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开展会计信息化的基本条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开展会计信息化的基本条件范文1
论文关键词:规范 问题 建议
论文摘要:几年来,中国会计的改革和发展,致使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失范的问题日渐突出,同时,国际、国内经济管理工作和会计工作的新发展,催生了会计基础工作管理创新的迫切要求,因此,笔者围绕以上问题提出几点修订《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建议。
财政部为构建充满活力的会计体系,提高中国会计行业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这些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会计的改革和发展,并把加强会计法制建设、实施企业会计准则、审计准则、内部控制、XBRL、会计鉴证、人才评价和会计指数等八个方面作为会计工作的重中之重,可以说,中国会计工作的管理理念创新了,中国会计的整体环境变化了,尤其是在中国倡导内部控制和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的今天,相比而言,《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已经落后了,财政部也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在《财政部会计司2011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要“加强会计法制建设,促进会计管理工作法制化、规范化”,“根据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基础工作的新特点,组织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会字[1996]19号)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财会字[1998]32号)的调研修订工作,指导和规范信息化条件下的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将重新赋予会计基础工作作为会计工作主线驱动力和牵引的力量。笔者正因为以上信息,才重新寻找并认真研读《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在此笔者就把体会并发现的问题写出来,同时提出几点修改建议,以和各位共同探讨。
一、《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简要介绍
为了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建立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不断提高我国的会计工作水平,财政部于1996年制定并颁布实施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会字[1996]19号),《规范》分六章共一百零一条,分别围绕:会计机构设置、会计人员配备、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会计工作交接;会计核算一般要求、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报告;会计监督;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作出了具体的规定,这是一个全面规范我国各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规章,对强化我国的会计基础工作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修订《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必要性
(一)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失范的问题日渐突出
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新变化,这些年来,财政部在进行一系列的会计改革和制度创新,因而,有些人认为:管理制度创新了,其他工作就可以放松一点;环境变化一点,会计基础工作就可以迁就一点。因此,会计基础工作失范的问题随着会计工作条件和环境的变化而更加突出,主要表现为:一是对会计基础工作不重视;二是办理会计业务的手续不清、差错严重;三是记账随意、账目混乱、数据失真、财产不实;四是会计资料散失;五是任意伪造、变造虚假的会计凭证、会计账薄、会计报表,以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六是有些会计人员违反会计职业道德,不认真行使会计监督职权,参与违法乱纪活动,甚至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献策,等等…… 以上这些问题,严重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影响了会计工作秩序的正常运行和会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对各单位的经营管理和整个市场的运行产生极为严重的消极影响。
(二)国内外经济管理工作和会计工作的变化和发展,催生了会计基础工作管理创新的迫切要求
在国际上,全球经济一体化,要求资本市场一体化,因此,全方位开展会计国际交流与合作,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向纵深方向发展很重要;在国内,财政部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并和国际资本市场一体化接轨,对中国的的会计工作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比如:颁布实施《企业会计准则》、构建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改革医院、高校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做大做强注册会计师行业、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稳步实施会计人才战略……会计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倡导内部控制和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今天,会计基础工作的步伐显然已经落后了,会计基础工作正面临着适应环境变化的考验,国家会计管理部门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把会计基础工作的创新与变革纳入新视野。
三、关于修订《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几点建议
《会计法》是会计工作的基本法,是指导会计工作、制定相应会计法规、规章制度的基本依据,因此,修订《规范》仍应在《会计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和各项要求的基础上,以现有《规范》为蓝本,顺应国际国内会计环境的变化,特别是适应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变化,让内部会计控制的要求、会计诚信的职业道德要求、会计信息化的要求、会计国际一体化和国际会计趋同的要求嵌入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内容中,重新充实和完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概念和内涵,让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更有效地服务于单位的管理实践,让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更好地发挥自我监控和制约的作用、自我促进的作用和协调作用。
(一)嵌入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中国会计一系列制度的改革,经济业务推陈出新,会计处理业务日趋复杂,不断对会计从业人员提出新问题和新挑战,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加强内部会计控制越重要,因此,建议在《规范》中嵌入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如:《规范》第五章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第八十九条“各单位应当建立内部牵制制度”,可修订为:“各单位应当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把其中的主要内容做相应的更改。
(二)嵌入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
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潘序伦先生指出“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对会计人员来讲诚信是最起码的职业操守,是立业之本,诚实守信是会计职业道德的灵魂。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打造诚信会计,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因此,在《规范》中,嵌入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如:在《规范》第二章第一节第七条: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应当符合下列基本条件(一)中,可修订为:“坚持原则,廉洁奉公,并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第二节第二十一条可修订为“会计人员办理会计事务应当诚实守信,遵守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
(三)嵌入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工作的内容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信息社会对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提出的一个新要求,是企业会计顺应信息化浪潮所做出的必要举措,有助于提高会计管理决策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但《规范》部分条款中,只提到会计电算化的有关规定,明显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会计发展的需要,因此,建议嵌入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工作的内容,充分使用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算账、报账等日常会计事务的处理,同时对会计数据进行深加工,生成一系列重要的会计信息,满足主管机关、财政、银行、税务、审计、投资者等单位和个人对会计信息的需要,做到和国际会计一体化、国际资本市场一体化接轨。
参考文献
[1]《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会字[1996]19号)
开展会计信息化的基本条件范文2
关键词: 会计教育 环境挑战 对策
中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几年了。WTO是一个超国家的经济立法和司法机构,与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三足鼎立,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秩序中贸易、金融和发展三大领域中维持经济秩序、协调经济纠纷的主要支柱。中国的入世不仅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增添了一抹亮丽色彩,而且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法制建设、道德文化建
设特别是教育改革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良好契机。
一、加入WTO后我国会计教育面临的环境挑战
会计的发展和变迁与环境的发展和变迁密切相关,会计环境的变化对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发展的影响是全方位、全过程的,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入世之后,我国的会计教育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政治环境的变化
入世之后,我国政府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更加符合国际惯例,政府工作的重心和国家的一些重大经济方针有所转移和变化,这决定了下一阶段我国会计工作职能和特征的转变。同时,更加民主的政治环境和连续稳定的政策为会计发展创造了更好的基础条件,也必将为会计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治条件。因此,会计教育必须顺应这些变化,加快观念转变的步伐。
2.经济环境的变化
会计教育的发展直接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会计理论的形成、会计规范的制定以及会计实务的发展,都与政府的策略、开放程度和国际化程度、社会结构、经济体制、经济的发展程度和稳定程度等因素多种有关。中国的民族经济在入世之后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但也要面对更加残酷的国际竞争,这将深刻地影响到我国会计教育。企业跨国经营和引进外资的明显增加,会使企业会计不断应对层出不穷的国际会计业务,这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会计教育内容的内涵和外延,而且引导了会计教育改革的方向――中国的会计教育必须朝着国际化的方向改革。
3.法律环境的变化
直接影响会计教育发展的是法律环境。不同的法律制度造就了不同的会计体制,德法等国家采用“立法会计”模式,而英美等国家则采用“民间会计”模式,二者之间差异很大。我国目前虽然总体上属于德法模式,但入世之后,英美法系的一些惯例必将更多地渗入我国的法律体系,使我国的会计模式中揉入更多的“民间会计”模式的成分,这就不可避免地对会计教育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4.科技环境的变化
科教水平的提高,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会计的发展。首先,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丰富了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内容。入世之后,我国电子商务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现有的传统会计理论将会受到冲击。其次,科技的进步为会计发展提供了更先进的物质条件。随着电子商务的推广普及,我国沿用了几千年的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将会以更快的速度退出历史舞台,会计将从电算化走向信息化,这些都对会计教育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教育改革必须走在科技发展的前列。
5.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
入世之后,西风东进,西方的社会文化观念将逐渐渗入我国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影响我国会计的发展,导致我国会计模式的变化。
二、对深化我国会计教育改革的对策思考
加入WTO意味着中国会计市场的全面开放,中国的会计人将在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大舞台上从事会计及相关工作。他们不仅要具备开放性的思想、开拓性的精神,更要掌握并熟练运用会计、税收、营销、法律、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等领域的相关知识,这就要求会计教育必须跳出“零打碎敲、小打小闹搞改革”的圈子,实现从教育理念、体制构建到具体专业教育口径乃至内容及方式的根本变革。
1.确立会计教育资质,规范会计教育市场。
中国会计教育首先进入市场的应属会计教育,由于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所引发的对会计人才数量需求的剧增,极大地推动了会计专业教育的发展。然而,当前“全民办会计教育”的局面,却把中国会计教育引入了一种无序竞争的境地。而会计教育市场的无序竞争导致了会计人才的余缺怪圈:一方面会计毕业生供大于求,大量手持会计专业文凭的毕业生找不到对口的工作;另一方面合格的会计师又供不应求,大量的企业招不到能满足需要的会计人员或相关岗位的管理人员。正如国外专家所言;中国当前最缺乏的人才是合格的会计师。这无疑是一个余缺怪圈,既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又影响了中国会计教育乃至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此,要把“高素质的、稳定的专业教师队伍,使用优秀教材和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建设先进的仿真模拟实验室并与企业形成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实现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作为申办会计专业学历教育资质的必备基本条件。这就会使以盈利为目的的会计教育机构在竞争中退出市场,变无序竞争为有序竞争。通过规范会计教育市场,保证会计教育质量。
2.加大体制改革力度,实现会计教育产业化。
教育体制的改革是会计教育改革的前提条件。长期以来,我国会计从业人员队伍庞大,整体素质低,工作强度大,资格考核严格且标准较高,承担的风险大,从业环境差,而相应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偏低,这些问题在企业表现得尤为突出。新《会计法》的实施,为净化会计工作环境,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提供了法律保证。但真正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还需有相应的政策和保证措施。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就颁布实施了《总会计师条例》,但仅限于在国有大中型企业范围内执行,而且并未真正落实下去,高级会计人才的潜质及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接受教育的主观能动性。要改变现状,充分发挥现有人力资源的作用,就必须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经验,从体制上进行变革,配合新《会计法》等一系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法规的出台,拟定实施相配套的保证会计人员合法地位和提高经济地位的相应政策,真正从体制上体现“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同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进一步疏通会计人才供求双方的联系渠道,使会计教育在职业界的配合下,面向市场来完成会计人才的设计、培养和跟踪考核,即:会计教育以会计职业界的需求作为会计人才教培养目标,并取得职业界的支持;会计职业团体不定期地对会计教育状况进行评估,以不断改进会计教育,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机制,实现会计教育产业化。
3.转变教育观念,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在会计教育领域的素质教育主要体现在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上,而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有较高的专业理论修养,二是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法律意识,三是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舍其一就谈不上高素质的会计人才。推行素质教育不是对传统教育的简单否定,而是要把传统的片面理论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公民的法律教育及专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此来满足会计人才市场的需要。
4.大力发展会计后续教育,实现非学历会计教育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在我国会计教育体系中,非学历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非学历教育也即后续教育,属于会计专门教育。随着中国的入世,会计市场要向全球开放,经济活动、会计业务的国际化程度将明显增强。会计事务的不断变化,新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的不断出现,都要求会计从业人员不断更新知识,增强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因此,大力发展会计后续教育,并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以保证会计人才队伍总体素质动态提高就显得格外重要。目前,后续教育制度在注册会计师行业已经制度化,在企事业单位中也应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
5.加速会计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建立一批高质量的网络教育学院。
现代会计教育是建立在现代化科学技术和先进教学手段基础之上的。要真正加入WTO,就必须实现会计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链接。主要包括:第一,广泛开展演示教育方式,即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室、会计教学软件和多媒体课堂进行讲解;第二,广泛开展交互探讨教学方式,即在计算机网络教育室中,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各自的计算机对教学内容进行讨论;第三,广泛开展虚拟现实教学方式,即将某些现实问题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在课堂上进行模拟教学;第四,广泛开展远程教学,即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活动,包括一个学校的不同教室之间、不同学校之间、不同城市之间以及不同国家之间的教学等。可喜的是,由教育部实施的启动于2000年12月份的“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将会大大加快会计专业课程网络化的步伐。其目的在于推动优秀教学资源的全国共享,促进我国会计教育整体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加入WTO后,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将要从政策层面上升到体制层面和制度层面,这将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国外公司的大量进入及其本土化经营,将大大增加对高新技术人才及懂得世界贸易规则的金融、管理、贸易、法律、会计等方面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这将对我国的高等会计教育带来巨大的挑战。因此,我国的会计教育应尽快适应环境的变化,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目前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寻求改革:第一,面对国内外激烈的竞争,高校会计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的扶持,必须发挥自身的优势,利用市场化配置资源和公平竞争的功能,给每一所高校及其会计专业同样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空间;第二,改变会计人才培养的策略,调整知识结构,适当减少纯会计课程,增加跨国公司管理、战略决策、信息系统和网络技术、财务管理和管理咨询等课程,并随时将新知识、新理念注入所授内容、加强国内国际合作,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第三,打破会计学历或层次界限,建立大众化会计教育基础上的脱颖而出的人才培养机制;第四,改革会计教育理念,通过与其它专业、学科及院校的协作、联合、优势互补的方式,开设新专业,开拓新市场,并鼓励会计专业学生跨专业、跨学科、跨院校选修课程,以弥补知识结构上的不足。
参考文献:
[1]中央财经大学会计系.会计模式与社会经济环境研究[J].会计研究,19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