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产业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煤炭产业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煤炭产业发展

煤炭产业发展范文1

奉节县地处三峡库区腹地,幅员面积4087平方公里,总人口104万,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境内煤炭资源丰富,已探明地质储量3.96亿吨,属全国产煤百强县,重庆市第一产煤大县。改革开放以来,煤炭产业迅猛发展,已成为当地百姓致富和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奉节煤炭的开采历史,可以追溯至100多年前。改革开放前,其煤炭开采手段十分落后,大多是简陋的、作坊式的人力开采。改革开放后,奉节煤炭产业虽然得到了迅猛发展,但也几经沉浮。当历史进入新的纪元,世界能源日趋紧缺,煤价逐年高涨。人们受利益驱使,肆无忌惮地争抢煤炭资源,奉节这个国家级贫困县也毫不迟疑的加入了这场争夺,一个时期,全县开办非法小煤窑2646口。煤矿的非法开采使奉节县生态破坏严重,资源浪费极大,安全事故频发。为了彻底铲除这个“毒瘤”,2005年,县委、县政府果断决策,重拳出击,调整打击煤矿非法开采职能,确定了以煤炭工业局为对奉节县煤炭产业发展的回顾与思考主线、乡镇为主战场、涉煤部门配合协作的“三位一体”打非格局,采取“炸、抓、罚”相结合的手段给非法小煤窑以毁灭性打击。短短三个月时间,全县2646口非法小煤窑彻底关闭,如期实现了非法开采零目标。为巩固来之不易的“打非”成果,根据非法小煤窑可能出现的反弹势头,县政府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长效监管机制,县煤炭工业局、涉煤部门和乡镇克服重重困难,不断加大巡查密度和打击力度,有效遏制了非法开采的反弹势头。2006年以来,炸毁关闭死灰复燃非法小煤窑240余口,始终将非法小煤窑启封率控制在3%以内。“发展才是硬道理。”近几年来,奉节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煤炭产业发展工作,先后编制了《奉节县煤炭产业发展规划》、《奉节县煤炭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出台了《奉节县煤炭产业发展决定》,为全县煤炭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主管部门、涉煤部门和乡镇以国家产业政策为指导,以“关小扶大、做大做强”为目标,以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为重点,严厉打击非法开采,切实加强安全监管,全面提高办矿质量,积极改革税费征收办法,煤炭产业迈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一是全面开展煤矿安全整顿,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大力推进质量标准化建设;积极开展瓦斯治理专项行动;建立健全煤矿安全责任体系,加强服务网络建设,配齐配强监管技术力量,安全生产水平明显提高。2005年-2007年,煤矿死亡人数逐年下降。二是加强关闭整合,淘汰管理、技术和装备落后的生产矿井;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科学的管理技术,探索适合本县煤层特点的采掘方法,推广小型机械开采、机车运输和金属支护,办矿质量明显改善。2005年—2007年,炸毁关闭非法小煤窑2890口,关闭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112口,按照整合规划,全县煤矿将整合为40个公司98对矿井,年生产能力523万吨;研究成功适合本县煤层特点的“短壁式”开采法,并在全市推广;小型机械开采、机车运输和金属支护已在部分煤矿推广运用。三是改革煤炭税费征收系统,实行电子刷卡计量征收办法;加强征收站点管理,实行电子监控,涉煤税费颗粒归仓。涉煤税费收入由1988年的205.8万元提高到2007年的1.503亿元,增长了72.3倍,占地方财政收入的61%。特别是2007年6月1日正式启动煤炭税费信息化管理系统以来,当年税费较上年增长92%,煤炭工业增加值11.6亿元,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67.4%,占全县GDP的18.7%。综上所述,奉节县煤炭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从国营煤矿乡镇企业煤矿到蓬勃发展的私营煤矿、从私挖滥采成灾到生产秩序逐步规范、从家庭作坊式生产到公司化集团化生产经营、从家庭式管理到现代化管理的漫长而艰辛的蜕变历程。笔者认为,要确保奉节煤炭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必须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坚定不移地打击煤炭非法开采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要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从保护资源、保护生态、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观念,坚决克服放任自流、消极畏难等不良思想情绪,时刻牢固树立“打非”务尽的意识,做到思想不散、作风不软、工作不懒。严格实行“县、乡、村”三级联动监管,加强协同配合,形成监管合力,从民爆火工物品、电力供应、煤炭准运证管理入手,坚决堵死非法开采的源头。各产煤乡镇是打击非法开采的责任主体,要不等不靠,主动出击,大胆监管,认真落实“打非”包矿责任制,切实发挥好主体作用。村民委员会对非法开采负有不可推卸的监管责任,要发挥前沿监管的“桥头堡”作用,将非法矿监管纳入日常工作内容。除县、乡、村三级责任外,合法矿主对矿界范围内的无证矿负有监督、举报、阻止、投诉责任;村民负责看管自己的山、地、田,决不允许非法开采行为在承包山林或土地上出现,决不允许为非法小煤窑提供方便。对非法采矿举报实行重奖,形成全民参与、全社会共同监管的良好氛围。要不断加大巡查密度和打击力度,集中优势兵力,对重点区域实行重拳打击,不给非法矿主任何可乘之机,对非法开采一经查实,一律实行先抓人再关矿后处罚,全力巩固“打非”成果。

(二)坚定不移地搞好煤矿安全生产安全是永恒的主题,没有安全就没有效益,不抓安全就是对矿工生命的漠视。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工作方针。继续深化煤矿安全专项整治。在巩固近年来整治成果的基础上,以瓦斯治理、水害防治和顶板管理为重点,把工作进一步引向深入,把抓好煤矿安全生产同实施煤矿技术改造和整顿煤炭生产经营秩序结合起来,拓宽煤矿安全生产的工作领域。以开展矿井质量标准化建设为载体,抓住煤矿整合契机,以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为主线,督促煤矿企业不断加大安全投入,夯实安全生产基础。煤矿企业严格按照安全质量标准化要求,从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培训、井下安全生产系统和采煤方法及装备保障、地面生产生活设施、安全投入等方面抓好落实,从根本上改善煤矿安全生产条件。强力推行金属支护,逐步消灭木支护;全面推行正规采煤方法,杜绝树枝状开采和“口袋式”开采;要求全县所有煤矿安装瓦斯监控系统并实现联网;认真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及报告制度,加强隐患排查整治;建立县级示范矿检查验收制度,重点抓好示范矿井建设。十一五”期间,对年生产能力15万吨以上、6—15万吨、6万吨以下的矿井,分别确定60%、30%和10%以上的采掘机械化目标。加大煤矿安全监管执法力度,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对全县各类煤矿进行分类监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煤矿及所在乡镇政府提出监管建议,督促整改落实,并依法查处责任者,切实加大依法管理煤矿的力度,依法打击非法生产行为,坚决制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进一步理顺煤矿安全监管体制,加大乡镇对煤矿安全监管的职权和责任,采取分级监管、授权执法等方式,赋予乡镇对煤矿进行行政处罚和建议关闭等必要权力,改变乡镇政府监管乏力的状况。加强煤矿安全培训教育,注重煤矿安全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积极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岗位培训;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大力开展职业培训,逐步提高工人职业培训率;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积极探索和建立新型的安全科技服务体系和机制;切实加强煤炭职工队伍建设,推动全县煤矿安全生产迈上新台阶。

(三)坚定不移地做大做强煤炭产业一是继续抓好大矿建设。实现奉节煤炭经济的“二次创业”,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在淘汰落后小矿的同时,争取新上一批大型现代化矿井,以此带动全县煤炭工业的快速发展。努力创造条件,吸引县内外有实力的大集团、大公司投资开发煤炭资源,争取在大项目建设上有新的突破。二是强力推进煤矿整合工作。以全市煤矿整合为契机,对3万吨/年以下规模的矿井一律实行先关闭后整合,严格按要求对煤矿企业进行资源、资产、资金、技术、管理、人力等生产要素的重组,组建一批“产量上规模、质量达标准、安全创水平、管理上台阶”的新型煤炭企业,努力构建以重庆煤炭集团为龙头,以国平、巨能、东银、富发、草坪等十大煤炭集团公司为主体的煤炭生产格局,彻底改变目前生产矿井多、生产能力小而分散的面貌。将煤炭企业总数控制在40个以内,煤炭产量稳定在450万吨左右。三是大力推进煤炭的加工转化。奉节煤炭不仅可做动力燃煤,还可制造合成氨、高炉喷吹燃料和烧结燃料,煤系地层中含有铁矿、硫铁矿、铜、等14种伴生矿产。因此必须在煤炭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上下功夫,大力发展煤--电、煤--建材等高附加值产业,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把煤炭工业建设成为集煤炭、电力、建材、运输、服务于一体的产业群,彻底改变目前单一挖煤卖煤的粗放式经营,全方位提升煤炭产业的质量和效益。按照我县煤炭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十一五”期间,将新建一座新型干法水泥厂和一座煤矸石砖厂,分别利用粉煤尘30万吨和粉矸石24.5万吨,并对天宝水泥公司进行技改,利用粉煤尘10万吨。四是提高综合利用率,合理开发石煤资源。充分利用并合理开发石煤资源,结合开发丰富的石灰石资源,拟在青龙镇选址筹建一座2×13.5万千瓦的石煤发电厂和一座年产10万吨的碳化钙厂,总投资约25亿元,建设工期3年,建成后年发电量约6亿度,可满足碳化钙厂年耗电3亿度的需求。同时,还可利用石煤灰渣提炼钒、钼及制造建材砖,每年可提炼钒和钼各600吨,利用电厂的余热余压,所有废渣可制成环保型建材砖。另外,还可将全县各煤矿采出的煤矸石作为石煤发电厂的补充燃料,变废为宝,清洁环境。五是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大力提高生产经营效益。以煤矿整合为契机,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切实抓好质量、成本、财务、人力资源等各项管理,形成激励有效、约束有力的管理机制。要坚持“以安全为前提、效益为中心”的原则,抓住降费、增效、盈利三个环节,切实强化日常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煤炭产业发展范文2

关键词:煤炭矿区 静脉产业 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0-028-03

一、引言

2006年我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中对静脉产业给出的定义为:静脉产业是指以保障环境安全为前提,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的,运用先进的技术,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转化为可重新利用的资源和产品,实现各类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的产业,包括废物转化为再生资源及将再生资源加工为产品两个过程。

笔者认为煤炭矿区静脉产业指的是以实现矿区可持续发展为动力,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的,利用矿区现有的煤炭开采、加工、使用及矿区城市与农业等活动中产生的矿区静脉资源,通过收集、分类、运输、分解、再资源化及最终安全处置的过程,实现矿区废弃物的资源化及再利用的产业。

煤炭矿区富有的矿井水、生活废水、医疗污水、塌陷土地、闲置土地、衰老或闭坑矿井、各类余热、地热、煤气、生物质、煤泥、煤矸石、废旧基础设施、设备设施等多种废弃物构成矿区静脉资源。煤炭矿区富有各类静脉资源,但通过何种方式合理利用上述资源,正确解决煤炭矿区静脉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是煤炭矿区除做强煤炭主业之外,寻找其他的发展途径所必然面临的挑战。针对煤炭矿区静脉产业发展中产生的问题,寻求合理化的对策与建议,是加快煤炭矿区静脉产业发展,推动矿区经济大幅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煤炭矿区静脉产业发展现状

上世纪90年代,河南平顶山煤业集团、冀中能源井陉矿业集团、淮北矿业集团、山东新汶矿业集团等一批煤炭企业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下开展了矿山废物的综合利用工作,主要包括矿井水处理、煤矸石制砖、煤矸石发电等方面,这标志着我国矿区静脉产业的雏形基本形成。

2006年,河南平顶山煤业集团设计了一条矿山废弃物再利用的静脉产业。主要内容主要有:建设了以劣质煤、煤矸石等为主要燃料的发电厂,并在电厂建设粉煤灰的配套利用设施,基本实现了煤矸石和粉煤灰的综合利用。另外,利用电厂有利位置,建设矿井水集中处理厂,将处理后的矿井水代替水库优质水作冷却水、锅炉和热网的补充水,节约了水资源。新建五座煤矸石砖厂,扩建一座煤矸石砖厂,并开发粉煤灰的建材用途,满足了建筑市场的需求,增加了企业的效益。重视矿区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新产品开发研制工作,在集团内部建设新型建材研究基地。另外引进一系列先进技术设备,如高效脱硫循环流化床锅炉,充分利用电厂和建材企业余热,降低了企业的能耗。加强矿区静脉产业与矿区其他企业之问的废弃物交换和利用,使得矿山废物利用社会效益最大化。

同年,山东新汶矿业集团下属的华丰煤矿成功构建了一条“煤-电-建”的静脉产业链,该静脉产业链条主要包括:“煤炭”是指该辨’产130万吨原煤,排出40万吨煤矸石等废碴的煤矿;“电力”是指该矿发电总量132MW的两座坑口矸石热电厂和一座水泥低温余热发电厂;“建材”是指该矿年生产水泥总量450万吨的两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和年生产总量1.1亿块煤矸石砖的两条隧道窑煤矸石承重空心砖生产线。这条静脉产业链分为三级,第一级产业链上的产品和废物是煤和煤炭开采洗选过程中产生的煤矸石,它们同时又成为第二和第三级产业链的原料,第二、三级产业链上产生的新产品(电力、水泥、矸石砖)等又反过来供应到煤炭生产中去,实现整个链条上的资源得到循环利用。

由此可见,近几年我国煤炭矿区以煤矸石、矿井水等静脉资源综合利用为主要内容的静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但对于其他静脉资源的回收、再利用还有很多缺陷。

三、煤炭矿区静脉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煤炭矿区静脉产业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矿区管理者结合具体的生产实践经验也在探索中前行。在煤炭矿区静脉产业建设过程中肯会存在各种问题,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需要加以彻底完善。

1 对煤炭矿区发展静脉产业的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多数煤炭矿区管理者对于煤炭矿区静脉产业的认识还处在初级阶段。少数矿区员工甚至认为矿区静脉产业等同于日常生活中垃圾废物等的简单回收,部分煤矿企业没有意识到煤炭矿区静脉资源潜在的巨大价值,将矿区各类废弃物视为矿区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不愿对矿区静脉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及循环利用进行投入,缺乏开发煤炭矿区静脉产业项目的热情。

煤炭开采过程本身,就可造成土地塌陷,污染水体资源,毁坏原有地表植被,造成土地荒芜,引起环境恶化。与此同时,煤炭开采、加玉、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煤矸石、共生、伴生矿物、煤泥、煤矸石、煤泥、粉煤灰、废旧设备设施等,这些回体废弃物存放在占用大量土地资源的同时,也严重的污染了环境;煤炭消费过程会产生含硫、含碳化合物造成矿区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

煤炭企业属于资源消耗型企业,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且储量有限。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角度来看,煤炭矿区不可能永远仅依靠煤炭资源,寻找其他的发展途径是煤炭矿区必然面临的挑战与选择。然而。大部分煤炭企业仍然采用以污染环境和资源浪费为巨大代价,只重视煤炭资源开采量与开采速度的发展模式,这不仅不符合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要求。而且越来越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2 煤炭矿区静脉产业发展体系没有形成。静脉产业可以分为回收、处理、拆解、再生、再制造等环节,在静脉产业体系中这些环节分别承担不同的职能,发挥不同的作用,它们之间互为基础、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联系构成完整的静脉产业体系。

目前,煤炭企业对于矿区废旧资源处理现状情况千差万别,利用程度有高也有底。煤炭企业大部分的煤矸石资源处于露天堆放、闲置的状态,仅有少量的煤矸石实现了采煤工作面及废旧巷道的填充。针对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硫铁矿,部分煤炭企业回收仅能依靠人工手选的方法,也就是靠内眼进行识别,手工把硫铁矿结核体拣出来。采用这样的方式,仅能回收煤矸石中大块硫铁矿,大量的细粒就浪费了,回收率极低。由于煤炭资源已经枯竭,部分煤矿变为衰老矿井,衰老报废矿井所属的土地资源大量闲置,仅有少数部分用于新上行业的生产建设。煤炭企业的废旧设施设备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数量巨大。这些设备设施报废之后,大部分被当作废品直接出售,没有进行深层次的分类、拆解、再利用。

根据前述部分废旧资源的处理现状,可知煤炭矿区仅对矿区废旧资源进行了初步简单

的利用,尚未建立切实可靠的煤炭矿区静脉产业体系。煤炭矿区静脉产业仍处于无序混乱的状态,缺少详细而又科学的统筹规划。离产业化、市场化的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

3 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与政策支持。发展煤炭矿区静脉产业,需要由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提供必要的支撑与保障。在相关方面,我国法律尚不十分完善。其中,在某些方面我国法律还存在欠缺,如对于某些废弃物的回收缺乏强制性的规定,对于废弃物排放者的回收责任和义务缺乏明确的规定等;我国现有环境立法中的相关制度,如关于环境污染收费、排污收费等,没有相应经济奖励的措施。不能够真正实现废物排放企业付费,废物回收利用企业获利。使得环境立法对相关废弃物排放企业的制约和对静脉产业从业者的制度激励作用减弱。

我国现有《环境保护法》很少涉及到资源保护与生态保护相关内容。当出现煤炭企业肆元忌惮的排放废弃物,毁坏煤炭矿区周边生态平衡的现象时,因为没有具体的处罚标准。就会造成环境保护部门想采取处罚措施都很困难的局面。例如,根据《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采煤工业废水的化学需氧量(COD)日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不能超过70mg/L,但对矿井水的允许抽排量却无任何说辞,基本任由排出。因此,现在煤炭矿区仅着重关注塌陷区土地的恢复。忽略了煤炭开采、使用过程对水资源的污染程度。

目前,我国还未专门设立关于生态补偿的相关科目,仅有部分具备鲜明特点的支出项目,如沙漠化的防治办法、退耕还林措施等,尚未提及煤炭费源开发和煤炭矿区废旧资源利用的生态补偿。由于对于煤炭矿区静脉产业的政策支持不足,政府没有将矿区废弃物资源的回收列为可以优惠的项目。对煤炭企业处理废物资源没有起到激励作用,限制了煤炭企业发展矿区静脉产业的积极性。

4缺少先进的再生再造技术,科技开发成果转化率低。煤炭矿区虽然拥有大量的矿区废弃物资源,但由于缺乏先进的再生技术和再制造技术,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深层次利用和综合利用。除此之外,科技开发成果转化不足,资源利用水平不高。

一般来讲,煤炭矿区大量闲置的煤矸石其中部分仅能用作填充采煤工作面与废旧巷道,其余部分只能露天堆放,而且易燃容易产生含碳、含硫的污染气体。危害矿区周边环境。矿区综合利用热电厂每年排出大量的煤灰与炉渣,炉渣与煤灰的外排对矿区环境影响巨大,同时也造成很大的资泺浪费。矿井水是在煤炭开采过程中涌出的地下水。经过井下各巷道集中至惊井下的水仓后排至地面。矿井水合有煤束、石砂、酸碱类物质,矿区如果将其直接排入周围河流,必然会造成水体污染。针对已长期使用,超出寿命周期的煤炭机械设备及矿用物资。一般采取适时报废与更新,虽减少了开支,但未能挖掘出该类资源仍具有的开发价值与潜力。煤炭矿区余热主要包括水泥厂余热、电厂余热、地热三种能源资源,但因欠缺奈热利用技术,只能将大量余热资源白白浪费。

近年来,煤炭矿区与相关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有大量关于矿区废弃物资源再利用、资源再制造与再生方面的科研成果产生,但因为煤炭矿区静脉产业远表达到规模化生产,矿区主管部门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真正能够转化实施、形成规模化生产的科研成果很少。

四、加快煤炭矿区静脉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煤炭矿区在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走资源利用率高、环境污染少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煤炭矿区静脉产业的发展对煤炭矿区经济建设、生态建设、社会建设影响深远,煤炭矿区静脉产业的合理健康发展可为煤炭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因此必须彻底解决煤炭矿区静脉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针对上述各类问题,笔者建议:

1 提高对煤炭矿区发展静脉产业的钛识。对于在煤炭矿区从事工作的人员,要通过高校等教育机构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培训。通过政府行政部门,开展长期大量的各种宣传,全面提升煤炭矿区从业人员对矿区静脉资源潜在巨大经济价值的认识。应利用矿区电视、广播、报刊、网络进行宣传。着重介绍有关煤炭矿区发展静脉产业对环境保护起推动作用的内容。除此之外,通过树立宣传栏、宣传牌,发放传单等方式。让环保知识与环保意识走进矿区,使矿区工人及家属认识到煤炭矿区静脉产业对环保的重要性。经过各种形式的学习,煤炭矿区从业人员会对煤炭开采、加工、使用过程给煤炭矿区及周边地区所带来的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有更全面的了解与更深层的认识。

除环境污染问题外,煤炭企业应让职工清楚的意识到煤炭产业还面临着资源枯竭的严峻威胁。同时,应让煤炭矿区职工看到煤炭矿区从事静脉产业不仅可以充分合理地运用各种矿区废物资源,还可延伸产业链,开辟新的生产领域。另外,从事煤炭矿区静脉产业不仅有助于转变矿区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合理调整。还有助于煤炭矿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 构建煤炭矿区静脉产业体系,提供煤炭企业可供借鉴的发展模式。煤炭矿区从事静脉产业就是对矿区废旧资源开展回收、分类、拆解、加工、再利用、再资源化的一个过程,实现矿区废弃资源的二次利用。煤炭矿区的废旧资源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各类矿区废弃资源的性质不同。其开发利用的方式及工艺也不相同。由于矿区静脉产业的资源分散在各个领域,各种资源开发利用的环节也区别很大,运用现有技术无法对矿区废弃资源进行充分的开发与利用,因此,需要从产业链的角度,对矿区静脉产业体系构成进行分析,即构建矿区静脉产业体系。(1)资源回收。资源回收环节是煤炭矿区静脉产业的基础,它可以直接通过自己或间接通过商贩。将分散在煤炭企业、煤炭矿区周边社会等的可再利用的废弃资源回收起来。资源回收环节废物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矿区职工及周边居民生活过程所产生的废物资源,如废塑料、废纸、玻璃、生活垃圾等废旧物质;二是矿区生产过程产生的废物资源。如煤泥、粉煤灰、矿井水、废旧矿用设备设施、电子设备设施等。(2)资源分类处理。根据煤炭矿区回收资源的具体情况,资源分类处理环节各不相同。对于回收的大型设备设施如矿用废旧设备设施,可直接给相关静脉产业部门使用。对于数量多、品种杂的废弃资源如废玻璃、废金属、废塑料等经过分类后即可对外出售。(3)资源再造。资源再造是利用拆解矿用废旧设备设施得到的不能直接使用或者不合格的零部件资源。对这些零部件进行修复、再制造,使其恢复原有功能。煤炭矿区特有的单体支柱、皮带、矿车、小绞车、小电机、小电器、刮板运输机等,因其工艺比较简单,能够达到规模的再造资源;对于通风机、采煤机、掘进机等大型设备数量较少,需要与其他企业合作进行再造建立相关再制造的基地。(4)资源再利用。煤炭矿区资源再利用环节涉及多种静脉资源的再利用,例如矿区通过建设矿井水处理设施,对所有矿井水进

行迭标处理,并回用于井下防尘、洗煤厂补水、电厂冷却用水、地面降尘、工广绿化、办公区域卫生等。矿区通过实施余热、余汽、余温综合利用工程建设,完成节能改造及余热资源的利用。通过矿区集团公司下属的煤矸石砖厂、粉煤灰砖厂、炉渣砌块厂、炉渣粉煤灰双掺水泥厂等,对产生的妒渣、粉煤灰等全部进行综合利用。(5)服务领域。煤炭矿区静脉产业的服务主要由金融、技术服务和物流构成。煤炭企业资金丰富,金融发达,故此金融无需单独规划,煤炭企业与相关的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互相合作,获取优质的技术服务。目前,煤炭矿区亟需建立矿区静脉产业的物流体系。即再生资源回收的体系与资源交易的体系。

3 完善相应的法律体系,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我国已出台了《循环经济促进法》,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明确废弃物回收、处理和再资源化的主体、责任、权力和规范。对煤炭企业收取环境污染费。在某种程度上套约束煤炭企业随意排放、超量排放废弃物的行为。针对煤炭矿区静脉产业。国家应单独出台一部法律或完善相关联的法律,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规范和鼓励煤炭企业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分类、再利用的行为,并为从事矿区静脉产业生产的企业提供废物处理费作为奖励,努力推动煤炭矿区静脉产业的发展。

4 全面开展再生再造技术的研发,提高科技成果的利用效率。煤炭企业只有依托科研成果,才能实现煤炭矿区静脉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与专业化发展。因此,煤炭企业应重视与相关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大对资源再生再制造技术的资金投入与重视。

研发并运用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建造煤矸石电厂,利用煤矸石资源进行发电。将煤矸石作为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料,燃烧过程加入石灰石或白云石等脱琉剂,既可降低烟气中的硫化物和氮化物,又可对周围单位集中供热。煤矸石制气:用煤矸石在曰转式在动排渣煤气发生炉中制取煤气或半水煤气,作为锅炉的热源或出售给外部企业使用。

研究矿井水资源综合处理技术。首先,对部分未迭到排放标准的矿井水进行一级处理,以满足迭标排放;其次,对水量大、水质好的矿井水进行二级处理,作为生产与生活用水。除此之外,推广应用电渗析和反渗透技术,使高矿化度、高硬度矿井水资源化。

研发低温余热利用技术。利用水泥窑尾气、废气余热,建成余热发电站,可满足水泥厂大部分用电量,还可节约大量煤炭资源;针对地热资源,利用水源热泵进行热交换对生产办公场所实行冬季供热、夏季供冷,此技术比锅炉供暖可节约大笔费用。

五、结语

发展煤炭矿区静脉产业对煤炭企业影响深远,煤炭矿区静脉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未来可为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带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煤炭矿区静脉产业发展与成长过程中,虽面临诸多问题的限制与困扰,但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对煤炭矿区静脉产业的认识不断加深。相关政策制度逐渐加以完善,上述问题必定会迎刃而解。煤炭矿区静脉产业终套迎来发展的春天。煤炭企业同样会实现清洁生产,煤炭企业职工会拥有一个更绿色,更环保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煤炭产业发展范文3

【关键词】山西 煤炭产业 产业链

一、山西煤炭产业升级的背景

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已进入能源消费的高增长期。在这种能源日益紧缺的大背景下,谁具有能源资源优势,谁将握有今后几十年发展的主动权和竞争优势,也为山西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山西的经济地位一定会更加突出。山西是全国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大省,自然禀赋得天独厚。资源探明储量居全国第一位的有煤、煤层气、铝土矿、金属镁等7种,居全国前10位的有34种。特别是煤炭储量和年开采量分别占全国的1/3和1/4,煤炭外调量占全国市场交易的2/3。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山西国民经济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提供了有利条件。多年来,山西作为能源大省,为全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作为典型的能源大省,山西始终是走着一条高投入、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式经济增长之路,这也一直是困扰山西能源科学发展的“瓶颈”,因此煤炭产业升级问题迫在眉睫。

二、山西煤炭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1)生产技术、工艺设备落后。受技术装备的影响,薄煤层资源开采有限,造成资源严重浪费,并直接缩短了矿区开采服务年限,使煤矿的回采率长期在低水平徘徊,煤炭产品的深加工不够,煤炭产品技术含量不高,致使煤炭产品质量、价格以及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极为低下。

(2)产业集中度低、产业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山西煤炭在产业链延伸方面,资源优势远未转化为真正的经济优势,产品以初加工为主,产品单一,产业链短,单一的产业结构致使近一半煤炭以原煤形式出售。优势矿产资源的深加工水平低,综合开发利用程度不高,电力、焦化及化工产业尚未形成规模,不能有效提高煤炭产品的附加值,竞争力差,制约了矿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环境污染严重。长期以来,山西煤炭产业采取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资源破坏问题和因高强度消耗资源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十分严重。煤炭资源回收率偏低,许多具有多重价值的资源和共生、伴生资源浪费严重。大规模开采煤炭引发了大面积的矿区地表沉陷、地质灾害,导致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严重破坏,植被资源普遍衰退,生态系统失衡问题进一步突出。不合理的开采方式造成地面大量煤矸石堆积,加剧了环境污染。

(4)“四矿”问题加剧。所谓“四矿”问题,是指矿业、矿山、矿工、矿城问题。煤炭企业传统发展模式加速了的资源枯竭,造成了触目惊心的环境破坏,从而加剧了“四矿”问题。

(5)产业链太短太单一。到目前为止山西煤炭产业形成的产业链有以下几种:煤炭――市场,煤炭――电力――市场,煤炭――气化――化工――市场,煤炭――焦化――化工――市场。基于此类的产业链,企业获得了利润,增加了原煤的价值,但却由于链条太短太单一,产业链给企业带来的利润还没有充分利用。要想在能源领域具备国际竞争力,煤、电、油以及天然气的混业经营是成功的基本要素。

三、山西煤炭产业的优化措施

(一)以人为本,狠抓煤炭产业安全生产

人是最宝贵的资源。没有人的安全,就没有社会的和谐,人的生命安全是社和谐最基本的要求和条件。和谐需要稳定,稳定需要安全。煤矿矿工生命的安全是煤炭产业发展的基础,是煤炭产业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没有煤矿的安全,没有煤矿矿工生命的安全,就谈不上以人为本,也就谈不上煤炭工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更谈不上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二)形成基于资源特性的加工制造产业模式

煤炭企业产业链延伸时,应依托国家“十二五”规划,分析评估市场需求趋势,并结合自身特点,构建特色的煤炭产业链延伸模式,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上马产业链延伸项目时,应进行充分的技术和经济可行性论证。

(三)加强相关行业的协同,推进产业链一体化建设

山西煤炭企业的产业链延伸主要局限在自身企业内部,缺乏与下游的电力、化工、建材、冶金等行业联合,致使技术进步缓慢、同业竞争加剧、产品成本偏高、洁净煤利用效果偏低。煤炭企业应与下游的电力、化工、建材、冶金等企业建立良好合作机制或企业间联盟,采用上下游一体化等方式,实现煤电化一体化发展模式。

(四)加强低碳化利用的技术研发

当地政府政府和企业应当鼓励技术创新,加大技术研发,发挥科技进步在煤炭产业链延伸中的作用。推进煤炭高碳能源的低碳化发展,需要加强煤炭洁净高效利用的基础研究,需要加强加工洗选提质技术、煤基多联产技术、煤炭液化、气化技术的研发,大力发展低碳利用技术。

四、结语

本文从产业链的角度出发,针对山西煤炭产业的优化问题展开研究,山西煤炭产业有强大的禀赋优势、区位优势、历史经验,这为山西煤炭产业未来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虽然当下山西煤炭产业遇到种种问题,但只要转变思路,转变煤炭产业发展新模式,那么山西煤炭产业的辉煌将不是梦想!本文对山西煤炭产业的产业链优化提出相应的可行性建议,希望对该产业链发展有一定推动作用,并最终促进山西煤炭产业的升级与优化,使得山西的经济朝合理有序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江平.产业链视角下山西煤炭产业升级研究[J].经济研究,2008,(2).

煤炭产业发展范文4

摘 要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我国煤炭产业在能源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分析了传统煤炭产业在近几年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重点阐述了循环经济理论原则对我国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结合我国目前煤炭产业实际状况总结出了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种模式。

关键词 煤炭产业 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

从我国的能源构成来看,在化石能源中,煤炭资源储量最为丰富,而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相对比较缺乏,建国60多年来,煤炭作为一次能源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我国能源消费中比重较大的能源之一,因此我国煤炭产业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产业之一能否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一、我国煤炭产业的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煤炭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的阻碍了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煤炭产业发展面临有效资源供给严重不足的局面

我国煤炭资源虽然十分丰富,但是人均储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4%,而且分布在我国的优质煤炭资源不多,可利用的优质煤炭资源就更少了,按照目前人均煤炭需求水平估算,到2020年,煤炭需求总量可达1250亿吨。前几年,我国煤炭资源管理十分落后,开发秩序参差不齐,煤炭资源损失非常严重,一些根本不具备生产条件的小煤窑与大型煤矿争夺煤炭资源,使得一些优质煤矿被小煤窑弄得肢解分割。随着这几年煤炭价格的快速增长,一些大型的煤炭企业急功近利,采厚弃薄,采易弃难,造成煤炭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一些稀有煤炭也被当做普通燃料烧掉了,十分可惜。

(二)煤炭开采和利用面临的生态环境压力越来越大

我国煤炭丰富的地区环境承载能力较低,将近85%的煤炭资源分布在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带,这些区域水土流失现象和土地荒漠化现象十分严重,地质灾害多发,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很脆弱,生态破坏十分严重。同时,人为破坏的因素也不容小视,其中由于开采引起的地表塌陷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尤为严重,传统的煤炭开采企业模式只注重大规模的开采煤炭,对开采过程中所造成的河流污染、植被枯竭、空气污染等问题缺乏治理措施,久而久之,造成我国生态环境的严重失衡。

(三)我国煤炭企业产品结构不合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

我国绝大多数的煤炭企业的煤炭产品结构比较单一,初级产品所占比重较大,商品化程度不高。我国大多数煤炭开采企业都以原煤开采为主,大量开采出来的煤炭没有经过进一步加工就被直接燃烧利用,煤炭利用效率很低。同时,与我国煤炭开采环节相比,我国煤炭深加工和洁净煤技术发展更是缓慢。绝大多数企业没有形成自己具有优势的产业链,产业结构单一,产品技术含量不高,过度依赖煤炭初级产品,因此,我国煤炭企业经济效益受市场波动影响很大,自身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

二、循环经济可实现我国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 所提倡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再思考、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修复”的5R为基本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实现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可以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与环境成本,尽可能大地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其特征是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因此,要想使我国煤炭产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就必须大力发展煤炭产业的循环经济,最大程度地减少排放污染物,提升煤炭产业经济运行效率和质量,同时也保护了我国的生态环境。我国煤炭产业走此道路可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的目的。

三、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循环经济模式

(一)我国煤炭产业应该大力推广洁净煤技术

是指煤炭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旨在减少污染和提高效率的煤炭生产、煤炭加工、燃烧、转化和污染控制等新技术的总称。洁净煤技术的应用可更大地提高煤炭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并可把煤炭高效地转化为液体、气体燃料,保障能源安全。目前,洁净煤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国解决环境问题主要技术手段之一,也是国际上高技术领域竞争十分激烈的重要领域之一。对于我国而言,推广应用洁净煤技术是我国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我国煤炭开采过程中伴生物产品的开发利用

煤炭在开采和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不同类型的伴生物,例如煤矸石、瓦斯、高岭土等,如果这些物质在开采过程中被丢弃,将会对我国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同时也是一种资源浪费。但如果采取措施加以利用就会“变废为宝”。煤矸石是在煤炭的采掘和洗选过程中产生的的一种物质,它的用途有很多,可以填筑公路、复垦造田、还可以卖给水泥公司用作生产水泥,也可以卖给发电厂用于发电。瓦斯气是煤层气的俗称,是在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如果将瓦斯直接排入到空气中,会造成很大的空气污染,同时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瓦斯不但可以用作工业和民用的燃料还可以用其来发电。高岭土可以作为制造陶瓷和纸的原料。

(三)我国应该积极构建煤炭生态工业园

生态工业园是通过有意识的将有废物排放的企业和废物再处理的企业安排建立在一个园区内,形成有机的良好的循环组合,使一些企业产生的废物作为另外一些企业的原料进行再生产利用。我国煤炭产业发展生态工业园能够较好的解决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能源过度消耗和污染环境问题。为我国煤炭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方式。

总之,我国煤炭产业要实现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虎.洁净煤技术的展望.洁净煤技术.2007(13).

[2]陈清如.发展洁净煤技术推动节能减排.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8.3.

[3]罗吉春.浅谈洁净煤技术的发展.化工之友.2007(13).

煤炭产业发展范文5

【关键词】煤炭产业 现状 可持续发展 限制因素

一、引言

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渐加深,经济增速逐渐放缓,使得能源行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减,国家对能源的监控力度也进一步加强,尤其是煤炭产业,生存压力不断上涨。同时,煤炭行业在黄金时期的不合理开发后遗症逐渐显现,许多矿区地表塌陷严重、环境恶化速度不断加快、安全事故频发、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因此有必要对煤炭产业进行调研,并针对煤炭开发的缺陷制定相应的举措来促进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煤炭产业现状

我国陆地面积宽阔,煤炭资源丰富。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能源基础,但是随着煤炭产业规模的扩大,矿区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煤炭开发管理的粗放性,导致资源浪费严重,我国煤炭资源量迅速缩减;国家对煤炭产业的监管力度不足,导致煤炭行业的盗采、滥采现象严重,国家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和保护;对煤炭产业的安全管理不重视,导致煤炭开采安全问题频发。以上都制约了我国煤炭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我国煤炭产业特征

当前我国的煤炭产量和保有储量居全球首位,且具有以下特征:

(一)大部分煤炭资源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占到了3/5以上,云南周边占到了1/5,其余的煤炭资源分布在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从煤质角度出发,东北平原和云南地区与的瓦斯含量普遍较大,华北平原则含水层较发育。

(二)我国煤炭的主要消费市场为东部沿海地区和南部发达地区的电厂以及钢铁企业,而煤炭的主要产地集中于北方和内地,因此煤炭销售时运输路线长,且运输途径主要以铁路为主,部分辅助以水运。

(三)我国煤炭开发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虽然经过了多年的技术改造,但是开采依然以现场人工操纵机械为主,缺乏对自动化应用的推广,现场安全防护措施简陋,配套设施不齐全。

(四)我国煤炭企业分布各地,规模不等的煤炭企业数以百计,缺乏统一的市场竞争机制和控价机制,因此行业竞争混乱,煤炭企业难以形成规模化的生产,且煤炭市场的恶性竞争往往导致煤炭企业以牺牲安全系数为代价降低生产成本换取市场,带来的是更多的安全事故。

(五)煤炭市场周期性波动,煤炭销售目标企业为电力、冶金和化工等重工业,此类工业生产呈现季节性变化,因此煤炭市场的价格和销量也呈现季节性波动,相比夏季,冬季的煤炭销售量更大。

(六)由于国家对煤炭生产经营的限制较多,从采矿许可证、经营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到安全许可证等证件的取得都需要很高的企业综合条件,因此进入煤炭行业的障碍较高,行业壁垒限制了煤炭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四、制约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目前制约国有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煤炭资源的不可再生性

煤炭行业生产的对象是不可再生的耗竭性的煤炭资源。它不仅是一种重要燃料,而且也是具有多种用途的有机原料。它在地球上的赋存量是有限的。据估计,按目前消费水平,煤炭最多够用300年左右。因此说煤炭资源不可再生性的特点严重的制约着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煤炭资源浪费严重

我国煤炭开采浪费惊人,目前煤炭回采率不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一半,煤炭在我国能源产业和消费结构中占70%左右,是我国首屈一指的战略性能源。 虽然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还是相对贫乏。然而就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煤炭资源浪费却是惊人的。

(三)污染严重

煤炭的过度开采已经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矿区周边地表塌陷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生产,甚至对居民点住房和其它建筑造成了损害;矿区的水源受到了严重的污染,许多矿区的水源不达标,居民用水不得已从其它区域引进,或是只能引用净化水厂的水源,增加了用水成本,对农业灌溉也造成了极大的限制;空气污染也是矿区污染的主要方面之一,矿区附近空气粉尘浓度大、气味刺激,同时增加了浓雾、酸雨的产生几率,干扰了生产、生活。

(四)人才结构不合理

当前煤炭企业的管理层主要由工作年限长的现场操作人员晋升,因此对现场技术业务熟悉,有助于对煤炭生产进行现场管理,但是由于普遍缺乏系统性的管理培训和理论教育,因此管理层素质偏低、管理方式过于随意,造成了煤炭系统生产盲目、管理粗放的现状,难以进行精细化的市场运作和管理,企业竞争力低下,员工缺乏凝聚力,同时在引进技术人才时,容易被原有的低素质管理者所排斥,使得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进一步降低,造成了企业的不断退步,因此煤炭产业很难有以管理优势获得成功的企业,只能依靠能源占有量维持运行,从而使得煤炭产业缺乏自主的定价权。

虽然诸多的缺陷和限制因素导致了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难度非常大,但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保障社会进步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需要我们继续探索促进煤炭产业发展的措施。

五、实现煤炭可持续发展的举措

(一)对原材料进行深加工,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

煤炭是初级产品,原煤生产利润空间有限且非常得低,由于受到煤炭赋存条件的制约,特定煤炭企业的煤炭产品品种相对稳定,且调整余地不大。要想长期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必须延长产业链条,实现产品结构升级,对原煤进行深加工。

(二)大力发展相关产业,推进资源回收利用

在做大做强煤炭主干产业的同时,还可以围绕煤炭来生产各种配套产品和服务,如锚杆、重介质粉、浮选剂、油脂、胶带、大量消耗性产品以及机电修配、机械加工等行业。

(三)积极探索发展接续产业

接续产业是煤炭企业的二次创业。煤炭企业发展接续产业,必须把握好一些关系全局的重大原则。第一要做好市场调查研究,找准行业切入点,注重行业的长期发展,避免急功近利的投资和是乱投资;第二要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充分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加快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第三要坚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挖掘内部潜力,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同时努力争取国家的支持。

六、结语

虽然当前煤炭市场的发展存在许多的缺陷,但是随着国家对煤炭市场调控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市场对煤炭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煤炭企业的生产活动正在逐步规范,煤炭质量和生产安全性正在逐步提高,但是当前煤炭市场处于下行区间,因此煤炭企业的生存压力会进一步增大,煤炭企业的管理需要更加的精细化,以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同时,为了促进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在煤炭产业链延伸、环境治理、煤炭开采技术提高等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制定适合国情的煤炭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举措。

参考文献

[1] 韩梅,王安建,王高尚,李瑞萍.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资源循环再利用问题思考[J].资源与产业,2006(04).

[2] 杜雅琴,李新国,尚玉琴.煤炭开发与使用中的环境问题[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5(S1).

[3] 王庆一.中国的能源效率及国际比较[J].节能与环保,2005(06).

[4] 欧新黔.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J].煤炭企业管理,2005(05).

[5] 濮洪九.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深化改革,加强自律 全面推进煤炭工业协调健康发展[J].煤炭企业管理,2005(05).

煤炭产业发展范文6

关键词:传统煤化工;现代煤化工;产能过剩;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煤化工产业的现状

煤化工是指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燃料以及化学品的过程,并生产出各种化工产品的,简称煤化工,主要包括煤的气化、液化、干馏以及煤焦油加工和乙炔化工等。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煤化工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正逐渐从以焦炭、电石、合成氨为主的传统煤化工向石油替代品为主的现代煤化工转变。这有利于推动石油替代战略的实施,保证我国的能源安全,实现能源多样化,促进后石油时代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

煤化工行业的发展对于缓解我国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供求矛盾,促进钢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以煤为原料的煤化工行业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升温,全国各地拟上和新上的煤化工项目不断增多,项目规模大小不一。我国煤化工过热的突出表现就是"逢煤必化"。为谋求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几乎所有煤产地甚至煤炭调入地区都要大力发展煤化工,煤化工"大干快上"的势头正在不断谋划。其中,晋蒙宁陕疆等资源型省区甚至纷纷出台了煤化工扶持政策,以期成为当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依托。

国家发改委曾经在2006年7月、9月,2008年10月三次紧急叫停煤化工项目,但国内煤化工产能仍然增长迅速。规划将煤化工打造成支柱产业的省份接近20个,其中不乏一些煤炭资源调入大省和一些已被国务院确立为"资源枯竭型转型城市"的地区。2009年9月底国务院批准并转发了十部委上报的 《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今后3年原则上不再安排新的现代煤化工试点项目。然而,仅仅相隔十几天,国内煤化工规模就被刷新。

国内新型煤化工产品的规划产能更是已达天文数字。据悉,目前煤基二甲醚的在建以及规划产能达到4000万吨/年,大约是2008年全年二甲醚表观消费量的20倍;虽然国内尚无煤制烯烃的大规模商业化运行经验,但是国内煤制烯烃的在建及规划产能也已经达到2000万吨/年。在国家紧急叫停煤制油之后,不少企业转而发展风险更大的煤制天然气,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核准的煤制天然气项目不过4个,产能110亿立方米/年左右,但是跟风而建的煤制天然气项目达到14个,产能接近550亿立方米/年。于是,2010年6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规范煤制天然气产业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将地方先前的煤制气及配套项目的审批权上收。据了解,目前现代煤化工拟建投资加预算,已经超过了1万亿,且投资还在呈逐步增加的态势。而煤化工作为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行业,目前其经济性并没有得到充分论证和认可,国内当前正在运营的项目,较大部分处于试点阶段。 虽然国家屡屡警示,但以央企阵营为代表的各大企业近年来一直没有放慢投资煤化工的脚步,而地方政府也充分"迎合"了央企"跑马圈地"的诉求,"拿央企作为地方发展煤化工的挡箭牌"。

二、我国煤化工产业该如何发展

我国是一个"缺油少气富煤"的国家,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在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高,原油和煤炭之间的比价逐步被拉大的情形下,利用国内相对丰富的煤炭资源,适度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部分替代石化产品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

现代煤化工是属于技术密集型和密集型的产业,应采取最有利于提高效益的建设及运行方式。现代煤化工的发展要坚持一体化、基地化、大型化、现代化和集约化,真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新形势下我国煤化工能否可持续发展取决于保护和经济效益两方面是否都能过关。现代煤化工要立足于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序推进现代煤化工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建设,同时在具备煤资源、水资源、环境状况以及等条件的地区,适当合理布局以煤气化为基础的煤化工多联产系统示范工程,如煤基甲醇-燃气联合循环发电(煤基多联产IGCC系统)加二氧化碳捕集系统(CCS)等,试点能源-化工-环保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探索现代煤化工的发展模式。通过集成优化,使能量流、物质流、火用流梯级利用,而且煤基热电化多联产这一集资源、能源、环境一体化系统,显然优于生产某种单一产品的煤化工发展思路,被专家认为是"综合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重要方案"。如果将这一认识拓宽至从煤的开采洗选,通过焦化、气化、液化等组成的化工产品链,与发电、供热、污水处理、建材等集成优化,就可以形成循环经济型的煤炭能源化工,将全面实现煤的清洁高效利用。也就是说,科学发展煤化工必须要以煤的清洁高效利用为前提,而不是不顾代价地去获取终端产品与石油化工产品简单比价上的盈利性。在水环境和生态环境均十分脆弱的西部富煤地区发展煤化工,尤其应遏制住攫取利润的原始冲动。

中央政府各部门近期在多个场合表态,"十二五"期间煤化工产业政策的闸门将关的更紧。2011年4月12日,发改委公布了《关于规范煤化工产业有序发展的通知》,对几乎所有煤化工领域内的细分行业都做出了严格的限制。规定在新的核准目录出台之前,年产50万吨及以下煤经甲醇制烯烃项目,年产100万吨及以下煤制甲醇项目,年产100万吨及以下煤制二甲醚项目,年产100万吨及以下煤制油项目,年产20亿立方米及以下煤制天然气项目,年产20万吨及以下煤制乙二醇项目都将被禁止。 这意味着一度炒得火热的煤化工投资热潮将得到遏制,大唐一位煤化工专家称,发改委的此项政策更加量化,而不像以往那样"模糊"。 发改委此次之所以明令叫停不符合要求的煤化工项目,是因为国内的煤化工项目投资过热,导致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现象。业界认为,此举将进一步提高煤化工行业门槛,对中小煤化工企业以及后来者将树立更高的门槛和更严格的环境,而对已具备规模、资源与技术优势的煤化工企业则是利好。

业内专家称解决我国煤化工过热现象必须从三方面考虑:一要改革现有的政绩考核体系,改变唯GDP论成败的政绩观,并平衡好地方与中央的利益关系,这个问题解决了,地方政府就没有发展煤化工的冲动和热情了;二要严格煤炭资源配置,不能将属于全国人民的煤炭资源让少数企业独享,只要不给煤炭资源,相信不会有多少企业愿意将大量资金投向"钱景"不明的煤化工项目;三要加大技术创新、加快工业化示范,如果我们能成功开发出更多类似于低碳甲醇制烯烃这样的技术,企业就有更多的选择,就不会"一窝蜂",煤化工产业自然就会健康发展。另外,还应明确煤化工产业定位、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发展步骤,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其近期目标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再配套实施细则,指导其发展。

三、结语

现代煤化工产业在人类上发挥过重要作用,虽然当前现代煤化工产业出现了一些无序发展、盲目发展的现象,但是只要有关方面在国家对煤化工产业发展一系列政策的正确引导下,能够统一认识,稳妥推进,有序发展,科学发展,并且随着石油巅峰的到来,煤化工产业在我国仍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空间。

参考文献:

[1]罗蓉.关于产能过剩的几点思考[J].北方经济,2006,(5).

[2]张楠."低碳"时代:新型煤化工可行性较高[J].化工管理,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