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校长年度考核述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校长年度考核述职范文1
记者:王局长,请您先简单介绍一下灵武市教育的基本情况。
王志勇:灵武市域面积4010平方公里,总人口23.5万人,其中回族占总人口的51%。全市辖5镇2乡1个街道办事处,16个居委会,72个行政村,4个市属农林牧场,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2年,城镇化率51%,人口出生率13.32‰,自然增长率10.03‰。全市现有中小学、幼儿园78所,其中高级中学、完全中学(民办公助)、中等职业学校各1所,初级中学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完全小学27所,幼儿园40所。在校生46934人,其中幼儿园8249人,义务教育阶段29417人,普通高中4687人,职业教育中心4581人。教职工2751人,其中幼儿园661人,义务教育阶段1776人,普通高中244人,职业教育中心70人;正式在编教职工2004人。学前三年入园率分别达到99.2%、88%、80.6%,居全区首位,提前实现国家、自治区2020年学前教育发展规划目标;高考升学率达到81%,比2007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2008年灵武市高标准通过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强市验收;2009年我市被评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2010年顺利通过自治区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验收,2011年被确定为全国农村学前教育改革试点市、全国探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办法和措施改革试点市,2012年被确定为国家教育信息化区域综合改革试点市。
记者:灵武市2009年被评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2012年又顺利通过了自治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验收,取得这么优异的成绩,你们采取了哪些举措?
王志勇:我们主要采取了七项举措。一是以完善工作机制为抓手,大力加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组织领导;二是以强化投入为保障,大力夯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础;三是以改善办学条件为重点,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四是以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为目标,大力加强中小学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五是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突破,大力提升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六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大力强化校园文化建设;七是以加强教育管理为切入点,大力规范校园管理。
记者: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是组织领导,在这方面灵武市是怎么做的?
王志勇:我市坚持把教育优先发展、均衡发展、科学发展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着力破解在经费、人才、基础设施条件等方面的制约,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常抓不懈。每年都召开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定期召开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全市教育工作,研究解决教育发展中的难题,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成立了由市长担任组长的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把教育均衡发展年度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各涉教部门和乡镇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督保障机制,形成了市委、政府总揽、教育部门主抓、其他部门协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记者:办学条件均衡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灵武市是怎样实现办学条件均衡的?
王志勇:我市坚持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努力营造一流的办学条件。一是优化学校布局。我市科学分析、研判城乡中小学布点,本着就近入学、服务便民、适度集中、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撤并适宜“并、转、停”办学条件和效益差的学校,保留不宜撤并的教学点。重点将市三中建成集中寄宿制学校,逐步将偏远农村中学生全部纳入该校,使农村中小学享受城区优质教育资源。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自2009年以来,积极筹措资金2.5亿元,实施了校舍安全工程、百所回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等一批教育重点项目。先后新建、改扩建市四中、五小、六小、英才外国语实验学校等中小学、幼儿园34所,新建、改造校舍面积10.9万平方米,全市中小学整体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三是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近两年来为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新配置电脑1425台,全市小学、初中生机比达到7.95:1和8.61:1,现代远程教育模式全部达到国家要求。投入3000多万元为中小学配备各类教学仪器及多媒体教学设备,达到了中小学多媒体教学“班班有”和信息网络“班班通”,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配置均达到区颁基本标准,课程实施水平和教育质量明显提高。
记者:灵武市每年投入2000多万实施教育惠民政策,有力地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请问贵市实施了哪些教育惠民政策?
王志勇:我市坚持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市财政每年投入2600多万元持续实施十项教育惠民政策。一是在全区率先实行了农村中小学生校车免费接送,每年投入410多万元免费接送家离校4~10公里农村学生上下学;二是在全区率先推行高中阶段免费教育,每年免除普通高中和职业教育中心学生学费360多万元,为普通高中学生发放助学金110多万元;三是实行寄宿生免费住宿和生活补助政策,每年免除住宿学生寄宿费240多万元、生活费160多万元;四是在全区率先实行农村小学生午餐补助,投入445万元用于农村小学生午餐补助;五是发放骨干教师奖金,每年为国家级、自治区级、银川市级、灵武市级骨干教师发放奖金125万元;六是不断提高班主任津贴,每年发放班主任津贴34万元;七是发放农村教师补助,对农村教师每月发放70元~220元交通及生活补助,每年为农村学校教师补助交通费及生活费138万元;八是建立教师免费体检制度,每年投入38万元为全体教师进行免费体检;九是提高学历补助,为参加专升本学历进修、取得毕业证书的教师每人补助2000元学费;十是建立教师子女高考升学奖励制度,教师子女考上一本、二本、三本院校的分别奖励5000元、3000元、1000元。
记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难点是师资的均衡,灵武市实行教师动态管理,对农村教师在职称评聘、骨干教师评定及津贴发放等方面实行倾斜,请谈谈你们在这方面是怎么做的。
王志勇:我市坚持把提高教师素质作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着力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在校长队伍建设方面做法有四。一是健全校长选聘培养培训机制,通过公推比选的方式选配校长5名、副校长13名;建立中小学校长后备干部队伍培养制度,对12名校长后备干部、61名副校长后备干部进行了重点培养。每年安排校长提高培训专项资金50万元。二是理顺管理机制,对高级中学、职业教育中心、完全中学校长按干部管理权限聘任,其他中小学校长由教育部门选拔任用并归口管理。三是建立中小学校长轮岗和持证上岗机制,交流校长、副校长24名,交流比例20%以上;组织校长区外培训45人次,开展校长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3场次。四是完善中小学校长考核和奖惩机制,建立了学期考核、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机制,实行奖惩挂钩,极大地调动了校长工作积极性;推行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和校长年度述职述廉制度、年度和离任审计制度,近年来240余名正副校长(园长)进行了述职述廉,对15名校长进行了离任审计。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做法有四。一是完善教师补充交流机制,坚持中小学教师编制动态管理,创新教师编制管理,满足不同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先后辞退不合格教师8名,调整岗位教师26名,引进区内外骨干教师8名,聘用特岗教师313人,不断促进教师队伍向均衡方向发展;探索建立了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根据我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实际,采取分期分批审批的方法,对30名符合条件的教师办理了提前退休手续,第二批次60名符合条件的教师提前退休审核工作正在进行。建立了中小学教师轮岗流动机制,每学期都安排一定比例的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安排农村学校教师到城区挂职锻炼,仅2012年中小学轮岗交流教师219人。二是完善教师培训机制,每年安排教师业务培训专项资金100万元,安排300名以上教师到北京、上海、江苏等教育发达地区学校考察学习、集中培训、观摩交流。三是完善师德师风考评机制,每年设立师德师风建设专项资金20万元,将师德师风纳入教师岗位责任考核,实行奖惩挂钩;每年表彰一批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树立师德师风先进典型,先后有4名校长荣获银川市“十佳校长”称号,3名教师荣获银川市“十佳教师”称号,全市共有各类骨干教师530名,骨干比例达22.2%。四是完善农村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坚持骨干教师培养向农村中小学倾斜,职称评定向农村教师倾斜,绩效工资向农村艰苦边远地区教师倾斜,每年用于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和队伍建设资金达300多万元,进一步稳定了农村教师队伍。
记者:教育教学质量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试金石,你们主要通过哪些举措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
王志勇:我市坚持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一是狠抓课堂教学改革。组织教研员、教育管理人员深入各学校开展课堂教学诊断活动,听课、评课、上示范课1000多节;开展中小学语文、数学等学科送教下乡活动105次,实现了先进理念、优质资源、有效成果的共享,全市共有195名学生在全国、全区学科竞赛中获奖。二是着力实施教科研行动。每年安排教科研专项资金100万元;组织教师1700人次参加国家、自治区、银川市教研活动61次,开展本市级教研活动112次,参加人数达4605人次,73项课题被自治区教育厅教研室和教科所立项,6项结题的课题全部获奖。借助新思考网、宁夏教研网、灵武教育信息网等平台,开展网络集体备课、观课、研讨等教研活动,提升教学水平。建立健全片区教研制度,定期开展片区大教研、公开课、集体备课、教育论坛、课题研究等活动,有力推动了全市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中考成绩逐年攀升。三是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督导。实行教育质量目标管理,将教学质量任务依次落实到学校、年级、班级、每一位任课教师;开展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认真分析教育教学中的差异、优势和不足,为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出具体办法和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在今年教育部统一组织的全国中小学质量监测四年级、八年级学科的抽测中我市居先进行列。四是广泛开展学校之间“强弱联合”、“以强带弱”和“结对共建”活动。不断完善城区中小学与乡镇中小学“一对一”结对帮扶机制,建立学校发展共同体11个,从师资、管理、教学教研等方面加强合作互动、资源共享。大力开展“送教下乡”、“进城实践”活动,有力提高了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素质。
记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灵武市在这方面很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精心打造了20多所特色学校,提升了特色育人水平,请谈谈你们的做法。
王志勇:我市各级各类学校在课程设置、体育与艺术、民族经典、地方特色、传统文化、现代文明等方面深入挖掘,准确定位,明确目标,培育特色,全力打造学校品牌,增强学校吸引力。大力开展“一校一特、一特一景、一校一品”特色学校建设,形成了市二中“犁人堂”民俗文化教育,市三小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市三中廉政文化进校园,杜木桥小学“大地上的记忆”家乡印象,狼皮子梁学校“幸福之路”移民文化教育基地,市一小“弘扬国学,传承经典”国学讲堂,市四小孝道感恩教育,市回中非物质文化遗产马氏口弦等具有鲜明特点的20所特色学校。打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使学校育人功能和文化传承传播作用得以彰显,为广大学生接受优质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活动载体,极大地丰富了学校教育内涵。各级各类学校“千校一面”的窘况正在得到有效改变,学校逐渐成为教师善教、学生乐学的师生共同生活、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乐园,学校内涵发展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
记者:安全管理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保证,灵武市在学校安保、校车配备、食品卫生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杜绝了安全事故的发生,请问你们是怎样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