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能源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传统能源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传统能源现状

传统能源现状范文1

关键词:传统能源 节能环保 新型能源 协同发展

The research about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ina's traditional energy and new energy.

Songyuqiang Northeast Dianli University 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jilin province jilin city 132011

一、前 言

目前,由于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利用传统能源排放出许许多多二氧化碳且传统能源不能够再生,我国加强了对新能源探索,努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在这种趋势下,让传统能源也“清洁起来”,使生产和消耗传统能源更为高效、干净,让低碳、绿色成为一种新的形势。

依据最新报导 ,国务院研究提出了对于气候变化的方案,决议到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因此,我国将全面深化改革传统能源,加大力度发展新型能源行业,加快核电发展,大力建设风电、生物质能和太阳能发电,努力做到传统能源与新型能源协同发展。

二、我国能源利用现状及发展目标

煤炭长久以来是我国的重要能源,我国目前利用较为普遍的是以煤炭为主的传统能源,由于我国的发展现状及科技水准,煤炭为主的传统能源作为主要能源在未来长时间是不会动摇的。落后的煤炭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给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煤炭消费是造成北方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也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生态环境的保护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在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目标是:中国的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463000000千瓦 。其中,水电301000000千瓦,抽水蓄能电站41000000千瓦,煤为928000000千瓦,核电43000000千瓦,天然气发电的功率为40000000千瓦,100000000千瓦的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5000000千瓦,生物质发电和其他5000000千瓦。

根据中电联“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初步测算,“925”末,我国能源发电的清洁能力在全国总发电量的比例将超过30% ,而水电、核电和风电将成为我国洁净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水电,风电,核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将有助于3.46吨标准煤。

进一步说,到“十二五”计划末,煤电占得比例降低到68%,燃气轮机占得比例为4%,水电占得比例为20%,核电占得比例为2%,新能源发电占得比例为6%。

三、我国新能源发展现状、问题与前景

1、 我国新能源发展的现状

当前,我国新能源成长速度快,使用比较多的新能源包括风能、生物质和太阳能。

我国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居世界第一,2006年,中国太阳能热水器年生产能力已超过18000000平方米,运算量达到90000000平方米。

我国光电产业近来发展较为迅速。2003年底,我国装机的太阳电池为5.5万kW,2005年底,我国自主生产的光电池为13.9万kW。2006年底光电产业在世界上排在第三位。

我国风力发电是我国发展最快的电力技术。仅2006年我国的风电装机容量就翻了一番。我国已经建成的风电场有100多个,2006年,风机新安装了1450台,装机总容量为1.3GW。

2、我国新能源发展的问题

(1)技术生产总体水平较低

中国一直以高端技术人才短缺的影响,整体技术水平在欧洲和美国的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发达国家严密控制新能源关键技能,我国的大功率风机、生物质用的新型发电锅炉、以及全新的核电所用的汽轮机、锅炉等设备还大多依赖进口。

(2)成本跟传统能源相比偏高

新能源的最大障碍就是其高额的建设成本。由于技术的复杂性,规模小,新能源基础设施和单位投资成本一般高于传统能源,导致新能源产品也很难降低单位成本。

(3)产业投资回收期长

初始投资成本的新能源机组比传统的高能量,为投资者吸引投资和高风险的投资回收期长,需要更多的投资渠道 。当前,我国新能源建设项目基本还不能够计入财政预算。

3、我国新能源发展的前景

(1)国家大力支持发展新能源

我国为了优化国内能源利用结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我国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发出的电可以抢先并入电网、高价格收购、的政策。支持技术、资金、人才工程的建设。

(2)风能的前景

根据中国气象部门多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风能资源总储量10m高度为3226000000千瓦,100 ~ 200W /米平均风能密度,终年可发电小时数为3000h~6000h, ,我国总计有2.53亿kW的真正可利用的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内蒙古北部到东北部地带以及东南沿海。十二五规划我国将加大风能开发力度。

(3)太阳能的前景

我国每年辐射的太阳能共计有33.58~85948.8J/m之间,我国的新疆、青海、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广泛应用光伏电池,总发电量达到2.9MW。中国的太阳能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4)生物质能源的前景?

生物质包括柴林,经济林,用材林,农作物秸秆,林业加工剩余物和各种有机垃圾 。我国农村有着大量生物质资源。这些资源一般长久得不到利用,秸秆燃烧还污染环境。在能源发展战略的调整,世界上的国家,生物能源使用效率放在优先权,作为能源利用的一个重要课题 。

四、结论

传统能源和新型能源的协同发展是在当今社会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形式下必须要走的道路。在这一领域的发展潜力巨大,应重点支持,努力实现工业化的一个突破。但是,我们应该记得发展新能源不意味着传统能源的主导地位被取缔,当前在未来的数十年里,传统能源任然是主导的能源。因此,制定适合传统能源与新型能源协同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国家的能源发展战略中依然扮演重要角色。■

参考文献[1]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2012

[2][能源]电力行业分析报告,2009

传统能源现状范文2

关键词:低碳经济;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以低的污染、低的消耗以及低的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被称为低碳经济,当今世界各国也越来越关注这一经济模式。在我国,汽车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但是传统汽车产业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其发展和使用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宗旨,推广新能源汽车势在必行。

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兴起

中国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需求大幅增加,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以2015年为例,汽车保有量为1.46亿辆。庞大的汽车数量造成大量的石油消耗,带来能源问题。同时大量消耗能源又造成温室气体排放。据统计,中国CO2的排放量占13.0%,在世界范围内排名第二。国家从战略层面赋予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大力发展的绝对高度,体现了其坚定的决心和态度。1992年,电动汽车这一新能源产品首次出现在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中。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专项于2001年启动。汽车产业“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国家将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新能源汽车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不采用传统的燃油作为动力来源(或虽然使用传统燃油但是应用新型的装置做动力),车辆的动力和驱动以先进的技术方式来实现。目前新能源汽车常见的主要是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和燃料电池汽车(FCEV)。

(一)三类新能源汽车比较分析。比较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和燃料电池汽车(FCEV)三类新能源汽车,其性能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驱动方式混合动力汽车内燃机为主,电机为辅,其他两种都是电机驱动;在能量系统方面纯电动汽车用蓄电池,燃料电池汽车用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用内燃机或蓄电池;从排放量来看普通混合动力汽车排量较高,而其他两种均为零排量。总体来说普通混合动力汽车技术成熟,成本低,无需新增配套设施,但是节能减排效果有限,纯电动汽车节能减排效果好但是成本高,蓄电池技术待突破,续航里程短,需充电站等配套设施,而燃料电池汽车能源效率高,节能减排效果好,续航里程长,但是成本高,技术尚不成熟,仍处于研发阶段。

(二)新能源汽车销量及市场结构。自2009年以来,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火爆,据市场统计分析,当前市场以美国、欧洲、中国、日本为主,其中我国以18.7%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三。我国近年来新能源汽车销量很好,市场反响不错。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很大,增幅为320%,销量达到7.48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4.51万辆,混合动力汽车2.97万辆。“混合动力”较“纯动力”对市场有较高的适应性,其需求也在逐渐上升,2013~2015年三年内,混合动力汽车销量比例由10.9%上升到了39.7%。

(三)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政策分析。国家政策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影响较大,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迅猛发展就得益于国家一系列利好政策。2012年7月《节能与新能源汽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指出中国将以纯电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战略取向;2015年中国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动汽车累计产量力争达到50万辆;2020年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2013年9月《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通知》写到依托城市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对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2014年8月《关于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指出对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

三、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国家利好政策推动下有了明显的进步,但在大规模市场推广和商业化运作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仍面临着许多问题。

(一)核心技术仍需攻关,质优产品依旧缺乏。改动传统汽车的动力系统作是目前我国研发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方法,而其他方面的研究如汽车底盘的稳定性、乘坐的舒适性和使用耐久性等不多。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中有50%的技术来自传统燃油汽车,特别是在电控系统上,部分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制造技术尚未完全突破,所以新能源汽车产品成熟度相对不高。

(二)基础设施总体规划缺失,配套设施建设缓慢。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环节对于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至关重要,从某种程度上讲,新能源汽车推广受制于充电站或充电桩的建设,其商业开发程度及运营模式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保障。当前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方针还很少,基于长期发展的、科学系统的总体规划方案及指导意见也尚未制定。

(三)技术资源整合度不够,还未形成互动模式的产业链。生产新能源汽车的企业在技术上各自为战、分头研究,没有做到各企业技术资源整合,统筹协调管理去联合攻关、进而成果共享。结果是严重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做低水平重复投资建设。虽然已经建立了一些产业创新联盟,但这些联盟也存在一些问题,经常是联而不合,并且重复又分散、很难实现技术共享。

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发展的建议

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我国发展到了提速阶段,在技术上处于变革期。在国家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遇到了良好的机遇,为推动其健康快速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以市场为导向,重点攻破核心技术难题。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主要有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技术。生产企业要在这些方面加大投入,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提高生产新能源汽车的工艺技术水平。坚持改革创新,国内外的先进制造技术要积极引进,储备好战略技术,实现核心技术的升级。

(二)提倡投资的多元化,助推建设基础设施。国家及地方应该尽快出台适应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和建设方针,在规划和方针中要明确相关细则如基础设施的建设方案、基础路径、运行模式及电价运行模式等,同时要完善工程建设标准。投资方面倡导多元化,通过优惠政策如批准特许经营等,形成国家投资为主的前提下以成果共享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的发展模式。

(三)区域需求引导,创新商业模式。明确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我国的定位,瞄准消费者的需求,打开突破口来发展市场,确定适宜本地发展的车型。不同的地域对车型需求不同,因地制宜选择新能源汽车推广模式,做到以区域需求引导。企业要积极探索新的商业发展模式,只有通过不断探索才能找到有效的商业推广模式,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才能扩大,最终实现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产业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

作者:高韶坤 张卫 单位:保定职业技术学院 保定市第四职业中学

参考文献:

[1]李大元.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14,5

[2]牛春菊,陈柱.中外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分析与启示[J].中国科技博览,2015,8

传统能源现状范文3

关键词:绿色船舶;发展现状;发展方向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0.250

0 前言

船舶是现代社会各个国家地区之间进行经济资源交流与互通的重要交通运输工具。随着近年来海运业的发展,船舶的需求也不断增高。但与此同时,由船舶带来的海洋环境污染也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由于相关法律和公约的约束,并从未来船舶需要降低成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角度考虑,绿色船舶已经成为未来船舶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对于“绿色船舶发展现状及方向分析”的研究,就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 绿色船舶的标准与发展现状

绿色船舶,有着自身的标准,从设计、建造、运营,再到今后的拆解,整个生命周期中,都要运用“绿色技术”实现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高能效、安全健康等目标。目前,国际上存在着两大海事支柱性公约体系:SOLAS和MARPOL。国际上“绿色船舶”的标准是在这两大海事支柱性公约体系的基础上延展出来的。绿色船舶的绿色规则也都是来自于这两大海事支柱公约体系中,其中MARPOL公约以及与环保相关的公约规则更使绿色要素的重要部分得以体现。另外,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国际海事组织专业组的报告表明,航运业对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这也仅是从空气污染方面体现出船舶及航运业对环境的影响[1]。

2 绿色船舶的研发现状

2.1 无压载水船舶

传统船舶,需要通过对一定量的压载水进行装卸,来维持船舶的吃水程度,进而保证航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但压载水的随意排放,却对破坏海洋生态环境有着严重的影响。被列为海洋面临的“四大危害”之一。针对此类问题,日本和美国先后研制出一种不采用压载水进行调节的船舶,称为:无压载水船舶。日本的设计理念表现为:设计横向倾斜的船底,使船舶在无压载水的情况下能保证船舶进行足够的吃水,并通过加宽船体来解决船舶排水量减少的问题,以确保船舶在航行中的安全;美国的设计理念表现为:用可进行海水在舱内流动的大型管道水流箱取代压载水箱,空船时,打开大型管道让海水流入;航行时,海水在管道内来回流动,使船舶平衡;载货时,将管道中海水排出,关闭管道箱体,使船舶继续保持平衡。同时,美国的无压载水船舶不仅环保,还能够减少船舶航行时的燃料消耗,使船舶起到了更好的环保节能功效[2]。

2.2 LNG燃料船舶

LNG燃料,即为液化天然气燃料。LNG具有无色、无味、无毒、无腐蚀性、安全性能高等特点,而且其体积仅为同量气态天然气的1/600,,重量为同体积水的45%,使得船舶不仅在燃料储存量上大大提高,还对降低船舶自身载重上有很大帮助。在此方面的研究,挪威一直处于先进水平领域,据LNG燃料船舶的船员介绍,LNG燃料船的氮氧化物排放量比传统燃料船舶减少近九成、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两成,这可使每艘LNG燃料船每年节省100万美元的燃料开支。目前,LNG燃料船还衍生出LNG燃料运出船,据相关数据显示,制造一艘常规LNG船成本约为1.9亿美元,这表明,如果美国想取代欧盟进口俄罗斯的天然气,则会产生至少380亿美元的造船订单,相当于一年的天然气收入总和。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了LNG燃料是世界新形势下,为节约能源、提高环境的保护,所重点采用的能源燃料[3]。

3 绿色船舶的发展趋势

首先,绿色船舶中使用到的材料应运用可再生能源,将能量消耗通过特有装置,直接转化成热能和纯净的水蒸气。通过热能进行设备的采暖、将纯净的水蒸气再通过设备转化成可供饮用的水源,这样不仅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能够对产生的“废物”进行能源再生和合理的利用;利用燃料电池作为绿色船舶的主要能源燃料,不仅可以节约传统能源、提高船舶在航行时的灵活性,并且可以消除传统燃料在转化成能量时对船舶产生的噪音;改变船体的结构,也能够减少船舶压载水所带来的环境污染[4]。其次,绿色船舶在可再生能源的选取上应表现出多样性,太阳能、波浪能、风能等都是绿色船舶能够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其中,通过在船帆上设置太阳能电池板吸收的太阳能,可以调节船舶行进的方向,并且可以将剩余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船舶照明设备供电;通过轻质、环保的合成材料制作船帆来收集风能,将风能转化成可供船舶运行的电能或其他能源;通过科学的设置减摇鳍,将波浪、减摇鳍和船舶的相对运动有机的结合到一起生成波浪能,使波浪能转变为机械能或电能,带动船舶的运行。最后,绿色船舶应选用轻质、耐腐蚀、抗氧化、无污染的材料建造。将铝和热塑性塑料有机的合成新型的船体材料,这种材料比传统型碳钢材料抗张力更强、更易成型、维护费用更低,同时具有很强的耐腐蚀性和抗氧化性,运用此种材料进行传播的建造,不仅可以提升传播的运输效率,还能在船舶拆解过程中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4 结语

综上所述,绿色船舶是船舶业发展的方向,绿色船舶不仅融合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更包含了节能、环保的积极理念。我国在绿色船舶制造与应用方面还处在初级阶段,但我国已认清船舶业发展的整体趋势,并积极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积极营造着船舶业的绿色大环境,作为航运大国的中国,唯有如此,才能保证我国船舶业所处的行业地位,才能更好的运用绿色船舶技术,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有效的推动。

参考文献:

[1]陈刚,孝建伟.绿色船舶制造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刊),2010,06(12):3-4.

[2]俞士将.绿色船舶发展现状及方向分析[J].船舶,2010,02(04):1-5.

传统能源现状范文4

关键词 新能源;太阳能;寒冬;政策;新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42-147-01

1 新能源的优势

新能源储量大、污染少,在解决现今各国资源(尤其是化石能源)枯竭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由于大多新能源在世界各地分布平衡,对于解决由能源引发的战争也有着重要意义。

新能源开发利用正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因为新能源一方面可以补充传统不可再生能源的不足,另一方面新能源本身的无污染性可有效降低环境污染。以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的发展对一些传统能源严重依靠进口的国家摆脱对国外能源依赖,经济正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次新能源所附有的低运行成本及巨大潜力无疑是一块大蛋糕,其研发创新将成为各国未来寻求经济新的增长点及加强国家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2 太阳能的潜力

新华社5月3日的一条新闻:“美国莫菲特机场,世界最大太阳能飞机‘太阳驱动’号飞机升空,开始横穿美国的第一段航程。飞机在飞行过程中不使用任何燃油,完全由太阳能所产生的电力驱动。”太阳能的开发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未来将逐渐代替传统能源占能源使用的一大部分。

每年到达地球表面上的太阳辐射能约相当于130万亿吨煤,而据世界能源会议统计,世界已探明可采煤炭储量共计15980亿吨,预计还可开采200年,全世界可开采的化石能源总量相当于33730亿吨原煤,所以可以说太阳能其总量属现今世界上可以开发的最大能源。

3 我国光热转换成就

我国太阳能光热产业发展迅猛,在光热转换方面,2012年,太阳能热利用产业的总产量大约为639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超过11%;太阳能集热器保有量增加2577万平方米,增长11.9%,经过多年的发展,现今我国太阳能热水器使用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这种迹象表明,我国正在向太阳能时代迈进!为了促进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推广应用,我国“十二五”规划设立了太阳能集热器面积保有量到2015年达4亿平方米、2020年超过8亿平方米的目标。

4 我国光伏产业遇到了“寒冬”

中国光伏产品在2012年遭到美国征收惩罚性关税,及接下来欧盟的反倾销调查,整个产业一下进入了“寒冬”,不少企业倒闭或者停产。可以说美国和欧盟的“制裁”只是整个问题爆发的导火线,中国光伏产业的不合理发展其实是导致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中国光伏产业发展不合理主要体现:

4.1 创新能力不足

以太阳能光伏技术为代表的新能源,已经从传统的晶硅电池发展到薄膜电池,薄膜技术是晶硅技术后的又一代技术,薄膜电池的污染和能耗要大大小于晶硅,且具有更大的成本优势。但目前我国薄膜的转化率只有10%左右,我国光伏产业还集中在传统的晶硅电池的生产和组装上,美国的高关税也主要是对于我国的晶硅电池,薄膜电池并不在其中,可见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就容易受制于人。

4.2 严重依赖政府补贴

为了弥补光伏发电高成本造成的企业亏损,我国政府对光伏发电进行了各种形式的贴补。2012年仅金太阳项目一项受政府补贴就超过90亿元人民币,但补贴实际是把“双刃剑”,在推动光伏产业产量发展的同时,但也是制约产业按市场竞争,独立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以说光伏产业是政府宠坏了的孩子。

4.3 海外出口依赖度高

目前,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产能、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却有90%以上产品依靠出口。国内产能巨大,但由于国内的市场没有得到完全开发,大量产品只能依靠出口,这样的市场现状必然导致我国光伏产业严重受制于国外。

4.4 光伏行业产能过剩严重

我国光伏企业“一窝蜂”式的发展方式最终导致了严重的产能过剩,拖累企业停产或倒闭。以浙江为例,2011年浙江有200余家光伏企业,但2012年一年浙江省光伏生产企业大约有80%停产。

5 未来太阳能产业新的增长点

“寒冬”可以说是光伏产业不合理发展的一次自行产业调整,难以否认光伏产业依然有巨大的发展市场,不过发展思路需要重新审视和规划,太阳能产业的竞争已经开始从价格、营销走量的竞争走向产品性能、产品创新上来,企业应以创新迎接下一个光伏产业的春天。太阳能目前和未来的研发方向:

1)太阳能发电,目前一个太阳能利用最大的市场还是太阳能发电,提高电池效率,研发薄膜太阳能电池或新一代电池代替晶体电池是目前国内企业研发的重点,其次,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的联合发电在未来一定会得到大面积普及。

2)加大对太阳能收集装置结构和材料的改进,目前聚焦集热器对太阳能的收集率高于其他,但在国内的使用程度不高,所以研发聚焦集热器填补国内市场将是一个机遇,新的吸热和保温材料的研发也会提高太阳能设备对太阳能的利用率。

3)反光辅助设备,由于目前市场大多太阳能收集装置是非移动的,通过附带设备反射光线可以增加太阳能收集装置吸收太阳光的面积。

4)光照追踪,利用传感器和定时装置,实现太阳能收集装置对太阳光照方向的追踪,以最好的方向接受光照,在不改变太阳收集装置面积的情况下增加每日太阳能收集装置的光照。

5)太阳能对制冷空调的推动,太阳能推动制冷空调是目前家用太阳能研发的一个热点方向,利用太阳能制冷空调不外有两种方法,一是先实现光——电转换,再以电力推动常规的压缩式制冷机制冷;二是进行光——热转换,以热能制冷。但国内外的太阳能空调研发方向主要以第二种为主。

6)太阳能动力飞机、汽车将有极大前景。

参考文献

[1]左显兰.我国光伏产业遭遇“寒冬”的成因及对策[J].经济论坛,2012(10).

传统能源现状范文5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产业战略 路径依赖

一、引言

自2010年以来,我国汽车产销连续多年世界第一,2014年我国汽车产量2372万量,占全球的27.2%。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能够带动就业、拉动内需、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2014年,我国石油表观消费量已达50000万吨,且逐年增加,但国内产量仅20000万吨,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59.5%,汽油消费占比20%。中国经济过去20年快速发展,也伴随着严重的环境问题,近几年雾霾问题尤其突出。根据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公布的数据,北京市机动车尾气排放占城市污染物的31.1%。能源及环境问题迫在眉睫,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此背景下有快速发展的必要。

二、现状

自2009年新能源汽车“十城千辆”试点,到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33.11万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十二五”期间,新能源汽车被列为中国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2012年7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规划纲要提出,2015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50万辆,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500万辆。2015年新能源汽车数据还未达到《发展规划》设定的目标,离设定2020年的目标还相差甚远。

在市场经济中,从产业创新链角度考虑,其至少包括基础研发、技术研发与示范、市场示范、商业化、市场积累、市场扩散等6个步骤。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目前处在市场示范和商业化初期,现阶段是关系到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能否市场化的关键。

我国政府大力支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目前发展模式是“政府+市场”型,政府积极参与新能源汽车研发、市场示范,通过政策补贴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研发,通过多种补贴带动新能源汽车需求市场。

三、遇到的问题

新能源汽车产业尽管能够一定程度的缓解能源、环境问题,代表着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但目前仍面临着很多问题。

(一)传统能源汽车路径依赖效应短时间内很难打破。

技术和制度演变过程中路径依赖效应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即物体在运动和发展过程中具有保持原有状态不变的属性。尽管新能源汽车代表着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但是传统能源汽车依然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对于汽车生产商和消费者而言,新能源汽车存在着一系列的技术不确定性,而传统能源汽车技术信息更容易获取,市场参与者结合历史经验,思维惯性的选择传统能源汽车。尽管从长期看这并非是最优的选择,但决策者往往认为技术选择的工具理性比价值理性更重要。传统能源汽车经过规模经济、学习效应、网络效应、适应性预期四个阶段持续自我强化,报酬递增,进一步巩固了自身的市场领导地位。传统能源汽车在核心技术、关键设备、基础设施、质量标准等方面与新能源汽车有较大差异,其中关键设备与基础设施投资周期长,投入资金巨大,专用性强。如果现阶段强行进行产业升级,相当一部分资源将会闲置,重置成本极高。传统能源汽车产业拥有技术锁定和制度锁定优势。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汽车技术经过长期发展与完善, 已经成为主导技术,伴随着其发展,政治、经济、社会等制度不断的适应融合,形成“技术-制度复合体”。“技术-制度复合体”一旦形成,就会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既得利益者阻碍新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传统能源汽车路径依赖效应进一步强化,短时间内很难打破。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战略高度不够。

我国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的主要目标导向是基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实现“弯道超车”,并非追求社会环境效益最大化。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具有排他性,主要是通过政府主导支持国内企业,封闭的利用本地技术,阻碍了先进资源的引进与吸收。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动主体科技及产业发展部门,环境资源部门并非主导力量。

(三)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核心技术水平不高。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主要面临的技术问题有:安全性、续航里程短。整体来看,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仍相差较远。我国传统汽车工业技术较国外差距较大,而现阶段新我国能源汽车主要是通过对传统汽车动力系统做替代,对整车其他部位改进较少,混合动力汽车表现尤为明显。

新能汽车零部件核心技术有待提高,电池动力系统技术、电机驱动系统、整车控制技术跟国外先进技术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电池能量密度较低、充电时间过长、安全性不高、使用寿命较短、电机驱动系统效率低下。

(四)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进展缓慢。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初期,相关基础设施具有一定公共物品的属性,投资周期长、投资规模大、不确定性高等特点。相关利益参与方分歧较大,相关技术和建设标准没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缓慢。政府激励方向不明确,补贴资金分配上,建设企业与运营企业还存在较大分歧,且补贴资金力度存在不确定性。充电、换电设施建设还远远跟不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进度。

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一)优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跟国外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我们从以下4点提出建议优化战略。(1)把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不一味追求经济利益。(2)打破新能源汽车发展封闭环境,改革开放,调动市场参与各方积极性,破除仅以发展地方经济为惟一目的的狭隘观点,引进先进产品及技术,才能激活市场,优化资源配置。(3)商业化初期创新运营模式,使商业模式适应现阶段新能源汽车生命周期。(4)加大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宣传,增加公众对新能源汽车认可程度,最终实现产业经济利益与改善环境质量双重目标。

(二)促进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关键技术突破。

新能源汽车实现对传统能源汽车替代的基础是其自身技术和性能的完善。只有实现了关键技术的突破,才能够降低新能源汽车的成本,提升其汽车性能,实现对传统能源汽车替代。产业关键技术实现突破需要注意两点:

(1)注重专利池和标准工作,发挥技术标准下专利池对产业技术创新的激励作用,促进产业技术进步。(2)构建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企业作为研发主体,搭建高校、研究所共同合作的研发平台,通过产学研创新平台的资源优势互补,实现产业关键技术的突破。

(三)优化政府政策制定,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

政府应加大新能源汽车供给端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基础技术研究投入,尤其是电池、电机等核心技术的投入。激励企业技术研发方面,注重“金融支持”及“税收优惠”政策工具利用,降低企业技术风险。环境支撑端方面要积极鼓励充电桩、换电站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和封闭环境思维,促进基础设施合理科学建设。需求端政策结合长短期策略,通过政府强制措施快速进行市场示范,尽快实现商业化,为长期私人采购新能源汽车做好基础。

(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新能源汽车配套施舍建设,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社会资本弥补等多层次投资,政府协调好各方利益关系,加大配套设施补贴力度,多方受益。

(五)支持技术兼容策略,建立缝隙市场,破除路径依赖效应。

既得利益群体为维护自身利益,希望维持现状,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消极怠工。技术兼容可以顾及各方利益,大力发展混合动力车,兼顾传统汽车方利益,也为发展新能源汽车创造条件,创造缝隙市场。以混合动力汽车作为突破口,快速到达临界容量,破除化石能源汽车非良性路径依赖。

参考文献:

[1]张贵群,张欣.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路径依赖及其破解[J].工业技术经济,2014(2):75~80.

[2]卢超、尤建新、戎柯、石涌江、陈衍泰.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J].科研管理,2014(12):26~35.

[3]谢志明、张媛、贺正楚、张蜜.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趋势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5(9):127~141.

[4]张政、赵飞.中美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比较研究――基于目标导向差异的研究视角[J].科学学研究,2014(4):531~535.

传统能源现状范文6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汽车电子;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4.039

1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

根据2016-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深度调查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15年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37.90万辆,同比增长4倍。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生产14.28万辆,同比增长3倍,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生产6.36万辆,同比增长3倍;纯电动商用车生产14.79万辆,同比增长8倍,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生产2.46万辆,同比增长79%。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基本历经了近10年的时间,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在主要的三大电子技术即电池、电机、电子控制和系统集成方面都取得重大进步,2014年全国共生产8.39万辆新能源汽车,建成723座充电站、2.8万个充电桩。201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生产76223辆,销售72711辆,同比分别增长2.5倍和2.4倍。

目前,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公认的解决环境污染与能源压力的重要措施之一,相对与国外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还应该在资源、技术及配套设施方面加强,例如在燃料电池汽车用发动机上,国内功率35-50kW明@低于国际水平的90-100kW。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稳步推进中,并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目前已经有很多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企业与高等学校进行校企合作的研发,基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着巨大考验。

2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掌握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业知识,具备汽车机电维修、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的调试和检修、车辆性能的检测,对于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融合方面还有较大的欠缺,这缩小了学生就业的范围,违背了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宗旨。

传统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模式,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在培养方向、课程体系等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比如以往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培养方向,单一从事汽车等各类机动车电子产品,显然已不能完全适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要。课程体系方面,传统的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课程基本不涉及新能源汽车知识内容,当前我们所需要的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既要面向传统汽车电子产品相关领域,也要面向新能源汽车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课程体系需要配合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培养方向定位改革。

3汽车电子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措施

目前,大多数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特点主要面对新能源汽车制造及汽车应用后市场,从事新能源汽车制造、汽车检测与维修、充电桩检测与维护、汽车配件与物流等相关工作,而新能源汽车技术与传统汽车技术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针对新能源汽车技术方面内容知识,我们应该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中体现出来。

3.1结合职业特点,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应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陈出新,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有更强的学习、适应与创新能力,因此,在教育学生扎实的、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外,我们还要重视学生学习方法与能力创新的培养,即授之以渔。学生需要对自己以后从事的岗位有明确的认知,激发学生对新能源汽车相关知识的兴趣,是使学生未来能够进一步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很多高职学生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知识还了解甚少,说起某些国产自主研发新能源汽车还嗤之以鼻,因此,让学生认识国产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了解我国新能源汽车相对其他国家的优势所在有很大必要。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上,我们要考虑学生的心理活动,要激发学生对未来就业前景的憧憬,要满足学生在今后岗位对知识的要求,又要符合当下新能源汽车技术对学生能力的需要。

3.2根据岗位需求,设置专业课程

通过对新能源汽车电子职业岗位群知识要求的深入分析,对于目前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从业情况来看,一部分成为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人员,他们要求对电机及电机控制技术、电池及电池管理技术、整车控制技术等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一部分成为汽车检测维修售后人员,他们需要对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基本工作原理熟知,了解汽车油改气的原理。对于另一部分成为汽车销售人员来说,他们需要熟知新能源汽车的各项新性能新指标,对各种新能源汽车的运行情况及特性有所了解。针对汽车电子技术就业岗位的要求,我们来设置专业课程。以汽车电子技术为例进行分析,高职院校的新能源汽车维修培养计划需要包括:相关机械图纸认知、汽车零部件结构的拆卸组装、电气设备常识、电机构造及维修等方面,此外对混合动力车的结构、工作原理、营销等需要具有一定的常识了解。对相关行业典型知识理论进行符合教学进度的施教,对具有内在联系的相关课程进行由简至难的过程施教,课程学习计划中需要对学习目标、内容、进度进行综合分析考虑。

4结论

职业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应以就业为导向,与汽车产业发展与时俱进,结合职业特点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课程,培养出符合当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汽车电子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苟春梅,吴民.浅析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1):7275.