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共享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共享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政府财务信息披露;政府财务报告;模式选择
基于“新公共管理运动”下的西方国家政府会计与财务报告制度改革的先进经验,为我们提供了有益借鉴。本文试以新公共管理改革为背景,从西方国家政府财务制度变革及其趋势和给我国带来的影响,阐明我国进行政府财务制度改革的必要与可行。
一、新公共管理运动下西方政府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的变革
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NPM),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西方掀起的一场以运用经济学理论和工商管理技术、方法改造政府,改善公共管理,提高政府效率和公共资金使用效益为内容的公共行政管理改革浪潮。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掀起对政府财务信息披露提出了新的挑战,并推动了政府会计与财务报告的改革与发展。政府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的变革呈现出以下新的趋势:
(一)政府会计与财务报告在许多方面逐渐向企业会计与财务报告趋同 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倡导用企业家精神改造政府,打破政府垄断,引入竞争机制,讲求政府绩效,并运用现代经济理论和工商管理技术方法,使政府会计与财务报告除了保留其固有的内容外,在许多方面正逐渐与企业会计与财务报告趋同。其突出表现在参照企业会计准则建立政府会计与财务报告规范体系,如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公共部门委员会(PSC),其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就是参照国际会计准则加以制定的。另一方面表现在会计确认基础正逐步向应计制或修正的应计制发展,以客观衡量和评价政府的受托绩效。自90年代末以来,美、英、法等国家已在着手在构建全新的“资源预算与会计”体系,推动政府预算与会计向应计制的转型。目前OECD已经有一半的国家在政府会计、预算和政府财务报告中不同程度地采用了应计制。一些亚洲、非洲和南美洲国家政府预算与会计也正在逐步放弃现金制基础,并在不同程度上采用了具有应计制特征的修正模式。
(二)公民意识明显强化对政府财务信息的透明度提出了更新要求 在新公共管理实践的推动下,社会公众的公民权利意识、法律意识和参与意识明显增强,对政府财务信息的需求明显增加,要求政府充分披露财务信息,不断提高财政(财务)透明度。透明度不仅要求政府应当公开披露可靠与及时的财务信息,以帮助信息使用者评价政府的财务状况和业绩、运营活动及财务风险,而且要求政府提供的财务信息具有明晰性,易于为非专业人士所理解。同时还要求政府提供的财务信息应当是充分和完整的,以利于信息使用者全面合理地评价政府所有资金运营情况及结果,考核政府运营的绩效。由于财务报告是政府财务信息披露的最主要方式,所以各国政府、会计团体及国际组织都在积极探索改进和完善政府财务报告体系问题,以提供公开而充分的财务信息,达到透明度的要求。如美国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GASB)就一直致力于改进和完善美国州和地方政府财务报告,其报告模式从基金报告模式到“金字塔型”报告模式再到双重报告模式发展。特别是GASB的第34号准则公告,要求政府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管理讨论与分析、政府层面的财务报表、基金层面的财务报表、财务报表附注和规定的补充信息等。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公共部门委员会在《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第1号―一财务报表的列报》中要求作为公共部门主体的财务报告提供一套完整的财务报表,包括财务状况表、财务业绩表、净资产,权益变动表、现金流量表以及会计政策和财务报表附注等,有助于使用者评价收入的来源和类型、资源的分配和使用、收入是否足以弥补营运成本、主体对长期债务的偿还能力、主体的财务状况和财务业绩,预测现金流量和未来的借款需求,向公众提供代表纳税人利益的资产信息,评价主体资源的使用是否与法定预算和其他立法及相关授权如法律和合同的制约条款相一致。
(三)国际可比性要求日渐突出并推动着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的建立当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个政府间经济往来和交易日益频繁,国际间政府的经济合作更加密切,这就要求各国政府经济活动和交易的会计处理应当有公认的会计标准,才能使各国政府对外提供的财务信息具有国际可比性。尽管各国政府或民间团体都在努力制定适合本国情况和需要的政府会计与财务报告准则。但像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orldBank)、世界贸易组织(WTO)、经合组织(OECD)、欧盟(EU)等国际或区域性组织都在致力于制定、支持或资助、推行国际或区域统一的政府会计与财务报告准则。特别是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为了推动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于1997年成立了公共部门委员会,作为专门制定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的综合性机构,致力于制定一套适用于各国政府公共部门主体的国际会计准则,即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IPSASs)。IPSASs不仅获得了世界银行、经合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等国际性和区域性组织的认同,而且也得到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亚洲开发银行的经费资助。
二、新公共管理对我国政府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的影响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不仅促进了政府改革的向前发展,也对我国政府财务信息披露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新公共管理对我国政府预算制度乃至政府行政改革影响深远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改善公共支出管理、提高政府绩效,已逐步成为我国改革中的头等大事。我国政府已经承诺进行一系列财政预算方面的改革,其中包括通过预算法、实验性地应用新的预算技术等;1997年财政部根据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对预算会计制度进行相应改革;1999年财政部开始确立部门预算(Organizationalbudget)改革,各部委的所有预算、预算外和其他资金以及支出都可得到反映;2000年财政部宣布了旨在改善公共资金管理的国库改革计划和引入政府采购的新准则等。这些改革向着构建一个有相当高的透明度、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政府官员的机会、能够根据政府的优先事项(Govemment priorities)有效地提供服务的现代公共支出管理体系迈出了重要步伐(黄佩华等,2003)。进入本世纪初特别是新一届政府执政以来,基于提高政府效率、消除政府腐败的政府绩效考核和公共财政改革已经铺开。2006年初财政部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规定从2007年起执行新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标志着我国全面预算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从而也预示着我国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将步入根本性的改革与创新。可以看到,以规范公共受托责任为出发点、注重政府绩效、倡导市场或公众为导向的行政文化为精髓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已对我国各级政府的行政改革,特别是政府财务管理和报
告制度改革产生了深刻影响。
(二)新公共管理给政府财务信息披露与财务报告制度的挑战 在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的历史大趋势下,如何改进公共管理已是我国政府必须解决的迫切问题,政府财务信息披露与报告制度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的挑战:
(1)政府财务报告制度的目标主体不能符合新公共管理下公众对政府财务信息披露的基本要求。政府究竟应怎样提供信息以及提供什么样的财务信息直接表现在政府财务报告目标之中。普雷姆詹德(1996)认为,社会公众需要政府财务信息的目的在于:在选举时作为对政府业绩评价的依据;运用政府财务运行状况的信息作为个人财务决策的基础(王庆东等,2004)。充分考虑社会公众对政府财务信息的需求,是政府财务信息披露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根据我国1997年颁发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规定,“总预算会计信息,应当符合预算法的要求,适应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上级财政部门及本级政府对财政管理的需要”;1998年正式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适应预算管理和有关方面了解行政单位财务状况及收支结果的需要,有利于单位加强内部财务管理”。上述政府财务报告目标的共同特点在于强调了政府相关部门和组织内部对财务信息的需求,但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社会公众乃至其他利益相关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这显然与新公共管理的实践及其精髓不相符。在新公共管理实践的推动下,社会公众的权利意识、法律意识和参与意识都明显增强,充分考虑公众对政府财务信息的需求,是政府财务信息披露的基本出发点。
(2)政府财务报告所披露的财务信息透明度不足,存在“公众看不懂,专家说不通”的缺陷。政府财务信息透明度应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是财务信息的公开性,政府应公开披露可靠与及时的财务信息,有助于信息使用者评价政府的财务状况和业绩、运营活动以及财务风险。政府财务信息应通过相关媒体对外公开披露,使得财务信息需求者可以从不同渠道方便而及时地获取。另一个方面是明晰性,公开披露本身并不必然导致透明,政府所提供的财务信息还必须清晰明确和易于理解。政府公开披露的信息,应能够使其使用者相对比较容易判断政府的财务状况、运营业绩和潜在的财务风险。如果只能看到现象,而难以看到政府财务实质,则公开披露也就失去了实际意义。
(3)政府财务信息披露内容在完整性和充分性方面存在不足。全面合理地评价政府的运营业绩,需要依赖完整而充分的财务信息。完整性是指政府应该提供反映政府所有资金的运动状况及其结果的财务信息。政府性资金不仅包括财政性资金(一般预算、基金预算、专用基金和财政周转金),还包括社会保障金、对国有企业投资以及国家债权债务等。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方面,政府所提供的财务信息都将是不完整的,也就无法正确反映政府的运营业绩和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充分性是指政府应通过财务报告披露更多的财务信息,即充分披露。政府财务报告应当提供广泛的财务信息,任何可以真实表述事实和状况的重要信息都不应当省略,任何将产生误导的信息都不应当纳入。从我国现实的财务信息披露制度言,完整性和充分性的缺陷表现在:如“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等固定资产问题使得国有资产价值不能得到应有的补偿,并造成成本的期间波动;相关服务的成本无法得到计算,影响了资产运用和维护的效率,难以评价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等。
(4)新公共管理对政府财务信息的相关性也提出了挑战,即政府财务报告应提供更多的对评价其业绩以及对资源提供者进行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国际公立单位会计准则第1号》中指出,如果信息能够评估过去、现在或未来的事项,或确认、纠正过去的评估结果,则此信息是相关的。我国现行预算会计使用收付制,致使“担保而形成的负债未作记录”所造成的“隐性负债”将夸大政府可支配的财政资源,造成虚假平衡现象,增大了政府风险;“隐性负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期间权利和责任的不匹配,从而形成跨界政府的债务转嫁,无法客观、全面、综合地评价和考核政府绩效。实际上相关性包含其他许多质量特征,如及时性、可靠性。从一般意义上讲,相关性的财务信息实际上非常广泛,甚至还包括一些非财务信息。作为反映政府公共受托责任和公共财政管理基础和技术手段的政府财务报告,是披露和报告这种信息的最恰当的方式和渠道,其以政府会计为基础,将政府公共经济活动特别是公共财务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加工处理,形成财务信息,并按照一定的模式对外报告。所以,为了更充分地披露政府公共财务活动和公共资源受托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不断提高财政透明度,提升政府财政管理和公共部门财务管理水平,加强政府会计与财务报告制度建设,改革现行财务报告模式已显得十分重要。
三、我国政府财务报告模式选择的政策建议
从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及其需求出发,结合我国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的特点、财务信息质量的要求等,当前我国政府财务报告模式应着眼于财务报告主体与内容的重新定位:
(一)以使用者需求导向,确定基于受托责任的新型财务报告主体 完整的政府财务报告主体是以下方面的统一体:一是各级政府(或称“基本政府”)。根据《预算法》“一级政权、一级预算”的规定和我国政权的结构,一级政权组织的政府,不仅拥有独立的预算权和财政权,而且承担着辖区范围内广泛的受托责任,因此,各基本政府在辖区内存在大量的财务报告使用者,具体包括内部使用者、外部使用者。随着市场化的不断深入和公共治理公共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外部使用者的地位必将日益强化。二是各级政府部门。各政府部门分别承担着政府相应的受托责任,如教育、文化、科技、社会治安、经济建设等,要履行好相应的受托责任,包括合理、合法、有效地管好、用好公共财政资金的财务受托责任,并拥有相应的财务信息使用者。所以,政府部门乃是政府财务报告的主体重要组成部分。三是政府部门所属的机构和单位,包括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及承担该部门相应受托责任的其他机构或组织。四是各级政府预算确定和安排的预算资金,如各类基金、项目预算等。由于这些基金和项目的资金具有专用性,要求专款专用,代表着政府、政府部门或政府单位承担专门的受托责任,其特殊的或专门的财务信息使用者,也应当作为独立的财务报告主体。而这方面在我国目前的政府财务报告体系中并未得到很好体现。
财务共享管理制度范文2
(一)会计电算化存在安全性问题
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面。会计信息化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如:病毒入侵、黑客攻击、运用电脑技术进行贪污、作弊和诈骗等。网络信息的关联性使得会计管理系统信息的来源多元化,在相互传送信息数据时,可能会出现机密信息的丢失和泄漏。网络信息全球化的今天,要求我们加强网络信息系统的管理和监管,避免会计信息的外泄,确保职业学校财务管理系统的安全。
(二)会计信息资源共享度不高
第一,由于学校各管理部门存在信息数据标准不一致,没有建立统一的信息编码,数据采集、处理和加工的口径不相同,造成信息利用率和共享率不高;第二,学校部分财务信息需要保密,因此,会计信息成为一个独立的部门,重要信息不能实现共享;第三,各个职业学校信息化管理存在一定的区域性,学校教学和管理,学生网络连接等需求的增加,加大了网络宽带的压力,网络宽带的覆盖面积已经没法满足实际的需要,严重阻碍了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的建设。
(三)会计电算化缺少科学的管理制度
建设会计电算化是为了学校的决策者能利用真实、科学的数据进行合理的决策,所以,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实现科学管理工作的基础。一方面,如果职业学校还一直沿用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则可能会引发学校教学工作的混乱,阻碍学校管理建设的发展。另一方面,如果职业学校财务管理体系缺乏科学性和稳定性,则会影响会计电算化建设的进程,反过来,给学校财务管理工作也带来了新一轮的挑战。
二、加快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建设的可行性措施
(一)完善公共网络,提高网络安全
采用安全高效的网络连接方式,将学校内网与校外外网相连接,拓展职业学校的公共网络,实现会计信息数据的全面整合、资源的高效共享和利用。利用先进的防火墙、杀毒软件等安全系统,能实现不同校区的会计信息数据的远程传输,能实现不同系统间会计信息数据的统一。要建立一份严格的《网络安全会计信息共享责任书》,从源头上确保原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输送过程中,避免会计信息的泄漏、篡改和丢失。另外,对于重要的会计信息数据提倡使用自动收集、自动加工和自动生成的方式处理。
(二)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
职业学校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是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各部门只要在处理信息数据标准一致时,只要输入一次原始信息数据,就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如:在学校入学注册后,学生的信息将会存放在学生管理系统当中,其他各部门可以通过校园信息数据共享平台,及时准确地获得所有需要查询的原始信息数据。不同校区的管理部门也可以通过共享平台,及时了解最新的消息。网络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不仅能减少信息输入的工作量,还能节约信息管理的成本,实现信息资源利用的最优化。
(三)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是职业学校实现各种管理工作建设的条件。就像国家没有规章制度,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是没法保障。假如职业学校没有统一的规范性管理制度,学校的没一项的管理工作都不能顺利地进行。所以,职业学校会计信息化的建设需要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良好的工作秩序作为支撑,才能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和共享化,促进学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结束语
财务共享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信息化 财务管理
信息化的财政管理措施存在着极大的优势,国家的相关事业单位正在积极的引入这种管理模式。这种财务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其大大提高了对财务数据的运算速度,改变了单位之间的财务信息交流方式,方便的监管人员对财务信息的审查,可以及时的对财务信息进行最新统计,保证财务管理工作实时高效的进行。
一、行政事业单位在信息化优势
(一)节约了核算时间
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可以有效的提高单位的工作效率。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采用收支核算的方式,这种方式已经不能与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经济相适应了。收支核算的财务管理方式记录的信息过于单一,无法满足在行政单位中越来越多的需要。信息化财务管理运用先进的网络财务系统对当前的财务信息进行的自动化核算、集约化处理。减少了人工财务核算时的误差,大大提高看工作人员的效率,降低了财务人员的工作强度。合理全面的对整个单位的财政收支进行统计,有利于管理者对整个单位的合理规划。
(二)及时对财务管理信息进行更新
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运行的命脉,该部门的工作效率十分重要。只有财政管理部门高效运转,才能保证整个单位的高效运作。旧的管理方式,运转需要一定的周期只有在业务进行一定的时间段之后才能获取相关的财务信息这种工作方式具有一定的延时性,不利于行政单位及时的解决问题。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将财政信息及时更新。通过统一的信息系统对相关部门的财政信息进行实时管理。方便各个部门之间及时的进行财务信息的交流,提高了整个部门的运作效率,保证了一定的时效性。
(三)有利于相关制度创新
传统的财政管理制度运行多年机制老化,财政管理是保证单位高速运转的中枢。老化的财政管理办法减慢整个行政机构的运行发展,使整个单位效率低下,结构落后。财务管理信息化有效的加快了财政部门运行能速度,加快模式升级转变,极大的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结构的优化升级。将人事、资源、财务等方面进行科学调整与创新型管理。使单位的整体工作效率有了质的飞跃。促进了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与创新,更好的完成为人们服务的根本目的。
(四)将财产信息网络共享
在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共享十分重要。有效的信息共享就代表着时效,快速想信息传递是单位发展的有效推动力。财务管理信息化实现了行政单位与外务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方便了行政单位业务的具体实施。有效的联系了银行、审计等部门。实现了行政单位内部的财政信息共享。提高了部门内部的工作效率和信息的准确度。实现了计算机技各单位多用户间的共享。改变了传统的单位间文件信息的传递方式,加快了信息的流通速度。
二、行政事业单位在信息化现状
(一)行政事业单位信息化管理不完善
中国各个行政部门对于财务信息化工具的具体工作需求是不同的,行业间的信息化程度各有不同,没有达到统一的步调。财务信息化工作的程度各有不同,没有实现统筹管理,制度建设程度存在差异。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建设存在问题。没有建立完整的财务信息化管理体系,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完善,整个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缺乏规范性。
(二)财务信息化软件功能比较落后
中国现有的财务信息化管理软件功能比较落后,主要应用于实际的账务管理。这种管理软件的功能过于单一,软件所处理的只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工作,不能将软件的优势完全发挥出来。这种停留在账务管理中的财务管理方法过于停留在表面,没有对信息化的财务管理进行真正的发展,走入了发展中的误区。只是用于完成最基本工作不能体现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与人工核算之间的优势差异。这种固定的信息处理模式不能在财务工作决策和实际的规划中发挥优势。无法为高层对工作项目的决策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
(三)财务信息化管理理念落后
中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信息化没有进一步的认识,管理理念较为落后。大多数财务管理部门的管理依然停留在传统阶段,没有及时的将现有的财务管理信息与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相结合,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在工作中不被重视。无法对当前单位的具体财务信息进行实时的完整的反应。无法发挥其在工作中的真正作用。
(四)从业人员对信息化财务管理操作水平有限
中国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由来已久,工作人员一直采用原有的任用标准。其工作停留在账务管理方面,只要账目核算准确即可。对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没有进一步的要求。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有限。部门对财务管理软件的应用范围过于单一,软件的应用只是为了标榜现代化的办公。部门对息化管理系统没有进一步的具体规划,工作人员信息化办公技术不到位,系统整体能力单一,不能充分发挥系统优势,财务信息处理缺乏规范性。
三、行政事业单位在信息化推进措施
(一)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信息化管理
中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需要完善。改变中国各个行政部门对于财务信息化工具的具体工作需求是不同的局面,对行业间的信息化程度进行统一规范,使制度的发展达到一致统一步调。制定统一的财务信息化工作管理制度,进行统筹管理,制度建设保持一致。及时解决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建中设存在问题。建立完整的财务信息化管理体系,完善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规范整个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
(二)改变财务信息化软件功能落后局面
对中国现有的财务信息化管理软件功能进行及时的更新,开发软件的功能将软件应用于实际的账务管理工作的更多方面。更具实际工作的需要对软件进行实用性的设计,将财务信息化软件全面的科学的引入到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工作中去,将软件的优势全部的激发出来。深化信息化账务管理中的职能,对信息化的财务管理功能进行真正的使用研发,走出其发展中的误区。充分体现现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的优势。将这种信息处理模式在财务工作决策和实际的规划中的优势发挥出来。真正的为高层对工作项目的决策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
(三)及时更新财务信息化管理理念
工作人员需要进一步的认识中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及时树立新的管理理念较。改变大多数财务管理部门的管理停留在传统阶段的财务管理观念,及时的将现有的财务管理信息与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相结合,充分发挥该现代化体系的应有的作用,在工作中将这一新理念重视起来。充分利用该工具对当前单位的具体财务信息进行实时的完整的反应。充分发挥其在工作中的真正作用。科学的对财务进行系统化信息化的挂了,树立起适应信息化时代的管理观念。
(四)提高从业人员信息化财务管理操作水平
改变中国固有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由来已久,提高工作人员任用标准。对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与要求。提高从业人员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扩大部门对财务管理软件的应用范围。部门对息化管理系统进行进一步的具体规划,提高工作人员信息化办公技术,更新系统的整体能力,充分发挥系统优势,对财务信息进行规范化处理。
四、结束语
财务管理工作要具有极高的精准度,为实现这一目标管理需要信息化。信息化的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管理势在必行,这种管理模式极大的提高了相关单位的财政管理效率,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吴昊.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初探[J].现代经济信息,2013;11
[2]夏凤鸣.行政事业单位信息化条件下的财务管理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02
[3]张庆云.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实现路径[J].科技视界,2013;07
[4]张喜龙.电子信息化视角下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01
财务共享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财务管理;经济效益;探讨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机制逐步形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要提高经济效益,客观上要求企业必须加强财务管理。众所周知,现代企业作为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产物,其科学化的管理主要通过建立科学的组织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制度使企业形成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笔者认为,没有有效的企业财务管理,就没有科学、完整的企业管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现代企业制度也就无从谈起。因此,经济越发展,财务管理越重要。目前,我们要充分认识财务管理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由于财务管理覆盖各单位各项工作全过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财务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一直是经济管理工作者研究与探讨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管理体会,就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加强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制度落后。笔者认为,目前困扰财务管理的首要问题是财务管理制度落后。多数企业虽然建立了财务管理制度,但已有的财务管理制度既有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又有需要修订完善的问题。也就是说,现行的一些财务管理制度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实际情况,更不能满足今后工作的发展。如,收费管理制度、成本核算制度等都需要新的制度给予支持。因此,为满足目前财务管理的需要,需要进一步推进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工作。
(二)缺乏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是一个完整的循环活动过程,一般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分析、财务计划、财务决策、财务控制、财务监督、财务检查等环节,这些环节中的活动都需要高素质的人来掌控。由于诸多原因,形成了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首先,不少财务管理人员观念保守,缺乏创新的财务管理意识。财务管理仅仅停留在一般意义上的收拨资金、分配资金、使用资金;财务人员管理意识薄弱,财务管理观念陈旧。其次,不少财务管理人员没有较高的专业素养,有的是整天满负荷地工作,忙于处理日常事务,却很难有时间和精力主动钻研深层次的管理问题,有的是对专业知识的继续教育不感兴趣,缺少对专业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再次,不少财务管理人员没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笔者认为,缺乏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是影响财务核心作用发挥的主要方面。
(三)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落后。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由于它具有综合性、全面性和准确性的特点,一直是管理者治理企业、控制经营、配置资源的重要手段。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信息化建设对财务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21世纪是软件的世界,是企业逐渐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的时代。通过建立财务信息系统强化财务管理与资金监控,既可以加强制度约束,防范资金风险、堵塞资产流失的漏洞,同时又可以做到信息共享,避免统计数据和财务信息失真。
二、加强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进一步提高人员素质,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首先,要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科学设置财务管理机构,健全企业内部财务会计制度,配备相关人员。但目前不少单位没有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财务管理工作由会计部门来完成。众所周知,会计部门的主要工作是会计核算,如果附带财务管理工作,财务管理工作无论如何是做不好的。因此,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应当设立单独的财务管理机构,专门负责财务管理工作,这样才能从组织上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才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其次,把好财务管理人员进口关,把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引进企业来。再次,要搞好财务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利用各种形式搞好财务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使他们学习新知识、更新观念,树立财务管理的意识,培养职业判断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等,使他们掌握现代财务管理的技术和方法。
(二)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笔者认为,制度是做好财务管理的基础,没有一个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做好财务管理工作那只是一句空话。财务管理是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财务管理必须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筹资管理制度、各项资产管理制度、对外投资管理制度、成本费用管理制度、收益与利润分配制度、财务分析与财务评价制度等内容。笔者认为,财务管理制度也应该是有差别的。因为不同企业由于生产规模、经营方式、组织形式不同,其财务管理的方式也不完全一致。因此,我们要充分考虑企业的生产规模、经营方式、组织形式等,只有在充分考虑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基础上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才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信息传递制度。对于企业来说,有效的财务会计管理系统是企业决策机构的重要信息来源。有了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还要做好执行。如果仅仅把财务管理制度做摆设,那么无论如何也做不好财务管理工作的。
(三)加强资金监管控制。资金是一个单位的重要资产,全面加强资金分析监管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目前,不少单位对资金的监管控制还有许多不到位的地方,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首先是资金的使用管理方面,不少单位在资金的使用方面不符合国家的有关政策;其次是资金的库存管理方面,超额资金库存的现象比比皆是。根据这种情况,应注重加强资金监管。一是通过资金管理中心对资金进行监控,杜绝乱开户、乱担保、超规模贷款等不规范行为;二是加强对重大投资项目的监控,按照预算进度下拨项目资金;三是通过资金管理中心对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充分挖掘闲散资金的利用价值,积极推进内部融资。
(四)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信息化建设对财务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要改变观念,增强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其次,要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财务管理人员如果不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是不可能接受与运用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再次,充分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革命成果,建立集团化、网络化、一体化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辅助支持决策系统;最后,要大力推广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作为现阶段加强和改善企业财务管理、促进管理创新的突破口,进一步做到信息共享,避免统计数据和财务信息失真。
(作者单位:南阳市交通路政管理处)
主要参考文献:
[1]徐凤菊等.上市公司典型理财案例.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田侠等.新编财务管理实训.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3]刘玉平.财务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詹姆斯.C.范霍恩.刘志远主译.财务管理与政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财务共享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 信息化;出版企业;内控制度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3. 038
[中图分类号] F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3- 0061- 02
内部控制是为了维护企业的资产完整,保证会计与其他信息准确及时和经济活动合法合规,避免各种经营风险,确保员工正确履行职责,贯彻经营决策和实现经营目标,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而针对企业内部各个生产经营要素和各项活动,由企业统一构筑、全体或部分员工实施的组织结构、程序、标准、方法等形成的控制系统。从内部控制概念和信息化的管理理念来看,内部控制的目标基本涵盖了企业经营活动的全部内容,并与管理信息化过程相一致。管理信息化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组织基础和管理基础,提升了企业内部控制效率。从内部牵制到管理控制,再到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无不反映了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影响。特别是财务业务实现集成化管理后,庞大的信息资源系统迫切需要内部控制管理,以防范各种经营风险。
1 信息化对内控制度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管理信息化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特别是财务业务实现了集成化管理,增加了对企业经营风险的管控难度。主要表现在:
(1)信息化优化了业务流程,对内控制度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财务业务信息系统的集成化管理,优化了出版企业业务流程,改变了出版企业原来部门职能条块分割的管理局面,实现了从采购到付款、从销售到收款等各个业务环节流程化作业,真正实现企业资源的共享和统一管理。所有的数据都来自于业务经营过程,内部控制对系统程序的依赖性增加,流程管理日显重要。这种业务流程的转变使出版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及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公司内部管理和财务监控提出了新的要求。
(2)要在充分考虑成本效益的原则下,实现关键环节的控制。信息系统的建设,减少了重复的不增值的环节,许多要凭经验判断的手工控制环节消失了,而系统的职业判断力和自纠功能相对较弱,从而导致信息差错的可能性增加,对出版企业的内部控制产生不利影响。这就需要出版企业在充分考虑成本效益的原则下,对业务流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以降低系统风险。
(3)要通过制度建设,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建立严格的授权责任体系。根据出版企业的组织结构及员工的岗位责任,设置每位员工对系统的操作权限及信息的查询权限。对用户权限进行有效控制,确保业务信息的安全、准确、及时、可靠。通过对不同层次操作员工及管理人员的权限划分,保证出版企业的各项业务均是由被批准或被授权的员工执行。如业务数据是一次输人,多次、多方位利用,所以对业务数据的修改与删除就要制定出严格的控制制度,数据修改或删除的信息也必须及时。
2 信息化提升了出版企业内部控制能力
管理信息化是集企业组织业务流程、企业规范、信息技术、实施方案于一体的综合管理体系,为实现内控目标提供了更为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手段。
(1)信息化改善了出版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主要包括企业治理结构、内部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反舞弊机制等方面。信息化改善了出版企业内部环境:第一,管理信息化可以帮助出版企业科学设置内部组织机构。在信息系统运营过程中,首先解决组织结构中的信息传递问题,再解决业务流程的顺畅与规范问题,最后潜移默化地实现企业的组织结构合理化。第二,管理信息化可以帮助出版企业建立合理的权责分配体系。信息系统根据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原则,对企业管理中各个角色进行定义和设置,在授权审批、业务经办、业务记录、资产保管、稽核检查等各个环节实现职责分离和相互牵制。第三,集成化的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一套勾稽关系严密、各职能之间紧密集成、信息共享的系统,加大了舞弊的难度。
(2)信息化有助于出版企业管理层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信息系统有各种分析手段,来分析日常经营中的各种风险。如,通过盈利能力分析、成本变动分析、资金分析等,可以分析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识别财务风险;通过库存分析、应收账款分析、偿债能力、预算执行对比分析等,对潜在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进行预测。信息系统通过对数据进行结构性分析、趋势性分析等得出参考值,供企业管理层决策参考。
(3)信息化有助于出版企业更好地实施控制措施。控制措施是为确保出版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得以实现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主要包括授权批准、实物控制、职责分离、预算控制、业绩评价、会计系统控制、信息系统控制等。信息系统有一套清晰的职责划分与授权体系,可以很好地做到授权批准控制和职责分离控制。除了预算控制和业绩评价等控制手段外,还可以根据控制目标和控制原则整合流程控制。流程控制通常同业务流程相吻合,主要由控制点组成。根据各控制点,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特别是在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对于保证整个业务活动的控制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4)信息化有助于出版企业加强信息的收集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信息系统能对企业已收集到的内外部信息加以更高效的处理。对内部信息,企业可以合理地使用系统拟定相关制度,规范其执行。信息系统通过其授权体系使员工了解自己的职责,通过参与业务流程、完成单据与报告使员工了解自己的工作与他人工作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信息的有效流通和使用,提高工作效率。各种业务在一个统一平台上实现操作和协调,通过在系统内设置内部控制点,能够实现各项控制的程序化、规范化,使信息流在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与外部之间得到有效的控制与传递,有效地减少了业务部门分割运行时出现的执行偏差现象,提高了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5)信息化加强了出版企业的监控力度。监督检查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信息系统可以为出版企业建立持续监控提供客观科学的标准。持续监控建立于单位内部的业务循环中,包括日常的管理监控活动。信息系统对业务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能够进行内外部核对,实时判断是否符合既定的逻辑关系,并随时把异常情况提交给监控部门。业务系统中的生产计划衔接销售部门与生产部门,物料需求计划衔接生产部门与采购仓储部门,资金计划衔接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相互之间的监控以翔实的记录为依据,以科学制订的计划为准绳,可以保证持续有效监控,大大减少部门间监控脱节和某些控制点成为“盲区”的现象。同时管理信息化强化了内部审计职能,内部审计利用信息系统强大的信息数据整合处理功能,对企业业务运营进行风险评估,对财务系统工作质量进行独立公正的监督评价,促进企业提高运作效率和提升组织价值。
3 信息化推动了出版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
为切实保证管理信息系统顺利运行,出版企业需制定各种规章制度,以满足内部控制的要求。只有从操作规范、岗位职责、问题管理、系统变更、运行考核等方面不断细化管理制度,做到制度层层传递,逐级管理,全员遵守,才能实现信息系统运行的上下一致。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充实和更新企业传统内部控制的内容和手段,有效地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
3.1 财务管理制度
①岗位职责:岗位责任制度、内部牵制和稽核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②会计核算制度: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会计核算管理办法、会计报表编制说明。③财产管理制度:支票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应收款项管理制度、存货管理制度、长期投资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担保管理制度、财产清查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办法。④报告制度:财务分析制度、统计分析制度、内部审计制度。
3.2 业务管理制度
①岗位职责:岗位责任制度、业务凭据流转规程。②选题编务管理:选题申报认证制度、图书编校质量审读制度、稿费支付制度、样书管理制度。③出版管理:成本控制制度、图书印制管理制度、图书分类管理制度、书号管理制度、图书再版和修订管理制度。④发行管理:图书定价制度、图书提印制度、信用政策、退回图书管理制度。⑤质量管理:印刷质量管理制度、出版损失追究制度。⑥信息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制度。⑦行政管理:合同管理制度、出差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考勤制度、薪酬福利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假日管理制度、会议管理制度、文件档案管理制度。
3.3 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
①全面预算管理制度。②绩效考核:岗位薪酬制度、绩效考核制度。
3.4 决策管理制度
主要包括:组织结构职责分工制度、企业经营战略和目标决策制度、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制度、定期会议制度。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海林,续慧泓.财务管理信息化[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财务共享管理制度范文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在会计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会计已经从原有的记账、报账向经营管理领域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即实现了电算化。会计的电算化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提高了企业的运营管理效率。 但是,由于计算机技术自身的问题和网络的迅猛发展,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目标不明确
许多企业领导对会计电算化存在片面认识,有的甚至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用计算机代替账册。从已实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企业领导者的指导思想上看,主要有两类偏差:一是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会计核算工具的改变,看不到其对会计职能、企业管理方法和管理流程的深刻影响,因此对会计电算化工作一味求简;二是仅把会计电算化认为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标志,当作树立企业形象的一种手段。
(二) 财务及管理软件系统内部各子系统及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差
由于各个系统都是自行开发的,各自使用不同的操作平台和支持软件,数据结构不同,编程风格各异,各软件公司为技术保密,相互没有交流和沟通,没有业界的协议,自然也没有统一的数据接口,在系统与系统之间很难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
(三)缺乏对传统手工模式的改造,对会计信息系统设置和调整不够
手工模式下的突出弱点是管理效率低下,信息不能及时处理,流程重复等问题。一些企业在实施会计电算化时,没有对手工系统进行分析,这样就不能减少中间环节和合并调整简单重复的业务流程,无法按照计算机管理的特点重新规划业务流程。
(四)会计电算化系统存在安全隐患
财务上的数据是企业的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是几乎所有的软件开发都是把重点放在理财和提供多功能管理和决策上,很少放在数据的安全保密上。系统一旦瘫痪,或受病毒侵袭,或者突然断电,系统恢复起来比较困难,要恢复原来的数据就更成问题。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在给企业带来无限商机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隐患。所以,对于新兴的网络财务软件,更应当重视其安全保密措施。此外,由于会计数据主要是保存在计算机的磁盘或者外在的软盘、光盘中,一旦磁介质受热、受潮、折损等原因出现损坏,保存的会计数据将会丢失,势必严重地影响到企业的会计工作。
(五) 缺乏综合性的财会专业人才
一般会计人员所掌握的知识理论能满足手工会计核算的要求,但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会计人员要掌握一定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财务软件的使用技术、保养和维护、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
(六)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不健全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核算、 管理方法等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体系,以确保会计电算化的正常运作。这个管理制度体系一般包括人员管理制度、操作管理制度、数据管理制度、系统维护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等方面。
二、解决会计电算化进程中相关问题的对策
会计电算化是一个企业走向成熟的标志, 而会计电算化系统则是它的依托。 世界上凡是经营管理成果出众的企业,一定拥有一流的电算化会计信息内部控制系统。在我国,会计电算化系统尚处于初级阶段,加强和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将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本文针对以上分析的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对策:
(一)企业领导者要自觉强化认识,大力支持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和运作
企业领导者要充分认识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企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企业内部要成立由企业领导者参加的会计电算化实施领导小组, 领导整个会计电算化的实施;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并考虑部门或地区的整体发展状况,制定本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工作规划。
(二) 建立统一、通用的财务软件协议,使会计电算化系统有一个标准的对内对外接口
这样做即使不同系统下的数据也可以直接使用,不必再做处理,可降低对操作员的要求,也可最大限度地实现系统与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
(三)在研制会计电算化系统时,加强对手工系统的研究与分析
将手工与电算化结合起来, 找到最佳的人机结合方式。即以最小的成本重新确定业务的处理流程,哪些环节应完全由计算机代替,又需增加哪些环节。
(四)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工作
会计软件必须从存放在服务器和磁盘等设施上的数据安全和在传输过程中信息安全两个方面入手,着重考虑内部控制的安全性问题。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建立数据保护机构,由专门的工作人员来管理数据, 而对非相关人员在非必要的情况下不给予查看数据的权利。 同时,采用防火墙技术、网络防毒、信息加密存储通讯、身份识别、授权等措施,来增强网络安全防范的能力。
(五)培养复合型的会计人才
会计电算化光有精湛的计算机技术人员或者光有经验丰富的会计业务人员或管理人员是远远不够的,应是这三者的结合。现代的管理软件特别强调服务, 这里的服务更多的是咨询、 二次开发和客户化工作。 因此,企业要真正做到会计电算化,就要造就一大批既精通计算机信息技术,又专于财务管理知识,能够熟练地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和分析,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的需求的“会计――计算机――管理”型的复合型人才,促进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发展。
(六)建立健全完善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完善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是会计电算化高效实施的前提,内容主要包括:
1.人员管理制度。主要是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人员的任职资格进行规划并划分职责。
2.操作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操作规程、操作权限、操作记录、代码设计标准、管理制度及内部制度。
3.数据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数据输入输出的管理、备份数据的管理、存档数据的管理和保密规程。
4.系统维护制度。主要包括系统维护任务,系统软件硬件的维护、系统维护权限的规定、机房管理制度和软件修改的手续。
5.岗位责任制度。 主要是明确规定各职能组及各成员的职责、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