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共享中心实践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共享中心实践报告范文1
共享服务中心(shared service center,SSC)是一种崭新的管理模式,是指将企业部分零散、重复性的业务、职能进行合并和整合,并集中到一个新的半自主式的业务中心进行统一处理。业务中心具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能够独立为企业集团或多个企业提供相关职能服务。共享服务中心能够将企业从琐碎零散的业务活动中解放出来,专注于企业的核心业务管理与增长,精简成本,整合内部资源,提高企业的战略竞争优势。共享中心的业务是企业内部重复性较高、规范性较强的业务,而且越容易标准化和流程化的业务,越容易纳入共享中心。
财务共享即是依托信息技术,通过将不同企业(或其内部独立会计单元)、不同地点的财务业务(如人员、技术和流程等)进行有效整合和共享,将企业从纷繁、琐碎、重复的财务业务中剥离出来,以期实现财务业务标准化和流程化的一种管理手段。20世纪80年代,福特公司建立了世界公认的最早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并取得了巨大成效。随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在欧美等国家开始推广,并于上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随着我国企业的快速发展和规模扩张,以及信息化技术的普及,许多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已经组建了自己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如海尔集团、中国电信等。一项来自英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调查显示,超过50%的财富500强企业和超过80%的财富100强企业已经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二)大数据时代下财务共享对企业集团的意义
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指出,“数据已经成为一种商业资本,一项重要的经济投入,可以创造新的经济利益。事实上,一旦思维转变过来,数据就能被巧妙地用来激发新产品和新型服务。数据的奥秘只为谦逊、愿意聆听且掌握了聆听手段的人所知。”
全球经济正进入一个数据爆炸式增长的新时期,正如美国某位官员所说,“过去3年里产生的数据量比以往4万年产生的数据量还多”。据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当前企业每天的信息存储量高达2.2ZB,而大型企业集团单体产生的数据量已达到10万TB级,并仍呈高速增长态势。据IDC预测,到2020年全球的数据规模将比现在扩大50倍。全球企业已经迈入大数据时代。
财务数据是企业最重要、最庞大的数据信息来源,在企业财务活动日益复杂、集团规模日益庞大的今天,财务数据处理的效率、安全等问题都制约着企业集团向更高一层发展。以云计算为标志的新时代财务共享模式,能够为大数据时代下企业集团再造财务管理流程、提高财务处理效率提供帮助。财务共享模式能够为企业带来规模效应、知识集中效应、扩展效应和聚焦效应,实现企业会计核算处理的集中化运作,整合企业内部的知识资源,提高企业财务模式的扩展和复制能力,将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从琐碎的财务数据处理中解放出来,专注于企业的核心业务。另外,财务共享模式的集约式管理能够提高数据处理的屏蔽性和安全性,控制企业财务风险,降低生产管理成本,提高经营效率,提升企业财务决策支持能力,优化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
二、财务共享中心的设计、组建与实施
(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先期评估
财务共享中心涉及对企业集团原有的管理模式、职责分工、业务流程、工作习惯等的一系列转变和优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集团在作出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决策之前,应慎之又慎,综合权衡企业的经营实际,开展先期评估工作,摸清情况,为建设共享服务中心奠定基础。首先,应组建相应的管理机构。企业集团在决定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后,应及时组建相应的管理机构。管理机构应将企业决策层领导纳入其中,并下设项目团队,具体建设业务由项目团队负责推进和监督。项目团队应吸纳财务人员、IS专业人员等,也可邀请第三方咨询人员,共同制定评估计划、范围。其次,做好数据搜集工作。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涉及企业多个职能部门和业务流程,应做好多方面的数据信息的采集和整理,主要有人事数据、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等,如当前财务人员的基本信息、企业资产信息、财务业务流程信息、业务量等。最后,准确定位财务共享中心。项目团队将搜集整理的信息进行筛选汇总,并形成分析报告,上报管理机构,由企业决策层依据评估信息及企业发展战略,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出准确合理定位。
(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组建实施的重要环节,涉及如何筹措配置企业资源以实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目的。首先,共享中心的科学选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选址应综合考虑诸如成本收益、基建设施、地方政策、人力资源等多种因素。项目团队应制定多维评判指标体系,对候选城市进行综合评估分析。其次,确定共享中心服务规模和共享范围。在规划设计阶段,共享中心组建团队应依据企业集团规模和结构,集团所处行业,集团运营模式及业务流程共享范围等,从建筑配置和IS配置等方面合理框定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规模,满足基础设施保障需求。最后,就项目建设进行投资收益分析,制定财务共享中心建设规划。在规划设计阶段,项目团队应就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资源需求和经济效益进行投资收益分析,以科学反应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够为企业集团发展带来的效益产出,用资料和数据打动企业决策层和股东,推动项目顺利进行。投资收益分析应全面罗列财务服务中心的各种直接、间接效益产出及所需资源,权衡比较确立最终建设规划。
(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实施
经过先期评估和规划设计后,项目团队应依据前期的工作成果和设计需求,展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实施工作。首先,规划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流程及架构。项目团队应在前期基础数据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按照科学方法合理规划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流程及架构,详细制定KPI考核指标。企业集团应对原有的财务框架进行优化重组,依据会计政策和规范将财务流程标准化、规范化,集中串联可重复性的财务职能。其次,实施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实施可采取多种途径,如内部自行组建、“交钥匙”工程外包、联合组建等。在采取工程外包模式过程中,项目团队应承担起建立职责,协调内部资源配合建设。最后,做好过渡期相关工作及人员转移。过渡期工作转移包含原财务人员、服务、业务、场地及设备等的转移,以及依据实际运行情况对前期流程及KPI的再修订,并据此确定最终SLA协议。工作转移应充分考虑人员的稳定性和业务的对口性,对于因上马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而出现的冗员,应予以合理安置,难以安置的应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协商过程中注重遵守法律法规政策,以人为本。同时,对留用的业务人员和新招募的财务人员进行上岗培训,加强系统操作演练和实践。
(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营管理
工作完成转移以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开始进入正式运营阶段。此时,前期的项目团队应逐渐淡出管理,让位于中心自身的管理团队。企业集团可以在吸纳前期项目团队的基础上,组建中心正式的管理团队,缩短磨合期。管理团队应认真执行之前的业务设计流程及SLA协议,确保中心运营稳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集团正式上线运营后,企业集团内部的财务资源将迅速向中心靠拢,实现同原各部门、子(分)公司的快速剥离,提高集团经营效率,降低集团运营成本。首先,运营管理期间,企业集团及中心管理团队应从保障共享中心正常运转的角度,从人力资源、风险控制、绩效考核、内部稽查等多个角度加强对共享中心的管理和控制。共享中心运营团队应及时搜集服务中心运营中的问题,并及时上报研究解决。其次,对财务服务共享中心进行后期完善。后期完善主要包括对运行期间问题的集中搜集与解决,硬件设施的维护、管理与更新,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以及人员的招募与培训等。运营团队应定期就共享中心运营情况进行评估和稽查,依据企业战略调整和经营变动等情况及时作出流程优化和调整。
三、大数据时代财务共享面临的风险与问题
(一)系统自身风险
首先,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投资成本较高,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前期需要巨大的人力、财力等资源投入,包括人员差旅费用、工程建设费用、人员设备转移费用等,同时伴随有因财务服务中心选址而衍生的地区差异费用及场地建设费用等。即使到了后期也仍然面临设备维护、信息系统更新等费用,成本投入较大,却不一定能带来预期效益甚至将企业集团拖入债务危机。其次,实行财务共享集中管理后,财务人员由业务前端转为后端,业务敏感性和紧迫性下降,容易滋生官僚作风,中心与子公司等交互模式客观上造成了业务迟滞,而信息高度集成化也存在管理漏洞。最后,共享服务中心运营后,信息处理的高度集成化加大了责任认定和追究的难度。一旦出现问题,企业需要通过来回查阅资料,调阅影像,ERP问询等才能确定责任人。
(二)人员管理风险
首先,由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行财务集中化管理,财务人员离开一线前端,将逐渐与子(分)公司、其他部门之间的具体业务脱离联系,难以掌握具体的业务情况,仅能从数字上去研究和判别,一线业务能力逐渐萎缩。其次,财务共享中心实行的是标准化管理,其业务流程犹如车间生产的流水线,财务人员每天将疲于应付各种索然无味的财务数据、凭证、报表等,业务量大,机械化程度较高,工作内容枯燥,财务人员容易失去耐心和激情,产生厌烦心理。最后,财务共享中心的人员流动比率较大,财务人员跳槽另谋出路的比比皆是。这样容易导致业务处理中断或产生新的磨合期,如发票不能及时入账或新人需要重新熟悉业务等,影响企业集团财务稳定。
(三)法律政策风险
首先,企业集团在规模扩张到一定阶段后,其子(分)公司必然分布于全国各地,而各地的财务政策虽然在整体上沿行国家大的方针政策方向,但在实际规则和操作过程中却千差万别,存在地区政策差异。而共享中心的财务人员很可能因为对财务活动发生所在地的财务政策认识不够,导致在财务处理过程中加剧了信息流通和处理的难度。其次,财务人员由于长期居于共享服务中心所在地,缺乏前线业务经验,同时也与各地地税部门稽核人员缺乏沟通和联系,容易在处理税务问题上产生偏差,引发法律风险。
(四)信息安全风险
首先,大数据时代下,企业的数据信息量激增,信息访问、交换、处理、分析的业务吞吐量较以往呈几何级数增长。企业集团建成财务服务共享中心,将集团财务业务集中处理,更是加剧了企业信息的传输与处理流量,这容易导致信息量过大引发信息通道的拥堵。同时,也会由于信息量过大引发传输、处理的延迟。其次,由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面临10万TB级别数据的处理量,其数据过滤、筛选和分析功能将显得更为重要。而目前信息数据过滤、筛选和分析仍处于半智能化状态,无法应对复杂信息处理与交换需求。最后,信息时代由于信息网络的开放性与不稳定性,容易发生信息泄露和病毒入侵事件,一旦造成信息泄露或病毒入侵使得系统瘫痪,将对企业集团的运营管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四、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建立风险评估制度,完善管理机制
首先,企业集团应建立风险评估和绩效评价制度。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投入、建设和运营是一项复杂、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集团全体上下的通力配合和不菲的资源消耗,企业集团应谨慎对共享服务中心进行风险和效益评估,科学决策。共享中心建成运营后,应及时开展绩效评价,明确投资收益。其次,科学制定共享中心的管理制度,建立稳定运营的保障机制。共享中心建成运营后,由于涉及中心人员与前端业务人员之间的权责及业务往来,往往存在利益纠葛及推诿现象。企业集团应统一协调各方关系,科学制定管理制度,明确业务前端与中心之间的业务处理流程、权责关系,如会计凭证影像处理的要求、责任人等。最后,应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沟通。畅通沟通渠道,加强业务前端与中心人员之间的联系,减少沟通不畅引起的业务故障。
(二)推进使命文化建设,加强人员管理
首先,企业应定期组织中心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中心流程规范及前端业务介绍,邀请中心专家及地方业务主管前来讲课,在提高中心人员规范操作意识的同时,加强其对前端业务的熟悉和认识。其次,企业集团应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加强中心人员的使命感和光荣感。中心管理人员应及时关注工作人员的思想动态,定期组织开展文化教育和活动,在流程化管理之中融入人性化的思想,减少员工的挫折感和迷茫感。最后,应完善中心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健全目标激励机制。企业集团应根据岗位特点设置合理的目标任务,并制定详细的奖励措施,通过物质刺激和精神奖励等多途径提高中心人员的积极性。
(三)强化流程标准管理,优化ERP系统
首先,在现有会计政策和制度的基础上,建立集团内部统一的会计标准,实现会计数据接口的标准化。企业集团应在对内部会计数据、财务工作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按照方便、快捷、准确、全面的原则设计会计数据标准接口,规范会计数据信息传递。其次,共享中心联合其他业务部门加强对流程标准化的改进和完善。共享中心是需要不断优化和更新的系统,尤其是业务标准化流程,需要集团内部各部门尤其是前端业务部门的配合。共享中心应统筹协调各部门依据实际拟定标准化流程,再依据实际部署实施。最后,加强对业务覆盖地法律法规的遵守。共享中心必须认真研究业务覆盖地的法律法规,在进行业务处理时应注意各地法律的差异,及时与前端业务部门及地方税务部门沟通联系,将业务凭证保存备查。
(四)提高信息处理能力,防范信息风险
首先,加强平台建设,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企业集团应加大对财务共享中心平台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加强巡检和维护,定期进行更新和完善。合理配置科技资源,构建适应大数据环境的信息系统。其次,创新数据挖掘方式,构建智能化共享中心。大数据时代的共享中心,数据挖掘处理能力是关键。企业集团应积极引入先进的数据过滤、挖掘分析技术,建设数据仓库,按照业务需求应用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共享中心的智能化管理。最后,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建立风险防范体系。按照数据传递原则进行归口负责管理,明确安全责任人。同时,积极构建网络防御体系,应用数字签名认证等安全技术。积极建立备用系统和应急预案,定期做好数据备份和管理,防范网络灾害。
五、结论
大数据时代,财务共享对于企业集团的长远发展显得更为迫切和必要。然而,财务共享的实施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企业集团应抱有客观心态,内外并举、上下齐心,理顺利弊,审慎缓步推进共享中心建设,确保共享中心运营稳定有效,实现企业集团初衷。
作者单位:
财务共享中心实践报告范文2
关键词:中心实验室 五常法 管理
“五常法”是用来维持品质环境的一种有效的管理技术,起源于日本,由香港浸会大学财务及决策教授何广明博士引入香港,改良成“五常法”, 已有200余年的历史。“五常法”通过标识对所有物品来定“点”、定“位”,并责任到人,不留任何卫生死角,其工作内容简单地说包括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和常自律等项目。我校中心实验室于2008年3月引入“五常法”,通过3年的实践,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培训骨干,推行“五常法”的管理
挑选实验教师以及各班级学习委员及劳动委员,进行每月不少于二次的五常法的学习。树立五常法理念,并把理念落实到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之中。其次,成立五常法管理检查小组,由实验教师和各班级的学习委员、劳动委员组成。每周进行检查一次,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按照五常法的要求制订整改措施。
二、五常法的应用
1.常组织 。将实验室的任何物品明确区分为有必要的和不必要的两类,把必要品的数量尽可能减少,然后留下来,放到合适的位置,将不必要的物品清除掉,这就是常组织。我们开展的活动有:(1)抛掉不需要的东西;(2)整理各相关专业共有的东西;(3)组织物品和模型的存放;(4)注意物品的环保回收、循环再用及减少用纸。(5)根据(需要)物品的低、中、高用量分别存放。(6)私人物品减至最低和集中存放。(7)处理肮脏、泄漏和损坏情况及解决其成因。例:我们首先对实验准备室存放的物品进行分层管理,根据教学计划要求,对其物品使用频率分为低、中、高度物品。按照教学计划准备并摆放教学用具,如一周内暂时未用到的实验用具则放在该实验室的准备桌内,并定点、定量、分类放置。并且要求该实验室负责人进行保管。
2.常整顿。常整顿就是合理定位,把必要的物品按规定位置放好,并放置整齐,再加上标识。我们给所有物品有一个“家”。并标上醒目和统一制作的标签,对存放物品的地方清除盖和锁。先入先出:材料、零件、工具等的整齐放置。为了合理摆放药品,购置了一批用具,把每一个药柜分隔成前后、上下、左右各个小区,充分利用空间。药品定位放置,使用量大的药品放在前面,使用量小的放在后面。不同剂型的药品放在不同小区内,相同批号的药品放在同一小区内,取用方便灵活,防止浪费误用。对容易混淆、贵重药品、毒性强的药品重点标识,反复强调。破损的药品包装盒和药品标签及时更换。不同种类的药品应定位放置。药品管理责任人定期检查药品质量、标识、放置位置、有效期等,并做好记录。
3.常清洁。常清洁就是全科人员以及各班的学习委员和劳动委员齐参与,将工作环境进行有规律的清洁,每个人都有自已的岗位和职责。我们建立了卫生清洁制度,成立了卫生工作小组,划分了卫生责任区,制定了卫生检查评分标准,工作小组每月一大查,各工作小组每周一小查,划分好个人清洁责任区,各工作小组长每天下班前自查,每星期开展一次明亮的清扫运动,清扫那些较少注意到的隐蔽地方。为中心实验室创造一个整洁的工作环境,并将卫生检查评分标准粘贴在中心实验室的公示栏内。
4.常规范。常规范就是有效地落实管理目标和工作环境方面的要求,强调采用目视管理方法。中心实验室存放物品量大,对于用来存放物品的地方,能架的就不用柜,用柜尽量不用门或使用透明玻璃门或盖;无菌物品的名称和有效日期规定位置标记,危险物品做好标记;各种开关标上开关方向等。例如在实验物品准备区和临床实验室中,将各种仪器和模型的操作指示及安全须知张贴于操作区域的明显处,不需要的模型和物品放回原处,以保持通道有足够的安全范围和视野。
5.常自律。常自律就是创造一个具有良好氛围的工作学习环境,教育培训每个人应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应自觉遵守的标准、规章、制度。每个实验室教师做到每天执行五常法最少五分钟,例如:下班前清洁自已的工作地点,将用完的物品放回原位,整理物品将放错位置的物品放回原处;保持物品名称和标签整洁、字体清晰及位置准确。检查下一次实验课的实验物品准备情况。培养实验室教师养成良好的电话用语和沟通能力,教师们自觉履行个人职责。
三、结果
1.运用五常法对我中心实验室环境进行管理,美化了中心实验室的环境、根除了危害因素的发生、教师们能自觉遵守各种仪器和模型的操作指示,避免了因环境整理不妥善引致的意外和损失。
2.通过开展“五常法活动”减少了中心实验室用物的库存量、有效地利用空间、东西不会遗失、消除了资源的浪费、消除多余的架子、模型柜等。良好的环境和气氛,有助于教师们提高工作热情,精力集中,使工作效率提高,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有助于学生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习效率提高;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要求有序而严谨的工作、学习方式,物品摆放有序,也可提高工作、学习效率,同时能节约成本。
3.整洁的工作环境减少了工作中差错的发生,整洁有序的物品、文件和资料管理,防止了混淆、误用和错用,使教师养成工作认真有序的习惯。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热情,从而大大地提高教学质量。
4.通过开展五常法,对物品的管理采用定点、定量及一目了然的目视管理,物品先入先出有严格的规定,各专业之间互用的实验用品可以资源共享。消除了原来因物品不集中管理造成的资源浪费。物品的利用率比实施前上升了。
5.通过开展五常法的活动,建立团队精神,改善中心实验室的管理,增加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同时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让教师和学生沟通,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教师和学生们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寻找归属感,从而激发自发性的统一行动。
参考文献
[1]何广明 现代管理五常法(第六版)[M].香港:明窗出版社,2001,1。
财务共享中心实践报告范文3
江苏谏壁发电厂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安装、自我完善的高温高压特大型火力发电厂,系部属企业,现归江苏省电力公司管辖。
该厂的建设始于1959年,分五期进行。到1987年9月工程全部建成,历时28年的边建设、边扩建的过程。共安装10台机组,总容量达1625万千瓦,成为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国内最大的火力发电厂。从1990年开始起,年发电量均超过100亿度。全厂占地43909公顷,现有职工人数近4000人。
■谏壁发电厂FMIS应用概况:
“电力FMIS”是一个对企业所有经营、财务运作进行管理、控制、监督的计算机软件系统,是一项先进管理思想与先进管理手段高度结合的现代化管理工具。
江苏省公司于今年5月份在谏壁发电厂进行FMIS推广应用的试点工作。该厂先后在财务、计划、检修、物资等部门试用,目前正处于双轨试运行阶段。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基本实现预算管理、内部制度、会计核算三位一体的管理的目的。
目前,使用的FMIS由五大中心组成:即业务处理中心、总帐中心、预算中心、专项中心(合同管理)、查询分析中心。
1.业务处理中心:负责对企业的全部财务业务进行审批、控制和会计处理。
2.总帐管理中心:对企业所有财务帐簿,包括总帐、明细帐等实施管理,具有记帐、对帐、查帐、编制财务报告等功能,是FMIS会计核算功能的核心。
3.预算中心:提供对企业的财务预算进行全面管理的功能,包括目标测算、草案编制、审批、下达执行,调整、清算和差异分析,是实现全面、全员、全程、全额预算管理思想的核心所在。
4.专项中心(合同管理):包含从合同草拟、汇办部门汇签、厂长裁定、签订合同和形成合同文本的全过程。
5.查询分析中心:具有对企业的经济信息进行综合查询和分析预测的功能,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支持信息。财务指标管理与、综合查询和财务分析均在这一中心实现。
全厂原有较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约有400台计算机在厂内局域网上运行。网络基本上延伸到全厂所有主要班组。此次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在这个软件的基础上,经过提高而迅速形成的网络。它的流程基础是厂内制定的《财务手册》及其相关的管理制度。通过《财务手册》充分体现出企业经营管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财务管理以资金为核心,资金管理以预算管理为前提的管理思想。所有资金的使用都应出于预算之内。
■对FMIS的认识:
谏壁发电厂搞预算管理始于1993年,江苏省公司对该厂实行目标责任制考核管理,通过几年的实践,发现,尽管预算管理方法的使用与以前相比已是一大进步,但是该厂的预算仍然是比较粗放、简单,而且随意性也较大。该厂为配合预算管理,也出台了一些相关的管理制度,但这种制度的执行偏差较大,原因在于管理者的素质不是很高。
1999年江苏省公司将该厂作为FMIS应用试点单位,给该厂送来了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及先进的管理思想。
当然,对于FMIS工作,该厂也有认识、接受、适应的过程,现在谈谈对FMIS的认识:
第一,FMIS的应用加强了财务管理功能。
企业每项活动都需要资金,过去为了控制资金,曾提倡“一支笔”,这就造成了许多经营活动都在暗箱里操作或只有少部分人知道,财务仅仅是发挥了一个核算的功能。而现在,要预算管理的指导下,通过FMIS,命名企业的经营活动公开,资金流动过程都是在公开、受控状态下流动,将财务管理原来仅限于财务部门延伸到整个企业的各个角落,财务也实现了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的飞跃。
第二,实现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功能。
FMIS是将企业的《财务手册》和各种规章制度溶入到程序中,因此,它将内部控制的功能固化在FMIS系统中,任何一个独立的个人,无法脱离该系统进行任何活动。
第三,促进了管理观念的转变。
FMIS的应用,将使企业实现从个别、孤立、手工操作向环节化、连续性、电子化管理转变。从缓慢地、滞后的管理向快捷、超前的管理转变。也将有助于该厂在观念上发生深刻的转变,这种转变表现在:每一个岗位(尤其是管理岗位),仅是企业管理编程中的一个环节,数据对内公开、共享,真正提高了企业效益。随之相应采取的一些措施,如建立优胜劣汰的机制、新约束机制将被每个岗位、每个职工所接受。企业以效益为中心,从生产型向效益型转变等等。通过FMIS的应用,FMIS将被经营者、管理者和每个职工所接受。在管理过程中,如何降低消耗,降低成本,这病高效,将成为企业管理岗位设置的基本原则和出发点。
第四,是企业深化改革,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
由于市场化的进程在加快,企业深化改革的步伐也在加快,企业管理思想必须能跟上这一变化,快速接受和反映市场信息,根据市场变化制定企业的经营策略、方针和措施,这就要求企业通过管理思想的转变、管理手段的更新、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应用FMIS则满足了这一要求。再则,即将作为一个独立的发电企业,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自我激励、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科学管理的目的。
■FMIS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FMIS是按独立法人的管理体系而建立的,而谏壁发电厂目前是二级法人,在管理方法及思路上,有些不适。
2.FMIS是将企业财务管理及制度固化在程序上,在实践中体现了它的强制执行的功能,而目前的管理水平还不相适应。
3.目前厂里的机构设置与系统要求不相适应。
4.目前在双轨试运行阶段,工作量相对加大。
5.FMIS的应用培训还要加强。
财务共享中心实践报告范文4
第一条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建设项目是我省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和规范我省工程中心的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工程中心建设旨在以促进我省产业科技创新为目标,加强工程化研发平台建设,开展工程技术研究、试验和成套技术服务,开发产业发展中的共性、关键技术,持续提供成熟配套的技术、工艺、装备和产品,促进成果转化和技术辐射,带动相关行业的技术提升和科技进步,增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第三条工程中心建设按照“统筹规划、突出优势、制度创新、支撑发展”的原则,主要依托省内有关行业或领域中科技实力较强的重点科研机构、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和高等院校,建成“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科研开发实体。
第四条工程中心的主要任务是:
(一)根据我省经济建设和市场需求,针对行业或区域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进行攻关,在自主创新和引进的基础上,持续不断地创造新成果,开发新技术,并进行工程化研究,为产业化提供成熟、配套的技术、工艺、装备和新产品。
(二)实行开放服务,接受行业或部门以及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单位委托的工程技术研究、设计、试验和成套技术服务,并为其成果推广提供咨询。
(三)培养、聚集相关专业的高层次的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本省行业、企业提供工程技术人才培训。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国内科技合作与交流,开展相关的标准制定工作和行业信息服务,促进行业、领域的技术发展。
第二章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第五条江苏省科学技术厅(以下简称“省科技厅”)会同江苏省财政厅(以下简称“省财政厅”)根据全省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及其区域共同发展需要,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工程中心的组建和运行管理工作。省辖市科技局及省有关厅局(以下简称“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归口管理的工程中心建设的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工作。
第六条相关管理机构的具体职责是:
(一)省科技厅
1、负责制定工程中心建设的总体规划;
2、负责编制工程中心年度建设工作计划与经费预算;
3、负责组织工程中心建设过程中的检查、监督、评估和验收;
4、负责制定工程中心的运行评价指标体系并组织对工程中心年度考核和阶段运行绩效评估工作;
5、委托省科技条件管理服务中心具体从事工程中心的相关管理服务工作。
(二)省财政厅
1、负责审批工程中心建设的年度经费预算,并安排必要的建设资金;
2、负责审批工程中心建设的年度经费汇总决算;
3、检查、监督工程中心建设经费的管理、使用情况并实行绩效考评。
(三)主管部门
1、负责本地区(或行业)拟建工程中心的组织和推荐工作;
2、负责归口管理的工程中心的组建实施和运行管理检查;
3、负责配套经费的落实;
4、负责指导协调工程中心与相关单位的合作。
第三章申报与立项
第七条省科技厅根据全省科技创新需要,定期指南,采用主管部门推荐申报或向社会公开招标等形式,组建省工程中心。
第八条申请承担工程中心建设任务的依托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拥有一支技术水平高、工程化实践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技术和管理人才队伍。项目负责人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以及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
(二)在相关技术领域具有较强的研发实力,具备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项目的能力,拥有一定数量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成果、发明专利或专有技术。
(三)基本具备工程技术试验条件、工艺设备等基础设施和相对集中的设施场所,有必要的分析、测试手段。经充实完善后,具备承担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和试验任务的能力。
(四)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有筹措资金的能力和信誉。主管部门具有一定的资金匹配能力并作出相应承诺。
(五)已经市级(省辖市)立项建设一年以上,初步形成技术创新机制,具有形成独立核算实体的条件。
第九条省工程中心组建由依托单位提出、主管部门择优推荐并组织编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经专家咨询、现场考察、同行专家论证后,进行综合评议,实行差额淘汰。综合评议确定立项的项目由申请单位按照可行性论证报告编制项目计划任务书并与省科技厅签定科技项目合同。
第十条项目计划任务书、科技项目合同是工程中心建设项目验收、考核的主要依据,具有法律约束力。逾期不签定项目合同或主要指标达不到立项规定要求的,取消项目立项。
第十一条对竞争性强,具备招标条件的工程中心建设项目,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采取招投标的形式组织立项,具体按照《江苏省科技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试行)》(苏科计[*]202号)执行。
第十二条对具有较好产学研合作基础、能进入各类省级以上产业基地、示范园区的工程中心项目,优先予以支持。
第四章实施与验收
第十三条工程中心建设周期一般不超过3年。应采取独立的管理体制,建成独立法人或独立核算的科研实体,并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配套的内部管理制度。
第十四条省工程中心建设期间,须严格执行《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管理办法》(苏科计[*]393号)的规定,定期向主管部门报告建设进展及运行情况,保证中心人员的相对稳定。建设期间工程中心主任连续半年以上不在岗时,一般应及时调整并报主管部门和科技厅备案。
第十五条省工程中心建设任务完成后,应及时提出验收申请,验收按照《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验收管理办法》(苏科计[*]377号)执行。经验收合格取得《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验收证书》后,省科技厅颁发相应铭牌。
第十六条省工程中心建设项目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依托单位申请中止:
1、工程中心骨干技术人员离开单位,合作关系发生重大变化,项目已无法实施的;
2、依托单位发生重大变故,工程中心建设自筹经费不能足额到位,项目难以完成建设的;
3、其他不可抗拒的因素造成不能继续实施的。
第十七条省工程中心建设项目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省科技厅视情节轻重予以缓拨经费、停止拨款、通报批评、强制中止或撤销项目:
1、项目主管部门、依托单位有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项目建设经费等违反财经纪律等经费管理规定的行为,或自筹经费不能落实的;
2、项目依托单位管理不善,项目执行不力,工程中心建设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建设进度严重滞后于合同进度规定的,或不能按期完成建设任务,超期二年以上不能通过验收的;
3、无故不接受省科技厅或项目主管部门对项目的检查、监督、审计和评估的;
4、依托单位从事的主导行业或产权发生重大变化,不能保证工程中心继续对我省相关产业发展发挥骨干支持作用的。
第十八条项目因故中止的,由依托单位提出书面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省科技厅审批。申领批准中止、强制中止和撤销项目,省科技厅将会同项目主管部门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清查、审计。项目负责人、主管部门、依托单位财务部门应积极配合及时清理帐目与资产,编制决算报表及资产清单。由此产生的剩余经费(含处理已购物资、材料及仪器、设备的变价收入)上交省财政,仍用于省工程中心建设。被撤销项目的依托单位在2年内不得再次申报省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主管部门在2年内不得再推荐省工程中心建设项目。
第五章经费管理
第十九条工程中心的建设采取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所需建设经费由省财政、主管部门、项目依托单位共同筹集,以依托单位自筹为主。
第二十条工程中心的建设经费主要用于购置工程技术研究开发、试验所必需的先进仪器、设备及引进必要的技术软件。工程中心研究开发用房及水、电、气等配套条件应尽量利用依托单位现有设施调剂解决;基础设施必须新建、扩建的,依托单位应相应增加基本建设经费。工程中心购置大型仪器、设备应按照《江苏省级新购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联合评仪工作管理办法》(苏财教[*]86号)进行评议,并纳入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网共享。
第二十一条依托单位应对工程中心建设经费实行独立核算,单独列帐,并严格按照项目建设可行性方案、计划任务书和合同要求开支,专款专用。每年由依托单位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编报年度预决算报告报送主管部门和省科技厅,接受有关审计和监督。
第二十二条鼓励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共同出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工程中心。对采取股份制建立的工程中心,省财政厅、省科技厅及其主管部门拨款资助部分形成的收益转移由各出资共同承建单位按股权比例分享。工程中心建成验收后的收益,应拿出一定比例留在工程中心用于仪器设备的更新、设立开放课题和开展工程技术研究工作等。
第六章运行与管理
第二十三条工程中心实行管委会或董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中心管委会或董事会原则上由依托单位和有关成员单位负责人及主管部门领导共同组成,具体负责工程中心发展规划、计划的审定,监督、检查和审议财务预决算及其收益方案,协调工程中心与依托单位、工程中心建设各成员单位及相关合作单位之间的关系,聘用或解聘中心主任等。
第二十四条工程中心需设立技术委员会,一般为7-11人,由中心依托单位和国内同行业及相关领域知名专家组成,其中,参与建设单位的委员不超过1/3,省外的委员不少于1/3。技术委员会主要审议工程中心的发展规划,研究开发方向、计划和项目,评价工程实验设计方案,帮助提供技术、经济、管理咨询和市场信息等。工程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由省科技厅负责聘任,每届任期四年。
第二十五条工程中心主任每年应针对本行业、本领域急需的新材料、新工艺等关键技术问题,提出年度创新计划,提交技术委员会审议。
第二十六条工程中心实行开放、流动机制,除配备一定数量的工程研究开发、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员及高、中级技术工人等固定人员外,工程中心应积极创造条件,吸收和接纳国内外相关流动人员携带成果来实施成果转化、进行工程化研究开发和试验。工程中心应经常与本行业或领域内高等院校、重点实验室、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单位开展技术交流与研讨。
第二十七条工程中心视为独立的科研单位申报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可组织国外专家、研究人员联合从事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
第二十八条工程中心的仪器、设备及成套试验装备应纳入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对社会开放。有条件的应申请国家实验室认可,不断提高行业服务能力。
第二十九条工程中心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心完成的专著、论文、软件等研究成果均应署中心名称,专利申请、技术成果转让、申报奖励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条工程中心每年一月底前,应向省科技厅上报本年度工作计划、上年度工作总结和有关调查统计报表,作为工程中心考核的主要依据。
第三十一条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对建成并通过验收的工程中心实行动态管理。
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委托中介机构每三年对工程中心进行一次绩效评估,评估结果向社会。评估分为优秀、良好、较差三个等级。对评估优秀的工程中心,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将资助适当的滚动支持经费,并择优推荐申请组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评估较差者给予黄牌警告,连续两次评估较差者,取消其工程中心资格,并会同省财政厅对相应资产进行清理,酌情收回有关省拨经费和调出有关仪器设备,该依托单位在2年内不得再次申报省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第三十二条在工程中心建设和运行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省科技厅将给予表彰奖励。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三条根据我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实际需求,为进一步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加强创新能力建设,设立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指导性项目,具体办法另行制定。批准为指导性项目建设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管理按照本管理办法执行。
财务共享中心实践报告范文5
关键词:实验教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实践
为推动高等学校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快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促进优质资源整合和共享,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教育部于2005年5月启动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工作。2007年4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补充通知》为继续开展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和评审工作,该补充通知对进一步规划布局,建设总量、建设范围、建设方式等进行调整,至2010年重点建设500个左右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构建学科和实验教学中心类型齐全、区域和学校类型分布合理的实验教学示范体系。
为此,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积极应对,深入分析其建设的意义,充分认识和了解本院现今实验教学的状况及所存在的问题,并继续进行建设和完善。目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实验中心已于2007年评审上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于2008年10月评审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一、明确建设目标
随着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不断提高,社会需求的不再是窄口径的专业型人才,而是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全面的素质和能力、能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勇于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复合型人才。于是传统教学方法中重书本,轻实验,重灌输,轻启迪的不足已引起了各财经类高校的重视。哲学认为实践是指人有目的的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客观物质活动。心理学把实践能力定位于个体在生活和工作中所表现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育学主要指学生个体吸收、整合支持性教育资源和个体基础资源,适应社会生活,解决基本实际问题,参与社会生活实践,促进自我成长,提升自我的实践主体地位的能力。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目标,即树立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满足现代实验教学需要的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建设仪器设备先进、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实验教学环境;建立现代化的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为地区其他高校的实验室建设和发展起到示范、辐射作用,带动高等学校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
二、规划建设内容
(一)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育体系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充分理解学校所提出“三创”教育模式,即用“创造、创新、创业”新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提出了自己的实验实践教学基本理念是:“夯实基础,强化实践,提高能力,促进创新”。“夯实基础”旨在强调要为实验教学提供坚实的专业基础,“强化实践”旨在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贯穿于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从实验教学课堂教学中的模拟、到实习教学中的实习、再到社会实践教学环节的亲身实践。“提高能力”旨在为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创造能力。“促进创新”旨在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创造精神和能力。学院重视实验教学,从根本上改变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充分认识并落实实验教学在学校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中的地位,形成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统筹协调的理念和氛围。
学院树立“大实验观”的实验教学体系构架思路,实验教学、实习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功能互补、相互促进的实验教学体系。一体三地,两翼齐飞的实践教学基地体系。搭建实验教学体系平台,构建基础平台型实验,专业综合型实验与创新研究型实验三个层次。基础平台型实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和经济管理学科基础性实验内容,以便为后续的实验课程的开设提供基础。专业综合型实验运用模拟教学软件模拟经济与管理的实际运行过程,使学生全面了解运行的基本过程,掌握专业软件的应用。研究创新型实验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逐步形成创造和创业意识及能力。实验教学以基本实践技能训练为基础,以专业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台阶,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实战能力为目标。一体三地的实践教学基地体系包括专业实习、暑期社会实践和学生自主性社会实践。其中专业实习是综合性社会实践,暑期社会实践是在暑期进行的由教师指导的有组织的学生社会实践,而学生自主性社会实践是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性社会实践的激励体系,从制度、经费等方面都积极给予支持,其中教师只起引导作用。学院目前已有30多个校外企事业单位的实践教学基地。
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结合。一方面,支持教师和学生的科研活动是实验中心的传统功能之一,另一方面科学研究是更新实验教学内容的重要来源。利用实验中心开展科学研究更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将开放实验和实践中部分课题延伸为大学生业余科研课题进行深入研究。配合学科建设,为科研提供支撑。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实验项目,进行设计创新性实验。
(二)丰富的实验室资源与开放的实验教学
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实验与自然科学类实验有很大的不同,经济管理类专业隶属的文科体系专业实验主要来自于经济社会中的具体实际。经管类专业的实验教学主要是和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
实验中心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拥有各类实验教学仿真软件,涉及了经济与管理各个相关专业,如证券期货外汇教学软件、信贷业务及风险管理教学模拟软件、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教学模拟软件、国际结算业务教学模拟软件、物流管理教学系列软件、ERP教学软件、物业管理仿真软件、项目管理Microsoft project2007、保险精算软件、审计软件、财政与税收软件、旅游管理软件、营销系列沙盘、运筹学WinQSB、企业经营模拟软件、人力资源测评软件以及SPSS、EViews、Stata Gauss、Limdep/Nlogit、OxMetrics、Lisrel、GAMS等统计、计量和规划建模分析软件。拥有如国泰安经济金融数据库等20个大型中文数据库和BVD全球金融、各国宏观经济指标分析数据库、EMIS等20多个大型外文数据库。满足了经济与管理类各专业的实验教学与科研的需要。
同时武汉大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行完全的开放式教学。开放实验可以是老师精心设计的,也可以由学生自立课题,独立提出实验方案,向老师申请进入实验室。由于是开放实验的步骤不会受到束缚,学生既动手又动脑,从中得到最基本的实验技能训练。在设计实验中,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又使创造思维得到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得到锻炼。实验室对学生开放能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实验中心拥有网上预约系统,学生可以从网站上看到一周内实验中心所有实验教室的基本信息,包括房间号、实验室名称、可做试验项目、开放日期、提前天数、剩余座位数、收费标准。然后可直接在网上进行预约申请。实验中心工作人员每天审核预约申请,并做出相应的审批回应。学生还可以通过实验中心的网络平台查阅教学大纲、课件以及实验课程成绩查询,便于学生预习和课后学习。此外,为了给学生与教师提供交流平台,实验中心配备有FTP服务器,提供各种常用系统软件、应用软件以及教学课件、实验指导书、学习参考资料、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各种素材等,学生的实验课作业、实验报告均可实现在线提交。
(三)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
实验队伍是高等学校的一支重要力量,实验中心人员的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工作效率等都直接影响着实验教学的质量、科学研究进程、实验设备的使用效益以及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水平。建设一支结构、层次、数量合理的实验教师队伍是发挥实验室功能、提高实验室效益的关键。实验中心多数教师有出国访问及教学进修的经历,多次参加全国高校实验教学与教材研讨会,与全国各高等院校实验中心进行学习和交流。实验教师扎实的理论根底、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以及广阔的学术视野,为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保证,构成了中心实验教学的核心竞争力。
(四)先进的管理模式与不断完善的管理制度
实验中心现在采用的是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中心主任负责制,中心主任由院长担当,中心主任全面负责中心的实验教学、建设和管理工作,常务副主任协助主任工作;各实验室人员负责所在实验室的实验教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工作。中心统一聘任实验教师和技术人员、统一购置使用和管理教学设备及设施、统一购置使用和管理教学软件及数据库、统一核算实验教学经费收支、统一管理实验室用房。
实验中心拥有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及考评方法。管理制度有:《实验室环境与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制度》、《实验室开放管理规定》、《实验室设备管理制度》、《实验室仪器设备损坏赔偿制度》、《实验器材借用管理制度》、《贵重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实验室信息网络安全保密守则》、《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制度》、《多媒体设备使用与管理条例》。而相关的考评制度有《实验室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开设实验课程奖励制度》。各种管理文件和规章制度已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五)显著的实验教学效果
从2007年申报上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到2008年申报上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我们围绕着“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标准”在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当然实验教学的效果也是非常显著,成果丰富。学生实验兴趣浓厚,积极主动,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实验创新成果丰富。我们使用的很多仿真教学软件如审计、税收等都是现在很多审计部门以及国家税收部门正在使用的,学生能在课堂中能真实的了解到未来工作中的各种挑战。沙盘模拟实验模拟一个企业的整体运作,包括企业整体战略、产品研发、设备投资改造、生产能力规划,物料需求计划,资金需求计划、市场与销售、财务经济指标分析、等方面。使学生们身临其境,真正感受到市场竞争的精彩与残酷,在成功与失败的体验中学到了管理知识,掌握了管理技巧,既巩固了理论知识又提高了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体验团队协作精神,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掌握了实验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三创”精神与能力,学生获得了全国挑战杯金奖、数学建模一等奖等多项奖励,组织了多项全国性和其他各项大型活动,发表了大量的科研论文,展现出了学生优异的创新能力。同时我们发现实验教学与实践教学缺一不可,两者功能互补、相互促进。只有通过实验教学,学生才能具有动手能力,才能通过现实情况的模拟了解现实经济与管理的基本运行情况;只有通过实践教学,学生才能了解真正的现实,才能锻炼出在现实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束语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校经管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和管理也要不断地加强,逐步完善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优化和拓展实验教学内容,加强与国外实验教学方面的交流,实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向其他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习,吸取他们的建设经验,同时结合我校实际,继续加强与完善综合性、创新性实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继续加强实践教学环境建设与现代化高效运行管理机制建设;进一步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实行切实有效的开放式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和实验室管理;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保证实验中心可持续发展,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翟玉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评审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8(1).
2、杨英强,俞忠,陈跃兵.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若干建议[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7).
财务共享中心实践报告范文6
论文摘要: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独立学院的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实践教学在独立学院教育教学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对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改革和建立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探索与总结。笔者认为:独立学院要重视实践教学,建立良好的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实践教学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保障实践教学基地。总之,建立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中心环节和社会发展对于独立学院教育的必然要求。
论文关键词: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提高能力;培养人才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机制创新和模式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是以培养专业型、应用型、复合型的人才为目地。而实践教学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在整个独立学院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地位。只有通过实践教学,才能使学生将所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综合运用于工作实践中,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将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所以,必须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探索新的实验教学方法,为学生搭建实践创新能力平台,增强学生专业技能与就业竞争力。
一、加强实践教学建设必要性
独立学院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场所,坚持以强化实践教学为着力点,把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坚持把“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作为保障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的主要依靠力量,全方位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能力和教学水平。目前教育界认为独立学院教育的特色最重要的就是它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在独立学院的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独立学院生源主要是二本分数线以下的高考生,这类学生的素质比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低,要想提高他们的素质就应该在实践教学中加强。因为实践教学是独立学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中心环节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于独立学院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提高对实践教学地位的认识
独立学院教育就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所以独立学院教育必须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突出实践性教学这一重要的环节,加强各项技能培养,在教学内容上要适当减少理论教学学时,对理论课进行整合,相应加大实践课的学时。健全和完善实验实训基地,建立一套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独立学院教育由于其自身的特点,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为了坚定不移地走独立学院教育之路,领导必须非常重视,加大实验实训设施的投资力度。
转贴于
三、建设实践教学基地,保障人才培养
建设好实践教学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根本保障。
1.建立健全各专业实验室并实现对外开放
独立学院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技能训练为主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学生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这就需要建立一批与专业相适应的专业实验和实训室,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根据学院的专业要求,建立了“模拟法庭”、“国际贸易综合技能”、“网络营销实验室”、“工商管理综合实验室”、“财务管理实验室”、“形象训练室”、“会计模拟实验室”、“模拟导游实验室”、“模拟、数字电路实验室”、“电子电工实验室”等实验室,这些实验室对全院各专业实行开放。
2.发挥计算机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以及在工作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我院各专业建立了相应的机房,如建立了“会计电算化机房”、“计算机网络机房”、电子商务开发实验室”、“证券模拟实验室”、“ERP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理财模拟实验室”、“数学建模实验室”、“网页设计实验室”、“保险精算实验室”、“软件开发工作室”、“艺术设计室”、“网络研发实验室”、“网站中心实验室”等实训机房,能使学生掌握最先进教学工具,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另外要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将教室、多媒体教室、实验室、语音室、办公室等通过校园网联接起来,使全院所有的计算机都可以上网,师生随时随地能在网上共享各种教学资源,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了教学内容,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3.加强学生外语听说和读写能力的培养
为加强外语教学,外语翻译语音室和现代化的多媒体语音室都要进行联网,通过互联网使学生学到最前沿、最生动有趣的外语视听材料。通过使用校园外语调频台,学生可以随时收听。另外我院聘请外籍教师,学生可以和外籍教师对话,提高外语的听说能力。选用了《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增强了实用性和针对性,这样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4.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一批校外实训基地
为了使学生将来更快适应工作一线的要求,校内的实习、实训条件已不能完全满足实践教学要求,为此各专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到实习工作岗位进行实训,早日感受工作的真实性。如:经济系与省内的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等多家知名证券公司、期货公司进行了长期合作,文播系与山西日报报业集团、山西晋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为学生搭建起很好的实践平台。
四、完善管理制度,促进实践教学
合理完善的管理体系是科学管理实践教学的前提。为了实现实验室的合理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制定了各种管理制度,如《实验室使用管理办法》、《实验室资产管理办法》、《教学实验设备维护制度》、《实验设备损坏赔偿制度》、《实验教学计划申报制度》、《实验员工作量计算方法》等一系列管理办法,对实验教学的管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为了提高实验室设备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利用业余时间开放实验室,同时让学生协助管理,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又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每学期对各个实验实训单位进行检查,检查实践教学情况、设备的管理情况等,还要定期征求学生对于实践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五、建立实践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紧紧围绕以人才培养为目标,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思路,强化实践教学,突出技能培养,严格双证制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指导思想。
1.重视实践课整个教学过程
为了提高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建立质量监督机制,不断进行教学改革,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学院注重制订实践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大纲,制订每节实验、实习课的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按照大纲完成实践教学,并写出实验实习报告,将其实践成绩计入总成绩。
2.加强实践教师队伍建设
稳定、高素质的实践教师队伍是实践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保障。目前,教育界中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不稳定,许多教师不愿意从事实践教学工作。我院非常重视实践教师队伍的建设,建立激励机制,注重提高实践教师队伍的地位,提高他们的待遇,在晋升职称上和其他教师一样对待,加强实践教师培训等方面提高实践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将新分配来的青年教师先派到校内实验室、校外的企业事单位进行实践方面的锻炼;招聘了一批具有实践经验的管理和技术职务人员,形成具有“双师型”素质的实践教学教师队伍;还特聘了一批企事业单位的离退休的高级管理、高级技术职务人员作为实践教学教师,这样我院的实践教学水平得到大大提高。
3.推进毕业生实现“双证书”制度
为了提高独立学院就业竞争力,学院根据自身的特点,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要求学生在毕业之前取得学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这样学生必须通过学院学业考试和相关部门的职业技能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