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能源的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传统能源的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传统能源的现状

传统能源的现状范文1

关键词:新能源产业;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TU241.91 文献标识码:A

现代社会以低碳社会倡导的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为基本原则的“低碳经济”成为主流思潮,而新能源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此,发展新能源产业就成为进军低碳经济的捷径。尤其是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不可再生能源日益枯竭的今天,加速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对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我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

新能源产业是一项新兴的产业,目前在我国正迅速崛起,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等新型能源已经越来越多的从实验室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当中,给我们带来极大的方便,但是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国内的新能源产业依然面临很多问题。

基础较为薄弱,技术落后,缺乏完善的政策指引

由于我国的新能源产业起步相对较晚,缺乏高素质的技术研发人员,以及完善的政策指引。目前,我国的能源结构还是普遍以传统能源为主,比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新能源虽然有所发展,但是基础还较为薄弱,技术手段也相对国外发达地区较为落后,处在实验阶段的较多,而实际应用的很少。

新能源市场把握不足导致经营欠佳

现今时期,我国的新能源企业经营状况普遍不佳,大多是以研究开发为主,而真正做成产品,能够在市场上畅销的却很少。其原因就是对新能源市场的把握不够,不了解我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不能根据新能源的长处和消费者的需求,将新能源技术转化成市场产品,导致新能源企业经济收益低下,普遍经营不佳,仅是出于新能源、高科技等一些市场“广告词”的利益驱使,而投身其中。

新能源技术人才匮乏,推广力度不够

由于新能源属于一项新兴的技术,发展时间相对较短,业内普遍缺乏相关的技术人员,此外,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技术更是缺乏认识。而目前我国的新能源企业普遍重视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很少注重对开发出来的新技术进行推广宣传,致使市场消费有限,限制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我国新能源发展的对策

建立完善的政策,正确指引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向

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而良好的经济环境依赖于完善的经济调控政策。作为对建设低碳经济,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的新能源产业,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制定一套完善的政策加以指引,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比如减免税费,或是提供项目扶持资金,可以通过政策的指引,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和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结合起来,实现我国的低碳经济。

加强技术创新和引进,提高新能源技术的转化率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强自身的技术创新,同时,提高新能源技术向市场产品的转化率,可以有效解决技术落后,和经营欠佳的状况。可以设立对外交流部,和产品开发部,定期举行新能源技术的各种交流工作,以及新能源技术向产品转化的各种研讨会议,从而实现技术的引进和创新,优化技术向产品的转化方案,提高技术的经济价值。

加强新能源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以及新能源技术的推广宣传

高素质的研发人才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应该和国内的一些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活动。另外,还要加强对外的推广宣传工作,提高消费者对新能源技术优势的了解,引导消费者需求,刺激新能源产品市场的增长,从而加速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新能源产业是建设低碳经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新能源产业能否快速、良好的发展将直接影响到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虽然我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近些年来取得了不少成果,比如节能电动车的普及,混合动力汽车的销售等,但是由于发展时间较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引以重视,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同时,依据自身的实际,积极变革,加强各部门的协作,如此,我们就可以取得新能源产业的快速、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建中.浅析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及传统能源行业的战略选择[J].中国煤炭.2010.36(1).21-23.

[2]吴琼,潘光杰.浅析我国新能源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8).172,61.

传统能源的现状范文2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二氧化碳,纯电动车,政策

中图分类号:TU8;TU75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8-0042-01

一、前言

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我国更是将其列入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我国减少石油消耗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举措之一,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其发展高度关注,陆续出台了各种扶持培育政策,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行业标准、产业联盟、企业布局、技术研发等方面也取得了明显进展,有望肩负起中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的历史重任。

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目前,全球能源和环境系统面临巨大的挑战,汽车作为石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大户,需要进行革命性的变革。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形成了共识,从长期来看,包括纯电动、燃料电池技术在内的纯电驱动将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技术方向,在短期内,油电混合、插电式混合动力将是重要的过渡路线。目前来看,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难题,例如关键技术的突破、汽车工业的转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消费者的接受度等。

引领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是欧美日这些国家,他们起步比我们要早很多,而且它们各有侧重。比如美国侧重解决石油依赖,保证石油安全,日本是既保证能源安全,又重视提高他们产业的竞争力。相对于美国和日本,欧洲更加侧重于温室气体减排战略,满足日益严格的二氧化碳排放限制要求已经成为欧洲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欧洲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在早期主要以生物质燃料、天然气以及氢燃料为主,本世纪初曾经提出到2020年23%的石油替代目标。近期,欧洲则对电动汽车给予高度关注。例如德国2009年下半年电动汽车计划,高度重视纯电驱动的电动汽车发展,以纯电为重点,分别提出了2012年、2016年、2020年的产业化和市场化目标。在技术路线的选择方面,欧洲、美国、日本有些类似的经历,在早期这些国家主要是替代燃料为主,譬如说欧洲发展生物质燃料,美国也曾经大力提倡发展生物质燃料替代燃油。但近期都转向电动汽车路线,尤其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把发展电动汽车,短期内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作为发展新能源汽车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对于美国和日本,欧洲更加侧重于温室气体减排战略,满足日益严格的二氧化碳排放限制要求已经成为欧洲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欧洲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在早期主要以生物质燃料、天然气以及氢燃料为主,本世纪初曾经提出到2020年23%的石油替代目标。

三、新能源汽车发展要与能源结构调整相结合

新能源汽车的节能、二氧化碳减排效果不能仅从新能源汽车本身使用的环节来看,还得看上游能源的结构,也就是说要从新能源汽车的全生命周期来考虑。我们也做过测算,分成几种不同的技术路线来考虑,相对于传统的汽油车,在中国现有的能源结构下,纯电动汽车节能是有效果的,要好于传统的内燃机汽车,但在减排方面,二氧化碳排放目前还略高于内燃机汽车。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是在积极发展纯电动汽车?原因就是上游的能源结构趋势是可变的,比如我国就在逐步提高清洁能源、低碳能源的比重,核电、风能、太阳能、水电的比重越高,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的节能减排效果就会越好,即使依靠现在火电为主的能源结构,如果未来采用IGCC、超超临界等发电技术之后,发电效率大概能够提高40%,下游用电来驱动的新能源汽车,它的减排效果就能好于传统的内燃机汽车。

总结起来就是两个方面,一方面传统的火力发电技术还在进步,另一方面从结构上看,我国的一次能源结构也在进一步改善,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的比重会越来越高,一次能源向电能转换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也会逐步减少,这样,新能源汽车的减排效果会逐渐地体现出来。

针对节能减排效果来说,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着眼于长期应该将电动汽车作为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无论是提升传统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还是大规模普及混合动力汽车与其他类型的节能汽车,所能够带来的耗油和排放减少最终都将遇到瓶颈制约。因此从长远来看,纯电动汽车才是汽车工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然而,纯电动汽车对于技术的要求也最高,普及起来比混合动力汽车困难得多,短期内尚不具备全面推广的条件。因此,至少在未来二三十年中,混合动力汽车仍将会是汽车工业走向低碳之路的重要过渡。

四、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取向

我国汽车产业确立了“纯电驱动”的技术转型方向,重点突破电池、电机和电控技术,推进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实现汽车工业跨越式发展。近期以混合动力汽车为重点,大力推广普及节能汽车,逐步提高我国汽车燃油经济性水平。“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节能汽车,中度、重度混合动力乘用车保有量计划超过100万辆,但是占总体汽车保有量的比重还是小的。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实现产业化,市场保有量希望超过500万辆。

在发展方式上也存在不小的争论。我们是走自主创新的路线还是走国际合作的路线?是先要市场还是先要技术?如何给小型低速电动车进行定位?在山东一些地方,小型低速电动车已经发展起来,价格不算贵,3到6万元,用的是铅酸蓄电池,市场的接受度很高,买的人较多。但根据发改委的观点,第一,这肯定不算新能源汽车;第二,这用的是低技术,速度也低,达不到现在乘用车的速度。现在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价格太高没有生存能力,即使国家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时发放补贴,但是买的人寥寥无几。

在政策支持上,我国主要是在研发和产业化方面的进行补贴,也选了很多试点城市,未来还是延续“三纵”“三横”路线,加大关键技术投入和实现关键技术突破,要建立基于燃料消耗量的奖惩机制,以前是对单车的,以后要针对生产企业,这对企业应该是个非常强的激励政策。

五、结束语

动汽车本身不排放污染大气的有害气体,废气排出比燃油汽车减少92%―98%。即使按所耗电量换算为发电厂的排放,除硫和微粒外,其它污染物也显著减少。通过建立跨部委发展协调机制,避免目前多头管理、整车、电池、能源企业各自为战的局面;同时,明确电动汽车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和配套细则,更好地引导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同时,建立和完善电池研发、生产、使用和回收处理系统,制定相关政策规范其运营;适当给予电动汽车租赁运营企业电池补贴,加速电动汽车的市场推广;建立报废电池管理系统,由国家提供补助电池回收费用,将整个运行周期对环境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相信,采取了以上措施并且攻克了技术壁垒,解决了成本的问题,达到环境效益和电能效益的双赢,纯电动车在未来会成为新兴的独秀。

参考文献

[1]赵英.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及问题[J]. 中国科技投资, 2010,(05).

传统能源的现状范文3

【关键词】新能源;投资;技术

新能源是一个相对于传统化石类能源的概念,泛指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核能等,涉及到生物、新材料、电子等多个领域。具体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核能、海洋能、地热能、燃料电池等。

一、新能源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一)投资现状分析

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多元化、立体式的新能源项目投资建设体系。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新能源项目资金来源渠道广。目前投资新能源的,既有属于国有性质的资金,也有民间投资;既有国外风险资金,也有国内民间资本。而国有资金虽然投资项目少,但单项投资额度大,是目前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

2.投资方式灵活、领域广泛。国有大中型企业或各级政府的财政投资都以大中型风能、核能、太阳能项目为主;风险投资机构则以生物质能、太阳能和风能相关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为主;民营资本的创业投资则以太阳能、风能等节能辅助类项目为主。

(二)经营现状分析

从整体上看,目前新能源企业的经营现状不佳,不同企业的赢利能力差异大。

1.大型新能源项目亏损较多,少数中小型项目有高额投资回报,但整体堪忧。大中型新能源项目的投资目的主要是为了“节能减排”,其社会作用远高于经济价值,投资初期出现普遍亏损实属正常。中小型新能源项目因缺乏规模效应,使得新能源在价格上很难替代传统能源,盈利能力差。仅有采用成熟技术,针对特定细分市场开发或提供实用性强的产品或服务的新能源项目,才能获得超额利润和快速发展。

2.不同能源类型的项目运营情况相差甚远。光热类太阳能项目的盈利状况最好。其次是中小型风能项目,尤其是提供中小型风力发电设备和工程服务类的企业盈利能力强,成长迅速。部分实用性强的光伏类项目、大型风力发电项目、生物能项目在相应的优惠政策下,具有发展潜力。而海洋能、地热能等项目还处于概念炒作阶段,能真正获得投资回报的项目少。

二、新能源经济发展存在的障碍

虽然新能源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宏观环境和资源优势,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充足的项目资金,但从新能源项目的运营现状看,却不容乐观,因为新能源发展面临着以下不足和障碍:

(一)信息障碍

新能源人才的不足是制约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与其他产业发展不同的是,新能源产业人才的不足不仅是尖端科技人才的紧缺,更重要的是复合型人才不足,使得技术、资本、市场三者之间存在信息障碍。

绝大部分新能源项目的技术关键并非是重大技术创新,而是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即把成熟的技术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根据各地资源和环境特点开发出实用的新能源产品与服务。因此,项目成功的关键便是技术、资本、市场三方面的有效沟通。但新能源发展时间短,懂技术者不懂投资、懂投资者不懂市场、懂市场者不懂技术,使得原本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技术、资本和市场三者间的关系断裂,导致项目效率低、盲目投资多。

(二)技术障碍

从长期看,新能源项目发展必须依赖于重大技术突破。目前最大的技术障碍却并非技术成果少,而是现有技术难以转化成产品,基本技术的普及程度太低。主要表现在:

1.项目系统内存在技术匹配障碍,降低研发效率、不利于系统优化。新能源项目主要是将成熟的新能源技术转化为实用新型产品,这一转化过程涉及到多个领域、需要多门学科知识,只有各项技术紧密结合,才能研发高效实用的新能源产品。而新能源学科领域跨度广,技术沟通难度大,系统匹配性能差。

2.新能源项目的基本技术普及程度低,项目的投资、推广等存在技术障碍。如前几年各地一哄而上“水变油”、“乳化柴油”等名目繁多的新能源项目骗局,都能吸引了不少风险资本盲目加盟。这些华而不实的新能源项目的失败却使得许多风险资本对新能源抱怀疑态度,甚至于敬而远之。技术障碍已经严重制约了风险资本进入新能源领域,使得风险资本对新能源项目的态度走向两种极端:要么盲目迷信、要么彻底排斥。

(三)资源障碍

新能源项目所利用的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和生物能资源虽然具有可再生性,但开发这些能源,却要受到相应的资源和条件限制,如自然气候条件、矿产资源条件、国土资源条件等。如风力发电项目必须选择在风力资源丰富的沿海或西部地区,太阳能发电项目投资在日照时间长、晴天多的区域效率更高,潮汐能则必须建立在潮汐落差大的海湾。另外,在目前新能源利用和转化率低的情况下,规模大的新能源项目都需要大量用地。如太阳能发电需要大面积场地获得太阳光能;风力发电场的占地规模动辄千亩以上;生物能则需要有大面积适应作物生长的土地;核能的选址则更加复杂。

三、结论

我国新能源项目投资强劲,但整体盈利能力差,造成目前现状的原因是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好、资源丰富、市场巨大、资金充沛的同时,却又面临着信息、技术、资源等诸多障碍。因此,国家应在加强新能源知识普及、培养复合型新能源人才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发展新能源经济,而不应鼓励盲目投资。

参考文献:

[1]辜胜阻:新能源产业的特征和发展思路[J].经济管理,2015,(11)

[2]匡 梅:中国能源新战略探讨[J].统计与决策,2014,(14)

[3]李建民: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路径选择的战略性思考[J].甘肃社会科学,2015 (6)

传统能源的现状范文4

关键词 新能源;太阳能;寒冬;政策;新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42-147-01

1 新能源的优势

新能源储量大、污染少,在解决现今各国资源(尤其是化石能源)枯竭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由于大多新能源在世界各地分布平衡,对于解决由能源引发的战争也有着重要意义。

新能源开发利用正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因为新能源一方面可以补充传统不可再生能源的不足,另一方面新能源本身的无污染性可有效降低环境污染。以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的发展对一些传统能源严重依靠进口的国家摆脱对国外能源依赖,经济正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次新能源所附有的低运行成本及巨大潜力无疑是一块大蛋糕,其研发创新将成为各国未来寻求经济新的增长点及加强国家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2 太阳能的潜力

新华社5月3日的一条新闻:“美国莫菲特机场,世界最大太阳能飞机‘太阳驱动’号飞机升空,开始横穿美国的第一段航程。飞机在飞行过程中不使用任何燃油,完全由太阳能所产生的电力驱动。”太阳能的开发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未来将逐渐代替传统能源占能源使用的一大部分。

每年到达地球表面上的太阳辐射能约相当于130万亿吨煤,而据世界能源会议统计,世界已探明可采煤炭储量共计15980亿吨,预计还可开采200年,全世界可开采的化石能源总量相当于33730亿吨原煤,所以可以说太阳能其总量属现今世界上可以开发的最大能源。

3 我国光热转换成就

我国太阳能光热产业发展迅猛,在光热转换方面,2012年,太阳能热利用产业的总产量大约为639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超过11%;太阳能集热器保有量增加2577万平方米,增长11.9%,经过多年的发展,现今我国太阳能热水器使用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这种迹象表明,我国正在向太阳能时代迈进!为了促进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推广应用,我国“十二五”规划设立了太阳能集热器面积保有量到2015年达4亿平方米、2020年超过8亿平方米的目标。

4 我国光伏产业遇到了“寒冬”

中国光伏产品在2012年遭到美国征收惩罚性关税,及接下来欧盟的反倾销调查,整个产业一下进入了“寒冬”,不少企业倒闭或者停产。可以说美国和欧盟的“制裁”只是整个问题爆发的导火线,中国光伏产业的不合理发展其实是导致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中国光伏产业发展不合理主要体现:

4.1 创新能力不足

以太阳能光伏技术为代表的新能源,已经从传统的晶硅电池发展到薄膜电池,薄膜技术是晶硅技术后的又一代技术,薄膜电池的污染和能耗要大大小于晶硅,且具有更大的成本优势。但目前我国薄膜的转化率只有10%左右,我国光伏产业还集中在传统的晶硅电池的生产和组装上,美国的高关税也主要是对于我国的晶硅电池,薄膜电池并不在其中,可见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就容易受制于人。

4.2 严重依赖政府补贴

为了弥补光伏发电高成本造成的企业亏损,我国政府对光伏发电进行了各种形式的贴补。2012年仅金太阳项目一项受政府补贴就超过90亿元人民币,但补贴实际是把“双刃剑”,在推动光伏产业产量发展的同时,但也是制约产业按市场竞争,独立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以说光伏产业是政府宠坏了的孩子。

4.3 海外出口依赖度高

目前,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产能、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却有90%以上产品依靠出口。国内产能巨大,但由于国内的市场没有得到完全开发,大量产品只能依靠出口,这样的市场现状必然导致我国光伏产业严重受制于国外。

4.4 光伏行业产能过剩严重

我国光伏企业“一窝蜂”式的发展方式最终导致了严重的产能过剩,拖累企业停产或倒闭。以浙江为例,2011年浙江有200余家光伏企业,但2012年一年浙江省光伏生产企业大约有80%停产。

5 未来太阳能产业新的增长点

“寒冬”可以说是光伏产业不合理发展的一次自行产业调整,难以否认光伏产业依然有巨大的发展市场,不过发展思路需要重新审视和规划,太阳能产业的竞争已经开始从价格、营销走量的竞争走向产品性能、产品创新上来,企业应以创新迎接下一个光伏产业的春天。太阳能目前和未来的研发方向:

1)太阳能发电,目前一个太阳能利用最大的市场还是太阳能发电,提高电池效率,研发薄膜太阳能电池或新一代电池代替晶体电池是目前国内企业研发的重点,其次,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的联合发电在未来一定会得到大面积普及。

2)加大对太阳能收集装置结构和材料的改进,目前聚焦集热器对太阳能的收集率高于其他,但在国内的使用程度不高,所以研发聚焦集热器填补国内市场将是一个机遇,新的吸热和保温材料的研发也会提高太阳能设备对太阳能的利用率。

3)反光辅助设备,由于目前市场大多太阳能收集装置是非移动的,通过附带设备反射光线可以增加太阳能收集装置吸收太阳光的面积。

4)光照追踪,利用传感器和定时装置,实现太阳能收集装置对太阳光照方向的追踪,以最好的方向接受光照,在不改变太阳收集装置面积的情况下增加每日太阳能收集装置的光照。

5)太阳能对制冷空调的推动,太阳能推动制冷空调是目前家用太阳能研发的一个热点方向,利用太阳能制冷空调不外有两种方法,一是先实现光——电转换,再以电力推动常规的压缩式制冷机制冷;二是进行光——热转换,以热能制冷。但国内外的太阳能空调研发方向主要以第二种为主。

6)太阳能动力飞机、汽车将有极大前景。

参考文献

[1]左显兰.我国光伏产业遭遇“寒冬”的成因及对策[J].经济论坛,2012(10).

传统能源的现状范文5

【关键词】:新能源;发展;现状;趋势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new energy, new energy development status and trend analysis; put forward the overall strategy of new energy industry.

Key words: new energy;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trend

中图分类号:TU241.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新能源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系统地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聚变能、水能和海洋能等。中国风电资源主要是在东北、西北和内蒙古等地区,煤电资源主要在黑龙江、山西、内蒙古和甘肃西北等地。水电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川渝云贵以及两湖两广地区。但是电力消费的中心却是在沿海地区,所以说我国能源的产生地区和电力消费中心是不匹配的,这对电网搭设和能源的利用都具有一定的考验。

一、中国经济整体概况

1.中国经济现状

目前世界经济危机并没有改变中国高速经济增长的趋势。中国未来经济依然表现为高储蓄、高投资、高资本与高速度,如表1所示。对于中国经济的分析,主要从出口、房地产、内需三个部分剖析,这三个部分被称为中国的三驾马车,同时日益和国外接轨是中国经济的主流趋势。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平滑增长的过程,它和消费能力、需求能力紧密相关。产业弥补式的增长特性使得在对待一个产业时需要有收放自如的控制力,不能过分的打压。但是中国经济增长轨迹的变化将被缓慢启动,调整的模式具有明显的需求先导型、产业内部深化等特点。此外,中国经济将步入一个较长时期的“次高速经济增长时期”,人们原来所想象的各种增长模式大转变并非想象得那么迅猛。

表1:2009年~2013年我国GDP的增长情况

2.重点关注的新兴战略产业领域

1)新能源领域:重点关注的对象包括水电、核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沼气发电、地热利用、煤的洁净利用、和新能源汽车等。此外,核电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和煤层气开发、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也颇受关注。

2)新材料领域:重点关注的对象包括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材料和器件。

3)信息通信领域:重点关注的对象包括传感网、物联网,集成电路、平板显示、软件和信息服务,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和成套工艺等专项。

4)生命科学领域:关注的对象包括转基因育种、干细胞研究,生物医药、生物育种,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新药创新、重大传染病防治。

二、新能源分类与特征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新能源定义为:在新技术基础上,系统地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等。具体来说,包括了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聚变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所以概括的说新能源的两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新技术和可再生。

世界新能源的分类可以分为三类:传统生物质能,大中型水电和新可再生能源。其中新可再生能源具体包括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据ICTresearch研究分析表明,未来的新能源有:波能、可燃冰、煤层气、微生物、第四代核能源等能源。

三、新能源行业发展现状

国际能源署(IEA)对2000年~2030年国际电力的需求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来自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总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将最快。IEA的研究认为,在未来30年内非水利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将比其他任何燃料的发电都要增长得快,年增长速度近6%,在2000~2030年间其总发电量将增加5倍,到2030年,它将提供世界总电力的4.4%。ICTresearch认为,IEA的研究过于保守,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至少应占世界总电力的10%以上,要翻10~15倍。

1.中国新能源市场特征

中国风电资源主要是在东北、西北和内蒙古等地区,煤电资源主要在黑龙江、山西、内蒙古和甘肃西北等地。水电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川渝云贵以及两湖两广地区。但是电力消费的中心却是在沿海地区,所以说我国能源的产生地区和电力消费中心是不匹配的,这对电网搭设和能源的利用都具有一定的考验。

2.中国新能源市场现状

1)光伏:市场短期的阴霾不掩长期灿烂,光伏辅料的国产化机会备受关注。光伏行业正在经历因产能扩张增速远大于需求增速而导致的供给过剩,全产业链面临价格下跌、利润水平下降的压力。ICTresearch认为短期内,从组件、电池片、硅片到多晶硅均面临利润被压缩的压力;但长期看终端价格的下降有利于更早实现光伏平价上网,ICTresearch维持行业长期高景气的判断。

2)风电:行业整合加剧,行业龙头优势将愈加凸显,关注风机材料国产化的蓝海市场。短期供给过剩导致的全行业价格下行压力仍将持续。政策面对于风电制造业门槛的抬高和行业规范化治理的重视,将有利于风电行业走出无序竞争,提升行业集中度,未来行业将呈现强者恒强态势。

3)核电:安全风险巨大,等待政策明朗。由于日本核电事故造成的深远影响,各国相继出台政策计划逐步退役核电站;国内政策并未改变目前的核电建设规划,但建设进度可能放缓,未来审批标准将愈见严格。

4)新型电池: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的量产启动可期,关注电池材料商的业绩释放。政策方面目前以示范运营先行,ICTresearch认为地方政府的扶持力度已经为新能源汽车运营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充电/换电模式并行,为新能源汽车运营提供了必要的硬件设施。

四、细分产品详细分析

1.世界光伏市场发展历程

在能源紧缺、节能减排的格局下,太阳能的安全、无污染和资源无限等优良属性注定了太阳能必将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光伏行业在政策扶持、成本下降、能源优势三大因素的引导下将长期高速发展。如图1所示。

全球光伏装机容量

2.中国与世界光伏市场规模现状

如图2、图3所示,中国2015年光伏装机量要达到10GW,这是因为中国政府对日本地震十分重视,重新检讨了能源结构,把新能源(PV)看做了重点。除了ICTresearch传统意义上要求光伏组件价格下降以便在有限的财政补贴内最大限度的推动光伏发展外,另外一个因素是电网建设。这主要是要解决长距离输送的问题,就是电网的建设(电网的覆盖范围要包含新疆、内蒙等)和输电成本的下降(主要包含超高压输电和直流输电等技术的突破)。随着今后国家输电网络的完善,给西北地区大规模光伏电站建设打下基础。但是,2011年多晶硅、硅片附加值、电池片附加值、组件附加值等各光伏产业链走势低位盘整。

传统能源的现状范文6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汽车电子;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4.039

1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

根据2016-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深度调查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15年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37.90万辆,同比增长4倍。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生产14.28万辆,同比增长3倍,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生产6.36万辆,同比增长3倍;纯电动商用车生产14.79万辆,同比增长8倍,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生产2.46万辆,同比增长79%。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基本历经了近10年的时间,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在主要的三大电子技术即电池、电机、电子控制和系统集成方面都取得重大进步,2014年全国共生产8.39万辆新能源汽车,建成723座充电站、2.8万个充电桩。201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生产76223辆,销售72711辆,同比分别增长2.5倍和2.4倍。

目前,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公认的解决环境污染与能源压力的重要措施之一,相对与国外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还应该在资源、技术及配套设施方面加强,例如在燃料电池汽车用发动机上,国内功率35-50kW明@低于国际水平的90-100kW。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稳步推进中,并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目前已经有很多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企业与高等学校进行校企合作的研发,基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着巨大考验。

2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掌握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业知识,具备汽车机电维修、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的调试和检修、车辆性能的检测,对于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融合方面还有较大的欠缺,这缩小了学生就业的范围,违背了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宗旨。

传统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模式,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在培养方向、课程体系等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比如以往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培养方向,单一从事汽车等各类机动车电子产品,显然已不能完全适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要。课程体系方面,传统的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课程基本不涉及新能源汽车知识内容,当前我们所需要的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既要面向传统汽车电子产品相关领域,也要面向新能源汽车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课程体系需要配合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培养方向定位改革。

3汽车电子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措施

目前,大多数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特点主要面对新能源汽车制造及汽车应用后市场,从事新能源汽车制造、汽车检测与维修、充电桩检测与维护、汽车配件与物流等相关工作,而新能源汽车技术与传统汽车技术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针对新能源汽车技术方面内容知识,我们应该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中体现出来。

3.1结合职业特点,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应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陈出新,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有更强的学习、适应与创新能力,因此,在教育学生扎实的、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外,我们还要重视学生学习方法与能力创新的培养,即授之以渔。学生需要对自己以后从事的岗位有明确的认知,激发学生对新能源汽车相关知识的兴趣,是使学生未来能够进一步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很多高职学生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知识还了解甚少,说起某些国产自主研发新能源汽车还嗤之以鼻,因此,让学生认识国产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了解我国新能源汽车相对其他国家的优势所在有很大必要。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上,我们要考虑学生的心理活动,要激发学生对未来就业前景的憧憬,要满足学生在今后岗位对知识的要求,又要符合当下新能源汽车技术对学生能力的需要。

3.2根据岗位需求,设置专业课程

通过对新能源汽车电子职业岗位群知识要求的深入分析,对于目前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从业情况来看,一部分成为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人员,他们要求对电机及电机控制技术、电池及电池管理技术、整车控制技术等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一部分成为汽车检测维修售后人员,他们需要对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基本工作原理熟知,了解汽车油改气的原理。对于另一部分成为汽车销售人员来说,他们需要熟知新能源汽车的各项新性能新指标,对各种新能源汽车的运行情况及特性有所了解。针对汽车电子技术就业岗位的要求,我们来设置专业课程。以汽车电子技术为例进行分析,高职院校的新能源汽车维修培养计划需要包括:相关机械图纸认知、汽车零部件结构的拆卸组装、电气设备常识、电机构造及维修等方面,此外对混合动力车的结构、工作原理、营销等需要具有一定的常识了解。对相关行业典型知识理论进行符合教学进度的施教,对具有内在联系的相关课程进行由简至难的过程施教,课程学习计划中需要对学习目标、内容、进度进行综合分析考虑。

4结论

职业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应以就业为导向,与汽车产业发展与时俱进,结合职业特点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课程,培养出符合当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汽车电子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苟春梅,吴民.浅析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1):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