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的具体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态保护的具体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态保护的具体措施

生态保护的具体措施范文1

关键词:林业;生态保护;天然林保护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似乎已经不能正确处理好和自然环境与资源的关系。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但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作为人类必须得重视对自然生态的保护,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为了深刻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保护林业生态和天然林势在必行。对林业生态和天然林的保护,是人类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自然生态在造福于人类的同时,也应值得人类的尊重与保护。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保护林业生态与天然林,不是单靠个体力量就能完成,要实现对林业生态和天然林的有效保护,需要人类同心协力,需要相关部门的努力工作。笔者从林业保护局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在林业保护和天然林保护中,国家相关部门应该采取的措施。

一、加大扶持与投资的力度,建立健全奖惩机制

全面依法治国,这是我国四个全面的内容之一。一个国家各方面的发展,不能脱离法律和道德的束缚。同样对于林业生态和天然林的保护,也需要相关部门制定一些法律,依法规范人们的行为。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应加大对林业生态和天然林的扶持与投资力度,对林业生态和天然林的保护需要一定的物质来完成,比如全面改造林业生态和天然林的不良环境,在林业生态保护和天然林保护中引入优良树种,植树造林,全方面采取措施,改善不良土壤和水分,加强林业生态和天然林的营养,让其更加茁壮地成长。建立健全奖惩机制,相关部门可以对有利于林业生态保护和天然林保护的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而对那些肆意破坏林业生态和天然林的人,制定相应的措施,给予一定的惩罚,情节严重者应受到法律法规的制裁。制度对于一个国家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其在社会生活中也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在林业生态保护和天然林保护中,制度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使人们的不良行为受到了束缚。加大扶持与投资的力度,建立健全奖惩机制,这是保护林业生态和天然林的第一条有力措施,为了将林业生态保护和天然林保护落实到实处,国家相关部门理应重视自然环境生态,采取一些方法加强防护。

二、加强管理,防止意外火灾

“放火烧山,牢底坐穿”,这是在一些偏远农村随处可见的标语。从标语中,不难发现,火灾是自然森林资源遭到破坏的一大显性杀手。近年来,国家政策加强了对林业生态和天然林的保护,比如每年的清明节,人们祭祀活动时的烧冥纸、放鞭炮等行为都是被禁止的,由此可见在对林业生态和天然林的保护中,国家已经采取了一些可行的办法,进而加强管理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一旦森林火灾发生,会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轻度的森林火灾也许能让森林资源在短期内得以恢复(两年或三年),如果是重度森林火灾就有可能造成林业生态资源和天然林资源的严重流失,短期内难以恢复原状。在林业生态和天然林的保护中,火灾问题必须引起人类的高度重视,保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防范火灾工作势必要加强。除了国家禁止在清明节等节日时烧冥纸、放鞭炮,还有其他措施可以加强对林业生态和天然林的保护。比如国家加强对森林的管理,加大资金的投入,在林业生态保护和天然林保护的过程中,增加看守和管理森林的人数。以笔者的切身体验来说,在一些贫困的边远地区,人们往往想砍伐就砍伐,一些农民在耕地或进行其他农业活动时,一不小心就容易导致火灾的发生,缺少相关人士的监管。而在一些稍微发达的地区,管理人员相对较少,不能很好地在林业生态保护和天然林保护中完成相关工作。因此,加强人员的管理,在林业生态和天然林的保护中至关重要。在对林业生态和天然林的保护进程中,要让人类树立正确的理念,不随意砍伐,不随意点火,了解火灾对森林生态系统带来的严重危害,加强人员的管理和监督,对火灾的发生进行防范。

三、科学经营,选择适宜的砍伐度

在对林业生态和天然林的保护中,不能肆意砍伐森林,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但是从生态学和经济生态学看来,适当地对森林资源进行有选择性地砍伐,能促进对林业生态和天然林的保护,恰如其分地砍伐,不仅能很好地保护林业生态和天然林,而且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还能使其更加营养、茁壮地生长。从而有利于对林业生态和天然林的保护。笔者就这一观点举个例子:对那些生长发育不良的树木和植被,人类可以将其适当地进行砍伐,然后引进易存活且生长发育良好的树木植被,完善对林业生态和天然林的保护;还有,一些树木和植被生长在土壤、空气和水分等各种条件都不太好的环境中,人类也可以适度地将其砍伐,改良周围的生存条件。适度砍伐并没有破坏林业生态和天然林系统,反之,科学的经营,适度地砍伐,对林业生态和天然林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这里的砍伐,不同于人们思维潜意识里的砍伐,而是去劣质树木迎优质树木,让林业生态和天然林系统更加完善。不是存在于林业生态和天然林生态系统的所有植被、树木都适合被保护,都要想方设法让其成长。有的植被和树木,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它们的存在,反而干扰了林业生态和天然林生态系统的良好进程,所以需要科学经营,选择适宜的砍伐度。

四、结语

在对林业生态和天然林的保护中,笔者着重提出了三点保护措施。一是加大扶持与投资的力度,建立健全奖惩机制;二是加强管理,防止意外火灾;三是科学经营,选择适宜的砍伐度。希望引起人们的关注,同时呼吁广大人类保护林业生态和天然林。

参考文献:

[1]崔师堂.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与天然林保护分析[J].科教导刊,2015(26):35-36.

[2]王桂珍.浅谈我国天然林的保护措施[J].中国林业,2008(16):67.

生态保护的具体措施范文2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地理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二节,是继“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后教材安排学习研究的第二个省内区域案例。本节内容主要落实“以某区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的课程标准要求。通过选取我国西部地区典型区域为案例,重在说明保护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有机统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地理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环境保护意识。

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利用地图说出三江源地区所在省区及三江名称;知道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与方法;认识三江源地区作为“中华水塔”的原因及重要作用;了解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原因、保护措施及方法。

过程与方法:运用资料、图片、多媒体等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组织课堂合作交流、讨论探究、鼓励质疑提问等使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意义;在合作、交流、探讨中发现三江源地区生态恶化的原因,分析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的措施和方法,逐步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类与环境息息相关的辩证关系,进一步树立正确的生态观与环保意识,为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和谐家园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2013版教材新增加的内容,改变了原实验版教材区域案例过于集中的不足,且本节内容在中国区域地理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方面,作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对我国乃至整个世界地理环境具有重要影响,而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面积最大、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也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和三江生态系统最敏感的地区,对我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巨大,因此是中国地理不可缺少的一环;另一方面,学好它不仅进一步巩固学习省内区域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还可加深区域学习所渗透的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和关心爱护地理环境的意识与行为习惯。

从教材结构看,本节内容既是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延伸,又为学习其它省内区域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内容安排在“自然特征与农业”之后学习,使知识更系统,降低了学习难度,有利于学生掌握三江源地区与青藏地区的空间位置关系,进一步认识青藏地区的地理特征,培养学习区域地理的思维方法。教材通过“江河的源地”和“三江源地区的保护”两部分内容来组织教材,这两部分内容彼此相互联系,以递进方式呈现教材内容:从位置到自然特征及作用,再到环境保护的意义及具体措施,由因及果、由浅入深,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利于理解和掌握。

第一部分“江河的源地”:由三段正文、四幅图、一个阅读材料和三个“活动”组成,介绍三江源地区的位置范围、地理环境特点及重要作用,引导学生认识本区对我国自然环境的重要影响,为下一部分“三江源地区的保护”的学习做好铺垫。第一段正文与教材图9.15“三江源地区的藏羚羊”、图9.16“三江源景观”是本节的导引内容,利用文学性较浓的文字高度概括本区自然特征,辅以两幅直观典型的景观照片,给学生一个典型印象,吸引注意力,激发探究兴趣。第二段正文结合教材图9.17“三江源地区的地形”介绍本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地形等地理概况,结合教材图9.18“三江源地区的水系”具体说明本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呼应标题。在此基础上,第三段正文突出本区雪山、冰川对大江大河的作用,进而点明本区湖泊、沼泽的调蓄作用。阅读材料“三江源地区的湖泊、沼泽――河流的天然调蓄器”是对第三段正文内容的补充,进一步突出本区湖泊、沼泽对河流的作用,也为理解第二部分“三江源地区的保护”作铺垫。三个“活动”围绕“模拟科学考察,探寻黄河源头”的主题展开,是对正文内容的拓展,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图文资料,引导学生认识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了解科学考察的困难,掌握比较归纳分析的方法,学习科学家坚韧不拔、追求真理的精神。

第二部分“三江源地区的保护”:由三段正文、三幅(组)图和两个“活动”组成,主要介绍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意义、面临问题及保护措施等三方面内容。第一段正文是前一部分内容的延伸,结合教材图9.21“三江源地区珍稀动物的分布”,进一步明确三江源地区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作用,引导学生理解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的意义;第二段正文则点明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具体表现及原因,并利用教材图9.22“冰川不断消退”的两幅景观照片直观验证本区面临的冰川萎缩等环境问题,利用教材图9.23“草地退化、水土流失”直观验证本区面临的草地退化、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在此基础上,第三段正文介绍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具体措施。两个“活动”围绕“认识保护高原湿地的意义”展开,是对正文内容的巩固,进一步认识本区环境破坏带来的危害,加深学生对保护三江源地区重要意义的认识。本节知识网络如图1所示。

四、图表利用

本节图像系统丰富,各类图像多达9幅(组),对探究理解三江源地区的位置、自然环境与地位、面临的环境问题及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灵活使用。本节图像系统见表1。

五、活动建议

本节教材共安排了两组活动及5道题目,内容既涉及对教材知识的复习与巩固,也有对教材知识的延伸与拓展;既重视对教材知识的运用,又重视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活动一:本组活动属知识拓展类。第1题可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图9.19“黄河源区的水系”,找出黄河源流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提出问题:“哪一条是黄河的正源?如何确定?”引导学生认识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第2题教师可补充1952年和1978年两次科学考察活动确定黄河源头的详细资料,或者由学生自己在网上查阅,分组讨论两次考察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进而分析科学考察中遇到的困难,引导学生认识科学考察的艰辛,学习科学家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第3题指导学生认真比较教材表9.1,确定黄河正源,说出理由,形成科学的探究态度。

生态保护的具体措施范文3

关键词:农村环境 现状分析 防治对策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以实现小康社会为统领,以建设农村生态文明,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保障农民身体健康为出发点,进一步做好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农业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和完善农村环保工作,进行了农村环境保护调研,摸清农村环境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并进行了对策性思考。

一、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概况

图们市位于吉林省东部,图们江下游,全境东西最长约57公里,南北最宽约37公里,总面积1142.65平方公里。地处长白山余脉低山丘陵区南岗山南北方向纵贯全境。地貌类型分为低山区、丘陵区、河谷平原区。图们市辖区内有4个镇,分别为凉水镇、石岘镇、月晴镇、长安镇。全市总人口12.66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6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1%;农村人均纯收入7017元;农业总产值25914元。

二一一年图们市环境质量基本良好。环境空气质量保持优良水平,各项指标均达到或优于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主要河流水质状况保持良好,水体污染主要指标高锰酸盐指数基本达到其功能区水质要求,区域环境噪声质量较好。

二、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现状

1.饮用水安全

饮用水水源保护直接关系到饮用水安全问题,保障饮用水安全是农村环境整治首要任务。虽然对农村饮用水源地进行了一定保护,但是仍然缺乏完善的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4、7月份图们市质控中心对乡镇饮用水监测结果看,氨氮等大部分指标都达到标准,但是粪大肠菌群,达不到标准。这主要是由于有的水源地周边有民房,有的毗邻公路,有的管理不善造成的。

2.农村工业污染防治

图们市农村工业企业不多,但这些企业治理设施不完善,生产过程中废水、废气、废渣直接排入环境中,对农村环境带来污染。特别是石岘地区工业企业环境污染较严重,重点工业企业延边石岘白麓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就处于镇内区域内。该企业所排放的水污染物和大气污染物对石岘镇的环境质量影响较大。

3.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3.1畜禽养殖业

2011年图们市市规模化养殖场共有21家。2011年全市畜禽养殖排放COD总量为1352 吨、氨氮排放量为39 吨。目前我市尚未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农村畜禽养殖大多为分散性,没有污染防治设施,粪便综合利用处理设施缺乏。

3.2 农田废弃物污染治理

据调查图们市各种农作物秸秆主要有稻草、麦秸、玉米秆等。由于历史原因和传统耕作方式的影响,秸秆一部分用来作牲畜饲料,大部分用于烧柴,对农村空气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2011年图们市农膜使用量为107吨,农膜回收率很低。残留农膜极难降解,降解过程中还溶出有毒物质,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质量和作物产量的下降。

4.农村生活污染治理

图们市市农村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防,致使溪流、河道、池塘水环境功能下降。大多数镇虽然建有生活垃圾统一收集、统一转运设施,但是还不能做到统一处置,管理措施不够完善,个别村存在垃圾乱倒的现象,导致农村生活环境受到污染。

4个镇医院和26个卫生所,所产生的医疗垃圾没有统一处理,以焚烧的方式自行处理,自行处理率100%。

5.生态保护

生态示范创建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工程。近年来,我市在农村生态保护工作中大力开展“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创建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图们市市已创建国家级优美乡镇1 个(凉水镇)。

三、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

1.主要问题

1.1农村饮用水源保护能力较弱,虽然对饮用水源地进行了一定保护,仍然缺乏完善保护措施和符合要求的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

1.2农村生活污染问题严峻。村民环保意识不强,生活垃圾乱倒现象严重,无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程,生活污水直接排入环境,导致环境污染。

1.3农村畜禽养殖业的发展也带来污染。目前,我市尚未规划集中养殖区,没有污染防治设施,没有粪便综合利用处理设施,造成农村环境污染。

1.4乡村工业企业污染呈加重趋势。由于工业企业有从城区向乡村转移的趋向,造成乡村污染呈加重态势。

1.5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1.6使用农膜,造成白色污染。

1.7秸秆焚烧造成大气污染。

2.薄弱环节

2.1农村环境监管极度薄弱。农村环保机构缺失,开展农村环保工作基础条件差,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使农村环保工作和污染防治困难重重。

2.2农村环境保护资金投入不足,造成农村治污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甚至没有治污设施。

2.3法制建设滞后。针对农村环保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养殖业污染治理、化肥、农药、农膜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等工作,存在无法可依的现象。

四、对策与建议

1.对策

农村环保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当前要重点抓好农村饮用水水源地饮用水水质卫生安全、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农村工业污染防治、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土壤污染治理、农村生态保护。

1.1从源头上严格控制。在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土地利用等规划方面,做到城乡统筹规划,严格农业建设项目和畜禽养殖项目的审批,设立镇乡环境保护监督所,规范工业企业管理,加大对农村违法排污企业的执法力度。在饮用水划定范围,禁止审批新设排污口的项目。农业基地建设、畜禽养殖发展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

1.2全面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在政策上扶大控小,扶持规模养殖场,控制小规模养殖。加强对各村镇畜禽养殖场(小区)的技术指导,鼓励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采取全过程综合治理技术。包括建设雨污分离污水收集系统,采用干清粪方式收集分辨,污水厌氧处理,沼液经生化处理或多级氧化塘处理后农业利用或达标排放,粪渣和沼渣通过堆肥发酵制取有机肥或有机无机复合肥,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1.3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工程建设。

1.4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1.5抓好乡镇工业污染源治理。

2.建议

2.1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环保意识,强化农村环境保护的科技创新能力。

2.2加快农村环境保护立法,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和监测体系,提高农村环境保护的保障能力。

生态保护的具体措施范文4

关键词:环境保护;重要性;措施

中图分类号:DF4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工业化大生产虽然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物等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尤其是一些化工和采矿业,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大量废气物,严重的影响了环境质量。环境污染不仅威胁人类的健康和安全,还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有关部门逐渐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积极寻求各种环境保护方式。

所谓环境保护,就是人类根据现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制定一定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协调人类生存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关系,以谋求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同时,环境保护又是人类自觉寻求对自然环境的合理利用的过程,尽可能的防止在资源利用的过程中破坏生态环境,为人类的生存营造更加适宜的自然环境;此外,还要对已污染的环境做好综合治理工作,利用多种途径和手段实现对现在已经污染的各种自然资源的改造和恢复;由此可见,环境保护是一项关系到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的重要工作,环境保护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促进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还在于能够有效的改善人类的工作和生存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1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近20年来集中出现,呈现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的特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危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未来15年我国人口将继续增加,经济总量将再翻两番,资源、能源消耗持续增长,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必须把环境保护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加强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坚持执政为民、提高执政能力的实际行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加强环境保护,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有利于带动环保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加就业;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和道德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人均寿命;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为子孙后代留下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因此,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环境保护工作,痛下决心解决环境问题。2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与方法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其内容主要有:2.1 防治由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包括防治工业生产排放的“三废”(废水、废气、废 三废渣)、粉尘、放射性物质以及产生的噪声、振动、恶臭和电磁微波辐射,交通运输活动产生的有害气体、液体、噪声,海上船舶运输排出的污染物,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学品,城镇生活排放的烟尘、污水和垃圾等造成的污染;

2.2 防止由建设和开发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铁路、公路干线、大型港口码头、机场和大型工业项目等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农垦和围湖造田活动、海上油田、海岸带和沼泽地的开发、森林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新工业区、新城镇的设置和建设等对环境的破坏、污染和影响;

2.3 保护有特殊价值的自然环境,包括对珍稀物种及其生活环境、特殊的自然发展史遗迹、地质现象、地貌景观等提供有效的保护。另外,城乡规划,控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植树造林、控制人口的增长和分布、合理配置生产力等,也都属于环境保护的内容。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行动和主要任务之一。中国则把环境保护宣布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并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以保证这一基本国策的贯彻执行。

3加强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加强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环境保护工作,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完善监督体制,建立长效机制,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

3.1 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

首先,要抓紧制订有关土壤污染、化学物质污染、生态保护、遗传资源、生物安全、臭氧层保护、核安全、循环经济、环境损害赔偿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只有完善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才能够在环保工作中做到有据可依,才能为环保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其次,要加大对各类工业开发区的环境监管力度,对达不到环境质量要求的,要限期整改,工业废弃物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所以加强度工业生产的管理和控制,可以有效的提高环境保护的工作质量。

最后,要完善对污染受害者的法律援助机制,研究建立环境民事和行政公诉制度,以通过法律形式对一些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进行惩戒,达到警示的作用。

3.2 健全环境管理体制,完善环境监管制度

首先,建立健全“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管体制,加大国家对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执行环保法律法规情况的监察力度。

其次,要实现地方政府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组织落实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任务,因为地方政府机构对于该辖区内的环境问题的掌握比较全面,所以更加适合开展环保专项治理工作。

再次,各类法人和其他组织负责解决自身的环境问题,承担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

3.3 建立环保机制,增加环保资金投入

首先,要加大政府环境保护投资力度,各级政府要将环境保护投入列入本级财政支出的重点内容并逐年增加,加大对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保试点示范和环保监管能力建设的资金投入,确保环保行政管理、监察、监测、信息、宣教等行政和事业经费支出,只有资金和技术作保障,才能够顺利的开展各项环保工作和污染治理工作。

其次,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城乡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和有关工作的投入,完善政府机制,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鼓励各类所有制经济积极参与污染治理设施投资和运营,支持有条件的投资建设污染治理设施。

3.4 推动环境科技进步,加强环保队伍建设

首先,要强化环保科技基础平台建设,将重大环保科研项目优先列入国家科技计划,积极组织对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的科技攻关,重点组织对饮水安全、污水深度处理、资源循环利用、燃煤电厂脱硫脱硝、汽车尾气净化处理等重大环保技术的科研开发和产业化示范,加快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环保技术。

其次,要健全环境监察、监测和应急体系,规范环保人员管理,强化培训,提高素质,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的环保队伍。

3.5 增强全社会环境意识

在推进中国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政策等工作的同时,还需要充分认识到公众在解决环保问题上的力量。首先,要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只有提高了意识、手法、环保、参与才能变成一种自觉的行动;其次,鼓励公众与新闻媒体舆论对政府、工业污染大户等监督,施以压力才能使环保政策切实。尤其要指出的是一些环保民间组织的兴起开始影响到政府决策的形成与实施,并在引导环保节能社会风气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要继续努力,把书面的环保目标化为具体的行动,承担我们肩负的历史责任,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人类早日全面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我们愿意与世界各国加强合作,携手共进,共创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参考文献

[1] 甄欣,曾铮. 对省级环境保护信息系统建设的探讨[J]. 科学咨询(决策管理). 2010(04)

生态保护的具体措施范文5

关键词:公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技术

1 公路建设工程中环保监理的概念

公路建设工程中施工环保监理的概念。所谓的施工环保监理工作就是指具备一定资质的监理单位在业主单位的委托下对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活动,其是监理工作的另外一种形式,其所进行的监督管理内容有施工活动中的环境监测、生态保护、污染防治以及生态恢复等,确保一系列的专业化的服务活动都能够得以有效的落实。在公路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环保监理工作应是全过程、全方位进行,其主要有环保工程监理和环境达标监理两种表现形式。

在公路工程项目中,施工环保监理主要有四大工作目标:首先,应确保主体工程的废气、废水、废物以及噪声等的排放量是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要求的;其次,对于工程项目中各项环保工程,如污水处理、绿化以及土地复垦等,都是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的;然后,针对水土保持以及生态保护工作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应符合水土保持方案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的各项要求;最后,施工阶段应不出现重大的环保事故。

2 公路建设工程中环保监理的模式和工作程序

2.1 公路建设工程中环保监理的模式

2.1.1 独立式环保监理

这种模式是指建设项目的业主单位直接委托专业的环保监理单位,由其全权负责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各项环境监督管理工作,并对施工单位生态保护以及污染防治等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控。因此,这种模式下的环保监理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是属于并列的关系的。生态环保、环境工程等相关专业的人员才可以担任环境监理工程师。这种模式的最大优点就是人员的专业化程度更高并且更集中,在监理的过程中如果发现了问题,能够及时的采取措施,从而保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顺利实行。而其缺点则为需要的投入力度较大,而环境监理工作通常又都是没有计量支付的权力的,这也就降低了监理工作的有效性。

2.1.2 包容性环保监理

这种模式是指监理单位在业主单位的委托下,在负责施工监理工作的同时也负责环境监理工作,同样的也要对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的生态保护、水土保持以及污染防治等工作进行有效的监控,在所规定的管辖范围内,所有的环境监理工作都是由工程监理单位来全权负责的。这种模式的主要优点为能够与工程监理同步进行并且紧密结合,对环境以及工程的进度和质量都能够进行控制,能够确保环境监理的各项活动有效的落实,然而其缺点则是负责环境监理工作的人员专业化程度较低,不能够全面的认识一些技术性较强的环节。

2.1.3 综合式环保监理

这种模式是指项目的监理单位设置一个负责环保工作的职能部门,环境保护以及环境监测等专业的人员共同负责环保监理工作,在环境监理规划以及方案的指引下,统筹的监理并且管理各项环境保护工作。其能够很好的结合前两种模式的优点,从而取得最为理想的环境监理效果。

2.2 公路建设工程中环保监理的工作程序

一般情况下,要想做好公路建设工程中的施工环保监理工作,都应按照如下程序并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2.1 应详细并且准确的编制工程项目的施工环境保护监理计划,编制这类文件的依据有施工合同、监理合同、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环境评价报告、设计文件以及水土保持方案等文件。

2.2.2 准确的编制施工环保工作的各项监理实施细则,主要的依据有环境保护对策措施、项目施工进度要求以及施工环境保护监理计划等文件。

2.2.3 根据上述所编制的施工环境保护监理计划以及实施的细则,有效的开展施工阶段的环保监理工作,检查施工单位所制定的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同时按照进度进行验收、计量以及支付等工作。

2.2.4 如果工程项目进入到了交付使用的阶段,那么监理单位则应根据实际的监理情况编写出环保监理工作的总结报告,并收集和归档相应的监理档案资料,将其上交给建设单位。

2.2.5 监理单位应参与到竣工阶段的水土保持验收和环境保护验收工作中去。

3 公路建设工程中环保监理的工作内容

3.1 施工准备阶段的环保监理工作

首先,环保监理人员应参与到设计文件的交底工作中,理解环境评测报告以及设计图纸文件,从而清晰的掌握公路工程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具体目标;其次,对于施工单位的开工报告以及施工组织设计等文件应进行严格的审核,并且根据施工单位所制定的环境保护实施方案提出需要改善的地方,如环保措施的落实细节、环保专业的人员、环境保护工作的关键环节以及环保管理制度等;然后,应保证施工单位的临时用地方案是符合环保的要求的,并且确保临时用地的恢复计划是绝对可行的,要充分保证相应的环境保护的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真实性;最后,施工单位在工期召开第一次工地会议时,监理单位也应参与其中,对于整个项目的环保措施和环保目标应提出具体的要求。

3.2 施工阶段的环保监理工作

在公路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阶段,应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施工单位定期举行的工地例会必须参加;(2)对工程项目是施工现场定期的进行巡视并且对旁站也要开展监理工作;(3)在实施环境保护监理工作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类文件和资料,应对其进行整理和妥善的保管;(4)向施工单位发出环境保护工作的相关指令;(5)及时的检测环保工作的开展成果。

3.3 竣工阶段以及缺陷责任期内的环保监理工作

在工程的施工阶段顺利完成后,就进入到了竣工阶段,而在这个阶段以及缺陷责任期内也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环保监理工作:(1)交工检查时应参与其中,同时要保证弃土场的复绿、临时用地的恢复以及施工现场的清理工作都是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的;(2)对其前期所制定的环境保护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准确的评价,总结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的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3)如果已经完成了环保目标的工程项目在交付投入使用后出现了质量问题或是环境问题,应将其记录下来,并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恢复;(4)在水土保持验收和环保验收的工作中,应积极的参与其中;(4)应保证环保监理工作的相关资料文件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同时将这些资料档案整理成册并妥善保管。

4 结束语

在公路建设工程中的环保监理工作的全部落实完成后,负责整个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理单位应及时的对完成的工作进行总结并编写环保监理工作的总结报告,报告中应包含监理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及监理合同的执行情况等内容,编写完成后将其上交给项目的建设单位,这样项目的建设单位才能及时并且准确的掌握公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完成情况,既为后续的公路工程项目提供了宝贵的建设经验,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刘宁.试论公路工程中的环保监理[J].青海交通科技,2006.

[2]杨爱民.公路工程中安全及环保监理[J].交通世界,2013.

生态保护的具体措施范文6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产业;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对此,我们必须深刻加以领会,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有其深刻的哲学内涵,生态文明需要我们认识在经济高速发展下环境污染所要付出的代价,需要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

生态文明是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发展的产物。生态文明的生态中,经济、社会、自然是统一的,是一个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有机整体。生态文明,以生态化的产业为主导,以完善的制度为保障,以较高的环保意识为依托,它体现着一个社会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的文明状态。在生态自然观指导下,生态文明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宗旨,在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断克服负面效应,积极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可持续发展”一直以来被全球所广泛关注。早在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被正式提出。自此以后,各国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含意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形成了很多的定义。这其中只有在1978年世界环境及发展委员会所发表的布特兰报告书中所提出的定义,最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亦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既有联系,又不等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要求是可持续。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发展。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如大气、海洋、淡水、森林和土地等,才能得到可持续的长久的发展,才能使子孙后代持续发展和安居乐业。所以,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三、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向世界宣告了我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决心和勇气,显示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态度。同时,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将使经济、生态、环境、人文、民生面貌得到很大改观。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形成制度安排,建立长效机制。

(一)将发展生态经济放在战略首位

既要促进发展,又要保护生态,二者的结合点就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生态经济。要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就是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要繁荣发展服务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扶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为加快发展服务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要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积极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培育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

(二)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以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单位产值污染物排放强度为目标,把能耗标准作为项目核准和备案的强制性门槛,全面实施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体系建设。严格执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严把项目审批关,发挥环保审批的前置作用,对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将原料使用、资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纳入环境评价之中,优先采用资源利用率高以及污染物产生量少的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从源头上减少工业污染。

(三)建立生态文明考核激励机制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将生态优先作为我国发展的主要价值取向和重大战略方针,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指标列入考核各级政府及主要负责人政绩的重要内容,促使其积极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加快建设自然资源有偿使用机制、生态恢复补偿机制和环境价格体系,实行排污总量有价分配制度等。

(四)加强生态文明法制建设

健全的生态法律制度是生态文明最好的阐释,也是生态保护的最后屏障。根据我国实际,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制定并实施二十多年,但仍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目前,要加紧落实环境责任追究制,尤其是刑事责任的追究制度,下决心对违法超标排污企业加大处罚力度,严惩环境违法行为,提高违法成本。要加快建立健全生态法律制度体系,以制度规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五)建立生态文明保障体系

首先是政策支持。制定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强力推进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同时,建立企业参与生态产业的促进机制,在政策方面给予倾斜,在资金方面给予补偿。

其次,要建立长效投入机制。结合实际,循序渐进,政府要列出专门的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定期投入环境污染治理,投入生态经济示范项目建设中。

再次,要引导促进社会资金更多的投入生态产业的发展中,形成发展合力;技术支持体系主要是要重点引进并推广一批成熟适用的生态绿色新技术。引进并扶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符合绿色生态理念的高科技项目,为生态产业发展提供强大技术支持。

(六)提高社会生态环保意识

要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全社会的环境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宣传绿色产业、绿色消费、生态城市、生态人居环境等科普知识,促进公众生态价值观念的形成;积极倡导绿色消费模式。要大力倡导践行绿色消费,引导广大民众安全消费、适度消费、节约消费,坚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切实把节约、保护环境付诸在行动之中。引导和推动全社会形成提倡节约和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良好风气。

参考文献:

[1]束洪福.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与对策[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8,(04).

[2]王国聘.生态文明建设及其路径选择[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