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煤炭产业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煤炭产业报告范文1
为贯彻落实中央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部署,落实全国和北京市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充分发挥科技团体人才荟萃、智力密集、学科齐全的优势,激发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的活力,2016年9月29日,由北京市科协、天津市科协、河北省科协和中关村管委会共同主办,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和北京科技社团服务中心承办的第二届“京津冀科协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项目和推介会在北京永兴花园饭店举办。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田文主持会议,河北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郑丽萍及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台办、天津市科协、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等有关负责人参加。
本次活动旨在强化创新驱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整合区域创新资源,形成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本次推介会围绕北京市“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市“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省“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实验区、新兴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的战略定位,从天合大数据中心千余项科技成果中精心挑选,经过推荐、筛选、评价等多个环节,最终确定面向社会“重大产业集成项目”、“转型升级促进项目”、“成果转移对接项目”三大类30项优质科技成果,每个项目含技术报告、商业报告、科技成果市场化成熟度评价等三份报告。从项目涉及的技术领域看,涵盖环保技术、智慧城市、现代农业、农产品深加工、康养技术、储能技术、可穿戴设备、食品安全技术、新材料技术、机器人技术、生物环保材料等。从科技成果来源看,与去年相比,除科技社团、中关村开放实验室、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高新技术企业、军民融合、天合分中心推荐渠道以外,本届还增加了国际和台湾地区合作机构推荐的科技项目。项目主要来自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过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清华大学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航天材料研究所、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北京宇航系统研究所、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首钢自动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以及台湾高新技术企业等。
会上,著名高新技术企业家、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主任朱希铎现场介绍项目的整体情况,并对其中5个项目进行重点点评。
下午,洽谈会按照项目类型进行分区。每个项目设一个展位,每个展位有一名专业技术人员和一名工作人员,负责对项目的技术情况、商业策划情况进行介绍;全场另配市场转化成熟度评价师,负责对T-CAM报告进行解读。与去年项目比,本次洽谈会设有VIP洽谈区,为经过初步交流的供需双方,提供封闭、安全的交流环境,为双方深度沟通、促进合作提供服务。
经过洽谈,中关村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与上海信隆行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秦皇岛青龙满族自治县发改局、北京远见育成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等单位签署4个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协议,达成了100余个科技成果转化合作意向。
煤炭产业报告范文2
[关键词]绿色能源;新能源;可再生能源;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F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8-0147-03
1 引 言
从国家电网统计的我国2002―2009年电源结构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火电占比始终高于74%,最高时达77.82%(2006年),水电占比为20%~25%,其他能源占比始终低于3%,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而言,火电所占比重偏大。我国火电行业的主要电源是煤炭,但是我国煤炭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而且2008年我国煤炭的储采比仅为41年,比世界平均水平还少一年。燃煤发电将会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排放物会造成建筑物腐蚀、人体健康损害,最为严重的是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据测算,每燃烧一吨标准煤,将会向大气中排放2.6吨CO2、8.5千克SO2、7.4千克NO。
我国作为当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我们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应该承担减缓全球变暖的责任。目前,我国已是世界上第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能源的消费总量也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因此,我国的减排形势非常严峻。2009年9月,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提出,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要达到15%。总理在哥本哈根会议上表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50%。我国的电力行业是用煤最多的行业,应首当其冲的承担减排责任。
减少煤炭使用的方式有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与发展替代能源两种。为应对发电行业的电荒、引发的环境问题,我国应承担的国际责任,国家不断出台政策整治发电企业,要求发电企业不断提高能效。但是,虽然能源效率的提高能够缓解能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压力,但能源效率提高的程度和速度是有限的,因此从长远和根本上来讲,我国实现可持续电源的唯一之道便是,促使能源结构从以常规能源为主体转向以可再生能源等新型绿色能源为主体。
2 我国应大力推广的三种绿色能源类型
绿色能源也称清洁能源,它包括“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是指排除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后,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太阳或地球内部所产生热能的各种能源形式。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把新能源分为三大类:大中型水电、传统生物质能、新可再生能源。其中,新可再生能源包括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我国幅员辽阔,各种资源蕴藏丰富,新能源资源也非常充裕,但是我们应该面对我国的现实条件,优先着重发展风电、生物质能发电以及太阳能发电三类。我国在风电、生物质能发电以及太阳能发电等三类发电方式中具有特有的优势。
3 我国发展三类绿色能源的优势
虽然我国在绿色能源发电技术方面尚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们已具备将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发电进行商业化的技术,并且我国拥有非常丰厚的资源优势。还有,清洁发展机制使我国成为发达国家能源减排领域的投资对象,有利于我国引进吸收国外先进的绿能发电技术。再就是,我国不断出台政策推进绿色能源发电产业的发展。从资源优势与国家支持方面看我国三类绿能电源的存在明显的优势。
(1)风电
我国风能资源十分丰富,占世界第三位。10米高度层的风能资源总储量为32.26亿千瓦,其中实际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储量为2.53亿千瓦。我国风能可开发的区域占国土面积的76%。我国风力发电技术现已较为成熟,已经掌握高级别兆瓦级风电机组的技术。并且,国家规划在未来我国的风电新增装机中要以1.5兆瓦和2.5兆瓦为主。高校也积极参与风电技术的研发,比如,江苏河海大学建立“河海大学风电产学研基地”,为企业提供最新的研发技术、帮助企业测试新风机的性能、为企业培养风电人才。
(2)太阳能发电
我国有着非常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储藏量理论值高达每年17000亿吨标准煤,相当于数万个三峡电站年发电量的总和。我国国土面积2/3以上的地区,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并且,在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的原料硅方面,我国也是资源丰富,据统计,2008年,我国的太阳能电池产量为2600MWp,是世界第一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国。因此,发展太阳能发电我国有很好的资源优势。我国在光―电转换方面技术也已成熟,并在上海崇明岛建立国内最大兆瓦级太阳能光伏电站,装机容量达1046千瓦。上海交通大学也积极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在闵行校区实施太阳能屋顶光伏发电系统工程,为学生宿舍的公共照明实施供电。
(3)生物质能发电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各种农作物每年产生的秸秆达6亿多吨,其中可作为能源使用的大约4亿吨;全国林木总量约190亿吨,每年可获得量约9亿吨,可作为能源使用的约为3亿吨,约合2亿吨的标准煤。如果能对这部分生物质资源有效利用,用来发电的开发潜力将是十分巨大的。
4 我国四类新能源开发利用中面临的问题
(1)意识问题
绿色能源是一种新型的分布式能源,其分布范围广、不集中,它是分散供能、单机功率很小,发电效率偏低,而且机组售价高,初期投入资本大,发电过程中具有间歇性的缺点,还有现在的储能技术还不成熟,整体来说绿能发电成本较火电相比偏高。因此,国家电网都把风电等列为劣质能源。
(2)技术问题
在新能源发电设备的核心部件及核心技术方面,我国还存在较多问题。首先,在新能源发电设备的一些关键部件上,我国尚无自主知识产权,比如在兆瓦级变速恒频风电机组的主要部件中控制器和变流器还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在太阳能电池制造中,硅材料切片技术、电池新结构设计、太阳电池相关工艺及配套设备的技术等都与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
(3)政策体系问题
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但是政策措施与制度建设不配套,还不能完全适应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要求。比如在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审批方面便存在明显漏洞,国家规定装机容量超过5万千瓦的风电项目应报国家发改委批,未到5万千瓦的项目报发改委备案,地方政府有审批权,因此,一些风电企业报批4.95万千瓦风电项目,这就形成了内蒙的“4.95万千瓦”现象。但是,国家还规定,不经国家统一审批的项目一般不被纳入风电并网规划,电网不能保证全额收购。这便造成装机容量与实际并网装机容量不相符。
(4)市场问题
目前,我国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发电事业,因此,大量闲置资金便涌入绿能发电行业。但是,由于不同的新能源发电技术成熟度并不完全相同,因此,造成一些技术较为成熟的绿能发电行业资金大量涌入,形成投资过热,而那些技术还不成熟,急需大量资金解决研发问题的行业面临资金不足、得不到应用的发展。风电产业便存在盲目上马新项目的现象。
(5)能源间的协调与绿能外送问题
有些地方风电、火电、太阳能发电并存,到了季节转换时,因为综合考虑,会大量使用火电,而将风电等关停,造成能源的浪费。比如,在内蒙古,到了冬天为了冬季供暖的需要,供热期需用煤电换下风电,以便于在发电的同时可以保证供暖。金融危机后,内蒙古区内电力负荷锐减,此后不断升级的对高耗能产业的调控,使得内蒙古的电力出现整体性、大范围的窝电。风电机组将被闲置,得不到应有的应用。而与此同时,南方很多城市确实出现供电紧张,不得不拉闸限电。但现在,内蒙古绿色电力向外省输送的渠道尚未打通,不能将绿电送出,形成窝电。
5 对我国推广绿色能源的建议
我们应该从意识、人才、科研、资金、电网、政策、市场七方面着手,加大对绿色能源发电的支持力度。
(1)意识转变
在电力建设投资方面,我们应该转变原有的投资成本为主意识,虽然相较火电每千瓦造价的3500元较高,但是风电(9000元/千瓦)、水电(18000元/千瓦)具有节能减排的优势。相对于燃煤发电来说,每千瓦时水能、风能、太阳能的碳减排量分别为265.2克、236.3克、235.3克。并且,我们应该向人们宣传新能源发电所带来的环境好处,使人们更坚定地支持绿色能源发电事业。
(2)人才培养
目前,我国比较缺乏新能源产业的科研和管理方面的复合型人才,我们应结合国家人才发展计划,设立绿色能源产业的首要任务――建设绿能产业的复合型人才队伍,着力培养有战略眼光和战略思维的决策型科技人才和专门的科研人才。我们还应该在大学中设立绿能专业学科,为科研机构和企业培养人才。
(3)科研支出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科技研发经费,根据巴特尔纪念研究所的估计,2011年,我国科研经费将达1537亿美元。我们应该从每年的科研支出中按一定比例划出专款专门用于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绿能发电技术、创立国有的绿能品牌,并对致力于绿色能源发电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攻关的高等院校和国内企业给予重点支持。
(4)资金支持
虽然,我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设立费用分摊制度,但是所提供的资金还是无法保证绿能研发的巨大投入。为保证绿能产业的快速发展,我们应该建立促进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的专项扶持基金,并建立健全对该基金的管理制度。另外,我们应该明确界定中央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所支持的重点,即重点支持应用技术成熟并可大大改进的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
(5)电网支持
首先,我们要对输电通道和绿色能源项目入网线路加快建设,尤其是要加快对已建成新能源项目的接入线路建设,解决绿色能源设备的闲置问题,特别是内蒙古的风电设备。其次,我们要在中心城市推进配电网的智能化和互动化建设。
(6)政策支持
首先,我国应该加大对绿能发电的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引导外国资本和民间资本投入到绿能事业中。其次,我们应该成立专门的银行来办理绿色能源产业的贷款业务。再次,我们应该从政府开始,带头采购绿色电力。
(7)市场培育
因市场导向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我们应该发挥“看得见的手”的调控作用。我国应该制定合理有序的市场准入政策,加强市场管理,规范市场秩序,使投资主体真正以市场为导向,不盲目生产,理性投资,良性循环,为新能源发展创造持续稳定的消费市场。
6 结 论
发展绿色替代电源,实现传统火电与绿色电源之间的替代是解决我国电源供需瓶颈、供需结构性矛盾以及减轻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可持续性发展的基本保证。但是在绿色能源发电技术商业化、绿色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还会面临许多问题和障碍,我们应该在绿能产业发展中不断用发展辩证的眼光来调整我国的电源结构。
参考文献:
[1]周东.绿色能源知识读本[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2]钱伯章.新能源――后石油时代的必然选择[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3]张辉.绿色能源[M].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
[4]中国科学院能源领域战略研究组.中国至2050年能源科技发展路线图[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5]郭青.从经济危机看煤炭企业“走出去”战略[J].煤炭经济研究,2009(5).
[6]李江涛.我国能源危机管理的三大误区[N].中国经济时报,2011-3-23.
[7]王军生,吕瑞贤,徐磊.新能源:全球危机下的机遇.2010中国能源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8]陆宇.优化能源结构不能只讲装机比例[N].中国能源报,2010-7-19.
[9]冯士良.中国新能源发展现状与开发前景[D].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理事会年会报告,2007.
[10]李慧、黄涛、王泽明.构建低碳清洁多元化电源体系.2010中国能源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煤炭产业报告范文3
大牛市,一个让人心潮澎湃的名词,一个曾在2007年10月成为历史记忆的名词,有迹象表明在3年后的今天,似乎又要重新开启新的征途。
而“赚了指数不赚钱”是一件最让人格外沮丧和懊恼的事,却又是“小散”们在牛市中常常会犯的傻事。因此,在牛市进行时中,如何踏准节奏,把握住牛市脉搏,才是投资者当下最为关键的首要工作。
估值“洼地”仍存在
此轮行情的始作俑者是大蓝筹的集体发飙。在国庆前一天,大蓝筹板块突然一改今年来的颓态,拔地而起,此后一路高歌猛进,连续10多个交易日不回头。大蓝筹的此番表现让各路资金对其刮目相看。虽然在飙涨之后,大蓝筹多数(除钢铁板块等)陷入调整,而小盘股再度活跃。但是,大蓝筹的再起仍是指日可待。这一点,可以从11月3日盘中有色、煤炭重挫,大盘奋起而护盘的表现可窥见一斑。
事实上,在今年的前9个月里,大盘蓝筹股长期以来处于低迷状态,估值也长时间处于历史地位。因此,大蓝筹很明显地成为股市的估值“洼地”。就在9月底,A股银行板块基本市盈率在10倍左右,主要钢铁股的市盈率均低于10倍,煤炭股的平均市盈率也仅有15倍左右……到了10月,这些大蓝筹猛然间被价值发现,集体狂舞。即便如此,煤炭股平均市盈率仍只有25倍左右,市盈率在20倍以下有7只;主要钢铁股的市盈率低于20倍;16只已上市银行股中有7只市盈率仍低于10倍,市盈率最高的是宁波银行16.8倍。与“三高”众多的小盘股相比,大蓝筹估值优势明显。
而且这些大盘蓝筹是中国经济的脊梁。以银行股为例,它们属于稳定增长型,这些股票企业规模较大,但每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却在20%左右,有些年份甚至更高。“在中国经济8%~9%的增长下,相当大盘蓝筹股的盈利水平增长有15%到20%,这些股票市盈率不到10倍,这是一个在正常情况下令投资者垂涎欲滴的情况。”中金公司资本市场部董事总经理梁红曾旗帜鲜明地表示。
同时,今年以来,大蓝筹板块与市场相比较也处于估值的低谷。拿银行股来看,A股较H股折价率却居高不下。大盘金融股A/H折价普遍在20%以上,折价最大的招商银行A股相对于H股折让已经接近35%。大盘蓝筹股在经过长时间的低估值后存在估值修复性的基础。
此外,充裕的流动性为推动大蓝筹的估值修复上涨提供了动力。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形势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人民币升值以及全球流动性宽松预期将继续促使资金流入,大蓝筹板块的避险和保值增值功能对超大资金来说魅力无限。因此,大蓝筹行情仍会卷土重来。建议关注银行、保险和煤炭板块。
通胀受益板块有机会
“通胀将是长期持续的状态。各国政府为应对经济危机推行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和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导致的长期低利率将推高全球通胀。”一位基金经理的解释充分概括了当前的经济形势。
当前,国际上,各国都开足了“印钞机”,美联储进一步推进货币宽松政策,美元的不断贬值,金价屡创新高,油价有望重回100美元上方,全球大宗商品继续上涨,货币的泛滥导致通胀全球化。而国内,蔬菜、食用油、大米、豆类,甚至苹果、蕃茄等农产品的价格轮番上涨,全面通胀时代正在到来。在国内外形势的夹击下,如何保值成为当前老百姓的最大焦虑。
事实上,有理财专家之称的基金也早已作了准备,纷纷对症下药改打“通胀牌”。
通过基金三季报可发现,对通胀的担忧早已存在于一些基金公司。如海富通中小盘在三季报中表示,其在第三季度大幅增加了股票仓位,主要增持了新能源、军工以及资源类股票。在其十大重仓股中,山东黄金名列榜首,除此之外,山煤国际、兴发集团、厦门钨业等资源类股票也赫然在日。
而且日前发行的新基金中,也有两只直接和通胀有关,分别是银华抗通胀主题基金(LOF)以及同联安大宗商品ETF基金。
至于哪些行业最具抗通胀能力,通常有黄金、有色金属、煤炭、石油石化、农产品等行业,这些行业将在通胀中首先受益。在10月开始的短短10多个交易日中,有色、煤炭股连续暴涨,大部分股价上涨已经超过50%,所谓的价值“洼地”被迅速填平。虽然近来煤炭、有色等出现了调整,但行情已经从估值修复走向通胀预期推动,在下一阶段,以有色、煤炭为核心的资源品,仍会有表现的机会。而在农产品不断涨价的前提下,农业股行情也值得期待。
五大板块受益人民币升值
自今年6月19日二次汇改以来,人民币重启升值之旅。而人民币升值对股市而言,绝对是个利好。至于人民币升值受益的板块则是个大家族,主要有航空、房地产,银行、造纸、石油石化和资源类等六大板块。但是,理应受升值利好的房地产业.南于受政策调控,决定股价走势的还是政府对地产的态度。而中短期政策显然难出现转折性变化,所以,对房地产暂时选择回避,重点关注其他五大受益板块。
航空业是人民币升值的直接受益者。里昂证券亚太区市场部称,受益汇改最多的是那些收入基本为人民币而支出基本用美元的公司。航空行业属于典型的外汇负债类行业,人民币升值使航空公司能够一次性获得相关的汇兑收益,同时还因航油进口价格下降及租赁成本降低而间接受益。据测算,人民币每升值1%,航空公司毛利率提高0.5%。中金公司认为,由于南航的美元负债最高,或将是国内航空业人民币升值的最大受益者。在其一份行业报告中指出,南航航空具备商业绩敏感性。南航在国内三大航中业务规模最大,因此从每股盈利的绝对提升幅度来看。其盈利对于客座率和运价的弹性也最高。此外,中国航空也受益匪浅。据测算,人民币每升值1%,国航每股盈利可提升0.02元。
与航空运输业一样,国内的造纸行业对汇率的波动也较为敏感。宏源证券的报告表示,从成本角度考虑,汇改将会降低造纸行业的相对进口成本,从而提升其收益。数据显示,我国造纸行业原材料长期依赖进口,进口木浆、废纸占耗用原材料接近40%。其次,国内大部分大型纸机依靠进口,造纸行业中同定资产投资中约有60%以上是设备投资,而且多数都是进口纸机设备,汇改将造成进口设备价格相应下降,降低了造纸类公司进口设备的采购成本,折合成企业效益相对可观。德邦证券分析指出,造纸行业是我国第三大用汇行业,而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纸浆进口国。人民币升值将从进口原材料成本下降和产品出口遭受汇率损失两个方面对造纸行业产生影响。综合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和内销的影响,测算显示。若人民币升值1%,行业净利润增幅3.25%;若升值3%,行业净利润增幅9.57%。
此外,人民币升值对银行业、石油石化业,以及资源类,尤其稀有金属行业也形成利多。人民币升值对人民币计价资产比较高的行业以及外币负债比较大的行业可能会构成利好,而人民币业务和人民币资产是银行等金融业主体,因此会受益于人民币升值。对于石油石化业,人民币持续升值将使国内成品油的生产成本下降。据有关部门测算。理论上,人民币兑美元每升值0.1元,将使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下降77元。假设原油的平均价格是75美元/桶且中间税费保持不变,以人民币兑美元价由6.83:1为基准,那么当人民币兑美元升值至6.8:1、6.7:1、6.6:1和6.5:1的比率,我国的柴油出厂价每吨将分别下降23元、100元、177元和254元。而国内成品油的售价是根据国际油价进行调整,因此,排除油价浮动的因素,人民币升值将给中石化等带来福音。而人民币升值目前的推动力主要来自于美国,美国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开足“印钞机”,迫使人民币和其他国家的币种升值。从经验看,这将导致资源价格的上涨,尤其是有色金属价格的上涨,这将直接导致相关股票的上涨。
大消费板块有潜力
今年以来,在国家政策战略性地由主要依靠出口转向依靠刺激内需,这使得大消费概念浮出水面,成为股市的一大热点。相关行业板块轮番登场,你方唱罢我登场,表现令人眼花缭乱。
然而,被炒作得如火如荼的大消费概念到底涉及哪些具体行业?确实,大消费概念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包含着很多行业,比如房地产、汽车、百货零售、商业连锁、酒饮料、餐饮、医药和旅游等等,可以说,大消费概念是一个经久不衰的、值得投资者长期投资的主题概念。
华商领先企业基金经理郭建兴表示,“从板块来看,下半年我看好大消费概念行业,更细化点就是区域性的零售龙头公司、中低端的食品饮料公司、乳业公司、快速消费品公司等;在战略新兴行业中我看好产业发展前景清晰、盈利持续增长的行业。另外,在消费升级、人口老龄化、新医改等因素的影响之下,医药行业正在慢慢形成一个大的产业,医药板块存在长期的超额收益投资机会。”
他对医药板块的提法得到了众多基金公司的共鸣,仍然扎堆“买药”。医药行业被称作“永远的朝阳行业”,是发展前景较为确定、增长空间较大的行业之一。新医改的启动、国内人均用药水平的提高、政府对医保的投人,都将给医药行业带来巨大的成长空间,我国医药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值得长期看好。过去10年,我国的医药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都在17%以上,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速。今后10年,我国的医药行业投资更将步入“黄金期”。据全球知名机构预测,我国在2013年将成为全球第二三大药品消费大国,整个医药行业很快将进入到最新一轮的增长期。
从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表现来看,投资医药行业,进可攻,退可守。从国内外经验来看,医药保健行业诞生了很多超级大牛股,医药行业中长期整体表现大幅跑赢大盘。据统计,2005年6月6日股市跌破千点至2010年10月31日5年多的时间内,医药指数的累计收益率近800%,而同期沪指的累计收益率为200%。目前。沪深两市医药上市公司共有150多家,尤其是中小板中许多中小盘医药股成长潜力非常大,值得重点关注。
衍生工具是好帮手
牛市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千万别错过了。然而,现实的问题却有一大堆:手中没有了“子弹”(现金),只有一把原有的套牢盘,怎么办?选不准股票,或者一买就跌,一抛就涨,在牛市却还“赚了指数亏了钱”,怎么办?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前者运用融资融券中的融资,后者则买人股指期货合约。
今年3月31日融资融券业务正式启动,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新的交易方式。融资交易是指,投资者向证券公司交纳一定的保证金,融(借)入一定数量的资金买入股票的交易行为。
近期,股市的走强带动了融资融券市场的火爆。数据显示,截至11月2日,沪深A股融资融券余额为72.14亿元。其中,融资余额为71.87亿元,占总规模的99.6%。11月2日沪市融资买入额再次扩大至7.71亿元,环比增幅高达55%。金融股和有色股均获得较大融资买入额。目前,招商银行、贵州茅台、中国平安的融资余额分别为3.23亿元、2 03亿元和2亿元,是当前融资余额最大的股票。
煤炭产业报告范文4
关键词:能源;环境;核能;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刘吉昀(1992-),男,北京人,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TK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4-0211-02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能源和环境压力愈来愈大。我国石油进口依赖度逐年提高,2011年上半年我国原油需求量的一半以上要靠从国外进口。核能是世界公认的唯一可以大规模取代化石燃料的洁净能源,是我国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最现实的途径。
一、我国发展核电的意义
核能具有很多其他能源无法比拟的优点,具体表现在:一是稳定性好,比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好储存,且上网稳定性强,不受环境、气象和季节等的影响。二是清洁,不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化合物等污染物。据2007年世界能源理事会报告,全球每年实际产生的乏燃料数量仅为1.2 万吨左右,而全球由于使用化石燃料而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每年达到250 亿吨。三是能力密度大。体积小能量大,1千克铀-235裂变放出的热量相当于燃烧约2700吨标准煤,核能比化学能大几百万倍。①积极发展核电在我国具有重大意义,关乎到我国的能源安全。
1.有利于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
我国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低。按专家的估计,我国煤炭剩余可采储量为900亿吨,可供开采不足百年;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为23亿吨,仅可供开采14年;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为6310亿立方米,可供开采不过32年。
2.有利于优化我国的能源结构
我国是贫油、少气、多煤的国家,能源结构很不合理,煤炭占比过大。以2009年为例,中国的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28.0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占77.5%、石油占9.4%、天然气占3.8%,其他(水电、核电、风电)占9.3%。这种能源消费结构的弊端是能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
3.有利于缓解我国的环境压力
石化能源除了消费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外,在开采、炼制及供应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严重影响着大气环境质量。世界银行发展报告列举的世界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中国占了16个。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酸雨区面积均居世界第一位。我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
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之前,很多能源紧缺国家加速核电建设。福岛核事故再一次引发了民众对核电的恐慌情绪,又一次为全世界核电发展前景蒙上阴影。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之后,世界上对核能的应用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是美国和法国,认为他们的技术是可靠的,选址是慎重的,因此没有减少或者停止核电项目。大部分有能力的发展中国家,如中、印、巴西等国的态度是要充分汲取日本的教训,认真研究核电安全的应对措施和防范系统,鉴于国家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还是要大力发展核电。另一种态度是日本、欧洲,特别是德国,准备减少、停止建设核电站。我国在对核电的态度上不能盲目仿效国外的做法,中国有自己的国情,应坚持积极发展核电的能源战略不动摇。
二、我国核能发展状况的分析
1954 年,世界上首座核电站——苏联奥布宁斯克核电站建成并投入运营,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核电时代。我国核工业起步较晚,是在“六五”时期起步的,最初主要由二机部(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前身)负责全方位的管理。虽然起步晚于国外发达国家,但我国核工业发展很快。1991年我国第一座核电站并网发电,1994年国家成立了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与中国核工业集团共同经营和开发核能。2007 年国家发改委《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我国核电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截至2011年3月已有6个投入运营的核电站、12个在建的核电站。我国最早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到2011年底累计发电405亿千瓦时,相当于少消费标准煤1600多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0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20万吨。
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核能科研体系,培养了一批高水平核科学技术研究设计队伍,拥有了较完整的反应堆研究设施,已具有独立自主进行300、600、1000 MW 级压水堆核电站研究设计的能力。我国正积极引进开发建设第三代反应堆,并实现第三代核电技术自主化,同时加强第四代反应堆和聚变堆研究。
我国核电尽管发展很快,但发电量占全国总量的比重还不到2%,远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目前全球核电占电能的比重平均为17%,已有17个国家核电在本国发电量中的比重超过25%。②我国发展核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前,我国核能产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中国铀资源储量偏少,无法保证核燃料的长期稳定供给。我国核电发展一旦上规模就容易受制于人,这是中国核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2)我国核电站投入大、建设周期长,规模相对较小,因此成本居高不下。我国核电站的造价远高于国外同类型核电站的造价,是国内火电造价的2~3倍,核电电价明显缺乏竞争力。
(3)我国核电设备技术还不够成熟,部分设备还靠从国外引进。
(4)核废料的处理技术急需提高。针对废料的处置手段还有待完善,目前高放射性的废料只能暂时深埋于地下存放。
(5)人才培养滞后。按每100万千瓦核电机组配置200 名左右核工程相关人员计算,到2020年至少需要5000~6000名专业技术人员。现有的人才培养规模远远不能满足核电发展的需要。③
三、对我国核能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核能虽具有其他能源无法比拟的优势,但运营安全问题和放射性核废料问题若解决不好会对人与生态环境造成巨大伤害。核废料含100多种放射元素,这些放射元素可以致癌和造成遗传疾病,其中危害最大的是碘131、锶90、铯137和钚239。“核能控制好了是天使,控制不好是魔鬼”,这句话很有道理。我国若要实现核能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解决的是安全问题。安全是核能发展的基石。核能的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四方面:一是铀( 钍) 矿和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污染问题;二是核设施,包括核电站、反应堆、冷却池、核废料储存设施、核材料运输设备等的安全问题;三是放射性核废料的处理问题,放射性核废料大量增加对环境构成潜在威胁;四是防止核泄漏问题,一旦发生泄漏或事故造成放射性污染,将危及周边广大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安全。我国要确保核电安全,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建立核电站首先要保证选址安全。核电站建设有严格的地理和地质条件,要考虑核燃料和核废料运输安全条件、紧急事故疏散条件等。核电站不能设在人群密集区,不能设在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高发区等。
(2)核废料的处理是保证核电站安全的关键环节,我国应在加大力度建设核电站的同时提高核废料处理能力。核电可能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物主要是放射性废水、放射性废气和放射性固体废物。1 座100 万千瓦核电站1 年卸出的乏燃料约为25吨,其中主要成分是铀和钚等重金属。低放射性强度的放射性废物通常经净化处理后可直排入环境中。核电站产生的放射性液体要经过衰变,稀释到无害水平才允许排放到湖泊、河流或海洋中。核电站产生的放射性气体要先经过衰变或用活性炭吸附,达到标准后才可由高空烟囱排至大气。中、高强度的放射性废物则必须进行固化处置后埋入地下。深埋的方法虽然降低了核乏料处理的难度和成本,降低了近期核扩散的可能,但核乏料大多寿命长达100×104 年,无法保证核乏料包装材料的长久坚固性及确保核乏料的长期安全。随着核电事业的不断发展,核乏燃料越来越多,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采用核燃料的多次封闭循环使用既可以保证核乏料的长期安全又可提高核燃料的使用效率。我国也应加大科技投入,研究开发这项技术。
(3)从以往的经验教训来看,几乎所有的核安全事故都是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因此管理安全是核安全的重中之重。在核能运行过程中要制订严格的操作规程,尽可能杜绝一切人为因素产生的危险。
(4)保障核设施自身的安全。我国核反应堆采取的是四级防护,是安全的。关键是在建设过程中不能盲目追求速度,要以对社会、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严格遵守质量标准,科学规划建设。
(5)强化放射源的管理。从铀矿的开采到运输、使用要有一套严格的技术操作规范和管理措施,杜绝放射性原料在任何一个环节的泄露,甚至丢失。
(6)要有一套完善的应急处理机制,以便一旦出现了核安全事故能及时控制事态,将影响降到最小。
除了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外,我国发展核电还应兼顾经济效益、降低成本,否则,核电就会缺乏市场竞争力。
中国是发展中大国,对核电的需求量很大。我国发展核电一定要走国产化、标准化、系列化的道路,不能完全靠引进国外的技术、设备。核电国产化的标志体现在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造、自主运营四个主要方面。
铀矿资源是发展核电的前提条件之一。我国大规模的核电建设对铀资源供应提出了非常紧迫的要求,而我国铀资源比较匮乏。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2010年中国铀产量仅为827吨,而2011年中国铀消耗量却达到4400吨,中国不可避免地要依赖铀进口。因此,我国要加强铀资源的战略储备,这关乎到我国的能源安全。
注释:
①周全之.核能发电原理[J].大众用电,2009,(11).
②黄抗生,等.盛夏:中国应对“电荒”[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07-17(4).
③我国内陆核电站建设的几个关键性问题[N].中国核工业报,2010-03-24(8).
参考文献:
[1]郑明光,等.新能源中的核电发展[J].核技术,2010,(2):81-86.
[2]张秋妙.从资源角度看核电发展[J].现代物理知识,2009,(2):31-35.
[3]徐步朝,等.低碳背景下中国核能发展的模式与路径分析[J].资源科学,2010,(11).
[4]史永谦,等.解析中国的核能战略 [J].能源工程. 2007,(5):1-9.
[5]殷捷,等 核能在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前景[J].上海电力,2010,(3):181-184.
[6]顾忠茂,等.加快开发我国核能产业实现能源结构多样化[J].中国能源,2003,(12).
煤炭产业报告范文5
一、把准定位,把煤矿安全监察执法工作做实
强化监察执法是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重要职责。我们严格履行〔2004〕79号文件规定的5项职能,防止揽得过宽和自我弱化两种倾向,采取措施充分调动地方政府、行业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安全中介机构、企业及其主管部门的积极性,增强合力,共同做好煤矿安全工作。
一是做实做细行政许可工作。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认真履行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等8项行政许可事项,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和便民,严格许可条件和程序,加强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特别是抓好煤矿安全生产许可工作。*年,我省全面启动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换证延期工作,共有313处矿井要换发许可证,至去年年底,已受理换证申请302处,对252处矿井换发了安全生产许可证,变更60处,补办3处。对于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到期未按规定办理延期和换证手续的矿井,一律依法责令停产整顿,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在具体工作中,按照国家安监总局的要求,将许可证发放的现场审核工作上收到省局,严格安全生产许可,严格办矿标准,全省煤矿安全条件比2005年初次发证时有了较大提高。
二是做实做细检查指导工作。以推动工作为目的,实施分级检查指导。分局对县(市、区)及其以下煤矿安全监管工作进行检查指导,省局对设区市的煤矿安全监管工作进行检查指导,检查指导工作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效,检查指导率占产煤市、县(市、区)的100%,调动了地方监管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做实做细事故调查工作。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的通知》、《江西煤监机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实施办法(暂行)》、《事故调查处理档案管理办法》。严格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要求,坚持“四不放过”原则严格事故查处,认真执行事故查处结果上报备案制度,组织对事故责任追究和防范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把查处事故背后的腐败问题作为事故调查处理的重要内容和必查程序。*年共对39起事故立案,结案35起,查处责任人165人,其中移送司法机关4人。
四是做实做细三项监察工作。在监察内容上,省局侧重对分局监察的检查指导和考核,组织开展好难点监察,并适当开展与行政许可相关的专项监察。*年,组织开展了防治水、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和检测检验、职业危害防治、“三项岗位人员”持证上岗、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风险抵押金缴存及使用、井下职工意外伤害保险等专项监察。在监察方法上,在全省推广实施示范监督监察,整合监察监管、地方政府、煤矿企业、社会公众等各方面的力量,重点突出“示范”效应和“监督”效应,协调一致做好煤矿安全工作。在监察工作中,严格落实“十严禁”措施。全年共监察矿井716处,监察覆盖率100%;监察矿井2748次,人均监察矿井40.41次;责令矿井停产整顿106处次,停止作业工作头面289个次。
二、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消灭事故隐患
按照国家安监总局和国家煤矿安监局的部署,认真制定“隐患治理年”工作方案,积极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重点抓好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并且“回头看”,抓落实,努力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一)分级负责,明确隐患排查治理责任。按照分级管理原则,实行重大事故隐患和一般事故隐患分级、分层挂牌治理。一是落实隐患分级报告制度,由煤矿企业自查隐患并于每月初将上月本单位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向各产煤县(区)煤监部门报告,各产煤县(区)煤监部门汇总企业报来情况后向设区市煤监部门及有关煤矿安全监察分局报送,各设区市煤监部门及煤监分局汇总各县(区)情况后向省煤监部门及江西煤矿安全监察局报送。二是落实隐患分级管理制度,煤矿企业、各级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在汇总、上报隐患情况的同时,列出本级机构负责督办的隐患,挂牌督办,督促企业进行整改。
(二)突出重点,抓好重大隐患排查治理。一是明确了以“一通三防”、防治水和近两年发生事故的矿井为隐患排查治理的重点,突出汛期和奥运会前后、第四季度等重点时段。二是在全省排查的基础上,我局确定了全省煤矿安全主要存在六个方面的重大隐患,分别下达执法文书,并致函当地政府,引起各方重视。目前这些隐患都在有效监控和治理当中。去年仅江西煤监机构就排查出隐患9857条,督促煤矿企业实际整改到位8455条,整改率为95.82%。
(三)强化督查,确保隐患整改治理到位。以督查为抓手,采取安全督查、联合检查、专项检查、互相检查、“回头看”等各种形式,按照“五定”要求,加强对隐患整改的跟踪督办工作,及时调度掌握隐患整改进度情况,督促煤矿加大隐患治理力度,加快隐患整改进度,确保隐患按期整改到位。特别是重点抓好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及“回头看”督查行动,在抽调5位同志参加全国煤矿安全百日督查行动的基础上,会同省煤炭行业办牵头承办全省煤矿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制定下发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编发工作简报,组成四个督查组,由局领导带队,深入9个设区市27个县(市、区)和5个矿务局(公司)的100处矿井进行督查,查出隐患1167条,责令停产整顿矿井15处、停止井下作业头面59处。期间,我局代表省政府对宜春市7个县(市、区)69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了现场督查。下半年,我局又组织实施“回头看”活动,对24处煤矿进行了督查。
三、多措并举,着力夯实煤矿安全基础
(一)继续抓好煤矿瓦斯治理。组织召开了全省煤矿瓦斯治理工作会议,制定了《关于贯彻全国煤矿瓦斯治理现场会议和全省煤矿瓦斯治理工作会议精神的意见》,在检查指导和督促落实两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积极配合省发改委制定“十一五”后三年瓦斯治理规划,大力推进“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在全省范围组织开展煤矿瓦斯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培训工作;以装备齐全、数据准确、断电可靠、处置迅速为标准,重点解决小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问题;编印了《安全采煤必读》,全省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和井下职工人手一份;在丰城矿务局推广使用“一巷两用”技术,督促丰矿瓦斯研究所联合重庆分院对瓦斯基础参数进行测定,对瓦斯抽采效果进行评估;不断加大瓦斯抽采利用,全年瓦斯抽采量6905万立方米,瓦斯利用量2514万立方米,利用率为36.4%,大力推进民用和工业用瓦斯,继前年丰城源洲煤层气发电厂试机发电之后,去年以丰矿煤层气为燃料的斯米克陶瓷厂点火试机。另外,以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瓦斯灾害严重的县(市、区)及其区域内的小煤矿为重点,开展了瓦斯治理专项监察,共监察矿井50处,查出隐患557条,责令停止作业头面24个。
(二)着力推进煤矿整顿关闭。加大工作力度,配合做好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特别是针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破坏资源、污染环境、不符合产业政策以及资源枯竭的小煤矿,督促关闭到位,全年共吊销、注销安全生产许可证135处。进一步推动煤炭资源整合,对全省245处预核准矿井全部暂扣了安全生产许可证。
煤炭产业报告范文6
关键词:传统工业化道路;环境约束;转变
一、环境与工业化
在经济学中,工业化一般被定义为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同时,工业化不仅是工业发展的过程,还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环境因素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禀赋条件,工业的发展、社会的转型都离不开资源环境的支持,可以说环境以及其所提供的自然资源是工业化发展的基础。人类社会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都离不开自然环境所提供的物质和能量。工业生产是人类将自然资源加工制造为符合人类需要的产品的过程,工业化需要大规模地开发使用自然资源。所以随着工业化发展进程的推进,人类以更加有效的手段、更加集约的方式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同时,工业化的发展受到环境的约束。工业生产在消耗自然资源的同时还会产生各种工业废物,对环境产生影响。过度消费资源和破坏环境不仅使工业生产无法持续进行,而且将破坏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工业化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环境,资源坏境是工业化的起点。中国工业化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参与人口规模最大的工业化发展过程,而中国的工业化道路是成本推进型和粗放式的工业化,这使得中国工业发展受到的环境约束更为显著。在稀缺资源的供需矛盾越来越尖锐和由于工业化推进使得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难以逆转的今天,积极地寻求工业化道路的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中国工业化模式特点
作为现代环境问题主要内容的环境污染几乎就是工业化的直接产物,中国工业化的具体特点使得其对环境的破坏更为剧烈。中国工业化道路与西方由自由市场推动的“自下而上的发展道路”不同,其特点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发展道路”,其传统的工业化道路体现出来的是鲜明的“追赶型”特征,而不是由劳动生产率提高所带来的收入水平和需求增长所带动的。无论是计划经济时期提出的“超英赶美”战略,还是改革开放后确定的“三步走”设想,都是建立在中国工业化落后于西方这一历史基础上的,都是为了实现对发达国家的“赶超”。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形成了以追求经济高增长为最重要、最优先目标以及以资本高投入、资源高消耗、污染高排放为代价的追赶型现代化模式,简单地把经济增长等同于经济发展而忽视了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忽视了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这主要体现在:
第一,工业高速增长。1949年以后,中国的工业总产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在50年代为25%;20世纪60年代为3.9%;70年代为9.1%;80年代为13.3%,这种高速度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过程中也属罕见。这种高速发展一方面使中国的工业体系能在短期内得以建成,另一方面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冲击。特别是80年代以前所建设的工业企业几乎没有污染控制设施,留下了巨大的环境“欠账”。80年代后,法律上规定新建工业企业都要配备污染控制设施,但由于重视不够,投资不足,仍留下了一些缺口。同时,在工业高速增长中,传统工业仍占据绝对地位,高技术产业所占比重不到2%。这种粗放经营方式下所导致的高消耗、高污染给环境和资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第二,工业结构重型化。中国走的是一条由投资需求带动的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化道路。重工业是以能源和矿产品为主要原料的产业,使得经济增长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大为膨胀,从而拉动了包括石油、煤炭、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等初级加工部门生产的大幅度增长。这种能源、原材料消耗的迅速上升,大大加剧了环境污染负荷。
第三,中国工业化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农村工业化的迅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的产值已经占到了工业产值的42%,但是由于乡镇企业技术水平低,生产管理落后,控制污染的投入有限,加之布局不合理,使得其对环境的污染和对能源、资源的消耗,要大大高于同等类型的大中型企业。
粗放式的生产方式使我国的工业化面临了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在2005年度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144个国家的环境可持续能力排行榜中,中国只排名第133位。从大气环境看,2006年中国二氧化硫排放量达到2589万吨,超过了环境理论容量的一倍以上;从土地环境来看,到2004年,中国的水土流失面积为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37.1%;从淡水环境来看,2005年长江流域废污水排放总量为296.4亿吨,比上年增加8.3亿吨,增幅2.9%。中国的传统工业化模式在带来了经济高速增长、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付出了环境严重污染,生活环境质量严重下降等沉重代价。这种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密集、生态环境又比较脆弱的国家是行不通的,转换工业化发展模式势在必行。
三、实现转变
中国并不具有特别的资源环境丰度优势,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不足是一个基本国情。因此,中国的工业化发展道路所受到的资源和环境约束比世界上其他国家更为显著。传统的工业化模式依靠大量消费资源,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也使得中国经济的增长越来越接近了资源和环境条件的约束边界。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强调综合国力竞争的今天,传统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时展的趋势,只有转变原有工业化模式为一条新的既有利于经济快速增长,又能协调自然、社会和人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才能增强中国新时期的国际竞争力,才能有利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
第一,从指导思想上来看,要转变传统发展战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经济发展中,不单纯追求经济的数量扩张,而要把数量和质量、速度和效益有机地统一起来。要把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人口控制作为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衡量发展质量、发展水平的客观标准之一。
第二,从政府层面来看,要实现正确的角色定位和坚持制度创新。首先,要明确政府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定位,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有效政府,调整政府、市场和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将由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转换为政府调控、市场主导、企业创造经济增长的模式。其次,政府应该着眼于全局、长远和公众利益,制定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技术进步的政策和完善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立法,通过有效发挥市场的激励作用,促进企业建立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第三,从市场层面来看,需要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生态法则为导向的现代市场制度。建立现代市场制度包括建立现代产权制度、价格信号制度、市场规则制度、市场法律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市场道德规范制度、信用管理体系等,并且要求我们要坚持把生态法则作为市场制度建立的指导。从理论上讲,由于产权界定较困难,自然资源和环境领域最容易出现市场失灵现象。因此,要坚持以生态法则为导向,逐步完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和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资源环境运转机制,探索建立生态环境恢复的经济补偿机制,建立以环境税费为主的“绿色税收”体系和环境使用权的交易制度,从而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市场运行机制。
第四,从企业层面来看,只有产权清晰的企业才会对来自市场的激励产生有效反应,因此首先就要推进企业产权制度创新,是企业成为产权清晰地市场主体。其次,要把现代生态环境制度纳入现代企业制度之中,在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污染的同时增加企业利润。并且进行绿色生产、绿色营销和绿色管理,实现企业绿色制度创新。最后,要以信息化的制度模式推进企业制度创新,中国要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关键在于以信息化的制度模式推进企业制度创新,实现企业制度体系的跨越式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资源的消费和环境的破坏是工业发展的代价,中国工业的高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经历了粗放式增长的过程,为此也付出了很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于资源和环境的关注越来越强,标准越来越高,中国工业正面临着实现从主要依靠耗费资源技术来支撑工业竞争力的阶段向主要依靠节约资源技术来支持工业竞争力的阶段转变的关键历史时期。在这样的大趋势下,中国的工业经济增长模式、企业竞争方式、经济管理体制等各个方面都将发生重大变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将发生显著变化。而“树立科学发展观”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既是其正式的政策表达,也是中国进入21世纪后的正确战略选择。
参考文献:
1、金碚.资源与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工业发展[J].中国工业经济,2005(4).
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加快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J].管理世界,2007(7).
3、曲格平.中国的工业化与环境保护[J].战略与管理,1998(2).
4、宋海龙,李武军,陈雷.“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思考[J].科学管理研究,2003(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