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运维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管道运维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管道运维方案

管道运维方案范文1

传统上,国内外对含蜡原油的安全评价均采用确定性分析方法。然而事实上,与输油管道运行相关的许多参数都具有不确定性:输油管道往往绵延数百乃至数千公里,沿线管道埋设深度、土壤物性、环境条件各异。目前,业内采用站间平均参数的确定性分析方法进行工艺计算及工艺方案的可行性评价,其缺陷显而易见。与此同时,管道的运行参数(如输量、出站温度等),管输原油的物性参数也可能有很大波动。因此,传统的确定性分析方法难以对管道的流动安全性进行科学、准确地描述和评价。管道设计和生产中一直沿用“进站油温高于所输原油凝点以上3℃[3]”的粗放、经验型的安全运行法则。实践证明,对于具有不同管径、处于不同地区和环境、输送不同性质原油的管道,采用这种“一刀切”的安全运行与管理法则,是不够科学和合理的,并可导致输油能耗偏高。输油生产和管理中引入的QRA、SIL和HAZOP等完整性管理方法,由于不涉及易凝高粘原油的流动安全评价及相关保障措施(国外轻质原油管道不存在国内易凝高粘原油管道面临的流动安全问题),因此也无法解决易凝高粘原油管道输送的流动安全评价问题。为此,中国石油管道科技研究中心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合作提出基于可靠性的极限状态方法。该方法可以综合考虑不同管道的具体特征,对不同几何尺寸、不同地理环境、输送不同性质原油的管道按照统一判别方法进行整体评价,解决了传统方法无法对管道运行安全程度量化的难题[4-6]。但是,该评价方法在原油管道流动安全管理方面尚无规范性的管理流程、标准依据及作业文件,未将各分析评价过程有序整合,使流动安全管理过程规范化、标准化,亦未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因此,有必要将各评价技术有序组织,建立原油管道流动安全管理体系,形成规范的流程化的有机整体,实现对管道安全与能耗的全面定量评价。

2原油管道流动安全管理体系

2.1业务流程

基于流动保障技术前期研究成果,建立原油管道流动安全管理体系。将原油管道流动安全管理流程分为4个步骤:数据管理、正常工况分析、安全与能耗评价、设备可靠性评价(图1)。数据管理包括流动安全相关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处理,是流动安全管理的第一步。在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正常工况分析,这是对管道运行工况的粗略评价,采用确定性方法,对管道运行的某一具体工况进行分析,以最大运行压力pmax小于管道最大允许操作压力MAOP和流量Q大于管道最小的临界流量Qmin为安全运行准则。在正常工况分析满足要求后,进行更精细化的评价,即安全与能耗评价,采用基于可靠性的极限状态评价方法,对管道各种工况下的失效情况进行计算,判断失效概率是否小于目标安全水平,确定各管道的安全运行指数和能耗指数。同时,结合各管道的设备现状,进行综合运维管理,确定各管道合理的维抢修方案。上述条件满足后,说明在工艺参数上保证了管道的安全经济运行。但管道的安全运行同时依赖于设备的完好状况,因此有必要分析设备的可靠性是否满足管道运行所期望的流动安全水平。通过以上有序的分析和评价,能够从工艺和设备上全面确定管道的安全状况和能耗水平,实现管道安全运行下经济节能输送。基于此,建立原油管道流动安全管理的体系构架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图2)。

2.2作业目的、执行流程及标准依据

数据管理是对与原油管道流动安全评价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初步分析处理,包括4大类、85项属性数据(表1)。油品物性数据采集依据标准:GB510-83《石油产品凝点测定法》,SY/T0520-2008《原油粘度测定旋转粘度计平衡法》,SY/T0522-2008《原油析蜡点测定旋转粘度计法》,SY/T0541-2009《原油凝点测定法》,SY/T0545-1995《原油析蜡热特性参数的测定差示扫描量热法》,SY/T7547-1996《原油屈服值测定旋转粘度计法》,SY/T7549-2000《原油粘温曲线的确定旋转粘度计法》。管道及设备属性数据采集参照标准:Q/SY1180.5-2009《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第5部分:建设期管道完整性管理导则》,Q/SY1180.6-2009《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第6部分:数据库表结构》。正常工况分析是管道安全评价的基础,通过确定性工况分析管道沿线的水力热力状况,为管道投产、运行方案的制定、故障分析及应急方案的制定等提供初步技术支持。正常工况分析需要在原油流变性预测和管道结蜡分析与预测的基础上进行启输投产、管道运行、停输再启动及清管过程的水力热力分析。安全与能耗评价是采用基于可靠性的极限状态方法,综合考虑输量、出站温度、地温、土壤导热系数、管道埋深与原油流变性参数的不确定性的影响,对管道各种工况下的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确定管道安全运行水平。同时,基于目标安全水平,结合各管道的设备现状,对管道进行综合能耗评价,确定管道在安全运行前提下的合理能耗水平,并可以进行综合运维管理,确定各管道合理的维抢修方案,为原油管道安全、经济运行,维抢修管理等提供合理建议和决策支持。安全与能耗评价包括:启输投产可靠性评价、管道运行可靠性评价、停输再启动可靠性评价、清管过程可靠性评价。基于原油管道目标流动安全水平,对工艺流程中可能存在影响原油管道流动安全的影响因素进行识别、分析、评价,并最终给出维护、维修、整改建议。设备可靠性评价包括:关键设备(泵、加热炉)可靠性评价、控制系统可靠性评价、工艺流程可靠性评价。

2.3流动保障措施

在上述分析和评价过程中,若不满足安全目标要求,则需调整流动保障措施。不同工况下原油管道的流动保障措施:①启输投产工况改善原油流变性,增加土壤蓄热量,提高关键设备可靠性,调整维抢修力量;②正常运行工况,改善原油流变性,提高出站温度,提高输量,降低管道摩阻(清管),提高关键设备可靠性,调整维抢修力量;③停输再启动工况,改善原油流变性、调整停输时间,停输前增加土壤蓄热量,提高关键设备可靠性,调整维抢修力量。

3结束语

管道运维方案范文2

【关键字】BIM;设计阶段;辅助计算;智能化设计

引言

随着现阶段建筑项目设计的复杂性不断增大,各个设计院都在寻找一种新的途径去解决由此引发的一系列诸如工期紧张,数据庞大,业主要求高等问题。而BIM的出现,有效的帮助了设计院从容地去应对这些问题。BIM是试图将建筑项目的所有信息纳入到一个三维的数字化模型中的技术。这个模型不是静态的,而是随着建筑生命周期的不断发展而逐步演进,从前期方案到详细设计、施工图设计、建造和运营维护等各个阶段的信息都可以不断集成到模型中,因此可以说BIM模型就是真实建筑物在电脑中的数字化记录。

一、国内BIM的应用情况

BIM的应用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管线综合。这个阶段是现阶段大部分企业所处的阶段。即在二维设计完成后,通过BIM软件进行建模和碰撞检查,以提前解决在施工中遇到的管线碰撞问题,并通过优化管线设计,来提高建筑净高及管线布置的美观、方便。在该阶段的BIM应用中,充分利用了BIM技术的三维可视优势,有效减少了管线碰撞,达到了指导施工的目的。

第二阶段是设计师运用BIM软件直接进行三维设计,简化BIM团队与设计团队的工作对接。该阶段是设计院BIM发展的大趋势,但是由于现在国内BIM设计环境并不成熟,所以运用BIM软件直接进行三维设计有非常大的障碍。这种障碍主要是由BIM设计标准的不成熟、不权威、不健全造成的,而这种不成熟直接造成了BIM软件出图繁琐、校审不便、模型延续性差。抛开由于没有统一标准造成的BIM应用缺陷外,设计院应用BIM直接设计仍然有非常大的优势。这些优势将会在下文中详述。

而BIM应用的第三阶段是BIM运维管理平台。基于BIM核心的物联网技术应用,不但能为建筑物实现三维可视化的信息模型管理,而且为建筑物的所有组件和设备赋予了感知能力和生命力,从而将建筑物的运行维护提升到智慧建筑的全新高度。在该阶段,通过对BIM技术、云计算、物联网等的综合运用,使物业管理系统包含信息总览、水力平衡系统、机械通风系统、感测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系统、温度分布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并能用于建筑运营维护阶段的建筑信息管理。第三阶段的BIM应用是各BIM应用企业的最终目标,也是BIM技术全生命周期的最终目的。

二、在设计中应用BIM技术的优势

为了避免二维设计团队与BIM团队之间的交接及反复过程。让设计团队学习BIM技术并直接进行三维设计是现在国内一些较大设计院在不断探索的的一个办法。随着探索的深入以及对BIM软件理解的加深,发现BIM软件直接应用与设计还是有诸多优势的。其中主要优势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参数化设计

由于设计中各建筑元素的数据唯一且可查,所以可以通过BIM软件的数据筛选功能辅助设计人员对设计成果进行检查。可通过软件自У墓艿劳祭功能,将不符合参数限制(流速限制、标高限制)的管道直接筛选出来,然后设计人员将其改正。通过此筛选功能,我们即可将不符合流速要求的管道筛选出来。除了管道图例的筛选功能,还可以利用明细表的筛选功能对整个建筑的管道进行大体量检查与修正。通过明细表的筛选功能,可将不符合要求的管道明细以红色显示,并可通过“在模型中高亮显示”功能,在模型中直接对管道进行修改。参数化设计的优势还体现在计算过程与绘制过程同步进行。在设计过程中,可随时对已设计管道的当量、流速、流量等进行检查。在选定某系统后,通过系统检查器功能,即可将管道内水流方向及任意剖面的参数进行显示,通过此功能可及时发现设计错误并及时修正,减少后期返工量。而且在设计完成后,即可直接导出压力损失报告。然后通过计算书即可对水系统进行整体检查与复核。

(二)智能化设计

除了上文提到的检查功能,BIM软件也可进行管径等的自动调整。当绘制完成一个完整或部分水系统后,可以通过软件的自动计算功能,以人为设定流速为限制,对系统中的管道及管件进行调整。具体做法是在完成某系统后,通过“调管/管道大小”功能,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对流速进行人为限制,即可对整个系统的管道大小完成自动调整。同时,API功能的加入,使BIM软件更加本土化、智能化。可以通过编写程序插件,将符合中国国情或规范认可的计算公式插入Revit软件中。同时,借助Revit软件的管道自动调整功能及API插件,可快速对比不同参数下系统的管道构成,并以此为参考标准,选择更加经济合理且满足规范参数标准的管道组成。

(三)高效化设计

由于BIM设计中模型的唯一性,使得设计中的平面、立面、剖面、设备表等都互相关联。设计过程中当对平面中的管道进行修改后,剖面中管道也进行了同样的修改。同样的,大样图与详图也互相关联。这种优势可有效提高设计效率,当有变动时无须对每一张图纸进行修改。而且还可提高设计质量,杜绝了不同图纸同一位置的异向表达,减少了图纸中的错漏碰缺。BIM设计的高效化还体现在模型设计中的一体化流程,将方案设计与施工图设计无缝对接,减少重复劳动,同一模型可帮助设计人员进行方案设计、设计表现、文本制作、扩初设计及施工图深化,同时还能保证方案还原。

三、结束语

BIM技术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碰撞调整与管线综合。作为建筑设计从业人员,应将BIM设计平台贯穿各个设计环节,如规划设计、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管线综合、绿色建筑、日照节能等方面。且应对软件提供的各种设计参数加以应用,并将专业协同与全生命周期的实现作为重点。而作为设计企业,首先应将BIM的方案设计及施工图设计作为重点(发挥BIM在设计中的优势,规避其现阶段的缺陷),其次才应考虑BIM所带来的增值效果,如工程量统计、绿色建筑分析、施工模拟等。然后通过这种增值效果来拓展设计院的服务范围。

参考文献:

[1] 欧特克公司. 欧特克(Autodesk)BIM解决方案:规划、勘察设计企业实施建议书-2014

[2] 博锐尚格公司. 基于BIM的物业管理系统在SOHO项目中的应用探索

[3] 张晓菲. 探讨基于BIM的设计阶段的流程优化. 工业建筑,2013,43(7):155―158.

管道运维方案范文3

在2010年4月召开的无线接入网绿色演进国际研讨会上,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提出了无线接入网架构C―RAN。C―RAN是基于集中化处理(CentraIizedProcessing)、协作式无线电(CollaborativeRadio)和实时云计算构架(Real-timeCloudInfrastructure)的绿色无线接入网构架(CleanSystem),其本质是通过减少基站机房数量,降低能耗,采用协作化、虚拟化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和动态调度,提高频谱效率,以实现低成本、高带宽和高灵活度的运营。

C-RAN的提出是中国移动在控制流量、成本、功耗方面做出的创新,具体分三个步骤实施。在移动研究院主持下,中国移动分别选择广东珠海TD-SCDMA网络和吉林GSM网络进行试点,目前已完成第一阶段测试工作。

2 C―RAN架构概述

C-RAN架构在技术组成上,主要包括:由远端无线射频单元(RRU)与天线组成的分布式无线网络,具备高带宽、低延迟的光传输网络(连接远端RRU),由通用处理器和实时虚拟技术组成的集中式基带处理池三大部分。其架构如图1所示:

基于现有设备,C-RAN是将多个无线基带设备BBU集中放置于中心节点机房,RRU采用光纤拉远至覆盖区。BBU-RRU间采用传输主干光缆进行连接,采用双路由的方式。RRU可根据实际容量的需求配置为环网连接或者单RRU双上联到BBU。

C-RAN架构具有以下优点:

(1)建设成本大幅度降低:BBU侧可以充分利用骨干机房的传输、电源等配套资源;RRU侧无需新建站点或租赁机房,从而大大减少机房数量,降低配套资源的投资。

(2)绿色环保、节能降耗:配套设备只需要在BBU中心安装,提高配套设备利用率,降低配套设备能耗。此外,由于无机房占用,无需在RRU覆盖点安装空调,从而大幅降低电耗。

(3)集中管理、维护方便:BBU集中放置,减少了被破坏、被盗窃的风险。对于扩容只需在中心机房插入基带板即可完成;对于新增站点覆盖也只需将RRU室外安装至覆盖点,通过光缆网络就近接XBBU所在中心机房,缩短建网周期,节省开支。

C-RAN架构具有以上优点的同时,也面临着众多挑战,特别是在工程实施环节。主要有:

(1)光纤传输资源。这是最大的挑战。C-RAN依靠光纤传输BBU-RRU之间未经处理的无线信号,对传输速率要求高,对传输延迟和抖动要求很严,对光纤传输的需求很大。比如,对于TD-LTE,由于系统的带宽最大可达20MHz,加上多天线技术的应用,传输TD-LTE无线信号所需的光传输链接速率需要达到10Gbps。这要求统一规划无线网和传输网的资源并采用适当的传输技术,需要铺设更多的光纤,并采用创新的波分传输技术。

(2)室外备电柜的电池。远端站的室外备电柜目前采用的是铅酸蓄电池,铅酸电池寿命有限,需要2―3年一换。在温差较大的室外地区(如新疆、东北),如果室外备电柜的温度控制不好,温度变化过大将会缩短铅酸蓄电池寿命(甚至短至只有几个月)。这将降低备电的可靠性,并导致网络运维成本升高。

(3)BBU核心机房安全。采用C-RAN架构方式,把BBU和传输产品等室内单元集中到中心机房,该中心机房的安全级别将大为提升;机房一旦出现事故,将会影响一大片无线信号的覆盖。

3 配套工程实施方案分析

3.1 绿色RRU安装方案

(1)城区RRU安装方案一:挂墙安装、抱杆和路灯杆安装

主要优点如下:

1)安装条件灵活,建设周期短。只要有安装空间,或者新建一根抱杆就可以安装主设备,外电需求灵活,一般1到2天就能完工;

2)建设成本较低。安装简单,建设成本在1―2.5万元之间;

3)运维成本低。租金较低或者免费,RRU设备体积小、耗电少,运维成本低。

但同时需要考虑配套电源设备、光缆成端设备的安装位置。另外,如果大量采用城区路灯杆安装,需要与市政部门进行商务谈判。

(2)城区RRU安装方案二:安装在一体化机柜和小型集成舱内

一体化机柜和小型集成舱。

主要优点如下:

1)占地面积小,选址容易;

2)安装方便,外电需求灵活,建设周期短。一般工程造价在3.5万元以内,建设周期不超过15天;

3)小型集成舱还可反复拆卸,安装运输方便。

(3)郊区RRU安装方案:安装在铁笼和笼架内

铁笼和笼架安装见图3:

主要优点是占地面积小,安装方便,造价低。

3.2 安全的传输建设方案

(1)传输节点机房与无线中心机房协同规划,尽量同址或相邻,需预留最少15平方米满足未来无线中心节点需求。中心节点机房与传输节点机房相类似,要求物理双路由接入,远端站点原则上物理双路由接入,如存在困难,则必须保证传输骨干环物理双路由,末端管道逻辑双路由;

(2)争取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的支持,便于大量部署光纤,并更好地利用既有的运营商、广电、市政的管道、光纤资源共建共享;

(3)在光纤上采用波分传输技术,提高光纤传输的容量;

(4)由于远端站点对管道资源需求较大,建议扩大管道预覆盖面,加大管道子管铺设数量。为满足后续GSM、LTE等多系统扩容,建议预留纤芯资源,主干光缆铺设144芯或288芯,末端引入光缆铺设48芯以上;

(5)常用的RRU光纤保护技术有RRU非级联方式的双路1+1保护、RRU级联方式的双路1+1保护和RRU环网保护三种方式。建议使用RRU环网保护方式,即使一路主干光缆发生故障,通过另一路光缆也可以保证业务的正常进行,通过实时倒换避免发生业务中断。如图4所示。

3.3 安全的BBU核心机房解决方案

(1)优先选择传输节点机房或者与其相邻的自有物业等条件好的机房;

(2)机房需具备双向路由,且管孔、光缆丰富;

(3)机房需具备独立电源系统供BBU使用;

(4)建议BBU配置为双主控、双路传输、双电源;

(5)对于TD-SCDMA,单个B13U配置两路GPS天线,两路互为备份:

(6)建议配置为单RRU双上联到BBU的形式;

(7)对于核心机房,建议其所在楼宇不安装无线设备RRU及天线,避免物业投诉导致中心机房逼迁;

(8)建议核心机房安装视频监控系统;

(9)对于条件成熟的,可以采用BBU基带池热备份方式,应对BBU核心机房整体出现故障的风险。

管道运维方案范文4

[关键词]HSPA承载 LTE承载方案 高速数据回传 PTN方案

因拥有每比特成本的巨大优势,虽然目前3G在网络规模上尚无法与GSM相比,但其在发展速度上远超过2G。为差异化运营与抢占大客户。大多数省运营商通过规模启动HSPA技术来迈向“无线大带宽”时代,全力开展数据增值业务。HSPA以及后期LTE可提供高达300M的下载带宽。这对传送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变化,光传送网从主要负责基于TDM、E1、155/622M中小颗粒的传送演进到基于Packet、155M/FE/GE/中大颗粒的传送。

从网络与技术的角度来看,传送网的变化有四方面,分别为网络拓展能力、多业务承载与多颗粒调度能力、时钟与时间同步要求、端到网管需求。在满足这个要求的准绳下,运营商选择了分组传送设备来进行新一代网络建设。主要包括PTN以及IP路由器方案。本文重点以内核实现业务的统计复用、QoS等优化处理,同时兼顾现有TDM业务的PTN为主要承载技术进行应对解决方案的分析。

1 网络的拓展能力

网络的拓展能力从传送网的角度可细分为两方面,一个是传送网本身带宽与容量的拓展,另一个则是全业务承载能力的拓展。从承载HSPA业务基站传输接口的角度具体细分,又可分为基站与传送网的接口为E1或E1+FE双栈协议,以及纯FE接口。

1.1 开展HSPA的基站与传送网的接口基于E1或FE+E1双栈

从无线网络的角度来看,HSPA以及LTE空口的带宽提供能力比LIMTS高37.5倍以上。从工程应用的角度来看,不可能把全部载频给一个用户使用,因此,多个用户实际上是共享空中接口并在Node B出口带宽处进行统计复用。因此,HSPA或LTE单纯的空中接口的带宽并不等于回传网络实际提供的带宽需求。

以WCDMA制式为例,综合计算结果显示,在密集城区采用3×4站型基站,从无线网络发展开始发展的5年内,会出现16个E1需求;而在3G发展的中期,采用3×4站型基站场景下,最大只需要10个E1。在实际工程设计中,一般按照8E1~10E1作为HSPA基站的典型传输接口配置。无论是理论计算还是工程实际,HSPA业务对传送网要求的平均带宽是GSM的4~8倍。

自2005年以来,现网MSTP已经具备从155M到622M甚至2.5G平滑升级的能力,外加640G交叉容量设备,例如ASON,可广泛部署在传送网核心甚至汇聚层。实际上,目前传送网的带宽早已增加了4~8倍。MSTP网络可以通过扩容、裂环、叠加等方式,便捷地应对这个单纯的容量增长挑战。

在实际部署中。3G基站会出现双栈协议,例如E1接口传递语音,FE接口在传递HSPA的同时进行RNC侧的回传。因此,在上文单纯带宽分析之外,更需特别关注采用FE接口之后,其在整个回传网络使用以太网进行带宽的汇聚和收敛,引发的基站与RNC之间的寻址方式导致VLAN规划问题。解决VLAN划分的方法需要无线专业与传输专业共同配合,具体可分为3种实施方案。运营商可根据自身运维习惯、基站设备能力以及传送网设备功能进行具体的优选方案。

方案一:由无线基站来打VLAN标签,每个无线网络全网统一分配VLAN,每个基站分配网内唯一的VLAN ID。MSTP传输网采用EVPL(以太网虚拟专线业务)方式承载3G分组业务,同时考虑到移动网络的可扩展性,要求整个网络内基站业务VLAN ID分配数量不超过1000个。

方案二:由传输网来分配VLAN地址。根据本地传输网的区域划分,对基站分配唯一的VLAN ID,每个区域内的3G基站数量原则上不多于1000个,不同区域的3G分组业务不能共用同一块MSTP以太网汇聚板卡。MSTP传输网采用EVPL(以太网虚拟专线业务)方式承载基站分组业务。

方案三:首先将RNC管理的基站分成若干组,每组基站分别分配唯一的业务VLAN 1D和管理VLAN ID,本地网全网统一分配VLAN。本地MSTP传输网采用EVPLAN(以太网虚拟专网业务)方式承载基站分组业务,并应开启广播风暴抑制功能。为了降低可能的广播风暴影响,每组的基站数量原则上不超过60个。

1.2 开展HSPA的基站与基于FE接口的传送网

HSPA的业务以FE接口的方式在MSTP上承载,其在MSTP内部等效于VC12级联方式,这种方式具有很强可靠性以及现网运维便利性的优势,但会降低承载效率。由于MSTP可以实现以太网的一级汇聚或二级汇聚,因此FE承载效率的略微下降给直接接入基站的传输接入层带来的冲击并不大。主要的压力会首先出现在汇聚层或骨干层。

以目前最热的技术之一――回传网络技术PTN为例,其可在群路(线路)上将MSTP的刚性管道变成可变带宽的弹性管道,可以解决HSPA大规模开展带给传送网带宽与承载效率的压力。引入PTN来优化HSPA高速数据回传之后,必须要关注其对传送网新的指标要求。

很强的统计复用以及QoS差分能力。在分组网络中可能出现统计复用的参考点,包括传送设备与Node B的接口处、传送设备本身以及线路(群路)接口。如果要在这些参考点保障传送质量,要么极度轻载,要么提供有针对性的差分QoS保障能力。在一个大型城市,需要承载多达上万条来自基站的HSPA以太网业务(EVC),每条业务内都需要区分至少3~4种业务优先级进行QoS管理,这直接对汇聚和核心层分组化传送网设备QoS管理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优化的大量PTN管道的汇聚优化方式。随着3G基站数量的不断增加,为保障HSPA上行流量以高质量的方式传送到核心网,需要按照每个基站至少1个LSP(有运营商按照每基站4LSP进行预留)分配来进行网络规划,因此对HSPA直接感知的汇聚层的LSP数量将显著增加。大量的LSP在汇聚骨干层终结会导致一根光纤的中断。而光纤中断则会带来上千条LSP同时倒换的风险,这个时间很可能越限,从而带来HSPA回传业务流动中断或Session中断或分组包连续重发。对此,较好的解决方法为采用终结LSP但不终结PW的方式,即在关键业务汇聚节点,业务进行PW层的归并、交换。并统计复用到某个/某组LSP中,若干个属性类似的PW共享一个LSP。采用这种方式的好处是:由于PW没有被终结。可以支持从Node B到RNC的端到端的HSPA 流的0AM以及保护倒换;同时又解决了LSP层面由于数据过大而可能保护越限的问题。

核心层会出现多纤环,从而带来DWDM或OTN(OTH)需求。由于分组网络只有GE以及10GE两种速率,不同于MSTP网络具有4种线路速率,因此会出现接入层为GE汇聚、汇聚层与骨干层都是1 0GE的情况。因此,当Node B数量逐步增加以及HSPA流量越来越大时,在传送网的汇聚骨干层会出现多个10GE环来分担汇聚流量。这个四纤环甚至入纤环的组网方式会带来较多光纤资源的占用,因此在网络核心适当地引入DWDM不失为一个解决光纤利用率的好网络架构方案。

2 多业务承载与多颗粒调度能力

在实际网络建设中,3G与2G网络都会有超过70%的共站情况出现。由于无线网络的庞大规模,对某个特定Node B的语音和HSPA业务而言,不可能分别使用2个泾渭分明的回传网络来进行各自的业务上传,这样不利于复杂网络的运维与投资延续。因此。在3G的网络中,除了HSPA的FE接口之外,还应考虑GSM或3G基站中期的E1接口,这就是多业务承载的需求。

对于LTE网络完全没有E1接口纯分组化的架构,面临更多来自多业务承载能力方面的压力。目前,业界最大的争议是:LTE的高速数据回传以及业务调度是否需要L3功能参与?eNode B在传送网的汇聚点的放置是在基站节点、汇聚节点?还是在RNC节点?L3功能是个大概念,其中包括很多的细节,不能以偏概全。为辨析这个问题。我们首先为L3给出一个定义,即为基于IP包的转发、控制平面。

图1为典型的LTE网络架构图。LTE eUTRAN采用与3GUTRAN完全不同的扁平化网络架构,只保留e-Node B、不再有RNC,将无线承载控制、无线接入控制、连接移动控制、资源动态分配等移至e-Node B,大大简化了网络架构和信令流程,降低了网络时延。在此架构下,LTE网络架构引入两个特殊的接口S1与X2:S1接口负责e-Node B与MME/S-GW/P-GW之间的通讯;X2接口,在小区切换时作为e-Node B之间进行小容量带宽切换信息的传递使用。

2.1 LTE需要L2层回传还是13层回传网络

二层回传方案需要eNB与S/P GW本身具有一定的QoS差分、用户识别、业务归并能力。因此不需求传送设备参与3层运维与调度。这时,回传网络的作用类似于基站传输接口的延伸,仅仅做基于传送层面的保护、二层的QoS差分,而不改变任何来自基站且在基站内部已将业务进行QoS差分归并结束的客户信号。L2层回传方案协议图如图2所示。

回传网络全程参与L3层运维;回传网络允许基于路由层面对e-Node B与S/P GW进行直接调度,允许回传网络基于业务并直接修订基站或e-Node B的业务属性。L3回传网络的协议栈如图3所示。

对比以上两种实现方式之优劣,以及LTE无线设备的发展趋势,结合目前中国运营商的运维/工程分工界面,建议优选基于技术来实现LTE的回传。

一方面,随着IP化的进程,e-Node B与S/P也会基于IP技术实现,其本身将越来越具有IP路由器的特性。正如3G的Node B与RNC从某种意义上讲,实际上就是一个完整的ATM交换机。当无线设备本身已经完成复杂的基于业务的OoS差分、业务寻路之后,其对回传网络的需求就只剩下高质量、高效率的回传等与传送网相关的要求。当这个要求被提出。其又回归到2G或3G的时代。正如3G的基站,并没有使用ATM交换机而是MSTP作为回传网络一样。虽然在LTE阶段是基于IP化的技术,但也并不是所有的节点都需要更擅长业务差分、用户鉴权认证的路由器,作为回传网络,而很可能采用更加关注传送功能的PTN来实现。

其次,从运维习惯的角度,如果将回传网络定位为传送网络,则无线网络是回传网络的客户层。客户层已经在IP三层甚至以太网的二层将业务差分、OoS策略定义好,无论是从运维还是调度的角度,都不希望传送网再次修改其业务属性。原因在于,e-Node B与S/P GW是对最终的用户(手机)负责,而不是回传网络本身。以3层为层界面,GW完全可以与传送设备独立配置,而采用以基站主导的L3以上网络以及回传网络为主导的L2、分层独立组网与运维调度的方式,非常符合目前运营商各专业的运维习惯。

第三,毫无疑问,TMPLS/MPLS-TP的二层技术在保护、网络可靠性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其继承了SDH的复杂组网拓扑、简单便捷的运维习惯,同时能够支持4K条来自LTE基站的LSP同时倒换以及在50MS内业务快速恢复。

最后,性价比优势突出。在商务成本上,2009年10月进行了首次PTN正式公开集采招标,按照不同的技术配置模型。PTN的价格是IP路由器解决方案的1/2~1/4不等。

2.2 在汇聚节点终结X2还是在核心节点终结X2

引入LTE之后,在汇聚节点终结X2还是在核心节点终结X2也是另外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从某种角度上来讲,这实际上是个“伪命题”。

在LTE中,按照典型的蜂窝6个临近节点网络模型。S1接口为整个e-Node B流量的97%左右,X2接口仅仅为3%,因此,实际回传网络关注更多的应该是S1接口而不是占据流量3%的X2接口。

其次,即使关注X2接口,X2对回传网络的最大需求为低时延。在引入例如TMPLS/MPLS-TP这个面向连接的技术之后,其可实现4K条LSP在50MS内的保护倒换、1 OE8精度时间与时钟同步。以及8MS的E1时延,因此数据在分组网络的时延完全可以达到X2的接口需求。这个需求的满足。可完全独立于回传网络实际的规模、网络拓扑、业务流量与流向之外。

表1为X2在不同层面的业务汇聚的优劣分析对比。

3 高精度时钟与时间同步要求

管道运维方案范文5

三维设计成就精品工程

当前我国变电站设计普遍采用的是二维设计。相对三维设计而言,二维设计对设计质量缺乏控制,设计效率较低,难以满足当前变电站的电网公司对于设计精细化和信息化的需求。同时,当前大部分电网公司都已明确对设计院提出了采用三维设计,以及实现数字化移交的要求。值得一提是,采用三维设计是实现数字化移交的前提。

那么,三维设计对于变电站设计到底具有哪些意义呢?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可实现精细化设计,方便地进行三维空间的安全距离校验和材料统计,避免出现碰撞的情况。

第二,可实现不同专业间的协同设计。众所周知,变电站设计涉及的专业很多,如果采用传统的二维设计手段,各专业间很难实现协同作业,因而造成不必要重复作业,甚至导致错误的发生,影响设计的效率和质量。采用三维设计手段,可以使得不同专业在一个设计平台上设计,提高了不同专业之间配合的效率,避免接口过程带来的错误。

第三,可实现数字化移交,使得集方案、数据于一体的三维变电站模型为业主提供真实的展示效果,并形成完整的变电站数字化平台,实现变电站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为工程的后期维护和改造提供方便,也为设计服务的延伸、增值提供可能。

宁东工程关键的五个步骤

那么,设计院在采用三维设计工具进行设计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宁东-山东±660kV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在采用三维设计工具进行设计时,采用了周密的设计步骤,可供相关的设计院参考。

宁东-山东±660kV直流输电示范工程是国家实施西电东送的重点项目之一,于2010年12月单极建成投运,2011年6月双极建成投运。该工程作为我国±660kV直流电压等级序列的第一回直流工程,在世界上尚无建设运行先例,工程的建成对于提升我国电网发展水平和设备装备能力意义重大。

该工程采用了Bentley公司的三维设计工具。为了取得良好的效果,本项目采用了以下五个设计步骤:

第一步,获取详尽的设计依据及技术资料。这些是保证三维精细化设计的前提,只有保证输入资料的绝对准确,才能保证三维设计的正确性。

第二步,在Bentley的三维平台下建立工程的接线图及原理图。

第三步,建立工程的三维信息模型、设备属性库和设备模型库。这是三维设计最主要的工作,因为模型的精确是保证电气距离校验及碰撞校验的前提。

第四步,检查电气设备是否与其他专业的三维模型发生位置冲突(硬碰撞)。其中包括土建结构和建筑位置是否冲突,电缆桥架是否与钢结构、阀冷却管道、暖通管道冲突等。在检查过程中,可将设备的操作或检修空间实体化,并通过硬碰撞检查确认其布置,如接地开关的动触头开合空间等。分区域进行带电距离校验也是保证无遗漏检查的有效手段。

第五步,出具二、三维彩色效果图。这需要提前制定好每一个建筑物以及电气设备的颜色――要与实际设备的颜色一致。

管道运维方案范文6

关键词:设计院;ERP系统;实施方案;措施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1A设计院ERP实施状况

A设计院以某公司丙烯腈厂扩建项目工程做为上线项目为例,此项目投资规模一亿七千二百六十六万元,涉及机泵、热系统、管道、水道、消防、材料、应力、电气、电信、自控、结构、建筑、总图、暖通、设备、概算16个专业,参与专业人员达50多人,采用ERP总承包项目形式,按EPC项目结构分解为设计、采购、施工三部分。

在项目运行中,根据A设计院业务特点,使用了财务会计模块(FI)、管理会计模块(CO)、项目管理模块(PS)、物料管理模块(MM)、设备管理模块(PM)、销售与分销模块(SD)六个模块,主要是通过项目管理模块专业设计人员向物采模块提报物料清单,形成网络活动,物采模块将已批准的采购订单、增值发票同工程部材料出入库单一起发送至财务部门,设备维护模块通过ERP系统中创建订单,将维修发票和维修订单发送至财务部门,月结完成正式财务帐套、融合方案及ERP中的数据及时对账。在ERP项目运行当中,项目管理模块、物采模块、设备模块不断更新数据,财务模块需要不断对数据进行更新和维护融合方案中的数据及对照,如图1所示:

图1 运行模式图

2A设计院ERP实施的存在问题

在A设计院ERP系统上线后出现了许多问题,以下结合ERP系统原理和A设计院企业特点针对ERP系统上线后产生的主要问题分析如下:

2.1业务流程方面

业务流程嵌入的过程也就是企业将自身业务流程与ERP系统融合的过程,在目前A设计院业务流程设计不完善,主要受到有二个方面影响。

首先,没有突出反映本企业业务特点。在项目实施前期的流程设计构思上,主要根据以往上线做过的类似公司的成功经验来借鉴实施,没有很好的反应出A设计院上线单位的特点。目前A设计院上线使用的ERP系统,主要参照本系统其它业务单位ERP系统设计的,而A设计院业务主要是工程建设,主营业务涵盖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和监理等业务整体流程和管理模式与其它业务单位存在很大差别,由于在流程设计上缺少对设计院建设业务流程差别化特点的考虑,所以在流程嵌入系统实施后,逐渐显现出许多不符合设计院工程建设类业务的流程问题。

其次,受到企业内部重组的影响。ERP的系统的前期调研和准备工作,一般需要一至二年的时间,在这期间由于A设计院内部组织的变动和重组,新增和合并许多业务,造成在ERP项目先期调研的内容在实施嵌入实际运用存在偏差。

2.2智能体系方面

ERP系统具有高效的数据处理和信息智能分析功能,它能够帮助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做出有效的决策支持,提高经济效益。A设计院在管理决策方面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决策手段和决策的程序化等方面。

首先,没有搭建起智能综合分析平台。A设计院的管理信息主要来源于各专业的项目周报、项目月报,部门报表来反映,但是由于这些信息主要是通过人工花费时间统计和处理,上报结果往往是延后于目前生产状况,并且对于这些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无法通过一个有效的科学信息平台来检测,另一方面,各部门信息独立,业务数据没有经过科学的整合,无法形成基于整个企业业务链层面的完整业务流程,影响了管理层及相关人员的决策。

其次,没有科学跟踪监控系统。A设计院的企业经营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的经营效益情况和经营能力水平,不能仅限于ERP上线的目前经营分析结果,还有需要对企业管理的各项指标进行一个系统性的跟踪反馈和持续的监控,才能更准确对A设计院的经营发展进行有效测评,对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提高企业业务洞察力,提升效益,降低风险,但在A设计院目前的ERP系统内没有能够实时监控和测评,更不能有实效性的帮助企业做出科学分析。

2.3运维能力方面

ERP运行维护组织是ERP 正常实施和发展运行的重要保障,也是A设计院ERP系统内部和外部上下问题和业务沟通的纽带和桥梁,运维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着A设计院ERP发展的未来。

一方面,运维人才培养机制不建全。ERP系统工程复杂,技术综合性强,涉及部门广,在组织实施应用中,需要综合运用计算机、项目管理、系统工程、行业经验等方面知识和人才,在实施中虽然有外部咨询团队的支持,但是企业的ERP系统工程建设和持续发展的关键还是要企业自身内部的力量来完成,目前A设计院这方面的人材非常稀缺,大部分人不了解ERP系统和管理,也没有一个ERP系统高效运维团队培养机制,缺少掌握信息管理知识又懂业务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另一方面,系统运维组织建设不够。一般企业的运维组织机构大多设有三级运行维护体系。分为专家支持中心;运维中心及外部供应商;地区公司运维团队。每级运维体系通过ERP 运行维护网站来完成维护管理工作。而A设计院运维人员数量少,并且运维人员是兼职ERP的工作,没有形成完善的三级运行维护体系架构,这种情况下,必然造成运维人员在对ERP系统最终用户、关键用户的各模块技术支持不到位,系统开发、配置、调配不到位,同时运维人员形成没有相应的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各级运维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解决问题迟缓,造成ERP运行维护能力紧张。

3A设计院ERP改进方案及措施

根据ERP系统成功原理并结合A设计院的企业运行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改进方案和措施:

3.1业务流程再造

业务流程的设计是ERP实施成功的根本,如果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缺陷,就会造成后续方案和实现环节受到影响,当业务流程嵌入到企业实际运行实施中来,必然会有许多问题不断暴露出来。业务流程嵌入的过程也就是A设计院将自身业务流程与ERP系统融合的过程,所以要进行业务流程的合格化改进。

首先,A设计院对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梳理和设计蓝图的重新确认。从A设计院ERP项目使用不同关键岗位:经营决策岗、项目管理岗、财务管理岗、设备管理岗、销售管理岗、采购管理岗、仓储管理岗出发,对ERP业务重新开展需求调研和分析,找出前期流程设计中存在的漏洞,根据A设计院业务的特点,明确未来业务的变革点,增减A设计院ERP业务流程。

其次,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流程管理,避免人为错误。采用业务流程管理系统,即BPM系统。它是针对A设计院流程和ERP平台构建需求,针对业务流程的抽象类型以及ERP的构建实施,构成其平台的基本处理构件。这些流程可以包括与人工交互(比如工作流)和自动两种活动,可以跨多个不同的业务应用系统。在业务应用系统中,核心流程是集成到BPM架构中,各部门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来自定义这些流程。本质上来说这些就是核心业务流程,通过对核心流程的标准化设计,将可逐步实现A设计院业务ERP流程的最佳实践。

3.2系统功能开发和设计

提高A设计院ERP系统改进措施仅仅数据的整合并不能减少系统因功能冗余带来的重复操作,随着A设计院业务不断发展,管理精细化程度不断提高,对信息化要求也在提高,所以也需要对ERP系统功能进行开发和增补设计。

首先,使用管理驾驶舱。决策支持层需要实现对整个公司层面的业务、财务综合分析,提供决策支持。管理驾驶舱主要为A设计院高级决策层提供强大的决策工具。它通过从各业务模块实时抽取数据,并对数据信息进行钻取和深层挖掘,将这些数据信息以直观、易于理解的各种图形和图表方式形象的展示出企业的运行状况,并对企业的主要经营绩效指标(KPI)进行分析、监控和预警。它的主要功能包括项目利润KPI、项目执行KPI、销售管理KPI、采购管理KPI、设备管理KPI值的展示功能;关键指标的深层挖掘功能;关键指标超阀值预警功能。A设计院管理驾驶舱功能设计图如下图2所示:

图2管理驾驶舱功能设计

其次,项目管理一体化功能设计。A设计院ERP系统是以“项目管理”为业务驱动,以“工程总承包”为主线的工程建设全过程模式。在前期的ERP实施中,缺少对项目计划的管控和根据项目计划与经营管理的联接,不能实现不同部门和岗位信息的有效共享和业务的联动。为了改进这种状况,增加A设计院计划管理一体化设计。

它的主要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将项目中的WBS(工作分解结构)信息在ERP系统和EPM系统(企业项目管理平台)中传递和共享,通过EPM将项目详细计划信息传递到ERP系统内,进行项目整体计划的查询和分析、比较以及项目分包进度款和总包进度款的核算。然后又将ERP系统中的分包合同信息和合同变更信息传递到EPM系统,EPM系统对分包合同进行细分并在EPM系统中的WBS进行挂接,供后续基于WBS费用查询、分析。当项目现场完工时,将信息状态传递到ERP系统,ERP系统进行项目关闭,控制项目后续业务发展。

图3 项目管理一体化业务流程图

这种方案的设计,可以实现以费用控制为目的,以项目的进度计划为主线,以合同管理为中心,将项目成本费用管理、进度计划管控、合同管理有效结合,打破项目数据信息传递的壁垒。通过项目的进度计划管控和经营管理的有效衔接,实现不同部门和岗位信息的有效共享和业务的联动,提升A设计院的经营管理水平和项目管理水平。

3.3 运维体系构建

完善三级运维机构要结合A设计院ERP系统运维工作内容,为确保系统运行维护的有序开展,完善三级运维组织机构并明确相应岗位职责,落实责任。

(1)一级运维。一级运维指总部信息管理部主管领导、技术专家、各外部供应商,包括咨询实施商、软件商、硬件商等。主要作用包括:推动和保证工程建设应用集成系统在业务运行过程中的实际使用;协调业务需求,确定和维护统一的系统模板;评估关键系统变更要求,决定实施计划并排定优先顺序。从开始就需建立运维支持中心与各业务主管部门的有效沟通机制,并逐步做到主管部门的直接参与。

(2)二级运维。由中油内部信息咨询单位承担,主要职责是:工程建设应用集成系统日常应用支持,接受和处理三级运维提交的问题。负责对三级运维进行系统培训和工程建设应用集成系统变更需求的技术评估、方案制定和实施等。负责软硬件的更新、维护和升级,系统备份和恢复等。负责公共数据的管理与维护支持。与一级专家中心、外部供应商进行沟通,共同解决系统问题。

(3)三级运维。由A设计院自身运维人员组成,信息中心负责统一组织管理,运行维护中心人员由各部门兼职关键用户及技术人员构成。主要职责包括:完成A设计院ERP信息系统日常应用支持工作,接受和处理用户提出的各类问题;按照运维流程,向二级运维组提报应用问题和需求;对ERP系统功能提升、业务流程调整等较大变更需求进行协调,并代A设计院进行提报;开展或协助用户进行ERP系统变更测试工作;配合二级运维组开展其它相关工作。

4 结论

任何一项新系统的上线都将遇到诸多问题,找到A设计院ERP系统上线后问题的病症所在,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案,有利于A设计院ERP系统建设的不断改进和提高,对A设计院及类似企业以后的ERP实施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靳慧勇,李华方著.ERP培训教程——生产制造篇(上/下) [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2] 陈国华 编著.生产与运作管理(第1版) [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 陈荣秋,马士华编著.生产运作管理(第2版)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B.期刊文献:

[4] 赵风景.决定ERP导入成功的内在因素分析[J].中国信息化(综合版),2007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