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艺术体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艺术体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艺术体系

现代艺术体系范文1

【关键词】当代艺术;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门类,以其独特的方式发展和完善人的精神和身体,促进人类的文明并与社会形成互动,构建和谐关系。作为有效的教育手段,在整体教育环境中造就具有审美意识、道德情操、健全人格和发达心智的现代公民。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物质社会里艺术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其肩负着保持人的完整和健康,支撑着人的灵魂和精神。可以说“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然而,在中国现有的基础教育体系中,艺术与人文素养方面的教育事实上一直比较残缺,其中美术教育的基础和传统尤为薄弱。总体来说艺术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比较复杂,更多的需要在教育体制的革新中加以改善,而在这里我主要提出现当代艺术对完善艺术教育知识体系的必要性,并阐述艺术教育理念适时的革新中现当代艺术应该起到的作用。

当前,普及性的基础艺术教育在得到应有的重视之外,更需要一个体系的重构以适应时展和社会变革的需要。从发展的观点来看,美术教育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甚至对美术教育的本质和功能的理解都应该随着时代进行更新。在当前这个被称为网络时代、读图时代、后工业文明、后现代等等多种名词的界定的时代特征和文化背景下,美术教育如果要得到继续的发展需要走出传统,主动的与时代和社会接轨。

首先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如何解析析美术的本质意义呢?美术(Fine art)这个词汇产生于西方古典艺术时期,在19世纪经日本翻译传承过来沿用至今。美”是具有理想主义特征人类情感描述,其意可以用“和谐”、“优雅”、“庄严”、“静穆”等词义展开,而这些正是古典时期艺术的特征,也是当时视觉艺术的评价准则。而近代社会人思想解放所带来的创造性和社会生活人情感思想丰富体验让人类在艺术表达上需要不断超越。当近代诗人波德莱尔吟诵《恶之花》的时候,近代艺术已经开始初露端倪超越“美”这一概念,而让艺术开始具备现代特征。近现代视觉艺术领域从塞尚、梵高、高更到毕加索、达利等等艺术家实践让“美的艺术”这一具有评价标准性质的词汇就已经被现实中的艺术实践所超越。当“美术”这个词汇不再是其字面的意义时候,现在所指的范围是什么呢?其实当前的现实是包括所有视觉艺术这个领域,既包括美的视觉艺术又包含其它特征的视觉艺术。在现代意义下认识美术教育才应该具有意义,我想其价值在于视觉文化的传承和视觉思维能力的开发。美术教育已经不能等同于美育或者审美教育,如果把美术教育理解成为通过视觉艺术的方式来感受美和发现美也是不完全的,这个目标未免过于古典而显得理想化。我认为当代的美术教育作为人文教育的部分来说就需要超越“审美”这个范畴。

从当前的现实来看,在纷繁复杂的当代社会视觉文化已经成长为强势的文化形态具有普及性的受众基础,从电视、电脑、手机户外广告等等传播出来的视觉信息完全包裹在当代人的生活里。而这种解读和判断视觉图像的能力对现代人来说是一种普及性的需要,就像在过去对文字的普及一样具有重要意义。在这样社会文化背景下,如果基础美术教育不能承担起视觉文化的普及教育工作,不能较全面的传播视觉文化,不能促进公众视觉思维和视觉智慧的增长;那美术教育的意义将会大打折扣。

当代视觉文化普及需要的背景下二十世纪德国当代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博伊斯提出了“艺术及生活,人人都是艺术家”这一观点,这是一个对艺术和艺术教育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认识。这一观点将艺术与生活分裂的状态和理想化的审美教育培养模式放到了故纸堆。纯粹理想的审美性艺术教育犹如麻醉剂,常常屏蔽了人与真实的现实生活的联系,同时也忽视对个人价值和个性的培养,而在当代社会需要让公民拥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足够的视觉智慧才能自由的游弋在我们这个复杂而多元的读图时代,才能独立判断视觉信息的价值并有效的吸收自己所需的视觉信息,才能通过个人化的视觉传方式表达个人独立的思想和见解,才能构建推动当代社会的向前发展的视觉文化。

从现当代艺术的本体价值来看,现代艺术作为20世纪以来一个以崭新面貌出现,展示着与传统、古典艺术不一样的艺术形式,改变了以往相对单一的写实风格和单一的审美理想。艺术家们在继承传统艺术人文性的同时在语言上追求不断的突破和创新,而新的视觉语言改变了旧有的审美标准和审美方式;其超越了审美范畴而将艺术的价值提升到对人性本身的深刻反映。现代当代艺术在西方发展有一百的历史,在中国也才是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然而它的成就超越了视觉文化本身而对当代文化和思想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比如:超现实主义对弗洛伊德心理学和人性的解析;贾科梅蒂的视觉艺术实践与存在主义哲学;伤痕画派首先展开对的反思。

在当代的美术教育体系的构建中,我认为将中西方近一百年来的艺术成就需融入其中是一个必然的结果。虽然国内新的九年制美术教育课程标准和新的美术教材也引入了一些现当代艺术作品,但只是按传统审美模式下的延伸,还未吸收当代艺术核心的文化价值;而从事一线教育工作的艺术教师群体缺少对当代艺术系统的了解和理解,这些现实问题制约了现当代艺术在大众中的传播。

简单来说,现、当代艺术这个概念是相对于古典艺术的区别而言,它将古典艺术的一元和共性的审美标准变为了多元和个性化;历史上它将古典主义艺术僵化的形式主义发展方向进行了修正,并继承了西方文艺复兴以来文艺领域中最具价值的人文传统,传播和普及现当代艺术是对艺术教育的完善和升华,当代艺术并不是完全的否定和取代前人的艺术成就,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敢于打破,注入新的元素,从新的以人为本的角度重新审视艺术的价值。笔者认为当代艺术的价值本体应该超越视觉形式语言的审美,甚至超越艺术本身。而进入到人广泛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情感领域,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生活产生了必要的联系,正因如此当代艺术的传播更具价值,也从根本上提升颠覆了人们对艺术传统的常识。至少艺术不应该再是美好生活的装点,而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载体。

好的教育形式是社会进步的催化剂。现当代艺术作为新的艺术教育元素,其前瞻的思想反映了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一种良性结果。我们应该让其很好的融入到教育,健全艺术教育内容和形式。这些是我们需要做的且能够实现的任务。将当代艺术融入美术教育,势必是当代社会发展所应有的结果,也是国民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现当代艺术在美术教育体系下的价值应该上升到“道”的层面而不是“技”的层面;也就是说它的价值主要在其通过视觉方式所创造的多元的创造性的思想,而不是视觉艺术本身;不是为艺术而艺术而是通过艺术发现生活的意义和人的独立思想所带来的解放和创造。

【参考文献】

[1]陈荣华.美术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3-105.

[2]辜敏,杨春生.美术教学实施指南[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50.

现代艺术体系范文2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医学教学 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医学是一门生命科学,实践性较强,需要足够的感性材料以实现视觉和听觉的全面感受,于是多媒体技术的出现给医学教学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多媒体技术在现代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实现了现代医学教学的变革。并且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逐渐成熟,其在医学教学中的作用会越来越突出,成为医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

1 对多媒体技术的基本认识

1.1 多媒体的含义

传统的大众媒体主要是指广播、电影、电视以及出版物等,大多是非数字化的,人们只能被动地接受特定的信息。而多媒体技术实质上是把各种大众媒体信息进行数字化加工,然后以一种比较灵活便利的方式提供给需要的人使用。换句话说,多媒体技术就是依靠计算机技术,把数字、文字等信息转化为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形式,使用户能够根据需要自由进行选择。

1.2 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1)时空性。多媒体技术能够扩展信息处理的范围空间,增强信息本身的表现力和动态效果,从而把一些抽象难懂的信息变得生动有趣,还可以把时间过程拉长或缩短,把空间距离变远或变近,在操作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暂停或重放、倒退或快进、放大或缩小,具有较强的时空性。

(2)交互性。多媒体教学区别于其它媒体教学的显著特点就是具有人机交互界面,这是衡量课件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首先交互式学习能够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来选择学习内容、进行学习进度的调整,变被动接受为自主学习,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达到学习的真正目的。

(3)集成性。多媒体技术在传递信息方面具有集成性,能够把信息通过图形、声音、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丰富教学内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

2 多媒体技术在医学教学中的优缺点

2.1 多媒体技术的优点

(1)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传统医学教学中教学方法单一的局面,避免了准备、携带和保存教学工具的麻烦,有利于促使教师不断创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2)多媒体课件可以集音乐、影视、动画等各种信息媒介于一身,扩展知识信息的领域,并依靠多维信息通道,强化学生的视觉感受力和听觉感受力,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使得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尽可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3)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学生有效进行自主学习成为了可能,学生知识的获取不再仅仅依靠教师课堂上的传授,完全可以在课下依靠网络加强学习,而且多媒体技术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信息。

(4)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医学教学过程单调枯燥的局面,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医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2.2 多媒体技术的缺点

(1)在现代医学教学中,教师事先做好课件,教学的内容、过程、以及提出的问题都是固定的,这就造成教师在课堂上机械地进行电脑操作,引导学生按照课件的指示进行学习,这种僵硬化、定向化的教学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教师的板书量大大减少,造成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无法消化所学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多媒体教学的目的。同时,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加快教学进程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减少了师生间的交流,导致教师无法全面的掌握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对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改正。

(3)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在现代医学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画面占据了较大的比例,虽然达到了生动形象、易于理解的效果,但是同时也减少了学生想象力的发挥空间。传统医学教学主要由教师和学生两部分组成,但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有了多媒体的间隔,致使教师和学生扮演的角色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需要重新设计教学过程。

3 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强化现代医学教学

3.1 利用多媒体信息资源载体的多样化特征,设置形象直观的教育情境

人类比较倾向于通过声音或图像等生动的听觉及视觉感受来获取信息,因为动态影像与客观世界原型较为相似,能够更好地反映事物的内涵和本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既有利于接受信息,同时也能使人们多方位、多角度的感知信息,从而加速对信息的理解和认识。

3.2 利用多媒体技术的集成性特征构建医学教育平台

多媒体技术的集成性体现在多种信息媒体的集成以及软件系统、硬件设备和工具的集成两个方面, 多种媒体的集成与单一媒体相比能够表达出更多的信息。在现代医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表现教学内容,能够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从而培养对医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的集成性特征构建医学教育平台,成为强化现代医学教学的一个有力措施。

3.3 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交互性特征,创新医学教学手段

传统医学教学是通过感知和理解教材、巩固和运用知识等环节来实现的,而现代医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把感知和理解、巩固和运用等环节融为一体,实现灵活多变的教学目的。学生可以重复和再现自己没有理解和掌握的知识,也能够自主更改信息组织的过程,专门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从而得到新的感受和理解。由此可以看出多媒体的交互技术在现代医学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从而提高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要实现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的有机结合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因此在现代医学教学中,要找到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的平衡点,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直观化特征,变抽象知识为形象知识,同时还要利用传统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优势,力求在医学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两者各自的优点,促进现代医学教学。

4 总结

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对现代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学手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多媒体技术深刻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现代医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相应的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必须要采取措施争取实现多媒体技术和现代医学教学的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 邓安梅,陈孙孝,周晔,陈燕,仲人前.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南方医学教育,2005(1).

[2] 陈翠丽.多媒体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中),2011(3).

[3] 王艳梅,牛永红.多媒体教学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7(6).

现代艺术体系范文3

目前中职学生生源体系下,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动机不强,学习习惯较差。这使得职业教育处于两难困境。一方面学生学习难,产生厌学情绪。另一方面专业教学难,专业课程与学生的认知不适应。如何在现有制度下通过专业教学思想的改变,形成适应学生情况、满足社会要求,形成专业技能的课程体系成为迫切需要探索的难题。

1.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构建技能标准

职业教育以技能形成为根本目的。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办什么样的教育来开展教学活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职业教育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发展方向,坚持"为生产、服务一线培养技能型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办学宗旨,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从岗位能力需求入手,改革本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坚持一切从就业出发,一切为就业服务的原则,加强基础理论,优化课程结构,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从岗位能力需求入手,改革专业的教学内容。在保证必要的理论基础上,结合区域生产实际,对周边地区的现代农艺技术人才需求状况进行调查,围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实施现代农业园区、绿色有机蔬菜基地,强化农村科技服务,培育农业品牌等工程。研究中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毕业生不同岗位的岗位要求、工作过程、技能要求、成长过程等,构建贯穿良种推广、技术服务、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营销、农业生产管理,适应现代化生产的技能标准。如种植生产技能、农技服务技能、农产品加工技能、农产品营销技能。

2.结合实际,编制实训框架

有了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具体的技能要求。还要对专业课程进行重新整合。根据生产实际和市场需求对课程结构进行整合。对应于农作物田间生产与管理、农技服务、良种推广、农产品品质提升、农产品运输与流通、农产品购销等岗位和岗位群把现代农艺技术技能培养分为三个层次,即生产技能、加工技能、营销技能。围绕现代农艺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目标,初步建成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要求具体、操作性强的实训框架。将技能分散到学期,形成具有可操作性、连续性、系统性的实训框架体系。

3.统筹教学与生产,合理安排技能教学

学校教育要求学生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相应的专业能力。教学过程中要妥善处理理论教学与实训操作。基于农艺产品生产过程的季节性,通过"一条主线、两元结合、三种模式"来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动态调整。即以农艺产品的生产过程为线索,结合农事季节灵活组织安排专业教学。教学过程由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同组织和管理。通过学校+公司+农户、学校+农户+学生、学校+公司+员工等途径开展技能教学。按照"精讲多练、技能比武"指导方针,调整通识课程,精简理论教学课程,增强综合实训课程。

4.打造实训体系,服务技能形成

现代艺术体系范文4

关键词:传统书法;平面设计;兼容性

中图分类号:J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5-0196-01

传统书法艺术与现代平面设计艺术兼容性的问题所设计的并非是单纯的两种艺术形式的单纯融合,也并非如现代艺术中将两种因素叠加的简单方式,这其中所涉及的是两种艺术形式背后所连带的文化背景、表现形式、哲学思维等多方面、多角度的问题,可以说两种艺术形式的兼容问题并非是一个单一维度的问题,需要的是两种文化的多重融合。

一、传统书法艺术现代化问题简析

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积淀。其艺术表现形式的背后所代表的是中华民族的哲学思维、文化背景等多方面的独特内涵。

书法所代表的是一种性格化的表现形式。传统书法艺术从其诞生来看就并非是一个社会化的文化产物,而是一种具有个性化、作者性格化的艺术形式。

书法所代表的也是一种现代化的表现形式。随着现代美学思想的不断进步我们发现,基于一个模式下的字体艺术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对于平面图像的宣传要求。特别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宣传图画上,以毛笔写就的“beijing”字样,成为了中国文化与字母的完美融合,为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进一步与现代文化融合打开了思路。

二、平面设计艺术的发展趋势

相对于书法线条而言,平面设计中线条的表现手法要丰富得多。 色,可以用渲染、吹彩、流淌、抗水、 吸附等方法;纸,可以揉捏、撕扯、拼贴,还可采用多种不同质地的纸张;工具,更是多不胜数, 喷笔喷洒、棉线弹线、画笔描绘、刀片刮擦、 图章刻印等都可以应用。同时,现代平面设计艺术的发展是沿袭和继承了传统平面艺术的继承之上发展而来的,同时其具有更加开放化、多样化的特征。随着今年美学思想的不断改进,作为一个融汇各种元素的“大杂烩”式的艺术形式已经逐渐的不为人们所接受,其原因是,现代艺术更为追求艺术表现上的个性化、民族化、单一化,需要的是思想的融合而并非多重形象的融合。

三、传统书法艺术与平面设计兼容实践

传统书法艺术是一个艺术门类的统称,细化起来,我们以最为简单的模式来说,书法艺术分为:甲、金、篆、隶、楷、草、行等几种字体。

(一)楷书

楷书结构平正,严整规矩,沉着稳重,端庄秀丽,一丝不苟。鉴于这种书体极具规范性与严谨性,因此在平面设计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如在书籍装帧中多用于字典、辞书、政策法规汇编等具有学术权威性、严肃性的图书封面。

(二)草书

与楷书相比,草书奔放遒劲,连绵回环,节奏跌宕,强调行云流水般的韵律之美。各书家之间风格各异,或洒脱自如、风度闲雅,或笔力劲健、爽朗高远等,它们为平面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语言和多样的表现手法。如“喜之郎’标志,以草书字体造型,其结构组合、大小安排、 笔画处理均显出草书艺术自由洒脱、潇洒飘逸的气质和风姿,表达了欢快、喜悦、活泼的感受,深受儿童的喜爱和认同。

(三)篆书

篆书用笔“骨气丰匀,方圆妙绝” ,结体“平稳端严凝重, 疏密匀停” , 极具古雅的装饰之美。然而篆书由于不方便普通读者的辨识,所以运用起来有较大的局限性,但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符号,如果运用得当,篆书也能有效地制造某种特殊的文化气氛。如名为“篆书之美”的北京2008 年奥运会体育图标,以篆字笔画为基本形式,融合了中国古代甲骨文、金文等文字的象形意趣和现代图形的简化特征,符合体育图标易识别、易记忆、易使用的要求。

四、传统书法与平面设计兼容的问题

随着两种艺术形式融合的不断加深,使得这种应用模式更为人们所欢迎。

但是在应用过程中,我们也发现,这其中也暴露出了许多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我们在以后的应用过程中所需要避免的。

首先,不应把两种艺术形式硬性的结合。在文章的开头我们已经提到,两种艺术形式的结合是关于其背后无限文化北京的融合,而并非是其表面上的强硬的结合,故而在设计时,设计师应当关注的是两种艺术形式内在文化勾连。

其次,应有所创新,不应固步于目前的模式。传统书法艺术与平面设计艺术的融合应当是不断探索的过程,故而,现在我们的艺术探索已经有了很多成功的典范,但是这并不是说就仅限于此为止了,艺术模式的兼容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促使这一艺术模式不断的发展。

现代艺术体系范文5

关键词:《黛西・米勒》;叙述视角;文化冲突

亨利・詹姆斯在《黛西・米勒》中使用了第三人称有限视角来向读者展示在这个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他选取了故事的核心人物弗雷德・温特伯恩,通过他的视角来讲述这个故事。这个选择并不是随意的,它迎合了这篇小说的主线,也就是温特伯恩试图去了解和发现黛西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女孩。在詹姆斯之前,很多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运用了全知视角的写作手法。不同于全知视角,有限视角对事件并不提供一个完整的、清晰的描述,而是通过一个人物的所见所闻以及他对事件的印象与想法来展示整个事件。在这篇小说中,由于读者是被温特伯恩的视角所带领的,而温特伯恩又是一个长期居住在欧洲的美国人,所以当读者对黛西做出评价时,他们就会自然而然的考虑到英国与美国的文化冲突。

一、温特伯恩的特殊身份

温特伯恩处在美国文化与欧洲文化交界的一个特殊位置,而这个特殊位置使得读者通过他的视角来发现欧洲文化和美国文化之间的冲突成为可能。由于温特伯恩长期居住在欧洲,虽然他是一个美国人,但是他对美国社会、美国的风情与文化几乎一无所知。相反地,他更适应于欧洲社会,这里的社交生活严格地遵守规则和礼仪。这种双重性使他既不再是一个美国人,也不是一个地道的欧洲人。所以,当他碰到黛西这个天真、美丽、年轻的姑娘时,他被美国女孩那种看似不恰当、不合乎礼仪的行为举止给困惑了。一方面,他体内残留的美国文化因子让他觉得这一切是正常的,黛西只是喜欢交朋友。另一方面,受欧洲文化的影响,他的“欧洲式判断”又让他觉得黛西不是一个好姑娘,她这样频繁的在没有他人引荐的情况下与男子约会,非常不符合欧洲的礼仪。在这样的矛盾中,他时而接近黛西,时而又疏远黛西。直到黛西悲惨地死去后,他才明白,他错了。在这个故事中,还有一个比较关键的人物,那就是沃克太太。她是一个生活在欧洲的美国人,她想向欧洲人表明他们美国人和欧洲人一样好,所以她处处跟随,极力学习欧洲人的社交礼仪,希望能做到向欧洲人一样而被接纳。不像沃克太太这样古板,温特伯恩还是相信黛西天真浪漫的一面。所以,他在困惑中试图去断定到底黛西真的是一个卖弄的姑娘,还是她的作所为其实并非真的是轻佻轻浮的。由于温特伯恩对事件,对细节的观察最终都是被他的既美国又欧洲的思想和认知所过滤过的,读者在对黛西做出评价时,也会考虑到文化不同的原因而采取一个比较温和的方式。

二、文化冲突:黛西与沃克太太

通过温特伯恩的视角,读者可以清楚地看到沃克太太和黛西之间源于文化差异的强烈意见冲突。在Pincian花园的一幕中,读者通过温特伯恩的耳朵“听到了”沃克太太和黛西的整个对话。从整个对话中,读者可以知道由于文化背景的原因,沃克太太是比较传统和保守的。她不辞辛苦一路赶来,坚持黛西应该坐进她的马车马上离开而不是和两位男子在众目睽睽之下在街上闲逛,仅仅是因为“这不是这里的风俗。”然而,显然地,在黛西的脑里,她仅仅只是和两位男子边走边聊而已,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她完全不认为这里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读到这里,读者会形成一种黛西的行为其实并非不恰当的判断,相反地,由于受她所熟悉的美国文化的影响,她只不过是比较开放和天真。放到当今社会来,与男性朋友在街上聊天闲逛,更是自然不过的事情。只不过发生在那个年代的欧洲,黛西的行为不被欧洲人所接纳。而且,沃克太太太专注于向欧洲人证明美国人像欧洲人一样好,所以她无法接受黛西对男人们天真友好,仅仅因为那样不符合欧洲社会的礼仪。沃克太太和黛西之间的冲突,其实来源于美国文化与欧洲文化的冲突。沃克太太已经彻底忘了美国完全不同的社会文化。而黛西则不熟悉循规蹈矩的欧洲文化,即便她知道,她也不愿意顺从这在她看来太荒谬的礼仪。假设,如果这个故事是以沃克太太的视角来讲述的,那么读者很有可能只得到沃克太太对于黛西的主观的、直接的、严厉的评价,类似于黛西违反了社会传统,所以她理应受到惩罚之类的,而不知道她们之间的整个对话,因而也无法通过对话而得知黛西到底是怎么想的。因此,读者很可能根据沃克太太愤愤不平的阐述而自然而然地对黛西得出一个较为严厉的评价。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通过温特伯恩的视角,读者能够发现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与冲突,从美国文化的角度看黛西的所作所为,从欧洲文化的角度看温特伯恩以及沃克太太给予的评价,因而避免了对黛西做出错误的理解。

三、文化冲突:黛西与旁观者

现代艺术体系范文6

关键词:现代仪器分析技术教学 多媒体课件 运用 问题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是药物分析技术专业、药学专业的必修职业基础课。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利用精密仪器进行分析测定,是进行药品检验、食品分析、化学及相关交叉学科领域研究的重要手段。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分析领域近几年常用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熟悉仪器的基本结构及主要部件的功能,掌握其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了解仪器的安装要求及保养维护等知识,强化实践技能训练,初步具有应用常用仪器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组织好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的教学,使学生学习好这门课程,笔者运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下面就谈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以供同行参考。

一、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的特点

1.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内容极其广泛

包括几十种类型的分析方法,这些方法大体上可分为三部分:光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技术和其他仪器分析技术。在众多的分析方法中,多种方法之间原理完全不同,没有内在的联系,知识点显得散、杂,学生学习时抓不住重点。

2.现代分析仪器发展速度很快,仪器价格昂贵

分析仪器是当今发展最新和最快的一个领域,在20世纪经历了50年代仪器化、60年代电子化、70年代计算机化、80年代智能化和90年代信息化等发展过程,近年来则朝着微型化、智能化、多功能化和仪器联用等方向飞速发展。一些精密分析仪器,如红外分光光度计,价格昂贵,对工作条件和环境要求高,不能随意搬动和拆开。所以教师讲到仪器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这部分内容时,难以借助实物讲解使结构及工作原理,学生认为太抽象。另一方面,昂贵的实验仪器使得教师在实验教学时,不能像容量分析实验那样,采取独立操作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仪器自动化程度高,如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在试样制备好后,学生拿着微量进样器进一个样品,就输出图谱、测定数据和实验结果了,学生实践的机会少。并且仪器更新换代非常快,同一种仪器,生产厂家不同,或者同一厂家同一种仪器但型号不同,其操作也可能迥然不同。可见仪器操作的特性对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劣势

多媒体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可以结合其声、形、景、动、静等多种表现形式,具有大容量、超时空、良好的启发性和易接受性等特点,是现代教学中有力的教学手段。在仪器分析的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形象、直观的教学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为此,笔者学校特意从市场上购买多媒体教学软件,例如使用大连理工大学研制的分析仪器与实验模拟,讲授红外光谱的绘制与识别。只要点击“扫描采集”,就显示光谱绘制过程,并且在某些特征峰处,相应的官能团即闪烁,表明此峰是由特定官能团产生的。这样能极大地帮助学生理解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再点击“标尺”,就显示横坐标波数、纵坐标透光率,易于学生识别红外光谱,再辅以纸质的红外光谱图,让学生练习识别图谱,学生很快就能学会用对比法鉴别药物。

但多媒体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多媒体课件强化的是视听效果,它的功效是刺激感官,长时间在这种环境下学习,容易使人产生疲劳感,影响教学效果;而且课件是事先编好的,缺少必要的悬念。若用之不当,可能会变成昙花一现式地看计算机演示,或另一种填鸭式教学。

三、在仪器分析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应注意的问题

1.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虽然现在网络资源非常丰富,可下载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也非常多,但是教师不应该直接用现成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而应该在借鉴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内容上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内容,要以教材为依据,但不能照搬教材,应提炼教材的精华,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难以直接用语言表达的概念和理论,以直观的、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设计课件时不要面面俱到,应突出每堂课的重点、难点。设计课件时还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注意增强课件的交互性。课件中可以插入微课视频,尤其是实验操作方面的视频,可以是某个知识点的示范操作,还可以是自制的典型性学生实验操作的视频。学生规范操作的视频不但对操作者本人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对全班学生还有指导作用;学生操作典型错误视频能促使学生本人及群体反思,纠正错误。一个成功的课件应该是选题内容与多媒体技术的完美结合。

2.课堂上注重师生交流

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节省教师板书的时间,使授课的信息量加大,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教师在使用课件时,应注意课件演示或播放时间比例不能过大,否则,讲解中画面切换太快,反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内容多,授课速度快,教师流水线似地将授课内容一一播放,忽略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成了计算机的操作者和解说员,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理解和接受知识感到困难,与教师沟通减少,似乎课件已取代了教师的职能来完成授课的任务。学生也会由最初的好奇到觉得上课索然无味,甚至呼呼大睡,教学效果难以让人满意。

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与学生保持必要的思想交流与情感传递。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法、提问法、讨论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练习法等。在讲授红外分光光度法时,笔者采用“齐二药”假药案导入新课,学生积极参与,兴趣浓厚,也认识到学好红外分光光度法对于以后从事的质量检验工作是多么重要,极大地增强了教学效果。

多媒体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将节省出来的时间安排适当的课堂练习。通过习题,学生不但可以巩固知识,加强应用,还有利于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讲解。因此,与教材配套的习题集,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相得益彰。

3.课后一定要多总结

总结可以由教师完成,如果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来完成则更好。如在讲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荧光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仪、荧光分光光度计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光路结构及各部件,这样使学生将所学的光学分析法进行系统归纳和比较,不但有利于理解记忆,还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