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班级整改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班级整改方案范文1
——昆山市石浦中学师德师风建设整改方案
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已进入整改提高阶段。在前一阶段分析评议活动中,依据行风评议组的反聩和学校自查,我校总结了存在的三大主要问题:一是部分教师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简单粗暴,缺乏艺术性,有轻微的变相体罚倾向;二是部分教师教学水平和责任心不高,教学质量意识不强,无法满足社会对我校优质教育的需求;三是学校的德育成效不高,学生中违纪现象比较严重,表现为无故旷课、相互打架、敲诈。针对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在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视,在行动上积极采取措施,切实进行整改提高,以确保学校健康持续发展。
一、 对于第一个问题的整改方案
(1)明确要求。学校将从义务教育法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的双重角度,在校教职工大会上严肃重申教育学生的规范性、艺术性。要求学校所有教职员工要在教育教学中真正关心爱护学生,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严禁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方法教育学生,严禁随便把学生赶出课堂和校园。老师要多与学生真诚沟通,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严守教育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不伤害学生自尊,要多讲究教育方法,多运用教育艺术,多点教育的耐心和爱心,从情理上帮助学生认识问题,提高觉悟;
(2)针对教育。对于在平时看到的和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发现的存在有不当教育方式方法的教师,有校长室亲自找他们一一面谈,帮他们认识教育方法的错误,和他们分析正确的教育策略,用针对性来保证有效性。
(3)方法指导。学校教科室定期组织一些教育大家如何教育问题学生的好的方法下发到各位教师手中让大家学习体会,用他山之石引导教师做好教育反思,提高教育艺术。
(4)机制制约。学校在教职工岗位考核方案中对于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且产生了一定影响的行为,明确视其为严重违反师德的行为,要扣发师德奖1000元,并取消二内年度评优和职称评定资格。
二、针对第二个问题的整改方案
(1)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努力促进教学工作规范化、个性化和优质化。为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教学,学校要组织各教研组集体学习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为各位老师形成新课程背景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提供帮助;
(2)重视教研活动和备课组活动。认真开展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活动,注重研究、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切实增强教学工作的有效性。要把教研组活动的落脚点放在公课、听课、评课活动上。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每学期必须要开设至少1节校级研讨课,对于不能完成研讨课任务的教师在职称评定、考核评优时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对于开设研讨课的老师,开课资料齐全学校每节课给予30元的奖励;1人开课同组教师无特殊情况必须要参加听课,对于听课情况学校教导处要制表登记并于每学期末作出统计并在校会上集中通报。听课后,各教研组必须要组织好评课活动。为确保评课及时进行,学校调整了原来每周三下午集中教研活动的规定,改为各组根据需要灵活机动制定活动时间,以确保评课的及时进行,各组评课活动,必须人人参与,由组长负责做好考勤记录和评课记录作为教研活动的原始材料存档。评课时请各教研组通知教导处派人参加。无故不参加评课活动,学期结束,按每人每次20元从政府下发奖金中扣除(这一条写进考核方案)。
(3)认真组织质量分析。要高度重视每一次考试,特别是初三年级的质量跟踪分析,善于从考试中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调整教育教学方法,以扬长补短,确保教学质量稳定提升。
(4)积极组织外出教研活动。要经常性地组织中青年教师外出参加各类高水平的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开阔视野;要积极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竞赛评比,以检验、锻炼他们的信心和水平,通过学和比促进名师的加快 形成。
(5)逐渐养成名师培养机制。要抓住机会对质量高、事业心强的中青年教师进行包装宣传,尊重教师自己价值实现的需要。
(6)努力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学校要引导教师学会教学反思,把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形成课题进行研究,用教育科研引导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育理念,为教学质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根本保障。
(7)及时修改学校考核方案。教学质量考核将加大对全市15名前优秀教师的奖励幅度,考虑到学校为接受新昆山人子女的专门学校,在加大对优秀教师奖励幅度的同时,我们又将降低扣款的要求,占全市排名20名以后才实施扣款,扣款幅度也将同步加大。参加市统考的小学科与大学科按同样方法进行考核。不参加市统考的小学科(初一、二体育,艺术,电脑,生物、艺术、历社)将由校长室组织人员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根据学生对老师上课的满意度作出不同的奖罚措施。这样把教学质量与教师收入进一步挂钩,以体现对优秀老师的尊重,并在人性化的基础上对工作马虎、质量较差的老师进行鞭策。
三,针对第三个问题的整改方案
(1)健全学校德育工作网络。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抓德育,形成德育工作的合力。
(2)构建多元化的德育渠道。要避免空洞的道德说教,要重视对课堂教学中德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再通过晨会、班会、国旗下讲话、校会、专题报告、家长会、黑板报、校园广播、观看教育影片、读书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扶贫帮困"献爱心"活动等多种途径强化学生的荣辱观思想,使德育渠道多元化。
(3) 重视养成教育。突出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监管和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要让学生明白,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的道理。为此,德育处要继续做好班级九项评比工作,并力争突出评比活动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大学班级整改方案范文2
在座谈会上、征求意见表中以及走访村居委会、街道等各有关单位,直接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中,对我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教育教学成绩普遍表示欣赏,充分肯定学校的校风学风、规范收费和师德师风,认为学校的办学思想是端正的,校风、学风和班风是好的;认为教师的师德端正、教学严谨、爱岗敬业,对学生的教育是充满爱心;认为收费项目清楚,收费公开透明,没有乱收费的情况。对学校的办学条件有待完善、学生生源素质不高所带来的困难和问题表示理解。同时,希望学校和老师严格管理学生,促进校风、学风的不断好转。
根据对各种途径收集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汇总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原因,制定整改目标和整改措施如下:
一、校风班风的问题
我校提出“学习因人而异,做人要求一致”的思路,树立“常规出战斗力”的理念。下大力气抓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改变以“堵截”的旧办法,建立以“疏导”为主的教育方法。来自全县四十多所初中校的新生在入学时经过一段时间的整肃,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打架吵闹的现象几乎绝迹,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的现象多了,勤奋向上的学风逐渐形成了。学校生机勃勃,充满活力。但个别班的班风和学风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存在迟到、旷课现象;一些学生的行为习惯存在各种问题,比如乱丢乱扔、损坏公物的不文明现象,环保卫生的意识有待提高;学生打架的现象虽已减少,但仍然不时发生;个别学生的仪容服装不符合规范等等。虽然,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对学校合并后的校风和学风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提出的意见和问题,尤其是学生的打架现象和不良习惯,给学校的工作敲响警钟。为此,我校提出如下整改措施:
1、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尤其是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完善班主任工作岗位责任制度,推行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价制度。改善班主任的工作和学习条件,对班主任工作要加大激励和奖励措施,营造一个有利于开展德育工作的氛围。积极开展理论学习、研讨交流活动,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学校要理解和支持学生处的工作,学生处要改进和加强工作。
2、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德育工作要从大事着眼,小事着手,从规范学生的行为规范抓起,从学生的课堂纪律、衣着打扮、文明礼貌、卫生习惯、爱护公物等抓起,花大力气纠正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不利于学习、不利于形成良好校风的行为和习惯。主要是:纪律松散,迟到、早退、逃学,打架斗殴,仪表不端,不爱惜学校财产,乱丢乱扔,等等。引进“校讯通”系统,以此作为反映、反馈学生进校离校情况,促进家校互动联系,以及高效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一种先进手段。
3、加强对学生团干部、班干部和学生会干部的培训,发展学生自治、自律的能力,形成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纠错”的德育网络,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的教育互动过程,让德育工作从“他律”走向“自律”,学生在自律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使学生在学习、生活、成才、交往及个性获得主动的、全面的发展。
二、师德师风的问题
对于我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反馈的意见和建议以肯定为多,但其中的一些意见,折射出学校师德的存在问题,应该引起注意。如:老师管理学生不严,有的老师只管上课不管学生,与学生沟通的方式不当;不按时上课和按时下课,有拖堂现象;个别老师上课用方言等等。 应该看到职业怠倦现象已表现出来,工作积极性下降,潜力没有充分发挥,消极被动地应付工作,对教育改革与发展无动于衷,有得过且过的心理。这些情况,虽然存在于少数教师中,但对于教师队伍建设确是一大问题。为此,我校提出如下整改措施:
1、进行经常性的职业道德教育。要在全体教工中经常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开展包括职业观、职业思想、职业责任和职业纪律在内的职业道德教育,提倡爱生敬业、自尊自爱、为人师表、改革创新的职业精神。努力培养一大批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的教师,努力建设一支教育理念先进、师德高尚、业务精湛、驾驭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强,富有改革创新意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要树立优秀教师的榜样。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已经成长起来了一批优秀的教师,他们的教育实践和先进事迹,生动地体现了现代教师道德的崭新特点。要通过广泛的宣传,使教师们学习身边的先进思想和先进事迹,提高师德认识,激发师德情感。
2、加强教师队伍的改革开放意识、与时俱进意识、忧患意识的教育。要使教师们认识南安及学校教育的现状,从中找出我们的优势和劣势;认识教师肩负的责任,从中增强工作责任感;认识我区、我校与先进区、先进学校的差距,增强危机感,从中找出努力的方向。
3、坚持他律与自律并举,重在内化。师德的形成,是由外部的他律逐步地转化为自我内部的自律的过程。在师德教育中,要有效地运用外部力量——他律形式。我们要健全并规范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和考核评价制度,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预防并及时、有效、妥善地处理各类教学事故,维护正常教学秩序,使教学走向规范化、严谨化、科学化,建设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有效地地促进良好师德的形成。强化教师的道德意识,重在自律,重在内化。要激发和依靠教师发自内心的信念,一个教师只有发自内心地对人民教师道德义务的真诚信服和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才会在教育实践中恪守人民教师的道德要求,才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积极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4、要严谨治学,不断学习。要努力改变我校教育科研气氛不够浓厚的状况,开展新课程的研讨和实践,包括新教材的基本理念、基本特点与新课程相关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评价、信息技术应用以及教师的教学观念、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学习与研讨。要经常反思实施新课程过程中的体会、感受及经验。要转变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探究式学习方式,以此作为突破口,推动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发展。
三、学校管理的问题
在反馈的意见与建议中,普遍对教育收费情况表示满意,认为收费项目清楚,收费公开透明,没有乱收费的现象。对确有困难的学生和低保户的学生,学校能减免收费,帮助解决他们的困难。 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意见中,比较集中的是对学校办学条件的问题和希望。比如增加图书馆的藏书量及开放时间、提高学校食堂的服务水平、开设班级图书角、开设校园英语角、举办校园读书节、增加校园绿化面积完善体育卫生及其他教育教学设备等等。为此,我校提出如下整改措施:
1、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要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政;要立足教育,着眼防范;要实行责任制,强化责任追究。要完善监督制约机制,规范在前,预防在前,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不正之风。学校党政干部,要带头遵纪守法,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经常进行检查反思,做遵纪守法和依法办事的模范。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依法治教意识,逐步规范和完善校务公开制度,不断加大学校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力度,提高群众的满意程度。
2、严禁乱收费现象,加强对教育收费的管理。收费要严格按教育部门和物价部门规定的项目和标准收取,不得随意另立收费标准,提高收费标准。收费项目、标准、依据、用途,要张榜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3、严格财务管理,严禁违反财经纪律,严格执行财务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规定,加强经费投入与使用的管理。严禁违规操作,大宗物质采购必须有3人以上参加;工程建设项目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招标投标。要本着勤俭办事的精神,严禁铺张浪费,减少办事环节,提高运转效益。
4、加强对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做好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健全固定资产的明细分帐,做到帐物相符,定期进行清产核资工作,强化财产的购置、领用、报废等手续的管理,做好学校财产的维护保养工作。
5、争取上级政府部门、有关单位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精心规划,认真筹备,加快校园改造的步子。在学校总体改造实现之前,总务后勤人员要尽职尽责,积极工作,主动克服困难,努力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师的工作学习条件,做好学校财产和教学设施的管理,及时维修维护增补教学和活动的设施设备。
大学班级整改方案范文3
对于《管理学基础》课程来说,课堂上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过程中两个不可缺失的部分,互相依赖和补充,但是很多学校的教师只注重理论教学,为了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实践环节,从教学理念上存在着厚此薄彼的倾向,导致实践教学流于形式,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于学生而言不能够将学到的理论方法得到充分的应用,书本上的知识依然停留在文字和想象的阶段,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缺乏整体和系统的把握,知识点之间缺乏逻辑上的联系,甚至在理解上会出现偏差,在工作中容易出现各种失误,甚至引起一些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考核方式不能评判学生的综合能力
由于现行的教育管理制度的实施,要求教师需要按照规定的教学大纲进行授课,授课内容也是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最后的考核与评价也是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命题考试,通过传统的规定了标准答案的题型和考试内容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考核,导致学生通过集中突击或者通过各种方式寻找标准答案进行应对,这样的考核方式很难评价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所以,针对新时期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需要对现行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呼唤一种能够培养具有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未来管理人才的教学方法,于是项目教学法便应运而生。
三、项目教学法概念和实施意义
项目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初美国和德国的教育革新运动,项目教学法是将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相互融合的一条有效途径。[2]通过实施项目教学法,可以在一个具体的项目的基础上,融合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共同完成整个项目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团队合作,项目组成员不断学习、攻坚克难、及时总结,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实践操作,在项目结束时,由师生共同评价实施项目所取得的成果,通过项目完成达到预期的效果。[3]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强化,在共同完成的项目任务中,促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学习、分析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实践中达到将知识的融会贯通并且有效提升实际工作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项目教学法是实现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有机结合的一条有效途径,可以针对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生感兴趣的课题来确立任务,是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更加贴合实际,使教学更加有针对性地运用管理学知识、管理方法和技能。项目教学法可以跨学科领域,突破时空的限制,通过展示对事物多样化的联系,在《管理学基础》教学过程中,运用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和法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知识,从整体的角度上全面分析问题,为了完成任务,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团队合作,从设定目标、制定计划、选择实施路径和对结果进行评价等一系列环节完成任务。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品质,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项目教学法是以所拟定的项目为核心,教学过程是围绕着项目的制定和实施而展开活动,所以设计适当的教学项目是教师教学的关键一环,所以在教师备课时需要把握好对项目的选择,首先所选的项目必须贴近工作和生活实际,项目的实施具有可操作性,使得学生接触到项目后能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通过努力可以实现项目的目标。其次项目的实施难易适中,这个尺度把握在教师手中,不能因为难以完成而是学生丧失信心,也不能因为过于简单而失去兴趣。具体的实施步骤主要包括确定项目任务,制定实施计划,项目的具体实施和对项目成果的评价等环节。
(一)确定项目任务项目任务的选取应该紧密联系课程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与实际的经济管理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在该阶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共同拟定项目的构想、设定项目的目标,通过可行性分析初步设定解决方向。在该阶段搜集想法的方法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法”,广大学生有了初步想法之后,对项目所涉及的问题领域、完成项目的时限展开讨论。一个项目任务确定好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项目的完成进行一个乐观的预测,然后组织学生拟定一份项目提纲,总体阐述项目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以及所涉及到的具体设施,分析潜在的问题领域,规定任务完成的时限。结合《管理学基础》课程的内容,本文针对“计划的编制与执行”部分,以“组织一次班级春游活动”为项目展开分析。
(二)制定实施计划制定项目计划这个环节,本身也是所选任务的内容,所以对于学生来说有双重意义,更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进行紧密结合。在这个阶段,需要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确定项目组长,让学生借助项目提纲,设计项目计划流程图,制定具体的成员分工职责,寻找制定计划所需的材料和工具,比如旅游目的地的图片与文字说明等。在这个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各自的任务,让学生积极参与团队合作,让学生明确各项任务谁来做,为什么要做,如何做等等,使学生从技术、经济、审美、易行等角度对多个方案进行比较和选择,最终形成小组统一的有具体成员分工的项目实施实施计划。针对“组织一次班级春游”这个项目,要明确项目小组谁来收集旅游景点的图片、文字说明,谁来制定旅游行程,谁来安排交通工具,谁将负责食宿问题以及安全保障等等,通过各自的工作,最终共同讨论形成详细的计划说明书。
(三)制定实施计划在该阶段需要学生将小组共同制定的有详细成员分工的项目实施计划转化为实际活动,经过小组反复讨论形成最终的实施方案,然后推选一位小组代表进行展示。就以组织班级春游这个项目为题,每个小组的代表将本小组的实施方案以海报形式展出,并辅以PPT或者音像、图片等形式进行展示,当众宣读自己的实施方案,包括出行时间、旅游目的地、游览的景点介绍、食宿安排和使用的交通工具等等,同时对于每个具体的环节都可以请小组的其他成员进行补充说明,展示完毕还要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询问和解答等。
(四)项目成果评价在各个小组展示结束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事先确立的评价标准对每个小组活动的可行性、小组成员分工情况、组织准备情况以及项目的全过程进行评价,具体可以通过小组自评,小组之间的互评以及教师的客观评价等综合评价,肯定每个小组的出彩之处,同时找出各个小组的缺点和不足以及整改方案,最终可以通过学生投票的方式选出优胜者进行鼓励。
五、小结
大学班级整改方案范文4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加强教学指导和课堂教学研究,提升教研服务水平,努力实现教研理念、教研作风和教研方式的转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促进我区教育的内涵发展、和谐发展、均衡发展和持续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1. 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各科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巩固我区课堂教学改革已取得的成果,努力打造我区有效课堂教学特色。
2. 加强教学常规过程管理。通过调研、视导、督查、评估等方式,促进学校精细化管理和规范化管理,为提高我区教育教学质量和推进新课程改革创造良好环境。
3. 立足课堂,开展问题研究。积极探索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有效性,加强新课程开发和实施,指导校本教研,为加快教育发展奠定基础。
4. 扎实做好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努力推进“一校一品”工程的实施,打造学校个性品牌和特色。
5. 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素养,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强化制度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真正打造一支具有凝聚力、战斗力的教研队伍。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强化教学常规过程管理,力争教学常规管理的实效性有新的突破。
1. 进一步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促进小学教学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化,不断完善监督机制,将《规范》贯穿到教学常规的每一个环节,用《规范》来要求教师的常规工作。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加强教学评估,促进教师树立教学中心意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 深化教学常规随机抽检工作。从严从实抓好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严格按照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考核总结的要求;重点抓住薄弱学校、薄弱学科、薄弱环节,加强指导和服务,提高过程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大教学检查与视导力度,在视导中增加素质教育质量检测环节,落实中小学教学工作每月汇报和通报制度。
3. 深化教学“学、查、纠”工作。各学校每学期要结合学校管理实际,制定教学管理整改方案,明确整改目标和措施,全面建设良好教风,培养勤学进取的学风,不断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培养学生良
好的学习习惯。要抓实教学过程的精细管理、质量检测的责任管理、教学工作的目标管理、教学质量的评价管理。
4. 培育课程改革的典型。建立“专业引领,经验推广,典型示范”推进机制,树立落实教学常规先进典型,推广先进经验与做法,研究教学常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工作。全面建立各科教研员定点联系学校制度,明确教研人员对联系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管理和服务责任,把培植典型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建立区域性的典型学校,推广先进典型经验。
(二)立足课堂开展问题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5.积极开展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的行动策略研究或主题研究。重点是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法研究、作业研究、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教学评价研究、教学设计研究、教学实施研究。积极围绕相关主题组织开展主题(专题)教研活动。
6. 重视对文本的研究。根据提升新课程实施水平的需要,进一步组织各学科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认真研读新教材和教师用书,深入领会课标理念和要求,深刻理解编者意图,在此基础上从教法、学法等方面进行认真的研讨。
7. 加强有效教学研究。各学科组织的区级主题教研活动,要将解决的问题作为活动主题,引导教师更新理念,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有效性。校本教研活动,应以“课例”或“教学片段”为载体,剖析典型课的教学过程,分析、研究教与学的得失,寻求解决低效、无效课堂教学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8. 努力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的新突破。根据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积极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途径,采取课题拉动、定点试验和跟进指导等措施,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9.大力推进片区教研模式。建立片区教研活动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和评价机制,把联片教研活动的实施及成果与学校考核、教师考核结合起来,促使学校和教师都能有效地投入到联片教研之中,提高工作效率。
(三)大力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工程,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10. 充分利用集体备课、网络教研、学科培训等多种形式,搞好学科知识建构活动。通过学科知识建构活动,增强教师准确把握教材、提高课堂效益的能力。学科
教研员根据学科的实际需要,科学安排培训内容,灵活设计培训形式,确保培训收到实效。通过培训,要使各学段教师要在短时间内精通本学段学科教材知识,完成本学段学科知识建构,并逐步掌握相近学段、相关学科课程的基本知识,逐步完成教师的大学科知识建构。
11. 继续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力度,深化青年教师青蓝工程。继续推进实施全区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
带徒计划,开展青年教师拜师活动,为每个参加工作3年以内的青年教师找上师傅,接上对子,制定培养计划,落实培养措施,实施专项评价,定期开展活动,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让他们尽快成为全区教学的中坚力量。
12. 实施教师“以考促学”的专业提升模式。“以考促学”的实施以乡镇(街道办)和区直学校为单位进行,区教研室在考试主题、内容、方式上给予指导;考查内容以教材、课程标准、教育教学理论为主,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查形式;考试成绩的使用与教师的竞聘上岗、评优树先、年度考核、教学实绩考核有机结合;逐步形成面向教师的各种业务评定和评优,实行业务考核缺项一票否决制。
13. 建立全区学科名师团队。以全区各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学新秀为主体,吸收骨干教师,组建学科名师团队,定期开展活动,带动全体教师专业发展。通过名师论坛、课堂示范、科研沙龙等形式,辐射带动全区教师健康成长。
(四)大力实施书香校园建设工程,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14. 大力实施书香校园建设工程。各校要注重营造浓厚的学校文化气息和读书氛围,继续搞好“周、月、季”读书计划的落实和读书节系列活动。各校在日常阅读活动中要抓好阅读学分制星级评价的落实,把“周、月、季”读书计划的落实纳入常规月查项目,切忌流于形式,区教研室将在教学视导中对该项工作进行专项督查评估。
15. 各校要扎实开展好古典诗文诵读活动,注重现代文、科普文、通俗英文等各种类型的大阅读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要通过大阅读活动,形成学校个性鲜明的特色文化。教研室将增大对该项工作的指导力度,发现、培植典型,总结推广经验,促进全区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
16. 培植一批书香校园建设特色项目。研究制定《书香学校、书香班级、书香家
庭、教师读书人物、学生读书好少年评选办法》,各学校要围绕“诵国学经典,养浩然之气”这一主题精心设计读书节系列活动,搞好“书香班级、书香家庭、教师读书人物、学生读书好少年”系列评选。
(五)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大力开展网络教研
17. 进一步强化广大师生的网络意识,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网络资源,实现网络教研的常规化、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各校要进一步完善教师实施网络教研的活动规划和评价方案,将教师开展网络教研的情况纳入对教师的评价之中。
18. 发挥全区各学科网络教研中心组作用,搞好学科网络日常教研管理、辅导、答疑、网上互动等研究任务,提高学科教研的即时性和有效性。
19. 立足区域优秀教学资源的整合,在网上提供教案、作业、单元检测试题、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教学随笔、教学案例、公开课示范课录像等相关教学资源,并强化资源上传的及时性和时效性,为广大教师的教学提供即时、有效的资源服务,逐步形成具有我区特色的教学资源库。
20. 开展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研究,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新途径。发挥好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研究的优势,提升经验面向全区推广。
(六)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打造高效和谐教研团队。
21. 进一步加强教研员队伍建设。教研员要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责,树立研究、指导、服务意识;要提升四种能力,即课堂教学的评价能力、有效教研活动的组织能力、命题及评价能力、课题研究能力。
22.实行学科教研的项目团队管理,打造在省市有影响的学科教研团队。鼓励学科教研员干事立业,勤于奉献,敢于创新;建设一批以学科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姓名命名的工作室。
上的论文或报告。
24. 加强学科教研的项目评价。落实教研员每月工作计划报告制和月工作汇报制。对于有发展潜力、前景的学科教研项目,教研室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优先立项,大力支持。
25. 优化教研指导服务的方式。要将跟进式指导、跟踪视导、针对帮扶、推门听课、专项指导、调研指导、巡回讲学、送课下乡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视导反馈意见的落实、存档、跟踪制度。紧紧围绕推进素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深化课程改革、加强常规管理、构建高效课堂和提高教学质量有效开展各项教研活动。
26、改进教研方式,充分发挥教研员在学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教研员要改变过去单纯以讲座告诉教师你该怎样做的形式,代之以典型的课例为载体,让教师真切地感受高效的课堂教学,以教学行为的转变促进教育理念的真正提升。组织开展好送课下乡进校活动,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2012年9月
1. 组织参加市全市新课标小学语文、数学新教材培训;
2. 全区小学教师三项基本功决赛;
3. 筹备全区2012年教育教学工作会议;
4. 举行全区小学语文、数学、科学优质课选拔赛;
5. 迎接省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十一五规划课题结题;
6. 公布学科带头人、星级教师考核结果;
7. 区级“教学示范化学校”评选。
2012年10月
1. 全区英语科新教师听课调研,加强新教师教学常规指导;
2. 组织参加凤凰语文研究所实验课题申报与结题工作;
3. 组织参加全市小学语文、数学优质课评比和观摩;
4. 组织参加全省小学数学、科学、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评比和观摩;
5. 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评选。
2012年11月
1. 全区小学阶段性综合素质调研测试;
2. 观摩指导片区教研工作;
3. 第一次名优教师送课下乡(校);
4. 近三年上岗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
5. 组织全区小学常识科教师基本功比赛(教师科学知识竞赛)。
1
. 课堂教学听课调研;
2. 举行英语六年级听写比赛;
3. 语文实践活动成果展评;
4. 举行全区中小学美术公开课暨美术教学模式创新研讨活;
5. 小学数学“每月专题论坛”优秀论文评比。
2011年1月
1. 指导全区小学期末学生综合素质调研命题和测试;
2. 全区小学教学教研工作总结;
3. 全区星级教师专业化发展调研。
1. 组织参加全市新课标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材培训;
2. 组织参加全市新课标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培训。
2011年3月
1. 组织小学科学教师基本功(实验操作)培训;
2. 语、数、英优质课评比。
2011年4月
1. 全区小学阶段性综合素质调研;
2. 全区教学教研常规督导评估;
3. 中小学师生硬、软笔书法展。
2011年5月
1. 举行小学师生古诗文诵读大赛;
2. 第二次名优教师送课下乡(校);
3. 举行小学四年级师生同堂英语书写比赛;
4. 组织小学生科学、品德与社会综合知识竞赛;
5. 举行“爱我家园·我们一起成长”——庆六.一西湖现场绘画比赛。
2011年6月
1. 指导全区小学期末综合素质调研测试命题;
2. 苏教版语文实验阶段性总结;
3. 全区小学教师简笔画、教案设计与编写基本功比赛。
2011年7月——8月
1. 全区学年度教学教研工作总结;
大学班级整改方案范文5
关键词:辽宁科技大学;教学楼;交往空间;改造;健康;学习交流
Abstract: the main teaching building 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aoning (No. 1 and No. 2) and library multi communication spa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users (students) the main communication space of the building use frequency, psychological feelings, behavior habits situation, analysis of the use of the function of the situation, analyze the causes communication space and existing problems from the user's point of view,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the use of design of 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transformation of ideas on campus diversity communication space.
Keywords: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aoning; teaching building; communication space; transformation; health; the exchange of learning
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在教学建筑内部创造良好的交往空间已经是老生常谈的事了,但在大多数现有的教学建筑中,建筑师往往只是单一地加大走廊空间的宽度,来完成所谓的休憩空间设计。但实际上,这种方法建立起来的空间形象缺乏特色且实际使用效率不佳。
我们以辽宁科技大学的主体教学楼(1号楼和2号楼)及图书馆为例,在全面地分析了建筑使用的人流特性之后,以在高密度的高校教学空间中创造高质量、人性化的建筑外部及内部空间交往空间做为本项目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将建筑空间环境设计作为改造设计的重点,从而建立起独具特色的空间组织方式,充分发挥各个交流空间的潜在魅力,探讨新型的、人性化的大学校园建筑交往空间组合体系,创造更为多元化的交往空间,以达到以下几点:
更大化使用现有建筑空间,完善建筑使用环境,塑造多元化空间场所。
改善部分校园空间大而空、缺乏人气的现象,在交往空间中增设休息、交流场所,便于师生、生生停驻、交谈。
项目背景:
随着高等教育观念的革新和迅速发展,大学校园开放性、公共性日益增强,交往活动也越来越频繁,交往的类型及需求各不相同,呈多元化的趋势。以往那种单一、封闭的环境模式被打破,高校更加注重信息与知识的更新互补,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交往空间对现代教育空间环境的构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师生、生生交往提供了一个大舞台。
现状分析:
交往空间是指那些为使用者设计,供使用者停驻、交流、或者学习等使用的空间。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和观察,在学校的主体教学楼(1号楼和2号楼)内可以发现一些典型的现象:
一号教学楼内,除了在A区与C区的走廊一侧两个小型阶梯教室中间都一块较大的交往空间外,并没有专门提供交流的空间,学生只能在走廊里交谈,停驻,堵塞在主要的交通流线上,造成了拥堵的现象,同时引起喧哗和吵闹,使得班级内的课堂或自习收到很大程度的干扰。同时,那块较大的交往空间由于作相邻两个教室的疏散集散场地和走廊的采光空间略显偏大,学校在此处添置了咖啡机供师生饮用,然而空间利用仍不完全,加之两个阶梯教室平时只开位于主要交通流线一侧的门,同学们课间仍然拥堵在走廊内,并没有达到集散人群的目的,形成了无空间。另外位于一号楼一楼的一个大中厅空间,由于室内光环境和热环境较差,较少有人前往停驻。还有每层位于走廊尽端采光良好,通往天桥的交往空间,因为没有规划出空间属性和设立配套设施而同样少有人至。
二号教学楼内,位于A区与D区朝向中庭的卫生间和楼梯间附近的空间,由于空间属性不明确已俨然成为了公共吸烟区。A区与B区连接的中庭展示空间,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与礼堂入口出没有很好的衔接,一层大楼梯两侧的空间没有被利用,不过二层相应的空间以改为画室。
这些功能混乱、空间属性不明确的交往空间,是传统意义上的消极空间。
改造方向:
如何将这些消极空间转换为积极的交往空间来服务学校与师生将是我们这次改造的最终目的。为了将改造后空间更好的满足师生们得需求,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师生们的身体健康、心理需求纳入我们的改造中。
通过大量的问卷与调查,发现:
1、在调研期间,大多数同学向我们反应由于长时间伏案书写,颈部酸疼,希望校内的交往空间能多一些设施来使人们通过无意识的活动颈部达到减缓酸痛感的要求。
2、多数同学期待一个舒适独特的交往空间,可以长时间停留而不受干扰,并期望交流探讨问题的场所不是一味的限制在教室内和图书馆,而是位于校园生活的各个角落,来促进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的交流。
根据调研的结果,我们将设计的主旨定为“建设积极交往空间,提倡学习与生活相融合”。对校园内消极的交往空间的类别做出了整合与统计,对各个不同属性的空间提出一系列整改方案。以人为本,在关心同学生活的同时增加交往的场所,用各种方式调动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增加校园的学习氛围的目的。既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又突出了辽宁科技大学的文化内涵。
改造要点:
通过对校园消极空间的调查分析,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和空间现状,我们决定利用各个空间要素将现有的消极空间改善为积极、健康、以人为本的交往空间。
1.走廊空间
走廊空间设计的最初,不仅仅是为了满通疏散的功能,更是要为师生们提供偶然交流的场所,如何把走廊空间利用率最大化,应该是我们思考的重点。对于二号楼专属于建艺学院的A、B区内的走廊空间,把单纯走廊变成展示廊,方便各专业同学间的沟通、了解;在距地面1.2米处设置栏杆,可供师生雨天悬挂雨伞等物品,避免出现雨天走廊里面雨伞乱放的现象;对于楼梯间、卫生间与边缘处的“夹缝”空间,则希望在不影响防火卷帘使用的前提下,变废为宝,增加休闲椅的家具,成为学生之间交流的固定场所,产生积极影响。
2.底层空间
由于一、二号教学楼的主入口都选择开在二楼,以彰显教学楼的严谨、庄重,所以位于主入口大台阶下的一楼空间都由于采光、温度等问题,成为消极空间。相比于一号楼大台阶下一楼的大面积闲置空间,现二号楼该位置的利用较为合理:原来作为书库,现在作为建筑学09的专业教室。对于一号楼出现的该空间,调查中发现,由于光线遮挡比较严重,无法成为学生交流空间,又由于该空间正对着疏散口,温度较其他地方低,结合的实际情况,计划将该区域做成一个可以阅读、交流的咖啡厅,采用人工照明,适于停驻,最大程度服务学生。
3.集散空间
一号楼的另一处典型的消极空间,是位于各教学区中间相邻两个教室的疏散集散场地和走廊的采光空间,该空间课间会聚集大量学生却导向性,没有将利用最大化。我们打算在原有基础上,设置悬挂式液晶电视,在课间滚动播放即时新闻,一方面可增加学生了解时事的途径,另一方面,学生在抬头观看的同时,无意识的活动了颈椎部分,能适当缓解长时间低头学习的酸痛感;另外,在原有水吧的基础上,设置自动贩卖机,规整现有环境,更好的发挥空间功能。在空间
的利用上,为使其既具有公共性又具有私密性,对空间的分割采用的是虚拟弹性分割,用材质和颜色将空间限定出来,从使用者的心理考虑,用木材和暖色来提供一个舒适温暖的场所。在空间的围合上采用的是一种U型的空间,此空间有较强烈的内向性,给人以较强的维护感和私密感,较为安静,同时它的给以依托的安全感,这主要是一种视觉心理的限定,如同广场中设立的雕塑的作用,人们常常聚集在雕塑的四周而不会站立在空旷的广场上,当同学聚集在此处的时候,此消极空间自然而然的就转化为积极空间。
结语:
校园空间是为师生提供教与学、交流沟通的场所,人们在其中应该能够陶冶情操,舒适、轻松愉悦的心理感受,获得开阔、积极的空间感受,基于实现第一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在实践和空间的生长体系中,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每一次发现的问题,并积极改造利用,从而使校园使用空间
得以更好的使用,全面提高交流质量和学习氛围,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 杨•盖尔. 交往与空间[M].何人可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2:13
[2] 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3] 朱国庆.营造多元化的高校校园建筑交往空间——以长江大学13号教学楼设计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理工卷2007(4):13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