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的模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共享的模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共享的模式

财务共享的模式范文1

【关键词】石油企业;财务共享模式;财务信息;数字化管理平台

一、引言

石油企业是我国能源产业的一部分,与国家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财务共享模式的建设,可以为石油企业经营管理与决策提供全面、有效的财务数据支持,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如何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提升石油企业综合管理水平,是企业管理者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石油企业财务共享模式的应用进行分析。

二、财务共享模式产生的背景

财务共享模式最早由美国福特公司提出,是该公司针对自身财务管理问题,通过多方面的研发与调整,实现信息技术与财务管理结合的一种财务管理模式。通过对企业实际管理情况的分析,提升财务数据管理工作效率,强化财务管理力度,减少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以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1]。财务共享模式的运用为企业内部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信息数据支持,同时可以使管理者对自身工作情况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形成初步的认识,使其在财务共享模式的支持下解决管理问题,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财务共享模式的推广得到众多企业的重视,逐渐成为当前企业比较关注的一种财务管理模式,为企业战略发展与经营管理工作开展的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石油企业中财务共享模式运用的意义

(一)整合企业财务资源

石油企业财务共享模式的建设为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持,保证财务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在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中,加强对财务共享模式的建设,借此收集与管理企业内部的财务资源,并根据企业发展需求,优化业务组织与流程,发挥业财资源共享的优势,为企业业务工作开展提供财务资源信息支持[2]。当企业财务资源得到整合利用后,企业的管理模式与经营效果也会发生变化,不仅实现高质量工作,同时还为企业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提升石油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二)统一企业财务管理模式

在财务共享模式的支持下,改变企业各部门财务各自为政的工作模式,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统一。财务共享模式的运用能够结合企业的内部管理情况,统一财务管理工作流程与标准,为财务管理行为提供制度保障,使财务管理工作有秩序地开展。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增强各部门之间的财务信息互动效果,使财务管理人员了解各个部门工作的情况,还可以将财务数据反馈给企业管理人员,为针对性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

(三)提升企业业务工作效果

石油企业财务共享模式的建设为业务工作有序开展提供支持,解决业务工作效果不理想的问题。部分石油企业因为财务与业务信息互动不到位,所以无法发挥财务信息的作用,为业务工作开展提供指导。财务共享模式的建设主要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以财务部门为核心,覆盖企业所有的财务经济活动[3]。在该模式的支持下,财务管理人员可以及时发现业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的业务发展规划,为高效率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业务部门可以根据财务数据,做好资源配置与业务发展计划工作,降低企业成本的同时,提升经济效益,促使企业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四、财务共享模式在石油企业中的应用

(一)统一财务信息,提高管理效果

石油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财务信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反映出企业经营管理状态,是企业制定发展战略目标的依据。财务共享模式运用的过程中,提升对财务信息管理的认识,明确这一工作对企业财务管理能力与综合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性,树立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推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4]。与传统财务工作模式相比,财务共享模式的建设,实现了对企业预算、执行等工作的全方位监督,可以保证企业管理工作实施的效果。财务共享模式具有实时性的特点,能够解决以往财务预算信息滞后性的问题,同时可以提升企业对预算工作的重视,促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应提升对财务信息管理工作的重视,将此作为财务共享工作的重点,加强对石油企业内部财务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将此运用在财务目标、业务目标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建设中,为石油企业经营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提供财务数据支持,促使企业更好地发展。

(二)加强人员队伍培训,促使财务共享模式运行

在石油企业运行的过程中,需要做好财务人员队伍的建设工作,使企业内部财务人员掌握财务共享模式的运用方法及原理,并主动用此进行财务管理工作,为企业发展助力。财务管理人员是财务共享模式的建设者与实施者,其业务素质与能力直接影响财务管理工作效果。若是工作人员不了解财务共享模式的工作特点,那么将会影响财务管理的创新与改革,无法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因此,石油企业可以根据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情况,组织个性化培训活动,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职业素养,使其掌握现代化财务管理模式,并在日常工作中灵活运用,以此增强财务管理工作效果,促使企业经营管理工作高效开展。首先,对财务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财务人员的创新意识与改革发展意识,使其认识到财务共享模式是时展的要求,是自身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可以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参与意识,有利于财务管理创新发展。部分财务人员对财务共享模式的运用存在一些抵触心理,认为信息化财务管理工作可以支撑企业的发展,不需要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创新。当前部分石油企业虽然已经引进信息技术,建立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但是无法满足石油企业未来的发展需求,企业财务人员难以获得更多与企业内外部发展有关的信息,增加了财务管理工作的难度。财务共享模式的建设,不仅可以获得企业内部的财务信息,同时可以了解市场环境,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支持。因此需要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变财务人员的思想观念,推动财务管理模式改革与创新。其次,对财务人员进行理论方面的培训,使工作人员掌握财务共享模式的操作方法,借此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果,为企业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理论培训活动是丰富财务人员基础知识,强化财务管理工作效果的重要媒介。通过个性化的培训,可以提升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使其掌握更多现代化技术,对后续管理工作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在培训活动中,应以工作人员的财务工作水平与信息化管理能力为基础,选择适合的内容,以此提升培训效果,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为财务共享模式的运用提供人员支持。最后,做好工作经验的总结,为财务共享模式的运用奠定基础。石油企业利用财务共享模式开展工作时,需要做好工作经验的总结,吸取财务管理工作经验,为财务共享模式的运用提供基础保障[5]。工作经验总结十分重要,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举措。日常工作中,要求工作人员定期总结财务工作情况,并反思自身在岗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或者问题,利用以往的成功经验解决问题,促使石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三)建立数字化管理平台,提升财务工作效率

在石油企业中,若想展示财务共享模式的应用价值,提高财务与业务工作效果,可以建立数字化管理平台,将此作为推动财务共享工作实施的载体,为信息管理、业务管理提供技术支持。财务共享模式管理工作具有高度集约的特点,涉及的工作内容、信息数据非常多,若是采用传统人工方式进行管理,会失去财务共享模式建设的意义,无法实现资源共享。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建设,为工作开展提供支持,同时可以解决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石油企业运行的过程中,可以在原有的管理系统基础上进行创新,引进现代化管理技术手段与方法,建立符合实际的财务管理数据库,要求工作人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做好财务数据信息的处理工作,减轻工作压力,提升财务信息处理工作的有效性。以中石油为例,该企业建立了多个数字化平台,包括业财融合价值管理平台、全球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等。在数字化平台辅助下,促使企业业财融合,同时能够将两万余财务人员的工作批量化、集约化到不到两千人的财务共享中心完成,促进效率大幅提升,并实现低碳、安全化运营。石油企业运用的过程中,可以参考其他成功企业的经验,立足自身经营管理情况,建立符合实际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将企业财务信息全部整合在一起,为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促使石油企业长远、稳定发展。

(四)加强风险防范,提高财务管理效果

在石油企业运行的过程中,会因为市场环境或者企业内部管理的因素,出现运行风险,对企业稳定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实际工作中,石油企业应提升对风险防范工作的重视,使企业管理人员与财务工作人员认识到企业运行中存在的风险,并发挥财务共享管理模式的优势,做好风险的防范工作,为石油企业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6]。在风险防范工作中,加强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运用,利用财务信息对企业财务管理情况与业务工作情况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建立财务预警体系,若是发现问题,则需要做好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工作,利用风险防范策略解决问题,以此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水平。此外,石油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应将财务共享系统作为工作的载体,增加财务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的交流与互动,提升各个岗位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为企业资金管理与运用提供支持,促使企业可持续发展。通过管理制度与日常沟通的方式,为风险防范工作开展提供支持,强化风险防范意识,促使石油企业稳健运行。

(五)建立内控制度,提高财务共享工作效果

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可提高财务共享工作效果,使各项工作变得更加规范有序。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需要体现出信息技术的优势,以企业的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石油企业的业务、财务等经营性活动进行动态的监督,以此实现高效率管理,推动企业长远发展。首先,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石油企业财务共享模式管理工作中,应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将内部控制工作与企业财务管理有机融合,对财务工作行为、管理行为等进行监督,使各项工作在内部控制体系的监管下进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中有较多的数据信息,内部控制中,对共享中心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企业财务管理的需求,要求业务部门人员以财务管理需求为基础,开展业务工作,在实现企业业务目标的同时,完成财务目标,为石油企业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7]。其次,加强对财务共享中心系统的管理,优化系统的功能,增强管理工作效果。财务中心服务系统中应包含应收账款、应付账款、资金动态管理、财务报表等功能,通过多个功能的集中建设,实现对石油企业所有业务的动态管理,为后续信息的运用提供便利。最后,立足财务共享中心,完善财务内部控制流程。对财务共享模式的内部控制,可以更好地发挥财务共享中心的作用,能够为管理工作开展提供支持。实际工作中,需对财务共享中心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内部控制的要求,建立适合该中心的内部控制流程,对企业资源的运用情况进行监管,保证资源利用与配置的有效性,促使后续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五、结语

财务共享的模式范文2

【关键词】财务共享,会计工厂,模式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企业的经营范围和涉及地域越来越广,在传统的财务模式下,各地分支机构分散式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职能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财务共享模式的建立已成为大势所趋,该模式能帮助企业在信息化进程中提供更加高效和专业的服务,同时有助于企业提高运营效率和经营效益。中国石化集团作为国内大型石油化工企业,海外业务扩展迅速,组织结构和财务管理工作日趋复杂。在传统财务工作管理模式下,人工成本、管理成本居高不下且工作效率低下。为了适应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打造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战略目标要求,在集团公司加快财务管理转型,“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的背景下,公司于2014年7月设立了中石化财务共享中心东营分中心,正式启动了财务共享试运行工作。

二、财务共享试运行及存在的问题

中石化财务共享中心的成立,将过去的“分级管理、分开核算”转变为“分级管理、集中核算”,进一步加强了企业财务核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行成本,提高业务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但在试运行过程中,受单位间核算差异、手工记账效率低、部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等因素影响,制约了财务共享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流程不畅通,业务存在交叉,影响共享服务效率

财务共享中心按照会计业务专业性设计共划分8个业务运营部,分别为资金运营部、应收运营部、应付运营部、资产运营部、档案运营部、费用报销运营部、总账运营部;这样的部门划分只是基于业务专业性的角度考虑,没有考虑业务的完整性、连续性,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部门间业务交叉、业务流转等问题。例如成本费用核算业务首先由应付运营部进行挂账核算,再经过成本运营部费用分摊才能结束,一笔业务需要在多个部门间流转完成,影响业务处理的连续性和效率。

2、单位间的核算差异,影响财务共享的服务效率

由于不同分子公司会计流程、业务处理规范不一致,需要分别进行核算,影响了共享服务的效率。例如工程项目挂账业务,有的单位要代扣印花税、有的单位不用代扣印花税,同一类业务因单位不同出现核算差异,影响记账效率。

3、传统的手工记账模式影响了核算的准确性、规范性

目前繁琐的、重复性的记账工作由核算人员独立手工完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记账的效率性和准确性;同时核算人员对业务内容、核算方式理解不一致,容易造成核算入账差异,影响核算的标准性、规范性。例如对于办公用品采购业务,有的入账办公费科目,有的入账物料消耗科目。

4、财务人员的重新培训影响了财务共享成本

在目前的财务共享模式下,对核算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较高,首先要求具备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再经过较长时间的ERP操作和业务知识培训才能上岗工作,造成财务共享成本的提升。

综上所述,目前的财务共享流程和传统手工记账模式已经成为制约财务共享模式运行的羁绊,要建设一流财务共享中心必须建设一流财务共享流程。因此,需要重新对会计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和必要的优化,本文提出了建设“会计工厂”的理念,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依托现代化信息手段构建流程化、标准化、自动化的会计信息平台,实现70%以上会计凭证的自动生成,将财务人员从繁重的记账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财务共享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会计工厂”模式的构建

1、会计工厂的内涵。会计工厂是将生产经营流程与财务核算流程有机结合、将一般语言转化为会计语言的会计信息系统。当企业提交财务处理申请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业务人员将该项经济业务的基础信息分类采集录入系统,通过系统内转换逻辑将基础信息自动转化为会计凭证。

2、会计工厂工作流程

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一笔经济业务经过会计工厂处理生成财务记账凭证的过程共分三个阶段,分别为企业申请阶段、信息收集阶段、凭证生成阶段。

(1)企业申请阶段。企业人员准备经济业务的相关原始单据并邮寄给财务共享中心,同时在财务共享自助平台(FSS)发起服务请求的阶段;

(2)信息收集阶段。即一般语言阶段,共享中心业务人员对原始单据信息进行收集的阶段,原始单据信息包括业务发票信息、合同信息、代扣税信息、其他附件信息等;

(3)凭证生成阶段。即会计语言阶段,系统根据定制的后台逻辑自动将基础信息转换为会计信息,输出会计凭证的阶段。

3、“会计工厂”流程示意图

4、“会计工厂”业务流程

下面以“外委修理费”业务为例,对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会计工厂”业务流程介绍如下:

(1)企业申请阶段。企业财务人员整理业务相关原始单据资料并邮寄给财务共享中心;同时企业财务人员通过共享自助平台(FSS)提交服务请求,服务请求中按照要求填列相关基础信息内容,包括业务描述、物料采购合同号、原始单据张数、成本中心等信息;

(2)信息收集阶段

a.扫描质检阶段:共享中心档案运营部人员对企业邮寄的原始单据的规范性、完整性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进行原始单据扫描归档;

b.一级派工阶段:共享中心档案运营部派工岗人员根据企业提交的服务请求中的业务描述判断业务分类进行一级派工,将该笔业务派工到应付运营部;

c.二级派工阶段:应付运营部派工岗人员根据原始单据内容进行二次派工,将该笔业务派工到“外委修理费”业务流程;

d.基础数据收集阶段:会计信息系统根据前端派工结果自动调用“外委修理费”凭证模板,生成不同基础信息收集界面,应付运营部基础数据收集岗人员登陆系统进行基础数据收集录入工作。其中:

信息收集岗登陆基本信息收集界面,按照申请单附件内容录入“费用项目”、“成本中心”、“WBS元素”、“订单”、“金额”、“附件数量”等信息;

信息收集岗登陆发票信息收集界面,根据发票内容录入“供应商名称”、“发票代码”、“发票号码”、“发票金额”、“税率”、“税额”信息;

信息收集岗登陆合同履行信息收集界面,根据合同履行内容录入“合同流水号”、“本次付款金额”、“质保金”等信息;

信息收集岗登陆代扣税信息收集界面,根据税收通用完税证内容录入代扣税“税种”、“税务机关名称”、“税额”等信息;

系统校验阶段:会计信息系统根据后台配置的校验逻辑对各界面录入信息(特别是供应商、发票金额、税额等信息)进行校验,生成校验结果供审核岗人员核查,对存在问题的校验结果由审核岗人员直接进行修改。

(3)凭证生成阶段

a.会计信息系统根据后台配置分配转换规则,自动将基础信息转换为会计信息,生成预制会计凭证;

b.应付运营部审核岗人员对系统自动生成的预制凭证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系统自动通过XI接口写入ERP系统生成正式记账凭证,并将记账凭证号回写至共享自助平台对应的服务请求,结束该笔业务流程。

四、财务共享模式下推行会计工厂的优势

财务共享实施后,通过对全部业务流程进行再改造,建立标准化、规范化会计产品的输出工厂。与传统的财务信息系统相比,会计工厂的优势有以下几点:

1、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共享服务效率。会计工厂模式下,我们对所有业务流程进行再思考,打破了目前共享内部业务划分,从业务完整性角度进行业务流程再造,使之既符合业务专业性的要求,同时也满足业务连续性的考虑,避免出现内部业务交叉现象。

2、灵活模板配置,满足不同企业核算需求。会计工厂模式下,在标准的会计模板中定制了灵活、可变的定制化字段信息,可以根据不同企业核算要求、核算特点设定不同会计模板内容,满足不同企业区域化、个性化核算需求。例如针对不同地方地税税种定制不同的代扣税项目信息录入模板。

3、规范统一会计核算流程。会计工厂模式下,所有的经济业务都将严格按照核算的标准流程进行业务处理,将统一的会计制度、核算方法和标准编码贯穿到系统中去,标准化的过程能够使各分子公司将各具差异的业务用统一的标准处理,为公司统一财务核算标准的贯彻执行提供了保证。

4、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会计工厂模式下,财务共享中心对业务流程和规则进行了标准化管理,从而优化消除了多余的协调以及重复的、非增值的一些作业,同时,专业化分工的实现最终将使从事该项工作的员工技能要求降低,从而能够将高素质财务人员置换为更低成本的人员以达到降低财务共享成本的目的。另外,将分散的会计业务集中在“会计工厂”处理,把复杂的工作变得更简单、更标准,更明细,有利于会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五、财务共享模式下“会计工厂”的运行保障

会计工厂的建立初步规范统一了会计业务流程、提高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效率性,但是在建立一流财务共享的目标下,还需要对会计工厂的流程进行不断优化和完善,进一步提升财务共享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1、优化流程,提高系统自动化程度

会计工厂的实施初步实现了会计凭证的自动生成,但前期业务派工、凭证基础信息的采集还需要人手工完成,因此,还需要对系统进行优化和改造,减少系统中的人工干预节点,进一步提升系统记账的自动化程度,具体改造内容如下。

(1)信息自动采集功能。在系统中开发发票信息自动采集功能,当发票扫描归档时自动获取发票内容信息,并关联到互联网发票信息系统进行发票真伪辨认(对于增值税发票可以直接自动完成发票认证工作),同时系统将发票信息内容自动转换为记账凭证相关信息,完成发票信息的采集工作;

(2)建立会计信息传输接口。建立会计信息系统与集团公司合同系统的信息传输接口,会计信息系统根据企业提交服务请求上的合同号自动关联集团公司合同系统获取相关的合同、合同履行内容并自动转换为记账凭证相关信息,完成合同信息的采集工作;

(3)规范集团公司合同系统内的合同分类。从源头规范集团公司合同系统内的合同分类,并将依据合同类别派工的逻辑定制到系统中去,实现系统的自动一级派工机制。

2、构建风险控制点,加强风险管理

(1)系统风险点控制

a.源头上加强系统访问权限控制。通过用户权限管理,来确定哪些企业用户可以使用哪些功能,记录用户操作的日志,以备跟踪;建立数据备份策略,当数据库出问题时,保证企业管理信息数据尽可能得以恢复。

b.加强系统运行安全控制。安装入侵侦测设备,随时检测企业网络中的数据,检查是否是攻击的数据包,然后报警或停止对方的访问请求,从而保护系统不受攻击;同时通过安全扫描软件,定时对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扫描,及时发现系统的安全漏洞。

(2)业务风险点控制。一是在系统中增加自动校验逻辑,对供应商、发票金额、税额、税率等信息建立多维度的校验逻辑,确保录入信息准确性;二是在系统中增加人工审核节点,对会计模板的准确性、会计产品的正确性进行审核,确保系统安全运行。

3、丰富会计产品内容,提供多样化服务

一是根据企业管理需求定制个性化的会计模板,丰富会计核算内容;二是在系统内建立多种类型的经济活动分析模板,比较业务收入与各种费用之间的收支差额,绘制数据曲线,分析问题,查明原因;另一方面可以拓宽分析角度,统计包括物料管理、价格趋势等多元化信息,做好生产经营预算、分析、风险管控等价值管理工作。

六、结论

“会计工厂”是信息技术与会计理论思想相融合的产物,利用信息化手段将标准会计记账模板镶嵌到系统中来,实现规范化、流程化的自动记账工作,目前会计工厂已经成为财务共享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利器。今后,随着企业信息化实践与理论的发展和现代会计信息系统实践与理论的发展而不断取得突破与成功,势必带来会计工厂的日臻完善与成熟。

参考文献:

[1]Accenture. The Shared Services and 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 Association. Shared Services.2004.

财务共享的模式范文3

关键词:保险业 共享中心模式 财务管理

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分析

现在我们来分析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这种模式是对管理模式的创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一保险公司的一个业务部门,为公司内部的实体或者是业务部门提供一些财务运行和知识的服务。这个业务部门被跨国或是地域距离远的公司采用,将公司中各个业务群组或业务部门所具备的共选出来,集中放在共享服务中心进行处理。共享服务模式下的企业,能够将各个部门可以共享的职能独立分出来,设置专门的服务运营机构为其服务,这种架构与模式满足了跨国、跨地区企业的服务需求,企业财务部门使用这种财务管理模式,那么企业组织将会在三个层面上发生一些变化,下面我们将来具体分析下这种变化:公司总部和高层管理者重视的是公司总体战略与政策的制定,对于人力资源与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开发技术资源,对公司的总体业绩以及职能标准进行划分。财务方面的变化主要是财务政策和标准更加地被重视,更加重视公司的总体战略,给各个子公司制定一些目标,并对他们的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对于分公司来说,更加注重分公司的管理与绩效,关注各个业务部门的责任与特有的职能,具体在财务领域的共享服务模式是对业务单元进行财务核算。财务编制与财务决策等提供财务上的支持。这种共享模式具有规模经济的效益,为地域距离远的公司提供了便利,为总公司下的各个分公司提供专业的财务服务,确保公司财务的安全性与良好性。

一、保险业财务管理的具体过程

(一)对存在的风险进行调查

首先要明确风险调查的目的与任务,风险调查主要是了解保险公司的内外部生产经营中可能产生风险因素,找出可能存在的缺点与弱点,然后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改进。风险调查内容包含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一般包括公司的基本概况、公司的经营政策、公司的组织结构以及一些责任分工、结构组织、经营内容、财务控制制度等,然后运用一些调查技术,如审阅法、调查问卷法和观察法等等。

(二)描述风险内容与种类

对风险制度的描述需要运用一些方法,一般有三种方法:文字描述法、调查表格制定法、与经营过程流程图法这三种方法,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这三种方法,文字描述法主要是通过一些现场询问、直接观察等一些手段来了解一些风险情况,并用文字来进行描述,然后让相关的工作人员对系统的风险情况进行评估与综合判断,以检查风险控制得是否好是否完整,确定正确与否。调查表格制定法指的是检查工作人员就一些需要调查的内容预先制定一系列的问题,把这些问题在设计好表格中填充,然后以一种方式制成调查问卷,被调查者需回答这些问题,检查工作人员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分析这些回答背后潜藏的问题以及相关应对风险措施是否已经存在,并作为工作和财务风险控制的依据,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保险财务检查工作的效率,工作的深度也大大加深了。最后一种方法就是经营过程流程图,这种方法主要是让接受财务检查的部门将自己的工作的业务处理程序绘制出来,从图中检查人员可以看到一些接受调查调查对象内部的风险控制情况,并且流程图中的的一些特别的语言符号可以显示出被评价机构的内部情况与业务质量,找出财务工作应控制的重点与关键点,然后有目的地展开工作。

(三)风险初次测评

保险公司进行初次测评,主要是对公司在财务的健全性的测试,来发现所存在的风险与漏洞,找出实际与理想模式之间的差异,找出实际的风险控制缺点。

(四)达标性测试

这个环节包括两种测试,一是功能性测试,一般是从一个系统中抽取一些典型的业务,全过程地检查他的工作环节与流程,并检查它的处理过程,检验与记录的内容的一致性,以此来判断这种制度的作用是否管用。第二个是对业务测试,保险公司的业务经营过程与内容检查,业务处理过程中是否出现了违反法律或者是不符合风险控制制度的内容。

(五)综合性评估

最后是进行综合性评估,制定评估的标准与目标,并加强公司的内部控制,增强对风险的管理,明确评估的主要内容,检查内容主要是组织结构是否完整、责任是否分明、工作流程是否正确、工作程序正确是否等,同时保险公司要定期进行信赖程度与管理环节的测试。

二、保险业财务管理工作改进的具体要点

(一)增强财务工作的控制意识

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到财务工作的重要性,以及财务风险控制的必要性,公司高层要制定完善的财务控制制度,加强对于财务工作的监管,起到带头作用,使全公司员工树立起财务内部控制意识,明确每个人的责任与义务,给员工适当的奖励,做好工作绩效考核工作,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潜能,采取必要措施是一些制度能够合理地实施落实,增强财务风险控制的在整个公司中作用。

(二)建立完善公司的各种财务控制制度

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公司财务的控制目标,将这种岗位责任制落实好,围绕公司的财务控制目标建立一系列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并要对公司的财务工作进行合理地管理与监督,设置好各种财务的机构与管理模式,将各种职能进行科学地划分,财务工作人员要依据这些制度规范开展工作,做到工作有法可依与有路可走。

(三)建立完善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

做好财务预算工作,能够很好地帮助保险公司控制自己的运营成本,将公司日常运营的的费用支出进行很好地控制,降低费用支出,提高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具体工作步骤如下:首先是要编制好财务账目明细的报表,将各种费用支出进行分类,制定长短期的预算报表,其次,设置实施预算审批制度,经过上级部门的许可、同样之后,进行实施,最后,要将工作落实到实处,监督与考核的力度,定期进行考核与监督,使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务于整个公司的发展。

(四)改进公司的治理结构

一个公司要想很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就要做好结构设置工作,科学良好的结构能够使财务工作顺利地开展,提供一个制度与保障的作用,也能使财务控制的各项制度很好地发挥出来。做好这些需要对公司的治理结构进行全方位地控制,将权力机构明确划分,明确各部门的具体工作,不断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

三、结束语

保险业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下的财务管理工作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关系着公司整体的运营与管理质量。保险业财务共享模式有许多优势,可以降低公司运营成本,集中化的服务使得公司工作更加简单、快捷、责任明确、工作效率也会提高,我们要积极运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优点,并结合实际的财务工作,对保险业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一些积极和合理的改进措施,提高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使得保险业健康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丽,陈晓园.我国保险业财务风险管理现状分析及其改进对策探讨[J].新财经,2013

[2]韩佳美.基于“经济人”理论视角下浅析人寿保险业财务管理[J].科技致富向导,2012

财务共享的模式范文4

关键词:制造企业 财务共享 风险 防控

随着企业规模化经营趋势越发明显,效益好的企业规模日益扩大,业务类型不断增多,导致企业分公司或子公司财务机构增多,财务人员与管理费用快速膨胀,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寻求更为有效的财务管理模式以适应自身的发展需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管理模式就是随着集团公司的管理变革而催生出现,它是实现公司内各流程标准化和精简化的一种创新手段,具有反应速度快、信息透明度高、运营成本低、管理风险小的特点,对于企业降低管理成本和提高服务水准有着突出的效果,给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造成了极大冲击。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为一种比较先进的管理模式在这样的形势下,开始在集团化的制造企业中发展运用。本文将从风险类别及风险控制两个层面对此问题进行分析。

一、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所面临的风险

(一)组织架构转变的风险

1.组织架构内部冲突

实施财务共享必定带来组织层面的改变,一方面的表现就是集团财务部门内部及各下属公司的财务部门层级发生变化,财务内部职能平均化,下属公司财务层级上调,从属关系发生转变,从而容易引发人员较强的反对抵触心理。另一方面,由于财务共享管理模式的需要,组织架构要重新设计,职责权利要重新划分。而如果在组织架构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到部门内部及部门间的利益关系,在财务管理制度中划定的责任性质不明晰,就很容易造成工作中产生问题互相推诿,责任难以落实,操作性及执行力下降。

2.权职定位不准确

如果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权利职能定位不准确,转型后与其他职能业务部门在工作上产生交叉时,会导致由于权利分配的不合理,在公司事务决策时部门间互相责难的情况发生,引起内部矛盾,从而严重影响了企业团队建设与工作效率。

3.战略规划不合理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想要发挥服务的职能,就必须保证中心人员与下属机构沟通的顺畅。这样就要求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地理位置的选择上应考虑充分,并要具有战略的眼光。如地理位置,投入成本、周边市场环境都应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吻合。由于地理上财务人员与业务部门距离较远,不能与很多分支机构的业务部门直接接触,对上报数据及资料的真实性与可靠性的判断上都会存在风险。

(二)人事风险

人事风险主要是指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后财务人员的变动、转型等问题,主要包括财务编制缩减、岗位调离、人才流失、人员考核等。涉及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原有财务人员职能转型,工作内容发生变化,岗位重新配置分工细化,最终导致人员编制的缩减。财务人员对新模式以及新的工作内容的适应程度存在顾虑,对由于编制缩减而可能带来的失业风险感到担忧。

(2)转型后的人事管理系统没有跟上,导致人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对财务人员工作内容的认知度不够,导致员工个人发展受阻,对企业的信心受挫,从而造成人员的流失。

(3)分工细化后,员工的工作职能相对单一,重复性增高,工作内容变得枯燥,引发员工对个人未来职业发展的担忧,最终也会造成人才的流失。

(4)财务共享管理模式下在数据的整合与分析方面,对从业人员的业务敏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人为操作不规范而引起的操作风险,导致账务处理的不准确,从而影响总体的工作效率。

(三)流程改革及系统平台建设的风险

流程改革和信息系统平台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流程是系统建设的依据,而系统平台又是流程执行的载体,所以要将这两方面视为一个整体来规划。在规划建设中主要涉及的风险如下。

(1)由于财务管理与核算职能分离,前端业务部门需要将票据传递到中心来统一处理。这样在票据传递过程可能会出现丢失以及真实性方面的问题。

(2)财务共享模式建立初期,新旧流程体系的衔接变得非常重要,如果衔接不畅将会导致流程执行混乱,财务工作无法落实或是开展受阻,大大影响了企业的效率。

(3)系统平台设计的合理性不足,平台整合度不高且信息化程度低,人员部门没有设置合理的操作管理权限,使得工作衔接不通畅,信息传导不及时。

二、相关风险的管控措施

(一)组织架构风险的管控

(1)组织架构的转型,势必会受到来自内部的压力和阻力。所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应充分体现其自身的服务职能,做好各部门间衔接工作,使财务的管理职能能够在企业组织架构间流畅地发挥出来。

(2)与企业组织架构更新对应的是制度与职权范围的更新,在这一环节上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制度执行与职责权力应保持中立的特性,要明确中心内部各岗位的责任,同时还要细化企业其他相关部门涵盖在财务管理范畴内的责任。使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运作时能够有理有据,从而杜绝责任划分不清,遇事互相推诿,导致工作中的责任无法落实的情况发生。

(3)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最大特点是实现了财务核算工作与管理工作的分离,所以企业应该从这个特点出发并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从而加强对下属机构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接人员的管理,合理分配下属机构的财务职能,规范下属机构财务人员的工作流程,保障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及有效性。

(二)人事风险的管控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对从业人员的影响会十分明显,财务机构整合、工作地点改变、对新的工作内容及环境的不适应,都是造成人员流失的诱因。因此,必须重视筹建初期的宣传培训工作,尽可能地消除财务人员对新模式的抵触与顾虑。可以采用系统培训、定期约谈、鼓励工作上表现积极的人员,树立员工典范,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搞好团队建设。同时,在人员待遇方面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员工感受到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与自身的利益实际并不冲突。

造成人才流失的另一个原因是,员工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与发展产生了顾虑。在这一问题上,一方面企业应该在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初期做好宣讲培训工作,另一方面,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实行“轮岗”制度,使员工对业务流程的接触更为全面。这样不仅给员工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增强员工在自己岗位上的信心,同时也增强了员工的专业知识广度,提高了员工在工作中的应变能力。

(三)流程及平台建设

1.流程改革风险控制

财务管理流程设计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执行效率。因此如何建立起一套有效的、严谨的、易于操作的管理流程,成为了贯穿于整个中心建设过程中的核心问题。

首先,管理流程的设计应该遵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期初企业应该在原有的流程基础上,梳理出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内容并加以保留升级,然后将标准化程度不高、衔接性不强的内容进行统一化修改。例如:会计核算方法、科目设置、数据采集标准等。

其次,是将旧有体系中不完善或涉及较少的部分进行补充和深化。建立事前预防机制,明晰关键节点的风险,在付款审批、票据审核、跟踪审计及反馈环节设置有效的管控流程,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提高效率。

2.系统平台建设风险控制

企业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企业自身的信息化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财务共享模式自身的特点,要使信息能够有效的传递,就必须要有一套信息化程度高的系统平台来完成。

众所周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对资金的需求非常大,而且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企业在建设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投入大量资金后却并没有马上呈现出预期效果的情况,并且系统建成后还需要后续技术维护的支持,这也是一项长期的成本支出。所以,系统平台建设对企业的资金状况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企业资金不充沛,那么显然不是企业投入系统平台建设的最佳时机。

除了需要企业资金充足这个前提外,企业各部门间衔接性差,标准化建设不足,等等,都是制约财务共享管理模式建立的重要因素。如果企业不能将这些问题加以改善或解决,那系统建设势必会产生各种风险。因此,在企业着手搭建系统平台前,应该对整个企业的管理运营情况做一个全面的评估。同时,企业为了便于系统的成型可以选择在ERP基础上进行。ERP是一种适合制造行业进行物质、资金和信息资源集成化管理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已有的内容与模式极其符合企业在财务共享模式下系统平台建设的要求。所以企业应以此为突破口,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建设目标,先进行核心系统的构建,然后再逐步推行到全系统的各个方面并最终实现整合。

三、结束语

随着制造业的高速发展,竞争的日益激烈,市场环境的不断优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这种管理模式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关注。同时面对企业不断加快的国际化步伐,单纯的核算型财务管理模式已不符合企业的发展需要,财务管理模式应该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为保障财务职能转型的成功,应全面推进财务一体化项目,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恰逢其时。本文希望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帮助企业理清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中所面临的风险,以及相对应的控制措施,希望企业通过提高、升级自身的管理模式来创造更高的效益,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虎,董皓.财务共享服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2]郑素萍.浅谈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4).

财务共享的模式范文5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有超过70%的世界500强企业建立财务共享模式,财务共享模式能高效、自动、准确的运作依托于越来越多的信息化工具,如SAP支持平台、ERP资源计划、影像管理、OCR识别等技术手段或辅助系统。从2012年开始我国开始着手推广电子发票,到2016年1月1日,增值税电子发票在全国推出。电子发票的应用除了能在降低印制成本、促进环保节能等方面做出贡献之外,其作为会计信息化道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将财务数据完全信息化的优势,能实现更加自动、精确的将相关业务数据转入企业信息系统的作用。

在企业创新的财务管理模式下,即财务共享模式下,电子发票的应用在使企业通过信息系统平台采集数据的同时减少人工参与程度,在更大程度上实现数据管理的自动化,因此一种能帮助实现纳税企业和税务机关之间税务信息自动传输的模式势在必行。基于此,本文认为“税企互联”模式的构建应基于电子发票应用之后,结合电子发票的特点,希望通过对企业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建立“税企互联”模式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与探索,试图对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完善或“税企互联”平台的构建提出一种思路,搭建纳税人与税务机关互联互通的桥梁。

二、税企互联模式的应用可行性分析

1.风险规避

一般认为,通过电子方式开具、传输、保存的发票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发票。对于通过OCR扫描将纸质发票数字化的方法,属于将发票电子化的替代方法或技术路线(谢波峰,刘萧优,2016年)。因此,在交易双方开具电子发票之后的过程,电子发票作为只读资料,只具备查阅、调取或作为记账依据的功能,其所承载的信息数据在传输、流转与使用环节均不受人工干预或转化的影响。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互联”平台使得业务前段数据得以直接从交易对方所开具的电子发票读取,再传送至企业的处理系统,不涉及其他任何数据的录入。减少人工审核或修改而导致差错的风险,加强了共享平台的自动化、规范化进程,从根本上满足财务共享模式的运作规律与目标。

2.涉税财务流程再造

企业采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目的在于提高组织管控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其中最核心的转变来自于对组织内现有财务相关流程的再造,以实现自动化与标准化。伴随电子发票的全面推进,“税企互联”平台的建立为企业对自身涉税财务流程进行回顾与再造提供了机会。电子发票信息的使用意味着人工参与程度的降低,人为因素的减少意味着相关流程距离标准化更进一步,因此该平台的建立提升了财务流程的自动化程度,能将更多原先无法标准化的过程整合并改进为规范化的财务流程,给企业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财务共享模式提供了帮助。

3.优化税企办税环节

对于企业来说,在财务共享模式下结合电子发票的应用,企业的财务工作效率将通过“税企互联”平台自动化数据读取得以大大提升,通过电子发票等电子档案实现靠系统报税的手段也将尽快实现。对于税务机关而言,随着相关系统的创建,或者在财务共享平台间的嵌入,能保障发票信息在交易双方和税务机关之间实时共享,发票数据产生后集中处理传输至税务部门,企业办税流程如申报、缴纳、退税等业务将实现线上办理,税务局得以实时掌握纳税人的收入数据,加强信息化税收监管,提升税收征管效率。

三、“税企互联”系统平台框架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1.税企互联的模式

基于银企互联模式的成熟发展与应用,本文认为在纳税企业与税务机关之间也应建立类似于银行与企业信息传递的模式。以此实现企业在申报税、退税等方面的个性化服务,同时依靠电子发票的传递,税企互联模式的建立也能解决企业财税信息与税务机关征税相关信息的一致性问题。下面以增值税税款申报为例,阐述税企互联的模式。

如图1所示,是以增值税发票的申报为例的税企互联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纳税人(企业)和税务机关的数据库可以直接进行交互。在使用电子发票的情况下,作为销货方的纳税企业首先会向税务机关的系统发出开票请求,税务机关系统只需对该请求的相关信息进行验证。如果验证通过,将反馈验证成功的指令到企业系统,此时,企业系统直接将电子发票开具至购货方企业系统,购货方企业系统将直接依据电子发票信息在其他系统中进行信息分类归集记录,并自动生成记账凭证。

在税企互联模式下,纳税人的税款申报基本上将依照所有电子发票上的信息自动申成,在纳税人系统申报请求发出后,待税务机关系统的验证通过的信息传输回纳税人系统,纳税人系统将依照验证通过信息在系统平台下,生成相关的记录或进行相关税款的支付,这样便完成接口过程。基于现在税款申报基本上还是在税务局申报系统中手写完成,“税企互联”模式的应用能帮助实现税款申报的即时性,同时提高管理效率,降低填写错误等风险。

2.税企互联系统平台的框架结构

支撑层决定本系统运行所需要的基本运行条件。其中的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等是为业务功能层的税务服务端子系统、纳税人端子系统和接口端子系统等直接提供系统的运行环境支撑,并为数据服务层、应用层、用户层等层次的信息传递提供传输通道。

业务功能层确定本系统所需要开发的主要功能。其中,税务服务端子系统由税务管理方,即税务机关操作,实现税务服务信息的、税务信息的查询、或者针对来自不同接口的纳税人端子系统进行相关审核、咨询、申报、退税等个性化服务。纳税人端子系统,由纳税企业操作,实现纳税企业进行纳税申报、发票管理、税款预缴等企业税务流程中涉及的项目,并接收来自于税务服务端子系统反馈的相关审核意见、纳税通知等税务信息。接口子系统主要作为上述两个子系统的辅助系统,但同时该系统承接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开票等相关税务信息交流的任务。

数据服务层主要实现对纳税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功能。通过从业务功能层中不同端口获取的在应用层中采集的纳税数据,运用数据层的统计和分析功能,可以实现税费缴纳查询、税费结构分析、税费趋势分析、税金预算管控等多形式的统计、分析和预警功能,并最终以图形、图表或数据显示的方式为企业或税务机关完成数据服务的功能。

应用层分别包含在不同端口的子系统中。根据17个税种按类型划分为17个不同管理模块,在涉税项目管理上包含税务变更登记、税务注销登记、税务检查管理等管理项目。另建立发票管理模块,涉及认证管理、核销管理等。

用户层是确定本系统的主要直接用户,基于税企互联的目标,所以用户层包含该系统的直接使用者,即税务服务方(税务机关)和纳税方(企业等组织),另还包括可能与企业进行交易而涉及票据信息产生和流转的第三方。

四、税企互联系统嵌入对财务共享平台的挑战

1.财务流程的改变

依据“税企互联”平台的建设标准,其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影像扫描系统或费用报销系统的部分功能将被弱化。电子发票信息在电子介质中直接传递,很大程度上直接替代了影像扫描资料。由此带来的在财务流程或系统处理程序上的改变,需要被及时调整与改造。新的财务工作流程应与所有电子发票流转经过的环节有效衔接。为了实现电子发票平稳落地施行,特别是在财务共享平台中,在涉及多系统协同进行活动的情况下,企业需要不断适应外部变化对财务流程进行相应改善,时刻做好充足准备应对外部变化对相关流程的影响。

2.信息系统平台的改造升级

财务共享服务平台中规范、标准的操作依赖于强大的信息技术支持和各个内、外部平台系统的衔接。“税企互联”平台的广泛使用让税务认证等相关的外部服务系统得以嵌入企业的财务共享服务平台,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满足电子信息数据实时、准确的调阅与提取需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应重视信息系统维护工作,并将系统调试、系统研发、技术支持等涉及系统集成方面的工作放在核心位置。在面临处理大量信息数据的时候,做到内、外部各系统的互联互通,建设一套完善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信息系统平台。

3.互联网信息安全问题

“税企互联”不仅在完成交易和节约成本上给予企业以便利,更规范和加强了税务机关的税收征管能力。电子发票作为在税企互联平台上??现互联互通的中间力量,其信息的完整、真实是实现“税企互联”的基本要求。但信息共享与联通是依靠互联网实现,互联网因其开放性容易遭受攻击。发票、交易信息属于商业秘密,由此可能给企业或是税务机关造成较大损失。因此针对企业在线上操作的系统平台而言,企业更应加强系统的安全设置,或是进行权限合理的分配并时常进行风险的管理控制。

财务共享的模式范文6

【关键词】 BOT 高速公路 建设项目 投资 财务管理

所谓的BOT模式,主要是一个建设、经营及转让的过程。主要针对我国基础建设项目。具体来看就是依照政府的相关规划以及社会的需求,通过私人的公司或者是私人财团来筹集资金,负责基础建设项目的修建、经营及维护工作,并在约定的期限之内,将投资收回或者是获取回报,进而将项目转让给政府或者是社会。当前在国际上,BOT的模式已经成为解决公益性社公共及社会设施建设的有效途径。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BOT模式的高速公路投资项目在财务管理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现实困难。

一、BOT模式下高速公路投资项目财务管理困难

正如以上对BOT的介绍中所提及的一样,BOT模式下,高速公路项目是通过对私人及民间资金的利用来完成该项目的修建、经营及维护工作,在约定期限内,完成投资回收之后,高速公路项目将被转交给政府。但这其中,对于项目的经营工作主要是由相关公路部门来负责,在一定的时间间隔之内,公路部门需要将高速公路的收费所得的一部分以投资回报的形式支付给项目投资者。

但由于BOT模式是高速公路建设融资的一种新模式,其在账务的处理上并没有统一、规范的法律依据以及相关的会计制度来进行规范,所以,不同建设项目对账务的处理在方法上也是各不相同:部分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对于支付给投资者的投资回报,通过财务的往来账进行体现,而这使得报表原有的可比性大大降低,过大的往来账目使得公路单位的财务管理在数据信息上的处理有违真实性的管理原则;部分公路单位将这部分费用作为事业性支出来处理,同时将固定资产的量增加。另外在众多企业的实际管理中可以发现,一些企业的财务管理上没有制定相应的账本,甚至是没有聘用会计人员;部分企业虽然设有账本但是其从业人员也大都是自己的亲属或由自己来兼任,造成了会计出纳不分、财务管理混乱等问题。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中小企业凭借这自身强烈的追求利润的愿望以及规模较小、经营灵活等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了一定的地位且发展迅速,可从现代企业的角度上说还有着巨大的差距,其财务管理还相当不规范,问题众多。如此一来其财务管理在逐年的转结中所形成的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跟实际收入之间就会存在差异。

这使得财务管理工作无法准确有效地开展,相关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也因此受到一定的影响。另外,作为一种建设周期较长、投资成本较大、专业技术要求较高、产业链相对复杂的特殊建设投资项目,高速公路BOT模式的投资必然存在一定的投资风险,这些因素的存在都使得BOT模式下高速公路投资项目的财务管理面临一定的困难。如何有效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保证财务信息的整体质量成为BOT模式下高速公路投资项目的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所在。

二、BOT模式下高速公路投资项目财务管理的重点

当前,在BOT模式下,我国高速公路投资项目财务管理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有效规避各种风险、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而要保证财务管理工作有效处理好这两点问题,则需要依照这两个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行有针对性地处理。

1、规避BOT模式下高速公路投资项目风险

BOT模式在高速公路建设中的一个有利的特点就是可以通过政府与投资者之间的合作将BOT投资项目建设管理及经营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有效的划分,从而将双方的利益进行有效的平衡。而在BOT模式之下,项目建设、管理及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主要包含政治风险以及建设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等商业性的风险。而这里所说的财务管理工作所应避免的风险,则主要是指项目建设风险、市场风险及经营风险等这一类的商业性风险。

首先,在项目建设之前,财务管理工作应当做好预算的规划,从建筑材料、施工的台班设备、施工人员等各方面资金进行考虑,结合相应市场的波动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且可行性较高的建筑施工预算;对施工过程中的资金支出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做好对施工现场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避免因施工过程中资金支出在手续上缺乏规范性而使得财务账目不清晰,出现财务问题,同时通过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避免因施工材料或设备等的丢失而使施工成本超出项目建设的预算,从而造成财务风险的发生。

而对于高速公路投入运行之后的收费管理,相关财务人员应当进行严格的把关,避免单纯追求投资回报而出现超出标准的乱收费现象,进而因财务风险而造成项目出现政治风险。

2、保证BOT模式下高速公路投资项目财务信息真实性

为保证BOT模式之下高速公路投资项目财务管理工作所获得的数据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必须对相关的财务处理工作进行有效的规范,尤其是对于支付给投资者的回报的处理,当前比较可行的一种方式则是将这部分支出依照融资的租赁准则进行计入与核算,以财务管理的实质为基础,避免了形式上的管理误区。

从高速公路BOT模式筹资的具体情况来看,其与融资租赁在基本性质是相同的,所以,BOT模式下高速公路投资的财务管理可以依照融资租赁的资产来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对项目资产的资本及其相对应的金额进行基本确定,进而将项目原有的账面价值跟最低的租赁付款金额但中数值较低的项目计入到入账价值当中,并将差额作为未确认的融资费用,进而进行相关的会计核算与处理,使会计处理得到的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更高,进而保证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

3、完善BOT模式下财务管理相关制度

由于我国政治体制以及社会经济加上企业领导自身等多方因素的影响下,许多企业或政府部门在高速公路投资项目财务管理上并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为了在BOT模式下充分发挥出财务管理的作用,实现经营效益的最大化,企业首先必须要重视内部财务牵制制度的建设,在财务的收入和支出上严格规范和严格处罚,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同时要严格限制出纳人员的权力,其不得兼任企业的审计或核算工作并鼓励互相监督。其次要完善财务的核算审计制度,由于财务的审计核算关系到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因而要在企业中明确审计机构和财务机构的独立地位和作用,保障这两个部门之间的独立性,以保障企业财务管理的可持续发展。重视审计机构的考察结果,并在严格核实的前提下严格执行,对其中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使上级部门及时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为企业的决策提供真实有效的财务信息。

4、加强相关人员素质培训

当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不论是私营单位还是国营单位都不可以避免地要参与其中,而其竞争的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而这也恰恰是当前我国所欠缺的地方和不足之处。许多企业领导者虽然意识到了此问题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在人员的引进上其门槛的设置还是比较低。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在现代企业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前途或命运。在财务管理中企业应引进一些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因为在现代企业中其财务管理都是通过人操作计算机才实现信息的传递和管理的,尤其是在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当今其作用是更加的明显。另外中小企业应在当前的基础上对其财务人员进行一定的财务知识培训,丰富其财务知识的储备,提高其业务处理能力,使之与现代会计标准接轨或缩小差距。使他们真正地发挥会计工作者应有作用,为企业的在项目投资上提供有效的信息和把好资金关。

5、拓宽融资渠道

能否获得较好的融资渠道保障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是企业发展中重要影响因素,甚至是关键所在,因此企业需在风险投资上提高关注度,可以向上市方向发展以此来获得更好的融资渠道。同时政府也应加强对企业的扶持力度,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具备条件的中小企业向上市方向发展,可以吸收国外成功的经验,为企业开辟二板市场,以为优势产业和高技术企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符合其实际需要的资金投入,推动其更好的发展壮大;对于行业银行而言也应转变经营观念,改变以往被动贷款的经营方式向主动贷款方向发展,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贷款渠道,进而在充足资金的支持在企业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就能取得更多的机会以稳定内部的管理和提升竞争力。

6、优化财务管理结构

不论是在BOT模式下还是传统模式下,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应充分认识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现代财务管理理论优化财务的结构:首先要建立最完善的资本结构,在一定的时期内达到财务风险筹资成本和企业自身价值等因素之间的最佳均衡状态,在构建中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的综合影响,力求达到一个最近的方案。其次对企业债务的管理也要进行优化,资金是企业发展的动力而债务则是阻碍其发展的绊脚石。企业要在一定的资金流量波动的基础上,最大化地实现预期现金流量和债务到期以及数额保持一致,这就有利于提高企业抗风险的能力,提升其发展的步伐。再次对其产业和资产的构成进行优化,达到一个科学合理的状态。由于资产结构不仅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还能影响到流动资产的周转率。

三、结论

在我国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当中,BOT模式的引入,对于我国政府、公路部门以及投资者而言,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实行的风险,尤其是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只有公路部门及投资者双方秉承利益共享与风险共担的合作原则,才能够为BOT模式下一切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基础,才能使得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避免财务风险发生的同时,也可以提升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雷定猷、戴时清、王娟:基于BOT模式的高速公路项目投融资组合决策模型[J].统计与决策,2011(8).

[2] 陈姬:浅谈BOT模式在公路建设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