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实施过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共享实施过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共享实施过程

财务共享实施过程范文1

摘要:本文在结合财务困境成本的定义、构成以及自身实践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上市公司财务困境成本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以便为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 :上市公司;财务困境成本;影响因素

上市公司指的是所发行的股票已获得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的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并符合相关规定而得以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由于部分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不平衡,管理者投资决策失误等,均给上市公司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从而使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严重时,甚至导致上市公司无法正常运行,最终受到特别处理。

一、财务困境成本的影响因素

1.上市公司特征因素

首先,资产流动性。为了恢复资产的正常流动,缓解、解除上市公司的财务困境而出售当前资产是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后普遍采取的应对措施,而上市公司资产流动性又是决定上市公司在陷入财务困境时所出售资产所得报价高低的关键因素,与财务困境成本呈负相关关系。其次,资产专用性。资产专业性指的是为了支持或达成某项特定交易而将某一具有耐久性的投资资产以低于其内在价值的变现价值作为其他用途,一般情况下,上市公司资产专用性与其变现价值呈正相关关系,因此,当上市公司所生产的产品急需专业化与专门化服务时,其清算成本将较高。最后,上市公司规模。安德雷德和卡普兰为有效探究上市公司规模与上市公司财务困境成本间的关系,曾以多家高杠杆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经研究发现,在不考虑稀释效应的基础上,上市公司规模与上市公司财务困境成本呈负相关关系,即:上市公司规模越大的上市公司在陷入财务困境时,其更易高效地完成债务重组方案,从而最大限度降低上市公司的财务困境成本。

2.债务特征因素

首先,债务融资能力方面。债务融资能力即为上市公司在面临资金周转问题时能够及时收回债务资金的能力,具有直接的可观测性,且主要隐藏于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中。一般情况下,债务融资能力主要体现在尚未动用的信贷、良好的银企关系以及举债水平是否低于警戒水平方面。其次,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产品特征方面。上市公司结构的复杂性使其在陷入财务困境时,很难将上市公司、相关债权人以及有关利益人的意见或债务契约重组方案进行统一,这在极大程度上延长了财务困境时间,最终导致困境成本增大。此外,就上市公司而言,其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越具独特性,其清算成本也就越高,主要体现在与上市公司存在一定利益关系的顾客、供应商以及雇员等人员的价值关系中,因此,产品特征亦是导致上市公司出现财务困境成本的影响因素之一。最后,债务期限结构与债务优先结构方面。由债务期限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价值,即通过直接影响企业内的投资行为、债务成本以及债务偿还计划等间接影响整个企业的价值,因此,企业在对相关债务进行选择时,必须慎重;而就已频临破产的上市公司而言,事先采用不同的债务优先结构均可直接影响到企业破产时的求偿权、控制权以及税收等,例如,公司宣布破产后,其资产将会被相关部门按照求偿权的优先顺序给予一定赔偿。

3.上市公司治理因素

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后,其降低困境成本的最佳途径即为有效加强并提高重组效率,但是,在实际重组过程中,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为重组工作中的主要操控者(上市公司主要管理者)在进行重组策略选择上的随意性提供了一种机制,从而有效分散了冲突。此外,董事会作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顶级管理层,其存在与得以正常运作的价值主要体现在:(1)最大限度规避或降低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几率;(2)当上市公司不幸陷入财务困境后,可快速并及时地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重组方案,以此缓解或解除财务状况。

二、降低上市公司财务困境成本的对策

1.上市公司自身方面

首先,不断提高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或主导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重视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或主导产品的同时,还应着重加大对其的投资力度,主要包括:资金投资力度、技术研发力度以及市场宣传力度等,并根据市场的动态变化与需求,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与产品质量,并制定相应的产品结构,以此提升上市公司的整体竞争力。其次,加强对成本与经营费用的管理。公司除了可以通过市场变化趋势,正确预测主要生产原料的价格变动,并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外,还可以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来降低人工成本,或编制行之有效的费用预算对实际成本费用进行实时监控等。最后,降低行业经济状况对上市公司产生的方面影响,即上市公司必须立足当下,对市场变化趋势、同行业产品生产技术以及同类产品的竞争状况进行有效预测与判断,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以此应对外部环境因素对自身上市公司的影响。

2.相关利益者方面

(1)股东方面。对于陷入财务困境的上市公司,上市公司股东可酌情向其投入一定资源,可有效改善该财务困境上市公司资金短缺现状,有利于其恢复经营与盈利能力,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该财务困境上市公司的管理模式,以此提高其生产效率,从而提高上市公司的经济收入;此外,上市公司股东亦可通过资产置换的方式,直接帮助财务困境上市公司提高资产质量,从而脱离财务困境危机,即以优质资产置换劣质资产。

(2)债权人方面。当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时,相关债权人一方面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该上市公司的债务进行一定重组,例如,延长还款期限、减免债务以及进行债权转股权交易等,另一方面可通过资抵债的方式获取自身所需资产,以此减轻该财务困境上市公司的债务压力与偿债压力。

3.上市公司管理者方面

上市公司管理者在制定相关的财务决策或重大经营决策时,一旦脱离市场实际情况,导致决策失误,即可导致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因此,上市公司管理者必须在立足于当前市场及上市公司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进行决策制定。当上市公司不幸陷入财务困境局面时,必须对上市公司管理模式进行及时调整,即:进行人员重组、提高相关管理层的管理能力与管理执行力,并有效改善上市公司管理方式等,以此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并形成具有自身管理特点且十分符合自身上市公司发展的管理模式,从而使上市公司能够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导致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并使其财务困境成本增加是由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当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后,其经营状况与资产结构将发生重大改变,因此,上市公司自身及相关利益关系人均应在日常经营活动中重视行业市场变化与上市公司自身的财务周转状况,以此规避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或降低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几率。

参考文献:

[1]王翔,杨慧. 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困境成本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财金研究,2011(22):52-54.

财务共享实施过程范文2

财务共享服务的实施主要由实施阶段和实施策略两部分组成。

阶段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通用模型一般包括可行性分析、总体规划、详细设计、实施部署、稳定推广五个阶段(见右图)。各阶段下又划分具体的项目过程和目标。

财务共享服务的实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企业为确保项目成功,控制实施风险,实现业务的稳定过度,一般会根据企业的规模、业务特点以及分散程度等选择适合自己的实施方式,而不是盲目效仿。财务共享服务发展至今,主要的实施方式有三种:逐步实施、全面实施和试点实施。通过对中国实施共享服务的企业调研了解到,有50%的企业选择了部分地区部分业务试点实施,有约30%的企业选择了全业务按地区先集中试点;采用逐步实施的企业不到12%;采用全面实施的企业不到6%。

策略

近十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企业认识到了共享服务对企业的规模化、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了财务变革的必然性,共享服务在中国也逐渐从概念阶段进入到了实践阶段,更多的中国本土企业建立了自己的共享服务中心,还有部分企业正在或打算实施财务共享服务。

企业在实施共享服务过程时,要能提前认识到这些风险的存在及其严重性,并预先制定应对措施或备案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注重对风险的监控,尽量做好提前预防、提前发现并及时解决。

通过对中国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企业进行调查发现,企业最关注的几大因素是流程、系统、人员、变革管理,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阻力也是这4个方面,下面着重对这4方面的风险及应对策略进行介绍。

流程风险对策。

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后的一大特征就是对所有流程及操作都流程化、标准化了,这也是财务共享服务提升时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流程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为应对流程带来的风险,建议可从以下几方面加强:1)获得高层领导支持。由于流程梳理和优化不仅是财务部门的事,还会改变原有各公司、各部门的习惯和规则,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如有高层支持和要求,对流程优化工作的落地执行将有极大的好处,同时,在执行过程中,遇到项目团队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时,高层领导的决策将明确下一步工作方向;2)重视可行性分析工作,对各分子公司的业务流程现状进行充分调研和评估,尽量统一同质的业务流程,简化流程,减少流程的冗余环节,提高流程效率;3)基于实施共享服务后的业务模式进行业务流程优化,确保优化后的流程满足业务也满足共享服务的运作模式;4)流程优化团队建议从各分子公司抽调人员组成,共同参与流程的调研分析和优化项目,一方面可全面考虑各分子公司的需求和特点,确保优化后流程的可行性,同时也可增强各公司的参与感,降低了对新流程的抵触;5)可考虑借助专业的咨询顾问参与;6)形成完整的流程文档、设定流程的更新机制,明确流程责任人。

IT系统风险对策。

系统化也是财务共享服务的一大特征,财务共享服务的实现及实施效果依赖于几大核心系统的支撑。针对系统风险,建议可从以下几方面加强:1)对企业IT系统现状进行充分评估,识别系统的待优化之处以及对于实施共享服务的功能缺失;2)尽可能开发并整合业务系统,同时开发必要的核心系统功能以满足共享服务的要求;3)充分集成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4)各分子公司派人参与系统需求设计,确保系统功能满足各公司的需求,同时增强各公司的参与感,降低系统上线的阻力;5)尽量统一各公司的业务和系统,减少系统的数量和接口难度;6)对共享服务中心人员进行培训以熟练掌握各个业务系统功能及操作。

人员转型风险对策。

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后,分散在各分子公司的业务核算全部集中到财务共享中心处理,通过规模效应以及共享后的流程优化、效率提升,财务核算人员将得到极大释放,从而引出了各分子公司释放的财务人员的转型问题。如果对这部分人员安排不当可能对共享服务的实施造成一定的阻力。

针对人员转型问题,集团在设计财务共享服务方案时就应提前明确对释放人员的安置态度和转型方案。实施初期,不建议随意或盲目地辞退释放人员,否则可能造成人心不稳,增加抵触情绪,不利于项目推进。

变革心理风险对策。

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使传统的财务管理职能与财务会计职能进行了分离,并且,财务数据和业务的集中可能打破原有的职能定位,甚至触及法人实体,这对于中国大多企业来说是一次不小的财务变革。对员工的冲击比较大,员工的心理变化、接受变革的态度以及对变革的支持力度等都可能影响共享服务项目实施的进度及效果。

财务共享实施过程范文3

【关键词】财务共享服务 企业集团 实施运用

财务共享服务最早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美国跨国企业集团为了解决效率低下、决策缓慢、成本快速增长的“大企业病”,开始了财务管理变革和流程再造,引入了被称为“财务共享服务”的全新财务管理模式。从其产生到现在,已被大量欧美企业,特别是世界五百强企业广泛使用,在国内,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很多大型企业集团逐步开始财务共享服务探索和应用。

一、共享服务定义

很多学者提出过共享服务的定义,其中比较权威的是Bryan Bergeron在《共享服务精要》中给出的定义:“共享服务是一种将一部分现有的经营职能集中到一个新的半自主的业务单元的合作战略,这个业务单元就像在公开市场展开竞争的企业一样,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目的是提高效率、创造价值、节约成本以及提高对母公司内部客户的服务质量”。这里的业务单元即共享服务中心。

财务共享服务,顾名思义,就是共享服务理念在财务领域的运用。财务共享服务将原分散到集团内部各基层业务单位的财务基本业务集中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统一处理,通过网络为分布在企业集团内不同地区的业务单位提供标准化、流程化、高效率、低成本的共享服务,并为企业创造价值。

二、财务共享服务实施源动力

(一)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效率

传统分散模式下,企业集团一般是根据内部分支机构的设置相应配备财务人员,各机构之间人员不能共用,且随着业务扩展、分支机构增加,对应需要增配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财务人员,企业成本增长迅速。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将会计业务集中到共享服务中心处理后,一个员工可以处理多个分支机构的业务,实现了人员和工作量的整合,降低了人力成本。同时,业务流程和规则的优化消除了多余的协调和重复的、非增值的一些作业,工作效率提升,成本下降。最后,集中规模处理会计业务,原本复杂的会计工作被拆分,通过实施流程化、标准化作业,工作效率大幅提升的同时工作也得到简化,有些岗位低层次的人员就可以胜任,降低了企业的成本。

(二)提升财务支撑能力和支撑效果

企业飞速发展,竞争压力加大,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核心之一,支撑能力急需提升。传统分散模式下,财务人员耗费大量时间精力从事基础核算工作,管理、决策支撑人员和精力投入不足,难以适应企业发展要求。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后,通过对财务职能的重新整合,财务人员将获取更多资源和时间关注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集中专注于公司核心业务领域,从事高附加值的财务活动,逐步成为管理层的“智囊团”和业务的决策支撑伙伴,实现从核算控制为主向价值管理为主的战略转变,提升财务业务支持和战略推进能力,促进企业整体经营效果提升,从而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三)提升风险控制能力,提高信息质量

传统分散模式下,分支机构单独进行财务核算、管理控制,财务的工作质量、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制度执行主要依赖于工作自觉性,缺乏有效风险控制手段,集团总部财务信息通过层层汇总方式生成,及时性、准确性难以得到有效保障。财务共享服务通过建立和执行统一的核算规则和操作流程,集中进行财务审核、监督,利用信息系统固化规则,进一步规范了会计处理行为,强化了事中、事后控制,提高了执行力。另一方面,基层单位财务人员职责调整后,更多参与业务活动支撑,有利于提升业务对财务规则遵从度,强化了事前控制。实施财务共享服务,风险控制能力将得到整体性显著提升,财务信息质量和时效也将得到可靠保障。

三、财务共享服务在企业的实施运用

财务共享服务在企业的实施运用通常包括三个阶段:评估、设计、运行。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把握工作节奏和工作重点,循序渐进,稳步推进。

(一)评估阶段

财务共享服务实施不仅是财务领域的重大变革,同时对企业业务、企业发展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企业借鉴国际国内财务变革成功经验,初步形成财务共享服务建设构想后,应当对项目进行深入评估,确定实施目标和愿景,评估企业是否具备实施条件,进行投资效益分析。

首先要确定目标和愿景,财务共享服务实施归属于财务战略实施,而财务战略必须要服从于企业整体战略,因此企业在确定目标和愿景时,要重点考虑企业及所属行业发展现状、所处阶段及发展趋势,确保财务变革符合企业整体战略要求。鉴于目前国内已有一些成熟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企业可以选择进行参观与考察, 通过沟通交流,可以促进目标和愿景的尽快达成。接下来进入论证阶段,企业需要收集数据进行行业实例分析比较,根据确定的目标和愿景,评估分析企业基础能力是否能满足项目实施的关键要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投资效益分析,选择企业拟采用的具体模式,形成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企业内部的整体定位。分析论证的结果要及时向公司高层领导进行汇报,获得认可和支持并形成公司决议。最后,企业正式组建项目工作团队,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基于项目实施重要性及工作难度,除了各主要部门领导外,还应引入公司高层领导亲自加入领导小组进行指挥和协调,由财务、IT、人力等专业人员以及财务共享服务管理咨询专家共同组成工作小组开展项目设计、实施具体工作。

(二)设计阶段

根据评估阶段确定的目标和愿景,企业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整体定位,赋予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项目团队开始对财务共享服务实施运行方式进行全面设计。设计阶段非常关键,工作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项目实施。

这一阶段,项目团队需要确定设计的内容,明确核心和关键环节,确定设计参与人员,并形成具体进度计划。财务共享服务设计的核心和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七个方面:一是根据企业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整体定位、赋予的工作内容,设计中心内部组织架构,包括内部机构及岗位设置;二是构建业务流程体系、完成内容梳理及优化;三是信息系统技术框架设计及实施优化;四是设计招聘和人员转移计划,包括从外部招聘新员工及内部人员转岗等等;五是制定人员培训计划,包括新员工培训及管理能力提升培训;六是制定内部管理制度,包括工作制度、现场管理制度、绩效管理制度等;七是办公场地选址及布局设计。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对财务共享服务工作内容进行细分,对票据、扫描等非关键岗位实施外包。在设计阶段,沟通和协作非常重要,尤其是在人力和系统支撑这两项重点和难点领域的设计中,要积极发挥项目团队中专业管理人员的作用,保障财务改革和人力管理、信息化管理等企业管理关键领域的协调推进。

(三)运行阶段

企业按照前期设计正式成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人员、场地、系统、流程等各项准备到位后,开始进入运行阶段。为了保障实施效果,降低风险,企业可以选择先试点再推广的实施策略。

首先在内部分支机构中选择有代表性的两到三个开展试点,试点中要建立跟踪分析工作机制,及时沟通和解决试点问题,优化实施方案。在国内财务共享服务实践中,用户对新模式的接受和适应是财务共享服务实施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企业需要加强沟通宣传、通过服务体系建设、流程优化等手段尽快引导平稳过渡。企业试点成功后,开始进入推广阶段,为了保障上线实施效果,及时解决有关问题,避免降低服务感知,分支机构较多的企业可以采用分批推广的方式,给予共享服务中心一定的上线缓冲期,实现平稳过渡。项目全面实施推广运行后,还需要在过程中持续跟踪分析和优化。需要关注的是,进入这一时期后,原项目团队工作已基本完成,工作主体应该由项目团队调整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管理成员,再从工作对象看,跟踪分析不能仅仅局限在共享中心内部,还要关注企业管理环境变化,新业务、新技术对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及内容的影响,持续进行改进和优化。

四、实施财务共享服务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切合企业实际、循序渐进

企业基础管理(包括信息化管理)程度达到一定水平是财务共享服务实施基础。不具备这些前提条件,即使设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也不能达到财务变革的预期目的。因此,企业财务共享服务实施运用前,需要重点对这些前提和基础进行评估和分析。在实施过程中,财务变革会带来业务变革、流程和系统再造,这种改变涉及多个管理领域的协调共进,也需要循序渐进,不能偏离业务和公司发展阶段,必须要顺势而为,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获取管理层的支持

财务变革影响面广,不仅涉及到企业业务活动、财务管理、人员管理等多个关键环节管理模式变化,也会影响参与人员的切身利益,改变他们的工作习惯,过程中面临的阻力和挑战可想而知,因此加强变革的领导和管理尤其重要。财务共享服务实施中需要取得公司管理层,尤其是公司高层领导的强力支持,通过管理层将积极的信息传递到员工,做好变革管理,引导工作平稳过渡。

(三)做好员工培训和沟通

员工是财务共享服务实施的核心要素之一。原有财务人员部分集中到共享中心从事标准化作业, 打破了传统的职业优势观念,另一部分财务人员向业务财务方向转型,面临较大压力和调整,变革过程中消极、抵触的心态普遍滋生。这时必须要加强管理层和员工的沟通,清晰指明发展规划,明确工作导向和绩效目标,营造积极的氛围,同时通过培训提升员工技能,帮助员工增强迎接挑战的信心,实现人员的平稳过渡。

财务共享服务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以坚定的信念来实施推进,要关注实施过程,顺应企业发展趋势不断优化和完善,为企业发展做好支撑保障,最终走向为企业创造价值之路。

参考文献

[1] 陈虎,董皓.财务共享服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J]. 2009.1-11

财务共享实施过程范文4

一、信息孤岛问题依然严重

信息孤岛通常是指相互之间在功能上不关联互助、信息不共享互换以及信息与业务流程和应用相互脱节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信息孤岛概念在十几年前就提出了,最近十年更是企业在实施信息化部署最为看重的问题之一。然而在广大中央企业,截止目前,信息孤岛现象依然是信息化部署中的顽疾,相比十几年前并没有得到本质上的改善。究其原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统一规划,缺少跨界人才参与项目

信息孤岛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缺乏信息化的整体统一规划。目前,各企业在信息系统的部署上依然是以单个功能项目为单位单独进行立项、开发、推进实施,例如OA系统、财务系统、业务系统甚至档案系统等等。而且在项目的规划中往往只会考虑与自身相关的功能,与自己不相关的内容几乎不会考虑,例如OA系统的项目人员几乎不会为财务系统的开发动一点脑筋。另外最重要的问题在于在企业中,缺少大量的了解不同领域知识、拥有不同领域具体工作经验的跨界人才参与信息系统的开发。也就是说很少有人了解两个单独的信息系统中有哪些有价值的数据可以共享。比如财务人员只了解财务业务及财务系统,业务人员也只了解业务操作及业务系统。而具体信息系统的立项规划过程中,就造成很少有人去想不同信息系统间的数据共享问题。

2.准信息孤岛

前些年,很多企业为了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采取了很多措施。例如实施的企业门户系统,意在通过建立一个统一的个性化企业信息平台来集成各种应用系统、数据库、电子邮件等各种数据,从而进行更深层次的数据处理。然而,经过若干年的沉淀后,我们不难发现,企业门户系统在耗费了大量人力财力的情况下,除了将各个系统最基础的用户登录信息及最简单的一些新闻信息共享外,几乎没有更深层次的数据共享交换,与最初的大数据时代构想往往相差甚远。我们或许可以称之为准信息孤岛,即仅仅实现了最简单的数据共享交换功能,各个信息系统间的重要业务数据依然相对独立,系统间毫无数据交换。这样的结果与我们企业最初的构想大相径庭。

3.对于已实施系统不愿再投入精力开发数据接口

在现实工作中,由于不同上下级单位的IT规划进程的不同,经常会出现上级单位在规划某一信息系统时,下级单位已经早先实施完毕了同一功能的系统。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更多的原因还是前面提到的信息系统缺少统一规划。然而在实际面临这样的问题时,往往我们更多的是采用消极的态度。即不做任何形式的数据对接,直接造成上下级单位间同一类型信息系统的信息孤岛产生;或者强制要求下级单位更换与上级单位同一平台的信息系统。这两种方法其实都是对企业资源严重的浪费。前者会造成信息交换的严重瓶颈,后者则会造成人力财力的大量损失。

在了解了目前企业所面临的信息孤岛问题后,我们应当采取如下措施:

(1)培养精通IT技术,通晓各项业务的高素质跨界专家型人才队伍,是企业未来信息系统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这类人才应具备以下特点:

①具有信息技术知识教育背景,从事过计算机等相关行业工作,了解IT最新前沿技术,具有敏锐的IT技术嗅觉;

②在除信息部门以外的一个或多个领域有实际工作经验,通晓各项业务,了解日常业务中最需要的东西;

③勤于思考的品格,不断深入研究如何利用IT新技术、新方法、新思路提高实际工作效率;

④具有比较良好的数学基础,可以利用数学建模分析数据,探寻数据间潜在规律。

(2)在信息系统的规划中,应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研究哪些数据可以在未来提供给其他系统作为数据共享,并为日后的数据共享创建统一数据接口标准,逐步实现各系统间大数据共享。

(3)对于已经实施完成的信息系统,如果有大量的数据交换需要,目前最快、最有效的方法是在统一的数据共享规划下,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开发相应的数据接口,最大程度发挥现有系统的潜力,完成和其他系统的数据对接交换。

二、信息系统操作的复杂

我们的企业在新信息系统的实施过程中经常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就是用户的抵触。在这其中有些信息系统所面临的用户抵触是短暂的,而另一些信息系统所面临的用户抵触则是长期的,严重的甚至造成新系统的弃用。这里我们不禁有个疑问,为什么用户会对IT信息系统有抵触的态度呢?原因之一,就是操作的复杂。这里我们又会有个疑问,信息系统不是让操作更便捷么?的确,信息系统实施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用户的操作更加便捷。然而在信息系统的规划以及实施过程中,由于缺少对实际操作用户的足够了解,往往结果背道而驰。这里我们为了更清晰的了解,将用户分为五个群体,逐一对每个群体进行分析:

1.高层管理人员

高层管理人员在信息系统中往往几乎不需要数据录入,这一群体更多的是浏览数据分析结果,审批数据记录,然而由于其管理地位的特殊性,往往也是反映意见最受系统规划重视的群体,他们提出的哪怕是一个微小的建议也可以得到迅速而有效的回复及改进。但是这一群体却是对信息系统最宽容的群体,因此在信息系统的实施过程中来自于这一群体的抵触是最少的,也是最容易解决的。

2.中层管理人员

中层管理人员在信息系统中往往不需要有较多的数据录入,这一群体更多的是审批数据记录,查询数据结果。这一群体更多关注的是业务数据以及审批记录本身,他们提出的建议并不复杂也比较容易得到有效的回复及改进。在信息系统的实施过程中来自于这一群体的抵触是并不多,但是处理起来有时存在一定难度。

3.底层一般操作人员

底层一般操作人员由于数量庞大,在信息系统中有较多的数据录入,对信息系统的感受往往最容易反映出来。由于人数众多,他们提出的建议数量也众多,而且相对庞杂,对于系统的改进难度较大。在信息系统的实施过程中来自于这一群体的抵触是关键性的,处理起来存在很大难度。

4.重要节点操作人员

重要节点操作人员数量很少,但是在信息系统中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群体在信息系统中有巨大的数据录入量。一个不简便的操作,对于这一群体来说影响可能是毁灭性的。例如:某一个操作如果需要多点5下鼠标,那么几年下来则可能需要多点几十万下甚至上百万下鼠标。然而由于这一群体的工作性质(重复性体力劳动),他们的意见却最难得到反馈,也是最不受重视、最易忽略的一个群体。在实施过程中,这一群体可能根本还没来得及了解清楚自己可能要在未来几年面临的“灭顶之灾”时,信息系统的实施人员已经收拾行囊结束实施过程了。所以在系统实施结束后,来自于这一群体的抵触一般是最大的,由于他们同时也是信息系统的关键环节,因此最后对系统的影响也是最严重的。

5.系统维护人员

系统维护人员和重要节点操作人员一样数量很少,但是在信息系统中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实施过程结束后,大量的后期维护操作就落到了系统维护人员身上。如果系统在实施过程中出现比较多的问题,那么后期系统维护人员的工作量将呈爆炸式增长。所以在系统实施结束后,来自于这一群体的抵触一般也是比较大的,由于他们同时也是信息系统正常运转最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最后对系统的影响也是非常严重的。

在分析了上述五个群体的操作特点后,我们不难看出,往往我们花精力最多的高层和中层人员群体,他们的抵触情绪却是最少的。而我们往往忽略的底层关键人员和系统维护人员,他们的抵触情绪却是最高的。因此在系统规划及实施过程中,我们应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底层一般人员、底层关键节点人员和系统维护人员上,认真了解他们的需求和诉求,做到精益求精。修改每一处可能给他们未来带来障碍的问题,使用最先进的技术和手段,更大的简便他们的工作过程,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新系统是为了简化他们的操作而设计的,让他们从繁杂的数据操作中解放出来,这样才能真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保证系统平稳健康的运行。

三、信息系统的安全困惑

信息系统的本质目的是简化手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规范管理流程,追求的目标是更加便捷。然而便捷与安全永远是一对矛盾,如何在信息系统的规划与实施中找到便捷与安全的平衡点,是信息系统规划和实施的关键。

在信息系统的实施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系统规划时考虑到了安全性因素,做了很多安全性方面的工作,但是实施后却发现依然存在安全性方面的问题,以至于系统在运转后承担大量的不可控风险。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当初规划时安全性方面的工作没做到位。之所以安全性方面工作没做到位,很大原因在于部署系统安全时,往往都是业务人员和信息开发人员在做安全性部署,并不是安全专家在做安全性部署。而业务人员和信息开发人员本身追求的目标是系统的便捷,这与安全工作背道而驰。另外,业务人员和信息开发人员往往将安全性寄托于外部咨询公司和咨询顾问,而外部咨询公司及咨询顾问虽然有着比较全面的系统安全设计经验,但是他们在并不了解本公司系统安全性特性,因此,往往造成实施后系统依然存在大量安全性方面的问题。

考虑到上述问题,我们应当采取如下措施:

1.在信息系统规划时,得到本单位保密及密码部门的支持。在信息系统成立规划及实施小组时,要求保密及密码部门全程参与,提供安全性方面的建议与措施,确认各个实施步骤,利用保密及密码部门的安全防范经验,保证信息系统设计的安全性部署。

2.在信息系统规划时,聘请专业的信息安全咨询顾问或信息安全咨询公司,对系统安全性做出全面评估。

3.培养本企业的信息安全专家,对所实施的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性评估。安全专家应具备以下特点:

(1)具有信息技术知识,从事过计算机等相关行业工作,了解IT最新前沿技术及最新安全技术;

(2)在本单位保密及密码部门工作,或有保密及密码部门工作背景,熟悉国家保密及密码要求,熟悉本单位保密及密码要求;

(3)拥有IT安全性方面的认证资质,如CISSP等。

四、软硬件的投入怪圈

在中国,近年来人们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不断加强,国家也越来越重视保护知识产权。但是长期盗版软件的泛滥,人们对于软件与硬件的投入似乎总逃不出一个怪圈,认为硬件投入比软件投入更加值得。这里我们打个比喻:花钱买橙汁。在总投入一定的前提下,有时我们宁愿花大价钱买一个很贵的杯子也不愿意花更多的钱买最好的橙汁。究其原因,我们总认为如果橙汁不好喝我们至少还得到一个好杯子。然而我们却总忽略真正给你带来愉悦感的鲜美橙汁。杯子再好也无法提高给你带来的味觉的体验。虽然我们得到了名贵杯子这个实际的有形资产,然而却没有得到一流橙汁这个无形的价值。软件和硬件就好比橙汁和杯子的关系。

在软硬件的投入中,我们应当更加科学的进行分析,确定最佳的软硬件投入比例,从而发挥软硬件的最大效能,有效提高实施效果。

五、维护与改进后期投入的吝啬

在我们的惯性思维中,信息系统前期的高投入理所应当,而系统上线后的高投入不可想象。然而我们的很多信息系统之所以运转起来困难重重,往往就是源于后期投入的吝啬。一个完美的信息系统应该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改进的有机体。为什么我们对诸如淘宝、京东等网站系统存在的不满远远小于对企业内部运转系统的不满呢。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些网站系统在不断的根据用户的要求进行改善。“我们每天都在进步”是开心网给用户的最真切的承诺,而企业中的信息系统为什么不能做到每天在进步呢。

企业内部的业务平台要想做好,需要一个常设团队,他们的任务就是不断采集各层人员对系统的新问题、新需求、新建议,及时做出研究、改进。任何项目都应该是长期的,加大项目后期维护及改进投入比例,才能最大程度保障系统更加适应企业要求。信息系统不断进步的过程所带来的无形价值回报将远远大于支出成本。

财务共享实施过程范文5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审计

在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进程中,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深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也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风险的全面排查,通过审计监督等方式,及时找出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运营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夯实发展基础,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因此,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与审计实施现状以及措施探究,意义深远。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与审计实施的意义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与审计工作是行政事业单位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内部控制主要是在健全完善基础管理制度体系的基础上,结合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目标,对生产运营等各方面的情况进行控制监督的一种活动,以期最大限度降低组织运营风险,提高管理效能。审计工作是指围绕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从财务管理的视角,对内部控制内部管理流程及制度实施情况等各项财务活动进行监督审核的过程,以此切实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有序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与审计工作,两者之间具有很多的相通性,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差别,一方面两者都是从内部管控的视角来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等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另一方面从差异方面进行分析,内部控制主要是对各项财务活动进行监管和把控,审计则主要是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财务活动可能存在的风险如何进行防范等进行监督管理。加强财务内部控制与审计工作,对行政事业单位日常运营以及持续发展而言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面临严峻的市场改革形势,只有结合市场形势的变化以及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强化综合审计,才能更好地防范可能存在的风险,最大限度减少等行为的发生,以此降低经济损失,提高资源最大化利用成效。另外通过实施内部控制与审计工作,可以切实从提升资源科学合理利用的视角对接,对组织生产运营各方面的情况进行财务预算和风险管控,以此切实保证资金的安全,保障国家财政资源实现保值增值。此外,通过实施财务控制和审计工作,可以聚焦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改革目标,对生产运营管理全过程实施全面控制监督,这样可以更好地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有序开展,提高工作效率,在合理的范围内将有限的资源用于支撑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领域,从而实现效能最大化。

2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与审计工作实施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内部控制与审计工作实施过程中进行了大量探索,也形成了一些科学的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对财务内部控制与审计工作认知不全面,相关的机制不够完善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习惯于按照传统的管理模式来实施,没有认识到财务内部控制和审计工作对行政事业单位运营管理的重要意义,没有从加强全面内部管控的视角建立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与审计管理制度体系,即使制定了相关的制度,也往往是按照上级的政策规定实施,没有充分考虑自身的经营管理情况,结合自身的具体业务工作,制定具体的财务管理制度,相关的项目也不够完善,审计内容,相关标准等也没有结合实际不断进行修订,从而不利于指导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

2.2工作人员素养需要进一步加强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与审计工作的开展,需要财务管理人员全面参与,同时还需要其他部门的人员积极配合,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工作合力,但是目前在内部财务控制与审计工作实施过程中,大部分人员将主要的焦点聚集在财务管理人员身上,认为内部财务控制与审计工作的开展是财务部门的事,没有形成完善的监督机制,也没有从加强组织管理的视角设置专门的部门负责该项工作,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化素养偏低,对现代政策法规以及相关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探索深度不够,未能全面把握市场形势的变化,并结合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实际,建立配套的内部控制体系,也没有在相关的技术、理念、方法等方面加强创新探索,从而导致出现很多的漏洞。

2.3内部财务控制和审计工作没有实现全面的融合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加强内部财务控制和审计工作,往往是将两项工作进行分离,没有全面结合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实际,从加强两者互相融合的视角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导致资源浪费比较严重,内部控制监督等方面存在诸多的冲突,不利于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也不利于全面强化风险防范与控制。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财务控制与审计工作实施的过程中,没有充分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控平台,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成本控制、资源管理以及审计工作过程中,没有充分利用现代智能化技术平台等加强信息平台的建设和资源共享,没有对组织运营管理全过程实时动态的监控,精细化管控力度不足,从而不利于保证控制成效。

3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相关措施

为了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与审计工作实施成效,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探索。

3.1转变传统认知,完善管控体系

要围绕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与审计工作的实施要点不断探索其他组织在该项工作实施过程中取得的经验以及良好的做法。领导层应当对内部控制与审计工作进行全面认知和重新理顺,对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在经营管理方面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隐患等发挥全员的力量,借助专家的作用等进行全面排查,以此为基础加强体系建设,完善财务内部控制与审计工作制度体系,明确内部财务控制与审计工作的相同之处,从加强两者有效整合的视角,形成强大的制度体系;同时要区分重点,对内部财务控制和审计工作的具体监督管理内容、事项指标以及流程和标准等进行全面分析研究,以此为基础形成完善的管控机制,切实保证内部控制审计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值得注意的是在内部财务控制与审计工作实施的过程中,制度建设方面要充分结合国家政策形势变动等情况,对相关的标准以及流程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从而更好地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与审计工作的有效性。

3.2提高队伍素养

围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与审计工作的开展对相关的人员开展全方位的培训,尤其是对国家相关的政策,在内部财务控制与审计工作的关联性以及具体的技术方法理念等方面开展全面的、系统的培训,提高其从业素养和职业技术水平;另外,结合实际,完善配套的考核激励机制,引导财务管理人员加强部门的沟通,不断探究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内部审计监督等方面之间有效融合的路径和方法,更好地提出合理化建议,推动内部控制和审计工作全面规范开展。

3.3加强技术创新,强化信息化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和审计工作的开展,从加强两者有效融合的视角,不断强化技术创新,要全面实施预算管理机制和全面质量管控体系,对照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目标以及自身经营管理的实际,完善相关的配套指标,加强预算执行情况的全面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和纠偏;同时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与审计监督平台。充分借助大数据等技术以及相关的智能化软件对财务管理各方面的数据变动等情况,密切关注,并做好相关的数据汇总和规律总结,以此结合行政事业单位运营管理的实际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及时防范可能存在的风险,切实切断传播风险蔓延的路径,不断提高合规性。此外,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和审计工作实施过程中,还应当从业财融合的视角,对财务管理和其他环节的工作进行紧密的衔接,充分利用大数据,发挥全面的合力,加强各岗位之间的互相交流,利用信息技术加强相关工作的整合,精简工作流程,注重和外部环境的关联,并密切关注外部信息的变动情况,综合运用相关的技术加强系统化设计,引导财务管理人员和其他岗位的人员和外部相关的组织等加强协同管理和对接,全面渗透精细化管理理念,并完善相关的绩效考核机制,实现数据的全面共享,加强业务协同,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内部控制的全面性,并借助专家力量加强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的综合实施,提出更多的有效对策和管控意见,切实推动内部控制和审计工作有效衔接和深度融合,以此更好地防范财务风险,提高综合管理成效。

4结语

总之,对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加强内部财务控制与审计工作既需要把握两者之间的关联性,同时还应当充分结合国家政策以及行业规范要求,从加强特色化、全面化和系统化的视角,不断建立完善的制度机制,注重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化素养和专业化技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加强智能化探索,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动态管控,以此及时防范可能存在的一些风险或不足,不断夯实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基础,切实巩固发展优势。

参考文献:

[1]朱海凡.基于财务风险管理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分析[J].财会学习,2018(28):240-241.

[2]杨雪.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分析[J].纳税,2018,12(33):14,16.

[3]单继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财务体系的评价问题分析[J].财会学习,2018(30):224-225.

[4]李小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时代金融,2018(29):229-230.

财务共享实施过程范文6

一、PPP模式的定义

PPP模式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字母缩写,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2]。

二、PPP项目的特点

PPP项目是由政府与社会资本之间合作开展,不过两者的目的有着区别。社会资本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项目来获取利益,而政府主要目的性质是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社会发展等公益性目的。目的不同就会对项目的实施过程造成一定影响,而通过签订合理的合同可对社会资本、政府相关行为进行约束,进而控制项目开展的过程正常化。社会资本在保证利益最大化的情况下不能对项目公益性造成影响,同时政府在公益性保证了的情况下不能对社会资本的利益造成损害,这是一种共同保护双方利益的特点。双方由于社会角色的不同,掌握的资源也不同,社会资本主要掌握着经营管理资源及先进技术资源等,而政府则掌握着行政方面的资源。因此资源共享才能够促进项目建设的效率和质量的提高,这是一种资源共享的特点。在PPP项目计划和启动阶段,均是以政府部门为主导进行相关研究和分析,社会资本也可参与前期研究分析,在项目实施后两者共同管理,在共同管理中社会资本需与政府多个部门交流合作,使两者合作关系更为复杂,这是一种合作关系复杂的特点[3]。

三、PPP项目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PPP项目财务管理中存在许多问题,对项目的实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问题:其一,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PPP项目的开展需要对项目资金进行合理管理,在需要资金时能够及时拨付,以避免由于资金未按时到位使项目进程受到影响,若闲置着部分资金,不仅影响项目进程,还降低了资金的利用率,减少了使用效益。其二,社会资本和政府不够重视资金的预算管理。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预算体质,导致资金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能较好控制,造成成本加大或资金浪费问题。同时对成本控制的管理也不够完善,进而使双方均受到利益损害。其三,对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不够重视。在PPP项目实施中若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制度不完善,一旦发生财务风险,则会对项目的实施及资金造成严重影响。其四,社会资金融资体系不完善。项目开展往往需要大量资金,而项目资金结构中社会资金占据了较大部分,但由于该融资体系不够完善,管理存在欠缺,加之PPP项目资金回收周期长,进而造成融资成本增加,当资金回收周期超出与社会资金约定时间就需承担法律责任,使社会资金主体利益受到损害[4]。

四、解决PPP项目财务管理中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内控管理体系

财务内控管理中外部监督和内部审核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这两方面能够有效界定财务内控工作的效果,因此需加强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对外部监督和内部审核的重要性,通过转变财务管理的理念以有效进行财务管理制度的整改,保证更完善、更科学的财务内控管理体系顺利建立,有效完善、改进不合理规定,使财务制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同时,管理人员还有根据实际情况做好相应的监督、审核工作,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完善的交流平台,促进社会资本与政府的联系。

(二)完善资金管理制度

审视资金管理制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不断进行完善。在PPP项目前期做好预算分析工作,科学合理的对项目所需要资金进行估算,保证后期资金充足。项目开展后对资金加强管理,严格执行预算编制,合理控制资金支出,同时在项目开展前分析市场环境,进行风险评估,核算资金回收周期。

(三)加强财务分析工作

在财务分析工作进行中,需加强对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审视,根据问题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同时根??目前财务情况,把握未来发展方向、趋势,使财政管理更为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