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实施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共享实施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共享实施方案

财务共享实施方案范文1

为深入贯彻《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服务业统计工作方案的通知》(浙政办发〔2009〕32号)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服务业统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甬政办发〔2009〕135号)精神,进一步促进我市服务业统计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切实发挥统计服务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结合我市服务业统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制定本实施方案,目的在于建立科学、统一、全面、协调的服务业统计调查体系,健全服务业统计工作网络。在原有的统计调查制度基础上,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作用,促进服务业各行业统计信息交流,建立健全共享机制。做到政府综合统计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统一制度、统一口径、统一方法,及时交流、完善、丰富统计信息,从而全面、及时、客观地反映我市服务业发展情况,提高国民经济核算质量,预警和监测服务业各行业发展进程,制定服务业发展政策和规划,提升宏观经济科学管理和决策水平,为促进我市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统计服务。

二、工作机制

(一)分工负责制度。由市级相关部门分工负责,采取整体设计、条块结合、分步推进的原则协同实施。各相关部门负责本部门的业务统计,根据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和服务业统计工作的要求,完善相应制度,规范工作流程,配合市统计局开展所管理行业法人单位和个体经营户的财务统计调查,及时向市统计局报送服务业统计资料。

(二)统筹协调制度。根据工作需要,由市统计局或视情由市政府办公室召集市级相关部门,召开专题协调会议,研究解决服务业统计工作中的重要事项,指导、督促、推动服务业统计工作。

(三)数据共享制度。统计部门要做好统计调查实施方式和数据交换等方面的协调工作,各相关部门与统计部门要共同做好主要业务报表数据以及服务业限额以上单位财务统计调查数据的衔接、交换工作,确保服务业统计调查方案顺利实施。

(四)评价考核制度。建立对各镇(街道)和市级相关部门服务业统计工作年度考核制度,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各镇(街道)和市级相关部门服务业统计工作列入服务业发展工作考核内容。

三、实施办法

(一)统计范围及调查对象

服务业包括以下15个门类: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3.批发和零售业;4.住宿和餐饮业;5.金融业;6.房地产业;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8.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0.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1.教育;12.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1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4.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15.国际组织。

调查对象为从事服务业活动的各类经济组织,其中包括从事服务业活动的法人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二)统计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1.财务统计及方法。根据*市统计局制定的《*市服务业财务统计调查制度》,将调查对象划分为限额以上单位和限额以下单位及个体经营户两大类;各部门根据职责分工配合实施统计调查。

2.业务统计及方法。市级相关部门制定本部门业务统计制度并组织实施。

(三)调查频率和上报时间

限额以上服务业财务统计调查实行月报制度。1月免报,自2月起报送当前累计数,报送时间为次月15日前,从2009年第二季度开始试行,2010年正式实施。

限额以下和个体抽样调查建立错季报制度。报告期为1――2月、1――5月、1――8月和1――11月,报送时间分别为3月、6月、9月、12月的15日前。2009年第二季度开始试行,2010年正式实施。

业务统计调查频率和上报时间由各部门自行决定,主要业务统计报表在上报本行业主管部门的同时抄报同级统计部门。

(四)组织模式

市统计局负责组织协调和业务指导,开展服务业财务统计调查及统计业务培训,审核、汇总、评估和全市服务业统计数据。各镇(街道)负责指导开展服务业财务统计调查、数据质量评估等工作,负责相关行业的限额以上单位财务调查和限额以下单位及个体经营户抽样调查,审核、上报本地区服务业统计报表。

市级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开展本部门业务统计调查,配合市统计局组织实施所管理行业限额以上单位财务调查和限额以下单位及个体经营户抽样调查、数据评估分析等工作,及时向市统计局报送相关业务统计报表。

四、工作要求

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涉及范围广、调查难度大、业务要求高,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镇(街道)、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服务业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把完善和规范服务业统计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相应的服务业统计工作机制,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开展服务业统计工作。

(二)落实统计保障。各镇(街道)要充实服务业统计力量,落实工作责任。各相关部门要明确统计职能单位,落实人员负责本部门统计工作及资料报送。年度财政预算要保证开展统计工作所需经费,确保服务业统计工作顺利开展。

(三)完善分工协作。统计局作为政府的综合统计机构,要切实履行好统一组织协调服务业统计工作的基本职能,在明确部门行业统计与政府综合统计职责分工的同时,加强沟通协作,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本着“整体、协调、互补、共享”的总体要求,实现统计信息资源共享。要加强对部门统计工作的指导和管理,确保服务业统计资料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四)强化统计基础。由市统计部门牵头,人事、民政、工商、税务、质监等部门配合,共同做好建立健全服务业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体经营户名录库工作。加强统计台账和规范化建设,做到数出有据,数变有因,确保源头数据质量。

财务共享实施方案范文2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各单位要认识到立足法定职责,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是落实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决策部署和服务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强市场监管执法、推进职能到位的重要途径。要切实加强对本系统专项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协调,各司其职,通力协作。

各股室、大队工作分工明确如下:公平消保股负责组织协调全系统落实“坚决查处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由工商部门牵头的有关工作,负责指导商业贿赂、不正当竞争、串通招投标案件的查处;注册股负责指导全系统专项治理工作中违反企业登记注册法律法规和规章案件的查处,以及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工作;市场合同股负责指导全系统开展“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认定工作;财物装备股负责指导全系统基建项目在立项、招投标、监理、验收、竣工决算等建设过程中违反规定程序行为的查纠和建设长效机制工作;检查大队负责查办涉及范围广、影响较大、情节恶劣的工程建设领域经济违法违章案件。

二、明确工作要求,狠抓工作落实

要在县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主动参与专项治理,服从统一安排和部署,又要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履行好各项职责。要认真按照《全市工商系统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规定的主要任务、工作步骤、时间安排及有关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统筹兼顾,强化督查本文来源:文秘站 ,扎实推进,确保如期完成各阶段任务。“自查自纠”阶段(____年__月—____年_月),财务装备股对本部门____年以来基建项目进行自查自纠,同时,检查办案机构要开展摸排案件线索工作,自查自纠和摸排线索情况于____年_月__日前分别上报市财务装备科、公平交易科;“强化监管”阶段(____年_月—____年__月),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履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工程建设领域监管执法的职能;“健全机制”阶段(____年_月—____年_月),要加强和规范本部门基建的监督管理,清理、修订和完善规章制度;“回头看”阶段(____年_月—____年_月),要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对专项治理工作各项任务、各阶段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拾遗补缺,做好迎接县、市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的督查、检查;“总结”阶段(____年__月—____年__月),要对专项治理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发掘好的经验做法,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升工作思路。专项治理的阶段性和全面工作情况以及遇到的问题要及时向县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和市工商局汇报。

财务共享实施方案范文3

关键词 现场管理 问题 对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审计现场管理办法(试行)》,审计现场管理是指自审计组进入被审计单位开始工作至向派出审计组的审计机关提交审计结果文书期间,对执行审计业务及相关事项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

一、审计现场管理的内容

(一)审计目标的实现性

即以审计实施方案为基础,检查审计目标是否实现,审计事项是否完成,每个事项是否编制了审计工作底稿,审计风险是否得到有效控制。

(二)审计结果的可靠性

以审计事实为基础,检查审计取证资料与审计结果的关联性、充分性、有效性。审计取证原始材料是否符合审计取证的规定,不合规的证明材料,即便说明的是一些事实,但在法律上的证明力也是不强的,甚至是无效的。

(三)审计程序的合规性

审计组长作为审计项目的第一负责人,需要对审计项目的每一个步骤是否符合《审计法》有关规定实施监督。审计过程中遇到突发问题是否及时上报审计机关并调整审计实施方案。

(四)审计作业的效率性

一是审计力量和审计资源的配置是否能满足审计任务的完成,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能否适应该审计项目的需要;二是审计项目是否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三是审计组成员间信息交流和沟通是否顺畅。审计组成员间良好的协作,有利于审计组及时对现场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

(五)审计纪律的严肃性

主要包括审计廉政纪律的执行;审计保密纪律的执行;审计取证纪律的执行;审计回避制度的落实等方面。

二、现阶段审计现场工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各级政府对审计工作的重视,审计工作得到不断的深化和推进,各种新的审计方法和工作方式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和应用,但在审计现场工作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审计现场管理的观念较为落后,重视查问题、而轻视管理;二是审计进度管理不强,审计现场时间管理随意性大;三是审计项目质量和风险控制还不尽人意,部分审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多凭主观经验审计,采取科学的审计方法的意识不强;四是审计取证关联性不强,取证缺乏充分性;五是审计方案指导性不强,审计调查走过场;六是审计人员分工不明确,审计人员责任不清晰。基于现阶段审计现场工作实践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审计现场管理的内容,审计机关在审计工作实践中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审计现场管理工作。

三、加强审计现场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审计目标管理

审计目标是指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审计主体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最终结果。根据《审计法》规定,我国国家审计的总目标是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真实性着重解决财政财务收支活动是否确实存在,有关资料记录是否客观、全面、准确;合法性着重解决财政财务收支活动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有关资料编报是否符合财务通则、会计准则及有关制度规定;效益性着重解决财政财务收支活动是否经济合理,富有成效。当前加强审计目标管理的措施:一是编制合理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在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前,审计组要对被审计单位进行调查了解,收集、汇总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对存在的审计风险和重大问题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认审计目标、内容和重点;二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当认真执行审计实施方案,按照方案确定的审计事项、分工和进度要求,依照法定职责、权限和程序实施审计,不得擅自减少审计事项和扩大审计范围;三是审计组必须结合审计资源的安排,合理制定审计目标。

(二)加强审计效率管理

审计效率是指审计工作实践中发生的审计成本与审计成果之间的比率关系,是审计机构强化内部管理、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的重要指标。影响审计效率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审计人员素质高低、审计方案制定的合理性、审计的方式方法、审计工作组织力度、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基础等。由于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基础是外在因素,是审计人员无法改变的客观现实,因此要加强审计效率管理还需从内部入手。一是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审计组组长应当根据审计实施方案,围绕审计工作任务,组织审计组成员开展审计业务学习和培训;二是审计组组长要增强审计组成员执行审计方案的检查;三是审计组组长应当严格控制审计进度,合理分配审计资源,确保审计工作按计划完成;四是采用新的审计方法,如审计现场实施系统ao、审计管理系统oa等,实现审计现场信息共享,提高审计现场的动态管理水平。

(三)加强审计取证管理

审计取证是审计定性、审计评价的依据,若没有强有力的审计证据来支持,审计意见的表述就成了无源之水。而审计取证不足、审计取证不适当,则必然影响执业质量,增大审计风险。因此,审计组在审计过程中应当尤为重视所获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可靠性、充分性。同时,审计组也应当关注取得审计证据过程的合法性,在一些特殊情形下应当至少有两名审计人员参加或者在场,如监督盘点资产、查勘现场、采取审计证据保全措施等。此外,在采集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作为审计证据时,审计人员还应当记录电子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过程。

(四)加强审计程序管理

审计程序是审计人员完成审计任务的路线图,审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审计程序的要求完成审计工作,否则就有可能导致不合法行为的发生。《审计法》第三十八条至第四十二条对审计通知下达、审计取证、审计征求意见等审计行为作了程序上的严格规定。因此,审计组在实施现场管理中应严格按照《审计法》的规定,做到审计通知提前3天下达、亮证执法、征求被审计意见等。

(五)加强审计纪律管理

廉政一直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只有一支纪律严明的队伍才能打胜仗,因此加强现场审计纪律尤其重要。一要加强审计廉政建设;二要加强审计保密制度,审计期间审计人员既不能透露审计组的内部动态,也要保护好被审计单位的商业秘密,同时也要注意尊重被审计对象的合法权益;三要注意保管审计资料,审计资料的遗失有可能造成被审计对象和审计工作的巨大损失;四要强化廉政监督制度,对审计组成员发生的违反审计纪律和廉政规定问题,应当及时向审计组组长报告,必要时可向审计机关负责人报告。

(六)发挥法规部门的监督作用

加强审计现场管理应当充分发挥法规部门的监督作用。法规部门可以进行审计项目现场审理,对实施方案确定的重要事项是否完成,审计发现重要问题是否在审计报告中反映,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充分,适用法律法规和标准是否适当,审计评价、定性、处理处罚是否恰当,审计程序是否规范等及时提出审理意见,进一步促进审计项目质量的提高。

(作者单位为桂林市审计局)

参考文献

[1] 魏薇.当前审计现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审计月刊,2009(9).

财务共享实施方案范文4

组织保证机制是审计质量管理的基础,包括以下方面:(1)加强分级质量控制管理。责权对等是管理学的基本原则,在审计业务实施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审计组、业务部门、审理机构、审计业务会议和审计机关负责人作用,形成一个层次分明、权责明确,既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的全方位审计质量管理体系。一般项目实施方案由审计组组长审定,报业务部门备案。重要项目实施方案和调整事项报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批准。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原则上由审计业务会议审定。审计机关负责人对审计项目实施结果承担最终责任。(2)加强审计机关纵向、横向间联系沟通,有效整合资源。要对现有审计资源进行优化组合,以提高工作效率。应加大上下联动的行业和专项审计,提高审计成果层次,扩大审计的宏观效果。要加强协作和配合,共同促进审计整体计划的实施。要加强与纪检监察、财政、税务和工商等职能部门的交流,畅通协调和联络机制,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监督合力。

(二)构建制度保证机制

要促进审计项目质量整体水平的提高,审计机关必须强化制度约束,通过减少行为的随意性,满足审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的要求。(1)建立审计质量检查制度。应当强化审计全过程控制,采取内部自查、部门互查、同业检查等形式,注重事前跟踪、事中监督、事后防范和化解审计风险。通过开展审计业务年度考核和优秀审计项目评选等方式,对审计质量管理情况进行持续评估,进一步强化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夯实审计质量制度基础。(2)建立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应制定奖罚分明、责任到人的过错责任追究制,对审计人员、审计组长、复核人、审计机构负责人在审计实施环节中的过失或故意行为,设定确认标准和惩罚措施。对履职过程中出现缺位、越位等行为,依法追究责任,严肃处理。(3)引入第三方监督检查制度。近年来国际质量认证的外部检查是审计领域逐渐引入的一项新的监督机制。该制度的引入,让审计业务质量接受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第三方监督,可以有效提高审计质量,控制审计风险,提升审计工作的公信力和认可度。其有效性己经得到最高审计机关亚洲组织的认可,并被写入了《国家审计质量管理指南》。因此必须:将业务精、能力强的社会中介机构、高等院校和符合条件的专业人士纳入人才库,并进行分类管理;制定具体指标体系,提高检查的可操作性,扩大监督内容,除现有的投资审计外,逐步增加单位财务收支审计、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等其他审计领域;将检查结果与审计干部的考核、奖惩直接挂钩。要注重分析监督结果数据,及时发现不足,提出改进措施,推动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强化执业保证机制

财务共享实施方案范文5

【关键词】 高校;财务管理学科;发展规划

学科建设是高校事业发展的龙头,是高校的师资水平和研发能力的集中体现。学科建设不仅是衡量高校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推进高校各项事业发展的发动机。加快财务管理学科建设,不断完善和创新财务管理学科体系,更好地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摆在贵州省高校财务管理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贵州省高校财务管理学科研究的现状及分析

(一)贵州省高校财务管理学科研究的现状

利用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粗略统计,2005年至2009年10月,全国各类期刊发表的财务管理方面的文章累计为494 227篇,而贵州各高校发表的为2 462篇,所占比重仅为0.50%。由此可见,贵州各高校财务管理学科队伍的学科研究成果相对于全国该学科发展水平的差距是明显的。

(二)贵州省高校财务管理学科研究现状的原因分析

贵州各高校财务管理学科队伍的学科研究成果与全国该学科的发展水平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分散的师资力量制约了学科研究的发展

缺乏强有力的学术带头人及其研究团队,是制约贵州高校财务管理学科纵深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由于贵州高校财务管理师资分散于各高校,且教学任务繁重,学科研究力量不足,加之财务管理师资队伍专业研究方向比较松散,对研究方向没有很好的凝练或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没有形成独特的研究方向,也就没有形成独特的学科研究优势,这些都是制约贵州高校财务管理学科快速发展的主要瓶颈。

2.各自为阵,交流不畅,不能形成合力推动学科发展

由于师资力量分散在各高校,没有形成必要的交流机制,既不能形成学科发展必需的学术氛围,又不利于学科建设和发展所必需的研讨效应。由于缺乏必要的交流,既不能准确把握学科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又不利于相互借鉴研究成果,使一些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研课题无法合力完成。

3.实践经验积累不足,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由于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旺盛需求,导致该专业设置数量和学生培养规模成倍增加。社会用人单位对本专业人才质量状况总体来说是比较满意的,但社会用人单位也认为,由于高校教学不能贴近社会需求,高校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大多停留在书本上,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经验。究其原因在于教师社会实践经验积累不足,不能适时推出紧密联系实际、紧跟社会节拍的案例进行教学,教学与经济社会实践的结合欠紧密。这是高校学生不能客观了解、认识、分析、解决经济社会问题和实践能力不强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贵州高校财务管理学科发展规划

(一)学科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

根据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围绕高校改革和发展目标,财务管理学科发展应该以完善学科发展的基础设施条件为保障,以凝炼学科方向为核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学术交流和社会实践为桥梁,加强财务管理研究,拓展研究领域,追踪学科发展前沿,形成学科特色,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培养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服务。

(二)学科发展规划考虑的因素

在财务管理学科发展规划中,综合考虑以下因素:一是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贵州社会经济发展对财务管理人才的动态需求状况,这是确定高校财务管理学科发展规划首要考虑的因素。二是根据既有的财务管理学科发展状况、学科研究传统、学科研究优势以及现有的支持性学科研究资源,确定学科发展规划及其目标。

(三)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目标

坚持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基本前提下,抓住机遇,锐意进取,在未来期间,贵州高校财务管理学科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以学科研究为龙头,掌握财务管理学科领域发展动态;根据自身不断积累的学科优势,凝炼财务管理学科方向,把财务管理学科建设成为省内知名的重点学科直至全国,全面提升财务管理学科在省内外的影响与地位。

拟分两个阶段实现学科建设与发展总体目标。

第一阶段2010-2014年,以实现省内知名重点学科为阶段目标,以建成培养具有创新性精神的财务管理人才教育基地和研究基地为基础,以形成贵州高校财务管理教师队伍资源共享为桥梁,以围绕财务管理学科领域关键问题,开展超前、前沿、基础理论研究,取得众多较高水平的成果为标志,在进一步发展和积累本学科现有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将本学科建设成为省内重点学科。

第二阶段2015-2019年,拟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在学术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较大成就的基础上,将本学科建设成为在国内有影响的重点学科。

三、贵州高校财务管理学科发展规划的实施方案

(一)学术科研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1.打造科研平台,组建财务管理科研团队

制定并实施高校科研团队培育和科研成果奖励的管理办法,打造科研平台,组建贵州高校财务管理科研团队,整合高校财务管理学科的科研资源,共同推动高校财务管理学科发展。

首先,由贵州省教育厅为主导,制定贵州高校学科科研(共享)团队培育和科研成果奖励的管理政策,采取切实措施,帮助各高校进行相关协调,推动高校之间的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合作,成立财务管理学科科研(共享)团队。在争取贵州省教育厅和有关高校的投入外,学科团队也可努力拓展筹资渠道,争取获得社会各界的支持,筹得一定的经费用于学科研究。

其次,加入学科科研(共享)团队的高校要定期举办教育合作和交流活动,轮流举办学科发展论坛和学科发展研讨活动,就学科建设与发展领域的重大问题联合开展研讨。通过充分发挥贵州各高校财务管理优秀专家、学者和学科带头人对财务管理学科建设的指导、推动作用,以资源共享方式,打造财务管理学科的科研平台,将会对贵州高校财务管理学科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再次,在未来5年,按照教师教学领域和学术科研积累背景,组建财务管理与金融学融合的教学科研团队和学术科研团队,有效开展社会迫切需要的公司金融与公司治理、资本市场等领域的研究。

2.组建高校财务管理学科的科研机构

在打造科研平台,组建学科科研团队的基础上,为彻底改变教师科研单兵作战,领域分散的不足,应该根据条件和时机设立几个常设的研究机构,在未来五年内设立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研究所、财务管理与金融研究所等学科研究机构。其中以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研究所为基础,成立财务管理咨询类公司,将主要在财务管理领域为教师科研拓展空间。各高校可选派专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轮流到咨询公司兼职从事企业财务管理咨询工作,既可锻炼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又能丰富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鼓励教师通过各种途径申请各项横向、纵向课题,为企业发展规划提供财务管理咨询服务。

(二)师资队伍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学术科研发展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1.柔性引进活性人才,进一步提高师资质量

由于岗位编制和时间的因素,同时基于教师队伍结构弹性的考虑,可以通过柔性引进活性人才来扩充教师队伍。即:聘请来自于高校外部的实务部门的活性人才――重点聘请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企业财务部门等实务界具有丰富管理实践经验的人才担任学科建设、发展工作。活性人才的引进,一是推进学科研究与财务管理实践相结合,二是充分发挥外聘教师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作用。为此,在2010-2014年,通过完善有效发挥活性人才作用的有关外聘教师管理办法,加大柔性引进活性人才的力度,以相互的交流和共享提高财务管理学科师资队伍整体学科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水平。

2.加强学科研究的学术交流

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为学科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积极主动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学术联系,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力争每一年举办一次具有一定水准的财务管理学术研讨会议,以展示财务管理学科在学科建设方面的成就和增强与同行的交流。聘请在学科领域里国内外知名教授、成功财务经理来校做学术交流。与此同时,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加入有关财务管理研究的学术团体,并在经费上、时间上予以必要的保证和支持。

(三)学生职业素养教育规划实施方案

1.建立虚拟和实体相结合的实践性教学体系

进一步加强高校财务管理教学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够使教师在教学中实践,并利用实践成果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增强教学和财务管理研究的针对性,还能不断改善和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拉近课堂教学与社会实际距离,使研究课题更能反映社会实践需要,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学科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针对性、适应性。

在2010-2014年的发展阶段,实践性教学将是贵州高校财务管理学科发展规划服务于贵州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进一步搞好财务管理专业教育,形成贵州高校新的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的着力点。有关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应该在建立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综合的财务管理模拟实习中心,并在其下属的实验室中配置企业财务资讯分析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模拟交易系统,形成综合模拟实验体系。

在2015-2019年建成一个财务公司经营业务操作模块、企业集团内部财务控制、项目管理操作等综合财务管理业务的模拟实验体系,使学生从整个综合财务管理业务模块的培训中,得到良好的职业素养培训。

2.切实实施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通过适时使用较高水平的、本土化的财务管理案例集进行案例教学。在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实践”的氛围,启发诱导、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善于营造能刺激学生创新的思维环境。教学中可采用模拟教学方法,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教师对案例要有独到的见解,才能把握学生发言的动向,并能对学生的讨论作出恰当、准确的评价,使学生明辨事非,在讨论中掌握分析问题的思路,找出问题的关键,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3.加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力度

第一,在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材的选择上,尽可能与有关专业资格证书考试的科目保持适当的一致性。通过有关课程的学习,既有利于学生参加有关专业资格证书考试检验专业水平,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第二,高年级的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可在教师的带领下,到各类企业中去承接中小企业的财务情况分析、诊断,帮助企业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并进行纳税筹划等工作,让学生通过处理有关问题,培养他们的专业工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缩短理论与实际的距离。

第三,在毕业论文的选题与写作过程中,应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毕业论文选题应选择实训类课题,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通过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去验证其基本知识的运用情况和专业能力的高低。

总而言之,学科发展规划是对学科系统复杂性的解读和正视,是对高校学科系统整体性、层次性、有序性、动态性的认识和界定,是对高校学科管理理念和思维方式的变革和飞跃。因此,贵州高校财务管理学科发展规划制定和实施,必将有力地推动贵州高校学科管理理念变革和学科研究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陆正飞.关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若干问题[J].会计研究,1999(3):33-38.

[2] 杨克泉.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现状及改革构想[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6(8):18-19.

财务共享实施方案范文6

[关键词]内部审计;模式;探讨

一、“1+N”审计模式定义

“1+N”审计模式是指在审计业务实践中。当执行审计计划中要求的一个大型综合审计项目时,初步尝试的一种全新的内部审计模式。其中“1”是指一个主要的审计项目,“N”是指在开展一个主要审计项目时,同时开展若干个专项审计子项目。比如在大型综合的管理效益审计或经济责任审计中,以管理效益审计或经济责任审计为主要审计项目,辅之以节能减排、安全环保、矿区运行费用等若干个专项审计子项目的一种审计模式。

二、实行“1+N”审计模式的必要性

随着管理部门对企业保值增值的高度重视,内部审计监督的必要性日益增强,监督的频次不断增多。根据委托部门不同的审计需求,内部审计部门在同一时期往往会对一个被审单位承担由不同部门委托的从不同角度审计的不同项目。以往的做法是分别选择不同的审计队伍,承担不同的审计项目。这会造成对被审单位重复进点、交叉进点,有时甚至会出现不同的审计组同时进点但又各自为政的情况,审计资源无法共享,从而造成审计资源浪费,同时也给被审单位带来极大的配合负担。因此,在内部审计中,积极探索一种全新的、更加优化的审计模式就显得尤为必要。“1+N”审计模式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三、实行“1+N”审计模式的意义

实行“1+N”审计模式,主要审计项目和专项审计项目人员能够同时进点,审计项目在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减轻被审单位负担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实行“1+N”审计模式必须具备的条件

1.审计项目必须具备大型综合审计项目的条件。实行“1+N”审计模式的审计项目。必须具备“1+N”审计模式的条件,即一个主审项目,外加若干个专项审计项目。一个主审项目和若干个专项审计项目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自成一体。

2.对审计人员的综合审计能力要求比较高。承担“I+N”审计模式的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综合审计能力。审计人员在审计分配给自己的审计业务时,往往需要关注到其他审计业务内容,并将所关注到的重要风险和审计关注点及时传递给相关的内部审计人员。目前内部审计人员中复合型人才比较欠缺,能够全面承担审计任务的审计人员不多,大多数审计人员只懂某一方面的知识,遇到新任务时常常无从下手,审计质量往往不高。因此。需要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培养全面、复合型的内部审计人才。

3.审计组成员中必须具备熟悉生产经营、管理等某一方面的专业人才,必要时可借助其他专业部门的专职人员。“1+N”审计模式,往往需要精通某一方面业务的专门人才,比如安全工程师、节能减排专家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审计组成员中不具备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时,可以借助外部力量。比如借用一些企业内部其他专业部门熟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某一领域的专业人才,以满足审计组成员对审计业务的需要。

五、“1+N”审计模式的实施

1.做足审前准备工作。审前准备工作是任何一个审计项目能够成功的关键,一定要认真做好审前准备、审前调查工作,切实增强“1+N”审计方案的针对性。在审计项目确定后,要对被审单位进行审前调查,摸清被审单位的大体情况,初步了解和掌握被审单位的机构设置、财务收支、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等,并对其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初步了解,摸清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环节,认真分析取得的资料,研究确定审计的重点内容。审计组长应统一协调“1+N”审计组成员的审前准备工作,审计组成员除了通过审计管理系统分析被审单位的财务数据外,还可以通过登录被审单位的LIMIS系统、合同管理系统、生产数据统计平台等系统,取得被审单位的非财务数据,结合财务数据进行认真分析。编制审计实施方案。主审项目与若干子项目分别编制审前实施方案,各方案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

2.统一现场组织实施。“1+N”审计模式对现场组织实施的要求比较高,大型综合性审计项目通常需要设置一个大的审计组长,全面负责审计项目工作,同时设置一个副组长专门负责“N”个专项审计项目工作。审计组成员虽然分为一个大的审计组成员和若干个专项审计小组成员,但是审计组成员审计思想要高度统一,主要审计项目和若干个专项审计项目均由一人担任审计组长,统一协调调度工作,确保审计思路高度统一。专项审计项目虽然由副组长具体负责,但都是在一个大的审计组长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审计工作。

3.严格现场管控,确保审计质量。“1+N”审计模式审计分工灵活高效,因此要实行严格的现场管控,确保审计质量。审计底稿实行严格的三级复核审计程序,部分审计底稿则需要实行审计人员一小组长主审副组长组长等的四级复核审计,确保现场审计的质量。

4.审计组成员及时沟通信息,互通有无。为确保各小组成员能够及时沟通发现的问题,“1+N”审计模式审计组长需要增加召开跨小组审计人业务交流会的频次。在交流会上,审计组成员对发现的问题在会上提出来,经过大家充分的讨论,以确定审计重点,同时审计组成员对自己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与涉及其他审计人员负责审计内容的相关信息应提示相关审计人员,做到资源共享。审计组成员分工虽然相对独立,但通过实时沟通协调、审计组长明确审计内容、跨小组配合、及时调整组内人员工作分工等方式,既确保内容无漏项,也避免重复性工作,极大提高审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