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共享服务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共享服务报告范文1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近年来出现并流行起来的会计和报告业务管理方式,其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实体的会计业务统一到一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记账和报告,有效保证了会计记录和报告的规范、结构统一,而且由于不需要在每个公司和办事处都设会计部门或会计人员,节省了系统和人工成本。在我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以其高效率和低成本,越来越受到大型企业集团的青睐。特别对于业务同质化程度较高的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体系的建设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集团财务人员数量,提高企业集团的财务处理效率,促进企业财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中去,不断提升财务对企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同时,由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加之其实施后的财务处理工作相对简单,对于企业是否适用财务共享服务体系,如何提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人员的稳定性等,都是企业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因此,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体系,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财务核算模式,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概述
传统的财务核算模式是基于会计主体假设搭建的企业会计管理框架,一般将企业分支机构作为会计主体,进行会计核算、报表编制等工作。在这种模式下,往往存在业务基本相同的共性财务机构重复建设,财务业务分散处理,会计记录和报告规范不统一等诸多问题,造成机构复杂,人员冗余,制约企业效率提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对企业业务流程全面梳理的基础上,将业务与信息系统结合到一起,实现随时随地报销和上传附件、集中审核费用报销单、批量生成凭证及结账、集中编制报表等功能,提高财务处理效率,进而实现企业成本效率集约发展。
二、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体系的优势
(一)提高企业财务处理效率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体系的构建是对企业所有财务处理流程的集中梳理,是对企业内部控制合理性与实施有效性的全面检验。通过梳理流程,将同质业务处理流程统一,并实现线上处理。网络化的系统平台,使得业务涉及人员在有处理终端的地方都可以上传业务单据,传输业务数据,同时,审核人员通过线上处理,减少了无纸化审核,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在财务核算方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现了凭证的批量处理与生成,减少了传统模式下逐笔录入凭证的工作量,也大幅提升了会计处理的准确性,这些都有效提升了企业财务处理效率。
(二)降低财务核算人工成本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体系的建设将大部分财务处理活动线上化,由于信息系统的引入,解放了财务人员的手工核算劳动,同时财务人员集中操作,使得财务人员消耗大幅降低。在财务核算人工成本降低方面,一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业务涉及的财务会计处理集约化,使得人员数量减少,人工成本降低,二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一般设立在发展较为缓慢的地区,如中西部地区,人工成本单价较低,这也使得企业的财务人员成本大幅降低。
(三)发挥财务决策支持作用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体系的建设,在提升企业会计处理效率的同时,使得财务人员可以腾挪出更多的时间,从事财务管理的工作,重新定位财务人员的作用。一方面,企业可以设置相对较多的财务管理岗位,定位财务管理的职能,促进其决策支持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信息化处理,快速处理企业经济活动事项,提供实时会计信息,更便于企业相关决策者掌握企业决策相关财务信息,帮助其作出较为正确的决策。
三、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体系的劣势
(一)制约财务人员对业务的了解程度
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体系下,财务人员相对精简,凭证审批工作将占据财务工作的大部分时间,由于财务人员主要集中于凭证单据的合规审核方面,对业务的了解相对较少,长此以往,可能造成财务脱离业务,不再与公司的销售人员直接接触,可能沦为辅助岗位。同时,由于其面对的仅仅是一堆冰冷的数字,这些数字往往无法确切表达企业目前所面临的各项财务状况,很多业务现象背后的实际情况难以通过财务分析表达出来。
(二)系统开发成本较高,加重企业负担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体系建设是企业的巨大变革,企业将面临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的成本极大提高。一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需要与全国甚至世界建立网络与数据连接,信息系统平台开发与数据处理存储需要花费高昂的费用。二是为保障系统运营稳定和数据安全,需要指派专人负责设计财务共享中心的信息管理模式及提升信息系统管理功能,可能加重企业的成本负担。为了满足财务共享中心的需要,这些花费必然产生,由于费用巨大,将给企业造成严重的负担,更有甚者因为盲目推崇昂贵的国外大型信息系统而导致破产。
(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人员稳定性较低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使得财务人员的主要工作层次下移,大部分工作依赖系统直接完成,降低了财务人员工作的含金量,使得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员工可能变为弱势群体,人员流动率大幅度提高。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员工是否沦为弱势群体取决于企业集团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定位。在一些企业中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被定为与原财务部同一级别机构,则不会沦为弱势群体;而在另一部分企业被定位为原财务部下属机构,则很可能沦为弱势群体,造成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员工离职率较高。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往往是求职者的“离职陷阱”,应聘者进入该中心即意味着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离职。
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体系构建的主要做法
(一)注重体系构建前期调研准备工作
前期调研准备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体系构建的基础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体系建设的成败。一是充分分析企业的实际情况,论证企业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必要性,作出正确决策。二是加强与已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学习借鉴成功企业的经验教训,结合企业实际,加以改进。三是做好选址考察、系统规划、组织设置等体系建设基础工作,确保人员到位,同时结合选址于系统规划,对系统开发有初步的预算,权衡企业的负担能力。四是全面梳理企业各项业务制度流程,提出较为完整的系统需求,尽量减少系统开发阶段以及实施阶段的系统调整及变更工作。
(二)注重体系构建平台建设统筹工作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体系建设的核心工作是系统平台的建设。以较为成熟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平台来看,全面建设平台一般包括财务共享服务平台、费用报销系统、影像扫描系统、银企直联系统等若干平台系统的整合建设。财务共享服务平台是面向用户的界面,涵盖了用户需求实现的所有功能;费用报销系统根据企业制度及流程规定设置,并开通相应人员的部分权限;影像扫描系统实现相关单据的上传与下载管理,便于业务人员与财务人员使用;银企直联系统将平台与银行连接在一起,便于银行数据与企业信息的稽核,同时资金的实时划转也将提高财务处理的效率,使得系统功能更加完整,使用更加便捷。
(三)注重体系构建分步实施推广工作
财务共享服务报告范文2
关键词:财务共享 服务中心 构建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最早在跨国公司的管理实践中被应用,更多世界财富500强企业纷纷着手建设,效果显著,关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理论研究也日渐增多。我国很多优秀的企业,如中兴通讯、海尔集团、万科等,也建立了自己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不少企业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很多企业也有意学习并效仿。但综合而论,该模式在我国还处于成长阶段,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都有待提高,人才管理、创新、全球流程交付和治理等方面的问题还很多。如何构建适合本企业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更深入了解这种模式,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案和路径。
一、我国企业的运用与现状
《2015安永财务共享服务调查报告-中国境内企业财务共享服务行业发展现状》报告显示,从2010年开始,在被调查统计的五年间,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实现了快速增长。
在已经实现和可以纳入的流程与功能方面,费用报销、应付账款、总账、应收账款、现金结算等的需要排在前列。然后企业根据运行情况,适时再将更多流程种类纳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行效果上看,多数企业在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后,成本降低、效率提升以及整体业绩改善等方面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虽然我们在集中报销、账务处理、供应商往来管理方面,实践已经比较成熟,但这仅仅是简单重复工作的再统一。但在共享信息与提供服务和市场需求的衔接方面;财务人员安排和分流导致不满,制约个人发展从而人才流失;IT 系统的研发和风险管控;战略配合与投资决策难以实现等情况都存在问题。
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风险
(一)财务与经营相分离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为独立业务单元集中建设,中心的选址并不会过多考虑生产和提供服务主要区域,即使地理位置相近,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定位与业绩考核决定了,其财务工作人员,不会过多的去了解实际生产经营情况,或仅仅了解生产经营的某一方面,由于缺乏对公司的全面了解,缺乏实际业务的内容支撑,导致财务人员无法精确地传达公司面临的整体状况,往往是以点带面。
(二)建设成本大
人工成本大。建设过程中,为保持稳定和平稳过渡,需要保持原有财务部门继续运作,新设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不断扩大并接手业务,人员双重配置,既要招募新人,又要留住老员工 ;新的业务流程,培训成本也会大幅增加;同时,由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自身的特点,希望全面发展的财务人员,由于很长一段时间内,只能接触简单重复的工作,难免打击其积极性,员工离职成本增大。
信息系统成本大。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预期目标的实现,无不借助强大的技术创新和信息系统投入,甚至在还没有实现共享功能之前,就要先行创建强大的信息系统。如不能从自身出发,盲目的跟进,效果不明显甚至导致负效应。更多的现实是,在施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之前,很多财务管理模块已经固化,且各有所长,如财务核算、资金支付、全面预算、资产管理等模块,将其统一纳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信息系统,不仅花费巨大,甚至由于不同系统的专利权限,在技术上难以实现,倒逼企业自行研发,成本难以估计。
(三)税务风险大
在税收管理上,我国执行的是属地原则。各企业应该配有专门的财务人员来与当地的税务机关联系,既能降低税务风险的敏感性,又能在争取各项税务优惠政策上更加便利。而共享是专业分工,却难以因地制宜。
三、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路径
创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重大的财务变革,项目的实施涉及整个公司上上下下的所有单位,牵扯方方面面的权责和利益调整,影响重大。因此,项目的实施首先需要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决策者不仅要充分认识财务共享服务管理模式的重要性,其对公司长远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障碍;一旦确定了财务共享服务管理模式作为未来改革的方向,必须顶层设计,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协调各方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其次,在集团公司内部员工中做好充分的宣传教育和思想动员工作,让全体员工了解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改革的重大战略意义和必要性,争取集团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以及全体员工最大程度的支持,减少改革的阻力。
考虑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系统工程的复杂性,建议采取先试点再推广的方式进行,在公司内部选定具有一定代表性单位(业务)进行试点,要先将底层子公司会计核算职能剥离出来,并逐步建立较完善的财务共享服务。
首先搭建财务各模块,各模块中,报表体系和大额资金支付系统,其次是预算体系,预算体系下,拓展投资预算、费用报销、成本核算、往来核算,最后是人力资源与绩效考核。借助ERP、内控业务流程和财务流程,完成公司共享体系搭建。其次开始试点,可以选择比较财务基础较好单位,也可以选择业务简单或有代表性的单位。再次全面实行,调整方案,优化流程,结合试点情况,分批次分公司分行业全面铺开。全面实行的节点是要保证正常的财务运行和整体风险可控。最后借助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积极衔接企业ERP,结合业务集中管理情况,系统建设情况,完善财务共享流程考评指标体系,提高财务共享的质量。
参考文献:
财务共享服务报告范文3
关键词:大数据;财务共享服务;内部审计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推进,以云计算为代表的大数据信息化迅速成熟发展起来,很多企业放弃了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逐步转为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是企业通过“互联网+”在财务共享平台下将总公司与子公司的业务进行系统处理。在该模式下,审计对象变成了平台内所有企业的全部业务,财务数据的采集处理与分析都通过大数据来进行,并通过相同技术进行集中审核,最后得出结论,出具审计报告。由此看来,传统的审计形式难以适应新兴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因此,企业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传统审计的创新以及与新型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融合更凸显其重要性。
1财务共享服务平台建立内部审计的优势
1.1转变内部审计方式
传统的内部审计一般在经营活动后采用现场审计的方式组织进行,这大大削弱了审计的及时性,审计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近年来,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引进将内部审计工作穿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并将现场与非现场审计高效整合共同为集团审计工作提供保障[1]。同时,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改变了原来的进点摸索方式,逐渐形成以线索延伸支持审计。因此,利用云平台进行审计工作可以让治理层更好地把控并防范重大舞弊问题,更为全面客观地知悉企业的业务盈利水平、持续经营情况、内部风险控制机制执行情况等。
1.2降低内部审计成本
对于集团化的大型企业来说,子公司分布于各个地域,每个子公司都需要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内部审计人员。这样既造成了审计工作内容和范围的大幅度增加,也使人力物力不能得到最优化配置,进而浪费资源。而且使用纸质文档进行报告的审阅容易导致数据资料的破坏和文件的丢失,无法保证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在财务共享服务平台下,集团化公司及其各个子公司可以将同一类别会计核算都放到平台上合并填写会计分录。下属单位只需要搜集和核对原始数据,再指定专门人员通过互联网传输到财务共享服务平台进行集中整合。这种做法可以在审计初期就发现部分潜在的可能影响审计效果的行为。同时,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精简了由于数据汇总所耗费的人力,这样可使具有高级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在数据分析与财务审计工作上更为集中,为管理层和治理层提供更为可靠的决策依据与审计意见。
1.3强化内部审计管控职能
在财务共享服务平台下,数据的核算和操作标准都是统一的,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云计算处理数据时可以对业务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可疑点并进行报告,提高了内部审计人员对重大错报等一些特别风险的严格把控[2]。云平台下的内部审计工作,可以使传统财务管理与核算职能进行更优质融合,提高企业的风险防御能力。基于大数据时代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对数据更为敏感和警觉,为规范审计核算职能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平台和便捷高效的沟通模式,能够高效识别出特别风险,强化了公司治理层的管控职能,从而为大数据环境下内部审计的快速转型提供了现实层面的可操作性。
2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内部审计的实施流程
2.1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主要由制订审计目标、识别评估风险以及制订审计计划组成。首先,利用云计算平台对执行审计工作时可能产生的预见性问题进行重点检查,并据此确定接下来具体审计工作的重点,制定适用的审计计划。另外,注册会计师还应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够处理基本的云平台数据[3]。由于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企业都设立了分管不同领域的子公司,因此适用的具体审计计划不尽相同。制定好审计计划后,项目组成员通过财务共享服务平台进行数据的汲取和搜集,利用云平台现有的核算方式进行数据分析,接着对审计模型运算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盈利能力或清偿能力评价。一般情况下,云平台所在的系统也存在固有风险,这种固有的系统风险会影响到审计质量的好坏,因此项目组成员需要采取相应的管控程序。例如在结合大数据平台的基础上,以大数据挖掘技术为主,利用多维分析法、SQL查询等互联网技术为补充的操作方法,对采集的数据资料进行清洗,不能因为采取高效率的智能系统就不再进行清洗。通过这些专业性测评可得到潜在的可能构成内部风险的致险因素。内部审计小组也可以利用第三方程序对云平台数据中心的系统性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最后实施风险评估程序识别并应对相应风险。
2.2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主要由选定执行程序、执行审计程序组成。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内部审计在实施阶段主要是利用云平台大量数据的更新与分析,评估企业持续经营情况,形成审计结论并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其中,对于选定执行程序阶段,最重要最核心的是大数据的采集、清洗、存储等预处理。在数据采集阶段,项目组成员利用传感器、B/S移动输入等物联网模式汲取所需要的数据[4]。利用审计接口传递有关决策分析的信息和会计知识。一般有3种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工作。第一种就是云平台服务系统,主要记载的是与内部审计工作密切相关的直接信息内容。第二种是与云平台环环相扣、紧密贴合的内部其他业务系统,比如在ERP系统中,记录了企业业务流程中涉及供销存等各种产品信息及财务数据。第三种方式是汲取企业所需的、与内部审计相关的外部信息。在数据清洗阶段,获取所有相关数据资源后,进一步形成审计数据资源池,通过MapReduce与Dryad相结合的方式对数据进行抽取、筛选、清洗及融合。在形成审计数据库的基础上,运用数据挖掘、多维分析、DSS技术、Apriori算法等进行数据分析。根据相关规则建立法律法规模型、业务逻辑模型、勾稽关系模型、审计经验模型,进而形成财务共享云服务平台。在数据存储阶段,内部审计人员对清洗完成后的各种数据进行集中统一整合以及分级分类储存,并通过这些整理好的数据建立一个审计数据仓库。对于仓库中储存的数据信息,还可以根据细节、维度等的分析,利用ETL等工具进行转换后,通过Hadoop框架运输数据到审计数据仓库[5]。最后,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建立审计中间表。中间表是内部审计人员在充分参考各种财务信息后,利用数据统计分析模型,对审计数据仓库中的标准表进行整合后形成的步骤表。审计人员对发现的数据及相关信息的问题所形成的审计疑点,可以编制一级或多级中间表,进而对之后编写最终审计报告提供重要的数据及文件参考。一般来说,中间表可以通过“级联”、“投影”等方式编制。
2.3报告阶段
完成上面两个阶段的审计工作后,项目组成员获取了充分可靠的审计证据,并利用这些证据识别指出并监督管理层修改了部分报表和认定层次的错误,进而产生相对中肯的审计意见和结果。其中审计结果的获得,需要考虑到所审计单位自身的特点以及该企业所处的行业背景和环境。最终在和治理层充分沟通之后,出具反映注册会计师相应态度的审计报告。另外,在审计工作的末尾,还应注意工作文件的保存与备份。其中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以及各种财务报表资料,还应留意对数据的备份,将审计程序执行前获取的财务数据与运行审计模型所计算出的经济数据分别在财务共享服务平台内进行备份与保存。最后,内部审计人员还要对后续的事项持续关注,及时更新审计信息。
3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内部审计有效运行的途径
3.1完善内部审计的业务流程
从现实层面来看,在大多数财务共享服务平台中并没有设置内部审计岗位,尤其是对于使用互联网操作的非现场审计,目前没有较为成熟的业务流程体系供集团化企业借鉴。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总公司及其各子公司的业务按照性质分门别类进行统一管理,将相同的业务统一运用相同的处理方法和流程,最后再进行整合输出。根本重心是服务,提高工作效率使其更好地为管理层、治理层乃至财务报表使用者服务,使得数据信息的处理更加完整化,内部审计工作的操作与执行更加全面化[6]。
3.2拓宽内部审计的范围
传统的审计业务范围通常局限于财务领域,随着业财融合和财务共享模式的不断发展,内部审计逐渐发展成以审计为基础的一种咨询服务,为集团化企业的持续经营提供合理保证。然而,在财务共享服务平台下的这种改变并不是把内部审计延伸到企业管理的范围,而是在于充分利用云会计平台的大数据,现场实地审计与线上操作相结合。但是,新平台和新数据库的出现,也带来了互联网平台本身不可避免的系统风险。对于这种固有风险,可以采用独立于该系统的第三方程序进行检测,定位疑似产生风险的部分。然后,运用新兴工作模式识别企业可能隐含的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机制、行业合规及法律环境的风险,及时与管理层沟通并进行适当修改,并制定事后事项及后续审计程序的时间安排,以应对风险。
3.3重视大数据趋势下的内部审计
在财务共享服务平台下,数据挖掘技术日益表现出其不可替代的地位。使用这项技术进行的审计工作,可以将线上线下高效地结合在一起,为互联网数据库的构建提供了可操作性,方便数据资料及财务信息更精准地获取,进而更有效地开展审计工作[7]。简单来说,数据挖掘就是将数据库中的所有数据信息放到挖掘库中进行清理工作,剔除冗杂重复的数据,重新整合杂乱无章的数据。经过清理后的资料信息更加方便取得且按照会计科目同一性分门别类进行整理,为数据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更直观的审览,方便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深入地识别与评估潜在风险。这样企业在进行数据分析时,输出的都是统一存放在财务共享平台内的集中管理的数据,为数据的采集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途径。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内部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职责时,应采取平台线上与现场审计相结合的方式。在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时,还应关注数据清理工作的实际操作与执行,数据清理是大数据时代下必不可少的一个工作环节。最后,内部审计人员根据数据清理后的现有数据库资料进行数据的采集,把选取好的数据继续放回平台数据库中进行归类与计算,灵活运用数理模型,完成对于数据的分析,并且根据实时数据的变化,及时更新数据库。
4结论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未来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势必会越来越普及,这种创新也将成为内部审计领域的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革新与挑战。为适应新模式和新平台的产生,内部审计应从业务流程、工作范围、数据分析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实践。
参考文献:
[1]尚佳.财务共享平台下企业集团财务收支审计实施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7.
[2]张庆龙.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咨询服务系列专题(九)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视野中的内部审计职能[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9):51-55.
[3]李广森,王筱澜.大数据时代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审计研究[J].会计之友,2016(19):123-126.
[4]顾洪菲.大数据环境下审计数据分析技术方法初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3):45-48.
[5]程平,崔纳牟倩.大数据时代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内部审计[J].会计之友,2016(16):122-125.
[6]韩强.大数据环境下审计模式创新研究[J].创新科技,2015,184(6):64-65.
财务共享服务报告范文4
一、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综述
共享服务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它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根据市场价格和服务水平协议(Service Level Agreements,SLA)为企业内部各业务单位及外部企业提供专业化的共享服务。它通过将企业各业务单位分散式进行的某些重复性业务整合到一个独立的利润中心――共享服务中心(Shared Services Center,SSC)进行处理,促使企业将有限的资源和精力专注于自身的核心业务,创建和保持长期竞争优势,并达到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保证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的目的。共享服务模式提供的服务内容包括:财务(Finance)、资金管理(Cash Management)、采购(Procurement)、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市场营销(Salesand Marketing)、信息技术(IT)、技术研发(TD)、物流(Logistics)、税务(Tax)、法律(Law)等。
二、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在国外的发展状况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在国外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欧美大型跨国企业集团热衷于在成本相对低廉的国家和地区设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赚取利润,实现成本节约。这一阶段尽管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成本,但无法有效控制财务部门的服务质量。另一方面,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引发了公司内部权力的再分配和争夺,导致集权和分权的矛盾开始加剧。此外,降低成本的动机使财务人员的自愿离职率和非自愿离职率均大幅度上升,不少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处于持续性震荡的阶段。总而言之,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初级阶段虽然有所成就,但产生的问题可能远远超过其成就本身。
通过不断的总结和学习,在历经反思和改进之后,欧美企业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进入到以服务为核心的第二发展阶段。
第二阶段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基本解决了第一阶段的主要问题,财务共享服务的内容不再仅仅局限于“会计工厂”,而开始转向“财务咨询中心”和“战略支持中心”,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和公司整体战略的结合更显密切,因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美好的前景。理想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具有非固化的兼容特性,可以吸收别的有益模式根据企业自身管理需求,创造具有本企业特色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经过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它的最终阶段是满足企业内部所有管理者和外部信息需求者的要求,为企业整体战略发展和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优势
(一)成本降低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最基本的优势和作用在于降低成本。成本降低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是人工成本的节约。资源、业务共享前,即便员工工作量不饱和,各个单位和地区都要设置相同的岗位、人员,企业要付出相同的成本;将资源、业务集中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后,通过流程的优化和IT系统支撑,一个人能处理几个单位或地区相同岗位的业务,从而实现了业务量不变前提下业务人员的减少或者业务量增加而人员不变,令企业的人工成本得以降低。
其次是内部管理成本的降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实施,对业务流程的标准化、规范化,业务处理的流程化、专业化;同时流程化消除了多余的协调以及重复的、非增值的作业,极大地提高了效率,间接地降低了内部管理成本。
(二)服务质量与效率提高
通过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把复杂的工作变得标准化、流程化、细分化,企业工作效率和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当然效率的提高还得益于IT系统的强力支撑,否则光是单据的集中就会花费比以往更多的行程时间。
(三)增强企业规模扩大的潜力
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有助于企业更快地建立新业务,不必考虑为新业务建立财务部等职能支持部门,因为这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都可以为其提供。因此,企业变得更加灵活,更具备规模扩张的能力。
四、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远程服务,沟通不畅
由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采用的是远程集中服务,与业务单位的沟通至关重要。财务工作是业务单位重要业务,涉及到各个方面如采购、计划、生产、销售、发运等等。沟通对象多,沟通的业务范围广,且远程沟通的效果显然不如面对面沟通。因此,如何加强沟通的有效性是财务共享服务模式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流程过多,过于复杂和繁琐,操作不灵活
由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是为区域乃至全球服务单位,所以涉及的业务流程非常多,据不完全统计一般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业务流程多达几十个甚至上百多个,而且相当一部分流程过于复杂和繁琐。流程过多,过于复杂和繁琐,操作不灵活,影响了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运行效率。
(三)核心价值财务工作缺失
纵观全球众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绝大多数运行模式是将业务单位大量简单、重复性的财务工作集中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集中化处理。但是报告分析、预算管理和税务筹划等核心价值的财务工作,由于财务共享服务人员不能时时了解业务单位的业务性质和变化情况,不能及时、准确地完成,进而造成了核心价值财务工作缺失。
财务共享服务报告范文5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Finance Shared Service Center)是近年来出现并流行起来的一种典型的集中式管理模式,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会计和报告业务管理方式。它通过在企业内部成立一个部门,采用信息化和流程化的手段,将分布在不同国家、地点的实体会计业务集中到一个会计中心进行处理,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管理目的。通过这种方式,这样既保证了会计记录和报告的规范性、结构统一,同时又能够达到规模效应,不需在每个公司和办事处都设会计,降低了人工成本和运作成本。
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给施工企业带来的益处
随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中的建立,共享服务的意义已经超出一般意义上的成本节约目标,给企业带来了更广泛意义上的高水平服务。
(一)业务流程标准化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够更加方便地对施工企业的各项制度、各种操作流程进行统一规范管理,对于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数据信息等确保一致性和标准化,提升企业的管控水平,降低企业的风险。
(二)规范财务行为
较之之前的财务管理模式下的“去职能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不仅将管控模式立足于财务领域和职能,而且还在提供标准化财务共享服务的同时考虑企业集团内部其他准业性财务管理的要求,用后续共享服务的流程取代了原有的分散流程,在确保原有财务管理和内控职能的基础上,更好地承接、融合了其他财务行为。尤其对于集团型的建筑施工企业来说,统一基础数据,增强数据准确性,规范企业的财务行为,一直是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为建筑施工企业搭建起一套完整的、标准的信息数据体系用来规范企业的财务行为、支持企业的业务发展。
(三)强化资金管控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对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实行财务集中,通过统一业务标准、优化支付流程、集中审核等实现了资金从外延管理到内涵管理、从静态监控到动态监控的转变,实现了企业资金的集团化、集约化、规范化管理。
(四)规范税务管理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将税务进行集中,成立专门的税务小组来处理税务问题,或是在企业内部构建一套税务管理软件系统,在现有涉税业务数据实现共享的基础上,规范和加强了企业的税务管理,在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对涉税业务事项和信息进行及时准确的监控和分析,规范了施工企业的涉税业务管理工作,降低了涉税管理成本和风险。
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施工企业应用现状
鉴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给施工企业带来的诸多益处,越来越多的建筑施工企业开始探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之路。但一种新的管理模式的推行过程中必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施工企业角度分析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实践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员工队伍建设问题
施工企业内部部分人员受传统思维束缚严重,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评价褒贬不一,影响工作效率。第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工作程序过于机械、单调,员工容易产生疲劳和厌烦,每天的工作就是通过电脑软件进行简单操作,操作流程之前已经确定,使用起来较容易,这种机械工作使得一些员工工作怠慢,致使工作质量下降,对于人才培养极其不利;第二,财务共享中心的工作人员基本都是从下属子分公司调配过来的,之前从事的一般都是财务工作,熟悉共享中心工作比较容易。当业务流程简单化、标准化后,大量岗位减少所造成的人员安置和分流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二)业务流程问题
目前,一些建筑施工企业在规章和制度上只是流于形式,标准化程度很低,不能按照要求严格执行,并且存在很多重复性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共享中心的运行效率。另一方面,一些施工企业员工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流程管理的认知很缺乏,有的甚至就是一点不理解,调研和改进只好单独进行,改进方案很难进行有效执行和推进,更不要说能提出一些业务优化需求。
(三)组织架构问题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不是建立即万事大吉,当发展到一定时期,必然要有所改变才能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尤其是组织架构方面,为使业务流程更具标准化,其调整是必不可少的。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影响组织架构的优化,其一是组织架构的优化受业务或系统流程的优化影响;其二是组织架构的优化受战略目标的调整影响。
(四)信息化整合水平问题
?M管施工企业中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释放了财务人员的部分时间和精力,使得企业的整体财务数据能够得以集中处理,但信息系统的整合能力仍然不足。虽然在建立和完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同时,很多施工企业也逐步建立起了涵盖人力资源管理、会议资源管理等其他业务部门的信息系统,但这些平台与财务共享服务平台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并不完善,各部门之间仍然存在大量重复性工作,这样便不能充分发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施工企业战略的促进作用。
四、新形势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功能创新
(一)财务预警功能
当下多数财务软件都具备预警功能,在新形势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软件也不应例外,应当可以进行信息收集、预知潜在的财务危机、控制发生的财务危机、避免类似财务危机再次发生,甚至可以提供对策。这需要在财务共享中心系统中录入大量初始信息,并可以对数据进行筛选和归类,以此作为分析比较的基础材料。当数据出现异常,与既定数据不一致时,可以及时自动进行提示,并一直跟踪,直到问题得到解决,并自动作为案例进行归档,在此过程中,系统也可以给出一些问题解决的办法或对策,供财务人员或者决策者进行参考。
(二)数据分析功能
目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软件缺少数据分析功能,不能对同类或者区域内数据进行对比,这样不利于财务工作者对相关数据进行提炼和总结,很难及时向企业决策者提供重要信息。因此,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软件应当设立单独数据分析窗口,在软件后台可以对同类以及区域内项目数据进行时刻对比和分析,并将其对比和分析结果以表格报表形式显示出来,相关财务人员可以随时进行查询和下载。
(三)业务协同功能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核心功能是支撑业务流程的扩展,因此应当通过对企业现有流程进行梳理,规划出适合企业应用的综合性业务流程,各业务模块之间数据相互关联、相互制约,财务信息一体化,FSSC平台既要承载企业的财务请款、财务审核、账务报销等工作,又要满足各组织经办人的提单、业务审批、财务审核等。对于运作初期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只处理流程性业务,对重大决策类工作放在集团财务部进行,随着运行时间的推移,可再增设风险控制部、咨询服务部等。
(四)资源配置功能
共享经济的核心,就是让信息对称,提高信息匹配效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以通过完善的内部控制流程,通过财务与业务良好的互动,通过集团与下属分子公司的联系,利用延迟接受算法,为市场的中心调度制定规则,将不同区域内的闲置资产等重新优化配置,提高企业整体资产的运行效率。
财务共享服务报告范文6
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改革,在这种背景下,跨国公司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随着跨国公司的不断扩大与发展,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由于跨国公司跨地域分支机构多,对于集团来说,监管分子公司的难度比较大,尤其在财务方面,由于分子公司单独行使财务管理权,集团公司没有统一的标准或者规范来协调不同地域的分子公司,使得管控难度增大,容易增加集团公司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制约集团的发展,甚至损害股东权益。在这种环境下,20世纪80年代,福特公司首先使用了一种新的财务管理模式--财务共享服务管理模式,它将不同国家、地区分支机构的实体会计业务集中到一个共享中心来记录、核算和报告,各个分支机构的财务流程集中处理,从而达到规模效应,明显的降低了系统成本和人工成本等财务运作成本。根据埃森哲公司(Accenture)在欧洲的调查,30多家在欧洲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跨国公司平均降低了30%的财务运作成本。
目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在欧美发达地区的应用已逐渐成熟,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财务共享服务管理模式,金融业、通讯业等行业就适合使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有助于企业简化财务工作流程,明显提高工作效率,并提高财务信息和会计报告的质量,同时有助于企业减少财务运行成本,加强内部控制,并且对资源进行更合理的整合和分配,避免资源闲置。对财务数据进行统一的汇总分析也有助于及时发现公司的问题,降低公司的财务风险,总体提高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下,企业一些原本繁琐、重复率高、占用较多人力资源的业务将简单化、规范化处理,可使企业将更多的重心放在财务管理方向上。
在中国,中兴通讯、华为、中石油等公司已经优先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果,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在中国跨国公司和大型集团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多并逐渐走向成熟。
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财务人员的影响
在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使得复杂的工作流程简单化,原本需要占用人力资源多的、重复频率较大的环节可以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简单化处理,比如应收账款模块等。通过ERP系统和其他信息技术的运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以使用同一的标准流程将不同地区的分支机构的财务数据统一起来,迅速及时地处理,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可以精简人力资源,从而减少人工成本,显著提高工作效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不可避免的会造成企业财务机构、财务人员职能等方面的变革,对企业财务人员有着较大的影响。
1.财务人员的职能角色转变
企业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之后,财务人员不再需要花费过多的精力在繁琐、重复的会计记录和核算上,原本占用许多人力资源的繁琐的业务可以通过ERP及信息技术的运用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完成。传统的会计记录和核算职能会减弱,而会计的管理职能将会更加突出。
企业的财务机构随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将会发生较大的改变,企业只需要较少的财务人员便可以完成会计记录和核算的工作,随之改变的是,企业将需要更多的具有战略眼光和拥有多方面知识的财务人员。管理会计职能将会在企业中占据重要的位置,通过对财务数据进行综合的汇总分析,企业需要财务人员可以通过财务数据分析增强企业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综合风险内部控制等,及时发现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增强内部控制。企业财务人员花费更多的精力在财务管理上,有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2.财务人员需要更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使企业更多需要财务管理方面的人才,传统的会计记录和核算工作需要财务人员掌握比较全面的财务知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传统的繁琐的会计核算工作分担了之后,企业更注重财务管理方面,许多财务人员需要面临财务职能的转型,而在这个角色转换中要求财务人员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
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后,财务人员与业务脱离,财务人员多数情况下面临的只是财务数据,而根据这些财务数据做出分析则对分析人员有更高的综合专业知识的要求,因为单凭数据难以具体分析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企业的财务管理也要求财务人员具有战略性的眼光,了解金融、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成本控制、全面预算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根据企业的现实发展状况制定适合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财务决策,支撑企业的长远发展。
3.财务人员需要对自身角色定位有灵活精准的认识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改变了传统的财务人员的角色,一些学者认为企业财务人员的角色大体可转换为三种类型:战略财务人员、业务财务人员、共享财务人员。战略财务人员往往要求财务人员具备全面专业的财务知识,并且具备战略发展眼光,了解财务相关知识并且具有良好的管理能力,这样才能做出合理的财务决策,制定合理的财务目标。业务财务人员除了需要具备专业知识以外,还需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与企业各业务部门进行沟通,从而在财务的角度上对公司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最终优化企业的业务结构。共享财务人员需要具备基础的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技能,由于财务人员可能在某一时期内一直做某一模块的工作,比如在应收账款模块连续工作一年以上,共享财务人员还需要具有一定的耐心和良好的心理?钐?。
这三种类型的工作对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的要求不一样,企业财务人员需要根据自己的职业爱好、专业能力、学习与协调沟通能力等对自己进行综合客观的评价,灵活的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这样才能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有一个良好的发展。
三、对企业财务人员的建议
面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带来的改变,企业财务人员应积极应对,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之路。
1.不断学习,增强自身综合素质
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下,财务人员可以通过各种培训、网络课堂等多种形式来提升和扩展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各种平台开拓视野,不断学习更多的财会相关知识,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弥补自己的不足。只有始终保持学习知识与技能的状态,了解自己专业的前沿信息,才能在职业生涯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尤其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可能使得原有的工作技能不再占据优势,不断学习,根据需要来提升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才能在财务共享服务管理模式造成的改变下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2.对自己职业角色准确定位
由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下,企业所需的几?N类型的财务人员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不同,对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不同,需要财务人员准确的选择自己的职业角色。企业财务人员首先需要对自身专业能力、沟通能力、业务水平等进行综合的分析,确定自己想要以及能够胜任的财务人员类型,并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让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