体系,相互之间的信息化共享程度不高,没有建立一个互联的信息共享网络;他们没有经过整合成立共同的自主研发机构,研发机制不合理,对于零部件的要求都是由组装环节的SX重型汽车有限公司、BH工程车辆有限责任公司等根据自己的需要提出的,因此效率普遍不高;SX重汽产业的几大整车组装厂家的某些零部件没有特定的零部件供应商,也没有对零部件供应商进行模块化整合,不存在规模经济性,重复建设现象大量存在;很多家零部件供应商都分布在省外,没有形成资源的最优配置和产业集群效应。

3。重汽产品销售环节。SX重汽在产品的销售方面也狠下功夫,在全国各个省份的一些大中型城市都成立了大大小小的办事处,一级经销商,二级经销商,4S品牌店,为产品的宣传和销售提供了便利的渠道。但是通过阅读SX重汽的厂报以及一些商用汽车新闻发现,很多区域经销商都存在大大小小的抱怨。在对经销商的管理方面还缺乏专业的管理经验,销售网络宽进宽出,进入SX重汽的销售网络就像进大型商场一样自由,因此很多非专营的经销商在客户市场不看好SX产品的时候就卖别的车去了,可是SX重汽对这些非专营经销商和专营经销商的优惠政策的实施却没有任何区别,给那些专营销售队伍带来了伤害。因此,在销售渠道的管理、市场秩序的规范、销售流程的优化等方面SX重汽还需要花大工夫去完善。

4。后市场服务环节。在售后服务环节中的汽车金融方面SX重汽做得还不够好,仅存的业务也就是消费信贷、汽车保险业务,像以旧换新、二手车销售、汽车租赁等价值增值率较高的后服务市场中的汽车金融业务基本没有开展。

二、SX重汽产业价值链价值核心环节优化

1。加大技术开发环节的研发力度。为了对本环节进行优化,笔者从SX重型汽车目前的各项技术发展状况出发,按其技术特征划分为开发技术、产品技术、制造技术和服务支持技术,据此剖析SX重汽产业技术发展中的优势和不足,有利于准确定位、理清趋势,最终找出技术研发优化方案。SX重汽产业在进行技术环节的优化工作时,应分别从开发技术、产品技术、制造装备技术和服务支持技术出发,通过参加国内及国际重汽产业集体展会和技术交流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重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与其上游的的零部件供应企业走同步联合开发之路;与各所大学加强合作,在自主技术研发上下狠手,力争产品的与时俱进;同时要增强与东风重汽、一汽解放以及中国重汽这几家国内龙头重汽产业的技术研发合作意识,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有针对性地强化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弥补自身的不足,进一步缩短与国内外其他大型重汽集团的技术差距。

2。构建高效率零部件供应体系。在SX重汽产业园区内,关键零部件加工生产企业有KMS发动机、HD车桥、WF汽车零部件等零零散散的十几家企业,与SX汽车集团经常有业务往来的大多数零部件生产厂家都分布在园区之外(省内的其他地区或者省外其他城市),目前还没有形成严格意义上的汽车产业集群。

在关键零部件方面需改进的地方主要有三方面,第一,产业集群里的关键零部件加工企业要共同筹集一定的资本金构建一个高度流畅的信息共享网络和一个技术研发平台,通过信息资源共享和技术资源的互换提高零部件加工企业之间以及零部件加工企业和总成加工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度,最终提高各个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的零部件配套率。第二,将参与合作的大大小小的零部件供应商进行整合,分成三个层次(见图1),形成模块化效应;然后不断强化同一模块内的零部件生产企业之间进行资产并购或者重组的意识,强强联合,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不仅能避免重复建设,还能带来成本和效益的规模经济,从而能够迅速地响应上一层次总成加工组装环节对本层次零部件的新需求。第三,通过招商引资将园区外的一些孤立的零部件供应商引到园区之内,为其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资金、技术、产业政策、税收优惠),或者也可以使现存于产业集群内的零部件供应商通过技术引进等措施不断壮大,完全能够满足SX重汽公司等整车制造企业的需求。

3。创新营销手段扩大市场份额。对于营销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及时地去更正,进一步完善其营销策略和手段。在创新营销策略时,可以借鉴国际知名重汽集团雷诺的营销创新模式,将营销策略具体划分为销售渠道策略、信息策略、广告促销和品牌组合四个维度。

在营销渠道的建设方面,需要有新思维新方向。国内处于市场领导者和跟随者地位的各大重汽集团真正推出网络直销模式的企业并不多,SX重汽要抓住时机,在网上开辟市场,跨越时空和地域的限制,直接为世界各地的顾客提供服务。这种打破传统营销方式的新模式,正对当今的汽车销售产生革命性的影响。网络直销可以使顾客能更具体的比较各种汽车产品,可以使顾客跨过经销商而得到更多的实惠,可以满足不同顾客个性化的要求,同时也为企业自身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而提高其竞争能力。

在规划信息渠道策略方面,要建立双轨信息渠道网。一是集团销售公司可利用销售网络和服务网络收集到营销一线的信息,然后通过4S店的信息中转站,进行数据整理,最后汇总到市场部;二是市场部设立大区市场调研员,搜集竞争对手市场状况、营销信息,然后直接反馈到市场部。同时还要建立双轨信息反馈机制,市场部作为市场数据信息的分析中心,一是要把最终分析的结果和建议直接提供给领导层以做决策之依据,二是把分析的结果和建议反馈回销售公司,以帮助销售公司调整销售政策,指导销售。任何产品的市场竞争最终都会转化为品牌的市场竞争,重汽产品也不例外。广告促销在当今社会非常盛行,好的广告创意不断地吸引着一批批潜在的消费者。

4。健全SX重汽后市场综合服务体系。①提高售后服务质量。当今社会,服务的竞争已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SX集团虽然创立了服务型制造品牌,但是在某些方面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改革。②拓展汽车金融业务。最近几年,汽车金融服务作为汽车产业中的一个亮点,正在夺取各个汽车厂家的眼球,国内各大汽车(不管是乘用车还是商用汽车)制造集团都在为构建自己的汽车金融公司或财务公司和完善其管理体制和治理模式而努力。

SX重汽产业通过拓展汽车金融业务,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重汽产业所面临的产能过剩以及汽车市场结构性供需失衡的问题,能增加自身重汽产品的销售量,一方面能及时得到客户反馈的信息,使SX重汽产业更好地了解客户的需求以及对当前的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从而引导SX重汽产业及时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企业技术研发存在的问题范文4

所谓暖通空调,简称HAVC,是指室内或车内负责暖气、通风及空气调节的系统或相关设备,在热力学、流体力学和流体机械领域广发应用,目前逐渐应用于现代住宅中,可以通过控制室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进而提高室内的舒适度,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一个更好的居住场所。

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带动了城市建设与建筑业的飞速发展,为了满足现代建筑中暖通空调的需求,我国暖通空调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发展机遇。针对暖通空调技术需求以及近年来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推出,现代暖通空调正朝着栗色环保节能的方向发展。以绿色环保节能技术应用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奠定基础,为我国节约型社会构建指明方向。科学分析我国暖通空调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有利于推动我国现代暖通空调技术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有利于我国暖通空调企业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有效的对策。以现代社会节能建筑需求为中心、以我国空调产业发展为重点,促进我国现代暖通空调产业的发展是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现代住宅暖通空调技术的发展现状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化,使得人们对现有的居住环境、商业环境以及工作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人们对环境的需求,现代暖通空调正呈现不断发展、不断更新技术的状态,但是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首先,现代暖通空调的应用基本是在城市范围内,对于农村居民来说,其价格相当高,无支付能力;其次,暖通空调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其发展目前只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技术水平低,节能性差,造成资源大量浪费;最后,暖通空调的应用,需要大量的能源供应,这在一定程度上给环境带来了不良影响,使城市环境与国家能源面临更大的压力与挑战。受现代暖通空调企业技术研发力量薄弱、研发成本过高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暖通空调企业的新技术研发极为缓慢。即使市场销售宣传中所描述的节能技术也仅仅是通过变频技术实现空调运行能力的调节。因此,我国必须加大研发力度,以绿色环保节能为要求,对暖通空调进行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与改造,推动暖通空调技术自身的发展,以构建节能减排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现代住宅暖通空调技术的发展对策与发展展望

针对现代住宅暖通空调技术的发展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下面我们从解决对策与发展展望两方面来研究现代住宅暖通空调技术的应用

1. 现代住宅暖通空调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近几年,住宅空调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得到了普及和广泛应用。这使得市场上的空调生产商日益增多,很多小厂或其他行业也加入到了生产空调的行列,其技术力量薄弱,投入资本少,仅通过外观设计、简单改进等方式将产品投入市场,以低成本战略获得利润。这一趋势严重影响了大企业的经济效益与技术研发的投入,使得专业暖通空调企业也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压缩成本。但是住宅暖通空调技术的改进并非一日之功,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研发、完善与投入使用。

为此,一方面需要我国政府加强智能引导,通过对空调企业的规范、老旧技术的约束等为空调企业提供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以此为基础,增加空调企业研发投入,为实现我国住宅暖通空调技术研发与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对于采用新技术住宅空调的农村居民予以政策鼓励以及补贴奖励等,推进家电下乡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此外,企业需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加大技术投入,加快企业的品牌建立,以最大程度的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

2. 现代住宅暖通空调技术的发展展望

十进一步强调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倡导节能减排,以推动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这就对我国现代住宅暖通空调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现代环境需求,我国正加大科研技术投入,暖通空调技术正向着节能以及多元化能源供应的方向发展。首先,推广节能设计技术与应用,从根本上降低暖通空调运行的耗能量,为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提供更多的空调选择;其次,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光伏能资源,通过与建筑设计的有机结合使建筑物能够为光伏太阳能技术提供更多的载体。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节约能源,缓解目前电力紧张的局面,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大气环境污染;此外,风力发电与建筑空调的有机结合也是现代暖通空调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综合利用多元化能源,促进暖通空调技术进一步发展,推动我国空调行业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以最终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现代住宅暖通空调技术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空调业的发展,影响了我国建筑节能以及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构建。因此,为了促进我国现代暖通空调行业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促进暖通空调技术的改进,需要我国相关职能部门加强政策引导以及行业提高自身技术,以增强市场竞争力,迎合市场对现代住宅暖通空调的需求。相信在相关部门以及暖通空调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现代暖通空调技术会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迎来又一个发展春天。

(作者单位:石家庄中亨建筑劳务分包有限公司)

企业技术研发存在的问题范文5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发展战略

一、 前言

本文将基于汽车产业发展的角度,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以期找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二、

①传统汽车技术差距影响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目前我国研发的新能源汽车主要是对传统汽车的动力系统做改动,对汽车底盘的稳定性、舒适性和耐久性等方面研究不多。混合动力汽车技术中仍有很多基础技术来源于传统汽车技术,比如整车电控系统和内燃机动力系统,而国内汽车工业在传统技术上与国外相比还存在20年的差距。

②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技术有待提高。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包括整车控制技术、电机驱动系统技术、电池系统技术、动力耦合技术等,国内的汽车企业在这些方面还未取得产业化的实质性突破,部分国产零部件与进口产品的性能差距较大,电机驱动系统效率低下,电池充电时间长,使用寿命较短。

企业技术研发存在的问题范文6

关键词:企业战略 技术管理 影响 对策

一、企业战略与技术管理概述

1.企业战略。

企业战略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所制定的所有战略、规划、目标的总称,企业战略包含了很多的内容,这其中包括未来发展战略、企业投融资战略、企业技术战略、企业市场营销战略、企业资源开发战略等,这些战略虽然侧重的方向不同,但却有着相同的属性,它们都是对企业事务性、成长性、整体性的问题进行规划和筹备,也都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的传统意义是指企业开展与科学化生产有关的一切活动,具体包括设备技术管理、统计管理、生产技术管理以及网络化技术管理等,经过思考可以发现,上述工作开展的基本前提都是企业积累的经验,而且把技术管理相关工作内容有与企业战略关联也较为困难。经过市场经济环境的洗礼之后,我国技术管理领域先后出现了创新管理、战略管理、研发管理等新的管理内容,这标志着技术管理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新时代的企业技术管理不再只是工艺技术、研发设计方面的管理,它将生产、人力、投融资、销售等事务进行了整合,体现出了一种综合管理的特征。

二、技术管理和企业战略理论分析

近几年来,在企业战略和技术管理相关领域不乏相关学者的研究车成果,“加强企业技术管理对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十分有利”是大家达成的一个基本共识。企业外部环境对其经营状态有较大的影响,与企业的发展走势也有关系密切,技术管理是企业的一种外部环境因素,企业技术先进其在市场中就会变先出较高的竞争力,也会有较大的行业吸引力,更容易在未来的数年中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而对产业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则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主要任务。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技术管理在企业的整个发展过程中都应该从属于企业总体战略规划,可以说是能够改变行业规则和结构的职能战略。国内企业如果想要全面开展技术管理工作,就必须充分考虑企业当前的发展战略及外部环境因素的实际情况,并根据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与外界的切合度等对工作进行调整,企业的管理者也要通过对企业的综合能力评估来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技术管理和企业战略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融通才能向明确的发展方向稳步前进。

三、企业战略和技术管理实现融合的方式

1.使技术管理能够融入企业战略规划中。

将技术管理整合到战略管理中应关注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确定愿景使命,技术管理融入到企业战略规划的前提是在愿景使命中充分体现技术管理价值,特别是对于一些以技术为主要生产力的高新企业更为重要,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企业重视技术管理实际上就向内部和外部传递出了强烈的信号,并逐渐在企业中形成了一种特有的企业文化,员工的凝聚力在一定程度上会因这种无形资产而获得增强,从而发挥团队作用来保证了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其次,战略分析,战略分析应重点关注内部环境评估以及外部环境评估两方面,企业可以先分析自己所处行业的生命周期,利用识别技术来完成战略分析工作,对不同生命周期的技术效能变化情况进行跟踪描述,识别评估关键性技术,确认自己的产品、生产力、核心技术在市场中的地位,此外,企业要积极探索技术创新的新途径,调整自身的技术管理工作的重点以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来及发展战略要求;再次,战略的选择以及评价,主动参与模式是企业积极的投入资金搞技术研发创新,被动反应模式是企业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调动可利用资源做灵活的处理,企业选择何种技术战略实际上以一个严肃的战略决策过程,而且需要将相关财务指标及金融工具都最大程度的应用到战略评估中去;最后,战略的实施及控制,有关技术管理融入性的思考本身就体现出了企业对过程管理的关注,一些企业还专门建立起了核心技术研究小组,并将技术战略作为战略控制的关键性核心内容,值得关注的是,技术人员不能仅仅工作在企业一线,他们应该在董事会成员与管理团队中保持一个合理的比例,这样更有利于管理层面与技术层面的有效结合,促进企业技术人员和职能管理人员的信息交流,缩小两个层面人员之间的差异,形成一个多功能、多领域的现代化管理团队,不断提升公司战略和技术战略的匹配度。

2.调整战略来应对复杂的技术管理环境。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引擎,更是技术管理的核心内容,技术创新可表现为积极型创新、稳步型性新、体系变革型创新等,上述技术创新形式并没有优劣之分,只是需要很据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来进行选择。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全球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企业之间的信息资源交换更是呈现出了一种间歇平衡和复杂性的特征,外部技术管理环境的变化在客观上要求企业必须对战略进行调整,战略调整的方式更为多样,这其中有渐进式变革、革命式变革、先应式变革、后应式变、决策内容变化、决策过程的变化等,企业使用何种方式来调整战略方向,实际上本身也是需要由内部管理者深思的一个问题。

四、目前技术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技术能力获取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企业技术创新在国际上一直处于劣势,企业主要还是通过从外部引进的方式来获取生产技术,而往往只能解决企业短期的问题,很难获得长久利益,无法根本上满足企业未来的发展需求。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企业应该思考如何开拓多元化的技术获取渠道来提升内功,真正在技术创新上实现质的飞跃。当然,一些企业本身资金有限,在技术研发中做过多的投入也不太现实,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通国与国外企业的技术互动、与科研院的合作等形式来加强自身的技术研发。此外,部分企业会采取技术并购的形式来获取新技术能力,但这会增加企业未来的管理难度和管理成本,企业在进行相关操作前必须有所思考。

2.技术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人才是当今社会的稀缺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以往企业进行技术管理时对研究经费投入的控制比较关注,但对人才的管理则缺少重视,很多企业甚至没有理解人才管理才是技术研发项目的根本核心,才是影响技术创新效率的最关键因素,总体来看,我国大多数企业对科技人才的管理较为松散。

3.技术开发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

模仿创新到底属不属于正真的创新一直是业界争论的焦点,所谓模仿创新模式其实就是对外来技术的一种加工、改造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造,此种模式实际上也只能保证企业短期利益的实现,不能满足企业长期发展的需求,然而纵观我国企业大多数还是选择了此种模式进行技术开发,这也是由于资金和市场给企业的压力所造成的。如何将我国企业技术开发模式向自主创新模式引领是一个严峻的课题,只有加强长期项目和短期项目的有机结合,才能使我国企业真正迈向国际化。

4.技术管理组织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部分企业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组织管理方式的束缚,技术管理组织形式缺乏应有的灵活性,绩效管理不能有效实施,这不仅会影响到研发部门及研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还会给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带来阻碍,所以,研发机构的组织运作方式必须有所调整,单一的职能组织需要加强灵活性。

五、企业战略对技术管理上的相关建议

1.企业要加强对技术能力的重视程度。

纵观全球企业发展态势,技术管理对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有很大的影响。为此,企业管理层要重视自身技术能力的提升,充分利用于产品生产技术能力有关的各种资源,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增加技术创新资源及创新要素的投入,学习国际上知名企业的发展经验,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管理,并重点关注两个方面:第一,管理者对自主研发项目及引入改造项目等技术活动给予重视,并合理调配企业资源,加大对技术管理的投入,提高技术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第二,企业必须提前判断行业未来五年、十年内的变化,并尽早规划出中长期发展路线,在企业内部开拓信息交流渠道、创造资源共享平台,通过内部激励机制调动全员的工作热情,营造出一个有利于技术创新的环境。

2.不断完善企业自身技术战略。

企业的技术战略制定后并非一成不变,应该随着企业所处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它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所以完善技术管理、加强技术创新是企业的工作常态。溢出效益不一定会在短期内给企业带来利益,但却为我国企业未来进入国际市场,在国际市场表现出竞争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将技术能力和企业战略有机结合。

企业技术管理的顺利进行需要技术能力来做支撑,技术能力在给新技术开发带来影响的同时也对技术活动行为造成影响。从某种角度来说,企业战略与技术能力相结合能够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其自身的技术战略在这种环境中也更容易实现,为此,企业要不断提高技术能力,利用自身的资源来拓展技术搜索渠道,发现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重点技术环节,进一步探索、深挖与自身业务发展相匹配的技术,通过技术手段提升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此外,如果行业内部技术并没有较大的变化,企业生产经营需要完全可以通过现有技术来满足,在这样的情况下对现有技术进行渐进性调整会更为合理,这也可以达到优化产品质量及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目的,为企业长期市场效益最大化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南芳,南峰.企业技术战略的二维空间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7.

[2]郑梅莲,宝贡敏.技术战略影响企业绩效的机理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7,(4):691-696.

[3]雷静,潘杰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自组织机制研究[J].科学研究,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