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交通物流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交通物流发展范文1
小件快运、特色配送、货运专线……时下,山东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农村物流,并逐渐形成了多种物流服务形式。通过形式各异、服务细化的农村物流组织网络,广大农民所需日用品、农资能够顺畅地运送到身边。与此同时,农产品也拥有了快速向城市输送的网络通道。快步发展的农村交通物流正推动山东农民创业致富、农业健康发展、农村和谐稳定。
1.发展农村交通物流是拓宽农民致富渠道的必然要求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仍在持续,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冲击不断显现。中央指出,“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农副产品生产、加工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有效改善。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农村物流流通渠道不畅、市场化程度不高、流通方式落后、部分农资产品质量没有保证的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农村缺乏完备的物流服务体系,农村流通组织化程度低,流通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逐渐成为制约扩大农村内需的重要因素。
现代物流业作为与社会化大生产紧密结合的新型服务业,融合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货代和信息等行业,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已成为我国新兴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农村物流是现代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物流在整个物流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乃至国民经济发展全局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展农村交通物流,不仅整合了农村交通资源,还提高了运输、理货、配送、仓储等组织效率,缩短了物流时间,降低了物流成本,更有利于拉动对农村经济发展,是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的重要举措。
2.发展农村交通物流是交通运输部门履行职能的重要内容
交通运输部门掌控着交通基础设施、运输等物流核心资源,大力推动农村交通物流发展、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成为交通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交通运输业又好又快发展和积极应对费税改革的有效方法。自2007年以来,山东省交通运输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审时度势,开拓创新,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交通事业发展的大局出发,在广泛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做出了发展农村交通物流的战备决策,要求全省交通运输部门坚持以加强交通服务“三农”能力建设为核心,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为契机,认真履行部门职责,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在试点的基础上,按照“总结、完善、提升、推广”的总体工作思路,加快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培育物流市场主体,健全市场监管机制,着力打造网络规模化、服务社会化、管理集约化的农村交通物流综合服务平台,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连接城乡、面向全国,功能完备、衔接顺畅、运转高效、服务一流的农村交通物流网络体系,创造全省农村交通物流品牌,为我省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仅2008年,安排专项资金1600万元,在莱阳、沾化、荣成、宁阳等8个县(市、区)开展了第一批农村交通物流试点,8个试点县(市、区)共投资3亿多元,规划用地2500亩,建成或在建县级分拨中心10处、站场近100个、网点700余处,投入运营车辆3600余辆,初步在试点地区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交通物流网络体系。试点工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取得了较好的试点成果,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推进作用初步显现。
从目前我省交通物流发展的势态看,一方面,为农村物流企业发展注入了活力;另一方面,方便了农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为大宗特色农副产品提供了优质的物流服务,为农民群众增收节支创造了条件;第三方面,降低了包括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内的县、乡企业的物流成本,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试点县(市、区)的实践是有力的例证。仅2009年,莱阳交通物流中心发送货物80多万吨,实现运输收入1.6亿元,税收300万多元,为鲁花等企业节省直接运输费用5000多万元,为广大农民减少物流成本1500多万元。荣成市物流业增加值达到30多亿元,完成了物流货运总量4000万吨,其中农副产品物流货运总量达到500多万吨,仅此一项可为农民人均增收1000多元。沾化县通过农村交通物流网络,科学组织运力和货源,运送冬枣的车辆返程运回枣农急需的生产和生活物品,实现了“双向物流”,物流成本大幅降低。下洼镇冬枣运输费用从2008年每斤1元下降到目前的0.4元,仅运输环节就节约成本达1800余万元,为当地人均增收500元。岚山区全区物流业实现税收4329万元,占全部地方税收收入的18%,同比增长84%。农村物流试点新增服务业项目87个,为农村增加就业岗位6000多个。
3.发展农村交通物流必须因地制宜,服务三农
农村物流的服务类型基本分为两类:一是农村综合物流服务,以为乡镇企业生产流通和规模化农副产品加工服务为主,兼顾季节性家产品购销运输服务,主要采用干线长途货运、甩挂运输和县内网络配送方式;二是农村便民物流服务,以农村客运班车捎载为主要运输手段,开展农资、良种、医药、日常消费等连锁商业网点的下行补货配送。同时,培育受理小件、零散货物的上行发运市场。全省农村物流企业要针对不同服务类型,充分利用交通物流网络和信息平台,主动调整经营战略,积极组织货源,合理布局运营网点,建立和完善物流运营网络,探索不同条件下的运营模式,满足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在农村交通物流建设中必须把握以下环节:
3.1打造公用性物流设施平台,构建县、乡、村物流网络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原则,试点县(市、区)必须搭建公用性农村物流设施平台,整合农村分散的物流资源,为物流企业提供服务。按照“层次明确、分工合理、功能完备、资源整合、公用开放、集约利用”的原则,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县级物流分拨中心、乡镇物流站场、农村物流网点”三级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县级物流分拨中心的选址,应全面考虑区域经济布局、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辐射带动作用等因素;建设规模、功能布局应充分满足当前农村物流发展的需要,又要为未来的发展提升留出足够的空间;主体建筑必须按照省厅的设计方案进行建设,按照标准导入统一的外观形象标识系统。乡镇物流站场仓储设施建设要充分利用现有交通设施资源,依托“四位一体”乡镇交管所进行改建、扩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区位优势明显、物流需求较大的行政村要合理布设物流网点,并注意利用和整合邮政、供销等系统的网点资源,逐步建立起完善、公用的物流设施体系和网络体系。
3.2搭建公用物流信息平台,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因此在农村要实现现代物流理念,大力推进农村物流的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可以说,信息化是打开农村物流的金钥匙。从第一批农村交通物流试点情况看,建设的信息系统水平不高、功能简单,不能满足农村交通物流发展的需要。各试点单位必须用“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现代物流理念,开发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完善平台服务功能,扩大网络覆盖范围,引导企业应用先进科技,实现信息的互通互联,为农村交通物流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公共信息平台要解决整个物流行业的信息化问题,如物流信息的与共享、物流行业与其他机关机构的信息交互、诚信服务体系、公共服务等。农村交通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要注意做好三个对接:一是以省厅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相对接;二是与各级交通部门管理平台对接;三是和邮政、供销等流通信息系统对接,实现商流、交通流、信息流的结合,结合自身需求开发个性化模块,尽快建立和完善自己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3.3互相借鉴学习,完善运营管理机制
在搞好农村交通物流硬件建设的同时,要加强和完善相关运营管理机制,重点是建立和健全部门协同机制、政府引导扶持机制、企业运营机制、市场监管机制。同时,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各种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水平。。继续发挥政府引导的作用,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考虑将农村交通物流企业纳入涉农企业范畴,对符合条件的可享受相关强农惠农政策。鼓励和扶植民营资本特别是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中的大批发商、仓储经营户、运销经纪人,改造提升为交通物流公司,或者引导有规模的运输企业向物流企业转变,按照市场规律运营,努力把企业做大做强。以燃油税费改革为契机,做到工作重心下移,人员倾斜一线,加强运输市场的监管,加强统计调查、信息等工作,夯实管理工作基础。
3.4扩大服务规模,实现农村交通物流可持续发展
相比而言,农村交通物流的总体盈利能力较弱,要实现农村交通物流的持续发展,必须向规模化发展。规模化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扩大经营的地理范围。把农村交通物流与城市物流相结合,加强城乡经济交流,实现走出去的目标;二是扩大服务对象范围。使经营范围逐渐覆盖农产品物流、农资物流、农民生活消费品物流,以优质的物流服务让流通企业、生产加工企业将物流业务剥离出来,为更多的业户提供专业第三方物流服务;三是扩大与其它运输方式、专业物流的合作。站在综合运输的角度,加强农村交通物流与其它运输方式的衔接,有效整合资源,加强与邮政物流、供销物流等专业物流的合作。通过扩大规模、扩大影响,赢得更多市场份额,实现农村交通物流的可持续发展。
交通物流发展范文2
【关键词】物流信息化;交通运输业;物流信息平台
物流产业而今已经成为国内外发展的热点产业,物流信息化则是这一热点产业的发展趋势和主要特点。在发达国家物流活动的组织已由企业内部信息集成转向各企业间的信息集成,物流活动飞、更加国际化和网络化。我国正处于物流业快速发展,信息化改造的重要阶段。
一、信息化对现代物流的重要作用
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革命中,电子信息技术充分地运用在交通运输物流业中,成为了现代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对物流活动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物流活动中信息收集传递存储处理输出,由此产生起指挥、协调、支持和保障作用的决策。信息化对现代物流的重要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
1、沟通联系
物流系统是许多个行业、部门以及众多企业群体通过各种纵向和横向的联系构成的经济大系统,物流信息作为沟通物流活动间联系的桥梁,能够满足各方的需要。
2、引导和协调
物流信息和物流信息的反馈优化供应链结构的变动和物流布局的;协调物资结构,促进供需平衡;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物流资源的整合和合理使用。
3、管理控制
通过各种信息技术实现物流活动的电子信息化,我们能够通过货物实时跟踪、车辆实时跟踪、库存自动补货等手段,追踪物流运行,提高服务质量和控制运营成本。
4、缩短物流管道
需求存在一定的波动,为应付这一波动,我们通常会在物流供应链的不同节点上设置中间库存和最终库存,但是这些库存增长了供应链,提高了供应链成本。通过物流信息化的实现,我们就能够实时地掌握供应链上不同节点的信息,增加透明度,减少库存,缩短物流管道,提高物流服务水平。
二、我国物流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我国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地区壁垒已经被逐步打破,形成了一个全国性的大市场。交通运输物物流企业也正在成为实现区域之间物资交流和信息交换的重要手段。我国物流信息化的发展在软硬件的现代化程度和操作上以及发展模式和构造理念与国外的差距是全方位的。其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点:
1、受现行经济体制的制约,物流企业信息化设施和管理程度较低。
如今物流信息分散度较高,物流和信息流混杂在一起,这使得物流信息传递的深度和广度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从而出现车找不到货,货找不到车,货车实载率普遍偏低等一系列的问题,要完善现有的物流管理系统,就必须实现物流和信息流的分离。
2、未能使物流与电子商务成功接轨
物流信息化的发展意味着使物流和电子商务在业务和技术两个方面实现对接与整合。这样,一方面,现代化的物流活动通过电子商务,在信息化交易的推动下发展;另一方面,电子商务通过物流活动实现具体的业务。但就我国现有的实践来看,目前物流工作领域中由电子商务促成的交易量依然很小,这与我国目前电子商务发展的时间较短、物流信息化水平低直接相关。物流的信息化发展如何进一步使物流与电子商务实现接轨,这一问题是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存在问题
建立商业流通和仓储运输企业的统一信息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和交换,是当前物流实现信息化的核心与关键。物流信息平台的建立,可以推动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的建立,进一步完善物流产业的管理模式。
三、提高交通运输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对策
为使交通运输物流企业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发展,首先需要大力改进物流服务理念、着重培养和引进物流人才、打破地方保护;其次,利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手段,集成业务流程中各个彼此分离的环节;最后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结和管理,使整个业务流程合理和透明。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建设以客户为中心的信息系统
信息化的进程中,充分应该考虑客户的态度,注意人在整个信息系统中的作用。针对内部客户,需要通过有效的沟通与机制的激励来引导;针对外部客户围绕“专注于企业的核心能力”不断进行经营战略调整和组织结构再造,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物流业者。为此,要求物流业者创新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与不断进步的客户同步成长:
2、信息化与流程再造相结合
物流的信息化便随着流程再造,这是物流成功的必要条件。面前国内很多产业在信息化过程中都通常只是改善一些简单的应用、个别环节和功能,进一步的信息化、现代化,就需要解决产业的整个系统优化、流程改造、经营管理理念等问题,需对信息系统进行集成处理。
3、物流节点的网络化
物流活动具有复杂化,和多节点的特点,物流的节点网络化已成为企业信息管理的关键点。节点的网络化能够使公司订货和配送中心作业处理大大加快,送货标准时间有效缩短。
四、结论
物流信息化未来的发展的方向是通过使用信息化技术,使得生产商、物流商和需求方的有机的供应链得到形成和巩固,降低物流成本和交易成本。应用信息技术对物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实现现代物流的跨越式发展,因而,明确物流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成为物流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做好以下几点:1)加快物流信息化组织体制建设;2)制订出物流信息化发展规划;3)建立和完善物流信息化技术支撑体系。
参考文献:
[1]高俊.我国交通运输物流业物流信息化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
[2]王友顺,刘阳.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思考[J]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2,04:105-107
[3]李弢,林坦.交通运输在现代物流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贵州省人民政府.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1分会场:综合交通与物流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贵州省人民政府:,2013:5
交通物流发展范文3
关键词:道路 运输 智能系统 发展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Abstract: with the constant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traffic continued to grow, the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 ITS )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io of the road, road traffic safety and road use comfort, has become the developing trend of transportation in the future. How to make more effective use of existing transport network is the people trying to find a better solution to the above problem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People hope to increase the technology content of the method to improve the existing road utilization rate, improve the road traffic safety and road use comfort,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 ITS ) thus emerge as the times require.
Key words: road transport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system
本文就ITS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先进国家一些好的做法,及关于我国ITS的发展设想等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分析。
1、智能运输物流系统ITS
为了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程度和道路使用的舒适性,智能运输系统(ITS)因此应运而生。
所谓智能运输系统,就是集信息处理、通讯、控制、以及高科技的电子技术等最新的科研成果,应用于交通运输网络中。它与传统的交通管理系统一个最显著的区别是,将服务对象的重点由以往的管理者转向道路使用者,即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向道路用户(转载自中华励志网省略,请保留此标记)提供必要的信息和便捷的服务,以减少交通堵塞,从而达到提高道路通过能力的目的。ITS系统的功能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信息提供、安全服务、计收使用费和减少交通堵塞等。系统向道路管理者和用户提供的主要是道路交通情况的实时信息及相关的其它信息,如天气等;而安全服务的内容则有危险警告、人车事故预防、行车辅助等,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帮助减少交通事故;费用收取主要是以电子方式自动地向用户收取道路使用费或车辆停放费等。当然,系统还可以根据人们的需要提供更多的服务。
2 先进国家的发展情况
北美、欧洲诸国及日本等西方国家在ITS的发展方面处于明显的领先地位,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3、政府的积极态度与有力支持
对于ITS的开发利用。 在美国,由联邦/州运输部作为主管部门,联邦公路局、立法机构及地方政府均有介入。政府的作用是对发展目标进行战略规划,如美国国会1991年通过了《陆上综合运输效率法》(ISTEA),1997年又完善为《综合运输法》(ISTEAⅡ),对如何采用先进技术以提高运输网络的效能做了相应规定;1996年初联邦运输部对ITS的发展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立全国性的智能运输基础设施(ITI)以节省交通时间,减少伤亡事故,提高全国人民生活质量”,具体规定出交通信息管理、紧急事故响应、旅行信息等九个子系统作为该计划的基本构成,明确了到2010年的发展目标。此外,政府也是资金的主要来源。美国政府每年对ITS都有专门的预算,如1997、1998年分别为2.4和2.5亿美元,而日本仅在1995年政府就投入6.7亿美元,这为新兴的ITS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证。
4、专职机构的领导与协调
作为一个行业,ITS要有专门的组织来负责有关业务的领导与协调,一般多为半官方的,或者是有政府背景的机构,如美国的“全美智能运输协会”,加拿大的“加拿大智能运输协会”,而欧洲则有一国际性的ERTICO,“欧洲ITS组织”,其接受欧盟委员会的领导。这些机构与政府关系密切,它们既有行业的组织协调职能,又作为政府的咨询部门帮助制定发展战略,制定和颁布行业标准,构筑行业发展的架构;在其内部也有所分工,设立不同的专业委员会或工作组分管相应的专业领域。
5、智能产品的多样化
由于社会的广泛参与和市场的积极推动,ITS的服务功能越来越丰富和完善,产品也形式多样,使人们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不断地得到满足,使运输网络的功效得到不断地提高。以下是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
5。1万通卡(SMARTCARD)
其外形似银行的信用卡,作用似电话磁卡/IC卡。主要用于过路费、停车费、公共交通工具使用费等的计收。目前流行“非接触式”的,即卡与读卡机不再直接接触,可有10cm左右的工作距离,有的甚至隔着钱袋或衣服也能有效。卡经补值后可反复使用。这种系统极大方便了使用者,而且也便于管理者的管理与操作,大大降低了使用与维护成本。
5。2电子收费系统(ETC)
主要工作原理是,载有特定装置的车辆进入收费区后,收费区的信号探测器发出扫描信号,检测并获取该车的有关信息,然后根据不同的方式进行计费,或是使用万通卡,或是中心账户计账。
5。3实时交通信息系统
系统所能提供的信息包括路况、交通拥挤情况、交通事故情况、交通管制、停车泊位等。信息传播的方式主要有:调频广播、无线电短波和红外波。汽车专用信息接受器根据设计的不同可以有多种的显示方式——声音的、文字/数字的,有的用色灯及其发光强度表示不同的内容和程度,最先进的是显示在屏幕的电子地图上。
交通物流发展范文4
一、我市交通物流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__市交通物流业起步发展。截止20__年,全市有货物运输配货服务部50个,其中:规模性的从事货运信息和配载服务的30个;综合物流配送中心2个;公用型货运站场7个,营业面积达12万平方米。各类汽车维修企业和具有一定规模的营业网点288个,其中:90多家兼营停车住宿、货运信息等多种业务。全市现有货物运输经营业户9885户,货运车辆16897辆,其中:个体货运车辆10800辆。20__年货运量达1110万吨,货运周转量131003万吨公里,实现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比重较低。但近年来,我市依托交通、区位、资源等优势,交通物流业得到初步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基地建设稳步发展。依托我市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工业发达、商气旺盛等优越条件,各大企业加强配送中心建设,完善配送功能,拓展经营快速扩张的支撑平台,推进物流配送中心建设,逐步向多层次、多类型、宽领域的格局发展。现有的红星仓储货运基地和城区左营仓储基地已初具规模,经营效益明显,其中红星货运基地年营业额近1亿。在建的__西部物流中心将是集建材、家具、机电设备、装饰材料等一体的物流中心,市场潜力较大。
(二)设施设备逐步完善。据调查,__市物流设施设备逐步向规模化、现代化、集约化水平迈进,现有货物仓储空间6万平方米,叉车80台,搬运车600台,起重设备100部,高层货架2400平方米,保温室300立方米,冷藏、冷冻库5000立方米,危险品库600立方米,货场12万平方米,其中一部分设施设备科技含量高,电子信息化程度先进,为下一步加强发展交通物流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物流发展引起重视。随着思想的解放和经济的发展,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加快发展物流业的意识日益明显,大力发展物流业走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路子已被各方认同。市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已明确提出了要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一些企业积极探索加强物流业发展的新路子,夏进、红果等公司已把物流配送作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举措,物流配送得到了企业的认可。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不足
据调查,__市交通物流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与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需求相比,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据调查,较大部分普通货运车辆属于个体运输业户,并且一户一车者占绝大多数,“小、散、差”的问题严重,交通物流经营主体处于分散、割裂、单一、低效的状态,难以形成综合、高效、便捷的社会服务网络,运输组织能力差,抗风险能力低,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程度不高。
(二)社会化、专业化程度较低。物流业是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根据实际需要实施有机结合的经济活动。通过调查分析,我们感到全市交通物流业产业链条单一,大部分处于简单的配送层面,服务范围小,并且近年来各行各业根据自身业务,单一、封闭式的物流发展严重,造成全市整个物流业处在一个各自为政、自我管理、自生自灭、无序经营的状态,社会化、专业化程度较低。
(三)信息化、自动化程度滞后。全市现有的交通物流企业,在信息、技术、商务等领域投资程度不够,技术含量较低,普遍缺乏现代交通物流所必需的先进网络信息设施。绝大部分物流信息都是经营者内部沟通或者由临街小门面信息部、货运停车场信息部、市场内设信息部和餐饮住宿信息部提供,信息产业市场化程度低,目前全市还没有一个相当规模的物流信息平台。
(四)基础设施落后。据调查,全市现有的交通物流企业基础设施设备较为落后,现代化水平较低,配套性、兼容性较差,造成服务功能弱,安全保障低,产业链条短,难以“一条龙”的从事运输、储存、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经营活动。
(五)物流人才短缺。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物流人才短缺在全区也较为突出,目前宁夏交通职业学院已开设了物流专业。由于我市交通物流业发展起步晚,专业的物流人才欠缺,影响到交通物流业的发展。
三、对策及措施
(一)充分利用发展优势。当前,全市交通交通物流业发展存在一定问题,但也面临诸多的有利因素,可持续发展的优势明显。
1、区位优越。 __市地处宁夏平原腹地,盘踞于黄河流域的菁华地带,南接中卫,北连银川,东部与陕西省定边县毗邻,东北、西北与伊克昭盟和阿拉善左旗相连,东南与甘肃庆阳地区接壤。对外是我区通往陕西、等省区重要的通道,对内是贯穿我区北部平原和南部山区最便捷的大通道。
2、交通便利。__市曾经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市域内交通发达,距银川河东机场40公里,首府银川60公里,包兰、宝中、大古、太中银铁路和古王、石中、盐中高速公路、109 、211、307国道与正在建设暨准备开工建设的滚泉至红寺堡高速公路、白土岗子至太阳山高速公路、古窑子至青铜峡高速公路构成了四通八达的陆路交通网络。正在加快推进的沿黄城市带同城化建设,将会构建我市城际快速客运网路。
3、资源丰富。独特的地质地貌形成了丰富的矿藏资源,主要有石油、煤炭、矿石、天然气等30多种矿产。随着我市跨越式发展的推进,这些丰富的资源将会吸引更多的区内外企业投资置业。同时,__市是中国回族比例最高的地级市,被誉为驰名中外的“中国回族之乡”, 浓郁的回乡风情更是一种助推我市加强交通物流业发展的独特资源。
4、环境优化。近年来,市委、政府把优化环境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狠抓落实,在大力实施“两大工程”等重大举措,打造发展硬环境的同时,着力优化政务环境、司法环境、金融环境“三大软环境”,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去年我市获得 “中国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产业基地”等四个“中国号”,城市品牌进一步提升,为交通物流业创造了优越的发展空间。
5、政策优惠。去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对完善现代物流体系提出了明显的要求。在今年交通运输工作
会议上,周舒厅长指出要稳步推进物流设施建设和物流组织,进一步做好有关运输枢纽、站场、信息平台的规划和建设,整合货运资源,鼓励道路运输货运企业向物流企业转型,提供一体化物流服务。这些政策措施是加强发展交通物流业千载难逢的新机遇。(二)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__市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民族优势、产业基础和交通条件,为加快交通物流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加强规划引导。物流业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十分必要。有一个好的规划,就可以少走弯路。因此应按照“合理布局、完善功能、提升能级、突出特色”为原则,创新发展思路,抓紧制定交通物流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具体措施。通过加强区域规划,从整体战略布局上助推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需要特别建议的是,规划一定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要重视整合利用现有物流资源。就目前情况看,我们的物流资源不仅有总量不足的问题,也有结构不协调,布局不合理,利用不充分的矛盾。大量的物流仓储设施,分散在各个部门和个体,因为体制的原因,形不成规模,得不到充分利用。政府应该出面协调,促进资产重组,资源整合,使闲置或者利用不充分的资源向优势企业转移,实现集约化经营。
2、提升运输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着力解决交通基础设施总量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整合交通资源,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和组合效率,形成布局协调、能力充分、优势互补、衔接顺畅的综合运输大通道和综合运输枢纽,实现交通网络覆盖面的扩大、通达度的延伸,为加快交通物流业提供物质保障。
3、搞好物流业重点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我市在区域经济中连接南北、辐射周边的区位优势,发展城市配送型、产业基地型、专业市场型、枢纽转运型物流。整合现有资源,重点发展建设一至二个大型物流中心或物流园区,逐步形成服务全市,辐射周边,参与全区乃至全国大流通的区域物流中心,尽快形成新的物流主体。当前,要巩固提升我市全力打造的五大物流片区建设,逐步形成区区相连、带带相连、片片呼应的商贸发展态势,促进交通物流业发展。
4、建立政府主导下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与信息是息息相关的,要推动政府相关部门、中介机构、物流企业的相关系统与信息平台有效连接,信息平台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技术认证体系为保证,采取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的策略、社会化配送,建立一个快捷、准时、用户满意的交通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加快引导物流企业进入区内乃至全国物流网络。
5、提升改造传统产业物流运作模式。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以“两城五园”为抓手,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工业经济稳步攀升,能源、电力、新材料、造纸、乳制品、葡萄酒、皮毛绒、建材等传统产业竞争力较强,特色农副产品加工、清真食品及穆斯林用品等特色产业不断壮大。这些传统产业物流运作模式的改变,有可能成为__市“兴工强区”战略,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走新型工业化路子的“突破口”。促进这些产业物流需求的专业化、社会化运作,不仅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而且可以直接增加服务业比重。政府应该研究制定促进企业物流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物流向社会化转变,实现工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
6、引进和培养物流经营专业人才。建立物流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加快所需要的管理和操作人才的培养,为企业物流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人才环境条件。同时,面向社会广纳贤良,重点引进物流专业人才,形成自己的物流人才队伍。
(三)建立健全推进物流业发展体制机制。良好的体制机制是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为进一步完善、加快__交通物流业发展,必须建立健全并创新交通物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1、建立高效的物流协调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整合各种物流要素,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
2、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行使现代物流业投资职能,积极参与公共资源性物流项目、引导性物流项目、重大物流基础设施项目、尚未对外资开放的物流领域等项目的投资建设。
3、大力培育和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积极引进知名第三方物流企业和物流地产商,在我市建立区域分拨中心和区域配送中心。鼓励本地物流企业与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的合资合作,努力培育现代物流企业和骨干企业。大力促进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加快运输、仓储等国有物流企业的改制重组,鼓励大型专业市场、连锁商业、大型批发、储运等企业设立物流配送中心,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提升物流运作水平,拓展物流业务服务范围。
交通物流发展范文5
关键词:交通运输、现代物流业、物流创新
交通运输业是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物流业发展中具有基础和主体作用。基于此,本研究拟在探讨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业关系的基础上,结合物流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及对交通运输业的新要求,以创新升级、协调发展为核心,提出交通运输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交通运输在现代物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现代物流是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它运用综合化、一体化的先进理念,从供应链系统的角度统筹规划和整合各种物流活动,以实现物流系统的最优化。交通运输是指运输工具在运输网络上的流动和运输工具上载运的人员与物资在两地之间产生空间位移的活动总称。交通运输在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中具有基础作用和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运输是现代物流最主要的功能模块,其它如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功能均依赖运输而存在,需要运输来衔接;
第二,交通基础设施是现代物流业的基础支撑和依托载体,主要包括道路网、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机场、港口、货运场站、物流通道和信息平台等;
第三,运输装备是物流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货车、货船、货运班列、货机、客机腹舱以及运输中涉及的相关设施装备等;
第四,交通运输业在物流业发展中具有主体地位,从企业主体角度来看,交通运输企业在物流服务市场中具有主体地位,从业务领域来看,运输业务仍是物流企业最主要的经营业务;
第五,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具有统筹管理公路、铁路、水运和航空等运输业的职能,涉及物流的多项职能和多个领域。
二、现代物流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及对交通运输的新要求
1.现代物流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伴随世界贸易中心向亚洲转移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正在成为亚太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引擎。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先导,在全球化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面临的国际竞争日益加剧。这就要求我国加快构建“海陆空”三位一体、高效衔接的物流网络,培育形成以新技术、新管理为核心的物流服务体系,大幅提升现代物流业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以“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为特征的新技术革命正在对流通领域进行革命性重塑,持续爆发式增长的电子商务市场正在改变传统物流企业和物流业务模式。这就要求我国现代物流业创新变革,依托信息技术整合O2O线上线下资源,不断创新组织模式、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打造智能化竞争优势。
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提质增效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创新驱动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现代物流业需按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需求推进转型,做优存量,并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服务创新,提高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和自动化水平,促进一体化运作和网络化经营,促使现代物流业实现质量效率型增长。
以“区域协同、多向辐射、开放发展”为特征的中国新经济空间格局要求现代物流业由过去相对分割、以点为主的分散发展,向通道化、协同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自“十”以来,中央部署了“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三大战略的共同特点是跨行政区划、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这就对现代物流业发展提出了跨区域设施通道化、协同化和网络化的新要求。
综合判断物流业面临的新形势,可知我国现代物流业已迈入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需要紧紧围绕“创新升级、协调发展”的核心理念,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不断完善多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的、信息化、网络化、平台化的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高物流服务辐射功能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2.现代物流业发展对交通运输的新要求
交通运输业是网络性产业,规模经济效应显著,为了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新趋势,提升物流运作效率,交通运输业应改变目前的小、散、乱、恶性竞争的状况,向规模化、专业化、一体化、网络化、国际化发展,加快构建与完善畅通、无缝、高效、绿色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这不仅是交通运输业自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要,也是新形势下现代物流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具体而言,要求交通运输业做出以下调整和转变:
一是实现功能的转变,由完成空间位移的单一功能,向运用先进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功能的转变。
二是核心理念的转变,由五大运输方式的各自发展,向运作网络化、信息平台化、装备标准化、服务专业化、管理协同化等方向转变。
三是基础设施运作方式的转变,交通基础设施由相互比较独立、缺乏有效衔接和协调,向相互衔接、物流节点功能齐全方向转变;具体而言,要实现运输道路向“通道”转型,货运场站向“综合枢纽”转型,通过完善综合运输网络,实现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无缝、高效衔接。
四是提供服务的转变,由与被服务主体传统的“承托”关系,向综合性、全程物流服务转变,与需求产业深度融合,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细分化的物流服务。
五是供给主体的转变,由各主体相对独立的运作方式,向强调资源整合,各运输方式相互衔接,一体化、网络化运作方式转变。
六是支持系统的转变,由各运输方式信息系统独立建设的信息孤岛向高效的公共信息平台转型,由标准不统一的设施设备向标准化的设施设备转型。
三、交通运输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1.完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的网络链接,提升物流通达能力与辐射能力。
支撑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物流体系需要互联互通、衔接便捷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支撑,交通运输业应该统筹规划,不断提高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服务能力,将其作为交通运输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有效切入点。
具体而言,一方面要构建互联互通的运输大通道,大力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着力改善交通基础设施薄弱环节,强化跨区域、国际运输通道和口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通道和网络的综合运输能力。
另一方面,提升交通运输枢纽的综合服务能力,升级改造原有货运场站,整合上下游运输资源,借助“云网络”、“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积极发展服务产业、衔接运输通道的网络化与平台化“智能公路港”,形成具有整合创新功能的公路货运平台。此外,以发展现代物流为目标,推动铁路货场向铁路物流枢纽的转型升级,提升硬件设施能力,大力拓展物流全过程服务,全方位开展物流经营管理;提升港口基础设施服务能级,投资建设一批高等级、专业化码头,不断聚集高端航运要素,优化无水港布局,提升内陆无水港的物流服务功能;加快航空物流园区建设,加速机场同其他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促进空铁、空海、铁海、空铁海等多种联运方式。
2.优化市场主体结构,提升物流的一体化服务能力和综合实力。
传统的货物运输企业具备客户资源、网络优势、业务经验、运输基础等优势,具备发展为现代物流企业的良好条件。交通运输业在促进物流业发展过程中,应着力引导运输企业拓展和延伸服务功能,开展上门取货、代收货款、货运金融、送货回单、全程供应链等服务。同时,积极引导和规范中小货运企业和货运中介主体的发展,鼓励和推进不同运输方式的企业基于分工的合作、联盟,形成上下游协同的、提供全程服务的供应链。
此外,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还应引导具备一定条件的传统货运企业向现代物流服务商转型,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推动建立以大型龙头企业为引领、中小物流企业联盟为主体、零散小微业户为基础、货运中介为纽带的专业优势互补、合理分工协调的市场格局,以加快现代物流向全程化、一体化运作和网络化运营方式发展的步伐。
3.发展先进运输组织方式,提升物流运行效率。
交通运输业应通过创新组织方式,着力优化整合交通运输资源,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优势和交通网络整体效能,提升服务水平、物流效率和整体效益。
具体而言,交通运输部门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薄弱环节建设,完善由公路、水路、铁路、航空、管道所构筑的综合运输网络,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顺畅衔接,大力发展海铁联运、公铁联运、海空联运等多式联运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多式联运站场建设,促进不同运输方式在基础设施、运输装备、操作规范等方面的对接和统一,积极培育具有较高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多式联运经营人。推广集装箱运输、甩挂运输、共同配送等高效的运输组织方式,逐步构建功能完善、衔接顺畅的节点体系,以促进运输和物流效率的提升。交通运输业要不断创新货运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促进业态创新,开发新兴运输服务,发展高端国际集装箱班列物流服务,打造中欧集装箱班列品牌,开发铁路零散货物快运产品、空铁互转的电商班列、特快班列等新型产品。
4.以智慧交通为导向推进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提升物流现代化水平。
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信息化、智能化为引领,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监管、运营管理和服务领域的深度应用。
一是要依托运输装备的现代化和技术进步,促进运输的高效化、绿色化和区域一体化运作。二是要提升交通运输业的信息化水平,建设完善有利于整合行业资源、行业相关信息、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事务办理的行业信息平台,建设基于互联网的“运力整合”和“供需匹配”信息平台,推动运输企业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实现数据共用、资源共享,提升交通运输运作流程的全程货物监管和信息追溯能力。
继续推进交通运输标准化建设,推行车型标准化、设施设备标准化、作业标准化,加速实现运输装备与其他物流装备和设施的匹配,以及不同运输方式间运输装备的标准统一,为物流业实现规范化、高效化运作夯实基础。制定相关服务规范体系,引导企业在运输活动中采用标准托盘和集装单元,实行货物生产、包装、装卸、运输的全过程标准化管理。
交通物流发展范文6
低碳视角下城乡双向商贸流通农业物流的发展路径分析
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源于英国白皮书《我们能源之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本意是出于经济发展与能源安全、气候变迁关系的考虑,随着社会发展,很多学者都给出了不同的解释。笔者认为低碳经济的核心内涵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创新及架构设计,规制发生源,理顺供应链各环节,减少碳排放,节约能源,建立低碳排放的体系和产业结构。对应生产流通形式,低碳经济应包括生产的低碳化、流通的低碳化、分配的低碳化和消费的低碳化四个体系。
流通的低碳化就是要使生产要素和产品能够自由流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着眼于流通体系优化有助于实现农业物流的低碳化。目前农产品同时呈现了“菜贵伤民”和“菜贱伤农”的两种景象,一方面城市菜价及其他农产品价格涨幅过快,另一方面农户却增产没有增收,甚至滞销。
我国现行农业物流运作模式
目前来看,农村市场已成为我国商贸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市场分为农资市场、农副产品市场和日用品市场,参与主体多元化,活跃着多个生产要素。近几年,国家对“三农”日益重视,但长期以来农村商贸流通与城市商贸流通没有统筹,双向流通不够,制约了农村的现代化建设。笔者按运营主体的不同将我国农业物流运作模式主要概括为以下四种。
(一)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运营主体的农业物流运作模式
显然,这种模式的主导者是当地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它连接千家万户的农户、农产品批发商、零售商。有的加工企业,自建商贸网点搞工贸一体化;还有的加工企业以加工外销为主,把网点拓展到了国外。
其特点有:这种模式涉及面较窄,主要是针对一些须深加工的农产品,如临安山核桃、金华火腿、食用油等,但对于一些无须加工的初级农产品往往显得无能为力(刘磊,2005)。加工企业须是当地龙头企业才能担当主导者。企业上规模,加工精度深,加工费用相对低廉,能吸引供应农产品的农民;吸引了供方,就会吸引销方,批发商和零售商就会找上门来。加工企业的服务能力往往有限。加工企业主业加工,往往在物流服务如运输、配送,特别是商品跨区域的流动上会显得乏力。加工企业的辐射能力较弱。很多加工企业都建立了企业网站,产品信息、加工常识、技术支持一览无余,但主要是朝“专而尖”方面发展,辐射面有限。
(二)以农产品流通企业为运营主体的农业物流运作模式
这里的农产品流通企业偏“商”,包括农产品连锁企业、配送中心等。由它们来连接农产品初级产品提供者农户、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及城市终端的的消费者。
其特点有:农产品流通企业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它会选择大的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生产基地进行合作,这样才能有比较稳定的货源。农户、加工企业或生产基地须“抱成团”,以迎合这种倾向。流通企业往往对农产品标准、农药残留量、产品包装甚至生产技术都有较严格的标准。而总体上,分散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得这种标准的执行常常不到位。相对于加工企业为运营主体的运作模式来说,这种模式运作效率较高,并能降低一定的市场风险。有实力的流通企业,往往运营网点广泛,如上海联华、乐购等,它们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直供合同,把城乡对接起来(焦必方,2002)。但总体上来说,在这种运作模式下流向还是单一的。只是“农村走向城市”,城乡没有互动,没有双向流通,而实际上农村市场巨大。
(三)以农产品批发中心为运营主体的农业物流运作模式
农产品批发中心,与农产品批发市场或农贸市场有相同的地方,但又有所不同。它们功能相似,但在规模大小、辐射能力等方面有较大不同。农产品批发中心按其地理位置来分至少有两种类型:一是城市里的农产品批发中心,它主要连接的是批发商与零售商、公司用户、终端消费者;二是乡镇里的农产品批发中心,它主要连接的是作为农产品供应者的农户与批发商。
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有:农产品批发中心在目前农业物流运作模式中占据了一个比较核心的地位。农产品批发中心往往又可以细分为副食品市场、水产品市场、蔬菜市场、水果市场、肉禽蛋市场和粮油市场(何秀容,2002)。它以批发为主,但往往批零兼营,同时具有市场管理、物流配载、工商税务、产品检测等功能。农产品批发中心能基本反映市场供、需的基本情况,但由于信息不对称,批发商对作为生产者的农户和广大消费者进行消息封锁,从中赚取巨额利润。一些批发中心信息平台是缺失的,有一些批发中心即使有信息平台,但透明度不高、信息更新不快、在线交易不畅。我国农产品批发中心从量上来说接近饱和,但从质上来说,相对于现代意义上的批发市场还是存在较大距离。绝大多数批发中心还是处于粗犷性经营中,专业市场不够细分,精深度不够,功能不完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较低。
(四)以农产品物流企业为运营主体的农业物流运作模式
此种模式下,龙头农产品物流企业担当农业物流运营的大任,这也是商业繁荣下市场专业化分工的表现,它虽不是直接从事生产和销售,却能较有效地连接起分散的农户和城里人的餐桌。
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有:龙头物流企业利用搭建的信息化平台,能帮助用户获取物流服务、流通速度、产品价格、在线交易等支持,特别受到广大农户和农业生产性企业的青睐(骆温平,2001)。此种模式下,组织结构清晰明了,有利于农户、加工企业、批发商专注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现阶段,跨区域的物流中心、物流园区尚在规划和完善中。只有当物流服务网络发达了,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和城市。绝大多数农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尚在起步阶段,管理水平、专业化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和数据共享都还很不健全,亟须完善。
低碳经济视角下构建城乡双向流通的农业物流模式
(一)农业物流模式构建应坚持低碳经济原则
1.“低碳”原则。低碳,意味着农业物流发展应通过统筹协调、合理规划来优化农产品的流动,从对物流源的控制上实现物流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从而减少重复建设、提高车辆实载率,最大限度地降低碳排放,实现经济转型。
从农业物流管理的角度来看,由于
长期以来城乡割据,缺乏统筹规划,农产品供应链成员各自为政,分散经营,缺乏公共的、统一的及公信力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导致物流节点间衔接度不够,货流不畅。而在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为满足农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农业物流从服务内容上看已经从单纯的运输、仓储等服务,扩展到以现代科技、管理、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综合物流服务,从服务范围上看逐渐向全国性、国际性方向发展,这些都显示了农业物流需要一个网络化的综合服务体系。
2.“经济”原则。经济,意味着要在规划农业物流网络、控制物流源的基础上和过程中,继续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现行的农业物流模式由于分段、分散,资源不够整合,难以形成规模经济,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农业物流供应链整体性与农业物流主体的个体性对接度不高,无法匹配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求。通过布局农业物流网络,可对农业物流资源进行整合,便于城乡间商品和服务、资源与要素的顺畅流动,实现规模经营,可以使利益最大或成本最小,并兼顾生态环境,使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基于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的农业物流模式构建
坚持低碳经济,首先应从网络布局着手,网络是实体的“点”和虚拟的“连线”交织而成,故布“网”一定意义上重在布“点”,很显然政府层面规划就起到了主导性作用;除了组织的网络化,政府公共信息平台是城乡能否双向互动的关键。其次,经营性企业从具体运营层面应发挥主体性作用,我国目前的农业物流运作模式,主要停留在“农村走向城市”,城乡没有双向流通,这样一会使农村广大的市场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二也会致使流通成本居高不下;故若以核心企业充分发挥居间性作用,实现“城乡对接”,不仅有利于流通环节低碳化,降低运营成本,也会极大地促进城乡市场的开放与融合。
1.政府主导:以发展农业物流节点构建城乡双向商贸流通模式。这一模式是指通过发展农业物流节点,建立节点之间的联系,形成城乡双向的农业物流服务网络。其流通组织模式如图1所示。网络化是现代农业物流的基本特征,农产品流通效率直接依赖和受限于网络结构。鉴于前面的分析,笔者认为应基于城乡统筹发展农业经济,构建现代农业物流服务体系,发展我国现代农业物流,从布局、结构、区域上构建和优化农业物流体系,形成城乡一体化物流体系,使农业和工业联系日益紧密。发展农业物流节点应符合低碳化,应优化布局,避免重复布局、重复建设,必须摆正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性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
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有:
第一,现代农业物流服务网络是由节点、联结、层次和活动有机结合而成的。由于节点功能和布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物流网络布局和功能结构,因此,通常将发展物流节点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物流的关键和重要切入点,发展物流节点应坚持低碳经济的原则。
第二,农业物流应纳入已有流通主道。农副产品物流基地应和工业物流基地、小商品物流基地并存于政府统筹规划的分区域、多层次的物流园区。目前,我国农业物流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线路和节点配套不好、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不够、区域布局不尽合理等,导致城乡资源和要素不能顺畅流动。如何按现代农业物流发展的客观要求,构筑我国大物流网络,实现区域和区域之间、线路和节点之间、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是我国交通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第三,在一个网络结构中,为了提供特定的商品和服务,必然需要网络的许多成分共同参与,因而网络成分之间是相互补充的(黄静兰,2003)。农产品批发商、加工企业、物流企业是农副产品物流基地的组成成分,也扮演着主角,它们又有各自的供应链网络,共同作用、相互协调,促进了节点的发展。
第四,以专业合作社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实践证明,在坚持实行的前提下,通过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经济,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借鉴日本农协的做法,由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民合作购买和合作销售(赵慧峰,2002)。通过“合作购买”(主要针对化肥、配合饲料、农药、农业机械等农资品)和“合作销售”(主要针对农产品),实现城乡间商品和服务的顺畅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第五,政府公共信息平台是农产品物流网络运行的重要技术支撑,通过政府公共信息平台可以实现城乡间商品的快速配载、农资供应、实时跟踪,进行信息采集与传输、业务管理、客户查询及业务跟踪、农业科技合作、农业咨询服务,有效地减少物流中间环节和费用,并且由合作社组织合作销售、合作购买,“统一计算,费用分担”,使农户能取得稳定的收入,调动了农户参与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的积极性。其电子虚拟模式拓扑结构如图2所示。
政府公共信息平台使得传统的农业物流网逐渐转变为增值型的物流网络,一个物流资源共享、快速反应、成本最优的综合体系。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整合分散化的农业资源,将上海、武汉、广州、成都、沈阳、兰州等各个区域农业基地串联在一起,资源共享;通过信息技术,有利于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满足客户的需求;通过信息技术有利于农业产业布局的合理化,提高产业集中度和透明度,实现规模经济;通过信息技术,也有利于优化我国农业的组织架构,有利于合作社、农业企业实现规模经济。
正是由于政府公共信息平台才使“低碳”和“经济”得以兼顾。信息网络包括内部信息网络和外部信息网络。内部信息网能够在节点内部得到共享,外部信息网可以使节点加强与外界的连接,每个农业物流节点可以与其他任何节点发生联系,快速交换信息,协同处理业务。故每个农业物流节点既是一个独立的主体,又处于一个大的网络之中,因而信息网络使城乡市场成倍的放大,城乡双向商贸流通模式势必快速发展。
2.企业主体: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推拉结合”双向驱动供应链促进城乡商贸流通。运用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来改造单纯的“农村走向城市”的农产品“推式”供应链,以市场为导向,构造“一个核心(核心企业),两个满意(农户满意和市民满意),四方(企业、农户、政府和市民)共赢”的新农业产业化“双向驱动”供应链(如图3所示)。这一“推拉结合”双向驱动供应链企业主体模式是对政府主导模式的补充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使城乡流通环节低碳化,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实现城乡市场的开放和融合。它是一个跨工、农、商三个产业,连接多元直接和间接利益主体,伴随多种要素(产品、信息、资金等)流动和竞合关系的复杂产业链系统。
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有:
第一,“核心企业”是供应链的“中场组织者”。一方面核心企业和农户签订意向性协议书,将优质农产品、农副产品直供超市、便民店和菜市场;另一方面核心企业组织农业日用品、农资等下乡,深化“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打造“农村沃尔玛”,实施惠民惠农工程。
第二,“两个满意”是“推拉结合”双向驱动供应链的原动力。“两个满意”意味着“两个市场”,两个“推拉结合”。一个市场在城市,是“菜篮子”工程,是如何从“田间到餐桌”的问题,这个市场以“市民满意”(CS)为拉手,以农户及其组织为农业产品的推手;另一个市场在农村,这个市场刚好相反,以“农户满意”(FS)为拉手,以市民及其企业为农业日用品、农资品的推手。核心企业所起的作用就是使“推拉手”手牵手,形成协同运作机制。
第三,“双向驱动”的本质是将现代流通方式引向广阔农村,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起来,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销一体化链条,实现企业、农户、政府和市民共赢。由于双向流通,最终会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低碳化农产品营销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