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造型设计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造型设计论文范文1
1.课程内容体系构建原则
针对模具类专业的知识结构和特点,根据企业对模具人才技能的需求,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整合,针对模具成形工艺特点对产品造型设计的要求,有选择地设置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与本专业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结合其在今后的工作中对产品造型设计能力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内容与讲授方式的设置,使其在把握产品造型发展趋势、产品造型能力、创造能力、创新能力、艺术审美能力与运用方面得以提升,能够把握产品造型设计方向,切实做到所学知识的“必须”与“够用”。
2.课程内容体系构建
对课程的核心知识点进行提炼,将模具成形工艺与产品造型课程知识点进行有机结合,融入造型设计所涉及的模具成形加工知识点,让学生们在学习产品造型课程的同时,兼顾考虑产品造型的成形方法、成形工艺,让产品造型设计更加符合模具成形工艺性,做到既懂设计又懂工艺,多课程知识点融入,对产品造型在模具专业中的应用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与把握。以课程内容第一部分产品造型设计概论为例,该部分具体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造型设计概念、要素和造型设计基本发展趋势,在课程设计上将上述两个方面的内容与模具知识点穿插结合,将造型设计要素与模具成形工艺结合,汽车造型发展与金属成形、先进汽车模具制造技术结合。融入具体设计案例贯穿知识主线,配合项目任务加深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全面深入理解。
二、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施利用
将产品设计知识与理论融入具体的模具成形产品设计案例的方式教学,通过具体产品设计案例,分析讲解其所涵盖的知识点,并构成在模具成形产品设计时所要用到的提升核心设计能力的完整知识体系,使那些不适于工科类学生知识背景并且难以理解的设计艺术类理论内容与具体案例结合,将产品设计造型与成形加工制造工艺相结合,基于模具类学生知识体系与专业背景对设计理论进行讲解,注重结构设计与成形工艺性的结合,设计出符合制造加工工艺的产品。注重理论的理解与实际运用,使学生切实合理地运用相关设计知识,具有进行独立的模具成形产品造型设计的相关技能。根据所归纳的知识点与知识体系将产品设计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内容融入到具体模具成形产品的设计案例中,产品案例的选择具有广泛性与针对性,涵盖工业产品的各个门类,所使用案例产品必须时代性强、代表性强。同时考虑某些产品的更新换代较快,建立相关产品库,跟踪该类型产品的最新发展趋势,以更新融入案例。所融入的案例产品要有相当一部分具有多种设计知识的分析性,可以从设计优劣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案例产品对比性强,设计创新性强,能够启发引导学生在开阔思路的同时接受所融入的相关知识点。教学方式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注重智力技能的训练。每个教学单元应该设置为:提出本单元所涉及的具体问题—讲授融入具体案例的相关知识—扩展讨论—总结归纳—思维训练—课业。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在具体教学中突出互动性,对案例产品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内容分析讲授并进行讨论,让同学主动学习,开阔思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案例产品中所涵盖的知识点分析完成后,再从产品案例库中拿出其他产品案例让同学对比分析,分组讨论,分析其中设计理论与知识点的应用,同时在思维训练环节利用系统知识分析设计教师提出需要设计或改进的产品,提高学习知识点的质量。在理论教学之后,注重相关技能的学习与训练,能够熟练运用专业产品造型设计软件(Rhino)进行计算机辅助造型设计,在进行造型训练中也是针对具体造型案例进行设计造型,在对比与工程类3D软件(如Pro/e、UG)的区别后,在工程类3D软件不擅长的复杂曲面造型领域,采用专业产品造型设计软件(Rhino)进行设计表达,做到软件之间的切换运用与互相补充。
三、结语
造型设计论文范文2
空客凭借欧洲的航空工业基础,率先在大型客机上采用侧杆代替沿用了几十年的中央操纵杆,并用电传操控代替了机械操控。2014年6月空客在美国申请了一项专利,提出了未来基于实时显示技术与交互技术的无窗驾驶舱,该驾驶舱可以不需设计在飞机前方,而是可以在飞机的任何区域,该设计颠覆了现有飞机驾驶舱的概念。巴西航空工业、庞巴迪、达索等支线客机及公务机制造企业在驾驶舱造型设计方面更加具有灵活性,尤其是公务机的驾驶舱,注重造型的个性及多种材质的运用。达索公司的创始人马塞尔•达索(MarcelDassault)曾经说过:“Foranaircrafttoflywell,itmustbebeautiful(漂亮的飞机飞得漂亮)”。这句话不仅适用机的外形,也适用机内部的造型设计。中国曾研发过大型客机“运十”,其驾驶舱造型基本仿造了波音707。波音前副总裁乔•萨特回忆道:“我们登上了飞机并进入驾驶舱参观,驾驶舱里的布局和707飞机简直如出一辙。”目前中国的商用飞机事业蓬勃发展,其市场定位是面向全世界———包括发达国家的客户,同时这也意味着中国的商用飞机将面临国际航空巨头的直接竞争。市场定位和竞争环境决定了中国的商用飞机驾驶舱设计必须是世界先进和一流的设计。因此,对世界现役飞机的驾驶舱造型设计进行研究分析十分必要,可以利用后发优势,推陈出新,尽快在设计上实现超越。
2代表性驾驶舱的聚类分析
造型设计不同于工程问题,很多情况下是靠设计师自身的经验积累及不断尝试获得的灵感。“产品造型领域,设计思维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并重,其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产品造型设计领域的知识与工程设计等其它领域相比,缺乏明确的知识界定和内涵。”基于案例的研究是一种对设计问题求解的有效方法,对机驾驶舱设计而言,案例是前人大量经验积累的成果,对成熟案例进行研究可帮助设计师迅速找准设计切入点、明确造型设计的方向定位。对驾驶舱而言,成熟的设计案例均是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对新兴制造商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由于可供研究的现役飞机机型数量较大,而源自同一家公司或同一系列的机型,本身即有着明显的相似性。如巴航工业的莱格赛系列飞机,其驾驶舱造型的相似性很高,可以作为一类进行造型研究,只需要挑选出代表机型即可。本文中采用相似性聚类分析与多维尺度分析的方法,用以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样本,这些样本可以代表绝大多数机型的造型特征。
2.1驾驶舱造型相似性调研
在此调研阶段,首先通过网络搜集了国际上12家商用飞机制造商的66款机型的驾驶舱图片,并对图片进行处理,去除多余的视觉干扰因素,使图像尽量保持相似的角度及色彩,并借助小样本调研进行了66款驾驶舱的造型相似性判断聚类分析。选取了对造型设计或驾驶舱有一定了解的人员共30名作为被试者。设计类及航空类专业研究生、飞机内饰设计师、退役空乘等三类人群参与本次调研。调研采用两分法进行聚类,考虑到机型数量等因素,本次调研中的66款驾驶舱机型设定分为8组。调研过程采用的是本研究团队制作的、一款基于Flash软件开发的造型相似性判断工具。被试者通过完成分组任务来展现他们对驾驶舱造型的相似性判断。
2.2聚类分析与多维尺度分析
本文将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的结果综合起来,帮助选取造型上具有代表性的驾驶舱。在一个被试者完成其分组任务时,上述造型相似性判断工具能自动生成关于66款驾驶舱造型的相似性矩阵结果。对30名被试者的判断结果取平均值后,导入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将66款驾驶舱分为14组。从14组样本中,根据每个案例分值,挑出了14款具有代表性的机型,这些机型均可以被认为是彼此之间最不相似,即最有特点的案例。但是,有特点并不代表先进,比如有的案例被挑选更多可能是因为其密密麻麻的旧式仪表。虽然其造型与众不同十分有特点,但明显不是本次调研希望进行深入研究的理想机型。因此需要借助多维尺度分析,进一步对代表性案例进行判断与筛选。多维尺度分析的结果是将不同机型的相似性数值转化为了二维空间的距离,直观地展现了案例间的相似性分布情况:距离越近,相似性越高;距离越远,相似性越低。
2.3代表性驾驶舱将聚类分析
结果与多维尺度分析结果作为依据,并兼顾品牌及设计特点多样性,最终挑选出10款代表性驾驶舱,用于后续的特征线描绘与提取。
3驾驶舱造型设计特征线的提取
3.1驾驶舱特征线的定义
Jingjing等提出了用特征线总结飞机驾驶舱设计特征的研究方法。根据造型特征线位置和功能的不同,把飞机驾驶舱内饰造型的基本形态和造型结构分为顶控板(Overheadpanel)、遮光罩(Glareshieldpanel)、仪表板(Instrumentpanel)、中央控制台(Centrecontrolstand)和侧操纵台(Sidewallcontrolpanel)5个部分。因操纵杆对驾驶舱的总体造型有重要影响,在此将操纵杆(ControlStick)单独列出,把驾驶舱总体造型进一步划分为6个主要部分。
3.2特征线提取的步骤
在进行驾驶舱特征线的提取时,首先是对原始图片进行描摹,用线条图来表现出驾驶舱空间。然后对全部线型进行重要程度排序,把从属线型删减,强化重要造型特征线的表达,修正透视角度,从而简练地概括出核心设计特征。3.310款代表机型驾驶舱造型特征线的提取特征线提取是把复杂的驾驶舱造型归纳为符号化特征,用以总结不同机型的核心造型差异。在提取过程中对通用性的部件(例如面板按钮等)进行简化处理,重点提取以遮光罩为物理中心与视觉中心的6个部分的大轮廓特征,如图9所示。
4驾驶舱造型设计的差异分析
根据提取的特征并结合不同品牌的多种机型进行判断,驾驶舱设计呈现较强的“大布局趋同,分部件差异”的特点。大布局趋同:从10款代表性机型驾驶舱来看,绝大部分案例服从6个组成部分的划分方式,且每个部分的使用功能类似,说明驾驶舱的功能布局已经趋同化,目前还没有机型采用颠覆性的创新布局。但空客等公司申请的专利显示,各个航空巨头已致力于开创新一代操控布局,并开始布设造型设计专利壁垒。分部件差异:从代表案例每个组成部件的造型对比来看,则部件之间的差异性比较大,仅从单个部件的造型特征就基本可以分辨出不同机型的驾驶舱,说明各个厂商均较为注重驾驶舱内部部件造型设计的独创性。当然过分的独创性会带来标准化的问题:飞机操作的通用性降低,使得飞行执照不能像汽车驾驶证一样广泛通用,执飞不同公司的飞机需要重新考取执照。这对新兴制造商的启示是:需要考虑系列机型驾驶舱之间造型的通用性,这会大大提高机组培训、操作手册编写等客户服务工作的效率。巴航工业作为最大的支线客机制造商,至少有三种不同造型风格的驾驶舱。庞巴迪也有两种以上驾驶舱风格。湾流、达索、赛斯纳等公司主要生产公务机,驾驶舱风格呈现了多样性、个性化的特点。空客各机型的驾驶舱造型多用简练的几何形与直线条。系列飞机保持了高度的通用性,具有基本相同的驾驶舱布局,宽体飞机和单通道飞机可以由同一群飞行员驾驶,降低了航空公司的人员培训成本。空客驾驶舱设计特征可以归纳为:简洁的几何形设计、高度的通用性和“后发优势”的应用。波音机型的驾驶舱有较为复杂的结构和很多细小的体块,整体造型更偏有机形态。波音飞机相对风格多样,新机型会更新造型设计,并应用最新的设计形态语言。如波音787的驾驶舱,大量采用曲线、弧面等流线型设计语言。波音驾驶舱设计特征可以归纳为:有机形态与流线风格、前瞻的设计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侧杆操控起源于空客,目前巴航工业莱格赛(Legacy)500、达索猎鹰(Falcon)7X、中国商飞C919、俄罗斯正在研发的MC-21等均采用侧杆操控。其优点是可以增加飞行员腿部的活动空间,不会阻挡视线,手臂的可达性更好。从特征提取图来看,采用侧杆操控的机型,驾驶舱整体空间更加简洁,视觉负担明显降低。目前多数机型仍然在使用中央操纵杆,中央操纵杆的优点是更符合驾驶操控认知习惯,并且正、副驾驶可以随时知道对方的操作从而避免误判。但是从造型上来看,中央操纵杆把驾驶舱空间进行了无序分割,破坏了视觉连续性,增加了认知负担。部分厂商对操纵杆形态进行了改进,如赛斯纳的奖状野马(CitationMustang)、巴航工业的飞鸿(Phenom)-300只保留了与中央操纵杆相似的操控方式,但取消了底座增加腿部空间。类似的改进至少从空间划分的角度来看更加合理。
5结论与展望
造型设计论文范文3
1.1铝合金轮毂的特点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汽车越来越多地使用铝合金轮毂。铝合金轮毂相比钢制车轮有如下4大特点:(1)节能。铝合金密度低,轮毂质量轻,加工精度高,高速转动时的阻力小、变形小,可提高汽车的行驶性能,减少油耗。(2)安全。铝合金的导热系数是钢的3倍,散热效果非常好,可增强制动性能,提高使用寿命,保障汽车行驶安全。(3)舒适。一般与铝合金轮毂配用的是扁平轮胎,其缓冲和吸震性能均优于普通轮胎,使汽车坎坷道路上或快速行驶时,舒适性提高。(4)美观。铝合金轮毂外观设计精美,造型多样化,可做到对比突出、车毂合一,提高整车的视觉效果。
1.2轮毂的结构特点
轮毂由轮辋、轮辐、轮芯及轮毂盖、附件等组成,如图1所示。轮毂一方面通过轮辋与轮胎配合,另一方面通过轮辐与车桥相连,发挥其承载、行驶、转向、驱动和制动等作用[2]。其中,轮辋的设计应按照标准规定选用与整车要求相配的轮辋规格,尤其是宽度和直径尺寸应严格按标准检测,以确认轮辋能否满足与轮胎的配合要求。轮芯的设计则根据轮毂与车桥车轴上的安装盘等安装定位要求进行。可见轮毂造型中最关键的是轮辐,其造型可随意变化,无标准和规律可循。轮辐作为轮辋与轮芯的中间连接件,主要起到支承和传递载荷的作用,在保证具有足够的承载、抗弯、抗冲击强度性能前提下,其造型应具有美观、动感和时尚性。而附件、轮毂盖对轮毂造型美观起衬托、辅助的作用,可根据情况适当添加。
1.3轮毂造型设计目标
轮毂造型设计应以轮毂的材质、轮毂造型数量、轮毂的尺寸、轮毂外观工艺的设定和输入为指导[2]。结合轮毂的结构特点、配套车型、目标客户群的审美特点和汽车品牌的文化特征,确定轮毂造型设计的目标:(1)满足结构性能要求;(2)按车型选定车轮结构尺寸;(3)结合品牌文化的美观造型;(4)彰显用户心理特征;(5)可制造加工性。
2造型与结构一体化设计
2.1性能要求
根据轮毂装配于整车后的功能,针对铸铝合金轮毂各国均有相应的标准,考虑轮毂使用中的功能需求,SAE,JASO及ISO等标准和我国标准主要对轮毂的强度及疲劳性能提出了具体要求[3],轮毂制造企业必须要对每一批制造出的产品进行如表1所示的性能试验。
2.2尺寸设计
汽车轮毂的主要参数有胎环直径、胎环宽度、螺栓孔节圆直径、偏距、中心孔等,一般常根据胎环直径和胎环宽度来划分不同尺寸型号。直径和宽度通常是在整车设计方案中确定的,综合考虑了汽车动力、自身质量及阻力等方面因素,选择使车辆性能最优的轮毂尺寸,轿车原车轮毂主要的直径尺寸为381mm(15inch),406.4mm(16inch)和431.8mm(17inch),也有越野型轿车的轮毂直径达到508mm(20inch),533.4mm(21inch)和558.8mm(22inch)。直径和宽度确定后,轮毂的轮辋部分便可根据标准进行造型设计。螺栓孔节圆直径、偏距及中心孔的尺寸亦由整车设计中轮毂的安装要求确定,从而决定了轮毂的轮芯部分的造型要求。因此,轮毂的造型以轮辐部分的设计为主。
2.3造型与结构一体化设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有限元法已成为求解科学技术和工程问题的有力工具[4]。将有限元分析方法应用于工业产品设计,用仿真引领设计,改变传统仿照设计的方法,可增强产品设计的创新性。在轮毂的造型设计中,由于轮辐是造型的关键,也是承受载荷的关键部位,因此,非常适合将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引入轮毂的造型设计中来,进行造型与结构的一体化设计。传统的轮毂造型设计,首先进行二维造型草图设计,设计中融入品牌文化及车型特征,经过反复在整车模型侧面上的贴图评审确定下来;其次进行三维模型的构建,根据车轮尺寸设计要求构建轮辋的三维模型,根据车轮的安装配合尺寸设计轮芯的三维造型,主要是根据评审确定下来的二维造型草图进行轮辐部分的三维模型设计,此阶段更多考虑的是外观造型;再次根据三维数据制作油泥模型,反复调整模型,更新三维数据,甚至在实车上评审造型;最后是制作硬质轮毂样件,通常用ABS工程塑料,进一步检验轮毂设计的细节,完成造型设计。之后整车厂会将以上完成的造型设计提供给轮毂供应商制作小批真实样件,通常这时轮毂制造厂在试制生产前会对客户提供的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以保证样件的试验通过率,避免直接开模、试制、试验不通过造成的报废、修模、重新试制等过程的浪费,主要是针对结构性能的分析。可见,传统设计中造型设计与结构设计是分开进行的,有限元分析并未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没能用于指导造型设计,因此可能会导致后期有限元分析验证结构设计合理性时对前期造型设计方案的,或者独立的造型设计导致结构的安全裕度过大,造成材料的浪费,不能实现最优的轻量化设计。因此,将有限元分析提前到造型设计的过程中,一旦二维造型方案确定,构造出三维模型就对其进行有限元分析,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尝试,并带来更加创新优化的设计结果。造型与结构一体化设计方法的流程如图2所示。
3案例
以福特2015年新款Focus车型431.8mm×177.8mm(17inch×7.0inch)的轮毂设计为例,展示由于有限元分析方法的引入而形成的造型与结构一体化设计方法的应用。轮毂造型效果如图3所示。采用福特产品设计通用的I-DEAS有限元分析软件在轮毂造型设计的各阶段对其进行有限元分析,分析中采用10节点四面体单元进行网格划分,材料属性取铝合金材料的机械性能参数,弹性模量6.9×1010Pa,泊松比0.33。对13°冲击试验,根据前述试验条件,在轮毂安装盘面及5个PCD孔锥面上施加6个自由度的全约束,使车轮相对于水平o-xy平面旋转翘起13°,在最高轮辋边缘向轮芯偏移19mm的位置以外的轮辋上施加载荷,冲击试验的载荷是使质量为547kg的冲击锤自230mm高度落下。弯曲疲劳试验则根据前述试验条件,在无轮辐支撑侧的轮辋边缘施加固定约束,在轮芯的安装面及PCD孔上通过建模添加加载臂结构,加载臂长度为660mm,根据试验要求的载荷3587N•m计算出加载臂末端应施加的力为5435N,根据不同的轮型结构通常根据旋转一周的情况选定几个方向进行加载计算,取分析所得最危险的结果进行评判。径向载荷疲劳试验按前述试验条件,分析中对轮芯的安装盘面和PCD孔锥面分别进行全约束,在60°夹角范围内的轮辋两侧胎圈座上分别施加呈半正弦函数分布的径向载荷q1和q2,根据试验要求径向载荷15007N和轮毂尺寸参数由以下公式计算得到,并在整个外轮辋上施加充气压力300kPa,同弯曲疲劳试验,根据轮型结构选取几个位置分别加载分析,取最危险的分析结果进行评判。该型轮毂最终造型设计在三性能试验条件下的有限元分析结果分别如图4a,4b,4c所示。其中,图4a为在以上冲击试验约束和载荷条件下的vonMises应力分析结果,其最大值为56.8MPa,发生在冲击部位正对的辐条根部;图4b为以上弯曲试验约束和载荷条件下的vonMises应力分析结果,其最大值为105MPa,发生在辐条背面根部位置;图4c为以上径向载荷试验约束和载荷条件下的vonMises应力分析结果,其最大值为40.7MPa,发生在无辐条支撑侧的轮辋外缘处。铝合金材料的屈服强度为178MPa,根据文献[3]中通过实验验证建立的分析模型和评价标准,以上3个性能试验有限元分析的vonMises应力最大值分别小于70MPa,110MPa(30万转)和70MPa(100万转)为合格。从有限元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该设计可全部通过标准要求的轮毂性能试验,在达到造型设计的同时满足了结构设计的要求。在结合车型特点等因素确定初步的设计方向和设计尺寸后,首先根据标准要求的轮辋形状、尺寸进行轮辋造型设计,其次进行轮辐的造型设计,设计中通过以上有限元分析结果,逐步实现了轮毂的最终造型设计。
4结论
造型设计论文范文4
据桑恩先生介绍,凯旋的设计是雪铁龙花费了三年多时间,耗费巨资精心打造而成的四门三厢中高档轿车,既吸收了雪铁龙品牌的科技精华和创新理念,大量运用了C5、C6的技术及集团最新科技成果,又在雪铁龙车一贯的创新舒适的基础上,注入了欧洲高端车系精细严谨大气的商务风格,同时又借鉴了欧洲的最新发展趋势,特别是在造型设计上,将世界汽车最新高科技成果及雪铁龙闻名世界的人性化特征体现在方方面面。
紧凑饱满的前脸设计――空气动力学的完美应用
作为欧洲汽车制造技术的杰出代表,空气动力学在凯旋的外型设计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凯旋是一款很平整的三厢轿车外型,轴距很长,发动机舱前移,前脸给人以紧凑、厚重、饱满的感觉,与流线型的车身融为一体,紧密协调,充分体现出凯旋“厚重匀衡”的设计特点,即绝不会为放大某一性能而损害另一性能,而是通过精心的调配和全局的平衡考虑,将其总体性能调整到一个最佳的状态,这也是雪铁龙欧洲血统的有力体现。
位于前门的旗帜型后视镜,加上防擦条的下沉设计,充分凸现了凯旋流线型的侧面造型,将凯旋的车型线条勾勒的更加优雅、流畅、生动。这种紧凑、流畅的车身设计,既为驾乘人员提供了最大化的内部空间和后备箱空间,也将风阻系数降到了最低,让驾驶者能够更好地体验速度带来的驾驭激情。
同时,雪铁龙的发动机一向以小型、高能而著称,这已经成为追求简约高效的现代汽车发展的流行趋势,而凯旋将发动机舱前移并将其科学地予以优化缩短的外型设计,不仅最大限度地满足整车设计美感的要求,驾乘空间最大化和舒适化,同时也由于这种独特的能量吸收设计,在最大程度上增强了安全功能,大大降低意外碰撞发生后对驾乘人员的伤害。
随动转向双氙气大灯――世界汽车照明技术的标杆
“凯旋可以随动转向的大灯造型很吸引人,特别像东方美人灵动而传神的眼睛。”在凯旋仪式上,客串主持的著名电影演员濮存昕曾这样形容他对这款随动转向双氙气大灯的印象。
据桑恩先生介绍,凯旋的随动转向双氙气大灯目前是汽车照明技术的标杆,且远光和近光都采用氙灯,在中国市场上更是真正的创新,这种设计可以保证夜间能够获得超常的照明范围,弯道内侧照明更宽,夜间开车上下坡的时候也能保证最佳的效果。氙灯的光线比卤素大灯强两倍,并随方向盘转动转向。这样的设计使得车主在夜间驾驶的疲劳度大大降低。而且这种氙气大灯有很长的寿命,是普通卤素大灯寿命的三倍,而耗电却只有35瓦,卤素大灯却要50瓦。凯旋大灯还具备了伸缩式的自动清洗功能,这成了凯旋的画龙点睛之笔。
中央集控式方向盘――人机工学的完美应用
凯旋采用了国内首创的中央固定集控式方向盘,各种控制键设置在方向盘中央固定不变,大大地减少了中控台的布置,使得中控台布局更加简洁、洗练。这一设计是雪铁龙独有的创新技术,驾驶员双手不用离开方向盘就可以操作所有的控制,实现了人机工程学设计上的一大进步。由于所有在方向盘上的控制键都采用了发光图标显示设计,驾乘者不论是在白天还是晚上,都可以轻松操作。
除此之外,凯旋上还装备了许多即使在欧洲也算得上创新的高科技装备,如德国博世ESP电子稳定程序、定速巡航、可显示700多条信息的全汉化自适应感光式组合仪表、多路传输CAN网等,这些充满人性化关怀且只在奥迪、宝马、天籁顶级配置版上才有的豪华配置,如今都成了凯旋的标配。
造型设计论文范文5
挺爽型面料是指质地挺括、硬爽,抗皱性较强的面料。如一些麻织物、仿麻织物、各种挺括的精纺毛织物、仿毛型织物等,这类面料由于其硬挺、粗犷的特点,适合做一些造型较为夸张、艺术感强的折叠褶、辐射褶和垂坠褶等。塑造出的褶裥刚柔相济,线条挺直平整、清晰,规律性强,富于雕塑感,给人以成熟与稳定的印象,粗犷中蕴含着柔情,休闲中流露出轻松与洒脱(见图2)。面料的挺爽更利于褶裥的造型,它能塑造出夸张的、带有建筑感的褶裥形象,这是柔软型面料所不能及的。
厚重型面料是一些手感丰厚温暖、具有一定的体量感和毛茸感的面料。如粗花呢、大衣呢、呢绒、羊毛织绒与编织面料等,制作成的服装线条粗犷有力,富于表现力。厚重型面料因为浑厚稳重、具有形体扩张感的特点而不宜作褶裥造型,面料较难缠绕或缩成碎褶,但可以作一些简洁大方或造型夸张的直线条造型的折叠褶、垂坠褶,使之富有体积感及雕塑感(见图3)。光泽类面料表面光滑、闪亮,给人以华丽夺目、活泼明快的膨胀感。各种丝绒、锦缎织物光泽明亮,高雅华丽,常用来制作礼服、舞台服或高档服装。
光泽类面料可以表现出褶线的流光溢彩,所作的立体褶裥,褶纹有着微妙的光影和光泽的变化,如图4中潇洒飘逸的白色裤子就创造了集层次感、节奏感与韵律感为一体的空间效果,形成了凹凸、虚实的对比,产生出一种荡漾起伏、若隐若现的视觉效果,成为了极具魅力的作品。由此可见,“材料骨架松软造就的褶纹边形线条柔软、飘逸,材料骨架硬挺造就的褶纹边形线条转折、坚硬”。其次,面料的悬垂性能是影响褶裥造型的一个重要因素,悬垂性优良将十分有利于褶裥造型,特别是对立体褶裥而言,其造型虽然夸张,但仍十分讲究自然和谐的感觉,而面料良好的悬垂性则能使整体造型显得柔和自然,不会因为感觉生硬、突兀而使人不舒服。再者,是面料的丝绺方向对褶裥造成的影响,若要形成垂直挺拔、刚劲有力的直线特征的褶纹,就应该采用直丝绺;若要形成自然柔和、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褶纹,就需要利用面料的斜丝绺。总之,面料的基本性能决定了褶裥造型的好坏——效果好的立体褶裥,褶裥量大,悬垂性好,下摆平齐,而且褶裥的波纹分布、波峰与波谷均匀;效果不好的立体褶裥,褶裥量小,悬垂性差,下摆不平,褶纹分布不均匀,褶裥的波峰、波谷也不平衡。
人体因素
服装因人体而产生,并为人体服务。要研究服装的立体褶裥,就必须研究人体,研究褶裥与人体的关系。在服装中,常常使用褶裥元素的有袖山、袖口、领口、肩部、胸部、腰部、腹部、侧缝、下摆以及脚口等部位。褶裥的应用按照这些位置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纯装饰性的,如有些应用在服装的肩部、下摆的褶裥;另一类是装饰性和功能性兼备的,如使用在服装的胸部或腰部的褶裥。一般装饰性和功能性兼备的褶裥,主要是在接近人体凸点或者人体屈曲转换面的位置,这样就便于将服装因为人体曲面转折而产生的多余量转移到褶裥之中,起到塑型的作用。
胸部是服装结构设计的重点所在,它是人体躯干最为饱满的部位,尤其是成年女性,突出,呈圆锥状,是上衣胸部的着力点。因此在立体褶裥造型处理中,如何使服装达到胸部的合体舒适,且能体现女性的曲线美是设计的难点之一。在立裁时首先要考虑褶裥需突出胸部的曲线和高度,其次是完成造型需要多大的褶裥量。为了使服装的胸部造型呈现出符合人体形态的隆起状态,在结构设计中要根据服装款式特点选择相应的褶裥造型,应用省道转换的设计原理,将胸省量转移至褶裥之中。一般胸部多采用缩褶、辐射褶或缠绕褶(见图5)。这些褶裥在胸部边缘分割线上或侧缝处的褶纹较密集,面料大量地重叠在一起;而在BP点处,褶纹则相对稀疏,重叠量也较小,这是因为胸省被转移后已融合于褶裥中,使褶裥的深度增加,褶量加大,立体感增强。
腰部介于胸部与臀部之间,是塑造服装美感的区域之一。腰部是躯干处最细的部位,也是身体活动量最大的部位。腰部的凹形曲面——腰侧和后腰,对应服装形成“凹省”,制版时为了符合人体体形,需要在腰部进行收腰处理,但是收腰如果处理过紧,则不利于腰部活动,因此,在腰部做褶裥立裁时应该根据款式造型留有一定的松度。一般来讲,服装中褶纹的起点处在人体的“凹部”,腰部就集中了多数褶裥的端点,通过折叠、扭曲、抽缩与缠绕等手段,形成褶纹方向朝着人体的“凸部”,如胸部、腹部以及臀部隆起的部位。
处于腰部的褶裥有缩褶、垂坠褶、折叠褶和辐射褶等,深度都大于处于胸、腹、臀等部位的褶裥的深度,堆积量较多(见图6)。而褶纹的长度受其深度的影响,深度越大,褶纹的长度就延伸得越长,这是腰部立体褶裥结构处理时必须注意的技术要领。领部常见的褶裥有波浪褶、垂坠褶和缩褶等(见图7)。设计时领口位置的选择至关重要,它关系到领部褶裥造型是否美观、穿着是否舒适的问题。人体颈项与躯干界限的确定,决定了服装衣领的基本位置,将人体前颈点、侧颈点和后颈点的3点弧形连接,就构成了前低后高、前弯后平、前窄后宽的领圈基本造型。颈部能够旋转运动,但运动的幅度不大,一般前颈部运动幅度比后颈部大,后领圈部分相对稳定,前领圈部位稳定性较差。因此,领部无论是设计什么造型的褶裥,立裁时都要以后颈部为基准,再考虑前颈部动作的影响。袖山处于人体活动最频繁、运动幅度最大的肩端部位,此部位的褶裥多为缩褶、折叠褶及垂坠褶等(见图8)。造型时其在肩端静态和动态下的美观、合体是袖山结构设计中必须注意的十分重要的一环。袖山褶裥造型跟袖山张开的量有关,张开的量越大,袖山的隆起就越明显。袖山处的褶裥在立裁时,根据人体的特征和运动规律,衣片袖窿处要留有一定的宽松量,这样服装既满足了人体的运动需求,又不影响褶裥的立体造型效果。需要注意的是人体胳膊以前抬为主、后摆有限,因此衣片后背袖窿处的宽松量,应比前胸处的要略微多些,以适应运动的规律。立体褶裥将空间造型与人体运动巧妙地结合,其塑型和变形作用能充分展示出褶裥的舒适和动感,以及节奏与韵律等优点。根据不同部位的人体结构进行针对性的立体褶裥设计,可以变幻出很多舒适且独具韵味与创意的造型,演绎服装绚丽多姿的视觉艺术效果和丰富无比的文化价值。
因此,设计师要想创作出奇妙无比的立体褶裥,就必须认识人体结构,探讨人体运动规律,再通过精湛的立裁工艺以及令人眼花缭乱的技法组合,科学地完成服装的褶裥造型,方可达到褶裥与服装、人体的完美组合。
工艺因素
立体褶裥的工艺设计,是体现服装结构与纸样合理性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和常见的省、分割一样,都是处理服装造型的方法,但却要比省和分割夸张、个性,富有体积感。在立体褶裥设计中,褶纹的形成方式很多,一般采取自然悬垂、抽线、折叠或缠绕等工艺形成。立体褶裥工艺设计手法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款型效果,造就不同的服装风格。如何处理立体褶裥工艺,需要我们对此作系统全面地研究。
立体褶裥是一种由深度、长度和宽度构成的三度空间,立裁时随着褶裥方向、尺寸、数量的调整,呈现出千变万化的设计效果。折叠或捏褶工艺是按照一定的尺寸和数量把面料进行顺序或相向折叠,“折叠部位的褶裥宽度可在5cm-10cm左右”,过小拉开的量太少而无法形成一定的体积和态势,过大又会因量太多给人以臃肿的感觉。褶裥的大小和数量、褶纹的方向根据设计要求以及人体特征进行变化。方向一致、尺寸数量稳定的褶,视觉效果比较严谨整齐,如图9为Chanel的2012春夏高级定制系列中的一款,给人的感觉优雅而精致,是一款适合白领女性的小礼服设计。当褶裥的方向、大小和数量发生变化,如方向和大小、数量都改变或方向不一致但大小、数量一致的褶裥,给人的视觉感受也会随之发生改变,这在很多国际顶级品牌会上设计大师们刻意设计的各种立体褶裥中均能得到印证。图10是Dior在09年春夏女装会上的一款,它所采用的是辐射褶,利用褶纹方向的改变,给人以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又有一定的秩序的感觉,使得整款连衣裙活泼灵动,和谐有序。
另外还有一类利用面料的抽缩、层叠形成的立体褶裥。抽缩工艺是用手工或缝纫机在面料上大针距地缝制,在顶端预留一段较长线头,然后拽着线头逐渐抽紧面料,缩至其所需要的尺寸。
“先在布料上画出要抽缩线的轨迹,然后按照型的抽缩长度×(2-3倍)来计算布料上需抽缩的线的轨迹长度”;面料原先的宽度越大,抽出来的褶纹就越密。根据造型需要理顺褶纹,一般不要将抽缩量平均分配,这样会使褶纹平铺划一,缺乏节奏感。另外,还可以使用松紧带紧缩而形成随意自由的褶纹,宽松紧一般用于服装的腰部或下摆,还有一种如缝纫线一样粗细的松紧,则可用于服装的任何部位。层叠手法是将面料制作成一定的立体形状并按一定的规律进行重叠,形成雕塑感强烈的、自然的外观立体造型。这类褶裥的要点就是造型夸张、饱满,赋予服装或华丽大气,或天真可爱的风格,如层叠堆彻形成的羊腿袖、花式袖等。因此,服装褶裥的造型手法极为丰富,可以表现得多种多样,在进行设计时,要按照款式造型确定褶裥的种类。
总之,服装立体褶裥的造型工艺可以表现得多种多样,这些手法既能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使用,极为丰富。立体褶裥在构成时应该注意这样几点:
第一,立体褶裥的褶量通常由人体浮余量、胸腰(或臀腰)差量和装饰量3部分组成。立体褶裥形成的褶纹极具量感,其装饰量就必不可少。
第二,立体裁剪时布料丝缕必须归正,不允许错位。丝缕归正后得到的衣片才能保持平衡,与人台上的造型相一致,否则就会出现正式布料制作的造型歪斜错位现象。
第三,褶裥立裁操作起始位置的选择,如若选择不当,服装可能无法成型。波浪褶、辐射褶操作的起始位置一般是从褶纹上方处开始操作,垂坠褶、折叠褶、缩褶则是从褶纹的根部位置开始操作的。
第四,褶裥造型要使服装有一定的松量。人台是静止的,是人体的静态状况,当人呼吸运动时,需要一定的呼吸量与运动量,因此,即便是贴体的礼服,围度也须要有2cm-4cm的呼吸松量。
第五,缝制褶裥时一般用车辑平逢法。先用大针码平逢褶裥部位使之固定,然后再与对应部位缝合完成。褶裥部位面料堆积较多,缝制时要向前推送以防止出现缩容。
造型设计论文范文6
大型机电产品的实用功能应明确,性能须可靠,操作须安全。该类产品在开发设计过程中,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安全工程等专业技术与知识占主导。由于这些学科更多关注产品的技术层面,因而忽略了工业设计的重要作用。由于大型机电产品批量小,材料以金属板材、型材等为主,加工工艺主要以铸、锻、焊、铆、折、弯、剪切等方式为主,造型限制较多,不如模具成型的塑料制品自由,加上成本控制,造型的突破性和创新空间较小。
2设计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产品造型设计主要包含概念设计、形象设计和设计评价3个主要阶段。具体过程为:产品调研、设计定位、方案构思、人机分析、材料与工艺分析、产品价值工程分析、结构设计、产品原型(样品)制作等。大型机电产品造型设计过程与其他产品造型设计过程是一致的,只是更加重视产品的实用性、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2.1技术解构及重组
工业设计师必须通过产品调研充分了解形成产品实用功能的技术,实现产品的技术解构。围绕技术解构的产品调研内容为产品实用功能、工作原理、内部结构、人机交互界面、零部件材料及加工工艺等。技术解构过程中,工业设计师的核心工作是了解技术的输入和输出原理,对产品内部结构进行模块化处理,确定内部结构的最大包容尺寸。在技术解构的基础上,协同其他知识对产品功能、原理、结构、材料与加工工艺、人机界面等进行集成创新———技术重组,明确产品开发的技术路线,确保产品造型设计的制造可行性和市场成功率。技术重组过程中,工业设计师须清楚重组后内部结构的最小包容尺寸。新产品技术重组后内部结构的最小包容尺寸应大于原产品解构前内部结构的最大包容尺寸。产品调研阶段的技术解构和技术重组是大型机电产品概念设计的核心工作,决定产品开发设计的最终成败。
2.2产品方案的表现形式
建立统一认知平台不仅便于企业内部围绕产品设计的各方人员之间进行协同创新,而且便于与产品用户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从草图、草模型直到后期的电脑虚拟效果图,规范展示产品构思方案是设计管理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客观公正地评价设计方案,提高产品开发设计效率。
2.2.1产品方案视角的统一
产品方案展示力求最大限度地诠释设计师独到的构思,相同的视角能保证不同方案公平地参与评审。当技术限定的产品长度和宽度接近时,在幅面横置的图纸上,将产品与视平面呈45°绘制两点透视草方案,可较为生动地表达造型效果。当产品长度明显大于宽度时,将产品与视平面呈30°绘制两点透视方案,能够为两个立面提供较好的展示角度而不显得单调。
2.2.2产品方案排版的统一
为确保方案评选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大型机电产品不仅方案构思要按照统一视角展开,每个方案效果图的版式也要保持一致。产品方案确定在视觉中心位置,以最佳的视点展示产品。产品方案在画面中的大小对画面的影响很大,产品过大,画面显得拥挤;产品方案太小,画面显得空旷;偏向一端或一角,画面失去平衡。重要部件和关键界面必要时需放大,重点展示说明。效果图表现力求简洁大方和整齐划一。为避免雷同感,必须强调每个方案的表现力,使方案具有准确的信息传达性,最大限度表达产品形态构成、色彩、肌理,使客户从效果图上能读出产品的工作原理、操作方式等功能信息,有利于企业高层人员进行评价决策。
2.3设计方案细节与整体关系的协调
大型机电产品的人机交互界面是造型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人机界面设计决定产品造型设计的最终效果。产品整体结构确定之后,人机界面细节设计须遵循整体造型风格,通过适当的对比来突出交互界面。有时为突出某些部位的警示功能或避免误操作,往往采用鲜明的结构和色彩,为确保细节与整体的协调性,在适宜的部位须采用相应的结构和色彩去呼应,以缓解强烈的对比。
2.4设计方案感性与理性关系的协调
大型机电产品在造型设计过程中一般制作等比缩小模型。工业设计人员在进行方案绘制、造型及结构合理性分析、尺寸设计及草模型制作的同时,还需对产品的视觉与触觉进行感受分析,借助实物模型对设计方案进行反复迭代,确定最优结果。
2.5产品视错觉的矫正和预防
人类需要依靠眼、耳、鼻、舌、皮肤等器官对外界事物的具体特征进行反应,如所感知的印象没有反映或不符合外部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就产生了错觉。视错觉是由人类特定的视觉生理特征及生活经验共同作用产生的。对于大型机电产品,视错觉的问题是无法回避的。视错觉主要表现为:(1)构形错觉,包括长度错觉、大小错觉、形状错觉、空间错觉等;(2)色彩错觉,包括色彩膨胀与收缩的面积错觉、色彩前进与后退的距离错觉、色彩轻重的量感错觉、冷色与暖色的温度错觉等。
2.5.1产品视觉构形错觉的矫正
大型机电产品设计过程中,图纸或缩比模型与实际产品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误差。一方面,由于模型较小,为体现产品细节效果,制作过程中,部分细节特征须进行适当的放大或夸张,因而,该模型仅作为方案论证的效果演示。另一方面,大型机电产品缩比模型在人的正常视角和视距范围内,不会产生视觉构形错觉。但是,如果将其放大到实际尺寸,就可能产生视觉构形错觉。因此,大型机电产品设计中应充分意识到视觉构形错觉对产品造型的影响,根据人的视觉特性对产品造型有目的地进行修正,使其更适合用户的需要。具体做法是提前对可能出现的视错觉现象做出判断,依据规律对变化量进行调整,使错觉现象复原,确保预期效果实现或保证视觉舒适。龙门加工中心移动刀头中上部平行线处理和操作平台围栏顶部回收处理。
2.5.2产品视觉色彩错觉的预防和矫正
大型机电产品一般是在缩小比例的状态下进行方案设计。色彩如扩大到实际尺寸,易产生视觉色彩错觉。为避免该现象,依据生产和生活常识,结合相关形式美造型法制,正确指导产品的色彩设计。在具体设计活动中,视觉色彩错觉的预防和矫正密不可分的。
(1)色彩膨胀收缩感觉的合理应用。
暖色具有膨胀感,冷色具有收缩感。色块并置情况下,色彩的膨胀与收缩感觉尤为明显。大型机电产品色彩设计中,一般慎用暖色。在人机操作界面中,为突出指示功能不得已运用暖色时,应根据色块的大小酌情调整暖色的纯度和明度。用色面积越大,色彩的纯度和明度就得相应地减小。
(2)色彩温度感觉的合理应用。
低温工作条件下宜用暖色;高温工作条件下宜用冷色。考虑到大型机电产品的体积,尽量采用纯度较低、明度适中的浅色系列。
(3)色彩轻重感觉的合理应用。
冷色相比暖色更具有沉重感。同一色的纯度和明度越低,沉重感越强。由于功能要求及结构原因,大型机电产品形体常有明显的不均衡感。在色彩设计中,常用色彩的轻重感觉特性来处理产品造型中的均衡与稳定关系。大型机电产品造型设计会明确主体的固定部分与运动部分。对于产品相对固定的大件,宜用纯度和明度较低的深色,增强稳定感;对于运动部件,宜采用纯度适中、明度较高的浅色,给人以轻盈便捷的感觉,以避免给操作者带来的沉闷感。
(4)色彩进退感觉的合理应用。
大型机电产品功能繁多,人机操作界面布局复杂。在色彩设计中,常用色彩的进退感觉特性来调节动作的主从关系和形体的虚实关系。人机界面操作件(手柄、手轮、按键、开关等)是操作者经常接触的部位,宜采用与背景色对比较强、有亲近感的前进色,提高操作效率,避免误操作。此外,通过色彩的进退感觉设计,使产品的标志、铭牌及有关指示装置配色与产品主体色形成鲜明对比,使之有凸出感和较强的关注率。
3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