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企业会计准则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企业会计准则的认识范文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投资观念的转变,对有关房地产或物业项目进行投资,渐成一种时尚。有些企业将投资房地产作为主营业务,有些企业则兼营房地产投资业务,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房地产的增值而盈利或是为了抵御通货膨胀的风险。尤其近年来这种投资行为已逐渐在我国的一些企业中流行,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随着投资性房地产业务的日益频繁,为了规范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处理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财政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准则。
一、投资性房地产准则的适用范围
本准则适用于规范投资性房地产。而下列各项适用于其他相关会计准则:
(一)自用房地产,适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准则。
(二)作为存货的房地产,适用《存货》准则,销售时适用《收入》准则。
(三)代建房地产,适用《建造合同》准则。
(四)投资性房地产的租金收入和售后租回,适用《租赁》准则。
二、投资性房地产的范围
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其目的是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且投资性房地产必须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本准则规范下列投资性房地产: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已出租的建筑物。需要说明几点:
(一)已出租的建筑物和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是指以经营租赁方式出租的建筑物和土地使用权。其中:用于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是指企业通过出让或转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用于出租的建筑物是指企业拥有产权的建筑物。
(二)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是指企业取得的、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但闲置土地不属于持有并准备增值的土地使用权,也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闲置土地是指自建设用地批准之日起满1 年未动工的;或已动工但开发的面积占应动工开发总面积不足三分之一,或者已投资额占总投资额不足25%且未经批准中止开发连续满1年的。)
(三)某项房地产,部分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部分用于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经营管理,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的部分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的,可以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否则,不能作为投资性房地产。
(四)企业将建筑物出租,按租赁协议向承租人提供的相关辅助服务在整个协议中不重大的,如企业将办公楼出租并向承租人提供保安、维修等辅助服务,应当将该建筑物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另外,企业拥有并自行经营的旅馆饭店,其经营目的主要是通过提供客房服务赚取服务收入,该旅馆饭店不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
(五)科目设置:“投资性房地产”明细科目的设置
1.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企业应当按照投资性房地产类别和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2.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企业应当按照投资性房地产类别和项目并分别“成本”和“公允价值变动”进行明细核算。
三、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
企业通常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只有符合第十条规定条件的,才可以使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但是不得同时采用两种计量模式。
第十条: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一)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
所在地通常是指投资性房地产所在的城市。对于大中城市,应当具体化为投资性房地产所在的城区。
(二)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合理的估计
同类或类似的房地产对建筑物而言,是指所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相同、性质相同、结构类型相同或相近、新旧程度相同或相近、可使用状况相同或相近的建筑物;对土地使用权而言,是指同一城区、同一位置区域、所处地理环境相同或相近、可使用状况相同或相近的土地。
四、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
有确凿证据表明房地产用途发生改变,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将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其他资产或者将其他资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
(一)投资性房地产开始自用。
(二)作为存货的房地产,改为出租。
(三)自用土地使用权停止自用,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
(四)自用建筑物停止自用,改为出租。
五、投资性房地产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主要账务处理
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比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进行核算。其中建筑物适用《固定资产》;土地使用权适用《无形资产》。
在成本模式下,应当计提折旧或计提摊销;如果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按照《资产减值》进行减值测试,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建筑物计提折旧时,设置“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科目,比照“累计折旧”;计提减值准备时,设置“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科目,比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土地使用权计提的累计摊销时,设置“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摊销”,比照“累计摊销”。计提减值准备时,设置“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科目,比照“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取得的租金收入,通过“其他业务收入”核算。计提的折旧或摊销,通过“其他业务成本”核算。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哪种模式,与投资性房地产相关的租金收入,都通过“其他业务收入”科目。
而无论哪种模式,与投资性房地产相关的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在“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核算。除此之外的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和印花税则在“管理费用”科目核算。
1.企业外购、自行建造等取得的投资性房地产,应按投资性房地产准则确定的成本,借记“投资性房地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在建工程”等科目。
2.将作为存货的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应按照转换日的账面余额,借记:“投资性房地产”,贷记“开发产品”等科目,已经计提跌价准备的,同时结转跌价准备。
同理,将自用建筑物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应按照转换日的账面原价、累计折旧(摊销)和减值准备,转入“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和“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科目。
3.按月计提折旧(或摊销)时,借记“其他业务成本”,贷记“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或摊销)。
每期收取租金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其他业务收入”。
4.将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时,按照转换日的账面余额、累计折旧、减值准备,分别转入“固定资产”(或无形)、“累计折旧”(或摊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或无形)等科目。
5.处置投资性房地产时,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其他业务收入”。同时,按照该项房地产的累计折旧(或摊销),借记“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或摊销)”,按照该项房地产的账面余额,贷记“投资性房地产”,差额借记“其他业务成本”。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
(二)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主要账务处理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也不提减值准备,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计量模式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的,应当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
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
1.企业外购、自行建造等取得的投资性房地产,应按投资性房地产准则确定的成本,借记“投资性房地产”(成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在建工程”等科目。
2.将作为存货的房地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应按其在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借记“投资性房地产(成本)”,按其账面余额,贷记“开发商品”等。按差额,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或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已计提跌价准备的,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
同理,将自用房地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按其在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借记“投资性房地产(成本)”,按已计提的累计摊销或累计折旧,借记“累计摊销”、“累计折旧”,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无形资产”、“固定资产”,按差额,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或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已计提跌价准备的,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
3.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例:甲公司2007年7月1日与乙公司达成协议,购买乙公司一幢楼房。购买价款3000万元,手续当日办理完毕,无其他税费。甲公司将楼房用于出租,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参照当地房地产交易市场行情,该楼房2007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3200万元,2008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3120万元。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3000
贷:银行存款3000
2007年末:由于公允价值3200大于账面价值3000,确认收益。
借: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2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00
2008年末:由于公允价值3120小于账面价值3200,确认损失。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80
贷: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80
对企业会计准则的认识范文2
关键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8-000-01
一、我国新会计准则实施的问题研究
1.新会计准则的基本特点
第一,以资产负债作为会计要素的定义分类的基础。以前的会计准则是以目标为导向进行制定的,但是这种收入费用观不是很恰当。这是因为,评价一个企业是以企业所拥有的资产负债作为标准的,资产是企业的最重要的资源。另外,企业的业绩也是由资产的增加和减少来体现的。所以,新会计准则坚持以资产负债作为制定依据是科学合理的。
第二,新会计准则坚持实质重于形式这一原则。如实的反应会计信息要以一项交易的发生为依据。会计信息的准确性要求交易的实现,未发生的交易不能作为会计处理的依据。在新的会计准则中,坚持了实质重于形式这样的原则。
第三,新的会计准则积极审慎推广公允价值计量。在新的会计准则中,涉及到公允价值的有16项,占整个会计准则的42%。这里提现了我国新的会计准则坚持推广公允价值计量的方法。
2.实施新会计准则的几点思考
首先,新会计准则要求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技术能力。新的会计准则在内容上更加精简,趋于准确。在对会计行为及会计业务上的要求,很多只是进行了原则上的规定,并没有进行详细的展开说明。这就导致企业在会计政策上有更多选择的余地,很多会计准则中的内容需要会计人员根据自己的职业技术能力及工作经验去判断,解决具体的会计业务问题,这就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会计准则具有职业的判断能力成为会计从业人员的一项基本素质。
其次,集团公司针对新会计准则要统一规划,建立健全本集团的信息系统。新的会计准则进行了大范围的变化,同时,新会计准则中对于信息的披露规定的更加详细。这就要求集团公司针对新的会计准则,在集团总部制定出一个统一的规划,使得下属企业逐步进行新旧准则的交替。因此,集团公司要完善自己的信息系统,对于集团下属企业在实施新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总结的经验及时与其他企业进行沟通交流,以实现向新会计准则的顺利平稳过渡。
最后,企业要审慎的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方法。在我国以前的会计准则中更多的是强调采用历史成本法,但是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采用历史成本法显得不再科学。再加上近几年我国金融行业的迅速发展,使得公允价值计价法符合经济新形势下的客观需求。因此,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将公允价值计价法引入进来,但是企业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要审慎地、有条件的进行使用,要符合新会计准则的原则要求。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题的研究
1.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必要性
我国在之前针对小企业的特点制定过一套相应的制度,但是制度实施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其重要原因是小企业在财务方面的建设较为落后,缺乏专业的财务工作人员;制度本身不具备强制性执行的功能;小企业缺乏实施会计制度的动力;制度执行部门主要是税务部门的执行力度不够以及制度本身的不完善等问题都使得该制度没法顺利实施下去。
但是,我国小企业的发展现状需要有一个完善的会计准则来指导更好地进行会计行为。小企业为国家的GDP、税收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促进市场繁荣、提供社会就业机会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此需要有一个完善的会计准则对小企业的市场行为作出规范。
2.对于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建议
第一,对于实施新的小企业会计准则,要实现其平稳过渡。由于之前实行过旧的小企业会计制度,所以在由旧制度转换为新准则的过程中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得新的小企业会计准则能够顺利推进。具体措施有在企业领取营业执照的时候,标注出符合标准的小企业,同时联合财政部门和税务部门,对于符合标准的企业,必须实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另外,加强对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宣传力度,加强对小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的培训和教育等。
第二,指导微型企业使用简化版的小企业会计准则。我国新的企业划分标准中以及税法中加入了微型企业的概念,说明微型企业得到了我国的重视。对于这种微型企业,也要有一定的会计准则进行指导,可以将小企业会计准则进行简化适用于微型企业。
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问题的研究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二十国集团(G20)及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就倡导构建一个全球统一的会计准则,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也逐步地进行着国际趋同化,以下就对我国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化提供一些建议:
第一,要明确我国的经济地位。我们要对我国的经济在世界的地位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首先,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以前的国际会计制度是由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制定的,代表着发达国家的利益要求。因此,在制定新的国际会计新秩序的时候,我国要主动参与到规则的制定当中,确保我国及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第二,在国际趋同过程中注意交流合作。全球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建立,不是任何一方能够决定的,需要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国际会计机构之间加强沟通,开展双边及多边合作和交流,强化合作,互相借鉴。我国在开展国际沟通时要注意,首先要加强与国际会计机构的沟通合作,进行信息交流,协调行动,,切实推进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的趋同。其次,加强与其他新兴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加强沟通,在国际上共同维护新兴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利用。最后,要努力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会计理念,积极引进,使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
四、总结
通过对我国新会计准则实施的问题研究、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题的研究以及我国会计制度国际趋同化问题的研究,对我国整个的企业会计准则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同时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了解,发现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我们要针对这些问题积极进行解决,使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得到完善,使其能更好的为我国的经济的发展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章雁.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3 (12):176-178.
对企业会计准则的认识范文3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准则 执行机制 约束机制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2-131-03
2011年财政部了《小企业会计准则》,自2013年1月1日起在小企业范围内施行。在《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两年后,课题组针对《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的程度、效果、存在的问题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基于调查结果的分析,提出优化《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相关建议。
一、调查情况
(一)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课题组在2015年4~6月对山东省部分小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共发出问卷调查表150份,收回95份,有效问卷88份。这88份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见表1。
(二)调查结果
问卷调查围绕着《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情况和效果展开,了解被调查企业截止到2015年4月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情况和效果,具体结果如下:
1.小企业建立会计制度的依据。小企业建立会计制度的依据包括《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准则》等,《小企业会计准则》作为最新出台的一种可以选择的依据,其执行情况如何?调查结果见表2。
表2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小企业建立会计制度的依据是复杂的,在被调查的小企业中,依据《小企业会计准则》建立会计制度的小企业的仍然占少数,仅占样本总数的14.12%。需要说明的是虽然2011年财政部《小企业会计准则》时,已同时废止了《小企业会计制度》,但为了了解小企业会计人员对我国会计规范变化的认识程度,我们在问卷调查表中仍然设置了《小企业会计制度》项目,而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小企业依据《小企业会计制度》建立会计制度的数最多,占样本总数的54.12%。
2.《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效果。《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提高小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会计信息对企业管理决策的作用。那么,这个目标实现了吗?
如表3所示,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后,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加强企业建账核算上,而对强化风险管理、完善治理结构的作用不明显。
如表4所示,大部分企业认为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后,会计信息对管理、决策的作用并没有明显提高。
3.影响《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效果的因素。
(1)《小企业会计准则》本身的质量。《小企业会计准则》能否得到有效推行,往往取决于准则本身是否科学合理。《小企业会计准则》本身因素主要包括准则本身是否合理和准则本身是否具体。
如表5、表6所示,《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核算过于简化,会计信息与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相关性较低是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后没有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原因之一。
(2)《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机构和执行人员素质。要有效地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实现准则目标,必须要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较高素质的执行人员。执行机构对准则实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从静态方面来看取决于组织机构是否合理;从动态方面来看取决于执行人员是否得力。
如表7、表8所示,通过对小企业会计机构设置和会计人员构成及来源的调查,发现78.41%的小企业独立设置了会计机构(如:财务科、财务部等),83.15%的小企业配备了专职会计,说明大部分小企业的组织机构比较合理。
由于小企业的单位规模有限(52.87%的小企业年销售额在1500万元以下、76.14%的小企业员工人数在100人以下),“投资人与经营者是同一人”的小企业占到了75.90%,不存在问题。
如表9所示,通过对小企业会计主管的专业技术资格进行调查,发现63.64%的小企业会计主管具有会计中级(含中级)以上的专业技术资格,29.55%的具有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仅仅6.82%的无专业技术资格。这说明,小企业会计主管的业务水平和知识结构还是比较好的。
表10表明,在被调查的人员中,通过网络、报纸、培训等渠道,78.83%的会计人员都了解《小企业会计准则》,但是,非常遗憾的是,68.24%的了解程度仅仅限于一般了解,还有21.18%的不太了解,只有10.59%的非常了解。
表11表明小企业对《小企业会计准则》了解程度一般,主要原因是培训力度不够:仅有大约一半左右的小企业的会计人员参加过培训,企业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参加培训的比例较低。
(3)《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环境。表12、13表明,小企业通过调查发现,49.35%的认为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后,企业纳税工作更简单。但是,在融资、税负和政府优惠政策方面,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78.08%的认为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后,企业向金融机构融资没有什么变化,甚至有5.48%的认为向金融机构融资更困难;61.11%的认为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后,企业的税负没有什么变化,甚至有8.33%的认为税负增加;80.82%的认为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后,企业获取政府优惠政策没有什么变化,甚至有4.11%的认为更困难。
二、调查结果综合分析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情况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可以将《小企业会计准则》实行两年来的情况概括如下:
1.《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度较低,执行情况不尽如人意。
2.《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效果主要体现在加强了企业建账核算,企业纳税工作更简单。但在强化风险管理和完善治理结构方面还没有发挥很好的作用,在融资、减轻税负和政府优惠政策方面,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3.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后,会计信息对管理、决策的作用没有明显改善。
(二)影响《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效果的成因分析
1.执行主体缺乏执行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小企业是《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具体执行主体。小企业的突出特点是两权合一,不承担公众责任,其会计信息不需要对外公开披露,会计信息质量不会在资本市场上产生信号传递作用,对其经营活动影响不大。由于信号传递机制对小企业作用不大,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缺乏来自资本市场、社会公众的监督和约束,小企业也就缺乏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动力和压力。
2.《小企业会计准则》本身存在的问题影响了准则的执行。
(1)《小企业会计准则》核算过于简化。《小企业会计准则》颁布之前,小企业会计主要执行的是《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及一些行业会计制度,与之前的会计制度相比,《小企业会计准则》在核算规范上的突出特点是简化,如计量采用历史成本、资产不计提减值准备等,主要目的是减轻小企业会计核算的职业判断和工作量,但却忽视了会计信息对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作用,过于简化的会计核算反而不利于《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
(2)缺乏应用指南。《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交易和事项的处理规定主要是原则性的,而现实业务是复杂多变的,需要有指导准则执行的应用指南。而《小企业会计准则》后并没有出台相应的应用指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准则的执行。
3.《小企业会计准则》宣传不到位。《小企业会计准则》宣传力度和培训措施不到位。虽然在被调查的人员中大多数会计人员都了解《小企业会计准则》,但非常了解的很少,大部分被调查人员并不知道《小企业会计制度》已经废除。只有将近一半的会计人员参加过相关培训,企业管理者几乎没有参加过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培训。
4.执行的约束机制不强。
(1)强制执行力度不够。与2007年政府部门严格要求上公司必须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不同,财政部门颁布《小企业会计准则》后,相关部门并没有强制规定小企业必须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不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没有任何利益损失。由于大部分小企业在《小企业会计准则》颁布之前,已经采用了《小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等会计规范,若采用《小企业会计准则》必然会增加企业制度转换的成本。基于习惯和经济角度考虑,若没有外在强制力的要求,小企业一般不会主动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另外,在对一些小企业会计人员的访谈中,我们发现一些会计人员甚至说不清楚企业的会计制度执行的是什么会计规范。小企业会计人员流动性比较大,会计人员对我国的会计规范及其适应范围并不十分了解,许多培训机构组织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往往流于形式,交钱拿证的现象时有发生。
(2)监督力度不够。《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监督涉及到财政、税务、银行、工商等相关部门,但这些部门往往仅从自身业务范围要求小企业提供相关信息,对是否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并不关心。如税务部门主要关注的是小企业能否按税务部门要求提供有关纳税信息,是否按税法要求及时、足额缴纳各项税款,而对小企业选择和适用哪种会计规范并不关心。由于诚信环境不好,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决定是否贷款给小企业时关注的主要是小企业的实物资产而非会计信息,自然也就不关心小企业实行何种会计制度。相关部门对小企业会计信息的关注度低,导致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外部监督力量不足。
5.《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的激励机制不健全。《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应该有利于改善小企业的税收、融资等大环境。小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目的主要是能够享受税收优惠和解决融资问题,但是,调查发现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后,小企业在融资、税负和政府优惠政策方面,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进一步走访了银行和税务部门,发现银行和税务部门对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带来的变化并没有充分的准备,银行对小企业贷款需求决策主要取决于抵押物,加之作为外部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在小企业的会计监管中发挥的作用也比较小,银行对小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的信赖程度并不高。因此,小企业在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后并没有明显感受到在融资、税收等政策方面的优惠,缺乏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外在激励。
三、优化《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对策
(一)进一步完善《小企业会计准则》
1.优化准则内容,提高会计信息与管理决策的相关性。《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提高小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但是,从调查结果来看,这一目标并未很好地实现,主要原因在于《小企业会计准则》本身核算过于简化,与企业内部管理决策的相关性较低。如《小企业会计准则》不要求资产计提减值,这虽然可以简化核算,减少纳税调整。但这一做法没有兼顾小企业管理者、银行等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和利益,使得会计仅成为纳税计算的工具,有悖于会计的基本目标,从长远看,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建议财政部门进行广泛实地调查,根据小企业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小企业会计准则》。
2.制定与准则相配套的应用指南。建议尽快与《小企业会计准则》相配套的应用指南。应用指南主要内容应包括准则中核心概念、重难点的解释性规定,小企业各类业务的管理要点、主要账务处理等。
(二)完善《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环境
1.强化强制执行机制。小企业的产权结构和经营特点决定了在会计准则执行方面,强制执行机制在现阶段是最有效的推进《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的手段,而由于多会计规范的存在,小企业划分的模糊性,《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的非强制性等因素导致目前《小企业会计准则》强制执行机制弱化,执行效果不好。因此,建议进一步明确细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范围,在范围之内一律强制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有特殊情况选择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小企业应由相关部门审核合格后方可执行。
2.建立有效监督体系。
(1)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监督。建立完善有效相互制约的外部监督体系是有效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必要保障,而监督体系的建立离不开财政、税务、工商等部门的全力配合。财政部门是会计人员管理和《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直接责任部门,应该加大力度对小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情况进行检查,强化监管力度;税务部门应积极制定相关的规范在纳税检查和税收征管方面要求小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工商部门可以将小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情况增列为检查小企业执行法律法规及合规经营情况中的一项。
(2)提高社会监督力度。会计中介机构是社会监督的重要力量。因此,会计中介机构应该组织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小企业会计准则》,在接受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小企业的委托进行审计服务时,应当以《小企业会计准则》为会计标准对其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
3.加强对小企业管理人员的宣传培训工作。在权力高度集中的小企业里,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否主要由企业管理当局而非会计人员决定。因此,相关部门在对小企业会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的同时,更要加强对企业管理层的培训,使他们意识到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紧迫性。在培训内容上应着重强调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在缓解融资瓶颈,享受税收优惠,减轻纳税负担,建立健全账簿,提升管理水平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文彬.林钟高.试论企业具体会计准则的执行[J].财经理论与实践,1997(2)
[2] 王金龙.《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力分析――基于纳税关系的二维结构角度[J].财会通讯(综合),2013(11)
[3] 李勇.小企业会计准则释义[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4] 姜英兵.会计准则执行框架构建[J].管理世界,2004(11)
[5] 黄秀云.会计准则执行机制构建思考――基于会计职业道德视角[J].财会通讯,2008(11)
[6] 吴敏艳.周英.《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现状分析――基于常熟地区的调查报告[J].财会通讯(综合),2008(5)
[7] 吴东丽.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09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 山东青岛 266071)
对企业会计准则的认识范文4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准则;问题;对策
一、中小企业在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其中环境对其的影响如下
1.会计基础薄弱
会计的基础工作主要是会计核算,最主要包括,原始凭证的取得,记帐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设置、登记以及核对会计账簿;设置会计报表的种类和格式、明确编制和审核的要求,确定报送期限;档案的保管和归档程序,以及会计人员的交接。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省去这个环节,会计工作将很难开展,但从目前看,我们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基础普遍薄弱,从原始凭证的取得,到记账凭证编制,从账簿的设置,到会计档案的保管,诸多方面都比较薄弱。这就很难保证会计核算在收集和处理环节的准确性,也就很能准确提供和利用会计信息,会计工作水平也就无法提高。诸如这些因素会制约小企业执行《准则》的可行性,导致会计信息资料的获取或者是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存在问题的话,那执行新会计准则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2.《准则》规定了废止日,实践中并没有采取强制措施
财政部要求小企业在2013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准则》。然而,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不少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小企业并未按时执行《准则》,部分小企业对《准则》不是积极执行,反倒是继续实行《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虽然《小企业会计制度》已经废止,但是目前仍有小企业因为细节繁琐,而不执行。小企业的这些反应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原有财务会计软件还没有升级到位,致使小企业在执行《准则》时,软件环境缺失;二是我国的会计准则改动周期较短,长此以往财务人员不好接受, 怀有一定的抵触情绪; 三是国家并未强制要求小企业执行《准则》。《准则》执行范围要求小微企业选择执行,而不是必须执行,这也体现了《准则》实质上是过渡性的制度措施,一旦中小企业均达到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标准,那么《准则》也就失去了意义;四是针对执行《准则》方面处罚不多见,表明针对执行《准则》的处罚手段缺失,而这也是一些小企业拒不执行《准则》的一个原因。
3.小企业主对《准则》认识不足
中小企业主和管理人员对待新会计准则的态度也是中小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重要影响因素,虽然经过各相关部门的大力宣传,人们对新会计准则有了一些认识,但是仍然有些中小企业主和管理人员在对待新会计准则的认识上还有一些偏差。有部分中小企业主和管理人员本身就不重视会计工作,认为收款、付款、发放工资就是会计工作的全部,并没有意识到会计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是紧密联系的,导致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在执行《准则》上出现了问题。还有部分中小企业主和管理人员认为原有的小企业会计制度就已经很完善了,没有必要执行新的会计准则,而且执行新的会计准则还可能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这些认识上的偏差都有可能使中小企业不会认真贯彻执行新会计准则。
经过各相关部门的大力宣传,小企业主们对《准则》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整体尚有一段差距。一些小企业主盲目迷信原有的会计制度,对新准则不理不睬,认为改为新的会计准则只会增加成本,就故意敷衍或者抵制执行。这些不正确的认识,会在贯彻执行《准则》时产生消极的影响,使《准则》在执行过程中的积极性大大降低。
4.对《准则》的培训力度不够,财会人员缺乏胜任能力
财务会计工作人员是新会计准则的直接执行者,因此,具备胜任能力的财务会计工作人员是中小企业能否顺利执行新会计准则的关键,财会人员缺乏胜任能力将会在很大程度制约中小企业执行新会 计准则的效果。
首先,我国的小企业由于自身的限制,在资金、投入的规模、组织机构的结构等方面还有诸多的限制,客观上很难有足够的能力去培养财会人员的素质提高,导致财会人员缺乏系统的专业学习,很难把《准则》与实际相结合,缺乏规范的执行《准则》的能力。其次,原来执行的小企业制度与《准则》,无论在范围还是内容上都存有大的差异,《准则》中的很多规定是原则导向性的,并且比较复杂,不太容易理解。财会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往往是根据《准则》的原则进行专业判断。如在计量摊余成本时计算实际利率的取得,未来现金流量的测算和公允价值的估值等,这些都要求财会人员要具备更高的业务素养和专业判断。因此,即使原来胜任的财会人员也需要更新知识,学习《准则》的会计核算与处理方法,才具备执行《准则》的能力。
二、中小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的对策
1.强化《准则》执行的制度环境建设
对小企业内部制度环境的建设,首先是要加强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当前,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已纳入国家的规划,其原因不仅仅是其对企业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有效实施,是保证会计准则顺利执行的关键基础。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准则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建立有效地内部制度环境,为有效执行《准则》提供良好的制度基础。其次,小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实际,在内部成立《准则》实施的专门小组,让财务会计、财务主管、小企业主、E R P系统管理员等相关人员参与,制定相关的奖惩制度和权责明细,完善监督机制,将《准则》的实施步骤具体化,明细到各实施小组,分配到组员,期间明确,责任明确。
对小企业外部制度环境的建设,首先财政部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业务合作。第一,先划定企业的类型,如财政和工商部门结合起来,在企业申请营业资格时,就根据标准为企业明确定位,符合小企业规定的,就要在营业执照上明确标示,做好第一步的界定工作;第二,一旦确定为小企业的,就要联合相关部门,要求企业必须按《准则》的要求去执行。其次,建立国家税银会计信息甄别系统。至少把税务和银监两家的储存系统联系起来,将所有小企业报送的财务报表数据都输入该系统,根据银行和税务部门的比对结果,去判断小企业是否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达到对小企业会计信息的监督的目的。
2.加强中小企业会计基础工作
由于健全的会计基础工作是执行新会计准则的重要保障,所以中小企业加强 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对企业日常会计行为进行规范,为 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例如,在填制 记账凭证时,应强调规范使用原始凭证,它是保证会计资料 真实完整的原始依据。为了确保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企业应严格原始凭证的审核程序以及报批制度,报批时应在 凭证上注明使用依据及用途,经办人、证明人、审批签字手 续要齐全。在登记账簿时,要做到字迹清晰,登记及时。在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同时,中小企业要在在科目结转、报表 编制、业务流程改造等方面提前部署,统一规划,确保按时 高质量地执行新会计准则。
3.转变中小企业主的财务管理理念
新会计准则的出现,中小企业主应从思想上去接受,进而才可能对其消化吸收,促进企业会计工作的发展。在中小企业内部,普遍存在着对会计工作和新会计准则的认识偏差,认为会计工作不能直接影响到单位的经营成果,就忽视其存在,会计工作所反映的真实信息,可以供管理者发现问题、改进经营管理,为投资人、利益相关者提供真实的财务信息,助其进行科学的投资决策。更重要的是,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的变化,一些新业务也要求小企业要遵循《准则》的和核算和处理办法,诸如债务重组的业务处理,政府补助的核算方法,以及外汇交易和金融工具的使用等,从而引导小企业更规范的去做好财务工作。
4.提高财会人员执行新会计准则的能力
高素质的财会人员是中小企业顺利执行新会计制度的关键。他们可以使中小企业迅速地执行新会计准则,并且在执行新会计准则的过程中提高财务会计管理水平。中小企业提高财会人员执行新会计准则的能力,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加强单位内部现有财务人员的培训,使他们理解《准则》的原则,掌握新准则下具体的核算方法,彻底抛弃旧有的观念,完善理论和操作体系,建立新形势下的财务管理体系,以适应新准则的要求;二是要注重人才的引进培养,建立符合小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财会队伍,而小企业整体规模较小,企业可以考虑聘请兼职能胜任的财会人员,从而最大限度的优化小企业财务会计的管理机制, 确保《准则》的执行,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实现企业、利益相关者、社会多方共赢的发展局面。
5.强化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提高《准则》执行力
为推进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工作,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但前提依据账套征收,所有实行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企业是不能享受到税收优惠的。《准则》的实施,可以督促小企业积极建账,让小企业从核定征收模式转为以账套征收模式,税务机关根据根据小企业的账套征税,是从实际出发,从而促进小企业实现税负公平,而这个正是《准则》实施的重要意义所在。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的通知》规定:小微企业在取得销售收入时,应当按照税法的规定计算应交增值税,并确认为应交税费,在达到《通知》规定的免征增值税条件时,将有关应交增值税转入当期营业外收入。小微企业满足《通知》规定的免征营业税条件的,所免征的营业税不作相关会计处理。小微企业对本规定施行前免征增值税和营业税的会计处理,不进行追溯调整。这一做法将会使小企业主真正意识到,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益处,这将进一步提高《准则》的执行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效果,受诸多环境的影响,期中一部分是由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决定的,诸如会计基础薄弱,会计人员专业素质整体较低,管理不太规范等自身环境因素,也有一部分是国家管理对其要求不严,如对小企业界定的标准模糊,强制执行的力度不够,或对其执行《准则》的效果缺乏准确的评价,奖惩机制不明显等。针对这些情况,应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准则》宣传,让小企业主认识到《准则》的重要性,并注重对《准则》执行的培训,让会计基础薄弱的小企业可以在客观上更好的去执行。同时,国家也应根据小企业的反馈,进一步完善《准则》的细节,让小企业更主动的去执行《准则》。
参考文献:
[1]汪玲玲.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可持续全面国际趋同问题探讨[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对企业会计准则的认识范文5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合并财务报表;影响;企业;适应
一、引言
合并财务报表指的是反映整个企业的经济现状、经营状况还有现金收支的财务报表,它是反应一个企业经济现状的重要指标。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以及2014年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以及合并程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应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从《企业会计准则》以及2014年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对合并财务报表所做出的调整方面出发,分析它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影响,并从这些影响中分析出这样调整的意义,进而确定企业如何根据新会计准则对合并财务报表进行编制。
二、《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调整
合并财务报表是将企业的全部成员作为会计主体,运用一系列专业的方法所总结编制的,能够综合反映企业经济运营情况的重要报表。它能够从总体上反映一个企业的状态是否正常,并能够作为改善企业经营方式的依据。合并财务报表的良好编制能够有效的防止管理过程中的利润流向不明、会计信息不全等问题,是一个具有可靠性指导公司发展的财务报表。而财政部在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及2014年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对合并财务报表做出一定的调整,丰富了合并财务报表的信息。《企业会计准则》在以下方面对合并财务报表进行了调整:首先是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发生了变化,肯定了原来的“控制”作用,并在这个基础上重新界定了“控制”的概念;其次增加了对一些特殊交易的会计处理,例如:追加投资的会计处理、处置对子公司投资的会计处理等,对这些特殊情交易的会计处理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另外,《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首次采用本准则的企业应当按照新的规定对被投资方进行新的评估,确定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化,若是在无特殊情况下发生了变化要及时追溯调整。
三、《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影响
由上文可得《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合并财务报表某些方面的改动,使得合并财务报表能够更加有效的反映企业经营发展的所有经济活动。而不同的修改对于企业的影响也是不同的。2006年的合并财务报告准则三十一条,2014年修订后的合并财务报告准则五十四条,企业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和合并程序都有较大变化。首先,重新划定了母公司的合并范围,若是母公司是投资性主体,那么不能为其投资活动提供帮助的子公司是不用编制进合并财务报表的;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会以当期损益的方式计入。这个变动更加详细的规划了公司内部的财务状况,投资收益等,方便对财务项目的管理。其次,母公司应当统一子公司的会计政策,保持和母公司的一致。这一举措进一步加大了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力度,也方便了母公司对子公司会计财务的管理,有利于企业内部的协调。最后,对特殊交易的会计处理方法做出了详细规定,更全面的解决了合并财务报表中一些财务纠纷的正确处理方法,也方便了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四、如何对新的合并财务报表准则作出响应
修定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在2014年7月1日应用实施,这对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方面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也加大了工作难度。如何使企业财务人员更快适应新的准则带来的改变,笔者经过考虑,提出以下观点。1.转变思想,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新的会计准则这次的新会计准则的核心是加强企业控制力度,为此企业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创新,为了促进更长久的进步,企业应当积极将新准则运用到企业的治理运营过程中,也就是财务会计信息也用来作为公司治理状况好坏的标准。此外,还可以通过推广本企业的新准则体系来扩大企业的影响能力,形成企业良好风气。2.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使其能够更好适应新的准则由于新准则加强了企业的控制力,但也加大了财务报表的编制难度,务必要做到面面俱到。为此要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让他们对新准则中作出的调整有充分的认识,此外还可以编制会计手册来显示对复杂操作的处理方法,分发给员工自己学习,这样公司培训和自己学习的方式共同进行,可以使从业人员更好地适应新准则,也使企业更好地适应了新准则的变化。3.加强财务管理,控制现金流量最重要的是加强对预算的管理,实施健全的预算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计量成本;确定公平的价值体系,使得能够在市场价值变动的情况下找出最符合当前状况的价格作为计量的依据,有助于保证对合并财务报表分表的编制的准确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会计准则》的对整个经济产业产生了动荡,对企业的合并财务报表方面的修改也促进了企业的对其部门的影响力与监控程度,企业的财务人员担任了编制财务报表的重要责任,更需要加强对新准则的认识了解。为了充分利用新准则带来的这些优势,企业应积极执行新准则,减少在细微处的财务操作疏漏,从而做到更好地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才能更好的适应新会计准则带来的便利,促进经济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韩莹莹.新会计准则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影响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8.
[2]袁路华.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影响[J].现代商业,2007(,29):107,106.
[3]刘丽丽.新会计准则下合并财务报表有关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
[4]刘艳.新会计准则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影响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5):150,152.
[5]钟利红.新会计准则对财务分析影响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对企业会计准则的认识范文6
关键词:小企业;小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核算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2
我国小企业不仅数量多,而且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了规范小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促进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发挥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财政部制定并《小企业会计准则》,自2013年1月1日起在小企业范围内施行,并鼓励小企业提前执行。2004年4月27日的《小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4)2号同时废止。
一、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由于一般小企业的规模不是很大,组织结构也简单,管理水平不高,财务制度也不是很健全,以致于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出现一些问题。主要有会计核算主体界限不清,会计确认计量不真实、不准确,原因是企业的产权与个人财产界限不清,小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远不如大企业那么明显。其次,会计人员与会计机构不符合会计规范,会计信息质量不高,其原因是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造成会计资料乱、漏的现象。第三,企业会计机构设置上,有的独资小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其并未严格按规定设置会计机构,造成会计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当,业务交叉过杂。第四,建账不规范或不依法建账,会计核算常有违规操作,由于账簿设立不规范,或者根本不设账,即使设账也是账目混乱,还有相当一部分小企业设两套账或多套账,人为操纵利润,这些都大大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及相关性,不利于企业财务工作的持久健康发展。第五,原始凭证不规范、不合法,或者难以获得原始凭证,小企业的原始凭证不规范现象较为严重,甚至业务发生而不能取得原始凭证,或者另找发票冲抵不同的经济业务。最后在企业的内部会计监督职能上也没有发挥出来,使财务信息的披露失真,主要原因是小企业的管理者常干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受制于管理者或受利益驱使,往往按管理者的意图行事,使得会计的监督职能几乎无法进行。
影响小企业会计核算的原因主要是企业缺乏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制度,由于小企业的所有者与管理者往往合而为一,在很大程度上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和完整性重视不够。其次是会计机构设置不合理,我国相当一部分小企业为了减少费用支出,不设置专门的会计机构,甚至没有专职会计。再次是会计人员素质较低,使得许多理论上完善的会计方法与复杂的会计技术无法实施,或在实施时大打折扣。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考虑到小企业规模小、人数少、经济业务简单、会计基础工作较为薄弱、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相对单一等实际,《小企业会计准则》在借鉴了《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简化处理的核心理念的基础上,对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规范。
(一)简化核算,减少一级会计科目设置
《小企业会计准则》比《企业会计准则》少设了60个一级科目。就资产类而言,除少了《企业会计准则》中银行、保险、证券以及开采行业专用科目外,还少设置了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存货跌价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等科目,但保留了原《小企业会计制度》下的长期债券投资科目,去掉了原《小企业会计制度》下的待摊费用科目,增加了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等科目。《小企业会计准则》总共虽然只有66个科目,但其科目名称与《企业会计准则》完全一致,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与一致性,符合与国际准则趋同的背景。
(二)会计要素计量方面
1.资产方面
(1)重大改革:《小企业会计准则》第二章资产第六条规定:小企业的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计量,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实际损失的确定参照了企业所得税法中有关认定标准。如第一章流动资产第十条中规定:应收及预付款项的坏账损失应当于实际发生时计入营业外支出,同时冲减应收及预付款项;(2)对会计核算的影响:此举,一方面,减少了会计和税法的差异,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企业所得税的纳税调整问题,另一方面,降低了企业利用应收款项和存货减值准备的计提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但也可能导致小企业资产不实,需要通过附注披露的方式提醒财务报表使用者注意。
2.负债方面
(1)重大改革:《小企业会计准则》第四十八条规定:短期借款应当按照借款本金和借款合同利率在应付利息日计提利息费用,计入财务费用。第四十九条规定:应付职工薪酬,是指小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应付给职工的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2)对会计核算的影响:利息计算统一采用票面利率或合同利率,不同于《企业会计准则》下的实际利率法。由于小企业负债融资的规模一般较小、时间较短,不考虑实际利率和票面利率的差异,并不会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可比性造成太大问题。规范应付职工薪酬的内容,该规定与《企业会计准则》保持一致,有利于真实核算小企业成本,增强大企业与小企业成本信息的可比性。
3.所有者权益方面
(1)重大改革:《小企业会计准则》第五十五条规定:资本公积,是指小企业收到的投资者出资额超过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小企业用资本公积转增资本,应当冲减资本公积。小企业的资本公积不得用于弥补亏损。(2)对会计核算的影响:资本公积的核算内容基本仅为资本溢价部分,并不像考虑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或者损失影响资本公积的变化等。
4.收入方面
(1)重大改革:《小企业会计准则》第五十九条规定:通常,小企业应当在发出商品且收到货款或取得收款权利时,确认销售商品收入。(2)对会计核算的影响:减少了关于风险报酬转移的职业判断,此外,无论是销售商品收入还是提供劳务收入,收入确认时点更为明确,更具可操作性,符合小企业生产经营特点。
5.会计核算方法方面
(1)重大改革:《小企业会计准则》第十三条规定:小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计价方法一经选用,不得随意变更。(2)对会计核算的影响:取消发出存货后进先出法,与《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核算方法保持一致,增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简化了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同时也规定了与所得税法相一致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最低年限以及后续支出的会计处理方法。
6.外币业务单列
(1)重大改革:为适应我国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对外出口大幅增加的现实需要,《小企业会计准则》第七十三条规定:小企业的外币业务由外币交易和外币财务报表折算构成。第七十八条规定: 小企业对外币财务报表进行折算时,应当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对外币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所有项目进行折算。(2)对会计核算的影响:外币资本投资不再产生折算差额,从而与《企业会计准则》趋同。 相对于《企业会计准则》,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大大简化,外币业务是许多小企业的重要经济业务,有必要单独规范小企业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但又没有必要像《企业会计准则》那样复杂,而《小企业会计准则》符合我国小企业实际情况。
(三)财务报表方面
(1)重大改革:《小企业会计准则》第七十九条规定:财务报表,是指对小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小企业的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下列组成部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附注。(2)对会计核算的影响:考虑到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小准则对现金流量表进行了适当简化,在附注中增加了纳税调整的说明。第八十六条,附注中增加了应付职工薪酬明细表、应交税费用明细表和利润分配的说明,不再单独披露应交增值税明细表。
综上所述,《小企业会计准则》贯彻执行简化处理的核心理念,对小企业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进行了简化处理,减少了会计人员职业判断,更适合于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的会计核算。《小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相协调,既降低小企业的财务调整成本又提高了小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相互协调,承前启后,更好的满足小企业财务信息使用者的报表需求。《小企业会计准则》能有效抑制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不愧是一部为我国小企业“量身定做”的企业会计标准。
三、贯彻落实《小企业会计准则》,提高小企业会计核算质量对策
(一)各有关单位提高认识,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
各地财政部门要配合小企业业务主管部门和工商联等有关部门制定有效措施,积极组织小企业会计准则培训工作,将小企业会计人员的培训纳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建立培训效果反馈机制,如参加网上抽题考试,既可以减少集中组织参加实地考试的成本,还可以降低学员作弊概率。通过对小企业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可以使会计人员充分认识到会计工作不仅能正确、完整、及时地记录和反映经济活动情况,为经济管理提供系统的经济信息,提高单位经济效益。
(二)财政部门精心部署,做好新准则实施配套工作
各地财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管理,主动会同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指导、监督本地区小企业执行好《小企业会计准则》。抓好宣传培训;做好实施部署;使用财务报表,积极引导小企业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核算制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积极探索建立小企业财务报表报备系统和小企业会计数据库,为财政支持小企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强化会计服务;加强监督检查。
(三)完善企业外部监管系统,防范会计人员造假
外部监管主要是指财政、税务、工商等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对小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的监管。各监督部门不仅要对税收情况监督,还要对一些违纪违规问题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税务、工商等国家机关和业务主管部门对小企业进行检查和审计时,要以《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税收征管法》、《公司法》等法规作为衡量会计工作的基本标准和依据,对会计工作质量进行监督;要进一步规范小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对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私设会计账簿和设有“账外账”的企业,依照财政会计法规的有关规定从严从重进行处罚。
(四)务求实效,深入扎实有序推进《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
贯彻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应结合工作进展情况制定、完善相关政策的配套措施,建立全市监督机制和服务平台,组织开展培训、指导、调研、检查等专项活动。各相关部门应按照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要求,树立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意识,做好长期深化工作的思想准备,坚持统筹安排、分类指导、逐步推进、全面实施的原则,高效务实地推进《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工作。
(五)小企业自身应把握机遇,努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小企业应当以贯彻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为契机,全面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尽快做到账制健全,争取享受税收优惠,降低税收成本。小企业的管理人员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能够从根本上重视企业的会计核算管理,同时能够结合着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制定出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此外,企业负责人还应适时的组织会计人员参加培训,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完善自己的核算模式,同时能够及时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发挥出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性,才能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做好铺垫。
综上所述,我国小企业不仅数量多,而且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促进市场繁荣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化,在同大企业的激烈竞争中,小企业暴露出明显的弱势。推行《小企业会计准则》,既符合国际会计趋同与健全我国企业会计标准体系的需要,也是规范小企业会计核算和加强小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制度基础,对于规范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全面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健.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探析[J].财会审计,2011(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