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产业调研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煤炭产业调研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煤炭产业调研

煤炭产业调研范文1

[关键词]多元化营销;煤炭销售;市场风险

[DOI]10.13939/ki.zgsc.2016.31.027

在能源需求激增的影响下,煤炭的消耗量也在不断增加,煤炭的开采、煤炭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煤炭市场营销都面临着很大的困境,煤炭资源的利用率也成了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煤炭的销售过程也是至关重要的,主要是我国的煤炭分布不均匀,在很多地方又存在煤炭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目前我国的煤炭销售模式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经营模式过于单一化,过度量化的营销模式等,都会导致煤炭销售的抗市场变动冲击力不够,此外,我国煤炭营销的风险控制管理工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也是目前进行营销手段改革的关键所在。

1现阶段我国煤炭产业在销售方面存在的问题

1.1煤炭销售缺乏一定的营销理念指导

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是煤炭产业却是一种战略性的垄断产业,还具有计划经济的成分和特征。煤炭产业作为民生国计的重要物质基础,一般在生产和销售的过程中,都会有一定的生产量,再按照分区销售进行产品营销,制定一定的价格标准来控制产品的价格,而对煤炭资源的质量却缺乏控制管理,也没有多样化的煤炭产品营销渠道,不注重打造品牌型的煤炭产品,这些都是非常缺乏市场营销理念的。煤炭产业通常都是注重生产指标,而忽略了煤炭市场需求的上下波动,容易导致煤炭销售过程的滞后和落空,这样不利于煤炭产业的生产和发展。

1.2煤炭销售缺乏行之有效的营销方案

在煤炭产业中,缺乏必要的竞争激励机制,煤炭产业都不注重市场调研和反馈,也没有对煤炭销售市场进行分析和营销风险评估,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影响下,我国煤炭产业很容易受到国际煤炭产业发展的冲击,经常会出现疲于应对的状态。此外,在煤炭产品的具体营销过程中,又缺乏规范的管理,在产品销售的合同管理、营销结算方案、产品项目评估等方面都缺乏一定的理念和方案,也不能有效地抵抗国际煤炭产业的冲击,导致煤炭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1.3煤炭产业的生产与营销环节相脱节

煤炭产业的开采部门、煤炭资源监管部门与煤炭销售部门、煤炭运输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协调,经常会导致煤炭资源的浪费,使其不能得到有效、合理的运用,出现这些问题可以反映出我国煤炭销售没有一定的约束机制,而且煤炭销售的市场控制和协调工作都存在很大的缺陷,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煤炭资源的利用率,因此,加强煤炭市场风险控制管理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2目前煤炭销售市场的风险分析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产品的市场需求和政府的政策调控是保证一个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就单从我国煤炭产业的发展过程来看,我国煤炭产业存在着产能过剩、缺乏市场监管、没有必要的市场营销意识等问题,这都是需要煤炭销售方面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当前,我国煤炭销售市场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2.1缺乏营销理念

作为我国典型的资源开采型企业,它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很深,特别是在长期发展规划模式方面。国家相关部门会进行针对性的规划,无论是企业的煤炭开采规划、煤炭开采的设备采购,还是煤炭开采技术设备的应用、煤炭运输过程的监管,再到煤炭销售的额度都是有明确的规划,但是相对而言,煤炭销售的额度缺乏足够的市场经济管理经验和足够的市场调研、反馈,不利于煤炭开采企业的发展,煤炭的销售过程受国家经济形势和政策调控等方面的影响显著,一般来说,在国家经济放缓期,煤炭销售也随之会进入一个“低迷期”,会出现产能过剩、销售渠道停滞等情况,也会导致一定的库存压力和资金周转不开等问题,有些企业只能被迫降低产能,这也造成煤炭资源的严重浪费,如何应对市场经济形势对煤炭销售的负面影响,就需要煤炭销售企业具备一定的市场风险控制管理意识。

2.2煤炭产品更新速度慢

煤炭产品主要是煤炭的加工品,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产品都不需要进行深加工环节,但是,在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对煤炭销售产品提出了一些新要求,多样化的产品需求已经成为目前煤炭市场销售的主要发展方向。但是,也有很多的煤炭产业只是满足于眼前的经济利益,很少在煤炭产品研发和新产品的更新速度上投入过多的资金,大幅度地降低了煤炭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利于煤炭产业的发展。

2.3缺乏完善的营销体制

目前,煤炭产业内部缺乏一定的竞争机制,企业将煤炭的销售重心集中在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经济利润的增长上,没有构建优化的煤炭产品销售渠道,也不注重对煤炭系列产品的优化,也没有适时地调整企业长期的发展战略,还是选用销量作为考核的标准,经常会出现销售投机行为、投资决策失误、煤炭资源浪费等问题,致使煤炭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下滑,品牌吸引力降低,不利于煤炭产业的发展。

3以多元化营销手段来分解煤炭销售的市场风险

3.1增强煤炭产品的研发和质量监控

煤炭产品的质量是煤炭销售成功的关键和重要前提。因此,煤炭销售企业要在现有的煤炭能源布局的基础上,开始向煤炭的未来发展需求方向进行转变,加大对煤炭产品研发方面的投资,将产品质量的控制和市场需求作为立足点,不断改善煤炭行业原有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来不断提高煤炭行业的发展前景,增强煤炭产业的附加值或者衍生出其他的煤炭行业。建立精准的市场评估机制,不断进行多种模式发展品牌的研发,做到“质”与“量”共同发展。

3.2注重煤炭产品的市场调研与风险评估

将市场调研作为多元化营销模式的主要研究手段,市场的产品需求对煤炭产品销售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此,建立的风险评估机制,要有一定的国际市场视野,不断提高煤炭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组建专门的市场调研机构,为煤炭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还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新产品的研发,为煤炭企业不断调整产能、转变销售策略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此外,市场风险评估机制要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增强对市场风险相关数据的分析,结合一定的成功案例,为市场销售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不断强化市场营销团队的风险意识,确保风险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3.3重视用户的反馈,加强销售产品的质量控制

要加强产品销售的服务功能设置,不断提高产品销售的服务,用户的反馈是煤炭产品实现长期发展的重要支持,产业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建立专门的用户服务平台,同时还要建立用户数据库,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来提供针对性的服务,不断巩固用户基础。此外,还要加强销售产品的质量控制管理,实现销售产品管理的规范化和流程化。

4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也推动了我国煤炭产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增强我国煤炭销售的市场风险控制管理工作。优化煤炭营销模式,强化煤炭产业整体的市场风险控制管理意识,不断提高煤炭销售市场风险控制管理水平,此外,还要建立起完善的煤炭营销市场评估控制管理机制,不断提高煤炭产业销售的整体水平,实现我国煤炭产业的快速发展,来不断推动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

参考文献:

[1]张辉.以多元化营销手段分解煤炭销售的市场风险[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4(7):10,19.

[2]张引刚.煤炭企业营销风险预警管理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12):34-35.

[3]李光荣.国有煤炭企业全面风险演化机理及管控体系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17):56-57.

煤炭产业调研范文2

关键词:煤炭企业;生产经营;市场;发展

中图分类号:F426.21;F273.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1

近几年随着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影响,煤炭钢铁等行业也受到强大的冲击。2013年以后我国煤炭市场价格开始断崖式下跌,产能过剩问题突出,煤炭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持续恶化,行业亏损面达到90%。煤炭行业由黄金时代大踏步地迈入亏损时代。国家和地方政府到企业自身都不断地进行市场调研,分析行业和企业自身现状,力求推动煤炭行业脱困转型,企业发展步入正轨。国务院为此制定并出台了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力求从全局出发稳定煤炭市场。地方政府和企业自身淘汰和化解落后产能,加快企业自身产业结构的科学升级调整。

一、煤炭企业应树立科学的经营理念

煤炭行业自2012年开始经营发展步入寒冬期,“黄金十年”的行业疯狂发展的弊端逐步暴露。2015年底我国煤炭全行业亏损面达到90%。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大部分国有煤炭企业,肩负着稳定社会和能源市场的双重任务,企业存在组织庞大、人员冗肿、生产效率低、吨煤成本高等问题。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煤炭行业计划经济逐步转变为市场经济模式。受产能过剩、需求减少和质优价廉的进口煤冲击,国内煤炭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严重亏损,面对诸多问题。煤炭企业自身应清醒认识当前形势和负有预测性。用科学的辨证理论看待当前行业下行趋势,既要深刻认识到国际和国内能源市场环境带来的激烈竞争,遵循市场规律,顺势而为,也要敢于正视煤炭企业长期以来自身存在的不足,正视困难,迎难而上,更要准确把握新常态下面临的有利机遇,坚定信心,创新发展。通过市场淘汰落后、高碳的劣势产能,加快优秀产能结构重组升级,努力向绿色、低碳、高效、高端化发展。构建煤电材、煤焦化、煤电铝、煤制油和煤炭深加工提取乙烯、石墨烯等一体化产业模式,加快建设现代化的绿色、高效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园区,实现企业产业结构升级改造。

同时,政府和煤炭企业自身应积极推动企业的主辅分离改制和企业的去社会化功能改造,按岗定编、精简机构,优化资源配制,提质提效实现转岗分流。引入市场化运行机制,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煤炭企业应遵循市场规律,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

二、正确分析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难题

现如今受全球性的经济增长疲软影响,煤炭行业生产经营利润指标持续下跌,企业生产经营如何走出亏损困境,如何在绿色可持续循环经济产业链延伸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和创新,成为摆在多数国有煤炭企业面前的一个重大难题。在国家出台化解过剩产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相关政策支持下,煤炭企业应扭亏为盈,减少负债,多措并举,淘汰化解落后的产能;以销定产,优化存量,合理科学的组织生产;严格控制“三公”费用,压减非生产经营成本;建立融资平台,降低财务成本,有效保障资金流通;精简机构,主辅分离,辅业市场化运作和富余劳动力转岗分流,制定并出台相应社会保障机制。

当今时代煤炭企业应逆势而为,抢抓机遇积极加快信息化建设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热点技术,实现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数据化和煤炭销售的网络化。2011年底,由山西焦炭集团牵头,山西焦化集团有限公司、太原煤气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省内外大型骨干焦化企业共同发起设立的山西焦炭(国际)交易中心,以现代信息网络为手段,搭建交易平台,为企业提供现代化的交易、物流、信息、金融等服务,同时提供传统的售后、纠纷调解服务。交易中心通过现代化的交易方式,充分整合资源,为焦炭产、销、用等广大企业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购销流通平台,以增加交易机会、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为交易各方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成为活跃焦炭商品流通、合理配置资源、调剂供求、汇通产需的平台。有助于改变传统的煤炭市场销售观念,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云平台构建互联网络销售平台,以销定产,优化库存,降本提质增效,创新煤炭市场营销。

三、抓住机遇,扭亏为盈,谋求企业转型发展

市场化的末尾淘汰机制也有助于煤炭市场的稳定转型。现阶段的煤炭市场现状也是把双刃剑,可以高效的推动煤炭行业供给侧改革化解过剩产能,存活下来的优质煤炭企业将成为引领今后煤炭绿色、高效化发展的主力军。煤企痛定思痛,科学调研与预测行业发展趋势,坚持改造提升企业的产业结构,科学配置,管控效率,打造绿色循环经济模式,延伸煤炭产业链,以煤电材、煤化工、煤焦化和煤电车等产业链提高煤炭的附加值。如:2015年,山西省政府和太原市政府推广的传统出租车更换为比亚迪纯电动汽车行动,力图摆脱山西省“一煤独大”的传统局面,实现煤电车的绿色产业链,提高煤炭就地电能转换和市场消纳能力,从多方面推动煤炭绿色清洁高效利用,有效化解过剩产能。

四、结语

煤炭行业作为我国的传统能源支控产业,现阶段政府和企业应充分依靠市场杠杆作用和淘汰作用,化解落后产能,推动煤炭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和绿色、低碳、高效的可持续化发展。政府和煤炭企业应以供给侧改革和转型创新为目标,严格执行去产能政策,以新思路和新的市场模式构建煤炭市场体系,提动煤炭供需企业的长协议合作模式,为我国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健康有序、和谐、绿色、低碳的能源支撑体系,实现煤炭行业上下游的协调发展格局。

参考文献:

[1]王继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实施阳煤集团发展战略的思考[J].煤炭经济研究,2007.

[2]华泽冰.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问题研究[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煤炭产业调研范文3

煤炭作为不可再生资源,为国家经济腾飞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抓住经济发展机遇就等于占领了市场地位,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煤炭企业抓住当前发展机遇,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煤炭企业合理的规划布局:一方面控制了当前煤炭企业的数量,另一方面又保护了国有大中型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煤炭是确保中国未来20年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战略资源,其经济价值将在未来稳步提高。兖矿集团顺应当前经济形势,对国际国内形势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判断,总体方向把握正确,战略定位明确,发展目标明确,在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企业发展模式转变、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风险预控等方面都作了周密谋划,总体规划项目前期调研和论证充分,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该规划立足于国内外两个市场和资源,具有行业领先水平,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根据国家政策和国际国内市场环境的变化,适时作好规划的调整和优化。兖矿着力做强做大煤炭、煤化工、煤电铝及机电成套装备制造“三大主业”,加快建设并形成省内鲁南、邹城、兖州“三个园区”,兖矿本着“资源有偿使用,合作共赢”的原则,加大对外开发力度,积极与国内资源大省新疆、陕西、贵州、山西、内蒙古等省联合,共谋发展,取得良好效果。

2.煤炭企业产业转型的发展规划

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性资源之一,国家一方面通过宏观调控来限制当前煤炭的产量,另一方面也通过一些政策倾斜,鼓励煤炭企业拓展产业结构调整,创造多元化发展,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煤炭企业能够规避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带来的市场风险。当前很多煤炭企业所做的非煤产业,多数属于安置型的经营范畴。在煤炭企业竞相崛起的今天,“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句话深深烙印在各个煤炭企业的管理者身上,也践行在他们的实际发展中。兖矿一直把非煤产业作为煤业企业发展战略支柱共同发展,培养大集团,建设大基地,加快煤炭内部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精简机构,合理配置资源优势,开展煤炭资源整合,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率,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再创新,加快煤矿大型装备制造技术和煤矿现代化建设,提高国产化技术水平,推动安全高效矿井和大型现代化煤矿建设。经过几年的投资,兖矿已经形成煤化工、煤电铝及机电成套设备制造业,与煤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兖矿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进以煤为基础的循环经济结构模式产业发展,有效地解决煤炭企业资源即将枯竭恶性局面;提高煤矸石、矿井水、瓦斯和与煤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煤炭企业的产业转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其他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结构调整提供了宝贵经验,煤炭企业产业结构调整解决了更多就业问题,同时提高了产业结构科技含量,提升煤炭工业发展的科学化技术水平,随着煤炭企业产业有效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保护环境和提高了资源利用,促进了煤炭企业经济快速发展。

3.兖矿抓住煤炭当前发展机遇,加快资源整合的发展规划

煤炭产业调研范文4

兰炭是以侏罗纪不粘煤和弱粘煤为原料,采用中低温干馏工艺生产的一种高固定碳含量的固体物质,生产兰炭的同时副产煤焦油和焦炉煤气。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兰炭产业已成为承接原煤生产和煤化工及载能工业、市场遍布全国、生产集中在陕蒙晋宁接壤区的特色产业。榆林是我国兰炭产业的发源地和目前最大的生产基地,本文在对榆林兰炭产业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做大做强兰炭产业的若干建议,以期推动兰炭产业科学发展。

一、榆林兰炭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榆林兰炭生产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煤炭企业为了摆脱当时市场低迷、外运困难的局面,首先尝试土法炼焦。“九五”以来,随着兰炭市场的快速拓展和中低温干馏炉的改进推广,兰炭产业也得到迅猛发展,到2006年,全市兰炭生产企业达到294家,生产规模达到2004万吨,从业人员超过1.2万人。但是,由于生产规模较小、生产工艺落后和产业布局分散,当时的兰炭生产具有高能耗、高污染的特征,被列为“五小企业”,面临全行业被淘汰的困境。

在省、市、县共同努力下,从2007年开始,榆林市按照“上大关小、等量置换”的思路,制定了《榆林市兰炭产业结构调整意见及发展规划》,颁布了《榆林市兰炭产业准入技术条件(暂行)》,积极推动兰炭产业整合提升。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目前已全部关闭了分散建设、总规模达不到60万吨/年的271户小兰炭企业,规划建设了17个兰炭工业集中区和5个兰炭集中生产点,实现了规模化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和达标排放。经过不懈努力,2009年工信部正式将兰炭(半焦)列入产业目录,标志着兰炭产业第一次获得了国家层面认可;同时,大连理工大学固体热载体等一批新工艺、新技术得到应用,陕西煤业等一批国有大型企业集团纷纷涉足兰炭产业,省市县各级以及国内众多专家学者对做大做强兰炭产业也形成了广泛共识,兰炭产业在完成淘汰、整合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一)兰炭产业已成为榆林最大的煤化工产业

经过淘汰整合,截至2009年底,榆林市兰炭生产企业由最多时300余户整合为45户,分布在神木、府谷、榆阳、横山等县区,兰炭产能从2004万吨提升到3147万吨。2009年,兰炭实际产量848.3万吨,占全市当年二次能源总产量的60.97%(折标煤),煤焦油产量84.8万吨,占7.17%(折标煤),两项合计占到68.14%;实际转化原煤1441万吨,占当年全市原煤转化总量的45.6%;兰炭产业已成为目前榆林转化原煤最多、从业人数最多、产值规模最大的煤化工产业。规划到“十二五”末,全市要建成5000万吨兰炭、660万吨煤焦油的产能,兰炭产业实际转化原煤超过5000万吨。

(二)兰炭产业已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

2009年,兰炭及下游电石、铁合金、金属镁产业共有从业人员25682人,实现产值119.89亿元,占到所在县区工业总产值的12.44%,上缴各项税费10.4503亿元,占到所在县区当年地方财政收入的27.42%,兰炭及下游产业已成为产煤县区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特别是神木、府谷两县,兰炭及下游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的主要支撑。2009年,兰炭及下游产业实现产值分别占到两县工业总产值的15.3%和15.5%,仅兰炭及下游产业创造的税费就占到地方税费收入的32.37%。

(三)兰炭产业已形成相对完整的循环产业链

兰炭具有比电阻高、反应活性大、灰分低、含铝低等特点,是目前性能最好、市场上最受欢迎的电石和铁合金还原剂;同时,利用焦炉煤气作为热源生产金属镁可降低成本25%左右,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显著。利用兰炭的独特优势,目前榆林已形成电石、铁合金、化肥、清洁燃料油、金属镁等兰炭下游产业集群,原煤―兰炭―电石、原煤―兰炭―铁合金、原煤―兰炭―煤焦油―清洁燃料油、原煤―兰炭―焦炉煤气―金属镁等循环链条初具规模。特别是随着神木锦界天元化工50万吨煤焦油加氢项目建成投产,利用兰炭副产的煤焦油制取燃料油的工业化生产取得成功,使得兰炭产业在原煤深度转化上迈上一个新台阶。可以说,兰炭产业带动了煤炭、电石、铁合金、金属镁、型焦、煤焦油加工、聚氯乙烯、电力等行业的快速发展,缓减了原煤外运的交通压力,成为上接煤炭开采,下连载能、化工、冶金,拉动物流、加工制造,广泛影响建材、服务等行业的支柱产业和关键环节。

(四)兰炭产业已进入清洁生产的新阶段

目前榆林新建兰炭企业均实行了储焦、储煤场、备煤等生产区分割设置,清水或煤气熄焦,水封闭循环,焦炉煤气全部综合利用,告别了氨水外排、煤气点灯的状况,环境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神木三江自主知识产权SJ-Ⅲ型低温干馏方炉较市内原有炉型生产每吨兰炭平均减排SO21kg、NOX0.05kg、烟尘0.345kg,府谷恒源公司引进专利技术在氨水中成功提取了液氨、活性酚,国内外大量治污新技术和清洁生产新工艺在兰炭生产中不断得到应用和创新,榆林兰炭产业已经走出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初级阶段,开始进入清洁生产、循环利用的新阶段。

二、榆林兰炭产业面临新的挑战

榆林兰炭产业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坚实的基础,发展前景广阔,但还存在着一系列来自内外部的新的挑战。

(一)工艺技术亟需进一步升级

目前,榆林兰炭产业普遍采用三江SJ-Ⅲ型干馏炉,由于炉型自身技术特点,原料必须是大于20mm的块煤。机械化开采的煤矿,块煤产率不到30%,随着兰炭项目逐步达产,目前市内块煤供应持续紧张,价格较面煤高出10%左右,兰炭企业盈利水平大幅下降。由于神华集团原煤基本外运,按照2010年地方原煤产量1亿吨计算,其中用于销售的块煤产量只有3000万吨左右,仅可生产1750万吨兰炭,有近一半的兰炭装置将面临无煤可用的地步。因此,不能利用面煤生产已经成为制约榆林兰炭产业做大做强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三江炉型采用内热式气体热载体技术,不仅所产煤气纯度不高、温度较低,目前只能用作燃料,附加值低,而且焦油回收率也不超过8%,难以形成综合竞争优势,亟需改进。因此,加快技术升级步伐,尽快解决面煤生产以及提高煤焦油收率和焦炉煤气质量,成为当前榆林兰炭产业面临的迫切任务。

(二)产业化水平亟需进一步提升

经过上一轮结构调整,榆林兰炭产业实现了园区化布局、集群化生产和循环利用,但目前的产业布局更多的还停留在企业空间上的聚集,即“企业集群”而非“产业集群”,尚未在园区内形成相对完整的循环产业链;焦炉煤气利用还停留在简单的燃料利用上,未能向下游延伸,产业链较短,附加值较低,企业仍以兰炭产品为主,综合效益不高,尚未步入“以焦立足、以化发展”的良性发展轨道,由此导致兰炭能耗水平和污染物排放居高不下,面临着节能减排的巨大压力。此外,目前兰炭装置的研发、生产尚无专业的装备制造厂家介入,各类装置包括核心设备干馏炉均未定型,主要依靠企业现场组装,导致技术装备研发滞后,也难以保证达到设计水平。因此,加大焦炉煤气利用力度,积极延伸产业链,提高兰炭产业综合效益,加快技术装备定型,着力提升产业化水平,成为促进兰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任务。

(三)市场空间亟需进一步拓展

兰炭因其特有的技术性能指标,目前主要代替冶金焦做为生产铁合金、电石的优质还原剂,同时,也作为化肥生产的优质原料和民用清洁燃料,目前国内市场需求量在3000万吨左右,预计“十二五”期间国内市场容量大致在5000万吨左右(见表1)。目前内蒙、山西、宁夏、云南、贵州等省(区)兰炭产业发展很快,产能接近2000万吨,国内兰炭总产能已经超过了5000万吨。受销售半径所限,如果现有企业全部达产,局部区域特别是晋陕蒙接壤区兰炭将出现产能过剩、市场供过于求的现象。因此,着力拓展兰炭市场空间,特别是在兰炭发电、焦炉煤气深加工等方面开拓新的市场需求空间,成为做大做强兰炭产业的重要任务。

三、促进榆林兰炭产业科学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引进先进炉型,推动技术进步

目前榆林兰炭企业采用的干馏炉主要有三江SJ-Ⅲ型、鞍山热能院、大连理工大等6类(见表2),基本上是在鲁奇三段炉的基础上,总结内热式和外热式直立炭化炉的技术优点及生产实践经验,吸取国内外有关炉型的长处,根据榆林煤质特点而研制开发的。其中,神木富油能源科技公司与大连理工大学合作建设的煤固体热载体干馏炉,单炉规模大(达到20万吨)、焦油收率高(以原煤计10%)、煤气热值高(4286.4kcal/m3)、煤气纯度高、原料要求低(全部使用6毫米以下的面煤)。同时,浙江大学流化床煤干馏与锅炉结合,煤气生产甲醇,回收焦油,兰炭作为锅炉燃料发电,已取得中间试验成果。将循环流化床热载体炭化技术、固体热载体法快速热解技术以及外热式直立炭化技术结合,即可有效解决目前内热式方形炭化炉存在的块煤来源紧张、炉气热值低等问题,大幅提高焦油产率和高热值炉气的应用领域。建议加大上述热解技术及炉型的研究和引进工作,积极开展试验示范,取得成功后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使用。

(二)加快分级利用,实现产业升级

煤热解(干馏)可形成兰炭、煤焦油和焦炉煤气。如何采用煤热解和分级利用及多联产技术,完成固态能源(原煤)向固态(兰炭)、液态(煤焦油―燃料油)、气态(焦炉煤气―化工产品)三种能源的高效转化,实现煤炭的分级利用,是促进兰炭产业升级的关键。目前,中低温煤焦油加氢生产轻油、柴油技术已在榆林实现工业化,神木锦界天元化工50万吨中温煤焦油轻质化项目采用煤热解和“两次加氢,尾油裂化”技术,对煤焦油进行加氢处理生产出合格燃料油、石脑油,2010年3月通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72小时现场考核和技术鉴定,焦化液体产品收率76.8%,加氢装置液体产品收率达到96.3%;与目前神华、兖矿采用的间接法煤液化相比,该工艺具有投资少、耗能低、成本低、效益好、热能利用高等明显优势(见表3)。同时,外热式热解技术产生的焦炉煤气气质条件好,热值高(一般达到3300―3700kcal/Nm3),氢气组分高达44―52%,是高附加值的化工原料,可生产甲醇、乙二醇、碳铵等化工产品,相关技术成熟。如果煤焦油和焦炉煤气全部转化利用,原煤将由现在增值1.5倍左右提高到3倍以上,兰炭的单位能耗将至少下降5倍,兰炭产业的综合效益将大大提高。因此,建议在引进先进炉型和工艺的基础上,切实加大煤焦油和焦炉煤气的深加工,将过去单纯以兰炭生产为主向兰炭、煤焦油和焦炉煤气并重转变,逐步拓展下游产业链,对热解气体组分、液体组分和固体产品进行分级深度综合利用,对副产物和废弃物进行再融合利用,加快拓展产品领域,构建初级加工、中级加工和精加工三级产业体系(见图1),促进全市兰炭产业优化升级。

(三)挖掘热解潜力,提升产业地位

我国是煤炭大国,但80%的煤只是用于一次性燃烧,煤炭本身所含有的多种化学成分被排放或丢弃。在未来30年乃至40年,传统能源仍然是我国能源的主力,煤炭仍然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因此,如何开创煤炭高效综合利用的新局面,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课题。煤炭热解始于18世纪初,大规模使用于20世纪,是一项成熟的工业技术,并在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热解过程中,大部分煤种可获得相当于原料煤干重30―40%的液体和气体产品,同时大部分硫、磷等污染物质随液体和气体产品析出,使得兰炭的硫、磷等污染物含量较原煤低80―90%,可作为清洁燃料;而通过加氢合成工艺,煤焦油可以转换成汽油和柴油;焦炉煤气则可转换为化工产品。与现有的气化路线和直接液化路线 (包括各类低温萃取技术)等相比,煤热解技术除了具有投资少、能耗低、耗水小、热效高等优势外(见表4),关键是在生产兰炭的同时,可以制取10―15%的油(热解过程中加入催化剂和H2,实验室试验焦油产率已由目前的10%提高到25―30%)以及可观的优质化工原料气体,实现了固态能源向固态、液态、气态三种能源的高效转化,实质上是将原煤的复杂组分各个分解、分别利用,是对原煤综合利用水平的极大提升,是一项具有巨大潜力的技术。假设占我国煤炭资源储量50%以上的低变质煤在使用前首先通过热解技术取油,每年至少可以新增成品油1.5亿吨,这将从根本上改善我国能源供应结构,对我国能源战略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国际石油供应日趋紧张,各国对于以煤为原料制取液体燃料的技术开发愈发重视。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关于在温和条件下制取煤焦油、煤气,并以煤热解为基础的煤的多联产转化研究已经较为广泛;我国也将煤炭分级多联产技术列为“863”重点项目,安徽淮南矿业集团已取得积极进展。因此,作为兰炭产业的发源地,榆林更应该大力发展煤热解和多联产技术,探索“用煤先取油”的煤炭利用新模式,示范推广煤热解的新工艺、新技术,走出一条不同于煤液化、煤气化的新型煤化工路线。建议在研究、示范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煤炭热解工艺和兰炭产业的宣传推广,提升整个产业的发展地位,争取兰炭产业能在国家能源战略中占有一席之地。

(四)研究扶持政策,促进科学发展

煤炭产业调研范文5

根据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的统计,我国革命老区分布于除新疆、青海、以外的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389个县 (旗、市、区)。改革开放以来,革命老区同全国一样,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然而,由于历史原因、自然条件的限制,有些老区至今仍处于贫困状态。如何早日脱贫致富、谋求跨越发展仍然是许多革命老区干部群众面临的现实课题。

如何破解基础设施瓶颈问题

环县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界,隶属甘肃庆阳市管辖,是1936年解放的革命老区,是原陕甘宁省委省政府驻地,著名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最后一仗――山城堡战役就发生在这里,同志是环县解放后第一任县委书记。

革命战争年代,环县人民无私奉献,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计划经济时代,环县作为农业大县,曾将大批粮食调往省内外,有力地保障了城市粮食供给,支援了国家的工业化发展。进入市场经济后,环县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破解基础设施瓶颈问题。

虽然近几年环县把改善条件、夯实基础放在首位,大力实施基础先行战略,在中央、省、市多方支持下,基本缓解了饮水难、行路难、用电难等问题。但是,由于地方财政收入少(2009年仅为8188万元,人均只有241元)等原因,许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面临配套资金跟不上、难以推进等障碍。

目前,全县仍有4个乡镇不通油路、69个村不通砂砾路,8万多人看病难,7000多户群众住房难,6万多人看不了电视,10多万人饮水困难……环县仍然是庆阳全市乃至陕甘宁革命老区基础条件较差的县。

调研组专家认为,基础设施的落后,很大程度上导致环县在资金、人才、技术上日益被边缘化,进而致使县域经济不断被边缘化,被发达地区和兄弟县市远远甩在后头。

大办特色工业企业,积极促进优势资源就地转化

革命老区工业基础往往比较薄弱,规模小,生产方式落后,直接导致“财困民穷”,环县就是典型。

煤炭、石油是环县最大的优势资源,这几年,全县紧扣国际、国内、省市发展形势,坚持在动态中深化和审视县情,认识到煤炭、石油是支撑全县经济发展大提速的主导产业,在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中,坚持“企地共赢、互惠互利”的原则,加快推进煤炭、石油勘探开发步伐,并通过科学规划建设工业园区,大办特色工业企业,积极促进优势资源就地转化。

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如何使项目成为集聚生产要素、拉动投资增长的平台和载体呢?环县县委书记王谦对调研组说,环县立足“精心谋划一批、论证储备一批、积极争取一批、招商引资一批、认真实施一批”的工作思路,切实做到:抢抓政策“争”项目,扩大招商“引”项目,激活民资“聚”项目,以工业项目的大突破谋求县域经济的大发展。通过近几年努力,华能集团、长庆油田和延长油矿等一大批知名企业相继落户,为环县革命老区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机遇。

然而,毕竟环县煤炭、石油等优势资源开发刚刚起步,投资主体少,企业规模小、贡献率低、支撑力弱,工业化水平有待提高。有数据显示,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只有6户,年创利税百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只有2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只占GDP的4%。

不仅如此,调研组发现,环县虽然坐拥陕甘宁交汇的独特区位优势,但至今没有铁路、高速公路过境,从这里到兰州、银川、西安三省会都要5个小时以上,加之水、电供应不足,严重影响到工业资源的规模开发、集约开发。

根本途径在于富民增收

欠发达革命老区往往是农业大县。尤其是环县,农村人口占到全县总人口的93%,且贫困面大。去年环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333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820元。只有切实做好“三农”工作,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环县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奋力赶超。

针对土地面积广阔但年降雨量极小,农民增收缓慢、渠道单一的现状,环县坚持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作为关键举措。首先,大力实施“地膜增粮”工程。从2008年开始,全面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旱作农业新技术,每年直接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左右。特别是今年推广种植103.8万亩玉米,是甘肃省面积最大的县,丰收已成定局。

同时,着力实施“种草养畜”工程。以建设甘肃省“草业大县、畜牧强县”为目标,全县范围封山禁牧,大力发展舍饲圈养,从去年开始,每年种草40万亩、养羊40万只。草食畜牧业正在成为抗旱增收、强县富民的主导产业。

此外,在实施扶贫开发工程中,坚持把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同培育特色产业、形成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大扶贫”格局,近三年落实各级各类扶贫资金2.3亿元,全县贫困面下降了8个百分点。

为有效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积极实施劳务输转工程。按照“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思路,全县每年输转富余劳动力10万人次左右,创收5亿元以上,同时积极引导和扶持有资金、有技能、有管理经验的农民工兴办企业、致富家乡。

实践证明,“四大”工程的顺利推进,从根本上解决了环县干旱缺水制约农业生产的问题。今年上半年,全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120元,同比增长20.4%。

不让老区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我们虽然是欠发达革命地区,但决不能因此而让这里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环县县长吴丽华斩钉截铁地对调研组说。

革命老区往往地域面积广阔,人口居住分散,学校布设太多,则会分散有限的教育资源;布设太少,会造成学生上学困难。如何因地制宜调整教育布局结构?

根据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的需要,环县作出了“高中向县城集中、初中向中心乡镇集中、小学向中心村集中、山区学校向公路沿线集中、新增教育资源向城镇集中”的“五集中”工作部署。

这样,全县在环江新区开发、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中首先规划学校布局,预留教育用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始终坚守规划“红线”,决不改变用途。全县近几年累计无偿划拨土地761亩用于教育,并规定:凡撤并的乡镇政府机关,全部无偿用于学校新建、迁建、改建和扩建。

调研组了解到,近年来,环县先后累计投资8000多万元,新建3000人以上规模的中小学4所,改造乡镇中小学65所,使全县7万多名中小学生的30%集中到中心乡镇、40%集中到县城,频频出现“建成一所、爆满一所”的景象。

环县集中规模办学,不仅有利于整合优质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发展,更拉动了城镇化建设。

五点建议助推老区发展

像环县这样的欠发达革命老区,国家如何帮助其真正摆脱基础设施差、经济总量小、农民增收难等发展困境?通过此次调研,调研组专家建议:

第一,应将“革命老区发展战略”纳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建立国家政策、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的长效机制。

第二,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立项时,应对欠发达革命老区给予重点倾斜,并逐步取消这些地方的配套资金,改由中央和省级财政全额负担。

第三,在扶贫开发上,应坚持“整体推进”与 “分层开发”相结合,对革命老区进行连片、系统开发和建设,而不能顾此失彼。

煤炭产业调研范文6

您好!xx大学经济学院“赤子丹心”实践队的所有实践活动至今已经基本结束了,感谢贵公司对我们实践活动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暑期社会实践是xx大学传统的暑期活动,旨在让我们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体验生活,了解生产。“赤子丹心”实践队积极响应了学校的号召,经过课题筛选,我们最后选择了调研赤峰市的煤炭循环经济,走访了赤峰市内主要煤炭企业及能代表煤炭上下游产业的企业,收获颇丰,对草原煤炭产业链、草原城市、草原人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这是让人流连忘返的豪放、壮观和辽阔!

初次了解到贵公司是在网上(通过政府),这同时体现了贵公司的实力和名气,在电话或邮件的联系中,我们感受到了贵公司的热情,能够取得联系并最后走访成功让我们很欣喜;“赤子丹心”实践队在8月n号成行,走访参观了贵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作内容,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实际生产让我们兴奋又紧张,得益于x人的耐心讲解,我们看到了现代化、机械化的生产方式,循环环保后期处理、环保节能的材料运用;在座谈会上,我们畅所欲言,问所疑,贵公司答所问,管理层为我们或幼稚或书面的问题都给出了贴近实际、便于理解的解释,真正的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储备,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在所有疑惑被解答之后我们真正的体会到了暑期实践走进生产的意义。

特别还要感谢贵公司给我们意想不到的“贵宾级”待遇,车接车送、聚餐等等,我们在实践之余也品尝了草原美味,感受了草原人民的热情,加深了我们对少数民族的了解,这是我们之前未曾预料的收获。

“赤子丹心”实践队在贵公司的帮助下,已经走访了三个政府部门、n家企业和一家幼儿园,进行了两次公益活动和两次党团活动,有n家媒体发表了我们的稿件,一家市级电视台和一家市级实体报纸报道了实践活动,完成了调研报告n篇,论文n篇,各种宣传资料n册,在xx评比中,我们获得了xx奖,再次对贵公司的表示感谢,我们取得的成绩离不开您的支持!

祝xx公司生意欣欣向荣,蒸蒸日上!国庆、中秋快乐!热烈欢迎到xx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