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交通物流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交通物流规划范文1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交通问题已经得到人们的极大重视,然而快速发展的物流业对城市交通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它在加剧城市交通问题的同时,又为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通过对城市交通与物流相互影响关系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优化城市交通与物流系统。
关键词 城市交通 物流 交通生成量 影响分析 发展对策
一、引言
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其负面效应总是存在的。为满足商业销售、企业生产、家庭消费,主城区内分布着各种货运业务受理点,货运车辆需要高频率地进出主城区,保障物资供应和废物清理,并因此导致诸多的城市问题:主城区交通负担日益加重、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货物装卸对人行道甚至交通主干道的占用、空气污染严重、交通出行困难、城区居民日益增加的不满……城市交通问题已成了城市发展的头号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加以解决,城市交通将陷入瘫痪,阻碍城市发展。这种现象会日趋严峻,据预测,2030年将达到顶峰。
二、城市交通与物流影响关系
1.物流发展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1)物流加剧城市交通问题
运输是物流中最重要的功能要素之一,因此在物流的运输过程中必然生成大量的交通量,特别是城市物流园区所生成的交通量。城市物流活动的交通生成与许多因素有关,大致可以分为城市物流服务站和城市物流园区的交通生成量。
城市物流服务站(LogisticsImplant,LI)是在城市中为有物流需要,但需求量未达到设立物流园区的规模而设立的物流设施,可以承担单一的物流功能或单一物资品种的物流功能,也可以是承担多品种、小批量的物流配送功能。设立LI主要是为满足城市内部随机、适时、点多、面广的物流需求,与物流园区(LogisticsPark,LP)相比,LI更靠近市区,有的甚至就设在城市内部,会对城市交通特别是LI周边的交通产生较大的影响。
对既定的城市交通系统,城市物流服务站的交通生成量主要是绝对交通量;城市物流园区的交通生成量与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有关,可分为两部分:一是绝对交通量;二是诱增交通量 。
(2)物流为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
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单纯依靠道路建设、扩大道路容量的方法,永远不能满通需求持续增长的需要,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道路交通拥挤堵塞问题。现代物流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注重服务、人员、技术、信息与管理的综合集成,是现代生产方式、现代经营管理方式、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在物流领域的体现。因此,现代物流发展为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
城市物流的任务是为处在城市里的零售商、工商企业和家庭,以城市可以承受的方式,通过科学合理地布置物流结点,达到经济高效地进行物资供应,减轻城市的交通。
2.城市交通对物流的影响
据统计,运输费用占商品销售收入的2.88%(Davis-HDyumm,1996),它是物流运费中所占费用比例最大的部分,约占整个物流费用的40%。因此运输合理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流的合理化,而交通基础设施的合理建设又是运输合理化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
交通系统的不断完善,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的水平提高,将对物流发展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可加速社会物资循环,从而促进国民经济运转需要的物流网点的合理配置。传统的物资企业大多需要配置大面积的仓库,而高水平的城市区域交通系统,使散置在各地的仓库能迅速连接起来,经过科学规划和重组,建立现代物流系统,物流服务半径和货物集散空间会有所扩大,服务水平也将大大提高。
三、城市交通与物流发展对策
1.利用城市轨道交通,使之与物流发展相互促进
物流是“物”的物理性流动。这种运动既改变了物的时间状态,又改变了物的空间状态,而运输则是改变空间状态的主要手段。因此,运输也是物流的主要功能之一。
进入21世纪,城市轨道交通在国内城市中普遍关注,除北京、上海、广州计划每年新建轨道交通线路合计约100公里外,天津、南京、武汉、重庆、长春、大连、深圳、成都、苏州、杭州、哈尔滨等20多个城市也将先后开工建设或着力进行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准备工作。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已经成为经济发达城市的标志之一,其沿线地段多为商业中心,配送中心,交通枢纽,城市主干道交汇,市区与市郊分界处,这里客流、物流相对集中,同时就物流而言,城市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物流中心往往设在铁路干线附近和公路交会处,以便于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集散。而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又具有运输成本低、方便、快捷、准时、运输量大、受自然条件影响小、不会产生拥堵现象等特点,将成为配送运输的理想选择。
如果在城市轨道线网规划时,同步考虑城市物流发展规划,对于城市交通与物流系统双方都将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
2.进行物流项目的交通影响分析
当前,我国对物流园区的研究以宏观的规划研究为主。更深层次的运作模式、内部设施规划及融资模式等研究很少,而且更多关注于物流园区带来的正面影响,尤其对物流园区实现物流的规模效益、缓解城市交通压、优化城市布局、对区域经济的极化效应等过分关注。当物流同区规模及业务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对周边路网产生影响。降低路网的服务水平。因此在物流发展中,分析其对城市交通局部路网的影响程度,对促进城市交通和物流的发展将有积极的意义。
3.加强物流活动的交通组织设计
交通组织设计指在城市物流园区交通影响分析评价的基础上,为降低对周边路网的影响对内外的人流、车流、停车场及出人口进行规划设计,城市物流园区的交通组织一方面要保证物流园区内外通道的效率,尤其是配送通道网络的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应降低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对周边路网的影响程度。这样既保证物流的流通效率,同时有利于城市交通的畅通。
交通物流规划范文2
随着人力成本不断上升,制造业的生产成本频频上涨,加之消费者对商品多样化与个性化的需求不断增加等因素,制造企业的利润越来越低,如何增加利润成了制造企业最为关心的话题。在工业发展进程中,曾作为“第一利润源”的资源领域与“第二利润源”的人力领域,经过长期的发展与应用后,这两个领域所能创造的利润已所剩无几,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迫在眉睫。1970年,日本西泽修教授在其著作《流通费用——不为人知的第三利润源》中,认为物流可以为企业提供大量直接或间接的利润。此后,物流领域的潜力越来越受到众多企业管理者的重视。相关研究表明,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加工和制造的时间占比仅为5%~9%,其余90%多的时间都消耗在存储与运输等生产物流环节中,物流费用占到生产总成本的50%[1]。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2015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中显示,2015年度的物流成本占全国GDP的16%,而同期欧美发达国家的这一数据仅为10%。
抛开高速收费、税费过高等因素之外,国内企业在物流,尤其是生产物流领域中的技术管理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因此,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内制造企业开始重视生产物流,并把生产物流管理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新的着眼点,同时积极采取物流优化策略,来寻找新的利润空间,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
梳理文献发现,国外学者在生产物流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主要集中在物料搬运设备的选择[2]、作业排程[3]以及物料搬运设计与设施布局之间的相互影响[4-5]等方面。而国内学者主要从生产物流计划模式[6]、厂内物料配送[7]、供应链环境下的生产物流[8]以及物流技术装备与信息系统的运用[9]等四个方面展开了相关的研究。地铁车辆是城市交通迈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形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城市的地铁车辆大多融合当地城市特色及相关业主需求,是一种典型的定制化生产产品。地铁车辆制造过程中,零部件众多,结构复杂,工序繁琐,这些特点使得离散定制生产的管理实践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针对离散制造企业生产物流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是生产物流系统设计[10~11]、优化[12~13]及发展状况[14]来进行研究的。但是如何利用当今的信息技术来优化生产物流,同时降低成本并将其运用到具体的制造企业中,特别是轨道交通行业的研究则很少。本文将以杭州中车车辆有限公司的地铁车辆总装车间为研究对象来阐述如何利用数字化来提升工作效率、降低企业的生产物流成本,并对实施与应用之后的效益进行了分析。
1 项目背景
杭州中车车辆有限公司作为轨道交通高端装备制造行业的地铁车辆总装集成企业,自2013年8月建成投产以来,先后承接了杭州地铁1号线、2号线、4号线车辆的生产制造任务。由于地铁整车技术复杂,安全性要求高,交货期紧,而地铁车辆的零部件达数千种之多,物料零散,生产制造车间内部管理非常繁杂。虽然公司已经实施了ERP系统、PLM系统、OA系统等,并对供应链管理也采用了信息化进行管理,但是生产制造的过程仍然出现了很多不利因素。比如,第一,采购到货后待检区物料积压比较多,没有统一管理,经常发生货到不能及时入库影响生产的情况;第二,仓储管理未能实现模拟工位化,从而经常出现物料摆放错误与发放错误;第三,运料工装没有实现套餐化,工作效率不高,物料配送常常脱节;第四,缺件拉动的效应不明显,未能实现联动机制;第五,车间的剩余用料没有建立良好的回收机制,导致出现浪费,造成生产成本上升;第六,工时的管理与质量的管控没有实现数字化、实时化,进而导致成本测算出现偏差;第七,地铁车辆的生产周期长,交货时间紧,生产过程的影响因素众多且不可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打造数字化工厂,提升总装车间的物流管理水平,提高生产效率,确保生产系统的平稳运行、促进产品质量的提升,降低物流成本和费用,是摆在生产管理者面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实施数字化车间物流管理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2 项目实施
2.1关键技术
本项目采用的互联网、RFID及形码扫描的信息化手段对物流管理流程进行固化,按照工位节拍进行仓储管控,实现对各个工位的配料及送料的信息化动态跟踪。实现实物流与信息流双流同步、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具体技术如下。
1)过程信息化控制。物流仓储配送全过程实现了条形码管理,货位、物料、物料包、配送车、作业人员、工位现场地面、交接单据都有对应的条形码。指派任务、进车备料、备料完成、扫描检查出库、配送发出、送至车间工位、空车及单据回收等每个步骤都通过扫描条形码触发。实现了配送任务网络管理,工作进度量化管控。
2)异常自动触发。信息系统会对生产计划进行节拍式管控,任何一个节点没有按照计划执行,屏幕显示会进行颜色变化提醒,同时根据异常等级分别向相关领导及责任人自动触发短信提醒。出现异常的责任人将会纳入工作量化考核,工作状态也可以像10086查话费一样,进行实时查询。
3)动态的电子任务看板。通过在生产现场布置一些电子任务看板,并与管理信息系统同步实现总体进度跟踪、反向物料跟踪处理、工位配送状态跟踪、套餐式配送状态跟踪等功能。
4)可实现作业人员动作追踪,随时随地掌握作业人员去向与工作动态。
5)可实现条形码电子动态盘点,实时掌握帐卡、帐物的准确性。
6)可实现对各个节拍的工时管理,并能进行质量问题的追踪。
7)可实现与ERP系统的高度耦合与集成,并确保各信息系统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共享性。
8)支持多种客户端移动办公。可支持电脑、IPAD、智能手机、车载终端的移动应用,满足人员异地办公、频繁出差的管理需求。
2.2系统功能
本项目的数字化车间物流管理系统的功能主要如下:
1)仓储管理:到货管理、入库管理、出库管理、帐卡物管理、 工位库管理、货位管理。
2)配送管理:配送计划、配送模型、生产模型、过程控制、信息采集、实时监控、实时统计。
3)异常管理:管理异常、生产异常、安东灯。
4)现场管理:工时定额、工时管控、质量跟踪。
5)短信平台:基本管理、授权管理、信息触发。
6)质量管理:供应商管理、到货质量管理、过程质量管理、售后质量管理、质量信息统计、供应商评价。
3 项目效益
自轨道交通产业数字化车间物流管理系统项目的实施后,实现了企业的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信息化,打造了数字化地铁车辆制造车间,实现全生产过程的数字化管控,同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与经济效益。
3.1经济效益
1)采购入库实时化。建立到货三天存货制,并进行表单管理。以三天时间为计划区间,仓库管理部门根据ERP系统里的生产计划,综合考虑仓库的物料存储情况,列出采购清单,拉动采购工作,保证物料及时入库,让待检区井然有序,降低了资金成本,释放了被占用的资金。
2)仓储管理工位化。根据工位制的要求在仓储库区,推行物料按按项目与工位来进行存储。物料入库之后,货架是按照生产工位划分设置,并建立模拟工位,同时将每个项目的物料存储按照车间对应的工位分区摆放,从而提高拣选效率,减少差错。届时,物料上架和拣选都由同一人负责,职责明确 。
3)物流配送套餐化。根据物料属性、各工位工艺文件和物料清单及物料形状开展目视化管理,为每一辆转运车制作物料存放平台,并按照工艺文件和车型制作标志进行区分,使物料过目成数;仓储配料过程在自己所管工位区域内完成,每个配送车内都有物料标识,配料时只需要按照标识编号对号入座,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4)缺件拉动规范化。按照生产计划提前72小时循环模拟缺件情况,对采购员实现点对点式的拉动管控。
5)物料配送精细化。采用条码扫描方式登记拣选的工位物料,并和工位的物料BOM进行比对,交接物料和未交接的物料系统会自动进行筛选,确保送入车间的每个台位物料都是准确与齐全的。
6)电子看板目视化。生产现场布置一些电子任务看板,可以实现配送总体进度跟踪、反向物料跟踪处理、工位配送状态跟踪、套餐式配送状态跟踪等功能。
自系统正式上线运行一年后,生产车间物流管理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第一,由于实现了三天存货制,仓库中原料的积压现象明显下降,释放了被占用的资金额高达600多万;第二,生产物料配送错误事件的发生率由原来的30%下降到0.02%,大大提升了设备运转率及员工的工作效率,节省了单列地铁车辆生产制造的工时额到816.33个小时,根据目前规定的时薪是12.25元/小时和年产量300列车来计算,可节省300万元左右(816.33*12.25*300≈300万元);第三,伴随着生产工时的减小,则生产车间的管理费用(包括风、水、气、电等能源及物耗)也大大下降了100余万元。综上所述,该系统的成功实施上线可给企业带来年增经济效益1000万元左右。并且,杭州中车车辆有限公司作为中国中车众多轨道交通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之一,系统的成功实施上线具有典范效应和标杆作用,在条件成熟时把该系统面向中国中车下属各子公司推广,带来的经济效益将在数十亿元,同时还能提升整个轨道交通高端装备制造行业的生产组织与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2社会效益
在公司积极实施推进轨道交通产业数字化车间物流管理系统项目的后,有效地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产品质量管控水平,并在地铁车辆的交货进度及列车运行的安全性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为浙江省打造了最便捷的绿色出行交通方式,带来显著的社会效应。
4 结束语
生产物流是制造企业实现利润增长的“第三利润源”。伴随着当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优化企业的生产物流,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是制造企业刻不容缓的战略决策。杭州中车车辆有限公司作为轨道交通产业的制造企业正在积极利用并发挥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助推企业生产制造过程的顺利升级,从而实现企业的数字化生产,打造智能化生产模式,从而响应国家智能制造2025的战略部署,紧跟工业4.0的步伐,全面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交通物流规划范文3
关键词:现代交通,发展 , 科学规划
Abstract: the traffic is a complex comprehensive system, need to advance planning, scientific planning.
Keywords: modern traffic, development, scientific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 U471.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08年6月,江苏沿海发展战略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对于拥有近600公里海岸线,市域面达到1.7万平方公里的盐城来说,这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俗话讲,要致富,先修路。更何况盐城沿海地区交通基础十分薄弱,因此要深入推进国家开发战略,就必须把交通事业的发展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作为头等大事来推进,以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沿海地区的大发展、大建设。通过在交通系统实地调研,笔者觉得,改革开放30年来,盐城交通建设上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建设总量、规模、质量、运输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已初步形成了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综合运输网络,迈上了现代交通发展的新格局,有效推动了我市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较,发展水平还严重滞后,我们必须按照国家战略规划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交通建设力度,推进市域经济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不断加强同兄弟省份的横向经济联合与协作,为盐城的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
一、完善规划体系,引领交通先行。
交通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需要超前规划、科学规划。交通建设一定要以规划为龙头、为指导。交通规划上的失误,会增加一个地区的发展成本,影响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长远发展。随着江苏沿海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两大国家战略的实施,对我市交通规划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我们要强化机遇意识,首先要从完善规划做起,加强全市交通规划与国家战略规划的对接,与省交通规划的对接,为更高起点、更高水平推进交通建设打下基础。一方面,要进行战略谋划。国家战略对盐城的发展定位是建设一个200万人口规模的沿海特大城市。按照这一定位,必须要大幅提高交通建设规模,同时还要进一步优化交通的结构。要围绕打造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这一目标,去谋划盐城交通的战略定位,为盐城实现更大的大开放和更快的大发展提供交通保障。我们要按照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成果,迅速对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进行调整完善,发挥交通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我们要强化盐城中心城区在市域交通体系构建中的核心作用,加强中心城市和长三角范围内主要城市以及和市域内各县市城区的快速交通联系,增强交通辐射力,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另一方面,要突破重点工程。盐城“十二五”交通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建成三大通达工程,即“211时速通道”工程,实现从盐城2小时抵达南京、上海,1小时抵达各个县城,进入市区快速路系统后1刻钟以内抵达市区任何一点;“三有”全覆盖工程,就是实现县县有高速、有铁路、有100公里以上一级公路,基本实现交通现代化。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进一步深化细化规划,找准突破的重点,明确具体的目标,咬定重大的工程,一年接着一年干,推动交通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打造综合交通,推进沿海开发。
实施沿海发展战略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最好机遇,也是我们推进盐城经济发展的一件最重要、最紧迫的事情。全市交通建设就要围绕沿海发展这一国家战略来实施、来建设。沿海县(市)抢抓沿海发展的机遇,第一件事、最重要的事,就是要把得天独厚的、人家不具备的岸线资源利用好,加快推进港口和码头建设,推进沿海集疏运体系建设。在港口建设方面,大丰港要确保建成三期工程4个泊位、升级改造4个生产性泊位。滨海港要开工建设中电投煤炭码头和5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和10万吨散杂货码头。射阳港要确保完成航道整治一期工程和码头一期工程,实现港口万吨级航道通航。在公路建设方面,加快临海高等级公路、阜建高速、盐徐高速大丰段等重点项目建设,不断优化沿海路网结构、提升通达能力。在航道建设方面,基本完成刘大线整治工程,启动连申线东台南端整治工作,尽快实现通江达海。
交通物流规划范文4
(1985-),男,汉族,通化市人,所长,工学硕士,单位:长春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研究方向:城市空间发展与战略规划研究。
摘 要:本文通过对长春市汽车产业物流结点布局、物流通道构建以及配套及监管设施等三方面的研究,对长春市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过程如何中提高运输效率并最大限度减少对城市各类别环境的影响,实现城市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有益的探索在战略层面上提出满足土地利用和交通运输要求,以打造完善的长春汽车物流空间体系的措施与方法。
关键词:物流运输;物流结点;物流通道;综合影响
一、研究背景
汽车产业是长春市的支柱性产业,物流又是汽车产业中重要的组成流程之一,长春市汽车物流发展目标的确定市分近远阶段、分层分级完成。其近期目标要实现物流仓储与配送的科学布局、规范化管理,加快厂区及周边道路主次干道等交通设施的建设,缓解城区交通拥堵问题。远期目标要实现汽车产业交通管理科学化、智能化,基本完成城区内道路骨干网络,高峰期也能够按时满足产业运输需求,实现汽车产业核心地区交通运转顺利通畅(见图1)。
图1 长春物流用地空间布局结构示意图
汽车产业的发展同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城市环境规划具有密切的联系。只有对三者进行综合考虑,才能保证汽车行业在发展过程中提高运输效率并最大限度减少对城市各类别环境的影响,实现城市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1]。在战略层面上也应满足土地利用和交通运输要求,以打造完善的汽车物流空间体系。
二、长春市汽车产业物流结点布局分析
2.1汽车产业物流结点选址的思路
产业物流选址是在产业物流结点布局的基础上进行的,即确定各物流节点的具置。产业物流结点选址应建立在城市产业结构,目标定位,城市物流系统服务的主要对象和达到的最终目标等方面,这些都是布局规划的前提条件。
布局选址方法是一个整数规划的问题,即在有限备选点中选择最优点或者最优组合。实际分三步操作:第一是选址与布局方案的形成,也就是备选点和其组合的产生,第二是布局方案的选优,第三是布局方案的评价。
2.2长春市汽车产业物流结点综合选址方法研究
2.2.1.常用的选址方法
(1)定量方法
包括重心法、混合整数规划模型、鲍姆尔―沃尔夫法离散型选址模型、多重心法、模拟模型。定量方法的优点是通过正确的建模与计算得到令人信服的最优解。缺点是在建立模型时必然要对现实问题进行抽象处理,可能会导致结果的不合理,而在计算过程中又可能由于算法的原因导致只求出局部最优解,同时一般定量方法是以单一的指标最优为目标的,而能会由于没有考虑其他重要的影响因素而导致结果并非最优。
(2)定性方法
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有头脑风暴法、专家调查法、PERT法、层次分析法等。定性方法的优点为注重历史经验,简单易行;缺点是为很可能犯经验主意和主观主意的错误,同时在地点较多时,不易作出理想的决策,导致决策的可靠性不高。
2.2.2.长春市汽车产业物流结点选址方法提出
在运用上述方法进行物流节点的选址时,注意到这些选址方式各有利弊,为了把握长春市汽车产业物流结点选址的准确性和完备性,不能只运用上述模型算法中的一种,而应综合运用其中的几种方法和模型,将定量与定性的方法相结合,各种方法相互补充,使长春汽车产业物流的选址达到更科学化的目的。
2.3长春市汽车产业物流结点布局要求
长春市的汽车物流结点按照产业构成分为整车结点和零部件结点。
2.3.1整车结点布局要求
整车厂和整车仓库是汽车产业流程的两个主要结点,前者是运输过程中转化的部分,需要固定的运行空间来完成整车的装配和出厂;后者属于停滞的部分,虽然需要大面积的存储空间,但是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空间转移。从长春市现状来看,满足一汽集团的整车结点需求是解决汽车物流问题的关键,也是汽车行业未来健康运行的保障[2]。
(1)整车厂
长春市汽车产业得核心是一汽集团,对汽车产业的分析也将以一汽集团为主。一汽大众、一汽轿车、一汽解放、一汽华凯、一汽客车、一汽丰越、一汽通用等整车厂将在未来生产300万辆商品整车。现阶段出现各类汽车物流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整车厂的原址与城市拓展使原有生产流程趋向复杂,但现状条件又不适宜对整车厂进行转移,只能对其周边环境进行调整,尽量分离或减少整车厂与城市生活空间的直接干扰。
(2)整车仓库
长春市现状整车仓库布局较分散,对其进行调整或转移是缓解物流问题的较合理途径。但是一汽集团内部各整车厂按照合资公司不同,其发展思路也有区别:一汽大众作为德系企业需要大空间来运转商品整车产销流程,而一汽丰越等日系企业倾向于集约式发展,力求简单、快速完成产销。只有针对不同厂区的仓库实行更要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保证多方面的利益。
2.3.2零部件结点布局要求
产业流程将零部件结点划分为零部件生产厂和零部件仓库,二者可以隶属于一汽集团,也可以是为其配套的专属专属或附属公司,规模可大可小且迁址较容易。
从长春市汽车产业现状来看,本地零部件配套厂主要分布在城市三环路或四环路附近,异地件(包括CKD件)的零部件仓库布局分散,规划应从零部件生产厂理想化迁址和零部件仓库集中化布置两方面进行,更快速合理的为整车厂进行配套,规划期末整车生产所需零配件的本埠配套比力争实现50%以上。
(1)零部件生产厂
由于本地零部件生产厂通过7米标准货车从厂区运输零部件至整车厂车间工位,基本不需要中转和临时存储,因此理想化的调整方法是将分布于城市内部的零部件厂全部迁至西部产业发展带内,利用西部规划的生产和交通资源,更快速、高效的为整车厂配送和外运。
(2)零部件仓库
本地零部件、国产异地零部件和进口CKD件每年的需求量最高将达到42500辆,零部件仓库不仅具有仓储职能,还有部分仓库将运抵的完全散件通过简单装配成零组件,然后发往整车厂车间工位。因此,在满足零部件配套“准时制”的要求下,对零部件仓库位置的要重新选择,争取能够保持最高效运输距离,并避免与城市生活性道路直接干扰。
三、长春市汽车产业物流通道构建分析
汽车物流通道除了具有整车及零部件运输通道的一般功能,还是实现货物的包装、装卸、搬运、物流加工及信息处理功能的枢纽[3]。
汽车产业的特点决定了它对运输成本的敏感性。交通状况是汽车物流结点选址的优先条件,靠近交通枢纽或交通主干线,一方面可以保证物流结点与区域物流活动实现高效的衔接;另一方面可以保证汽车物流的快速集散;此外,交通枢纽本身就是物流集散点,选址靠近交通枢纽可以有效避免重复建设[4]。
图2 西南对外出入口运输流向示意图
长春市现状局部交通条件对汽车运输产生不良影响(见图2),如现状城市西南三条对外联系通道与一汽运输争夺有限的道路资源;一汽各厂区通往对外公路缺少整车专运通道;绕城高速公路制约一汽产业空间及对外交通向外延伸拓展;行政边界制约了一汽产业空间向外转移;现状铁路运输难以替代公路运输。
长春市汽车物流通道的建设要充分考虑产业用地布局,从现有的城市道路网入手,综合城市在区域运输通道体系中的位置,与铁路、公路等对外通道的衔接,调整和引导各主要公路的物流通道功能,形成完善的汽车产业对外物流运输体系,缓解对外运输通道过于集中导致城市生活区拥堵、混乱等现象。紧密结合城市用地发展布局,依据长春市汽车产业及物流用地在中心城区和各组团的分布,并结合公路和铁路等基础设施布局调整的契机,统一布局科学合理的汽车外运网络来支撑汽车产业发展。
四、长春市汽车产业配套及监管设施分析
4.1大型货车服务区
现状由于缺少货运车辆临时停放、加油、休憩场所,大量运输车辆沿路停放、违章调头。不仅扰乱区域交通、同时也影响整体城市风貌,不利于产业运输,也不利于规范货运交通、提高物流效率。规划应在城市的主要公路上设置相应的货运通道服务区。
4.2交通管制需求
由于大型货车影响交通、损坏道路明显,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交通管制来限制产业物流与城市生活空间的相互影响。考虑未来长春市城市交通管理需求和物流配送的需要,配送管理应体现“规范、高效、先进、开放”的原则,即建立规范科学的配送管理体制,支撑高效快捷的配送作业,引导先进适用的配送技术,构建开放公正的配送管理机制。
五、结语
汽车物流需求分析与预测是汽车物流规划的重要内容和首要前提,分析预测是否准确,是决定汽车物流规划是否科学、合理的关键,也是制定各项政策决策、物流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改进物流供给系统的基本依据。本文通过对长春市汽车产业物流结点布局、物流通道构建以及配套及监管设施等三方面的研究,在战略层面上提出满足土地利用和交通运输要求,以打造完善的长春汽车物流空间体系的措施与方法。(作者单位:1.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2.长春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厅项目《长春市汽车产业物流用地空间布局优化研究》(吉教科合字[2014]第224号)的部分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长春市汽车物流规划(2010)》,长春市规划局2010年组织编制完成。
[2] 王昊,,《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现代物流空间布局研究》,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2012.05
交通物流规划范文5
关于轨道交通运营是企业经营发展的必然产物,在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基于客流预算与分析,对交通运营中的运输资源进行优化。基于轨道运营物流采购,是采购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满足企业快节奏生产经营的重要手段。轨道交通运营物流采购有着明确的采购对象,进而基于各采购源,以形成系统化的采购供应链。然而,我国物流发展较晚,在供应链管理中,物流采购链结构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尤其是关于轨道交通运营中的企业供应结构,还未形成系统的供应形式。
2.关于轨道交通运营物流采购对象分析
关于轨道交通运营物流采购,是以车辆、车站、各交通系统为体系,以形成运营活动的采购活动。在轨道运营物流的背景下,关于车连运行系统、客服系统,以及保障系统,是轨道运营的三大系统,对于构建完善的运营物流管理,加速现代物流体系构建,起到重要的作用。
2.1关于车连运行系统
车辆运行系统时轨道运营物流的基础,其主要关于车辆、线路、控制中心等,为轨道运营提供强大的运输能力。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具有节奏快、产品流通多元化的特点,构建强大的运输体系,是实现有效的轨道运营物流采购的基础。同时,在电子科技时代,车辆运行系统逐渐由电子系统、信号系统等,现代信息系统而构成,这对于发展现代化的轨道运营物流,具有实质性的意义。
2.2关于客服系统
企业的轨道运营物流中,关于客服系统的构建,是保障物流质量的重要内容。该系统主要由车站服务、消防、检票、车站照明等,是运营物流的重要内容。同时,运营物流的客服内容繁而细,这就要求系统构建的全面性,对于物流运营中的各服务分支,以形成系统化的客服体系。
2.3关于采购保障体系
保障体系是运营物流采购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对于物流管理质量,直接构成影响的重要因素。保障体系主要由设备性能维护、设备的检修等构成,是运营物流正常运行的基础。同时,保障体系的有效性直接决定着车辆运行系统、客服系统的运行,也就是说,保障系统是三大系统的基础系统,具有重要的作用,保障着三大系统的有序运行。上述三大系统是运营物流采购服务的主要内容。
2.4供应链背景下的轨道交通运营物流采购
我国物流起步比较晚,在物流体系和机制中,还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尤其是关于轨道交通运营物流结构的不完善,严重影响着物流采购的有效进行。同时,轨道交通运营物流采购环节也存在问题,关于成本管理、采购流程设计、采购理念的形成上,还存在明显的不足。
2.4.1关于轨道交通运营采购供应链结构
轨道交通运营采购链中,主要以城市物流采购为主。运营的物资种类集中于各办公品、原材料等成型产品的运营,这类运营产品的替代性强,市场广泛,因而采购链的渠道资源比较丰富和稳定。而对于车辆、供电、有限物资等,其专业性强,市场的局限影响着运营的进程。并且,该类物资的采购成本高,比较难以控制,不利于采购活动的全面开展。因此,当前的轨道交通运营采购结构,其物资结构还是以前者物资源为主,在规模上还相对欠缺。在实际运营的轨道交通物流线中,其采购的生产商主要由国外和国内构成。在很大程度上,我国的轨道运营技术相对滞后,与国外的运营技术相比,还存在诸多的不足。我国的轨道运营采购体系,在电力系统、信号系统等方面,其技术都是引进于国外,尤其是对于信号系统的引进,加剧了轨道交通运营体系的成本。
2.4.2轨道交通运营采购中存在的问题
采购资金流相对较低,对供应商无法形成良好的吸引。我国轨道交通运营体系不够完善,采购资金流相对较低,境内外的车辆供应商缺乏有效的竞争力,尤其是在价格和服务方面,谈判的空间逐渐缩水。在运营物流体系的不断发展中,对于物流合同的维护,强化了各交通系统的供应商管理,而对国外的供应商,又没有强大的资金吸引,导致采购全球链的开展,需要基于较高的成本输出。采购物流体系不完善,采购的流程和方式不合理。在轨道交通运营物流的进程中,主要由企业的采购部门,对采购的规划、采购问题分析,进行综合管理。在运营物流链中,采购的体系缺乏有序性,在采购招标的过程中,关于暗箱操作、受贿的不公平行径十分的普遍。同时,采购的方式和流程,缺乏相关部门的有效管理,以至于中小企业成为了主流运营物流商,这样造成了轨道交通采购物流发展的不均衡问题,不利于企业采购成本的控制。采购理念不成熟,注重采购环节,忽视采购服务。局限在小范围低服务质量的采购。在专业物资的采购中,缺乏规模性,很大程度上还停留于传统物资的运营,这样非常不利于轨道交通运营物流采购体系的构建。
3.供应链背景下的轨道交通运营物流采购管理的优化举措
关于轨道交通运营物流管理的优化,是解决采购系统的有效途径。在对于管理的优化工作中,在于采购理念的更新、各供应商的管理,以及强化供应链上各部门的合作力度。其中,关于各供应商的管理,是优化采购管理的基础内容。
3.1关于采购理念的更新
我国轨道交通运营物流,起步比较晚,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成熟的采购理念。因而,基于供应链管理理念下的采购管理理念是更新工作的重点。构建新的采购模式,不再局限在传统采购,局部采购,而是采用新的采购方式,甚至是全球采购来采购到更物美价廉的物资,降低成本,提高采购产品质量,来完善采购体系3.2关于各供应商管理
3.2.1构建多元化的供应网络
基于传统的供应模式,已无法满足于战略合作的需求。因而构建多元化的供应网络,对供应链中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而且,轨道交通运营企业,需要基于实际的情况,合理地选择供应商,以形成相对稳定的供应网络。
3.2.2关于供应商的绩效管理
供应商的工作效率直接影响着整个供应链的有序运行。因而,建立完善的绩效体制,以提高供应商的积极性,这样便于提高采购管理的执行力度。基于完善的绩效体制,对于供应商的行为进行规范,进化物流供应链的运行环境,提高轨道交通运营物流采购的质量。同时,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对于管理工作至关重要,要强化关于质量绩效体制的构建,以提高产品供应的稳定和高效性。
3.3强化供应网络的战略合作
3.3.1构建“无缝”的合作机制
关于构建“无缝”的合作机制,是丰富供应商与采购方关系的重要途径。在合作机制的构建中,要做好前期规划和建设中的配合工作,为后期运营工作,建立信誉高的合作环境。
3.3.2强化规划与协调力度
我国当前的轨道交通运营技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外技术,因而强化规划和协调力度,敦促好各部门的工作开展,尤其是各部门的协调工作,是发展多元化物流体系的关键。同时,物流采购渠道的管理,尤其是关于专业物流资源的信息收集,对于实现全面的物流链,起到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今后,关于轨道交通运营物流采购管理的核心工作。
3.3.3规范规划建设,尤其是关于各线路的标准化
关于各线路规划建设的标准化,便于物流采购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而且,强化各线路的标准化建设,对于可以有效地降低采购成本的输出。同时,各线路的规格进行标准化,强化设备系统的共享性,以形成采购的规模性。
4.结语
交通物流规划范文6
关键词:宁波 城乡交通 统筹发展 对策
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十二五”时期,“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必将代替以城乡二元化为特征的既有结构,与之对应的城乡交通系统将发生重大变化。因此,“十二五”时期是宁波推进城乡交通统筹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一、城乡交通统筹发展内涵
城乡交通统筹发展,就是从城乡一体化发展高度,对路网、站场、线路、运输、市场、管理等交通要素进行统筹考虑,统一规划,整体布局,一体化建设和管理, 实现城乡交通全衔接、全沟通、全畅达。首先要在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的基础上统筹城乡交通基础设施,推进区域内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的一体化建设;其次,要根据城乡统筹发展的需求,通过各种技术、经济与管理手段,协调、统筹、优化各种资源的利用,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交通服务,满足城乡各种层次的交通需求。
城乡统筹发展,其目标不是实现城乡同质化,而是应该具有异质性和互补性。应建立区域差别化交通出行模式,制定区域差别化交通政策,把握城乡交通差异,实现城乡交通设施的平衡,公共交通与个性化交通转换的便捷。
二、宁波城乡交通统筹发展的意义
推进宁波城乡交通统筹发展,可以有效改变农村交通建设滞后的状况,推动城乡之间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调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可以促进城乡交通从分割到一体、从分立走向综合,加快形成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可以让广大农民享受一体化客运政策、客运服务、客运待遇,实现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交通服务的均等化,进而实现其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宁波城乡交通统筹发展现状及评价
(一)现状
1.城乡道路规模总量迅速增长, 城乡路网通达深度稳步提高
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有公路总里程10197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03.9公里/百平方公里。“十一五”期间共建成农村公路项目1280个,总里程1847公里,公路通镇率、通村率、路面硬化率均达到100%,改善了1366个村的交通出行条件,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农村公路网络四通八达的目标。
2.公路养护和管理力度加强,道路养护和管理机制日益完善
近5年来,相继制定和颁布了《宁波市公路养护与管理发展纲要(2001―2010年)》、《宁波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关于道路养护和管理的法规和文件,基本建立起了宁波道路养护和管理机制。目前,全市设置鄞州区、镇海区、北仑区、宁海县、慈溪市、余姚市、奉化市7个公路管理局及江北区、象山县、东钱湖3个公路段(所),养护相关人员2000余人。其中,鄞州区养护体制改革样本示范效应突出。
3. 城乡客运站点建设稳步推进, 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成效显著
一是客运站场体系逐步完善。到2010年,全市共有客运站65座。其中,市区有客运站19座,县(市,指城区)有客运站14座,乡镇客运站32座,港湾式停靠站5493座。
二是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进展加快。到2010年,宁波市至各县市客运线路一体化改造已全部完成,市六区全面实现公交一体化,全市共有市内客运班线435条,车辆2753辆。目前,奉化、象山、慈溪还启动了客运二、三级网络改造。通过改造、兼并、收购、合营等手段整合城乡客运资源,规范了城乡客运经营主体。
4. 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开始启动,城乡物流配送网络格局初步形成
在货运场站和物流基地建设方面,“十一五”期间,共建设19座货运场站,其中完成乡镇货运站12座。在农村邮政物流网络体系建设方面,全市共有263个邮政网点。在商贸物流网络建设方面,宁波90个乡镇全部实现连锁超市全覆盖。在农村物流发展试点建设方面,鄞州、余姚、慈溪等地积极推进农村物流发展试点,分别扶持城乡配送型、有形市场型等农村物流龙头企业。
5. 城乡交通管理体制不断健全,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一是管理体制不断健全。目前,宁波市鄞州区、江北区、镇海区、北仑区及下辖的余姚市、慈溪市、奉化市、宁海县、象山县5个县(市)都成立了交通局,基本实现“一城一交”。交通管理职能逐渐梳理清晰,综合交通的管理由各市(县、区)的交通局负责;乡道建管的具体实施由各乡镇下辖的城建办(个别乡镇在农办)执行;公路建设和养护、路政管理由公路局负责;客运、物流由公管处负责。另外,把原由城建部门承担的城市公交管理职能划归交委管理。
二是相关的扶持政策不断出台。在公路建设补助方面,提高后的补助标准在浙江省应为最高水平。在农村道路养护方面,2009年出台了养护资金补助政策。在客运一体化方面,依照“公交优先”和“城乡客运一体化”原则,出台城乡客运发展的系列政策。在城乡物流发展方面,鄞州、北仑、镇海、余姚等地政府对进入货运市场和物流园区经营的企业都给予了较大力度的财政扶持政策,包括税费减免和补助等。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交通效率有待提高
农村公路通达深度还不够,部分人口规模较大的自然村及部分生产、生活节点出行难、出行不便的问题尚未解决。尤其是山区、欠发达地区的通村公路和联网公路建设任务比较艰巨,农村联网公路仍处于“树状路多,网状路少,断头路多,迂回路少”的低层次结构状态。此外,道路技术等级低、抗灾能力弱已成为农村道路的突出特点,难以适应群众便利、安全出行的需要。
2.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进展较慢
个别县区在体制改革方面政策出台比较晚,实际执行进展较慢。目前除了鄞州区由区公路段统一挂牌成立专门农村公路管理站,农村公路养护有专门的办公机构和办公场所以外,其他区县农村公路专门的养护机构建设比较滞后。农村公路养护考核办法制定处于刚刚启动阶段。
3.高效便捷的场站枢纽体系尚未建成
客运场站的公益性、窗口性以及货运场站的社会化服务、准公共产品属性未得到政府和规划等部门的高度重视,场站规划难以得到法定性、实质性认同,导致客货运场站选址落地难。乡镇客运场站建设地方要出钱、出地、出人管,加之投资回报率低,一次性建设补助标准低,年度养护经费无来源,地方普遍存在建设积极性不高问题。城乡交通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滞后,距离“以人为本、零距离换乘”目标相差较远。
4.城乡客运政策扶持不平衡
城市公交和农村客运在财政补贴、奖励、免税、营运规定等方面都存在差别待遇,阻碍了城乡客运一体化的推进。
5.农村物流发展较为滞后
在管理方面仍处于多头管理状态,管理效率较低。农村物流主体规模小、层次低、离散性强、组织化程度低,运营成本偏高,运作效率低下。
四、宁波城乡交通统筹发展的主要对策
(一)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交通基础设施统筹发展
1.加快高速公路及干线公路建设
加快推进县县通高速公路体系建设,将各县市纳入宁波高速公路覆盖范围内,打造市域1小时交通圈。加强现有国省道提升,完善国省道配套服务设施,提高宁波对外交通条件。加强国省道与高速公路、城市道路以及与国省道之间的合理衔接,提高宁波公路网络整体通行能力和公路服务水平。加快重要县道的新建,除了个别生态条件不符合的山区外,基本实现镇镇通一级公路。
2.推进农村公路建设
重点推进欠发达地区南三县(象山、宁海、奉化)农村联网公路建设。加快解决自然村(尤其是200人以上自然村)的通达问题,提高农村公路的通达深度。重视被撤并的乡镇、行政村的道路通畅建设,实施撤并乡镇、行政村通达通畅工程。旅游景点开发、新农村建设等形成新的生产生活节点,加紧建设交通配套设施,使农村公路从单一的通“居民点”,转变为通“居民点”、“经济点”、“旅游点”齐头并进。积极开展撤渡建桥,解决农村渡口沿岸群众的出行难和出行安全问题。
3.加快铁路网建设
加快形成以高速、便捷的电气化对外铁路干线为骨干,干支相连、客货分线的现代化宁波铁路网络体系,推进大运量交通向城乡延伸。推进市域轨道通达副中心及卫星镇。抓住杭甬铁路客运专线配套需要的机遇,尽快启动余慈地区与宁波中心城区之间的轨道交通建设,加强余慈地区同中心城区的交通联系。此外,应推动轨道交通与余姚泗门镇、慈溪观海卫镇等卫星城镇的逐步沟通,使宁波周边星罗棋布的卫星镇搭上“新时速”。
(二)加强城乡交通联系和衔接,推进城乡交通融合
1.改善和建设层次化的场站体系
统筹考虑各种运输方式间的对接方式和实现途径,促使公路客运枢纽和城市交通枢纽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变以往交通换乘的“补救性”衔接为“主动性”衔接,以满足不同周转量和不同需求的出行。
2.推进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功能结合
在城市化特点突出的地区尽快对其道路按城市道路标准实施提档升级,将其转变为城市道路。在人口较多、经济发展较快的镇区,当公路进行新建、改建或扩建时,给市政设施留下通道或在建设时直接将公路当作市政道路进行建设,一步到位增设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市政管线、照明等设施。
(三)加快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实现城乡客运服务统筹发展
1.统筹城市公交线路和农村客运线路
对农村客运班线和城市公交线路进行优化配置,合理界定城市公交与道路运输长途客运及农村客运的服务功能和运营范围,加强城乡公共客运的服务衔接。积极推进公交“下乡”、班线“进城”,促进农村客运网络和城市公交网络的合理衔接和有效融合。
2.完善农村公交运营模式
要优化整合经营主体,加大对现有农村客运资源的整合力度,组建经营联合体,真正实现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尽快形成“国有主导、多方参与、规模经营、有序竞争”的市场格局。推广农村客运片区经营模式,将企业经营范围由线路划定改为区域划定,灵活调度、合理安排,构建农村客运片区经营的管理制度。
3.健全农村客运票价定价机制
充分考虑企业经营成本和群众承受能力等因素,并根据服务质量、运输距离以及公共交通方式间的换乘等因素,由物价、交通部门共同协调,建立多层次、差别化的城乡客运价格体系。对公交化运行的城际客运和农村客运,可结合地方公共财政补贴情况,实施特定的票价优惠政策。
4.完善扶持政策
尽快研究制定对农村客运尤其是边远郊区农村客运经营企业的财政补贴政策,从税费减免、票价补贴、公益性补助、能源消耗和更新改造补偿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有关运输附加费、车辆通行费、车辆年审费及牌证管理等,比照城市公交的政策执行。
(四) 加快城乡物流体系建设,实现城乡货运服务统筹发展
1.加快城乡货运场站设施建设
要扩大农村货运场站的覆盖密度, 加大力度扶持小城镇配送中心和分销中心、乡镇农村物流配送站、中心城市物流园区建设,逐步完善城乡物流场站功能。
2.培育城乡物流经营主体
一方面,在农村内部培育新型农村物流主体,扶持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中的大批发商、仓储经营户等改造提升为物流公司,鼓励商贸系统、邮政系统、供销系统成立农村物流公司;另一方面,在城市培育更多面向农村的物流公司,鼓励现有城市商贸企业、物流企业、农业生产资料和日用工业品生产经营企业,深入农村开展现代物流和配送业务。最后,政府部门通过政策引导,将现有的农村运输、仓储、农产品加工、商贸流通等企业进行资源整合,鼓励竞争、兼并和强强联合,培育形成农村物流龙头企业。
3.积极探索城乡物流对接新模式
条件成熟的时候组建城乡物流集团公司,建设全市的三级网络,即在市级建立物流中心、县级建立配送中心、镇级建立配送站,负责全市范围内的农村物流配送一条龙服务。通过集团化运作,在全市范围内推行统一的服务标准、统一的经营品牌,实现城乡物流集约化和常态化发展。
(五)推动管理体制和规划一体化,实现城乡交通宏观管理的统筹
1.深化交通管理体制改革
将城市公共交通、客运、出租车管理、交通技术规划和安全设施规划管理、综合运输协调和物流行业管理等职能进行整合和重新归并,加强交通管理部门和城市建设管理等部门的协调,打破交通各自为政、多头管理的局面,解决交通条块管理模式带来的体制、机制,形成上下一体的“大交通”管理体制,为构建“城乡统筹”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提供体制保障。
2.深化道路管养体制改革
从原先的“重建轻养”向“建管养并重”转变,明确从市到村各级政府的具体职责,尽快完成各县区道路管养任务分解,完善专门的管养机构和部门,完善管养考核办法,形成覆盖全域、上下联动的城乡交通管养体制。
3.编制宁波城乡交通统筹规划
立足城乡一体化发展,注重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的相互协调,编制涵盖从城市到农村,从总体到专项的层次分明、互相衔接、完善配套的宁波城乡交通统筹规划,明确城乡交通统筹发展的目标,有序推进城乡交通统筹发展工作。
参考文献:
[1]宁波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等.宁波市“十二五”综合交通规
划,2011 .
[2]宁波市交通(港口管理)局.宁波市公路水路交通运输
“十二五”发展规划,2010.
[3]宁波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宁波市道路运输行业统计资
料汇编,2011.
[4]宁波市公路管理局.宁波市2010年公路养护统计年报,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