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操教学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操教学论文范文1
关键词:中职学校;体操教学效果;因素
体操教学具有强身健体、塑形美体等作用,一直深受广大教师学生的欢迎。但是,体操对练习者的身体条件要求、素质要求较高。因此,怎样有效地控制影响教学效果的不同因素,也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笔者认为,创新发展、与时俱进是提升中职体操教学的主要途径。
1中职学校体操教学现状分析
体操教学中运动项目包含多种,其中单双杠中的支撑动作主要训练学生的手臂力量,要求学生上肢具有一定的支撑能力,而在实际教学中,多数学生的上肢力量较弱,在练习过程中时常发生拉伤而影响技能练习,同时也会降低学生的参与性。而像倒立、前滚翻、侧手翻、列队技巧、广播体操等,对学生的要求相对较低,但是这些对学生的身体柔韧性、协调性等具有一定要求,学生的身体条件将决定这动作的完成水平,要求学生动作优美、力度适当、自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一些学生对广播体操、列队等练习表现较为松懈、动作无力。尤其在中职学校中,学生主要以文化课理论知识为主,缺少体育练习,造成学生整体身体素质较差,体育测试不达标等。由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使得教师在体操教学中不得不降低动作要求,这也就直接造成了教学效率的降低。
2影响中职学校体操教学效果因素
2.1学生因素
2.1.1身体素质较差
想要达到一定的动作要求需要较高的身体素质,而由于中职学生身体素质的不达标,进而影响体操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动作技巧的掌握。另一方面,不同学生身体条件不同,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同时在不同年龄段身体条件发生不同的变化,也影响教学效果的发挥。
2.1.2心理因素
中职学校体操教学中,不仅是对学生身体技能的训练,更是对学生心理情绪的引导,需要教师在开导学生心理情绪的同时,学生也要主动配合,而在实际教学中,一些学生没有从心理上认识到这一点,当遇到动作难度较大、复杂动作时,多数学生就会选择逃避训练或是产生消极心理,进而影响教学的有效开展。
2.1.3个性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指导人不断前进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到教学中,进而提升教学效果;但在体操教学中,确实存在一些动作较为单调、训练难度大,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腻烦心理,甚至出现逃避教学的现象。在体操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体操项目培养为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学习体操技能的催化剂,将决定着体操教学效率的高低。
2.2教师因素
2.2.1师资队伍
想要高效率地开展体操教学,需要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换句话说,师资队伍在教学效率上具有决定性作用,特别是对动作、技巧掌握有一定要求的项目;学校师资队伍的不足,则不能在教学中对学生做出有针对性的引导,不能顾全整体学生的动作掌握情况,这也是中职体操教学效果平平的主要原因。
2.2.2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因素
现阶段,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每个教师有着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尽管体育院校毕业教师众多,但是仍然缺少复合型人才,并且教师运动技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对新的理论知识掌握较慢,将直接影响教学水平的发挥,难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缺少创新思想,对教学起到消极影响;而一些年轻教师,尽管他们有着新的思想意识、身体灵活度较高、教学积极性较大,但是他们相对老教师,缺少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技能,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上有待进一步提升,使得教学效率的影响,不能在教学中做出有效的引导。
2.2.3教师综合素质与知识结构因素
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教师自身需要提升思想素质,完善人格,树立爱国意识、全新全意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明确政治方向,在教学中注意行为举止、以身作则;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师生平等;此外,教师也要有完善的知识结构。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主动学习体育知识,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并能够将其应用在教学中,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教师也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思想,主动投入到体操课题研究中,在教学中找到适合的方法与能力,进而提升教学效率,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2.3学校场地、教学器材因素
完善的教学器材能够防止教学事故的发生,同时也能简化学生练习难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愉悦心情的效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校提供充足的场地支持,能够让学生有充分的发挥、施展空间。因此,在体操教学中,学校场地、教学器材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2.4其他运动因素如今,街舞、健美操等成为社会主流,风靡全球,而中职阶段,学生对健美操、街舞的追求更是疯狂,有着较高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不同中职学校开始设置健美操、街舞的社团组织,这对体操教学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3中职学校体操教学建议
3.1增强学生体质
体操教学中,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身体素质和条件,具有一定的力量。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建议,在体操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俯卧撑、引体向上等练习调整神经系统、肌纤维类型和收缩力等,提升学生身体力量;教师利用间歇教学方法、缺氧训练法等提高学生的身体耐力、力量;利用拉长肌肉与结缔组织,提升学生的身体灵敏度、柔然度,如踢腿、压腿等。
3.2分层教学
不同的学生在身体素质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可塑性较强,教师只要通过正确的方法和练习就能够将其提升。但是怎样教学才能够做到兼顾,学生都能够得到提升。笔者建议,分层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体质提升参差不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体质展开教学,不可“一刀切”,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兴趣特点等进行划分,因材施教,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进行分层教学。例如,上肢力量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机械类体操训练;身体柔软度较高、协调性较好的学生,可以进行艺术类的体操练习。总之,取长补短是教学的根本。此外,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体质练习时,也要注意教学的趣味性。一些动作练习较为枯燥、单一,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没有较高的兴趣投入,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一些趣味性练习,如通过游戏形式练习,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
3.3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教师是学生的直接领导者,是知识的传递者,只有教师自身具有较高身体素质和教学水平,才能确保教学的正常开展。学校不仅需要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更需要扩大教师队伍,注重教师专业水平和技能的提升。第一,在原有教师数量的前提下,参照本校学生人数和年级配备同等程度的教师;第二,定期对教师进行体育专业知识、技能培养,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体操技能,创新教师教学方法,并且引导教师能够应用在实际教学中,进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3.4体操教学拓展现阶段,学生对现代舞蹈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学习动力,那么,中职学校可以适当开设相关课程,聘请专业的舞蹈教师,根据体操教学情况,将舞蹈教学融入体操教学中,让学生的兴趣特长得以发挥,拓展体操教学范围,并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实现多样化发展。
3.5给予体操教学高度的重视
第一,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制订新型教学目标,以跟上现代教育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社会培养源源不断的人才,实现体育竞技体操的快速发展。同时,挖掘体操人才,着重培养;第二,确保教学安全。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教师在教学中也要以安全为第一准则,避免出现教学事故而给学校带来消极影响。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师体操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因为体操教学多为室外教学,学生活动空间较大。因此,容易发生教学事故。学校方面,在设置体操教学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表现与要求,科学合理地规划教学课程,在确保教学效率的同时,注重教学安全;第三,中职阶段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因此需要合理的安排教学学时,体操教学中需要确保充足的课时,才能得到技能的提升;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进行有效的引导,提高学生练习密度,并且确保师资队伍充足,让学生在连续中得到有效的引导,实现技能的提升;第四,定期开展体操竞赛活动,以班级单位进行评比,构建积极向上的教学环境。
4结语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深入研究影响教学的因素,提升中职体操教学方法,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途径,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实践技能,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多方面进行改变;学校方面也要提高体操教学重视程度,为教师教学提供前提保障。本文分别从中职学校体操教学现状分析、影响中职学校体操教学效果因素和中职学校体操教学建议3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对中职学校体操教学有所帮助。
作者:董明辉 单位:广东省电子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孙琳,徐桂庭.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脉络与变迁——基于教学政策文件的分析[J].职教论坛,2015(3).
[2]郑小凤.合作学习模式在中职健美操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5(1).
[3]姜大潞.中职学校健美操教学现状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5(10).
[4]杨惠亮.中职学校体育选项教学实施的现状及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5(4).
体操教学论文范文2
1.1专业课程内容设置的现状就体育院校大众艺术体操专业而言,要结合当下的社会实际不断地完善和优化课程内容的设置。在实际的社会体育场所、社会主要体育人群中,根本无法实现大众艺术体操教学的顺利开展。例如,一般的健身房教室根本不可能完成器械动作的练习,中老年人群也无法完成难度相对较高的动作练习。那么,要让大众艺术体操面向社会,就应当调整课程内容,创编新的动作套路以更好地在社会中推广。脱离了社会实际的大众艺术体操教学是纸上谈兵,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忽视了大众艺术体操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功能。现有的大众艺术体操教学内容,让学生很好地掌握了专业技能,但是却无法在社会实际生活中发挥作用。所以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中,应该从社会实际出发,扩大大众艺术体操参与人群,结合就业的实际情况加以完善和改革。
1.2人才培养的现状在体育院校中对于艺术体操专业的人才培养分成两个部分,一种是运动训练专业的大众艺术体操项目,一种是表演专业的大众艺术体操项目。在两种不同模式的专业设置下,针对大众艺术体操专业的课程内容是完全相同的。运动训练专业中的大众艺术体操专项对于学生专业的要求相对较高,学生来源主要是运动员,在专业技能上有很大的优势。在面向社会的时候主要集中在中小学体育、专业的各类运动队艺术体操教练等,回归到体育的竞技运动队的可能性较大。然而,表演类大众艺术体操项目的学生,专项水平相比专业运动队而言较低,面向社会主要集中在社区体育、社会各类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主要面向普通的社会人群。因此,同等教学模式的开展,解决不了这一类大众艺术体操学生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连接问题,也就是说,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下培养的人才根本无法很好地走向社会,满足社会的需要。那么,学校在考虑现实的前提下,更要立足于长远的未来,在人才培养上要注重实效性、主导性和时代性。
2社会需求对大众艺术体操教学模式改革提出的新要求
2.1教学模式改革与实效性相结合在教与学的双边教学活动过程中,不能仅停留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局面上,还应改革教学模式,表现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形式等各个方面,以达到更有实效性的教学效果。在传统固有的教学内容中,从单一的运动水平角度来看,大众艺术体操专业技能的掌握是有效的。但是从长远意义来讲,所学的知识只存在某一个时间段,并且不为社会所用,不能与社会相联系,是无效的。在教学目标中,实效性主要体现在除提高运动技能外,更能走向社会,在社会体育中传播和推广大众艺术体操这一项目上。在教学形式上,除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外,学生应该有更多的接触教学的实践机会,为以后在社会上更好地工作作准备。在大众艺术体操专业中,教学模式各个方面的改革要与社会实效性相结合,积极了解社会体育发展的信息,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利益出发,真正做到学校体育教育为社会体育文化服务。
2.2专业人才培养与时代性相结合在体育院校大众艺术体操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专注于使学生掌握大众艺术体操的基本技能和理论知识,专项技术水平达到等级的要求。然而这种传统人才培养的理念仅仅局限于运动技能和运动等级的提高,注重技术的学习和短期的效益,忽视了大众艺术体操动作的广泛性和延伸性,忽略了专业设置和社会需求的关系。从短期利益来看,学生学到了很多的专业技术动作和理论知识;但从长期效益来看,四年的专业学习并不能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帮助。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时代的不断前进,人们的消费观念和价值观也在改变,更多的人将对物质的追求转向了对健康的消费。不难发现,在工作后的空闲时间,越来越多人投入到体育锻炼中,越来越多的健身房和健身会所相继开展。这是一种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这样一种蓬勃发展的现象给体育院校的专业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社会工作机会。学校在人才的培养上,除了专业的运动技能知识和理论知识外,更应该结合社会实际培养“一专多能”型、创新型、与时俱进的复合型人才。
3体育院校大众艺术体操教学模式改革的对策
3.1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徒手套路课程内容的学习在调查的2009级表演专业大众艺术体操专项的14名学生中,从事与艺术体操专业有关工作的学生少之又少,其中仅4人在毕业后继续从事少儿形体舞蹈相关的工作,大多都在进行与大学所学专业毫无关系的工作。由此看出,体育院校的普通大众艺术体操专业学生在社会中很难继续发挥专业优势或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在如此严峻的就业环境下,大众艺术体操自身的普及性和项目的局限性制约了它在社会大舞台上的发展。大众艺术体操项目对于柔韧性的要求极高,对于专业的学生来讲,通过大学四年刻苦的学习可以很好的完成。但是面向社会而言,对于普通的大众,柔韧性和力量性相结合的运动项目作为健身或锻炼的手段有较大的难度。所以,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大众艺术体操课程在内容设置上可以多增加结合艺术体操的特点进行的徒手成套动作的学习。相对而言,较为简单的套路动作学习不仅容易被大众所接受,而且不失艺术体操项目的自身特点,使竞技体育真正意义上向社会体育过渡,充分展示出艺术体操项目作为运动项目的社会功能和服务社会的职责。
3.2在课程中增加利用器械创编简易套路的内容大众艺术体操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肢体动作与轻器械之间的完美配合。通过器械展示出来的成套动作更加地新颖、独特,充满活力,能更好地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前提下,在大众艺术体操课程设置中除了基本的成套动作学习外,应补充一些简单、易掌握的非成套器械固定套路动作的学习。合理地学会运用器械,编排出适合社会大众所接受的器械操,如瑜伽球、双人或多人绳操等,不仅能锻炼人与器械之间的配合,保持艺术体操项目的特色,更增加了健身运动的趣味性。在大众艺术体操课程内容中,增加多种课程形式,在保留原有艺术体操项目特色的前提下,突出体现了大众艺术体操面向社会多元性的功能。符合当前体育理念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社会体育、社区体育服务提供了保障,同时也为大众艺术体操这一运动项目的开展奠定了群众基础,起到了推广、普及和宣传的作用。
3.3在课程设置中增设创编方法相关的课程内容创新的思维在艺术设计中极为重要,好的艺术作品离不开创作者新颖的构思。一个拥有完美思想的艺术作品,如同一个满腹诗书的学者,思想与思想之间的交流,升华了艺术的精髓。开阔的视野、独特的视角、开创的思维都是好的艺术作品诞生的前提。学习和掌握正确的创编方法,能更好地创造出顺应时展的艺术作品。在大众艺术体操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应该有合适的课时安排让艺术体操专选班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学习艺术的创编方法。正确创编方法的运用和学习能在以后的艺术体操工作中创造出更多好的作品,能创作出适合社会需求的艺术体操形式。
3.4在课程设置的选修课程中多开设舞蹈相关的专业课在体育院校的艺术类专业中,如表演专业大众艺术体操专项的课程设置中,除大众艺术体操专选课以外,必修课中的体育类术科课程的数量远远多于艺术类术科课程的数量。就表演专业本身的学科设置而言,多开设艺术类的课程,除了对于本专业课程有一定的帮助之外,还能学习和接触到不同门类的艺术类课程(如芭蕾形体、民族舞、现代舞、瑜伽、爵士等)。艺术门类中各种不同类型的舞蹈元素虽然风格各异,但是艺术有包容性,舞蹈与舞蹈之间是相互交融、相互作用的。在大众艺术体操专业中多开设与舞蹈相关的课程,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也为以后走向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满足不同的社会需求。
4结束语
体操教学论文范文3
1.1、通用性体态语言
通用性体态语言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的通用性和共识性,不受语言、空间限制,不必通过双方预先约定和沟通、在特定的环境中表达即可以相互意绘的体态语言,如眼神、表情、手势动作等体态语言都属于通用性的体态语言。通用性的体态语言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在健美操教学中,因其所传递的信息简约明确、表达的情感充分到位,所以在健美操教学中教师通用性体态语言的运用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健美操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这一类语言向学生发出使学生能准确捕捉的体态信息,当学生较好的完成老师教的动作时,教师用流露出的满脸笑意表达对学生的鼓励和肯定;当学生听课不认真,动作不规范时,教师用严厉的目光注视表达对学生的提醒和警告。在健美操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通用性的体态语言可以起到辅助教学的目地,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2、专用性体态语言
专用性体态语言不具有日常的通用性,是指专门在某一特定领域内应用的一整套体态语言,一般具有固定的模式。健美操教学专用性体态语言包括示范性体态语言和示意性体态语言,如对教师健美操特定动作的示范即为示范性体态语言,而教师在健美操教学中与学生共同约定并遵守执行的某个代表特定含义的动作即为示意性体态语言,例如在健美操课上当教师想结束学生自行练习,集合整理队伍时,会将双臂上举过头顶,双手击掌其中一只手握拳举过头顶,以此来示意学生结束练习,列队集合听从教师的下一步安排。
2、体态语言在健美操教学中的作用
2.1、直观传递教学信息
体态语言作为在健美操课堂教学的一种辅手段,其在健美操教学中直观着传达着教师发出的教学信息,体态语言在特定的情景条件下,可以不依赖于语言表述而独立地向学生传递信息,这种传递往往比语言教学传递信息的速度更快更直观。在健美操课是一门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主要内容的专业课程,其实践部分的课程就需要教师充分展示体态语言,以动作示范为主、以讲解为辅,形成边讲解边示范的直观教育展示。在健美操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做出的准确的示范性体态语言,可以成为学生的活标杆,以直观的方式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对健美操分节动作展示一目了然,快速的接收教师传递的信息,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群体及不同的特定情境要选择恰当的体态语言,准确选择体态语言是准确传递教学信息的前提,特别是通用性体态语言,更要根据不同的情境合理运用,以避免引起歧义和误读,造成信息传递障碍。
2.2、促进师生情感交流
体态语言是人内在情感的一种外在表达形式,因此人们在运用体态语言的同时,能够从体态语言中解读出彼此所抒发的真实情感,当人的内在情感、愿望转化为外在行为表达时,这种情感信息才更容易被对方所接收到。在健美操教学中教师通过体态语言的表达形式向学生所传达的情感信息,能够有效的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师生间融洽交流的前提是教师必需管理好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和情绪,只有当教师将内心的美好情感和积极情绪与外在动作结合表达时,学生才会真正通过教师的体态语言接收到积极正面的交流信息,反之如果教师内心情感虚伪消极,通过其体态语言所表达的情感就会引起学生对教师体态语言的负面解读,甚至会引起负面效应,对学生的情感造成严重的伤害,不利于师生间情感交流,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态。教师恰到好处的运用体态语言在健美操教学中不仅能起到促进师生间情感交流的作用,还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个人通过体态语言输出的情感信号强弱不同,教师要想在健美操教学中恰到好处的应用体态语言,一方面要管理好自己内心的情绪,另一方面要注重体态语言的准确表达,平时加强练习,扎实功底,才能在健美操教学中游刃有余的运用体态语言。
3、健美操教学中教师体态语言的应用
3.1、通用性体态语言的运用
(1)表情语。
表情语言是通用性体态语言中较为直接和简单的,最简单的表情通常最能准确表达教师的思想,表情语最能充分反映教师的心理状态,学生们往往可以通过教师的表情语言观察教师的思想活动及心理活动。如学生能在教师的微笑和点头这类表情语言中读出赞许和满意,在皱眉和摇头中读出失望和不满等。
(2)手势语。
手势语是能过手势动作表达教师的思想,手势语在健美操教学中既可以传递教师的思想,又可以表达感情,手势语有助于教师表情达意。例如:当学生在完成教师规定的动作练习时,教师会以手势表示OK;当学生按教师要求完成有难度的动作时,教师会竖起大拇指以示赞扬和鼓励。
(3)眼神语。
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通过眼神来传递信息,健美操教学也不例外,眼神语言是教师常用的与学生沟通的方式。例如在教师授课过程中,当讲解或示范到难度较大的动作时,教师会边讲解边用眼神征询学生是否听懂,等待学生的表情语言或眼神语言反馈。有时教师也用眼神来提醒溜号或搞小动作的学生集中注意力,制止学生扰乱课堂纪律的行为。
3.2、专用性体态语言的运用
(1)示范性体态语言在健美操教学中运用。
健美操是将大量独立的形体动作串连成为成套的动形体动作,示范性体态语言在健美操教学中的运用满足了健美操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教师亲自进行动作示范就是最直接的示范性体态语言的运用。首先由教师对单个独立形体动作进行逐一的直观展示,辅助用语言讲解动作要领,教师的动作示范就是运用示范性的体态语言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教学,通过体态语言的直观展示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冲击,使学生加深了对动作要领的理解和掌握。其次示范性体态语言对难度较大、较为复杂的形体动作展示更加直观,对于复杂动作的讲解,这种体态语言形式表达的直观效果是任何语言讲解都无法达到的,清晰、连贯、恰到好处的示范动作可以将复杂动作分解展示,同时又不失动作的连贯性和统一协调性,同时还会激起学生跃跃欲试的兴趣。例如,当教师在示范原地连续跳转动作时,除了示范跳转动作外,还示范了如何将第一个跳转与第二个跳转动作相连结,并且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分别进行了示范,以便使学生能够看清楚身体在空中转动过程中不同角度的姿态,同时引发学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2)示意性体态语言在健美操教学中运用。
示意性体态语言是表达特定含义的体态语言,在健美操教学中使用示意性的体态语言能够保证健美操动作练习和教学内容的连贯性,保证练习意境不被语言所破坏。示意性的体态语言在健美操教学中运用的应用极为普遍和广泛,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组合或成套动作的领做练习过程中,通常会跟着音乐不止一次的反复对某套动作进行循环练习,教师为了不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使练习气氛不至于被破坏,教师多采用示意性的体态语言来发出指令,例如教师会在第一组练习结束前,陪随音乐做出“两臂上举,两手指尖靠拢,同时两掌心向下,双手指尖碰触头顶”的动作,这个体态语言所表达的就是重复前一套动作的意思,学生收到信息后会在整套动作结束后继续重复做一遍整套动作。教师在健美操课堂上恰当的运用示意性体态语言,使学生对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心神领会,对增进师生感情、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4、结语
体操教学论文范文4
从表2可看出,大理学院体育学院教师在公共体育健美操课中,只有8名健美操的专项教师,在公共健美操课中大多数是非健美操专项的体育教师在教学,这可能影响健美操的教学质量。健美操专项教师比例很低,9.0%是国家级健美操指导员,所学健美操专项的教师人数是14.5%,非健美操专项教师的人数是85.4%。这反映出大理学院健美操专项教师的专业水平能力和层次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健美操课在大理学院还需要进一步普及和开设。
2、大理学院健美操课的组织形式
在健美操的教学中,组织教法是重要的一部分。吴燕丹在《新时期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管理发展趋势研究》中谈到:通过全国43所高校体育部主任问卷调查,了解现阶段影响大学公共体育课程的因素,以课程相关指标很高,教学组织灵活性低占93%,教学组织上提出不少问题。从表3可看出,大理学院健美操课的组织形式主要以班级、男女分班授课制为主。结合沈兴珠“健美操教学是艺术,而且是一门特殊的艺术”,的观点健美操课程应多样化。
3、大理学院健美操场地设施的情况
场地和设施条件是实施教学内容的物质基础,大理学院目前只有两个室内体育馆(两校区),大部分公共体育课都在体育馆外完成。在公共健美操的教学器材方面,有录音机、CD机、VCD机、把杆、地毯、镜子等,还缺乏多媒体教学设施,要加强场地,器材设施的建设,使之与整个学校的发展相适应。
4、大理学院学生对健美操运动喜爱程度
从表3中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健美操课表示非常喜欢的占调查总人数的19.7%,喜欢的占调查总人数的46.4%,一般的占调查总人数的32.9%,不喜欢的占调查总人数的4%,有66.1%的学生喜欢和非常喜欢。这反映了大学生有意愿和渴望参与健美操课,同时也体现了大理学院开设健美操课的潜力很大,有充足的生源。隋晓斌在《健美操教学在高校中的独特作用》说:健美操运动动作舒展大方、轻快活波、姿态优美、富有表现力的特点不仅能激发起学生练习的情绪。
5、结论与建议
体操教学论文范文5
21世纪高校健美操课程应该与时俱进,将健美操课程与大学生的健康需求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加强内容的综合性,突出能力培养,达到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的目的。
健美操的教学的项目可以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除了有限的成套动作学习,也可以不断将拉丁健美操、搏击健美操、竞技健美操、现代舞等进行有机的串编,加入人文素质场景,如此一来,不仅仅可以丰富课堂内容,还容易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学习健美操到最现代人文素质教育。另外,在动作的选择上,应当是简单易学且造型优美的,但又不能光是追求动作的形式优美、立体性,更重要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动作变化来养成良好的姿态,塑造优美的形体。此外,还应该从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在保证课程共同基础的前提下,提供不同基础、特点和发展潜能的多样性选择,促进课程内容的弹性化和自主选择,以此激发大学生的潜能和创新能力,提高大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整体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健美操之所以受到如此广泛的青睐,是因为它能全面展现人体健、力、美这一独特的魅力,它不仅仅是一样体育运动,而且融合了包括多种艺术因素,所以,有人形象地称健美操是“流动的诗、运动的画、跳动的音乐”。
2.健美操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
体育从诞生开始就和认识论联系在一起,关注着人类的身体世界和精神世界。体育与人文素质教育之间的相互渗透己成为学界的重要领域之一。人们通过身心的协调发展来认识自身、社会和世界,进而更好地改造自身、社会和世界[7]?。
人文精神是一门最基础的体育科学。健美操这门学科,本身就具有人文精神。如果我们能将人文教育,渗透到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这样不仅能使课堂更加生动,能为同学们更好的掌握这门学科增色不少,而且还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健美操这门自然科学。
教育的对象是人,衡水学院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在大学健美操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教育学基础是人本化教育。在课程设置上,人本化教育思想主张以学习者为中心,要求课程内容的安排由学科中心转向个体,课程内容的选择要适应学习者情感发展、认知满足、个体价值等内部需要、以及在多元社会中生活所必备的学术、技能、人际交往、经济生活等外部需要。衡水学院健美操课就是以适应本院学生的身体发展、心理发展和人文素质发展的一门体育课程,满足了衡水学院学生的多种需求。由此可见,健美操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是具有教育学基础的。
3.衡水学院健美操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的现状
人是社会的人,衡水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亦是社会中的群体,同样受宏观社会各种思潮和现象的影响。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传统价值观念的擅变,使得一大部分衡水学院非体专业学生的人生理想、思想境界出现了多元并立、参差不齐,而他们的思想比较活跃,注重实际,不尚空谈,乐于接受符合社会现实的理论知识,厌恶形式主义的空泛说教,加之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必然强化他们的利益观念,因而会诱发极端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的思潮。使得不少学生的心态扭曲,不讲理想,不讲奉献,不关心祖国的命运与前途,只顾个人利益。学生对人文素质的消化理解,是一个由被动地接受教育,循序渐进地向主动接受教育、乃至自我教育、自我反省的过程[13]。当代大学生的社会生活经历基本上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对个人与社会、现实与未来、社会的光明面与黑暗面、小事与大事之间关系的全面理解和认识。同时由于他们缺乏理性思辩和分析选择能力,也容易使他们将观察了解的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本质,从而误导他们失去正确的观念,甚至出现与公民道德规范相背离的现象,在行为上往往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对父母、对他人、对社会的要求高而多,而对自己的要求低而少。
中国的家庭和学校教育长期以来重智轻德,对好学生的评价是:获得高分,进好学校,而忽视学生自身的人文教育,认为人文教育对于我们培养的人才来讲可以缓行。殊不知,人才,得是先做人,后成才的[11]。即使是在人文教育上,也片面注重受教育者对社会的绝对服从,而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培养,道德认识、道德态度和道德行为不能很好地协调起来,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又如何让学生形成较好的人文素质呢?
体操教学论文范文6
一、 练习指导方法的涵义
练习指导方法就我所了解应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练习方法,另一层是指导方法。两种方法都是教师的教学方法。练习方法主要是指教学中的重复练习法、变换练习放、循环练习法、游戏练习法、比赛练习法、综合练习法以及集中注意力练习法、念动练习法和放松练习法等;指导方法主要是指语言法、直观法、完整法和分解法,预防和纠正动作错误法等[1]。近年来,在我国体育教学中,开始应用发现法和程序教学法,也有专家倡导用演绎法和归纳法来指导教学。
二、 体操教学训练过程中的练习指导方法在理论上与实际应用上存在着的差异。
根据教学理论,教学训练的练习指导方法基本上就是上述内容,但在实践中,实际教学与与理论是有很大差异的,主要体现在教学对象的不同上。一个教学训练的过程,并非是教师和单个学生的简单活动,而是教师与一个班组的集体活动。在一个班组的成员中,身高体重、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技术基础、智力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由这么多差异组成的成员要完成一个特定的技术动作,在做特定动作的过程中这一班组成员由于他们理解动作的不同、在练习时就会表现出用力时机的不同,用力大小的不同,由此而产生的动作幅度就会不相同;另外,由于每个人的心理素质的差异,也会出现做练习时的积极主动、胆怯不主动等不同表现;这些不同因素所导致的结果,就是所做练习的表现必然是千姿百态的,这些表现将始终存在于动作技能形成过程的各个时期。
综上所述,体操教学训练中的练习指导方法就不能用理论的指导方法来指导练习,否则,就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 教学训练中的练习指导方法应因人而异、灵活运用。语文教学论文
教学训练中,教师的指导方法在提高教学成果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它的对错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动作的掌握程度,并且影响了整个的教学过程。
每个学生都有着天生的弱点,那么就要求教师在指导方法上采取因人而异、区别对待的原则[2],并能灵活运用。据我长时间的观察:学生在初次上课时都是怀着兴奋的心情,但初次接触到体操动作时,那种茫然的神态让我们接受不了,注意力不集中,对动作有新鲜感,胡乱做动作,甚至课都无法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在控制好上课的同时要采用正确的指导方法。
在训练中,学生经常出现种种现象,有些是因为心理素质差而引起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畏惧心理。 由于体操动作中有部分动作难度较大,并有一定的危险性,如单杠项目中的骑撑、支撑腹回环等动作,大部分学生由于身体条件或对动作的理解不够,害怕跌倒、掉下或手,往往容易产生一种畏惧情绪,表现为不敢做动作,肌肉紧张,动作僵硬,甚至借故见习。
2.自卑心理。 男、女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有较大差异,每个人的身体素质、性格和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有差别。别人一学就会的动作,有的学生反复练习就是学不会或姿势不优美、动作不协调,于是易对此动作缺乏信心,认为自己“天生不是练体操的料”,不是自觉的动脑筋想动作、刻苦练习,而是自暴自弃,甘心作别人的观众,即使在教师的督促下进行练习,也是敷衍了事,达不到练习的效果。
3.厌倦心理。 体操教学中的部分内容在低年级教材中出现过,如队列队形练习、基本的徒手体操及许多动作的辅助练习。部分学生不是从进一步增长体操知识、技能和提高运动技术出发,而是认为这些内容是老一套,因此上课是感带单调,学习兴趣不高,从而就容易产生厌倦心理,所以在进行体操练习时,思想不集中,练习积极性不高,影响了体操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4.怕苦心理。 体操动作的形成要靠反复练习才能建立正确的技术定型。 练习时在遇到手痛或运动量较大时部分学生不能坚持练习,怕苦怕累,不尽全力,尤其在素质练习中更为严重。
遇到以上几种心理现象,教师如果还一味的依靠理论上的指导方法去指导学生,那么出现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学生对动作跟恐惧,还有可能导致受伤。这时,教师就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的运用恰当的练习指导方法帮助学生去克服他们的心理情绪,多用语言鼓励学生,采用游戏法、变换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诱导学生的心态向好的方面发展。理论上的东西不在适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时,教师应该及时注意到,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采取合理的指导方法,那么才能有好的教学成果。
对于没技术基础的、智力水平比较差的、时机不能准确把握的、不能掌握用力大小的学生,教师采取的练习指导方法又有所不同了。
就体操中一个简单的动作来说,如手倒立前滚翻,这个技术要领是这样的:由手倒立开始,向前送肩,直臂向前倒肩,随即迅速低头含胸,经肩、背、腰、臀依次着地,屈膝团身向前滚动至站立[4] 。对学过的人来说,两个字——简单,但对于初次接触的学生来说就不是那么简单了,他们觉得难而且很难。等教师讲解、示范完动作,让学生自己体会时就能很容易地发现他们各自的不同特点了:身体比较胖的学生,根本不敢做;上、下肢无力的学生,手倒立起不来;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做动作错误等;还有的看似弱小但能很漂亮的完成动作;有的对自己很有信心但就是完不成,根据以上种种,教师的练习指导方法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身体比较胖的学生,他就是没技术基础的,教师采用的指导方法是语言诱导法,用语言鼓励,并保护他一步一步完成动作,然后让他重复练习,直至掌握动作。胳膊细、腿上无力的学生也属于没技术基础的学生,教师则不让他做动作,而是让他练素质,靠墙倒立,靠墙摆腿等辅助练习,等看他练的差不多了再保护他体会动作,让他慢慢掌握,然后变换练习、重复练习直至熟练。理解能力差的学生,这种就是智力水平比较差的,教师要细心讲解动作要领,多示范动作,让学生慢慢理解,采用先分解后完整的指导方法指导他完成动作。但看似弱小但能很漂亮的完成动作的学生,他在做动作时抓住了时机,不需要费很大劲就能完成,象这样的学生教师就可以只让他把动作做的更漂亮、更标准,而采用的指导方法就可以是重复练习法;对自己很有信心但就是完不成动作的学生,他的原因主要是:时机没把握好、技术不了解、用力大小不对等,对于这个学生,教师采用的练习指导方法是多讲解要领、示范动作,让学生明白动作的时机、用力情况,先分解后完整地指导他练习。学生掌握动作后,采用比赛练习法,重复练习法巩固动作。
再比如:跳马的动作——分腿腾越,乍一看,没什么困难,但在有些人眼里可比登天还难啊!体重就是一大难题,看到马他就心虚。这时教师就应采取诱导法和保护法来帮助学生完成;身体瘦弱的学生,对于这个动作也是有难度的,教师采取的指导方法应该是在平地上做推手、分腿等练习,为正式跳马做准备;有的学生协调差,教师采取的指导方法又有不同了,教师可以让学生多练习一些有利协调的动作,然后再指导他做跳马动
作;对于没有良好感觉的学生,也就是不能把握好时机的,教师多讲解动作,点明要抓的时机等;……如此等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采用了恰当的练习指导方法,不同动作又运用不同的指导方法,最终收到的成果是显着的。教师口中常说的“有多少学生上课,就有多少种指导方法。”也就由此而来。 上述内容,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过程中体现了练习指导方法应因人而异的,社会科学论文而且是灵活运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