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学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舞蹈教学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舞蹈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范文1

基本功在舞蹈中的地位就如同宏伟建筑物的坚固地基。扎实的基本功,是一名出色舞者的必要条件。基本功与舞蹈是密切相关的,它是舞蹈训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训练学生基本功的同时一定要强调学生注重“美”的体现。由于基本功训练相对苦累与枯燥,学生在训练动机上,往往会演变成“为了训练而训练”。大部分的学生都误认为基本功训练只是纯粹地在练肢体、练能力、练体力。导致训练效果过于“机械化”,让舞蹈与杂技毫无区别。故此,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务必要积极地正确地引导学生:每一次举手、投足,都要仿佛置身于舞台一般,用心感受、细腻处理、完美表现。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即使再简易的动作都能将舞蹈艺术中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而忘却基本功训练中的苦与累,从而把训练当成享受,把“美”当做习惯。

二、技术技巧同样需要美感

技术技巧是舞蹈艺术抒情达意的一种手段。舞者通过在舞蹈中穿插技术技巧的展示加强舞蹈整体的表现力,凸显主题思想,使得观众对整个舞蹈印象更为深刻。但在如今的舞蹈教学中,较多教师只与学生强调技术技巧的完成度,而忽略技术技巧中必要的美感。“为了技巧而技巧”的现象屡见不鲜,在技术技巧的“快”和“高”之中往往伴随着“滥”和“杂”。技术技巧作为舞蹈中的闪光点之一也要强调美感,没有美感的技术技巧就如同枯枝烂叶般徒有形,而毫无生命力。在舞蹈教学实践中,在技术技巧开范儿前,教师就应该培养学生注重舞蹈技巧美感的意识。在训练时,教师除了要求学生在技术技巧完成的细节处理上要不断完美化,比如最基本的绷脚、膝盖、手型、体态等以外,在技术技巧与舞蹈动作的衔接问题上,在技术技巧怎样巧妙融会情感表现上,以及怎样才能创作出更多既优美又有高超技术含量的技术技巧上也要下一番工夫。这些方面,都是教师们需要努力去向学生引导、强调、精雕细琢,以及教师本身不断研讨深究的。

三、增加艺术鉴赏课程,提高学生对舞蹈艺术美感的认知

人们说学习任何技能都由看、模仿、自我创作三部分构成。培养学生舞蹈美感也是同样。教师必须让学生先明白何为舞蹈之“美”,学生才能懂得如何表现美。在课程设置中,可增设舞蹈艺术鉴赏课,在课堂上,教师给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舞蹈作品。每部作品都需要经过教师精心挑选。在挑选作品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考虑舞蹈类型、舞蹈风格,还要根据学生的年级与水平来选择他们所能吸收领会的作品。每观赏一个优秀作品后,教师应对当次作品予以分析与解读,从而帮助学生深度了解作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学生通过众多优秀舞蹈作品的感染及熏陶,能够极大地激发学习兴趣,逐步提升学审美能力。要知道,一个舞者创作美的水平与能力直接取决于该舞者的审美水平。

四、培养学生的音乐感

教师在身体素质、舞蹈感觉、技术技巧、艺术鉴赏这四个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舞蹈美感以外,仍有一点不能忽略。那就是在舞蹈的美感养成中,学生的音乐感(既对音乐的感知)也是不可或缺的。“舞蹈是音乐的回音,音乐是舞蹈的灵魂。”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听不同风格的音乐,并且用心感受,体会不同音乐所表达的意境与情感,学会边听边想,想象在不同的音乐中,应该怎样去表演。当学生对音乐的敏感度逐渐加强后,可加强训练力度。尝试让学生多做即兴训练。教师在课堂上,放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即兴舞蹈。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专项练习后,学生的音乐感,即学生对音乐的敏感度与节奏感等,都会取得明显的进步。

五、结语

舞蹈教学论文范文2

除了各个地方的群众艺术馆、青少年宫有政府的扶持,其他私立的舞蹈培训机构设施十分简陋,场地一般都是100平方米的门市房,一面镜子、把杆、地毯、音响。而且在笔者走访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机构的镜子是不够的,这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虽然教师教授的东西是学好的前提,但是环境对于孩子学习舞蹈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幼儿舞蹈教学机构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国家给予进修机会,提高教师自身教学能力。对于一些基础偏低的教师国家应给予进修学习的机会,每年在寒暑假都可以给各地方的业余舞蹈教师进行培训,这样就让许多能力不够的老师又有了重新进修的机会,上课的内容是全国统一的教材,有基础和基础扎实的教师学习同样的课程,成绩偏差不会太大。此外,在舞蹈机构会将幼儿通过年龄分出大、中、小班,教师实行3个月一换班的制度进行教学,这样就缓解了师资力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同时,教师们要多交流、多听课、多提出意见,根据实际情况找出1+1大于2的方法,了解儿童内心深处的想法,需要生动地讲解舞蹈动作的规范和要领等,给孩子量身定做出属于他们自己的作品。

2.更新舞蹈教育的方法

虽然我国优秀的舞蹈家也编辑适合中国幼儿的舞蹈教材,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已经不能满足目前的需要,美国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和达尔克洛斯教学法最能符合现代幼儿的需要。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带有强烈节奏的教学方法,幼儿可以根据节奏随意用肢体表达情感,这样就减少了必须模仿教师的局限性。达尔克洛斯教学法是一种以发展幼儿创造性为目的的教学法,不仅增加了趣味性,而且教师和幼儿的互动环节也减少了幼儿惧怕教师的情况。国门之所以打开就是让我们借鉴国外的先进理念,反对盲目教学给幼儿带来的心理和身体的伤害,也呼吁广大舞蹈教育者使用正确的教育方法,让孩子们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完自己的舞蹈之路。

3.改善舞蹈培训机构整体环境

舞蹈教学论文范文3

其一,心智技能形成的过程。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学生所使用的观察技能,形象记忆技能,动作组合和记忆技能,以及动作自我监控技能,都隶属于心智技能。所谓心智你能是指对于自我意识的控制和管理。其形成的过程为:动作局部掌握阶段-动作整体掌握阶段-动作协调性掌握阶段。其二,师生情绪处理的过程。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两者的情绪都会对于教学产生影响。具体来讲,学生对于舞蹈教学的情绪,由于学生面对困难的态度,学习舞蹈的动机,基础能力的强弱,舞蹈训练的积极性,接受新鲜动作的能力,团队合作的意识,都有可能导致学生出现紧张,焦虑或者自卑的情绪特点,这样的情况势必对于教学质量产生负面影响。教师对于舞蹈教学的情绪,如将不良情绪带入教堂,存在歧视性教学,教学个性化太强,语言过于偏激,脾气比较暴躁,人生价值观扭曲都会对于教学产生影响。

二、如何将心理学切实的使用到舞蹈教学过程中去

1.积极学习舞蹈教学的心理学理论

与舞蹈教学相关的心理学理论众多,如何切实的将其联系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去,就需要教师不断去学习舞蹈教学的心理学理论,结合舞蹈教学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将其运用到课程上去。具体来讲,其主要涉及到以下几方面的心理学理论:其一,态度改变理论,从改变学生对待舞蹈教学的态度做起,倡导先苦后甜的舞蹈态度,促进学生舞蹈学习态度的端正;其二,罗森塔尔效应,不断调整教师自我对于学生的期望,以此去感染学生的舞蹈学习,从而使得学生恢复信心,形成良好的教学体系。

2.不断提高舞蹈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将学生学习的过程界定为信息加工的过程,元认知是指个体对于自我认知活动的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等的自我调节和规划。将其运用到舞蹈教学过程中去,显得尤为重要。具体来讲,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其一,积极鼓励学生养成课下做课堂笔记的习惯,实现对于舞蹈动作的回忆;其二,强化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师和其他学生认知过程的领会,实现其对于舞蹈动作的自我理解;其三,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实现监控能力的提高,从而促进动作的协调性;其四,切实抓好教学重点,积极传授给学生学习技巧,避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其五,不要过多的干预到学生的自己的观点中去,教师应该积极做好引导者和聆听者的身份。

3.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学生意志力培养

冰山理论认为,意志力是无形的人性锻炼,处于水面下部分,而水面上的部分始于物化的教学过程。这就揭示了舞蹈教学具备意志力培养的作用,对此我们应该积极开展有效措施实现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具体来讲,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其一,实时的在舞蹈课程中加强节奏,延长时间,增加学生的体力消耗,以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忍耐力;其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舞蹈演出活动,在此过程中尝试失利的滋味,以培养学生的性格。

4.注重舞蹈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舞蹈专业培养目标中,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是比较重要的,这往往需要舞蹈教师在充分把握学生创作潜力的基础上,实现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激发。具体来讲,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其一,积极鼓励学生接触更多关于舞蹈方面的知识,扩宽其涉猎领域,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其二,鼓励学生做一位热爱生活,喜欢观察,乐于体验,善于捕捉现象的人,为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打下基础;其三,积极组织各种课外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参与其中,实现其实践经验的积累,以促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高;其四,避免单方面的关注于某一种舞蹈,可以积极去了解不同类型的舞蹈作品,为开展思路,实现创新奠定素材基础;其五,坚持逆反原则,移植原则和群体原则,实现学生创作能力的全面培养。

5.将合作意识纳入到舞蹈教学过程中

合作,无论是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还是与同学之间的交流,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此过程中,不仅仅能够实现学生意见和建议的融合,还可以起到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在此过程各种,我们应该积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其一,积极开展信任联系,促进学生合作意识的形成;其二,严格控制整个活动的开展过程,避免出现任何安全事故;其三,注重激励学生的团队荣誉感,进一步激发起合作意识,使得形成合力,以最大化的发挥合作团队的创意。

三、结语

舞蹈教学论文范文4

舞蹈是一个享受艺术的过程,舞蹈教学是指舞蹈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舞蹈时,引导学生感受舞蹈所带来的文化魅力,激发学生对舞蹈表演的兴趣性,提高学生的艺术技能和文化素质水平,增强学生的舞蹈艺术表演力,使学生在进行舞蹈表演时更加投入的去表演。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舞蹈教师要重点发觉学生的独特之处,针对每个学生有不同是风格,制定相应的舞蹈技术进行教学,促使学生的独特情感与舞蹈技术相结合,学生也必须要根据已有的舞蹈风格体系和舞蹈表现形式去发现适合自身的舞蹈形式,努力将个人情感融入到舞蹈表演中,提升自己的舞蹈艺术表演能力。通过对学生进行不间断的舞蹈训练,使舞蹈基本动作成为每个舞者的基本能力,舞蹈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感知艺术的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学生在练习舞蹈的过程中,开发和拓展自己的想象能力,为舞蹈表演动作赋予自己的理解,然后将自己的舞蹈意象添加到舞蹈表演中,进而对舞蹈表演有更加完美的诠释。从主观方面来看,学生通过将舞蹈表演动作和自身情感想象融为一体,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舞蹈艺术表演风格,从而推动了学生在舞蹈表演道路上的快速发展。

二、分析在舞蹈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艺术原则

结合当代的舞蹈教学发展历史,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主要是为了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真正的热爱上舞蹈。

(一)舞蹈教师必须要有严格的自我控制力,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通过每一个舞蹈动作和舞蹈表演情节培养学生对舞蹈表演内容的感知能力,在一点一滴中,使学生在对舞蹈动作和舞蹈理论都能完全掌握,从而使学生能够形成以自我为主体的、系统的、完整的表演体系,提高舞蹈教学的效果。

(二)舞蹈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舞蹈,更要鼓励学生在舞蹈领域要大胆创新,舞蹈艺术学科和其他的学科不同,支撑舞蹈艺术逐渐进步的力量是不断的创新和改革艺术内容。因此,舞蹈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的运用新型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主动学习的态度,提高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鼓励学生自我创新是舞蹈教学中必须要遵循的原则。

三、探析如何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艺术表演能力

(一)加强舞蹈基本功的训练:在舞蹈领域中,拥有坚实的舞蹈基本功是练习更高舞蹈动作的基础,没有最基本的舞蹈技术也就谈不上舞蹈表演力,因此,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舞蹈教师必须要加强学生对舞蹈基本功的训练力度,使学生提高自己的柔韧性、灵活性和身体协调性等。基础的舞蹈训练是一个乏味的过程,而通过培养学生的艺术表演力,可以使学生领悟到每个基础动作所拥有的情感,使每个舞蹈动作都能拥有独特的灵魂,最终使学生能够将舞蹈动作做得完美,加强基础舞蹈动作的训练在培养学生艺术表演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开发创新能力运用到舞蹈表演中:舞蹈艺术的魅力来源于舞蹈动作,而舞蹈动作又是舞蹈表演者利用对舞蹈的独特理解所编排的,因此,舞蹈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对舞蹈动作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艺术的创新力和想象力,将自己对舞蹈动作的认知情感与舞蹈动作相结合,就重新组成了独特的舞蹈内容,舞蹈教师应该多开设一些类似舞蹈创编之类的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从而激发学生对舞蹈表演的兴趣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开发艺术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再加上对学生的情感认知培养,进而可以提高学生的舞蹈艺术表演力。

四、结语

舞蹈教学论文范文5

舞蹈中的节奏感是人们在跳舞时通过改变形体和动作的组合来完成表现出的感知能力和具体反映。舞蹈节奏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其中包涵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在的节奏性,也就是学生听到的、感受到的外界节奏,例如舞蹈音乐。另一方面则指来自人内部的,由于接受外来信号而引发的一系列情感变化,这是内部节奏。外在节奏主要是指音乐的节奏,是对音乐中相关要素理解和感知的一种综合的能力,其中主要包括速度、轻重音、节拍等方面的感知、理解和重现的能力。而内在节奏则需要学生对情感的领悟力,和对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的表达和重现。培养节奏感就要明确什么是良好的节奏感。人的心理和生理活动常常同节奏运动想呼应,源于后者具有较强的情感效应和独一无二的表现功能。对节奏各个方面的敏锐体察和准确的再现就是人们所说的较强的节奏感。这是音乐感知和理解形成的基础和条件之一。而针对于节奏感的相关训练,就是要培养、帮助学生形成较强的内心节奏感,来达成更细腻的舞蹈表达,更生活的肢体语言,形成节奏意识。

二、舞蹈教学中节奏感存在的问题

教师在舞蹈教学中进行节奏感培养时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一是内外分离。内外分离就是指,仅仅将音乐节奏当作一种数量的数理关系保持在数量计算的层面上,也就是说仅仅将节奏感教学停留在音乐节奏感的培养上,而忽略内部情感变化的感知训练。节奏感是内外兼修的一种素质,需要靠外在音乐中音符互相作用变化来带动内在情绪的变化,使二者形成一种共鸣,以此来提升自身节奏感。内外分离,不仅仅是指在音乐教学中忽略内外的某一方面,也指将二者的训练分离。内外节奏感是相辅相成的,需要放在一起作用,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二是存在于学生的差异性,节奏感是生理上的一种天赋,虽然可以后天培养但是与先天的能力分不开,尤其体现在外部节奏训练中。每个学生在内外节奏的感知能力上会有不同,有些擅长感知音乐中所蕴含的情绪,而有些则善于抓住音乐的规律。在这种差异下,统一的进行教学,很容易拉大已有的差距,并使得相对落后的学生产生挫败感,不利于后续的教学活动。当然在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地区,问题也会相对存在不同的差异。

三、舞蹈教学中节奏感的训练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节奏意识。

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这样的状况,例如学生可以很好的体会音乐,但是却不能够准确的表达出来,或者学生本身的专业基础合格,但是无法自行搭配合适的节奏等等,在这些情况下,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节奏意识。节奏对于很多的学生来讲是枯燥并且书面化的一个概念,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导致学生对于节奏意识培养的疏忽。兴趣是学习路上最好的领路人,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应当注意学生对节奏感培养的兴趣,这样由内而外的动力会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教学效果增强。节奏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利于学生理解内化,所以在节奏感培养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适当融入一些源于生活的节奏游戏,将节奏化于日常生活中,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加以体会。如自然中的鸟鸣蝉响、水流风声雨声以及生活中的种种声音都可以拿来作为教学素材。当然,兴趣并不足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形成节奏意识,老师同时也要注重对于学生审美情趣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舞蹈是人的审美理念和审美能力的一种体现,是美学相关的活动。只有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才能真正演绎出高水准的舞蹈。古人言:“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毛诗正义•诗大序》”,诗,是人表现志向所在的,在心里就是志向,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诗。情感在心里被触动必然就会表达为语言,语言不足以表达,就会吁嗟叹息,吁嗟叹息不足以表达,就会长声歌咏,长声歌咏不足以表达,就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在古代,诗、歌、舞三者是相通的,在表演艺术中也是相辅相成。舞蹈是诗歌的形象化外化的艺术手法,以此可看出舞蹈是诗意的舞蹈。学习舞蹈,学生需要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才能真正透过音乐以及表现出来的情感,准确地体会其诗意并将其再现。

(二)帮助学生将节奏意识融入实践。

在学生产生一定的节奏意识后,只有真正地将意识融入实践,成为一种身体力行的习惯,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意义。一是需要老师可以保障学生形体训练的扎实稳固,这是节奏感实践的基础。舞蹈表演中的节奏性和舞蹈动作是分不开的,肢体的动作是舞蹈节奏的重要表现方式。因此想要培养舞蹈中的节奏感,先要确保学生的形体基本功扎实,心中所想能准确的通过肢体表达出来。形体训练是指用科学的方法训练学生的站、坐、卧、走、跑、跳、伸展、支撑等一系列基本动作,以此调整不良体型和不良姿态,训练身体的柔韧性。其中包括双目平视、双肩平正、提颈、挺胸等静立式训练,也包括动作方面呼吸节奏、头部动作、肩部动作、手臂动作、腿部动作等训练。精准的肢体表达,有利于节奏感的提升,同时也利于学生将节奏感的体会真正表现出来。在训练环境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老师应优先选择一个宽敞明亮,自由舒适的训练空间。音乐是需要空间来传播的,一个较为敞亮的环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投入节奏感的训练之中,更易于学生捕捉细节上的信息。二是需要一个静谧的环境,确保学生可以更加专心的投入训练。尽管节奏感有内外之分,但是想要使学生培养节奏感,就需要让学生多听多练,更多的实际操作。例如老师可以在上课时,为学生准备一段音乐,听完之后,可以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并且用肢体语言表现出这种韵律。积少成多,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会自己慢慢领悟,最终达到培养的目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明确节奏感的培养并非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长时间的,立体多方面的努力,因此在培养学生节奏感时,不能期望仅仅依赖于随意堆砌音乐练习的方式,来达成目标,而是应该全面、多层次地搜集音乐素材,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尝试不同的音乐风格和内容。舞蹈中音乐节奏最重要的两个部分是伴奏音乐中的节奏点、伴奏音乐的旋律节奏,只有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音乐节奏点,体会节奏点与旋律节奏之间的差异,才能让学生自己的舞蹈动作同样具备感染力。因此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要求老师必须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从舞蹈动作及舞蹈伴奏两个方面帮助学生进步。三是艺术虽然高于生活,但是却源于生活,舞蹈作为艺术的一部分同样如此。不论何种形式的艺术,一旦脱离了生活,就会成为无本之木,失去了生长壮大的可能,也必然会失去其艺术的价值。所以,想要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老师必须将舞蹈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创造条件并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增强对舞蹈的感悟。把握音乐节奏感,要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舞蹈实践,将舞蹈和生活相融。

四、结语

舞蹈教学论文范文6

一、韵律活动和舞蹈可在课的各个部分进行

1.安排在课的开始部分进行。如教学第一册教材中的集体舞《小火车舞》时,一上课我就扮演“火车头”,让学生扮演“车厢”。在音乐伴奏下,“车头”带领“车厢”“行驶”出各种图案,并在不同的图案上随音乐变化进行不同的模仿练习。这样既完成了教材中枯燥的队列练习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趣味活动中,把兴趣转化为学习与练习的内部动力,成为激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推动力,为下一个教学内容奠定了基础。

2.安排在教材与教材之间的衔境处进行。这样既可为上一个练习内容结束做放松,又可为下桓隽废澳谌葑龊米急福还可进行心理调整,不断使学生形成新的兴奋灶,防止纪律松散。如我在完成第一册教材中跑的教学内容之前,在活泼。欢快、节奏惑强的《一分小铜钱》音乐伴奏下,同小碎步和跑跳步进行拼图案的练习,使学在“玩”的过程中既练习了前脚掌着地的动作,又结束了上一个练习的活动,自然过渡到跑的教学内容上。

3.安排在课的结束部分进行。这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时情绪中进行调整,使中枢神经从高度兴奋状态逐渐过渡到相对稳定,身心得到放松,不仅能陶冶学生美的情操,而且能逐渐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如第一册教材中的律动《划船》,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回忆起自己在公园划船时的情景,当听到轻松、优美的音乐时,便立即用协调,自然的形体表现出划船的舞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