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教学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钢琴教学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钢琴教学论文

钢琴教学论文范文1

钢琴教学中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并在互动中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思考,对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在师生互动中能够创新教学手段,带来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使得钢琴知识理论教学能够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相结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师生互动是钢琴创新思维能力教学的重要方法,对钢琴教学的整体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促进整个钢琴教学的发展。

2培养创新思维、实现师生互动的有效措施

(1)转变传统教学的概念。

传统钢琴教学模式主要是要求学生对教材知识有很好的掌握,注重理论上知识的传授。这种教学方式对处在启蒙阶段的学生是合适的,能够培养学生钢琴的基础技能。但是长久以这种方式教学,学生只能是对教材上的方法和案例进行模仿,这样会培养出一批批的演奏工匠,阻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发展,让学生独立进行创作时就会感到力不从心。传统教学模式明显地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所以需要老师从根本上转变教学的理念,变换学生在课堂上的位置,将教材知识点进行延伸和设计,注重对学生的个体思维进行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钢琴是通过音律来传递情感和描绘出不同的意境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对钢琴曲目的感情理解,体会曲目细致入微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曲目的深层情感,有效提高学生的提取能力和分析能力并化为己用。对于音乐能够分辨其好坏和美丑,辨别出音乐的表达形式,在不同的演奏作品中分析出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描绘出来的意境以及采用的不同演奏方式,从而学生能够形成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判断标准。在对音乐进行鉴赏时,要共同探讨对音乐的感受和产生的共鸣,在共同探讨中,思维能够相互碰撞,每一位学生的观点都是对其他学生思想上的启发,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钢琴教学中要充分的尊重每一位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在创作中的独创性,要在保护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完善学生的各自演奏风格和对于音乐艺术的个性。老师不能依据自己的偏好,对学生的理解和创作随意的给予否定,而是要根据老师的学识来对学生的理解和创作上突显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弥补,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发挥学生的音乐天赋和艺术个性,从而形成独特的创作风格及演奏特色。

(3)采用丰富的教学形式。

由于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生本身都是不同的,所以要使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采用因人而异的教学方式。老师在教学中要多和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发现学生的长处和不足,在艺术和技术两个方面指引和辅导学生学习钢琴的过程和能力。根据在教学中普遍出现的问题,采用就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多层次、多方位的对钢琴教学方式进行完善,将教学内容更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加强学生对钢琴知识的理解能力和直观的分析能力。

(4)师生互动教学具体方式。

老师和学生之间首先要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关系。师生之间要相互尊重,在这种关系下,才能唤起学生的思维意识,让学生对钢琴学习有信心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反之,如果在非常压抑及拘束的教学环境下,学生都是处于紧张状态,将扼杀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发言权。由于每一位学生对钢琴学习的先天天赋和后天的教育环境不同,所以每一位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也是不同的,老师要对学生的差异性表示尊重,对于不同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有所收获。另外,老师在和学生进行互动时,不能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去指导学生,应该适当的放低自己的身份,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进步,这样更能够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结束语

钢琴教学论文范文2

一、起与落

弹奏的起与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良好的下键是以合乎逻辑的离键为条件。钢琴有“乐器之王”的美誊,它的演奏所产生的无穷魅力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其美妙的声音。要想获得美妙的声音,则必须依据良好的发音手段,而钢琴发音的最基本的方式是通过手与手指的上下起落触键。手和手指的起落、下键和离键,从外部运动形态上看它们是一对反向动作,两者处于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关系之中。下键与离键之所以需要认真研究,是由于这一对反向运动无论从形态上还是从本质上都几乎概括了钢琴发音的总和。手指在下键与离键过程中的严格规范的动作是手指跑动至关重要的环节。手指的起与落必须敏捷迅速并具有高度的爆发力。所以在意识上应将下键与离键视为同等重要、互为因果、彼此对立统一的现象与过程。没有迅速而富有弹性的离键,就难以获得明确、快速的起落过程。因而也就难以获得明亮的声音。在这一对看似矛盾的动作中,要想获得理想的统一,手指起落中的一切不必要、不相关的动作必须克服与消除。其衔接要自然紧凑,不能出现任何空隙和动作上的脱节,应强调“步步紧跟”、“环环相扣”。首先,就其起落方式而言,有大起大落、中起中落和小起小落。在大起大落中,遇到速度较慢的断音弹奏时,应以肩部起动,带动整个胳膊,使手臂重量下垂,将重量传导到指尖,以发出厚实、丰满而集中的声音。中起中落,一般指手腕的上下协调动作,从而使断音发音清晰、明确,音量不至过大、笨拙,又具有内在的连续性。小起小落,主要在弹奏16分音符的快速跑动句时,要求指尖末梢部位依靠手指自身活动能力,做到起落迅速、交替明快的发音,尤如竹筒倒豆子一般。其次,就其起落时差而言,下键与离键应具有严格的节奏意义和时间制约,任何时差上的不准确都会导致弹奏的毛病和粗漏。以二连音为例,在弹奏时,用手腕将力送到第一个音,手腕位置较低,在手腕站稳之后,当手腕做轻轻提起的动作时,另一个手指即刻弹奏第二个音,其起落原则为:要等第二个手指下键之后,前面的手指才能离开。从一个手指到另一个手指之间不能有缝隙,如果背离这一原则,那么前后两个音之间必然会出现断层,影响弹奏的连贯性。反之,如果在后一个手指下键的瞬间,前一个手指不能及时离键,就会造成发间不干净,失去弹奏的颗粒感,影响弹奏的速度。再则,就其起落的发力而言,手指起落发力过程的调节对发音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手指的爆发力是实现快速弹奏最基本的核心。在手指爆发力的训练过程中,有几个环节应予以注意:一是随着掌关节的打开,手指迅速、从容地抬起准备发力,手指处于“引而不发”的独立与饱和状态,手臂的肌肉要绝对地保持放松,切忌因手指积极活动使手臂受到牵制或是随之同步发力,而是力求手指高度的独立性,使手臂与手指保持最大的反差率,这种反差正是手指和手臂分工合作、高度协调的重要基础。二是手指发力触健,应以手指第一和第三关节协同,动作务必迅速而富有弹性。手指下键的瞬间,应将迸发出的能量迅速集中在指尖,力求声音明亮、通透。三是在完成了手指触键发声之后,指尖切不可随之而松垮,而保留着一定的紧张度,将琴键轻轻钳住,而其它部位发力时的运动状态立即随之消失,取而代之是一种完全放松自然的感觉。总之,手指的起落发力应在手臂自然放松、意念高度集中的前提下,适当地抬高手指,最迅速而有力的下键,在节奏慢速中结合动作要领进行不断地练习,最后完成手指起的协调,实现矛盾从对立达到统一。

二、量与质

把握住学生弹奏的质与量的平衡,是提高学生弹奏水平与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钢琴的弹奏体现了相当复杂的技巧性和极大的难度,因而在钢琴的教学上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既通过一定数量的弹奏以增加曲目的积累,又能达到应有的教学质量,那将是一项十分艰巨的教学任务。从量变到质变,是辩证认识论中一个突出的课题。量与质的矛盾是钢琴教学要求的诸多矛盾中较难以解决的矛盾,因为其中涉及的要素既复杂又不稳定。比如由于钢琴教师本身的技术与学识水平的差异,就会产生不同的教学主张和不同的导向,对质与量关系的认识也必然不同,对教学中各种关系的看法与处理也会不一样,再加上学生生理及其它内在因素上的差异,使得对这个问题更难把握。因此,如果不从辩证法的观点去认识这个问题,也就容易走上极端和绝对化,自觉不自觉的沿着不可靠的途径进行下去。对质与量的关系的认识,常见的有两种相对的观点:一是“数量主导论”,即认为让学生弹奏大量的练习曲,广泛地弹奏不同风格的作品,而对具体的作品及练习曲中的一些技术性课题却不够重视,对作品中音乐文化的内涵更不作理解和挖掘,结果往往是勉强而过;二是“先质后量论”,即精雕细琢一两首练习曲,或是长时间地弹奏一首乐曲。这种方式,对于该首曲目中所要求的技术难点,通过不厌其烦地反复练习有可能加以解决,但对于不同风格的作品领略太少,在技术性方面难以打下较全面的基础,并容易使学生因长期磨炼一首曲目造成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钝化,形成机械性习惯,对于作品所表现的风格和形象麻木不仁。由此看来,上述两种认识都是不全面、不科学的。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到质变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并且这种变化是以一定条件为基础的,即“以数量中含有一定的质量为前提”,否则量的增加也不会引起质的变化。因此,在钢琴教学和训练的实践中,决不能将质与量的关系简单化、绝对化,教师必须采取科学分析与全面考虑的态度。所谓科学分析就是要思考在学制规定的时间内和音乐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目标方面存在哪些可行性,即知识容量和技术容量,这些知识和技术各存在于哪些曲目和作品中,其中练习曲和作品的数量是多少。其次,在教学和训练过程中,面临学生的各自不同情况,要临机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和不同的训练方法。所谓全面考虑,就是对教学要有全局上的把握,这种把握是以科学分析为前提的。第一是教学容量的把握,而容量在不同的学生身上体现又可能不一样;第二是对教学内容中技术的重点和难度的把握,而重点与难点对不同的学生也可能不一样;第三是对具体教学对象在弹奏中技术性错误的把握,一旦发现要及时纠正,比如当发现学生因技术性困难造成了弹奏不准确、不完整时,则可从音程距离、和弦位置、指法规范、远距离大跳等一些技术课题入手去解决难点,从辅导、实践等方面去解决不完整性问题。让学生多有完整弹奏的机会,锻炼其正常的演奏心理,逐渐形成正确的演奏状态和演奏习惯。对不很熟悉的曲目或是新曲目,要用较慢的速度弹奏,在慢速弹奏中,对曲目的表情记号、演奏手法加以重视,做到既全面又兼顾重点难点。再则,要重视学生记忆的训练,除了学生普遍习惯采用的动作记忆之外,还应有意识的加强对音符的记忆(即能够唱出或是心中明了所弹奏的音符是什么音)。通过这些措施,在训练的数量上取得相应的质量。钢琴教学和训练质量的获得,必须以科学的弹奏方法为前提,经过一定数量的曲目练习和一个广泛的作品的弹奏过程。唯物主义哲学认为,事物的发展总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钢琴弹奏只有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反复巩固,既注重一定的数量,又从中掌握各种方法和技巧,并能对作品不同风格和音乐形象进行准确理解与完整表达,才能获得相应的水平与质量。那种泛泛而过的多数量练习和毕数功于一役的单曲目的机械重复练习都是不可取的。总之,钢琴教学和训练是一项极为复杂而艰辛的技术劳动与脑力劳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来指导这一实践过程,将科学的认识论与钢琴学习的基本规律相结合,在对立中求统一,在共性中求个性,在量变中求质变,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应是我们钢琴教育工作者共同奋斗的目标。

作者:陈东 陈珺 谢艳群 单位: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广东顺德大良实验中学 吉首市民族中学

钢琴教学论文范文3

(一)教学时间的分配上不合理

现在的高等院校,特别是专科段的音乐类学校,短短的三年时间,学生既要学习基本的演奏技巧,又要学习音乐的表现,往往抓住一头丢了那头,音乐审美素质的培养往往是一句空话,更谈不上演奏上的丰富多彩,美感和感人了。

(二)在教学内容上,钢琴课与相关课程脱节

例如,钢琴课开设在三学年的前两年,伴奏课开在第三学年。上伴奏课时,钢琴基础课就不再开设,学生只学习和弦知识、调试的判断,音型的选择,织体的运用等等,忽略了技巧的继续学习,更谈不上内容的深度研究,演奏起来美感提高就是奢望了。

(三)教学具体实施上

一是只注重技能训练,不注重内在美的分析,二是只追求进度,不按照科学的安排,循序渐进的学习,三是大部分学校还是以传统的钢琴教程为主,不学习现在音乐院校流行用的教材,封闭自己,不思进取,四是只追求弹好考试曲目,不追求曲目的广泛性。这样就导致学生接触的曲子少,理解的东西少,分析的东西少,思维很有局限,演奏起来枯燥、干瘪,没有新意、活力,审美教育就成了一句空话。

二、钢琴审美教育中教师所需的基本能力

钢琴教师在钢琴教学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是学生的直接教育者,既要教给学生科学的专业技能,又要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老师的语言、动作乃至思想都能在学生中引起共鸣,老师的语言素养、行为素养等的高低,直接决定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思想素质的高低,这些又间接的影响着学生的音乐修养,影响着学生的审美情怀。在钢琴教学中,教师究竟需要具备哪些审能力呢?

(一)认识美的能力

钢琴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音乐专业素质。首先专业教师要有较高的演奏技能,钢琴演奏技术差的老师能教好学生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其次钢琴老师要有自己分析钢琴作品中的音乐内涵的能力,并且能够很好的表达出来,用表现的形象让学生理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熏陶,在长期的坚持中获得审美教育。教师的教学绝不是每节课就在学生面前展示自己的演奏技巧。其次,钢琴专业教师还应了解绘画、舞蹈、文学、诗歌、戏剧、建筑、雕塑、书法等内容,善于发现和挖掘钢琴教材的审美因素,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的融入教材的分析、处理之中形成强烈而浓郁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认识美。

(二)运用美的能力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把演奏技巧的训练当成是学生唯一至高无上的任务,从而忽视了学生学琴的根本目的和个体能力差异,一味地追求演奏方法的高标准、严要求。而这些给学生带来的就是反复的、枯燥的、无味的、机械化的练习,而正是这些练习磨灭了学生学琴的兴趣。所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多给学生一些宽容和理解,让他们从那些高、深、尖的技巧训练中解脱出来,更多的尝试到学琴给他们带来的喜悦和成就感,从学生喜欢的曲子入手,介绍给学生一些经典的钢琴作品,结合各种音乐要素,挖掘作品中的美。善于从生活中捕捉“美”的音源,从不同的音乐途径和形式中寻求美,帮助学生积累好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熟记甚至背唱相关的音乐经典作品,积蓄其丰富的音乐审美内涵。

(三)创造美的能力

认识了美,能够运用审美在教学之中,是学生表现美的重要因数。教师要在一堂课中让学生有很大收获,必须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殊不知,美好的师生关系是钢琴美育教学的良好开始,这种美好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刻苦的努力练习,才能创造出更好的音乐,老师的精心指导,让音乐作品的美更好的展现,学生的二度创作让作品的内涵更好的表现出来,这种美的传递不就是美育的最佳结晶吗?这样的教学氛围能让审美教育得到落实和深化。此外,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创造审美情景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三、钢琴教学中如何实施审美教育

钢琴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手段很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

(一)体验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是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深入研究教材,对作品的时代背景,技术要求,描写的意境有深入的了解,然后针对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好不同的教学手段和进度,让学生能够比较完美的把作品的意思表达出来。二是悉心研究,找准作品的内涵,找出体现各种美的乐句,通过教师示范、语言指导等把美育的东西传递给学生。三是可以用各种教具为工具,让学生有美的直观体验,比如不同大师的演奏示范带,能给学生很好的范例。当然最重要的是老师的演奏,更能让学生最直接体会美的感觉美的表达,更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更好的培养学生对作品的表现能力和对作品的二度创作能力。

(二)抓住音乐特性是表现音乐的关键

要理解音乐特性,就是要抓住音乐作品的性质,要弄清楚作品的体裁是什么,要表达的情绪是什么,是活泼的、激动的、悲伤的等等,抓住音乐特性就是抓住了音乐作品的中心思想,也就抓住了内容和情感,然后用音乐的基本要素表现出来,通过力度、对比、乐句的处理等把形象刻画出来,抒发出学生自己的真实情感,钢琴演奏也就活了,如果把音乐特性误判了,一首欢快活泼的钢琴曲演奏成了抒情曲子或者把一首进行曲弹成舞曲就成了演奏不达意,谬误千里。抓住音乐特性应该从直感、标题、标记、分析等方面加以深入进行,只有长期坚持,才能有量变到质变得深化。

(三)情感处理是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

情感处理的手段很多,包括音乐的走向,力度的变化,强弱的对比等等,它总是同音乐要刻画的形象、传达的意境、抒发的情感连在一起。所以总要正确分析作曲家为作品所做的各种力度标记,分析乐句的自然倾向,领会音乐本身告诉我们如何进行情感处理,这样才能完美地表达好作品。

(四)运用对比是一切艺术表演的重要原则

对比是一切艺术创作表演遵循的美学原则,从表演的角度来讲,大方面来概括可以把音乐的对比简单地归纳为两类:音乐特性对比和力度对比。在表现手法的对比上,有快慢、长短、强弱、断连、刚柔、明暗、高低、旋律性与节奏性等,对比是音乐表现重要的基本要素,是音乐美育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没有对比,音乐会变得平庸无味,毫无生气。

(五)讲究和声、音色、踏板、语气的运用

钢琴作品中和声进行是经过作曲家们精心思考创作出来的,演奏时要严格和声感觉,清楚和声走向,尽可能表达作曲家的意思,弹出应有的效果。钢琴作品要求的音色要严格表达,不同时代的作曲家,包括同时代不同的作曲家,要求的技术和音色也有不同,比如莫扎特的音色、贝多芬的音色、肖邦的音色等都不相同,演奏者要精心研究才能正确表达,这些都需要老师做好功课,让学生深刻领会。踏板的运用,更是丰富多彩,全踏板、二分之一踏板、四分之一踏板、碎踏板都可以根据作品的需要灵活运用,即使同一首钢琴作品在不同的钢琴上演奏,踏板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不同,在不同的演奏环境也可以根据音响效果合理调整,比如高音区可多用一些,低音区要少用一些,音阶进行可不用,演出场地在广场和在演奏厅都可以运用得不同,一切都是以美感为准,以更好的表达作曲家的意思为准。关于音色和踏板,这都需要演奏者在弹奏中用心去体验、把握,若要弹出多种音色的变化,就要讲究触键的方法和踏板的使用,触键的距离、速度、力度要搭配好,指尖要有感觉,并用耳朵反复鉴别,用心去寻找不同的音色。

四、钢琴审美教学注意的事项

(一)教师的言语指导

钢琴教学中,教师的言语指导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有的老师能够说出作品的内涵,有的老师只会泛泛而谈,有的老师干脆惜字如金,这样就导致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有多有少,学生课堂上的所获决定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再度创作,影响着学生的审美创作。所以好老师的教学语言,声情并茂,很容易就把学生带入音乐的世界,学生就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创造更好、更多的美。

(二)教师的积极精神

教师的精神面貌是学生的第一直观,从学生进课堂的一瞬间,老师的积极精神就能对学生感染,一个好的学习气氛产生了,一下子就能把学生的情绪调动了起来,在接下来的弹奏中很容易进入美的体验。

(三)学生弹奏的曲目熟悉,技术正确

美育的前提是曲目熟悉,没有错音、错节奏,手型正确,技术规范,能真正放松地表现。

(四)教室的美化

教室的美化第一是指教室的布置,一间好的教室,环境的整洁,细化的摆设,学生上课进入其中,就能净化学生的心灵,有一种好好演奏的冲动,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其次教学气氛的营造,它包括房间布置不自然流露的氛围,比如世界音乐大师、钢琴大师们的肖像画等,能让学生仰望音乐,发奋图强。也包括老师的教态,从学生进入琴房,老师的态度就开始影响学生,教师的美好语言,教师的美好示范,教师的美好精神,无不给学生以熏陶,在这种氛围中,学生能集中精力,获取最大的收获。

(五)给学生提供表演的平台

现在各大艺术院校学生上钢琴课,几乎都是两三个人一节课,有的学生还是一人一节,学生锻炼的机会相对较少,提供给学生表演的平台,就是提供给学生互相观摩学习的机会,找出自己的不足,让心智获得磨练,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失误的痛苦,获得在不同环境下演奏的体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在这些平台中,不断完善表演,让学生在无负担的情况下获得美的享受,获得心灵的升华。

五、结语

钢琴教学论文范文4

教育信息理论,顾名思义,即是教育理论和信息理论整合发展的产物。它是一种复杂的理论体系,主要通过对教育教学过程中信息的形式、结构、传递以及功能和效果的研究,来揭示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从教育信息的功能类型的层面来说,教育教学过程包括了教育内容信息、教育控制信息、教育管理信息等;从实践的层面来说,教育教学过程也可以包括教学设备技术和教学方法技术;从理论的层面来说,教育教学过程不仅包含了信息传递原理,而且还包含了学习者对信息的接受、加工的原理。现代教育信息理论认为,教师、学生、教育内容和教育技术这四要素构成了教育。因为教育教学过程本身是一种信息传递活动,所以人类的学习过程就是一种信息加工过程,其中,教育内容是以信息的形式在师生之间传递的,教育技术则是教育信息的载体。教育信息理论通过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信息的形式、结构、传递及其功能与效果,来达到增强教育信息的传递的目的。

二、钢琴教学中运用教育信息理论的优势

传统的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部分构成,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师向学生灌输学习内容为主,即使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仍然处于被动地位,学生难以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新精神和发散性思维也难以得到培养,学习过程中的愉悦体验也就无从谈起。学生在演奏作品时,仍然按照教师的指导改正,很少有学生能够对作品有独到的看法与思考。如此一来,学生学习消极怠慢,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教育信息理论指导下的钢琴教学过程中,师生是以钢琴教学为媒介展开的交往关系。教师把教学信息的功能和效果当做教学依据,并通过分析教师、学生、乐谱、钢琴这四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采用比较完善的信息传递手段。在教育信息理论的指导下,新媒体技术在钢琴教学中被广泛应用,提高了信息的输送量,该种手段能够有意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育信息理论在钢琴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优化钢琴教学中的信息传递

在钢琴教学中,优化是指在不改变所传递的信息,适当改变信息传递的形式,让学生能够在最少的时间内或者用最少的精力充分掌握演奏技巧。

1.减少钢琴教学中的干扰

信息干扰信息就是与传递内容无关的信息,它是针对有用信息而言的。干扰信息不仅是无用的而且还会白白浪费信息接受者的时间与精力,从而降低有用信息的传递效率。虽然在实际生活中干扰信息是无法被完全消除的,但是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将其降低到最低限度。如果教师在为学生解决问题时老是说不到要点,还未解决问题就让学生演奏,便会给学生带来干扰信息。

2.提高教学内容信息的形式强度

所要传递的信息的特征与所需接受信息之外的特征(但是还是信息本身所包含的)差别程度就是信息的形式强度,差别越大,形式强度也就越大,比如晚上突然地停电。适当的信息形式强度之所以能够改善信息的传递效果,是因为人的感官接受能力是有限的,适当的信息形式强度能够提高信息接受者的感官的接受加工能力。在钢琴教学实践中,可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来提高信息的形式强度。从听觉方面来说,当学生弹奏的音色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时,教师仅用语言指导,学生很难掌握这之间的度量差别;如果教师将完美音色弹奏出来,让学生有个对比,那么学生就会感受到差距。从视觉方面来说,教师可以把指法、强弱表达、休止等在乐谱中做出标记,那么这些记号就会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

(二)合理利用暗示信息

暗示教学是一种间接的教学方法,合理的暗示能够产生巨大的熏陶作用。钢琴教学中,教师在合适时机下的明确的语气、眼神、动作都是暗示,通过合理的暗示能够建立起积极的无意识心理倾向,激发想象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身体动作信息暗示

在钢琴教学中,教师为指导学生表现出乐句所表达的感情,可以在学生演奏时用身体做出伸展或者紧缩的姿势,还可以用用突然的握拳提示学生弹奏强音。

2.语言信息暗示

语言是教师给学生心里暗示最重要的途径,或许教师不经意间的称赞就能成就一个天才。语言信息暗示最大的优势就在于直接有效,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来告诉学生正确的弹奏方法,直接有效地纠正学生的错误之处。

3.表情信息暗示

教师的面部表情在无形中不仅能给学生压力,也能给学生无限的动力。在钢琴教学中,当学生分心时,老师的一个批评的衍生就会让学生立马集中注意力,当然,当学生在弹奏一首悲伤的乐曲时,教师可以以一种悲伤的表情展示,让学生身临其境,更用心的诠释曲目。而且,作为一名钢琴教师,任何时候都要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四、结束语

钢琴教学论文范文5

节奏是严格精准的,但不是说节奏是机械的。节奏是为音乐内容、音乐形象、音乐情感服务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节奏因该是有生命力的,是活的,如同人的心跳,有时松,有时紧。大部分学生把节奏简单的归类于机械的,在乐曲的弹奏中不会随着情绪变化而改变节奏的松紧度,不能随心所欲地控制节奏。这是由于节奏感较弱而产生的问题。节奏感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是人对乐曲中节奏韵律的一种感受、一种直觉。有的学生天生节奏感较好,对节奏感知较敏锐,有的学生节奏感不好,不会跟节拍,无意识忽快忽慢的弹奏,导致乐曲节奏不统一。

二、学生的节奏理论知识薄弱

大部分中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校前,没有学过乐理,不了解节奏、节拍、节奏组合的规律等节奏知识,不能正确区分和弹奏相近的节奏型。如:二八节奏与小附点节奏、十六八节奏与三连音节奏等等,导致节奏错乱。

三、学生手指能力较弱导致节奏控制有问题

部分学生由于手指灵活性、触键感觉等能力较弱,导致节奏控制不均匀,全曲速度不统一,节奏弹奏不清晰,乐曲变得抢拍、错误,从而影响整体效果。针对学生的特点,可以用以下方法进行节奏训练:

(一)通过聆听和律动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节奏感是学生演奏钢琴的重要基础。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聆听音乐去感受节奏,运用身体运动训练节奏,培养学生的节奏意识,增强其音乐感的敏锐度。在钢琴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多听一些节奏感较强的乐曲,从听觉上培养学生分辨音符时值长短、速度快慢、节拍强弱的能力。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做示范,让学生通过模仿节奏,加深对节奏的认知。同时,让学生运动身体,如坐、走、跑、跳等动作,感受不同节奏的长短,达到训练节奏的目的,培养节奏感。

(二)通过学习乐理和数拍子使学生掌握节奏

教师最终是为学生授业解惑,随着学生钢琴学习的深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教师应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节奏和数拍子的能力。在分析节奏之前,一定要慢而仔细的为学生讲授音的形状、长度、时值、各种组合规律等与节奏相关的乐理知识,让学生了解节奏。学生自己数拍练琴和跟着节拍器练琴,前者更有益处,学生通过数拍子可以感受到节拍、时值的饱满度等,能有意识的控制节奏。教师可以教学生根据乐曲中较小音符时值单位来数拍。

(三)通过语言帮助学生攻克节奏型中的难点

我们语言中的语音、语调、语气与音乐中的音量、音长、音乐情绪都是相通的。在钢琴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快速掌握节奏组合的规律,教师要总结、归纳出常用的节奏型,再结合日常语言,帮助学生掌握节奏型中的难点。

四、通过提高弱指能力加强节奏的控制

由于4、5指天生就是弱指,要让它们的控制力与其余手指并驾齐驱,唯有提高“点击率”。首先,教师布置练习曲目时,有意识的多安排一些练习4、5指的曲目。其次,要求学生多做抬手指运动,如在桌面上多练习抬4指。最后,提醒学生控制手背外端下陷,有意识的稍微提高手背外端。只有所有手指的控制力相当了,才能弹奏均匀的节奏。

五、用科学的方式方法练琴,提高节奏的正确率

钢琴教学论文范文6

立足于课程设置的角度而言,数码钢琴授课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通常情况下,数码钢琴教学主要包含练习曲、钢琴乐曲、钢琴伴奏、键盘和声技术练习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打破传统课堂单一的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钢琴弹奏综合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在进行数码钢琴授课的过程中,既能够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钢琴键盘弹奏技巧,记住24个大小调各自的特征,培养学生的钢琴伴奏能力,从而满足高校钢琴教学的实际需求,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钢琴音乐的学习。与此同时,数码钢琴授课在课程设置方面的应用,可以参考《钢琴十步训练法》等相关的教科书。这本钢琴教科书由十个大单元组成,各个单元之下又分为几个小的教学课时,主要包括钢琴键盘使用方法、钢琴音乐术语等内容。其中,第一、第二两单元主要包括:连奏、断奏、旋律与伴奏层次等内容;第三、第四单元主要讲的是:手指的活动技巧、手腕的活动以及连断奏之间的互相转换等;第五、第六单元涉及到:如何灵活使用手指、钢琴弹奏的方法、手腕横向的连带方法以及钢琴乐曲的音乐感染力等;第七、第八单元研究的内容是:钢琴弹奏的连贯性、乐曲弹奏的音色、钢琴音乐作品的风格和相对应的歌曲伴奏等内容;第九、第十讲的是:钢琴键盘的和声学和曲式学等内容。通过这样的教学课程设置,能够将钢琴音乐教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成为有机的整体,提高基础知识理论在高校钢琴教学中所占的比例,增强学生的钢琴基础知识,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在教学内容方面的应用

立足于教学内容的角度而言,数码钢琴教学在高校钢琴教学过程中主要表现下面几种教学类型:其一,简单的钢琴练习。这种类型的教学适合全体学生共同参与,教师可以充分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此来培养学生基础的钢琴演奏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的钢琴音乐素养。在进行简单钢琴练习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四手连弹和双钢琴弹奏也包括在内。作为简单钢琴练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四手连弹和双钢琴弹奏可以通过分组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交叉弹奏,以此来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不断提高高校大学生钢琴演奏水平。其二,视奏练习。这也是钢琴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视奏练习有利于增强高校大学生手指与眼睛的协调能力,激发学生钢琴学习的兴趣,切实提高高校钢琴教学的质量。其三,钢琴伴奏和弹唱结合。从数码钢琴授课的教学内容来看,钢琴伴奏和弹唱结合显得十分重要。钢琴伴奏和弹唱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在自己的个性化,增强学生钢琴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对钢琴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数码钢琴授课能够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在钢琴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三、在教学手段方面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