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代艺术的理解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现代艺术的理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现代艺术的理解

对现代艺术的理解范文1

(一)符合高中美术课程标准

在我国新修订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高中美术鉴赏课堂应同时具备或追求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不仅要满足学生的个性要求,也要符合社会要求多元化人才的方向。而现代艺术恰好与其他艺术不同,它不需要为任何事服务,而是仅仅为艺术而存在,其作为时代的产物,更要求其受众拥有时代性的艺术鉴赏力和艺术观念。当学生在学习现代艺术时,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做出思考,并激发自己的创造力,这个特点刚好符合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与其要求恰好契合。

(二)能够满足学生情感及心理的需要

高中生的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在受到巨大的学习生活压力后,由于自身的情感心理意识并不健全,很容易产生焦躁、困惑甚至抑郁等状况及问题。而现代艺术中的情感教育在一些时候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的,因为其具有疗伤的作用。现代艺术之所以能够触及高中学生及青年人的心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现代艺术有着独特的气质,能够使学生在进行鉴赏的过程中释放情绪,消除不良的心理问题。作为高中美术教师,如果能够通过其良好的教学引导,通过音乐美术等多种形式,将作品的情绪及故事传达给学生,就能够激发出学生的真情实感,从而培养出学生积极乐观的正面情绪。由此可见,现代艺术纳入高中美术鉴赏课堂可以促进保障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另外,现代艺术不像古典艺术那样具有繁琐的体系,也不再单调死板,充满着随性甚至反叛的气息。现代艺术不愿被束之高阁只可远观,而是充满温度的处于神坛之下,使学生能够去碰触去了解,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无论是专业还是非专业,都能从现代艺术中得到最直接的美育。现代艺术通过其注重情感而非技巧的特点,使得艺术与学生无障碍交流,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能够提高视觉素养与辨识能力

随着网络与计算机的不断发展,现代高中生接收到的图片信息越来越多样化,但面对各种各样的图片,难免导致青少年的视觉素养较为落后,阻碍了美育的发展。高中生生活在读图时代,虽然能够通过各种途径直接或间接的了解到现代艺术,但绝大多数却并不能正确理解或者说根本看不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能够将其价值加以阐述,将艺术鉴赏努力与读写等齐平,就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视觉素养,在浩瀚的图片信息中学会欣赏美。

(四)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与艺术修养

审美素养的内容主要分为审美观念、审美领悟、审美体验以及审美创造。目前高中生的家庭成员当中,父辈对于现代艺术的欣赏水平几乎为零,甚至有的家长还会出现对于现代艺术的逆反心理,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由于现代艺术课程的缺乏。美术馆、博物馆等虽然人人都可以进,但并不是人人都能理解,欣赏人群年龄存在明显的断层现象。高中美术鉴赏课程需要通过长久的更新,来提高一代又一代人的审美素养及水平,通过学生扩散到家庭,进而潜移默化至整个社会。

二、现代艺术纳入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基本原则

(一)正面导向原则

现代艺术门类庞大,作为高中生很难完全掌握现代艺术的精华之处,在不了解的情况下也可能出现偏颇,甚至产生负面影响。现代艺术中存在身体艺术(艺术创造者以自己的身体作为材料,通过绘画、摄影等艺术形式进行创作)等不太适合高中生的内容,因此教师应当担负起选择与导向的责任,将充满正能量的,在高中生接受范围之内的艺术思想传授给学生,不仅利于高中生的身心发展,也可以避免南辕北辙的不良影响产生。

(二)客观评价原则

客观评价原则,顾名思义就是要对现代艺术的鉴赏做到公正客观。随着时间的流逝,艺术逐渐形成自己的评价规则,而现代艺术却认为将那些所谓规则作为铁律要求人们服从是不应该的,所以现代艺术往往以一种自由和不羁的形象出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了解现代艺术产生的来龙去脉,了解每一件艺术品背后的故事,然后用简单的语言讲述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进行理解,从而做到对现代艺术鉴赏的客观公正。

(三)激发创造力原则

将现代艺术纳入高中美术鉴赏课程,其目的还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通过学习前人对艺术的领悟,培养自己的艺术修养。教师应当注重将现代艺术中重要的新潮的思想传授给学生,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了解这个多元的多变的世界。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的授课方式,将现代艺术全面的展现给学生,激起学生了解的欲望,在分析了该艺术品的特点之后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创作,将学生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通过整个创作的过程,能够让学生燃起对现代艺术的好奇心,激发自己的创造力。

三、小结

对现代艺术的理解范文2

关键词:西方现代艺术;设计理论;含义;研究

西方现代艺术设计理论受社会的物质生活环境的影响较大,并且同时还收人们的思想意识的控制。但这些制约因素改变不了西方现代艺术成为世界艺术的潮流,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都是其艺术设计的效仿者。我国在现代艺术领域中发展的起步较晚,所以向西方现代艺术设计进行借鉴和交流也是我国现代艺术发展的必然,在我国有非常多的学者曾对西方现代艺术设计进行悉心研究,并对此产生了不同的认识和理解。

1现代艺术的概述

现代艺术又被称作现代派艺术,对于其定义,学者们可谓是众说纷纭。但从整体上来说,其可以被称作是现代主义的艺术或是现代派艺术,其泛指在进入20世纪之后,与传统艺术相区别的,并蕴含着前卫及流行色彩的流派和艺术思想潮流的统称。西方现代艺术是由很多种视觉上存在异样类型的艺术风格共同组成的,它是在科学以及理性的基础之上进行建立的,在西方几百年的艺术史中占据着核心地位。而西方现代艺术的主要特点在于将艺术作家、艺术作品以及观众之间存在的区别打破,并且倡导对人类生活进行融合和干预。西方现代艺术受现代的社会和文化的影响特别深,并对现实社会对人们生活的压迫进行批判。

2现代艺术的现实意义

从现代艺术的发展始端至今,对精神的象征意义越来越关注,而不是死板的对自然进行单纯的模仿,并且现代艺术对传统守旧的文化进行了抨击,倡导艺术语言的变革创新。又对大众的审美进行了挑战。相比之下,现代艺术是对人们视觉的一种冲击,其表现的形式是多姿多彩的,并且不断向新式艺术进行发展。而因为它的发展也是人们对其理解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这些问题不容忽视,而这些都会致使人们从内心上对其进行方案,但由于热衷追逐潮流,只能将就。但总体来讲,现代艺术的出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其打破了常规,将传统艺术进行创新,创造出的新式艺术已被大众所认可,并在一部分人的心目中已根深蒂固;其次,它的出现带动了社会的发展,更加丰富了文化的内涵,使现代文化丰富多彩;最后,其顺应了现代文化艺术的发展潮流,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3西方现代艺术设计理论受现论的影响

3.1启示着现代艺术设计理论的发展规律

依据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以及发展的规律,可以了解到现代艺术设计理论发展的主要趋势,这种发展趋势必然会导致以下规律的出现:1)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过程具有漫长和复杂的特点。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社会制度在不断的变革,必然会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这种转变对现代艺术设计理论有着极大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需要漫长和复杂的过程。2)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革命性。由于人们的思想以及生活方式在逐渐转变,并且活动的空间也在逐渐增大,现代艺术设计理论的具体内容和范畴早已经超出了人们的视野,其给人们带来的精神和物质的享受要高于其所带来的不良影响。3)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是对立统一的。国度的不同导致其历史文化也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导致艺术创作的思想意识也不同,以此在现代艺术设计上也存在着差异,但无论差异有多大,都使艺术设计走向了现代化,并且设计的目标都是一致的。4)现代艺术设计理论的发展体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及系统性。不同的阶段其艺术设计理念也存在这不同,每种艺术在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但不同阶段的现代艺术设计理论也存在着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统一发展的系统。

3.2启示着现代艺术设计理论的研究内容

艺术设计这一门学科具有交叉性的特点,艺术设计的理论与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学科存在交叉点,他们的关系也存在着对立和统一,既相互区别又存在联系。但总体来说,现代艺术设计必然同现代化中的政治、社会、经济、科学等环境因素紧密相连,当然这些都是主要的影响因素,还存在一些细微的影响因素对现代艺术设计理论产生影响。而现代艺术设计理论也可分为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基础理论一般是从宏观的角度来对艺术设计进行探讨的,价值、本质、观念等是其探讨的重点;而应用理论则是从微观的角度来对艺术设计进行探讨,它是将所有的理论因素归结到一起而形成的理论,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构成了现代艺术设计理论这个整体。

3.3启示着现代艺术设计理论的哲学探讨

从现代化形式的哲学角度来讲,我们可以发现现代艺术设计理论的探究不仅仅需要对各阶段、各时期的学者的艺术设计观点和理论进行归纳总结,而且还需要对现代艺术设计的本质特点及规律进行探索,以使设计的实例中的动机和行为进行参透和了解,使现代人的主要特点显现出来。所以在现代艺术设计理论进行探究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我们为人们提供社会知识及生活质量进行考虑,还应该对人们的精神需求及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进行考虑,与此同时,还需要对人们生存的状态以及对创作的心态进行设计,对人们对待艺术设计的态度进行思考,并思考在对时代进行追逐的同时,怎样将人类的发展进行推进。

4结语

综合以上所叙述的内容,并通过本文对西方现代艺术设计理论的相关内容进行说明,可知,由于现代艺术设计的概念以及时间方面存在着差异,以此,现代艺术设计理论所形成的社会背景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这就要求当我们开始研究现代艺术设计理论的时候,首先需要对现代艺术设计的环境进行透彻的了解,并从社会背景、社会的发展以及学科之间的联系,来综合对“现代”的概念进行认识和了解,只有真正体会到“现代”的真实意义,才能够更好的对现代艺术设计理论进行学习和理解。

参考文献:

[1]杨多贵,牛文元,陈劭峰.现代化内涵、指标与目标的新探讨[J].学术探索,2015,21(04):19-21.

[2]童星,崔效辉.“现代化”概念及其内涵[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6,20(04):53-58.

对现代艺术的理解范文3

整个20世纪中国画的发展史就是一个对"现代性"的不断认识过程,即水墨如何追随时代,它何以才能不断追随时代的问题深化史。还在20世纪初,林风眠就注意到中国画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失落,作为一位艺术家,他将这一现象与中国画的形式问题自然地联系起来。在《东西艺术之前途》一文中,他指出:"西方艺术,形式上构成倾向于客观一方面,常常因为形式之过于发达,而缺少情绪之表现……东方艺术,形式上之构成,倾向于主观的一面,常常因为形式过于不发达,反而不能表达情绪上之所需求,把艺术陷于无聊时消遣的戏笔,因此竟使艺术在社会上失去相当的地位(如中国现代)。"[1]林风眠先生在这里点出传统水墨画衰落的要点在于"把艺术陷于无聊时消遣的戏笔",即脱离于时代生活的个人笔墨游戏,但他也敏锐地指出,艺术家要表达出与时代气息相呼应的情绪,必须从形式入手。这正是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革命的切入点,从印象派开始,现代主义艺术诸流派正是通过艺术形式的革命,进而达到对现代社会敏感而又深入的表现。如此我们也可以将20世纪中国水墨画的变革史,理解为艺术语言的形式变革史,其中最为重要也是最有争议的,即是西方式学院艺术教育体系的引入,以及它与中国?乘逃痛醋鞯募ち页逋弧t?0世纪初期,林风眠还没有明确提出材料与媒介的概念,但他本人的实验,确实是不再拘泥于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材料而取中西融合的道路,在艺术形式上(如构图、用笔、色彩等方面)都采用了与传统中国画不同的方式。可以说林风眠的艺术思想和实践对20世纪后期中国现代水墨艺术的发展具有先驱性的深远意义。

如果我们希望中国水墨能够在新世纪具有跨越地域而进行跨文化交流的可能性,就不能只停留在纯形式的层面,而需要将中国水墨画系统内部的问题研究转换为更为开放的从水墨角度对现代艺术与当代生活特别是与现代城市发展的关系研究,从而探讨当代艺术何以通过形式的革新而达至现代精神的探索与表达。以往有关的艺术史研究,往往将艺术史看作是艺术语言和自律性的发展史,晚近以来的西方艺术史界,对艺术史的研究似乎有重新回到社会学、经济学、文化学方法的趋向,有关现代主义的产生与现代艺术的形式变革,都已被置于现代城市、现代工业与科技的历史场景中加以观察。

有关现代城市与现代艺术及其形式的文化研究,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有过清晰的描述。他看到了19世纪中叶开始的那种地理和社会的流动以及相应产生的新美学,乡村的封闭让位于旅游、让位于新式交通工具(汽车与火车)所带来的速度感与刺激(比较一下中国的高速公路里程已经位居世界第3,私人汽车激增,火车不断提速),让位于城市广场、海滨的快乐,我们在印象派、后期印象派的作品中可以看到马戏、赛马、酒吧、郊游等中产阶级的城市生活方式以及海滨浴场、火车站、大剧院等有别于传统乡村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这种城市生活的突出特征是强调其视觉性,这是因为"其一,现代世界是一个城市世界。大城市生活和限定刺激与社交能力的方式,为人们看见和想看见(不是读到和听到)事物提供了大量优越的机会。其二,就是当代倾向的性质,它包括渴望行动(与观照相反)、追求新奇、贪图轰动。而最能满足这些迫切欲望的莫过于艺术中的视觉成份的了。"[2]城市不仅是一个景观、一个经济空间、一种人口密度,也是一个生活中心、劳动中心、政治文化中心、信息中心,它更是一种心理状态,"一种主要属性为多样化和兴奋的独特生活方式的象征",建筑、桥梁、街道、高速公路,这些钢筋混凝土的物质结构,启示了现代人的空间意识和理解,以空间研究为主要目的的结构主义和立体主义,成为20世纪现代艺术的基本形式流派。"现代主义是对于19世纪两种社会变化的反应:感觉层次上社会环境的变化和自我意识的变化。在日常的感官印象世界里,由于通讯革命和运输革命带来了运动、速度、光和声音的新变化,这些变化又导致人们在空间感和时间感方面的错乱。"[3]随着城市数目的增加和密度的增大,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增强了。正是这种对于运动、空间和变化的反应,促成了艺术的新结构和传统形式的错位。纵观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史,诸多的艺术流派都与城市的生活状态密切相关,印象主义的色彩、立体主义的结构、未来主义的运动与速度、表现主义的激情与反理性、极少主义的物质与触觉、波普主义的商业性与复制性等,城市所给予现代艺术的不仅是结构和形式,更是新的空间观、价值观和未来观。如果说,封建社会中的古典文化与艺术是通过它的理性和意志追求道德伦理的和谐一体,从而在对自然的观照与个人内心的沉思反省中体现出一种个体与自然、社会的统一;那么,在现代主义时期,艺术则反映了人类试图在瞬息多变的城市生活中力求捕捉万物变化之流和个体变幻迷离的感觉经验的努力。从观照沉思到行动参与,在这种从静到动的美学观的历史转型中,现代艺术形式获得了不断革命的动力和信心,艺术历史的连续性在20世纪为断裂性、阶段性的风格变化和范式转换所替代。丹尼尔贝尔发现今天的社会结构(技术-经济体系)同文化之间有着明显的断裂。前者受制于一种由效益、功能理性和生产组织(它强调秩序,把人当作物件)之类术语表达的经济原则。后者则趋于靡费和混杂,深受反理性和反智性情绪影响,这种主宰性情绪将自我视为文化评价的试金石,并把自我感受当作是衡量经验的美学尺度。

回到中国水墨画的发展中来。我们已经看到西方现代艺术的不断革命,在形式层面上是风格语言的革命,但在形式革命的潮流之下,是相应的意识与精神的变化、生活态度与人生价值的变化。显然,艺术形式的革命与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变化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例如,始于80年代后期的现代水墨的变革,最初的动因仍然是面对迅速变化的中国社会,艺术家试图以水墨艺术表达自我,在统一的群体心理与意识形态中,寻求个人的内心情绪与精神表达。令人疑惑的是,在其它艺术门类对现代化的进程和城市生活做出积极反应的同时,自80年代以来,中国水墨画艺术从题材到精神旨趣,仍然倾向于传统的山水景象与人文理想,静观与冥想、悠闲与出世,成为大多数水墨画家的价值理想,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反而促进了水墨画艺术对传统的回归与向往。这使我们想到"扬州八怪"与"海上画派"等生活在资本主义萌发期中国商业城市的艺术家,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也难以看到都市生活的现状与冲击,而适应市民趣味的中国画的水墨写意的变革和世俗色彩的引入,也只是在形式变革的层面得以延续。

对现代艺术的理解范文4

论文摘要:在西方绘画观传承、沿袭与变革的过程中,科学技术往往扮演了决定性角色,很大程度上科技发展导致西方绘画观不断嬗变。文艺复兴时期,由于科技发展,人文主义复苏,艺术家创造了最高成就的形体写实主义绘画;19世纪后半期。由于科学光学理论出现等原因,印象派画家找到了新的写实绘画突破口;l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工业社会多种矛盾尖锐化、摄影术冲击、现代物理学等新科学观确立等.现代画家将注意力转入绘画本体。实验和反叛成了现代画家探索的动力和口号。

西方绘画传人我国约近百年的历史.尽管西方各主要画种在我国均普及开来并拥有大批忠实的追随者.但我们对西方绘画观念的理解和吸收还有待深入,比如对西方现代主义阶段艺术观念方面的研究不足就有碍于我们对西方当代各类艺术形式的正确理解和吸收。为了找出西方绘画观形成、发展乃至嬗变的真正原因以深化对西方绘画观念的理解和认识,笔者把西方绘画观的形成和发展分为古典主义时期、印象主义时期、现当代时期三个明显的阶段来分别剖析其后的科技动因。

一、古典写实模仿观的形成与科技动因

在远古社会,为了生存和掌控自然.出于巫术目的,原始人创造了最早的洞窟壁画.这是绘画领域模仿意识出现的萌芽;从古希腊开始,“艺术模仿自然”理论已经出现,正如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所言“绘画、音乐、诗等艺术。都用各自的媒介和方式来模仿自然”。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从某种程度上继承了古希腊罗马艺术的传统……所以,除了中世纪这一特殊时期。文艺复兴以前的西方早期艺术家一直企图找到能逼真模仿客观现实的艺术造型手段。就绘画而言,用线条来模仿自然物象的造型手段是古人类对艺术的一大贡献。古人用线条来模仿自然物象、绘出逼真的形象起初只是为了对假想的猎物实施巫术。主要出于一种生存的需要。由于古人类还没有掌握明暗方面及透视方面的知识,因此原始绘画也必然以线造型为主,倾向平面.即使后来精于造成景深感的西方希腊化时期的画家也并不懂得焦点透视所遵循的数学法则,依然不能准确地模仿真实空间。而中世纪,很大程度上,绘画是以形象解说宗教教义的工具.因此绘画也是平面化的,不需要也没必要造成深度的空问感。文艺复兴时期。“伴随着人对自然的不断认识,对知识的探求与把握。人们越来越自觉地认可自己、认可生活。人们开始思考周围的世界、环境、个别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对空间的追求变得非常强烈。”E2]文艺复兴早期的建筑师、雕刻家和画家阿尔贝蒂提出:“必须建立一种新的绘画艺术。这种新的绘画艺术该是这样的:自然是艺术的源泉。数学是认识自然的钥匙,而透视学则是绘画的数学基础。因为几何学上的盲人.是难以理解绘画的原则的。15世纪,在科学理性精神的影响下.随着绘画领域数学般精确的透视法则的提出.艺术家对一具具尸体的深入解剖研究以及与写实绘画密切相关的明曙光影知识系统的日趋完善,艺术家们发现:“艺术不仅可以用来动人地叙述宗教故事,还可以用来逼真地反映出现实世界的一个侧面。这一伟大成就给了艺术家极大鼓舞,各地艺术家纷纷投入绘画试验并在画面中追求新颖、逼真的惊人效果。这一时期艺术开始和中世纪艺术真正决裂。得益于科学的解剖、精确的透视和完善的明暗光影知识的文艺复兴写实艺术也发展到了高峰。就西方最主要的画种“油画”而言。总体来说,印象派之前的油画作品还是强调固有色,以问接画法为主,采用层层罩染的技法。这种技法特点是:艺术家先绘制好严谨的素描底稿,再层层地用颜色罩染。作品一般在室内完成。所以印象派之前的艺术大师都有惊人的素描造型能力。出于对素描的重视.安格尔甚至说:“如果要我在自己门上挂一块匾额,我将写上‘素描学派’4个字,因为我坚信,一位画家是靠什么来造就的”。笔者认为,这时期的画家之所以偏重素描并坚持用“固有色的色彩系统”作画,并非当时画家的色彩感觉不好.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画家得到的颜料种类是很有限的.科技提供的媒介材料影响了画家的观看方式,画家只得用这种固有色的观察方式开启自己的视觉思维。

二、印象派画家的写实模仿观与科技动因

19世纪.西方工业革命的持续快速发展引发了经济、技术和科学领域的一系列革命.也带来了崭新的视觉体验和革命:蒸汽机、火车、照相机等新机器、器材的应用触发传统绘画光与影观察和表现的巨大革新;新出现的科学光学理论为印象派进行光和色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来源;科技工业快速发展使画家能轻易得到一应俱全的颜料种类.为艺术家采取直接画法作画提供了可能。这样.作为古希腊以来西方模仿再现艺术的延续.继承了柯罗、库尔贝等画家现实主义精神的印象派画家开始以更加真切地逼近自然的有力口号来反对古典主义和学院派。他们走出画室.以光与色为研究对象采用“直接画法”进行户外写生.捕捉自然界一瞬间的光色印象。这种画法实际属于“环境色、光源色、固有色相互作用的条件色系统”的直接作画方式。

三、现当代绘画观的形成与科技动因

19世纪末.由于摄影艺术引发的危机.越来越多的人为绘画的前景感到担忧.一些曾受到印象主义鼓舞的画家开始反对印象主义客观的自然描绘。他们不满足于光色的瞬间效果.在绘画中强调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主观感情,开始自觉运用色彩及形体表现性因素进行绘画实践,提倡带有主观因素的和摄影所无法代替的绘画艺术.后印象派由此诞生。其中.塞尚更被尊为现代艺术之父。尽管产生后印象派的原因要复杂得多,摄影艺术的出现却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以后的现代派绘画脱胎于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绘画,塞尚、凡·高、高更成了现代主义画家崇拜的先驱;马蒂斯、康定斯基等现代画家也对印象派绘画情有独钟,并从中找到所需的精神。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对现代绘画观念的决定作用集中体现在:

首先。现代派艺术的产生是欧洲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各种矛盾尖锐化的产物。旧有的社会结构和生活秩序在持续的资本主义工业科技革命中被摧毁.运动和变迁成为现实世界的主要特征.人们对这种工业社会的质疑、不满和逃避导致了近代哲学和美学思潮的产生。丹尼尔·贝尔认为“这种运动感和变化感在人的精神世界引起了一场深刻的危机,即对空虚的恐惧”。对现代工业社会的逃避侵艺术家走向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叔本华的唯意志论、柏格森的直觉理论等新的哲学和美学思想为现代派画家表达内心世界和独特艺术观念提供了理论依据。作为对现有生存环境的一种逃避和回应,现代艺术家在绘画中用平面感来打破传统绘画倡导的三维空间的真实,画面呈现的形象与真实物象的背离阻止我们进人其画中的内容,正如马蒂斯对造访他画室的一位挑剔的夫人所说:“夫人,您错了,这不是一个女人,这一是幅画”。而古典绘画所营造的逼真情境是一种可居可游之境.人类的灵魂是可以栖息其中的。现代绘画的平面化旨在抑制我们对真实空间的遐想或恐惧。它创造的是人类精神形式自身。

其次,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激起了艺术家强烈的创新意识。经典物理学理论被击垮和超越,相对论、量子力学等现代物理学观念得以确立;一些玄奥和不可思议的事情纷纷成了现实。受其影响,实验成了艺术家进行绘画创造的动力——现代艺术出现了艺术家争先恐后否定已有艺术、创造新形式的格局。火车和汽车、飞机和热气球、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出现使现代艺术家全面整体地观看世界成为可能;“动力宇宙观取缔静力宇宙观”等新的时空观念.为西方现代绘画注入了新的血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写实艺术的没落及抽象艺术的出现是现代物理学超越古典物理学的产物,中国艺术研究院王端廷教授先生也说:“从本质上看.西方写实艺术和抽象艺术都是理性的产物.两者的区别是牛顿的古典物理学与爱因斯坦的现代物理学的区别。写实艺术描绘的是看得见的外在的真实,而抽象艺术揭示的是看不见的内在的真实。”正是出于对古典物理学的质疑和对现代物理学的崇敬,许多艺术家的注意力转人了人类肉眼看不见的宇宙的宏观或微观世界,企图揭示一种看不见的内在的真实。源自于塞尚理论与实践的立体派画家便受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影响,破除了惯常的时空观念.对自然形体进行多体面的分解和重构,以展现出人眼难以企及的事物的内在结构和时空意识,从而引发了绘画语言的一次革命。

再次.摄影技术的日臻完善成了西方写实艺术的劲敌;现代派艺术产生.是艺术家力图在艺术上摆脱传统的写实主义手法束缚的结果。照相术出现后.随着摄影器材质量的提高和摄影技术的完善,照相机等摄影器材迅速普及开来。画家们预料“就逼真、精细地再现物象而言,人们的绘画能力早晚敌不过光学机器”,而在过去绘画艺术大多旨在记录真人面容、风景或某个事件等,往往与实用功利性联系在一起,所以摄像器材引发的危机迫使现代艺术家不得不跳出“现实主义”等写实性艺术的形式栅栏去思索艺术的真谛所在。正如贡布里希所言:“在摄影术发明之前.几乎每一个自尊的人一生都至少坐下来请人画一次肖像。在摄影术出现后。人们就很少再去受那份罪了,除非他们想加惠和帮助一位画家朋友。于是艺术家就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不得不去探索摄影术无法企及的领域。事实上,如果没有这项发明的冲击,现代艺术很难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对现代艺术的理解范文5

【关键词】舞蹈;后现代;主义;形式

中图分类号:J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5-0167-01

一、后现代主义的“真空性”探讨

把舞蹈看作意识的真空,必将导致人们误解舞蹈。舞蹈的形成来自“虚幻的力”,这种力已经包括情感、意识、意志、想象、理想这些内在因素,“虚幻的力”来源于舞蹈意象和舞蹈情感,并以不同形式将二者通过肢体动作表现出来。舞蹈在这样一个带有头脑和思想、既是始发点又是终点的身体里怎会产生与意识无关的动作?其实,读懂了表现主义,就不难理解形式主义。编导家们纷纷把日常生活中的动作直接搬到舞台上,直接把形式与内容等同。这样一来,在缩短艺术与生活距离的同时,使艺术与非艺术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可是,我们必须认清一点:没有表现也是一种表现,没有态度同样也是一种态度。把日常生活当作艺术直接呈现在舞台上,那只是聪明的艺术家的聪明做法。因为只有内容跳出剧场框架,形式便能不拘一格、千变万化了,身体与意识之间便很快合二为一,从而到达随心而舞的境界。

20世纪以来,现代主义特别是后现代主义(以杜尚的《泉》为代表的一批作品)使得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遭到空前的破坏,似乎什么人都可以冒充艺术家,生活中的每样物品都可以成为艺术品。杜尚的作品《泉》如今已与生活美学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成为美学与非美学讨论的主要问题。事实上,杜尚并不是在制作恶作剧,他有自己的思考。他之所以将“现成品”作为艺术,是因为他认为绘画本来就是“现成的辅助”。评论家们也逐渐感受到它的价值。他们认为这种反叛与对现成编制的反抗精神是有时代意义的,同时具有原创性质。当然,他们还认为只有杜尚这样已经具有社会地位、有影响力的大艺术家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杜尚的例子有助于我们理解后现代舞蹈意识究竟是不是真空的。

美国现代舞蹈大师坎宁汉被封为“先锋派”代表,他率先颠覆以往的舞蹈规律,在舞蹈中采用日常生活动作,他的这一举动带动了后现代舞蹈热潮,舞者们纷纷跳出剧场框架,到公园、教堂、楼顶等公共场所舞蹈。无论人们是否喜欢坎宁汉的这种创作,这种创作都是令人深思的。坎宁汉的舞蹈虽然使用的是日常生活动作,但其逻辑是反常的。在他的作品《变奏A》中,一个男舞者骑着自行车,按着小喇叭,在舞台上的电磁感应柱子间穿行。作品完全采用了生活动作,但他的“机遇编舞法”打破了动作连接的原有逻辑,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这套编舞法是从中国《易经》中的“求变”部分产生的。他剔除了动作以外的文学、戏剧、心理因素,将舞蹈完全形式化,只做动作提纯,突出动作语言的本性。由此可见,坎宁汉对人体动作规律有着十分强烈和深刻的主观思考,我们再一次证实意识的真空在舞蹈中是不存在的。

二、后现代主义形式符号背后的生命意识

从模仿论到表现主义,再到后现代主义,从舞蹈本质的美学特征来看,任何形式的舞蹈其实都是在内在“虚幻的力”的驱动下,通过外在有把握的身体表现而获得的舞蹈意象。它们的完美结合是一把通向随心而舞的钥匙,人们用这把钥匙去打开心灵的大门,从而获得身体的解放,这便是舞蹈美的真谛。现代舞蹈家时常迷恋原始艺术,沉浸在一种痴狂的精神体验之中,他们不是为了模仿,不是为了再现,而是为了找回艺术的庄严与神圣感,他们感到在舞蹈里创造了一种存在与生活,一种具有自身强烈存在力量的想象形式和创造形式。他们希望用这样一种形式实现他们所希望的一种对现代文明的冲击,成为新世纪人类文明的新仪式。这就是著名舞者邢亮“想怎么动就怎么动”与北京舞蹈学院著名现代舞编导王玫的《随心所舞》等对现代舞蹈真谛的诠释。

莫里斯・贝雅曾明确地说过:“每个时代都应该创造出自己的典礼仪式。在一个由大众构成的现代世界中,如果说在宗教之外还存在一种内心的宗教,那就一定是艺术。”舞蹈家们关注的不仅是艺术的形式与技巧,而且还有这些形式符号背后的生命意识。犹如现代舞蹈家邓肯渴望返回古希腊,像神一样生活、跳舞,她绝不是试图给自己再找一个上帝,而是为了返回自然人的本身。

对现代艺术的理解范文6

关键词:现代摄影艺术;美学特征;表现形式

在社会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条件下,不同照相仪器和各种快速感光材料也越来越多,摄影也拥有了自己的独特艺术语言;同时,也慢慢发展变成一门单独的艺术形式。对于一件优秀摄影作品而言,其最触动人心的实际上是摄影者在整个审美时间中凭灵感创造获得的,既可以反映人类客观生命活动的一种影像,也可以将摄影作品看作摄影者自身审美实践的最终产物,其中包括摄影者情感体验、直觉表现及个性表现等,可以将美学蕴意有效呈现出来。

1现代摄影艺术概述

随着摄影艺术的不断发展,其不应该只是单纯地以将客观现实表现出来作为目的,也不应该仅仅简单记录相应的摄影作品,而是应该涉及人类存在的主观世界,对新表达方式进行不断的探索。现代摄影艺术比较重视摄影主体自身主观情感,主要表现的是主体对所处客观世界的一种主观理解[1]。

2现代摄影艺术所具有的美学特征

2.1科学性

艺术发展历史是科学技术和艺术共同发展的历史,特别是当今数字摄影时代,摄影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更加依赖于科学技术。对于一部优秀摄影作品而言,创作一定要基于摄影器材、摄影者自身摄影技术条件下进行。

2.2稍纵即逝性

所有事物的发展都处于变动状态,摄影艺术一般只可以将事物发展的某一片段拍摄出来,也可以是一个瞬间,具有稍纵即逝性,拍摄瞬间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摄影人员自身敏感性非常重要,摄影人员应该具备敏锐观察力及丰富的想象力;同时,应该具备发现并且掌控突发状况的能力,善于运用合适的审美观点以及审美标准。

2.3真实性

摄影艺术的基本特性就是纪实性;同时,该特性也是其和造型艺术之间的最大区别。摄影艺术一定要通过现金科技采可以将客观对象真实记录和呈现出来;同时,形成事实及物象之间的物证,即图像作品,这样就可以将现实生活里面的客观人物、周围环境和出现的时间反映出来。

2.4现场性

只有拍摄现场具有一定的自然环境以及条件,才可以对摄影艺术进行创作。摄影艺术的整个创作过程包括观察、对比、挑选、加工及提炼拍摄现场存在的特定事物及环境。拍摄现场情况一直处于变动中,摄影人员应该善于利用现场所有条件,同时勇于突破条件存在的局限以及带来的制约,具备清晰分析能力以及冷静判断能力,这样才可以创作出优秀摄影作品。

3美学表现形式

3.1利用寓意或者是意境的表现形式

摄影属于视觉思维的具体艺术形式,既应该再现客观事物以及形式,让观赏者的视觉感官获得满足;同时,应该发掘人类生活本质,让作品摆脱有限表象形式所具有深邃寓意内涵。另外,摄影作品包含着一个创作者本身对所处环境的主观态度以及评价,也就是意境。对于摄影作品而言,意境美主要指利用作品里面的画面呈现给人们的,是基于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一般意境美和摄影人员对生活本质的认识有着紧密的联系,其通过摄影艺术相关表现手段创作出情及景的极度契合,让观赏者可以触景生情。

3.2造型语言形式

对于摄影艺术来说,其本身属于视觉造型艺术、音乐、绘画及雕塑等艺术形式相同,具备独特艺术造型语言,这种造型语言的组成元素主要有影调、线条、光线及色调等。通过该造型语言,摄影者能够构筑出各种艺术美感,让观赏人员得到美的体验以及感受。造型语言可以让艺术作品产生一种形式美感,包括节奏感、质感、立体感及空间感等,这样摄影作品就可以呈现出非常强的艺术性。

3.3否定和逆反形式

在信息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生存及生活方式也得到了显著改变,特别是散文化速食时代的到来,人们开始对现实进程反思以及批判,渴望获得真正精神家园以及灵魂家园,起哄艺术审美突破本质就成了人们反抗现实的一种方式,达到精神回归的目的。美学重要保证之一就是否定注意,艺术及美学创作具体理论以及时间均表现出一种反艺术思想和反美学思想。

4结语

在人类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条件下,摄影艺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摄影艺术和别的艺术形式相同,均是客观事物及社会生活在创作者头脑里面的一种主观反映;同时,也是摄影人员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满足审美需求的有效创造。所以,对现代摄影艺术进程研究时,应该站在美学视角上,这样可以将摄影作品真实审美意蕴及审美追求呈现出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