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煤炭产业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煤炭产业现状范文1
关键词:煤炭企业 知识产权保护 现状 对策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于煤炭企业而言,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重视和保护知识产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维护企业正当权益,推进煤炭企业产业升级;而且可以将知识产权优势转化成市场优势,利用知识产权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但纵观我国煤炭企业知识产权发展现状,虽然其经济实力、科研能力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与其它高新技术企业相比相差甚远。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哪些?本文认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知识产权管理相对滞后是其重要影响因素。
一、煤炭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
回顾煤炭企业近年来的知识产权工作,可以看出煤炭企业的知识产权建设已经有了长足发展
1、及时出台相关规定,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煤炭管理相关部门及时制订知识产权保护暂行规定、技术市场管理规定、商标管理规定及商业秘密保护暂行规定等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这些管理办法的实施,使知识产权工作走上了程序化、规范化道路,提高了煤炭企业专利管理水平。
2、专利申请量稳步增长,知识产权工作发展迅速。随着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煤炭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随之迅速开展起来,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煤炭企业申请专利都保持在1000项以上,项目包含了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等。除了申请专利外,相关部门积极开展本单位的知识产权保护状况调查统计、分析研究工作,建立知识产权台帐,设立试点,进行知识产权的管理研究的探讨和实践。
二、煤炭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存在问题
尽管煤炭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较以前已有所进步,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相比,还有很长的要走路。
1、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我国不少煤炭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作用还缺乏足够的认识,保护意识不强。特别是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禁锢、法制宣传缺位以及中国人固有的道德习俗、思维意识的影响,好大喜功、炫耀等性格特点造成了很多企业在研究开发、生产经营中认识不到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科研成果研究出来后,不是去申请专利,不把知识产权当作企业发展的"命根子",而是热衷于成果鉴定,,不仅造成新颖性的丧失,进而也丧失了申请专利的权利。
2、知识产权管理相对滞后。一方面对相关科研人员监管不到位,造成本企业的关键技术或商业秘密外泄,导致知识产权流失。另一方面企业对知识产权管理相对弱化,目前,虽然许多煤炭企业设有专门负责处理知识产权事务的机构,但管理人员相对较少,素质相对不高,保护意识相对不强,与其他行业还有很大差距。
三、煤炭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
煤炭企业有效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既要提高保护意识,做好员工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又要重视知识产权的管理,建立有效、严密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一是提高煤炭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煤炭企业所涉及的知识产权主要是企业的专利权和商标权。煤炭企业要保护好自己的知识产权,最重要的就是必须提高认识,尤其是企业的管理者,有必要系统学习知识产权的法律知识,了解国际上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条约和协定的内容,适应新时期国内、国际市场经济、科技工作复杂的需要,真正学会运用这种法律手段在企业竞争中争取优势、维护优势、发展优势。
有效开展企业法制宣传教育关键在于对症下药,要针对企业的实际,利用丰富的载体,灵活多样地开展工作。对于职工人数较多、素质偏低的煤炭企业的普通职工应采用集中培训、岗位培训、现场培训和经常化培训的方式,进行《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生产条例》等培训,切实增强职工法律意识,提高其法律素质;对人数相对较少、素质相对较高的企业经营管理层和决策层采取案例研讨和专家讲座的方法,定期召开案例分析会,邀请教授和资深法律工作者层作法制专题讲座。要不断创新法制宣传工作途径,积极谋求工作内容与方法新鲜深刻、运作形式新颖独到和运作方式别具一格的方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将法律知识更好地融入企业各个层面和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中,把宣传教育工作"虚功"做实、"实功"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依靠现代化科技发展,特别是计算技术的网络技术的发展,真正把高科技引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领域。通过企业内部网站及手机短信平台,实时先进的最新法律动态和企业法制教育工作各阶段的安排,实现企业的每个员工有目的、有步骤地学习。进而实现通过计算机网络与手机短信平台实现了法制教育工作的全渗入。
二是重视知识产权的管理,建立有效、严密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煤炭企业应该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管理工作,树立知识产权风险防范意识。应建立相应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并纳入企业经营管理体制中去,使知识产权贯穿于技术开发、技术改造、生产经营和市场开拓等各个环节之中。
1、细化知识产权机构的职责,作到专项工作专人负责。企业的内部除了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外,要制定专门的责任制度表,明确机构内每个成员的分工和职责,由专人负责专利的申请、商标注册、计算机软件登记、科技成果登记、保密、技术资料的加密归档、处理知识产权的侵权、纠纷等工作。
2、掌握知识产权法律基本理论。知识产权理论性和专业性很强,在知识产权业务中,同一主体拥有多项权利、多个主体拥有共同权力、同一智慧成果可以选择多个法律保护途径、同一侵权案件可能涉及侵犯多项知识产权。特别是权利的权属、权利的确定、知识产权各项权利的交叉与界定、知识产权与相关物权、债权、人身权、劳动权的交叉与界定、侵权行为的认定、损害赔偿额的计算等,都是企业经常遇到的问题。面对这些复杂的法律问题,企业应当熟悉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及相关的司法解释和相关的实体法程序法,在制定专利战略、商标战略、权利归属与分享协议、知识产权许可使用合同、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保密协议时,在进行知识产权诉讼时,要熟悉运用知识产权的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特点,有效利用法律赋予当事人的权利,采取各种手段和有效措施依法维护本企业的合法权益。
3、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激励机制,完善知识和技术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对为企业知识产权建设作出贡献的人,企业要落实国家的有关奖励政策,从物质上和精神上给知识产权创造者予奖励,特别是对于为企业的发展作出了显著贡献的科技人员及管理人员予重奖,可采取一次性重奖、效益提成、技术作价入股等多种形式,给他们在工作待遇、生活待遇上予以回报,真正做到多劳、多贡献多得,从而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者的积极性,使他们自觉保护本单位的知识产权,维护本单位的合法权益。
总之,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煤炭企业在发展创新的同时,必须做好知识产权的保护、建设,只有长抓不懈,从战略的高度上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才能真正的实现知识产权对煤炭企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洪勇 王苹《国际商务与知识产权保护》人民出版社,2005
煤炭产业现状范文2
关键词:煤炭产业;发展现状;思考;探索
前言
近几年,随着煤炭企业经济效益的大幅提升为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煤炭资源终究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即使将来再有新的探明储量,也总有挖完的一天。目前,富源县煤炭产业发展的现状,围绕着产业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提出了要立足资源优势、与时俱进、理清发展思路、打开发展视野、提升发展境界,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制定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加强科技推广应用是实现富源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延长产业链,提高煤炭产品附加值,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是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因此,充分把握当前煤炭行业迅猛发展的有利时机,积极做好煤炭产业的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和后续产业的发展接替,以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带动全县经济发展更上一个新台阶。
一、当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乡煤炭产业的发展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随着煤矿生产规模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条件不相匹配,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二是人才资源的开发、培训、利用不尽合理,企业技术力量薄弱,管理水平低下,采煤工艺落后,生产效率不高;三是煤炭产品结构调整和综合加工利用步履迟缓,产品结构单一,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四是集约化经营程度低,经营市场混乱,对市场的供求关系和稳定调节作用不强。五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不强,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行为没有渗透到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煤炭资源纠纷和因开采引发的山、水、林、地、房屋等矛盾突出。六是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的思想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发展的意识不强。这些困难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煤炭产业的发展。
二、对策措施
针对富源县煤炭产业发展现状,我们必须全面、正确判断形势,与时俱进,立足资源优势,理清发展思路,实施“科技兴煤”战略,围绕产业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坚持抓整合、强技改、建大矿、育强矿,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调整结构,延长产业链,转变增长方式,推进煤炭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发展,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滇东电厂建设的良好机遇,解放思想,真抓实干,不断提高煤炭产业的综合生产力。
(一)加快推进资源整合,走规模发展之路。
煤炭资源整合是实现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集约高效、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的重要措施。一是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加强对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的领导,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和相关部门为成员的煤炭资源整合工作领导小组。二是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加大对国家、省、市有关煤炭资源整合政策的宣传力度。三是按照分类实施原则、一个法人主体一证一井一套生产系统原则、整合主体与被整合对象签订整合协议原则和适当援助的原则,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加快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四是坚定不移地执行国家煤炭资源整合政策,以煤炭整合工作为契机淘汰安全水平差、资源浪费严重、污染环境的小煤矿,加快推进煤炭资源整合,淘汰落后产能,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走规模发展之路。
(二)注重人才管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要牢固树立人才强煤的思想,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聘,创新选人和用人机制,着力营造引得来人才,留得住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环境。一是从专业院校中选拔;二是从大中型企业高薪聘请骨干管理人员和专技人员;三是政府牵头组建无烟煤技术服务组,专项向社会招聘专家,定期对全乡的各煤矿搞好服务;四是实践培养乡土人才,定期组织不同类型的培训班;五是从不同部门和不同岗位接纳一部分较为优秀的管理人员。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分配激励机制,用适当的待遇留人、用适当的事业留人、用适当的感情留人,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管理出安全、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的理念,注重创新管理方法,着力构建长效管理机制,提高煤炭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一是要打破传统的“家族氏”管理,革除一切不适宜煤炭产业发展的管理体制,改变那些粗暴、随意的管理方法,尝试“职业矿长”等新的管理模式,采取法律、经济、行政等诸多手段,强化安全和效益意识,做到效益与安全挂钩,效益与效率结合。二是要加强行业管理,做好各种业务指导,适时为企业提供政策、技术、信息、市场等方面的服务。特别要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抓好安全检查和开展好各种安全活动。三是要把打造企业文化作为创新管理模式,提升管理层次的重头戏来抓。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提炼企业精神,创新企业理念,用人才优势、产品优势和文化优势挑战市场的的竞争,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煤炭产业现状范文3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化工企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快。本文主要研究了煤炭化工企业的发展模式,在先进技术的应用下,发展低碳模式,转变产业发展的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抑制碳排放,为提高煤炭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 :高新技术 煤炭 化工企业 发展
在我国以煤炭为主要加工材料的煤化企业越来越受关注,在高新技术的应用下,逐渐朝着低碳发展方向前进,根据当前煤炭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清洁生产的模式以及可循环经济产业链,为进一步构建低碳营销模式提供了研究意义,推动我国煤炭事业的不断进步。
一、低碳经济模式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导下,通过在技术方面、制度方面以及产业等领域不断革新,尽可能地减少煤炭资源的耗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最终使得生态发展与资源协调一致,保持双赢的经济发展态势。
采用低碳生产的模式,使得煤炭化工企业不断优化资源,提高能源效率。最终实现经济增长与排放之间的协调关系。在现代高新技术的应用下,煤炭资源采用低碳发展模式,主要是在能源、技术以及产业三个方面改善,提高煤炭利用率。
二、现阶段我国煤炭化工企业发展的产业现状
由于我国是煤炭资源大国,随着工业在不断发展,对于煤炭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在能源紧缺的环境下,这就对煤炭化工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通过技术的研发以及模式的调整,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提高煤炭效率。然而在当前我国煤炭产业中,通过生产加工之后,转化为液体、气体以及固体三种形态这就得出了相应的技术路:煤液化、煤气化以及煤焦化。随着化工原料的大量使用,造成水资源以及环境容量的限制因素影响。长期以来造成水资源不足以及环境容量有限等制约因素。另外在煤炭化工企业发展中,对于环保问题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煤化工产业生产周期比较长,工艺复杂,行业属于高污染、高风险,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难免造成过多的污染物。对这些污染物处理不当时,容易发生不安全事故。因此针对这种煤炭化工企业的发展现状,这就提出了采用高新技术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减少环境污染,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模式。
三、煤炭化工产业走低碳发展模式
在高新技术的应用下,使得我国煤炭化工企业走低碳发展的模式,在环保以及资源中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煤炭化工企业必须节能降低消耗,转变增长模式,调整整个产业结构,促使煤炭化工企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发展中要做到:节能降耗,转变增长模式。由于我国经济增长的模式属于粗放型,因此在煤炭化工企业中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促使经济结构发生战略性的转移,逐渐朝着节约型方向发展,最终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转变该产业的结构,在该产业的发展中要加快战略性结构的调整,降低能耗,设置“防火墙”,做到节能减排,提高环境质量。因此,这就要在高新技术产业中,大力推崇清洁生产技术以及零污染零排放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以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撑,科学的管理作为保障,合理高效利用煤炭资源。促使水资源以及环境容量有保障,改善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状态,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
1、发展低碳模式的具体技术
煤炭生产中,在高新技术领域中要广泛引入煤化工清洁生产技术。采用清洁生产能够从源头上防止污染,有助于将污染降低到最小。因此,这就提出了新型的防污治污技术,将工业生产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在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中能够全面利用资源、能源最终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另外在生产过程中,引进高新技术,促使企业的质量以及效率不断提高,改善经济效益。
2、全面构建煤炭化工企业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以技术作为支撑,调整产业结构,使该产业朝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发展。其中包含纵向主导产业链、横向耦合产业链以及典型的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在纵向产业链中,主要是以煤炭及其他原材料开发和挖掘的加工制造为主。在先进技术保障下,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煤炭产业发展的竞争力。横向耦合产业链,主要是对煤炭生产和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煤化工副产品和下游资源进行循环使用,最终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在典型煤炭循环经济产业链中主要是加工煤气化。在技术支持下,进行一系列化学反应,最终促使煤炭资源循环发展。
3、营销理念,构建低碳发展模式
营销理念下,主要围绕低碳生产、低碳流通以及低碳消费为主要内容,最终达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以及促使资源可持续发展。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低碳营销模式要采用先进的低碳技术作为技术支撑。根据我国煤炭资源开采现状逐步研究,通过对煤炭基地开发环保低碳科技以及低碳环保产品,在不断研发技术中,产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碳关键技术以及低碳产品。在发展中要借鉴先进的低碳科技,或者是外包技术,不断引进先进的高新技术,使得该产业链不断升级。另外在生产过程中还需要对污染智力技术、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以及生态工业链接技术不断提高,促使该产业协调发展。
4、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煤炭资源效率
针对产品结构单一,工艺技术落后以及效率低下等问题,从技术方面入手,提高企业投资力度,在生产过程中对原有的设备进行改进和引进,优化产业结构,最终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在高新技术的应用下,大大提高了煤炭资源的可回收利用率,实现了通过技术达到节煤的效果,继而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环境保护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通过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和应用,提高产业链的循环经济,促使煤炭生产在营销过程中不断创新生产模式,促进产业全面升级,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格局,使煤炭资源的应用更加广泛。
四、总结
通过高新技术的应用,促进我国煤炭化工企业转变了发展模式。将内部资源不断整合的过程中,优化了企业自身的科学技术水平。在煤炭化工企业中,大大提高了煤炭生产的效率,提高了资源的可利用率。加强产业链的升级,通过技术以及先进设备的引入,能够科学的调整产业结构,尽可能地开发新能源。高新技术的应用,最终的目的是降低污染,提高生产效率,保护水资源和环境容量,为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作用,加快了煤炭化工企业的产业化步伐,促进我国煤炭化工企业在技术和模式的创新中不断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高天慧,李娟,闫海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政府支持模式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13).
煤炭产业现状范文4
关键词:同煤集团 煤电一体化 意义 重要性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TM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4(b)-0138-01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尚处于完善阶段,我国煤炭和电力在较长时间段内存在着明显的利益纷争。虽然我国在进入新世纪后,多达3次的调整了电价,但仍然没有改变电力企业经营困难的现状。为有效扭转这一局面,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同煤集团于2003年正式挂牌成立,集团地跨忻州、朔州和大同,可实现超过6500万吨的生产能力,企业总资产近300亿元。同煤集团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坚持推进煤电一体化进程,缓解了电力和煤炭之间的矛盾,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 煤电一体化对于我国的现实意义
就我国而言,煤炭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现阶段,煤炭及电力有效的确保了我国能源供需的平衡,推动了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可以说,煤电一体化的水平,关乎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就产业链角度来说,煤炭和电力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共生关系。所以,必须以“煤炭作为基础,电力作为中心”,大力发展煤电一体化,这应当成为我国能源行业众多企业的指导思想,只有这样,才能维护企业持续、健康和稳定的发展。
2 同煤集团推行煤电一体化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2.1 推行煤电一体化是实现企业战略的必需
同煤集团为了能够赢得更好的发展机遇,提升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制定了企业“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战略:在稳固煤炭基础产业的同时,科学的保护煤炭资源,实现1.9亿吨的年煤炭产销量;将煤炭产业作为基础,加速推进电力发展,实现440万千瓦的总装机容量;利用集团的煤电优势,建成高岭土、60万吨甲醇、80万吨氧化铝等附加值高、技术领先、上档次和上规模的煤化工项目,建成完善的产业链体系。现阶段,企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存。
2.2 同煤集团要想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就必须走煤电一体化的道路
大同煤业集团将煤炭作为传统产业的支柱,煤炭产业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贡献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正是由于如此,一旦煤炭市场价格产生大幅波动,就会使企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同煤集团一定要积极推进企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利用对既有产业的调整以及新兴产业的发展培育,改变以往集团煤业独大的局面,实现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的全新格局。调整和优化企业产业结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是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主要是指按照现代工业的发展需求来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和升级。其次是积极推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一定要严格落实新兴产业的培植计划,尽快的帮助这些企业健康的成长起来,全力推动集团煤电一体化道路,在煤炭生产基地附近建设坑口电厂,以便实现二次能源的就地转化,这样不但能够满足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同时还可以全新的企业经济增长点,进而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企业整体经济实力的提高。煤电生产基地附近坑口电厂的建设,可以将煤炭输送转变为电力输送,构建起完善的煤电产业链,推动煤炭的综合利用和深加工。因此,同煤集团发展煤电一体化将有助于企业多元化的产业发展,将电力产业培育成企业的核心支柱产业。
2.3 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煤电一体化作为支撑
尽管现阶段我国煤炭市场有着较为乐观的前景,但是原煤销售没有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无法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营利润。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单位数量的煤在发电后产生的效益是原煤的5倍。因此,同煤集团必须建成规模较大的电厂,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调整和优化集团的产业结构,从而为集团长期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2.3.1 促进关联产业的发展,提升就业率
同煤集团通过煤电一体化的发展,不但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经济实力和市场核心竞争力,还能够明显的促进企业产业链的完善和推动区域的发展。在建成坑口电厂及相关附属设施之后,能够有效缓解现阶段就业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包容。
2.3.2 将煤炭输送转变为电力输送,减轻煤炭向外运输带来的压力
同煤集团在成立之后,部分煤矿由于地理位置的影响,交通不便,导致其向外运输煤炭非常不易。另外,因为少数煤炭煤质达不到较好的质量标准,无法获得较高的市场需求度,从而造成煤炭资源库存量居高不下,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通过在以上地区坑口电厂的建设,能够大幅度的提高煤炭资源的转化效率,将煤炭输送转变为电力输送,减轻煤炭向外运输给企业带来的压力。
2.3.3 对煤质不足的缺陷予以弥补
由于长时间的开采,同煤集团所属煤矿的优质煤资源已相对有限,剩下较多的是石炭二叠纪的煤炭资源。由于该部分煤炭资源发热量相对较低,且煤灰分高,无法作为优质动力煤来进行使用。因此,同煤集团当前面临着资源质量和数量的问题,通过坑口电厂的建设,大力发展煤电一体化,利用产业链的延伸以及煤电联营的举措,实现产业联动效应,从而为企业长期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3 关于同煤集团发展煤电一体化的建议
重视产业宏观调控,推动煤炭资源规模化、集约化和高效化的开采,促进煤炭资源的清洁利用和开发。严格落实开发监管,推动煤炭资源的开局的优化。按照同煤集团当前的经济现状及企业战略发展规划,对企业开发重点进行合理和科学的确定。积极推动集团煤炭产业链的延伸和完善,增强企业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的水平,从而提升企业的规模,使企业拥有较强的市场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同煤集团还应当重视企业现代化制度的构建和完善,推动产权制度等制度的完善,使企业获得持续发展所必需的活力和动力。
参考文献
[1] 杨彤,时如义,康长安.煤电一体化的不利影响及防范措施[J].中国煤炭,2013(3).
[2] 张泽田.利益共同体:煤电一体化的趋势与选择[J].前进,2008(10):33-34.
煤炭产业现状范文5
>> 基于SCP分析框架的青海省旅游产业研究 基于SCP分析框架的青海藏毯产业现状分析 基于SCP分析框架的信阳旅游产业研究 基于SCP范式下的宁夏清真牛羊肉产业市场结构分析 基于SCP框架的茶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SCP分析框架的中国电影产业结构现状和对策研究 基于SCP分析框架的三江源地区特色畜牧产业研究 基于专利分析的宁夏清真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SCP框架的我国物流产业组织现状分析 基于SCP范式框架下的上海房地产业分析 基于SCP框架的我国石油产业现状分析 基于SCP框架的山西省煤炭产业组织分析 基于SCP模式的煤炭产业分析 基于SCP的山西煤炭产业分析 经济型酒店产业的SCP框架分析 基于SCP分析范式的漳州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SCP范式分析的我国电影产业研究 基于SCP框架上海经济型酒店产业竞争态势分析 基于SCP范式的房地产业分析 基于SCP范式的传媒产业融合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4-05-16.
[5]田晓娟.西北五省区清真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回族研究,2013(4):44-49.
[6]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吴晓东(1990-),男,汉族,山东日照人,青海大学财经学院,研究方向:青海经济。
煤炭产业现状范文6
关键词:煤炭企业 并购
一、国内煤炭行业的现状
我国煤炭资源储量比较丰富,品种比较齐全,煤炭行业发展迅速,企业众多,全国大小不一的企业大约有2万多家。企业数量虽多,但是其中大部分的生产能力十分低下,不足4万吨。这些企业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下,资源浪费大,安全事故发生率高,管理松散,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存在一系列问题。与国际煤炭企业相比,中国煤炭企业没有国际竞争力,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模式远远落后于美国、澳大利亚的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生产模式。由于技术落后,突出表现为劳动生产率低,经济效益差,生产成本和出口成本高,不具有国际竞争力。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使我国煤炭企业具有一定的规模,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具有国际竞争力,煤炭行业不可避免的要进行整合重组和并购。
二、关于不同并购模式的分析
第一、横向并购。横向并购一般是指同行业企业之间的并购,并购企业的特点是生产经营同一类或者相似的产品。通过横向并购,可以快速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利润,并且可以快速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增加对市场的控制力,从而获取更高的利润。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并购浪潮的主要模式就是横向并购,超过75%。迄今为止,横向并购的“大鱼吃小鱼”模式仍在继续。
横向并购也是现如今煤炭企业并购的模式之一。我国的国有重点大中型煤矿,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以并购乡镇小煤矿,以提高企业规模,煤炭生产量,降低成本和高伤亡率和资源浪费。
第二、纵向并购。纵向并购一般指的是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生产阶段的企业之间的并购模式,其特点是和处于同一条产业链上的上下游企业进行并购。通过纵向并购,把本来处于上下游的两个企业变成同一个企业,也就是产业结构的一体化,两者之间不再是通过市场交易来进行原料的购买或者产品的生产,而是变成了内部统一运筹和分配。通过纵向并购,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减少原料采购费用,使得市场上原料需求不足的时候使其原料有稳定的销路,市场上原料短缺时也能及时获得供应。这就极大的增加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在第二次世界并购浪潮中,纵向并购超过了75%。我国煤炭企业也可以采用纵向并购,发展煤―电―焦―化等煤矿综合开发发展模式,以煤炭为原料,发展下游的燃气,焦炭,化工、电力、电解铝等产品,进行资源的循环利用。
第三、混合并购。混合并购指的是对不同产业的企业进行并购,以使生产经营多元化,减少长期处于一个行业经营所带来的风险。在第三次世界并购浪潮中,混合并购为主要模式。混合并购多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型和特大型企业所采取的并购模式,中小型的煤炭企业一般不具有混合并购的资金和能力。BHP Billiton 也是通过并购重组快速发展,合并后的必和必拓成为全球最大的矿业公司、全球第三大煤炭企业公司、全球最大炼焦煤生产和出口商、全球第二大铜矿石、全球第三大铁矿石厂商。混合并购也存在不少弊端,由于是不同行业的企业之间的并购,这就容易造成企业资源和精力的分数,使得企业经营状况恶化。所以企业采取混合并购的前提是在本行业处于领先地位,有足够的资金和能力来应付混合并购带来的风险。
三、我国煤炭行业并购的建议及注意事项
在国家宏观调控、煤炭产业政策支持下,我国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加速。由于我国煤炭企业众多,大部分为投资少、规模小,生产力低的乡镇企业,对于这些企业,大中型的煤炭企业可以采取横向并购的模式,整合这些企业。大型的煤炭企业则既可以用横向并购的模式去并购其他的煤炭企业,也可以采用纵向并购的模式去并购相关的企业,比如电力、炼焦、化工、钢铁等等,延伸煤炭产业链,实现煤炭产业结构转型和优化升级,打造煤、电、路、港、化完整的产业链。对于特大型的煤炭集团公司,则可以多种并购模式共同采用,甚至实现跨国并购。神华集团就是通过多种模式的并购重组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煤炭企业。总的来说,煤炭企业对并购模式的选择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所处的国内和国际市场环境以及竞争对手的基本生产经营状况等因素来决定。
并购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点事项:
首先,要对并购目标认真调查,根据自身企业的特点和优劣势,选择并购目标。横向并购的对象企业必须要有丰富的煤炭储量和开采量或者和被并购方的煤炭种类和自身的煤炭种类具有互补性;纵向并购目标要保证使用并购方的煤炭企业的产品,确保煤炭企业的产品销路;混合并购的对象企业要有发展潜力,不能并购后成为自身企业的累赘和包袱。
其次,要注意并购过程中主要的法律风险。中国众多的私营中小煤矿企业由于历史改制问题或者操作的不规范以及腐败等众多原因,导致煤矿的开采权有诸多问题,可能会影响并购后煤矿的生产经营;还有一些煤矿企业由于没有达到政府规定的开采规模或者其他问题而无法有效续展煤矿企业经营需要的“五证一照”,导致丧失企业主体资格;还要注意并购目标企业的土地使用许可、房屋建设许可等手续以及被并购企业的债权债务状况和用工状况,有些私营中小企业的用工不规范,与员工没有签订劳务合同,拖欠员工的工资以及各种社会保险的费用,对员工的工伤人员没有合理安置,这些对于收购方在并购后可能要面临补交各种相关费用和工伤赔偿等风险。
参考文献:
[1]胡乾坤.山西煤炭资源整合争论与辨析―政府、市场与产权的视角[J].资源与产业.2010(6).
[2] 史志斌,李轶民,陶志国. 关于我国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的思考[J]. 煤炭经济研究,20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