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的优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共享的优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共享的优点

财务共享的优点范文1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全方位的财务转型,需要从战略、流程、人员及组织、系统和技术、设备及选址5个方面统筹考虑和落实。

1.1战略方面

基于企业的业务战略,结合最佳实践和行业特点,规划财务组织未来的整体定位和角色。通过财务共享中心的成立,实现从核算型财务向决策型财务的转变,逐步发挥财务作为战略性业务伙伴、高效业务处理者、公司风险管理者的作用。随着共享服务中心的成立,企业的财务职能分成了3部分:集团总部财务规划和管控职能、共享中心财务交易处理职能、当地财务支持和分析职能。首先,在横向上需要清晰地界定财务共享中心与其他财务职能的关系。总部财务行使财务管理高级职能,为当地财务部门和共享中心提供财务指导及风险控制。财务共享中心通过集中化、标准化财务交易处理,为总部财务、当地财务提供各种财务核算服务和常规报表分析。当地财务部门作为业务的伙伴和共享的延伸,为总部财务和共享中心分别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持信息和专项财务分析数据。其次,在纵向上也要清晰划分财务共享中心与当地财务的职责。根据实施财务共享中心的成功经验来看,并不是所有的业务都可以集中到财务共享中心来操作,只有流程中重复性高且操作标准的交易处理和核算业务可以集中上收到共享中心,充分发挥共享的规模化优势和协同效应。对于一些与前端业务紧密联系的工作(如问题发票的跟进、原始单据的扫描和传递等),仍然要保留在当地的财务部门,既保证与供应商的及时沟通,提高业务响应速度,同时,也发挥财务对业务流程的监督和决策支持作用。

1.2流程方面

在进行共享流程的优化时,必须遵循完整性、先优化后共享、提升管控兼顾降低成本、可操作性4个设计目标和原则,建立分类清晰、条线合理和授权有度的财务业务一体化流程。首先,以RACI模型为指导,确定各流程的横向审批条线,以及相应条线的职责。流程的审批条线主要指汇报线、专业线、内控线。汇报线通常是靠近业务发生端的部门负责人,对于业务发生的真实性与合理性进行基本判断,拥有流程决定权。专业线通常是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人,以及公司分管副总,对于业务有专业的判断以及统筹的安排,也赋予流程决定权,各专业线审批人员参与流程的程度根据重要性原则授权。内控线通常指财务部门负责人,根据公司总体运行情况对重要事项执行最后的财务控制,初期只赋予审核权不决定流程结果。各内控线审核人员参与流程的程度根据重要性原则授权,且授权级别相对专业线授权审批级别有一定的依存度。其次,在横向审批线条搭建基础上,实现流程纵向审批授权的设置。根据不同流程的属性、发生频次和金额占比,确定各层级的金额授权标准。对于金额小、频次高的申请,尽量简化审批流程;对于金额大、性质特殊的申请,通过增加审批层级加强对流程的风险控制。这样,既兼顾了流程的审批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流程的审批管控力度。通过端到端的流程梳理,实现横向和纵向流程一体化贯通,并通过共享实现关键环节的高效标准化处理和集中管控。

1.3人员及组织

在设置财务共享中心人员和组织时,需要考虑组织结构、工作职责、能力和技能、人员构成比例、组织规模、薪酬及福利、绩效评估6个方面的内容。下面,重点从组织结构、人员构成、组织规模3个方面进行分析和介绍。首先,是财务共享中心组织架构的设置,常见的方案有3种。一种是基于职能的结构设置。这种设置方法的优点是专业化强,最大程度发挥共享服务中心内外部的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但是,也存在缺少客户关注的缺点。一种是基于客户/服务的结构设置。这种设置方法的优点是更加贴近客户,强调服务意识、提供地域化/特定客户群的流程。但是,也存在协同性差、规模效应和标准化程度低的缺点。一种是组合式结构设置。结合财务共享中心内部各小组的业务特点,综合考虑职能和客户服务因素的分组方式。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综合了职能式组织架构和面向客户组织架构的优点,在贴近客户的同时也加强了协同性,发挥了财务共享中心的规模优势。在实际操作中,更推荐第三种组织架构设置方案。其次,是财务共享中心人员构成和比例的设置建议。在财务共享中心建立初期,可以通过征调试点单位人员和抽取项目组人员到共享中心进行工作。在财务共享中心进入成长期后,可以逐渐增加外聘人员比例,作为未来财务共享中心人员扩充的主要来源。随着财务共享中心业务上收范围的逐步扩大及服务水平的持续提升,逐步扩大外聘人员比例,最终实现财务共享中心人数80%为外部招聘这一最终目标。第三,是财务共享中心未来组织规模估算。财务共享中心FTE(全职人员)估算方面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交易量大且工作性质重复的纯事务处理工作,可以通过交易量和生产率两个指标进行全职人员的估算。另一类是交易量有限且工作性质重复性低的工作,对于这类工作在进行全职人员需求估算时,经验重于计算,很难用公式合理地进行计算,通常需要综合考虑职责分工、工作量平衡等因素。

1.4系统和技术

成立共享中心是否需要废弃企业现有的应用系统?成立共享中心都需要哪些信息系统来支撑?信息系统需要具备怎样的功能才能保障共享中心的正常运行?这些都是很多企业在成立财务共享中心之前感到非常困惑的内容。实质上,财务共享中心是一种管理经营理念,并不是简单地上个系统就可以实现的。财务共享中心的成功建立涉及到企业方方面面的变革与提升,信息技术只是把这种理念和变革固化在系统中进行运作的工具而已。当然,财务共享中心的产生和发展一直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驱动与配合,也高度依赖信息系统提供的功能支持。财务共享中心使用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统一的ERP系统、工作流管理平台、文档影像处理系统(含扫描)、资金系统、内部呼叫平台。

1.5设备及选址

财务共享中心的选址通常会从5个因素综合考虑。首先是成本,包括人员成本及办公场所等固定成本;其次是人力资源,是否容易获得具有符合要求技能和知识水平的人力资源;第三是基础设施情况,即IT、通信设备的可靠性以及国际便利度等;第四是环境,包括政府的政策支持、城市的竞争力和发展空间等;最后还要考虑和总部的沟通,以及交流的便利程度。基于以上5个因素的综合考虑,并结合本企业的实际特点,将财务共享中心设置在由工作技巧、税务制度、运营成本及基础设施等条件组成的最佳组合地点运营。财务共享中心的选址确定后,还需要考虑筹备运作财务共享中心所需要的基本硬件设备,以及共享不同组别和不同时期所需的设备。财务共享中心建设从战略、流程、人员及组织、系统和技术、设备及选址5个方面进行全面优化梳理后,整体的设计工作基本完成。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及行业最佳实践,建议先梳理优化个别流程,并选择试点地区上线运行,运行平稳后再逐步推广至全公司。后期逐步将其他流程按此方式进行推广,最终实现财务共享中心的全面搭建和运行。

2组建财务共享中心的潜在风险及应对策略建议

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好处几乎众人皆知,然而,很多企业对实施财务共享过程中的诸多风险却知之甚少,甚至很多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因忽视风险管理而偏离成功的轨道。基于实施财务共享中心的经验,总结财务共享中心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潜在风险及应对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应对企业变革管理不够深入的风险

财务共享中心的成立对现有的操作模式改变较大,特别对前端的业务人员,可能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操作方式。另外,由于新流程更加规范的操作要求,难免增加员工对新流程的抵触情绪,这也给企业变革管理的推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因此,对于从领导到各级业务人员持续的共享观念灌输,是财务共享最终实施成功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同时,财务业务人员对于财务共享流程从接触到熟悉也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只有对流程充分掌握并熟练操作,才能显示出共享标准化、高效率、强管控、低成本的管理优势,提高员工对共享操作的认可度,减轻变革带来的影响。

2.2应对企业人员转型和人员流失的风险

实施共享后,财务核算全部集中到财务共享中心操作,大量待分流的当地财务人员转型及重新安置问题令企业难以回避,特别是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保持企业人员相对稳定,不可能大面积裁员。通过建立合理的企业人员分流方案,结合当地财务人员自身意愿和能力情况将其分流至财务共享中心、当地财务管理岗、当地财务支持岗工作,保证企业的稳定运行,有效规避共享实施给企业带来的强大冲击。另一方面的风险是来自共享内部工作的员工,由于共享中心的工作相对标准化且重复性较高,工作内容较为单一、冗杂,所以会出现频繁的人员流失。实行共享内部轮岗制度,有效避免员工技能的单一化,为共享员工提供清晰、明确的职业发展道路,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团队凝聚力。

2.3应对流程标准化和执行力度不足的风险

标准化的业务流程,以及各种管理数据的统一,是财务共享服务得以高效运作的基础,也是实现信息化的前提。虽然在共享建立之初企业已开始着手建立标准的操作流程,但是,由于各地业务发展的不均衡和操作习惯不同,标准操作流程可能在分(子)公司的执行情况并不理想。另外,在流程优化和改进时,由于缺乏业务人员的参与,流程改进方案不能满足业务的需要,导致流程方案不能有效地推进和执行,出现了流程管理制度执行不力的问题。因此,在实施中要坚持最大限度整合原则,尽可能把能够标准化统一、专业化操作的财务环节都予以整合;在进行实施和流程迁移时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渐次实施;争取获得各分支机构、人员的支持;控制流程并时刻关注是否需要进行调整;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情况,制定应急预案。

2.4应对信息系统整合不到位的风险

财务共享的优点范文2

一、财务共享平台应用时,内部控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我们可以将财务共享平台在企业中的应用时会遇到的内部控制分为长度问题、深度问题,以及信息安全问题来进行阐述。长度是指财务共享平台在企业应用的时间问题,这类问题会因财务共享平台在企业的应用时间越长而减少;深度是指财务共享平台建立初就确定了的影响其发挥功效的程度问题,这类问题会长期影响财务共享平台;信息安全问题是指财务共享平台下企业财务信息的安全保护问题。

(一)长度问题

1、信息系统整合度低。企业最初应用财务共享平台进行管理时,会改变原有的手工会计作业方式,基本形成包含整个企业的财务信息集成,但是由于信息系统水平较低,其对信息的整合能力不高,各个系统之间的信息数据不能很好的共享,导致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的信息供给小于需要。并且,由于财务共享服务平台下的母子公司不完全在同一地方,二者的信息传输要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实现,而信息系统水平低其整合能力不高,导致母子公司沟通不协调,大大降低了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的工作效率。除了以上所提到的问题,财务共享平台开始使用时可能还会有报表表示不全、使用界面复杂,以及逻辑清晰度不够等问题。

2、制度管理落后于平台应用。企业内部控制需要依靠制度进行实施,财务共享平台也不例外。企业构建财务共享平台时需要实施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规范化操作流程、子公司响应制度等,否则管理层不能真实评价财务服务共享中心和企业员工的业绩;同时也将导致员工不能掌握工作内容,降低工作效率;而且也将使得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分析与判断产生失误。再者,如果企业缺少专门针对财务共享平台异常事件的应急通道,将会增加业务办理时间,浪费企业人力物力。

(二)深度问题

1、人才队伍建设。财务共享平台的实施需要企业全员参与,这里的人才不仅指企业的最高管理者,还包括企业各层级的人员;财务共享平台的业务量较大,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高。企业的领导者如果没有给下级做一个良好的示范,以及给企业做一个适合的目标,下级人员如果没有积极的参与与执行与财务个共享平台有关的指令;如果财务人员缺乏深刻的财务理论基础、相应的计算机应用知识以及企业管理决策技能,对于财务共享平台在企业的实施将带来一定困难。

2、财务共享平台定位问题。虽然财务核算不同于财务管理,但是两者在很多方面需要相互协调,财务核算具有的反映和监督职能能够帮助财务管理,同时财务核算反映监督的目的就是帮助财务管理,二者互为表里。财务共享平台虽然是一个新设立的部门,但是财务管理部门职责仍然需要区分清楚,避免出现财务板块的漏洞。并且财务共享平台不能仅仅关注企业内部的财务核算、预算、缴费报销、基础财务分析,还应该对其服务领域和服务产品进行开发与拓展,激发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降低企业的的经营成本降低的目标。

(三)信息安全问题

财务共享平台由于其机构特性,其所承接的业务种类与对外信息展示都呈对外开放状态,包括企业业务范围及企业财务数据,这种开放性与企业的信息保密以及信息安全都产生了一定威胁。使用财务共享平台后,企业对数据的处理方式发生改变,由以往的手工会计转变为由计算机信息技术集成的集中数据处理,由于财务共享平台还依赖于会计软件,如果会计软件的安全性得不到保证,对于整个企业财务信息的安全完整也会产生一定的威胁,导致会计资料的泄漏和损坏。并且,财务共享服务平台接收来自不同地区的内外部信息时,在信息传输和在线保存中可能会出现电子数据的更改,导致财务信息失真的风险。

二、财务共享平台应用时,针对遭遇的内部控制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完善人才队伍

上至企业领导者,下至企业人员都应该了解到财务共享平台的优点以及实施难处,通力合作克服困难。同时,企业应建立一个学习形的团队,团队主要针对实施财务共享平台的具体人员,要求他们不仅要掌握丰富的财务管理知识,同时还应该掌握必要的计算机知识,把服务对象的需要放在首位,把各方面的因素考虑进来,关注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的日常活动,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发展中提升自己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价值。

(二)加强制度建设

企业应该建立统一的操作流程规范,这种标准化作业流程会帮助员工更好的开展工作;企业应该建立子公司相应制度与投诉制度,这种制度能够帮助集团公司更好的受理子公司的业务需求,并对子公司需求展开分析,并且通过投诉,子公司可以通知集团公司财务共享平台存在的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财务共享平台的服务质量;企业同时应该建立相应的业绩考核体系,可以通过设置平衡积分卡,间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企业也应该建立财务信息安全体制,保障财务信息的安全。

(三)加强监控

财务共享的优点范文3

面对如此困境,除了企业管理者进行的实践探索,不少管理学家也进行大量艰辛而富有成效的理论探索,随之一种新的财务管理模式――财务共享,应运而生。

一、财务共享的现实基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财务共享作为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必须通过强有力的组织和制度架构才能实现其功能和作用,而过去十多年来,人们探索出的最好的财务共享机制则是财务共享中心。Moiler(1997)认为:共享服务必须有一个独立组织实体――共享服务中心(Shared Service Center SSC),为企业集团内的不只一个业务单位(分、子公司或业务部)提供明确的财务活动支持。SSC负责管理针对于内部顾客进行的财务服务活动的成本、质量以及时效。它拥有确定的资源,它的服务对象通常存在着正式或非正式的契约,通常被称为服务水平协议。Schulman等(1999)给出财务共享服务定义:财务共享服务将公司内跨组织的资源集中在一起,以更低的运营成本和更优质的服务为多样的内部合作伙伴提供财务职能服务,以最终提升企业价值。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集团企业提升自身的管理效率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以使集团风险管控水平得到升级。企业经营中不怕有风险,怕的是有风险却不能及时发现。例如总部制定了制度要求下属公司执行,但是否执行,执行结果如何?在传统财务管控模式下,基本只能靠后期稽查才能发现问题,有的甚至发现不了问题。通过财务共享服务建设,首先使决策者能及时发现问题。在共享服务模式下,集团所有的高风险业务与支出,CFO会第一时间知道。其次,通过财务共享中心定期的报告,会发现存在哪些问题是共性的问题,哪些机构存在问题,在后续战略规划、政策和规则制定、问题改进等方面会更加具有针对性。

第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以使集团对下属公司管控水平得到升级。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实施物理隔离、异地审核、多组织流程集中、任务和流程随机分配等,实现资金集中、核算集中、流程集中、人员集中、管理集中,并且能推动业务前端不断地标准化和规范化。

第三,财务共享中心使得集团财务人员结构得到转型。没有共享服务中心之前,各地分公司都设有自己的财务部门,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要求每个财务人员都熟悉整套财务系统,能独立完成所有的账目处理。但在共享服务中心的财务中心,每个财务人员只需完成整个账目处理中的一个或某几个环节。比如应收账款一项,对中国、日本、韩国的分公司都是同样的业务内容,一个财务人员就不需要做一个国家的全套账目处理,而只是需要处理某几个国家的同一个账目处理环节。这就如同工业化的流水线,降低了对每个流水线上员工的要求,即使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也能胜任。在大量节省人力资源及人力成本的同时,还保证了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且明确了各人的责任,有助于员工的绩效考核。同时,也有利于形成财务人员的专业分工,让更多的优秀财务人员将精力和时间倾注在价值发掘和创造上。

二、财务共享中心的盛行及其在中国的现状

共享服务中心源于二十世纪8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90年代开始推广,二十一世纪初加快了推广步伐,财务服务共享是共享服务最主要的内容之一。福特公司是公认的第一个设立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二十世纪80年初,它在欧洲第一个设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其下属公司共同的、简单的、重复的、标准化的财务业务集中到该中心,实施全集团的共享服务。根据英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调查,至今已有超过50%的《财富》500强和超过80%的《财富》100强企业建立了共享服务中心,如杜邦的GSB(Global Services Business)、GE的FSO(Financial Services Operation)等。随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应用逐渐成熟,以及中国市场的快速成长与发展,在华的跨国公司和国内的大型企业对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的需求也日渐增多。如1999年摩托罗拉公司在天津成立亚洲财务结算中心,2006年更名为摩托罗拉全球会计服务中心;2003年,埃森哲在上海成立亚太共享服务中心,为在10个亚太国家19个工作地点的1.4万多名埃森哲员工提供支持服务;2004年,惠普在大连成立共享服务中心,为北亚区的日本、韩国和中国等国家提供共享服务……

2005年中兴通讯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真正拉开了中国企业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序幕。目前,我国境内已有超过450家共享服务中心,涵盖各行各业,并呈现出明显的地域集群趋势。环渤海集群:该集群已形成以北京为核心的中国最大内需市场和以大连为门户的东北亚服务外包中心。长三角集群:是中国城市化程度最高、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该地区以上海为核心,依托国际金融商贸中心的优势,发展以金融后台服务为特色的服务外包中心。珠三角集群:依托政策体制先行所积累的经济基础以及东南亚文化融合的地缘优势,以广州和深圳为核心,打造“东南亚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中心区域”。

由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解决了企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在为企业提高效率、优化运营的同时,可以令企业专注于核心业务的拓展,因此近年的发展格外迅速。从2005年开始,其每年在全球范围的发展速度均超过25%,预计这个快速发展时期还将持续数十年。

三、财务共享的利弊分析

与普通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不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优势在于其规模效应下的成本降低、财务管理水平及效率提高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上升。具体表现为:

第一,运作成本降低。这可进行量化计算与比较,如分析一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人员每月平均处理凭证数、单位凭证的处理费用等。这方面的效益主要通过减少人员数目和减少中间管理层级来实现。如果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在一个新的地点,通常成本的降低效果更显著,原因是:通常选择的新地点,当地的薪资水平会较低;通过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新型的组织结构和制定合理的激励制度,能显著地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并形成不断进取的文化。

第二,财务管理水平与效率提高。比如,对所有子公司采用相同的标准作业流程,废除冗余的步骤和流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拥有相关子公司的所有财务数据,数据汇总、分析不再费时费力,更容易做到跨地域、跨部门整合数据;某一方面的专业人员相对集中,公司较易提供相关培训,培训费用也大为节省,招聘资深专业人员也变得可以承受;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人员的总体专业技能较高,提供的服务更专业。此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模式也使得IT系统(硬件和软件)的标准化和更新变得更迅速、更易用、更省钱。

第三,企业整合能力与核心竞争力提高。公司在新的地区建立子公司或收购其它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马上为这些新建的子公司提供服务。同时,公司管理人员可以将精力集中在公司的核心业务,而将其它的辅助功能通过共享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完成。

第四,通过向外界提供商业化服务增加公司利润。有些公司开始利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一般为独立的子公司)向其它公司提供有偿服务。例如,壳牌石油(Shell)建立的“壳牌石油国际服务公司”(Shell Services International),每年约8%-9%的收入来自向外界提供服务。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一把双刃剑,他具有很多令人迷恋的优点的同时还具有一些不能不加以警戒的弊端和潜在风险。

1.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有可能给会计信息质量带来风险

首先,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不能接触实际业务,在同一项业务的核算上容易和下属财务人员产生分歧,下属财务人员会以其不懂实际业务为由,强制性地要求变更会计入账方式。此外,一旦下属财务人员有舞弊行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员工也很难发现,如:虚报费用、库存出入库得不到实地检验等。以上问题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加大了财务风险。

其次,个别业务往来单位发票开具不及时,容易造成入账延误,甚至会遇到系统强制性关账而不能入账。

第三,下属企业的地税业务各自处理,每个地税要求不统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集中处理反倒效果不好,容易造成一定的涉税风险。

2.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应对外部环境变更时显得不灵活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在组织流程设计上的基本前提假设是:公司的业务内容、运作模式和流程不存在结构上的巨大改变,只是在现有流程的基础上进行革新和优化。而当企业的经营模式发生巨大变化或有新的业务要求会计及时支持时,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适应能力将受到巨大的挑战。比如政府“营改增”的政策正在逐步扩大范围,已经运行成熟的共享系统的,需要重新定义会计流程、编写相应的程序,然后从头给财务人员培训操作流程。虽然政策不会经常性的变更,但是只要变更一次就要对企业FSSC系统做一次大“手术”,既耗时耗力又耗钱。

财务共享的优点范文4

一、高校会计模式现状

市场经济的发展给各行各业都注入了新的血液也带来了新的问题,高校受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招生规模扩大化、生源构成复杂化、经费来源多元化、学校单位内、外部经济联系频繁化,这都使得高校会计工作的内容越来越复杂。面对这样的经济信息系统,如果还采用传统的手工记账的方法来管理财务,显然已不能适应管理科学化的需要,更谈不上为学校的决策者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缓解了这一矛盾,可以讲计算机技术与传统会计的结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从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高校会计电算化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目前已逐渐步入正轨。据估计,现阶段全国大约有90%以上的普通高校已经实现了会计电算化,这种高校会计模式具有如下特点:

1、实现了内部会计电算化。在手工会计系统中,高校财务部门内部会计信息均由手工处理。从编制记账凭证、过账、有关数据的归集、分配或计提、结账、编制会计报表及会计信息的检查与分析等完全由手工执行。但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上述工作主要由计算机来处理,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高校内部会计信息核算电算化。这种方式大大缩短了财务人员的工作时间,同时也使财务数据更为准确合理,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少数高校实现了内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网络化。在高校内部建立局域网可以将会计人员、财务管理人员、有关决策者通过网络连接起来,这种模式实现了会计核算和管理的网络化,大大满足了多人同时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的需要,而且便于同时进行财务管理、账务查询。对于会计数据,财务人员、管理人员、有关决策者均能够通过内部终端实现共享。但这种所谓的网络是仅限于高校内部的网络,是一种只能实现高校内部相关人员会计信息共享的局域网、校园网,外部直接或间接的有关机关人员,各院(系),对电算化数据利用不够或根本无法利用,使网络的最大优点“共享性”仍不能有效地发挥,从而也影响了其他部门利用财务信息进行管理和决策的效果。

3、模拟原始的手工模式。高校所实现的电算化模式还是模拟原始的手工模式。一方面,从账务处理流程而言,高校的整个管理系统同传统的手工模式一样要经过记账、算账然后等到年末会计决算后才能通过各单位的上报、汇总得到所需要的会计信息以及预算的执行情况,可以说就整个高校系统而言所实现的电算化模式还是原始手工模式的模拟。另一方面,同原始的手工模式一样,电算化模式也是只搞核算,不抓管理,会计电算化应用水平还仅仅停留在“算”的阶段,这种“算”出来的数据没有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二、当前高校会计模式遇到的挑战

高校产业化的逐步实现使高校的经营业务更加多元化,决策的范围扩大、难度增加。不论是对于高校内部的决策者还是对于外部的监管者决策的及时、正确成为必然要求,这在客观上对当前的会计模式提出了挑战。

1、不能有针对性地获取信息。高校业务种类增多、收支频率增加,舞弊和出错的可能性提高,监管难度和决策难度也随之增加,这在客观上需要有关各方共享高校信息,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获取、整理、分析高校会计信息,尽量实现高质量的监管和决策。而在单机系统下,高校会计信息无法实现共享,对于决策者和监管者而言只能是你报什么我看什么,只能根据所报的会计信息做出决策进行监管,这使决策和监管在参考范围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无法达到有效的目的。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多,不再像过去那样彼此独立,尤其是产业化后高校联系更是频繁,而当前的会计模式根本不能实现高校间的信息互通,严重阻碍了高校经济的发展。

2、信息获取滞后,不能满足及时性要求。如前所述采用目前的高校会计模式会计核算资料以及会计信息不是及时向上级提供的,往往要等到年底会计决算后通过各单位的上报、汇总,上级才能得到所需的会计信息以及预算的执行情况。在传统的高校收支情况下,金额小、收支单一、舞弊差错的可能性小,这种年终报送资料的方式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当前的高校收支不再单一,收支的频率加大,金额增多,如果仍然等到年底决算后再逐级上报,只怕错误的收支已经发生,成为既定的事实难以弥补,尤其是对于金额较大的收支更是如此。可以说,高校的产业化要求上级对高校进行实时、追踪控制,随时监督与评价高校的收支情况、决策情况,而不是要等到年底被动接受逐级所汇总的会计信息,这就要求上级对高校会计信息能够及时获取,在当前的高校会计模式下这种要求是无法实现的。

三、网络条件下的高校会计模式

高校会计模式所遇到的这些挑战严重阻碍了高校会计作用的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令我们的经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为高校会计模式的完善提供了新的思路。

1、实现各高校内部网络化。各高校是整个高校体系的组成单位,要实现整个高校体系的网络化,首先必须实现高校内部的网络化。将高校财务部门、有关的信息需求部门、信息需求者之间建立一个局域网,这样通过这个内部的局域网财务部门的财务信息可以实现共享,各个信息需求者(部门)可以通过网络直接、随时获取有关的需求信息。对财务信息使用的限制可以通过设置具体权限来实现,各信息使用者只能按照授权获取一定范围的财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实现了财务透明,同时信息需求者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获取有关信息,实现实时决策、实时监督等。当然,不同于单机下的电算化会计,网络下的高校会计模式在会计人员的设置、信息管理方式、内部控制等方面都会有所改变,目前已有一些高校实现了内部网络化,但并未得到普及。

财务共享的优点范文5

关键词:财务共享服务;管理会计信息化;实施策略

一、财务共享服务与管理会计信息化概述

(一)财务共享服务

财务共享服务实质就是以多个地点为媒介,并把一些关键性元素整合起来,并将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中的财务业务融入到共享中心当中,并进行合理的处理,从而形成财务共享服务。通过财务共享服务可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二)管理会计信息化

管理会计信息化实质就是在信息化的基础之上将管理和会计相融合,将现代化的管理技术融入到会计管理当中,改善会计的管理质量和工作质量以及效率,此外管理会计化的实现也对企业的决策和规划也起到一定的影响。西方国家管理会计起步较早、发展比较成熟,管理会计对企业的运营和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我国管理会计由于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发展并不是很理想,管理会计在国内没有大范围的推广和实施,许多行业并没有涉及管理会计。管理会计信息化就是将管理会计和信息化相结合,根据比较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会计进行合理的管理,比如通过信息技术对数据进行传输、获取以及处理,会计数据处理更加的高质、高效。目前国内的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

二、财务共享服务对促进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意义

(一) 促进管理会计水平的有效提升

财务共享服务的构建促进了企业的发展,统一了财务管理制度,对财务相关的人员进行整合和分配,同时财务共享服务的构建给企业提供了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程序,大大降低了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和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加大企业管理的投入有利于企业管理会计的实现。

(二)有效推动会计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信息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管理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此外管理会计信息化已经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元素,当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与各部门之间存在区域上的差异时,若想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就需要利用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等作媒介,作为财务共享中心和各部门之间的桥梁,目前大多数的企业无论是财务的管理还是处理等都需要信息技术的参与,才能达到高质、高效。目前国内信息化体系主要网上银行系统、企业互联系统以及报账系统和会计核算系统等等。管理会计信息化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有很大的帮助,比如财务报账的工作中,利用信息系统可以将报账工作各个环节覆盖,通过信息技术使报账工作更加的高效、快捷,使得财务工作更加标准化系统化,降低企业的风险和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

三、财务共享服务背景下,管理会计信息化有效实施策略

(一)要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安全

财务共享服务以大数据为基础,通过信息技术对企业的成本和资金预算以及收入效益进行系统的管理,通过对企业内部资金流动的管理,提高企业内部资金的利用率和合理的对企业内部各个项目的资金调动的管理,加强企业会计数据的管理,为企业获取更多的效益。企业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涉及到许多的数据,这些数据的存储和传递都是通过电子媒介,当通过互联网进行数据的传递和共享时,会存在数据信息泄露的可能,给财务管理带来安全隐患,因此为了促使管理会计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对财务数据安全的管理。要提高财务数据的安全性需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设置企业财务数据的访问权限,对于企业财务数据一般都是在企业内部进行传递和使用,但是企业内部也有一些机密的财务数据信息,这些信息只能是相关人员才能查看,因此,为了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就必须设置访问权限,防止信息的泄露,保证企业财务数据的安全。其次,加大对财务人员的管理力度,虽然数据设置了访问权限,但是一些相关人员获取数据以后也有可能造成数据的泄露,因此需要加大对使用人员的管理力度和监督力度,减少信息的泄露和篡改,降低企业的损失,提高企业财务数据的安全性,降低财务信息安全事故发生的机率。

(二)注重管理会计和已有会计信息之间的结合使用

当今,国内一些比较先进和规模较大的企业已经形成了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而财务共享服务的推进和构建不能对企业原先的会计信息系统全盘否定,需要将管理会计信息化和企业已有的会计管理信息系统的优良部分相结合,从而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实施和构建,促进企业财务管理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比如,ERP系统,如今许多企业都在使用这个系统,通过财务共享服务和ERP系统的结合,促进企业的经营和各个项目经营的整合,这种模式得到广泛的应用和许多企业的支持。

(三)对管理会计信息化的人才进行创新

现阶段我国会计人才已经出现严重失衡的状态,传统的会计数据核算人员已经占据会计人员的大部分,新型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很少,使得我国许多企业的高层会计管理人才严重缺失,这将严重影响企业财务业务处理的能力和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各个重大决策,影响了企业的效率,因此要加强管理会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财务共享服务构建以后,会计工作的人员的职能也随之发生改变,已经由原先的会计核算人员逐步向管理会计人员转变,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型人才的需求量将逐渐减少,而管理会计型人才的需求量将逐渐增加,企业未来发展如果想要适应这一新变化就必须加大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加强企业和学校的合作,提高企业的人才储备量和学校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学校人才培养的准确性,把握会计人才培养方向,使学校培养的会计人才满足企业发展要求,满足社会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量。

(四)拓展管理会计的服务领域和范畴

企业以共享服务为基础,促进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财务共享服务的建设涉及大量的数据,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企业内部的财务共享服务的建设可能会外包给其他机构。因此为了提高财务共享服务建设的质量,国家应当鼓励和支持财务共享服务的建设,提供相应的硬件、软件设施,提高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加大技术的提供力度,为企业管理会计相关的硬件和软件的开发提供技术和环境,从而达到构成管理会计信息化的目的。

(五)支持会计软件开发、中介机构开发管理会计服务领域市场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避免不了外包的情况出现,因此为了加大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力度,国家应当加大管理会计信息化支持力度,出台相应的政策,促进管理会计相关的软件开发和推进中介机构构建和开发,促进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六)加强云计算在财务共享中的应用

云计算的发展是基于互联网的发展和互联网相关的服务以及交付模式,传统的计算是在计算机上计算或者在手持式终端上进行计算,这样不仅数据量大,而且对于终端和超级计算机也带来许多计算的困难,对于设备运行有一定的影响。云计算不仅仅降低了终端运行的困难,将大多的数据计算都在云端中进行,大大提高了财务数据的处理能力和效率,将云计算和财务共享服务相结合有以下几大优点:首先,云计算的应用可以降低企业数据处理成本,主要是云计算的运用可以减少硬件的购置,企业在使用云计算时只需要购买相应的云计算服务,其他的将由供应商在后台维护,减少了设备的使用,大大降低了企业成本。其次,云计算促进了企业各个部门的合作,云计算的使用,可以有效的使财务数据共享,减少数据的传递流程,使的相关的财务数据更加的流动化,企业各个业务项目的运行更加的有效。由于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技术目前还比较薄弱,因此企业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加大财务共享服务的构建和引进云计算技术,使得管理会计信息化普及的脚步加快,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效率,提高财务数据处理能力,保证财务数据处理高质、高效。

四、总结

通过本文研究发现,企业想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加强会计的管理,以财务共享服务为基础的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实施可以大大提高企业财务数据的处理效率和质量以及数据信息的流通,减少数据信息不畅通的情况产生,更加有利于企业项目实施的决策,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何瑛,周访.我国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关键因素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13(10):59-66.

财务共享的优点范文6

关键词:企业管理;财务共享中心;升级;优化

伴随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过去很多需要依靠人力重复执行的单一性质工作开始由电脑、网络云平台等载体完成,大幅提升了系统运算能力,降低了结果误差率,能够保障信息的高效输出和促进决策的准确性。财务共享中心作为搭建在电脑硬件和网络平台上的集成软件系统,体现出较为明显的互联网时展特征,其实用价值被企业接受,很多企业开始基于这样的契机构建财务共享中心,大跨步变革管理思路,调整组织结构,创新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效率,目的都在于确保自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把握先机,降低成本,提升软实力,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游刃有余。

一、企业财务共享中心的基本概念、作用以及价值

企业共享是指通过建立统一的组织机构,将具有重复性、简单性以及同质性的工作进行流程化建构以及标准化处理,通过对软件以及网络技术等的深度应用,降低企业运作成本,实现规模效益,提高工作效率。财务共享中心一般为人员素质较高的企业所属各分支机构、办事处等服务,这些分支机构、办事处一般只会承担销售任务,而不需要较高的财务核算需求。对于企业而言,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加强内部控制,有效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

企业财务共享中心作为内部一个相对独立,但又与各业务系统相关联的组织单元,其成立目的是为协助管理者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帮助企业提升财务管控能力,让管理者可以了解企业内部各个运营模块的财务情况以及经营情况。在过去一段时间,相关部门持续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能力提升的要求,特别是央企和国企对内部控制的关注达到了历史高点,财务共享作为互联网时代产生的管理工具,很好地契合了提升内控水平的诉求。

(二)提升会计核算效率,有力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标准化、流程化、集成化是每一个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的基本逻辑和底层思维。从目前主流的共享模式看,集中管理的运作模式强调对信息技术以及高科技的有效应用,辅以标准的业务处理流程,精准按照会计核算要求处理每一单业务,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会计核算效率。同时,通过统一的会计处理机制,减少了原来会计核算处理模式下的资源浪费。

(三)推动核算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相互分离以及财务人员转型

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可以将更多接受过系统财务培训的专业人员从基础、重复、烦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能够从财务后端前移到业务一线,在整体提升一线业务人员素质的同时,能够通过业务知识和财务知识的整合,为企业的决策、分析等提供专业意见,有效促进会计人员向管理人员转变。

二、“互联网+”背景下,企业财务共享中心发展面临的挑战

当前,是一个为互联网环绕的时代,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的出现,为信息共享构建了强有力的技术平台,财务共享中心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其建设和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时代文化和先进技术的影响,在完成既定的企业阶段性目标的要求下,更好地构建财务共享中心体系,企业急需解决一系列的问题,直面新时代的各项挑战。

(一)传统思维模式与网络文化的高度冲突

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网络文化其最为突出的特点便是个性化,从某种意义来说这与传统文化教育和传承存在一定程度的背离。因此,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将集成系统的规则与企业和人员的个性业务需求有机结合,提高共享的运作效率,让共享中心的功能得到最大化地释放,是企业在建立运行共享中心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二)“互联网+”时代管理层和基层员工诉求之间存在差异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层的真实需要和基层员工的诉求会存在明显差异,如果员工能够掌握熟练的技能,对于优化共享中心和其他平台的对接会产生积极的促动作用。但是当下一些企业组织更多的是关注共享中心在系统前端的互动,很难及时处理大量的内部管理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必要的整合,容易忽视基层员工的诉求,员工个人成长受限制,长此以往将会导致基层员工失去工作信心,造成人员流失,不利于公司发展和共享中心职能发挥。

(三)共享管理模式和手段容易固化,缺少必要的创新

在互联网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企业财务共享中心的运营管理模式一旦确定以后,容易形成固定的系统集成机制,业务模式转换成本高,由于财务核算内容的相对固定性,成形的财务共享中心模式将面临缺少必要创新的窘境。

三、企业财务共享中心优化和升级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

(一)组织结构设计存在的风险

企业在对共享中心进行优化升级时,必须先对管理方向以及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定位,并围绕共享中心的建立做好组织结构的设计工作。一般情况下,服务模式的框架会比较简单,但是共享中心所主导的管理系统框架会相对复杂,应该呈现出扁平化的特征,如此不仅能够满足基础的服务要求,提高信息平台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但在实际工作中,组织结构的设计以及模式的存在表现出一定的模糊性。

(二)信息保密领域存在的风险

企业内部的各类业务信息和财务信息是经营管理形成的核心成果,在财务共享运行过程中,大量内部信息会在网络平台传递,一旦出现财务信息泄漏的情况,会直接给企业管理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带来巨大损失。很多行业的重点企业的财务共享中心面临更多的外部“入侵”,对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提升信息防护水平提出较高要求。

(三)财务与业务不融合所导致的风险

企业在构建共享中心时必须保证财务和业务工作具有足够的协调性,才能充分发挥流程管理的作用,调动业务资源。从共享中心建设的过程来看,必须要督促企业各部门人员思想统一,一起努力推进共享项目,才能正常促进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及后续运行。但在实际工作中,业务体系和财务体系之间存在明显的时间差异、专业差异、结果差异,不同职能部门人员之间往往对企业的业务内容和管理流程有不同的意识偏差,不能有效形成业务财务的闭环链条,难以形成完整高效的融合体系,因此会导致财务共享的建设和运行形同虚设,难以完成期初建设目标。

(四)业务系统管理存在的风险

企业共享中心在实际应用中与传统的内部运营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一旦共享系统没有高质量的管理系统作为支撑,就很难有效开展内部管理业务。在共享业务处理过程中,如果因为客观原因造成系统不稳定、业务流程紊乱或数据差错,会对实际的业务造成难以估计的影响,后果甚至比传统业务更严重。

(五)流程管理存在的风险

因为企业原有的内部管理制度、流程很大程度上已经不契合财务共享管理的实际诉求,尤其是当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在管理流程和内部制度方面存在问题时,如此很容易触发其他方面的危险。除此之外,流程管理所面临的风险与企业共享中心的实际运行效果也是关联甚深,究竟怎样让流程以更加合理、科学和规范的状态出现,减少控制风险,提高共享中心应用的效果,是非常关键和值得思索的问题。

四、企业共享中心优化和升级的具体思路和措施

(一)以企业战略为导向,减少资源浪费

在对企业财务共享中心进行功能定位时,要坚持以企业战略为导向,强调其能够在运行的整个过程中都能贯彻这一原则。对于企业而言,战略可以视作对企业发展予以支撑和引导的手段,存在的意义在于解决企业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各项信息资源诉求。首先,企业架构影响到共享中心的管理架构,也间接决定了业务流程、组织人员、运营管理以及信息系统的建构方向,对共享服务中心的定位以及发展方向十分重要。共享中心离不开企业的财务管理战略,需要为企业的成本管理和风险控制提供参考和支持,最终帮助企业实现增值;其次,共享中心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将企业战略贯彻始终,这样有助于降低成本,减少冗杂环节,也会降低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更能减少对公共资源的占用。

(二)加强技术应用,提高信息系统的整合水平

企业共享中心必然包括多种业务子系统,必须对其进行高度整合,而且要与企业实际管理情况相符合,如此才能保障共享中心的顺利运行。比如进行数据信息的编码必须要多个系统的数据进行相互融合以及流通,保证数据流通的高效性以及全面性。首先,企业必须提高共享中心的控制以及承压能力,确保提高系统运行的速度和衔接的合理性;其次,不断提高系统的稳定性,确保共享中心数据储存和传递的安全性;再次,借助网络技术实现移动办公,有效提高业务的处理效率,不断提高广大客户以及员工的满意程度;最后,酌情加大有关技术研究和创新的投入。技术的发展需要相关人员的管理和控制,对于发展中的企业而言,节约成本最佳的突破口就是积极鼓励企业的财务会计进行转型,因为这些人员在处理财务信息、应对相关流程会更加轻松自如,并且共享中心所承担的一部分工作原本就是由他们来完成的,所以这有助于刺激他们提高自身的能力,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利用。

(三)克服共享中心优化与升级所面临的实际障碍

1.变革管理方式首先,通过和企业员工进行沟通能够及时了解其思想、心理方面存在的情绪以及障碍,要在促使其了解财务共享运行的可行性及必要性的基础上,让他们真正意义上接受管理方式以及管理模式的变革,可以在有效沟通的基础上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工作;其次,围绕财务共享所需的相关操作对企业员工展开专业技术培训,可以通过定期举办讲座、交流会等方式打消广大员工对于自身工作技能以及无法适应共享中心工作模式的焦虑感,促使其能够提前适应变革。2.变革管理节奏任何管理节奏的变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必然循序渐进,如此会导致管理者有更多的时间慢慢发现问题,发现不足,也更有助于改进共享中心,促使其能够在助力企业管理方面发挥更多的作用。共享中心的存在对于很多企业而言是一种全新的存在,倘若要在企业当中立刻贯彻执行,就必须进行相当长时间的铺垫和推广,如此及能够让广大员工慢慢适应,也不会在短期内造成不同职能人员之间的思想冲突。3.变革管理的范围企业共享中心的管理和服务范围从小到大有助于发现中心本身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很大程度上能够控制不必要的管理成本,而且一旦发现管理有待改进之处,可以在全面推广之前节约掉不必要的投入。

(四)加强团队管理建设,实现财务共享中心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企业而言,共享中心是一个非常相对独立且庞杂的机构,只有加强团队建设才能确保其实现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其可以从这样几个角度来予以贯彻和落实:首先,必须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岗前培训以及持续教育工作,确保其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其次,生成共享中心轮岗机制,可以让员工接触到更多的业务模块,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与此同时,也可以激发更多员工的潜能,促使其在工作岗位上展现更多的价值,这样也有助于促进企业团队内部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有助于提高其凝聚力。最后,建立健全绩效考核评估体系,鼓励广大员工积极学习,提高服务管理质量,在让广大员工看到自身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的同时,也帮助企业减少人才的波动和流失。随着共享中心业务的不断增加,其必然需要更多经验丰富的员工、善于思考的员工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所以企业必须加强团队建设,引导更多拥有良好心态、创新思维的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处理工作。要引导企业的原有工作人员积极应对转型的压力,及时调整心态,在变革中寻找更多的发展契机。

(五)持续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单位内部多方管理的参与度

财务共享中心相关工作的开展以及业务处理必然有一定的标准,但是这套标准并非一成不变,也需要结合业务的特点做出及时的调整和更新。因此,企业共享中心需要设置专门的用于流程优化的团队,定期对共享中心操作人员的工作方式、工具以及流程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优化和改进。首先,重点关注流程改造的标准化以及规范化,一旦出现新增业务时要将其纳入共享中心的管理和服务范畴当中,及时精简冗余的流程;其次,企业必须明确共享中心后台的职能分工情况,要将重复的、不需要办理较多手续的业务尽可能交付给后台进行自动化处理,如果是内容比较复杂的业务,则可以委托其他管理人员代为完成;再次,企业有必要发挥规模效应以及优势,在不断规范流程、精简流程的过程中,发掘企业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尽可能使用内部人才来解决共享中心开发、建设以及后期维护的问题;最后,企业在应用共享中心的过程中,需要及时对内部管理措施进行优化和改善,不仅要实现多部门联动,还要对内部岗位职责以及绩效管理方式进行创新。结语总而言之,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优化和升级伴随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变得十分有意义。所以,企业需要构建财务共享,提高内部管理和其他工作的效率,这既是顺应时代的选择,也是推动企业更好地发展、前行的关键之举。

参考文献

[1]高玲玲.如何做好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营管理[J].今日财富,2020(02):166–167.

[2]陈佩欢.集团公司财务共享模式的优化研究[J].纳税,2020(23):97–98.

[3]冀娜.运用大数据思维推动企业财务共享服务建设与发展[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04):222–223.

[4]张倩,东野广甜.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经济效果研究[J].管理科学与工程,2021(1):12.

[5]李娟.财务共享中心下的共享财务管理探讨[J].经济管理文摘,2020(10):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