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节约能源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节约能源的意义范文1
国际能源署于2013年7月10日一项研究报告,通过分析世界30个大城市的市政规划和出行需求,提出了多项提高城市交通效能的途径和建议,以期降低噪音、空气污染、拥堵、气候变化、金融危机对城市的影响。报告首先指出,交通占据了全球原油消耗量的50%和世界能源的20%,其中40%被城市交通消耗。在许多城市,交通已取代工业成为城市恶劣空气的罪魁祸首。到2050年,世界城市将有居民63亿人,城市交通能耗将比现在翻一倍。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许多城市已行动起来,采取多项措施,其中,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韩国首尔及美国纽约三个城市被该报告作为经典案例加以引用,展示城市交通高效能的改革成效。报告建议将城市的交通政策分成三大类,简称为“规避、变更、提升”。1.规避出行。通过城市规划和管理出行需求降低出行率。2.变更为更节能的出行方式。3.提高机动车节能与燃油技术。严格燃油标准,推广清洁柴油卡车、混合动力车、纯电动车的使用。该方案若能顺利实施,预计到2050年,将为交通领域节省70万亿美元,国际能源署因此建议各国政府高瞻远瞩,规划好基建、物流、能源系统,适应城市当前及未来几十年的需要。
二、城市优良的视觉环境有助于减少犯罪发生
2013年7月,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一项新的网络在线工具,测量市民对城市环境的主观印象,从而量化城市的情绪效应。具体来说,志愿者在线测试时,计算机程序随机从谷歌地图抽取一组组街道图片,呈现在他们面前。志愿者从中挑出最符合既定定量属性的图片。电脑程序再据此给出某城市区域的分数,分值在0~10之间,每项属性都有分数。在最初的实验中,城市街区的排序常用标准为三个:看上去是否安全,是否为高端社区,是否有独特的气质。研究选取了四个城市的图片——美国的纽约和波士顿、奥地利的林茨和萨尔茨堡。结果显示,美国的城市在高低端和安全性上差别巨大;隐去收入、地理位置、人口等信息,纽约市各区域的视觉安全程度和实际的暴力犯罪发生率相当吻合,看上去越安全的地区,犯罪率越低。研究人员希望社会科学家能用更为严谨的态度看待城市居民对环境的情绪反应,最终使政府在制定政策时考虑到该领域,一视同仁地为城市所有区域铺设道路、建造公园、架设地下电缆等,从城市形象入手,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犯罪的发生。
三、节能空调有助于对抗全球严峻的能源危机
美国密歇根大学世界可持续交通研究室主任Michael Sivak(迈克尔·斯瓦克)近日在《美国科学家》期刊上发表文章,称美国目前是使用空调最多的国家,消耗的能源超过所有其他国家之和,但这一局面将很快被打破。通过统计170个国家的人口与气温,他发现随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振兴,空调普及程度提高,有八个国家将有可能飞速超越美国。以中国为例,家庭拥有空调的比例从1990年的1%上升到2003年的62%。印度2007年只有2%的家庭有空调,之后每年以20%的速度上涨。照此态势发展,几年之内,印度、中国、印度尼西亚的能源消耗量将分别是美国的14倍、5.2倍和3.1倍,169个国家的能源需求之和将是美国45倍。他建议各地政府加大技术创新,不断制造出新一代的节能空调,并在房屋设计、城市规划上多下功夫,以此对抗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减少带来的危机。
节约能源的意义范文2
基层各单位、机关有关部(处)室: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国务院办公
厅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根据市经贸委等8部门《关于组织开展2005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的通知》(某经贸资源[2005]111号)精神,确定今年6月12日至18日为全国节能宣传周,此次活动的主题为“全民动员,共建节能型社会”。为切实组织好今年的节能宣传周活动,现提出如下意见,请遵照执行。
一、认清形势,强化意识。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和人类赖以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能源需求大幅度增加,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节能是缓解能源制约矛盾,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现实选择,是解决能源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必须从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节能工作的重要意义,通过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进一步提高员工的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增强危机感和责任感,引导职工自觉投入节能型社会建设,促进集团公司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领导,明确分工。各单位要强化领导,精心安排,
狠抓落实,务求实效。教育部门要在中小学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节能教育、宣传,积极组织中小学生参加节能征文活动。科技部门要把节能知识作为科普宣传的重要内容,着重宣传节能技术和成果应用所取得的节能效果,进一步加大对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研制和推广的支持力度。环保部门要突出宣传节能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生态区域建设的重要作用,在即将开展的全省环保标语上墙竞赛活动中,将节能宣传列为标语内容。新闻部门在宣传周期间要把节能宣传作为报道重点,通过跟踪报道、开辟专题节目、播放节能公益广告和宣传片,提高全社会对节能工作的关注,引导人们改变不合理的消费方式,杜绝浪费,节约资源。工会组织要把节能降耗作为职工劳动竞赛和群众性技
术创新活动的重要内容,广泛开展“岗位节能、降本增效”活动。共青团组织要号召青年志愿者开展以节能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能耗调查、节能建议、节能革新等活动。
三、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宣传周期间要集中宣传国家、省、市及企业面临的能源形势;宣传坚持节约优先、效率为本,走跨越式节能的重要性;宣传节能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推进循环经济、确保“两个率先”目标顺利实现的重大意义;宣传节能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宣传节能的先进典型和经验,查处和曝光严重浪费能源的行为。各单位要对本单位节能管理现状、能源消耗指标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找出差距,明确措施,落实整改,促进节能降耗,全面推进资源节约活动深入开展。
四、围绕主题,面向基层。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发挥自身优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势,广泛动员、大力宣传,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确实增强全员自觉节能的意识;要充分利用画廊、墙报、黑板报、广播电视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矿区主干线、集团公司机关及华美商厦都要悬挂宣传条幅,营造浓厚的节能氛围;要紧紧围绕节能宣传周的主题,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组织广大职工为企业节能献计献策,促进节约能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请各单位在宣传周活动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并对今后的
活动提出建议,6月24日前将书面材料报集团公司节能管理处。
附:2005年节能宣传周口号
2005年节能宣传周口号
一、全民动员,共建节能型社会
二、节约能源,持续发展
三、节约能源,保护资源,保护环境
四、节约能源、大有可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五、合理使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六、能源连着你我他,节约能源靠大家
七、为了明天更美好,请节约使用能源
八、使用节电产品,倡导绿色消费
节约能源的意义范文3
偏向型技术进步对中国工业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将能源视为一种生产投入要素,并测算技术进步在不同要素之间的偏向。采用数据包络法从全要素生产率Malmquist指数中进一步分解出投入要素偏向技术变化(IBTECH)指数,该指数可以度量生产前沿面的旋转效应。在此基础上,判别了1999-2012年中国工业36个行业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论文的主要结论有:第一,偏向型技术进步总体而言有助于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几乎所有工业行业在1999-2012年期间、“十五”和“十一五”分阶段的IBTECH指数均大于1,并且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程度在2007年以后也有大幅提升。第二,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偏向在能源和资本之间、能源和中间品之间均节约能源,在能源和劳动力之间节约劳动力,但总体而言呈现出节约能源的特征。第三,从变化趋势和行业分布来看,中国工业节约能源型技术进步在近年来得到了增强,节约能源的行业数在“十一五”期间明显多于“十五”;在7个年排放1亿t以上的高排放行业中,节约能源技术进步的特征甚至更为明显。这一结果在一定程度表明,过去十到二十年之间我国能源价格去管制化和其他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对引导节约能源型技术进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偏向型技术进步;中性技术进步;能源要素;IBTECH指数
中图分类号F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5)07-0024-08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5.07.004
相关研究大都认为,技术进步有助于降低、减缓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提高能源效率和降低碳强度,甚至认为技术效应是减缓中国碳排放,降低碳强度的主导因素。从微观视角来看,技术进步主要是通过改变能源与资本、劳动力、中间品等投入要素的边际生产率来改变其使用量和使用比例,进而对能源强度和与能源消耗密切相关的碳排放强度产生影响。根据Hick的思想,技术进步可以是中性的,即同比例改变不同要素的边际生产率,也可以是偏向型的,即改变要素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后者,即偏向型技术进步(BiasedTechnicalChange)由于可以不同比例地改变能源和其他要素之间的相对使用量,对降低工业能源强度和碳强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发生了节约能源的偏向型技术进步,则其可以在给定产出下使能源相对其他生产要素有更大程度的节约。因此,需要提出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对于中国最主要的碳排放部门工业来说,是否发生了节约能源的偏向型技术进步?这是把握过去十多年来中国节约能源型技术进步的趋势,评价节能减排政策对技术进步方向引导的效果,探索促进节能技术进步驱动因素等相关研究的基础。国外已有一些实证研究考察了节约能源的偏向型技术进步。例如,Popp和Hassleretal.采用美国的数据发现技术进步的偏向是节约能源的。然而,在已有涉及中国的实证研究中,大部分并没有将能源要素考虑在内,而是专注于技术进步在资本和劳动力、熟练和非熟练劳动之间的偏向。仅有少数文献考虑了中国的技术进步在能源和其他要素之间的偏向,而这些研究的主要关注是能源与其他要素之间替代关系,并且多是分不同来源的技术,如R&D、贸易和FDI来对偏向型技术进步进行研究。此外,限于研究方法,上述研究未能给出对中国工业行业技术进步要素偏向的综合测度,并从技术进步对生产率增进的角度来考察其在不同行业是否是节约能源的。针对上述研究的不足,本出两方面的改进。第一,在资本、劳动力、能源和中间品四种投入要素的框架下展开研究,从而将能源视为一种生产投入要素,判别中国工业技术进步是否是节约能源的;第二,从技术进步对生产率增进的角度综合测度和评价偏向型技术进步的作用。在后续研究中本文将回答三个问题:第一,中国工业是否发生了偏向型技术进步,其对生产率是否产生了积极的贡献?第二,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偏向是否是节约能源的?第三,中国工业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变化趋势如何,节约能源的技术进步是否随着时间得到了增强?
1技术进步偏向的测度和判别方法
技术进步难以被直接度量。一般而言,可以通过全要素生产率来度量技术进步的绩效,或用R&D来度量技术进步的投入,用专利来度量技术进步的产出。然而,偏向型技术进步将改变能源和其他要素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因此并不能够采用传统的技术进步变量。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度量和技术进步偏向的判断方法即是这类研究重点和难点。本文将采用Freetal.提出的投入偏向技术变化指数(IBTECH)来度量中国工业行业的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并作为判断中国工业行业技术进步偏向的依据。
1.1偏向型技术进步的测度方法
在生产率的度量中,技术进步的作用是引起等产量线的移动。在两种投入要素的坐标轴中,它可以促使等产量线向原点移动。如果技术进步不改变投入要素的边际替代率,即技术进步是中性的,则等产量线会向原点“平移”。如果技术进步改变投入要素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即技术进步是偏向型的,则会导致等产量线的“旋转”,从而使一种投入要素的边际生产率提高,相对而言另一种要素的边际生产率降低。一般而言,技术进步的上述两种效应兼而有之。若要度量偏向型技术进步,就需要从技术进步对等产量线的作用中区分出“平移”的效应和“旋转”的效应。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第7期
Freetal.提出了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法来度量TFP,并将其进一步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EFFCH)和技术变化(TECH),前者指的是投入产出组合到生产前沿面之间距离的变化,后者是指生产前沿面本身的变化。然而这种分解并未区分中性技术进步和偏向型技术进步。Freetal.进一步提出了Malmquist指数的另一种分解方法,将技术变化指数分解为技术规模变化(MATECH)、产出偏向技术变化(OBTECH)和投入偏向技术变化(IBTECH)指数,其中IBTECH指数即可以度量偏向型技术进步。
依照Shephard,定义投入导向(Inputoriented)的距离函数(DistanceFunction),其倒数是给定产出时所需的最小投入要素与实际投入要素之比,是技术效率的一种度量。假设
xt=(xt1,…,xtN)
表示t时期的一组非负投入向量,
yt=(yt1,…,ytN)
表示t时期的一组非负产出向量,那么t时期的Shephard投入距离函数则可定义为:
Dti(y,x)=max{λ:[SX(]x[]λ[SX)]∈Lt(y)}
其中,Lt(y)为投入需求集(InputRequirementSet),表示这一时期产出所需的可行投入组合。
在投入导向之下,Freetal.提出的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MI)是在满足规模报酬不变条件下的技术“标杆”的基础上定义的(Lovell,2003):
MI=Dt+10(yt,xt)[]
Dt+10(yt+1,xt+1)×
[SX(]Dt0(yt,xt)[]
Dt0(yt+1,xt+1)[SX)]
MI可以进一步分解为技术变化指数和技术效率变化指数:
MI=
Dt+10(yt,xt)[]
Dt0(yt,xt)×
Dt+10(yt+1,xt+1)[]
Dt0(yt+1,xt+1)
×[SX(]Dt0(yt,xt)[]
Dt+10(yt+1,xt+1)[SX)]=
TECH×EFFCH
然而,MI作为一种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是对技术进步绩效的一种综合度量,其中既包括生产前沿面的平移和旋转效应,二者的总效应可以用TECH指数度量。进一步,Freetal将TECH指数分为:
MATECH=Dt+10(yt,xt)[]
Dt0(yt,xt),
OBTECH=
Dt+10(yt+1,xt+1)[]
Dt0(yt+1,xt+1)/
[SX(]Dt+10(yt+1,xt)[]
Dt0(yt+1,xt)[SX)],
IBTECH=
Dt+10(yt+1,xt)[]
Dt0(yt+1,xt)/
[SX(]Dt+10(yt,xt)[]
Dt0(yt,xt)[SX)]
其中,MATECH度量的是生产前沿面的平移,即中性技术进步;OBTECH度量的是在多产出的情况下,技术进步对产出不同比例的增进效应,在单一产出的情况下,OBTECH为1;IBTECH度量的即是技术进步对不同投入要素边际替代率的改变,表示投入要素偏向型的技术进步使得TFP在要素等比例节约情景的基础上获得了进一步的增进(IBTECH>1)或降低(IBTECH<1)。因此,这一方法可以区分生产前沿面由于技术进步产生平移的基础上可能发生的“旋转”效应。这种分解方法已经被应用于度量国家之间的偏向型技术进步特征、环境效率的评价、行业的偏向型技术进步特征、微观主体的偏向型技术进步特征等方面的研究。
1.2技术进步偏向的判别方法
IBTECH指数度量的是偏向型技术进步对生产率的增进或降低,但它并未给出技术进步在不同要素之间的偏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WeberandDomazlicky提出可以基于要素比例在t+1期和t期的变化以及IBTECH与1的大小之间的不同组合,来判别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假设从t期至t+1期发生了技术进步。图中四条等产量线Lt(y)、Lt+1n(y)、Lt+11(y)、Lt+12(y)代表相同的产出水平。技术进步使得后三条等产量线比Lt(y)更靠近原点。如果两种投入之间的边际替代率不变,那么技术进步是希克斯中性的,等产量线平移,图中用Lt+1n(y)表示;如果在保持投入组合不变的情况下,两种要素之间的边际替代率上升(或降低),那么技术进步是使用x1(或使用x2)的,分别用Lt+11(y)和Lt+12(y)表示。xt和xt+1分别表示t期和t+1期的投入组合比例。
根据图1可以得出如下判别方法:当xt+12/xt+111意味着技术进步是使用x1的,IBTECH<1表示技术进步是使用x2的;当xt+12/xt+11>xt2/xt1时情况正好相反。当IBTECH=1时,不论投入组合比例是什么情景,技术进步皆是中性的。
2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1999-2012年中国36个工业行业(见表1)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按照2002年中国实行的行业分类目录标准统一行业分类。特别需要指出的是,2011年以后国家统计局对行业分类标准再次进行了调整,但为了和大多数年份保持统一,本文依然将2012年的行业数据按照2002年的分类目录进行归并和调整。对于能够从《中国工业统计年鉴2013》中获得三位数行业层面数据的指标,本文比对了新旧分类标准进行了调整。对于无法获得三位数行业层面数据的指标采用如下方法进行估算:根据2011年原分类的“橡胶制品业”和“塑料制品业”比例对2012年新分类下的“橡胶和塑料制品业”进行分劈;将2012年新分类下的“汽车制造业”和“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归并为原分类下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根据2011年数据从新分类下的“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中扣除“工艺美术品制造”,从而形成原分类下的“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此外,剔除了“其他采矿业”、“木材和竹材采运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和“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4个行业。数据口径统一为规模以上,并以1999年为基期。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等。指标处理方法参照文献[12]。
产出指标为工业增加值,但《中国统计年鉴》在2008年以后就没有公布分行业工业增加值数据,本文根据每年12月的分行业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率来推算,并用工业出厂品价格指数进行平减。
投入指标为行业资本(K)、劳动力(L)、能源(E)和中间品(M)的要素投入量。行业历年资本投入序列采用资本存量数据,用永续盘存法(PIM)对1999-2011年各行业的资本存量进行估算,计算方法为:
Kit=Kit-1(1-δit)+Iit
其中Kit为i行业第t年资本存量,Kit-1为上年资本存量,δit为物质资本折旧率,Iit为当年投资。
考虑数据的可得性,本文将1985年的行业固定资产净值作为基年资本存量。当年投资为各行业当年固定资产原值与上年之差,折旧率对不同行业和年份采用不同取值。工业行业资本存量估算的另一个问题是口径调整。1997年前统计口径是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1998年以后则是规模以上。为此,本文将1998年以后各行业固定资产原值和净值对其上一期进行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回归,以此推算1997年以前规模以上口径的指标。
劳动力投入指标采用各行业年平均从业人员的数据。
能源投入采用各行业能源消费总量(万tce)。
工业中间品投入是指工业企业在生产活动中消耗的外购物质产品和对外支付的服务费用,等于工业总产值与工业增加值之差,再加上应交增值税。上述方法计算出的中间投入成本还要减去能源投入成本,最终换算成不包括能源的中间品投入。
3中国工业偏向型技术进步IBTECH指数
依据上述方法,本文计算中国工业36个行业1999-2012年包含资本、劳动力、能源和中间品四种投入要素的偏向型技术进步IBTECH指数。该指数一方面可以体现
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以考察在这一时
期偏向型技术进步是否带来了中国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进;另一方面,这也是判别中国工业行业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考察其是否是能源节约型的基础。
根据前文分析,IBTECH>1表示偏向型技术进步可以进一步促进生产率提高。为了更好地把握各个工业行业在1999-2012年间不同时期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基本情况,本文计算了36个行业1999-2012年整体、“十五”和“十一五”分阶段的IBTECH指数(表1)。计算结果显示:
第一,从1999-2012年的逐年分行业IBTECH指数来看,绝大多数工业行业的年度IBTECH指数都大于等于1,这说明偏向型技术进步在绝大部分行业的大多数年份至少不会降低生产率,不少行业的偏向型技术进步甚至能在中性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带来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各年度36个行业IBTECH指数的几何平均值也均大于1。因此,在1999-2011年期间,偏向型技术进步对中国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总体而言是正面的。
在36个行业中,几乎所有行业1999-2012年整体和分时期的IBTECH指数均大于1。从1999-2012年整体时间段和“十五”、“十一五”分阶段的度量结果来看,明显可以得出“偏向型技术进步在大多数行业均能带来生产率的增进”的结论(见表1)。
第二,逐年累计的IBTECH指数尽管上升幅度不大,但上升趋势非常稳定,即使在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存在波动的情况下,IBTECH指数依然保持增长。从工业平均累计的MalmquistTFP指数和IBTECH指数来看(图2),1999-2012年之间,工业TFP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IBTECH,然而,2007年之后,MalmquistTFP指数出现了波动下降,而IBTECH指数却依然维持上升趋势。正因为此,IBTECH对生产率的积极贡献非常稳定。其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比重尽管在考察期的初始阶段较小,但在2007年之后呈现大幅度上升态势。可见,偏向型技术进步已经成为增进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一个较为稳定的贡献因素。
4工业节约能源技术进步的趋势与分布
IBTECH指数表征的是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进或降低作用,指数本身并不能反映技术进步在不同要素之间对某种要素的节约或使用。但在计算出IBTECH数值的基础之上,可以依据前文的判别原则,结合要素投入组合比重在相邻两期之间的变化来判断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由于本文涉及四种投入要素,而技术进步的偏向是要素之间的两两比较,因此,这里将分不同的要
注:G01煤炭采选业;G02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G03黑色金属矿采选业;G04有色金属矿采选业;G05非金属矿采选业;G06农副食品加工业;G07食品制造业;G08饮料制造业;G09烟草制品业;G10纺织业;G11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G12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G13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G14家具制造业;G15造纸及纸制品业;G16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G17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G18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G19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G20医药制造业;G21化学纤维制造业;G22橡胶制品业;G23塑料制品业;G2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G2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G26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G27金属制品业;G28通用设备制造业;G29专用设备制造业;G30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G31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G32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G33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G34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G35燃气生产和供应业;G36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4.1技术进步在工业整体的要素偏向
从偏向型技术进步1999-2012年期间在中国工业的总体变化来看,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呈现出一定的节约能源的特征。考察技术进步在不同要素组合之间的偏向,在能源和资本之间技术进步节约能源,在能源和劳动力之间节约劳动力,在能源和中间品之间节约能源(见表2)。尽管对偏向型技术进步很难得出一个“技术进步在能源和其他所有投入要素相比是否节约能源”的结论,但综合考虑技术进步在不同要素组合之间的表现,中国工业1999-2012年间总体而言还是呈现出节约能源的偏向。
进一步从技术进步偏向的时间趋势来看,其节约能源的偏向越来越明显。首先,区分“十五”和“十一五”两个阶段来考察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十五”期间,技术进步还呈现出较强的使用能源,节约资本和劳动力的特征:它在能源和资本之间节约资本,在能源和劳动力之间节约劳动力。但到了“十一五”,在能源和其他三种要素之间,技术进步均呈现出节约能源的偏向。其次,从技术进步的逐年变化来看,能源和资本之间2005年以前技术进步的偏向是节约资本,2005年以后大部分年份则偏向于节约
能源;能源和劳动力之间2007年以前技术进步节约劳动力,2007年以后则在部分年份开始节约能源;能源和中间品相比较而言,技术进步在所有年份均节约能源。因此,随着时间推移,技术进步的偏向更加节约能源。到了“十一五”期间,技术进步在能源与资本、劳动力、中间品之间均呈现能源节约的态势。偏向型技术进步节约能源的倾向更加明显。
4.2行业技术进步的偏向分析
进一步细致分析36个工业行业在“十五”期间、“十一五”期间和1999-2012年期间技术进步的投入要素偏向,不难发现对于绝大部分行业来说,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同工业行业整体的趋势十分一致(表3):一是在1999-2012年期间,技术进步在能源和资本、中间品之间更加偏
向节约能源,在能源和劳动力之间更加偏向节约劳动力。二是这一趋势是到“十一五”期间才得以加强的,而在“十五”期间,对大部分行业来说技术进步在能源和资本之间依然更多地节约资本,在能源和劳动力之间节约劳动力的行业数也比“十一五”期间多。
根据2012年各行业的直接碳排放本文筛选了7个年排放在1亿t以上的高排放行业,依照排放量从大到小排列依次是:G34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G18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G2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G01煤炭采选业、G2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G19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G26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这7个行业的碳排放之和占整个工业行业碳排放的比重高达93.82%。因此,有必要细致分析技术进步在这7个行业的偏向。从表3同样可以看出,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在这7个高排放行业也呈现和工业整体相同的特征。在其中一些高排放行业,节约能源的特征甚至比工业平均水平更强。具体见表3。
在煤炭采选业(G01),“十五”期间技术进步在能源和资本、中间品之间是节约能源的,在能源和劳动力之间是节约劳动力的。但到了“十一五”期间,技术进步在三对要素组合之间均是中性的。1999-2012年技术进步总体效应是在能源和资本、中间品之间节约能源,在能源和劳动力之间节约劳动力。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G18)、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G25)、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G26)、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G34)在“十五”期间,技术进步在能源和资本之间节约资本,在能源和劳动力之间节约劳动力,在能源和中间品之间节约能源,节约能源的偏向并不是非常明显。但到了“十一五”期间,技术进步在能源和资本之间也开始节约能源。1999-2012年的总体变化情况显示技术进步的偏向和“十一五”期间一致。
在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G19)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G24)中,节约能源的技术进步随着时间也呈现加强的趋势。“十五”期间,技术进步在三组要素组合之间分别是节约资本、劳动力和能源的。而到了“十一五”期间,技术进步在三组要素组合之间全部节约能源。1999-2012年的总效应中,技术进步只有在能源和劳动力之间节约劳动力,在能源和其他要素之间均是节约能源的。
5主要结论和政策含义
从微观视角来看,技术进步在资本、劳动力、能源和中间品等生产投入要素之间可能存在偏向。节约能源的技术进步由于可以使一定产出条件下能源相对其他要素得到更大程度节约而显得尤为重要。然而,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回顾发现,针对技术进步对中国工业节能减排作用的研究中,大部分未对不同类型技术进步的作用进行区分并作深入分析。为此,本文采用数据包络法,通过将投入要素偏向技术进步指数IBTECH引入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中,一是可以得出中国工业36个行业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二是对中国工业偏向型技术进步的特征和变化趋势有一个基本的概览。这是后续展开节约能源技术进步的效果评价和驱动因素等方面研究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本文结论可以回答的第一个问题是,中国工业是否发生了偏向型技术进步,偏向型技术进步对生产率是否产生了积极的贡献。对此,IBTECH指数计算结果显示,偏向型技术进步在大多数行业均能带来生产率的增进,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总体而言是积极的。并且,其对生产率增进的作用稳定上升,即使2007年以后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波动,但偏向型技术进步上升的态势依然明显。因此,偏向型技术进步近年来已成为增进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
一个稳定的驱动因素。
本文可以回答的第二个问题是,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偏向是否是节约能源的。对此,分析结论可以显示,在1999-2012年期间中国工业的技术进步呈现如下偏向:在能源和资本之间偏向节约能源,在能源和劳动力之间偏向节约劳动力,在能源和中间品之间偏向节约能源。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呈现出一定的节约能源的特征。同时,本文还对碳排放占工业碳排放总量达93.82%的7个高耗能行业的技术进步偏向逐一展开了分析,发现技术进步偏向在高耗能行业的特征和工业行业整体情况基本相同,在部分高耗能行业节约能源技术进步的特征甚至更为明显。
第三个问题是,中国工业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变化趋势如何,节约能源的技术进步是否随着时间得到了增强。从时间趋势来看,技术进步节约能源的特征也越来越明显。1999-2012年期间技术进步在能源和资本、中间品之间更加偏向节约能源,在能源和劳动力之间更加偏向节约劳动力,而这一趋势是到“十一五”期间才得以加强的。从行业分布来看这一趋势依然明显。
节约能源的意义范文4
关键词:高校后勤;节约型;实践;建设
一、前言
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节约型校园,既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又是高校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抓好节约型高校后勤建设,对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也是新时期社会发展和高校建设的趋势。
二、建设节约型后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建设节约型后勤是高校发展的迫切要求
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发展,高校的办学规模迅速扩张。学生人数的大幅度增加、基本建设项目增多,相应带来的水、电、原材料等相关能源消耗量也随之大幅度增加。后勤支出占整个学校支出的比例逐渐加大。加强节约,勤俭办学、杜绝浪费。已成为高校发展基本要求。
2、建设节约型后勤是后勤自身发展的需要
高校建设节约型后勤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其一,建设节约型后勤,是提高后勤效益的要求。其二,建设节约型后勤是加强后勤职工素质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三,建设节约型后勤是高校后勤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后勤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后勤将建立起校内后勤服务市场,利用市场机制来实现后勤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市场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引导下,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建设节约型后勤的意义
1、建设节约型高校后勤具有示范作用
加强高校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自然资源管理,努力建设节约型高校后勤,通过学校的示范表率作用,提高学生乃至全社会的节约意识,实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
2、建设节约型高校后勤有利于缓解资源供需矛盾
随着高教事业的迅猛发展和高校的扩招,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越来越大。高校后勤通过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以及建设节约型后勤的实践,将使浪费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将有利于缓解资源供需的矛盾。
3、建设节约型高校后勤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基础
源源不断的高校毕业生将为建设创新节约型社会提供长远的人力和技术支持,而这一切既要靠学校教育,又要靠后勤强化资源管理、服务育人和管理育人来实现,可见后勤是建设创新节约型社会的基础。
四、建设节约型高校后勤的思路
1、建设节约型后勤文化
高校后勤必须以学校办学理念为指导,根据后勤保障服务的根本宗旨,发挥高校的光荣传统,结合新时代对后勤工作提出的要求,形成符合本校实际、具有本校特色的后勤节约理念。
2、建设科学的节约制度
高校作为资源消耗大户,应根据政府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出具体的规定和奖惩制度,使节约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推广和使用新技术、新设备
对用能高、耗能大、消耗资源多的后勤服务设施进行调整,加强耗能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实行耗能计量管理,严格控制耗能总量。积极推广使用节约资源的新技术、新方法。在办公、教学、学生公寓使用节电、节水装置,做好中水回用,提高中水利用率,积极探索将太阳能集热利用于浴室洗浴。
4、加强多种多样节约的宣传
建设节约文化需要后勤员工来实践、弘扬,也需要师生参与和支持。因此,应注重围绕后勤节约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宣传节约文化、丰富节约文化、深化节约文化建设。
五、建设节约型后勤的实践
1、加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宣传,转变观念,提高创新节约意识
(1)在后勤职工中深入开展资源节约宣传活动
采取多种形式,全面介绍我国的资源形势和节约潜力,宣传有关资源节约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以及资源节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意义,积极发挥高校后勤在建设节约型学校的表率作用,把节约变成自觉行动。在全后勤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氛围。加强职工的职业道德和技能培训工作,提高后勤职工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技术水平。
(2)对于学校中最重要的主体――学生。要加强节能宣传工作。
要加强节约能源资源的宣传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节约能源资源活动,提高广大青少年的能源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努力使节约能源资源成自觉行动。使广大学生认识到全国能源紧张的严峻形势,强化节能意识,纠正一些浪费能源的行为和习惯。
2、成立建设节约型校园领导小组,出台相关规章制度
成立学校节能领导小组,由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建立和完善节能管理制度、节能工作的评估体系及有效的节能奖惩制度,并根据学校具体情况研究决定节能方案和规划,组织和监督学校做好能源合理利用工作,同时建立健全的能源消费统计、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制度。
(1)定额包干,实行目标管理,减少开支
具体做法为:
①对各二级单位实行“指标到户、计量收费、节约留用、超用收费”的办法。
②对职工生活用水用电实行一户一表计量收费制。
③学生宿舍用水用电实行限额管理、超用收费制度。
通过目标管理,可以将学校水、电由一个部门管理转变成服务者和被服务者齐抓共管,充分调动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增强管理意识和节约意识。
(2)建立健全节约制度
建立健全各项切实可行的节约规章,从制度上消灭节能盲区。并使之逐步完善化、规范化、制度化。
①对学校能源消费的“合理需求”进行分析,分析学校应如何耗能,哪些耗能又是不必要的,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②建立能源使用按计划与能源费用由学校、单位和个人合理分摊的分配机制,改变能源使用大锅饭的状况。
③建立能源使用计算成本、能源供给逐步减量的供应机制。
④建立能源管理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单位和个人的全员责任管理机制,把节能纳入各工作岗位职责和日常管理的考核之中。
总之,要通过推进能源管理改革,建立起以成本核算为基础的管理体系和“谁使用,谁交费”的节能目标责任体系,实现成本的最优化和效益的最大化。
3、科学规划学校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
依据教育部的精神,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在这方面主要做法是:
(1)树立办学的成本、效益观念,以绩效评估结果为主要依据优化配置办学资源。
(2)做好项目投资的可行性研究,防止结构性浪费。
(3)加强资产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仪器设备、实验空间等资源的充分共享,减少重复配置和浪费。
4、更新设备,积极推广使用节约资源的新技术、新方法,落实节约能源措施
近年来高校水、电用量增大,在实施节约能源方面我们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1)使用新型高效节电产品,在办公、教学场所推广使用节能型和绿色光源。
(2)采用变频恒压供水系统降低损耗,节电效率达到30%以上。
(3)逐步在教学楼等公共场所安装使用红外光控智能节电装置。
(4)在学生宿舍安装智能限电控制柜,耗电量明显下降。
(5)学生宿舍采用公共厕所及公共盥洗间,对宿舍楼安装节水阀改造,将学校传统小便池冲水设施,更换为节水装置,节水效果明显。
(6)学生浴室是学校用水大户,2006年我们从管理人手,安装校园卡浴室水控系统,改原先的学生买票包干洗澡为刷卡按流量计费洗澡,节能效果十分明显。下一步将对太阳能集热洗浴系统进行可行性论证,条件成熟后,计划采用太阳能加热对浴室洗浴热水系统进行改造,进一步降低能耗。
(7)积极做好中水回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将中水用于景观、绿化、冲厕,提高中水使用率,节约水资源。
通过采用以上措施,近几年来取得了明显的节能效果。山东经济学院2004年实际用水量比2003年增长70.21%,2005年实际用水量比2004年增长28.33%,2006年实际用水量比2005年减少了3,38%,节水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2004年至2006年学校建筑面积及在校生人数的大幅增长,而实际用电量增长速度得到了有效控制。
5、建立监督机制,保证节约措施有效实行
节约能源的意义范文5
Abstract: Controdiction of economic dependence on energy and supply and demand of energy has become an obstacl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It is the priority in China to improve energy utilization ratio and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This paper proposed the policy suggestion on reducing regional energy intensity and differences in China, from the price, structur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local government behavior and other factors.
关键词: 地区能源;能源强度;政策研究
Key words: regional energy; energy intensity; policy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3-0308-02
0 引言
能源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经过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的快速增长,经济已经进入工业化的重要时期,对能源的依赖也越来越严重。然而,此时地区间的能源强度水平存在的巨大差异成为我国实现节能减排的一大障碍。因此,积极探寻降低各地区能源强度的政策和措施,对实现我国总体能耗水平的降低,实现节能减排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合理设定各地区的能源强度目标
地区能源强度受当地多种影响因素及邻近地区的空间效应共同影响,各地区的能源强度状况和相关的影响因素也差别较大,因此地区能源强度政策必须与各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能源强度的目标设定不能采取“一刀切”方式,而应该根据各地区实际合理设定能源强度目标,有序降低各地区能源强度水平,逐步降低地区间能源强度差异。我国是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各地区要素禀赋的差异巨大,使得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在各个地区有不同的表现,按照市场资源配置方式,各地区的要素投入比例也会不一样,各地区在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条件上的巨大差别使得各地开展节能降耗工作的成本和效率也有很大的差别。因此,要实现全国2010年总体20%的节能指标以及2020年降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40%到50%的承诺,必须明确考虑各地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与区域发展政策或规划相结合的能源强度发展目标。
2 要素价格体系要进一步完善
2.1 消除地区间要素的流动限制 能源强度不仅跟能源价格有关,还跟其他要素的价格相关。总体能源禀赋水平对能源强度的影响非常明显,而当前我国各地区在要素流动方面还有很多限制,如户籍制度、信贷资源配给等等。这些限制都会对各地区的要素配置产生扭曲,从而提高要素的价格。要想从总体上降低各地区的能源强度以及地区间能源强度差异水平,必须要努力消除各地区间劳动要素和资本要素的流动限制,从制度上保证要素流动的顺利实现,从而实现各地区的要素合理配置。
2.2 改革与完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与价格政策 要积极推进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研究制定和完善有利于节能环保的能源价格体系,使价格的节能导向作用充分发挥。具体包括:在电价改革中实行环境折价,使发电外部成本内部化;对高耗能产业坚决执行差别电价,取消地方实行的针对高耗能产业的各种优惠政策,以抑制高耗能产业的盲目扩张;进一步完善用电峰谷差别定价机制;积极推行自愿性产品价格市场化改革进程,逐步形成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和供求关系的价格形成机制。
2.3 对不同地区实行有差别的能源税收政策 各个地区能源消费量不同,对环境和社会造成的损害也有所不同,这必须在各地区的能源税收方案中体现出来,即高耗能地区应当承担更重的能源税负,而低能耗地区则应在税负方面进行相应的减免。
3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
3.1 加大对各地区尤其是高能源强度地区新能源应用的扶持力度,提高新能源在总体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核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大量应用对于解决我国当前经济面临的能源供需矛盾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大部分新能源都是可再生能源,且具有低污染、低排放的优良性能,新能源对于降低我国总体能源强度同样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3.2 优化各地区产业结构,尤其是提高能源强度较高地区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 从发达国家发展历史来看,第三产业的发展对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当前正处于改革的重要时期,加大第三产业的发展力度刻不容缓。
4 大力提高技术进步的支持力度
4.1 提高各地区尤其是高能源强度地区技术改进的支持力度
高能源强度地区由于其能源工业企业众多,因此在相关的技术改进方面的微小进步都能带来非常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能源节约。因此,国家可以在技术改进的加大对该部分地区的支持力度,如在中央政府投入的研发资金中,提高高能源强度地区的预算比重,在税收优惠政策方面给予高能源强度地区更大力度的支持和优惠等。
4.2 鼓励各地区节能技术产品的进出口贸易,提高高能源强度地区出口退税率 鼓励节能产品的进出口贸易能够有效的提高当地的节能技术水平,从而达到降低能源强度,缩小地区间能源强度差异的目标。
4.3 加大各地区尤其是高能源强度地区外商投资的引入力度,特别是控制能源强度相关项目的支持 加大节能项目的FDI引入力度尤其是能源强度较高地区的引入力度,对于我国总体意义上能源强度的降低以及各地区能源强度差异的缩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FDI能够显著刺激当地技术水平的提升,从而降低地区能源强度,我们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因此加大对高能源强度地区FDI的支持,能够有效的降低该地区的能源强度,并进而降低各地区间的能源强度差异。
4.4 最后加大各地区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能源强度相关技术水平的提高需要知识产权的保护,这样科研人员的创新精神才能得到充分调动,技术水平才会加速上升,从而有效的降低各地区能源强度以及各地区间能源强度差异水平。
5 规范地方政府竞争和优化绩效考核体系
我国正处于转轨经济时期,政府在经济活动中依然扮演着重要角色,降低能源强度的工作离不开政府行为的支持。
5.1 建立纳入能源强度指标的政绩综合考核体系 将能源强度指标纳入到目标评价考核机制中,其重点是要将各级政府以及国务院相关部门的评价考核工作中加入能源强度指标。明确国家有关部门在节能降耗方面的相关职责,对其职能范围内与节能降耗有关的政策制定和管理情况进行考评是非常必要的。而各省级的节能降耗工作的考核也应该由国家发改委进行认真的考核,并签订节能降耗责任书。明确各省级政府节能降耗相关工作职责和降耗指标。最终要建立起中央、地方和企业三级节能目标评价考核体系,并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度。
5.2 完善各地区法规体系建设。
5.2.1 结合《节约能源法》实施10年来的情况,以及节能执法检查中反映的一些问题和建议,从我国实际出发,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快对现行《节约能源法》的修订工作,力争《节约能源法》修订稿尽快完稿并提交人大审议,为其他与节能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修订或制定奠定基础。
5.2.2 其次应做好节能法与其他国家相关法律的协调工作。由于我国当前的法律非常多,各种法律在规定方面有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相互抵触和不统一,不同法律间的协调工作非常重要。当前我国正在制定的能源法、循环经济法,以及正在修订中的《电力法》等等,这些相关法律中都有关于节能的条款,因此在制定过程中应重点注意各个法律与《节约能源法》间的协调和衔接工作,尽量避免造成冲突。
5.2.3 相关的法规方面尽量做好与《节约能源法》的配套和完善工作。随着《节约能源法》的修订,与此相配套的节约能源的法规也应进行相应的建立和完善。我们建议国家相关的法规制定部门应该努力完善下列法规:电力需求侧管理条例、节能技术进步条例、节能监察条例、建筑节能条例以及节能管理条例。
5.2.4 地方相关节能的法规建设和配套实行。全国各地区都应当结合《节约能源法》的修订,以及在各地方节能执法检查中反映的各级节能法规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的优秀经验,努力的完善相关节能法规的建设以及配套措施的实行。
总之,巨大的经济总量和快速的经济增长使得我国对于能源的需求增长非常迅速,需求量也日益庞大。2004年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而且,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的历史时期,国民经济对能源的依赖程度非常高。经济对能源的依赖性和能源的供需矛盾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如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成为摆在我国面前的首要问题,应引起政府当局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刘源远.中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及收敛性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8.
[2]Gylfason T.Natural resources,educ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01,45(4-6):847-859.
[3]阎敏.FDI对中国技术进步的贡献效应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7(06):74-78.
节约能源的意义范文6
关键词:节能;建筑设计;应用效果
建筑行业耗能较高,目前我国处于自然资源紧缺的情况,为响应节约资源的号召,节能建筑设计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节能设计能够促进建筑设计转型,减少相应的污染以及不必要的浪费。在这样的建筑设计理念下,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1 节能建筑设计的意义
1.1 节约能源
随着社会发展,消耗的资源也在增加,因此节约能源非常必要。建筑行业是耗能产业,如果将节能设计应用其中,不仅节省原材料,而且会节省相关的建筑经费。我国的城镇化正在向前推进,其中消耗的资源不可估量,由于我国能源利用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长路要走,导致了巨大的能源浪费。因此,节能建筑理念对于我国能源的节省具有重要作用。
1.2 改变人们的观念
社会发展的进步伴随着资源的消耗,环保的理念在人们心中有着重要位置。节能建筑设计符合了当今社会追求简约、环保的理念,并将其向更广的范围推广,变成全民理念。这对于社会的发展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建筑设计理念的深入和应用可减少人们对资源的消耗,因此节能建筑设计势在必行。
2 节能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的意义
2.1 适应国家发展
国家要想发展长远,能源是起到关键性的保障。如果没有能源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后盾,那么一切无从谈起。我国在节约能源的技术层面有待提高,造成大量能源被浪费消耗,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负面影响。在社会的进步发展中只有推行节能建筑设计,才能防止在建筑行业造成浪费,降低耗能对国家发展的制约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的目标,因此,节能建筑设计符合国家长远发展的需要。
2.2 环保的需要
建筑行业会使用大量建筑材料,例如钢筋、水泥等。如果这些材料不能很好的利用,就会造成浪费。另外,在生产钢筋、水泥的过程也会产生能源消耗,其中的“三废”会污染空气以及对水质造成危害。能源的浪费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不便,例如近年来的雾霾天气,影响着人们的出行。随着宣传环保力度的加大,人人都在践行环保理念。节能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也是节约资源的一种形势,是环保理念的一部分。
2.3 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由于我国能源浪费严重,有关于环境、能源的问题成为国家要解决的重点。为了节约能源,实现能源利用的最大化,国家推出可持续发展战略来实现未来的美好蓝图,并将其放在国家发展的首要位置。在建筑行业推行节能建筑设计也是在响应国家的号召,工作人员应当做好将节能建筑设计应用到建筑行业的工作,使人们看到更多节能建筑设计的影子。为了阻止能源继续浪费,要认真对待节能建筑设计工作,不能走过场。将建筑和节能理念相结合,带给人们新感受的同时,还避免能源浪费。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落实节能建筑设计在建筑中的应用变得更加重要。
3 节能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节能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有着广阔的施展空间。由于当今人们认可节能理念,节能建筑设计适合发展需要。在具体应用过程要注意诸多问题,下面做具体分析。
3.1 合理选址
在建筑设计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选择合适的位置,经过工作人员的调查研究以及地理勘测之后,选择在自然因素、社会因素都适合的位置。为了节能的理念,可以选择在建筑过程中以及使用过程中消耗能源最少的环境。例如在设计全开式客厅,要考虑空气流动,可将其放在迎风面。建设建筑群时,考虑高低建筑的排列位置。合理的环境可以减少对空气、水源以及各种自然资源的危害。例如在河流的上游不能建造一些排污工厂,会影响水源质量和下游居民的生活。为了保护人们的生活环境,工厂应建在远离生活区的地方。
3.2 使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导致资源短缺,需要寻找替代能源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新型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成为代替不可再生能源的理想能源,新能源可以在今后的建筑行业独当一面,成为不可缺少的材料,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在节能建筑设计中,将新型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等应用其中。利用太阳能可减轻煤炭在功能上的重担,利用潮汐发电可缓解传统发电带来的能源浪费,从而减少污染,缓解当今社会不可再生能源短缺的现状。
3.3 建筑结构渗透节能设计
建筑行业要在建筑结构的规划过程中,将节能设计渗透其中,二者结合。考虑到风向转换、水源流向、日照时间等,对建筑进行科学环保的设计。建筑物的结构是极其耗费资源的部分,可以从它入手,利用建筑选址带来的优势去减少资源的浪费。针对不同气候的地区要采用不同的节能设计理念,例如在冬季寒冷地区,尽量不安装落地窗,要考虑其保暖设施,在建筑设计中加入隔热保温材料。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来满足人们居住的要求,从而减少对能源的使用。
3.4 推广高效的节能建筑技术
节能建筑设计的相关技术起步较晚,有的还在探索之中,虽然有许多技术成功在建筑设计中应用并得到很好的效果,但是也有部分技术需要科学研究支撑,因此成本较高。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选用高效、性价比高的节能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有些技术应用V泛,在社会中引起不错反响,例如太阳能的使用已经成熟,可将太阳能发电、供热等技术应用到建筑设计上;将隔热膜应用到窗户上也是不错的保暖选择。这些都可以有良好的节能效果,并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
4 结束语
节能建筑设计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在当今社会能源紧缺的情况下,采用节能建筑设计是一种性价比较高、易于让人们接受的设计。作为建筑设计人员,要顺应时展,及时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在建筑方面的设计水平。在学习节能建筑设计时,注意掌握其在使用过程中的要求和方法。为了社会的环保、绿色发展,节能设计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充分利用它的长处为我国建筑行业的资源节约与社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1]汪一.节能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城市建筑,2016(8):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