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盈利企业会计准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非盈利企业会计准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非盈利企业会计准则

非盈利企业会计准则范文1

关键词:盈余管理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相关性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

1992年,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组织委员会”(coso)公布了著名的“coso报告”,开创了内部审计新纪元。Coso报告中对于内部审计的定义是:内部控制是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影响,为经营的效率效果、财务报表的可靠性、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等目标的实现而提供的合理保证的过程。

二、盈余管理的定义

盈余管理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但对盈余管理的定义会计学界至今未达成一致。在国外相关学者的研究中,其中,Schipper ( 1 9 8 9 ) 认为, 盈余管理是一种“披露管理”行为,企业为了获得某种利益,对会计披露时进行干预,这种干预行为是非中立的,具有倾向性;而Scott(1997)对盈余管理的定义为管理层在GAAP准则的允许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得自身利益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行为,强调盈余管理行为不会违反会计准则且具有经济后果。我国学者也对盈余管理的定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魏明海( 2O00 ) 认为: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为了误导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理解或影响那些基于会计数据的契约的结果,在编报财务报告和“构造”交易事项以改变财务报告时作出判断和会计选择的过程。宁亚平 (2004) 认为盈余管理是指管理层在会计准则和公司法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盈余操纵,或通过重组经营活动或交易达到盈余操纵的目的。但这些经营活动和交易的重组增加或至少不损害公司价值。

综上所述,盈余管理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法律法规的规定范围内的,利用会计政策的灵活,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这些行为可能对其他利益集团造成损害,但是是合法的。另一种是企业通过有目的的不合法的行为来操纵利润的行为,获取私人利益的信息披露。这两种盈余管理的性质不同,所以我们在对待时也应该采取不同的出发手段。

三、内部控制有效性与盈余管理

刘玉(2011)以2006年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制造业中的机械设备和仪表业的111家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以修正的Jones模型和截面修正的Jones模型证实了盈余管理与内部控制呈负相关关系,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可以抑制盈余管理的行为。王奇杰(2011)以2007-2009年江苏省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内部控制保证程度高的上市公司,其盈余管理程度低,财务报表的质量高的假设,但结果发现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保证程度与盈余管理为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由此得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在限制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上尚未发挥充分的作用。

笔者认为,内部控制对于盈余管理没有起到预测的抑制作用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较差。另一方面,内部控制衡量指标欠佳,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差,内部控制未得到准确衡量,并不足以说明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不相关。

四、内部控制缺陷与盈余管理

叶建芳等(2012)利用2008-2010年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来探讨内部控制对于盈余管理的影响,从而得出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企业同时具有较高程度的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程度和基于真实活动的盈余管理行为。并且,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在以后纠正了内部控制的缺陷,这些公司的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基于真实活动的盈余管理都会有所减少,验证了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刘建伟 郑开焰(2014)基于2011-2013年沪深上市公司的强制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数据,检验了内部控制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内部控制缺陷存在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之间存在正向关系,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相较不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表现出更高水平的真实盈余活动管理。

五、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

随着一系列的财务舞弊事件的出现,相关部门要求强制披露内部控制信息,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的关系。熊婷和程博(2013)以深市A股非金融行业中小企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Logit回归模型发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水平、操控性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和控制性酌量费用显著负相关。表明高质量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行为有抑制作用。俞红和陶宝山(2014)以浙江省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发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盈余管理程度之间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

根据信号传递理论,具有高质量的内部控制的企业更愿意主动的披露内部控制报告,传递给投资者高品质的信号。透明的信息披露对于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在学者之间达成共识。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国内学者对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从不同的方面展开了讨论,但是得到结论却并不统一,未来的研究之路还很长。目前对于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大多是基于上市公司,而对非上市公司,非盈利企业的研究还处于停滞不前期,这使研究结论的适用性受限。并且此前的研究,大部分目光聚焦在内部控制和应计盈余管理的关系上,然而,随着会计准则制度的完善,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通过构造真实的交易来盈余管理,这些不足都要求我们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充分考虑,给我们的后续研究提供了方向。

参考文献:

[1]刘玉.盈余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实证研究[J].现代会计,2011(4).

[2]宁亚平.盈余管理的定义及其意义研究[J].会计研究,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