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文化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文化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范文1

1.信息化促使企业观念文化的创新

企业经营理念、价值观、行为准则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尤其是信息化时代下,必须随之进行调整,以创新的理念和思想,更新企业目标,不断与时俱进,在新的条件下制定新的发展战略,以变革的心态迎接挑战,不能一味保守不前。在信息化冲击下,员工的观念也要紧紧跟随企业的发展步伐,信息化可能造成一些员公关系的疏散,还可能使员工一时不能接受企业转变理念后的发展模式,这就需要企业领导者依靠自身智慧化解员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定期地培训员工,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创新的意识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运用信息化技术和知识,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企业只有不断更新理念,与时俱进,以“不变”应“万变”。

2.信息化促使企业制度文化的提升

企业传统管理模式比较层级化,信息的传达速度较慢,要经过太多的层级。而随着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产品的全球化扩散速度加快,信息时代经济目标的实现建立在快速反应的基础上,否则便无法应对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这就要求企业能够快速传递信息,有敏锐的市场洞察能力,能够快速发现和满足市场需求,同时要求员工能对公司的任务指令有极强的理解能力和执行能力,对外部环境变化迅速做出调整,利用现有条件或自主创造条件,独立处理工作职责范围以内的问题。因此,信息化促使企业管理模式的更新和用人制度的透明化。企业领导转变观念,适当下方权力,给基层人员更大的施展能力的空间。

3.信息化促使企业器物文化的改善

企业文化论文范文2

1.围绕宣传教育,发挥阵地优势。

充分利用职工活动室、阅览室、图书馆、黑板报、宣传栏、报刊和职工之家等文化宣传教育阵地,使之成为企业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让职工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2.围绕生产经营,发挥活动优势。

企业文化建设只有融合到生产经营工作中,才具有活力和生命力。因此,举办各种参与广泛,并能将“企业理念”完全融合到生产经营中的大型活动,如文艺汇演、文体活动、知识竞赛等,使职工群众耳濡目染地践行和认同企业文化理念,促进生产经营发展,推动企业文化建设。

3.围绕培育队伍,发挥教育优势。

“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创建学习型企业和培养知识型职工,既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又是企业社会效益的体现。从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入手,以培养“四有”职工为目标,将企业文化内涵贯穿于适应职工特点的教育中,培育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打造优良队伍。

4.围绕“四项建设”,发挥参与优势。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与每位企业职工都息息相关。同样都需要每位职工的积极参与和努力实践。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节能减排等活动,选树先进、塑造典型,激发职工的主动性、创造性,营造比、赶、超的氛围,发挥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效应,鼓励职工建功立业,沉淀更深的文化底蕴。第五,围绕组织建设,发挥纽带优势。工会组织的四项基本职能和工会工作的群众性、服务性特点,决定了工会工作要走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前列,深入开展“送温暖”等,赢得广大职工的信赖和支持,充分发挥好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二、高度重视工会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其一,从整体上设置好企业文化建设各项工作,分步骤、按计划组织各部分共同参与,一起建设好企业文化。

其二,增加相关投入,加强完善工会组织基础设施,频繁开展各个活动凝聚人心,增强企业凝聚力,并把企业文化贯穿在各个活动之中,强化大家的思想意识。

其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针,善于发现和总结来自于职工群众中的先进经验,善于从他们身上发现闪光点和共同点,提炼与升华企业文化,不断丰富内涵和发展外延。

其四,协助党政组织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素质培训,营造终身学习的文化氛围,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有助于生产经营管理的活动,充分发掘职工聪明才智,推动企业“四个文明”建设,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职工综合素养。

其五,通过切实有效的民主管理,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包括企业文化建设在内的企业管理,为职工提供发挥聪明才智而各尽所能、各展其才的舞台和机会,营造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良好氛围。

三、充分发挥工会在企业文化深植落地中的重要作用

企业文化是传承企业深厚文化底蕴和管理经验,顺应时代潮流而取得的丰硕成果,是我们共同的意志,是企业价值观的集中反映,是企业员工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的生存之道,发展之本。企业文化的推进和落地深植,必须建立在全员践行的基础上,工会作为企业内个体人的群众性组织,在开展群众工作过程中,倡导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利于提高职工综合素养,形成一种和谐环境,为企业文化落地深植提供广袤的沃土。

1、围绕生产经营,发挥导向作用,在策划活动项目上下功夫。

工会通过开展卓有成效、形式多样的活动和举办寓教寓乐、健康有益的活动,如职工文艺汇演、专题知识竞赛(科技、安全、会计)等,充分利用“假日文化”(元旦、春节、三八、五一、七一、国庆等),科学策划“庆典文化”(矿庆、司庆),对职工进行核心价值观、使命和愿景等教育,使职工群众耳濡目染地践行和认同企业文化理念,引导职工接受企业文化,产生归宿感和认同感,形成一种不竭动力,创造和谐、发展环境,实现公司“以人为本”和职工“以企为家”二者之间的高度融合,既促进生产经营发展,又推动企业文化建设。

2、围绕宣传教育,发挥阵地作用,在满足需求载体上下功夫。

充分利用职工活动室、阅览室、图书馆、黑板报、宣传栏、报刊杂志和职工之家等宣传教育阵地,甚至是厂房、车间、办公室、公路两旁等公共场所,使之成为传播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让职工耳闻目睹企业文化内涵,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通过加大工会组织的软硬件设施和文化阵地的各种投入,添置活动设备(最好是与厂家联系而设计企业标识),改善活动环境(朝着有文化品味方面改善),增强活动创意(将企业标志充分运用到每项活动中,将企业品牌形象宣传语树立巨型户外广告),丰富活动内容(将企业文化内涵进行活动项目分解),拓宽活动载体(将企业文化内容制作成扑克牌、专题光碟或画像等),经常组织开展融合企业文化的、职工喜闻乐见的活动,为职工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学习及有利于成长的环境,使职工在寓教寓乐活动中丰富知识,陶冶情操,使企业文化强基固本。

3、围绕促进和谐,发挥凝聚作用,在关爱职工形式上下功夫。

通过入户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将企业文化内容穿插在内,全面了解职工的感知、动机、期望等,及时观察和掌握职工的实际生活情况(如病、灾),加强与职工交流思想和沟通情感,多渠道、全方位、及时地深入开展送温暖、献爱心、甘露基金、慈善募捐等“暖心动情”活动和公益活动(如抗震救灾募捐活动),赢得广大职工的信赖、支持和社会的认同、宣扬,渗透企业文化知识,灌输企业文化内涵,传递企业文化理念,弘扬企业文化精神,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使职工围绕公司共同目标,群策群力,推动公司又好又快发展。

4、围绕贯彻落实,发挥造势作用,在培育参与对象上下功夫。

充分运用各种宣传教育阵地和载体(如前所述),大造声势(如张贴企业文化画报、制作小册、生产卡通纪念品),全程控制(善始善终、统筹兼顾地策划系列活动),全员参加(包括开会的统一着装,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群众参与(向职工家属宣传),广泛宣传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铺天盖地地进行企业理念内涵及其组织与个人层面之行为规范,以及包括行为规范总则、道德规范、礼仪规范、禁忌条例在内的员工行为规范等宣传教育。

5、围绕队伍素质,发挥教育作用,在改进培训方式上下功夫。

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其关键就是创建学习型公司和培养知识型职工。从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入手,以培养“四有”职工为目标,以企业文化内涵为核心,将其始终贯穿于适应职工特点的每个教育环节中,如生产单位的每周安全、政治学习日,各单位的新员工入职教育(含三级安全教育),各单位的内训甚至外培中,使企业文化伴随职工成长。工会通过鼓励或组织职工参加函授、自学、送培、内训、专训等,开展形势任务、科学知识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教育,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以企业文化指导实践,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上引导职工培育符合时代特征、体现行业和企业特点的内在精神,努力践行企业文化。

6、围绕共同发展,发挥激励作用,在塑造先进典型上下功夫。

开展蕴含企业文化的主题劳动竞赛、节能减排、岗位技术练兵、小改小革及合理化建议等活动,选树先进、塑造典型,评选表彰先进集体、优秀个人,及时发现能从先进典型身上体现出来的企业文化内涵之亮点,以先进事迹报告会、先进人物座谈会(如五一座谈会)等形式,进行既朴实又深刻的宣讲与交流,全方位、多层面地巡回宣讲他们的先进事迹,弘扬所体现出的企业文化,激发每位职工的主动性、创造性,营造比、赶、超的氛围,发挥精神、物质和文化的多重效应,鼓励职工建功立业,引领职工相互促进,陶冶职工情操,促进公司和谐,沉淀更深的文化底蕴

7、围绕提升管理,发挥引导作用,在营造民主气氛上下功夫。

通过厂务公开、职代会、、调研、倡议等多种形式的民主管理活动,引导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广泛征求职工群众意见(如职工代表),鼓励职工讨论并践行企业文化,营造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良好氛围,使职工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的讨论与决策,使职工深刻体会到能与企业文化同行,促进企业文化落地深植,提升企业文化建设及管理。有效推动包括企业文化建设在内的企业各项管理沿着健康、良性方向发展。

8、围绕全面推进,发挥纽带作用,在落地深植主体上下功夫。

工会作为职工群众性组织,要使企业文化在企业“生根、开花、结果”,就必须按照工会组织的四项基本职能及其群众性、服务性特点的要求,善于从他们身上发现闪光点和共同点,提炼与升华企业文化,不断丰富内涵和发展外延。同时,要成功地向广大职工灌输,坚持长期灌输,常抓不懈,使每位职工都有接受企业文化的时间,使职工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四、结语

企业文化论文范文3

(一)改制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中要与产权制度相匹配

对于改制企业的发展来说,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是其中一项重要环节。随着企业的华丽转身,企业的产权制度发生了根本改变。笔者认为,首先改制企业的文化建设,应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即在继承和发扬改制前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优良传统的同时,努力探索和创新改制企业的文化建设工作,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从而提高改制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性。其次,全体员工要在企业的发展中确立统一的价值观念。要将最核心的理念确立下来,做到上下结合,集思广益,反复论证,提炼确立。其目的在于把企业的发展与各相关方和有关的个体需求结合起来,引导员工用卓越成就和真诚行为回报各方,实现发展共赢。第三,要在这共同价值观的指导下,结合改制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提炼出企业的使命、愿景、经营理念、发展战略和各个专业方面的管理文化,形成一整套比较完善的企业发展理念体系。

(二)改制企业文化建设要适应改制后的新问题

改制企业对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改制企业中,国有资本不再是企业资本的唯一来源,企业经济成分多样,组织架构、组织职能发生了深刻变化,企业的员工身份也有所变化,合同制工人加入,员工群体年龄层次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所有这些新情况的出现,都给改制企业文化建设带来许多新问题。

1.组织结构多样化,企业文化建设环境复杂化。公司制企业产权发生根本性改变,使公司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都产生了变化,公司既受党委领导又归属于董事会的领导下,董事会需要承担起股东大会的责任,面临着日趋复杂的内部机制,当在企业领导中的重要地位面临着新的挑战,企业文化建设等思想教育在部分企业也日益弱化、经济化。

2.员工的身份、队伍结构、年龄层次、思想观念多元化,企业文化建设难度加大。由国营企业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其经营完全由董事会和高管层说了算,员工普遍存在“雇佣”思想,对企业没有归属感,缺乏“主人翁”思想意识。这样,员工思想呈现复杂化、多元化的趋势,给企业文化建设增添了一定难度。

二、改制企业文化建设新方法

要想推动国有企业的发展进程,就要将企业文化建设重视起来,保留国有企业中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对其进行改制,将其变为顺应本企业发展道路的企业文化。要把改制企业的文化建设好,必须走创新之路。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点加以考虑:第一,始终坚持将企业的领导者作为改制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力量企业大多是由领导者进行领导的,因此企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企业家文化”,也就是说企业文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是受领导者所做的决策和行为影响的。一个企业的领导者会亲力亲为,为企业文化中各方面的设计做出重要指导,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第二,要切实将企业的管理理念融入到改制企业的文化建设工作中重视企业的文化建设不仅不能排斥企业的管理理念,更需要顺应企业的规章制度。若是一个企业的制度不够完善,那么他的生产、经营活动就会在一定时间后受到阻碍。另外,即使企业具有完善的制度,它也不可能将企业全体员工的行为和意识囊括其中。这时,就需要企业文化的规范作用,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约束性的力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员工正确执行规章制度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第三,改制企业的文化建设工作必须以企业员工的认同为前提要想逐步增强企业全体员工的凝聚力,并为企业可以在长期内进行经营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就必须使得全体员工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并督促员工逐步从“按照要求”做向“我要主动这样做”转移,只有顺应企业文化要求不断规范员工行为,才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第四,要在改制企业文化的长期建设工作中不断创新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过程,它贯通在企业发展的整个阶段中。因此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从国企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来看,良好的企业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步步的被健全和完善。第五,要将企业文化融入到建设工作中,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企业的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另一方面成型的企业文化又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时下,一些企业改制后的员工生活、工作、娱乐场所逐渐退化,并逐渐更新为新的实体;一些被员工津津乐道的文体活动出现日趋减少的现象。一个企业,通常将其经济上获取的收益、经济上的各项指标以及生产过程视为重中之重。

三、结论

企业文化论文范文4

化产业与新技术具有较低的融合度。文化产业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需要依赖于技术的发展与融合,但是从我国文化产业的技术发展方面来看,我国文化产业技术水平总体不高,并且文化产业与新技术的融合度也较低,这对我国文化产业企业竞争能力的提升产生了制约。由于文化产业具有信息密集、技术密集以及知识密集的特点,所以文化产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技术竞争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就实现了文化产业与传媒汇流的融合,这种融合使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文化市场中占据着优势地位,而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以及文化企业创新能力具有着明显的差距,这种差距主要是文化产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国内文化体制、经营主体以及资金的影响而难以实现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有效融合。

二、文化产业企业创新力的培育与提升

(一)构建现代化的文化企业制度

文化企业的发展以及文化企业所发挥的支持作用与推动作用是文化产业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动力,具备现代化企业制度的文化企业能够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将文化产业的创新当作内在需求,这对于推动文化产业企业创新力的提升具有着重要意义。在文化产业企业发展过程中,文化体制的改革需要从两个方面来完成:一是构建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市场;二是推动文化体制的构建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突出体现在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其中拥有经营权的企业法人为企业的发展负责,而不用对拥有企业所有权的企业股东利益负责,无论是法人还是出资方,对企业所承担的都是有限责任,这种企业制度对于文化企业的发展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更具适应性。在文化行业逐渐转企改制的背景下,文化产业发展中获得了更多的社会资本支持,而这同时也导致了文化企业股东结构产生变化。在此过程中,文化企业有必要构建完善的法人制度,并让经营者具备充分的经营权利,避免使用行政权对文化企业的经营活动作出干涉,在此基础上,我国文化产业以及文化企业才能够实现政企分开,并推动文化企业融入到竞争环境中,从而使文化企业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而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二)推动文化产业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发展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市场发展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体现在市场发育有待成熟、文化产业所具有的事业性质有待弱化、市场主体规模有待扩大等。针对这些问题,我国文化单位以及其他相关政府部门应当鼓励与提倡民营企业在文化产业市场中的参与,从而推动文化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发展,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文化产业市场体系。通过这种做法,我国文化产业市场能够形成较好的竞争环境,同时也可以依靠民营企业中的经营优势和技术优势来推动文化产业企业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另外,政府部门有必要重视文化产业企业创新力的提升,从制度方面确保文化产业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发展,从而有效刺激各类资本加入文化产业市场竞争过程中,在提高文化产业企业创新能力的基础上提高我国文化产业企业所具有的市场竞争力。

(三)政府部门应当发挥重要作用

企业文化论文范文5

(一)对接的开放性原则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文化的生命力根植于专业文化的新陈代谢中,要在固有的文化传统中进行文化的传承、变革和创新。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文化的优劣会直接影响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水平从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相应的企业文化,这就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在进行学校专业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对接时,“一是专业文化内容要吸收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新需要;二是专业文化建设过程要尽量依靠企业文化的环境,要让专业成员在职业情境中感受企业文化,促进专业文化的建设;三要确保专业文化应有的“高”度,培育积极、健康、高雅而开放的文化氛围”。

(二)对接的实践性原则职业实践是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在学校引入企业物质文化载体,让师生通过企业物质文化载体,感受职场的氛围,参与企业的生产,接受师傅的指导,是专业文化建设最直接、最全面、最经济的体现,也是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难点。为此,应制定优惠措施,引导企业车间进校园,让专业教学贴近企业,贴近岗位,贴近实际,营造实践性、职场化的氛围,真正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战性。实现专业文化和企业文化实践基础上多渠道相互融合、取长补短,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师生对企业文化有认同感,能尽快融入企业文化,为培养出既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职业技能,又能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服务。

二、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文化和企业文化对接的主要内容

专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据不同时期的特点,抓住关键问题,重点突出地建设与规范专业文化体系。专业文化和企业文化对接,笔者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推进。

(一)专业精神文化专业精神文化是专业文化建设的核心,贯穿于专业建设的全过程,渗透和表现在专业建设的各个方面。良好、核心的专业精神文化不仅体现在教学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协助,也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情商教育的有机渗透。专业精神文化具有突出的内隐性,其作用往往需要通过其他的活动载体才能得以体现。因此,中等职业学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专业活动,利用学习、活动、专栏、班级博客和专业网站等载体,集中精力打造出体现专业形象、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专业精神文化。

(二)专业物质文化专业物质文化是学校专业文化建设的物质载体和基础,它包括师生在开展学校专业文化活动中创造的各种物质产品。职业学校的学生必须在职业岗位意识和实践水平上有所提升,因此,中等职业学校要按照“职”的要求加强实践性教学设施等专业物质文化建设,要有意识地对校园环境、学习环境进行整体布置和设计。专业物质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环境布置、氛围营造、专业标示色设计等特色建设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和感悟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专业精神,使学生得到充分的专业文化的熏陶。

(三)专业制度文化专业制度文化是每个专业在日常管理中逐步形成的,是专业师生认同和遵循的办事规程和行动准则,体现了专业特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目的是维持学校专业正常的教学、生活和工作秩序,进而促进专业和师生的健康稳定发展。专业制度文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约束和评价两个方面,“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保证难以深化专业建设。专业制度文化建设主要包括各种规章制度、职业规范、工作守则等的建设。主要包括规章制度建设、职业规范建设、工作守则等内容。

企业文化论文范文6

论文摘要:起源于美国的新经济不仅改变了世界经济增长的轨迹,而且也使中国民营企业的传统产权和管理模式受到了影响。本文在简单阐述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契合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后,提出了两者的最佳契合点—构建和谐民营企业。

起源于美国的新经济不仅改变了世界经济增长的轨迹,而且也对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提出了挑战。新经济的兴起,为人类在新的实践中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它同时也对当代中国社会的经济,尤其是作为社会经济的细胞—中国民营企业,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在新经济条件下,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提供了新的载体和途径,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支持和保证。如何实现传统的企业思想工作与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契合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课题。

一、新经济、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民营企业文化的含义及对中国民营企业的影响

1.新经济、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民营企业文化的含义。对于新经济这个概念,很多人对其有不同的解释。有的人认为,新经济就是与旧经济相对立的;也有的人认为,新经济就是知识经济、网络经济,只不过美国人讲的是新经济,而欧洲人讲的是知识经济、网络经济,两种说法是等同的其实,仅从新经济的表现形式来说,新经济确实是相对于旧经济而言的。但是,从其表现的内容来讲,新经济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知识要素来驱动、以网络经济为核心内容的经济。因此可以说,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的有机结合构成了新经济。

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民营企业自身开展的、对职工进行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职工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的思想教育,是培养“四有”职工,提高民营企业综合效益,增强民营企业凝聚力,化解各种矛盾,理顺员工情绪,振奋企业精神,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动员和发动职工为企业当前和长远目标而奋斗的社会实践活动。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营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研究的一部分,是以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为研究对象,以民营企业中企业文化的结构、内容、功能、作用及其运行理论为研究内容的企业文化体系。所以,民营企业文化可以定义为:民营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民营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逐渐形成并共有的一套观念、信念、价值观、行为规范及制度安排等,它主要是指民营企业内部成员的共同价值观体系。

2.新经济对中国民营企业的影响。当世界正在步入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为最重要的时代,中国的民营企业才在逐渐摆脱计划经济的模式。中国的民营企业要想在全球竞争的压力下生存,势必要把握住新的经济时代的脉搏,迅速适应新经济时代的特征和要求,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传统经济下的民营企业比较注重用规章制度来管理和建设企业,这种管理方法在以往企业的成长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当前新经济时代,在人们重视知识管理的时代,仅靠规章制度来管理企业,企业已表现出力不从心。所以,民营企业在重视规章制度的同时,应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放在企业建设的重要位置。新经济对企业管理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不仅影响企业的组织结构、生产和销售、管理的模式等一些硬件方面的因素,还影响到企业的软件方面的因素,例如对人的因素中知识的重视以及对企业文化的重新思考并加以改革等等。

在新经济时代,要求现有民营企业要与这一时代潮流相适应,首先要培育一批中国的民营知识型企业以抢占新经济的制高点;其次是民营企业要实行全面的知识管理,以适应这一时代的需求。而企业的知识管理将会覆盖企业管理的全方位,使以往的、旧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发生深刻变化。在企业知识管理这一过程的实现中,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创造性、形成以人为中心的崭新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将淘汰旧有的管理手段和方法。

二、新经济时代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契合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在新经济时代,随着更多的民营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民营企业文化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和重视,它已成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精神动力和保障,成为企业的一种重要战略资源,成为企业通向成功的一把“金钥匙”。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我党的传统优势,是经济工作和企业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民营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共同特点在于:通过改变企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成分—“人”来达到改变物质产品的目的,从而在本质上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在这种形势下,如何使现代的民营企业文化理论与传统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机契合起来,更好的为民营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已成为我们现在要迫切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2.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契合是进入新经济时代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人类己进入新经济时代,使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认识到:人力资本和文化资本在企业的发展中越来越显示其巨大的作用,传统的权利和资本己经不能有效地促进企业发展。重视人的价值,激发员工的能动意识,使员工自我发挥、自我实现的需要在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中获得满足,使员工自愿的把自己的智力资源提供给企业,以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也就从根本上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也达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企业进入市场,思想政治工作也要进入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思想政治工作也要与国际接轨,而企业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国际化语言”,它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更丰富,外延更拓展,能够增强思想政治土作转化为物质力量的能量。

3.优秀的民营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两者既存在同一性又存在差异性,谁也不能代替谁,这为两者的契合提供可能性;与此同时,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支持和保证,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也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两者存在互动关系等等都为二者的契合创造了条件。

三、构建和谐民营企业,是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最佳契合点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做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和谐社会提到确保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来思考,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来谋划,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来部署。民营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经济细胞,其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的稳定和谐,而构建和谐社会也离不开和谐企业建设。和谐企业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微观基础又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最佳契合点以及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

1.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构建和谐民营企业的物质保障。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契合的目标就是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经济发展,在实际操作中必须与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相结合、与企业命运相结合才会使两者真的具有生命力,只有占据生产经营的制高点,着力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和员工各方面待遇的提高,把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坚持“以人为本”统一起来,才会受到民营企业主与职工的信赖和欢迎,从而有效地开展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

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是否有效,是否得力,同样要靠企业的经济效益来检验,当然这种检验并不是直接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产出的是“精神产品”,是人的认识态度、思想觉悟和素质能力,但“精神产品”可以作用于物质产品,它可以通过人的思想转化来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保证企业生产效率经营效益的提高和竞争力的增强。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和谐民营企业的制度保障。企业制度主要包括产权制度和管理制度,产权制度决定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企业制度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着企业的成败。

第一,从产权制度来看,我国绝大多数企业民营企业都采取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这种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二为一的管理方法即容易造成决策失误,又容易使家族外的员工丧失对企业的信任。在创业阶段由于规模小、人员少,产权集中于个人及家庭,这种管理模式在企业创业初期基本能够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有利于贯彻创业者的经营思路,及时决策,充分发挥创业者个人及家庭成员的经验和合力。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管理工作的日益复杂,随着员工队伍的扩大和业务的拓展,专业技术分工趋势明显,所有权和经营权统一的产权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这时候就需要建立一套成熟的产权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第二,从管理制度来看,没有严格的制度规范,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势必流于形式,这是许多企业从实践中得出的结论。民营中小企业相当一部分管理粗放,源于集权式结构,不是以制度管人、管事,而是信奉人治。由于权力、利益和责任的高度统一,企业主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强烈。个人化的权力动机很可能给组织过程带来小团体主义、官僚化和非人格化,从长远来看,这可能会扼杀个人和组织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与协调,是非、争执、排斥、拉帮结派就会随之而来,企业的不稳定不和谐成为常态。

因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要着眼于企业的现代化,着眼于和谐企业创建的长期性和系统性,在大力推进制度型企业文化建设的同时,大力推进企业管理制度的变革和产权结构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